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55085A - 可重复的熔丝 - Google Patents

可重复的熔丝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55085A
CN103155085A CN201180039407XA CN201180039407A CN103155085A CN 103155085 A CN103155085 A CN 103155085A CN 201180039407X A CN201180039407X A CN 201180039407XA CN 201180039407 A CN201180039407 A CN 201180039407A CN 103155085 A CN103155085 A CN 1031550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axle
repeatably
spring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3940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德熙
朴夏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S Techvis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S Techvis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S Techvis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MS Techvisio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1550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5508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71/00Details of the protective switches or relays covered by groups H01H73/00 - H01H83/00
    • H01H71/10Operating or release mechanisms
    • H01H71/12Automatic release mechanisms with or without manual release
    • H01H71/14Electrothermal mechanisms
    • H01H71/16Electrothermal mechanisms with bimetal element
    • H01H71/161Electrothermal mechanisms with bimetal element with helically or spirally wound bimet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71/00Details of the protective switches or relays covered by groups H01H73/00 - H01H83/00
    • H01H71/10Operating or release mechanisms
    • H01H71/12Automatic release mechanisms with or without manual release
    • H01H71/14Electrothermal mechanisms
    • H01H71/16Electrothermal mechanisms with bimetal element
    • H01H2071/167Multiple bimetals working in parallel together, e.g. laminated together

Landscapes

  • F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可重复的熔丝,特别是一种具有高可靠性的可重复的熔丝,其藉由使用弹性构件而能够防护过热并防止过载电流流入电路中。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可重复的熔丝包含:外壳,其具有内部空间;第一引线端子,其配置于外壳的侧中;第二引线端子,其与外壳绝缘且配置于外壳的另一侧中;轴,其电性配置于外壳的内部以电性连接至第一引线端子并且与第二引线端子断开;弹性构件,其安装于外壳的内部,其中弹性构件与轴连接并且与第二引线端子断开;及脱离防止沟槽,配置于外壳的内部并藉由将弹性构件的一部分置于其上以防止弹性构件的分离。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防止弹性构件偏离原本的位置或者于伸展或压缩弹性构件时使弹性构件摇晃。如此可提供一种高度可靠熔丝,其可稳定地连接或断开。并且,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可重复的熔丝,其可于重复使用中维持操作特性,并可减少接触电阻以使电力损耗能够降低至正常运作状态下,而非过热或过载电流的状态。

