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09258A - 显示装置、显示方法及其程序、终端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显示方法及其程序、终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09258A
CN103109258A CN2011800445531A CN201180044553A CN103109258A CN 103109258 A CN103109258 A CN 103109258A CN 2011800445531 A CN2011800445531 A CN 2011800445531A CN 201180044553 A CN201180044553 A CN 201180044553A CN 103109258 A CN103109258 A CN 1031092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interface
display frame
near state
electrostatic capacitance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4455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09258B (zh
Inventor
莲井亮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EC Casio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C Casio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filed Critical NEC Casio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1092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092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092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092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12.5D-digitiser, i.e. digitiser detecting the X/Y position of the input means, finger or stylus, also when it does not touch, but is proximate to the digitiser's interaction surface and also measures the distance of the input means within a short range in the Z direction, possibly with a separate measurement setup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8Touchless 2D- digitiser, i.e. digitiser detecting the X/Y position of the input means, finger or stylus, also when it does not touch, but is proximate to the digitiser's interaction surface without distance measurement in the Z direc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基于由在显示画面上所构成的静电电容检测部检测出的静电电容,对显示画面与所述显示画面上的物体的接近状态进行检测,并根据接近状态,决定对显示画面所层状地显示的多个用户接口画面当中的哪一个进行控制。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显示方法及其程序、终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所显示的用户接口画面进行控制的显示装置、显示方法及其程序、终端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在的信息终端市场存在很多搭载有触摸传感器的便携式终端。尤其在近年增加的属于称作智能电话这一分类的便携式终端成为如下结构:硬件的按键装置数少、终端的操作的大部分是在附带触摸传感器的显示器(触摸面板设备)上进行。
利用了触摸面板传感器的UI(用户接口)的操作是通过用户进行基本的触摸(使手指或用于触摸面板的操作用具(以下称为操作用具)接触触摸传感器)、拖动(以手指或操作用具接触触摸传感器的状态进行移动)、释放(手指或操作用具从传感器离开)的任一个或组合的操作来实现。由此,进行显示器上所显示的对象的选择或移动。这些是由通常的UI所较多采用的操作。在利用了触摸传感器的UI的操作中,在UI上多个对象(按钮或列表、滑动条SB等的可操作的部件图标)混杂显示的情况下,存在产生用户的误操作或操作对象误识别的情况。
作为一个例子,在图4中示出在显示装置显示UI的地图应用的情况。在该地图应用中,具有用户能够自由地在地图P上配置的标记功能。配置显示有用于进行地图P的放大、缩小的滑动条SB等。在像这样的地图应用中,在想对地图P的显示位置进行移动的情况下,用户拖动显示器上的地图P而使之滚屏。另外,在用户想使标记MK移动的情况下,拖动标记对象来使之移动。另外,在用户想进行地图P的放大、缩小的情况下,拖动滑动条SB的比例尺调整按钮,来进行操作。
例如,在用户意图对地图P进行放大、缩小操作而尝试进行滑动条SB的操作时,存在在触及滑动条SB与地图P的交界线附近时,识别为不是滑动条SB的上下拖动操作,而作为地图P的移动操作的情况。其结果,与用户意图的地图P的放大、缩小操作相反,存在产生成为地图P的移动操作等的误操作的情况。为了防止这样的误操作,提出有如下方式:在地图应用上设置对模式进行变更的按钮,来对地图P的移动模式、标记MK的移动模式、以及滑动条SB的操作模式进行切换。但是,这种方式存在使操作变得复杂、导致用户的混乱的可能性。通常在同一UI上多个可操作的对象混杂,提供能够以更简单且直观的操作来降低误操作的UI成为技术问题。
