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40389A - 气体发生器 - Google Patents

气体发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40389A
CN103140389A CN2011800451392A CN201180045139A CN103140389A CN 103140389 A CN103140389 A CN 103140389A CN 2011800451392 A CN2011800451392 A CN 2011800451392A CN 201180045139 A CN201180045139 A CN 201180045139A CN 103140389 A CN103140389 A CN 1031403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spatial portion
tubular spatial
tubular
gas gener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4513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40389B (zh
Inventor
中安雅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ce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aicel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cel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cel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1403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403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403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403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 B60R21/264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using instantaneous generation of gas, e.g. pyrotechni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 B60R21/268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using instantaneous release of stored pressurised gas
    • B60R21/272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using instantaneous release of stored pressurised gas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the pressure of the gas just before or during liberation, e.g. hybrid infl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 B60R21/268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using instantaneous release of stored pressurised gas
    • B60R21/274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using instantaneous release of stored pressurised ga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to rupture or open the fluid sour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 B60R21/261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with means other than bag structure to diffuse or guide inflation flui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 Bags (AREA)
  • Feeding, Discharge, Calcimining, Fusing, And Gas-Genera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气体发生器,其包括连接至壳主体(22)、并且排出气体的扩散器部(100),扩散器部的内部具有第一筒状空间部(110)以及第二筒状空间部(111),第一筒状空间部(110)面对隔板(120),并且第二筒状空间部(111)与气体排放口(105)相连通,第一筒状空间部与第二筒状空间部设置有使得第一筒状空间部的内径d1与第二筒状空间部的内径d2满足d1>d2的关系的台阶,并且第二筒状空间部的横截面面积小于气体排放口(105)的总开口面积。

