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80574A - 辊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和辊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辊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和辊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80574A
CN103080574A CN2011800412218A CN201180041221A CN103080574A CN 103080574 A CN103080574 A CN 103080574A CN 2011800412218 A CN2011800412218 A CN 2011800412218A CN 201180041221 A CN201180041221 A CN 201180041221A CN 103080574 A CN103080574 A CN 1030805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flange
spindle unit
shaped member
mention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4122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80574B (zh
Inventor
冈本昌太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0805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805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805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805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15/0142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 G03G15/0178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using more than on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e.g. one for every monocolour image
    • G03G15/0189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using more than on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e.g. one for every monocolour image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3/00Rolls, drums, discs, or the like; Bearings or mountings therefo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 G03G15/161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relating to the driving mechanism for the intermediate support, e.g. gears, couplings, belt tension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208/00Plastics; Synthetic resins, e.g. rubb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544Roller making
    • Y10T29/49547Assembling preformed components
    • Y10T29/49556Work contacting surface element assembled to end support memb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 Rolls And Other Rotary Bodies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辊装置包括:辊主体;插通于该辊主体的轴部件;被该轴部件插通、且与上述辊主体的两端抵接配置的凸缘;和位置限制部件,其相对于上述凸缘在上述轴部件的端部侧固定于该轴部件,对上述凸缘的轴向位置进行限制。另外,该辊装置包括:板状部件,其配置于上述位置限制部件与上述凸缘之间,向轴向端部侧的移动被上述位置限制部件限制;施力部件,其配置于上述板状部件的上述凸缘侧,对上述凸缘向轴向中央侧施力;和固定部件,其相对于上述板状部件配置于上述轴部件的端部侧,且与上述位置限制部件卡合。

Description

辊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和辊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括辊主体、插通于该辊主体的轴部件、被该轴部件插通的与所述轴主体的两端抵接配置的凸缘、相对于所述凸缘在所述轴部件的端部侧固定于该轴部件且对所述凸缘的轴向位置进行限制的位置限制部件的辊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另外,还涉及包括这样的辊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在配置于复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的转印辊,存在因构成转印辊的部件间的热膨胀率的差异而造成凸缘的轴向位置发生偏移的情况。而且,存在当转印辊的凸缘的轴向位置发生偏移时,在由转印辊架设的转印带上形成的肋的轴向位置发生偏移,在转印带的蛇行(弯曲行进)限制方面发生障碍的情况。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多种辊装置的方案。例如,公开有隔着垫圈(washer)由波形垫圈弹簧、止动轮以规定的压力将对中间转印带的位置进行限制的滚轮推压至辊的辊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另外,例如,还公开有用弹簧一直对限制中间转印带的位置的带导引部件向推压至辊端面的方向施力的辊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1594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1-6533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公开的辊装置,在经由夹具等施加与弹簧的施力相当的反作用力的状态下,需要以止动轮等将弹簧的端面固定,因此组装是困难的。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凸缘的轴向的位置偏差,并且能够容易地组装的辊装置。另外,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本发明的辊装置的制造方法。进而,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本发明的辊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涉及的辊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辊主体;插通于该辊主体的轴部件;被该轴部件插通、且与上述辊主体的两端抵接配置的凸缘;位置限制部件,其相对于上述凸缘在上述轴部件的端部侧固定于该轴部件,对上述凸缘的轴向位置进行限制;板状部件,其配置于上述位置限制部件和上述凸缘之间,向轴向端部侧的移动被上述位置限制部件所限制;施力部件,其配置于上述板状部件的上述凸缘侧,对上述凸缘向轴向中央侧施力;和固定部件,其相对于上述板状部件配置于上述轴部件的端部侧,且与上述位置限制部件卡合。
