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63612B - 凝血分析仪的测量分析方法及该凝血分析仪 - Google Patents

凝血分析仪的测量分析方法及该凝血分析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63612B
CN103063612B CN201210582772.1A CN201210582772A CN103063612B CN 103063612 B CN103063612 B CN 103063612B CN 201210582772 A CN201210582772 A CN 201210582772A CN 103063612 B CN103063612 B CN 1030636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fference
point
reaction
adc
comparing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58277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63612A (zh
Inventor
陈志军
袁知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Jinrui Bio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GENIUS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GENIUS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GENIUS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58277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063612B/zh
Publication of CN1030636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636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636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636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一种凝血分析仪的测量分析方法及该凝血分析仪,包括:采集反应溶液中的反应数据,比较差值、找到最大差值,确定该最大差值对应的反应点为反应最高点;根据最大差值设置起始反应差值或终点反应差值,并根据反应最高点向前或向后查找与起始反应差值或终点反应差值相匹配的点,确定对应的反应点为起始反应点或终点反应点;根据起始反应点与终点反应点进行后续分析;上述的凝血分析仪测量分析方法及该凝血分析仪,通过反应最高点确定起始反应差值或终点反应差值,根据反应时间向前或向后找到分别与起始反应差值或终点反应差值对应的起始反应点或终点反应点,这样减少外界环境对样本反应激烈程度的影响,从而提高测量的稳定性和准确性,样本分析的重复性较好。

Description

凝血分析仪的测量分析方法及该凝血分析仪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是涉及一种凝血分析仪及该凝血分析仪的测量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医院用的半自动凝血分析仪的分析测量方法大多数为散射比浊法,散射比浊法是根据待验样品在凝固过程中散射光的变化来确定检测终点的。在该方法中检测通道的单色光源与光探测器呈90度直角,当向样品中加入凝血激活剂后,随样品中纤维蛋白凝块的形成过程,样品的散射光强度逐步增加。当样品完全凝固以后,散射光的强度不再变化,通常是把凝固的起始点作为0%,凝固终点作为100%,把50%作为凝固时间。
现有的凝血分析仪测量分析方法,血浆样本的颜色深浅对ADC值的影响很大,某些颜色较深而且凝血时间比较长的样品可能会出现ADC值溢出导致测不出值现象,若把ADC值调节小能解决此问题,但同样会出现样品颜色较浅而测不出值的现象。而且不同项目ADC值大小也差别很大,需要多路硬件支持,导致硬件复杂,成本高。
