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29358A - 车辆的电气设备布置构造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电气设备布置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29358A
CN103129358A CN2012104682513A CN201210468251A CN103129358A CN 103129358 A CN103129358 A CN 103129358A CN 2012104682513 A CN2012104682513 A CN 2012104682513A CN 201210468251 A CN201210468251 A CN 201210468251A CN 103129358 A CN103129358 A CN 1031293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orage device
vehicle
electrical storage
electric wiring
electr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46825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29358B (zh
Inventor
铃木正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zd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zd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zd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Mazd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1293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293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293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2935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B60K1/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of the electric storage means for propuls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15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having impact absorbing means, e.g. a frame designed to permanently or temporarily change shape or dimension upon impact with another body
    • B62D21/152Front or rear fram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B60K1/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of the electric storage means for propulsion
    • B60K2001/0405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of the electric storage means for propulsion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osition
    • B60K2001/0411Arrangement in the front part of the vehicle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气设备布置构造。将发电机(85)设置在发动机(200)的前部,该发动机(200)设置在两前纵梁(5)之间且靠近车宽方向一侧,将蓄电装置(70)、电力转换装置(92)以及电池(121)设置在车辆(1)的车宽方向的另一侧。这样一来,蓄电装置(70)、电力转换装置(92)以及电池(121)就难以遭受来自发动机(200)的热影响,还会尽量地使连接发电机(85)、蓄电装置(70)、电力转换装置(92)以及电池(121)的电气配线(86、94、95)缩短。

Description

车辆的电气设备布置构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将电储存起来的蓄电装置等的车辆的电气设备布置构造。
背景技术
现今已广为人知在汽车等车辆上安装有二次电池(例如镍氢二次电池、镍镉二次电池、锂离子二次电池、铅蓄电池)那样的将电储存起来的蓄电装置。还知:作为该蓄电装置除了可使用二次电池以外,还可以使用电容器(参照例如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6-89040号公报)。
像例如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6-281806号公报所公开的那样,所述蓄电装置大多设置在车辆前部的发动机室内,但也有像在所述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6-89040号公报所公开的那样,将所述蓄电装置设置在驾驶室地板下侧的时候。
发明内容
在将由发动机驱动发电的发电机所发出的电储存在蓄电装置中的情况下,高电压下充电效率高。若如此,在将储存在该蓄电装置中的电供给铅蓄电池等电池、车辆电负荷的情况下,需要DC/DC转换器这样的电力转换装置。
因为所述蓄电装置、所述电力转换装置以及所述电池通常怕热,而且特别是在蓄电装置由电容器构成的情况下该蓄电装置会发热,所以在将这些电气设备设置在车辆上的情况下,需要尽量做到使这些电气设备设置不遭受来自发动机的热影响。而且希望尽量缩短连接所述发电机、所述蓄电装置、所述电力转换装置以及所述电池的电气配线,来尽量减少由该电气配线导致的供电损耗。
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够使蓄电装置、电力转换装置及电池难以遭受来自发动机的热影响,又能够尽量地缩短连接发电机、蓄电装置、电力转换装置及电池的电气配线的电气设备配置构造。
为达成上述目的,在本发明中以车辆的电气设备布置构造为对象。其包括: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前纵梁、设置在该两前纵梁之间且靠近车宽方向一侧的发动机、由该发动机驱动而发电的发电机、将该发电机产生的电力储存起来的蓄电装置、对来自该蓄电装置的电力进行转换的电力转换装置、被供给将由该电力转换装置转换来的电力的电池、以及连接所述发电机、所述蓄电装置、所述电力转换装置以及所述电池的电气配线。所述发电机设置在所述发动机的前部,所述蓄电装置、所述电力转换装置以及所述电池设置在所述车辆的车宽方向的另一侧。
