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71436A - 用于车辆的加速器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辆的加速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71436A
CN103171436A CN201210562910XA CN201210562910A CN103171436A CN 103171436 A CN103171436 A CN 103171436A CN 201210562910X A CN201210562910X A CN 201210562910XA CN 201210562910 A CN201210562910 A CN 201210562910A CN 103171436 A CN103171436 A CN 1031714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celerator
opening
wall
section
ax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56291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71436B (zh
Inventor
齐藤豪宏
牧野匡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ns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ens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nso Corp filed Critical Dens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1714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714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714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714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11/00Arrangements for, or adaptations to, non-automatic engine control initiation means, e.g. operator initiated
    • F02D11/02Arrangements for, or adaptations to, non-automatic engine control initiation means, e.g. operator initiated characterised by hand, foot, or like operator controlled initiation mea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GCONTROL DEVICES OR SYSTEMS INSOFAR AS CHARACTERISED BY MECHANICAL FEATURES ONLY
    • G05G1/00Controlling members, e.g. knobs or handles; Assemblies or arrangements thereof; Indicating position of controlling members
    • G05G1/30Controlling members actuated by foot
    • G05G1/38Controlling members actuated by foot comprising means to continuously detect pedal posi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11/00Arrangements for, or adaptations to, non-automatic engine control initiation means, e.g. operator initiated
    • F02D11/06Arrangements for, or adaptations to, non-automatic engine control initiation means, e.g. operator initiated characterised by non-mechanical control linkages, e.g. fluid control linkages or by control linkages with power drive or assistance
    • F02D11/10Arrangements for, or adaptations to, non-automatic engine control initiation means, e.g. operator initiated characterised by non-mechanical control linkages, e.g. fluid control linkages or by control linkages with power drive or assistance of the electric type
    • F02D11/107Safety-related aspect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GCONTROL DEVICES OR SYSTEMS INSOFAR AS CHARACTERISED BY MECHANICAL FEATURES ONLY
    • G05G1/00Controlling members, e.g. knobs or handles; Assemblies or arrangements thereof; Indicating position of controlling members
    • G05G1/30Controlling members actuated by foot
    • G05G1/44Controlling members actuated by foot pivoting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GCONTROL DEVICES OR SYSTEMS INSOFAR AS CHARACTERISED BY MECHANICAL FEATURES ONLY
    • G05G5/00Means for preventing, limiting or returning the movements of parts of a control mechanism, e.g. locking controlling member
