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04726A - 阀以及具备阀的热水供给机 - Google Patents

阀以及具备阀的热水供给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04726A
CN103104726A CN2012104475195A CN201210447519A CN103104726A CN 103104726 A CN103104726 A CN 103104726A CN 2012104475195 A CN2012104475195 A CN 2012104475195A CN 201210447519 A CN201210447519 A CN 201210447519A CN 103104726 A CN103104726 A CN 1031047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r
valve
rotary part
rotation fulcrum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44751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04726B (zh
Inventor
山下太一郎
伏木隆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Applianc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Applianc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Appliances Inc filed Critical Hitachi Appliance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1047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047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047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0472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chanically-Actuated Valves (AREA)
  • Heat-Pump Type And Storage Water Hea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在确保由所谓扣合来安装杆的容易性的同时使壳良好地支撑杆的阀以及具备这种阀的热水供给机。该阀具备:具有流体的流入口和流出口的壳、位于壳内并对从流入口流到流出口的流体的流动进行控制的阀体、以及驱动阀体的杆,壳具备将杆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进行支撑的支撑部,杆具备相对于壳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撑的旋转部,在旋转部或支撑部的一方设有旋转支轴,在旋转部或支撑部的另一方设有旋转支轴的轴承,杆的旋转部构成为能够弹性变形,以便当外力作用在沿旋转轴线的方向上时,杆的旋转部在沿旋转轴线的方向上位移,在使旋转支轴和轴承相对并且使旋转部弹性变形的状态下解除外力时,随着旋转部的复原,旋转支轴被支撑在轴承上。

Description

阀以及具备阀的热水供给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阀以及具备阀的热水供给机。
背景技术
作为本技术领域的背景技术,具有日本特开2010-242903号公报(专利文献1)。该公报中公开了如下压力放出阀的结构:设有与隔膜同轴的阀座,设有能相对于隔膜在轴向移动并且被弹簧向阀座加力的阀体,流入口的一次侧压力上升使得隔膜克服按压弹簧力向二次侧移动,一次侧压力超过预定的压力时,具备阀体的轴的一端抵接活塞使得阀体从阀座离开,从而开阀。在本公知例中,还公开了如下压力放出阀的结构:在立起手动杆的方向上操作时,手动杆将活塞押下,活塞将轴押下使得阀体从阀座离开,从而强制性开阀。
并且,在专利文献1中,手动杆的轴是压入与壳体(上壳)的头部对应设置的一对切口状轴孔的结构,是在组装手动杆时按压壳侧的切口使其扩展并弹性变形的同时将轴嵌入的所谓扣合(snap-fit)结构。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通过采用该扣合构造使得杆的旋转中心轴成为一体部件,从这一点,也表明该结构减少了部件数量。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42903号公报
另外,轴承原本是从旋转支轴的径向支撑旋转支轴的部件。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压力放出阀中,在安装杆时,旋转支轴将轴承相反地向径外方向按压使其扩展。因此,在杆的安装后,轴承扩展或者变形,存在轴承不再能良好支撑旋转支轴的可能。
发明内容