根据所述结构,因为蓄电装置、电力转换装置以及电池设置在与车宽方向的发动机所靠近的一侧即一侧相反的另一侧,所以即使这些电气设备设置在了发动机室内(即两前纵梁之间),它们也难以遭受来自发动机的热影响。使连接蓄电装置、电力转换装置以及电池的电气配线仅通过车辆的车宽方向的另一侧的部分即可。这里,设置在发动机的前部的发电机通常设置在车辆的车宽方向一侧,但是在发动机和支撑散热器的护罩之前在整个车宽方向上都存在空间。于是,通过将发电机设置在发动机的前部,则能够使连接发电机和蓄电装置的电气配线在所述空间内从车宽方向一侧朝向另一侧在车宽方向上大致笔直地通过。因此,能够尽量地缩短连接发电机、蓄电装置、电力转换装置以及电池的电气配线。
优选在所述车辆的电气设备布置构造中,所述蓄电装置设置在所述另一侧的所述前纵梁的车宽方向外侧。
这样一来,蓄电装置更加难以遭受来自发动机的热影响,并且能够利用车辆行驶风对蓄电装置进行冷却。
优选在所述车辆的电气设备布置构造中,所述蓄电装置设置在比所述车辆的所述另一侧的前轮还靠近车辆前侧的位置,所述电力转换装置设置在比所述另一侧的前轮还靠近车辆后侧的位置,连接所述蓄电装置和所述电力转换装置的电气配线顺着形成在所述另一侧的前轮上侧的轮罩设置。
这样一来,能够使发电机和蓄电装置位于车辆前后方向上大致相同的位置,连接发电机和蓄电装置的电气配线从发电机朝着蓄电装置沿车宽方向延伸即可,无需使该电气配线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有很大的折弯。其结果是,能够尽量地使连接发电机和蓄电装置的电气配线的长度缩短。就连接蓄电装置和电力转换装置的电气配线而言,通过顺着轮罩布置该电气配线,则既能够使电气配线不碰到前轮,又能够尽量地缩短连接蓄电装置和电力转换装置的电气配线的长度。通过将蓄电装置设置在比前轮还靠近车辆前侧的位置,则能够利用车辆行驶风可靠的对蓄电装置进行冷却。
优选在所述车辆的电气设备布置构造中,所述电力转换装置设置在所述车辆的所述另一侧的前薄板与地板面板之间。
这样一来,不仅前薄板和地板面板之间的空间能够作为电力转换装置的空间有效利用,而且还能够防止雨水打落在电力转换装置上,或者小石头等撞在电力转换装置上。
优选在所述车辆的电气设备布置构造中,在所述各前纵梁的前端分别设置有碰撞吸收盒,所述蓄电装置设置在所述另一侧比所述碰撞吸收盒还靠近车辆后侧的位置上。
这样一来,即使蓄电装置设置在车辆的前部(特别是比前轮还在前的车辆前侧位置),当车辆发生前面碰撞时,蓄电装置也不会妨碍碰撞吸收盒的碰撞吸收作用,而且还能够防止蓄电装置破损。
优选在所述车辆的电气设备布置构造中,进一步包括在左右两端部分别支撑左右前轮的悬架横梁,所述悬架横梁具有在所述另一侧的所述前纵梁的下侧大致顺着该另一侧的前纵梁向前方延伸的前方延设部,所述蓄电装置设置在车辆前后方向上与所述前方延设部的前后方向上的一部分相同的位置上,所述蓄电装置的下端位于所述前方延设部的下端的上侧。
这样一来,能够抑制蓄电装置碰到路面,适当地保护蓄电装置。
优选在所述车辆的电气设备布置构造中,所述发动机以输出轴沿车宽方向延伸的横置状态设置,在所述发动机的前部设置有进气管,所述发电机设置在所述发动机的前部且所述进气管旁边。
这样一来,发电机则难以遭受排气热的影响,设置在发动机前部的发电机也难以遭受来自发动机的热影响。而且还能够使车辆行驶风吹到发电机。
优选在所述车辆的电气设备布置构造中,变速器设置在所述发动机的所述另一侧,所述电池设置在所述变速器的上侧。
也就是说,因为变速器的上下方向尺寸通常比发动机的上下方向尺寸小,所以通过将电池设置在变速器的上侧,则不仅能够使难以遭受来自发动机的热影响,还能够空间效率良好地将电池设置在发动机室内。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应用了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气设备配置构造的车辆的构造的俯视图。
图2是示出所述车辆前部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3是示出所述车辆的前纵梁及悬架横梁的从车辆的左斜前侧且下侧看到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发电机附近的情况的从车辆左侧且上侧看到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所述车辆前部主要部分的情况的从车辆左侧看到的侧视图。
图6是示出第二及第三电气配线的从车辆的左斜前侧且下侧看到的立体图。
图7是示出地板面板的前地板部的前侧部分的下表面的仰视图。
图8是示出地板部的下表面上的第二及第三电气配线设置部的从前往后观看车辆时所看到的剖视图。
图9是将地板面板的上表面上的电力转换装置附近放大示出的俯视图。
图10是示出发电机、蓄电装置、电力转换装置、电池及车辆电负荷的电气连接关系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图1示出应用了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气设备配置构造的车辆1的构造。在该车辆1前部的发动机室2内,发动机200和变速器201沿着车宽方向并列着设置,由该发动机200和变速器201驱动该车辆1的左右前轮3(参照图5)转动。下面,将所述车辆1的前、后、左、右以及上、下简称为前、后、左、右以及上、下。
在所述发动机室2的车宽方向(左右方向)两端部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前纵梁5。所述发动机200以输出轴(曲柄轴)沿车宽方向延伸的横置状态设置在两前纵梁5之间(即发动机室2)且靠近车宽方向一侧(本实施方式中右侧)的位置上。所述发动机200的前侧为进气侧,后侧为排气侧。在发动机200的前部设置有进气歧管200a(进气管),在其后部设置有未图示的排气歧管。变速器201设置在发动机200的车宽方向的另一侧(本实施方式中左侧)。因为该变速器201的上下方向尺寸比发动机200的上下方向尺寸小,所以变速器201的上端位于比发动机200的上端低的位置。
使所述各前纵梁5的后部为其高度位置朝向后侧逐渐变低的反冲(kick)部5a(特别是参照图3)。在与该反冲部5a大致相同的前后位置设置有将所述发动机室2和驾驶室隔开的挡板9(图3中省略图示挡板9)。
在左右前纵梁5的车宽方向外侧分别设置有覆盖所述前轮3的上侧的圆弧状挡泥板93。在左右挡泥板93的上侧分别设置有悬架支撑罩13。在左右悬架支撑罩13的上端部分别固定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裙板加强件16,左右悬架支撑罩13的下端部分别固定在左右前纵梁5上。
在所述车辆1的前端部设置有未图示的前保险杠,在该前保险杠内设置有沿车宽方向延伸的保险杠杆主体18。该保险杠杆主体18承受车辆1前面碰撞时的碰撞载荷。
在左右前纵梁5的前端分别设置有碰撞吸收盒(crash can)6。具体而言,在各前纵梁5的前端形成有凸缘部5b,在碰撞吸收盒6的后端也形成有凸缘部6a。在这些凸缘部5b、6a合在一起的状态下利用由螺栓和螺母构成的紧固部件7(参照图3)将凸缘部5b、6a固定在一起。此外,左右碰撞吸收盒6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相同。上述分别设置在左右的部件处于一种相对于通过车辆1的车宽方向中央且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铅直面基本上对称的关系。