分析过程中一般采用将测试中把采集数据与前面采集的数据运算,运算结果超过某个幅值当为凝固的起始点,运算结果低于某个幅值作为凝固时间。不同的样品反应的激烈程度不一样,同一样品重复测量过程由于杯子、测量手法等差异性反应激烈程度不一样,导致准确性差,重复性差。
且测试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外界如桌子震动等影响,影响较大时,仪器误检测为反应的起点或者终点,导致正常的测量结果测出异常值,或者异常结果测出正常值。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减少外界因素影响的凝血分析仪的测量分析方法。 
同时,提供一种能能减少外界因素影响测试分析过程的凝血分析仪。
一种凝血分析仪的测量分析方法,包括:
确定反应最高点:反应过程中,采集反应溶液中的反应数据,计算采集到相邻反应点之间的差值形成差值点,找到差值最大的最大差值点,确定该最大差值点对应的反应点为反应最高点;
确定起始反应点:根据最大差值设置起始反应差值,并以最大差值点为基点,根据反应时间向前查找与设置的起始反应差值相匹配的差值点,若找到与设置的起始反应差值相匹配的差值点,则确定该差值点对应的反应点为起始反应点;
确定终点反应点:根据最大差值设置终点反应差值,并以最大差值点为基点,根据反应时间向后查找与设置的终点反应差值相匹配的差值点,若找到与设置的终点反应差值相匹配的差值点,则将该差值点对应的反应点作为终点反应点;
根据起始反应点与终点反应点进行后续分析处理。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确定反应最高点还包括:从初始采集时间点开始采集反应溶液的反应数据,设置比较单元分单元比较相邻反应点之间的差值,将比较单元内最大差值作为比较单元差值,找到比较单元差值的最大值,确定该比较单元差值的最大值对应的反应点为反应最高点。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确定反应最高点还包括:采集反应溶液的散射光ADC值,计算相邻反应点之间ADC差值,设置比较单元分单元比较ADC差值大小,找出比较单元内ADC差值的最大值作为比较单元的ADC差值,分析比较比较单元的ADC差值找出比较单元ADC差值的最大值,确定作为最大差值点。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根据分析项目,设置最大差值的不同百分比作为起始反应差值或终点反应差值;不同项目的起始反应差值或终点反应差值对应的最大差值的百分比为:PT8-12%、APTT 8-12%、TT 35-45%、FIB-C45-55%。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若分析项目为时间分析项目,则将起始反应点位置与终点反应点位置的中间点位置所对应的时间作为测量结果的时间。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若分析项目为为FIB分析项目,则计算起始反应点的ADC值与终点反应点的ADC值的差值确定反应幅度,根据确定的反应幅度对应反应幅度-浓度曲线求出样本浓度。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自动增益:检测采集到初始采集时间点的反应数据,若初始采集时间点的反应数据不在设定的标准值范围内,则控制调整放大或缩小倍数将该反应数据调整到设定的标准值范围内;初始采集时间点的设定标准值根据不同分析项目进行设定。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过滤:检测采集到的反应数据,若检测到突变数据,则比较该突变数据的变化时间与反应持续时间设定值,若突变数据的变化时间小于反应持续时间设定值则跳过该突变数据。
一种凝血分析仪,包括:
反应最高点确定模块:定时采集反应过程中的反应溶液的反应数据,计算采集到相邻反应点之间的差值形成差值点,找到差值最大的最大差值点,确定该最大差值点对应的反应点为反应最高点;
起始反应点确定模块:根据最大差值设置起始反应差值,并以最大差值点为基点,根据反应时间向前查找与设置的起始反应差值相匹配的差值点,若找到与设置的起始反应差值相匹配的差值点,则确定该差值点对应的反应点为起始反应点;
终点反应点确定模块:根据最大差值设置终点反应差值,并以最大差值点为基点,根据反应时间向后查找与设置的终点反应差值相匹配的差值点,若找到与设置的终点反应差值相匹配的差值点,则将该差值点对应的反应点作为终点反应点;
