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67387B - 具有内部共鸣腔的微型扬声器 - Google Patents

具有内部共鸣腔的微型扬声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67387B
CN103167387B CN201210539068.8A CN201210539068A CN103167387B CN 103167387 B CN103167387 B CN 103167387B CN 201210539068 A CN201210539068 A CN 201210539068A CN 103167387 B CN103167387 B CN 10316738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ice coil
microspeaker
hole
chamber
circuit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53906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67387A (zh
Inventor
徐东铉
李承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h Electron (strain)
Original Assignee
Rich Electron (strai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2014257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423841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h Electron (strain) filed Critical Rich Electron (strain)
Publication of CN1031673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673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673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673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2Details
    • H04R9/025Magnetic circuit
    • H04R9/027Air gaps using a magnetic flui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20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 H04R1/22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 only 
    • H04R1/28Transducer mountings or enclosures modified by provision of mechanical or acoustic impedances, e.g. resonator, damping means
    • H04R1/2807Enclosures comprising vibrating or resonating arrangements
    • H04R1/2811Enclosures comprising vibrating or resonating arrangements for loudspeaker transduc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6Loudspeak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499/00Aspects covered by H04R or H04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eir subgroups
    • H04R2499/10General applications
    • H04R2499/11Transducers incorporated or for use in hand-held devices, e.g. mobile phones, PDA's, camer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7/00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Cones
    • H04R7/02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Co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 H04R7/12Non-planar diaphragms or cones
    • H04R7/127Non-planar diaphragms or cones dome-shaped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内部共鸣腔的微型扬声器,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在微型扬声器内部设置规定大小的腔,以使振动板前方产生的前音与振动板后方产生的后音互不干扰地被切断并使后音产生共鸣,从而能够提高音质的同时,可实现微型扬声器的薄型化和小型化的具有内部共鸣腔的微型扬声器。