所述保险杠杆主体18的左右两端部分别紧固固定在左右碰撞吸收盒6的前端。当保险杠杆主体18从前侧承受车辆1前面碰撞时的碰撞载荷时,这些左右碰撞吸收盒6则通过在前后方向上被挤扁而吸收碰撞。此外,当发生轻碰撞时,碰撞吸收盒6和前纵梁5中只有碰撞吸收盒6被挤扁,就能够吸收碰撞,而在发生仅靠碰撞吸收盒6不能够吸收碰撞那样的重碰撞时,前纵梁5在前后方向上也会被挤扁而吸收碰撞。
在保险杠杆主体18后方的左右碰撞吸收盒6之间设置有支撑未图示的散热器的框状护罩20(参照图2~图6)。如图2所示,构成该护罩20的上侧部分的上方部件21朝着车宽方向外侧且后方延伸,上方部件21的两端部经连结部件22分别与所述左右裙板加强件16的前端相结合。因此,护罩20被左右裙板加强件16支撑着。
用于保护步行者的刚性部件(未图示)从护罩20的左侧方到右侧方朝着前侧突出地固定在所述护罩20的下侧部分。该刚性部件通过与撞在了车辆1前面的步行者的腿的下部接触,猛击腿部使腿部离开离车辆1的前面而使该步行者朝着车辆1一侧倒下去,这样来及时地防止步行者的腿部发生骨折等损伤。所述刚性部件的前侧被所述前保险杠覆盖。
在与悬架支撑罩13大致相同的前后位置,设置有沿车宽方向延伸且在其左右两端部分别支撑左右前轮3的悬架横梁31(参照图2、图3等)。该悬架横梁31具有沿车宽方向延伸的主体部31a和从该主体部31a的左右两端部的前缘分别向前方延伸的左右前方延设部31b。左右前轮悬架臂(下臂)分别由所述主体部31a的左右两端部支撑着,前轮3经该前轮悬架臂由悬架横梁31支撑着。在主体部31a上表面的左右两端部分别设置有朝上方延伸的上方延设部31c,左右上方延设部31c的上端部分别固定在左右前纵梁5的下表面上。
左侧的前方延设部31b在左侧的前纵梁5的下侧大致沿着该左侧的前纵梁5向前方延伸。右侧的前方延设部31b在右侧的前纵梁5的下侧大致沿着该右侧的前纵梁5向前方延伸。左右前方延设部31b处于一种相对于通过车辆1的车宽方向中央且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铅直面对称的关系。
左右前方延设部31b的下表面的前端部彼此通过沿车宽方向延伸的连结横梁32连结起来。这样一来,悬架横梁31的主体部31a和左右前方延设部31b以及连结横梁32一起构成俯视时近似矩形框状的周边式车架(车身部件)。
所述各前方延设部31b的前侧部分位于比后侧部分高的高度位置处(特别参照图5)。在各前方延设部31b的上表面的前端部分别固定有朝上方延伸的圆筒部件35,各圆筒部件35的上端分别紧固固定在各前纵梁5的凸缘部5b的弯曲而呈水平状态的部分上。在各前方延设部31b的前端紧固固定有与所述刚性部件的左右两端部相结合的结合部件36。
所述挡板9的下端部与形成所述驾驶室的底面的地板面板8的前端部相连接。该地板面板8具有前地板部8a、位于该前地板部8a的后侧且从前地板部8a的后端立起来且位于比前地板部8a还在上的高度位置处的后地板部8b(参照图1)。
在地板面板8的前地板部8a上,左右两块前薄板221(一块是驾驶员座椅,另一块是驾驶员助手座椅)在车宽方向上排列着设置。在地板面板8上的前薄板221的后侧(即后地板部8b上)设置有后薄板222。前地板部8a上的前薄板221的后侧部分(前薄板221和后薄板222之间的部分)是将会成为就坐于后薄板222的乘坐人员的放脚之处的部分。
在地板面板8的前地板部8a的车宽方向中央部(左右两块前薄板221之间)形成有隧道部8c。在前地板部8a的上表面的隧道部8c的左右两侧部分,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前侧及后侧横梁216、217设置在前后方向上,二者间保持有距离。
将电储存起来的蓄电装置70设置在左侧的前纵梁5的车宽方向外侧(左侧)附近即发动机室2的左外侧附近且前后方向上前轮3和碰撞吸收盒6之间的位置。该蓄电装置70由左侧的前纵梁5的凸缘部5b支撑着。这样一来,蓄电装置70就被设置在车辆1的左侧部分,即车宽方向上与发动机200所靠近之一侧(右侧)相反的一侧。而且,当从前往后观看车辆时,蓄电装置70设置在相对于左侧前轮3(当车辆处于直线行驶状态时)偏向于车宽方向内侧的位置上,并且在前后方向上设置在与后述的发电机85大致相同的位置上。此外,也可以使蓄电装置70仅由左侧的碰撞吸收盒6的凸缘部6a支撑。
在本实施方式中,蓄电装置70具有由电容器形成的多个蓄电元件,经保持部件77(参照图5)安装固定在左侧的前纵梁5的凸缘部5b上。
这里,在所述车辆1发生前面碰撞的情况下,如果该前面碰撞是只有碰撞吸收盒6与前纵梁5中的碰撞吸收盒6被挤扁那样的轻碰撞,则是通过左右碰撞吸收盒6从保险杠杆主体18承受碰撞载荷并在前后方向上被挤扁来吸收该碰撞。此时,因为蓄电装置70位于碰撞吸收盒6的后侧,所以蓄电装置70不会妨碍碰撞吸收盒6发挥吸收碰撞的作用。而且蓄电装置70不会破损。
若所述前面碰撞是碰撞吸收盒6和前纵梁5双方都被会挤扁坏那样的重碰撞,则是通过左右前纵梁5在前后方向上被挤扁来吸收该碰撞。此时,蓄电装置70会伴随着左侧的前纵梁5被挤扁而后退。如果在该后退时蓄电装置70碰在左侧前轮3上,就会对前纵梁5的碰撞吸收性能造成很大的影响。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蓄电装置70被设置在当从前往后观看车辆时相对于左侧前轮3而言偏向于车宽方向内侧的位置(车宽方向左侧前轮3和左侧的前纵梁5之间的位置)上,所以蓄电装置70不会碰在左侧前轮3上,从而能够确保前纵梁5具有良好的碰撞吸收性能。此外,并非一定要将蓄电装置70设置在当从前往后观看车辆时相对于左侧前轮3而言偏向于车宽方向内侧的位置上,将蓄电装置70设置在车宽方向上与左侧前轮3大致相同的位置上也是可以的。
蓄电装置70呈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形状,在前后方向上位于与前方延设部31b的前侧部分相同的位置。而且,蓄电装置70的上端位于大致与前纵梁5的上端面高度相同的位置,蓄电装置70的下端位于前方延设部31b的前侧部分的下端的下侧,前方延设部31b的后侧部分的下端的上侧。也就是说,蓄电装置70在前后方向上设置在与左侧的前方延设部31b的前后方向的一部分相同的位置上,该蓄电装置70的下端位于左侧的前方延设部31b的下端的上侧。这样一来,能够抑制蓄电装置70碰到路面,从而能够抑制蓄电装置70由于该相碰而损坏。
如图1、图2及图4所示,在发动机200的前部右侧部分(进气歧管200a的右侧方)设置有由发动机200驱动而发电的发电机85。也就是说,该发电机85被发动机200的曲柄轴驱动,经设置在发动机200右侧端面的皮带带动发电机85旋转发电。该发电机85所产生的电力供给蓄电装置70并储存起来。特别是在车辆1减速时,发电机85将车辆1的动能转换为电力(再生电力),该再生电力被储存在蓄电装置70里。如图1、图2及图4所示,所述发电机85和蓄电装置70通过第一电气配线86连接起来,发电机85所产生的电力经该第一电气配线86供给蓄电装置70。
发电机85,位于发动机室2内的右侧部分、大致与前纵梁5相同的高度位置且连结横梁32的后侧。而且,第一电气配线86具有从发电机85朝向连结横梁32的车宽方向中央斜着向下延伸的下垂部87、和顺着连结横梁32在车宽方向上延伸的水平部88(参照图4)。该水平部88的左侧端部弯向上侧,与设置在所述保持部件77上的连接部78(参照图5)连接。所述下垂部87穿过进气歧管200a的下侧。
