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78625A - 电动机的定子以及绝缘片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动机的定子以及绝缘片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78625A
CN103178625A CN2012101930598A CN201210193059A CN103178625A CN 103178625 A CN103178625 A CN 103178625A CN 2012101930598 A CN2012101930598 A CN 2012101930598A CN 201210193059 A CN201210193059 A CN 201210193059A CN 103178625 A CN103178625 A CN 1031786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covering
yoke
joint
st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9305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78625B (zh
Inventor
中村浩一
吉田宪平
土屋文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1786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786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786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7862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sulation, Fastening Of Motor, Generator Windings (AREA)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得到一种电动机的定子,其在绝缘片与绕组之间不会形成间隙,可以确保定子铁心与绕组的绝缘距离。该电动机的定子具有:定子铁心,其具有轭部、齿部及前端缘部;绝缘体,其具有配置在所述轭部的轴向端部处的外凸缘部、配置在所述前端缘部的轴向端部处的内凸缘部、配置在所述齿部的轴向端部处并将所述外凸缘部与内凸缘部连接的主体部;以及绝缘片,其具有齿覆盖部、主体覆盖部、轭覆盖部、外凸缘覆盖部(I、II)、前端缘覆盖部、内凸缘覆盖部(I、II)、齿端覆盖部、外凸缘侧切缝插入部、内凸缘侧切缝插入部、切缝插入兼外凸缘覆盖部、切缝插入兼内凸缘覆盖部、轭端覆盖部、前端缘端覆盖部、轭侧绕组覆盖部及前端缘侧绕组覆盖部。

Description

电动机的定子以及绝缘片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绝缘片对定子铁心与绕组之间进行绝缘的电动机的定子以及绝缘片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公开了一种AC伺服电动机用定子,其由槽(slot)构造的定子铁心和定子绕组构成,其中,该定子铁心嵌入该定子绕组的中空部中,且该定子绕组的主体嵌入该槽内,在该AC伺服电动机用定子中,作为所述定子铁心与所述定子绕组之间的绝缘,将1层或者大于或等于2层的绝缘片卷绕在所述定子铁心的周围,此时,在所述绝缘片上设置有用于在所述定子铁心的齿部与所述定子绕组之间确保一定距离的V字弯曲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公开了一种针对每个层叠铁心的极齿部集中进行绕线的定子的制造方法,在该方法中,具有:绕组工序,在该工序中,在对以极齿为单位分割层叠的层叠铁心进行绝缘处理后,向极齿部上卷绕线圈;绝缘工序,在该工序中,将在绝缘处理中使用的绝缘片弯折,对绕组体的直线部和线圈末端(coil end)部进行绝缘;以及组装工序,在该工序中,将经过绝缘工序的层叠铁心片以环状接合,在绝缘工序中,通过第1次的弯折覆盖绕组体的直线部,通过第2次的弯折覆盖绕组体的线圈末端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另外,公开了一种将规定数量的极齿单位体以环状结合而形成的电动机的定子,该极齿单位体具有:层叠铁心,其层叠多个铁板并通过焊接而一体化,具有外径部、内径部以及线圈卷绕安装部,该线圈卷绕安装部形成在外径部与内径部之间,在两侧具有凹部;绕组体,其是在所述线圈卷绕安装部上卷绕线圈而形成的;以及具有弹性和挠性的绝缘片,其设置在所述层叠铁心的线圈卷绕安装部两侧的凹部面与绕组体之间,且覆盖绕组体的外侧露出面,在该电动机的定子中,所述绝缘片的两端部利用热量彼此熔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
