CN103181962A - 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中药泡腾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中药泡腾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81962A
CN103181962A CN 201110458762 CN201110458762A CN103181962A CN 103181962 A CN103181962 A CN 103181962A CN 201110458762 CN201110458762 CN 201110458762 CN 201110458762 A CN201110458762 A CN 201110458762A CN 103181962 A CN103181962 A CN 1031819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ight
parts
chinese medicine
hybrid particles
treat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11045876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郎伟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CTITE HARBIN PHARMACEU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OCTITE HARBIN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CTITE HARBIN PHARMACEUT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LOCTITE HARBIN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110458762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181962A/zh
Publication of CN1031819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8196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中药泡腾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中药复方制剂大多是以多味中药的提取物为原料制备而成,成分多样复杂,尤其是以生药提取物入药的传统剂型,药物的服用量过大,溶出速度受限,生物利用度不高。 本发明其组成包括: 中药原料、泡腾剂、崩解剂、亲水性黏合剂、填充剂、矫味剂,所述的中药原料的重 量份数为20~90,所述的泡腾剂的重量份数为1~20,所述的崩解剂的重量份数为5~30,所述的亲水性黏合剂的重量份数为0~5,所述的填充剂的重量份数为5~30,所述的矫味剂的重量份数为0~5%。本发明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

Description

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中药泡腾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中风后遗症的药,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中药泡腾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中风是中医对脑血管病变的统称,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即“四高一多”的特点,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即使应用目前最先进、完善的治疗手段,仍可有50%以上的脑血管意外幸存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1500万人,居各种死因首位。目前,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已经超过2.7亿人!我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近300万人,占我国每年总死亡病因的51%。而幸存下来的患者75%不同程度丧失劳动能力,40%重残!中风已成为人类死亡病因最高的头号杀手!
清代名医王清任《医林改错卷,下瘫瘘论》中著有“补阳还五汤”一方。“补阳还五汤”是中医临床治疗中风后遗症较好的活血化瘀方剂,有“屡证屡效”之称,具有补气,活血祛瘀,通脉活络的功能,主治中风后遗症,证见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塞涩、口角流涎、遗尿不禁等。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缺血性中风时,以黄芪为主的补阳还五汤可以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液粘稠度和血小板聚集性,特别是黄芪用至大剂量可以改善脑水肿、扩张血管和降低血压。
中药复方制剂大多是以多味中药的提取物为原料制备而成,成分多样复杂,尤其是以生药提取物入药的传统剂型,药物的服用量过大,溶出速度受限,生物利用度不高。
现有的治疗中风后遗症的药物:片剂药物载药量大,在体内崩解、溶解慢;口服溶液剂药物易析出、霉变,导致药物疗效降低甚至失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使药物在短时间内分散溶解,具有携带、使用方便,水中分布均匀、生物利用度高。
