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21432A - 安全带卷绕装置 - Google Patents

安全带卷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21432A
CN103121432A CN2012103401885A CN201210340188A CN103121432A CN 103121432 A CN103121432 A CN 103121432A CN 2012103401885 A CN2012103401885 A CN 2012103401885A CN 201210340188 A CN201210340188 A CN 201210340188A CN 103121432 A CN103121432 A CN 1031214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ool
torsion shaft
mosaic process
receiving portion
imaginary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4018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21432B (zh
Inventor
前久保义明
浮田优
梁川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kai Rik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kai Rik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kai Rika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kai Rika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1214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214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214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214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28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incorporating energy-absorb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34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 B60R22/341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comprising energy-absorbing means
    • B60R22/3413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comprising energy-absorbing means operating between belt reel and retractor fram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34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 B60R22/46Reels with means to tension the belt in an emergency by forced winding up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75/00Storing webs, tap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on reels
    • B65H75/02Cores, formers, supports, or holders for coiled, wound, or folded material, e.g. reels, spindles, bobbins, cop tubes, cans, mandrels or chucks
    • B65H75/34Cores, formers, supports, or holders for coiled, wound, or folded material, e.g. reels, spindles, bobbins, cop tubes, cans, mandrels or chucks specially adapted or mounted for storing and repeatedly paying-out and re-storing lengths of material provided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e.g. anchored hoses, power cables
    • B65H75/38Cores, formers, supports, or holders for coiled, wound, or folded material, e.g. reels, spindles, bobbins, cop tubes, cans, mandrels or chucks specially adapted or mounted for storing and repeatedly paying-out and re-storing lengths of material provided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e.g. anchored hoses, power cables involving the use of a core or former internal to, and supporting, a stored package of material
    • B65H75/44Constructional details
