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802A - 多系统织机 - Google Patents

多系统织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802A
CN1030802A CN88100372A CN88100372A CN1030802A CN 1030802 A CN1030802 A CN 1030802A CN 88100372 A CN88100372 A CN 88100372A CN 88100372 A CN88100372 A CN 88100372A CN 1030802 A CN1030802 A CN 10308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om
warp
race
deflecting element
yar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881003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阿道夫·林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ndauer Dornier GmbH
Original Assignee
Lindauer Dornier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ndauer Dornier GmbH filed Critical Lindauer Dornier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308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80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47/00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47/00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 D03D47/12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wherein single picks of weft thread are inserted, i.e. with shedding between each pick
    • D03D47/26Travelling-wave-shed looms
    • D03D47/262Shedding, weft insertion or beat-up mechanisms
    • D03D47/267Shedding mechanism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47/00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 D03D47/12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wherein single picks of weft thread are inserted, i.e. with shedding between each pick
    • D03D47/26Travelling-wave-shed loo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Looms (AREA)

Abstract

用以补偿在经线导向元件和一个基准位置,例如 在超过梭道而靠近织物卷绕筒处之间的行程长度的 差别,有许多个导向元件设置在引入导向杆和梭道形 成综片之间,当梭子通过梭道运动时,该导向元件受 控制,与综片进行同步运动,对纱线在侧向的偏移进 行补偿。当梭子通过梭道后,梭道即行关闭。纱线导 向元件最好是U型结构,其上保持有许多横向杆,并 通过与梭子和综片作同步运动的一个凸轮轴进行偏 转。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一种织机,更准确地说是涉及一种多系统或者多机组织机,该织机还具有当梭道形成之后,不考虑综片的位置能调均经线或纱线的张力的装置。
在单一系统基础上工作的各种型式的织机其结构都是具有一个张开的伸向整个织造布匹宽度上的梭道。当梭道形成之后为了补偿经线张力的变化可以采用一个可动的基座轨道。这些张力的变化都是由综片对经线由织造布匹平面朝着一侧或另一侧进行偏转产生的或者是其一部分原因。这样,纱线的由基座轨道至织物卷筒的行程的长度就发生改变。