在连结横梁32的后表面设置有保护第一电气配线86的水平部88的第一保护部件89。该第一保护部件89具有第一电气配线86的水平部88插入的棱筒状保护主体部90和设置在该保护主体部90上的安装架91。该安装架91利用螺栓、紧固件等固定部件固定在连结横梁32的上表面上,第一电气配线86的水平部88在由第一保护部件89保持着的状态下固定在连结横梁32的后表面上。通过这样将水平部88固定在连结横梁32上就能够稳定地支撑第一电气配线86。而且,通过将第一电气配线86(水平部88)固定在连结横梁32的后表面上,则当车辆1前面碰撞时,既能够有效地保护第一电气配线86免遭该碰撞载荷破坏又能够防止第一电气配线86妨碍护罩20或被护罩20支撑着的散热器向后方变位这样的不良现象发生。
如图1及图9所示,在左侧的前薄板221(座垫)和地板面板8(前地板部8a)之间设置有对来自蓄电装置70的电力进行转换的电力转换装置92。该电力转换装置92经设置在该电力转换装置92上侧的支架257由地板面板8的前侧及后侧横梁216、217之间的部分支撑。支架257的前端部利用螺栓262安装固定在前侧横梁216的上表面上;支架257的后端部利用螺栓264安装固定在支撑部件258(参照图9)上,由此支架257的后端部便经该支撑部件258安装固定在地板面板8上,其中,所述支撑部件258设置在地板面板8的上表面并朝着上侧突出。这样一来,电力转换装置92就会在相对于地板面板8(前地板部8a)往上侧移动了一段距离的状态下被地板面板8支撑着。这样一来,通过在设置在电力转换装置92的下表面上的未图示散热片板和地板面板8之间留出间隙,则能够利用该散热片板将电力转换装置92所产生的热充分地释放出去。此外,支架257还具有当就坐于后薄板222的乘坐人员的脚的前端部进入前薄板221(座垫)和地板面板8之间时保护电力转换装置92不被脚踢坏的作用。
如图10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所述储存起来的电(电力)从蓄电装置70经电力转换装置92供给由一般的铅蓄电池构成的电池121和车辆1的车辆电负荷245。车辆电负荷245是例如音响装置、导航系统、照明装置等。来自蓄电装置70的在车辆电负荷245使用不完的剩余电力供向将电力供给车辆电负荷245的电池121,并储存在电池121里。
电力转换装置92包括将来自蓄电装置70的电力降压,然后向电池121及车辆电负荷245输出的DC/DC转换器。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发电机85及蓄电装置70一侧的电压(例如25V)比电池121及车辆电负荷245一侧的电压(12V)高,所以在从蓄电装置70向电池121及车辆电负荷245供给电力之际需要变压,因此而设置包括DC/DC转换器的电力转换装置92。这样将发电机85及蓄电装置70一侧的电压升高,就能够将发电机85所产生的电力效率良好地储存在蓄电装置70中。此外,并不限于此,电池121及车辆电负荷245一侧的电压较高也是可以的,在该情况下,作为电力转换装置92,只要将来自蓄电装置70的电力升压后,输出给电池121及车辆电负荷245即可。
与蓄电装置70一样,电力转换装置92设置在车辆1的左侧部分。而且,蓄电装置70设置在左侧前轮3的前侧,电力转换装置92设置在左侧前轮3的后侧。这些蓄电装置70和电力转换装置92利用穿过左侧前轮3的上侧的第二电气配线94相连接,电力经该第二电气配线94从蓄电装置70供给电力转换装置92。第二电气配线94在左侧前轮3的上侧位置顺着由设置在该前轮3上侧的挡泥板93形成的轮罩设置。
所述电力转换装置92和所述电池121利用第三电气配线95连接在一起,电力经该第三电气配线95从电力转换装置92供给电池121。
如图9所示,在电力转换装置92的车宽方向外侧部分设置有电气配线连接部253。该电气配线连接部253的上侧未被支架257覆盖起来,而是暴露出来。在电气配线连接部253上立着设置有两个螺栓253a。另一方面,在所述第二及第三电气配线94、95的后端部分别安装有形成有螺栓插入孔的连接用小五金237,在将螺栓253a插入该螺栓插入孔内的状态下,通过将未图示的螺母紧固在该螺栓253a上,第二及第三电气配线94、95就通过连接用小五金237、螺栓253a及螺母与电力转换装置95电连接了。
第二及第三电气配线94、95一边朝着后方延伸,一边穿过形成在地板面板8(前地板部8a)的电气配线连接部253的前侧的插入孔99,并被从地板面板8的下侧引导到上侧,一直延伸到电气配线连接部253。
如图5及图6所示,第二电气配线94具有圆弧状部102、下垂部103、侧方延长部104、后方延长部105、驾驶室内引入部106以及蓄电装置侧延设部107。该圆弧状部102沿着左侧前轮3上侧的挡泥板93(轮罩),在侧视车辆时朝着上方弯曲;如图6所示,该下垂部103沿该挡板9的左侧边部的前表面朝着后侧向下侧延伸;如图7所示,该侧方延长部104顺着挡板9的下端部以及地板面板8的前端部的下表面沿车宽方向延伸;同样如图7所示,该后方延长部105从侧方延长部104的车宽方向内侧端部沿着地板面板8的下表面向后侧延伸;该驾驶室内引入部106被从所述插入孔99引入驾驶室内(地板面板8上),与电力转换装置92相连接;如图5所示,该蓄电装置侧延设部107从圆弧状部102的前端朝着下侧(蓄电装置70一侧)延伸,其下端部连接在蓄电装置70的连接部78上。
第二电气配线94的圆弧状部102在与第三电气配线的后述圆弧状部122一起被覆盖软管108覆盖的状态下,设置在挡泥板93(图5与图6中省略图示挡泥板93)和设置在其上方的裙板加强件16之间,并且利用多个紧固件109固定在裙板加强件16上。这样一来,第二电气配线94的圆弧状部102以很稳定的状态被支撑在挡泥板93及裙板加强件16之间,而能够防止该第二电气配线94碰到左侧前轮3。
如图6所示,在挡板9的左侧边部的前表面上安装有对第二电气配线94的下垂部103加以保护的第二保护部件110。在该第二保护部件110上形成有设置在挡板9的前表面上朝着前侧突出的止动销111插入并被止动的止动孔112。当将第二电气配线94(下垂部103)沿着挡板9的左侧边部的前表面设置后,再从其前侧覆盖着第二电气配线94的下垂部103地设置第二保护部件110,将止动销111插入止动孔112内,第二电气配线94就在晃动得以防止的状态下固定在挡板9的左侧边部的前表面上。
如图7所示,在地板面板8(前地板部8a)的下表面上安装有对第二电气配线94的侧方延长部104和后方延长部105的前部加以保护的第三保护部件113和对后方延长部105的后部加以保护的第四保护部件114。与第二保护部件110一样,这些第三及第四保护部件113、114也是通过将设置在地板面板8的下表面上并朝着下侧突出的止动销插入止动孔内而被固定在地板面板8的下表面上。
第三保护部件113具有顺着地板面板8的前端部在车宽方向上延伸的横架部115、和顺着设置在地板面板8的下表面且与左侧的前纵梁5相连接的地板框架116的车宽方向外侧(左侧)的面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前后部117。而且,第二电气配线94的侧方延长部104通过第三保护部件113上的横架部115固定在地板面板8的前端部的下表面上,第二电气配线94的后方延长部105的前部通过第三保护部件113的前后部117固定在地板面板8的左侧侧部的下表面上。
这里,优选第二电气配线94的后方延长部105位于所述地板框架116附近即位于尽量远离地板面板8的左侧端缘的位置。这样做,即使相对于车辆1的左侧面发生了侧面碰撞,也能够有效地保护第二电气配线94免遭该碰撞载荷破坏。因此,设置侧方延长部104并使后方延长部105穿过所述地板框架116附近。