Description

气体发生器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合于车辆约束系统的气体发生器。
背景技术
气囊设备用的气体发生器,在作动期间将预定量的气体提供至气囊。供给的气体量通过气囊的目的及其规格来确定。因此,期望的是气体发生器显示出稳定的输出。
每单位时间从气体发生器排放的气体量,通过气体排放路径中的阻气(choke)部来调节。阻气部为在通向气体排放口的排气路径中具有最小横截面面积或开口面积的部分(最小面积部分)。因此,有必要确保最小面积部分一直稳定。
US-A No.5941563公开了气体发生器的局部视图,其中扩散器12配接至外壳14的端部。扩散器12具有天花板部24、侧壁22和底壁26。天花板部24被封闭,并且多个开口(槽40)形成于侧壁22中。此外,单个孔28形成于底壁26的中心处,并且由爆裂盘(burst disk)34封闭。
在该气体发生器中,多个开口40的总开口面积大于形成在扩散器12的底壁26中的孔28的开口面积。因此,孔28为阻气部。
日本实用新型登记公开JP-U No.3129859公开了一种气体发生器,其具有在内部设置有具有过滤器的细长的圆筒形外壳、填充有用来产生气体的气体发生剂的燃烧室、气体发生剂点火装置、以及安装在外壳的过滤器侧的端部的气体排放筒,其中气体排放筒中的气体通道开口的横截面面积大于气体通道的中间截面的横截面面积(权利要求1)。
在[0017]段中详细描述了气体排放筒的横截面面积,但对其与多个气体排放孔的总开口面积之间的关系根本没有描述。此外,如[0021]段中描述的,采用段[0017]中描述的横截面面积的关系,是为了使得即使在过滤器4的气体排放筒12侧的角落附近也可以有效使用。
发明概述
本发明提供一种气体发生器,其包括:
壳主体(壳主体部),其容纳有气体和用于产生气体的气体发生装置这两者中的至少之一,
扩散器部,其连接至壳主体,并且排放位于壳主体内部的气体或壳主体内部产生的气体,
所述扩散器部具有杯状形状,并且其包括:结合至壳主体的开口部,以及设置有多个气体排放口的周壁部,
隔板,其固定地配接至环状部的开口部侧,所述壳主体部与所述扩散器部之间用所述隔板封闭,
扩散器部的内部具有彼此相连通的第一筒状空间部与第二筒状空间部,
第一筒状空间部面对隔板,并且第二筒状空间部与气体排放口相连通,
所述第一筒状空间部与所述第二筒状空间部彼此相连通,且形成有使得所述第一筒状空间部的内径d1与所述第二筒状空间部的内径d2满足d1>d2的关系的台阶,并且
将具有内径d2的所述第二筒状空间部的横截面面积a1设置为小于所述气体排放口的总开口面积a2。
附图说明
本发明将从下文给出的详细说明以及附图得以更全面地理解,所述附图仅示例性给出,因此并不限制本发明,其中:
图1示出了说明本发明的气体发生器的组装方法的轴向截面视图;
图2示出了可连接至图1所示的气体发生器的扩散器部的轴向截面视图;
图3示例了根据本发明的气体发生器的操作;以及
图4示出了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气体发生器的轴向截面视图。
发明详述
在US-A No.5941563公开的发明中,通过用作阻气部的孔28调节释放的气体量。然而,爆裂盘34配接至孔28,并且可以发现孔28的开口面积根据爆裂盘34的爆裂方式而改变。因此,输出性能易于改变,为了获得具有稳定输出参数的气体发生器,仍然存在改进的空间。
本发明提供一种气体发生器,其具有形成有多个气体排放口的扩散器部,其中,在通向气体排放口的气体排放路径中的一部分中形成的、且作为阻气部的空间部,无论气体发生器的作动状态如何,都稳定地调节气体排放量。本发明涉及适合于车辆约束系统的气体发生器。
本发明提供以下实施方式2至6。
2.本发明的气体发生器,其中,第一筒状空间部的长度(从第一筒状空间部中面对隔板的开口部至台阶的长度)L1与第一筒状空间部的内径d1满足L1>0.5d1的关系。
3.本发明的气体发生器,其中,隔板具有多个从其中心部放射状地形成的脆弱部。
4.本发明的气体发生器,其中,气体发生器为使用壳主体中填充的气体的储气型充气器(stored-gas-type inflator)。
5.本发明的气体发生器,其中,气体发生器为使用填充在壳主体中的气体与气体发生剂的混合型充气器(hybrid-type inflator)。
6.本发明的气体发生器,其中,气体发生器为使用填充在壳主体中的气体发生剂的烟火型充气器(pyrotechnic-type)。
本发明的气体发生器,除了扩散器部之外,其余的结构可以类似于已知的各种类型的气体发生器,条件是仍可以获得本发明。
进一步,根据本发明的气体发生器中的扩散器部还可以由已知气体发生器中具有扩散作用的元件替代。
根据本发明的气体发生器可以是以下中的任意类型:
储气型气体发生器,其使用填充于壳主体中的气体(然而,至少提供点火器等,以通过压力使得隔板破裂,或以驱动通过直接作用于隔板而使其破裂的元件(箭头、活塞等));
混合型充气器,其使用填充于壳主体中的气体与气体发生剂(提供有例如用于点燃与燃烧气体发生剂的点火器等气体发生装置);以及
烟火型充气器,其使用填充在壳主体中的气体发生剂。
壳主体在其内部空间中容纳有气体和产生气体的气体发生装置这两者中的至少一种。
气体为已知在储气型气体发生器与混合型充气器中使用的惰性气体、氮气等。
气体发生手段为可用于烟火型充气器与混合型充气器的气体发生手段。气体发生手段根据发生器类型,可以将选自气体发生剂、点燃与燃烧该气体发生剂的点火器、用于促进气体发生剂的点火与燃烧的传火剂(包括其他气体发生剂)等中的方式进行组合而使用。可以使用在已知气体发生器中使用的气体发生手段。
壳主体与扩散器部之间用隔板封闭。
储气型气体发生器与混合型充气器中的隔板用作防止在高压下填充于壳主体中的气体泄露。因为以隔板受到高压的状态固定地配接隔板,所以隔板的材料与厚度必须经得起该压力。金属是优选的。