Description

具有内部共鸣腔的微型扬声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内部共鸣腔的微型扬声器,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在微型扬声器内部设置规定大小的腔,以使振动板前方产生的前音与振动板后方产生的后音互不干扰地被切断并使后音产生共鸣,从而能够提高音质的同时,可实现微型扬声器的薄型化和小型化的具有内部共鸣腔的微型扬声器。
背景技术
通常,便携式通信终端设备、笔记本电脑、MP3,耳机等便携式电子设备中均设置有将电信号转换为音频信号的微型扬声器。这种微型扬声器根据载流线圈在磁场中受到作用力的弗莱明左手定律,通过位于磁路空隙间的音圈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
即,在微型扬声器中,由磁铁(magnet)、上板(upperplate)及轭铁构件(yoke)构成磁路(magneticcircuit),为使所述磁路的磁束(magneticflux)磁链(interlinkage),在气隙内设置音圈。此时,所述音圈粘贴在振动板的下面,该振动板的外廓边缘粘贴在框架上并受限制,并且因施加在所述音圈的输入信号而产生的电动势与所述磁路之间产生引力和斥力,从而振动所述振动板产生声音。
这样,随着振动板前后振动,在所述振动板的前方产生前音,在所述振动板的后方产生后音。产生在所述振动板前方的前音通过形成在微型扬声器前方的前音放出口向前方放出,产生在所述振动板后方的后音通过形成在所述微型扬声器后方的后音放出口向后方放出。本发明涉及在所述振动板后方产生的后音的处理。即,向振动板前方放出的前音和向振动板后方放出的后音其相位差在180°,因此当在狭小空间内前音和后音相遇时,会产生干扰,导致低音区域的音质变差。因此,如果不切断产生在振动板后方的后音,则低音域会被抵消,听到以高音域为主的声音,从而难以再生自然音。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切断产生在振动板后方的后音,使其无法干扰在振动板前方放出的前音。一直以来,为切断产生在振动板后方的后音使用外壳扬声器箱(enclosure)。外壳扬声器箱起到容纳微型扬声器并切断产生在振动板后方后音的作用。此时,如果完全切断产生在振动板后方的后音,则振动板后方的气压上升,使振动板的振幅变小,声音偏向高音域,导致音质变差。因此,在现有技术中,在外壳扬声器箱内部以一定规定大小设置腔(背腔),从而缓冲产生在振动板后方的后音,使低音特性优良。为使低音特性优良,背腔大小越大越好。因此,在现有技术中,在微型扬声器和外壳扬声器箱之间形成足够大的背腔。但随着这种背腔引起的外壳扬声器箱大小的增大,产生微型扬声器模块厚度变厚的问题。在追求薄型化与小型化的相应领域中微型扬声器模块厚度越薄越好。因此,为减小微型扬声器模块厚度,有必要限制背腔大小。
一方面,对入耳式耳机中使用的微型扬声器而言,虽然后音和前音之间产生干扰的情况较少,但不切断后音,在外耳处也因共振在高音区域产生尖声(齿擦音),偏向高音域,产生音质变差的问题。因此,有必要以如下方式处理:使产生在所述振动板后方的的后音产生共鸣,提高声压的同时,将高音区域的共振频率移向低音域,并在高音域中进行均衡调节,由此提高音质。
例如,现有扬声器模块220(韩国公开专利第10-2007-0021014号)如图15所示,在扬声器单元224后方形成规定大小的背腔S20,从而切断后音,使低音特性优良。但是,现有背腔S20通常另行设置在扬声器单元224的外部,并且在背腔S20内部具有连接扬声器单元的连接线226。并且在背腔S20内部形成有焊料,该焊料用于将连接线固定在扬声器单元224的连接端子上。
因此,现有背腔S20因连接线226和焊料其空间缩小。特别地,当为入耳式耳机等超小型微型扬声器时,由于能够设置背腔的空间有限,因此,因连接线或焊料而缩小的空间占到不可忽视的较大比重。另外,由于无法抑制位于背腔内的连接线或焊料的大小,因此现有微型扬声器的背腔体积随着产品而发生变化。因此存在难以使后音产生共鸣现象的问题。即,欲使后音产生共鸣,需使振动板的固有振动频率与背腔的固有振动频率相同,但由于无法精确地抑制背腔大小,因此现有微型扬声器难以利用共鸣现象。所以,现有微型扬声器的背腔仅仅用于改善低音特性的目的而使用,具有无法有效抑制高音域中尖声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这种现有技术中的问题而提出的,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微型扬声器的内部设置腔,从而实现小型化、薄型化的微型扬声器,其中该腔用于容纳产生在振动板后方的后音。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在微型扬声器内部设置腔,并且消除连接线或焊料的影响,从而精确抑制腔的大小,而利用共鸣现象来提高音质的微型扬声器,其中该腔用于容纳产生在振动板后方的后音。
本发明另外还提供一种,能够使腔的大小达到最小的同时,抑制高音频带的共振频率,从而消除高音域的尖声的微型扬声器,该腔用于缓冲振动板后方放出的后音。
解决课题的方法
作用达成上木本发明目的的手段,本发明的具有内部共鸣腔的微型扬声器,其包括:上部和下部开放的框架;设置在所述框架的内部并用于形成气隙的磁场部;通过位于所述气隙的音圈的作用,上下振动的振动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微型扬声器包括:
设置在所述框架下端的电路板;
内部共鸣腔,其形成在所述磁场部和所述电路板之间,并且以能够容纳所述振动板后方产生的后音的方式形成规定大小的空间。