    • B65H75/48Automatic re-stor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28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incorporating energy-absorbing devices
    • B60R2022/286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incorporating energy-absorbing devices using deformation of material
    • B60R2022/287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incorporating energy-absorbing devices using deformation of material of torsion rods or tub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28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incorporating energy-absorbing devices
    • B60R2022/288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incorporating energy-absorbing devices with means to adjust or regulate the amount of energy to be absorbed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安全带卷绕装置,其能够提高扭转轴从卷轴受到的载荷的平衡。在主扭转轴(102)的卷轴侧卡合部(110),形成有嵌合突起(114)~(120)。另外,在卷轴侧卡合部(110)的安全带插通孔(32)侧形成有载荷承受部(142)。利用载荷承受部(142)从载荷施加部(146)受到的旋转力的旋转半径方向成分,来抵消嵌合突起(114)~(120)的各斜面从旋转限制孔(124)~(130)的各斜面受到的旋转力的旋转半径方向成分。由此,能够提高主扭转轴(102)从卷轴(14)受到的载荷的平衡。

Description

安全带卷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构成车辆的座椅安全带装置的安全带卷绕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安全带卷绕装置中,为了实现卷轴的小型化等而将卷轴的安全带插通孔距卷轴的中心轴线的距离被设定得短。因此,在这样的安全带卷绕装置中安全带插通孔在卷轴中与供扭转轴设置的扭转轴收容孔连通。在这样的构成中,以扭转轴与卷轴的连结部分不干涉安全带的方式将扭转轴中的与卷轴的连结部分不设定于安全带插通孔侧。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7273191号说明书
扭转轴中的与卷轴的连结部分虽由相对于扭转轴的中心轴线呈放射状形成的突起构成,但这样的突起从卷轴受到的向拉出方向的旋转力,被分成旋转切线方向的成分和旋转半径中央侧的成分。此处,由于这样的突起未设定于安全带插通孔侧,所以突起受到的旋转力的旋转半径方向中央侧的成分将扭转轴向安全带插通孔侧推压。因此,在扭转轴从卷轴受到的载荷的平衡的观点上,仍然残留有改进的余地。
发明内容
考虑上述事实,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获得能够提高扭转轴从卷轴承受的载荷的平衡的安全带卷绕装置。
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本发明所涉及的安全带卷绕装置具备:卷轴,该卷轴的安全带插通孔的两端在外周面开口,从上述安全带插通孔的一端插通的安全带被卡止于上述安全带插通孔的另一端侧,并且上述安全带插通孔与沿着中心轴线贯通的扭转轴收容孔连通,并且,在上述扭转轴收容孔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有旋转限制部,该旋转限制部的内周形状为朝向上述中心轴线侧开口的凹形状,并且在上述安全带插通孔的内周部中的与上述扭转轴收容孔连通的连通部分侧形成有载荷施加部,该载荷施加部相对于围绕上述中心轴线的方向向以上述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径向的内侧倾斜;锁止机构,该锁止机构具有能够相对于上述卷轴相对旋转的锁止基座,并通过进行动作来限制上述锁止基座向与拉出方向对应的方向的旋转,该拉出方向为从上述卷轴拉出了上述安全带时的上述卷轴的旋转方向;以及扭转轴,该扭转轴的一端侧以相对于上述锁止基座的相对旋转被限制的状态与上述锁止基座连接,并且嵌合突起和载荷承受部形成在该扭转轴的比与上述锁止基座连接的部分更靠另一端侧,上述的嵌合突起以嵌入上述旋转限制部的方式从主体部分的外周部突出形成,上述的载荷承受部以外周面的一部分相对于围绕上述中心轴线的方向向上述径向的外侧倾斜而与上述载荷施加部对置的方式从主体部分的外周部突出形成。
在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本发明所涉及的安全带卷绕装置中,在卷轴的扭转轴收容孔设置有扭转轴。扭转轴在其一端侧相对于构成锁止机构的锁止基座的相对旋转被限制的状态下与锁止基座连接。与此相对,在该扭转轴中的比与锁止基座的连结部分更靠另一端侧,从扭转轴的主体部分的外周部突出形成有嵌合突起。与该嵌合突起对应地,在卷轴的扭转轴收容孔形成有旋转限制部。
旋转限制部为向卷轴的中心轴线侧开口的凹形状,且在该旋转限制部的内侧嵌入嵌合突起。若扭转轴相对于卷轴欲相对旋转,则旋转限制部的内周部(特别是朝向围绕中心轴线的方向的面)与嵌合突起干涉。由此,嵌合突起相对于卷轴的相对旋转、进而扭转轴相对于卷轴的相对旋转被限制。
因此,若锁止机构进行动作而限制锁止基座向拉出方向的旋转,则经由扭转轴限制卷轴向拉出方向的旋转。由此,限制安全带从卷轴的拉出。
