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89084B - 一种舷梯门锁闭装置及舷梯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舷梯门锁闭装置及舷梯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89084B
CN103089084B CN201310058254.4A CN201310058254A CN103089084B CN 103089084 B CN103089084 B CN 103089084B CN 201310058254 A CN201310058254 A CN 201310058254A CN 103089084 B CN103089084 B CN 10308908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r
lock
lock body
gear
han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5825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89084A (zh
Inventor
林相平
陈进宏
许建平
彭宗梁
林斌
周益
胡泊
林辉
王旭东
石龙龙
林添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HUAN COUNTY TIANRUN AVIATION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HUAN COUNTY TIANRUN AVIATION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HUAN COUNTY TIANRUN AVIATION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HUAN COUNTY TIANRUN AVIATION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05825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089084B/zh
Publication of CN1030890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890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890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890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add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舷梯零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舷梯门锁闭装置及舷梯门。所述第一锁体与所述第一锁座配合,用于在所述第一锁体移动时,所述第一锁体嵌入或脱离所述第一锁座;所述第二锁体与所述第二锁座配合,用于在所述第二锁体移动时,所述第二锁体嵌入或脱离所述第一锁座;所述内把手装置包括内把手和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一杆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杆的一端连接,用于将所述内把手的转动转化为所述第一杆和所述第二杆的直线移动;所述四杆机构分别与所述外把手装置和所述第一杆连接,用于将外把手装置的运动转化为所述第一杆的移动。安装有该舷梯门锁闭装置的舷梯门,开门方便而且可靠。

Description

一种舷梯门锁闭装置及舷梯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舷梯零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舷梯门锁闭装置及舷梯门。
背景技术
目前,船舶或飞机上使用舷梯供人员上下船舶或飞机。在不使用舷梯时,关闭设置在船舶或飞机外壳上的舷梯门,将舷梯收回到船舱或机舱内,其中舷梯门包括门扇和门框。放下或收回舷梯的过程,需要使用舷梯门锁闭装置打开或关闭舷梯门的门扇。
现有的舷梯门锁闭装置包括两个锁座和两个锁体,其中两个锁体分别设置在舷梯门的门扇的两侧,两个锁座设置在门框上且分别与一个锁体配合,即舷梯门的门扇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锁体与门框上的锁座配合。而开门的过程即为将两侧的锁体与锁座分离的过程。而将两侧的锁体与锁座分离,目前在门扇的两侧各设置一个门把手,一侧的门把手控制一侧的锁体,另一侧的门把手控制另一侧的锁体。开门时,需要先控制一侧的门把手将该侧的锁体与锁座分离,再控制另一侧的门把手将另一侧的锁体与锁座分离,开门不方便。
因此,现有的舷梯门锁闭装置在开启舷梯门时,需要将两侧的锁体分别单独与锁座分离,开门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舷梯门锁闭装置及舷梯门,开门方便。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舷梯门锁闭装置,包括第一锁座、第一锁体、第二锁座、第二锁体、外把手装置、内把手装置、第一杆、第二杆和四杆机构;
所述第一锁体与所述第一锁座配合,用于在所述第一锁体移动时,所述第一锁体嵌入或脱离所述第一锁座;
所述第二锁体与所述第二锁座配合,用于在所述第二锁体移动时,所述第二锁体嵌入或脱离所述第一锁座;
所述内把手装置包括内把手和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一杆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杆的一端连接,用于将所述内把手的转动转化为所述第一杆和所述第二杆的直线移动;