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中药泡腾颗粒,其组成包括:中药原料、泡腾剂、崩解剂、亲水性黏合剂、填充剂、矫味剂,所述的中药原料的重量份数为20~90,所述的泡腾剂的重量份数为1~20,所述的崩解剂的重量份数为5~30,所述的亲水性黏合剂的重量份数为0.01~5,所述的填充剂的重量份数为5~30,所述的矫味剂的重量份数为0.01~5%,所述的中药原料包括:黄芪、当归、赤芍、地龙、川芎、桃仁、红花、碳酸氢钠、枸橼酸、微晶纤维素、羟丙纤维素、甜菊素、聚乙二醇6000,所述的黄芪的重量份数为20~200,所述的当归的重量份数为1~20,所述的赤芍的重量份数为1~20,所述的地龙的重量份数为1~10,所述的川芎的重量份数为1~10,所述的桃仁的重量份数为1~10,所述的红花的重量份数为1~10,所述的碳酸氢钠的重量份数为150,所述的枸橼酸的重量份数为137.5,所述的微晶纤维素的重量份数为1300,所述的羟丙纤维素的重量份数为1150,所述的甜菊素的重量份数为110,所述的聚乙二醇的重量份数为125。
所述的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中药泡腾颗粒,所述的黄芪的重量份数为2000 g,所述的当归的重量份数为200 g,所述的赤芍的重量份数为200 g,所述的地龙的重量份数为100 g,所述的川芎的重量份数为100 g,所述的桃仁的重量份数为100 g,所述的红花的重量份数为100 g,所述的碳酸氢钠的重量份数为50 g,所述的枸橼酸的重量份数为37.5 g,所述的微晶纤维素的重量份数为300 g,所述的羟丙纤维素的重量份数为150 g,所述的甜菊素的重量份数为10 g,所述的聚乙二醇6000的重量份数为25 g
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中药泡腾颗粒,所述的泡腾剂包括酸源、碱源两种组分构成,酸源是柠檬酸或酒石酸或富马酸或己二酸或苹果酸中的任意一种,碱源是碳酸钠或碳酸氢钠或碳酸钾或碳酸氢钾或碳酸钙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中药泡腾颗粒,所述的崩解剂包括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或羟甲基淀粉钠或低取代羟丙纤维素或微晶纤维素或交联羧甲基淀粉钠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中药泡腾颗粒,所述的亲水性黏合剂包括羟丙甲纤维素水溶液或PVP乙醇水溶液或烯酸树酯水溶液或淀粉浆或乙醇或糖浆或聚乙二醇或聚乙烯吡咯酮与聚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中药泡腾颗粒,所述的填充剂包括可溶性淀粉或微晶纤维素或糊精或乳糖或甘露醇或蔗糖或葡萄糖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中药泡腾颗粒,所述的矫味剂包括薄荷油或薄荷醇或人造香草或肉桂或阿斯帕坦或甜菊素中的一种或几种。
一种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中药泡腾颗粒的制备方法,本制备方法为:
(1)按照上述权利要求的重量份数称取黄芪、当归、赤芍、地龙、川芎、桃仁、红花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1.5小时,第二、三次分别为1小时,将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所煎药液合并,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8~1.22(50℃),得到浓缩液A;
(2)将上述浓缩液A加乙醇稀释至含醇量为75%,静置,取上清液,回收乙醇,浓缩药液至相对密度1.08-1.18,得到浓缩液B;
(3)按照上述重量份数称取亲水性黏合剂加热熔融后加入泡腾剂中的碱源,搅拌均匀,冷却,粉碎,过80目筛,得到混合颗粒A;
(4)按照上述重量份数称取泡腾剂中的酸源、矫味剂,混合,粉碎,过80目筛,得到混合颗粒B;
(5)按照上述重量份数称取填充剂、崩解剂,与混合颗粒A、混合颗粒B充分混合,制得混合颗粒C;
(6)将混合颗粒C做为底料,置于流化床一步制粒机中,再喷入浓缩液B,制粒即得到成品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中药泡腾颗粒。
所述的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中药泡腾颗粒的优选方案的制备方法,本制备方法为:
(1)按照上述权利要求的重量配比称取黄芪、当归、赤芍、地龙、川芎、桃仁、红花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1.5小时,第二、三次分别为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8~1.22(50℃),得到浓缩液A;
(2)将浓缩液A加乙醇稀释至含醇量为75%,静置,取上清液,回收乙醇,浓缩药液至相对密度1.08-1.18,得到浓缩液B;
(3)按照重量配比称取聚乙二醇6000加热熔融后加入碳酸氢钠,搅拌均匀,冷却,粉碎,过80目筛,得到混合颗粒A;
(4)按照重量配比称取枸橼酸、甜菊素,混合,粉碎,过80目筛,得到混合颗粒B;
(5)按照重量配比称取微晶纤维素、羟丙纤维素,混合,粉碎,过80目筛,制得混合颗粒C;
(6)将混合颗粒C与混合颗粒A、混合颗粒B充分混合,粉碎,过80目筛,制得混合颗粒D;
(7)将混合颗粒D做为底料,置于流化床一步制粒机中,再喷入浓缩液B,制粒即得到成品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中药泡腾颗粒。
有益效果:
1.本发明是既有固体制剂特征、又有液体制剂特征,是一种遇水可产生气体,并迅速崩解,且分散均匀的颗粒剂,同时伴有气泡产生,加速其崩解的新药物剂型。
本发明崩解快、生物利用度高、起效迅速、服用方便、能提高临床药效,特别适用于老年人和吞服药丸困难的患者。本发产品的泡腾颗粒,口味更佳,使病人更乐于接受;本产品具有携带和包装、运输都十分方便的特点,可以满足广大患者的用药需求。