曾经提出过通过设置一个与经线相接触的纱线偏转元件来减小施加于经线上的张力;该元件是支持在至少一个弹性元件上例如一个填充以压缩介质的弹性垫上,或者支持在基座轨道上的一个弹簧上以便产生一定程度的弹性变形,详见德国专利DE-OS3346030号公开文献。纱线偏转元件可以由一个伸向整个织造布匹宽度上的一个单一的杆或梁形成的,而且该杆可以绕着一个平行于织造布匹宽度的轴线回转。另外,曾提出过将该杆分成许多个由刚性的窄条或杆件更细长的相似的单元组成,这些杆件之间基本上无间隙或间隔,而每个元件支持在一个弹性元件上。该弹性元件是由一个一端开口的弹性材料的直的圆形管制成,诸如采用软橡皮的厚壁筒,这样以便使其单个支持器或偏转元件弹性支持的刚性是具有合适的强度。对具有张力的纱线其横向不带导向的情况下,要避免使其陷入刚性的单个杆件内是困难的。显然,这样一种基座轨道或基座支架,只是对于在每次引导梭子或纬线越过整个织造布匹的宽度前,梭道是打开的织机才是合适的。这在单一系统布局的织机中是标准的,而且这样的张力调整装置也只适用于这种织机。
多系统或多送进或多机组织机在沿着织造布匹的宽度上运动着的梭道之间在纵向是有一定间隔地导入若干个梭子。该多个梭子同时导入纬线。梭道具有一个渐进波浪的形状。假如在这种具有弹性支撑的织机中采用一个基座轨道或支架,而该轨道是沿着整个织造布匹的宽度设置的,例如在德国专利1,066,958号和1,287,526号文件中所提出的那样,则经线有效地调均就不可能得到。因而纬线的正确而精确控制地接合就不会得到保证,这是由于织物的相关的梭道内的纬线的起始点移动了,从而使纬线的啮合压力减小,也就是纬线弯曲了。纬线在其进入梭道内的起始位置上,需要有一个预定的最小接合压力。
本发明的目的是对多系统平置式织机提供一个经线张力调均系统,该系统可以在经线形成梭道时,对其张力进行有效地调均和补偿,这样以便保证纬线在织造布匹中的精确的接合。
简言之,通过许多个独立可动的偏转元件对纱组进行偏转和导向,每个这种元件至少导向一个经线或者最好是导向一组经线。该偏转元件都是在一个与该偏转元件相耦合的运动控制装置的控制下进行移动的,以便推动偏转元件,用于补偿经线在梭道打开和关闭之间到一个卷绕装置,例如卷绕滚子的行程长度变化方向上的运动。运动控制装置的操作是同步的用于偏转元件与梭道形成机构的同步性运动,以此,当梭道打开时,偏转元件就朝着卷绕机构运动,而当纬线通过梭子已经插入梭道之后,则偏转元件就返回,由此来补偿当梭道打开和关闭时造成的经线张力的波动。
该系统的优点是对经线张力的补偿可以随着梭道沿着织物的横向连续不断地形成而连续不断地进行,以便使纬线的起始位置将在经线的精细地形成和保持住的张力条件下产生。这就保证了在最终产品中纬线精确地位于经线的横向上。经线经过偏转元件在梭道连续不断地形成条件下进行导向,则经线就不能由偏转元件上放松开,或者由该元件上收缩。单个的偏转元件通过控制装置与梭道的运行牢靠地受控同步进行运动。这样以便补偿相对应的经线由基座轨道至织物卷绕装置的工作行程长度的变化。
根据本发明的最佳特征,偏转元件是保持在一个弹性弹簧,例如一个片簧上,这种弹簧可使结构简单并节省空间。该片簧最好是以弹性核子形状或弹性舌簧形状在其变形前基本上对经线方向平行延伸。这些片簧以其一端联结在一个保持轨道之类的装置上,而沿着其长度方向朝着其自由端部分支持着偏转元件。弹性元件可以通过与凸轮轴的偏心曲面相啮合克服弹性力,很容易地进行偏转,该凸轮轴是与控制综片运动的元件同步转动,由此形成梭道。
图1是显示一个多机组平置式背对背布局结构的织机的立体示意图,图中省略了理解本发明所不需要的所有元件;
图2按着图1中的Ⅱ-Ⅱ箭头的方向在水平面内所示的一个局部截面剖示图,用以显示纬线的导入驱动和起同步作用的一个控制凸轮轴的设置;
图3是一个垂直截面示意图,用以显示纱线由经线轴至卷绕筒的行线以及按照本发明的调均装置;
图4是显示调均装置的部分切掉的局部立体示图;和
图5是显示包含纱线偏转和导向元件的片簧支持元件。
图1所示织机是一种双排平置式背对背排列的结构。机架1,仅为示意图,支持着四个织造机组,用于同时进行四个织造布匹2的生产。每个织造布匹2卷在一个用于接受已生产的织物卷筒3上。经线轴4设置是用于将经线或纱线5(见图3)由其上拉出来。通过综片7朝经线从轴4导出的方向上作连续不断地横向运动,经线作侧向移动,形成一个移动的梭道8,该梭道的运动是按照箭头6的方向形成波浪形状(如图4所示),分别按图1所示由右向左,或由左向右运动。每一个梭道就有一个梭子9由那里穿过。这种梭子的结构已公开,例如像美国专利3,626,990所示。
仍见图2所示,梭子9一个跟着一个地以预定的间隔在一导向轨道上运行,该轨道是通过一个钢筘或芯子10的一侧形成的,通过该钢筘纬线啮合条带伸出(未进一步显示)以便进一步对梭子9进行导向。美国专利3,049,135号文件介绍了一种适合的结构,该结构可以作为结构细节的参考。