Description

可重复的熔丝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重复的熔丝,且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高可靠性的可重复的熔丝,其中使用弹性构件来断开电路且防止在过热发生时在电路中出现过电流。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使用电力的所有器具总是具有由归因于电路中的异常过电流或外部过热缘由的过热所引起的事故的机率。按照惯例,为防止过热,已使用由某种材料所制成的抛弃式熔丝,此材料由在过电流流动时所产生的热量熔断并切断。然而,因为抛弃式熔丝尽管不昂贵但不可再使用,所以抛弃式熔丝在熔毁之后应藉由新的抛弃式熔丝来替换,此情形不利地导致大成本。为解决此问题,使用具有不同的热膨胀系数的两种异质金属板被结合的双金属热开关来替代抛弃式熔丝。然而,双金属热开关具有如下问题:其仅充当接触点且根据温度而具有大的操作偏差,以及需要诸如限制开关的额外装置。
尽管已开发使用特殊聚合物的聚合物熔丝,但聚合物熔丝亦有如下问题:其材料的化学性质不稳定,且在发生电压及电流的突变时存在归因于爆炸或其类似者的起火的危险。另外,聚合物熔丝在材料上不稳定且具有低的耐久性及慢的反应时间,此情形可能导致紧急状况。
同时,由于一般在印刷电路板上的表面粘着装置,因此电气装置最近要求允许表面粘着的熔丝。然而,因为对于表面粘着现有的抛弃式熔丝的制程中的焊接需要270℃或270℃以上的温度,所以熔丝归因于其固有性质而熔断且由此不可进行表面粘着。当然,尽管双金属热开关可解决此问题,但归因于其笨重及由焊接温度所引起的恶化的可能性而难以将此开关进行表面粘着。
为解决此等问题,使用可再使用的可表面粘着的弹性构件如形状记忆合金来开发形状记忆合金熔丝。因为形状记忆合金具有小的温度偏差,所以其提供具有高可靠性的可重复的熔丝。然而,因为若形状记忆合金弹性地重复伸长及压缩,则其可能离开其原始位置或松动,所以难以实现稳定的连接及断开。
发明的详细说明
技术课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重复使用的可重复的熔丝。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重复的熔丝,其中在弹性构件伸长或压缩时此弹性构件不离开其原始位置或亦不松动而是稳定地操作。
又,本发明提供一种操作可靠性得到确保的可重复的熔丝。
课题解决手段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可重复的熔丝包含:外壳,其具有内部空间;第一引线端子,其配置于外壳的侧中;第二引线端子,其与外壳绝缘且配置于外壳的另一侧中;轴,其配置于外壳的内部以电性连接至第一引线端子,轴与第二引线端子连接或断开;弹性构件,其安装于外壳的内部以连接至轴,弹性构件与第二引线端子及轴连接或断开;及脱离防止沟槽,其形成于外壳的内部,弹性构件部分地置于脱离防止沟槽上以防止弹性构件的松动。
根据本发明的可重复的熔丝可还包含配置于外壳与第二引线端子之间以使外壳与第二引线端子彼此绝缘的绝缘体。
根据本发明的可重复的熔丝可还包含锁扣突出物,锁扣突出物形成为突出于外壳的内部圆周面的侧上。在此状况下,脱离防止沟槽较佳地包含形成于外壳的内底部中的外壳沟槽,及形成于绝缘体的表面或锁扣突出物中以与外壳沟槽相对的锁扣沟槽。
根据本发明的可重复的熔丝可还包含支撑物,支撑物形成为自轴的外部圆周面突出,支撑物允许弹性构件由轴支撑着。
在此状况下,脱离防止沟槽较佳地形成于支撑物的至少一侧中。另外,脱离防止沟槽较佳地形成于外壳的内部、外壳的锁扣突出物、绝缘体,或轴的支撑物中的至少两者中。
在根据本发明的可重复的熔丝中,脱离防止沟槽可凹陷地形成为具有弯曲形状或具有多边形形状的垂直横截面。
脱离防止沟槽较佳地具有窄于其内部的入口。
较佳地,轴的远端以凸起弯曲形状形成。
根据本发明的可重复的熔丝可还包含连接导线,连接导线用于连接轴的底部与外壳的内底部。
根据本发明的可重复的熔丝可还包含配置于外壳的内底部上的接触板。
在根据本发明的可重复的熔丝中,弹性构件可包含第一弹簧及第二弹簧,其中第一弹簧及第二弹簧中的至少一者包含形状记忆合金。
第一弹簧及第二弹簧较佳为经配置以藉由轴的支撑物而彼此分离,轴的支撑物作为边界且环绕轴。
较佳地,第一弹簧定位于外壳的内底部与支撑物之间,且第二弹簧定位于绝缘体的侧与支撑物之间或锁扣突出物与支撑物之间。
另外,脱离防止沟槽可包含:外壳沟槽,其形成于外壳的内底部中;锁扣沟槽,其形成于绝缘体或锁扣突出物的侧中以与外壳沟槽相对;第一支撑沟槽,其形成于支撑物的侧中以与外壳沟槽相对;及第二支撑沟槽,其形成于支撑物的侧中以与锁扣沟槽相对。
弹性构件可包含第一板弹簧及第二板弹簧。在此状况下,第一板弹簧及第二板弹簧较佳为平行地定位于轴的底部与外壳的内底部之间。
此外,脱离防止沟槽可包含:外壳沟槽,其形成于外壳的内底部中;及轴沟槽,其形成于轴的底部中以与外壳沟槽相对。
在此状况下,第一板弹簧及第二板弹簧的两个末端可分别具备安装至外壳沟槽及轴沟槽的脱离防止部分。
发明的优点
根据本发明,可在弹性构件伸长或压缩时防止弹性构件离开其原始位置或松动。因此,可提供具有高可靠性的可重复的熔丝,其中连接或断开得以稳定地执行。