另一方面,在限制锁止基座向拉出方向的旋转的状态下,若超过扭转轴中的与锁止基座以及卷轴这双方连结的连结部分之间的机械强度的朝向拉出方向的旋转力(即,欲拉出安全带的拽拉力)被施加于卷轴,则在与锁止基座以及卷轴这双方连结的连结部分之间在扭转轴产生扭转变形。施加于卷轴的朝向拉出方向的旋转力(即,欲拉出安全带的拽拉力)的一部分被提供给该扭转轴的扭转变形从而被吸收。并且,卷轴向拉出方向旋转该扭转轴的扭转变形的量,从而安全带从卷轴被拉出该卷轴的旋转的量,从而佩戴安全带的乘客能够向车辆前方移动。
然而,若对卷轴施加朝向拉出方向的旋转力,则旋转限制部向拉出方向推压嵌合突起。该推压力相对于拉出方向偏向卷轴的中心轴线侧。由于安全带插通孔与扭转轴收容孔连通,因此在扭转轴收容孔与安全带插通孔的连通部分不存在扭转轴收容孔的内周部,在该部分未形成有旋转限制部。
因此,在扭转轴收容孔与安全带插通孔的连通部分,不产生旋转限制部施加于嵌合突起的力。然而,在安全带插通孔的内周部的与扭转轴收容孔的连通部分侧形成有载荷施加部,与该载荷施加部对应地,从扭转轴的主体部分的外周部突出形成有载荷承受部。载荷施加部相对于围绕中心轴线的方向(卷轴的周向)向以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径向的内侧倾斜。
与此相对,载荷承受部的外周面的一部分相对于围绕中心轴线的方向向径向的外侧倾斜。因此,若朝向拉出方向的旋转力被施加于卷轴,则载荷施加部相对于拉出方向向径向内侧(中心轴线侧)推压载荷承受部。该推压力的径向成分以抵抗旋转限制部推压嵌合突起的力的径向成分的方式起作用。因此,能够防止或者抑制扭转轴向扭转轴收容孔与安全带插通孔的连通部分侧位移的情况。
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本发明所涉及的安全带卷绕装置在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本发明的基础上,设将上述扭转轴中的上述主体部分的外周部与上述嵌合突起的外周部的交点亦即嵌合突起侧交点、与上述中心轴线连结起来的假想线为嵌合突起侧第一假想线,设将上述嵌合突起的外周部与上述旋转限制部的内周部的接点亦即嵌合突起侧接点、与上述嵌合突起侧交点连结起来的假想线为嵌合突起侧第二假想线,设将上述扭转轴中的上述主体部分的外周部与上述载荷承受部的外周部的交点亦即载荷承受部侧交点、与上述中心轴线连结起来的假想线为载荷承受部侧第一假想线,设将上述载荷承受部的外周部与上述载荷施加部的内周部的接点亦即载荷承受部侧接点、与上述载荷承受部侧交点连结起来的假想线为载荷承受部侧第二假想线,则上述载荷承受部侧第一假想线与上述载荷承受部侧第二假想线所成的角度,设定为比上述嵌合突起侧第一假想线与嵌合突起侧第二假想线所成的角度小。
在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本发明的安全带卷绕装置中,将嵌合突起的外周形状、载荷承受部的外周形状、旋转限制部的内周形状、载荷施加部的形状设定如下。
即,设将扭转轴中的主体部分的外周部与嵌合突起的外周部的交点亦即嵌合突起侧交点、与中心轴线连结起来的假想线为嵌合突起侧第一假想线。与此相对,设将嵌合突起的外周部与旋转限制部的内周部的接点亦即嵌合突起侧接点、与嵌合突起侧交点连结起来的假想线为嵌合突起侧第二假想线。
另一方面,设将扭转轴中的主体部分的外周部与载荷承受部的外周部的交点亦即载荷承受部侧交点、与中心轴线连结起来的假想线为载荷承受部侧第一假想线。与此相对,设将载荷承受部的外周部与载荷施加部的内周部的接点亦即载荷承受部一侧接点、与载荷承受部一侧交点连结起来的假想线为载荷承受部侧第二假想线。
此处,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安全带卷绕装置中,以载荷承受部侧第一假想线与载荷承受部侧第二假想线所成的角度比嵌合突起侧第一假想线与嵌合突起侧第二假想线所成的角度小的方式设定嵌合突起的外周形状、载荷承受部的外周形状、旋转限制部的内周形状、载荷施加部的形状。由此,即便载荷承受部的突出尺寸短于嵌合突起的突出尺寸,也能在旋转限制孔的内壁抵接到嵌合突起的前端侧时,使载荷施加部抵接于载荷承受部,从而能够从载荷施加部向载荷承受部传递朝向拉出方向的载荷。
如以上说明那样,本发明所涉及的安全带卷绕装置能够提高扭转轴从卷轴受到的载荷的平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带卷绕装置的主要部分亦即轴组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沿图6的2-2线剖开的剖视图。
图3是嵌合突起以及旋转限制部的放大图。
图4是载荷承受部以及载荷施加部的放大图。
图5是沿着图6的5-5线剖开的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带卷绕装置的主要部分亦即轴组件的剖视图。
符号说明
10…安全带卷绕装置;14…卷轴;32…安全带插通孔;34…安全带;54…第一锁止机构(锁止机构);66…第二锁止机构(锁止机构);92…扭转轴收容孔;102…主扭转轴(扭转轴);114…嵌合突起;116…嵌合突起;118…嵌合突起;120…嵌合突起;124…旋转限制孔(旋转限制部);126…旋转限制孔(旋转限制部);128…旋转限制孔(旋转限制部);130…旋转限制孔(旋转限制部);142…载荷承受部;146…载荷施加部;182…副扭转轴(扭转轴);194…嵌合突起;196…嵌合突起;198…嵌合突起;200…嵌合突起;204…旋转限制孔(旋转限制部);206…旋转限制孔(旋转限制部);208…旋转限制孔(旋转限制部);210…旋转限制孔(旋转限制部);214…载荷承受部;218…载荷施加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构成>
图1利用分解立体图示出了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带卷绕装置10的主要部分即轴组件12的构成。
如图1所示,本安全带卷绕装置10的轴组件12具备卷轴14。卷轴14整体上形成为大致圆筒形状。该卷轴14在轴向一端侧(图1的箭头A方向侧)有凸缘部16从卷轴14的主体部分朝向径向外侧大致同轴地延伸出。与此相对,在卷轴14的轴向另一端侧(图1的箭头B方向侧),壁厚比凸缘部16厚的凸缘部18从卷轴14的主体部分朝向径向外侧大致同轴地延伸出。
在该凸缘部16与凸缘部18之间,在卷轴14上设定有减轻重量部20。减轻重量部20以在沿着卷轴14的中心轴线所朝的方向形成列的方式形成有多个,并且,该减轻重量部20的列在卷轴14的周向上形成有多个。这些减轻重量部20中的一列为触发容纳部22,收容后述的触发线(trigger wire)82。