根据本发明,由于包括相对于上述板状部件配置于上述轴部件的端部侧、且与上述位置限制部件卡合的固定部件,所以能够在向上述凸缘侧推压上述板状部件、上述凸缘被上述施力部件向轴向中央侧施力的状态下,通过使上述位置限制部件卡合于上述固定部件来将上述位置限制部件固定(参照图7、图8),所以能够容易地组装上述辊装置。
另外,能够在上述凸缘被上述施力部件向轴向中央侧施力的状态下,通过使上述位置限制部件卡合于上述固定部件来固定上述位置限制部件,因此上述凸缘在被上述施力部件施力(参照图9),所以能够防止上述凸缘的轴向的位置偏移。
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为在上述板状部件形成有插通孔,上述位置限制部件能够插通于上述插通孔。
在这种情况下,在上述板状部件形成有插通孔,上述位置限制部件能够插通于该插通孔,因此能够通过在将上述位置限制部件安装于上述轴部件后,将上述位置限制部件插通于上述板状部件的上述插通孔,由此将上述板状部件安装于上述轴部件(参照图6、图7),因此能够更容易地组装上述辊装置。
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为上述固定部件与上述板状部件形成为一体。
在这种情况下,上述固定部件与上述板状部件形成为一体,所以通过将上述板状部件安装于上述轴部件,上述固定部件也能够安装于上述轴部件(参照图6、图7),因此能够更容易地组装上述辊装置。
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为在上述轴部件,在两端部形成有在径向贯通的大致圆筒状的贯通孔,上述位置限制部件是插通于形成在上述轴部件的贯通孔、且比上述轴部件的直径长的大致圆筒状的部件。
在这种情况下,能够通过将作为直径比上述轴部件长的大致圆筒状的部件的上述位置限制部件插通于形成在上述轴部件的贯通孔而作为上述位置限制部件起作用(参照图2),因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实现上述位置限制部件。
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为在上述固定部件,形成有与上述位置限制部件的和该固定部件相对的一侧的面卡合的凹部。
在这种情况下,形成有与上述位置限制部件的和该固定部件相对的一侧的面卡合的凹部,所以能够通过将上述位置限制部件卡合于该凹部而固定上述位置限制部件(参照图7、图8),因此能够更容易地组装上述辊装置。
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为上述固定部件包括从上述凹部向着形成在上述板状部件的上述贯通孔在轴向中央侧倾斜的倾斜部。
在这种情况下,上述固定部件包括从上述凹部向着形成在上述板状部件的上述插通孔向轴向中央侧倾斜的倾斜部,所以能够通过使由上述大致圆筒状的部件形成的上述位置限制部件在上述倾斜部上滑动而卡合于上述凹部,来固定上述位置限制部件(参照图7、图8),所以能够更容易地组装上述辊装置。
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为在上述固定部件形成有对与上述凹部卡合的上述位置限制部件的中心轴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的移动阻止部。
在这种情况下,包括对卡合于上述凹部的上述位置限制部件的中心轴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的移动阻止部,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由上述大致圆筒状的部件形成的上述位置限制部件由于上述辊装置的振动等而从形成于上述轴部件的贯通孔脱落的情况(参照图9)。
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为上述固定部件包括转动阻止部,该转动阻止部对与上述凹部卡合的上述位置限制部件向与接近上述倾斜部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的转动进行限制。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包括对卡合于上述凹部的上述位置限制部件向与接近于上述倾斜部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的转动进行限制的转动阻止部,所以能够可靠地防止卡合于上述凹部的上述位置限制部件越过上述凹部的情况(参照图9),因此能够可靠地将上述位置限制部件固定于上述凹部。
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为上述固定部件包括转动作用部,该转动作用部具有在使该固定部件以上述轴部件的中心轴为中心转动的情况下使转动力发挥作用的构造。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包括转动作用部,该转动作用部具有在使该固定部件以上述轴部件的中心轴为中心转动的情况下能够使转动力发挥作用的构造,所以能够通过该转动作用部使上述固定部件以上述轴部件的中心轴为中心转动(参照图7、图8),因此能够更容易地组装上述辊装置。
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为上述板状部件和上述固定部件包含树脂。
在这种情况下,上述板状部件和上述固定部件包含树脂,因此能够以射出成型等容易地制造上述板状部件和上述固定部件。
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为上述板状部件和上述固定部件包含聚缩醛。
在这种情况下,上述板状部件和上述固定部件包含聚缩醛,因此能够实现耐磨损性、耐热性等的机械特性优秀的上述板状部件和上述固定部件。
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为上述施力部件包括径向位置大致相同且周向位置均匀配置的3个以上的凸部,该凸部与上述凸缘抵接而对上述凸缘施力。
在这种情况下,上述施力部件包括径方向位置大致相同、且周向位置大致均等地配置的3个以上的凸部,该凸部与上述凸缘抵接而对凸缘施力,因此能够减低上述凸部和上述凸缘之间的滑动阻力(参照图7~图9),所以能够更容易地组装上述辊装置。
另外,上述凸部的径向位置大致相同且周向位置大致均匀配置,因此能够对上述凸缘在周向均匀地施力(参照图9),所以能够可靠地防止上述凸缘的轴向的位置偏移。
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为上述施力部件包括:弹性部,其构成为支承上述凸部并且能够向轴向弹性变形;和支承部,其竖立设置于上述板状部件,对上述弹性部进行支承。
在这种情况下,上述施力部件包括构成为支承上述凸部并且能够向轴向发生弹性变形的弹性部、竖立设置于上述板状部件且支承上述弹性部的支承部,因此对上述凸缘施力的上述凸部,被施加由竖立设置于上述板状部件的支承部支承的上述弹性部的弹性变形带来的弹性力(参照图3、图9),所以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实现上述施力部件。
另外,本发明涉及的辊装置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该辊装置的制造方法是本发明涉及的辊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将上述凸缘插通于上述轴部件的工序;将上述位置限制部件固定于上述轴部件的工序;将上述轴部件插通于上述板状部件、上述施力部件和上述固定部件的工序;将上述位置限制部件插通于形成在上述板状部件的上述插通孔的工序;和使上述位置限制部件卡合于上述固定部件的工序。
根据本发明,具有本发明涉及的辊装置带来的作用效果,能够通过在将上述位置限制部件固定于上述轴部件的工序结束后,依次进行上述位置限制部件插通于形成在上述板状部件的插通孔的工序,和将上述位置限制部件卡合于上述固定部件的工序,来制造上述辊装置(参照图5~图7),因此能够容易地制造上述辊装置。
另外,本发明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被转印带架设的多个辊,在包含记录用纸的记录介质的表面形成图像,上述多个辊中的至少1个辊由本发明涉及的辊装置构成。
根据本发明,具有本发明涉及的辊装置带来的作用效果,包括配置于上述板状部件的远离上述凸缘的一侧且与上述位置限制部件卡合的固定部件,因此能够通过在将上述板状部件向上述凸缘侧推压而使上述凸缘被上述施力部件向轴向中央侧施力的状态下,使上述位置限制部件卡合于上述固定部件,由此固定上述位置限制部件(参照图7、图8),所以能够容易地组装配置于上述图像形成装置、被转印带架设的辊。
