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12666A - 设置在运输平台上的包装箱及其运输平台 - Google Patents

设置在运输平台上的包装箱及其运输平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12666A
CN103112666A CN2011103658175A CN201110365817A CN103112666A CN 103112666 A CN103112666 A CN 103112666A CN 2011103658175 A CN2011103658175 A CN 2011103658175A CN 201110365817 A CN201110365817 A CN 201110365817A CN 103112666 A CN103112666 A CN 1031126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cking chest
actuating mechanism
hinged
sidecar
telescop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6581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12666B (zh
Inventor
肖建英
赵志明
董赞
于涛
高志兰
肖庆山
张博宸
李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SCO marine logistics company limited
Original Assignee
COSCO Logist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SCO Logist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SCO Logist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36581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112666B/zh
Publication of CN1031126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126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126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126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ackaging Of Machine Parts And Wound Produ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设置在运输平台上的包装箱及其运输平台。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包装箱,用于设置在运输平台上,其中所述包装箱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致动机构,其使得沿所述运输平台车宽方向相对的两个侧车箱沿车宽方向相对运动。从而可以将包装和运输结合为一体,可以降低运输尺寸,减少包装难度,提高运输效率。

Description

设置在运输平台上的包装箱及其运输平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运输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运输平台,能够方便有效运输高精密大型货物。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制造业向着全球化、专业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因此全球协同作业模式也越来越得到重视,而这种作业模式需要安全、可靠的运输来提供支持。例如,在航空制造业,类似飞机机舱、机翼等大型部件经常由位于世界各地分包商工厂生产,最终需要运输到总装工厂进行组装。
诸如航空部件的高精密大型部件通常空间尺寸较大(直径达到4.5米以上)、薄壁、抗压性差,并且其货值还比较高,这需要密闭运输和存储。
在运输和装卸高精密大型部件过程中安全有效的包装是必不可少的。通常类似大体积、高精密部件采取如下两种包装形式:
一、软包装。通常在部件蒙皮外直接附着一层软质包装,例如防水薄膜、气垫膜、防水篷布等,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防水、防污、防轻微刮蹭的作用。但是其部件抗压性较差,包装保护功能一般,如果进行长距离运输,在遭遇极端恶劣的情况下,如冰雹、暴雨雪、石子飞溅、树枝刮蹭等,显然这种包装对于保护该高精密大型部件是无能为力的。
二、硬包装。通常利用木板、方木、型钢等在部件周边搭建有足够强度的包装盒,在部件与包装壁之间保留必要安全距离。该类包装自身具有一定的强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防水、防污、抵御外部硬物磕碰刮蹭等作用,可以为部件创造相对安全的运输环境。但该类硬包装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运输尺寸增大,导致运输难度和成本增加。由于部件和包装箱间需预留必要的安全间隙,而包装箱本身也存在一定厚度,这导致包装后部件运输尺寸骤然增大,运输难度成倍的增加,甚至无法运输。根据中国道路情况,一级道路桥梁的通行高度为不超过5米,如果部件本身高度达到4.5米,加上包装底座、顶棚厚度和保留的安全距离,装车以后的高度远远超过公路的通行能力,导致无法运输。