    • G05G5/03Means for enhancing the operator's awareness of arrival of the controlling member at a command or datum position; Providing feel, e.g. means for creating a counterforc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20Control lever and linkage systems
    • Y10T74/20528Foot operated
    • Y10T74/20534Accelerat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xiliary Drives, Propulsion Controls, And Safety Devices (AREA)
  • Control Of Throttle Valves Provided In The Intake System Or In The Exhaust System (AREA)
  • Mechanical Control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速器装置。在支撑构件(10)处,第一分隔壁(16)的外表面(165)的虚构延伸平面(P1)与踏板臂(25)的上表面(253)的虚构延伸平面(P2)之间的角是钝角和直角之一。第三分隔壁(17)的外表面(175)的虚构延伸平面(P3)与踏板臂(25)的下表面(254)的虚构延伸平面(P4)之间的角是钝角和直角之一。

Description

用于车辆的加速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加速器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的加速器装置根据车辆驾驶员的脚踩踏加速器踏板的踩踏量来控制车辆的加速状态。在加速器装置中,轴的旋转角被感测,该轴的旋转角与被连接到踏板的踏板臂的旋转角相对应。在车辆中,节气门的开度基于被感测的旋转角确定,该节气门调节进入车辆内燃机汽缸的空气量。JP2007-253869A公开了一种加速器踏板装置,其包括容纳在支撑构件中的弹簧(推动装置)和迟滞机构,该支撑构件将轴可旋转地支撑。弹簧在加速器关闭方向上推动轴以使得轴在加速器关闭方向上旋转。迟滞机构使得踩踏加速器踏板时施加在加速器踏板上的踏板力大于释放被踩踏的加速器踏板时施加在加速器踏板上的踏板力。
然而,在JP2007253869A公开的加速器装置中,支撑构件具有与踏板臂的可移动范围相对应的开口。外界物体(例如小石子、颗粒碎片)可能会通过该开口进入支撑构件的内部。当外界物体进入支撑构件的内部时,加速器装置可能不能正常运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考虑到上述缺点而提出的。从而,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的加速器装置,其能够减少或最小化进入支撑构件内部的外界物体的量。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加速器装置。该加速器装置包括支撑构件、轴、可旋转体、踏板臂、旋转角感测装置和推动装置。支撑构件能够被安装到车辆本体。轴被容纳在支撑构件内部且由支撑构件可旋转地支撑。可旋转体容纳在支撑构件内部且固定在轴的外壁上。可旋转体能够与轴在加速器开启方向上整体地旋转并且能够与轴在加速器关闭方向上整体地旋转,加速器关闭方向与加速器开启方向相反。踏板臂具有一个被固定在可旋转体上的端部。踏板臂的与所述端部相反的另一个端部具有能够被车辆驾驶员踩踏的可踩踏部。旋转角感测装置被容纳在支撑构件内部并且感测轴的相对于支撑构件的旋转角。推动装置被容纳在支撑构件内部并且沿加速器关闭方向推动轴以在加速器关闭方向上旋转该轴。支撑构件具有开口。踏板臂从位于该开口内侧的可旋转体穿过该开口延伸到位于该开口外侧的可踩踏部。与开口相邻的可旋转体的外壁形成突出曲面,其在踏板臂的可移动范围内沿踏板臂的突出方向从旋转体突出。第一外壁的第一外表面的第一虚构延伸平面与第二外壁的第二虚构延伸平面之间的夹角是钝角或者直角,该第一外壁被形成在支撑构件外壁上,该第二外壁被形成在踏板臂上。该第一外壁限定了所述开口并且位于该开口在加速器关闭方向上的加速器关闭侧。该第二外壁位于该踏板臂在加速器关闭方向上的加速器关闭侧。第三外壁的第三外表面的第三虚构延伸平面与第四外壁的第四虚构延伸平面之间的夹角是钝角或直角,该第三外壁被形成在支撑构件外壁上,该第四外壁被形成在踏板臂上。该第三外壁限定了所述开口并且位于该开口在加速器开启方向上的加速器开启侧。该第四外壁位于该踏板臂在加速器开启方向上的加速器开启侧。
附图说明
此处描述的附图仅仅用于展示目的而无意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加速器装置的前视剖面图;
图2是显示了图1所示的加速器装置的一部分的部分放大剖面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加速器装置的前视图;
图4是沿图1中的Ⅳ-Ⅳ线截取的剖面图;
图5是沿图1中的Ⅴ-Ⅴ线截取的剖面图;
图6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的加速器装置中的踏板臂旋转角和踏板力之间的关系的示意图;
图7A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的加速器装置中的轴和支撑构件的外壁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7B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的加速器装置中的轴和支撑构件的外壁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另一示意图;
图7C是表示对比示例的加速器装置中的轴和支撑构件外壁之间的关系的示意图;以及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加速器装置的前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将参照其相应的附图进行描述。
(第一实施例)
图1到7B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加速器装置1。
加速器装置1是输入装置,其通过车辆(汽车)的驾驶员操纵来确定车辆的内燃机的节气门(未示出)的阀开度,节气门用来调节被吸入内燃机汽缸的空气的量(进气量)。加速器装置1是电子控制的电子式加速器装置。加速器装置1将与加速器踏板20的踩踏量相关的信息传递给电子控制装置(未示出)。电子控制装置根据加速器踏板20的踩踏量信息和/或其他信息,通过节气门致动机构(未示出)来驱动节气门。