另外,能够在凸缘被上述施力部件向轴向中央侧施力的状态下,使上述位置限制部件卡合于上述固定部件,来固定上述位置限制部件,因此上述凸缘被上述施力部件施力(参照图9),所以能够防止在配置于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被转印带架设的辊中,上述凸缘的轴向的位置偏移。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防止凸缘的轴向的位置偏移,并且能够容易地组装辊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辊装置的结构的一例的分解组装图。
图3包括图3(a)、图3(b),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辊装置中的板状部件和施力部件的结构的立体图。图3(a)是从施力部件侧观察端部安装部件的立体图。图3(b)是在与图3(a)的观察点位置不同的观察点,从施力部件侧观察端部安装部件的立体图。
图4包括图4(a)、图4(b),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辊装置中的固定部件的结构的一例的立体图。图4(a)是从固定部件侧观察端部安装部件的立体图,图4(b)是在与图4(a)的观察点位置不同的观察点,从固定部件侧观察端部安装部件的立体图。
图5包括图5(a)、图5(b),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辊装置的制造工序的一例的工序图(第1部)。图5(a)是辊装置的一侧端部的立体图。图5(b)是表示在辊装置的制造工序中,图5(a)中所示状态的下一个状态的辊装置的一侧端部的立体图。
图6包括图6(a)、图6(b),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辊装置的制造工序的一例的工序图(第2部)。图6(a)是表示在辊装置的制造工序中,图5(b)中所示状态的下一个状态的辊装置的一侧端部的立体图。图6(b)是表示在辊装置的制造工序中,图6(a)中所示状态的下一个状态的辊装置的一侧端部的立体图。
图7包括图7(a)、图7(b),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辊装置的制造工序的一例的工序图(第3部)。图7(a)是表示在辊装置的制造工序中,图6(b)中所示状态的下一个状态的辊装置的一侧端部的立体图。在图7(a)所示的状态下的辊装置的从轴向观察的侧面图。
图8包括图8(a)、图8(b),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辊装置的制造工序的一例的工序图(第4部)。图8(a)是表示在辊装置的制造工序中,图7(b)中所示状态的下一个状态的辊装置的从轴向观察的侧面图。图8(b)是表示在辊装置的制造工序中,图8(a)中所示状态的下一个状态的辊装置的从轴向观察的侧面图。
图9包括图9(a)、图9(b),是说明本发明涉及的辊装置的施力构造的一例的说明图。图9(a)是辊装置的从轴向观察的侧面图。图9(b)是辊装置的一侧端部的一部分的透视正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
参照图1,对本发明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结构的一例的说明图。图像形成装置100是将与由未图示的扫描仪等生成的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形成在记录用纸等的记录介质的表面的装置,包括感光体单元1(1B、1C、1M、1Y)、一次转印单元2、二次转印单元3、定位辊(alignment roller)对4和定影单元5。
在以下的说明中,针对形成于记录用纸上的图像是使用多个色(在此为黑色(B)、青色(C)、品红(M)、黄色(Y)的各色)的彩色图像的情况进行说明。因此,感光体单元1以形成与上述各色对应的图像的方式配置。
即,在此,配置有形成黑(B)的图像的感光体单元1B、形成青色(C)的图像的感光体单元1C、形成品红(M)的图像的感光体单元1M和形成黄色(Y)的图像的感光体单元1Y。此外,感光体单元1B、感光体单元1C、感光体单元1M和感光体单元1Y,具有大致相同的结构,因此将4个感光体单元统一标记为感光体单元1,在下面进行说明。
感光体单元1包括感光体鼓11,通过未图示的曝光单元利用4色(B、C、M、Y)的调色剂将形成于感光体鼓11上的静电潜像显影化。
一次转印单元2将4个感光体鼓11上形成的4色(B、C、M、Y)的调色剂像依次转印至一次转印带25,在一次转印带25上形成彩色的调色剂像,该一次转印单元2包括驱动辊21、从动辊22、张紧辊23、一次转印辊24、一次转印带25和辅助辊26。
一次转印带25为无端带(环状带),由感光体单元1在其外周面形成彩色的调色剂像。另外,一次转印带25由驱动辊21、与各色对应的4个一次转印辊24、从动辊22、张紧辊23和辅助辊26依此顺序顺时针架设。
此外,驱动辊21为使用图2~图9进行说明的本发明涉及的辊装置6形成的辊的一例。在此,在一次转印带25的内周面,沿着宽度方向端部,呈带状形成有与配设于驱动辊21的凸缘63的缘部634(参照图2)卡合的肋(省略图示)。即,在形成于一次转印带25的内周面的肋与配置于驱动辊21的凸缘63的缘部634卡合的状态下驱动一次转印带25,由此一次转印带25的蛇行受到限制。
一次转印辊24被施加有与调色剂的带电极性(例如负极性)相反的极性(例如正极性)的电压的转印偏压,通过该转印偏压,将形成于感光体鼓11上的调色剂像转印于一次转印带25上。
转印辊21对由驱动辊21、4个一次转印辊24、辅助辊26、从动辊22和张紧辊23依此顺序顺时针架设的一次转印带25进行旋转驱动。另外,4个一次转印辊24、辅助辊26、从动辊22和张紧辊23,从动于一次转印带25的旋转而被旋转驱动。
二次转印单元3将一次转印带25上形成的彩色的调色剂像转印到通过定位辊对4输送来的记录用纸上,该二次转印单元3包括驱动辊31、从动辊32、张紧辊33、二次转印辊34和二次转印带35。
二次转印带35是无端带,将通过定位辊对4输送来的记录用纸向定影单元5输送。另外,二次转印带35由驱动辊31、张紧辊33、从动辊32和二次转印辊34依此顺序顺时针架设。
此外,驱动辊31为使用图2~图9进行说明的本发明涉及的辊装置6形成的辊的一例。在此,在二次转印带35的内周面,沿着宽度方向端部,呈带状形成有与配设于驱动辊31的凸缘63的缘部634(参照图2)卡合的肋(未图示)。即,在形成于二次转印带35的内周面的肋与配置于驱动辊31的凸缘63的缘部634卡合的状态下驱动二次转印带35,由此二次转印带35的蛇行受到限制。
二次转印辊34被施加有与调色剂的带电极性(例如负极性)相反的极性(例如正极性)的电压的转印偏压,通过该转印偏压,将形成于一次转印带25的彩色的调色剂像转印于通过定位辊对4输送来的记录用纸上。
转印辊31对由驱动辊31、张紧辊33、从动辊32和二次转印辊34依此顺序顺时针架设的二次转印带35进行旋转驱动。另外,张紧辊33、从动辊32和二次转印辊34从动于二次转印带35的旋转而被旋转驱动。
定位辊对4将记录用纸输送到与二次转印单元3的从动辊32相对的位置。定影单元5通过对在二次转印单元3被转印到记录用纸上的彩色的调色剂像进行热压接,熔化并压接而进行热定影。
<辊装置的结构>
图2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辊装置6的结构的一例的分解组装图。辊装置6例如用作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驱动辊21和驱动辊31。此外,也可以将辊装置6用作架设一次转印带25或二次转印带35的其它辊。辊装置6如图2所示,包括轴部件61、辊主体62、凸缘63、销64和端部安装部件7。
轴部件61插通于辊主体62而支承辊主体62,压入固定于辊主体62。轴部件61的材质例如包括SUM24L。在轴部件61的端部形成有贯通孔611。
贯通孔611是为了能够使销64插通于形成在从辊主体62的端部起离开规定距离D的位置的轴部件61而形成的大致圆筒状的孔,形成于通过轴部件61的轴中心与轴向正交的方向。此外,规定距离D被设定为比凸缘63的厚度T1和端部安装部件7的厚度T2之和(=T1+T2)小的值。
辊主体62构成为能够以轴部件61为中心自如转动,例如架设一次转印带25、二次转印带35。另外,辊主体62中,例如,压入固定有轴部件61的芯部包含铝,表面被三元乙丙橡胶(简称:EPDM橡胶,Ethylene-Propylene-Diene Monomer Rubber)等覆盖。
凸缘63被轴部件61插通,与辊主体62的两端抵接配置,包括插通孔631、侧板632和圆筒部件633和缘部634。另外,凸缘63例如包含聚缩醛(简称:POM,polyacetal)。
插通孔631构成为能够被轴部件61插通。在侧板632,轴部件61的端部侧(端部安装部件7侧)的面被端部安装部件7的施力部件72施力。