2、包装难度大,安全性差。通常硬包装是在部件装载后实施的,包装的安装、拆卸过程需借助吊车、叉车等辅助设施,沿部件外围逐件搭建安装。部件体积越大,包装难度就越大,安全性也越差,包装箱容易与部件发生接触,损伤部件,最终导致包装失败。
3、效率问题。进行包装的过程长,会导致车辆超时等待、影响运输周期。
4、成本和环保问题。包装材料一般只能一次使用,不便于回收和重复使用,造成资源的浪费,成本较高,且不利于环保。
因此,本领域急需一种方便有效地运输高精密大型部件的方法和运输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至少解决上述之一的问题,本发明的基本构思是可以将包装和运输结合为一体,从而可以降低运输尺寸,减少包装难度,提高运输效率同时包装可以重复使用,因此降低了成本,有利于环保。
为此,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包装箱,用于设置在运输平台上,其中所述包装箱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致动机构,其使得沿所述运输平台车宽方向相对的两个侧车箱沿车宽方向相对运动。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第一致动机构可以包括两对可伸缩机构,所述两对可伸缩机构在所述底部沿所述运输平台车长方向对称分布,以及所述可伸缩机构对中的每个的、相对于沿车长方向的中间轴线的外侧一端分别与靠近其的所述侧车箱铰接。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可伸缩机构中的一对可以设置在沿所述运输平台车长方向相对的所述底部的一端,以及该对可伸缩机构中的每个的所述外侧一端分别在所述底部该端沿车宽方向延伸并与靠近其的侧车箱立柱支撑梁的底部铰接;而所述可伸缩机构中的另一对可以设置在沿所述运输平台车长方向相对的所述底部的另一端,以及该对可伸缩机构中的每个的所述外侧一端分别在所述底部该端沿车宽方向延伸并与靠近其的侧车箱立柱支撑梁的底部铰接。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包装箱还可包括第一伺服机构,使得所述两对可伸缩机构同步伸缩。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在所述包装箱的两个侧车箱与底部之间还分别设置有第二致动机构,其使得所述包装箱的两个侧车箱分别以所述侧车箱与所述底部的铰接部为转动中心开合。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第二致动机构可包括两对可伸缩机构,所述两对可伸缩机构可沿所述运输平台车长方向对称分布,以及所述可伸缩机构中的每个的一端可分别与所述侧车箱铰接,而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底部铰接。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侧车箱与所述底部的铰接部可通过所述第一致动机构与所述侧车箱的立柱支撑梁的底部铰接形成,和/或所述可伸缩机构中的每个的两端可分别与所述侧车箱的立柱支撑梁中部和与该立柱支撑梁铰接的所述第一致动机构的远离该铰接部的部分铰接。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包装箱还可包括第二伺服机构,使得所述第二致动机构的两对可伸缩机构同步伸缩。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包装箱还可包括双扇门式结构的顶棚,其中在所述顶棚和所述两个侧车箱之间设置有第三致动机构,使得所述顶棚的每个门式结构分别以该门式结构与所述侧车箱的铰接部为转动中心开合。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第三致动机构可包括两对可伸缩机构,所述两对可伸缩机构可沿所述运输平台车长方向对称分布,以及所述可伸缩机构中的每个的一端可分别与所述侧车箱铰接,而另一端可分别与所述顶棚的下表面的远离于所述侧车箱铰接点的区域铰接。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可伸缩机构中的每个的两端可分别在所述侧车箱的立柱支撑梁的靠近于所述顶棚的1/4至1/5范围内进行铰接和在与该立柱支撑梁铰接的所述门式结构的下表面的远离于所述侧车箱铰接点的区域进行铰接。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包装箱还可包括还包括第三伺服机构,使得所述第三致动机构的两对可伸缩机构同步伸缩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包装箱还可包括限位支撑机构,用于固定所述第一致动机构、第二致动机构和第三致动机构中的至少一个的伸展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限位支撑机构可与所述第二致动机构和第三致动机构中的至少一个近似平行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致动机构可包括液压致动件、气压致动件或丝杆,优选的可以为液压缸。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包装箱还可包括折叠式车箱门,所述折叠式车箱门可包括底部收缩机构和车箱门上部折叠机构,优选地还可包括车箱门上部翻转机构,其中所述底部收缩机构可使得所述车箱门下部沿车宽方向伸缩,所述车箱门上部折叠机构可使得所述车箱门上部两侧分别以与车箱门上部中间部分的铰接部为转动中心转动至与所述中间部分折叠为一体或远离所述中间部分,所述车箱门上部翻转机构使得所述车箱门上部以与所述车箱门底部铰接部为转动中心上下翻转。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包装箱的前后端分别设置有连接接口,用于连接诸如挂车或动力鹅颈的拼接接口,以与挂车或动力鹅颈组成一台完整的能够行驶的运输载体。