烟火型充气器中的隔板用于将壳主体内部填充的气体发生剂(气体发生剂的例子为圆形柱状形状、盘状、丸状以及在这些中形成有孔或凹槽的形状)的填充空间与外部气氛隔离,防止潮湿空气的渗入。因此,烟火型充气器的隔板可以具有比储气型气体发生器或混合型充气器的强度更低的强度。
在扩散器部的内部,第一筒状空间部与第二筒状空间部在扩散器部的轴向上排列。第一筒状空间部面对隔板,并且第二筒状空间部与气体排放口相连通。
因此,当隔板在作动时破裂时,壳主体内部的气体(或壳主体内部产生的气体)依次经过第一筒状空间部与第二筒状空间部,并且从气体排放口排放。
第一筒状空间部与第二筒状空间部彼此相连通,并且设置有使得第一筒状空间部的内径d1与第二筒状空间部的内径d2满足d1>d2的关系的台阶。在该情况中,第一筒状空间部的中心轴与第二筒状空间部的中心轴相重合。
将具有内径d2的第二筒状空间部的横截面面积a1设置为小于多个气体排放口的总开口面积a2。因为第一筒状空间的内径d1与第二筒状空间的内径d2满足d1>d2的条件,当气体发生器作动时,具有内径d2的第二筒状空间部用作用于调节每单位时间的气体排放量的阻气部。
第一筒状空间部的长度(从第一筒状空间部的面对隔板的开口部至台阶的长度)L1与第一筒状空间部的内径d1优选地满足L1>0.5d1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中,面对第一筒状空间部的隔板的直径取决于与开口103的配接状态,但几乎等于第一筒状空间部的内径d1。
在储气型气体发生器或混合型充气器的情况中,因为惰性气体等在高压下填充入壳主体,所以隔板以碗状形式朝向扩散器部膨胀变形。在这种情况中,将最高压力应用于隔板的中心部。因此,当隔板破裂时,裂缝从中心部放射状地扩散,并且破裂为花瓣状,同时周缘部保持固定。
在这种情况中,以花瓣状形式扩散的隔板的远端部到达第二筒状空间部时,第二筒状空间部的横截面面积会减少,充气器的输出性能会改变。
然而,如以上提及的,如果满足L1>0.5d1的关系,可防止花瓣状扩散隔板的远端部到达第二筒状空间部,并且因此获得具有按照设计的横截面面积的阻气部的作用。
当将具有从中心部放射状形成的多个脆弱部的板用作隔板时,促进开裂为花瓣状,并且不易出现破裂片。因此,因为第二筒状空间部的阻气作用能够显示更好的稳定性,所以这种结构是优选的。
在根据本发明的气体发生器中,调节气体排放路径中每单位时间气体排放量的阻气部形成于扩散器部内部的第二筒状空间部中。扩散器部设置有第一筒状空间部与第二筒状空间部,其具有彼此不同的直径,并且将隔板固定至第一筒状空间部的开口。因此,在作动时裂开了的隔板不会进入作为阻气部的第二筒状空间部,显示气体排放量的稳定调节作用。
发明实施方式
(1)混合型充气器
以下将参考图1至3说明将根据本发明的气体发生器作为混合型充气器使用的实施方式。
图1示例了将扩散器部100重新配接至下述结构之前的状态,该结构是基本与去掉了JP-A No.2008-137475的图1中所示的发生器10中的扩散器部50而获得的结构相同的结构。
充气器10具有加压气体室20、气体发生器30以及扩散器部50。
在加压气体室20中,外壳通过筒状加压气体室壳体(壳主体)22形成,并且填充有包括氩和/或氦的混合物的加压气体。因为加压气体室壳体22相对于轴向与径向对称,没有必要在组装阶段沿轴向与径向调节定向。
加压气体的填充孔24形成于加压气体室壳体22的侧壁中,并且气体的填充孔在填充完加压的气体之后以销26封闭。销26的远端部26a突出进入加压气体室20,并且突出部分具有的长度使得来自气体发生剂成型体36的燃烧气流与该突出部分相碰撞。通过调节销26的突出部分的长度,可使得燃烧气体与销26本身相碰撞,并且使得燃烧的残余物附着至该销。在图1中所示的结构中,可以延长销26的远端部26a,直至抵接在相对的壁面22a上。
气体发生器30包括容纳在气体发生器壳体32内部的点火装置(电子点火器)34以及与气体发生剂成型体36,并且将气体发生器30连接至加压气体室20的一端。填充有气体发生剂成型体36的空间用作燃烧室35。气体发生器壳体32与加压气体室壳体22在连接部49处电阻焊接。当将充气器10组装在气囊系统中时,点火装置34通过连接器与导线连接至外部电源。
气体发生剂成型体36可以采用已知的气体发生剂。附图中所示的气体发生剂成型体36具有柱形,并且因此,最小直径(Dmin)为端面的直径。
加压气体室20与气体发生器30之间的第一连通通道38,通过受到加压气体的压力而变形为碗状形状的第一破裂板40进行封闭,并且气体发生器30内部保持为常压。第一破裂板40在周缘部40a处电阻焊接至气体发生器壳体32。
通过杯44从加压气体室20侧覆盖第一破裂板40。配接杯44以覆盖第一破裂板40(也就是说,第一连通通道38),以使得由气体发生剂成型体36的燃烧而产生的燃烧气体必然经由杯44而从气体孔42喷射。
杯44具有圆形横截面,并且多个气体孔42仅形成于周面44a中。底面44b正对第一破裂板40(也就是说,第一连通通道38)。
形成于周面44a中的气体孔42具有圆形形状,并且其直径(dmin)等于或小于气体发生剂成型体36的最小直径(Dmin),优选地,小于气体发生剂成型体36的最小直径(Dmin)。
杯底面44b与最靠近杯底面44b的位置上的气体孔42a的端部的距离(W)(参见图1)、与气体发生剂成型体36的最小直径(Dmin)优选地满足Dmin/2<W的关系。
杯44具有通过向外弯曲开口的周缘部而获得的凸缘部46,并且杯通过在凸缘部46处铆接气体发生器壳体32的一部分(铆接部)48而固定。
将具有用于排放加压气体与燃烧气体的气体排放口105的扩散器部100连接至加压气体室20的另一端,如图2中所示。在连接部54处,电阻焊接扩散器部100与加压气体室壳体(壳主体)22。
扩散器部100可以是具有开口103和周壁部102a的杯状形状,从与加压气体室外壳22的连接性角度来看,如图2中所示,优选的是,扩散器部具有环状部101与气体排放部102,环状部101具有开口103,并且在连接部54处连接至壳主体22,气体排放部102具有周壁部102a和底面部102b,周壁部102a从环状部101的内周缘突出,并且具有多个气体排放口105。
