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21915A - 甲苯与重芳烃歧化和烷基转移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甲苯与重芳烃歧化和烷基转移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21915A
CN103121915A CN201110369964XA CN201110369964A CN103121915A CN 103121915 A CN103121915 A CN 103121915A CN 201110369964X A CN201110369964X A CN 201110369964XA CN 201110369964 A CN201110369964 A CN 201110369964A CN 103121915 A CN103121915 A CN 1031219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ight
heavy aromatics
transalkylation
toluene
raw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6996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21915B (zh
Inventor
孔德金
邹薇
李经球
郭宏利
李华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Shanghai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Shanghai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Shanghai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Priority to CN20111036996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121915B/zh
Publication of CN1031219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219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219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219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50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bulk chemicals
    • Y02P20/52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bulk chemicals using catalysts, e.g. selective catalysts

Landscapes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 Low-Molecular Organic Synthesis Reactions Using Catalys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甲苯与重芳烃歧化和烷基转移的方法,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重芳烃转化率及二甲苯选择性偏低的问题。本发明通过采用一种甲苯与重芳烃歧化和烷基转移的方法,以甲苯和碳九及其以上重芳烃为原料,原料与催化剂接触,反应生成苯、二甲苯流出物,其中所用催化剂以重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选自ZSM-5或β沸石分子筛中的至少一种;及负载于其上选自铂或钯元素中的至少一种;选自锡、铅或锗中的至少一种;选自碱土金属或稀土金属中的至少一种;粘结剂Al2O3的技术方案,较好地解决了该问题,可用于甲苯与重芳烃的歧化与烷基转移工业生产中。

Description

甲苯与重芳烃歧化和烷基转移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甲苯与重芳烃歧化和烷基转移的方法。
背景技术
碳八芳烃中的对二甲苯是石化工业主要的基本有机原料之一,在化纤、合成树脂、农药、医药等众多化工生产领域有着广泛的用途。为了增产二甲苯,利用甲苯歧化或甲苯与碳九及其以上重芳烃(C9 +A)歧化与烷基转移反应生成苯和碳八芳烃(C8A),是增产对二甲苯的有效途径。
随着上游重整料的日益趋重,重质芳烃的综合利用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碳九芳烃(C9A)已有较成熟的利用技术,通过与甲苯的烷基转移反应增产二甲苯。而碳十及其以上重芳烃(C10 +A)目前还只能部分被利用,其中的稠环化合物易加剧催化剂的积炭失活,因此,传统的歧化与烷基转移工艺中对反应原料中的C10 +A都有严格的限制。为改善催化剂的稳定性能,可在分子筛催化剂上引入加氢金属组分。但另一方面,由于金属具有较强加氢性能,可促进芳烃的加氢饱和及裂解副反应,生产非芳烃及轻组分,从而降低了二甲苯收率。