缘部634中,轴部件61的端部侧(端部安装部件7侧)的面,例如构成为能够与形成在图1所示的一次转印带25或二次转印带35的端部的肋卡合。另外,凸缘63被配置为在圆筒部件633的辊主体62侧的端面与辊主体62抵接的状态下被辊主体62侧施力(参照图9),因此伴随辊主体62的旋转而以轴部件61为中心旋转。
销64对凸缘63的轴向位置进行限制,插通于形成在轴部件61的贯通孔611,与端部安装部件7卡合固定。在此,销64相当于位置限制部件。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位置限制部件为销64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位置限制部件也可以为其它形状的部件(例如,C环、E环等)。
端部安装部件7安装在销64与凸缘63之间,对凸缘63施力并且与销64卡合。另外,端部安装部件7包括板状部件71、施力部件72和固定部件73。此外,在此,构成端部安装部件7的板状部件71、施力部件72和固定部件73由聚缩醛(简称:POM,polyacetal)等的树脂以射出成型等形成为一体。
板状部件71配设于销64和凸缘63之间,是朝向轴向端部侧的移动被销64限制的圆板状的部件。另外,板状部件71作为在板状部件71上形成有施力部件72和固定部件73的端部安装部件7中的主体部起作用。
施力部件72设置于板状部件71的凸缘63侧,对凸缘63向轴向中央侧施力。另外,施力部件72与板状部件71形成为一体,因此施力部件72能够与板状部件71作为一体被轴部件61插通,以销64固定,所以能够容易地组装辊装置6。此外,对于施力部件72的详细的构造,参照图3在后面说明。
固定部件73相对于板状部件71配置于轴部件61的端部侧,与销64卡合。另外,固定部件73与板状部件71一体地形成,所以通过将板状部件71安装于轴部件61,固定部件73也能够安装于轴部件61(参照图7、图8),因此能够更容易地组装辊装置6。此外,对于固定部件73的详细的构造,参照图4在后面说明。
如上述这样,由于包括相对于板状部件71配置在轴部件61的端部侧且与销64卡合的固定部件73,所以能够在将板状部件71向凸缘63侧推压而通过施力部件72对凸缘63向轴向中央侧施力的状态下,将销64卡合于固定部件73,由此固定销64(参照图7、图8),所以能够容易地组装辊装置6。
另外,能够在凸缘63被施力部件72向轴向中央侧施力的状态下,使销64卡合于固定部件73,由此固定销64,因此凸缘63被施力部件72施力(参照图9),所以能够防止因构成辊装置6的部件间的(特别是轴部件61与辊主体62之间的)热膨胀率的差异而引起的凸缘63的轴向的位置偏移的发生。
进而,构成端部安装部件7的板状部件71、施力部件72和固定部件73包含树脂,因此能够以射出成型等容易地制造端部安装部件7。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端部安装部件7包含树脂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为端部安装部件7的至少一部分包含其它材质的方式。也可以为例如,端部安装部件7中,板状部件71和固定部件73包含树脂,施力部件72包含SUS304等的金属的方式。在此情况下,能够进一步提高施力部件72的强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端部安装部件7为板状部件71、施力部件72和固定部件73一体形成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为端部安装部件7是板状部件71、施力部件72和固定部件73中的至少一个与其它部件不同体而另外形成的方式,也可以是分离形成的方式。
进而,构成端部安装部件7的板状部件71、施力部件72和固定部件73包含聚缩醛,因此能够实现耐磨损性、耐热性等的机械特性优秀的端部安装部件7。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端部安装部件7包含聚缩醛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端部安装部件7的至少一部分包含聚缩醛以外的材料的方式。也可以是例如,端部安装部件7中,板状部件71和固定部件73包含聚缩醛,施力部件72包含SUS304等的金属的方式。在此情况下,能够进一步提高施力部件72的强度。
<板状部件、施力部件的构造>
图3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辊装置6中的板状部件71和施力部件72的结构的一例的立体图。图3(a)是从施力部件72侧观察端部安装部件7的立体图,图3(b)是在与图3(a)的观察点位置不同的观察点,从施力部件72侧观察端部安装部件7的立体图。参照图3(a)和图3(b),对板状部件71和施力部件72的构造进行说明。
板状部件71如图2所示,包括能够被轴部件61和销64插通的插通孔711。
这样,在板状部件71形成有能够被销64插通的插通孔711,因此能够通过在将销64安装于轴部件61后,使销64插通于板状部件71的插通孔711,由此将板状部件71安装于轴部件61(参照图6、图7),所以能够更容易地组装辊装置6。此外,对于辊装置6的具体的组装流程,参照图5~图8在后面说明。
施力部件72设置于板状部件71的凸缘63侧,对凸缘63向轴向中央侧施力,如图3所示,施力部件72包括支承部721、弹性部722、孔部723、凸部724和凹部725。
支承部721竖立设置于板状部件71,对弹性部722进行支承。具体而言,支承部721的一侧(板状部件71侧的)端部与板状部件71的凸缘63侧的面连接。另外,支承部721的另一侧的(凸缘63侧的)端部,与1个弹性部722的一侧端部(例如右转的行进方向端部)和其它的弹性部722的另一侧端部(例如左转的行进方向端部)连接。
在此,4个支承部721,以板状部件71的径向的中心位置(轴部件61的轴中心的位置)为中心的径向位置是相同的,且周向位置平均(在此按90度)地配置。另外,支承部721具有以板状部件71的径向的中心位置(轴部件61的轴中心的位置)为中心的同心圆的曲率,作为沿周向形成为圆弧状的板状部件形成。
弹性部722被支承部721支承,对凸部724进行支承并且能够向轴向弹性变形。另外,弹性部722以与板状部件71平行的方式离开板状部件71的凸缘63侧的面配置。
具体而言,弹性部722为沿以板状部件71的径向的中心位置(轴部件61的轴中心的位置)为中心的同心圆弯曲成圆弧状而形成的四棱柱状部件。另外,4个弹性部722,其各自的两端与相邻的2个支承部721在支承部721的凸缘63侧的端部连接。进而,在弹性部722的长度方向(周向)的中央位置,隔着凸部724连接。即,凸部724的周向的两侧端部与弹性部722连接并被其支承。
如上所述,施力部件72包括构成为支承凸部724并且能够向轴向发生弹性变形的弹性部722、竖立设置于板状部件71并支承弹性部722的支承部721,因此对凸缘63施力的凸部724,被施加有由竖立设置于板状部件71的支承部721支承的弹性部722的弹性变形带来的弹性力,所以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实现施力部件72。
另外,弹性部722以与板状部件71平行的方式离开板状部件71的凸缘63侧的面而配置,因此在弹性部722向板状部件71侧弹性变形的情况下,能够防止与板状部件71抵接。如果在弹性部722发生弹性变形的情况下与板状部件71抵接,则弹性部722的变形被板状部件71所禁止,因此凸部724的施加力会急剧上升。所以,凸缘63有可能发生损伤,并且在组装辊装置6时,需要用非常大的力将施力部件72向轴向推压,因此辊装置6的组装可能变得困难。
进而,弹性部722的两端分别由支承部721中的任一个支承,因此弹性部722作为所谓双支承梁(double-supported beam)而弹性变形,所以能够以小的变位将强的弹性力施加于凸部724,所以能够使从凸部724对凸缘63施加的施加力增大。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弹性部722的两端由支承部721中的任一个支承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弹性部722的一端由支承部721中的任一个支承的方式(参照图11)。在此情况下,与弹性部722的两端被支承的情况相比,能够使从凸部724对凸缘63施加的施加力变小。
另外,支承部721支承相邻的弹性部722中的一个弹性部722的一侧端部,并且支承另一个弹性部722的另一侧端部,因此能够减少支承部721的个数,所以能够使施力部件72的构造简单化。
另外,在施加力的反作用力作用于凸部724、伴随弹性变形的拉伸应力作用于弹性部722的情况下,来自相邻的弹性部722的相互大致反向的拉伸应力作用于支承部721,因此支承部721的变形变小,所以能够使从凸部724对凸缘63施加的施加力更大。
孔部723形成于弹性部722与板状部件71之间,是弹性部722能够向板状部件71侧变形的空间。