分析模块:根据确定的起始反应点与终点反应点进行后续分析处理。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反应最高点确定模块还包括:采集反应溶液的散射光ADC值,计算相邻反应点之间ADC差值,设置比较单元分单元比较ADC差值大小,找出比较单元内ADC差值的最大值作为比较单元的ADC差值,分析比较比较单元的ADC差值找出比较单元ADC差值的最大值,确定作为最大差值点。
上述的凝血分析仪测量分析方法及该凝血分析仪,通过比较相邻反应点之间的差值,找到最大差值,确定对应的反应点为反应最高点,通过反应最高点确定起始反应差值或终点反应差值,根据反应时间向前或向后找到分别与起始反应差值或终点反应差值对应的起始反应点或终点反应点,这样减少外界环境对样本反应激烈程度的影响,从而提高测量的稳定性和准确性,样本分析的重复性较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凝血分析仪的测量分析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凝血分析仪的测量分析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凝血分析仪的功能框图;
图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凝血分析仪的功能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凝血分析仪的测量分析方法,包括:
步骤S301,确定反应最高点:采集反应过程中反应点的反应数据,反应过程中,采集反应溶液中的反应数据,计算采集到相邻反应点之间的差值形成差值点,找到差值最大的最大差值点,确定该最大差值点对应的反应点为反应最高点。其中反应数据的采集采用定时中断的采集方式,如可采用1秒钟采集20个反应点的反应数据。
步骤S303,确定起始反应点:根据最大差值设置起始反应差值,并以最大差值点为基点,根据反应时间向前查找与设置的起始反应差值相匹配的差值点,若找到与设置的起始反应差值相匹配的差值点,则确定该差值点对应的反应点为起始反应点。
步骤S305,确定终点反应点:根据最大差值设置终点反应差值,并以最大差值点为基点,根据反应时间向后查找与设置的终点反应差值相匹配的差值点,若找到与设置的终点反应差值相匹配的差值点,则将该差值点对应的反应点作为终点反应点。
步骤S307,根据确定的起始反应点与终点反应点进行后续分析处理。
其中,步骤S303确定起始反应点与步骤S305确定终点反应点步骤不分先后,可根据需要进行确定先后顺序,也可以同时进行。
本实施例的凝血分析仪的测量分析方法根据不同分析项目进行相应的数据比较、分析。
步骤S301,确定反应最高点还包括:从初始采集时间点开始采集反应溶液的反应数据,设置比较单元分单元比较相邻反应点之间的差值,将比较单元内最大差值作为比较单元差值,找到比较单元差值的最大值,确定该比较单元差值的最大值对应的反应点为反应最高点。
如图2所示,步骤S301,确定反应最高点优选的为:采集反应溶液的散射光ADC值,计算相邻反应点之间ADC差值,设置比较单元分单元比较ADC差值大小,找出比较单元内ADC差值的最大值作为比较单元的ADC差值,分析比较比较单元的ADC差值找出比较单元ADC差值的最大值,确定作为最大差值点。
进一步,本实施例,测量分析前还包括:设定好反应时间,将样品中加入加入相应的试剂如凝血激活剂后开始测量。
优选的,本实施例的设定的初始采集时间可以设定为2秒,即开始测量后2秒开始采集反应数据。采集的反应数据通过采集反应容器中的反应溶液样本的散射光的ADC(analog digital conversion,模拟数字量转换采集)值进行测试分析。
进一步,本实施例中,步骤S303确定起始反应点、或步骤S305确定起始终点中,起始反应差值或终点反应差值根据最大差值进行设定。本实施例中,将起始反应差值或终点反应差值设置为最大差值的百分比值。
本实施例的起始反应差值或终点反应差值根据不同分析项目进行设定,不同项目的起始反应差值或终点反应差值设置不同。
本实施例中,根据不同分析项目,起始反应差值或终点反应差值设置为最大差值的百分比如下: PT8-12%、APTT 8-12%、TT 35-45%、FIB-C45-55%。
在一优选的实施例中,起始反应差值或终点反应差值分不同分析项目设置为最大差值的百分比为:PT8%、APTT 8%、TT 35%、FIB-C45%。