根据本发明的另外的方面,提供了一种运输平台,其上可一体安装如上所述的包装箱。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第一致动机构可设置在所述运输平台的承载主梁上。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运输平台的车辆底盘可为凹式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可通过如下结构实现铰接:销连接机构、球铰接机构或十字轴连接机构。
从而,可以通过如上结构实现运输和包装为一体,可以克服现有的硬包装的缺陷,减少了包装的难度和运输的难度,提高了运输效率。
附图说明
现在将参考附图,仅通过例示的方法来描述本发明,所述附图不必按规定比例,其中:
图1例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与运输平台一体安装的包装箱的透视图;
图2例示了图1中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与运输平台一体安装的包装箱的、设置有第一致动机构的承载主梁局部透视图;
图3例示了图1中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与运输平台一体安装的包装箱的侧车箱的局部透视图;
图4例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与运输平台一体安装的包装箱的空载状态的视图;
图5例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与运输平台一体安装的包装箱的运输状态的视图;
图6例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与运输平台一体安装的包装箱的开启侧车箱的视图;
图7例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与运输平台一体安装的包装箱的在装卸状态的视图;以及
图8例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与运输平台一体安装的包装箱的连接接口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在下文中更详细描述本发明实施例,其中示出一些但并非本发明所有的实施例。当然,本发明可通过许多不同形式来实现,并且不应该被理解为限制成这里所描述的实施例;此外,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发明满足适当的法律需求。在附图中,类似的标号表示类似的部件。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一种包装箱,用于设置在运输平台上,其中所述包装箱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致动机构,其使得沿所述运输平台车宽方向相对的两个侧车箱沿车宽方向相对运动。
图1例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与运输平台一体安装的包装箱的透视图。如图1所示,与运输平台一体安装的包装箱10可包括底部11、侧车箱13、顶棚15、门17。
图2例示了图1中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与运输平台一体安装的包装箱的、设置有第一致动机构的承载主梁局部透视图。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底部11可以包括承载主梁111,其为包装箱的主要载体,承担整个包装箱和部件的重量,承受挂车传递的拉力和扭矩等,可在该主梁上根据需要布置托架来承载货物和相关防护板等。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可在包装箱底部11的承载主梁111上设置第一致动机构110。如图2a所示,第一致动机构110为车箱横向伸缩机构,其可包括两对可伸缩机构112、112’、113和113’,可在所述底部沿所述运输平台车长方向(X-X轴)对称分布,以及所述可伸缩机构对中的每个的、相对于沿车长方向的中间轴线(X-X轴)的外侧一端分别与靠近其的所述侧车箱铰接。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如图2b所示,四组可伸缩机构112、112’、113和113’可以在承载主梁的端部对称设置。该伸缩机构中的每个的相对于沿车长方向的位于车宽中间处的轴线的外侧一端分别包括铰接机构112a、112b、113a和113b,可通过该铰接机构与侧车箱根部铰接,用于固定并控制侧车箱在横向的位置。如图2b所示,当该可伸缩机构伸展时,其外侧一端带动侧车箱沿车辆宽度方向向外运动。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可采用如下结构的铰接机构:销连接机构、球铰接机构或十字轴连接机构。