另外,本发明可提供一种可重复的熔丝,在重复使用此熔丝时其操作性质得以维持,且其中可藉由降低接触电阻值来在正常操作状态中维持低的电力消耗。
附图说明
图1为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可重复的熔丝的透视图。
图2及图3为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可重复的熔丝的截面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可重复的熔丝的部分放大视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可重复的熔丝的脱离防止沟槽的修改的概念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可重复的熔丝的操作状态图。
图7为根据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可重复的熔丝的截面图。
图8为根据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可重复的熔丝的弹性构件的截面图。
发明的具体最佳实施方式
下文,将参看附图来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可重复的熔丝。然而,本发明不限于下文中所揭示的实施例但可实施为不同形式。仅出于说明性目的及熟习此项技术者对于本发明的范畴的全面理解来提供此等实施例。遍及附图,相似的参考数字用以指定相似的元件。
图1为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可重复的熔丝的透视图,且图2及图3为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可重复的熔丝的截面图。又,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可重复的熔丝的部分放大视图,且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可重复的熔丝的脱离防止沟槽的修改的概念图。图7为根据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可重复的熔丝的截面图,且图8为根据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可重复的熔丝的弹性构件的截面图。
根据本发明的可重复的熔丝包含外壳100、第一引线端子200、第二引线端子300、轴400及弹性构件500。
呈具有内部空间且在其纵向方向上延伸的盒的形状的外壳100容纳且保护稍后将描述的轴400及弹性构件500。根据实施例,外壳100可与第一引线端子200接触以与其电性连接,使得外壳100较佳地由导电材料形成。可将外壳100形成为具有垂直于纵向方向的圆形、椭圆形、多边形或其类似者的横截面,使得外壳可具有圆柱体、椭圆柱体、棱柱或其类似者的盒形状。将藉由如在图1中所展示的圆柱体盒来说明此实施例。
用于支撑在外壳中所容纳的弹性构件500的脱离防止沟槽(110:110a、110b)可形成于外壳100的两个内侧中。脱离防止沟槽(110:110a、110b)由外壳沟槽110a及锁扣沟槽110b组成,外壳沟槽110a形成为邻近于第一引线端子200,锁扣沟槽110b形成为邻近于第二引线端子300,其中外壳沟槽110a及锁扣沟槽110b彼此相对。在如在此实施例中外壳100呈圆柱体盒形状的状况下,弹性构件500与外壳100的内底部接触,且沿着弹性构件500的形状凹陷的外壳沟槽110a形成于此内底部中。因此,当弹性构件500伸长或压缩时,防止弹性构件500松动或离开其原始位置。举例而言,在弹性构件500为盘簧的状况下,沿着盘簧的线圈的末端形成环状沟槽(见图1)。
将此脱离防止沟槽110形成为凹入,以使得弹性构件500的至少一部分得以定位且固定于其中。该脱离防止沟槽110可经修改以取决于弹性构件500的形状而具有多种形状。举例而言,脱离防止沟槽110可形成为具有如在图5(a)、图5(b)及图5(e)中所展示的具有预定曲率的弯曲形状,且或者具有如在图5(c)、图5(d)及图5(f)中所展示的多边形形状的垂直横截面。弹性构件的插入程度取决于该脱离防止沟槽110的深度而变化。举例而言,若弹性构件500为盘簧,则盘簧的线圈插入于该脱离防止沟槽110中一半或一半以下(见图5(a)、图5(c)及其类似者)、一半或一半以上(见图5(b)),或全部插入于其中(见图5(e))。此外,如在图5(e)中所展示,脱离防止沟槽110的入口在尺寸上小于其内部,使得有可能牢固地固定弹性构件500。另外,为牢固地固定,可使用扣件(未图示)而将置于该脱离防止沟槽110中的弹性构件500紧扣至该脱离防止沟槽110。
又,锁扣突出物120形成为自外壳100的内部圆周面的侧水平地向内突出来支撑弹性构件500。在此实施例中,锁扣突出物120形成为与外壳100的内底部间隔开一预定距离,其中弹性构件安装于内底部与锁扣突出物120之间。此处,沿着弹性构件500的形状凹陷的沟槽110b形成于锁扣突出物120与弹性构件500彼此接触的部分中,使得在弹性构件500伸长或压缩时,防止弹性构件500松动或离开其原始位置。在此实施例中,外壳沟槽110a形成于外壳100的内底部中,且锁扣沟槽110b形成于锁扣突出物120中,使得外壳沟槽110a与锁扣沟槽110b彼此相对。当然,该脱离防止沟槽的形成位置仅是出于说明性目的且不限于此。亦即,可用来固定弹性构件500的任何位置都是可能的。