参考图1,加速器装置1包括支撑构件10、加速器踏板20、踏板臂25、轴30、复位弹簧45(见图4)、第一迟滞机构50、第二迟滞机构60和旋转角感测装置70。为了便于描述,图1到5中的上侧被称为加速器装置1的顶侧,图1到5中的下侧被称为加速器装置1的底侧。此外,图1和2的右侧被称为加速器装置1的右侧,图1和2的左侧被称为加速器装置1的左侧。
支撑构件10包括盖13(见图3)和被构造成中空箱体形式的壳体11。
壳体11包括安装段105、前侧段104、开口段15、第一轴支撑段106、第二轴支撑段107和底段108。前侧段104在垂直于安装段105的平面的方向上与安装段105相对。开口段15在前侧段104的底侧部分(图3中的下侧部分)处被形成在前侧段104上。第一轴支撑段106和第二轴支撑段107分别位于前侧段104和安装段105的右侧和左侧,并且在前侧段104与安装段105之间连接。底侧段108位于前侧段104和安装段105的底侧,并且将前侧段104和开口段15连接到安装段105上。
壳体11是树脂模制零件(树脂模制产品),其被构造成使得由金属制造的加强元件109被嵌入由树脂材料制造的安装段105、第一轴支撑段106和第二轴支撑段107中。支撑构件10通过例如内嵌模制成型。加强元件109被构造成U形体,其具有在加速器装置1的前侧沿从顶到底方向开启的开口。
安装段105被构造成平面体并且能够被安装到例如车辆的乘客车厢壁上,形成乘客车厢的一部分。如图1和2所示,安装段105包括右侧基体110和左侧基体111,其分别在安装段105的右侧和左侧形成。螺栓孔112和螺栓孔113分别被形成在右侧基体110和左侧基体111上,从而使得对应的螺栓(未示出)被插入穿过螺栓孔112和螺栓孔113中的每个以将加速器装置1安装到车辆主体上。
开口151被形成在开口段15上,从而使得与踏板转子(作为可旋转体)41连接即固定的踏板臂25穿过开口151向外突出。开口151朝向加速器装置1的底侧倾斜向下开启。开口段15的结构细节接下来将被描述。
再次参考图2,第一轴支撑段106和第二轴支撑段107大体上彼此平行。第一轴支撑段106将轴30的一个端部31可旋转地支撑,其接下来将被描述。第一轴支撑段106作为接受第一摩擦板512的推动力的接受部。第二轴支撑段107将轴30的与端部31相反的另一个端部32可旋转地支撑。第二轴支撑段107作为接受第二摩擦板614的推动力的接受部。
盖13被配置在壳体11的上侧并且被连接到前侧段104、第一轴支撑段106、第二轴支撑段107和安装段105,从而形成壳体内部空间101,其形成封闭空间并且作为支撑构件10的内部。
作为可踩踏部的踏板20被配置在踏板臂25的与踏板转子41相反的另一个端部251。踏板臂25的一个端部252被固定到踏板转子41的连接部413,如图1所示。
当由驾驶员的脚施加到踏板20的驾驶员踏板力增加时,踏板臂25绕图4中的轴30的中心轴线C在逆时针方向上旋转。踏板臂25绕中心轴线C的逆时针方向被称为加速器开启方向,踏板臂25绕中心轴线C的顺时针方向被称为加速器关闭方向。
轴30在加速器装置1的底侧在水平方向上延伸。轴30包括大直径部303、中直径部302和小直径部301,其从旋转角感测装置70所在侧按此顺序排列。
小直径部301的外径被形成为小于大直径部303的外径和中直径部302的外径。小直径部301被装配在位于第一轴支撑段106内壁上的安装孔114中。
中直径部302的外径小于大直径部303的外径且大于小直径部301的外径。中直径部302通过例如将中直径部302压配合到通孔418中从而被被固定到通孔418中,该通孔418形成在踏板转子41中。从而,踏板转子41被固定到轴30的中直径部302的外壁,并且因此踏板转子41在加速器开启方向和加速器关闭方向上都能够与轴30整体旋转。
大直径部303被装配到第二轴支撑段107的安装孔115中。大直径部303包括在其与中直径部302相反的端表面上的凹部304。凹部304容纳旋转角感测装置70的磁轭71和磁体72、73。
踏板转子41被构造成圆柱形并且被径向放置在轴30外侧。臂部42被连接到踏板转子41的上侧。踏板臂25的一个端部252被连接到连接部413,该连接部413被形成在踏板转子41的下侧。两个突出部416、417分别被形成在连接部413的两侧(左侧和右侧)。突出部416、417被形成为与壳体11的第二分隔壁18和第四分隔壁19重叠。
如图2所示,第一斜齿轮齿412被形成在踏板转子41的右侧表面411上。第一斜齿轮齿412的每个包括斜面,其沿斜面在加速器关闭方向上的延伸逐渐靠近第一迟滞部转子51。换言之,第一斜齿轮齿412的每个的斜面沿斜面在加速器关闭方向上的延伸靠近图2中的右侧。第一斜齿轮412在圆周方向上以大体上相等的间距被接连设置。
如图2所示,第二斜齿轮齿415被形成在踏板转子41的左侧表面411上。第二斜齿轮齿415的每个包括斜面,其沿斜面在加速器关闭方向上的延伸逐渐靠近第二迟滞部转子61。换言之,第二斜齿轮齿415的每个的斜面沿斜面在加速器关闭方向上的延伸靠近图2中的左侧。第二斜齿轮415在圆周方向上以大体上相等的间距被接连设置。
臂部42包括复位弹簧支撑部421、限制部422、第一迟滞部弹簧容纳部423和第二迟滞部弹簧容纳部424。
复位弹簧支撑部421被形成在臂部42的踏板转子41侧上并且从臂部42朝向前侧段104突出。复位弹簧45的一端与复位弹簧支撑部421接合。
复位弹簧45的另一端与前侧段104的内壁接合。复位弹簧45作为推动装置(或推动手段)沿图4中的加速器关闭方向推动踏板转子41以使其在加速器关闭方向上旋转。
限制部422被形成在臂部42的一个端部,所述端部不与踏板转子41连接,即,所述端部与踏板转子41相反。限制部422朝向安装段105突出。当踏板转子41在加速器关闭方向上旋转时,限制部422与安装段105的内壁接触。
第一迟滞部弹簧容纳部423是大体上矩形的平面部(大体上矩形的板部),其从限制部422朝向第一轴支撑段106延伸。第一迟滞部弹簧容纳部423以与第二迟滞部弹簧容纳部424相似的方式被形成在第一迟滞机构50的臂部52与安装段105之间,该第二迟滞部弹簧容纳部424在下文中参考图5进行描述。
第二迟滞部弹簧容纳部424是大体上矩形的平面部(大体上矩形的板部),其从限制部422朝向第一轴支撑段106延伸。如图5所示,第二迟滞部弹簧容纳部424被形成在第二迟滞机构60的臂部62与安装段105之间。
第一迟滞机构50包括第一迟滞部转子51、臂部52和第一迟滞部弹簧(未示出)。尽管第一迟滞部弹簧没有在图中显示,但是第一迟滞部弹簧与接下来将要描述的第二迟滞机构60的第二迟滞部弹簧66相似。臂部52被连接到第一迟滞部转子51。通孔53被形成为沿中心轴线C穿过第一迟滞部转子51的中心部延伸。踏板转子41被容纳在通孔53中。此时,第一迟滞部转子51未被固定到踏板转子41。
第一摩擦板512被构造为环形(圈形)且被配置在第一迟滞部转子51的右侧表面511上。当第一迟滞部转子51旋转时,第一摩擦板512沿第一轴支撑段106的内壁滑动。斜齿514被形成在第一迟滞部转子51的左侧表面513。斜齿514的每个包括斜面,其沿斜面在加速器开启方向上的延伸逐渐靠近踏板转子41。斜齿轮齿514的每个的斜面与踏板转子41的第一斜齿轮齿412的斜面中的对应一个斜面接触。