梭子9运行所沿着的导向轨道是由两段直的部分15a(图2)和两个邻近的半圆形弯曲返回部分15b构成。梭子9都是通过梭子驱动元件16在同一方向上一致地运动。驱动元件既可以直接联结在将各个梭子9联结在一起的连结器17上(图2),也可以将各相邻的驱动元件联结到一个环形链条上。当梭子9通过导向轨道的直的部分15a时,它们相互间的相邻端面20可以接合在一起,也可以在相互之间具有一定间隔。
驱动节16都是连结在一个公共的环形链条上的。这些驱动节是通过链轮21导向的该链轮是在以任何方式固定在机架1上的一根垂直轴上进行工作的。两个链轮21,在织机的每个端部各设置一个,都是以花键联结并以合适的方式支持在机架上的垂直主轴22上。两个主轴22中至少一个要通过驱动连结或传动机构23耦合在一个变速电动机24上,图中仅作示意显示,以便使相对应的链轮21在图1和图2中与箭头6所指方向一致方向上驱动驱动节16。
在每个驱动节16上对着用于梭子9的导向表面的一侧上设有一个细长的向前并向上弯曲的驱动部分25。一个由相关的驱动节16的一侧伸出的一个悬伸的片簧26固定有驱动部分25,用于限制相对于该驱动部分的运动。片簧26分别通过朝着钢筘或芯子或者在圆形返回部分15b处对着弓形导向片27的弹性偏压给驱动部分25施压(见图2)。各个梭子9位于相对应的驱动部分25的对面,并通过一个永磁联结器与驱动部分25相耦合,该联结器例如在美国专利3,618,640号文件和德国专利1,785,147号文件中所述。一个半圆形导向轨道28的设置是用于当梭子通过它们的导向通道的返回部分15b时,提供梭子9的经向导向。
梭子9在进入梭道8之前(见图1,仅为示意图),接受由绕线轴29供给的纬线。纬线的存储元件可以设置在两绕线轴29之间,从该存储元件将实际的纬线抽出,通过一个纬线发送装置,即在图中以标号30所示把所需的纬线输送给梭子,例如把准确测量长度的纬材料发送给梭子。
四个纬线发送装置30如在图1中织机所示,该织机具有两个背对背单元机组用于同时生产四个织造布匹2。每两个纬线发送装置30设置在织机的任何一侧。
各相对应的驱动节16都在固定在机架1上的合适的导向轨道上进行导向。在各驱动节16的下侧即面对着综片7的一侧,驱动节16都形成有控制凸轮轨道160,见图3,图3中所示仅为示意图。固定在综片7的轴或柄7a上的端部7b伸入至凸轮轨道中。当驱动节16在箭头6的方向上沿着纵向运动时,凸轮轨道的形状使处在一个综片支持座或(如图3中161所示的类似支座中的综片7作往复运动,以形成上述的梭道。凸轮轨道160的形状和布局以及综片7的控制都是众所周知的,侧如可以采用如在美国专利3,749,135号(相当于德国专利1,963,208号文件)所示的具体结构,该项发明已编入参考文献中。
经线组5由经线轴4拉出后进行导向,由图1和图3看得清楚,首先基本上垂直向上伸出,然后绕过一个偏转滚子31,该滚子作为一个支持轨道或支架。该偏转滚子31具有一个平滑的圆柱形表面,而且可以看出,是位于织机的前面或可接近的一侧,以便使相应的经线5都是可接近的。
根据本发明,一种装置,(一般如图3中的32所示),的设置是用于当经线通过综片7由穿过梭道8延伸的一个理论中心线8a进行偏转时对发生的经线张力的变化进行补偿。
现在具体参看图3至图5:一个支座轨道33,它最好是一个空心管形元件,例如采用正方形或矩形截面,以任何合适的方式固定在机架上。在垂直于经线5而大致平行于偏转滚子31的方向上伸出。轨道33上携带着许多个相同的细长片簧34(见图3,5),该片簧以其一端例如通过螺栓35(见图3)穿过片簧34上的孔3b固定在轨道33上。片簧34都是以梳子状的方式相互平行,而且靠拢在一起。在其正常位置,它们都是在一个公共水平平面内,而且彼此可独立地绕着由螺栓35形成的夹紧位置进行弹性变形。例如对1米宽度的织造布匹大约要设置100个这种片簧34,每个片簧的宽度刚好略小于10毫末以便形成相互的间隙。
每一个由轨道33伸出的片簧34具有一个安装在它上面的经线偏转元件37,该元件刚性连结在各自的片簧34上(见图5)。这些偏转元件,由图4看得最清楚,都是设置在平行于经线轴4的轴线延伸的一个公共垂直平面内。每个偏转元件37是一个大致U型金属薄板元件38焊接或铆结在各自的片簧34上,并具有自由向上伸出的两个腿,该腿形成许多个支撑元件用于支撑着许多个由横向伸出的杆39构成的经线导向元件。这些杆39都是由表面经抛光的圆柱形杆构成,而且需要时可以进行表面硬化或喷涂一层耐磨涂层。这些杆39都是相互平行并横向对着经线的方向延伸。如在图3和图5中看得很清楚,它们都是在经线的进入和流出方向上相互间都是偏置的,因此杆39的轴线,如图5所示,都是位于一条线40上,该线相对于个片簧34的垂直线具有一个倾斜度。
由经线轴4轴出的经线5,通过偏转滚子31进行偏转进入基本水平方向(见图3),再通过一个偏转元件37进行约90°的偏转进入基本垂直方向。然后经线通过综片7的孔眼41在该处与在梭道平面内导入的纬线相接合,进入梭道以形成最终的织造布。
例如一组10根经线都可被引导经过在偏转元件37中的每个杆形元件39。假如要织造稀的布匹,把较少数量的经线引导经过该元件,而当织造很稀的布时,每个杆形元件39可以只偏转一根经线或纱线5。基本U型的元件38的两个侧面的腿用于当通过杆39进行经线偏转时,对经线5进行侧面导向这样以便防止经线由偏转元件37上滑脱。
