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89090A - 闩锁装置及其装配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闩锁装置及其装配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89090A
CN103089090A CN2012104262678A CN201210426267A CN103089090A CN 103089090 A CN103089090 A CN 103089090A CN 2012104262678 A CN2012104262678 A CN 2012104262678A CN 201210426267 A CN201210426267 A CN 201210426267A CN 103089090 A CN103089090 A CN 1030890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torque spring
pivotable member
pivotable
handle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42626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89090B (zh
Inventor
长谷川善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hon Plas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hon Plas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hon Plast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hon Plas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0890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890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890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890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3/00Vehicle lock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types of wing or vehicle
    • E05B83/28Locks for glove compartments, console boxes, fuel inlet covers or the like
    • E05B83/32Locks for glove compartments, console boxes, fuel inlet covers or the like for console boxes, e.g. between passenger sea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3/00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3/02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f hand grips or straps
    • B60N3/023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f hand grips or straps mov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7/00Stowing or holding appliances inside vehicle primarily intended for personal property smaller than suit-cases, e.g. travelling articles, or ma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7/00Stowing or holding appliances inside vehicle primarily intended for personal property smaller than suit-cases, e.g. travelling articles, or maps
    • B60R7/04Stowing or holding appliances inside vehicle primarily intended for personal property smaller than suit-cases, e.g. travelling articles, or maps in driver or passenger space, e.g. using racks
    • B60R7/06Stowing or holding appliances inside vehicle primarily intended for personal property smaller than suit-cases, e.g. travelling articles, or maps in driver or passenger space, e.g. using racks mounted on or below dashboard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CBOLTS OR FASTENING DEVICES FOR WINGS, SPECIALLY FOR DOORS OR WINDOWS
    • E05C3/00Fastening devices with bolts moving pivotally or rotatively
    • E05C3/12Fastening devices with bolts moving pivotally or rotatively with latching actio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CBOLTS OR FASTENING DEVICES FOR WINGS, SPECIALLY FOR DOORS OR WINDOWS