本发明中,所述内部共鸣腔包括:第一贯通孔,其贯通所述磁场部,并引导产生在所述振动板的后音;内部腔,其形成在所述磁场部和所述电路板之间,用于容纳通过所述第一贯通孔放出的后音。
所述电路板以能够向所述音圈施加外部信号的方式与所述音圈电连接。
在所述电路板形成有用于将从所述内部腔放出的后音向外部放出的第二贯通孔,所述第二贯通孔比所述第一贯通孔小。
在所述框架的内侧面形成有用于插入电连接所述电路板和所述音圈的引线的设置槽。
所述电路板包括与所述磁场部的下面接触的上部电路板、设置在所述框架的下端且与所述上部电路板电连接的下部电路板,所述上部电路板与下部电路板之间形成有所述内部腔。
另外,进一步包括腔壳,其设置在所述框架的内部,并且设置在所述磁场部和电路板之间,用于支撑所述磁场部的下端,并形成内部腔。
另外,在所述框架的内侧面一体形成有用于支撑所述磁场部,并在所述磁场部和电路板之间形成规定大小的内部腔。
在所述第一贯通孔和第二贯通孔处进一步形成有用于切断部分后音的减震板。
另外,本发明通过所述第一贯通孔的半径和长度以及所述内部腔的半径来控制所述内部共鸣腔的共振频率。
本发明的具有内部共鸣腔的微型扬声器的另一实施例,包括:
上部和下部开放的框架;
固定在所述框架上端的振动板,在其下面固定有音圈;
磁场部,其具有所述磁铁、设置在所述磁铁上部的上板、在与所述磁铁之间形成气隙的轭铁构件,所述音圈位于所述气隙中;
电路板,其设置在所述框架的下端,对所述音圈施加外部电信号;
第一贯通孔,其贯通所述轭铁构件,并引导产生在所述振动板的后音;
内部腔,其形成在所述磁场部与所述电路板之间,用于容纳通过所述第一贯通孔放出的后音;
形成在所述电路板的第二贯通孔。
所述轭铁构件包括在与磁铁之间形成气隙的轭铁主体、用于支撑所述磁铁下端的下板,所述第一贯通孔以贯通所述轭铁主体中间的方式形成。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具有内部共鸣腔的微型扬声器,以将腔设置在微型扬声器内部的结构来替代将腔设置在微型扬声器外部的结构,因此可实现微型扬声器的小型化、薄型化,其中所述腔用于容纳产生在所述振动板后方的后音。
另外,本发明内部腔的内部不存在连接线或焊料等异物,而且每个产品都能够控制成规定的大小,从而能够使振动板的固有振动频率与内部共鸣腔的固有振动频率相同,进而能够利用共鸣现象来提高音质。
特别地,由于本发明利用相对较小空间的内部腔来容纳后音,因此具有如下效果:不仅可实现微型扬声器的小型化、薄型化,还可以将高音频带的共振频率移向低音频带,从而消除尖声。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额具有内部共鸣腔的微型扬声器的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具有内部共鸣腔的微型扬声器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比较本发明的具有内部共鸣腔的微型扬声器与亥姆霍兹共鸣器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具有内部共鸣腔的微型扬声器的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具有内部共鸣腔的微型扬声器的第三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音圈的引线通过形成在本发明框架的设置槽而连接的状态的立体分解图,
图7是表示连接本发明的音圈引线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具有内部共鸣腔的微型扬声器的第四实施例,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具有内部共鸣腔的微型扬声器的第五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具有内部共鸣腔的微型扬声器的第七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具有内部共鸣腔的微型扬声器的第八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内部共鸣腔的共振频率的图表。
图13是测定并记录了实施例1、2及比较例1的微型扬声器性能的图表,
图14是测定并记录了比较例2、3的现有微型扬声器性能的图表,
图15是表示现有微型扬声器结构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微型扬声器10:框架
12:前音放出口13:盖
15:突部17:设置槽
20:振动板30:音圈
31:引线40:磁场部
41:上板42:磁铁
43:轭铁构件44:第一贯通孔
45:轭铁主体46:下板
50:电路板51:第二贯通孔
53:上部电路板53a、57b:第三贯通孔
54:下部电路板55:连接部
57:上部电路板部58:连接部
59:下部电路板部60:环构件
61,62:减震板70:内部共鸣腔
71:腔壳74:内部腔
80:振动仪G:气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具有内部共鸣腔的微型扬声器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用语或词汇不能限于通常或词典上的意思而解释,从发明人为了以最优方式说明自身发明而适当定义用语概念的角度出发,应被解释为与本发明技术思想相符的意思和概念。因此本说明书中的实施例与表示在附图中的结构只不过是本发明最优实施例中的一个而已,应理解为本申请包括申请时能够代替这些实施例的各种等同物和变形例。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的具有内部共鸣腔的微型扬声器1(以下成为“微型扬声器”)大体包括:上部和下部开放的框架10;振动仪80,其包括固定在所述框架10上端的振动板20和粘贴在所述振动板20下面的音圈30;磁场部40,包括位于所述框架10内部的上板41、磁铁42和轭铁构件43;设置在所述框架10的下端部的电路板50。