US20080221375公开了一种含铼金属的催化剂,该催化剂经过还原、硫化处理后,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并能有效抑制了脱甲基副反应。US005763720A公开了一种含铂金属的烷基转移催化剂,该催化剂经过水蒸汽或硫处理,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及较低的加氢副反应,但重芳烃转化率偏低。
专利CN 99113580使用镍和铋改性Beta沸石为催化剂,以重量百分比为甲苯/C9A/C10A=50/45/5的混合物为原料,总转化率为46.93%(重量),苯和二甲苯选择性为87.85%(摩尔),并没有公开原料中C10 +A的转化情况。
上述文献中,在处理含有较高含量C9 +A原料时,存在重芳烃转化率低、二甲苯选择性偏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存在重芳烃转化率低,二甲苯选择性低的问题,提供一种新的甲苯与重芳烃歧化和烷基转移的方法。该方法用于歧化与烷基转移反应,具有重芳烃转化率高,二甲苯选择性高的优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甲苯与重芳烃歧化和烷基转移的方法,以甲苯和C9 +A为原料,其中甲苯与C9 +A的重量比例为100∶0~20∶80,在温度为200~500℃,压力为1.5~4.0MPa,重时空速为1.0~5.0h-1,氢烃分子比为2.0~5.0条件下,原料与催化剂接触,反应生成苯、二甲苯流出物,其中所用催化剂以重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
a)20~80%的选自ZSM-5或β沸石分子筛中的至少一种;及负载于其上的
b)0.01~0.3%的选自铂或钯元素中的至少一种;
c)0.01~0.6%的选自锡、铅或锗中的至少一种;
d)0.1~1%的选自碱土金属或稀土金属中的至少一种;
e)10~40%的粘结剂Al2O3
上述技术方案中,分子筛优选方案为ZSM-5和β沸石的混合物,ZSM-5与β沸石的重量比优选范围为9∶1~1∶9,更优选范围为6∶4~2∶8。以重量百分比计,选自铂或钯元素中的至少一种的用量优选范围为0.01~0.2%。以重量百分比计,选自锡、锗、铅中的至少一种的用量优选范围为0.01~0.5%。碱土金属优选方案选自锶,稀土金属优选方案选自镧或铈。温度优选范围为300~480℃,压力优选范围为2.0~4.0MPa,重量空速优选范围为1.5~4.0h-1
本发明方法中采用的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如下:
a)将所需量的选自铂或钯的化合物溶解于水溶液中,得溶液I;
b)将所需量的选自锡、铅、锗中至少一种的金属盐溶解于一种络合物溶液,得溶液II;
c)将所需量的选自碱土金属或稀土金属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配成溶液III;
d)用等体积浸渍法、离子交换法或物理混捏法将所述溶液负载到分子筛表面;
e)在300~600℃的温度下焙烧2~8小时,得到所需催化剂。
上述技术方案中,络合物选自乙醇、丙醇、柠檬酸、乙酸、丙酮中的至少一种。溶液混合均匀后分步浸渍或共浸渍于分子筛表面。
本发明考虑到金属加氢性能与分子筛酸性的合理匹配,通过在优化的反应工艺条件下进行反应,达到提高重芳烃转化率及保持较高的二甲苯选择性的目的。通过在分子筛表面引入少量具有加氢活性的金属,促进重芳烃的脱烷基反应并提高催化剂稳定性能,而选自锡、铅、锗的金属助剂作用主要用于调变加氢金属组分的加氢裂解活性,降低芳环损失,提高产物收率。选自碱土金属或稀土金属的助剂能减少分子筛表面强酸中心,从而减弱了强酸中心对产物二甲苯的深度脱甲基副反应,达到提高了二甲苯收率及甲基利用率的目的,取得了较好的技术效果。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将Na2O含量小于0.1%(重量)、SiO2/Al2O3分子比为30的ZSM-5分子筛26.7克和Na2O含量小于0.1%(重量)、SiO2/Al2O3分子比为25的β沸石40.0克与Na2O含量小于0.1%(重量)的γ-Al2O3·H2O 57.1克均匀混合,然后加入一定量的稀硝酸、田箐粉捏合均匀,挤条成型、焙烧制成载体,切粒后置于浸渍容器中。将一定量的氯铂酸溶于水,氯化亚锡溶于乙醇溶液、硝酸铈溶于适量水中,混合均匀后共浸渍于载体表面,120℃干燥4小时、500℃焙烧3小时制得催化剂A。
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装20克催化剂A,通入氢气,升温至400℃,吹扫2小时还原活化,调整反应温度为370℃,压力3.0MPa,按照WHSV=3.0h-1工况进料,氢烃分子比为3.0。原料重量组成为甲苯/C9 +A=50/50。原料C9 +A中含15%(重量)的C10 +A。C9A原料重量组成为:丙苯4.2%、甲乙苯29.04%、三甲苯59.6%,C10 +A重量组成为:二乙苯3.33%、二甲基乙苯26.96%、甲基丙苯2.32%、四甲苯28.84%、甲基萘14.49、二甲基萘11.16%、其它12.90%。催化剂反应性能结果如表1。