凸部724与凸缘63抵接对凸缘63施力,凸部724的径向位置相同,且周向位置均匀地配置3个以上(在此为4个)。另外,凸部724的与凸缘63抵接的一侧的端面形成为圆弧状。
如上所述,凸部724径向位置相同,且周向位置均匀地(在此按90度)配置,因此能够对凸缘63在周向均匀地施力,所以能够可靠地防止凸缘63的轴向的位置偏移。
另外,在凸部724,与凸缘63抵接的一侧的端面形成为圆弧状,因此在施力部件72相对于凸缘63滑动而转动的情况下,能够防止对凸缘63的损伤(参照图7、图8)。进而,能够提高凸部724的相对于凸缘63的滑动容易性,因此能够减少使施力部件72相对于凸缘63滑动而旋转所需的转动力,所以辊装置6的组装能够容易地进行。
凹部725在与凸部724相对的一侧,形成为与凸部724同样的圆弧状。即,在此,凸部724为构成弹性部722的四棱柱状部件向凸缘63侧弯曲而圆弧状突出的部件。
如上所述,施力部件72在与凸部724相对的一侧具有凹部725,因此作用于凸缘63的施加力的反作用力作用于凸部724,伴随弹性变形的拉伸应力作用于弹性部722的情况下,凸部724以凹部725的深度变浅的方式(=以凸部724的高度变低的方式)变形,因此能够使施加力的反作用力发挥作用时凸部724在轴向上能够移动的范围扩大。于是,即使由轴部件61和辊主体62之间的热膨胀率的差导致的凸缘63的轴向位置的移动量大时,施力部件72也能够将施加力施加至凸缘63。
<固定部件的构造>
图4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辊装置6中的固定部件73的结构的一例的立体图。图4(a)是从固定部件73侧观察端部安装部件7的立体图,图4(b)是在与图4(a)的观察点位置不同的观察点,从固定部件73侧观察端部安装部件7的立体图。参照图4(a)和图4(b),对固定部件73的构造进行说明。
固定部件73相对于板状部件71配置于轴部件61的端部侧,与销64卡合,如图4所示,包括支承部731、转动作用部732、倾斜部733、凹部734、移动阻止部735和转动阻止部736。
支承部731相对于板状部件71竖立设置于轴部件61的端部侧,为支承转动作用部732、倾斜部733、凹部734和转动阻止部736的圆筒状部件。
转动作用部732具有在使固定部件73以轴部件61的中心轴为中心转动的情况下能够使转动力发挥作用的构造,在此相对于板状部件71竖立设置于轴部件61的端部侧。另外,转动作用部732沿支承部731的外周面在周向以等间隔(在此为90度间隔)与支承部731一体地形成有多个(在此为4个)。
这样,由于具备转动作用部732,该转动作用部732具有在使固定部件73以轴部件61的中心轴为中心转动的情况下能够使转动力发挥作用的构造,所以能够使外力对转动作用部732发挥作用而使固定部件73以轴部件61的中心轴为中心转动(参照图7、图8),因此能够更容易地组装辊装置6。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转动作用部732沿支承部731的外周面形成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转动作用部732形成在其它位置的方式。也可以是例如,转动作用部732沿板状部件71的外周面突出形成的方式。在此情况下,由于能够在离开轴部件61的中心轴的位置形成转动作用部732,因此能够使转矩臂变长、所以能使大的转动力发挥作用。
凹部734和销64的与固定部件73相对的一侧(轴部件61的轴向中央侧)的面卡合。具体而言,凹部734沿支承部731的凸缘63侧的端部朝向径向的内侧竖立设置。另外,凹部734的凸缘63侧的面形成为平面状,轴部件61的端部侧的面形成为沿销64的外周面的半圆筒状的凹陷。
这样,形成有和销64的与固定部件73相对的一侧的面卡合的凹部734,所以能够通过使销64卡合于凹部734而固定销64(参照图8),因此能够更容易地组装辊装置6。
倾斜部733沿支承部731的凸缘63侧的端部,竖立设置于支承部731的径向的内侧,构成从凹部734朝向形成于板状部件71的插通孔711向轴向中央侧倾斜的斜面。具体而言,倾斜部733是楔形部件,其从凹部734的周向的一侧端部(与接近转动阻止部736的一侧的端部相对的端部),向插通孔711的外周缘中销64所插通的外周缘,周向厚度逐渐减少而形成倾斜面。
这样,固定部件73包括从凹部734朝向形成于板状部件71的插通孔711而向轴向中央侧倾斜的倾斜部733,所以能够通过将销64在倾斜部733上滑动而卡合于凹部734,来固定销64(参照图7、图8),所以能够更容易地组装辊装置6。
移动阻止部735限制与凹部734卡合的销64的中心轴方向的移动。具体而言,移动阻止部735是支承部731的一部分,相当于位于凹部734的外周侧的支承部731。
这样,包括对卡合于凹部734的销64的中心轴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的移动阻止部735,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销64由于辊装置6的振动等而从形成于轴部件61的贯通孔611脱落。另外,移动阻止部735作为支承部731的一部分构成,因此构造得以简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移动阻止部735作为支承部731的一部分形成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为移动阻止部735以其它的形状形成在其它位置的方式。例如,支承部731以比销64的轴向的长度大的径长形成的情况下,移动阻止部735能够竖立设置于支承部731的径向的内侧形成。
转动阻止部736对与凹部734卡合的销64在接近倾斜部733的方向的反方向的转动进行限制。具体而言,转动阻止部736是在支承部731的径向内侧沿着与接近凹部734的倾斜部733的一侧的端部相对的端部的位置形成的板状的部件。
这样,由于包括对卡合于凹部734的销64在与接近于倾斜部733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的转动进行限制的转动阻止部736,所以能够可靠地防止卡合于凹部734的销64越过凹部734的情况,因此能够可靠地将销64固定于凹部734。另外,转动阻止部736竖立设置于支承部731的径向内侧,因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确保充分的强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转动阻止部736竖立设置于支承部731的径向内侧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转动阻止部736以其它的形状形成在其它位置的方式。例如,支承部731以比销64的轴向的长度大的径长形成的情况下,转动阻止部736能够在支持部731的径向的内侧离开支承部731形成。
<组装流程>
图5~图8是表示图2所示的辊装置6的制造工序的一例的工序图。参照图5~图8对辊装置6的制造工序的一例依次说明。在此,图5、图6、图7(a)是辊装置6的一侧端部的立体图。另外,图7(b)、图8是从辊装置6的轴向观察的侧面图。
首先,如图5(a)至图5(b)所示,轴部件61插通于凸缘63,凸缘63被压入至与辊主体62的轴向的端面抵接的位置。
接着,如图5(b)至图6(a)所示,销64插通于形成在轴部件61的贯通孔611,被压入至销64的两端均等地从轴部件61突出的位置。
然后,如图6(a)至图6(b)所示,在使形成于端部安装部件7的板状部件71的插通孔711与销64的轴向的方向一致的状态下(参照图7(b)),轴部件61插通于端部安装部件7。
接着,如图6(b)至图7(a)所示,使销64贯通形成在端部安装部件7的板状部件71的插通孔711,端部安装部件7被压入至端部安装部件7的施力部件72与凸缘63抵接的位置。
图7(b)是表示图7(a)所示的端部安装部件7的施力部件72被压入至与凸缘63抵接的位置的状态的侧面图。如图7(b)所示,销64贯通在端部安装部件7的板状部件71形成的插通孔711。
于是,如图7(b)至图8(a)所示,端部安装部件7的转动作用部732被把持,顺时针转动。如图8(a)所示,销64在端部安装部件7的固定部件73上形成的倾斜部733上(在倾斜部733的轴部件61的端部侧的斜面上)滑动。
另一方面,此时,端部安装部件7和凸缘63之间,为在端部安装部件7的施力部件72形成的凸部724与凸缘63的侧板632抵接的状态(参照图9(b))。这样,端部安装部件7在凸部724与凸缘63的侧板632抵接的状态下转动,因此虽然凸部724在凸缘63的侧板632上滑动,但凸部724的与凸缘63抵接的一侧的端面形成为圆弧状,所以能够防止对凸缘63的损伤。另外,由于能够减少使端部安装部件7转动所需的转动力,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辊装置6的组装。
接着,如图8(a)至图8(b)所示,端部安装部件7的转动作用部732被把持、进而顺时针转动,销64在与形成于端部安装部件7的固定部件73的凹部734卡合的位置被固定。