第四保护部件114具有顺着所述地板框架116的车宽方向外侧(左侧)的表面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前方部118、从该前方部118的后端部朝着后方且车宽方向外侧延伸的倾斜部119、以及从该倾斜部119的后端部朝着后方笔直延伸的后方部120。所述前方部118设置在从第三保护部件113的后端朝着后侧相隔了一定距离的位置上。第二电气配线94的后方延长部105的后部通过该第四保护部件114固定在地板面板8的下表面上,并且其后方延长部105的后部中间部分通过倾斜部119朝着后方且沿车宽方向延伸地弯曲。
此外,如上所述,从防止侧向碰撞的措施来看,优选第四保护部件114省略倾斜部119,使该第四保护部件114顺着所述地板框架116的车宽方向外侧的面直线延伸。但是,在这样构成第四保护部件114的情况下,需要先将第二电气配线94的沿着地板框架116的车宽方向外侧的面直线延伸的后方延长部105朝着上方弯曲,将该后方延长部105插入地板面板8的插入孔99(插入孔99也设置在地板框架116的车宽方向外侧的面附近)内以后,再使该后方延长部105朝向电力转换装置92的电气配线连接部253地将该后方延长部105朝着车宽方向外侧弯曲,最后将该后方延长部105朝着后方弯曲。这里,因为第二电气配线94等具有规定的外形和较大的刚性,所以第二电气配线94难以在较短的距离范围内朝着各个方向弯曲。因此,优选如上所述,在第四保护部件114上设置倾斜部119,在距插入孔99的前侧有一规定距离的位置使后方延长部105按以上所述弯曲。这样一来,就能够防止第二电气配线94的后方延长部105在较短的距离范围内朝着各个方向弯曲。
如图8所示,第三及第四保护部件113、114的上下方向尺寸设定为比沿地板面板8的下表面设置的地板框架116(即框部件)的上下方向尺寸小。这样一来,第三及第四保护部件113、114的下端面就位于地板框架116的下端面的上侧,便能够抑制第三及第四保护部件113、114碰到路面,从而能够抑制第三及第四保护部件113、114损坏。
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电池121被设置成与发动机室2内的左侧前纵梁5的车宽方向内侧的面相接触。该电池121位于变速器201的上侧,固定在左侧的前纵梁5上。通过这样将电池121设置在高度低于发动机200的变速器201的上侧,就能够空间效率良好地将电池121设置在发动机室2内。这样电池121就与蓄电装置70及电力转换装置92一样也被设置在车辆1的左侧部分。
连接电力转换装置92和电池121的第三电气配线95基本上与所述第二电气配线94平行着设置。也就是说,第三电气配线95与第二电气配线94一样具有:顺着所述轮罩朝向侧视车辆时的上方弯曲的圆弧状部122、顺着挡板9的左侧边部的前表面朝向后侧下侧延伸的下垂部123、顺着挡板9的下端部和地板面板8的前端部的下表面在车宽方向上延伸的侧方延长部124、从侧方延长部124的车宽方向内侧端部顺着地板面板8的下表面朝后侧延伸的后方延长部125、被从所述插入孔99引入驾驶室内(地板面板8上)且连接在电力转换装置92上的驾驶室内引入部126、从圆弧状部122的前端朝着车宽方向内侧(电池121一侧)延伸且其内侧端部连接在电池121端子上的电池侧延设部127。第三电气配线95在圆弧状部122、下垂部123、侧方延长部124、后方延长部125与第二电气配线94的相对应的各个部分捆扎成一体。
如上所述,第三电气配线95的圆弧状部122在与第二电气配线94的圆弧状部102一起被覆盖软管108覆盖着的状态下设置在挡泥板93与设置在该挡泥板93上方的裙板加强件16之间,且利用多个紧固件109固定在裙板加强件上。第三电气配线95的下垂部123与第二电气配线94的下垂部103一起利用第二保护部件110固定在挡板9的左侧边部的前表面上。第三电气配线95的侧方延长部124及后方延长部125,与第二电气配线94的侧方延长部104及后方延长部105一起利用第三及第四保护部件113、114固定在地板面板8的下表面上。第三电气配线95的驾驶室内引入部126在地板面板8的上侧(驾驶室内)与第二电气配线94的驾驶室内引入部106平行地朝着电气配线连接部253延伸。
如图2及图5所示,第三电气配线95的电池侧延设部127在圆弧状部122的前侧端与第二电气配线94分开,奔向电池121地在车宽方向内侧朝上侧且后侧延伸。该电池侧延设部127的端部与电池121相连接。
通过这样利用第三电气配线95将电力转换装置92和电池121连接起来,则能够从电力转换装置92将电力以由该电力转换装置92降了压的的电压供给电池121并储存起来。此外,电池121和车辆电负荷245通过未图示的电气配线连接,电力会自电池121经该电气配线供给车辆电负荷245,并且电力还会自蓄电装置70经第二电气配线94、电力转换装置92、第三电气配线95及所述未图示的电气配线供给车辆电负荷245。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发动机200设置在左右一对前纵梁5之间且靠近车宽方向一侧(右侧),发电机85设置在该发动机200的前部,蓄电装置70、电力转换装置92以及电池121设置在车辆1的车宽方向的另一侧(左侧)即车宽方向的与发动机200所靠近之一侧相反的一侧,所以设置在发动机室2内的电池121及设置在发动机室2的车宽方向外侧(左侧)附近的蓄电装置70难以遭受来自发动机200的热影响。特别是,因为发热的蓄电装置70设置在发动机室2的外侧且前轮3的前侧,所以能够一边有效地防止来自发动机200的热影响波及蓄电装置70,一边效率良好地利用车辆行驶风对蓄电装置70进行冷却。
因为蓄电装置70、电力转换装置92以及电池121设置在车辆1的车宽方向的同一侧(左侧),所以使连接蓄电装置70、电力转换装置92以及电池121的第二及第三电气配线94、95仅通过车辆1的左侧部分即可,从而能够将第二及第三电气配线94、95缩短;因为发电机85设置在发动机200的前部而位于车辆1的右侧部分,所以通过使连接发电机85和蓄电装置70的第一电气配线86沿车宽方向大致笔直地通过发动机200和护罩20之间,也能够将第一电气配线86缩短;因为发电机85和蓄电装置70位于前后方向大致相同的位置,所以无需使第一电气配线86在前后方向上有很大的弯曲。因此,能够尽量缩短第一到第三电气配线86、94、95的总长。
因为连接蓄电装置70和电力转换装置92的第二电气配线94顺着由挡泥板93形成的轮罩设置,所以即使夹着左侧前轮3将蓄电装置70和电力转换装置92设置在该左侧前轮3的前后,第二电气配线94也不会碰到左侧前轮3,还能够尽量地缩短第二电气配线94的长度;因为第二电气配线94设置在挡泥板93和该挡泥板93上侧的裙板加强件16之间而固定在裙板加强件16上,所以能够使第二电气配线94的设置状态稳定,并且能够防止车辆1行驶时雨水打落在第二电气配线94上,小石头等撞击在第二电气配线94上。这样的效果对于顺着轮罩设置的第三电气配线95来说也是一样的。
因为电池121设置在发动机室2内且左侧前轮3附近,所以能够将连接电力转换装置92和电池121的第三电气配线95基本上与第二电气配线94捆扎为一体,第二及第三电气配线94、95的设置就很容易了。
因为第二及第三电气配线94、95顺着挡板9的左侧边部的前表面设置,并且保护第二及第三电气配线94、95的第二保护部件110顺着左侧边部的前表面设置,所以能够有效地防止顺着轮罩和挡板9的左侧边部的前表面设置的第二及第三电气配线94、95扭曲,从而能够使第二及第三电气配线94、95的设置状态更加稳定。