臂部52被形成在第一迟滞部转子51上以在顶部方向上延伸,即,朝向顶侧延伸。第一迟滞部弹簧接合部54被形成在臂部52的上端部上。第一迟滞部弹簧保持部55与第一迟滞部弹簧接合部54接合。此外,以与图5所示的第二迟滞部弹簧66相对于第二迟滞部弹簧保持部65相似的方式,第一迟滞部弹簧(未示出)的一端与第一迟滞部弹簧保持部55接合。第一迟滞部弹簧的另一端以与图5所示的第二迟滞部弹簧66相似的方式与前侧段104的内壁接合。第一迟滞部弹簧在加速器关闭方向上推动第一迟滞部转子51以使得第一迟滞部转子51在加速器关闭方向上旋转。
第二迟滞机构60包括第二迟滞部转子61、臂部62和第二迟滞部弹簧66。臂部62被连接到第二迟滞部转子61。通孔63被形成为沿中心轴线C穿过第二迟滞部转子61的中心部延伸。踏板转子41被容纳在通孔63中。第二迟滞部转子61未被固定到踏板转子41。
斜齿612被形成在第二迟滞部转子61的右侧表面611上。每个斜齿612包括斜面,其沿斜面在加速器开启方向上的延伸逐渐靠近踏板转子41。斜齿轮齿514的每个的斜面与踏板转子41的第二斜齿轮齿415的斜面中的对应一个斜面接触。第二摩擦板614被构造成环形(圈形)并且被配置在第二迟滞部转子61的左侧表面613上。当第二迟滞部转子61旋转时,第二摩擦板614沿第二轴支撑段107的内壁滑动。
臂部62被形成在第二迟滞部转子61上以在顶部方向上延伸,即,朝向顶侧延伸。第二迟滞部弹簧接合部64被形成在臂部62的上端部(顶侧)。第二迟滞部弹簧保持部65与第二迟滞部弹簧接合部64接合。此外,第二迟滞部弹簧66的一端与第二迟滞部弹簧保持部65接合。第二迟滞部弹簧66的另一端与前侧段104的内壁接合。第二迟滞部弹簧66在加速器关闭方向上推动第二迟滞部转子61使得第二迟滞部转子61在加速器关闭方向上旋转。
旋转角感测装置70包括磁轭71、磁体72、73和霍尔元件74,该旋转角感测装置70也作为旋转角感测手段。
磁轭71由磁性材料制造且被构造成管状形式。磁轭71被固定在大直径部303的凹部304的内周壁上。磁体72、73被固定在磁轭71的内周壁上,从而使得磁体72、73在磁轭71的径向向内位置相对于轴30的中心轴线C在直径方向上彼此相对,并且磁体72、73的在直径方向上彼此相对的径向内侧磁极彼此不同。霍尔元件74被放置在磁体72与磁体73之间并且被容纳于在轴30的中心轴线C方向上从第二轴支撑段107突出的突出部件75中。
当磁场被施加到霍尔元件74时,电流流过该霍尔元件74,电压在霍尔元件74中产生。这种现象被称为霍尔效应。当轴30和磁体72、73绕轴30的中心轴线C旋转时,穿透霍尔元件74的磁通的密度发生改变。上述的电压值与穿透霍尔元件74的磁通的密度基本成正比。旋转角感测装置70感测在霍尔元件74中产生的电压并且由此感测霍尔元件74与磁体72、73之间的相对旋转角,即,轴30相对于支撑构件10的相对旋转角。旋转角感测装置70通过端子76向电子控制装置输出代表其感测到的电压的电信号。
接着,参考图3和图4对壳体11的结构,特别是形成开口151的开口段15的结构进行描述,踏板臂25从该开口151向外突出。图4显示了在加速器装置1的加速器全关闭时(即,将踏板臂25放置在如图4的实线所示的加速器全关闭位置时)踏板臂25(实线表示)和开口段15之间的关系。此外,踏板臂25在加速器全开启时的位置(加速器全开启位置)在图4中用虚线L表示。
如图3所示,开口段15被形成在前侧段104底侧的中央部(在图3中从左到右方向的中央部)。开口段15包括第一分隔壁16、第三分隔壁17、第二分隔壁18和第四分隔壁19。开口151被形成在开口段15的中央部,该开口151被构造成在图3中从左向右的方向上细长的大体上矩形的形式。
开口151由第一分隔壁16的下端161、第三分隔壁17的上端172、第二分隔壁18和第四分隔壁19形成,即,限定。开口151的尺寸与踏板臂25的可移动范围相对应。具体地,第一分隔壁16的下端161、第三分隔壁17的上端172、第二分隔壁18和第四分隔壁19被形成使得第一分隔壁16的下端161、第三分隔壁17的上端172、第二分隔壁18和第四分隔壁19在加速器全关闭时或者加速器全开启时不会限制踏板臂25的可移动范围(运动)。在与轴30的中心轴线C垂直的方向上(图3中从顶到底的方向上)测量出的开口151的宽度沿轴30的中心轴线C是大体上恒定的。
在此,踏板转子41的外壁的外露表面被称为外露表面35,该外露表面通过与踏板臂25的可移动范围一致的开口151暴露到壳体11外侧。如图4所示,外露表面35被形成在踏板转子41的外壁上以绕沿中心轴线C定位的点弓形延伸通过预定角度Ф。在第一实施例中,外露表面35的沿垂直于中心轴线C的方向截取的截面的形状是以沿中心轴线C定位的点为中心点的弓形形状。换言之,与开口151相邻的踏板转子41上的外露表面35作为在踏板臂25的可移动范围内在踏板臂25从踏板转子41突出的突出方向上的突出曲面。换言之,突出曲面,即,踏板转子41的外露表面35,被形成在踏板转子41外壁的预定圆周范围内,其以预定角度Ф延伸且覆盖如图4所示的在踏板臂25的加速器全关闭位置与加速器全开启位置之间的踏板臂25的可移动范围。外露表面35也可以被称为可旋转体(踏板转子41)的外壁(或者外壁表面),该外壁与开口151相邻。
第一分隔壁16被形成为大体上平行于中心轴线C延伸。第一分隔壁16的外表面(作为第一外表面)165倾斜从而使得外表面165从图4中外表面165的顶侧朝向外表面165的底侧逐渐靠近安装段105。换言之,外表面165与安装段105之间的沿垂直于安装段105平面的方向(图4中从左向右的方向)测量出的距离在平行于安装段105平面的方向上朝向开口151逐渐减小。第一分隔壁16的外表面165与第一分隔壁16的内表面(作为第一内表面)166之间的距离朝向开口151逐渐减小。外表面165和内表面166在第一分隔壁16的下端161处彼此连接,其限定了开口151,即,确定了开口151的对应边界。第一分隔壁16的上端被连接到前侧段104。第一分隔壁16的两个侧端分别被连接到第二分隔壁18和第四分隔壁19。第一分隔壁16可以作为第一外壁。
在图4所示的加速器全关闭时刻,踏板臂25被放置在由实线表示的加速器全关闭位置以完全关闭节气门,在第一分隔壁16的外表面165的虚构延伸平面(虚构延伸表面)P1与踏板臂25的上表面253的虚构延伸平面(虚构延伸表面)P2之间形成的夹角被定义为角α。在此,踏板臂25的上表面253位于踏板臂25在沿加速器关闭方向上的加速器关闭侧。踏板臂25的上表面253可以作为第二外壁。虚构延伸平面P1由将第一分隔壁16的外表面165延伸而形成,并且可以作为第一虚构延伸平面。虚构延伸平面P2由将踏板臂25的上表面253延伸而形成,并且可以作为第二虚构延伸平面。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分隔壁16的外表面165被构造并且被布置以将角α设定为钝角。
第三分隔壁17被形成为大体上平行于轴30的中心轴线C延伸。第三分隔壁17的外表面(作为第三外表面)175倾斜从而使得外表面175从图4中外表面175的底侧朝向外表面175的顶侧逐渐远离安装段105。换言之,外表面175和安装段105之间的沿垂直于安装段105平面的方向(图4中从左向右的方向)测量出的距离在平行于安装段105平面的方向上朝向开口151逐渐增加。第三分隔壁17的外表面175和第三分隔壁17的内表面(作为第三内表面)176之间的距离朝向开口151逐渐减小。外表面175和内表面176在第三分隔壁17的上端172处彼此连接,其限定了开口151,即,确定了开口151的对应边界。第三分隔壁17的下端被连接到底段108。第三分隔壁17的两个侧端分别被连接到第二分隔壁18和第四分隔壁19。第三分隔壁17可以作为第三外壁。