在所述框架10的内部形成有“内部共鸣腔70”。所述内部共鸣腔70包括形成在所述磁场部40的第一贯通孔44、形成在所述磁场部40的下端和所述电路板50之间的内部腔74。
所述内部共鸣腔70在切断所述振动板20后方产生的后音的同时,使后音产生共鸣现象。具体地,所述第一贯通孔44将所述振动板20产生的后音引向所述内部腔74,所述内部腔74在切断通过所述第一贯通孔44放出的后音的同时,容纳并缓冲该后音。而且,所述第一贯通孔44和内部腔74使后音产生共鸣。
即,一直以来,出于切断或缓冲从振动板20后方放出的后音的目的而设置了腔(背腔)。但是,现有背腔是设置在微型扬声器的外部,即,框架10的外部。与此相反,本发明将腔设置在框架10的内部。因此将该腔称为“内部腔”。
另外,再次参照图1、图2,本发明的框架10由上部和下部开放的圆筒构成。优选地,所述框架10由塑料射出成形物形成。在所述框架10的上端形成有用于设置振动板20的突出部11。而且,在所述框架10的上部形成有用于放出产生在振动板20前方的前音的前音放出口12。此时,所述前音放出口12可以形成在未图示的上盖或架子(grill)上,所述上盖或架子一体形成在框架10上或设置在所述框架10的上端。
所述振动板20的外廓边缘固定在框架10。而且,所述振动板20的下面固定有音圈30。而且,设置在所述框架10的内部的磁场部40包括环形的磁铁42、设置在所述磁铁42上面的上板41、设置在所述磁铁42的内部并且形成规定间距的气隙G的轭铁构件43。所述轭铁构件43包括位于磁铁42内侧并形成气隙G的圆柱状轭铁主体45、用于支撑所述磁铁42下面的板状下板46。
在所述轭铁主体45的中间上下垂直地贯通形成有所述第一贯通孔44。所述第一贯通孔44以圆形孔形状形成,从而将从所述振动板20后方放出的后音引向所述内部腔74。
而且,所述内部腔74形成在所述轭铁构件43与电路板50之间。此时,所述电路板50被夹入并粘贴在框架10下端部内侧。所述电路板50以扁平的板状构成,并以能够密封所述框架10的下端的方式紧贴在框架10的内侧面或下端。
所述电路板50对所述音圈30施加外部电信号。现有微型扬声器将用于对音圈施加外部电信号的电路板设置在微型扬声器的外部,即,框架的外部。与此相反,本发明将所述电路板50一体设置在框架10的下端,并使在所述磁场部40和电路板50之间形成内部腔74。
这样,本发明将电路板50设置在框架10的下端,并且在所述电路板50和磁场部40之间形成了内部腔74,因此可实现微型扬声器1的薄型化、小型化。
所述内部腔74切断后音以使后音无法干扰前音,并且缓冲后音,使振动板顺利地振动,从而使低音特性良好。另外,所述第一贯通孔44和内部腔7起到与所述振动板10共鸣的共鸣腔的作用。此时,所述内部腔70中并不存在连接线或焊料,因此能够精确地抑制内部腔70的大小。
所谓共振现象就是一个物体所具有的固有振动频率与外力的振动频率相同而使振幅增加的现象,特别地,在声音领域中称为“共鸣现象”。即,精确地调节填充有空气的内部共鸣腔的大小,使内部共鸣腔的固有振动频率与振动板的固有振动频率相同,从而增加振动板的振幅使音质良好。
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内部共鸣腔70具有与左侧表示的亥姆霍兹共鸣器(Helmholtzresonator)相对应的形状。即,亥姆霍兹共鸣器作为由具有小孔或嘴部的密封腔构成的装置,与由所述第一贯通孔44和内部腔74构成的本发明内部共鸣腔70的形状相同。并且将内部共鸣腔70的大小以相应于所述振动板20的固有振动频率的方式设置,从而使产生在振动板10的后音产生共鸣。
例如,所述内部共鸣腔70的共振频率能够从以下亥姆霍兹共鸣器公式得出。
f Re s = C 2 π S 0 VL ′
此处,L':L+1.75a,a是颈部的半径,L是颈部的长度,S0是颈部的截面积,V是共鸣器的体积。
即,能够通过构成所述内部共鸣腔70的第一贯通孔44的半径、第一贯通孔44的长度、内部腔74的半径,求出共振频率。例如,设第一贯通孔44的半径为0.03mm,第一贯通孔44的长度为0.12mm,内部腔74的半径为0.4mm,音速C为344m/s时,内部共鸣腔70的共振频率为3.1kHz。因此,当所述振动板20的固有振动频率为3.1kHz时,振动板20下方产生的后音在所述内部共鸣腔70产生共鸣。(参照图12)
以下,对形成本发明内部腔74的各种实施例进行说明。再次,参照图1、图2,本发明内部腔74可以通过夹在轭铁构件43和电路板50之间的腔壳71来形成。即,将所述上部和下部开放的筒形腔壳71设置在所述轭铁构件43和电路板50之间,从而在所述腔壳71的内部形成规定大小的内部腔74。
所述腔壳71的上端紧贴在所述轭铁构件43,所述腔壳71的下端紧贴在所述电路板50。所述电路板50可以设置在框架10的内侧或如图4所示般粘贴在所述框架10和腔壳71的下端。如果将电路板50粘贴在框架10的下端,则能使内部腔74的大小最大化。
当通过所述腔壳71来形成内部腔70时,能够以规定大小来形成所述内部腔70,因此制造工序简单。另外,通过所述腔壳71来支撑轭铁构件43和电路板50,因此能够牢固地固定轭铁构件43和电路板50。
另外,如图5所示,本发明的内部腔74能够通过形成在所述框架10a的突部15来形成。即,在所述框架10a的内侧面以向内侧突出的方式形成突部15,并且在所述突部15的上面设置轭铁构件43,从而在所述轭铁构件43与电路板50之间形成规定大小的内部腔74。如上所述般,如果使用形成在框架10的突部15,虽然会使框架10a的制造过程多少变复杂,但磁场部40的设置变容易,并且因为没有腔壳,所以具有内部腔74的体积增大与腔壳71厚度相应尺寸的效果。