另外,本申请关联的技术记载在专利文献1中。
先行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8-12854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将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显示装置、显示方法及其程序、终端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具备:接近状态检测部,其基于由在显示画面上所构成的静电电容检测部检测出的静电电容,对所述显示画面与所述显示画面上的物体的接近状态进行检测;以及控制UI决定部,根据所述接近状态来决定对所述显示画面所层状地显示的多个用户接口画面当中的哪一个进行控制。
另外,本发明是显示装置的显示方法,基于由在显示画面上所构成的静电电容检测部检测出的静电电容,对所述显示画面与所述显示画面上的物体的接近状态进行检测,并根据所述接近状态,来决定对所述显示画面所层状地显示的多个用户接口画面当中的哪一个进行控制。
另外,本发明是一种程序,使显示装置的计算机作为以下部件来发挥功能:接近状态检测部,其基于由在显示画面上所构成的静电电容检测部检测出的静电电容,对所述显示画面与所述显示画面上的物体的接近状态进行检测;以及控制UI决定部,其根据所述接近状态来决定对所述显示画面所层状地显示的多个用户接口画面当中的哪一个进行控制。
另外,本发明是一种终端装置,具有:接近状态检测部,其基于由在显示画面上所构成的静电电容检测部检测出的静电电容,对所述显示画面与所述显示画面上的物体的接近状态进行检测;以及控制UI决定部,其根据所述接近状态来决定对所述显示画面所层状地显示的多个用户接口画面当中的哪一个进行控制。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使通用应用的UI具有多层,使在3D立体LCD11显示的能够操作的UI画面的层与手指或输入笔等的触摸面板的操作用具(以下,称为操作用具)距离触摸面板设备的距离相应地进行切换,从而在接触了触摸面板设备自身的情况下,能够操作下层的UI画面。进而,上层的UI画面不使手指或操作用具接触触摸面板设备而在触摸面板设备上的空间操作手指或操作用具,因此可实现用户的直观的操作。
另外,根据本发明,通过将所显示的图标等的对象分为不同的层,从而可降低用户对对象的选择错误等误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显示的用户接口画面的例子的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4是示出现有的显示装置显示的用户接口画面的例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进行说明。
图1是示出该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在该图中,标号1是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1具有3D立体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11、触摸面板设备(静电电容检测部)12、操作指示受理部13、接近状态检测部14、控制UI决定部15、操作控制部16、以及显示处理部17的各功能部或处理部。
3D立体LCD11是将从显示部输出的多个接口画面层状地进行显示的功能部。
另外,触摸面板设备12是对用户的手指或操作用具等的操作指示进行检测的功能部。该触摸面板设备12通过使用户手指或操作用具接近,在显示器上矩阵上配置多个的点电极的任一个检测静电电容,并在检测出静电电容的点电极的位置上,对用户的手指或操作用具的接近的情况进行检测。
另外,3D立体LCD11和触摸面板设备12构成为层状地重叠(参照图2)。由此,构成了显示画面。另外,在3D立体LCD11显示的UI画面上,用户在期望的位置通过手指或操作用具进行触摸、拖动、以及释放的操作。此时,触摸面板设备12通过检测静电电容,来输入操作指示。
另外,操作指示受理部13基于从触摸面板设备12输入的信号来生成操作指示的信息并输出。
另外,接近状态检测部14基于从触摸面板设备12输出的显示器内的任一个点电极的静电电容来检测用户的手指或操作用具的接近状态。
另外,控制UI决定部15基于接近状态检测部检测出的接近状态,决定对显示于3D立体LCD11的多个用户接口画面当中的哪一个进行控制。
另外,操作控制部16基于从操作指示受理部13输入的操作指示信息,来进行由控制UI决定部15决定的用户接口画面的控制。
另外,显示处理部17是基于操作控制部16的控制来对在3D立体LCD11显示的用户接口画面进行显示的处理部。
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基于在3D立体LCD内构成的静电电容检测部所检测的静电电容,对3D立体LCD11和所述3D立体LCD11上的手指或操作用具的接近状态进行检测。进而,显示装置1根据所述3D立体LCD11上的手指或操作用具的接近状态,来决定对3D立体LCD11层状显示的多个用户接口画面当中的哪一个进行控制。并且,显示装置1基于用户对用户接口画面进行的操作指示,来对被决定了被控制的用户接口画面进行与该操作指示对应的操作控制。
通过这样的处理,提供以更简单且直观的操作来降低误操作的显示装置。
以下,对显示装置的处理流程按照顺序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显示装置1对在触摸面板设备12的手指或操作用具的接触/非接触进行检测,代替检测操作指示的功能,设置基于静电电容的检测来根据该变化量对接触/接近/非接近进行检测的功能,并基于所检测出的接触/接近/非接近的结果来检测根据这些的操作指示。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中,在触摸面板设备12上的空间(中空)活动手指或操作用具这样的操作对于用户来说必须简单。在这里,将触摸面板设备12的铅直方向设为Z轴(参照图2)时,触摸面板12的点电极的静电电容根据用户的手指或操作用具距离触摸面板设备12的Z轴方向的距离而变化。更具体地说,Z轴方向的距离越近静电电容的变化越大,随着Z轴方向的距离的离开所检测的静电电容的变化变小。在根据该静电电容的变化,对手指或操作用具的Z轴方向的位置进行分类的情况下,在用户接口画面所显示的图标等的对象操作时,也可以对距离进行细微地调节来进行操作,以使用户与多个用户接口画面当中的适当的画面对应。