气体排放口105形成在杯状气体排放部102的周壁部102a中,但是也可以形成在底面部102b中。
对气体排放口105的数量没有特别限制,但优选地是形成四个或更多个预定尺寸的气体排放口。
壳主体22与扩散器部100之间用圆形隔板(第二破裂板)120封闭,圆形隔板120由不锈钢制成,并且固定地配接至环状部101的开口103。隔板120在配接之前具有盘状形状,但在接收壳主体22内部的加压气体的压力时,其以碗状方式凸向扩散器部100侧而变形。
就隔板部分120而言,其周缘部120a通过焊接至环状部101的开口103的周缘(环状部101的面对壳主体22的表面)而固定。
环状部101的面对开口103的角部104,优选如附图中所示为曲面。当角部104为曲面时,在作动过程中,辅助隔板120的花瓣状开裂,并且防止隔板120碎裂而产生碎片。
扩散器100的内部具有面对隔板120的第一筒状空间部110以及与气体排放口105相连通的第二筒状空间部111,并且两个空间部沿扩散器部100的轴向并排设置,并且彼此相连通。
第一筒状空间部110的中心轴X与第二筒状空间部111的中心轴X相重合。
第一筒状空间部110与第二筒状空间部111彼此相连通,并且设置有形成于其间的使得第一筒状空间部110的内径d1与第二筒状空间部111的内径d2满足d1>d2的关系的台阶115。
从调节台阶115的宽度的立场来看,优选地是d1与d2的比率(d1/d2)处于1.5至8的范围中,更加优选的是处于1.8至5的范围中。
可以从(d1-d2)/2确定台阶115的宽度,并且当d1为7mm时,宽度优选地处于1.4至1.8mm的范围中。
具有内径d2的第二筒状空间部111的横截面面积(沿直径方向的横截面面积)a1设置成小于多个气体排气口105的总开口面积a2。
就具有内径d2的第二筒状空间部111的横截面面积与具有内径d1的第一筒状空间部110的横截面面积(在直径方向上的横截面面积)而言,因为d1>d2,所以第二筒状空间部111的横截面面积更小。
当隔板120破裂时,位于壳主体部22内部的加压气体经由第一筒状空间部110与第二筒状空间部111,从气体排放口105排出。因此,第二筒状空间部111用作气流流出路径中的阻气部。
a1与a2的比率(a1/a2)优选地在0.3至0.9的范围内,尤其优选地在0.4至0.8的范围内。
由于第二筒状空间部111的内径d2比起单个气体排放口105的内径足够大(在本实施方式中,大约为1.4倍大),相比于钻孔或穿孔小气体排放口105的情形,加工公差的比率变小。进一步,因为仅提供一个第二筒状空间部111,与由钻孔或穿孔形成的多个(例如四个或更多个)气体排放口105的全部加工公差相比,第二筒状空间部111的加工公差降低。
因此,当将单个第二筒状空间部111用作阻气部时,可以使得气体排放量的调节作用比将多个气体排放口105用作阻气部的情况更加接近其设计值(也就是说,可以降低气体发生器的输出性能的变异性)。
第一筒状空间部110的长度(从第一筒状空间部110面对隔板120的开口103至台阶115的长度)L1与第一筒状空间部110的内径d1满足L1>0.5d1的关系。
在满足这种关系的情况中,当隔板120在作动过程中呈花瓣状开裂时,可以防止裂缝尖端到达第二筒状空间部111。
为了促进隔板120的这种花瓣状开裂,多个脆弱部可以从隔板的中心部放射状地形成。
隔板120在其周缘部120a处焊接固定至环状部101的开口103的周缘,并且如附图中所示,面对开口103的角部104是曲面。因此,隔板120的面对第一筒状空间部110的部分的直径(d3)虽然与第一筒状空间部110的内径d1不完全相同,但在保证上述作用的程度上实质相同。
以下通过将充气器组装于搭载在车辆上的气囊系统的情况来说明其工作情况,所述充气器是将图2中所示扩散器部100焊接固定至图1中所示充气器10而成的。
当汽车在碰撞事件中受到了冲击时,通过作动信号输出手段而作动点火器34,点燃位于燃烧室35内部的气体发生剂成型体36,并且产生高温燃烧气体。
随后,由于由高温燃烧气体造成的气体发生器30内部的压力增加,第一破裂板40破裂,第一连通通道38开放。因此,燃烧气体流入杯44中,并且从气体孔42喷射入加压气体室20中。
随后,由于加压气体室20内部的压力增加,隔板(第二破裂板)120破裂,花瓣状开裂,而开放气体排放路径。由此,加压气体与燃烧气体经由第一筒状空间部110与第二筒状空间部111,从多个气体排放口105排出,并且为气囊充气。
当在上述工作中,当处于图2中所示状态的隔板120如图3中所示地花瓣状裂开时,隔板120的周缘部120a保持原状,该隔板120的周缘部120a固定地配接至开口103的周缘(环状部101的面对壳主体22的表面),但花瓣状开裂部分的远端部120b朝向第二筒状空间部111延伸。
然而,因为满足L1>0.5d1的关系,所以远端部120b不会超过台阶115而到达第二筒状空间部111。进一步,可以通过调节d1/d2比率(台阶115的宽度)而使得花瓣状开裂部分的远端部120b而靠近环形平板101的内壁面101a或直接与其相接触。
因此,防止开裂部分沿第一筒状空间部110的中心轴X方向突出而实质上改变第二筒状空间部111的横截面面积a1。
因此,保持条件a1<a2,并且第二筒状空间部111用作阻气部,从而使得可以获得按照设计的气体流量的调节作用。
进一步,在上述工作中,当燃烧室35内部存在处于燃烧途中或未燃烧状态的气体发生剂成型体36时,通过气体流动承载成型体,并且通过打开的第一连通通道38将成型体排放入杯44。然后,处于燃烧途中或未燃烧状态的气体发生剂成型体36与杯底面44b相撞击,并从而被捕获。
因此防止处于燃烧途中或未燃烧状态的气体发生剂成型体36从杯44的气体孔42排出,并且气体发生剂成型体36在到达加压气体室20的内部之前完全燃烧。因此,可以稳定地获得所设计的输出。
(2)烟火型充气器