一方面,如图1至图5所示,能够在所述电路板50形成第二贯通孔51。所述第二贯通孔51将部分内部腔74的后音向外部放出,从而防止增加内部腔74的压力。此时,为了将后音和前音发生干扰的情况减弱至最小,所述第二贯通孔51优先以小于第一贯通孔44的截面积的方式形成。
而且如图6、图7所示,在本发明框架10的内侧面形成有使引线31贯通的设置槽17。所述引线31作为用于电连接音圈30和电路板50的电线,通过垂直形成在所述框架10内侧面的设置槽17与所述电路板50的下面相连。而且,根据需要在所述电路板50和环构件60也可形成使所述引线31贯通的槽。此时,环构件60是用于固定振动板10的构件。这样,通过将所述引线31插入设置在形成于框架10内侧面的设置槽17,从而能够防止引线31向内部腔74内部的突出,并且使所述腔壳71的设置变得容易。
图8是表示本发明具的有内部共鸣腔的微型扬声器的另一实施例的剖视图。如图所示,本发明的所述电路板50a包括上部电路板53和下部电路板54。所述上部电路板53与轭铁构件43的底面相接触,而且所述下部电路板54固定在所述框架10的下端。并且内部腔74以规定大小形成在所述上部电路板53和下部电路板54之间。
所述上部电路板53和下部电路板54可以由硬性电路板或软性电路板FPCB构成。而且所述上部电路板53和下部电路板54通过连接构件55电连接。所述连接构件55由软性电路板构成。由所述软性电路板构成的连接构件55能够防止音的散射,从而能够使配线工序简便。而且,在所述上部电路板53形成有直径比第一贯通孔44的大的第三贯通孔53a。而且,在下部电路板54形成有第二贯通孔51a。
接着,图9表示本发明具有内部共鸣腔的微型扬声器的另一实施例。如图所示,本发明电路板50b包括粘贴在轭铁构件43底面的上部电路板部57、粘贴在框架10下端部的下部电路板部59、将所述上部电路板部57和下部电路板部59电连接的连接部58。而且,在所述上部电路板部57和下部电路板部59之间形成有内部腔74。本实施例中,通过用一个软性电路板来构成使结构简单。此时,上部电路板部57形成有直径比第一贯通孔44大的第三贯通孔57b,在所述下部电路板部59形成有第二贯通孔51b。
图10表示本发明的具有内部共鸣腔的微型扬声器的另一实施例。如图所示,表示在微型扬声器的下面另行粘贴腔壳71a并在所述腔壳71a的下端粘贴了电路板50的状态。从而,在所述腔壳71a内部形成有规定大小的空间,所述电路板50与所述音圈30电连接。本实施例中,在磁铁42a和下板43a的中间部分形成有第一贯通孔44。
一方面,如图11所示,在本发明具有内部共鸣腔的微型扬声器的、所述第一贯通孔44和第二贯通孔51上还可设有减震板61、62。所述减震板61、62起到切断或缓冲部分后音的作用。优选所述减震板61、62形成为网状。进一步优选所述减震板61、62由网状布条构成。
所述减震板61、62切断产生在振动板20后方的部分后音,以使所述振动板20后方的压力维持在一定水平。即,如果产生在所述振动板20后方的后音通过第一贯通孔44和第二贯通孔51放出,则所述振动板20的振幅过大,会产生碰撞音。即,使振动板20过度振动撞击在上板而产生碰撞音。
从而,所述减震板61、62起到切断通过第一贯通孔44和第二贯通孔51而流出的部分后音来抑制振动板20振幅的作用。另外,所述减震板61、62起到变换振动板20的固有振动频率的作用。即,为了产生共鸣而能够精确抑制所述内部共鸣腔70的大小,并且能够使用各种减震板61、62来寻找共振频率。
以下,参照本发明的具有内部共鸣腔的微型扬声器的效果图表进行说明。如图13所示,比较本发明具有内部共鸣腔的实施例1、实施例2与没有内部共鸣腔的比较例1时,可知具有内部共鸣腔的实施例1、实施例2的高音域共振频率移向低频率频带。
此处,实施例1是利用腔壳71在磁场部40与电路板50之间形成具有0.02cc体积的内部共鸣腔70的例子。此时,设振动板20的有效面积为65mm,音圈30的重量为1.5mg。而且,在实施例2中除了将内部共鸣腔70的体积增大为0.04cc之外,其他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相反,在比较例1中,除了没有形成内部共鸣腔70之外,其他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
如图13所示,可以确认内部共鸣腔70的体积从0cc增大为0.02cc、0.04cc时,高音域部的共振频率的声压上升。如上所述,高音域部的共振频率向低音频带移动,同时声压上升,从而高音频带产生的齿擦音被消除,高音域声压上升,进而能够体现具有纯美音色的高音质。
一方面,图14是表示现有微型扬声器性能的图表。可以确认当将现有微型扬声器箱内背腔的体积量从1cc(比较例1)变为2cc(比较例2)时,低频率频带的声压上升。即,根据现有技术在微型扬声器外部形成背腔时,低音频带的低音特性虽然被提高,但高音频带的特性几乎没有变化。
因此,为了通过高音域中的均匀调节来再生接近原音的声音,有必要切断产生在振动板后方的后音,并使振动板的固有振动频率与腔背腔的固有振动频率相同而产生共鸣。
如上所述,本发明将用于切断产生在振动板后方后音的腔设置在微型扬声器内部,使其能够实现小型化、薄型化,并且具有如下效果:通过精确抑制内部共鸣腔的大小且在第一、第二贯通孔处设置减震板,使高音频带的共振频率移向低音域,消除高音域的尖声,从而体现具有纯美音色的高音质。
以上说明的本发明只不过是示出的例子而已,只要是本发明所述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就应知道从上述实施例可以实现各种变形或等同的其他实施例。因此本发明并不限于所述详细说明的方案,本发明真正的保护范围应该根据权利要求书的技术思想而定。另外,本发明包括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发明主旨和其范围内的所有变形物和等同物及代替物。