【实施例2】
将Na2O含量小于0.1%(重量)、SiO2/Al2O3分子比为30的ZSM-5分子筛26.7克和Na2O含量小于0.1%(重量)、SiO2/Al2O3分子比为25的β沸石40.0克与Na2O含量小于0.1%(重量)的γ-Al2O3·H2O 57.1克均匀混合,然后加入一定量的稀硝酸、田箐粉捏合均匀,挤条成型、焙烧制成载体,切粒后置于浸渍容器中。将一定量的氯铂酸溶于水,氯化亚锡溶于乙醇溶液、硝酸镧溶于适量水中,混合均匀后共浸渍于载体表面,120℃干燥4小时、500℃焙烧3小时制得催化剂B,催化剂性能评价方法如实施例1,催化剂反应性能结果如表1。
【实施例3】
将Na2O含量小于0.1%(重量)、SiO2/Al2O3分子比为30的ZSM-5分子筛20.0克和Na2O含量小于0.1%(重量)、SiO2/Al2O3分子比为25的β沸石46.7克与Na2O含量小于0.1%(重量)的γ-Al2O3·H2O 57.1克均匀混合,然后加入一定量的稀硝酸、田箐粉捏合均匀,挤条成型、焙烧制成载体,切粒后置于浸渍容器中。将一定量的氯铂酸溶于水,四氯化锗溶于乙醇溶液、硝酸铈溶于适量水中,混合均匀后共浸渍于载体表面,120℃干燥4小时、500℃焙烧3小时制得催化剂C,催化剂性能评价方法如实施例1,催化剂反应性能结果如表1。
【实施例4】
将Na2O含量小于0.1%(重量)、SiO2/Al2O3分子比为30的ZSM-5分子筛26.7克和Na2O含量小于0.1%(重量)、SiO2/Al2O3分子比为25的β沸石40.0克与Na2O含量小于0.1%(重量)的γ-Al2O3·H2O 57.1克均匀混合,然后加入一定量的稀硝酸、田箐粉捏合均匀,挤条成型、焙烧制成载体,切粒后置于浸渍容器中。将一定量的氯化钯溶于水,四氯化锗溶于乙醇溶液、硝酸铈溶于适量水中,混合均匀后共浸渍于载体表面,120℃干燥4小时、500℃焙烧3小时制得催化剂D,催化剂性能评价方法如实施例1,催化剂反应性能结果如表1。
【实施例5】
将Na2O含量小于0.1%(重量)、SiO2/Al2O3分子比为30的ZSM-5分子筛26.7克和Na2O含量小于0.1%(重量)、SiO2/Al2O3分子比为25的β沸石40.0克与Na2O含量小于0.1%(重量)的γ-Al2O3·H2O 57.1克均匀混合,然后加入一定量的稀硝酸、田箐粉捏合均匀,挤条成型、焙烧制成载体,切粒后置于浸渍容器中。将一定量的氯铂酸溶于水,四氯化锗溶于乙醇溶液、硝酸锶溶于适量水中,混合均匀后共浸渍于载体表面,120℃干燥4小时、500℃焙烧3小时制得催化剂E,催化剂性能评价方法如实施例1,催化剂反应性能结果如表1。
【实施例6】
将Na2O含量小于0.1%(重量)、SiO2/Al2O3分子比为30的ZSM-5分子筛26.7克和Na2O含量小于0.1%(重量)、SiO2/Al2O3分子比为25的β沸石40.0克与Na2O含量小于0.1%(重量)的γ-Al2O3·H2O 57.1克均匀混合,然后加入一定量的稀硝酸、田箐粉捏合均匀,挤条成型、焙烧制成载体,切粒后置于浸渍容器中。将一定量的氯化钯溶于水,硝酸铅溶于丙酮溶液、硝酸镧溶于适量水中,混合均匀后共浸渍于载体表面,120℃干燥4小时、500℃焙烧3小时制得催化剂F,催化剂性能评价方法如实施例1,催化剂反应性能结果如表1。
【实施例7】
将Na2O含量小于0.1%(重量)、SiO2/Al2O3分子比为30的ZSM-5分子筛26.7克和Na2O含量小于0.1%(重量)、SiO2/Al2O3分子比为25的β沸石40.0克与Na2O含量小于0.1%(重量)的γ-Al2O3·H2O 57.1克均匀混合,然后加入一定量的稀硝酸、田箐粉捏合均匀,挤条成型、焙烧制成载体,切粒后置于浸渍容器中。将一定量的氯化钯溶于水,氯化亚锡溶于异丙醇溶液、硝酸锶溶于适量水中,混合均匀后共浸渍于载体表面,120℃干燥4小时、500℃焙烧3小时制得催化剂G,催化剂性能评价方法如实施例1,催化剂反应性能结果如表1。
【实施例8】
将Na2O含量小于0.1%(重量)、SiO2/Al2O3分子比为30的ZSM-5分子筛13.3克和Na2O含量小于0.1%(重量)、SiO2/Al2O3分子比为25的β沸石53.4克与Na2O含量小于0.1%(重量)的γ-Al2O3·H2O 57.1克均匀混合,然后加入一定量的稀硝酸、田箐粉捏合均匀,挤条成型、焙烧制成载体,切粒后置于浸渍容器中。将一定量的氯铂酸溶于水,硝酸铅溶于柠檬酸溶液、硝酸铈溶于适量水中,混合均匀后共浸渍于载体表面,120℃干燥4小时、500℃焙烧3小时制得催化剂H,催化剂性能评价方法如实施例1,催化剂反应性能结果如表1。
【实施例9】
将Na2O含量小于0.1%(重量)、SiO2/Al2O3分子比为30的ZSM-5分子筛26.7克和Na2O含量小于0.1%(重量)、SiO2/Al2O3分子比为25的β沸石40.0克与Na2O含量小于0.1%(重量)的γ-Al2O3·H2O 57.1克均匀混合,然后加入一定量的稀硝酸、田箐粉捏合均匀,挤条成型、焙烧制成载体,切粒后置于浸渍容器中。浸渍一定量的硝酸锶溶液,干燥、焙烧。再将一定量的氯铂酸水溶液、与氯化亚锡乙酸溶液混合均匀后共浸渍于载体表面,120℃干燥4小时、500℃焙烧3小时制得催化剂I,催化剂性能评价方法如实施例1,催化剂反应性能结果如表1。