作为用于接收外部电力或连接至电源的部件的第一引线端子200包含导电材料。第一引线端子200提供于外壳100的侧中,亦即,在此实施例中,第一引线端子200配置于具有圆柱体盒形状的外壳100的底部中。第一引线端子200经由外壳100或额外构件(未图示)而电性连接至弹性构件500,且又经由弹性构件500而电性连接至轴400。举例而言,若由导电材料及弹性构件500组成的外壳100与外壳100的内侧或锁扣突出物120接触,则第一引线端子200经由外壳而电性连接至轴400。另外,如稍后将描述,弹性构件500可藉由接合至轴400的侧而电性连接至轴400。尽管在此实施例中第一引线端子200形成为呈杆形状,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亦即,若第一引线端子200可电性连接至弹性构件500,则第一引线端子200可形成为具有任何形状。
作为用于电性连接的部件的第二引线端子300将自第一引线端子200所接收的电流传输至电子电气装置且由导电材料组成。第二引线端子300经配置以与第一引线端子200间隔开一预定距离。在此实施例中,圆柱体盒状外壳100具有第二引线端子300,第二引线端子300形成于与形成第一引线端子200的外壳底部相对的外壳顶部中。此处,第二引线端子300可以如下方式而配置:其穿透外壳顶部且插入于其中(见图2)且与其间隔开。亦即,若轴400移动而与第二引线端子300连接或断开连接,则第二引线端子300可配置于任何位置处。第二引线端子300藉由轴400而与第一引线端子200连接或断开。第二引线端子300应经由轴400而电性连接至第一引线端子200,使得第二引线端子300应经配置以与电性连接至第一引线端子200的外壳100绝缘。为此目的,外壳100的配置有第二引线端子300的侧形成为具有如在图2中所展示的开口,其中第二引线端子300经配置以与外壳100间隔开。此处,第二引线端子300经过的外壳100表面可涂布有绝缘材料。当然,除与轴400接触的部分以外,第二引线端子3000亦可涂布有绝缘材料。此外,如在图3中所展示,绝缘体130可配置于外壳100与第二引线端子300之间,使得外壳100与第二引线端子300亦可藉由绝缘体130而彼此绝缘。举例而言,绝缘体可包含陶瓷绝缘体或其类似者。在此实施例中,以杆形状来提供第二引线端子300,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亦即,若第二引线端子300可电性连接至轴400,则其可具有任何形状。
作为用于连接或断开第一引线端子200与第二引线端子300的部件的轴400提供于外壳100的内部。类似于纵向方向上延伸的外壳100,轴400可以在纵向方向上延伸的轴杆的形状来提供。轴400可形成为具有垂直于纵向方向的圆形、椭圆形、多边形或其类似者的横截面,且较佳地具有与外壳100的横截面相同的横截面。在此实施例中,如在图1中所展示,轴400被说明为具有圆柱体形状,此圆柱体形状经形成以符合圆柱体盒状外壳100且为实心的。然而,可将轴400形成为中空的。轴400经由弹性构件500而电性连接至第一引线端子200。为此目的,轴400较佳地由导电材料形成。轴400与第二引线端子300电性连接或断开,同时藉由弹性构件500而在外壳100内于纵向方向上往复运动。因此,随着轴400与第二引线端子300连接或断开,第一引线端子200与第二引线端子300连接或断开。能够支撑弹性构件500的支撑物410可形成于轴400的侧的至少一部分中,使得支撑物410可连接至弹性构件500。支撑物410可形成为自轴400的侧而在垂直于轴400的轴向方向的方向上突出。可连续地(见图1)或者不连续地围绕轴400的侧而形成支撑物410。亦即,若轴400可连接至弹性构件500,则支撑物410可具有任何形状。此外,轴400的与第二引线端子300接触的远端较佳地呈具有预定曲率半径的凸起形状,如在图4中所展示。在轴400的远端形成为具有凸起的弯曲部分的状况下,即使在轴400中发生松动,轴400的远端与第二引线端子300接触的面积仍保持恒定,藉此来维持恒定的接触电阻。举例而言,若在轴400中无松动,则轴400与第二引线端子300相接触的面积为以接触点M为中心的预定面积,如在图4(a)中所展示,而若存在松动,则轴400与第二引线端子300相接触的面积为以接触点N为中心的预定面积,如在图4(b)中所展示。此处,若轴400的远端形成为具有凸起的弯曲部分,则甚至在接触点改变时接触面积仍可保持恒定。
弹性构件500为用于连接或断开第二引线端子300与轴400的部件。弹性构件500配置于外壳100的内部以在外壳100的纵向方向上伸长或压缩。弹性构件500具有连接至外壳100的内侧以电性连接至第一引线端子200的末端,其中在此实施例中,弹性构件500的一末端连接至外壳100的内底部或锁扣突出物120。接着,弹性构件500的另一末端连接至轴400的侧以电性连接至轴400。在此实施例中,弹性构件500的另一末端连接至轴400的支撑物。弹性构件500可较佳地由导电材料形成,更佳地由形状记忆合金形成。由多个构件组成的弹性构件500可安装于外壳100的内部空间中。举例而言,弹性构件500包含线圈状第一弹簧510及线圈状第二弹簧520,且弹簧510及520经配置以便环绕轴400。第一弹簧510可定位于外壳100的内部空间的下部分中,亦即,在外壳的内底部与轴的支撑物410之间。第二弹簧520可定位于外壳100的内部空间的上部分中,亦即,在轴的支撑物410与外壳的锁扣突出物120之间。此处,第一弹簧510及第二弹簧520中的至少一者可由形状记忆合金制成。举例而言,第二弹簧520可由形状记忆体合金制成。