另外,公开了一种具有定子的电动机,该定子是将进行了下述处理的定子片以环状接合而形成的,即,将定子铁心以极齿为单位分割层叠而形成定子片,对定子片的齿部进行绝缘处理并集中绕线,该电动机具有:孔部,其设置在定子片的外周附近;绝缘端板(绝缘体),其具有与该孔部嵌合的凸部;以及绝缘片,其覆盖所述定子片的层叠方向的槽内表面,此外,在该电动机中,通过所述凸部与孔部的嵌合而夹持该绝缘片,对定子片进行绝缘处理(例如,参照专利文献4)。
另外,公开了一种电动机用线轴,其在卷绕安装绕组的线轴主体部的两侧具有凸缘部,所述线轴主体部以及凸缘部由绝缘纸构成,而且在由该绝缘纸构成的线轴主体部以及凸缘部中,至少使得与绕组接触的面由芳香族聚酰胺纤维构成,所述凸缘部经由粘贴部粘贴在线轴主体部上(例如,参照专利文献5)。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2429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061286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09-056099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3-018780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8-263704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根据上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现有技术,由于在绝缘片上设置有用于在定子铁心的齿部与定子绕组之间保持一定距离的V字弯折部,因此存在定子绕组的轴向长度变长的问题。另外,存在不能确保定子铁心的齿部的角部处的绝缘距离的问题。
另外,根据上述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现有技术,利用绝缘端板(绝缘体)将绝缘片固定在极齿部上,因此,由于绝缘体的厚度而在与绝缘片之间产生台阶,在绝缘片与绕组之间形成间隙。因此,存在绕组的匝数与绝缘体的厚度量相对应而减少的问题。
另外,根据上述专利文献3中公开的现有技术,在线圈卷绕安装部上卷绕绕组后,利用绝缘片覆盖绕组,以使绕组不会弹出,并将绝缘片的重合部分熔接,但存在下述问题,即,绝缘片的重合部分的目的是对不同的线圈卷绕安装部之间的绕组进行绝缘,在线圈卷绕安装部中,在绝缘端板(绝缘体)与绝缘片之间产生台阶。
另外,根据上述专利文献4中公开的现有技术,绝缘片仅覆盖定子片的槽内表面,因此存在下述问题,即,存在定子片与绕组接触的部分,无法确保绝缘距离。另外,存在下述问题,即,虽然与定子片的形状相对应而形成绝缘片,但在定子片的轴向端部,如果不加厚绝缘片的厚度,则无法加强绝缘,绝缘性差。
另外,根据上述专利文献5中公开的现有技术,存在下述问题,即,在经由粘贴部将凸缘部粘贴到线轴主体部上时,凸缘部的粘贴位置容易偏移,线轴的尺寸精度低。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得到一种电动机的定子,其定子绕组的轴向长度短,在绝缘片与绕组之间不会形成间隙,可以确保定子铁心与绕组的绝缘距离,绝缘片的尺寸精度高。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实现目的,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具有:定子铁心,其具有轭部、齿部及前端缘部;绝缘体,其具有外凸缘部、内凸缘部和主体部,该外凸缘部配置在所述轭部的轴向端部处,该内凸缘部配置在所述前端缘部的轴向端部处,该主体部配置在所述齿部的轴向端部处,将所述外凸缘部与内凸缘部连接,所述外凸缘部的内表面、主体部的侧面及内凸缘部的内表面的轮廓形成为,与所述轭部的内表面、齿部的侧面及前端缘部的内表面的轮廓相同,在所述主体部与外凸缘部的连接部处,设置有外凸缘侧切缝,在所述主体部与内凸缘部的连接部处,设置有内凸缘侧切缝;绝缘片,其是通过将一片局部形成有切口的绝缘片折叠而立体地形成的,具有齿覆盖部、主体覆盖部、轭覆盖部、外凸缘覆盖部I、II、前端缘覆盖部、内凸缘覆盖部I、II、齿端覆盖部、外凸缘侧切缝插入部、内凸缘侧切缝插入部、切缝插入兼外凸缘覆盖部、切缝插入兼内凸缘覆盖部、轭端覆盖部、前端缘端覆盖部、轭侧绕组覆盖部及前端缘侧绕组覆盖部;以及绕组,其卷绕安装在安装有所述绝缘片及绝缘体的定子铁心的齿部上。
根据本发明,可以得到下述效果,即,得到一种电动机的定子,其定子绕组的轴向长度短,在绝缘片与绕组之间不会形成间隙,可以确保定子铁心与绕组的绝缘距离,绝缘片的尺寸精度高。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电动机的定子的实施方式1的斜视图。