于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在确保由所谓扣合来安装杆的容易性的同时使壳良好地支撑杆的阀以及具备这种阀的热水供给机。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具备:具有流体的流入口和流出口的壳、位于所述壳内并对从流入口流到流出口的流体的流动进行控制的阀体、以及驱动所述阀体的杆,所述壳具备将所述杆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进行支撑的支撑部,所述杆具备相对于所述壳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撑的旋转部,在所述旋转部或支撑部的一方设有旋转支轴,在所述旋转部或支撑部的另一方设有所述旋转支轴的轴承,所述杆的旋转部构成为能够弹性变形,以便当外力作用在沿旋转轴线的方向上时,所述杆的旋转部在沿所述旋转轴线的方向上位移,在使所述旋转支轴和轴承相对并且使所述旋转部弹性变形的状态下解除所述外力时,随着所述旋转部的复原,所述旋转支轴被支撑在所述轴承上。
本发明的效果如下。
根据本发明,能够在确保由所谓扣合来安装杆的容易性的同时,使壳良好地支撑杆。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设在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热水供给机上的压力放出阀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设在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热水供给机上的压力放出阀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设在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热水供给机上的压力放出阀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设在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热水供给机上的压力放出阀的结构的后视图。
图5是表示设在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热水供给机上的压力放出阀的结构的后视图,表示将杆立起的第二位置。
图6是表示设在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热水供给机上的压力放出阀的结构的A-A剖视图,表示一次侧压力小的阀闭合状态。
图7是表示设在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热水供给机上的压力放出阀的结构的A-A剖视图,表示一次侧压力大的开阀状态。
图8是表示设在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热水供给机上的压力放出阀的结构的A-A剖视图,表示在将杆立起的第二位置上开阀的状态。
图9是表示设在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热水供给机上的压力放出阀的结构的B-B剖视图,表示在将杆立起的第二位置上开阀的状态。
图10是表示设在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热水供给机上的压力放出阀的结构的A-A剖视图,表示在对杆逆向操作了的第三位置上开阀的状态。
图11是表示设在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热水供给机上的压力放出阀的壳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设在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热水供给机上的压力放出阀的杆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设在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热水供给机上的压力放出阀的杆的另一结构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具备设在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热水供给机上的压力放出阀的热水储存箱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中:
1—上壳,2—下壳,3—止动螺钉,4—流入口,5—流出口,6—上表面,7—杆,8—手指放置部,9—轴承基部,10—轴孔,11—旋转支轴,12—杆后端部,13—调整螺母,14—贯通孔,15—隔膜,16—缸体,17—螺母,18—底面限制器,19—第一弹簧,20—阀座,21—阀轴,22—阀柱护套,23—螺钉,24—第二弹簧,25—阀体,26—空隙,27—调整轴,28—调整螺钉,29—密封材料,30—孔隙,31—第三弹簧,32—第一斜面,33—第二斜面,34—斜面,35—狭缝,36—肋,37—限制器,38—第二狭缝,39—外周扩大部,40—凹部,41—凸部,42—热水储存箱,43—排水阀,44—排水管,45—热水供给出口管,46—热水供给管,47—放出阀,48—外部大气开放口,49—滑动孔,50—旋转部,51—突出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说明实施例。