本发明的泡腾颗粒是以泡腾物料为崩解剂制成的一种颗粒剂,遇水可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药物在短时间内分散溶解,具有携带、使用方便,水中分布均匀、生物利用度高,兼具了固体制剂和液体制剂的特点,尤其是药物经辅料包合后,药效稳定,不会有药物析出、霉变问题;同时,二氧化碳溶于水后呈酸性,口感较好,可达到矫味的作用,更方便于临床应用,满足患者方便用药的需求。
本发明的泡腾颗粒药物组分以黄芪、当归、赤芍、地龙、川芎、桃仁、红花作为天然药物成分,具有很好的补气,活血祛瘀,通脉活络的功能,同时作为纯天然中药提取物,无任何有毒有害物质。
本发明的泡腾颗粒完满的解决了片剂药物载药量大,在体内崩解、溶解慢的难题;药物中的有效成分遇水后迅速崩解、分散,高效、速效地发挥作用,生物利用度高,能提高临床药效;药物有效成分扩散快,避免刺激性药物同其高浓度液与粘膜接触,也可减小对胃肠的刺激;也便于儿童、老年人服用及减小剂量。
表1是泡腾颗粒处方工艺正交实验结果
实验号 泡腾剂 亲水性黏合剂 崩解剂 填充剂 pH值 粒度(%) 0点崩解时限(秒) 1个月崩解时限(秒)
1 泡A1 黏A2 崩B1 填A 5.64 9 171 183
2 泡B1 黏B2 崩A1 填A 5.5 8 219 274
3 泡A2 黏B2 崩B1 填C 5.63 12 218 266
4 泡B2 黏A2 崩A1 填C 5.75 10 216 262
5 泡A1 黏B1 崩A1 填D 5.7 11 172 257
6 泡B1 黏A1 崩B1 填D 5.9 14 156 168
7 泡A2 黏A1 崩A1 填A 5.4 12 151 247
8 泡B2 黏B1 崩B1 填A 6.41 12 164 173
9 泡A1 黏A1 崩B2 填B 6.56 10 180 258
10 泡B1 黏B1 崩A2 填B 5.64 10 120 150
11 泡A2 黏B1 崩B2 填C 5.89 9 80 100
12 泡B2 黏A1 崩A2 填C 5.91 7 60 70
13 泡A1 黏B2 崩A2 填A 5.47 6 40 50
14 泡B1 黏A2 崩B2 填A 5.68 8 80 100
15 泡A2 黏A2 崩A2 填D 5.64 10 120 120
16 泡B2 黏B2 崩B2 填D 5.67 12 160 170
表2是消栓泡腾颗粒三批成品的技术指标测定结果
序号 pH值 水分% 崩解时间s 悬浮率% 加速贮存试验
1 5.9 2.4 84 92.4 合格
2 6.0 2.1 91 89.5 合格
3 5.8 2.3 89 86.1 合格
7.本发明的泡腾颗粒将泡腾技术巧妙的引入进该药物的颗粒制剂中,解决了口服溶液剂药物易析出、霉变,导致药物疗效降低甚至失效的难题;由于生产过程中不涉及到澄明度问题,尽可能地保留了药物有效成分,并将提取的挥发油成分包合在黏合剂中,降低其刺激性,并能保留挥发油成分的辛温发散作用,有效地避免了在制剂、贮存等过程中挥发油的损失,提高了制剂的稳定性、疗效及生物利用度。
本发明的泡腾颗粒剂添加水溶性矫味剂,掩盖了中药的气味,口味更佳,使病人更乐于接受;制造泡腾颗粒的工艺采用黏合剂分别包裹制粒的方法,能有效隔离酸源与碱源,从而解决泡腾片放置失效的问题。 
9.本发明的包装成本低廉、携带和运输都十分方便的特点,可以满足广大患者的用药需求。
本发明的泡腾颗粒可明显减轻大鼠神经功能障碍,减轻脑水肿,减少缺血再灌注脑梗死范围和病理损害,并明显好于消栓口服液的各项指标。
本发明中药泡腾颗粒剂,各实施例效果有轻微不同,实施例1-10对实验性大鼠脑缺血的作用,对大鼠心电、血压、颈动脉血流量的影响,对凝血时间及血栓的综合影响如下:
1、             对实验性大鼠脑缺血的保护作用 
实验用大鼠60只, 体重180 g~230 g,随机均分为假手术对照组,脑缺血模型组,口服液剂阳性对照组,泡腾颗粒剂低、中、高剂量组(1.36、2.72、5.44 g/kg),共6组。各给药组每天上、下午灌胃一次,假手术对照组和脑缺血组灌生理盐水,连续给药3天,于第4天上午给药1小时后,作各组动物脑缺血实验。以戊巴比妥钠35 mg/kg,静脉注射麻醉后,分离双侧颈总动脉,用丝线结扎(假手术对照组不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形成急性实验性不完全脑缺血模型。3小时后,用快速断头器断头,立即开颅取脑组织,用电子天平称重,计算脑指数(即脑重/体重×100%)。然后将脑组织置100℃红外快速干燥箱中烤2小时至恒重,再用电子天平称重即为干重,计算脑含水量(%)。
表1 BHTG对脑缺血大鼠脑指数和脑含水量的影响
Figure 183254DEST_PATH_IMAGE002
结果:脑缺血模型组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后,脑指数和脑含水量均明显增加(P<0.05)。泡腾颗粒剂各剂量均可使脑缺血大鼠脑指数明显降低(P<0.05),说明对脑缺血有一定保护作用。但对脑含水量无明显影响。
、             对脑血管的影响 
实验用大鼠54只,雌雄各半,体重200 g~240 g,随机分为对照组,肝素钠阳性对照组,口服液剂阳性对照组及泡腾颗粒剂低、中、高剂量组(1.75、3.16、17.53g/kg),共6组。各组动物每天上,下午各灌胃给药一次,对照组和肝素钠阳性对照组每天灌胃等量生理盐水,连续5天,第6天实验前30分钟,肝素钠阳性对照组腹腔注射肝素钠 5 mg/kg。各组动物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35 mg/kg麻醉,用四导生理记录仪测定大鼠心电图、血压、并用电磁流量计测颈总动脉血流量。计算平均动脉压和脑血管阻力。
结果:泡腾颗粒剂各剂量均可使颈总动脉血流量增加(P<0.01),并可降低脑血管阻力(P<0.05或P<0.01),但对心率及血压无明显影响。
表2 BHTG对大鼠脑血管的影响(x±SD, n=9)
3、            
Figure 2011104587622100002DEST_PATH_IMAGE003
4、             对凝血时间的影响 
方法同“2”。给药后第6天,从大鼠尾部取血,用玻片法测凝血时间。
结果:泡腾颗粒剂可明显延长大鼠凝血时间(P<0.01)。
表3 BHTG对大鼠凝血时间的影响(x±SD)
5、            
Figure 2011104587622100002DEST_PATH_IMAGE005
6、             对血栓的影响 