图3例示了图1中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与运输平台一体安装的包装箱的侧车箱的局部透视图。侧车箱13可包括主立柱承载梁131和横纵设置的辅助支撑梁132。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侧车箱可以为衍架结构或板式结构。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该侧车箱可分为左右侧车箱。在例如采用衍架结构中,单侧车箱可由前后两根主立柱承载梁131和横纵布置的辅助支撑梁132构成。主立柱承载梁131底部设置有铰接机构,用于与车箱横向致动结构的一端铰接,例如可以设置有耳型环。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可伸缩机构中的一对例如112和112’可以设置在沿所述运输平台车长方向相对的所述底部的一端,以及该对可伸缩机构中的每个的所述外侧一端分别在所述底部该端沿车宽方向延伸并通过铰接机构112a和112b与靠近其的侧车箱立柱支撑梁131的底部铰接。而所述可伸缩机构中的另一对例如113和113’可以设置在沿所述运输平台车长方向相对的所述底部的另一端,以及该对可伸缩机构中的每个的所述外侧一端分别在所述底部该端沿车宽方向延伸并通过铰接机构113a和113b与靠近其的侧车箱立柱支撑梁131的底部铰接。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采用板式结构的方案中,可以在侧壁端部下方设置铰接机构以与底部11或第一致动机构的外侧一端铰接。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图4和图5分别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与运输平台一体安装的包装箱的空载状态和装载货物的运输状态的视图。如图4和图5所示,通过第一致动机构来伸缩调节车箱的宽度,从而在装载货物时使车箱伸展至最大宽度,而在空包装箱返程运输时车箱收缩至与承载主梁同宽,这样提高车辆的通过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包装箱还可包括第一伺服机构,使得所述两对可伸缩机构同步伸缩。伺服机构可通过在第一致动机构中安装分集流同步阀实现。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包装箱还可包括双扇门式结构的顶棚,在所述顶棚和所述两个侧车箱之间设置有第三致动机构,使得所述顶棚的每个门式结构分别以该门式结构与所述侧车箱的铰接部为转动中心开合。
如图1所示,包装箱10可包括双扇门式结构151和152,位于车箱正上部,左右对称设置。该门式结构根部与开启式侧车箱铰接。如图4和图5所示,分别在该门式结构与侧车箱之间设置有第三致动机构153,使得所述顶棚的每个门式结构分别以该门式结构与所述侧车箱的铰接部154a(154b)为转动中心转动。
图4a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与运输平台一体安装的包装箱的空载状态的透视图,图4b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与运输平台一体安装的包装箱在空载状态的附视图,而图4c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与运输平台一体安装的包装箱沿A-A方向的截面的侧视图。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三致动机构153可包括两对可伸缩机构153a、153a’;153b和153b’,所述两对可伸缩机构可沿所述运输平台车长方向对称分布,以及所述可伸缩机构中的每个的一端可分别与所述侧车箱铰接,而另一端可分别与所述顶棚的下表面的远离于所述侧车箱铰接点的区域铰接。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可以在侧车箱的立柱支撑梁上设置有铰接机构,从而可伸缩机构153a、153a’;153b和153b’可设置在左右侧车箱的前(后)立柱支撑梁确定的平面中,该可伸缩机构中的每个的两端可分别与所述侧车箱13的立柱支撑梁131靠近于顶棚的1/4至1/5范围内的部分进行铰接和与该立柱支撑梁铰接的所述门式结构的下表面的远离于所述侧车箱铰接点的区域铰接。
如图4所示,当包装箱10处于空载状态时,顶棚的第三致动机构收缩,从而顶棚15的门式结构绕与侧车箱铰接部为转轴旋转到与侧车箱平行角度,呈收缩状态。而侧车箱在横向致动机构(即第一致动机构)收缩的驱动下,也向内运动至与承载主梁宽度平齐。这样,顶棚15的两扇门式结构在侧车箱的向斜上延伸的部分之下在竖直平面对接。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可使用锁定机构来连接两个侧车箱以固定该位置。通过上述结构和操作,可收缩运输平台的车宽。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包装箱还可包括第三伺服机构,使得所述两对可伸缩机构同步伸缩,伺服机构可通过在第三致动机构中安装分集流同步阀实现。