图14是表示具备设在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热水供给机上的压力放出阀的热水储存箱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简易图。在图14中,排水管44经由能开闭的排水阀43设在具备未图示的加热机构的热水储存箱42的下端。在热水储存箱42的上端连接有热水供给出口管45的一端,热水供给出口管45的另一端成为热水供给管46,是与未图示的淋浴器或者浴盆连接的结构。热水供给管46分支,经由能够通过杆7的操作来开闭的放出阀47与外部大气开放口48连接。
另外,杆7是手动操作的手动杆,但是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手动操作经由其他部件间接传递来进行操作的杆。
通常时,排水阀43以及放出阀47关闭,热水储存箱42内的热水经由热水供给管向未图示的淋浴器或者浴盆供给。
温水的温度加热至例如最高80℃程度,因此壳体成为大致相同的温度,杆也经由转动的支轴等接触部分被加热。此处,如果使杆为树脂成型部件,由于与金属相比导热系数小,因此难以传热,由于温度上升得以抑制,所以维持低温,具有操作性好的效果。
热水储存箱内的水压大于预定的压力时,放出阀47开阀,将压力过大的热水或者蒸汽放出到外部大气。
在排出热水储存箱内的热水时,通过使排水阀43开阀来敞开热水储存箱42的底面,并且操作放出阀47的杆7来使放出阀47开阀从而与大气连通,在使大气经由放出阀47导入热水储存箱42内的同时经由排水阀43从排水管44排水,从而能够将热水储存箱内的热水全部排出。这样,从导入大气这一功能的观点,放出阀47能够称作大气开放阀。
在不使放出阀47开阀连通外部大气而是仅使排水阀43开阀时,外部大气不被导入热水储存箱42内,因此不进行排水。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热水供给机上设置的压力放出阀的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侧视图,图3是俯视图,图4是后视图,表示未操作杆的闭阀状态。图5同图4一样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力放出阀的结构的后视图,与图4不同之处为表示的是对杆进行操作使其处于第二位置、即立位时的强制开阀状态。
在图1至图5中,上壳1和下壳2周围利用止动螺钉3以水密方式密闭,在下壳2的底面上,在从上壳1离开朝向的图示下方向开有流入口4,与作为流体的高压侧的一次侧连接。
上壳1和下壳2都为树脂成型部件的话,能够以低价格来构成。
上壳1在从下壳2离开的方向上呈大致圆筒状,在所述圆筒状的上壳1的侧面开有流出口5,与流体的低压侧或者开放到大气中的二次侧连接。
在上壳1的呈圆筒状的上表面6上,设有下文详细叙述的用于使利用者手动连通流入口4和流出口5来强制性放出一次侧压力的树脂制的杆7,使其一端宽度扩展来作为手指放置部8,从而容易进行开闭操作。杆7以如下方式旋转自如地被轴支撑,即、使旋转置轴11与在轴承基部9上开口的轴孔10嵌合,其中的轴承基部9从上壳1的上表面6凸出,与上壳1设为一体。轴孔10是与旋转支轴11同轴设置的贯通孔,也可以为凹部。另外,设有一对轴承基部9,在轴线方向上隔着杆7相对配置。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旋转支轴11设在杆7上,在上壳1上设有旋转支轴11的轴孔10。另外,承受旋转支轴11的轴承由轴孔10构成。另外,轴承不限于孔形状,也可以为一部分被切除的形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轴承基部9是将杆7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进行支撑的支撑部。该轴承基部9设为从与杆7面对的上壳1的上表面6向上方延伸。
图1至图4所示的杆7在与上壳1和下壳2的分割面大致平行配置的第一位置上,当一次侧压力超过预定的压力时,作为连通一次侧和二次侧的压力放出阀进行作用,通过如图2的虚线或者图5所示使杆7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杆7的与手指放置部8相反一侧的杆后端部12作为凸轮进行作用,使从上壳1的上表面6与上壳1的圆筒以同心方式突出的大致圆筒状的调整螺母13在其轴向移动,强制性开放阀,使一次侧和二次侧连通,其详细情况在下文叙述。另外,调整螺母13是配置在杆7与阀体25之间并随着所述杆的操作而进行移动的移动体。该移动体与阀体25连接,与杆7的旋转联动,在相对于杆7接近以及离开的方向上能够移动地被支撑,与阀体25一起移动。另外,杆7是绕所述旋转支轴11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旋转自如地被轴支撑的结构。
另外,杆7具备贯通部,该贯通部设置为在相对于上壳1的预定的旋转角度位置上在调整螺母13的移动轴上经过。详细进行说明,在图3中,杆7设有在第一位置上从上表面朝向流入口4作为所述贯通部的贯通孔14,是能够使例如螺丝刀等工具贯通的结构。
此处,使杆7为树脂成型部件,并且设有对杆7的旋转支轴进行轴支撑的轴孔10的轴承基部9与上壳1设为一体,因此是树脂成型部件的一部分,并且使调整螺母13也是树脂成型部件的话,通过使杆7本身以及与杆7接触的对象部件全部为树脂成型部件,则能够减少来自阀内部的温水的导热带来的热量,能够降低杆的温度,因此具有操作性提升的效果。
再者,使手指放置部8以薄板状延伸,因此散热效果大,由此,尤其是手指放置部8温度下降,因此更为适宜。
图6至图8以及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热水供给机上设置的压力放出阀的结构的A-A剖视图,图6是一次侧压力小的阀闭合状态,图7是一次侧压力大的开阀状态,图8表示在将杆7立起的第二位置上开阀的状态,图10表示的是在对杆7逆向操作了的第三位置上开阀的状态。图9是在将杆7立起的第二位置上开阀状态的B-B剖视图。