因为电力转换装置92设置在地板面板8的上侧,所以能够防止雨水打落在电力转换装置92上,小石头等撞击在电力转换装置92上;因为电力转换装置92设置在前薄板221的下侧,并且第二及第三电气配线94、95顺着地板面板8的下表面设置到电力转换装置92的设置部附近(插入孔99的位置),所以在不出现就坐于前薄板221的乘坐人员的脚部感觉很窄的情况下,就能够将电力转换装置92以及第二与第三电气配线94、95设置好。
特别是,在将电力转换装置92设置在驾驶员座椅的下侧的情况下,在挡板9上形成供第二及第三电气配线94、95使用的插入孔,能够从该插入孔将第二及第三电气配线94、95引入驾驶室内,但是需要避开各种踏板部件地对第二及第三电气配线94、95进行设置。相对于此,如上所述,只要顺着地板面板8的下表面对第二及第三电气配线94、95进行设置,则不需要考虑第二及第三电气配线94、95是否会碰到各种踏板部件等,即能够简单、适当地对第二及第三电气配线94、95进行设置。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还可以在不脱离请求范围的宗旨的范围内做各种各样的变形。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发动机200设置在两前纵梁5之间且靠近右侧,蓄电装置70、电力转换装置92及电池121设置在车辆1的左侧部分,但除此以外,发动机200设置在两前纵梁5之间且靠近左侧也是可以的,在该情况下,只要将蓄电装置70、电力转换装置92及电池121设置在车辆1的右侧部分即可。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电力转换装置92设置在左侧的前薄板221和地板面板8(前地板部8a)之间,但除此以外,与上述实施方式一样地设置蓄电装置70及电池121,将电力转换装置92设置在例如发动机室2内电池121的后侧(电池121和挡板9之间)。与将电力转换装置92设置在驾驶室内的情况相比,这样做能够使第二及第三电气配线94、95的长度极短。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蓄电装置70由电容器构成,但是还可以由电容器以外的器件(例如镍氢二次电池、镍镉二次电池、锂离子二次电池、铅蓄电池等二次电池)构成蓄电装置。不过,采用电容器时电气可快速地进出入蓄电装置70,电容器属于优选。
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简单的示例而已,并不能对本发明的范围做限定性解释。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为权利要求为准,属于权利要求之等同范围的变形、变更等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车辆的电气设备布置构造,其包括: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前纵梁、设置在该两前纵梁之间且靠近车宽方向一侧的发动机、由该发动机驱动而发电的发电机、将该发电机产生的电力储存起来的蓄电装置、对来自该蓄电装置的电力进行转换的电力转换装置、被供给由该电力转换装置转换来的电力的电池、以及连接所述发电机、所述蓄电装置、所述电力转换装置以及所述电池的电气配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电机设置在所述发动机的前部,
所述蓄电装置、所述电力转换装置以及所述电池设置在所述车辆的车宽方向的另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电气设备布置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蓄电装置设置在所述另一侧的所述前纵梁的车宽方向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的电气设备布置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蓄电装置设置在比所述车辆的所述另一侧的前轮还靠近车辆前侧的位置,
所述电力转换装置设置在比所述另一侧的前轮还靠近车辆后侧的位置,
连接所述蓄电装置和所述电力转换装置的电气配线顺着形成在所述另一侧的前轮上侧的轮罩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的电气设备布置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力转换装置设置在所述车辆的所述另一侧的前薄板与地板面板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的电气设备布置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各前纵梁的前端分别设置有碰撞吸收盒,
所述蓄电装置设置在所述另一侧比所述碰撞吸收盒还靠近车辆后侧的位置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的电气设备布置构造,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包括在左右两端部分别支撑左右前轮的悬架横梁,
所述悬架横梁具有在所述另一侧的所述前纵梁的下侧大致顺着该另一侧的前纵梁向前方延伸的前方延设部,
所述蓄电装置设置在车辆前后方向上与所述前方延设部的前后方向上的一部分相同的位置上,
所述蓄电装置的下端位于所述前方延设部的下端的上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的电气设备布置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动机以输出轴沿车宽方向延伸的横置状态设置,
在所述发动机的前部设置有进气管,
所述发电机设置在所述发动机的前部且所述进气管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的电气设备布置构造,其特征在于:
变速器设置在所述发动机的所述另一侧,
所述电池设置在所述变速器的上侧。
CN201210468251.3A 2011-11-21 2012-11-19 车辆的电气设备布置构造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2935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54272 2011-11-21
JP2011254272A JP5842567B2 (ja) 2011-11-21 2011-11-21 車両の電装品配設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29358A true CN103129358A (zh) 2013-06-05
CN103129358B CN103129358B (zh) 2016-01-20

Family

ID=484257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468251.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29358B (zh) 2011-11-21 2012-11-19 车辆的电气设备布置构造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919466B2 (zh)