如图5和图1所示,当包装箱10处于密闭运输状态时,第一致动机构伸展带动侧车箱13扩宽至装载宽度。顶棚15的第三致动机构伸展,从而顶棚15的双扇门式结构绕与侧车箱铰接轴向上旋转抬升,与底部近似平行,呈伸展状态。而左右侧车箱带动顶棚的门式结构向纵向中轴线靠拢至闭合。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还可以在所述包装箱的两个侧车箱与底部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二致动机构(俯仰致动机构),其使得所述包装箱的两个侧车箱分别以所述侧车箱与所述底部的铰接部为转动中心俯仰开合。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致动机构可包括两对可伸缩机构,所述两对可伸缩机构可沿所述运输平台车长方向对称分布,以及所述可伸缩机构中的每个的一端可分别与所述侧车箱铰接,而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底部铰接。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与运输平台一体安装的包装箱的开启侧车箱的视图。如图6所示,第二致动机构包括两对可伸缩机构133、134;和133’、134’,可设置在左右侧车箱的前(后)立柱支撑梁确定的平面中。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侧车箱13与底部11的铰接部可通过第一致动机构110与侧车箱13的立柱支撑梁131的底部通过铰接形成。可伸缩机构133、134;和133’、134’中的每个的两端可分别与侧车箱13的立柱支撑梁131的中部和与该立柱支撑梁铰接的所述第一致动机构的远离该铰接部的部分铰接。通过该可伸缩机构的伸展,侧车箱13可以底部铰接部为轴旋转开启。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包装箱还可包括第二伺服机构,使得所述两对可伸缩机构同步伸缩。伺服机构可通过在第二致动机构中安装分集流同步阀实现。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在装卸货物时,侧车箱13在第一致动结构(横向致动结构)带动下扩宽至装载宽度,顶棚在第三致动机构的支撑下呈伸展状态,而第二致动结构133(133’)和134(134’)伸展,使得侧车箱以与底部的铰接部为中心向两侧倾斜,沿车箱顶部纵向中轴线开启一定角度。显然,这样的开启扩大了进出的宽度,而部件可以容易地从上部垂直吊装或者从包装箱后部水平吊装进入/吊出包装箱,有利于装卸货物。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通过上述结构,可以使得装卸操作更加灵活,例如,当吊装在一定高度时,运输平台可以自由移动以使货物可以落入其中。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侧车箱13的主立柱承载梁131内侧可附设耳型环,用于安装第二和第三致动机构。本发明实施例的致动机构可以带有锁定装置,在伸展到一定位置时可以通过锁定装置来固定该位置。本发明实施例的致动机构可以包括液压致动件、气压致动件或丝杆,优选的可以为液压缸。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当致动机构为液压或气压致动件时,为防止动力源关闭以后,液压或气压缸长期放置泄压,包装箱10还可以设置有限位支撑机构以确保该结构的安全。如图5所示,包装箱可以在每个可伸缩机构的一侧近似平行地安装限位支撑机构153和/或135。当液压缸将车箱或顶棚推送到指定位置后,由限位支撑杆进行限位锁死以确保装卸操作的安全可靠。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包装箱10还可包括折叠式车箱门17,该折叠式车箱门可包括底部收缩机构和车箱门上部折叠机构,优选地还可包括车箱门上部翻转机构,其中所述底部收缩机构可使得所述车箱门下部沿车宽方向伸缩,所述车箱门上部折叠机构可使得所述车箱门上部两侧分别以与车箱门上部中间部分的铰接部为转动中心转动至与所述中间部分折叠为一体或远离所述中间部分,所述车箱门上部翻转机构使得所述车箱门上部以与所述车箱门底部铰接部为转动中心上下翻转。
车箱门如图1和图4所示,该折叠式车箱门17可由上下车箱门组成。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上、下车箱门可以为可伸缩机构,例如,在运输时可伸展至最远端,而在回运时收缩以使车箱门与承载主梁同宽。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下车箱门可以采用抽屉式结构,车箱门下半部分由三个框架组成,中间为固定的方形空心框架,两侧为对称的方形框架,两侧对称方形框架通过滑轨固定在中间框架内,运输时将拉伸至最远端固定,在回运时拉回以使车箱门下半部分与承载主梁同宽。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上车箱门可以采用折叠机构,车箱门上半部分由三个框架组成,中间为固定的方形框架,两侧为对称的梯形或方形(在侧车箱没有向斜上延伸的部分时)框架,通过铰接方式固定到中间框架上。运输时车箱门上半部分固定为一个整体(如图1所示),回运时两侧框架沿铰接轴向外侧翻转180°,并固定到中间框架上,使得车箱门上半部分与底部的承载主梁同宽(如图4所示)。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应用任何可收缩车箱门宽度的结构,本发明的实施例不限于上述抽屉式或折叠结构。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上下车箱门之间可通过铰接方式连接。可采用如下结构的铰接机构:销连接机构、球铰接机构或十字轴连接机构。在上车箱门还可以设置翻转机构,该翻转机构可以为可伸缩机构,在伸展时支撑上车箱门,在回运时解除紧固装置,可伸缩机构收缩,将车箱门上半部分倾斜90度,落到支撑架上,并与支撑架固定。