另外,在卷轴14上形成有安全带插通孔32。如图2以及图5所示,安全带插通孔32在沿着卷轴14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形成为长条的槽状,两端以在卷轴14的外周部呈开口的方式贯通。另外,如图2以及图5所示,安全带插通孔32在与卷轴14的中心轴线所朝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以直线贯通,但是以避开卷轴14的轴心部分以及其附近的方式设定安全带插通孔32的形成位置。
如图2以及图5所示,在安全带插通孔32中,从该安全带插通孔32的一方的开口端侧,贯通有安全带34的长度方向基端侧,该安全带34具有可挠性、形成为长条带状。该安全带34的基端侧,在向前端侧折返的状态下比折返部分更靠基端侧的部分与前端侧相互重叠并被缝合。在安全带34中,比该缝合部分更靠基端侧的部分形成为封闭的环状,并在其内侧收容有棒状的阻挡部(stopper)36。在安全带插通孔32中沿着卷轴14周向的开口宽度设定为比安全带34的厚度的两倍大,并且比该安全带34的厚度的两倍与阻挡部36的直径尺寸之和小。
并且,如图2以及图5所示,在安全带插通孔32的另一方的开口端侧,设置有阻挡部容纳部38。安全带34设定为沿着卷轴14的周向的开口宽度比另一端长,比安全带34的厚度的两倍与阻挡部36的直径尺寸之和大。安全带34的长度方向基端侧的环形部分以将阻挡部36收容于其内侧的状态收容于阻挡部容纳部38的内侧。由此,安全带34的环形部分不向安全带插通孔32的一端侧脱离,安全带34的长度方向基端侧被卡止于卷轴14。
这样,长度方向基端侧被卡止于卷轴14的安全带34,通过卷轴14向围绕其中心轴线的一方亦即卷绕方向旋转,在卷轴14的外周部卷绕成层状而被储存。另外,若对安全带34向其前端侧拽拉,则安全带34从卷轴14被拉出的同时卷轴14向与卷绕方向相反的拉出方向旋转。
另一方面,如图1以及图6所示,在卷轴14的轴向另一端侧(图1以及图6的箭头B方向侧)形成有嵌插孔52。嵌插孔52的内周形状形成为与卷轴14同轴的圆形,并在卷轴14的轴向另一端部开口。在该嵌插孔52以能够围绕嵌插孔52的中心轴线(即,围绕卷轴14的中心轴线)旋转的方式嵌插有锁止基座(lock bace)56,该锁止基座56构成作为锁止机构的第一锁止机构54。在该锁止基座56的旋转半径方向外侧,设置有与锁止基座56一同构成第一锁止机构54的未图示的锁止棘爪。
该锁止棘爪在脚板上设置成能够绕着以与卷轴14的轴向相同的方向为轴向的轴摆动,上述的脚板在构成安全带卷绕装置10的未图示的框架中设置于卷轴14的轴向另一端侧,上述的锁止棘爪以与锁止基座56的外周部接近的方式摆动,若锁止棘爪卡合到形成在锁止基座56的外周部上的棘轮齿,则限制锁止基座56向拉出方向的旋转。另外,在设置有该锁止棘爪的脚板上,安装有构成第一锁止机构54的壳体。
在该壳体的内侧收容有下述各种部件,即、响应搭载有本安全带卷绕装置10的车辆进行了急减速时的车辆的加速度(减速度)而进行动作的构成所谓“VSIR机构”的各种部件、以及在卷轴14向拉出方向进行了旋转时的加速度在规定的大小以上的情况下进行动作的构成所谓“WSIR机构”的各种部件。通过这样的“VSIR机构”、“WSIR机构”进行动作,从而上述的锁止棘爪以向锁止基座56的外周部接近的方向摆动。
另一方面,如图6所示,在卷轴14的轴向一端侧(图1的箭头A方向侧)形成有嵌插孔62。嵌插孔62的内周形状形成为与卷轴14同轴的圆形,并在卷轴14的轴向一端部开口。在该嵌插孔62中以能够绕着嵌插孔62的中心轴线(即,围绕卷轴14的中心轴线)旋转的方式嵌插有套筒64。
如图1所示,在该套筒64上设置有离合器68,其构成作为锁止机构的第二锁止机构66。该离合器68以相对于套筒64的相对旋转被限制的状态支承在套筒64上。与该离合器68对应地,在上述的框架中设置于卷轴14的轴向一端侧的脚板上,安装有第二锁止机构的基座部件,并在该基座部件上设置有能够相对于卷轴14同轴地旋转的环部件。
在该环部件的内侧设置有上述的离合器68,若设置于离合器68的棘爪70动作,则该棘爪70将离合器68与环部件连结起来,限制离合器68相对于环部件的向拉出方向的相对旋转。另外,在基座部件设置有通过进行动作来对环部件向拉出方向的旋转进行限制的锁止部件,在落座于与本安全带卷绕装置10对应的座位上的乘客的体重在规定的大小以上的情况、并且在车辆成为急减速状态的情况下,锁止部件限制环部件的旋转。
设置于上述的离合器68的棘爪70在向环部件卡合的方向上被施力,并且在初始状态下卡合着触发线82的前端侧,棘爪70向卡合到环部件的方向的位移被限制。触发线82整体上形成为轴向处于与卷轴14的轴向相同的方向的棒状或者线状,并收容于上述的触发容纳部22。触发线82的长度方向前端侧从卷轴14的轴向一端(离合器68侧的端部)突出,并进入离合器68内。若触发线82向卷轴14的轴向另一端(锁止基座56侧的端部)侧移动而从离合器68脱离,则触发线82相对于离合器68的棘爪70的卡合被解除,从而离合器68的棘爪70借助作用力而接近环部件并卡合在环部件上。
另一方面,触发线82的长度方向基端部从卷轴14的轴向另一端(锁止基座56侧的端部)突出并卡止于锁止基座56。若卷轴14相对于锁止基座56向拉出方向相对旋转,则与该相对旋转量对应地触发线82从触发容纳部22向卷轴14的轴向另一端侧被拉出,由此,触发线82的前端侧从离合器68脱离。
另外,如图1以及图6所示,在卷轴14形成有扭转轴收容孔92。如图6所示,扭转轴收容孔92其一端在嵌插孔62的底部开口,另一端在嵌插孔52的底部开口。并且,如图2以及图5所示,在扭转轴收容孔92中的卷轴14的中心轴线的侧方,上述的安全带插通孔32与扭转轴收容孔92重叠。
如图1、图2以及图6所示,在该扭转轴收容孔92的内侧设置有作为扭转轴的主扭转轴102。如图1以及图6所示,主扭转轴102具备主扭转轴主体104。在本实施方式中,主扭转轴主体104形成为,轴向处于与卷轴14的轴向相同的方向且剖面形状为圆形的棒状。在该卷轴14的锁止基座56侧的端部,形成有锁止基座侧卡合部106。锁止基座侧卡合部106的外周形状为多边形、星形,或者齿轮形状、锯齿形状等非圆形。
与该锁止基座侧卡合部106对应地,在锁止基座56上形成有卡合孔108。该卡合孔108的内周形状为与锁止基座侧卡合部106的外周形状相同的形状(严格来说为稍大的相似形状)。锁止基座侧卡合部106被嵌入卡合孔108,从而限制锁止基座56相对于主扭转轴102的相对旋转。
在主扭转轴主体104的与锁止基座侧卡合部106相反的一侧的端部设置有卷轴侧卡合部110。此处,如图2所示,卷轴侧卡合部110具备外周形状比主扭转轴主体104的外周形状大的卡合部主体112。在卡合部主体112上形成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四个)的嵌合突起114、116、118、120。