在偏转元件方面可以提出各种改进型,例如杆形元件39可以转动地保持在U型元件37的腿部位置上;偏转元件还可以利用其它装置取代例如以纱线导向孔眼,纱线导向钩环,杠杆,滚子或者其它基本功能相当的偏转机构代替。
根据本发明的特征,片簧34都是与一个控制装置相耦合的,该装置是根据一个指令的垂直方向的运动来推动偏转元件37的。这样,经由偏转杆或轨道31至偏转元件37的经线5,当偏转元件37运动时就接受一个受控制的向上运动。根据本发明的特征,通过一个位于片簧34的上面并在与它成直角的方向延伸的凸轮轴42(见图3和图4)形成一个控制装置。凸轮轴42是固定在机架上的一个合适的轴承内(未显示)。
每个织造布匹2具有一个与它相毗连的凸轮轴42,见图1和图2。设置在织机同一侧的凸轮轴都是同轴线的、并耦合在一起;在织机的对面的一侧上的凸轮轴以预定的传动比经过一个角向驱动或传动装置43进行耦合以便通过一个齿轮装置将凸轮轴42与主驱动轴耦合在一起获得与梭子和梭道形成元件16的同步运动。这一齿轮装置,如在图2中看得很清楚,是通过带齿皮带45耦合至一个安装在齿轮装置43的转动输入轴上的齿轮或链轮44构成的。带齿皮带45耦合至一个固定在主轴22上的第二齿轮或链轮46上以便与它进行同步运动。主轴22,如上所述,经过链轮21驱动着驱动节16。驱动元件17利用控制凸轮160控制综片7的运动从而形成梭道。这样,凸轮轴42的转动与梭道的形成同步和有关也就是与综片7的运动同步和有关。
每个凸轮轴42具有在其上形成的许多个凸轮47,例如可以是分离的元件或机加工形成的。单个凸轮之间的间隔与片簧34的中央间隙是相对应的,和每个片簧34都具有与它相关的自己的凸轮。图3和图4显示出片簧34是如何与凸轮47相啮合的。片簧34在偏转元件37和运离夹紧端35的端部之间形成一个弹性伸出舌或尖部。片簧34以向上偏压夹紧在轨道33上,以便使片簧34通过其本身固有的弹性与有关的凸轮轴上的凸轮47相啮合,不论凸轮轴转动的位置如何都保持啮合。
一个停挡轨道48位于靠近凸轮轴42的一侧,以任何合适的方式固定在机架1上。该停挡轨道48例如可以制成一个带角度的轨道,并可这样设置即使片簧34的自由端可以对着它啮合在一起并通过它支持住,并可防止片簧34绕着其夹紧点31沿着图3所示的顺时针方向进行偏转。这样,则偏转元件37的位置,及凸轮轴42在图3中所示的位置就确定了。凸轮47的棱边,如图3所示,与片簧34不相啮合。图4是显示布局的立体图,图中对靠近轨道48是切断的,以便使片簧34和棱道的形成可以清楚地看出。
凸轮47的相对应的棱边设置在凸轮轴42上是进行螺旋形旋转的,因此,当棱道8打开并形成对,凸轮轴42转动,片簧34就发生连续地有限的单个的摆动。这样就造成经线偏转元件37向上和向下的运动。这种上,下运动,就会导致经线偏转元件37的上下运动,从而补偿诸如由一个预定的卷绕或输出滚子位置变化那样的行程长度变化所引起的弹力变化。
所选择的齿轮装置43的传动比使当一个梭子穿过一个织造系统或一次送进时,凸轮轴42转动正好一次。如图中所示,凸轮47可以由单边偏心轮形成。不同形状的凸轮47可以使用,例如采用双边偏心轮,则其传动比应当这样选择,即凸轮轴42转动半个周圈而梭子穿过一个送进系统的一次。
现假定织造布匹为1米宽,每个织造系统或单元长度是20厘米。则为通过一个织造系统或单元的每个运行,安装有凸轮47的凸轮轴42转一周圈是必需的。相邻的凸轮47相互之间在转动方向上的偏置将是18°,它是基于360°/20=18°的偏置。片簧34的持续的和瞬时的工作过程是由凸轮47的凸轮表面的形状确定的。每个片簧34在图3所示的逆时针方向的最大偏转是当梭道关闭时发生的,也就是当纬线已固定在其位置时。片簧的偏转连同梭道连续不断地在整个织造布匹的宽度上的形成一起运动。
现假定织机已经开动并处于工作状态。链轮21将通过电动机24的驱动,在图2中所示的顺时针方向转动。驱动节16将在箭头6(见图1)所指方向上运动。驱动节16的控制凸轮160将这样控制着综片7,使由左向右的一个起伏的波浪形梭道被打开,在横跨整个织造布匹2的宽度上行进。相对应的梭子9在梭道8中,引导着它的纬线随梭道的打开和关闭的形成同步地运行。
在梭道8打开的那些区域中,经线5将处于图3中所示的位置上,而凸轮轴42处于相应的位置。偏转元件37连同经线5一起都处于垂直方向最高位置。偏转元件运动的上限是通过一个停挡48进行限制的。以箭头49所指示的张力是向上作用的,该力是由安装在轨道33上的固定装置35和停挡48吸收的。偏转元件37的位置,经线5由经线轴4至缠绕滚子3之间的行程和梭道的形成如图3中所示。经线5都是处在织制中,形成织物所要求的预定张力下。