使用图6至图10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热水供给机上设置的压力放出阀的结构与动作。在上壳1与下壳2之间,通过夹持隔膜15的外周来进行水密密封,隔膜15的内周被大致圆筒状且其一部分扩大为凸缘状的缸体16和外周的一部分扩大为凸缘状的螺母17夹持从而进行水密密封。在将螺母17的外周扩大后的凸缘部与上壳1的上表面内侧之间设有作为压缩弹簧的第一弹簧19,对由螺母17和缸体16夹住的隔膜15的内周部向流入口4方向加力。在图6所示的阀闭合的状态下,缸体16的最下面与下壳2的底面限制器18抵接。
缸体16的面向流入口4的一侧设有阀座20。在缸体16的内周内侧设有沿着缸体16轴能够移动的阀轴21,在其流入口4侧设有阀体25,在阀柱护套22与阀轴21之间通过螺钉23来固定。第二弹簧24架设在阶梯部与设有空隙26的外周扩大部39之间,以使阀体25按压阀座20的方式施加载荷,来使阀闭合,该阶梯部设在缸体16的内周,空隙26位于阀轴21的与阀体25相对的一侧,能够使流体部分地在阀轴21方向上通过。
相比第一弹簧19施加在螺母17上的流入口4方向的力,在施加到隔膜15以及阀体25上的来自流入口4的一次侧压力所引起的载荷小的范围内,阀是闭合的结构。
调整螺母13与设在上壳1上的滑动孔49嵌合从而在轴向上移动自如地被支撑,调整螺母13与调整螺钉28啮合,使调整螺钉28旋转时,调整螺钉28相对于调整螺母13在轴向上移动,使与调整螺钉28一体并且向流入口4延伸的调整轴27上下微动。调整轴27设置为经由密封材料29相对于设在上壳1上的圆筒状的孔、即孔隙30保持水密,并且在轴向上滑动自如。调整轴27的下端和阀轴21的上端隔着预定的间隙配置,是通过使调整螺钉28旋转来使调整轴27微动从而调整该间隙的大小的结构。在调整螺母13与设在上壳1的孔隙30上端的阶梯之间设有作为压缩弹簧的第三弹簧31,使调整螺母13与调整轴27为一体,向图示上方朝杆7加力。
相对于轴孔10旋转自如地被轴支撑的杆7位于手指放置部8与流出口5大致平行的第一位置,是经由调整螺母13接受来自第三弹簧31的作用力而向图示上方加力的结构。在此,使从上壳1的上表面6到轴孔10的距离为h0,使从轴孔10到杆7的下端的距离为h1,则调整螺母13的上表面从上壳1的上表面6凸起的量h3为h3=h0-h1,此时在调整轴27的下端与阀轴21的上端产生预定的间隙t。使杆7的图示右侧面与轴孔10之间的距离为h2,则h2>h1,且
Figure BDA00002379759800071
接着使用图7说明一次侧压力增加后开阀的状态。在图7中,随着一次侧压力增大,隔膜15、缸体16、阀体25从流入口4侧接受的反力与压力成比例增加,该反力大于第一弹簧19引起的作用力时,隔膜15变形,缸体16从底面限制器18上浮,向图示上方移动,调整轴27的下端与阀轴21的上端之间的间隙减少。一次侧压力达到预定的压力时,调整轴27的下端与阀轴21的上端接触,阀轴21不能再向图示上方移动。一次侧压力进一步增大时,隔膜15进一步变形,缸体16与螺母17在进一步压缩第一弹簧19的同时向图示上方移动。另一方面,阀轴21不能与阀体25、阀柱护套22一起移动,所以阀体25与设在缸体16上的阀座20之间的间隙打开,从而开阀。在阀体25与阀座20之间经过的流体经过缸体16的内周与阀轴21之间的间隙,进一步经过设在阀轴21上的空隙26与二次侧连通,从流出口5排出。
由于这样来构成,所以通过使用调整螺钉28使调整轴27上下微动来变更调整轴27的下端与阀轴21的上端之间的间隙t,是能够调整的结构,如果间隙t大,则到开阀为止的一次侧压力为大,如果间隙t小,则到开阀为止的一次侧压力小。
接着,使用图8和图9说明对杆7进行操作并转动至作为立位的第二位置、强制性开阀后的状态。在图8和图9中,通过使杆7为立位,使得
Figure BDA00002379759800081
因此杆7使调整螺母13抵抗第三弹簧31以图6的h3尺寸向图示下方押下。调整轴27经由调整螺钉28与调整螺母13一起被押下,调整轴27的下端与阀轴21的上端接触,使阀轴21抵抗第二弹簧24被押下,与固定在阀轴21上的阀柱护套22一起将阀体25押下,从而在阀体25与阀座20之间设置间隙而开阀,将一次侧和二次侧连通。流体从一次侧的流入口4流入,经由阀体25与阀座20之间的间隙并经由阀轴21与缸体16的内周之间从设在二次侧的流出口5流出。
这样,通过对杆7进行操作,使其转动至作为立位的第二位置,能够使流体从一次侧向二次侧流出。
〈扣合〉
接着,针对使杆7弹性变形并通过所谓扣合能旋转(摆动)地安装在上壳1上的结构,使用图1、图11以及图12并进一步也适当参照图9来进行说明。图11与图1一样是立体图,表示的是仅将杆7取下后的状态。图12是表示杆7的外观的立体图,图12(a)是从与图1相同方向观察到的立体图,图12(b)是从相反侧的上壳1的一侧观察到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杆7是绕设在从上壳1的上表面6突出的轴承基部9上的轴孔10旋转自如地被支撑的结构。如果使杆7为树脂成型部件,则能够通过使杆7弹性变形并通过所谓扣合安装在上壳1上。
杆7具备相对于上壳1能旋转地被支撑的旋转部50。旋转部50构成为能够弹性变形,在外力作用在沿旋转轴线的方向上时,旋转部50在沿该旋转轴线的方向上位移。而且,在使杆7的旋转支轴11与上壳1的作为轴承的轴孔10相对并且使所述旋转部50弹性变形的状态下解除所述外力时,则伴随着旋转部50的复原,旋转支轴11支撑在轴孔10。