方法同“2”,大鼠用戊巴比妥钠麻醉后,分离一侧颈总动脉及另一颈外静脉,用两根与三通相连的塑料管,分别插入动、静脉,静脉插管内预先置入长6厘米的丝线(用电子天平预先称重)。打开三通,血液经插管由动脉流向静脉,15分钟后,取出丝线,再用电子天平称重,减去丝线重,即为血栓净重。
表4 BHTG对大鼠血栓的影响(x±SD,n=9)
Figure 2011104587622100002DEST_PATH_IMAGE007
结果:泡腾颗粒剂可明显抑制血栓的形成(P<0.01)。
7、             小鼠灌胃给药的急性毒性试验 
小鼠灌胃给药实验未求出LD50(半数致死量)。另取健康小鼠20只,雌雄各半,体重18 g~22 g,以泡腾颗粒剂的最大浓度(55%)和最大给药体积[1.0 ml/(20g)体重]灌胃给药,观察7天。
结果:小鼠无死亡,泡腾颗粒剂小鼠灌胃给药的最大耐受量大于27.5 g/kg体重,折合生药量48.13 g/kg体重,相当于人用量的64倍。
8、             小鼠静脉注射的急性毒性实验 
取健康昆明种小鼠20只,雌雄各半,体重18 g~20 g,由尾静脉注射泡腾颗粒剂 3 g/kg体重,观察7天。
结果:小鼠无死亡,小鼠静脉注射泡腾颗粒剂最大耐受量大于3 g/kg体重。
实验表明:
(1)    该泡腾颗粒剂对脑缺血大鼠脑指数显著降低(P<0.05),使颈总动脉血流量增加(P<0.01),降低脑血管阻力(P<0.01),延长凝血时间及抑制血栓的形成(P<0.01);
(2)    急性毒性试验表明,对小鼠灌胃最大耐受量大于27.5 g/kg,静脉注射最大耐受量大于3 g/kg。
结论: 本发明中药泡腾颗粒剂可增加颈总动脉血流量,降低脑血管阻力,延长凝血时间及抑制血栓的形成,对治疗脑缺血诱发的中风有一定意义,是一安全有效的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中药泡腾颗粒制剂。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中药泡腾颗粒,其组成包括:中药原料、泡腾剂、崩解剂、亲水性黏合剂、填充剂、矫味剂,所述的中药原料的重量份数为20~90,所述的泡腾剂的重量份数为1~20,所述的崩解剂的重量份数为5~30,所述的亲水性黏合剂的重量份数为0~5,所述的填充剂的重量份数为5~30,所述的矫味剂的重量份数为0~5%。
所述的中药原料包括黄芪、当归、赤芍、地龙、川芎、桃仁、红花、碳酸氢钠、枸橼酸、微晶纤维素、羟丙纤维素、甜菊素、聚乙二醇6000,所述的黄芪的重量份数为20~200,所述的当归的重量份数为1~20,所述的赤芍的重量份数为1~20,所述的地龙的重量份数为1~10,所述的川芎的重量份数为1~10,所述的桃仁的重量份数为1~10,所述的红花的重量份数为1~10,所述的碳酸氢钠的重量份数为150,所述的枸橼酸的重量份数为137.5,所述的微晶纤维素的重量份数为1300,所述的羟丙纤维素的重量份数为1150,所述的甜菊素的重量份数为110,所述的聚乙二醇的重量份数为125。
成人常规用量每日3次每次5克。可根据医嘱加减。其他实施例用量亦相同。
实施例2:
实施例1所述的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中药泡腾颗粒,所述的黄芪的重量份数为2000 g,所述的当归的重量份数为200 g,所述的赤芍的重量份数为200 g,所述的地龙的重量份数为100 g,所述的川芎的重量份数为100 g,所述的桃仁的重量份数为100 g,所述的红花的重量份数为100 g,所述的碳酸氢钠的重量份数为50 g,所述的枸橼酸的重量份数为37.5 g,所述的微晶纤维素的重量份数为300 g,所述的羟丙纤维素的重量份数为150 g,所述的甜菊素的重量份数为10 g,所述的聚乙二醇6000的重量份数为25 g
实施例3:
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中药泡腾颗粒,所述的泡腾剂包括酸源、碱源两种组分构成,酸源是柠檬酸或酒石酸或富马酸或己二酸或苹果酸中的任意一种。
碱源是碳酸钠或碳酸氢钠或碳酸钾或碳酸氢钾或碳酸钙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的崩解剂包括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或羟甲基淀粉钠或低取代羟丙纤维素或微晶纤维素或交联羧甲基淀粉钠中的一种或几种。
实施例4:
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中药泡腾颗粒,所述的亲水性黏合剂包括羟丙甲纤维素水溶液或PVP乙醇水溶液或烯酸树酯水溶液或淀粉浆或乙醇或糖浆或聚乙二醇或聚乙烯吡咯酮与聚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的填充剂包括可溶性淀粉或微晶纤维素或糊精或乳糖或甘露醇或蔗糖或葡萄糖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的矫味剂包括薄荷油或薄荷醇或人造香草或肉桂或阿斯帕坦或甜菊素中的一种或几种。
实施例5:
一种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中药泡腾颗粒的制备方法,本制备方法为:
(1)             按照上述重量份数称取黄芪、当归、赤芍、地龙、川芎、桃仁、红花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1.5小时,第二、三次分别为1小时,将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所煎药液合并,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8~1.22(50℃),得到浓缩液A;
(2)             将上述浓缩液A加乙醇稀释至含醇量为75%,静置,取上清液,回收乙醇,浓缩药液至相对密度1.08-1.18,得到浓缩液B;
(3)             按照上述重量份数称取亲水性黏合剂加热熔融后加入泡腾剂中的碱源,搅拌均匀,冷却,粉碎,过80目筛,得到混合颗粒A;
(4)             按照上述重量份数称取泡腾剂中的酸源、矫味剂,混合,粉碎,过80目筛,得到混合颗粒B;
(5)             按照上述重量份数称取填充剂、崩解剂,与混合颗粒A、混合颗粒B充分混合,制得混合颗粒C;