图7例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与运输平台一体安装的包装箱的在装卸状态的视图,其中图7a为主视图,图7b为俯视图。如图7所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在装卸状态,包装箱展开时仍然保持前后车箱门为折叠,固定在支撑架之上。通过可折叠车箱门,在装卸货物时上车箱门下翻,从而车箱门高度降低,可以降低部件的吊装高度,有利于装货。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包装箱的前后端还可以设置有连接接口,用于连接诸如挂车的连接接口。图8例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与运输平台一体安装的包装箱的连接接口的视图。如图8所示,包装箱前后端面设计为挂车连接接口,用于和液压轴线挂车、动力鹅颈等装置进行匹配连接,将包装箱与挂车连接为刚性整体,成为车体的一部分。使用这种结构可以借助包装箱的刚性,传递挂车的受力,减少部件下部包装箱和车梁结构,有效降低包装箱的装车运行高度。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运输平台,其上可一体安装如上所述的包装箱。例如第一致动机构(横向致动机构)可设置在运输平台的承载主梁上。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运输平台的车辆底盘可为凹式结构,例如包装箱前后端连接接口高于中间运输平台底面。这样可以在装货时降低总高度。
这里阐述的本发明的许多修改和其他实施例使得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得知这些发明涉及在先前说明书和相关附图中呈现的教导的优点。因此,可以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不限于这里公开的特定实施例,并且其修改和其他实施例包括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尽管这里采用的特定术语,但是他们的使用仅在于一般性和说明性的意义,而并非限制。

Claims (20)

1.一种包装箱,用于设置在运输平台上,其中所述包装箱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致动机构,其使得沿所述运输平台车宽方向相对的两个侧车箱沿车宽方向相对运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箱,其中所述第一致动机构包括两对可伸缩机构,所述两对可伸缩机构在所述底部沿所述运输平台车长方向对称分布,以及所述可伸缩机构对中的每个的、相对于沿车长方向的中间轴线的外侧一端分别与靠近其的所述侧车箱铰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装箱,其中所述可伸缩机构中的一对设置在沿所述运输平台车长方向相对的所述底部的一端,以及该对可伸缩机构中的每个的所述外侧一端分别在所述底部该端沿车宽方向延伸并与靠近其的侧车箱立柱支撑梁的底部铰接;而所述可伸缩机构中的另一对设置在沿所述运输平台车长方向相对的所述底部的另一端,以及该对可伸缩机构中的每个的所述外侧一端分别在所述底部该端沿车宽方向延伸并与靠近其的侧车箱立柱支撑梁的底部铰接。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包装箱,其中还包括第一伺服机构,使得所述第一致动机构的两对可伸缩机构同步伸缩。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箱,其中所述包装箱的两个侧车箱与底部之间还分别设置有第二致动机构,其使得所述包装箱的两个侧车箱分别以所述侧车箱与所述底部的铰接部为转动中心开合。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包装箱,其中所述第二致动机构包括两对可伸缩机构,所述两对可伸缩机构沿所述运输平台车长方向对称分布,以及所述可伸缩机构中的每个的一端分别与所述侧车箱铰接,而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底部铰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包装箱,所述侧车箱与所述底部的铰接部通过所述第一致动机构与所述侧车箱的立柱支撑梁的底部铰接形成,和/或所述可伸缩机构中的每个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侧车箱的立柱支撑梁中部和与该立柱支撑梁铰接的所述第一致动机构的远离该铰接部的部分铰接。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包装箱,其中还包括第二伺服机构,使得所述第二致动机构的两对可伸缩机构同步伸缩。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箱,其中所述包装箱还包括双扇门式结构的顶棚,其中在所述顶棚和所述两个侧车箱之间设置有第三致动机构,使得所述顶棚的每个门式结构分别以该门式结构与所述侧车箱的铰接部为转动中心开合。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包装箱,其中所述第三致动机构包括两对可伸缩机构,所述两对可伸缩机构沿所述运输平台车长方向对称分布,以及所述可伸缩机构中的每个的一端分别与所述侧车箱铰接,而另一端分别与所述顶棚的下表面铰接。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包装箱,其中所述可伸缩机构中的每个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侧车箱的立柱支撑梁靠近所述顶棚的部分和与该立柱支撑梁铰接的所述门式结构的下表面铰接。