但是,需要对距离进行细微地调节以使手指或操作用具在Z轴上的距离变得适当,而被认为操作性下降。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由静电电容对手指或操作用具的Z轴上的距离进行检测的功能之外,还具有多层地构成用户接口画面,根据手指或操作用具在Z轴上的距离,切换可操作的UI层的功能。在本实施方式中,识别分类为手指或操作用具的接触状态、接近状态(触摸面板与手指或操作用具非接触且在一定距离内)、以及非接近状态的三个状态,使与该状态联动的UI层的数量减少,从而能够降低用户的手指或操作用具的Z轴的识别错误所致的误操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触摸面板和手指或操作用具的静电电容的变化的大小,分为接触状态、接近状态、以及非接触状态的三种状态,但也可以以比这个更多的数量进行分类。但是,如上所述,在进行细分类的情况下,用户的操作性变差。
图2是示出显示装置显示的用户接口画面的例子的图。
如该图所示,用户接口画面(以下,称为UI画面)层状地显示多个。在图2中,示出层状地显示下层(触摸面板:UI-1)和上层(UI-2)的两个UI画面情况的例子。在这里,下层的UI-1画面是显示地图P的画面。另外,上层的UI-2画面是显示用于放大、缩小地图P的滑动条SB和用户在地图P上设定的标记MK的两个图标的画面。另外,滑动条SB是一侧示出+,另一侧示出-的棒状的图标。滑动条SB通过进行使滑动条SB内的比例尺调整按钮向+侧或-侧滑动操作,从而能够放大或缩小地图P的比例尺。另外,标记MK是用于用户在地图P上标记而使之显示的光标。
显示装置1的显示处理部17如该图所示,进行将该多个UI画面进行层状重叠来显示的处理。
图3示出显示装置的处理流程的图。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处理流程按照顺序进行说明。
首先,用户使用手指或操作用具对在显示装置1所显示的UI画面进行操作。此时,触摸面板设备12对检测到的静电电容的坐标信息(x、y)和在该坐标的位置的点电极的静电电容的变化量z进行检测(步骤S101),并将该结果输出给接近状态检测部14。于是,接近状态检测部14基于从触摸面板设备12输入的静电电容的变化量z,来进行是触摸面板设备12与用户的手指或操作用具的距离为远离的状态(非接近)、或触摸面板设备12与用户的手指或操作用具接近的状态(接近)、或触摸面板设备12与用户的手指或操作用具接触的状态(接触)当中的哪一个的接近状态判断(步骤S102)。
在本实施方式中,接近状态检测部14为了基于已输入的静电电容的变化量z来判断接近状态而存储有两级的阈值(z1、z2)。并且,在接近状态的判断中,接近状态检测部14将静电电容的变化量z的最大值设为z_max。在输入的静电电容的变化量z为0≤z<z1时,判断为非接近。在输入的静电电容的变化量z为z1≤z<z2时,判断为接近。在输入的静电电容的变化量z为z2≤z≤z_max时判断为接触。并且,接近状态检测部14将作为判断结果的接近状态的信息(表示是非接近、接近、接触当中的哪一个的信息)输出到控制UI决定部15。另外,在被判断为接近状态为非接近的情况下,接近状态检测部14不输出非接近状态的信息。
接着,在由接近状态检测部14输入接近状态信息时,控制UI决定部15根据接近状态信息来确定所输入的接近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谓接近状态是指与接近或接触的任一种状态对应的状态。并且,控制UI决定部15在将接近状态判断为接触的情况下,决定为对层状地重叠的多个UI画面当中的下层的UI-1画面进行控制(步骤S103),另外,在将接近状态判断为接近的情况下,决定为对上层的UI-2画面进行控制(步骤S104)。并且,控制UI决定部15向操作控制部16输出决定为控制对象的UI画面的信息(表示上层或下层的信息)。
另外,操作指示受理部13从触摸面板设备12输入静电电容变换后的坐标信息(x、y)和该静电电容的变化量z。并且,生成存储了这些信息的操作指示信息(步骤S105),并输出给操作控制部16。
接着,操作控制部16基于成为操作对象的UI画面和控制指示信息,对该操作对象的UI画面进行控制(步骤S106)。例如,成为操作对象的UI画面是由图2示出的上层的UI-2画面,在与标记MK为相同的坐标中静电电容变化了的情况下,该标记MK例如判断为被选择指定,并向显示处理部17输出显示选择标记MK的操作控制信息。于是,显示处理部17例如通过将标记MK的亮度较暗地显示控制来进行标记MK的选择的控制。由此,在3D立体LCD11所显示的UI-2画面(上层)实现选择了标记MK的显示。
并且,操作控制部16基于静电电容变化后的坐标或其变化量等,顺次地向显示处理部17输出操作控制信息,显示处理部17基于操作控制信息进行UI画面的显示处理,由此,在3D立体LCD11的显示发生变化。在选择标记MK之外,例如进行标记MK的位置的变更(触摸+拖动+释放)或滑动条SB内的比例尺调整按钮的位置的变更(触摸+拖动+释放)所致的地图P的比例尺的变更等。另外,在地图P的比例尺变更的情况下,基于滑动条SB内的比例尺调整按钮的位置的变更,进行与该变更量相应的地图P的比例尺的缩小、放大的处理。
另外,在接近状态表示接触的情况下,选择下层的UI-1画面,进行针对所选择的下层的UI-1画面的操作控制。另外,在电源断开(OFF)之前反复进行上述处理。
尽管以上对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的处理进行了说明,但根据上述的处理,也可以使通用应用的UI具有多层,使在3D立体LCD11显示的可操作的UI画面的层同手指或操作用具与UI的距离一致地进行切换。由此,下层的UI画面在接触触摸面板设备自身的情况下可进行操作,上层的UI画面在不使手指或操作用具接触触摸面板设备的情况下,在触摸面板上的空间能够操作手指或操作用具。并且,能够使用户实现直观的操作。
另外,根据上述的例子,因为将UI画面分为多层来进行处理,所以通过将现有机制下所有配置在相同层上的对象划分至不同的层,从而能够降低用户对对象的选择错误等误操作。
另外,上述显示装置也可以具备在PDA或便携式电话等的终端装置的内部。
上述显示装置在内部具有计算机系统。并且上述的各处理的过程以程序的形式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通过计算机读出并执行该程序,来进行上述处理。在这里,所谓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是指磁盘、光磁盘、CD-ROM、DVD-ROM、半导体存储器等。另外,也可以将该计算机程序通过通信线路向计算机分发,接收到该分发程序的计算机执行被分发的程序。