梭道8是通过对综片7的适当的控制,进行关闭的,这种控制是通过一个紧挨在梭子9的下面并由相对应的驱动节16推动的控制凸轮160实现的。在综片运动为将梭道8关闭的同时,相对应的片簧34连同相应的经线5一起都进行偏转,这是因为在这同时凸轮轴42已在转动。片簧34的偏转是绕着固定在轨道33上的夹紧位置35在图3所示的逆时针方向进行的。因此,相关的偏转元件37被向下拉,其目的在于补偿通过综片从图3所示位置到与中心线8a重合的中央位置撤回所增加的纱线行程。凸轮47的型面使经线在一个标准点上例如在点8b处的张力保持不变或一致。当梭道8一关闭,就利用一种装置(在工业中已为人们熟知不进一步显示)即通过一个合适的纬线打击薄板(例如在捷克专利83,864号文件中介绍的)将纬线固定在其位置上。
在下一个梭道8形成时,通过综片7将所对应的经线5相互之间拉开,凸轮47将继续转动并逐渐地松开片簧34,以便使有关的偏转元件37可以再次以图3所示向上运动。为形成梭道而作的向上运动的程度和向上运动相对于经线5的侧向偏转的瞬时配合,可以容易地相互协调起来,防止在梭道形成过程中的任何纱线张力的变化,具体地说就是防止当梭道打开时在经线中的纱线张力的增加。梭子轨道33和停挡轨道48既可以设置在机架的固定位置上,也可以调整设置,目的在于调整轨道,以形成相应的梭道。梭道平面,由图3中的8a处所示,不必需是垂直的或者完全或精确的垂直;它可以设定在空间内的任何角度上。由偏转元件37供给来的经线5,则必须设置在一个合适的平面内,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偏转元件所产生的偏转将导致行程度的改变。最好是偏转元件将经线5偏转90°,尽管这个角度不是关键性的。另外的偏转角度也可以采用;唯一必需的是偏转元件37的有限定的运动要对形成梭道时经线张力的变化进行补偿,并在织造布匹的横向行进。
有可能在梭道的形成过程中,或者在形成梭道时或者在引导纬线时发生故障,以及经线施加在偏转元件37的张力过大。轨道48防止片簧34产生过大的变形和过大的应力。停挡轨道48和固定轨道33的结合来防止单个片簧34的过大应力。
在片簧34的横向设置一个凸轮轴并操纵该凸轮轴使其与控制元件或凸轮160同步动作,这样来形成梭道是一个简单而可靠的布局方案;其它用以控制片簧34的动作或者偏转元件37的运动的控制系统都可以采用。例如,采用电气或其它操纵元件可以与偏转元件37结合起来,按顺序受控制,沿着例如图3中在8a处所示的平面进行往复运动。凸轮轴设计方案是最佳方案,由于它结构简单和可靠,而且易于横向设置经线组和基本平行于经经轴延伸。通过单一凸轮轴42的同步转动,单个的凸轮47就各自控制着单个的片簧34。
虽然采用片簧是最合适的,偏转元件37也可以不用片簧而采用其它弹性元件固定住。最好是,通过偏压片簧34的固有弹性作用使它们与凸轮47相啮合,以便使凸轮轴42的周围的凸轮曲面的精确检测总是得到保证。
最好是每个偏转元件37,如在图5中看得最清楚,具有许多个相互之间具有一定间隔的偏转杆39。这种布局可以牢靠地防止经线的相互干扰和缠绕或按在一起。另外,经线可以很容易地穿过,假如安排布局如所描述的那样,将杆元件39安置在经线5的进入以及输出部分的方向上都要偏置时优其简单。在U型结构的两腿之间的保持元件39是特别简单而可靠的,与此同时还对经线5保证侧向导向回杆元件39的错开排列对各个经线5或经线组相互间给予隔开,这种布局还可以有助于顺利的工作并使纱线相互间排除互相干扰。
在本发明构思范围内可以提出各种改变和改进型。
杆元件39相对于片簧34的合适的角度40a(图5),约为75°。此角度不是关键性的。

Claims (20)

1、在一个多系统或多织造机组织机中,一种经线或纱线张力调均系统,该织机具有:
一个经线轴(4)用以供给许多根经线(5);
梭道形成装置(7,16,21)用以接受纱线;
一个织物卷绕装置(3);和
纱线导向装置(31,37)位于由经线轴至梭道形成装置的经线的行程中,以预定的角度将纱线向着梭道形成装置偏转,以便在预定的张力下发送纱线,其特征在于:
许多个可独立动作的偏转元件(37),每个元件至少引导一个经线(5),和可动的控制装置(42,47)与偏转元件(37)相耦合,并在一个方向上推动偏转元件以便在梭道(8)的打开和关闭之间补偿经线对在织物卷绕装置(3)前面的一个基准位置(8b)的行程长度的变化,
所述使偏转元件运动的控制装置是与梭道形成装置(7,16,21)同步运动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机,其特征在于弹性支持装置(34)可动地支持着上述偏转元件(37)。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持装置包括许多个片簧(34),许多个可独立动作的偏转元件(37)单独地固定在该片簧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织机,进一步包括一个支持轨道(33)支持着上述片簧(34)的一端,该片簧以梳子状基本上垂直于该支持轨道的方向延伸,并基本上平行于由经线轴(4)至梭道(8)的经线行程中的经线;