将在下文中说明图4中所示的烟火型充气器150。
烟火型充气器150具有由气体发生室壳体160围绕的气体发生室164、第一扩散器部200、以及第二扩散器部170。
气体发生室164填充有预定量的气体发生剂162,并且用于引起气体发生剂162的点火与燃烧的点火器161配接至气体发生室壳体160。
用于防止气体发生剂164朝向第一扩散器部200移动的丝网(金属筛网)163布置于气体发生室164与第一扩散器部200之间。
第一扩散器部200连接至气体发生室164,并且第一扩散器部200与气体发生室壳体160在连接部154处电阻焊接在一起。
第一扩散器部200具有环状部201与气体排放部202。环状部201连接至气体发生室壳体160的连接部154。气体排放部202设置有周壁部202a以及底面部202b,周壁部202a从环状部201的内周缘突出并且设置有多个第一气体排放口205。
第一扩散器部200与气体发生室外壳160之间用圆形隔板(破裂板)220封闭。圆形隔板(破裂板)220由不锈钢制成,并且固定地配接至环状部201的开口203侧。
就隔板220而言,其周缘部220a通过焊接固定至环状部201的开口203的周缘(环状部201的面对气体发生室164的表面)。
隔板220是用于气体发生剂160的防湿,因此隔板220在强度上可以低于图1至3所示的隔板120的强度。还可以使用除不锈钢之外的材料,条件是完成前述目的。
第一扩散器部220的内部具有面对隔板220的第一筒状空间部210,以及与第一气体排放口205相连通的第二筒状空间部211,并且两个空间部沿中心轴X的方向彼此相连通。
第一筒状空间部210的中心轴X与第二筒状空间部211的中心轴X相重合。
第一筒状空间部210与第二筒状空间部211彼此相连通,并且在其间形成使得第一筒状空间部210的内径d1与第二筒状空间部211的内径d2满足d1>d2的关系的台阶215。
从调节台阶215的宽度的立场来看,优选d1与d2的比率(d1/d2)在1.5至8的范围内,尤其优选地在1.8至5的范围内。
台阶215的宽度可以由(d1-d2)/2确定,并且当d1为7mm,宽度优选地在1.4至1.8mm的范围内。
将具有内径d2的第二筒状空间部211的横截面面积(沿直径方向的横截面面积)a1设置为小于多个第一气体排放口205的总开口面积a2。
关于具有内径d2的第二筒状空间部211的横截面面积与具有内径d1的第一筒状空间部210的横截面面积,因为满足d1>d2,所以第二筒状空间部211的横截面面积更小。
在气体发生室164中产生的燃烧气体,通过压力增加而断裂隔板220时,经由第一筒状空间部210与第二筒状空间部211从第一气体排放口205排出。因此,第二筒状空间部211用作气体流动的流出路径中的阻气部。
a1与a2的比率(a1<a2)优选地在0.3至0.9的范围中,尤其优选地在0.4至0.8的范围内。
由于第二筒状空间部211的内径d2与第一气体排放口205的内径相比足够得大(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大约1.4倍大),加工公差的比率小于钻孔或穿孔小第一气体排放口205的情况。进一步,因为仅提供一个第二筒状空间部211,与由钻孔或穿孔形成的多个(优选地,四个或更多个)气体排放口205的总加工公差相比,第二筒状空间部211的加工公差可以减少。
因此,在将单个第二筒状空间部211作为阻气部使用时,可以使得气体排放量的调节作用比在多个气体排放口205用作阻气部的情况中更加接近其设计值。
第一筒状空间部210的长度(从第一筒状空间部210的面对隔板220的开口203到台阶215的长度)L1和第一筒状空间部210的内径d1满足L1>0.5d1的关系。
在满足这种关系的情况下,当隔板220在作动时呈花瓣状开裂时,可防止开裂尖端到达第二筒状空间部211。
为了促进隔板220的这种花瓣状开裂,可以从隔板的中心部放射状地形成多个脆弱部。
相似于图2中所示的隔板120,通过隔板220的安装在环状部201的开口203的周缘的状态,隔板220的面对第一筒状空间部210的部分的直径d3虽然与第一筒状空间部210的内径d1不完全相同,但在保证上述作用的程度上实质相同。
第二扩散器部170进一步连接至第一扩散器部200。
第二扩散器部170在周面中具有多个第二气体排放口173。多个第二气体排放口173的总开口面积大于多个第一气体排放口205的总开口面积a2。
用于冷却与过滤燃烧气体的筒状冷却器/过滤器171布置于第二扩散器部170的内部。
以下将图4中所示的烟火型充气器150组装到安装于车辆上的气囊系统中的情况而说明其工作情况。
当汽车在碰撞事故中受到冲击时,通过作动信号输出手段作动点火器161,点燃位于气体发生室164内部的气体发生剂162,并且产生高温燃烧气体。
随后,由于由高温燃烧气体引起气体发生室164内部压力增加,隔板220破裂,花瓣状开裂,气体排放路径开放。由此,燃烧气体经由第一筒状空间部210与第二筒状空间部211,从多个气体排放口205排放进入第二扩散器部170。通过冷却器/过滤器171冷却与过滤,随后从第二气体排放口173排放,从而为气囊充气。
当在上述工作中,隔板220花瓣状开裂时,隔板220的周缘部220a保持原状,该隔板220的周缘部220a固定地配接至开口203的周缘(环状部201的面对气体发生室164的表面),但花瓣状开裂部分的远端部朝向第二筒状空间部211延伸。
然而,因为满足L1>0.5d1的关系,所以远端部不会超过台阶215而到达第二筒状空间部211。进一步,可以通过调节d1/d2比率(台阶215的宽度)而使得花瓣状开裂部分的远端部靠近第一筒状空间部210的内壁面或直接与其相接触,因此,防止开裂部分沿第二筒状空间部211的中心轴X方向突出而实质上改变第二筒状空间部211的横截面面积a1。
因此,保持条件a1<a2,并且第二筒状空间部211用作阻气部,从而使得可以获得按照设计的气体流量的调节作用。