(6)             将混合颗粒C做为底料,置于流化床一步制粒机中,再喷入浓缩液B,制粒即得到成品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中药泡腾颗粒。
实施例6:
上述配比的中药和辅料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中药泡腾颗粒的优选方案的制备方法,本制备方法为:
(1)             按照重量配比称取黄芪、当归、赤芍、地龙、川芎、桃仁、红花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1.5小时,第二、三次分别为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8~1.22(50℃),得到浓缩液A;
(2)             将浓缩液A加乙醇稀释至含醇量为75%,静置,取上清液,回收乙醇,浓缩药液至相对密度1.08-1.18,得到浓缩液B;
(3)             按照重量配比称取聚乙二醇6000加热熔融后加入碳酸氢钠,搅拌均匀,冷却,粉碎,过80目筛,得到混合颗粒A;
(4)             按照重量配比称取枸橼酸、甜菊素,混合,粉碎,过80目筛,得到混合颗粒B;
(5)             按照重量配比称取微晶纤维素、羟丙纤维素,混合,粉碎,过80目筛,制得混合颗粒C;
(6)             将混合颗粒C与混合颗粒A、混合颗粒B充分混合,粉碎,过80目筛,制得混合颗粒D;
(7)             将混合颗粒D做为底料,置于流化床一步制粒机中,再喷入浓缩液B,制粒即得到成品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中药泡腾颗粒。
实施例7:
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中药泡腾颗粒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泡腾颗粒按重量百分比为:
黄芪   2000g   当归   200g    赤芍    200g
地龙    100g   川芎   100g    桃仁   100g
红花    100g    碳酸氢钠 50g     枸橼酸 37.5g
微晶纤维素300g   羟丙纤维素 150   甜菊素10g
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中药泡腾颗粒的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的步骤为:
(1)             按照重量配比称取黄芪、当归、赤芍、地龙、川芎、桃仁、红花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1.5小时,第二、三次分别为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8~1.22(50℃),得到浓缩液A;
(2)             将浓缩液A加乙醇稀释至含醇量为75%,静置,取上清液,回收乙醇,浓缩药液至稠膏,并均分成两份。
按照重量配比称取羟丙纤维素、碳酸氢钠、甜菊素分别粉碎过100目筛,加1份稠膏,制成碱性湿颗粒,70~80℃干燥,过12目筛,即得碱性颗粒A;
(4)             按照重量配比称取微晶纤维素、枸橼酸分别粉碎过100目筛,加1份稠膏,制成酸性湿颗粒,70~80℃干燥,过12目筛,即得酸性颗粒B;
(5)             将碱性颗粒A、酸性颗粒B混合均匀,过筛,制粒,即得到成品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中药泡腾颗粒。
实施例8:
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中药泡腾颗粒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泡腾颗粒按重量百分比为:
黄芪   2000g   当归   200g    赤芍    200g
地龙    100g   川芎   100g    桃仁   100g
红花    100g    碳酸氢钠 50g     枸橼酸 37.5g
微晶纤维素300g   羟丙纤维素 150   甜菊素10g
   所述的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中药泡腾颗粒的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的步骤为:
(1)    按照重量配比称取黄芪、当归、赤芍、地龙、川芎、桃仁、红花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1.5小时,第二、三次分别为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8~1.22(50℃),得到浓缩液A;
(2)    将浓缩液A加乙醇稀释至含醇量为75%,静置,取上清液,回收乙醇,浓缩药液至相对密度1.08-1.18,得到浓缩液B。
按照重量配比称取微晶纤维素、羟丙纤维素、枸橼酸、甜菊素、碳酸氢钠,混合,粉碎,过80目筛,得到混合颗粒A。
将混合颗粒A做为底料,置于流化床一步制粒机中,再喷入浓缩液B,制粒,即得到成品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中药泡腾颗粒。
实施例9:
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中药泡腾颗粒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腾颗粒按重量百分比为:
黄芪   2000g   当归   200g    赤芍    200g
地龙    100g   川芎   100g    桃仁   100g
红花    100g    碳酸氢钠 50g     枸橼酸 37.5g
微晶纤维素300g   羟丙纤维素 150   甜菊素10g
聚乙二醇6000 25g