所述第一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锁体连接;所述第二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锁体连接;
所述四杆机构分别与所述外把手装置和所述第一杆连接,用于将外把手装置的运动转化为所述第一杆的移动。
优选地,所述传动装置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
所述第一齿轮通过设置在第一齿轮上的第一摆臂与所述第一杆连接;所述第二齿轮通过设置在第二齿轮上的第二摆臂与所述第二杆连接;
所述内把手与所述第二齿轮配合。
优选地,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为扇形齿轮。
进一步,所述内把手装置还包括内锁盘和第一弹簧;
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内锁盘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齿轮上设置的连接块连接。
优选地,所述外把手装置包括外锁盘、外把手、外把手轴;
所述外把手嵌入到所述外锁盘设置的凹槽内;所述外把手通过所述外把手轴与所述外锁盘配合。
进一步,所述外把手装置还包括锁芯和与外把手轴固定连接的定位块;
所述锁芯包括芯轴和与所述芯轴垂直的挡块;所述芯轴与所述外锁盘上设置的一个通孔配合;所述挡块与所述定位块配合。
优选地,所述四杆机构包括第三摆臂、第三杆、第四杆和第五杆;
所述第三摆臂的一端与所述外把手轴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杆的一端转动连接;
所述第三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杆的一端转动连接;
所述第四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五杆的一端铰接;
所述第五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杆转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锁体和第二锁体均包括第一壳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的锁舌、第二弹簧、拉杆和支座;
所述拉杆贯穿所述第一弹簧和所述支座,一端与所述锁舌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杆或第二杆连接;
所述第二弹簧位于所述锁舌和所述支座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一锁座和第二锁座均包括第二壳体、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内的微动开关触杆、微动开关、第三弹簧和锁孔;
所述微动开关触杆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且嵌入到所述锁孔内;所述微动开关与所述微动开关触杆配合;所述弹簧套于所述微动开关触杆外。
一种安装有上述的舷梯门锁闭装置的舷梯门,包括门扇和门框;
所述第一锁座和所述第二锁座设置在所述门框内;
所述第一锁体、第二锁体、外把手装置、内把手装置、第一杆、第二杆和四杆机构设置在所述门扇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该舷梯门锁闭装置包括内把手装置和外把手装置;当从内部开门时,内把手装置包括内把手和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一杆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杆的一端连接,用于将所述内把手的转动转化为所述第一杆和所述第二杆的直线移动,即在开门时,转动所述内把手,所述传动装置将内把手的转动转化为第一杆和第二杆的直线移动,而所述第一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锁体连接;所述第二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锁体连接,则第一杆和第二杆的直线移动带动第一锁体和第二锁体移动,使第一锁体和第二锁体同时与第一锁座和第二锁座脱离,实现开门,开门的过程简单方便;另外当从外部开门时,所述外把手装置通过四杆机构与第一杆连接,外把手的运动,通过四杆机构将运动传递给第一杆,使第一杆移动,而第一杆通过传动装置与第二杆配合,则第一杆的移动带动第二杆的移动,从而同时带动第一锁体和第二锁体与第一锁座和第二锁座脱离,即实现从外部开门,开门过程简单方便,因此,本发明的舷梯门锁闭装置不管是从外部开门还是从内部开门,开门方便。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内把手装置还包括内锁盘和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内锁盘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齿轮上设置的连接块连接;在舷梯门开启时,由于第二齿轮转动拉开第一弹簧,使第一弹簧蓄能,在舷梯门开启之后,第一弹簧将收缩,带动第二齿轮转动,从而带动内把手恢复原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舷梯门锁闭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内把手装置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内把手装置的侧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外把手装置的主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外把手装置的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外把手装置的侧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锁体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锁体的剖视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锁座的前视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锁座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舷梯门锁闭装置,包括第一锁座101、第一锁体102、第二锁座105、第二锁体104、外把手装置110、内把手装置108、第一杆103、第二杆106和四杆机构109;