这些嵌合突起114~120从主扭转轴102的中心轴线朝向径向外侧呈放射状地从卡合部主体112的外周部突出地形成。特别是,嵌合突起114的从卡合部主体112的突出方向为与安全带插通孔32的贯通方向的一方(阻挡部容纳部38侧)的方向相同的方向,嵌合突起120的从卡合部主体112的突出方向为与安全带插通孔32的贯通方向的另一方(与阻挡部容纳部38相反的一侧)的方向为相同的方向(即,与嵌合突起114的突出方向相反的方向)。
嵌合突起116形成于嵌合突起114的拉出方向侧,在嵌合突起116与嵌合突起120之间形成有嵌合突起118。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围绕主扭转轴102而嵌合突起116的突出方向相对于嵌合突起114的突出方向所成的角度,围绕主扭转轴102而嵌合突起118的突出方向相对于嵌合突起116的突出方向所成的角度,以及围绕主扭转轴102而嵌合突起120的突出方向相对于嵌合突起118的突出方向所成的角度,被设定为相同的角度。另外,这些嵌合突起114~120的外周形状形成为与所谓“渐开线齿轮”的外齿的齿型曲线相同的曲线,从主扭转轴102的中心轴线朝向外侧宽度尺寸逐渐变窄。
另外,与这些嵌合突起114~120对应地,在扭转轴收容孔92的内周部形成有卡合孔122。卡合孔122的内周形状设定为与卷轴侧卡合部110的外周形状大致相等(严格来说稍大)。在该卡合孔122形成有作为旋转限制部的旋转限制孔124、126、128、130。旋转限制孔124~130的每一个与嵌合突起114~120的每一个对应地形成,在卡合部主体112嵌入卡合孔122的状态下在旋转限制孔124嵌入嵌合突起114,在旋转限制孔126嵌入嵌合突起116,在旋转限制孔128嵌入嵌合突起118,在旋转限制孔130嵌入嵌合突起120。
从成形上的观点、组装性的观点来看,旋转限制孔124~130的每一个形成为比对应的嵌合突起114~120稍大。另外,如图3所示,旋转限制孔124的卷绕方向侧的斜面132形成为,从嵌合突起114的突出方向前端侧朝向基端侧逐渐远离嵌合突起114的卷绕方向侧的斜面134。
另外,虽省略详细的说明,但嵌合突起116与旋转限制孔126的关系、嵌合突起118与旋转限制孔128的关系、以及嵌合突起120与旋转限制孔130的关系,也设定为与上述的嵌合突起114与旋转限制孔124的关系相同。
另一方面,如图2所示,隔着主扭转轴102的中心轴线而在与嵌合突起118相反的一侧,从卡合部主体112的外周面突出形成有载荷承受部142。如图4所示,载荷承受部142从卡合部主体112突出的突出尺寸比嵌合突起114~120的突出尺寸短,并且突出方向前端面被设定为不比安全带插通孔32中的卷轴14的中心轴线侧的面更靠安全带插通孔32的内侧突出。该载荷承受部142的卷绕方向侧的斜面为载荷承受面144。
载荷承受面144为,相对于朝向围绕主扭转轴102的中心轴线的卷绕方向的方向而言朝向主扭转轴102的旋转半径方向外侧的倾斜曲面。以与该载荷承受面144对置的方式在卡合孔122设置有载荷施加部146。另外,载荷施加部146形成为从载荷承受部142的突出方向前端侧朝向基端侧逐渐远离载荷承受面144。
此处,设将主扭转轴102的嵌合突起114中的斜面134的根部(斜面134与主扭转轴102的轴部分的交点)与主扭转轴102的中心轴线(进而,卷轴14的中心轴线)连接起来的假想线为假想线L1,设将斜面134与旋转限制孔124的卷绕方向侧的斜面132的接触位置连接起来的假想线为假想线L2,并且设假想线L1与假想线L2所成的角度为角度θ1。
与此相对,设将主扭转轴102的载荷承受部142中的载荷承受面144的根部(载荷承受面144与主扭转轴102的轴部分的交点)与主扭转轴102的中心轴线(进而,卷轴14的中心轴线)连接起来的假想线为假想线L3,设将载荷承受面144与载荷施加部146的卷绕方向侧的斜面的接触位置连接起来的假想线为假想线L4,并且设假想线L3与假想线L4所成的角度为角度θ2。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上述的角度θ2比角度θ1小的方式设定嵌合突起114、载荷承受部142的外周形状、旋转限制孔124的内周形状、以及载荷施加部146的形状等。
另外,如图2所示,隔着主扭转轴102的中心轴线而在与嵌合突起116相反的一侧,从卡合部主体112的外周面突出形成有突起152,与该突起152的拉出方向侧的对置部154对置地,在卷轴14形成有对置面156。突起152、对置部154、对置面156形成为以如下所述的线(图2中的点划线L)为轴分别与载荷承受部142、对置部154、对置面156线对称的形状(即,以点划线L为轴,突起152与载荷承受部142处于镜像关系,对置部154与载荷承受面144处于镜像关系,对置面156与载荷施加部146处于镜像关系),上述的线是与主扭转轴102的中心轴线相交、并且沿着与嵌合突起114、120从卡合部主体112突出的突出方向正交的方向的线。但是,突起152不具有权利要求书中所述的作为“载荷承受部”的功能,另外,对置面156不具有权利要求书中所述的作为“载荷施加部”的功能。
如图1所示,在具备这样的卷轴侧卡合部110的主扭转轴102中,从锁止基座侧卡合部106的与主扭转轴主体104相反的一侧的端部起,与主扭转轴主体104同轴地形成有轴部162。该主扭转轴主体104的前端侧以直接或者间接地并自由旋转地支承于,上述的第一锁止机构54的壳体或者与该壳体不同地安装于框架的凸缘部18侧的脚板上的其他的部件。
另一方面,在卷轴14的扭转轴收容孔92设置有作为扭转轴的副扭转轴182。副扭转轴182具备副扭转轴主体184。在本实施方式中,副扭转轴主体184是轴向与卷轴14的轴向相同的方向、且剖面形状为圆形的棒状。在该卷轴14的第二锁止机构66侧的端部,形成有离合器侧卡合部186。
离合器侧卡合部186的外周形状为多边形、星形或者齿轮形状、锯齿形状等非圆形。与该离合器侧卡合部186对应地,在套筒64形成有卡合孔188。该卡合孔188的内周形状为与离合器侧卡合部186的外周形状相同的形状(严格来说为稍大的相似形状)。离合器侧卡合部186嵌入卡合孔188,从而限制套筒64相对于副扭转轴182的相对旋转。
在副扭转轴主体184的与离合器侧卡合部186相反的一侧的端部,设置有卷轴侧卡合部190。如图5所示,卷轴侧卡合部190具备外周形状比副扭转轴主体184的外周形状大的卡合部主体192。在卡合部主体192形成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四个)的嵌合突起194、196、198、200以及载荷承受部214。