图2是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的定子的齿部的剖面图。
图3是将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的定子的绝缘体拆下后的状态的斜视图。
图4是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的定子的分解斜视图。
图5是实施方式1的绝缘片的斜视图。
图6-1是表示绝缘片制造的准备工序的图。
图6-2是表示绝缘片制造的第1工序的图。
图6-3是表示绝缘片制造的第2工序的图。
图6-4是表示绝缘片制造的第2工序的图。
图6-5是表示绝缘片制造的第3工序的图。
图6-6是表示绝缘片制造的第4工序的图。
图6-7是表示绝缘片制造的第5工序的图。
图6-8是表示绝缘片制造的第5工序的图。
图6-9是表示绝缘片制造的第6工序的图。
图6-10是表示绝缘片制造的第7工序的图。
图6-11是表示绝缘片制造的第7工序的图。
图6-12是表示绝缘片制造的第8工序的图。
图6-13是表示绝缘片制造的第8工序的图。
图6-14是表示绝缘片制造的第9工序的图。
图6-15是表示绝缘片制造的第9工序的图。
图6-16是表示绝缘片制造的第9工序的图。
图7-1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绝缘片的斜视图。
图7-2是表示将实施方式2的绝缘片的绕组覆盖部闭合后的状态的斜视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绝缘片的斜视图。
图9-1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电动机的定子的分解斜视图。
图9-2是实施方式4的电动机的定子的局部侧视图。
图9-3是实施方式4的电动机的定子的局部分解侧视图。
图10-1是表示实施方式5的电动机的定子的局部侧视图。
图10-2是实施方式5的电动机的定子的局部分解侧视图。
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6的电动机的定子的分解斜视图。
图12是表示将实施方式的电动机的定子之间彼此连接后的状态的斜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电动机的定子以及绝缘片的制造方法的实施方式。此外,本发明并不受本实施方式限定。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电动机的定子的实施方式1的斜视图,图2是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的定子的齿部的剖面图,图3是将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的定子的绝缘体拆下后的状态的斜视图,图4是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的定子的分解斜视图,图5是实施方式1的绝缘片的斜视图。
如图1至图5所示,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的定子91具有:定子铁心1,其是将硅钢板层叠而形成的;绝缘片3,其对定子铁心1进行绝缘覆盖;绝缘体2,其安装在定子铁心1的轴向端部;以及绕组4(参照图2),其卷绕在安装有绝缘片3及绝缘体2的定子铁心1的齿部1a上。
定子铁心1为分瓣铁心,具有轭部1b、齿部1a以及前端缘部1c,形成为大致T字型,在卷绕安装绕组4后,将轭部1b彼此接合而形成环状的定子。绝缘体2形成为大致T字型,具有:外凸缘部2b,其配置在轭部1b的轴向端部;内凸缘部2c,其配置在前端缘部1c的轴向端部;以及主体部2a,其配置在定子铁心1的齿部1a的轴向端部,将外凸缘部2b和内凸缘部2c连接。
另外,外凸缘部2b的内表面、主体部2a的侧面以及内凸缘部2c的内表面的轮廓形成为,与轭部1b的内表面、齿部1a的侧面以及前端缘部1c的内表面的轮廓相同。另外,在主体部2a与外凸缘部2b的连接部的定子铁心1侧,设置有外凸缘侧切缝2d,在主体部2a与内凸缘部2c的连接部的定子铁心1侧,设置有内凸缘侧切缝2e。
如图5所示,绝缘片3具有:齿覆盖部3a;主体覆盖部3a1,其是使齿覆盖部3a向轴向两侧延长而形成的;与齿覆盖部3a正交的轭覆盖部3d及前端缘覆盖部3b;三角形的外凸缘覆盖部I3d1、外凸缘覆盖部II3d2,其是使轭覆盖部3d向轴向两侧延长而形成的;三角形的内凸缘覆盖部I3b1、内凸缘覆盖部II3b2,其是使前端缘覆盖部3b向轴向两侧延长而形成的;齿端覆盖部3a2,其与齿覆盖部3a、轭覆盖部3d及前端缘覆盖部3b正交;内凸缘侧切缝插入部3b3及切缝插入兼内凸缘覆盖部3c1,其与齿端覆盖部3a2及主体覆盖部3a1正交;外凸缘侧切缝插入部3d3及切缝插入兼外凸缘覆盖部3e1,其同样与齿端覆盖部3a2及主体覆盖部3a1正交;前端缘端覆盖部3c2以及轭端覆盖部3e2,该绝缘片3是通过将一片局部形成有切口3k(参照图6-1)的薄片以折纸的方式折叠而制造的。