如上所述的杆7的旋转部50构成为具有在与所述旋转轴线相交的方向上延伸的两个突出部51,在该两个突出部51之间,设有在旋转部50弹性变形时允许突出部51弯曲的空间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空间部由后述的狭缝35构成。另外,旋转支轴11配备在旋转部50的突出部51上,且配置在突出部51所具有的面中的、与狭缝35侧的面相反一侧的外侧侧面。该外侧侧面设为与旋转支轴11正交且朝向外侧。另外,旋转支轴11是与该旋转支轴11同轴并且从外侧侧面向外侧相对突出为凸状的一对圆筒状的支轴。另外,狭缝35是与旋转支轴11正交且设在旋转支轴11之间的间隙。安装时,使突出部51向狭缝35缩窄方向弹性变形。
另外,杆7通过将旋转部50从轴承基部9的上方侧押入来安装在上壳1上。而且,在上壳1的轴承基部9上,设有在将杆7安装到上壳1上时将旋转支轴11引导至轴孔10的导向部。该导向部随着从轴承基部9的上方侧向下方侧而向轴承基部9的内侧倾斜。
以下进行详细说明。在图11中,在隔着调整螺母13相互面对地平行地与上壳1经过树脂成型设为一体的轴承基部9上,以同心形式设有轴孔10。一对轴承基部9之间相互面对的面之间的距离为:以大于杆7的旋转支轴11根部之间的间隔的方式设置间隙,使杆7能够顺畅地转动。在轴孔10的内侧面,切成如图9所示那样越向上方越扩展,形成第一斜面32,在第一斜面32与轴承基部9的内侧面之间,切成越向上方越扩展,形成第二斜面33。
第一斜面32和第二斜面33在组装时成为插入杆7的旋转支轴11时的向导。
在图12中,杆7的一端延伸为薄板状,成为开放动作时的手指放置部8。在杆7的两侧面,旋转支轴11分别向外侧凸出,成为开闭杆7时的旋转支轴。旋转支轴11的前端部形成为斜面34,通过使其沿着轴承基部9的第一斜面32,使得组装容易。
轴孔10是在与轴承基部9外周之间没有切口的圆孔,由于不是悬臂梁形状,因此不会产生如下问题:嵌入轴时的变形或者敞开杆时的力矩载荷施加在悬臂梁的根部导致根部的弯曲应力扩大,从而具有强度和可靠性高的效果。
与手指放置部8以及旋转支轴11正交地设有贯通孔14,如图1至图4所示使杆7位于第一位置上时,使螺丝刀贯通,使调整螺钉28旋转,是能够调整到开阀为止的一次侧压力大小的结构。
在相对于杆7的手指放置部8的贯通孔14的相反侧,宽度gap1的狭缝35与贯通孔14连通设置,形成为大致Ω字形的槽。从旋转支轴11的附近到手指放置部8设有用于加固的肋36,其间隔为gap2,为gap2>gap1的尺寸关系。通过使杆7为树脂成型部件并且设置狭缝35,在使旋转支轴11相互压缩的方向上容易弹性变形,容易弯曲,使扣合容易进行。
在组装动作时,对两侧的旋转支轴11彼此施加向轴向相互压缩方向的压缩力时,狭缝35与贯通孔14形成的Ω字形的槽变形,旋转支轴11前端彼此压缩,并且使斜面34与设在上壳1的轴承基部9上的第一斜面32抵接,并向上壳1押入至旋转支轴11与轴孔10嵌合,则杆7的弹性变形被释放,旋转支轴11恢复到弹性变形前的尺寸,如图9所示与轴孔10旋转自如地嵌合。当然,由于弹性变形量最大为gap1,因此旋转支轴11嵌合到轴孔10的长度也最大为gap1。
〈利用限制器防止脱离〉
接着,针对杆7与调整螺母13与限制器37的关系进行说明。限制器37是当杆7安装到上壳1时位于杆7的狭缝35内从而阻碍杆7的旋转部50的弹性变形的部件。以下详细说明。
限制器37是在从调整螺母13的一部分向接近杆7的方向上设置的突起,在杆7旋转的面内隔着调整螺钉28设有一对,设在两个位置上。限制器37的宽度是小于设在杆7上的狭缝35的宽度gap1的尺寸。
在图4所示的杆7位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以及图5所示的位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限制器37嵌合到狭缝35的内侧,调整螺母13利用第三弹簧31的作用力对杆7加力。于是,由于相对于调整螺母13凸出设置的限制器37插入狭缝35的内侧,因此即使将杆7的旋转支轴11在轴向上压缩并施加从轴孔10脱离方向的力,也由于狭缝35的内侧与限制器37抵接,防止了杆7的弹性变形,因此杆7不会脱落。也就是,即使将旋转支轴11在轴向上压缩,旋转支轴11也不会从轴孔10脱落,稳定地进行动作,因而较为理想。也就是,是如下一种结构:即使使杆7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旋转,通过手动动作反复开阀和闭阀,通过扣合安装的杆7也不会脱落。
再者,如图11所示,在调整螺母13与上壳1之间,绕调整螺母13的轴,每隔180°相互留有间隔地设有进行嵌合的凹部40和凸部41,在调整螺母13的外周设有凹部40,在上壳1的滑动孔49内周设有凸部41,在所述凹部40与凸部41嵌合的状态下形成为在轴向上能够移动,因此在将调整螺母13组装到上壳1上时,每旋转180°在一周中的两个部位上嵌合,容易组装,并且从调整螺母13凸出设置的限制器37在每隔180°设置在两个部位,只要将调整螺母13组装到上壳1上时的两个限制器37中单侧的限制器37的位置配置为与杆7的狭缝35位置一致,则狭缝35的位置与限制器37的位置总是一致,因此在安装杆7时,不会钩住限制器37,能够切实地进入狭缝35的空隙,因此容易组装,便利。
只要将设在该调整螺母13的外周的凹部40与限制器37配置在调整螺母13的外周的彼此不同的位置,限制器37就不会被凹部40切到,因而较为理想。
〈第三位置〉
接着使用图10表示将杆7的手指放置部8向箭头方向按压,从而向与图5、图8、图9中所示的第二位置相反的方向转动从而转动至第三位置的状态。在第三位置上,调整螺母13与杆7在限制器37中的接近手指放置部8的一侧的限制器37的附近接触,克服第三弹簧31的作用力将调整螺母13押入,与图8所示同样地使阀体25动作从而开阀。但是,在第三位置上,如果去除施加在手指放置部8的箭头方向的力,则由于第三弹簧31的作用力,杆7恢复到图6所示的第一位置,因此不能保持第三位置。在此,在第三位置上,在两个部位的限制器37中的图示右方、也就是离手指放置部8远的限制器37(a)上,调整螺母13被押下,另一方面,杆7的图示右端被提升,因此限制器37(a)不会位于狭缝35的空隙。