其特征在于所述偏转元件(37)安置在上述片簧上并与上述轨道的上述固定装置隔开一定距离。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织机,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个停挡轨道(48)用以经线在弹性支撑装置上产生拉力或张力的方向上限制偏转元件(37)的运动,该经线从安装于相应的弹性支撑件上的偏转元件上拖出。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织机,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个停挡轨道(48)用以限制每个片簧在经线要从偏转元件上拉脱所产生力的方向上的偏转。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施加力的装置(42,47),该装置作用于单个偏转元件上并推动偏转元件与梭道形成装置产生同步运动。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施加力的装置(42,47),该装置作用于每个偏转元件上并推动偏转元件与梭道形成装置产生同步运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包括一个在其上形成若干凸轮棱边的凸轮轴(42),该凸轮轴(42)与梭道形成装置(7,16,21)是同步驱动的。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包括一个在其上形成若干凸轮棱边的凸轮轴(42),该凸轮轴(42)与梭道形成装置(7,16,21)是同步驱动的;
而且凸轮棱边都是可与上述片簧单个地相啮合的。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持轨道和片簧的相对位置使通过上述片簧对着固定在凸轮轴上的凸轮(47)施加一个偏压力以便使单个的片簧与上述凸轮进行可靠地啮合。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机,其特征在于每个偏转元件(37)包括许多个分离的相互间具有一定间隔距离的纱线导向装置(39)。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纱线导向装置包括许多个杆元件(39)横向设置在绕过该元件的经线(5)的运动方向;
支持元件(38)将上述杆元件保持在其位置上,并以其两端部固定在支持元件上。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杆元件(39)相互平行地延伸,而且在相应的经线(5)引入方向和流出方向都是错开的。
1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织机,其特征在于每个偏转元件(37)包括许多个分离的纱线导向装置(39),该此装置相互间具有一定间隔距离。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织机,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个安装在每个上述片簧上的保持结构(38)用以将纱线导向装置固定在其位置上。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纱线导向装置包括许多杆元件(39)横向定位于在其上的经线(5)的运动方向;
支持元件(38)将杆元件保持在其位置上,并以其两端固定在支持元件上,该元件又固定在各自的片簧上。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杆元件(39)相互平行地延伸,而且相对于各个经线(5)无论是在其引入方向还是在流出方向上都是错开的。
19、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纱线导向装置的尺寸大小要能容纳一组经线。
20、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纱线导向杆(39)的轴向尺寸要能容纳多组经线(5)。
CN88100372A 1987-07-23 1988-01-22 多系统织机 Pending CN103080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P3724358.6 1987-07-23
DE19873724358 DE3724358A1 (de) 1987-07-23 1987-07-23 Vorrichtung zum ausgleich von kettenfadenspannungsschwankungen bei der fachbildung bei mehrsystemigen flachwebmaschinen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802A true CN1030802A (zh) 1989-02-01