在加速器全开启时,踏板臂25被放置在图4中虚线所示的全开启位置以完全开启节气门,在第三分隔壁17的外表面175的虚构延伸平面(虚构延伸表面)P3与踏板臂25的下表面254的虚构延伸平面(虚构延伸表面)P4之间的夹角被定义为角β。在此,踏板臂25的下表面254位于踏板臂25在沿加速器开启方向上的加速器开启侧。踏板臂25的下表面254可以作为第四外壁。虚构延伸平面P3由将第三分隔壁17的外表面175延伸而形成,并且可以作为第三虚构延伸平面。虚构延伸平面P4由将踏板臂25的下表面254延伸而形成,并且可以作为第四虚构延伸平面。在此实施例中,第三分隔壁17的外表面175被构造并且被布置以将角β设定为钝角。
第二分隔壁18被构造成大体上三角形的形式,并且在垂直于轴30的中心轴线C的方向上延伸。第二分隔壁18在壳体内部空间101容纳第一迟滞机构50的一侧将壳体内部空间101与壳体11的外部断开,即,将壳体内部空间101关闭。
第四分隔壁19被构造成大体上三角形的形式,并且在垂直于轴30的中心轴线C的方向上延伸。第四分隔壁19在壳体内部空间101容纳第二迟滞机构60的另一侧将壳体内部空间101与壳体11的外部断开,即,将壳体内部空间101关闭。
接下来,将参照附图6到7C描述加速器装置1的操作过程。
当踏板20被车辆驾驶员的脚踩踏时,踏板臂25响应于施加到踏板20上的踏板力在加速器开启方向上绕轴30的中心轴线C旋转。此时,为了使轴30旋转,需要踏板力产生所需的转矩。所需的转矩是由第一迟滞部弹簧、第二迟滞部弹簧66和复位弹簧45的推动力产生的转矩以及由第一摩擦板512和第二摩擦板614的摩擦力产生的摩擦阻力转矩之和。
当踏板20被驾驶员的脚踩踏时,由第一摩擦板512和第二摩擦板614的摩擦力产生的摩擦阻力转矩被施加以限制踏板20在加速器开启方向上的旋转。因此,参考图6,即使对于相同的旋转角θ,踩踏踏板20时的踏板力F(N)(见实线L1,其表示踩踏踏板20时的踏板力F(N)和旋转角θ(度)之间的关系)也大于朝向加速器全关闭位置复位踏板20时的踏板力F(N),即,朝向加速器全关闭位置释放踏板20时的踏板力F(N)(见点划线L3,其表示朝向加速器全关闭位置复位踏板20时的踏板力F(N)和旋转角θ(度)之间的关系)。
接着,为了保持踏板20的踩踏状态,仅仅需要施加如下踏板力,该踏板力产生的转矩大于由第一迟滞部弹簧、第二迟滞部弹簧66和复位弹簧45的推动力产生的转矩与由第一摩擦板512与第二摩擦板614的摩擦力产生的摩擦阻力转矩之差。换言之,当驾驶员在将踏板踩踏至所需位置后想保持踏板20的踩踏状态时,驾驶员可以将所施加的踏板力减少一定的量。
如图6中双点划线L2所示,为了保持被踩踏至旋转角θ1的踏板20的踩踏状态,踏板力F1可以减少至踏板力F2。以这种方式,可以很容易地保持踏板20的踩踏状态。当踏板20的踩踏状态被保持时,由第一摩擦板512和第二摩擦板614的摩擦力产生的摩擦阻力转矩被施加以限制踏板20在加速器关闭方向上的旋转。
接着,为了将踏板20朝向踏板20的加速器全关闭位置复位,施加以下踏板力,该踏板力产生的转矩小于由第一迟滞部弹簧、第二迟滞部弹簧66和复位弹簧45的推动力产生的转矩与由第一摩擦板512与第二摩擦板614的摩擦力产生的摩擦阻力转矩之差。在此,当踏板20需要被快速复位到加速器全关闭位置时,仅仅需要停止踩踏踏板20。因此,车辆驾驶员的负担被最小化。相反,当踏板20需要被逐渐朝向踏板20的加速器全关闭位置复位时,需要保持施加预定的踏板力。
如图6中的点划线L3所示,当已被踩踏至旋转角θ1的踏板20需要朝向踏板20的加速器全关闭位置被逐渐复位时,踏板力可以在从踏板力F2到踏板力0(零)的范围内被调节。踏板力F2小于踏板力F1。因此,当被踩踏的踏板20朝向踏板20的加速器全关闭位置被复位时,驾驶员的负担相对较小。当踏板20朝向踏板20的加速器全关闭位置被复位时,由第一摩擦板512和第二摩擦板614的摩擦力产生的摩擦阻力转矩被施加以限制踏板20在加速器关闭方向上的旋转。因此,在踏板20朝向踏板20的加速器全关闭位置被复位时,踏板力F和旋转角θ之间的关系是:在踩踏踏板20时相对于实线L1所示的踏板力,图6中的点划线L3所示的对于同一旋转角θ的踏板力F被减小。
此外,当在驾驶员操作加速器装置1期间复位弹簧45和臂部52折损导致第一迟滞部弹簧的推动力从第一迟滞部转子51上移除时,第一迟滞部弹簧的推动力被施加到第一迟滞部弹簧容纳部423上。这样,踏板转子41在加速器关闭方向(踏板关闭方向)上旋转。对于第二迟滞部弹簧容纳部424也是同样的。具体地,当在驾驶员操作加速器装置1期间复位弹簧45和臂部62折损导致第二迟滞部弹簧66的推动力从第二迟滞部转子61上移除时,第二迟滞部弹簧66的推动力被施加到第二迟滞部弹簧容纳部424上。这样,踏板转子41在加速器关闭方向(踏板关闭方向)上旋转。
在第一实施例的加速器装置1中,施加到第一迟滞部转子51和第二迟滞部转子61上的摩擦阻力转矩用来保持加速器开度,该开度与释放踩踏的踏板20时的踏板臂25的旋转角相对应。因此,可以减小或最小化保持踏板20的踩踏位置在所需位置时或向踏板20的加速器全关闭位置逐渐回复踏板20时所需的踏板力。因此,驾驶员的负担被减小或最小化。
此外,在第一实施例的加速器装置1中,当存在于壳体11外部的外界物体(例如小石子、颗粒碎片)被引向接近开口151的临近区域时,外界物体穿过开口151对壳体内部空间101的侵入被外表面165、175,踏板臂25的上表面253和下表面254以及外露表面35所限制,该外表面165、175形成开口151。上述特征的作用以及优点将参照附图7A到7C进行描述。图7A到7C显示了在第一实施例的情形(图7A和7B)中以及在比较例的情形(图7C)中,第一分隔壁与踏板臂的上表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第三分隔壁与踏板臂的下表面之间的位置关系,该第一分隔壁限定出开口。
更具体的,图7A显示了在加速器装置1的加速器全关闭时,踏板臂25和开口段15之间的关系。此时,如图7A中的虚线La所示,存在于壳体11外部并且被引向接近开口151的临近区域的外界物体不能接近开口151。这是因为被形成在外表面165的虚构延伸平面P1与上表面253的虚构延伸平面P2之间的角α是钝角。当角α被设定为钝角时,存在于壳体11外部并且被引向接近开口151的临近区域的外界物体被外表面165、上表面253和/或轴30的外露表面35朝向壳体11外部反弹出去。因此,外界物体不能接近开口151。
图7B显示了在加速器装置1的加速器全开启时踏板臂25和开口段15之间的关系。此时,如图7B的虚线Lb所示,存在于壳体11外部并且被引向接近开口151的临近区域的外界物体不能接近开口151。这是因为被形成在外表面175的虚构延伸平面P3与下表面254的虚构延伸平面P4之间的角β是钝角。当角β被设定为钝角时,存在于壳体11外部并且被引向接近开口151的临近区域的外界物体被外表面175、上表面254和/或轴30的外露表面35朝向外部反弹出去。因此,外界物体不能接近开口151。