另一个限制器37(b)位于处于手指放置部8之间的肋36之间。如图12(b)所示,在肋36之间设有宽为gap2的间隙,使gap2>gap1。并且如果进一步使gap2>(2xgap1),在图10中将杆7的旋转支轴11在轴向上压缩至肋36的内侧与限制器37(b)抵接,则由于限制器37的宽度小于gap1,因此旋转支轴11的移动量大于gap1,旋转支轴11从轴孔10脱落。也就是,如图10所示将杆7保持在第三位置的情况下在轴向压缩旋转支轴11的话,能够将杆7拆下。
如上文所述,在第三位置上,构成为如果去除施加在手指放置部8上的箭头方向的力则利用第三弹簧31的作用力使得杆7恢复到图6所示的第一位置,因此在从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的杆7的动作范围内,设在调整螺母13上的限制器37进行作用,因此旋转支轴11不会脱落,具有杆7被稳定支撑的效果。
使用图13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另一实施例。图13与图12不同之处在于,从贯通孔14向手指放置部8设有第二狭缝38。通过设置第二狭缝38,旋转支轴11在轴向上容易变形,具有能够更加容易地通过扣合安装杆7的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安装杆7时,使杆7的旋转部50在轴线方向上弹性变形。由此,安装杆7时的弹性变形的方向为沿轴线的方向。相对于此,轴孔10支撑旋转支轴11时进行作用的力的方向为旋转支轴11的径向。也就是,能够使安装杆7时和支撑杆7时的力进行作用的方向不同。由此,轴孔10能够良好地保持旋转支轴11。因此,能够在确保利用所谓扣合安装杆的容易性的同时,使壳良好地支撑杆。
另外,使杆7利用树脂来成型并且设置用于容易进行旋转支轴11压缩方向的弹性变形的狭缝35,并且,在杆7的旋转支轴11的前端面设置倒角状的斜面34,并且在设在上壳1的轴承基部9上具备前端扩展的斜面状的切口,在将杆7通过扣合进行组装时,旋转支轴11与轴孔10的斜面彼此相互诱导地进行作用,从而杆7容易弹性变形,因此具有能够容易地通过扣合将杆7相对于上壳1旋转自如地安装的效果。
另外,轴孔10是在与轴承基部9的外周之间没有切口的圆孔,由于不是悬臂梁形状,因此不会产生如下问题:嵌入旋转支轴11时的变形或者释放杆7时的力矩载荷施加在悬臂梁的根部导致根部的弯曲应力扩大,从而具有强度和可靠性高的效果。并且,轴孔10将旋转支轴11的外周在圆周的整个部分进行支撑,而不是支撑圆周的一部分,因此能够稳定地支撑旋转支轴11。
另外,对于旋转自如地轴支撑杆7并且确实地进行防止脱落,不需要上壳1和杆7以外的部件,是简单的结构。并且,设计成使从在轴向上能够移动的调整螺母13突出为凸状的限制器37插入用于容易进行杆7在扣合时的弹性变形的狭缝35的内侧的结构,并且所述调整螺母13通过弹簧总是向杆7加力,因此即使将杆7的旋转支轴11在轴向上压缩并施加从轴孔10脱落的方向的力,狭缝35的内侧也抵接限制器37,杆7的变形受到限制,因此即使旋转支轴11在轴向上被压缩,也不会从轴孔10脱落,具有杆7被稳定支撑的效果。
再者,在调整螺母13与上壳1之间,设有绕轴每隔180°相互嵌合的凹部40和凸部41,在凹部40与凸部41嵌合的状态下形成为在轴向上能够移动,因此在将调整螺母13组装到上壳1上时,只要旋转180°就能嵌合,因此容易组装,并且从调整螺母13凸出设置的限制器37在每隔180°设置在两个部位,只要将调整螺母13组装到上壳1上时的限制器37的位置配置为与杆7的狭缝35位置一致,则狭缝35的位置与限制器37的位置总是一致,因此在安装杆7时,不会钩住限制器37,能够切实地进入狭缝35的空隙,因此容易组装,便利。
另外,相对于使杆7处于阀闭合的第一位置,在与将杆7配置为立位并开阀的第二位置相反的一侧倾斜的第三位置上,在将杆7保持在第三位置的情况下将旋转支轴11在轴向压缩,那么从调整螺母13突出为凸状的限制器为不位于杆7的狭缝35之间的结构,因此具有能够使杆7弹性变形并取下的效果。
由于杆7利用树脂来成型,因此具有如下效果:由于导热系数低于金属,即使壳体由于温水成为高温,杆7的温度上升也很少,处于低温,因此容易操作。
再者,设有对杆7的旋转支轴11进行轴支撑的轴孔10的轴承基部9是与上壳1设为一体的树脂成型部件的一部分,并且调整螺母13也是树脂成型部件。在此,储存在箱内的温水的温度例如为80℃程度,因此,如果是以往的金属制的构造,壳体也成为大致相同的温度,存在杆也经由进行转动的支轴等接触部分被加热的可能。另一方面,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使杆7本身以及与杆7接触的对象部件全部为树脂成型部件,能够减少来自阀内部的温水的导热带来的热量,因此,能够降低杆7的温度,因此具有操作性进一步提升的效果。再者,从杆7使手指放置部8以薄板状延伸,因此散热效果大,尤其是手指放置部8温度下降,因此更为适宜。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阀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的结构,在不脱离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以在杆的旋转部设置旋转支轴、在壳的支撑部设置轴承的阀的例子进行的说明,也可以与之相反,在杆的旋转部设置轴承,在壳的支撑部设置旋转支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由杆操作的阀的一个例子是针对压力放出阀进行的说明,但是不限于压力放出阀,只要是具备使阀动作的杆的阀即可,例如可以是通过杆的动作来开闭阀的开闭阀,可以是通过杆的操作转换多个流出口的转换阀,可以是通过杆的动作控制流体的流量多少的流量控制阀。