Family

ID=63321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88100372A Pending CN1030802A (zh) 1987-07-23 1988-01-22 多系统织机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4815504A (zh)
EP (1) EP0300087A1 (zh)
JP (1) JPS6433241A (zh)
KR (1) KR890002461A (zh)
CN (1) CN1030802A (zh)
BR (1) BR8801371A (zh)
DE (1) DE372435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1009765B3 (de) * 2011-01-28 2011-11-10 Lindauer Dornier Gmbh Webmaschine mit verfahrbaren Begrenzungsmitteln sowie ein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Gewebes
WO2018072200A1 (zh) * 2016-10-21 2018-04-26 嘉兴德永纺织品有限公司 纺织机、纺织物的制造方法和超高密度纺织物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72569B (de) * 1959-12-31 Durkopp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Bielefeld Flachwebmaschine mit horizontalem Kettenfadenverl'auf sowie mit längs der Webbreite als Wanderwelle fortschreitender Fachbildung
DE1066958B (de) * 1959-10-08 Durkopp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Bielefeld Flachwebmaschine
DE1020578B (de) * 1952-07-22 1957-12-05 Trikotfabriken J Schiesser A G Webmaschine
DE1239637B (de) * 1958-06-27 1967-04-27 Andre Jaques Schaerer Dr Ing Vorrichtung zur Bildung eines Wanderfaches bei Webmaschinen
CH414489A (de) * 1963-03-19 1966-05-31 Oerlikon Buehrle Holding Ag Verfahren zum Beschicken der Schützen von Webmaschinen mit Faden, und Einrichtung zur Durchführung des Verfahrens
CH427685A (de) * 1965-07-27 1966-12-31 Oerlikon Buehrle Holding Ag Vorrichtung an Wellenwebmaschinen zum Kettspannungsausgleich
DE1785147C3 (de) * 1968-08-16 1974-04-18 Adolf 7451 Hechingensickingen Linka Schützenantrieb und Schützenführung für Wellenfachwebmaschinen
DE1785416A1 (de) * 1968-09-20 1972-05-04 Adolf Linka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periodischen Lieferung abgemessener Schussfadenlaengen von einer Spule in einen den Schussfaden in einen kontinuierlich bewegten Schuetzen eintragenden pneumatischen Injektor
DE1963208C3 (de) * 1969-12-17 1974-07-04 Adolf 7451 Hechingensickingen Linka Wellenwebmaschine
CS149784B1 (zh) * 1970-04-28 1973-08-23
CS160330B1 (zh) * 1972-06-12 1975-03-28