如图3及图4所示,利用对齿部1a的一侧进行覆盖的绝缘片3和对齿部1a的另一侧进行覆盖的绝缘片3这2个绝缘片3,可以对齿部1a的全部、前端缘部1c及轭部1b的内侧全部、外凸缘部2b内侧的一部分、主体部2a侧面的一部分以及前端缘部1c内侧的一部分完全进行绝缘覆盖。由于绝缘片3是将一片薄片以折纸的方式折叠而制造的,所以在齿部1a的端部附近,不存在将定子铁心1与绕组4之间以最短距离连结的贯通孔,可以确保充分的绝缘沿面距离。
另外,由于绝缘体2的外凸缘部2b的内表面、主体部2a的侧面以及内凸缘部2c的内表面的轮廓形成为,与定子铁心1的轭部1b的内表面、齿部1a的侧面以及前端缘部1c的内表面的轮廓相同,用于覆盖它们的绝缘片3为厚度50μ~300μ的高分子膜,因此在绝缘体2与定子铁心1的边界以及绝缘体2与绝缘片3的边界处,不产生台阶。因此,可以相对于定子铁心1无间隙地卷绕安装绕组4,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在相同的功率下实现小型化,可以在相同形状的条件下提高功率(参照图1及图2)。另外,由于利用绝缘片3的齿端覆盖部3a2、轭端覆盖部3e2以及前端缘端覆盖部3c2夹着定子铁心1,因此,绝缘片3在轴向上相对于定子铁心1进行定位,而不会产生偏移。
下面,参照图6-1至图6-16,对实施方式1的绝缘片3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图6-1是表示绝缘片制造的准备工序的图,图6-2是利用图6-1的A部放大图表示绝缘片制造的第1工序的图,图6-3及图6-4是表示绝缘片制造的第2工序的图,图6-5是表示绝缘片制造的第3工序的图,图6-6是表示绝缘片制造的第4工序的图,图6-7及图6-8是表示绝缘片制造的第5工序的图,图6-9是表示绝缘片制造的第6工序的图,图6-10及图6-11是表示绝缘片制造的第7工序的图,图6-12及图6-13是表示绝缘片制造的第8工序的图,图6-14至图6-16是表示绝缘片制造的第9工序的图。
首先,如图6-1所示,在准备工序中,准备具有规定的长度和宽度的长方形的绝缘片3。绝缘片3是厚度为50μ~300μ的芳香族聚酰胺树脂、PPS树脂等具有绝缘性、耐热性、导热性、精密成型性以及弹性的高分子膜。在绝缘片3中,在中央部,从一侧向另一侧配置有前端缘侧绕组覆盖部3c、前端缘覆盖部3b、齿覆盖部3a、轭覆盖部3d以及轭侧绕组覆盖部3e,在长度方向的两个缘部处,从一侧向另一侧配置有前端缘端覆盖部3c2、切缝插入兼内凸缘覆盖部3c1、内凸缘覆盖部I3b1、内凸缘覆盖部II3b2、内凸缘侧切缝插入部3b3、主体覆盖部3a1、齿端覆盖部3a2、外凸缘覆盖部I3d1、外凸缘覆盖部II3d2、外凸缘侧切缝插入部3d3、切缝插入兼外凸缘覆盖部3e1以及轭端覆盖部3e2
如图6-2所示,在第1工序中,在轭侧绕组覆盖部3e与切缝插入兼外凸缘覆盖部3e1以及轭端覆盖部3e2的边界处形成切口3k。然后,如图6-3及图6-4所示,在第2工序中,将切缝插入兼外凸缘覆盖部3e1沿边界线3m进行凹折,在形成折痕后恢复为原状。
然后,如图6-5所示,在第3工序中,将主体覆盖部3a1以及外凸缘覆盖部I3d1沿边界线3n进行凹折。然后,如图6-6所示,在第4工序中,将齿端覆盖部3a2、外凸缘侧切缝插入部3d3、切缝插入兼外凸缘覆盖部3e1以及轭端覆盖部3e2沿边界线3p进行凹折。
然后,如图6-7及图6-8所示,在第5工序中,将齿覆盖部3a以及齿端覆盖部3a2沿边界线3q进行凸折,在形成折痕后恢复为原状。然后,如图6-9所示,在第6工序中,将在第4工序中凹折的齿端覆盖部3a2、外凸缘侧切缝插入部3d3、切缝插入兼外凸缘覆盖部3e1以及轭端覆盖部3e2恢复为原状。
然后,如图6-10所示,在第7工序中,沿所述边界线3p将齿端覆盖部3a2以及外凸缘侧切缝插入部3d3凹折90°,沿所述边界线3q将齿覆盖部3a凸折90°,沿外凸缘覆盖部I3d1与外凸缘覆盖部II3d2之间的边界线3r,将外凸缘覆盖部II3d2凹折180°,从而得到如图6-11所示的绝缘片3的立体形状。
然后,如图6-12及图6-13所示,在第8工序中,将轭侧绕组覆盖部3e沿边界线3s凸折30°左右。然后,如图6-14至图6-16所示,在第9工序中,将切缝插入兼外凸缘覆盖部3e1沿边界线3m凹折180°,接着将轭端覆盖部3e2沿边界线3t凹折90°。
在上述的第1工序~第9工序内,第2工序以及第4工序~第6工序是沿各覆盖部的边界线形成折痕的工序,可以将一部分适当地省略。另外,第1工序~第9工序不需要一定按该顺序进行,可以适当地变更顺序。
通过对除了图6-1所示的绝缘片3的A部分之外的部分,也同样进行与以上说明的第1工序~第9工序相同的工序,从而可以制造图5所示的实施方式1的立体的绝缘片3。
实施方式2
图7-1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绝缘片的斜视图,图7-2是表示将实施方式2的绝缘片的绕组覆盖部闭合后的状态的斜视图。如图7-1所示,实施方式2的绝缘片23在前端缘侧绕组覆盖部3c的宽度方向端部上,设置有宽度较窄的带状卡止部3f,该卡止部3f是相对于前端缘侧绕组覆盖部3c向内侧弯折90°而形成的。