所述第一锁体102与所述第一锁座101配合,用于在所述第一锁体102移动时,所述第一锁体102嵌入或脱离所述第一锁座101;
所述第二锁体104与所述第二锁座105配合,用于在所述第二锁体104移动时,所述第二锁体104嵌入或脱离所述第一锁座105;
所述内把手装置108包括内把手和传动装置107;所述传动装置107分别与所述第一杆103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杆106的一端连接,用于将所述内把手的转动转化为所述第一杆103和所述第二杆106的直线移动;
所述第一杆10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锁体102连接;所述第二杆106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锁体104连接;
所述四杆机构109分别与所述外把手装置110和所述第一杆103连接,用于将外把手装置110的运动转化为所述第一杆103的移动。
该舷梯门锁闭装置包括内把手装置108和外把手装置110;当从内部开门时,内把手装置108包括内把手和传动装置107,所述传动装置107分别与所述第一杆103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杆106的一端连接,用于将所述内把手的转动转化为所述第一杆103和所述第二杆106的直线移动,即在开门时,转动所述内把手,所述传动装置107将内把手的转动转化为第一杆103和第二杆106的直线移动,而所述第一杆10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锁体102连接;所述第二杆106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锁体104连接,则第一杆103和第二杆106的直线移动带动第一锁体102和第二锁体104移动,使第一锁体102和第二锁体104同时与第一锁座101和第二锁座105脱离,实现开门,开门的过程简单方便;另外当从外部开门时,所述外把手装置110通过四杆机构109与第一杆103连接,外把手装置110的运动,通过四杆机构109将运动传递给第一杆103,使第一杆103移动,而第一杆103通过传动装置107与第二杆106配合,则第一杆103的移动带动第二杆106的移动,从而同时带动第一锁体102和第二锁体104与第一锁座101和第二锁座105脱离,即实现从外部开门,开门过程简单方便,因此,本发明的舷梯门锁闭装置不管是从外部开门还是从内部开门,开门方便。
下面将在实施例2中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进行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2
一种舷梯门锁闭装置,包括第一锁座101、第一锁体102、第二锁座105、第二锁体104、外把手装置110、内把手装置108、第一杆103、第二杆106和四杆机构109;
所述第一锁体102与所述第一锁座101配合,用于在所述第一锁体102移动时,所述第一锁体102嵌入或脱离所述第一锁座101;
所述第二锁体104与所述第二锁座105配合,用于在所述第二锁体104移动时,所述第二锁体104嵌入或脱离所述第一锁座105;
所述内把手装置108包括内把手和传动装置107;所述传动装置107分别与所述第一杆103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杆106的一端连接,用于将所述内把手的转动转化为所述第一杆103和所述第二杆106的直线移动;
所述第一杆10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锁体102连接;所述第二杆106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锁体104连接;
所述四杆机构109分别与所述外把手装置110和所述第一杆103连接,用于将外把手装置110的运动转化为所述第一杆103的移动。
该舷梯门锁闭装置包括内把手装置108和外把手装置110;当从内部开门时,内把手装置108包括内把手和传动装置107,所述传动装置107分别与所述第一杆103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杆106的一端连接,用于将所述内把手的转动转化为所述第一杆103和所述第二杆106的直线移动,即在开门时,转动所述内把手,所述传动装置107将内把手的转动转化为第一杆103和第二杆106的直线移动,而所述第一杆10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锁体102连接;所述第二杆106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锁体104连接,则第一杆103和第二杆106的直线移动带动第一锁体102和第二锁体104移动,使第一锁体102和第二锁体104同时与第一锁座101和第二锁座105脱离,实现开门,开门的过程简单方便;另外当从外部开门时,所述外把手装置110通过四杆机构109与第一杆103连接,外把手装置110的运动,通过四杆机构109将运动传递给第一杆103,使第一杆103移动,而第一杆103通过传动装置107与第二杆106配合,则第一杆103的移动带动第二杆106的移动,从而同时带动第一锁体102和第二锁体104与第一锁座101和第二锁座105脱离,即实现从外部开门,开门过程简单方便,因此,本发明的舷梯门锁闭装置不管是从外部开门还是从内部开门,开门方便。