另外,与卷轴侧卡合部190对应地,在扭转轴收容孔92的内周部形成有卡合孔202。在该卡合孔202形成有作为旋转限制部的旋转限制孔204、206、208、210以及载荷施加部218。与上述的旋转限制孔124~130分别不同地,旋转限制孔204~210分别设定为周向尺寸远大于嵌合突起194~200的各周向尺寸。但是,旋转限制孔204~210的卷绕方向侧的斜面与嵌合突起194~200的卷绕方向侧的斜面的关系设定为与上述的嵌合突起114~120的斜面134与旋转限制孔124~130的斜面132的关系相同。另外,载荷承受部214与载荷施加部218的关系也设定为与上述的载荷承受部142与载荷施加部146的关系相同。
另外,在副扭转轴182的副扭转轴主体184设置有阻挡部232。阻挡部232具备多个嵌入销234。这些嵌入销234与上述的嵌合突起194~200的拉出方向侧的面和旋转限制孔204~210的拉出方向侧的面之间的缝隙对应地设置。这些嵌入销234嵌入嵌合突起194~200的拉出方向侧的面与旋转限制孔204~210的拉出方向侧的面之间的缝隙,从而对向从旋转限制孔204~210的卷绕方向侧的斜面以及嵌合突起194~200的卷绕方向侧的斜面远离的方向的相对旋转进行限制。
在具备这样的卷轴侧卡合部190的副扭转轴182中,在离合器侧卡合部186的与副扭转轴主体184相反的一侧的端部,设置有螺杆222。螺杆222具备外螺纹部224,对与副扭转轴主体184同轴地形成于离合器侧卡合部186的内螺纹孔螺合外螺纹部224,从而螺杆222一体地安装于副扭转轴182。该螺杆222的轴部226与外螺纹部224同轴地形成。该轴部226以直接或者间接并自由旋转地支承于,上述的第二锁止机构66的壳体或者与该壳体不同地安装在框架的凸缘部16侧的脚板上的其他部件。由此,卷轴14间接地自由旋转地支承于框架。
<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安全带卷绕装置10的基本的动作进行说明。
(基本动作)
例如,若车辆成为急减速状态,则构成第一锁止机构54的“VSIR机构”动作。另外,若车辆减速,则车辆的乘客的身体向车辆前方侧惯性移动。由此佩戴于乘客的身体的安全带34被拉动,使卷轴14向拉出方向旋转。若该卷轴14的向拉出方向的旋转加速度超过规定的大小,则构成第一锁止机构54的“WSIR机构”动作。这样“VSIR机构”、“WSIR机构”动作,构成第一锁止机构54的锁止棘爪摆动,从而与形成在锁止基座56的外周部上的棘轮齿啮合。由此,限制锁止基座56的向拉出方向的旋转。
主扭转轴102的锁止基座侧卡合部106以相对于锁止基座56的相对旋转被限制的状态与锁止基座56嵌合。另一方面,主扭转轴102的卷轴侧卡合部110嵌合于卡合孔122,从而相对于卷轴14的相对旋转被限制。从而,锁止基座56相对于卷轴14的相对旋转被限制。因此,如上述那样,锁止基座56的向拉出方向的旋转被限制,卷轴14的向拉出方向的旋转被限制,从而安全带34从卷轴14的拉出被限制。由此,通过安全带34能够有效地约束欲向车辆前方惯性移动的乘客的身体。
在该状态下,若施加于卷轴14的向拉出方向的旋转力超过主扭转轴102的主扭转轴主体104的机械强度,则主扭转轴主体104中的卷轴侧卡合部110侧相对于锁止基座侧卡合部106侧以向拉出方向旋转的方式扭转。卷轴14以在主扭转轴主体104产生的扭转量向拉出方向旋转。因此,以与该卷轴14向拉出方向的旋转量对应的长度,安全带34从卷轴14被拉出,从而乘客的身体能够以被拉出的安全带34的长度大小向车辆前方惯性移动。另外,施加于卷轴14的向拉出方向的旋转力的一部分、即乘客的身体拉动安全带34的力的一部分,被提供给主扭转轴主体104上的扭转变形从而被吸收。
并且,该卷轴14向拉出方向的旋转也是卷轴14相对于旋转被限制的锁止基座56的相对旋转。因此,若这样卷轴14向拉出方向旋转,则基端部卡止于锁止基座56的触发线82向凸缘部18侧移动。由此,若触发线82的前端从离合器68脱离,则棘爪70因作用力而位移,从而卡合在径向外侧的环部件上。
在该状态下,例如,如果满足乘客的体重等的规定的条件,则环部件向拉出方向的旋转被限制。环部件向拉出方向的旋转被限制,从而第二锁止机构66向拉出方向的旋转被限制,进而,套筒64向拉出方向的旋转被限制。在套筒64的卡合孔188嵌合有副扭转轴182的离合器侧卡合部186,副扭转轴182相对于套筒64的相对旋转被限制,因此套筒64向拉出方向的旋转被限制,从而副扭转轴182向拉出方向的旋转被限制。
因此,在该状态下,若施加于卷轴14的向拉出方向的旋转力的大小,不超过主扭转轴102的主扭转轴主体104的机械强度与副扭转轴182的副扭转轴主体184的机械强度之和,则卷轴14无法向拉出方向旋转。
若施加于卷轴14的向拉出方向的旋转力的大小超过主扭转轴102中的主扭转轴主体104的机械强度与副扭转轴182中的副扭转轴主体184的机械强度之和,则在主扭转轴102的主扭转轴主体104以及副扭转轴182的副扭转轴主体184这双方产生扭转变形,从而能够吸收比只有主扭转轴102的主扭转轴主体104发生扭转变形的情况大的力(能量)。
另一方面,即使在触发线82的前端从离合器68脱离而棘爪70与环部件卡合的状态下,例如,若不满足乘客的体重等的规定的条件,则无法限制环部件向拉出方向的旋转。因此,在该状态下副扭转轴182的离合器侧卡合部186侧能够伴随套筒64、进而伴随着离合器68与卷轴14一同向拉出方向旋转。因此,在该状态下不在副扭转轴182的副扭转轴主体184产生扭转变形,若施加于卷轴14的向拉出方向的旋转力的大小超过主扭转轴102中的主扭转轴主体104的机械强度,则卷轴14能够向拉出方向旋转。
然而,如上述那样若在锁止基座56向拉出方向的旋转被限制的状态下对卷轴14施加向拉出方向的旋转力,则卡合孔122的旋转限制孔124~130中的卷绕方向侧的各斜面132向拉出方向侧推压主扭转轴102的嵌合突起114~120的卷绕方向侧的斜面134。另外,在该状态下,该推压力具有旋转切线方向的成分和向旋转半径方向中央侧的成分。
另外,在该状态下,卡合孔122的载荷施加部146向拉出方向侧推压载荷承受部142的载荷承受面144。该推压力也具有旋转切线方向的成分和向旋转半径方向中央侧的成分。此处,卡合孔122的载荷施加部146施加于载荷承受部142的载荷承受面144的推压力的向旋转半径方向中央侧的成分,抵抗旋转限制孔124~130的各斜面132施加于嵌合突起114~120的斜面134的推压力的向旋转半径方向中央侧的成分(特别是,旋转限制孔126的斜面132施加于嵌合突起116的斜面134的推压力的向旋转半径方向中央侧的成分)。
因此,能够提高从欲向拉出方向旋转的卷轴14向拉出方向的旋转力施加于主扭转轴102的卷轴侧卡合部110时的在卷轴侧卡合部110上的载荷平衡,抑制卷轴侧卡合部110中的向安全带插通孔32的位移。