12.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包装箱,其中还包括第三伺服机构,使得所述第三致动机构的两对可伸缩机构同步伸缩。
13.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包装箱,其中还包括限位支撑机构,用于固定所述第一致动机构、第二致动机构和第三致动机构中的至少一个的伸展位置。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包装箱,其中所述限位支撑机构与所述第二致动机构和第三致动机构中的至少一个近似平行设置。
15.如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包装箱,其中所述致动机构包括液压致动件、气压致动件或丝杆,优选的可以为液压缸。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箱,其中所述包装箱还包括折叠式车箱门,所述折叠式车箱门包括底部收缩机构、车箱门上部折叠机构,优选地还包括车箱门上部翻转机构,其中所述底部收缩机构使得所述车箱门下部沿车宽方向伸缩,所述车箱门上部折叠机构使得所述车箱门上部两侧分别以与车箱门上部中间部分的铰接部为转动中心转动至与所述中间部分折叠为一体或远离所述中间部分,所述车箱门上部翻转机构使得所述车箱门上部以与所述车箱门底部铰接部为转动中心上下翻转。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箱,其中所述包装箱的前后端分别设置有用于连接诸如挂车的连接接口。
18.一种运输平台,其中其上一体安装如权利要求所述的包装箱。
19.如权利要求所述的运输平台,其中所述第一致动机构设置在所述运输平台的承载主梁上。
20.如权利要求所述的运输平台,其中所述运输平台的车辆底盘为凹式结构。
CN201110365817.5A 2011-11-17 2011-11-17 设置在运输平台上的包装箱及其运输平台 Active CN1031126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65817.5A CN103112666B (zh) 2011-11-17 2011-11-17 设置在运输平台上的包装箱及其运输平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65817.5A CN103112666B (zh) 2011-11-17 2011-11-17 设置在运输平台上的包装箱及其运输平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12666A true CN103112666A (zh) 2013-05-22
CN103112666B CN103112666B (zh) 2015-05-13

Family

ID=484110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65817.5A Active CN103112666B (zh) 2011-11-17 2011-11-17 设置在运输平台上的包装箱及其运输平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112666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56275A (zh) * 2020-12-30 2021-05-07 哈尔滨铭川运输有限公司 航空物流运输地勤分类器和使用方法
CN112958461A (zh) * 2021-02-07 2021-06-15 科捷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货物自动输送建包方法
CN113978883A (zh) * 2021-11-04 2022-01-28 南京中车物流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车辆车下设备舱用可循环利用包装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192970B (de) * 1960-11-08 1965-05-13 Alexander Pohl Zusammenlegbarer, kistenartiger Grossbehaelter
EP1538271A2 (de) * 2003-12-03 2005-06-08 EADS Deutschland GmbH Erweiterbarer Container
CN2786025Y (zh) * 2005-04-29 2006-06-07 辽宁陆平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抽拉式联动扩展方舱
CN101541646A (zh) * 2007-04-09 2009-09-23 印度德里技术研究院 折叠和展开可折叠运输集装箱的装置和方法