具体地,所述传动装置107为了实现将内把手的转动转化为第一杆103和第二杆106的直线移动,如图2所示,所述传动装置107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201和第二齿轮204;所述第一齿轮201通过设置在第一齿轮201上的第一摆臂203与所述第一杆103连接;所述第二齿轮204通过设置在第二齿轮204上的第二摆臂205与所述第二杆106连接;如图3所示,所述内把手209与所述第二齿轮204配合,即所述内把手209与所述第二齿轮204通过第一轴206连接,内把手209的转动带动轴206转动,从而带动第二齿轮204转动。由于第二齿轮204与第一齿轮201啮合,则第二齿轮204带动第一齿轮201转动。另外,所述第一杆103与第一齿轮201连接,第二杆106与第二齿轮204连接,则转动的第一齿轮201带动第一杆103移动,转动的第二齿轮204带动第二杆106移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为扇形齿轮。
进一步,所述内把手装置还包括内锁盘202和第一弹簧208;
所述第一弹簧208的一端与所述内锁盘20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齿轮204上设置的连接块207连接。在舷梯门开启时,由于第二齿轮转动拉开第一弹簧,使第一弹簧蓄能,在舷梯门开启之后,第一弹簧将收缩,带动第二齿轮转动,从而带动内把手恢复原位。
优选地,如图4、图5和图6所示,所述外把手装置110包括外锁盘301、外把手302、外把手轴305;所述外把手302嵌入到所述外锁盘301设置的凹槽内;所述外把手302通过所述外把手轴305与所述外锁盘301配合。
进一步,所述外把手装置110还包括锁芯303和与外把手轴固定连接的定位块;
所述锁芯303包括芯轴和与所述芯轴垂直的挡块;所述芯轴与所述外锁盘上设置的一个通孔配合;所述挡块与所述定位块配合。
为了实现四杆机构109将外把手装置110的运动转化为第一杆103的移动,所述四杆机构包括第三摆臂304、第三杆、第四杆和第五杆;
所述第三摆臂304的一端与所述外把手轴305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三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杆的一端转动连接;
如图7所示,所述第四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五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五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杆103转动连接。具体地,所述外把手302的转动带动外把手轴305的转动,从而带动第三摆臂304摆动,第三摆臂304的摆动带动第三杆移动,第三杆的移动带动第四杆707摆动,第四杆707与第五杆705通过第二轴706固定连接,第四杆707的摆动带动第五杆705的摆动,第五杆705的摆动带动第一杆103移动,从而实现开门。
优选地,如图7和图8所示,所述第一锁体和第二锁体均包括第一壳体702、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702内的锁舌701、第二弹簧704、拉杆708和支座703;
所述拉杆708贯穿所述第一弹簧704和所述支座703,一端与所述锁舌70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杆或第二杆连接;
所述第二弹簧704位于所述锁舌701和所述支座703之间。
优选地,如图9和图10所示,所述第一锁座和第二锁座均包括第二壳体801、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801内的微动开关触杆803、微动开关805、第三弹簧804和锁孔802;
所述微动开关触杆803与所述第二壳体801连接且嵌入到所述锁孔802内;所述微动开关805与所述微动开关触杆803配合;所述第三弹簧804套于所述微动开关触杆803外。
同时,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安装有上述的舷梯门锁闭装置的舷梯门,包括门扇和门框;所述第一锁座和所述第二锁座设置在所述门框内;所述第一锁体、第二锁体、外把手装置、内把手装置、第一杆、第二杆和四杆机构设置在所述门扇内。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对开门和关门的过程进行详细的描述。
内开门时,具体过程如下:
操作者顺时针旋转内把手209,由于内把手209通过第一轴206与第二齿轮204连接,旋转的内把手209会带动顺时针第二齿轮204转动,而第二齿轮204与第一齿轮201啮合,顺时针旋转的第二齿轮204会带动第一齿轮201逆时针旋转,另外,第二齿轮与第二杆连接,第一齿轮与第一杆连接,则第二齿轮带动第二杆移动,第一齿轮带动第一杆移动。移动的第一杆带动第一锁体的拉杆移动,由于拉杆与锁舌连接,则锁舌移动,使锁舌与第一锁座的锁孔脱离。另外第二齿轮带动第二杆移动,移动的第二杆带动第二锁体的拉杆移动,拉杆带动锁舌移动吗,使锁舌与第二锁座的锁孔脱离。即内把手的转动,带动第一锁体的锁舌和第二锁体的锁舌同时与第一锁座的锁孔和第二锁座的锁孔脱离,即实现开门的过程。
门开启后,由于第一弹簧与第二齿轮连接,在门开启时,第二齿轮的转动使第一弹簧蓄能,在门开启后,第一弹簧拉动第二齿轮恢复原位,即拉动第二齿轮逆时针转动,第二齿轮带动第一齿轮顺时针旋转,进而带动第一杆和第二杆反向移动,从而带动第一锁体和第二锁体的锁舌恢复原位。
外开门时,具体过程如下:
拉动外把手,由于外把手通过外把手轴与四杆机构连接,则外把手带动外把手轴旋转。然而,由于外把手装置还设置有锁芯和定位块,所述锁芯的挡块与定位块配合,在门开启之前,首先使用钥匙将锁芯的锁轴转动,使挡块与定位块分离,然后在拉动外把手,带动外把手轴旋转,旋转的外把手轴通过四杆机构带动第一杆移动。同时,定位块还与弹簧连接,外把手轴的旋转带动定位块旋转,使弹簧蓄能,当松开外把手后,弹簧拉动定位块恢复原位。第一杆的移动分别带动第一锁体的锁舌移动和第一齿轮旋转,第一齿轮旋转带动第二齿轮旋转,从而通过第二杆带动第二锁体的锁舌与第二锁座脱离,即实现内开门的过程。
关门过程,具体如下:
在关门时,门扇两侧的锁舌在锁体的压紧力作用下,向锁体内收缩,压缩第二弹簧。当锁舌与锁孔配合后,锁舌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恢复原位,即完成关门的动作。
另外,当锁舌与锁孔配合不紧密时,锁舌会触动微动开关触杆,微动开关触杆会打开微动开关,在船舱或机舱内的仪表盘上会有显示舷梯门是否关闭的指示灯,此时,微动开关的打开会是指示灯开启,操作者将看到指示灯亮后知晓舷梯门没有关闭紧密,需要重新关闭。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舷梯门锁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锁座、第一锁体、第二锁座、第二锁体、外把手装置、内把手装置、第一杆、第二杆和四杆机构;
所述第一锁体与所述第一锁座配合,用于在所述第一锁体移动时,所述第一锁体嵌入或脱离所述第一锁座;
所述第二锁体与所述第二锁座配合,用于在所述第二锁体移动时,所述第二锁体嵌入或脱离所述第一锁座;
所述内把手装置包括内把手和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一杆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杆的一端连接,用于将所述内把手的转动转化为所述第一杆和所述第二杆的直线移动;
所述第一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锁体连接;所述第二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锁体连接;
所述四杆机构分别与所述外把手装置和所述第一杆连接,用于将外把手装置的运动转化为所述第一杆的移动;
所述传动装置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
所述第一齿轮通过设置在第一齿轮上的第一摆臂与所述第一杆连接;所述第二齿轮通过设置在第二齿轮上的第二摆臂与所述第二杆连接;
所述内把手与所述第二齿轮配合;
所述外把手装置包括外锁盘、外把手、外把手轴;
所述外把手嵌入到所述外锁盘设置的凹槽内;所述外把手通过所述外把手轴与所述外锁盘配合;
所述外把手装置还包括锁芯和与外把手轴固定连接的定位块;
所述锁芯包括芯轴和与所述芯轴垂直的挡块;所述芯轴与所述外锁盘上设置的一个通孔配合;所述挡块与所述定位块配合;
所述四杆机构包括第三摆臂、第三杆、第四杆和第五杆;
所述第三摆臂的一端与所述外把手轴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杆的一端转动连接;
所述第三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杆的一端转动连接;
所述第四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五杆的一端铰接;
所述第五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杆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锁体和第二锁体均包括第一壳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的锁舌、第二弹簧、拉杆和支座;
所述拉杆贯穿所述第一弹簧和所述支座,一端与所述锁舌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杆或第二杆连接;
所述第二弹簧位于所述锁舌和所述支座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舷梯门锁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为扇形齿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舷梯门锁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把手装置还包括内锁盘和第一弹簧;
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内锁盘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齿轮上设置的连接块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舷梯门锁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座和第二锁座均包括第二壳体、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内的微动开关触杆、微动开关、第三弹簧和锁孔;
所述微动开关触杆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且嵌入到所述锁孔内;所述微动开关与所述微动开关触杆配合;所述弹簧套于所述微动开关触杆外。
5.一种安装有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舷梯门锁闭装置的舷梯门,其特征在于,包括门扇和门框;
所述第一锁座和所述第二锁座设置在所述门框内;
所述第一锁体、第二锁体、外把手装置、内把手装置、第一杆、第二杆和四杆机构设置在所述门扇内。
CN201310058254.4A 2013-02-25 2013-02-25 一种舷梯门锁闭装置及舷梯门 Active CN1030890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58254.4A CN103089084B (zh) 2013-02-25 2013-02-25 一种舷梯门锁闭装置及舷梯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58254.4A CN103089084B (zh) 2013-02-25 2013-02-25 一种舷梯门锁闭装置及舷梯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89084A CN103089084A (zh) 2013-05-08
CN103089084B true CN103089084B (zh) 2015-01-21