如上所述,在销64贯通插通孔711之后,使销64贯通形成于端部安装部件7的板状部件71的插通孔711,由此能够安装端部安装部件7,所以能够容易地组装辊装置6。
另外,通过将端部安装部件7顺时针转动,能够将销64固定在与形成于端部安装部件7的固定部件73的凹部734卡合的位置,所以能更容易地组装辊装置6。
<组装完成后的状态>
图9是对辊装置6的组装完成后的状态的施力构造的一例进行说明的说明图。图9(a)是从辊装置6的轴向观察到的侧面图。图9(b)是辊装置6的一侧端部的一部分的透视正面图。
图9(a)为了方便而再次使用了与图8(b)相同的图。在图9(b)中,透视凸缘63,对其截面标注斜线地记载。如图9(b)所示,在辊装置6中,在凸缘63的侧板632被形成于端部安装部件7的施力部件72的凸部724施力的状态下,如图9(a)所示,形成于端部安装部件7的固定部件73的凹部734与销64卡合而被固定。
如上所述,能够通过形成于施力部件72的凹部734对凸缘63的侧板632向轴向中央侧施力的状态下,使销64卡合于形成在固定部件73的凹部734而固定销64,因此凸缘63被施力部件72施力,所以能够防止凸缘63的轴向的位置偏移。
此外,本发明能够在不脱离其主要精神或主要特征的范围内以其它多种多样的形式实施。因此,上述实施方式均仅是单纯的举例表示,并不能被限定性的解释。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的范围表示,不受说明书所约束。进而,属于权利要求范围的均等范围的变形、变更,均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另外,本申请基于2010年8月24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10-186726号请求优先权。通过在此处言及,其全部的内容被引入本申请中。
符号说明
100  图像形成装置
1(1Y、1M、1C、1B)  感光体单元
11  感光体鼓
2   一次转印单元
21  驱动辊
22  从动辊
23  张紧辊
24  一次转印辊
25  一次转印带
26  辅助辊
3   二次转印单元
31  驱动辊
32  从动辊
33  张紧辊
34  二次转印辊
35  二次转印带
4   定位辊对
5   定影单元
6   辊装置(驱动辊)
61  轴部件
611 贯通孔
62  辊主体
63  凸缘
631 插通孔
632    侧板
633    圆筒部件
634    缘部
64     销(位置限制部件)
7      端部安装部件
71     板状部件
711    插通孔
72     施力部件
721    支承部
722    弹性部
723    孔部
724    凸部
725    凹部
73     固定部件
731    支承部
732    转动作用部
733    倾斜部
734    凹部
735    移动阻止部
736    转动阻止部

Claims (16)

1.一种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辊主体;
插通于该辊主体的轴部件;
被该轴部件插通、且与所述辊主体的两端抵接配置的凸缘;
位置限制部件,其相对于所述凸缘在所述轴部件的端部侧固定于该轴部件,对所述凸缘的轴向位置进行限制;
板状部件,其配置于所述位置限制部件和所述凸缘之间,向轴向端部侧的移动被所述位置限制部件限制;
施力部件,其配置于所述板状部件的所述凸缘侧,对所述凸缘向轴向中央侧施力;和
固定部件,其相对于所述板状部件配置于所述轴部件的端部侧,且与所述位置限制部件卡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板状部件形成有插通孔,所述位置限制部件能够插通于所述插通孔。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辊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部件与所述板状部件形成为一体。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辊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轴部件,在两端部形成有在径向贯通的大致圆筒状的贯通孔,
所述位置限制部件是插通于形成在所述轴部件的贯通孔、且比所述轴部件的直径长的大致圆筒状的部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辊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固定部件,形成有与所述位置限制部件的和该固定部件相对的一侧的面卡合的凹部。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辊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轴部件,在两端部形成有在径向贯通的大致圆筒状的贯通孔,
所述位置限制部件是插通于形成在所述轴部件的贯通孔、且比所述轴部件的直径长的大致圆筒状的部件,
在所述固定部件,形成有与所述位置限制部件的和该固定部件相对的一侧的面卡合的凹部,
所述固定部件包括从所述凹部向着形成在所述板状部件的所述贯通孔向轴向中央侧倾斜的倾斜部。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辊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固定部件,形成有对与所述凹部卡合的所述位置限制部件的中心轴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的移动阻止部。
8.如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辊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部件包括转动阻止部,该转动阻止部对与所述凹部卡合的所述位置限制部件向与接近所述倾斜部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的转动进行限制。
9.如权利要求4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辊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部件包括转动作用部,该转动作用部具有在使该固定部件以所述轴部件的中心轴为中心转动的情况下能够使转动力发挥作用的构造。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辊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状部件和所述固定部件包含树脂。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辊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状部件和所述固定部件包含聚缩醛。
12.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辊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施力部件包括径向位置大致相同且周向位置大致均匀配置的3个以上的凸部,
该凸部与所述凸缘抵接而对所述凸缘施力。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辊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施力部件包括:
弹性部,其构成为支承所述凸部并且能够向轴向弹性变形;和
支承部,其竖立设置于所述板状部件,对所述弹性部进行支承。
14.一种辊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辊装置的制造方法是权利要求2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辊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
将所述轴部件插通于所述凸缘的工序;
将所述位置限制部件固定于所述轴部件的工序;
将所述轴部件插通于所述板状部件、所述施力部件和所述固定部件的工序;
将所述位置限制部件插通于形成在所述板状部件的所述插通孔的工序;和
使所述位置限制部件卡合于所述固定部件的工序。
15.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被转印带架设的多个辊,在包含记录用纸的记录介质的表面形成图像,