【实施例10】
将Na2O含量小于0.1%(重量)、SiO2/Al2O3分子比为30的ZSM-5分子筛26.7克和Na2O含量小于0.1%(重量)、SiO2/Al2O3分子比为25的β沸石40.0克与Na2O含量小于0.1%(重量)的γ-Al2O3·H2O 57.1克均匀混合,然后加入一定量的田箐粉、稀硝酸及硝酸铈溶液捏合均匀,挤条成型、焙烧制成载体,切粒后置于浸渍容器中。将一定量的氯铂酸溶于水、氯化亚锡溶于乙醇溶液,混合均匀后共浸渍于载体表面,120℃干燥4小时、500℃焙烧3小时制得催化剂J。催化剂性能评价方法如实施例1,催化剂反应性能结果如表1。
【实施例11】
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装20克催化剂A,通入氢气,升温至400℃,吹扫2小时还原活化,调整温度为350℃,压力3.0MPa,按照WHSV=3.0h-1工况进料,氢烃分子比为3.0。原料重量组成为甲苯/C9 +A=50/50,原料C9 +A中含15%(重量)的C10 +A。C9A原料重量组成为:丙苯4.2%、甲乙苯29.04%、三甲苯59.6%,C10 +A重量组成为:二乙苯3.33%、二甲基乙苯26.96%、甲基丙苯2.32%、四甲苯28.84%、甲基萘14.49、二甲基萘11.16%、其它12.90%。反应总转化率44.52wt%,C10 +A转化率55.32wt%,二甲苯选择性72.32wt%。
【实施例12】
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装20克催化剂A,通入氢气,升温至400℃,吹扫2小时还原活化,调整温度为400℃,压力3.0MPa,按照WHSV=4.0h-1工况进料,氢烃分子比为2.3。原料重量组成为甲苯/C9 +A=50/50,原料C9 +A中含15%(重量)的C10 +A。C9A原料重量组成为:丙苯4.2%、甲乙苯29.04%、三甲苯59.6%,C10 +A重量组成为:二乙苯3.33%、二甲基乙苯26.96%、甲基丙苯2.32%、四甲苯28.84%、甲基萘14.49、二甲基萘11.16%、其它12.90%。总转化率47.26wt%,C10 +A转化率64.32wt%,二甲苯选择性74.10wt%。
【实施例13】
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装20克催化剂A,通入氢气,升温至400℃,吹扫2小时还原活化,调整温度为375℃,压力3.0MPa,按照WHSV=3.0h-1工况进料,氢烃分子比为3.0。原料重量组成为甲苯/C9 +A=50/50,原料C9 +A中含15%(重量)的C10 +A。C9A原料重量组成为:丙苯4.2%、甲乙苯29.04%、三甲苯59.6%,C10 +A重量组成为:二乙苯3.33%、二甲基乙苯26.96%、甲基丙苯2.32%、四甲苯28.84%、甲基萘14.49、二甲基萘11.16%、其它12.90%。总转化率46.83wt%,C10 +A转化率60.14wt%,二甲苯选择性73.34wt%。
【实施例14】
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装20克催化剂A,通入氢气,升温至400℃,吹扫2小时还原活化,调整温度为375℃,压力2.5MPa,按照WHSV=2.0h-1工况进料,氢烃分子比为4.0,原料重量组成为甲苯/C9 +A=30/70。原料C9 +A中含15%(重量)的C10 +A。C9A原料重量组成为:丙苯4.2%、甲乙苯29.04%、三甲苯59.6%,C10 +A重量组成为:二乙苯3.33%、二甲基乙苯26.96%、甲基丙苯2.32%、四甲苯28.84%、甲基萘14.49、二甲基萘11.16%、其它12.90%。总转化率46.33wt%,C10 +A转化率57.14wt%,二甲苯选择性75.78wt%。
【实施例15】
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装20克催化剂B,通入氢气,升温至400℃,吹扫2小时还原活化,调整温度为375℃,压力3.0MPa,按照WHSV=3.0h-1工况进料,氢烃分子比为3.0。原料重量组成为甲苯/C9 +A=30/70。原料C9 +A中含15%(重量)的C10 +A。C9A原料重量组成为:丙苯4.2%、甲乙苯29.04%、三甲苯59.6%,C10 +A重量组成为:二乙苯3.33%、二甲基乙苯26.96%、甲基丙苯2.32%、四甲苯28.84%、甲基萘14.49、二甲基萘11.16%、其它12.90%。总转化率45.53wt%,C10 +A转化率55.24wt%,二甲苯选择性76.12wt%。
【实施例16】
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装20克催化剂C,通入氢气,升温至400℃,吹扫2小时还原活化,调整温度为375℃,压力2.5MPa,按照WHSV=2.0h-1工况进料,氢烃分子比为4.0。原料重量组成为甲苯/C9 +A=30/70。原料C9 +A中含15%(重量)的C10 +A。C9A原料重量组成为:丙苯4.2%、甲乙苯29.04%、三甲苯59.6%,C10 +A重量组成为:二乙苯3.33%、二甲基乙苯26.96%、甲基丙苯2.32%、四甲苯28.84%、甲基萘14.49、二甲基萘11.16%、其它12.90%。总转化率46.78wt%,C10 +A转化率60.21wt%,二甲苯选择性75.60wt%。