JP (1) JP5842567B2 (zh)
CN (1) CN103129358B (zh)
DE (1) DE102012020800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42710A (zh) * 2013-12-25 2015-07-0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载设备搭载结构
CN109398057A (zh) * 2017-08-17 2019-03-01 沃尔沃汽车公司 车辆
CN113165489A (zh) * 2018-12-26 2021-07-23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电源装置及车辆
CN115214331A (zh) * 2021-03-30 2022-10-2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电动车辆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908182B2 (en) 2012-01-30 2018-03-06 Black & Decker Inc. Remote programming of a power tool
JP5874549B2 (ja) * 2012-06-29 2016-03-02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電動車両
US9428040B2 (en) * 2012-12-21 2016-08-30 Honda Motor Co., Ltd. Electric motor mounting structure
JP6164068B2 (ja) * 2013-12-03 2017-07-19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の電装品配置構造
JP6164069B2 (ja) * 2013-12-03 2017-07-19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の電装品配置構造
JP6332305B2 (ja) * 2016-03-03 2018-05-3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の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JP6889419B2 (ja) * 2017-03-10 2021-06-18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の下部車体構造
JP7306556B2 (ja) * 2018-03-08 2023-07-11 スズキ株式会社 電気装置の固定構造
JP7070249B2 (ja) 2018-08-28 2022-05-1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パワーユニット構造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40386A (zh) * 2005-03-31 2006-10-04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车辆发动机附件设置结构
EP2138356A1 (en) * 2008-06-26 2009-12-30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Front vehicle structure, vehicle equipped therewith and method of providing the same
CN101626915A (zh) * 2007-03-07 2010-01-13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混合动力车辆
JP2011073582A (ja) * 2009-09-30 2011-04-14 Mazda Motor Corp エンジン搭載の電気自動車の前部構造
JP2011073583A (ja) * 2009-09-30 2011-04-14 Mazda Motor Corp エンジン搭載の電気自動車の前部構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59990Y2 (ja) * 1991-05-08 1998-01-19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フェンダープロテクターの取付構造
JPH06239147A (ja) * 1993-02-12 1994-08-30 Mazda Motor Corp 自動車の前部構造
JP3861321B2 (ja) * 1996-05-02 2006-12-2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ハイブリッド車
JP2006281806A (ja) 2005-03-31 2006-10-19 Mazda Motor Corp 車両用エンジン補機の配設構造
JP2006299852A (ja) * 2005-04-18 2006-11-02 Mazda Motor Corp 過給機付エンジン
US7649335B2 (en) * 2005-06-07 2010-01-19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Vehicular power supply system and vehicle
JP2006089040A (ja) 2005-11-21 2006-04-06 Toyota Motor Corp 燃料電池搭載車両
KR100896777B1 (ko) * 2006-03-20 2009-05-11 가부시키가이샤 덴소 향상된 장착성을 갖는 다중 전력공급장치
JP2008075600A (ja) * 2006-09-22 2008-04-03 Mazda Motor Corp 車載風力発電装置
JP5034445B2 (ja) * 2006-11-06 2012-09-26 マツダ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バッテリ支持構造
IN2015DN04183A (zh) * 2007-01-04 2015-10-16 Toyota Motor Co Ltd
JP2008211945A (ja) * 2007-02-28 2008-09-11 Hitachi Ltd 車両駆動装置
JP4513842B2 (ja) * 2007-08-31 2010-07-2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システム
JP2009096289A (ja) * 2007-10-16 2009-05-07 Mazda Motor Corp 車両の前部車体構造
WO2010058477A1 (ja) * 2008-11-21 2010-05-2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動車両