所述多个辊中的至少1个辊为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辊装置。
16.一种辊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辊主体;
插通于该辊主体的轴部件;
被该轴部件插通、且与所述辊主体的两端抵接配置的凸缘;
位置限制部件,其相对于所述凸缘在所述轴部件的端部侧固定于该轴部件,对所述凸缘的轴向位置进行限制;
板状部件,其配置于所述位置限制部件和所述凸缘之间,向轴向端部侧的移动被所述位置限制部件限制;和
对所述凸缘向轴向中央侧施力的施力部件,
所述板状部件形成有插通孔,所述位置限制部件能够插通于所述插通孔。
CN201180041221.8A 2010-08-24 2011-06-20 辊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和辊装置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0308057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86726 2010-08-24
JP2010186726A JP4846048B1 (ja) 2010-08-24 2010-08-24 ローラ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ローラ製造方法
PCT/JP2011/064027 WO2012026190A1 (ja) 2010-08-24 2011-06-20 ローラ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ローラ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80574A true CN103080574A (zh) 2013-05-01
CN103080574B CN103080574B (zh) 2016-02-24

Family

ID=454752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41221.8A Active CN103080574B (zh) 2010-08-24 2011-06-20 辊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和辊装置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014604B2 (zh)
EP (1) EP2610507A4 (zh)
JP (1) JP4846048B1 (zh)
KR (1) KR20130100992A (zh)
CN (1) CN103080574B (zh)
WO (1) WO2012026190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14385A (zh) * 2013-12-12 2015-06-17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9765766A (zh) * 2017-11-10 2019-05-17 夏普株式会社 感光体鼓、驱动轴、感光体鼓系统、图像形成装置及复合机
CN110809676A (zh) * 2018-04-18 2020-02-18 创新技术株式会社 弹性辊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31455B2 (ja) * 2016-09-27 2020-01-15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抜け止め部材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CN106812787A (zh) * 2017-02-28 2017-06-09 卧龙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干衣机电机用新型导轮及其安装结构
US10293774B2 (en) * 2017-05-22 2019-05-21 Tung-Lung Chiang Airbag film roll retention structure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04760A (en) * 1976-02-09 1978-08-08 Fmc Corporation Rotary brush roll construction
CN1179559A (zh) * 1996-09-26 1998-04-22 佳能株式会社 处理盒,电子照相成象装置驱动力传动部件以及电子照相感光鼓
JP2002357986A (ja) * 2001-03-30 2002-12-13 Kyocera Mita Corp 感光体ドラムの支持装置及び感光体ドラム駆動連結装置の取り付け方法
JP2003149951A (ja) * 2001-11-12 2003-05-21 Seiko Epson Corp 転写ベルトの蛇行防止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US20040005169A1 (en) * 2002-07-04 2004-01-0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drum,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herei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65551A (en) * 1976-02-09 1979-08-28 Fmc Corporation Rotary brush roll construction
JPH0315840A (ja) * 1989-06-14 1991-01-24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ハロゲン化銀写真乳剤の製造方法、及びハロゲン化銀写真感光材料
JP3368703B2 (ja) * 1994-12-19 2003-01-2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感光体ドラムの固定構造
JPH08234626A (ja) * 1995-02-23 1996-09-13 Mita Ind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の感光体ドラム装置
JP3609919B2 (ja) * 1997-06-19 2005-01-12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用の軸継手
JP3734121B2 (ja) 1997-08-19 2006-01-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ベルト駆動装置およびベルト定着装置
JP2000214727A (ja) * 1999-01-26 2000-08-04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046933B2 (ja) * 2000-08-02 2008-02-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駆動伝達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4458318B2 (ja) * 2000-12-11 2010-04-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感光体ドラム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296749A (ja) * 2001-03-29 2002-10-09 Fuji Photo Film Co Ltd 感光材料処理装置の搬送ローラ軸受構造