如图7-2所示,卡止部3f的轴向两端部在将前端缘侧绕组覆盖部3c闭合的状态下,插入至轭覆盖部3d与切缝插入兼外凸缘覆盖部3e1之间而卡止,将前端缘侧绕组覆盖部3c保持为闭合状态。实施方式2的绝缘片23除了设置有卡止部3f这一点之外,与实施方式1的绝缘片3没有不同之处。
此外,在实施方式2中,将卡止部3f设置于前端缘侧绕组覆盖部3c上,但也可以将卡止部3f设置在加大宽度后的轭侧绕组覆盖部3e上,将缩小宽度后的前端缘侧绕组覆盖部3c折叠至内侧。
实施方式3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绝缘片的斜视图。如图8所示,实施方式3的绝缘片33形成为折叠至内侧的轭侧绕组覆盖部3e的轴向两端的角部3ek具有圆弧的形状。实施方式3的绝缘片33除了使角部3ek具有圆弧这一点之外,与实施方式1的绝缘片3没有不同之处。
通过使角部3ek具有圆弧,从而可以在卷绕安装绕组4时、或在使轭侧绕组覆盖部3e覆盖已卷绕安装后的绕组4时,防止角部3ek划伤绕组4的绝缘外皮。另外,在实施方式3中,使折叠至内侧的轭侧绕组覆盖部3e的轴向两端的角部3ek具有圆弧,但还可以使前端缘侧绕组覆盖部3c的轴向两端的角部具有圆弧,并折叠至内侧。
实施方式4
图9-1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电动机的定子的分解斜视图,图9-2是实施方式4的电动机的定子的局部侧视图,图9-3是实施方式4的电动机的定子的局部分解侧视图。如图9-1至图9-3所示,实施方式4的电动机的定子94,在绝缘体2的主体部2a的底面上设置有作为凸部的2个圆柱状凸起2h,在绝缘片3的齿端覆盖部3a2上设置有2个圆孔3x,在定子铁心1的齿部1a的端部设置有作为凹部的2个圆孔1f,使圆柱状凸起2h通过圆孔3n与圆孔1f相嵌合而固定。
通过将圆柱状凸起2h与圆孔1f相嵌合,从而使得绝缘体2相对于定子铁心1的定位变得容易,并且可以防止绝缘片3的位置偏移,在定子铁心1与绝缘片3之间不易产生空间间隙,可以防止绝缘沿面距离的减小。
实施方式5
图10-1是表示实施方式5的电动机的定子的局部侧视图,图10-2是实施方式5的电动机的定子的局部分解侧视图。如图10-1及图10-2所示,实施方式5的电动机的定子95,在绝缘体2的主体部2a的底面上设置有作为凸部的2个板状凸起2i,在绝缘片3的齿端覆盖部3a2上设置有切缝3y,在定子铁心1的齿部1a的端部上设置有作为凹部的长孔1g,使板状凸起2i通过切缝3y与长孔1g相嵌合而固定。
通过将板状凸起2i与长孔1g相嵌合,从而使得绝缘体2相对于定子铁心1的定位变得容易,并且可以防止绝缘片3的位置偏移,在定子铁心1与绝缘片3之间不易产生空间间隙,可以防止绝缘沿面距离的减小。
实施方式6
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6的电动机的定子的分解斜视图。如图11所示,实施方式6的电动机的定子96,在定子铁心1的齿部1a的端部上设置有作为凸部的2个圆柱状凸起2h,在绝缘片3的齿端覆盖部3a2上设置有2个圆孔,在绝缘体2的主体部2a的底面上设置有作为凹部的2个圆孔1f,使圆柱状凸起2h通过齿端覆盖部3a2的圆孔与主体部2a的圆孔1f相嵌合而固定。这样,也使得绝缘体2相对于定子铁心1的定位变得容易,并且可以防止绝缘片3的位置偏移,在定子铁心1与绝缘片3之间不易产生空间间隙,可以防止绝缘沿面距离的减小。
图12是表示将实施方式的电动机的定子91(94、95、96)之间彼此连接后的状态的斜视图。如图12所示,在一个定子91的绕组4(参照图2)和另一个定子91的绕组4之间,利用绝缘片3的前端缘侧绕组覆盖部3c以及轭侧绕组覆盖部3e进行绝缘,从而不可能发生短路。
如以上的说明所示,对于实施方式1、4~6的电动机的定子91、94~96,绕组4的轴向长度较短,在绝缘片3与绕组4之间不会形成间隙,可以确保定子铁心1与绕组4的绝缘距离,绝缘片3的尺寸精度高。

Claims (7)

1.一种电动机的定子,其特征在于,具有:
定子铁心,其具有轭部、齿部及前端缘部;
绝缘体,其具有外凸缘部、内凸缘部和主体部,该外凸缘部配置在所述轭部的轴向端部处,该内凸缘部配置在所述前端缘部的轴向端部处,该主体部配置在所述齿部的轴向端部处,将所述外凸缘部与内凸缘部连接,所述外凸缘部的内表面、主体部的侧面及内凸缘部的内表面的轮廓形成为,与所述轭部的内表面、齿部的侧面及前端缘部的内表面的轮廓相同,在所述主体部与外凸缘部的连接部处,设置有外凸缘侧切缝,在所述主体部与内凸缘部的连接部处,设置有内凸缘侧切缝;
绝缘片,其是通过将一片局部形成有切口的绝缘片折叠而立体地形成的,具有齿覆盖部、主体覆盖部、轭覆盖部、外凸缘覆盖部I、II、前端缘覆盖部、内凸缘覆盖部I、II、齿端覆盖部、外凸缘侧切缝插入部、内凸缘侧切缝插入部、切缝插入兼外凸缘覆盖部、切缝插入兼内凸缘覆盖部、轭端覆盖部、前端缘端覆盖部、轭侧绕组覆盖部及前端缘侧绕组覆盖部;以及