另外,上述程序也可以是用于实现上述功能的一部分的程序。
进而,也可以是通过与在计算机系统中已经记录的程序的组合来实现上述功能的、所谓的差分文件(差分程序)。
本申请基于2010年9月22日向日本提出的申请号2010-211806号申请来主张优先权,并将其内容援引于此。
工业实用性
提供能够以简单且直观的操作来进行降低误操作的显示装置。
标号说明
1  显示装置
11 3D立体LCD
12 触摸面板设备
13 操作指示受理部
14 接近状态检测部
15 控制UI决定部
16 操作控制部
17 显示处理部

Claims (7)

1.一种显示装置,具备:
接近状态检测部,其基于由在显示画面上所构成的静电电容检测部检测出的静电电容,对所述显示画面与所述显示画面上的物体的接近状态进行检测;以及
控制用户接口决定部,其根据所述接近状态,来决定对所述显示画面所层状地显示的多个用户接口画面当中的哪一个进行控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接近状态检测部基于所述静电电容的变化量来检测是接触、接近、以及非接近当中的哪一种状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用户接口决定部在层状地显示的两个所述用户接口画面当中,在所述接近状态是接触的情况下决定对下层的用户接口画面进行控制,在所述接近状态是接近的情况下决定对上层的用户接口画面进行控制。
4.如权利要求1至3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具备:操作指示受理部,其受理针对用户接口画面的操作指示,
还具备:操作控制部,其针对决定为进行所述控制的用户接口画面,进行通过所述操作指示而受理了的与操作指示对应的操作控制。
5.一种显示装置的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
基于由在显示画面上所构成的静电电容检测部检测出的静电电容,来对所述显示画面与所述显示画面上的物体的接近状态进行检测,
根据所述接近状态,来决定对所述显示画面所层状地显示的多个用户接口画面当中的哪一个进行控制。
6.一种程序,使显示装置的计算机作为以下部件来发挥功能:
接近状态检测部,其基于由在显示画面上所构成的静电电容检测部检测出的静电电容,对所述显示画面与所述显示画面上的物体的接近状态进行检测;以及
控制用户接口决定部,其根据所述接近状态,来决定对所述显示画面所层状地显示的多个用户接口画面当中的哪一个进行控制。
7.一种终端装置,具备:
接近状态检测部,其基于由在显示画面上所构成的静电电容检测部检测出的静电电容,对所述显示画面与所述显示画面上的物体的接近状态进行检测;以及
控制用户接口决定部,其根据所述接近状态,来决定对所述显示画面所层状地显示的多个用户接口画面当中的哪一个进行控制。
CN201180044553.1A 2010-09-22 2011-09-09 信息显示装置、显示方法、终端装置 Active CN10310925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11806 2010-09-22
JP2010-211806 2010-09-22
PCT/JP2011/070584 WO2012039301A1 (ja) 2010-09-22 2011-09-09 表示装置および表示方法ならびにそのプログラム、端末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09258A true CN103109258A (zh) 2013-05-15
CN103109258B CN103109258B (zh) 2017-05-24

Family

ID=458737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44553.1A Active CN103109258B (zh) 2010-09-22 2011-09-09 信息显示装置、显示方法、终端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181945A1 (zh)
EP (1) EP2620856A4 (zh)
JP (2) JP5861638B2 (zh)
CN (1) CN103109258B (zh)
WO (1) WO201203930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63818B (en) * 2013-05-24 2016-12-21 Univ Central Taiwan Sci & Tech Three dimension contactless controllable glasses-like cell phon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126098A1 (en) * 2014-02-24 2015-08-2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playing content using proximity information
JP6773977B2 (ja) * 2017-03-01 2020-10-21 富士通クライアントコンピューティング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及び操作制御プログラム
JP6504238B2 (ja) * 2017-12-20 2019-04-2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表示制御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1354030B2 (en) 2018-02-22 2022-06-07 Kyocera Corporation Electronic device, control method, and program
JP6417062B1 (ja) * 2018-02-22 2018-10-31 京セラ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471261B1 (ja) * 2018-10-04 2019-02-13 京セラ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11666029A (zh) * 2020-05-28 2020-09-15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车机地图的操作方法、装置、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161871A1 (en) * 2004-07-30 2006-07-20 Apple Computer, Inc. Proximity detector in handheld device