另一方面,与嵌合突起114~120相比,载荷承受部142以前端侧不进入安全带插通孔32内的方式从卡合部主体112突出的突出尺寸设定得小。此处,将假想线L3与假想线L4所成的角度θ2,设定为比将上述的假想线L1与假想线L2所成的角度θ1小。
因此,嵌合突起114~120的根部侧的与卡合孔122之间的缝隙相比,载荷承受部142的根部侧的与卡合孔122之间的缝隙变小。因此,在卷轴14欲向拉出方向旋转而旋转限制孔124~旋转限制孔130抵接到嵌合突起114~120的前端侧时,能够使载荷施加部146与载荷承受部142的载荷承受面144抵接,从而能够将朝向拉出方向的载荷从载荷施加部146传递至载荷承受部142。
另外,虽省略详细的说明,但副扭转轴182的卷轴侧卡合部190与卡合孔202的关系,基本上设定为主扭转轴102的卷轴侧卡合部110与卡合孔122的关系相同。因此,在副扭转轴182的卷轴侧卡合部190与卡合孔202之间,也起到与在主扭转轴102的卷轴侧卡合部110与卡合孔122之间起到的作用相同的作用。因此,在副扭转轴182的卷轴侧卡合部190与卡合孔202之间,也能够得到与在主扭转轴102的卷轴侧卡合部110与卡合孔122之间得到的效果相同的效果。

Claims (2)

1.一种安全带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卷轴,该卷轴的安全带插通孔的两端在外周面开口,从所述安全带插通孔的一端插通的安全带被卡止于所述安全带插通孔的另一端侧,并且所述安全带插通孔与沿着中心轴线贯通的扭转轴收容孔连通,并且,在所述扭转轴收容孔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有旋转限制部,该旋转限制部的内周形状为朝向所述中心轴线侧开口的凹形状,并且在所述安全带插通孔的内周部中的与所述扭转轴收容孔连通的连通部分侧形成有载荷施加部,该载荷施加部相对于围绕所述中心轴线的方向向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径向的内侧倾斜;
锁止机构,该锁止机构具有能够相对于所述卷轴相对旋转的锁止基座,并通过进行动作来限制所述锁止基座向与拉出方向对应的方向的旋转,该拉出方向为从所述卷轴拉出了所述安全带时的所述卷轴的旋转方向;以及
扭转轴,该扭转轴的一端侧以相对于所述锁止基座的相对旋转被限制的状态与所述锁止基座连接,并且嵌合突起和载荷承受部形成在该扭转轴的比与所述锁止基座连接的部分更靠另一端侧,所述的嵌合突起以嵌入所述旋转限制部的方式从主体部分的外周部突出形成,所述的载荷承受部以外周面的一部分相对于围绕所述中心轴线的方向向所述径向的外侧倾斜而与所述载荷施加部对置的方式从主体部分的外周部突出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将所述扭转轴中的所述主体部分的外周部与所述嵌合突起的外周部的交点亦即嵌合突起侧交点、与所述中心轴线连结起来的假想线为嵌合突起侧第一假想线,
设将所述嵌合突起的外周部与所述旋转限制部的内周部的接点亦即嵌合突起侧接点、与所述嵌合突起侧交点连结起来的假想线为嵌合突起侧第二假想线,
设将所述扭转轴中的所述主体部分的外周部与所述载荷承受部的外周部的交点亦即载荷承受部侧交点、与所述中心轴线连结起来的假想线为载荷承受部侧第一假想线,
设将所述载荷承受部的外周部与所述载荷施加部的内周部的接点亦即载荷承受部侧接点、与所述载荷承受部侧交点连结起来的假想线为载荷承受部侧第二假想线,
则所述载荷承受部侧第一假想线与所述载荷承受部侧第二假想线所成的角度,设定为比所述嵌合突起侧第一假想线与嵌合突起侧第二假想线所成的角度小。
CN201210340188.5A 2011-11-18 2012-09-13 安全带卷绕装置 Active CN10312143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53057A JP5705708B2 (ja) 2011-11-18 2011-11-18 ウェビング巻取装置
JP2011-253057 2011-11-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21432A true CN103121432A (zh) 2013-05-29
CN103121432B CN103121432B (zh) 2015-08-26

Family

ID=484258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40188.5A Active CN103121432B (zh) 2011-11-18 2012-09-13 安全带卷绕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212024B2 (zh)
JP (1) JP5705708B2 (zh)
KR (1) KR101335785B1 (zh)
CN (1) CN10312143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12407A (zh) * 2018-02-16 2020-09-25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安全带卷绕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491482B1 (ko) * 2014-03-28 2015-02-11 (유)삼송 프리텐셔너의 벨트 웨빙 장착 구조
JP2016107867A (ja) * 2014-12-08 2016-06-20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ウェビング巻取装置
JP2021178567A (ja) * 2020-05-13 2021-11-18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ウェビング巻取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47914A (en) * 1997-11-28 2000-04-11 Kabushiki Kaisha Tokai-Rika-Denki-Seisakusho Device for restriction an amount of rotation and webbing retractor
EP1090820A1 (en) * 1999-04-27 2001-04-11 Ashimori Industry Co., Ltd. Seat belt retractor