Claims (9)

1.一种阀,其特征在于,
具备:具有流体的流入口和流出口的壳、位于所述壳内并对从流入口流到流出口的流体的流动进行控制的阀体、以及驱动所述阀体的杆,
所述壳具备将所述杆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进行支撑的支撑部,
所述杆具备相对于所述壳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撑的旋转部,
在所述旋转部或支撑部的一方设有旋转支轴,在所述旋转部或支撑部的另一方设有所述旋转支轴的轴承,
所述杆的旋转部构成为能够弹性变形,以便当外力作用在沿旋转轴线的方向上时,所述杆的旋转部在沿所述旋转轴线的方向上位移,
在使所述旋转支轴和轴承相对并且使所述旋转部弹性变形的状态下解除所述外力时,随着所述旋转部的复原,所述旋转支轴被支撑在所述轴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杆的旋转部构成为具有在与所述旋转轴线相交的方向上延伸的两个突出部,
在所述两个突出部之间设有空间部,在旋转部弹性变形时,该空间部允许所述突出部发生弯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部设置为从与所述杆面对的所述壳的上表面向上方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阀,其特征在于,
具备配置在所述杆与所述阀体之间并随着所述杆的操作而移动的移动体、以及对所述移动体向所述杆加力的加力机构,
所述移动体在与所述杆相对的面上具有突起状的限制器,
所述杆安装在所述壳上时,所述限制器位于所述杆的空间部内,阻碍所述杆的旋转部的弹性变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支轴配备在所述旋转部的突出部,且配置在所述突出部所具有的面中的、与所述空间部侧的面相反一侧的外侧侧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杆通过将所述旋转部从所述支撑部的上方侧押入来安装在所述壳上,
在所述壳的支撑部上设有导向部,在将所述杆安装到所述壳上时,该导向部将所述旋转支轴引导至所述轴承,
所述导向部随着从所述支撑部的上方侧向下方侧而向所述支撑部的内侧倾斜。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阀,其特征在于,
具备配置在所述杆与所述阀体之间并随着所述杆的操作而移动的移动体,
所述杆具备贯通部,该贯通部设置为在相对于所述壳的规定的旋转角度位置在所述移动体的移动轴上经过,
所述贯通部与所述空间部连通。
8.一种热水供给机,具有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阀。
9.一种热水供给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储存供给热水所使用的液体的箱、使所述箱内的液体向外部排出的排出阀、以及将所述箱内开放到大气中的大气开放阀,
所述大气开放阀具备:具有流体的流入口和流出口的壳、位于所述壳内并对从流入口流到流出口的流体的流动进行控制的阀体、以及驱动所述阀体的杆,
所述壳具备将所述杆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进行支撑的支撑部,
所述杆具备相对于所述壳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撑的旋转部,
在所述旋转部或支撑部的一方设有旋转支轴,在所述旋转部或支撑部的另一方设有所述旋转支轴的轴承,
所述杆的旋转部构成为能够弹性变形,以便当外力作用在沿旋转轴线的方向上时,所述杆的旋转部在沿所述旋转轴线的方向上位移,
在使所述旋转支轴和轴承相对并且使所述旋转部弹性变形的状态下解除所述外力时,随着所述旋转部的复原,所述旋转支轴被支撑在所述轴承上。
CN201210447519.5A 2011-11-09 2012-11-09 阀以及具备阀的热水供给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0472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45043 2011-11-09
JP2011245043A JP5518029B2 (ja) 2011-11-09 2011-11-09 弁及び弁を備える給湯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04726A true CN103104726A (zh) 2013-05-15
CN103104726B CN103104726B (zh) 2015-01-28

Family

ID=483128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447519.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04726B (zh) 2011-11-09 2012-11-09 阀以及具备阀的热水供给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518029B2 (zh)