Claims (10)

1.一种具有内部共鸣腔的微型扬声器,其包括:上部和下部开放的框架;设置在所述框架的内部并用于形成气隙的磁场部;通过位于所述气隙的音圈的作用,上下振动的振动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微型扬声器包括:
设置在所述框架下端的电路板;
内部共鸣腔,其形成在所述磁场部和所述电路板之间,并且以能够容纳在所述振动板后方产生的后音的方式形成规定大小的空间,
其中所述内部共鸣腔包括:第一贯通孔,其贯通所述磁场部,并引导产生在所述振动板的后音;内部腔,其形成在所述磁场部和所述电路板之间,用于容纳通过所述第一贯通孔放出的后音,
所述电路板以能够向所述音圈施加外部信号的方式与所述音圈电连接,
在所述电路板形成有用于将从所述内部腔放出的后音向外部放出的第二贯通孔,所述第二贯通孔比所述第一贯通孔小。
2.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内部共鸣腔的微型扬声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框架的内侧面形成有用于插入电连接所述电路板和所述音圈的引线的设置槽。
3.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内部共鸣腔的微型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包括与所述磁场部的下面接触的上部电路板、设置在所述框架的下端且与所述上部电路板电连接的下部电路板,所述上部电路板与下部电路板之间形成有所述内部腔。
4.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内部共鸣腔的微型扬声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腔壳,其设置在所述框架的内部,并且设置在所述磁场部和电路板之间,用于支撑所述磁场部的下端,并形成内部腔。
5.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内部共鸣腔的微型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壳形成为上部与下部开放的筒形,并紧贴在所述框架的内周面。
6.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内部共鸣腔的微型扬声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框架的内侧面一体形成有以支撑所述磁场部的方式突出的突部,所述突部用于在所述磁场部和电路板之间形成规定大小的内部腔。
7.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内部共鸣腔的微型扬声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贯通孔和第二贯通孔处进一步形成有用于切断部分后音的减震板。
8.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内部共鸣腔的微型扬声器,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第一贯通孔的半径和长度以及所述内部腔的半径来控制所述内部共鸣腔的共振频率。
9.一种具有内部共鸣腔的微型扬声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部和下部开放的框架;
固定在所述框架上端的振动板,在其下面固定有音圈;
磁场部,其具有磁铁、设置在所述磁铁上部的上板、在与所述磁铁之间形成气隙的轭铁构件,所述音圈位于所述气隙中;
电路板,其设置在所述框架的下端,对所述音圈施加外部电信号;
第一贯通孔,其贯通所述轭铁构件,并引导产生在所述振动板的后音;
内部腔,其形成在所述磁场部与所述电路板之间,用于容纳通过所述第一贯通孔放出的后音;
形成在所述电路板的第二贯通孔,
其中所述电路板以能够向所述音圈施加外部信号的方式与所述音圈电连接,
所述第二贯通孔用于将从所述内部腔放出的后音向外部放出,并且所述第二贯通孔比所述第一贯通孔小。
10.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内部共鸣腔的微型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轭铁构件包括在与磁铁之间形成气隙的轭铁主体、用于支撑所述磁铁下端的下板,所述第一贯通孔以上下贯通所述轭铁主体中间的方式形成。
CN201210539068.8A 2011-12-13 2012-12-13 具有内部共鸣腔的微型扬声器 Active CN10316738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1-0133599 2011-12-13
KR20110133599 2011-12-13
KR1020120142571A KR101423841B1 (ko) 2011-12-13 2012-12-10 내부 공명 챔버가 구비된 마이크로스피커
KR10-2012-0142571 2012-12-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67387A CN103167387A (zh) 2013-06-19
CN103167387B true CN103167387B (zh) 2016-06-29

Family