图7C显示了比较示例,用以说明第一实施例的加速器装置1的优点。在图7C中,角γ1被形成在第一分隔壁96的外表面965的虚构延伸平面P5与踏板臂25的上表面253的虚构延伸平面P6之间并且被设定为锐角。此外,角γ2被形成在第三分隔壁97的外表面975的虚构延伸平面P7与踏板臂25的下表面254的虚构延伸平面P8之间并且被设定为锐角。如图7C中的虚线Lc1、Lc2所表明的,存在于壳体11外部并且被引向接近开口151的临近区域的外界物体与外表面965、975,上表面253,下表面254和外露表面35中的对应表面碰撞若干次并且最终穿过开口151进入壳体内部空间101。
因此,在第一实施例的加速器装置1中,与例如上述的比较示例相比,可以减少进入壳体内部空间101的外界物体的量。
(第二实施例)
接下来,将参考附图8对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加速器装置进行描述。在第二实施例中,踏板转子的形状与第一实施例中踏板转子的形状不同。在以下的描述中,与第一实施例相似的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并且将不再进一步描述。
在第二实施例的加速器装置2中,踏板转子81的一部分被构造成球形形式。具体地,在第二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中的踏板转子41的连接部413对应的踏板转子81的连接部813被连接到踏板臂25。第二实施例的连接部813被构造成球形并且从开口151向壳体11的外部突出。换言之,踏板转子81的位于临近开口151处的连接部813的形状是绕沿轴30的中心轴线C定位的点球形延伸的球形。因此,在第二实施例的加速器装置2中,由于被构造成球形并且从开口151突出的连接部813,因此可以将存在于壳体11外部并且被引向接近开口151临近区域的外界物体朝向壳体11的外部反弹出去。因此,第二实施例的加速器装置2能够获得与第一实施例的加速器装置1相似的优点。
现在,将介绍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各种修改。
(Ⅰ)在第一实施例中,踏板转子41被构造成圆柱形形式。在第二实施例中,踏板转子81被构造成在踏板转子81的一部分(连接部813)中具有球形形式。然而,本发明的踏板转子的结构不限于这些形式。具体地,本发明的踏板转轴可以具有任何其它适当的结构,只要从开口151暴露在外部的踏板转子的外露表面被构造成具有弓形段即可。
(Ⅱ)在以上实施例中,在加速器全关闭时被形成在第一分隔壁的外表面与踏板臂的上表面之间的角被设定成钝角。此外,在加速器全开启时被形成在第三分隔壁的外表面与踏板臂的下表面之间的角被设定成钝角。然而,在加速器全关闭时被形成在第一分隔壁的外表面与踏板臂的上表面之间的角,以及在加速器全开启时被形成在第三分隔壁的外表面与踏板臂的下表面之间的角不限于钝角。例如,在加速器全关闭时被形成在第一分隔壁的外表面与踏板臂的上表面之间的角以及在加速器全开启时被形成在第三分隔壁的外表面与踏板臂的下表面之间的角可以是90度(直角)。此外,在加速器全关闭时被形成在第一分隔壁的外表面与踏板臂的上表面之间的角以及在加速器全开启时被形成在第三分隔壁的外表面与踏板臂的下表面之间的角等于或大于90度(直角和钝角之一)的情况下,存在于壳体外部并且被引向接近壳体开口临近区域的外界物体被第一分隔壁的外表面和踏板臂的上表面朝向壳体外部反弹出去,或者被第三分隔壁的外表面和踏板臂的下表面朝向壳体外部反弹出去。因此,可以限制或减少穿过壳体开口进入壳体内部空间的外界物体的量。
在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旋转角感测装置具有霍尔元件。然而,本发明的旋转角感测装置不限于此类旋转角感测装置。例如,也可以使用已知的其它类型的具有例如磁阻感测元件的旋转角感测装置代替具有霍尔元件的旋转角感测装置。此外,在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由螺旋弹簧构成的复位弹簧45被用作推动装置(或推动手段)。然而,本发明的推动装置不限于此类弹簧。例如,推动装置可以由例如板簧、弹性橡胶、弹性合成树脂以及类似物形成,只要该推动装置能够在加速器关闭方向上推动轴30和踏板转子41即可。
本发明不限于以上实施例,并且以上实施例可以在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进行修改。

Claims (5)

1.一种用于车辆的加速器装置,包括:
支撑构件(10),所述支撑构件(10)能够被安装在车辆本体上;
轴(30),所述轴(30)被容纳在所述支撑构件(10)内部并且由所述支撑构件(10)可旋转地支撑;
可旋转体(41,81),所述可旋转体(41,81)被容纳在所述支撑构件(10)内部并且被固定在所述轴(30)的外壁上,其中所述可旋转体(41,81)能够在加速器开启方向上与所述轴(30)整体地旋转,并且能够在与所述加速器开启方向相反的加速器关闭方向上与所述轴(30)整体地旋转;
踏板臂(25),所述踏板臂(25)具有被固定在所述可旋转体(41,81)上的一个端部(252),与所述踏板臂(25)的所述一个端部(252)相反的所述踏板臂(25)的另一个端部(251)具有能够由车辆驾驶员踩踏的可踩踏部(20);
旋转角感测装置(70),所述旋转角感测装置(70)被容纳在所述支撑构件(10)内部并且感测所述轴(30)相对于所述支撑构件(10)的旋转角;以及
推动装置(45),所述推动装置(45)被容纳在所述支撑构件(10)内部并且在所述加速器关闭方向上推动所述轴(30)使得所述轴(30)在所述加速器关闭方向上旋转,其中:
所述支撑构件(10)具有开口(151);
所述踏板臂(25)从位于所述开口(151)内侧的所述可旋转体(41,81)穿过所述开口(151)延伸到位于所述开口(151)外侧的所述可踩踏部(20);
所述可旋转体(41,81)的临近所述开口(151)定位的外壁(35)形成突出曲面,所述突出曲面在所述踏板臂(25)的可移动范围内在所述踏板臂(25)的突出方向上从所述旋转体(41,81)突出;
被形成在所述支撑构件(10)的外壁上的第一外壁(16)的第一外表面(165)的第一虚构延伸平面(P1)与被形成在所述踏板臂(25)上的第二外壁(253)的第二虚构延伸平面(P2)之间的夹角(α)是钝角和直角之一;
所述第一外壁(16)限定出所述开口(151),并且位于所述开口(151)在所述加速器关闭方向上的加速器关闭侧;
所述第二外壁(253)位于所述踏板臂(25)在所述加速器关闭方向上的加速器关闭侧;
被形成在所述支撑构件(10)的外壁上的第三外壁(17)的第三外表面(175)的第三虚构延伸平面(P3)与被形成在所述踏板臂(25)上的第四外壁(254)的第四虚构延伸平面(P4)之间的夹角(β)是钝角和直角之一;
所述第三外壁(17)限定出所述开口(151)并且位于所述开口(151)在所述加速器开启方向上的加速器开启侧;以及
所述第四外壁(254)位于所述踏板臂(25)在所述加速器开启方向上的加速器开启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速器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外壁(16)的第一内表面(166)与所述第一外壁(16)的第一外表面(165)之间的距离朝向所述开口(151)逐渐减小;以及