    • E05C3/00Fastening devices with bolts moving pivotally or rotatively
    • E05C3/12Fastening devices with bolts moving pivotally or rotatively with latching action
    • E05C3/14Fastening devices with bolts moving pivotally or rotatively with latching action with operating handle or equivalent member rigid with the latch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826Assembling or join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2/00Closure fasteners
    • Y10T292/08Bolts
    • Y10T292/1043Swinging
    • Y10T292/1051Spring projected
    • Y10T292/1052Operat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 Vehicle Step Arrangements And Article Storage (AREA)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 Closing And Opening Devices For Wings, And Checks For Wings (AREA)
  • Springs (AREA)
  • Mechanical Control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为了方便以令人满意的偏压力来施加将与基部部件可枢转地连接的可枢转部件的工作,将盘簧形扭力弹簧安装在枢转部件上,使得它的一个端部压在可枢转部件的凸起上,然后,将可枢转部件这样安装在基部部件上,以使得扭力弹簧的该端部在从可枢转部件的凸起释放的同时与基部部件的止动器部分相抵接并压靠该止动器部分,且使可枢转部件进一步朝着基部部件运动,直到可枢转部件合适设置在基部部件上。

Description

闩锁装置及其装配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涉及闩锁装置,更特别地涉及这种类型的闩锁装置,它包括:基部部件;可枢转部件,该可枢转部件与基部部件可枢转地连接,以便沿闩锁/释放方向枢转;以及扭力弹簧,该扭力弹簧安装在可枢转部件上,以便沿闩锁方向偏压可枢转部件。更特别地,本发明涉及这样的闩锁装置及其装配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已经提出了上述类型的多种闩锁装置,并特别地在机动车领域中实际使用。不过,它们中的一些由于其固有结构而很难装配。
例如,在用于将盖闩锁于机动车的落地式控制台上的闩锁装置中,有这种类型的闩锁,它包括:基部部件,该基部部件固定在盖上;可枢转钩部件,该可枢转钩部件与基部部件可枢转地连接,并选择性地与落地式控制台的捕获部分接合以及从该捕获部分脱开,以便采取闩锁/释放位置;以及扭力弹簧,该扭力弹簧安装在可枢转钩部件上,以便偏压可枢转钩部件使之沿闩锁方向枢转。
也就是,当盖搁置在落地式控制台上同时采取关闭位置时,闩锁装置借助于由扭力弹簧产生的偏压力而采取闩锁位置。当可枢转钩部件抵抗扭力弹簧的偏压力沿释放方向枢转时,可枢转钩部件从落地式控制台的捕获部分释放。因此,在这种状态下,当以特定力被向上拉动时,盖能够很容易地向上枢转。
由上述可知,闩锁装置中的扭力弹簧布置成沿闩锁方向恒定地偏压可枢转钩部件。也就是,在闩锁装置中,扭力弹簧保持被加应力或扭转,以便恒定地产生偏压力。
因此,为了装配闩锁装置,需要用于向扭力弹簧施加应力或扭转的工作。为了该工作,已经采用以下方式:将扭力弹簧的一端抵抗弹簧的偏压力向外拉动,并将其钩在形成于基部部件上的捕获部件上。不过,这样的工作很困难或至少麻烦,因为在弹簧端部的拉动工作中由扭力弹簧产生的偏压力不小,因此一直对设置工作产生相当大的阻碍。实际上,由于这些困难,装配工作将花费时间长。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缺陷,迄今为止已经提出了多种技术,它们中的一些在日本公开专利申请(特开)2007-185992和2005-43251中所示。
在公开文献'992所述的技术中,使用一端具有长直臂的扭力弹簧。该扭力弹簧与可枢转部件连接,且该可枢转部件与具有臂保持器的基部部件可枢转地连接。因此,在可枢转部件相对于基部部件正确地设置之后,扭力弹簧的长直臂通过工作人员的手动劳动抵抗由扭力弹簧产生的偏压力而与基部部件的臂保持器接合。不过,如上面所述,这样的手动工作很困难,需要非常熟练的技术。也就是,由于这种困难的工作,容易出现长直臂可能与臂保持器的错误位置接合的情况,这妨碍可枢转部件进行平顺枢转。
在公开文献'251所述的技术中,多个保持部件用于保持扭力弹簧。而且,使用工具来暂时保持半装配的装置。不过,使用多个部件导致更长装配时间和因此更大成本。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闩锁装置及其装配的方法,该闩锁装置和装配方法没有常规技术的上述缺陷。
也就是,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闩锁装置及其装配的方法,该闩锁装置和装配方法不仅方便用于将扭力弹簧安装在可枢转部件上以构成安装有弹簧的可枢转单元的工作,还方便用于在使得扭力弹簧产生用于偏压可枢转部件以使之沿给定方向枢转的合适偏压力的同时将安装有弹簧的可枢转单元安装在基部部件上的工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闩锁装置,包括:基部部件,该基部部件用于固定在第一部件上,该第一部件可相对于第二部件运动;可枢转部件,当与基部部件联接时,该可枢转部件可相对于基部部件枢转,可枢转部件装备有钩部分,该钩部分可与由第二部件提供的捕获部分接合;盘簧形扭力弹簧,该扭力弹簧具有第一和第二端部,该扭力弹簧安装在可枢转部件上,使得第一端部固定在可枢转部件上,第二端部压靠形成于可枢转部件上的凸起;以及止动器部件,该止动器部件由基部部件提供,其中,当为了使得可枢转部件与基部部件可枢转地连接而使得上面安装有盘簧形扭力弹簧的可枢转部件朝着基部部件运动时,扭力弹簧的第二端部在从枢转部件的凸起释放的同时与止动器部件相抵接并压靠该止动器部件,从而在可枢转部件与基部部件正确连接时使得扭力弹簧产生给定偏压力,可枢转部件在该给定偏压力作用下被偏压以沿给定方向枢转。