另外,弹性构件500可包含具有板形状的板弹簧,使得可使用弹性材料的弯曲弹性(见图8)。在此状况下,弹性构件500可包含第一板弹簧530及第二板弹簧540。此实施例说明板弹簧530或540,板弹簧530或540具有在此板弹簧的伸长及压缩方向的横断方向上弯曲的形状,亦即,由C状或M状弯曲板所形成的板弹簧530或540,如在图7及图8中所展示。板弹簧的形状不限于此且可改变成可藉以使用可弯曲的弹性的多种形状。第一板弹簧530与第二板弹簧540可平行地定位于轴400的底部与外壳100的内底部之间。第一板弹簧530与第二板弹簧540中的至少一者可由具有极佳张力的基于不锈钢的弹簧制成。举例而言,第一板弹簧530由基于不锈钢的弹簧制成以使得其恒定张力可根据温度而维持着,且第二板弹簧540由具有极佳导电性的金属如铜来制成以电性连接外壳100与轴400且支撑该轴400。另外,可以笔直形状来形成及配置板弹簧以便减小整体电阻值。
在此实施例中说明了弹性构件500包含线圈状弹簧或板弹簧,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可以能够连接或断开第二引线端子300与轴400的各种形状来提供弹性构件500。
可藉由沿着弹簧的形状而压下的脱离防止沟槽110来形成支撑物410与弹性构件500接触的部分,使得弹性构件500可牢固地与该部份固定着。若形成该脱离防止沟槽110,则其使得第一弹簧510或第二弹簧520在不松动的情况下稳定地伸长或压缩。形成于支撑物410中的脱离防止沟槽由第一支撑沟槽110c及第二支撑沟槽110d组成,第一支撑沟槽110c形成为与外壳沟槽110a相对且第二支撑沟槽110d形成为与锁扣沟槽110b相对。因为形成于支撑物410中的支撑沟槽110c及110d具有与形成于外壳100中的前述脱离防止沟槽110a及110b相同的技术特征,所以将省略其细节。此外,可使用扣件(未图示)来紧扣弹性构件500,以便使其牢固地固定至脱离防止沟槽110。在此实施例中,举例而言,第一弹簧510及第二弹簧520以如下方式而配置着:形状记忆合金的第二弹簧520可以压缩状态围绕轴400而装配且镀银金属的第一弹簧510可以压缩状态围绕轴400而装配。针对每一弹簧需要某一位准的张力,其中若第一弹簧510的张力大于第二弹簧520的张力,则第一弹簧510的张力可使轴400与第二引线端子300接触。在某一位准的电流下,轴400藉由第一弹簧510的张力而电性连接至第二引线端子300。若过电流流动,则热量施加给弹簧。特定言之,当热量施加给形状记忆合金的第二弹簧520以使温度增加至转变(转形)温度以上时,第二弹簧520变形成伸长状态。因此,第一弹簧510藉由第二弹簧520的伸长而压缩且经由支撑物410而连接至弹簧的轴400,接着在远离第二引线端子300的方向上移动,藉此使第二引线端子300与轴400彼此断开。
若弹性构件500由第一板弹簧530及第二板弹簧540组成且此两个弹簧彼此平行地定位于外壳100的内底部与轴400的底部之间,则可形成该脱离防止沟槽(110:110a及110e),使得板弹簧530及540在不松动的情况下稳定地伸长或压缩。此处,外壳100的内底部形成为具有外壳沟槽110a,轴400的底部亦形成为具有与外壳沟槽110a相对的轴沟槽110e。因为轴沟槽110e具有与前述外壳沟槽110a相同的技术特征,所以将省略其细节。在此实施例中,如在图7(a)和图7(b)中所展示,第一板弹簧530的两个末端分别置于外壳沟槽110a及轴沟槽110e上,且第二板弹簧540的两个末端分别耦接至外壳的内底部及轴的底部。然而,以如下方式提供第一板弹簧530及第二板弹簧540:其两者置于外壳沟槽110a及轴沟槽110e上。另外,若形成该脱离防止沟槽,则板弹簧的两个末端可形成为具有脱离防止部分531a及531b,脱离防止部分531a及531b可安装至脱离防止沟槽110a及110e。脱离防止部分可形成为自板弹簧的两个末端凸起地突出,如在图8(a)中所展示。或者,各脱离防止部分可藉由装配至脱离防止沟槽中来可拆卸地安装至脱离防止沟槽,如在图8(b)中所展示。若弹性构件500由板弹簧530及540组成,则板弹簧亦以与前述线圈状弹簧510及520相同的方式伸长或压缩,且因此将省略其细节。
根据此实施例的可重复的熔丝可还包含绝缘体130以使外壳100与第二引线端子300彼此绝缘,绝缘体130配置于外壳100的配置有第二引线端子300的侧上。在此实施例中,如在图3中所展示,绝缘体130形成于外壳100的内部且环绕第二引线端子300,藉此用以使第二引线端子300与外壳100绝缘且牢固地固定第二引线端子300。当提供有绝缘体130时,弹性构件500的一末端可固定至绝缘体130,且该脱离防止沟槽110b形成于绝缘体130的例如在外壳100中与弹性构件500接触的部分中(见图3)。
根据此实施例的可重复的熔丝可还包含连接导线600,连接导线600用于连接轴400的底部与外壳100的内底部。因为连接导线600连接轴400与外壳100且支撑轴400,所以即使轴400藉由弹性构件500而移动,仍有可能减少轴400的活动或松动。另外,若该连接导线600由诸如金属之类的导电材料形成,则该连接导线600用以电性连接轴400与外壳100。
外壳100的内底部可还包含接触板700。本身为薄金属板的此接触板使得易于使轴400与外壳100彼此电性接触。若提供有接触板700,则连接导线600可不连接至外壳的内底部而是连接至此接触板。