CN (1) CN10310472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45575A (zh) * 2016-05-06 2017-11-14 Toto株式会社 流量调整阀及其制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04817B2 (ja) * 2013-12-18 2017-09-27 イーグル工業株式会社 逃し弁
JP6656978B2 (ja) * 2016-03-28 2020-03-04 株式会社不二工機 逃がし弁及びその組立方法
JP7301359B2 (ja) * 2019-09-04 2023-07-03 株式会社不二工機 逃がし弁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503319A1 (fr) * 1981-04-03 1982-10-08 Bricard Soupape de surete
JPH10332037A (ja) * 1997-06-04 1998-12-15 Yoshitake:Kk 吸排弁
CN2830836Y (zh) * 2005-09-06 2006-10-25 陈雪峰 带活接的电热水器安全阀
JP2006336900A (ja) * 2005-05-31 2006-12-14 Danrei:Kk 圧力逃がし弁
CN101761675A (zh) * 2009-11-20 2010-06-30 卓旦春 热水器用新型安全阀
JP2010242903A (ja) * 2009-04-08 2010-10-28 Nok Corp 圧力開放弁
JP2011158043A (ja) * 2010-02-02 2011-08-18 Nok Corp 圧力開放弁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503319A1 (fr) * 1981-04-03 1982-10-08 Bricard Soupape de surete
JPH10332037A (ja) * 1997-06-04 1998-12-15 Yoshitake:Kk 吸排弁
JP2006336900A (ja) * 2005-05-31 2006-12-14 Danrei:Kk 圧力逃がし弁
CN2830836Y (zh) * 2005-09-06 2006-10-25 陈雪峰 带活接的电热水器安全阀
JP2010242903A (ja) * 2009-04-08 2010-10-28 Nok Corp 圧力開放弁
CN101761675A (zh) * 2009-11-20 2010-06-30 卓旦春 热水器用新型安全阀
JP2011158043A (ja) * 2010-02-02 2011-08-18 Nok Corp 圧力開放弁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45575A (zh) * 2016-05-06 2017-11-14 Toto株式会社 流量调整阀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100868A (ja) 2013-05-23
JP5518029B2 (ja) 2014-06-11
CN103104726B (zh) 2015-0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04726A (zh) 阀以及具备阀的热水供给机
RU2652361C1 (ru) Регулирующая арматура
WO2014016832A1 (en) Integral drip irrigation emitter with an easy spreadable exit pool
DE2419515A1 (de) Ventilbaugruppe insbesondere zur verwendung in einem kuehlsystem
US20120241539A1 (en) Percussive sprinkler with flow regulation functions
KR101157077B1 (ko) 부단수 밸브 시공 장치
CN201412533Y (zh) 高压差、微调调节阀
RU2355927C1 (ru) Вставной клапан
CN106979345B (zh)
CN106678373B (zh) 一种水量伺服器
JP2010281337A (ja) ダイアフラムケース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流量調整弁
CN104455547B (zh) 恒温调节阀门
CN114370513A (zh) 一种内膨胀密封阀门
CN204284529U (zh) 一种恒温调节阀门
CN208535202U (zh) 一种抽水泵用防堵塞阀门
CN211449739U (zh) 一种流量调节阀
WO2011158235A1 (en) Electrically heated thermostatic working element
CN206668985U (zh) 一种耐压的阀杆与阀座密封机构
CN107923719B (zh) 热交换器
CN206234454U (zh) 档位顶置可调式侧出口恒温混水阀
CN101762018A (zh) 新型水流量控制装置
CN109140040A (zh) 一种可拆卸阀杆的阀门
KR101542859B1 (ko) 에어 엑추에이터에 의해 개폐되는 볼밸브장치
CN109611579B (zh) 一种流量阀
CN203404424U (zh) 一种双柄双功能恒温阀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128

Termination date: 2016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