ID=485720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39068.8A Active CN103167387B (zh) 2011-12-13 2012-12-13 具有内部共鸣腔的微型扬声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8731223B2 (zh)
CN (1) CN10316738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084052B2 (en) * 2013-06-26 2015-07-14 Analog Devices Global Moving coil miniature loudspeaker module
JP6399390B2 (ja) * 2013-12-27 2018-10-03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スピーカおよびav機器
US9247341B2 (en) 2014-02-26 2016-01-26 Htc Corporation Speaker module
WO2015172297A1 (zh) * 2014-05-12 2015-11-19 刘骏涛 一种微型音响
KR102229137B1 (ko) * 2014-05-20 2021-03-1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CN104469634A (zh) * 2014-12-02 2015-03-25 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微型扬声器
US9628903B2 (en) * 2014-12-23 2017-04-18 Bose Corporation Microspeaker acoustical resistance assembly
CN106162416B (zh) * 2015-04-09 2022-08-09 深圳市魅动音响有限公司 双喇叭共振便携式音响
US9591398B1 (en) * 2016-03-02 2017-03-07 Howard Wang Headphone
KR102167420B1 (ko) * 2017-06-01 2020-10-20 주식회사 이엠텍 공명 프로텍터를 포함하는 이어폰용 다이나믹 리시버
TWM552721U (zh) * 2017-07-21 2017-12-01 Jetvox Acoustic Corp 散發氣味的揚聲裝置
US10299032B2 (en) 2017-09-11 2019-05-21 Apple Inc. Front port resonator for a speaker assembly
WO2019069568A1 (ja) * 2017-10-04 2019-04-11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音響出力装置、イヤホン、補聴器及び携帯型端末装置
CN109218929B (zh) * 2018-01-10 2024-04-02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发声器
CN108419188B (zh) * 2018-02-12 2020-06-02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扬声器模组
CN110198510B (zh) * 2018-02-26 2022-04-15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发声器
CN112470491B (zh) * 2018-06-15 2022-05-10 深圳市韶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骨传导扬声器及其测试方法
CN109168099A (zh) * 2018-09-28 2019-01-0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发声组件及电子设备
US10932032B2 (en) * 2018-12-20 2021-02-23 Advanced Semiconductor Engineering, Inc. Acoustic device
CN110012397B (zh) * 2019-05-10 2020-12-29 美特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扬声器
CN110177324B (zh) 2019-05-15 2021-01-0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扬声器及终端设备
WO2020258150A1 (zh) * 2019-06-27 2020-12-30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US11218793B2 (en) * 2020-02-25 2022-01-04 Almus Corp. Earphone including tuning means
CN214544639U (zh) * 2020-11-02 2021-10-29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一种扬声器箱
CN112995843B (zh) * 2021-02-09 2023-07-2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US11451902B1 (en) 2021-05-07 2022-09-20 Apple Inc. Speaker with vented resonator