如上描述了本发明,明显的是本发明可以多种方式变化。这些变化不被认为是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且所有这些变化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且其包括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气体发生器,其包括:
壳主体,其容纳有气体和用于产生气体的气体发生装置这两者中的至少之一,
扩散器部,其连接至所述壳主体,并且排放位于所述壳主体内部的气体或在所述壳主体内部产生的气体,
所述扩散器部具有杯状形状,并且其包括:结合至所述壳主体的开口部、以及设置有多个气体排放口的周壁部,
隔板,其固定地配接至所述环状部的开口部侧,所述壳主体部与所述扩散器部之间用所述隔板封闭,
所述扩散器部的内部具有彼此相连通的第一筒状空间部和第二筒状空间部,
所述第一筒状空间部面对所述隔板,并且所述第二筒状空间部与所述气体排放口相连通,
所述第一筒状空间部与所述第二筒状空间部彼此相连通,且形成有使得所述第一筒状空间部的内径d1与所述第二筒状空间部的内径d2满足d1>d2的关系的台阶,并且
将具有内径d2的所述第二筒状空间部的横截面面积a1设置为小于所述气体排放口的总开口面积a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发生器,其中,所述第一筒状空间部的长度(从所述第一筒状空间部的面对所述隔板的开口起至所述台阶的长度)L1与所述第一筒状空间部的内径d1满足L1>0.5d1的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体发生器,其中,所述隔板具有多个从其中心部放射状地形成的脆弱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气体发生器,其中,d1与d2的比率(d1/d2)在1.5至8的范围内。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气体发生器,其中,a1与a2的比率(a1/a2)在0.3至0.9的范围内。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气体发生器,其中,所述气体发生器为利用填充于所述壳主体中的气体的储气型充气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气体发生器,其中,所述气体发生器为利用填装于所述壳主体中的气体与气体发生剂的混合型充气器。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气体发生器,其中,所述气体发生器为利用填装于所述壳主体中的气体发生剂的烟火型充气器。
CN201180045139.2A 2010-10-01 2011-09-06 气体发生器 Active CN10314038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23851A JP5769943B2 (ja) 2010-10-01 2010-10-01 ガス発生器
JP2010-223851 2010-10-01
PCT/JP2011/070676 WO2012043203A1 (en) 2010-10-01 2011-09-06 Gas generato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40389A true CN103140389A (zh) 2013-06-05
CN103140389B CN103140389B (zh) 2015-10-07

Family

ID=446748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45139.2A Active CN103140389B (zh) 2010-10-01 2011-09-06 气体发生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667897B2 (zh)
EP (1) EP2621764B1 (zh)
JP (1) JP5769943B2 (zh)
KR (1) KR101757509B1 (zh)
CN (1) CN103140389B (zh)
WO (1) WO2012043203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58484A (zh) * 2013-11-07 2016-06-08 株式会社大赛璐 气体发生器
CN107074190A (zh) * 2014-09-29 2017-08-18 株式会社大赛璐 气体发生器
CN107531208A (zh) * 2015-04-24 2018-01-02 株式会社大赛璐 气体发生器
CN110520334A (zh) * 2017-04-04 2019-11-29 株式会社大赛璐 气体发生器
CN111194284A (zh) * 2017-08-08 2020-05-22 关键安全体系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节流阀的气体发生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955932B1 (fr) * 2010-02-01 2012-04-06 Livbag Generateur de gaz et son procede de fabrication
US9776592B2 (en) * 2013-08-22 2017-10-03 Autoliv Asp, Inc. Double swage airbag inflator vessel and methods for manufacture thereof