CN101002175A (zh) * 2004-07-01 2007-07-18 诺基亚公司 在移动设备应用个性化方面使用上下文本体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01253474A (zh) * 2005-08-30 2008-08-27 微软公司 用于命令的方法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01546245A (zh) * 2008-03-26 2009-09-30 Lg电子株式会社 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EP2138929A2 (en) * 2008-06-24 2009-12-30 LG Electronics Inc. Mobile terminal capable of sensing proximity touch
US20100026640A1 (en) * 2008-08-01 2010-02-0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user interfa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82863B2 (ja) * 2000-05-22 2010-11-17 株式会社バンダイナムコゲームス 立体視映像表示装置、及び情報記憶媒体
JP2004071233A (ja) * 2002-08-02 2004-03-04 Fujikura Ltd 入力装置
JP2005196530A (ja) * 2004-01-08 2005-07-21 Alpine Electronics Inc 空間入力装置及び空間入力方法
JP2008009759A (ja) * 2006-06-29 2008-01-17 Toyota Motor Corp タッチパネル装置
JP4793422B2 (ja) * 2008-10-10 2011-10-12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情報処理用プログラム
KR20100041006A (ko) * 2008-10-13 2010-04-2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3차원 멀티 터치를 이용한 사용자 인터페이스 제어방법
KR101480194B1 (ko) * 2008-11-05 2015-01-2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 표시방법
KR20100050103A (ko) * 2008-11-05 2010-05-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맵 상에서의 3차원 개체 제어방법과 이를 이용한 이동 단말기
DE112009002462T5 (de) * 2008-12-04 2012-05-3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Anzeigeeingabeeinrichtung
US8689128B2 (en) * 2009-03-16 2014-04-01 Apple Inc. Device, method, and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for moving a current position in content at a variable scrubbing rate
JP5471137B2 (ja) * 2009-08-05 2014-04-16 ソニー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表示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1053971A (ja) * 2009-09-02 2011-03-17 Sony Corp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KR101087479B1 (ko) * 2010-01-29 2011-11-25 주식회사 팬택 멀티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JP2011253468A (ja) * 2010-06-03 2011-12-15 Aisin Aw Co Ltd 表示装置、表示方法、及び表示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02175A (zh) * 2004-07-01 2007-07-18 诺基亚公司 在移动设备应用个性化方面使用上下文本体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US20060161871A1 (en) * 2004-07-30 2006-07-20 Apple Computer, Inc. Proximity detector in handheld device
CN101253474A (zh) * 2005-08-30 2008-08-27 微软公司 用于命令的方法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01546245A (zh) * 2008-03-26 2009-09-30 Lg电子株式会社 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EP2138929A2 (en) * 2008-06-24 2009-12-30 LG Electronics Inc. Mobile terminal capable of sensing proximity touch