AT371846B (de) * 1981-11-25 1983-08-10 Chemiefaser Lenzing Ag Rundwebmaschine
IT1153636B (it) * 1982-11-05 1987-01-14 Nuovo Pignone Spa Comando licci perfezionato per telaio a passo ondulante
DE3346030A1 (de) * 1983-12-20 1985-06-20 Institute für Textil- und Faserforschung Stuttgart, 7306 Denkendorf Webmaschin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890002461A (ko) 1989-04-10
BR8801371A (pt) 1989-02-08
DE3724358A1 (de) 1989-02-09
EP0300087A1 (de) 1989-01-25
US4815504A (en) 1989-03-28
JPS6433241A (en) 1989-0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138C (zh) 控制经纱张力的方法和带有经纱张紧部件的织机
US7073540B2 (en) Needle loom with automatic change of the weft thread
US4870915A (en) Yarn feed system for tufting machines
US7441567B2 (en) Needle loom with automatic change of the weft thread
IE62256B1 (en)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fabric production
CN1233297A (zh) 一种用于在织机上织造纱罗织物控制经纱的装置
US4577665A (en) Narrow-fabric needle loom weaving system
US3607565A (en) Apparatus for forming nonwoven open-mesh netting and for incorporating the netting in a laminate
CN1019214B (zh) 一种制织双幅织物的挠性剑杆织机
CN1030802A (zh) 多系统织机
US4176530A (en) Device for covering warp yarn with covering yarns
CN210856488U (zh) 一种变交机构及其丝网编织设备
US5205229A (en) Tufting process, and a device for implementing said process
US4041991A (en) Weaving machine with external weft supply
EP0246717A2 (en) Weaving loom
US4173990A (en) Temporary fabric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eaving same
EP0893522B1 (en) Device to control the slotted leno heald weave mechanism in looms
CN1821470B (zh) 用于剑杆织机的剑杆支持带或支持杆的驱动装置
CN87107869A (zh) 圆形织机
US3888272A (en) Actuation device for the weft inserter rod of a loom having two parallel loom bodies
US4444025A (en) Carrier mechanism for weft insertion
CN111809305A (zh) 一种经编机
CN1033661A (zh) 毛圈织物的生产方法及实施该方法的织机
EP1662033A4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DUCING REINFORCED TISSUE
US2283802A (en) Fabric making machin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1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patent law 1993)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