在另一优选实施例中,起始反应差值或终点反应差值分不同分析项目设置为最大差值的百分比为:PT12%、APTT 12%、TT45%、FIB-C55%。
在进一步优选实施例的不同分析项目的起始反应差值或终点反应差值分不同分析项目设置为最大差值的百分比为:PT 10%、APTT 10%、TT 40%、FIB-C 50%。
本实施例中,根据分析项目,起始反应差值或终点反应差值设置为最大差值的如下百分比:PT 10%、APTT 10%、TT 40%、FIB-C 50%进行说明。
步骤S301,确定反应最高点,将初始采集时间开始后采集的反应数据以设定数量的相邻数据划分为多个比较单元以分单元进行比较,找出比较单元中采集的相邻的反应点的ADC差值的最大值、并作为比较单元的ADC差值,根据比较单元的ADC差值找到最大值,以该最大的ADC差值作为最大差值,该最大差值对应的反应点确定为最高点。具体的,比较初始采集时间开始后如2秒后以设定数量如5个的连续采集反应点为一个比较单元,以比较单元为比较单位分单元比较采集的相邻反应点的ADC差值,找到比较单元内ADC差值的最大值作为比较单元的ADC差值,然后比较各比较单元的ADC差值,找出ADC差值的最大值,以该ADC差值的最大值最为最大差值,该最大差值对应的反应点作为反应最高点。
利用比较单元分单元比较采集的相邻反应点之间的ADC差值,找出每个比较单元内的最大ADC差值作为比较单元的ADC差值,比较单元的ADC差值,该比较单元的ADC差值依反应时间成中间高,两头慢慢下降的类似于抛物线曲线。
正常测量过程中,采集到反应过程中反应溶液样本的散射光的固定点间的ADC差值,类似于抛物线曲线,中间高,两头慢慢下降,抛物线的最高点即ADC差值的最大值就是反应最高点,根据这个ADC差值的最大值的反应点的位置,根据反应时间往前推,如果发现等于ADC差值的最大值的一个百分比值(如PT 10%,APTT 10%,TT 40%,FIB-C 50%)的点,则该点为起始反应点;根据反应时间往后面推,如果发现等于ADC差值的最大值的一个百分比(如PT 10%,APTT 10%,TT 40%,FIB-C 50%)的反应点,则该反应点为终点反应点。其中,当分析项目为时间分析项目时,起始反应点位置和终点反应点位置的中间点位置所对应的时间作为测量结果的时间。
由于一个ADC差值对应两个相邻的反应点,本实施例中,优选的,以反应时间为顺序,以后一个时间反应点作为确定起始反应点或终点反应点的标准。
时间分析项可以为PT(凝血酶原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TT(凝血酶时间)等。
若分析项目为FIB(纤维蛋白原)时,则计算起始反应点的ADC值与终点反应点的ADC值的差值,确定反应幅度,对应反应幅度-浓度曲线求出样本浓度。
本实施例的反应幅度-浓度曲线可采用对标准液的进行测试,进行绘制。
本实施例的凝血分析仪的测量分析方法还包括:步骤S503,自动增益:检测采集的初始采集时间点的反应数据,并将采集到的反应数据与设定的标准值进行比较判断,若采集的初始采集时间点的反应数据不在设定的标准值范围内,则控制调整放大或缩小倍数将该采集的反应数据调整到设定的标准值范围内。
优选的,根据不同分析项目设置相应的初始采集时间点采集的ADC值的标准值。进一步,优选的,本实施例的初始采集时间点的反应数据的根据不同分析项目的标准值设置如下:PT 7500-15000,APTT 7500-15000,TT 10000-20000,FIB-C 10000-20000。上述各分析项目的标准值为ADC值。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凝血分析仪的测量分析方法还包括:步骤S501,过滤:检测采集的反应数据,若检测到突变数据,则比较突变数据的变化时间与反应持续时间设定值,若突变数据的变化时间小于反应持续时间设定值则跳过该突变数据。本实施例的突变数据为突然变大然后又变小的数据。
本发明的凝血分析仪的测量分析方法通过软件自动进行调节、处理,以取代常规的测量方法,使凝血分析仪的测量分析的准确性更高,重复性更好,且能凝血分析仪整机成本更低。
本发明的凝血分析仪的测量分析方法采用自动增益控制,使反应杯无论朝哪个方向放入、反应样品的颜色深浅,都能将初始采集时间点采集到的初始值自动调节到一个合适的范围,保证测量过程中测量值不溢出、并从一个合适的初始值开始反应;同时不同测量项目只需一路公共的自动增益电路,节省成本。