EP1193144A2 (en) * 2000-09-29 2002-04-03 Takata Corporation Seatbelt retractor
US6405962B1 (en) * 1997-08-28 2002-06-18 Nsk Autoliv Co., Ltd. Retractor for use with a seat belt webbing
US20060124794A1 (en) * 2004-12-09 2006-06-15 Autoliv Asp, Inc. Low profile spline
US20110031340A1 (en) * 2009-08-07 2011-02-10 Kabushiki Kaisha Tokai-Rika-Denki-Seisakusho Webbing take-up device
CN101980893A (zh) * 2008-03-31 2011-02-23 芦森工业株式会社 安全带卷收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75505B2 (ja) * 1995-10-16 1999-03-31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ウエビング巻取装置
JP5473792B2 (ja) 2010-06-14 2014-04-16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ウェビング巻取装置
JP2012180040A (ja) * 2011-03-02 2012-09-20 Ashimori Industry Co Ltd シートベルト用リトラクタ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05962B1 (en) * 1997-08-28 2002-06-18 Nsk Autoliv Co., Ltd. Retractor for use with a seat belt webbing
US6047914A (en) * 1997-11-28 2000-04-11 Kabushiki Kaisha Tokai-Rika-Denki-Seisakusho Device for restriction an amount of rotation and webbing retractor
EP1090820A1 (en) * 1999-04-27 2001-04-11 Ashimori Industry Co., Ltd. Seat belt retractor
EP1193144A2 (en) * 2000-09-29 2002-04-03 Takata Corporation Seatbelt retractor
US20060124794A1 (en) * 2004-12-09 2006-06-15 Autoliv Asp, Inc. Low profile spline
CN101980893A (zh) * 2008-03-31 2011-02-23 芦森工业株式会社 安全带卷收器
US20110031340A1 (en) * 2009-08-07 2011-02-10 Kabushiki Kaisha Tokai-Rika-Denki-Seisakusho Webbing take-up device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12407A (zh) * 2018-02-16 2020-09-25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安全带卷绕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107466A (ja) 2013-06-06
US20130126656A1 (en) 2013-05-23
KR20130055513A (ko) 2013-05-28
JP5705708B2 (ja) 2015-04-22
KR101335785B1 (ko) 2013-12-02
US9212024B2 (en) 2015-12-15
CN103121432B (zh) 2015-08-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47573B2 (en) Seat belt retractor
EP2676851B1 (en) Webbing take-up device
CN100503317C (zh) 带子卷绕装置
WO2000048869A1 (fr) Enrouleur de ceinture de securite
CN102039869B (zh) 安全带卷绕装置
CN103121432A (zh) 安全带卷绕装置
US10246047B2 (en) Seat belt retractor and seat belt apparatus
US10654443B2 (en) Webbing take-up device
WO2000061405A1 (fr) Enrouleur a sangle
CN106064606A (zh) 安全带卷取装置
CN110466473A (zh) 座椅安全带用卷收器
JP5784563B2 (ja) ウェビング巻取装置
WO2017213239A1 (ja) ウェビング巻取装置
JP2003137065A (ja) ウエビング巻取装置
EP3162641B1 (en) Seatbelt retractor and seatbelt device
CN101092128A (zh) 织物带卷收装置
CN102139676A (zh) 安全带卷绕装置
EP1531099A1 (en) Seat belt retractor
JP2001287621A (ja) ウェビング巻取装置
WO2012001878A1 (ja) シートベルトリトラクタ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CN108454561A (zh) 安全带卷取装置
JP5456619B2 (ja) ウェビング巻取装置
US4917324A (en) Webbing retractor
CN102069772A (zh) 卡合构件支承构造以及安全带卷绕装置
JP2017189996A (ja) ウェビング巻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