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中药泡腾颗粒的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的步骤为:
(1)             按照重量配比称取黄芪、当归、赤芍、地龙、川芎、桃仁、红花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1.5小时,第二、三次分别为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8~1.22(50℃),得到浓缩液A;
(2)             将浓缩液A加乙醇稀释至含醇量为75%,静置,取上清液,回收乙醇,浓缩药液至相对密度1.08-1.18,得到浓缩液B。
按照重量配比称取聚乙二醇6000加热熔融后加入碳酸氢钠,搅拌均匀,冷却,粉碎,过80目筛,得到混合颗粒A。
按照重量配比称取枸橼酸、甜菊素,混合,粉碎,过80目筛,得到混合颗粒B。
按照重量配比称取微晶纤维素、羟丙纤维素,混合,粉碎,过80目筛,制得混合颗粒C。
将混合颗粒C与混合颗粒A、混合颗粒B充分混合,粉碎,过80目筛,制得混合颗粒D。
将混合颗粒D做为底料,置于流化床一步制粒机中,再喷入浓缩液B,制粒即得到成品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中药泡腾颗粒。
实施例10:
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中药泡腾颗粒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泡腾颗粒按重量百分比为:
黄芪   2400g   当归   240g    赤芍    240g
地龙    120g   川芎   120g    桃仁   120g
红花    120g    碳酸氢钠 50g     枸橼酸 37.5g
可溶性淀粉300g   乳糖 100 g       甜菊素10g
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中药泡腾颗粒的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的步骤为:
(1)    按照重量配比称取黄芪、当归、赤芍、地龙、川芎、桃仁、红花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1.5小时,第二、三次分别为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8~1.22(50℃),得到浓缩液A;
(2)    将浓缩液A加乙醇稀释至含醇量为75%,静置,取上清液,回收乙醇,浓缩药液至相对密度1.08-1.18,浓缩药液至稠膏。减压60℃干燥,粉碎成浸膏细粉。按照重量配比将浸膏细粉均分成两份,得到浸膏细粉A、B。
按照重量配比称取碳酸氢钠粉、一半处方量的可溶性淀粉、一半处方量的乳糖和一半处方量的甜菊素分别粉碎过100目筛,加入浸膏细粉A,用乙醇制成碱性湿颗粒,70~80℃干燥,过12目筛,即得碱性颗粒A;
(4)    按照重量配比称取枸橼酸粉、一半处方量的可溶性淀粉、一半处方量的乳糖和一半处方量的甜菊素分别粉碎过100目筛,加入浸膏细粉B,用乙醇制成酸性湿颗粒,70~80℃干燥,过12目筛,即得酸性颗粒B;
(5)    将碱性颗粒A、酸性颗粒B混合均匀,过筛,制粒,即得到成品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中药泡腾颗粒。
临床试验结果表明:  
本产品对中风尤其是有气虚血痊见证者有优良疗效,临床应用研究结果如下:
1、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以本方治疗 98 例,结果病死率仅为 8.2%,较用西药治疗之病死率29.1%明显为低,从休克,心衰,严重心律失常 3 个主要并发症的病死率分析,也以本方为优。
2、             本方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12例,其中8例经 CT 确诊,4 例经脑血管造影,治疗2~5 周后,10例患者之临床症状、视乳头水肿全部消失,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基本消失,CT 或脑血管造影复查提示血肿全部或大部分消失,另 2 例也获良好疗效。
3、             用本方冲剂治疗冠心病41例,经治2个月后,其中21例轻度心绞痛患者,显效者5例,改善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 85.7%。
4、             治疗1002例证明本方总有效率为96.4 %,优于血管扩张药、单纯磺酸氢钠、脉通和对症治疗等组。
5、             分析千余例报道,认为治疗气虚血癖型中风恢复期、后遗症期效果显著,总有效率达94%以上,明显优于西药组。
6、             用本方治疗26例,总有效率为88.5%,优于复方丹参片组,并发现含黄芪量大的组疗效为优。
7、             用本方治疗中风的显效率为91.1 %,复方丹参组为72.4%。
8、             治疗急性期脑出血45例,分别用补阳还五汤、大秦芫汤、水蛙口服液,总有效率为93%,补阳还五汤组的疗效优于另两组。
9、             用本方加全蝎、娱蚁、土元治脑出血50例,疗效甚好。
10、        以本方治出血性中风20例,疗效优于西药对照组(P<0. 05) 。
11、        用本方治中风偏瘫300例,总有效率为93%。
12、        用本方治中风后遗偏瘫,出血性(67例)疗效66%,缺血性(80例)疗效89%。
13、        用本方治中风偏瘫93例,总有效率97.8%。
14、        用本方治中风后遗症102例,显效以上55.9%总有效率86. 3%。

Claims (9)