US6865361B2 (en) 2001-11-12 2005-03-08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Transfer belt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JP4047018B2 (ja) 2002-01-24 2008-02-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ベル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039364A (ja) * 2004-07-29 2006-02-09 Canon Inc ドラム駆動力伝達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27098A (ja) * 2005-02-15 2006-08-31 Kyocera Mita Corp 感光体ドラム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032811B2 (ja) 2005-09-30 2012-09-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に用いられるローラ
JP2008275893A (ja) * 2007-04-27 2008-11-13 Murata Mach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5194919B2 (ja) * 2008-03-24 2013-05-0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駆動力伝達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186726A (ja) 2009-02-12 2010-08-26 Ishiyama Seisakusho:Kk 高電圧センサー及び除電器チェッカー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04760A (en) * 1976-02-09 1978-08-08 Fmc Corporation Rotary brush roll construction
CN1179559A (zh) * 1996-09-26 1998-04-22 佳能株式会社 处理盒,电子照相成象装置驱动力传动部件以及电子照相感光鼓
JP2002357986A (ja) * 2001-03-30 2002-12-13 Kyocera Mita Corp 感光体ドラムの支持装置及び感光体ドラム駆動連結装置の取り付け方法
JP2003149951A (ja) * 2001-11-12 2003-05-21 Seiko Epson Corp 転写ベルトの蛇行防止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US20040005169A1 (en) * 2002-07-04 2004-01-0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drum,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herein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14385A (zh) * 2013-12-12 2015-06-17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US9494894B2 (en) 2013-12-12 2016-11-1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4714385B (zh) * 2013-12-12 2017-04-19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9765766A (zh) * 2017-11-10 2019-05-17 夏普株式会社 感光体鼓、驱动轴、感光体鼓系统、图像形成装置及复合机
CN110809676A (zh) * 2018-04-18 2020-02-18 创新技术株式会社 弹性辊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014604B2 (en) 2015-04-21
CN103080574B (zh) 2016-02-24
JP2012047767A (ja) 2012-03-08
WO2012026190A1 (ja) 2012-03-01
KR20130100992A (ko) 2013-09-12
EP2610507A4 (en) 2017-09-27
US20130164052A1 (en) 2013-06-27
EP2610507A1 (en) 2013-07-03
JP4846048B1 (ja) 2011-1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80574A (zh) 辊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和辊制造方法
US6829455B2 (en) Driving forc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quipped with such a mechanism, and process unit of such an apparatus
EP2402824B1 (en) Belt driv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672613B2 (en) Photosensitive material drum and image-forming machine equipped with the photosensitive material drum
EP1772780B1 (en) Belt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442417B2 (en) Bearing device, drum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737874B2 (en) Shaft-receiving device, drum unit, and image-forming device
CN101226360B (zh) 显影盒和包括所述显影盒的成像装置
EP3032121B1 (en) Drive apparatus and belt unit f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347275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4160340A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768044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P2012190B1 (en) Transferring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4345610A (zh) 皮带偏移抑制结构、转印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US9494906B2 (en) Driving force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US20030129003A1 (en) Developing apparatus of electrophotographic printer
JP3094157B2 (ja)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4846049B1 (ja) ローラ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ローラ製造方法
US1174775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a reduced dimension in a horizontal direction
JP3677942B2 (ja) 像担持体ユニット
JP3541379B2 (ja) 像担持体ユニットおよびこの像担持体ユニット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320033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3620561B2 (ja) 像担持体ユニット
CN103293929A (zh) 清洁装置、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设备
CN115729061A (zh) 图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