已在前述内容中说明,用于稳定地安装弹性构件(第一弹簧及第二弹簧)的脱离防止沟槽110形成于外壳100及绝缘体130中,使得各脱离防止沟槽110形成于第一弹簧510的下侧及第二弹簧520的上侧中。然而,此等脱离防止沟槽110的位置可多样地变化。另外,尽管亦将形成于轴中的脱离防止沟槽110说明为形成于支撑物410中,但脱离防止沟槽110的位置可在轴400的表面中变化。此外,脱离防止沟槽110的形状亦可多样地变化,如在图5中所展示。
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参看附图来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可重复的熔丝的操作。
图6展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可重复的熔丝的操作状态。图6(a)展示施加某一电流的状态,且图6(b)展示施加过电流的状态。
如在图6(a)中所展示,在第一弹簧510与第二弹簧520的张力之间的相互作用允许连接至弹簧的轴400电性连接至第二引线端子300。当经由第一引线端子200而施加参考值以下的电流时,此电流通过外壳100以及连接至第一引线端子200的第一弹簧510及第二弹簧520而流至轴400。另外,因为轴400连接至第二引线端子300,所以电路经构建,使得电流流至电子电气装置。
当高于参考值的过电流在第一引线端子200处流动时,此过电流在连接至第一引线端子200的第一弹簧510及第二弹簧520中流动,且接着各弹簧的电阻在弹簧中引起热量的产生,藉此使温度增加。特定言之,当在形状记忆合金的第二弹簧520中产生热量时,第二弹簧返回至其原始形状,亦即,伸长的弹簧形状。如在图6(b)中所展示,第二弹簧520伸长且轴400归因于第二弹簧的张力而在朝向第一弹簧510的方向上移动,藉此使第一弹簧510得以被压缩。
因而,第二弹簧520的张力引起轴400与第二引线端子300断开,使得在第一引线端子200与第二引线端子300之间无电流流动。此时,针对前述操作,较佳地,在第二弹簧520具有低于转变(转形)温度的温度时第二弹簧520的张力小于第一弹簧510的张力,且在第二弹簧520具有高于转变(转形)温度的温度时第二弹簧520的张力大于第一弹簧510的张力。
此后,在轴400与第二引线端子300之间的断开引起电流不在第二弹簧520中流动,使得第二弹簧520的温度降低。随着温度降低,张力在第二弹簧520中消失,且张力的消失引起第二弹簧520藉由第一弹簧510的张力而压缩。因此,轴400移动且接着再次电性连接至第二引线端子300。
因而,第一弹簧510及第二弹簧520重复地伸长及压缩。第一弹簧510的两个末端分别由外壳100的脱离防止沟槽110a及支撑物410的安置槽420支撑着,使得尽管第一弹簧510重复地伸长及压缩但第一弹簧510不离开其原始位置或亦不松动。第二弹簧520的两个末端亦分别由外壳100的脱离防止沟槽110b及支撑物410的安置槽420支撑着,使得尽管第二弹簧520重复地伸长及压缩但第二弹簧520不离开其原始位置或亦不松动。
实施例及附图仅使得本发明的技术精神中的一些变得清楚。将显而易见,熟习此项技术者易于推断之处于本发明的技术范畴内的特定实施例及各种修改将包含于本发明的保护范畴中。

Claims (20)

1.一种可重复的熔丝,其包括:
外壳,其具有内部空间;
第一引线端子,其配置于所述外壳的侧中;
第二引线端子,其与所述外壳绝缘且配置于所述外壳的另一侧中;
轴,其配置于所述外壳的内部以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一引线端子,所述轴与所述第二引线端子连接或断开;
弹性构件,其安装于所述外壳的内部以连接至所述轴,所述弹性构件连接或断开所述第二引线端子与所述轴;以及
脱离防止沟槽,其形成于所述外壳的内部,所述弹性构件部分地置于所述脱离防止沟槽上以防止所述弹性构件的松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重复的熔丝,其还包括配置于所述外壳与所述第二引线端子之间以使所述外壳与所述第二引线端子彼此绝缘的绝缘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重复的熔丝,其还包括锁扣突出物,所述锁扣突出物形成为突出于所述外壳的内部圆周面的侧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可重复的熔丝,其中所述脱离防止沟槽包括形成于所述外壳的内底部中的外壳沟槽,及形成于所述绝缘体的表面或所述锁扣突出物中以与所述外壳沟槽相对的锁扣沟槽。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的可重复的熔丝,其还包括支撑物,所述支撑物形成为自所述轴的外部圆周面突出,所述支撑物允许所述弹性构件由所述轴支撑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重复的熔丝,其中所述脱离防止沟槽形成于所述支撑物的至少一侧中。