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闩锁装置,该闩锁装置包括:把手盒,该把手盒用于固定于第一部件,该第一部件能够相对于第二部件运动;把手,当正确地插入把手盒中时,该把手能够相对于把手盒枢转,所述把手装备有钩部分,该钩部分能够与由第二部件提供的捕获部分接合;盘簧形扭力弹簧,该扭力弹簧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扭力弹簧被安装在把手上,且第一端部固定于可枢转部件,第二端部压靠形成于把手上的凸起;以及止动器壁,该止动器壁牢固地安装在把手盒中,其中,当为了将把手正确地插入把手盒中而使得上面安装有盘簧形扭力弹簧的把手朝着把手盒运动时,扭力弹簧的第二端部在从把手的凸起释放的同时与止动器部件相抵接并压靠该止动器部件,从而在把手与把手盒正确地连接时使得扭力弹簧产生给定偏压力,在该给定偏压力作用下,把手被偏压以沿给定方向枢转。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装配闩锁装置的方法,该闩锁装置包括:基部部件,该基部部件用于固定在第一部件上,该第一部件可相对于第二部件运动;可枢转部件,当与基部部件联接时,该可枢转部件可相对于基部部件枢转,可枢转部件装备有钩部分,该钩部分可与由第二部件提供的捕获部分接合;盘簧形扭力弹簧,该扭力弹簧具有第一和第二端部,该扭力弹簧安装在可枢转部件上,使得第一端部固定在可枢转部件上,第二端部压靠形成于可枢转部件上的凸起;以及止动器部件,该止动器部分由基部部件提供,其中,当为了使得可枢转部件与基部部件可枢转地连接而使得上面安装有盘簧形扭力弹簧的可枢转部件朝着基部部件运动时,扭力弹簧的第二端部在从枢转部件的凸起释放的同时与止动器部件相抵接并压靠该止动器部件,从而在可枢转部件与基部部件正确连接时使得扭力弹簧产生给定偏压力,可枢转部件在该给定偏压力作用下被偏压以沿给定方向枢转;该方法包括:将盘簧形扭力弹簧安装在可枢转部件上,以便以这样的方式来构成可枢转部件单元,即,扭力弹簧的第一端部固定于可枢转部件,扭力弹簧的第二端部压靠可枢转部件的凸起;使得可枢转部件单元以这样的方式朝着基部部件运动,即,使得扭力弹簧的第二端部在从可枢转部件的凸起释放的同时与基部部件的止动器部件相抵接并压靠该止动器部件;以及使得可枢转部件单元继续运动,直到可枢转部件单元被正确地设置在基部部件上。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的说明,将清楚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和优点,附图中:
图1是用于落地式控制台的盖的透视图,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闩锁装置实际上用于该盖上;
图2是第一实施例的闩锁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3是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闩锁装置中使用的把手单元的放大透视图,该把手单元示出为装备有扭力弹簧;
图4是类似于图2的视图,但是表示了把手单元将要引入把手盒内时的状态;
图5是第一实施例的闩锁装置的一个位置的放大剖视图;
图6是类似于图5的视图,但是示出不同位置的剖视图;
图7是类似于图3的视图,但是示出了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闩锁装置中使用的把手单元;以及
图8是类似于图7的视图,但是示出了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闩锁装置中使用的把手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介绍本发明。
为了容易解释,下面的说明使用多种方向术语,例如右、左、上、下、向右等。不过应当知道,这些术语应当理解为相对于坐在闩锁装置(或落地式控制台)前面的操作人员(即驾驶员或乘客)而言,该闩锁装置将由操作人员来操纵。
为了解释本发明,下面的说明将涉及能够闩锁布置在机动车中的落地式控制台的盖的闩锁装置。
参考图1至6,图中表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闩锁装置,该闩锁装置用于将控制盒的盖闩锁在关闭位置。由后面的说明可知,当闩锁装置的把手抵抗扭力弹簧的偏压力被提升时,将释放盖相对于控制盒的闩锁状态,因此当以特定力向上拉动盖时,该盖能够枢转至打开位置。
参考图1,图中表示了盖1,该盖1与落地式控制台(未示出)可枢转地连接,以便覆盖落地式控制台的开口上部部分。
由图中所示,在盖1的前部下表面上安装有闩锁装置3,该闩锁装置3能够将盖1闩锁在关闭位置。两个托架2固定在盖1的托架侧,因此在盖1枢转的情况下,托架2和2在落地式控制台中摆动,以便使得盖1相对于落地式控制台的开口上部部分的打开/关闭枢转运动平顺。
参考图2,图中以分解方式表示了闩锁装置3。
如图所示,闩锁装置3总体包括:可枢转把手4(或者打开操作杆),该可枢转把手4将由操作人员(未示出)来操纵;把手盒5,该把手盒5被构造成可枢转地支承把手4;以及盘簧式扭力弹簧6A,该盘簧式扭力弹簧6A用于偏压把手4以便使之沿图3中的顺时针方向(也就是沿闩锁方向)枢转。
如图所示,把手盒5被构造成具有两个侧壁5a和5a、后壁5b以及底壁5c。
由图1可知,在后面所述的把手单元合适地连接于把手盒5之后,前壁9固定于两个侧壁5a和5a的前边缘。由图1和2可知,把手盒5的上部开口将由盖1的一部分关闭。
由图2可知,把手盒5的两个侧壁5a和5a在它们的内侧下表面处形成有引导槽20和20。由后面的说明可知,引导槽20和20可滑动地接收布置于把手4上的对准的柱部分15和15的凸出端部。
各引导槽20具有侧向向外倾斜的斜进口部分21,并在其更深部分处形成有圆形开口21a,用于在其中接收相关柱部分15的凸出端部,如后面详细所述。
在图2中,标号26表示把手接收空间,该把手接收空间被限定于把手盒5中,并由两个侧壁5a和5a、后壁5b、底壁5c以及水平中间壁24包围,该水平中间壁24在侧壁5a和5a之间水平延伸。在把手接收空间26内布置有保持壁22,用于当把手4合适安装在把手接收空间26内时稳定地保持扭力弹簧6A。