KR101400237B1 (ko) * 2014-02-13 2014-05-28 국방과학연구소 이중챔버 구조를 이용한 스마트에어백 시스템 제어 장치
JP2016222117A (ja) * 2015-05-29 2016-12-28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ガス発生器
JP6691442B2 (ja) * 2016-06-27 2020-04-28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ガス発生器
DE102017216384A1 (de) * 2017-09-15 2019-03-21 Joyson Safety Systems Germany Gmbh Gasgenerator
JP2023072553A (ja) * 2021-11-12 2023-05-24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ガス発生器用フィルタユニット、ガス発生器、及びガス発生器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82426A (en) * 1995-10-24 1996-12-10 Trw Vehicle Safety Systems Inc. Vented ignition cup in stored fluid inflator
US5941563A (en) * 1998-01-28 1999-08-24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Airbag diffuser
US6237950B1 (en) * 1999-07-26 2001-05-29 Trw Vehicle Safety Systems Inc. Staged air bag inflator
CN1604864A (zh) * 2001-11-30 2005-04-06 大赛璐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器
EP1544060A1 (de) * 2003-12-17 2005-06-22 TRW Airbag Systems GmbH Gasgenerat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73462B1 (en) * 1995-09-22 2001-08-14 Trw Vehicle Safety Systems Inc. Air bag inflator
US5762368A (en) * 1996-06-20 1998-06-09 Trw Vehicle Safety Systems Inc. Initiator for air bag inflator
JP3775123B2 (ja) * 1999-08-31 2006-05-17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の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US6382668B1 (en) * 2000-11-16 2002-05-07 Trw Vehicle Safety Systems Inc. Air bag inflator
JP2003226222A (ja) * 2001-11-30 2003-08-12 Daicel Chem Ind Ltd インフレータ
US7134689B2 (en) * 2001-11-30 2006-11-14 Daicel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Inflator
JP2003312435A (ja) 2002-04-25 2003-11-06 Daicel Chem Ind Ltd エアバッグ用ガス発生器
US7419183B2 (en) * 2004-02-04 2008-09-02 Daicel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Inflator
JP2005225346A (ja) * 2004-02-12 2005-08-25 Daicel Chem Ind Ltd エアバッグ用インフレータ
JP4593944B2 (ja) 2004-03-02 2010-12-08 日本化薬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用ガス発生器
JP2005350020A (ja) * 2004-06-14 2005-12-22 Takata Corp インフレータ及び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06168618A (ja) * 2004-12-17 2006-06-29 Honda Motor Co Ltd エアバッグ装置
US7540306B2 (en) * 2005-02-14 2009-06-02 Daicel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Pressurized gas charging method
JP4916855B2 (ja) 2006-12-01 2012-04-18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インフレータ
JP3129859U (ja) 2006-12-15 2007-03-08 日本化薬株式会社 ガス発生器
JP5134442B2 (ja) * 2008-06-04 2013-01-30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インフレータ用の破裂板