1.一种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中药泡腾颗粒,其组成包括:中药原料、泡腾剂、崩解剂、亲水性黏合剂、填充剂、矫味剂,其特征是:所述的中药原料的重量份数为20~90,所述的泡腾剂的重量份数为1~20,所述的崩解剂的重量份数为5~30,所述的亲水性黏合剂的重量份数为0.01~5,所述的填充剂的重量份数为5~30,所述的矫味剂的重量份数为0.01~5%,所述的中药原料包括:黄芪、当归、赤芍、地龙、川芎、桃仁、红花、碳酸氢钠、枸橼酸、微晶纤维素、羟丙纤维素、甜菊素、聚乙二醇6000,所述的黄芪的重量份数为20~200,所述的当归的重量份数为1~20,所述的赤芍的重量份数为1~20,所述的地龙的重量份数为1~10,所述的川芎的重量份数为1~10,所述的桃仁的重量份数为1~10,所述的红花的重量份数为1~10,所述的碳酸氢钠的重量份数为1~50,所述的枸橼酸的重量份数为1~37.5,所述的微晶纤维素的重量份数为1~300,所述的羟丙纤维素的重量份数为1~150,所述的甜菊素的重量份数为1~10,所述的聚乙二醇的重量份数为1~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中药泡腾颗粒,其特征是:所述的黄芪的重量份数为2000 g,所述的当归的重量份数为200 g,所述的赤芍的重量份数为200 g,所述的地龙的重量份数为100 g,所述的川芎的重量份数为100 g,所述的桃仁的重量份数为100 g,所述的红花的重量份数为100 g,所述的碳酸氢钠的重量份数为50 g,所述的枸橼酸的重量份数为37.5 g,所述的微晶纤维素的重量份数为300 g,所述的羟丙纤维素的重量份数为150 g,所述的甜菊素的重量份数为10 g,所述的聚乙二醇6000的重量份数为25 g。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中药泡腾颗粒,其特征是:所述的泡腾剂包括酸源、碱源两种组分构成,酸源是柠檬酸或酒石酸或富马酸或己二酸或苹果酸中的任意一种 ,碱源是碳酸钠或碳酸氢钠或碳酸钾或碳酸氢钾或碳酸钙中的任意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中药泡腾颗粒,其特征是:所述的崩解剂包括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或羟甲基淀粉钠或低取代羟丙纤维素或微晶纤维素或交联羧甲基淀粉钠中的一种或几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中药泡腾颗粒,其特征是:所述的亲水性黏合剂包括羟丙甲纤维素水溶液或PVP乙醇水溶液或烯酸树酯水溶液或淀粉浆或乙醇或糖浆或聚乙二醇或聚乙烯吡咯酮与聚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几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中药泡腾颗粒,其特征是:所述的填充剂包括可溶性淀粉或微晶纤维素或糊精或乳糖或甘露醇或蔗糖或葡萄糖中的一种或几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中药泡腾颗粒,其特征是:所述的矫味剂包括薄荷油或薄荷醇或人造香草或肉桂或阿斯帕坦或甜菊素中的一种或几种。
8.一种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中药泡腾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本制备方法为:
按照上述权利要求的重量份数称取黄芪、当归、赤芍、地龙、川芎、桃仁、红花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1.5小时,第二、三次分别为1小时,将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所煎药液合并,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8~1.22(50℃),得到浓缩液A;
将上述浓缩液A加乙醇稀释至含醇量为75%,静置,取上清液,回收乙醇,浓缩药液至相对密度1.08-1.18,得到浓缩液B;
按照上述重量份数称取亲水性黏合剂加热熔融后加入泡腾剂中的碱源,搅拌均匀,冷却,粉碎,过80目筛,得到混合颗粒A;
按照上述重量份数称取泡腾剂中的酸源、矫味剂,混合,粉碎,过80目筛,得到混合颗粒B;
按照上述重量份数称取填充剂、崩解剂,与混合颗粒A、混合颗粒B充分混合,制得混合颗粒C;
将混合颗粒C做为底料,置于流化床一步制粒机中,再喷入浓缩液B,制粒即得到成品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中药泡腾颗粒。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中药泡腾颗粒的优选方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本制备方法为:
按照上述权利要求的重量配比称取黄芪、当归、赤芍、地龙、川芎、桃仁、红花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1.5小时,第二、三次分别为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8~1.22(50℃),得到浓缩液A;
将浓缩液A加乙醇稀释至含醇量为75%,静置,取上清液,回收乙醇,浓缩药液至相对密度1.08-1.18,得到浓缩液B;
按照重量配比称取聚乙二醇6000加热熔融后加入碳酸氢钠,搅拌均匀,冷却,粉碎,过80目筛,得到混合颗粒A;
按照重量配比称取枸橼酸、甜菊素,混合,粉碎,过80目筛,得到混合颗粒B;
按照重量配比称取微晶纤维素、羟丙纤维素,混合,粉碎,过80目筛,制得混合颗粒C;
将混合颗粒C与混合颗粒A、混合颗粒B充分混合,粉碎,过80目筛,制得混合颗粒D;
将混合颗粒D做为底料,置于流化床一步制粒机中,再喷入浓缩液B,制粒即得到成品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中药泡腾颗粒。