【实施例17】
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装20克催化剂D,通入氢气,升温至400℃,吹扫2小时还原活化,调整温度为375℃,压力2.5MPa,按照WHSV=3.0h-1工况进料,氢烃分子比为4.0。原料重量组成为甲苯/C9 +A=50/50,原料C9 +A中含15%(重量)的C10 +A。C9A原料重量组成为:丙苯4.2%、甲乙苯29.04%、三甲苯59.6%,C10 +A重量组成为:二乙苯3.33%、二甲基乙苯26.96%、甲基丙苯2.32%、四甲苯28.84%、甲基萘14.49、二甲基萘11.16%、其它12.90%。总转化率46.28wt%,C10 +A转化率61.52wt%,二甲苯选择性73.47wt%。
【实施例18】
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装20克催化剂E,通入氢气,升温至400℃,吹扫2小时还原活化,调整温度为375℃,压力2.5MPa,按照WHSV=3.0h-1工况进料,氢烃分子比为3.0。原料重量组成为甲苯/C9 +A=50/50,原料C9 +A中含15%(重量)的C10 +A。C9A原料重量组成为:丙苯4.2%、甲乙苯29.04%、三甲苯59.6%,C10 +A重量组成为:二乙苯3.33%、二甲基乙苯26.96%、甲基丙苯2.32%、四甲苯28.84%、甲基萘14.49、二甲基萘11.16%、其它12.90%。总转化率46.55wt%,C10 +A转化率62.17wt%,二甲苯选择性74.24wt%。
【实施例19】
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装20克催化剂F,通入氢气,升温至400℃,吹扫2小时还原活化,调整温度为390℃,压力2.5MPa,按照WHSV=4.0h-1工况进料,氢烃分子比为2.3。原料重量组成为甲苯/C9 +A=50/50,原料C9 +A中含15%(重量)的C10 +A。C9A原料重量组成为:丙苯4.2%、甲乙苯29.04%、三甲苯59.6%,C10 +A重量组成为:二乙苯3.33%、二甲基乙苯26.96%、甲基丙苯2.32%、四甲苯28.84%、甲基萘14.49、二甲基萘11.16%、其它12.90%。总转化率47.34wt%,C10 +A转化率64.25wt%,二甲苯选择性74.35wt%。
【实施例20】
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装20克催化剂G,通入氢气,升温至400℃,吹扫2小时还原活化,调整温度为390℃,压力2.5MPa,按照WHSV=4.0h-1工况进料,氢烃分子比为2.3。原料重量组成为甲苯/C9 +A=30/70。原料C9 +A中含15%(重量)的C10 +A。C9A原料重量组成为:丙苯4.2%、甲乙苯29.04%、三甲苯59.6%,C10 +A重量组成为:二乙苯3.33%、二甲基乙苯26.96%、甲基丙苯2.32%、四甲苯28.84%、甲基萘14.49、二甲基萘11.16%、其它12.90%。总转化率47.34wt%,C10 +A转化率62.25wt%,二甲苯选择性76.73wt%。。
【实施例21】
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装20克催化剂H,通入氢气,升温至400℃,吹扫2小时还原活化,调整温度为400℃,压力2.5MPa,按照WHSV=3.0h-1工况进料,氢烃分子比为3.0。原料重量组成为甲苯/C9 +A=70/30,原料C9 +A中含15%(重量)的C10 +A。C9A原料重量组成为:丙苯4.2%、甲乙苯29.04%、三甲苯59.6%,C10 +A重量组成为:二乙苯3.33%、二甲基乙苯26.96%、甲基丙苯2.32%、四甲苯28.84%、甲基萘14.49、二甲基萘11.16%、其它12.90%。总转化率47.87wt%,C10 +A转化率70.21wt%,二甲苯选择性67.49wt%。
【实施例22】
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装20克催化剂I,通入氢气,升温至400℃,吹扫2小时还原活化,调整温度为410℃,压力2.5MPa,按照WHSV=4.0h-1工况进料,氢烃分子比为2.3。原料重量组成为甲苯/C9 +A=50/50,原料C9 +A中含15%(重量)的C10 +A。C9A原料重量组成为:丙苯4.2%、甲乙苯29.04%、三甲苯59.6%,C10 +A重量组成为:二乙苯3.33%、二甲基乙苯26.96%、甲基丙苯2.32%、四甲苯28.84%、甲基萘14.49、二甲基萘11.16%、其它12.90%。总转化率47.56wt%,C10 +A转化率61.34wt%,二甲苯选择性74.65wt%。
【实施例23】