绕组,其卷绕安装在安装有所述绝缘片及绝缘体的定子铁心的齿部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的定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片使用2片,一片用于覆盖所述齿部的一侧的轭部侧以及前端缘部侧,另一片用于覆盖所述齿部的另一侧的轭部侧以及前端缘部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机的定子,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绝缘体的主体部的底面上设置凸部,在所述定子铁心的齿部的轴向端部上设置凹部,使所述凸部与凹部相嵌合,将所述绝缘体安装于所述定子铁心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机的定子,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绝缘体的主体部的底面上设置凹部,在所述定子铁心的齿部的轴向端部上设置凸部,使所述凸部与凹部相嵌合,将所述绝缘体安装于所述定子铁心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机的定子,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前端缘侧绕组覆盖部的宽度方向端部处,设置有相对于该前端缘侧绕组覆盖部向内侧弯折90°而形成的带状卡止部,该卡止部的轴向两端部在将所述前端缘侧绕组覆盖部闭合后的状态下,插入至所述轭覆盖部与切缝插入兼外凸缘覆盖部之间而卡止。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机的定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轭侧绕组覆盖部的轴向端部的角部形成为具有圆弧的形状。
7.一种绝缘片的制造方法,其包含下述工序,即:
准备绝缘片的工序,该绝缘片为长方形的绝缘片,在中央部,从一侧向另一侧配置有前端缘侧绕组覆盖部、前端缘覆盖部、齿覆盖部、轭覆盖部及轭侧绕组覆盖部,在轴向两个缘部处,从一侧向另一侧配置有前端缘端覆盖部、切缝插入兼内凸缘覆盖部、内凸缘覆盖部I、II、内凸缘侧切缝插入部、主体覆盖部、齿端覆盖部、外凸缘覆盖部I、II、外凸缘侧切缝插入部、切缝插入兼外凸缘覆盖部及轭端覆盖部;
在所述前端缘侧绕组覆盖部与前端缘端覆盖部及切缝插入兼内凸缘覆盖部的边界线上,以及,所述轭侧绕组覆盖部与轭端覆盖部及切缝插入兼外凸缘覆盖部的边界线上形成切口的工序;
在所述各覆盖部的边界线上形成折痕的工序;
沿配置在所述中央部的各覆盖部与配置在轴向两缘部的各覆盖部的边界线,将配置在所述轴向两缘部的各覆盖部凹折180°的工序;
在凹折后的配置于所述轴向两缘部的各覆盖部内,将齿端覆盖部沿与主体覆盖部之间的边界线凹折90°,将外凸缘覆盖部II沿与外凸缘覆盖部I之间的边界线凹折180°,将内凸缘覆盖部II沿与内凸缘覆盖部I之间的边界线凹折180°,将轭覆盖部及外凸缘覆盖部I沿与齿覆盖部之间的边界线凸折90°,将前端缘覆盖部及内凸缘覆盖部I沿与齿覆盖部之间的边界线凸折90°的工序;
将切缝插入兼外凸缘覆盖部沿与外凸缘覆盖部II及外凸缘侧切缝插入部之间的边界线凹折180°,将切缝插入兼内凸缘覆盖部沿与内凸缘覆盖部II及内凸缘侧切缝插入部之间的边界线凹折180°的工序;以及
将轭端覆盖部沿与切缝插入兼外凸缘覆盖部之间的边界线凹折90°,将前端缘端覆盖部沿与切缝插入兼内凸缘覆盖部之间的边界线凹折90°的工序。
CN201210193059.8A 2011-12-20 2012-06-12 电动机的定子以及绝缘片的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7862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78858 2011-12-20
JP2011278858A JP5419956B2 (ja) 2011-12-20 2011-12-20 電動機の固定子及び絶縁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78625A true CN103178625A (zh) 2013-06-26
CN103178625B CN103178625B (zh) 2015-09-30

Family

ID=486383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93059.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78625B (zh) 2011-12-20 2012-06-12 电动机的定子以及绝缘片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419956B2 (zh)
CN (1) CN103178625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14426A (zh) * 2016-06-23 2019-02-05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绝缘件、电动机和送风装置