WO2010130279A1 (en) * 2009-05-11 2010-11-18 Takata-Petri Ag Gas generator for inflating a gas bag of a vehicle occupant restraint system and method of inflating a gas bag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82426A (en) * 1995-10-24 1996-12-10 Trw Vehicle Safety Systems Inc. Vented ignition cup in stored fluid inflator
US5941563A (en) * 1998-01-28 1999-08-24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Airbag diffuser
US6237950B1 (en) * 1999-07-26 2001-05-29 Trw Vehicle Safety Systems Inc. Staged air bag inflator
CN1604864A (zh) * 2001-11-30 2005-04-06 大赛璐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器
EP1544060A1 (de) * 2003-12-17 2005-06-22 TRW Airbag Systems GmbH Gasgenerator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58484A (zh) * 2013-11-07 2016-06-08 株式会社大赛璐 气体发生器
CN107074190A (zh) * 2014-09-29 2017-08-18 株式会社大赛璐 气体发生器
US10214176B2 (en) 2014-09-29 2019-02-26 Daicel Corporation Gas generator
CN107074190B (zh) * 2014-09-29 2019-09-13 株式会社大赛璐 气体发生器
CN107531208A (zh) * 2015-04-24 2018-01-02 株式会社大赛璐 气体发生器
CN110520334A (zh) * 2017-04-04 2019-11-29 株式会社大赛璐 气体发生器
CN111194284A (zh) * 2017-08-08 2020-05-22 关键安全体系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节流阀的气体发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079958A1 (en) 2012-04-05
KR101757509B1 (ko) 2017-07-12
US8667897B2 (en) 2014-03-11
WO2012043203A1 (en) 2012-04-05
JP2012076608A (ja) 2012-04-19
CN103140389B (zh) 2015-10-07
KR20130141454A (ko) 2013-12-26
EP2621764A1 (en) 2013-08-07
JP5769943B2 (ja) 2015-08-26
EP2621764B1 (en) 2016-06-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40389B (zh) 气体发生器
US8011303B2 (en) Gas generator
CN102149578B (zh) 气体发生器
US7390019B2 (en) Inflator for airbag
CN101970265B (zh) 用于对气囊充气的气体发生器和方法以及气囊模块
EP0779187B1 (en) Self-contained inflator pyrotechnic initiator
CN102791537B (zh) 气体发生器
EP1331143B1 (en) Gas generator for air bag and air bag device
US8720944B2 (en) Gas generator for restraining device of vehicle
JP2007076530A (ja) ガス発生器
CN102753401A (zh) 气体发生器及其装配方法
US20070085314A1 (en) Gas generator for airbag
JP2008062685A (ja) 点火器組立体を備えた装置
US7150227B2 (en) Multi-stage ignition type gas generator
JP2006347374A (ja) エアバッグ用ガス発生器
JP2008517245A (ja) 脆弱領域を含む起爆装置
US20030030259A1 (en) Gas generator
EP1775179B1 (en) Gas generator for airbag
CN101137525A (zh) 小型多级输出混合型气体发生器
JP4190353B2 (ja) 多段着火式ガス発生器
EP1927519A2 (en) Inflator
CN110520334A (zh) 气体发生器
US6705637B1 (en) Inflator
JP2005112003A (ja) ガス発生器
JP2007045212A (ja) エアバッグモジュー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