如图所示,保持壁22从把手盒5的前侧平直地延伸至该把手盒5的后侧。在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中,保持壁22与侧壁5a和5a平行地延伸。保持壁22具有给定厚度,并具有分别固定于后壁5b、中间壁24和底壁5c的后侧、上侧和下侧。通过提供保持壁22,把手盒5的机械强度增加。而且,由于提供了保持壁22,把手接收空间26被分成左侧和右侧腔室,如图所示。
如图2中所示,保持壁22在它的前边缘处形成有圆形凹口22a,用于保持扭力弹簧6A的给定部分。而且,保持壁22在它的上部部分处形成有止动器部分23,当把手4引入把手接收空间26内时,扭力弹簧6A的弯曲右端(后面将介绍)7b压靠在该止动器部分23上。
由图6可知,当把手4合适地安装在把手盒5中时,扭力弹簧6A的弯曲右端7b保持压靠保持壁22的止动器部分23,从而使得扭力弹簧6A保持产生偏压力。需要时,止动器部分23可以具有捕获部分,用于保证弯曲右端7b与止动器部分23按压接合。而且,需要时,止动器部分23可以有小凹口,用于接收弯曲右端7b的柄部分。
如图2中所示,扭力弹簧6A是盘簧类型。也就是,扭力弹簧6A包括具有左端7a和右端7b的盘绕主体部分7。如图2中所示,盘绕主体部分7被构造成从左端7a朝着右端7b前进,同时进行顺时针方向缠绕(当从左端7a的轴向外侧位置看时)。
如后面详细所述,左端7a固定于把手4的给定部分,同时弯曲右端7b压靠保持凸起13,从而由扭力弹簧6A产生稍微的偏压力。
如图2中所示,弯曲右端7b是以直角朝着左端7a弯曲的部分。当上面合适安装有扭力弹簧6A的把手被引入把手盒5的把手接收空间26中时,过去以稍微偏压力保持压靠保持凸起13的扭力弹簧6A的弯曲右端7b与接合壁22的止动器部分23接触并因此压靠该止动器部分23,同时从保持凸起13上释放,从而使得扭力弹簧6A产生更大偏压力,把手4通过该更大偏压力被偏压,以便沿给定方向(即,关闭方向)枢转。
需要时,代替上述扭力弹簧6A,可以使用双扭力弹簧。使用的双扭力弹簧是包括沿第一方向缠绕的第一盘绕部分和沿另一方向缠绕的第二盘绕部分的盘簧,该第一盘绕部分和第二盘绕部分串联连接。双扭力弹簧的轴向中间部分稳定地固定在把手4上,且双扭力弹簧的各外侧端以小偏压力压靠形成于把手4的凸起。当把手4被引入把手盒5的把手接收空间26内时,双扭力弹簧的各外侧端新压靠两个接合壁(这两个接合壁牢固地安装在把手接收空间26内)的止动器部分上,同时从把手4的凸起释放。借此,用于偏压把手使之沿给定方向枢转的偏压力由双扭力弹簧产生并储存在双扭力弹簧中。
需要时,双扭力弹簧的外侧端可以稳定地固定在把手4上,且弹簧的轴向中间部分可以以小偏压力置于把手4的凸起上。在这种情况下,当将把手4引入把手盒5的把手接收空间26内时,弹簧的轴向中间部分新压靠接合壁(该接合壁牢固地安装在把手接收空间26内)的止动器部分,同时从把手4的凸起释放。同样在这种情况下,用于偏压把手4使之沿给定方向枢转的偏压力由双扭力弹簧产生并储存在该双扭力弹簧中。
参考图2,把手4包括:手柄部分11,该手柄部分11将由操作人员抓握;以及钩部分12,该钩部分12将与形成于落地式控制台上的捕获部分(未示出)接合。也就是,当把手4处于闩锁或静止位置时,钩部分12与落地式控制台的捕获部分接合。在这种情况下,盖1闩锁于落地式控制台。由后面的说明可知,扭力弹簧6A用于偏压钩部分12使之朝着捕获部分运动。
由图2和3可见,把手4还包括:一对扭力弹簧保持部分15a和15a,该对扭力弹簧保持部分15a和15a相互轴向分开,以便在它们之间保持扭力弹簧6A;小凹口15b,该小凹口15b稳定地接收或保持弹簧6A的左端7a;以及保持凸起13,该保持凸起13暂时保持扭力弹簧6A的弯曲右端7b,同时沿一定方向稍微使该扭力弹簧6A扭转以便产生小的偏压力。
应当知道,由扭力弹簧6A产生的小偏压力小于特定偏压力(操作人员为了解锁盖1而抵抗该特定偏压力操纵或操作把手4)。当然,该小偏压力被设置为这样的程度,以便抑制弯曲右端7b脱离保持凸起13。
如图3中所示,当扭力弹簧6A由把手4的扭力弹簧保持部分15a和15a合适地保持,且弯曲右端7b以小偏压力压靠保持凸起13时,弯曲右端7b采取沿与把手4进入把手盒5的把手接收空间26的方向垂直的方向径向向外凸出的姿态。应当知道,扭力弹簧6A的弯曲右端7b的尺寸和姿态根据保持壁22的止动器部分23的尺寸和姿态而合适地调节。
由图2可见,扭力弹簧保持部分15a和15a与形成于把手4上的右侧和左侧凸缘部分14和14合并。为了后面将介绍的目的,右侧和左侧凸缘部分14和14被制成为能够可回弹地挠曲。
保持凸起13形成于右侧凸缘部分14的内表面上,如图所示。对准的柱部分15和15的凸出端部设置于右侧和左侧凸缘部分14和14的外表面处。
在所示实施例中,对准的柱部分15和15与扭力弹簧保持部分15a和15a对准。不过,需要时,柱部分15和15以及扭力弹簧保持部分15a和15a可以布置成使得它们的相应轴线相互平行地延伸。
由图2和3可见,把手4在它的中间部分形成有弯曲的保持器16,用于抑制扭力弹簧6A从它的正确位置位移。通常,弯曲的保持器16保持与扭力弹簧6A分开。如图所示,把手4形成有多个增强肋17。
下面将参考附图,特别参考图4详细介绍用于装配闩锁装置3的工作。
首先,由图4可见,扭力弹簧6A以上述方式合适地安装在把手4上。在这种情况下,扭力弹簧6A的左端7a固定于把手4的给定部分,弹簧6A的弯曲右端7b以小偏压力放置于并压靠把手4的保持凸起13。也就是,扭力弹簧6A由把手4稳定地保持,以便构成把手单元。
然后,如图中箭头所示,将把手单元(该把手单元是上面合适地安装有扭力弹簧6A的把手4)推入或插入把手盒5的把手接收空间26中。
由于把手4的右侧和左侧凸缘部分14和14的回弹挠性,从而能够这样插入。
在插入过程中,把手4的对准的柱部分15和15的凸出端部滑入把手盒5的两个侧壁5a和5a的引导槽20和20并由它们引导。由于提供了斜进口部分21,柱部分15和15插入引导槽20和20将平顺地进行。
当把手单元插入把手接收空间26中给定距离时,扭力弹簧6A的弯曲右端7b(该弯曲右端7b以小偏压力保持压靠保持凸起13)与把手盒5的保持壁22的止动器部分23发生接触。
因此,当继续进行把手单元的插入时,弯曲右端7b由止动器部分23朝着把手接收空间26的进口按压,同时离开保持部分13。由于弯曲右端7b朝着进口挠曲,也就是沿使得扭力弹簧6A上紧的方向挠曲,因此由弹簧6A产生的偏压力逐渐增加。
当把手单元最终运动至右侧设定位置时,对准的柱部分15和15的凸出端部滑入把手盒5的右侧和左侧侧壁5a和5a的圆形开口21a和21a中,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把手单元在被偏压成沿图4和5中的顺时针方向(也就是沿将把手单元偏压成沿闩锁方向枢转的方向)枢转的同时由把手盒5稳定和可枢转地保持。
然后,把手盒5以已知方式固定于盖1的下表面。当然,将把手盒5固定于盖1这样进行,使得当把手4采取闩锁位置时,把手4的钩部分12由落地式控制台提供的捕获部分可靠地捕获。