CN111066227A (zh) * 2017-09-06 2020-04-2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的定子及定子的制造方法
CN111555488A (zh) * 2019-02-08 2020-08-18 株式会社日立产业机器 旋转电机和使用它的电梯用曳引机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79179B2 (ja) * 2015-06-08 2019-03-0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モータ及び圧縮機
WO2018011900A1 (ja) * 2016-07-12 2018-01-1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巻線装置、及びコイルの巻線方法
WO2018235564A1 (ja) * 2017-06-22 2018-12-27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ステータピース、ステータおよびモータ
US20240097511A1 (en) * 2021-02-15 2024-03-21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Stator and brushless motor
CN117616670A (zh) * 2021-07-29 2024-02-2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定子、旋转电机、压缩机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46949A (ja) * 1995-07-28 1997-02-14 Tamagawa Seiki Co Ltd ステータ絶縁構造
CN1145544A (zh) * 1995-06-07 1997-03-1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电机定子及其制作方法
JP2000333388A (ja) * 1999-05-21 2000-11-3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固定子
JP2006223058A (ja) * 2005-02-10 2006-08-24 Toyota Motor Corp ステータ構造
US20070222324A1 (en) * 2006-03-24 2007-09-27 Honda Motor Co., Ltd. Insulation structure of rotary electrical machinery
JP2010045868A (ja) * 2008-08-08 2010-02-25 Nidec Sankyo Corp モータ
WO2010100890A1 (ja) * 2009-03-06 2010-09-1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モータの電機子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18780A (ja) * 2001-07-03 2003-01-1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動機
JP2003061286A (ja) * 2001-08-17 2003-02-2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固定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固定子を用いた電動機
JP2004208475A (ja) * 2002-12-26 2004-07-22 Aisin Aw Co Ltd ステータコアの絶縁構造及びステータコアの絶縁方法
JP4379072B2 (ja) * 2003-10-16 2009-12-09 株式会社安川電機 Acサーボモータの固定子
JP2008263704A (ja) * 2007-04-11 2008-10-30 Nitto Shinko Kk モーター用ボビン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544A (zh) * 1995-06-07 1997-03-1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电机定子及其制作方法
JPH0946949A (ja) * 1995-07-28 1997-02-14 Tamagawa Seiki Co Ltd ステータ絶縁構造