CN102458891B (zh) * 2009-04-15 2015-03-11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组件安装装置
CN102483020B (zh) * 2009-09-15 2015-03-04 Kpit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将交通工具转换为混合动力交通工具的方法
JP5487861B2 (ja) * 2009-09-30 2014-05-14 マツダ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の暖機制御装置
US8606447B2 (en) * 2011-05-23 2013-12-10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operate a powertrain system including an electric machine having a disconnected high-voltage battery
JP5525505B2 (ja) * 2011-11-14 2014-06-1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電動車両の電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40386A (zh) * 2005-03-31 2006-10-04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车辆发动机附件设置结构
CN101626915A (zh) * 2007-03-07 2010-01-13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混合动力车辆
EP2138356A1 (en) * 2008-06-26 2009-12-30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Front vehicle structure, vehicle equipped therewith and method of providing the same
JP2011073582A (ja) * 2009-09-30 2011-04-14 Mazda Motor Corp エンジン搭載の電気自動車の前部構造
JP2011073583A (ja) * 2009-09-30 2011-04-14 Mazda Motor Corp エンジン搭載の電気自動車の前部構造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42710A (zh) * 2013-12-25 2015-07-0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载设备搭载结构
CN109398057A (zh) * 2017-08-17 2019-03-01 沃尔沃汽车公司 车辆
CN109398057B (zh) * 2017-08-17 2022-04-12 沃尔沃汽车公司 车辆
CN113165489A (zh) * 2018-12-26 2021-07-23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电源装置及车辆
CN113165489B (zh) * 2018-12-26 2024-03-22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电源装置及车辆
CN115214331A (zh) * 2021-03-30 2022-10-2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电动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107513A (ja) 2013-06-06
JP5842567B2 (ja) 2016-01-13
DE102012020800A1 (de) 2014-02-13
US20130126252A1 (en) 2013-05-23
US8919466B2 (en) 2014-12-30
CN103129358B (zh) 2016-0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29358A (zh) 车辆的电气设备布置构造
CN106553517B (zh) 车载用电池
JP5714126B2 (ja) 電動車両
US8336657B2 (en) Support structure for inverter system controller module
US10005350B1 (en) Traction battery securing assembly and method
JP4649849B2 (ja) 蓄電機構の取付構造
US7466102B2 (en) Battery unit and vehicle equipped with such a battery unit
US9186957B2 (en) Electric component arrangement structure of vehicle
CN102555754B (zh) 车辆的线束设置结构
US20090145676A1 (en) Electric vehicle
CN203401934U (zh) 车辆用电池组的支撑结构
CN106143094A (zh) 混合动力车辆的行李舱安装结构
CN102975771A (zh) 三轮式汽车的管式车架结构
US8708079B2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US11444352B2 (en) Traction battery securing assembly and method
CN102666166A (zh) 用于保护机动车辆中电池的安全装置
EP4011669A1 (en) An energy storage compartment
CN108305965A (zh) 电池包
US8720627B2 (en) Battery arrangement structure of vehicle
US20180065684A1 (en) Front wall
CN102555752B (zh) 车辆的蓄电装置设置结构
US10661832B2 (en) Angle and geometry of the front cross member
US20240010080A1 (en) Fuel cell vehicle
US20180065461A1 (en) Cross member in the floor with special geometry for mounting the battery pack
CN209617269U (zh) 一种动力电池碰撞保护结构及电动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120

Termination date: 2021111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