所述第三外壁(17)的第三内表面(176)与所述第三外壁(17)的第三外表面(175)之间的距离朝向所述开口(151)逐渐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速器装置,其中:
在垂直于所述轴(30)的中心轴线(C)的方向上测量出的所述开口(151)的宽度沿所述轴(30)的中心轴线(C)大体上恒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速器装置,其中:
所述可旋转体(41,81)的临近所述开口(151)定位的所述外壁(35)的横截面形状为弓形,所述弓形绕沿所述轴(30)的中心轴线(C)定位的点弓形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速器装置,其中:
所述可旋转体(81)的临近所述开口(151)定位的一部分(813)的形状是球形,所述球形绕沿所述轴(30)的中心轴线(C)定位的点球形延伸。
CN201210562910.XA 2011-12-21 2012-12-21 用于车辆的加速器装置 Active CN10317143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79665 2011-12-21
JP2011279665A JP5510753B2 (ja) 2011-12-21 2011-12-21 アクセル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71436A true CN103171436A (zh) 2013-06-26
CN103171436B CN103171436B (zh) 2015-09-30

Family

ID=485758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62910.XA Active CN103171436B (zh) 2011-12-21 2012-12-21 用于车辆的加速器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9228502B2 (zh)
JP (1) JP5510753B2 (zh)
CN (1) CN103171436B (zh)
DE (1) DE102012223891B4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10753B2 (ja) 2011-12-21 2014-06-0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アクセル装置
JP5454966B2 (ja) 2012-01-23 2014-03-2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アクセル装置
JP5641370B2 (ja) * 2012-10-31 2014-12-1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アクセル装置
JP5682864B2 (ja) * 2013-03-05 2015-03-1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アクセル装置
JP6524850B2 (ja) * 2015-08-14 2019-06-0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アクセル装置
DE102017207417B4 (de) * 2016-06-03 2022-08-11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orrichtung zur Kraftsimulation an einem Betätigungselement eines Fahrzeugs und elektrisch betätigtes Kupplungssystem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36904A (ja) * 2000-07-24 2002-02-06 Mikuni Corp アクセルペダル装置
JP2003025865A (ja) * 2001-07-18 2003-01-29 Aisin Seiki Co Ltd 電子式アクセルペダル装置
WO2004045886A1 (ja) * 2002-11-21 2004-06-03 Mikuni Corporation アクセルペダル装置
JP2009169812A (ja) * 2008-01-18 2009-07-30 Denso Corp アクセル装置
CN101712280A (zh) * 2008-10-06 2010-05-26 株式会社三国 加速踏板装置
CN102029907A (zh) * 2009-09-24 2011-04-27 株式会社三国 油门踏板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517172B4 (de) 1995-05-10 2009-07-16 Continental Automotive Gmbh Fahrpedal für eine Leistungssteuerung einer Brennkraftmaschine
US20030164641A1 (en) * 2002-03-01 2003-09-04 Bigsby Bryan D. Flexible hydraulic brake lines for golf cars having hydraulic brakes
JP3436518B2 (ja) * 1999-12-15 2003-08-1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アクセル装置
DE10258285A1 (de) * 2002-12-13 2004-06-24 Robert Bosch Gmbh Fahrpedalmodul
DE102004025829B4 (de) 2004-05-24 2006-07-06 Ab Elektronik Gmbh Pedaleinheit, Pedalbaugruppe und Kraftfahrzeug
JP2007253869A (ja) 2006-03-24 2007-10-04 Denso Corp アクセルペダル装置
US8011270B2 (en) * 2006-12-20 2011-09-06 Wabash Technologies, Inc. Integrated pedal assembly having a hysteresis mechanism
US20080276749A1 (en) * 2007-05-09 2008-11-13 David Stewart Accelerator pedal for a vehicle