图5和6分别表示了把手单元在两个不同位置的放大剖视图。也就是,图5是沿面向形成于右侧凸缘部分14上的保持凸起13的假想平面的剖视图,图6是沿面向把手盒5的保持壁22的假想平面的剖视图。
由图6可知,当压靠把手盒5的止动器部分23时,扭力弹簧6A的弯曲右端7b被可靠地定位,也由图5可知,当弯曲右端7b与止动器部分23接合时,弯曲右端7b也压靠把手盒5的中间壁24的下表面。
如前所述,当把手单元引入把手盒5的把手接收空间26中时,扭力弹簧6A的弯曲右端7b(该弯曲右端7b以小偏压力压在右侧凸缘部分14的保持凸起13上)由把手盒5的止动器部分23回推,同时从保持凸起13上释放。然后,由扭力弹簧6A产生的偏压力逐渐增加,直到把手单元被引入合适的设定位置,在该设定位置中,对齐的柱部分15和15接收于把手盒5的右侧和左侧侧壁5a和5a的圆形开口21a和21a内。因此,一旦把手4合适地设置于把手盒5中,该把手4就能够在被大偏压力偏压以沿闩锁方向枢转的同时保持稳定并被可枢转地保持在把手盒5中。
由于扭力弹簧6A的更大偏压力,把手4的钩部分12保持与由落地式控制台提供的捕获部分接合。
应当知道,当把手4(或把手单元)抵抗扭力弹簧6A的更大偏压力枢转时,把手4的钩部分12从落地式控制台的捕获部分上释放。这样,盖1(见图1)从落地式控制台(未示出)解锁,因此,当以特定力向上拉动盖1时,该盖1能够从落地式控制台向上枢转。
如上面所述,在本发明中,使用下面的步骤来装配闩锁装置3。
首先,将扭力弹簧6A合适地安装在把手4上,使得扭力弹簧6A的弯曲端部7b压靠凸缘部分14的保持凸起13。这样,产生了包括把手4和扭力弹簧6A的把手单元。因为由扭力弹簧6A产生和保持的特定偏压力,扭力弹簧6A由把手4稳定地保持。
然后,将把手单元以上述方式插入把手盒5的把手接收空间26中。在这样插入的过程中,扭力弹簧6A的弯曲右端7b由把手盒5的止动器部分23回压,因此,扭力弹簧6A的偏压力随着把手单元插入把手盒5中而逐渐增加。
因此,当把手单元最终滑入把手盒5中的合适设定位置时,由扭力弹簧6A产生的偏压力具有最大值,且只要把手单元处于把手盒4中的所述合适设定位置,就保持该最大偏压力。
由上面的说明可知,在本发明中,一旦扭力弹簧6A安装在把手4上,使得一端7b布置在保持凸起13上,用于将把手单元(即,包括把手4和扭力弹簧6A的单元)插入把手盒5中的随后工作将同时产生两个效果,一个是给把手单元提供给定的偏压力,另一个是将把手单元设置在把手盒5中的合适位置。
应当知道,像本发明那样通过将把手单元插入把手盒5中的给定位置而使扭力弹簧6A具有最大(或合适)偏压力能够很容易地进行。当使得扭力弹簧6A具有最大(或合适)偏压力的工作通过由操作人员的手指拉动弹簧6A的弯曲端部7b来进行时,他或她必须有相当熟练的装配技术。而且,这样的工作很难和有点危险,因此,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即,如果他/她没能将扭力弹簧6a正确地固定或安装于把手4,则扭力弹簧6a会像子弹一样射出。
在把手单元插入把手盒5内的过程中,保持壁22的主要部分(见图2)防止扭力弹簧6A的弯曲端部7b在不合适的位置接合。
参考图7,图中表示了在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使用的把手单元。
由该图可知,在该第二实施例中,使用不同的扭力弹簧6B,该扭力弹簧6B包括具有右端和左端25a和25b的盘绕主体部分25。如图所示,盘绕主体部分25被构造成为从右端25a朝着左端25b前进,同时逆时针方向缠绕(当从右端25a的轴线外侧位置看时)。也就是,扭力弹簧6B的缠绕方向与在第一实施例中使用的上述扭力弹簧6A相反。
由附图可见,扭力弹簧6B的右端25a固定或装配于形成于把手4的右侧凸缘部分14上的凸出部分(未示出)。扭力弹簧6B的左端25b以直角轴向向内弯曲,以便构成弯曲左端25b。
尽管图7中未示出,在第二实施例中,使用与图2中所示的把手盒5类似的把手盒。
不过,在该第二实施例中使用的把手盒与第一实施例的上述把手盒5稍微不同。
也就是,在第二实施例的把手盒中,与保持壁22(见图4)相对应的保持壁布置在把手接收空间26的左侧。也就是,当把手单元引入把手盒的把手接收空间内时,扭力弹簧6B的弯曲左端25b由提供于保持壁上的止动器部分回压,这与第一实施例的情况类似。
参考图8,图中表示了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使用的把手单元。
由该附图可知,在该第三实施例中,使用扭力弹簧6C,该扭力弹簧6C与上述两个扭力弹簧6A和6B不同,并包括具有右端和左端27a和27b的盘绕主体部分27。如图所示,盘绕主体部分27被构造成从右端27a朝着左端27b前进,同时逆时针方向缠绕(当从右端27a的轴线外侧位置看时)。
由附图可见,扭力弹簧6C的右端27a装配在设置于把手4的右侧凸缘部分14的凸起18上。扭力弹簧6C的左端27b以直角轴向向外弯曲,以便构成弯曲左端27b。
应当知道,扭力弹簧6C的弯曲左端27b向下指向或布置在下部位置。由后面可知,这意味着在扭力弹簧6C中储存偏压力将通过使得弯曲左端27b在图8中向右挠曲(也就是沿增大扭力弹簧6C的直径的方向)来进行,尽管在上述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在扭力弹簧6A或6B中储存偏压力通过使得弯曲右端或左端7b或25b沿减小扭力弹簧6A或6B的直径的方向挠曲来进行。
尽管在图8中未示出,但是在第三实施例中,使用与图2中所示的把手盒5类似的把手盒。
不过,在该第三实施例中使用的把手盒与第一实施例的上述把手盒5稍微不同。
也就是,在第三实施例的把手盒中,与保持壁22(见图4)相对应的保持壁布置在把手接收空间26的左侧,与止动器部分23相对应的止动器部分由保持壁的下部部分来提供。
当将把手单元引入把手盒的把手接收空间中时,扭力弹簧6C的弯曲左端27b由设置于保持壁上的止动器部分回压。因此,弯曲左端27b在图8中向右挠曲,同时增加扭力弹簧6C的盘绕主体部分27的直径,从而储存偏压力。当把手单元以上述方式最终设置在把手盒内时,把手单元在被偏压以沿闩锁方向枢转的同时由把手盒稳定和可枢转地保持。
下面将列出本发明具有的各种优点。
在常规技术中,为了使得扭力弹簧产生用于相对固定基部部件(或把手盒)沿给定方向偏压可枢转部件(或把手)的所需偏压力,操作人员需要笨拙地用他或她的手拉动扭力弹簧的一个端部并将该端部拉至给定位置。而在本发明中,一旦扭力弹簧6A、6B或6C暂时安装在把手4上以便构成把手单元,用于将把手单元设置在把手盒5中的随后工作能够很容易地进行,同时导致扭力弹簧6A、6B和6C储存足够偏压力,该偏压力用于偏压把手4以便使之沿给定方向枢转。
在本发明中,扭力弹簧6A、6B或6C储存偏压力通过使得扭力弹簧的一个端部沿减小或增加扭力弹簧的盘绕主体部分的直径的方向挠曲来进行。这在将使得把手单元安装在把手盒5的有限空间内时很有利。