CN 201110458762 2011-12-31 2011-12-31 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中药泡腾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318196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458762 CN103181962A (zh) 2011-12-31 2011-12-31 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中药泡腾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458762 CN103181962A (zh) 2011-12-31 2011-12-31 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中药泡腾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81962A true CN103181962A (zh) 2013-07-03

Family

ID=486735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110458762 Pending CN103181962A (zh) 2011-12-31 2011-12-31 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中药泡腾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181962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88862A (zh) * 2015-03-13 2015-06-10 于振兰 气虚血瘀型中风治疗药物和配制方法以及检测方法
CN106265079A (zh) * 2015-05-27 2017-01-04 江苏柯菲平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治中风疾病的中成药颗粒干燥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88862A (zh) * 2015-03-13 2015-06-10 于振兰 气虚血瘀型中风治疗药物和配制方法以及检测方法
CN106265079A (zh) * 2015-05-27 2017-01-04 江苏柯菲平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治中风疾病的中成药颗粒干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72745B (zh) 一种治疗癌症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254272A (zh) 一种活血通脉抗栓塞的药物
CN104288644A (zh) 一种治疗脾虚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83951B (zh) 治疗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中药组合物
CN101837087B (zh) 一种提高免疫力、抗疲劳、改善性功能的中药组合物
CN101780158B (zh) 一种具有降血压功能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81962A (zh) 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中药泡腾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07890528B (zh) 一种治疗高尿酸血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41357B (zh) 一种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254266B (zh) 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
CN100574800C (zh) 一种治疗心脑动脉粥样硬化病的中成药及其制作方法
CN102600323B (zh) 一种治疗抑郁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988747B (zh) 一种三刺降三高的冲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84097A (zh) 一种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中药制剂及其用途
CN105126008A (zh) 一种治疗小儿腹泻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84237A (zh) 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98472A (zh) 一种保健茶及保健养生制剂
CN102949681A (zh) 一种预防或治疗感冒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10751B (zh) 一种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发炎的中药制剂
CN105125694A (zh) 一种快速降压膏及其制作方法
CN103191339A (zh) 一种治疗小儿贲门失弛缓症药物的制备方法
CN103191210B (zh) 一种治疗冠心病的中药
CN103690785A (zh) 一种治疗早期高血压病的口服中药组合物
CN104116948A (zh) 防治老年心脑血管疾病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3599433A (zh) 一种治疗失眠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5 Deemed withdrawal (patent law before 1993)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