EP2292475B2 (en) * 2008-01-08 2016-08-31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Safety pedal system
JP4831499B2 (ja) * 2009-02-09 2011-12-0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スプリングダンパ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アクセル装置
US20100206122A1 (en) * 2009-02-18 2010-08-19 Seiltz Michael C Accelerator pedal for a vehicle
JP2010211581A (ja) * 2009-03-11 2010-09-24 Denso Corp ペダル装置
KR101114373B1 (ko) * 2009-11-16 2012-02-14 기아자동차주식회사 브레이크 페달 스트로크 센서
JP5327155B2 (ja) * 2010-07-15 2013-10-3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ペダル装置
JP5059180B2 (ja) * 2010-09-15 2012-10-2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操作ペダル組立体
WO2012079607A1 (en) * 2010-12-16 2012-06-21 Kongsberg Automotive As Method for assembling a pedal assembly
JP5282919B2 (ja) * 2011-05-25 2013-09-0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アクセル装置
JP5510753B2 (ja) * 2011-12-21 2014-06-0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アクセル装置
JP5454966B2 (ja) * 2012-01-23 2014-03-2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アクセル装置
JP2014004982A (ja) * 2012-06-27 2014-01-16 Denso Corp アクセル装置
JP5682864B2 (ja) * 2013-03-05 2015-03-1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アクセル装置
JP5741623B2 (ja) * 2013-04-04 2015-07-0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アクセル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36904A (ja) * 2000-07-24 2002-02-06 Mikuni Corp アクセルペダル装置
JP2003025865A (ja) * 2001-07-18 2003-01-29 Aisin Seiki Co Ltd 電子式アクセルペダル装置
WO2004045886A1 (ja) * 2002-11-21 2004-06-03 Mikuni Corporation アクセルペダル装置
JP2009169812A (ja) * 2008-01-18 2009-07-30 Denso Corp アクセル装置
CN101712280A (zh) * 2008-10-06 2010-05-26 株式会社三国 加速踏板装置
CN102029907A (zh) * 2009-09-24 2011-04-27 株式会社三国 油门踏板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2223891B4 (de) 2022-09-01
US9702303B2 (en) 2017-07-11
JP5510753B2 (ja) 2014-06-04
US9228502B2 (en) 2016-01-05
CN103171436B (zh) 2015-09-30
US20150247466A1 (en) 2015-09-03
DE102012223891A1 (de) 2013-06-27
JP2013129293A (ja) 2013-07-04
US20130160600A1 (en) 2013-06-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71436B (zh) 用于车辆的加速器装置
JP3983722B2 (ja) エンジン用吸気制御装置
JP3726698B2 (ja) 角度センサ
US6972558B1 (en) Magnetic sensor system
US8049493B2 (en) Resin-molded product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6883494B2 (en) Intake air control apparatus for an engine
US8925418B2 (en) Accelerator apparatus for vehicle
JP3893907B2 (ja) 内燃機関用吸気制御装置
US8330456B2 (en) Rotational angle sensing device
US9821631B2 (en) Air vent dial for automobile
CN103129384B (zh) 用于车辆的加速器装置
WO2014156023A1 (ja) 液面検出装置
BRPI0905318A2 (pt) controle de registro que integra um sensor de posição angular
JP4294036B2 (ja) 回転角検出装置
US9152166B2 (en) Accelerator apparatus for vehicle
CN103507632A (zh) 用于车辆的加速器设备
CN104276034A (zh) 加速器装置
JP6759158B2 (ja) 減速機構付モータ
JP3539299B2 (ja) 回転角検出装置
US9599035B2 (en) Accelerator apparatus
US11287030B2 (en) Shift device
KR100663382B1 (ko) 차량용 전자식 가속페달
KR101318833B1 (ko) 비틀림을 방지하는 형상을 가진 커플러 구조체
CN207617617U (zh) 用于车辆的储物盒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US20220212613A1 (en) Wire harness fixing memb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