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重复的熔丝,其中所述脱离防止沟槽形成于所述外壳的内部、所述外壳的所述锁扣突出物、所述绝缘体,或所述轴的所述支撑物中的至少两者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重复的熔丝,其中所述脱离防止沟槽经凹陷地形成为具有弯曲形状或具有多边形形状的垂直横截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重复的熔丝,其中所述脱离防止沟槽具有窄于所述脱离防止沟槽的内部的入口。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重复的熔丝,其中所述轴的远端是以凸起的弯曲形状形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重复的熔丝,其还包括用于连接所述轴的底部与所述外壳的内底部的连接导线。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重复的熔丝,其还包括配置于所述外壳的内底部上的接触板。
1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重复的熔丝,其中所述弹性构件包括第一弹簧及第二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及所述第二弹簧中的至少一者包括形状记忆合金。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可重复的熔丝,其中所述第一弹簧及所述第二弹簧经配置以藉由所述轴的所述支撑物而彼此分离,所述轴的所述支撑物作为边界且环绕所述轴。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可重复的熔丝,其中所述第一弹簧定位于所述外壳的内底部与所述支撑物之间,且所述第二弹簧定位于所述绝缘体的侧与所述支撑物之间或定位于所述锁扣突出物与所述支撑物之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可重复的熔丝,其中所述脱离防止沟槽包括:外壳沟槽,所述外壳沟槽形成于所述外壳的所述内底部中;锁扣沟槽,所述锁扣沟槽形成于所述绝缘体或所述锁扣突出物的侧中以与所述外壳沟槽相对;第一支撑沟槽,所述第一支撑沟槽形成于所述支撑物的侧中以与所述外壳沟槽相对;及第二支撑沟槽,所述第二支撑沟槽形成于所述支撑物的侧中以与所述锁扣沟槽相对。
1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重复的熔丝,其中所述弹性构件包括第一板弹簧及第二板弹簧。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可重复的熔丝,其中所述第一板弹簧及所述第二板弹簧平行地定位于所述轴的底部与所述外壳的内底部之间。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可重复的熔丝,其中所述脱离防止沟槽包括:外壳沟槽,所述外壳沟槽形成于所述外壳的所述内底部中;及轴沟槽,所述轴沟槽形成于所述轴的所述底部中以与所述外壳沟槽相对。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可重复的熔丝,其中所述第一板弹簧及所述第二板弹簧的两个末端分别具备安装至所述外壳沟槽及所述轴沟槽的脱离防止部分。
CN201180039407XA 2010-08-17 2011-08-11 可重复的熔丝 Pending CN10315508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0-0079506 2010-08-17
KR1020100079506A KR101179546B1 (ko) 2010-08-17 2010-08-17 반복형 퓨즈
PCT/KR2011/005880 WO2012023748A2 (ko) 2010-08-17 2011-08-11 반복형 퓨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55085A true CN103155085A (zh) 2013-06-12

Family

ID=456055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39407XA Pending CN103155085A (zh) 2010-08-17 2011-08-11 可重复的熔丝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KR (1) KR101179546B1 (zh)
CN (1) CN103155085A (zh)
TW (1) TW201222613A (zh)
WO (1) WO2012023748A2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11253A (zh) * 2019-12-02 2020-03-24 赵静怡 一种小型断路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300133B1 (ko) * 2012-08-27 2013-08-26 주식회사 세종소재 반복 사용이 가능한 퓨즈
KR101389709B1 (ko) * 2012-11-15 2014-04-28 (주)엠에스테크비젼 과전류 차단 및 서지 흡수 기능을 갖는 복합 방호부품