US20100026640A1 (en) * 2008-08-01 2010-02-0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user interface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63818B (en) * 2013-05-24 2016-12-21 Univ Central Taiwan Sci & Tech Three dimension contactless controllable glasses-like cell phon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620856A4 (en) 2017-01-04
JPWO2012039301A1 (ja) 2014-02-03
US20130181945A1 (en) 2013-07-18
CN103109258B (zh) 2017-05-24
JP2016040744A (ja) 2016-03-24
JP5861638B2 (ja) 2016-02-16
JP6123879B2 (ja) 2017-05-10
WO2012039301A1 (ja) 2012-03-29
EP2620856A1 (en) 2013-07-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09258A (zh) 显示装置、显示方法及其程序、终端装置
JP4849412B2 (ja) 情報入力表示装置
CN108509115B (zh) 页操作方法及其电子装置
KR101768540B1 (ko) 모바일 기기 및 이에 적용되는 ui 제공방법
US9442650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ynamically modulating a user interface parameter using an input device
US20100177053A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 of multiple degrees of freedom of a display
US20090289902A1 (en) Proximity sensor device and method with subregion based swipethrough data entry
US9721365B2 (en) Low latency modification of display frames
EP1986081A1 (en) Device for user interface using rotatable input device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user interface
CN102402384A (zh)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和计算机程序
KR20100048090A (ko) 터치와 모션을 통해 제어 명령을 생성하는 인터페이스 장치, 인터페이스 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인터페이스 방법
CN104736969A (zh) 信息显示装置及显示信息操作方法
CN105068751A (zh) 显示控制设备、显示控制方法和计算机程序
KR20140030379A (ko) 단말의 표시 제어 방법 및 그 단말
CN105247468B (zh) 可编程显示器及其画面操作处理程序
CN104737221A (zh) 信息显示装置及显示信息操作方法
CN103914207A (zh) 终端及用于操作终端的方法
WO2009142879A2 (en) Proximity sensor device and method with swipethrough data entry
CN102317895A (zh) 信息处理装置、显示控制方法以及显示控制程序
CN107111393A (zh) 用于局部化的力感测的装置和方法
US20110090165A1 (en) Interface method and display device
JP2013008250A (ja) カーソル制御装置、カーソル制御方法及びカーソル制御プログラム
KR101438231B1 (ko) 하이브리드 터치스크린을 구비한 단말 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KR20140083300A (ko) 원 포인트 터치를 이용한 사용자 인터페이스 제공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02947788A (zh) 终端、处理选择方法、控制程序和记录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NEC CORP.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NEC MOBILE COMMUNICATION, LTD.

Effective date: 20150625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Kanagawa, Japan

Applicant after: NEC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Address before: Kanagawa, Japan

Applicant before: NEC CASIO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PPLICANT; FROM: NEC CASIO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TO: NEC MOBILE COMMUNICATION, LTD.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625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Applicant after: NEC Corp.

Address before: Kanagawa, Japan

Applicant before: NEC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