在数据采集处理过程中, 根据整个过程的反应程度,先找到整个过程中反应最强烈值即最大差值点,并根据最大差值点确定反应最高点,根据最大差值按百分比例确定起始反应差值、终点反应差值,以反应最高点为基点根据反应时间向两边确认出起始反应点、终点反应点,这样确保了不会因外界原因而影响样品的反应激烈程度。
在处理过程数据时,设计一个反应持续时间设定值,如发现有突然变大然后又变小的突变数据,则将该突变数据的变化时间与反应持续时间设定值进行比较,若该突变数据的变化时间小于反应持续时间设定值,则跳过处理该突变反应点,避免异常情况的出现。
本实施例的自动增益电路可通过调节模拟电位器改变电路电阻来改变数据采集端的电压,从而改变采集到的散射光ADC值的大小。
本实施例的自动增益控制就是在模拟转换数字量过程中控制转换量的多少,可通过模拟开关的选择使根据不同分析项目的数据处理过程共用一个自动增益电路。
根据测量分析时,采集不同时间点的反应点的ADC数据,计算相邻反应点之间的ADC差值,找出最大ADC差值,根据最大ADC差值确定对应的反应点为反应最高点,根据最大差值按设定比例计算起始反应差值、终点反应差值,根据始反应差值、或终点反应差值查找对应的反应点作为起始反应点、或终点反应点,根据起始反应点位置和终点反应点位置的中间点位置所对应的时间作为测量时间。
本发明的凝血分析仪检测初始采集时间点如第2秒时采集反应容器的散射光ADC值,如果该ADC值偏小或者偏大,则通过自动增益步骤调整放大倍数自动把它调整到合适的范围内。
通过自动增益无论样本颜色的深浅,使反应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开始进行,避免颜色深的样品因为测量时间长而溢出,颜色浅的因为值小在判断起点或终点时偏差大。
测量中,测量ADC值的高值或者低值时由于反应容器、测量手法等影响可能会导致高值的反应幅度更高,低值的反应幅度更低这种极端情况,导致准确性、重复性变差;在测量中运用自动增益,使测量反应过程在一个合适的范围中进行,避免高值因为转换过程超出ADC值设定范围导致偏差,低值因为值太小,在确定起始反应点、终点反应点时出现很大误差导致结果偏差;在数据处理过程中,本发明根据整个过程的反应程度,再确定起始反应点、终点反应点,减少由于反应容器、测量手法带来的误差。
凝血分析仪受外界影响时会导致ADC值突然的变大或变小,在测量中可能会把突然变动的ADC值作为确定起始反应差值或终点反应差值的基准,导致测量结果异常,在程序中设置有过滤即滤波功能,能够把在测量中突然变化的点滤除掉,使结果更准确。
本实施例中,根据本发明的凝血分析的测量分析方法进行PT、APTT、TT、FIB血凝四项分析项目分析时,经多次反复实践证明,正常样本、异常值样本重复性都在5%以内,FIB准确度在8%以内。 
本实施例的凝血分析仪主要分析血凝4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其中前3项即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是测时间的,纤维蛋白原(FIB)是测浓度的,PT也可以演算浓度。
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的凝血分析的测量分析方法,测量前先设置好测量时间,当加入试剂开始测量后,采集到的ADC数据曲线开始是上升的,最后慢慢趋向于平缓。
本实施例中利用定时中断采集数据,可1秒钟采样20个点的数据,凝血分析仪检测在初始采集时间点如第2秒时测量反应容器中的反应溶液的散射光ADC值。如果该采集到的ADC值偏小或者偏大,则通过自动增益过程调整放大倍数自动将该采集到的ADC值根据不同分析项目调整到合适的范围内,如PT 7500-15000,APTT 7500-15000,TT 10000-20000,      FIB-C 10000-20000。
比较初始采集时间点如2秒后,以5个反应点作为一个比较单元,计算比较单元内相邻反应点之间的ADC差值,找到单元内的ADC差值的最大值最为比较单元ADC差值,找到最大的比较单元ADC差值确定对应的反应点为反应最高点。由于正常测量过程中,比较单元ADC差值形成的反应曲线类似于抛物线曲线,中间高,两头慢慢下降,抛物线的最高点即ADC差值最大值,其所对应的反应点就是最高反应点,根据这个最高反应点的位置,根据反应时间往前面推,如果找到等于起始反应差值的点,则确定该起始反应差值对应的反应点为起始反应点;若根据反应时间往后面推,如果找到等于终点反应差值的差值点,则确定该差值点对应的反应点为终点反应点;其中起始反应差值、或终点反应差值根据最大差值按设定的百分比比例进行确定。起始反应差值、或终点反应差值根据不同分析项目进行确定。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起始反应差值、或终点反应差值根据不同分析项目设置为最大差值的百分比如下:PT 10%,APTT 10%,TT 40%,FIB-C 50%。