KR101514956B1 (ko) * 2013-12-09 2015-04-24 (주)엠에스테크비젼 과열 및 과전류 차단을 위한 복합퓨즈
US10992254B2 (en) 2014-09-09 2021-04-27 Shoals Technologies Group, Llc Lead assembly for connecting solar panel arrays to inverter
CN112420465B (zh) * 2020-11-02 2024-05-03 深圳市万高宝电力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电力施工的跌落式熔断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42620A (ja) * 2000-07-27 2002-02-08 Nec Schott Components Corp 保護素子
KR20060116948A (ko) * 2005-05-12 2006-11-16 박하영 반복 써말 휴즈
KR20090041082A (ko) * 2007-10-23 2009-04-28 이종호 바이메탈 기능이 내장된 용융형 온도퓨즈
KR100912215B1 (ko) * 2008-07-25 2009-08-14 (주)엠에스테크비젼 반복 퓨즈
KR20090094601A (ko) * 2008-03-03 2009-09-08 (주)엠에스테크비젼 반복형 퓨즈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42620A (ja) * 2000-07-27 2002-02-08 Nec Schott Components Corp 保護素子
KR20060116948A (ko) * 2005-05-12 2006-11-16 박하영 반복 써말 휴즈
KR20090041082A (ko) * 2007-10-23 2009-04-28 이종호 바이메탈 기능이 내장된 용융형 온도퓨즈
KR20090094601A (ko) * 2008-03-03 2009-09-08 (주)엠에스테크비젼 반복형 퓨즈
KR100912215B1 (ko) * 2008-07-25 2009-08-14 (주)엠에스테크비젼 반복 퓨즈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11253A (zh) * 2019-12-02 2020-03-24 赵静怡 一种小型断路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20016952A (ko) 2012-02-27
WO2012023748A3 (ko) 2012-05-03
TW201222613A (en) 2012-06-01
WO2012023748A2 (ko) 2012-02-23
KR101179546B1 (ko) 2012-09-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77500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CN103155085A (zh) 可重复的熔丝
CN111064029B (zh) 具有片层篮的连接插头和插座
EP2306582B1 (en) Cell temperature sensing apparatus for a battery module
RU2693864C2 (ru) Компонент последовательного соединения для комплекта батарей и комплект батарей
EP2562846B1 (en) Battery, battery holder and battery assembling method
CN110581085A (zh) 一体型弹簧针
JP2005129471A (ja) サーマルプロテクタ
JP2006004783A (ja) 保護モジュールとその組立方法
EP3644397B1 (en) Battery module for supplying power for emergency call
JP2003297204A (ja) サーマルプロテクタ
JP6884164B2 (ja) レ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及びタブ端子
CN213278475U (zh) 扁插端子及电连接器
CN213278476U (zh) 扁插端子及电连接器
CN219226681U (zh) 一种键盘开关的用于提高电性接触可靠性的插座连接器
JP2003115246A (ja) サーマルプロテクタ
CN108140973B (zh) 用于接触器的接触组件和具有接触器的电气组件
KR20220055368A (ko) 결로 방지용 연성평면케이블 커넥터
KR200363642Y1 (ko) 휴대 단말기용 충전기
CN115603113A (zh) 连接器组
JP2003123604A (ja) サーマルプロテクタ
JP2017004755A (ja) コネクタ
CN105333405A (zh) 电连接装置和照明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