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装20克催化剂J,通入氢气,升温至400℃,吹扫2小时还原活化,调整温度为430℃,压力2.5MPa,按照WHSV=3.0h-1工况进料,氢烃分子比为3.0。原料重量组成为甲苯/C9 +A=50/50,原料C9 +A中含15%(重量)的C10 +A。C9A原料重量组成为:丙苯4.2%、甲乙苯29.04%、三甲苯59.6%,C10 +A重量组成为:二乙苯3.33%、二甲基乙苯26.96%、甲基丙苯2.32%、四甲苯28.84%、甲基萘14.49、二甲基萘11.16%、其它12.90%。总转化率48.23wt%,C10 +A转化率67.21wt%,二甲苯选择性72.31wt%。评价结果表明,采用本发明所制得的催化剂,用于甲苯与重芳烃的歧化与烷基转移反应中,具有较高的C10 +A转化率及二甲苯选择。
表1催化剂组成及性能评价结果
Figure BDA0000109796560000101

Claims (7)

1.一种甲苯与重芳烃歧化和烷基转移的方法,以甲苯和碳九及其以上重芳烃为原料,其中甲苯与碳九及其以上重芳烃的重量比例为100∶0~20∶80,在温度为200~500℃,压力为1.5~4.0MPa,进料重时空速为1.0~5.0h-1,氢烃分子比为2.0~5.0条件下,原料与催化剂接触,反应生成苯、二甲苯流出物,其中所用催化剂以重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
a)20~80%的选自ZSM-5或β沸石分子筛中的至少一种;及负载于其上的
b)0.01~0.3%的选自铂或钯元素中的至少一种;
c)0.01~0.6%的选自锡、铅或锗中的至少一种;
d)0.1~1%的选自碱土金属或稀土金属中的至少一种;
e)10~40%的粘结剂Al2O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甲苯与重芳烃歧化和烷基转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分子筛为ZSM-5和β沸石的混合物,ZSM-5与β沸石的重量比为9∶1~1∶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甲苯与重芳烃歧化和烷基转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ZSM-5与β沸石的重量比为6∶4~2∶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甲苯与重芳烃歧化和烷基转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重量百分比计,选自铂或钯元素中的至少一种的用量为0.01~0.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甲苯与重芳烃歧化和烷基转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重量百分比计,选自锡、锗、铅中的至少一种的用量为0.01~0.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甲苯与重芳烃歧化和烷基转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碱土金属选自锶,稀土金属选自镧或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甲苯与重芳烃歧化和烷基转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温度为300~480℃,压力为2.0~4.0MPa,重量空速为1.5~4.0h-1
CN201110369964.XA 2011-11-18 2011-11-18 甲苯与重芳烃歧化和烷基转移的方法 Active CN1031219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69964.XA CN103121915B (zh) 2011-11-18 2011-11-18 甲苯与重芳烃歧化和烷基转移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69964.XA CN103121915B (zh) 2011-11-18 2011-11-18 甲苯与重芳烃歧化和烷基转移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21915A true CN103121915A (zh) 2013-05-29
CN103121915B CN103121915B (zh) 2015-04-08

Family

ID=484531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69964.XA Active CN103121915B (zh) 2011-11-18 2011-11-18 甲苯与重芳烃歧化和烷基转移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121915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68471A (zh) * 2014-07-03 2016-01-2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萘烷基化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06975515A (zh) * 2017-03-30 2017-07-25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一种非贵金属重芳烃轻质化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66979A1 (en) * 2004-05-27 2005-12-01 Boldingh Edwin P Catalyst treatment useful for aromatics conversion process