Family

ID=482021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58254.4A Active CN103089084B (zh) 2013-02-25 2013-02-25 一种舷梯门锁闭装置及舷梯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08908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52616B (zh) * 2013-07-19 2015-06-24 玉环天润航空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舱门锁闭机构
CN104179406A (zh) * 2014-07-20 2014-12-03 马忠国 一种锁闭机构
CN107587787B (zh) * 2017-10-18 2022-10-04 玉环天润航空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滑门锁闭装置
CN109436287B (zh) * 2018-12-12 2023-08-18 玉环天润航空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舷梯门收放装置以及便捷型飞机
CN114334523B (zh) * 2021-12-13 2024-03-12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防城港供电局 一种隔离开关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14245Y (zh) * 2003-04-22 2004-05-05 株洲通达铁路电机厂 一种组合式联动门锁
CN2677517Y (zh) * 2004-03-11 2005-02-09 侯作义 防盗门锁
CN2849067Y (zh) * 2005-11-11 2006-12-20 方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应急门锁的推杆装置
CN201723021U (zh) * 2009-08-08 2011-01-26 柳州市泽瑞窗业有限公司 一种执手传动滑杆防盗门窗锁
JP5394177B2 (ja) * 2009-09-15 2014-01-22 ホンダ・パテンツ・アンド・テクノロジーズ・ノース・アメリカ・エルエルシー 航空機用ドアハンドル機構
CN201535102U (zh) * 2009-10-22 2010-07-28 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气动舱门的自动开锁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89084A (zh) 2013-05-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89084B (zh) 一种舷梯门锁闭装置及舷梯门
CN108199265B (zh) 一种选择性解锁的电力抽屉柜装置
CN103993786A (zh) 一种电子机械双控锁
CN106159738A (zh) 一种上开门配电箱
CN106088811B (zh) 一种可通过推拉把手解锁的门锁
CN201152098Y (zh) 手动窗控装置
CN107227920A (zh) 一种汽车背门用电动撑杆系统
CN103437629B (zh) 一种汽车车门开合装置
CN103628793B (zh) 地铁区间防护密闭隔断门主门扇下方的密闭装置
CN203669599U (zh) 用于平开式门窗的电动开窗器
CN205189556U (zh) 一种带翻转窗的舱门的门锁机构
CN203487948U (zh) 汽车电动滑门的控制拉索结构
CN202990570U (zh) 一种隐藏锁芯的门把手及其内置锁芯
CN206693784U (zh) 一种新型卷帘门地钩锁
CN109162563A (zh) 门锁紧装置的使用方法
CN209799700U (zh) 一种基于凸轮传动的人员闸门驱动机构
CN204383322U (zh) 一种行李舱门
CN209163660U (zh) 一种平移门开门机
CN204081835U (zh) 智能控制电动门
CN208089151U (zh) 一种气密门
CN207212142U (zh) 船舶用移门
CN107288470B (zh) 门窗开闭装置
CN206537247U (zh) 客车紧急逃生装置
CN110219527A (zh) 一种电控解锁手套箱
CN205502749U (zh) 一种舱门外把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YUHUAN TIANRUN?AVIATION?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YUHUAN TIANRUN?AVIATION?MACHINERY MANUFACTURING FACTORY

Effective date: 20141219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1219

Address after: 317600 small water port industrial zone, Yucheng street, Taizhou, Yuhuan County, Zhejiang

Applicant after: YUHUAN COUNTY TIANRUN AVIATION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317600 small water port industrial zone, Zhujiang Town, Taizhou, Yuhuan County, Zhejiang

Applicant before: Yuhuan County Tianrun Aviation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Plant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