CN101870395A (zh) * 2010-06-11 2010-10-27 苏州江南航天机电工业公司 折叠侧板液压扩展式扩展方舱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192970B (de) * 1960-11-08 1965-05-13 Alexander Pohl Zusammenlegbarer, kistenartiger Grossbehaelter
EP1538271A2 (de) * 2003-12-03 2005-06-08 EADS Deutschland GmbH Erweiterbarer Container
CN2786025Y (zh) * 2005-04-29 2006-06-07 辽宁陆平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抽拉式联动扩展方舱
CN101541646A (zh) * 2007-04-09 2009-09-23 印度德里技术研究院 折叠和展开可折叠运输集装箱的装置和方法
CN101870395A (zh) * 2010-06-11 2010-10-27 苏州江南航天机电工业公司 折叠侧板液压扩展式扩展方舱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56275A (zh) * 2020-12-30 2021-05-07 哈尔滨铭川运输有限公司 航空物流运输地勤分类器和使用方法
CN112958461A (zh) * 2021-02-07 2021-06-15 科捷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货物自动输送建包方法
CN112958461B (zh) * 2021-02-07 2022-04-01 科捷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货物自动输送建包方法
CN113978883A (zh) * 2021-11-04 2022-01-28 南京中车物流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车辆车下设备舱用可循环利用包装设备
CN113978883B (zh) * 2021-11-04 2022-12-13 南京中车物流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车辆车下设备舱用可循环利用包装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12666B (zh) 2015-05-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147270B1 (en) Automatic rear airfoil for vehicle
RU2584043C2 (ru) Складная интермодальная транспортная платформа
CN103662076A (zh) 集装箱装载机
US20130092060A1 (en) Intermodal transport platform
US9004832B1 (en) Intermodal container
CN103112666B (zh) 设置在运输平台上的包装箱及其运输平台
CN202321318U (zh) 一种集装箱运车装置
JP6267110B2 (ja) 乗用車の輸送及び保管装置
CN202703598U (zh) 一种铁路货车整体翻转式车顶结构
CN202439594U (zh) 自卸半挂车
CN209259164U (zh) 一种便于整体运输的仰拱栈桥
CN203612224U (zh) 集装箱装载机
CN217125158U (zh) 一种军用运输机的非自行走式货桥系统
CN218287571U (zh) 一种用于石油作业的自动液压调平装置
CN113233029B (zh) 一种新型轻量化自卸集装箱
CN217124874U (zh) 副油箱停放运输车
CN108749926B (zh) 一种车架结构
CN220923921U (zh) 一种多种卸货方式的货箱结构
US20170036893A1 (en) Apparatus for moving a shipping container
CN110001494B (zh) 一种可实现自动展撤的装卸平台
CN106274607A (zh) 挡板式汽车液压升降台
CN105480236A (zh) 一种运输卡车的铁路货车及卡车装卸方法
CN110155911A (zh) 一种随车叉车
CN109502362A (zh) 一种便于整体运输的仰拱栈桥及其转运方法
CN112623226A (zh) 运送货物无人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016 new Henderson International Building, No. 3, Mai Dian West Road, Beijing, Chaoyang District 10F

Patentee after: COSCO marine logistics company limited

Address before: 100016 new Henderson International Building, No. 3, Mai Dian West Road, Beijing, Chaoyang District 10F

Patentee before: COSCO Logistics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