在本发明中,需要特定工作人员的技术的工作是将扭力弹簧6A、6B或6C的一个弯曲端部布置在把手4的保持凸起13上。不过,该工作能够很容易地由工作人员来进行,原因是使得扭力弹簧的弯曲端部置于保持凸起上只产生小的偏压力。
扭力弹簧6A、6B或6C的、将抵靠把手盒5的止动器部分23的端部部分7b、25b或27b以直角轴向向内或向外弯曲,以便构成弯曲端部7b、25b或27b。这增加了弯曲端部抵靠止动器部分23的可靠性。
一旦将把手单元插入把手盒5的、使得弯曲端部7b、25b或27b与把手盒5的止动器部分23接触的位置,把手单元随后插入把手盒5中将使得扭力弹簧6A、6B或6C产生所需更大偏压力,该偏压力适合在闩锁装置3最终装配时偏压把手4以使之给定方向枢转。这样的随后将把手单元插入把手盒中能够很容易地进行。
在本发明中,将扭力弹簧6A、6B或6C稳定安装在把手4上将借助于由扭力弹簧产生的稍微偏压力来进行。由于偏压力由把手通过弹簧6A、6B或6C的两端来接收,因此扭力弹簧6A、6B或6C由把手4稳定地保持,同时被保持偏压。
需要时,把手盒5的保持壁22可以具有由于接收弯曲端部7b、25b或27b的一部分的凹口。因此,当把手单元引入把手盒5内的正确位置时,弯曲端部7b、25b或27b与把手盒5的止动器部分23的接合更可靠地进行。
日本专利申请2011-239469(申请日为2011年10月31日)的整个内容都被本文参引。
尽管上面参考本发明的实施例介绍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这些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上述说明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和改变。

Claims (10)

1.一种闩锁装置,包括:
基部部件,该基部部件用于固定于第一部件,该第一部件能够相对于第二部件运动;
可枢转部件,当与基部部件联接时,该可枢转部件能够相对于基部部件枢转,所述可枢转部件装备有钩部分,该钩部分能够与由第二部件提供的捕获部分接合;
盘簧形扭力弹簧,该盘簧形扭力弹簧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盘簧形扭力弹簧以第一端部固定于所述可枢转部件并且第二端部压靠形成于所述可枢转部件上的凸起的方式被安装在所述可枢转部件上使得;以及
止动器部件,该止动器部件由基部部件提供,
其中,当为了使得可枢转部件与基部部件可枢转地连接而使得上面安装有所述盘簧形扭力弹簧的可枢转部件朝着基部部件运动时,盘簧形扭力弹簧的第二端部在从可枢转部件的凸起释放的同时与止动器部件相抵接并压靠止动器部件,从而在可枢转部件与基部部件正确地连接时使得盘簧形扭力弹簧产生给定偏压力,在该给定偏压力作用下,可枢转部件被偏压以沿给定方向枢转。
2.一种闩锁装置,包括:
把手盒,该把手盒用于固定于第一部件,该第一部件能够相对于第二部件运动;
把手,当正确地插入把手盒中时,该把手能够相对于把手盒枢转,所述把手装备有钩部分,该钩部分能够与由第二部件提供的捕获部分接合;
盘簧形扭力弹簧,该盘簧形扭力弹簧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盘簧形扭力弹簧以第一端部固定于可枢转部件并且第二端部压靠形成于把手上的凸起的方式被安装在把手上;以及
止动器壁,该止动器壁牢固地安装在把手盒中,
其中,当为了将把手正确地插入把手盒中而使得上面安装有盘簧形扭力弹簧的把手朝着把手盒运动时,盘簧形扭力弹簧的第二端部在从把手的凸起释放的同时与止动器部件相抵接并压靠该止动器部件,从而在把手与把手盒正确地连接时使得盘簧形扭力弹簧产生给定偏压力,在该给定偏压力作用下,把手被偏压以沿给定方向枢转。
3.根据权利要求2的闩锁装置,其中:扭力弹簧的第二端部被弯曲,以便沿与扭力弹簧的轴线平行的方向延伸,从而保证所述第二端部与止动器部件的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2的闩锁装置,其中:止动器部件形成有凹口,扭力弹簧的第二端部的一部分被接收于该凹口中。
5.根据权利要求2的闩锁装置,其中:止动器部件被布置成沿当将把手插入把手盒中时把手运动的方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2的闩锁装置,其中:把手盒形成有引导槽,当将把手插入把手盒中以便在把手与把手盒之间实现正确联接时,把手的凸出部分在引导槽中沿着引导槽滑动。
7.根据权利要求6的闩锁装置,其中:所述凸出部分形成于由把手提供的两个凸缘部分的外壁上,盘簧形扭力弹簧在两个凸缘部分之间被压缩。
8.根据权利要求6的闩锁装置,其中:把手盒的引导槽形成有斜进口部分,用于方便将把手的凸出部分插入引导槽中。
9.根据权利要求2的闩锁装置,其中:第一部件是盖,第二部件是落地式控制台,所述盖与落地式控制台可枢转地连接。
10.一种装配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闩锁装置的方法,包括:
将盘簧形扭力弹簧安装在可枢转部件上,以便以这样的方式来构成可枢转部件单元,即,扭力弹簧的第一端部固定于可枢转部件,扭力弹簧的第二端部压靠可枢转部件的凸起;
使得可枢转部件单元以这样的方式朝着基部部件运动,即,使得扭力弹簧的第二端部在从可枢转部件的凸起释放的同时与基部部件的止动器部件相抵接并压靠该止动器部件;以及
使得可枢转部件单元继续运动,直到可枢转部件单元被正确地设置在基部部件上。
CN201210426267.8A 2011-10-31 2012-10-31 闩锁装置及其装配的方法 Active CN10308909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39469A JP5969754B2 (ja) 2011-10-31 2011-10-31 可動部材の組付け構造
JP2011-239469 2011-10-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89090A true CN103089090A (zh) 2013-05-08
CN103089090B CN103089090B (zh) 2016-05-04

Family

ID=473588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426267.8A Active CN103089090B (zh) 2011-10-31 2012-10-31 闩锁装置及其装配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783739B2 (zh)
JP (1) JP5969754B2 (zh)