JP2000333388A (ja) * 1999-05-21 2000-11-3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固定子
JP2006223058A (ja) * 2005-02-10 2006-08-24 Toyota Motor Corp ステータ構造
US20070222324A1 (en) * 2006-03-24 2007-09-27 Honda Motor Co., Ltd. Insulation structure of rotary electrical machinery
JP2010045868A (ja) * 2008-08-08 2010-02-25 Nidec Sankyo Corp モータ
WO2010100890A1 (ja) * 2009-03-06 2010-09-1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モータの電機子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14426A (zh) * 2016-06-23 2019-02-05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绝缘件、电动机和送风装置
CN111066227A (zh) * 2017-09-06 2020-04-2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的定子及定子的制造方法
CN111555488A (zh) * 2019-02-08 2020-08-18 株式会社日立产业机器 旋转电机和使用它的电梯用曳引机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132110A (ja) 2013-07-04
CN103178625B (zh) 2015-09-30
JP5419956B2 (ja) 2014-0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78625A (zh) 电动机的定子以及绝缘片的制造方法
JP4697545B2 (ja) ステータ及び回転電機
CN101728888B (zh) 用于电机线圈的配线部件
CN102790462B (zh) 电动机的定子以及绝缘片的制造方法
EP1955337B1 (en) Cassette coil and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having the cassette coil
CN107710557A (zh) 电动机的定子
US20140319937A1 (en) Armature of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JP2014135865A (ja) 回転電機の製造方法、ステータ
JP5853664B2 (ja) コイル部品
JP6341288B2 (ja) ステータ組立方法及びステータ
CN104620475A (zh) 旋转电机的电枢及其制造方法
US11018543B2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tator of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including a cassette coil
CN103427525A (zh) 与定子组件一起使用的绝缘构件以及组装该定子组件的方法
CN105191073A (zh) 旋转电机的定子
WO2012169059A1 (ja)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回転電機の固定子の製造方法、及び回転電機
CN105009426A (zh) 旋转电机
JP5277713B2 (ja) 固定子構造、及び固定子製造方法
CN106685110B (zh) 一种电机定子及电机
JP2006223058A (ja) ステータ構造
JP5860767B2 (ja) コイルの製造方法
JP5757135B2 (ja) ボビン
US20230117799A1 (en) Stator coil and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stator
CN204376570U (zh) 旋转电机
CN103650080A (zh) 8字形层叠线圈的制造方法
JP5088638B2 (ja) コイル部品、トランス、及びコイル部品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930

Termination date: 2017061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