CN101172924A (zh) * 2006-11-02 2008-05-0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高选择性芳烃烷基转移和脱烷基增产二甲苯反应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66979A1 (en) * 2004-05-27 2005-12-01 Boldingh Edwin P Catalyst treatment useful for aromatics conversion process
CN101172924A (zh) * 2006-11-02 2008-05-0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高选择性芳烃烷基转移和脱烷基增产二甲苯反应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68471A (zh) * 2014-07-03 2016-01-2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萘烷基化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05268471B (zh) * 2014-07-03 2017-11-2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萘烷基化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06975515A (zh) * 2017-03-30 2017-07-25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一种非贵金属重芳烃轻质化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21915B (zh) 2015-04-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48733B (zh) 利用烃类原料生产轻质芳烃和轻质烷烃的方法
CN101172924B (zh) 高选择性芳烃烷基转移和脱烷基增产二甲苯反应方法
CN101734986A (zh) 利用裂解汽油加氢裂解多产苯和二甲苯的方法
CN101121144A (zh) 芳烃烷基转移和脱烷基反应合成苯与二甲苯催化剂
CN104399520B (zh) 一种由重芳烃生产高辛烷值汽油组分的催化剂及制法
CN100553777C (zh) 高选择性的芳烃烷基转移和脱烷基反应催化剂
CN102744098B (zh) 重芳烃加氢裂解增产btx芳烃和三甲苯的催化剂
CN100506378C (zh) 低乙苯副产物的芳烃烷基转移和脱烷基反应催化剂
CN101768039B (zh) 碳九及其以上重质芳烃轻质化及烷基转移方法
CN103285910B (zh) 一种碳八芳烃中乙苯脱烷基催化剂
CN100460370C (zh) 用于重质芳烃轻质化及烷基转移的方法
CN101121137A (zh) 选择性脱烷基和芳烃烷基转移反应催化剂
CN103121914B (zh) 甲苯歧化与烷基转移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190866B (zh) 低乙苯副产物的芳烃烷基转移和脱烷基反应方法
CN102600887A (zh) 用于苯与甲醇烷基化制二甲苯的催化剂
CN100475336C (zh) 增产碳八芳烃的烷基转移催化剂
CN103285912B (zh) 一种碳八芳烃中乙苯脱烷基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136050C (zh) 甲苯与碳九及其以上重质芳烃歧化和烷基转移催化剂
CN103121915B (zh) 甲苯与重芳烃歧化和烷基转移的方法
CN103120952B (zh) 歧化与烷基转移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172251B (zh) 增产二甲苯的芳烃烷基转移和脱烷基催化剂
CN1123629C (zh) 甲苯与碳九及其以上重质芳烃歧化和烷基转移工艺
CN102451750A (zh) 烷基芳烃选择性脱烷基催化剂
CN104557418A (zh) 甲苯与重芳烃歧化和烷基转移的方法
CN104549472A (zh) 芳烃烷基转移与脱烯烃催化剂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