CN (1) CN103089090B (zh)
GB (1) GB2496303B (zh)
MX (1) MX2012012763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18359A (zh) * 2013-12-07 2014-10-29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汽车扶手箱锁扣
CN105781403A (zh) * 2016-05-13 2016-07-20 苏州飞华铝制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踏板可折叠的挂梯
CN106437365A (zh) * 2016-08-24 2017-02-22 无锡科通工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护栏门锁结构
CN107407326A (zh) * 2015-03-03 2017-11-28 株式会社利富高 转动机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36591B2 (ja) * 2013-10-31 2016-06-22 小島プ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オーバーヘッドコンソール装置とその組付方法
CN106460421B (zh) * 2014-02-12 2019-02-05 江森自控科技公司 一种用于车辆箱门的锁闩组件
JP2016074345A (ja) * 2014-10-08 2016-05-12 小島プ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内装装置
JP6686391B2 (ja) * 2015-11-30 2020-04-22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ハンドル装置
JP2019113248A (ja) * 2017-12-22 2019-07-11 株式会社ハーマン 操作ユニット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加熱調理器
WO2019213487A1 (en) 2018-05-04 2019-11-07 Shanghai Yanfeng Jinqiao Automotive Trim Systems Co. Ltd. Vehicle interior component
US11135956B2 (en) * 2019-08-22 2021-10-05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hicle console assembly with hinge assembly and method of assembly
WO2021194726A1 (en) 2020-03-23 2021-09-30 Shanghai Yanfeng Jinqiao Automotive Trim Systems Co. Ltd. Vehicle interior component
WO2021246018A1 (ja) * 2020-06-01 2021-12-09 株式会社ジャムコ ロックノブアタッチメント、ラバトリー用のドア、および、ロックノブアタッチメントの取付方法
KR102427939B1 (ko) * 2020-10-26 2022-08-03 주식회사 서연이화 콘솔 암레스트의 개폐 구조체
JP7315524B2 (ja) 2020-12-24 2023-07-26 豊田鉄工株式会社 トーションばねの取付構造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32191Y (zh) * 2001-07-19 2003-01-22 黄建国 新型布箱锁
CN1676844A (zh) * 2004-02-22 2005-10-05 索斯科公司 闩锁
US7617571B2 (en) * 2006-10-30 2009-11-17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Pin-less assist grip handle assembly
US20100175220A1 (en) * 2009-01-09 2010-07-15 Howa Plastics Co., Ltd. Assist grip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5579380A (en) * 1979-03-01 1980-09-04 Itw Ltd. Adjustable handle mounting
JPH0422675Y2 (zh) * 1986-03-29 1992-05-25
JPH0748924Y2 (ja) * 1991-04-23 1995-11-08 小島プ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開閉体におけるばね付きノブの取付構造
US5292159A (en) * 1993-03-24 1994-03-08 Nyx, Inc. Latch mechanism for vehicle glove boxes or the like
US5630630A (en) * 1995-07-11 1997-05-20 Strattec Security Corporation Glove compartment latch mechanism
JP3505671B2 (ja) * 1996-01-08 2004-03-08 豊和化成株式会社 蓋体のロック機構
US5975606A (en) * 1996-08-29 1999-11-02 Lear Donnelly Overhead Systems, L.L.C. Grip handle assembly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same
US6135529A (en) * 1997-08-19 2000-10-24 Atoma International Inc. Multi-position sliding center console
JP4151502B2 (ja) * 2003-07-23 2008-09-1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Gセンサの製造方法
GB2424923B (en) * 2003-09-11 2007-05-23 Southco Load floor latch