US11490190B1 (en) 2021-05-07 2022-11-01 Apple Inc. Speaker with multiple resonators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274559Y (zh) * 2008-10-16 2009-07-15 英华达(上海)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设备的隔音装置
CN201541335U (zh) * 2009-06-18 2010-08-04 美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微型扬声器装置
CN201629832U (zh) * 2010-01-17 2010-11-10 武树田 能适应温度变化的无触点汽车喇叭电路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87300B1 (en) * 1999-12-17 2002-11-26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Vibration speaker
JP4337078B2 (ja) * 2001-04-23 2009-09-30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スピーカ装置
TWI244303B (en) * 2004-02-03 2005-11-21 Benq Corp Resonation chambers within a cell phone
KR20070021014A (ko) 2005-08-17 2007-02-22 코트론 코포레이션 이어폰 및 이어폰용 스피커 모듈
CN101785326A (zh) * 2007-03-27 2010-07-21 未来声能学公司 用于耳机设备的系统和方法
US20090016563A1 (en) * 2007-07-14 2009-01-15 Aurasound, Inc. Micro-speaker
CN101600142B (zh) * 2008-06-06 2013-02-20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的音箱结构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274559Y (zh) * 2008-10-16 2009-07-15 英华达(上海)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设备的隔音装置
CN201541335U (zh) * 2009-06-18 2010-08-04 美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微型扬声器装置
CN201629832U (zh) * 2010-01-17 2010-11-10 武树田 能适应温度变化的无触点汽车喇叭电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731223B2 (en) 2014-05-20
US20130148834A1 (en) 2013-06-13
CN103167387A (zh) 2013-06-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67387B (zh) 具有内部共鸣腔的微型扬声器
US9654865B2 (en) Earphone
JP6136016B2 (ja) イヤホン
JP5879563B2 (ja) スピーカ、補聴器、イヤホン及び携帯型端末装置
US8989425B2 (en) Earphone
US9131304B2 (en) Loudspeaker and equipment including the same
JPWO2006011604A1 (ja) スピーカシステム、携帯端末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KR20150004079A (ko) 밸런스드 아마추어 트랜스듀서의 성능 개선 장치
CN102474686B (zh) 扬声器、助听器、内耳式耳机、便携型信息处理装置以及av设备
CN109218895B (zh) 扬声器箱
JP6363792B2 (ja) 電気音響変換装置
JP2024502888A (ja) 音響出力装置
CA3176100A1 (en) Acoustic output device
CN112788459A (zh) 与管道结合成一体的接收器模块
CN208210250U (zh) 耳机
KR101423841B1 (ko) 내부 공명 챔버가 구비된 마이크로스피커
US7957545B2 (en) Stereo speaker system having acoustic filter for improving low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
KR101534629B1 (ko) 패널 가진형 스피커
KR101111100B1 (ko) 이어폰용 고음질 스피커 유닛
CN205754845U (zh) 喇叭及设置有该喇叭的耳机
CN216414548U (zh) 圈铁喇叭组件及耳机
CN108551634A (zh) 一种全频带同轴带式扬声器
US20230007385A1 (en) Headphone
JP7371216B1 (ja) スピーカ及び電子機器
CN217789879U (zh) 耳机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