JP4989893B2 (ja) * 2006-01-11 2012-08-01 小島プ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スプリング保持部
DE102007012616A1 (de) * 2006-03-16 2007-10-31 Southco, Inc. Drehklinkenverriegelung für ein Handschuhfach
CN101083886B (zh) * 2006-06-02 2011-06-22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卡合装置
JP2008232274A (ja) * 2007-03-20 2008-10-02 Toyoda Gosei Co Ltd ねじりばねの取り付け構造
US7862096B2 (en) * 2008-07-31 2011-01-04 Automotive Components Holdings, Llc Upper glove box assembly
JP5276556B2 (ja) * 2009-09-14 2013-08-28 株式会社ニフコ 付勢装置
CN102713336B (zh) * 2010-10-08 2014-08-06 株式会社利富高 加力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32191Y (zh) * 2001-07-19 2003-01-22 黄建国 新型布箱锁
CN1676844A (zh) * 2004-02-22 2005-10-05 索斯科公司 闩锁
US7617571B2 (en) * 2006-10-30 2009-11-17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Pin-less assist grip handle assembly
US20100175220A1 (en) * 2009-01-09 2010-07-15 Howa Plastics Co., Ltd. Assist grip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18359A (zh) * 2013-12-07 2014-10-29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汽车扶手箱锁扣
CN107407326A (zh) * 2015-03-03 2017-11-28 株式会社利富高 转动机构
CN107407326B (zh) * 2015-03-03 2019-11-12 株式会社利富高 转动机构
CN105781403A (zh) * 2016-05-13 2016-07-20 苏州飞华铝制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踏板可折叠的挂梯
CN106437365A (zh) * 2016-08-24 2017-02-22 无锡科通工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护栏门锁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969754B2 (ja) 2016-08-17
US20130106121A1 (en) 2013-05-02
GB2496303B (en) 2013-11-20
JP2013095253A (ja) 2013-05-20
GB2496303A (en) 2013-05-08
US8783739B2 (en) 2014-07-22
GB201219505D0 (en) 2012-12-12
CN103089090B (zh) 2016-05-04
MX2012012763A (es) 2013-04-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89090A (zh) 闩锁装置及其装配的方法
KR101462556B1 (ko) 댐퍼 장치
CN103132782B (zh) 门把手装置
EP2684653A1 (en) Robot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fitting
US9980570B2 (en) Headrest folding apparatus
EP2890584B1 (en) Collapsible fuel door housing for a vehicle
EP3176351B1 (en) Slide rail assembly and locking device thereof
EP3660337B1 (en) Clamping element, method for assembling a clamping element, method for clamping a clamping element and system of an element and a clamping element
EP2311744B1 (en) Collapsible container
KR101479916B1 (ko) 도어 장치 및 도어 장치를 위한 조립 방법
EP2436854A2 (en) Door handle device for vehicle
CN105822152A (zh) 门锁装置的连接结构
US8360291B2 (en) Staple cartridge
JP2009235891A (ja) スライドドアキャリッジ、スライドドア駆動システム、車両、スライドドア駆動システムを搭載する方法
JP2009262680A (ja) モールの取付け構造
EP3130730A1 (en) Safety catch release mechanism
KR200393608Y1 (ko) 슬라이드 레일의 자동제어장치
JP4836531B2 (ja) 部材の接続構造
US9708838B2 (en) Vehicle door handle device
TWI564122B (zh) 釘書機
JP4901684B2 (ja) 空気清浄機
EP3433651A1 (en) Assembling apparatus
JP2008137080A (ja) ステープラ
JP5943600B2 (ja) ポジショニング機構、及びポジショニング方法
EP2581535A2 (en) Improved stop mechanism for sliding door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