当分析项目为时间分析项目时,起始反应点位置和终点反应点位置的中间点位置所对应的时间作为测量结果的时间。
由于一个ADC差值对应两个相邻的反应点,本实施例中,优选的,以反应时间为顺序,以后一个时间反应点作为确定起始反应点或终点反应点的标准。
时间分析项可以为PT(凝血酶原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TT(凝血酶时间)等。
若分析项目为FIB(纤维蛋白原)时,则计算起始反应点的ADC值与终点反应点的ADC值的差值,确定反应幅度,对应反应幅度-浓度曲线求出样本浓度。
本实施例的反应幅度-浓度曲线可采用对标准液的进行测试,进行绘制。
根据本发明的凝血分析的测量分析方法测试PT、APTT、TT、FIB血凝四项稳定性好,准确性高,临床测试效果好,没出现异常情况,完全符合YYT0658-2008 半自动凝血分析仪标准。
如图3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实现上述测试分析方法的凝血分析仪100,包括:反应最高点确定模块20、起始反应点确定模块40、终点反应点确定模块60、分析模块80。
反应最高点确定模块20:定时采集反应过程中的反应溶液的反应数据,定时采集反应过程中的反应溶液的反应数据,计算采集到相邻反应点之间的差值形成差值点,找到差值最大的最大差值点,确定该最大差值点对应的反应点为反应最高点。
反应最高点确定模块20具体如下确定反应最高点,将初始采集时间开始后采集的反应数据以设定数量的相邻数据划分为多个比较单元以分单元进行比较,找出比较单元中采集的相邻的反应点的ADC差值的最大值、并作为比较单元的ADC差值,根据比较单元的ADC差值找到最大值,以该最大的ADC差值作为最大差值,该最大差值对应的反应点确定为最高点。具体的,比较初始采集时间开始后如2秒后以设定数量如5个的连续采集反应点为一个比较单元,以比较单元为比较单位分单元比较采集的相邻反应点的ADC差值,找到比较单元内ADC差值的最大值作为比较单元的ADC差值,然后比较各比较单元的ADC差值,找出ADC差值的最大值,以该ADC差值的最大值最为最大差值,该最大差值对应的反应点作为反应最高点。
利用比较单元分单元比较采集的相邻反应点之间的ADC差值,找出每个比较单元内的最大ADC差值作为比较单元的ADC差值,比较单元的ADC差值,该比较单元的ADC差值依反应时间成中间高,两头慢慢下降的类似于抛物线曲线。
正常测量过程中,采集到反应过程中反应溶液样本的散射光的固定点间的ADC差值,类似于抛物线曲线,中间高,两头慢慢下降,抛物线的最高点即ADC差值的最大值就是反应最高点,根据这个ADC差值的最大值的反应点的位置,根据反应时间往前推,如果发现等于ADC差值的最大值的一个百分比值(如PT 10%,APTT 10%,TT 40%,FIB-C 50%)的点,则该点为起始反应点;根据反应时间往后面推,如果发现等于ADC差值的最大值的一个百分比(如PT 10%,APTT 10%,TT 40%,FIB-C 50%)的反应点,则该反应点为终点反应点。其中,当分析项目为时间分析项目时,起始反应点位置和终点反应点位置的中间点位置所对应的时间作为测量结果的时间。
由于一个ADC差值对应两个相邻的反应点,本实施例中,优选的,以反应时间为顺序,以后一个时间反应点作为确定起始反应点或终点反应点的标准。
时间分析项可以为PT(凝血酶原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TT(凝血酶时间)等。
若分析项目为FIB(纤维蛋白原)时,则计算起始反应点的ADC值与终点反应点的ADC值的差值,确定反应幅度,对应反应幅度-浓度曲线求出样本浓度。
起始反应点确定模块40:根据最大差值设置起始反应差值,并以最大差值点为基点,根据反应时间向前查找与设置的起始反应差值相匹配的差值点,若找到与设置的起始反应差值相匹配的差值点,则确定该差值点对应的反应点为起始反应点。
终点反应点确定模块60:根据最大差值设置终点反应差值,并以最大差值点为基点,根据反应时间向后查找与设置的终点反应差值相匹配的差值点,若找到与设置的终点反应差值相匹配的差值点,则将该差值点对应的反应点作为终点反应点。
分析模块80:根据确定的起始反应点与终点反应点进行后续分析处理。
分析模块80还包括:当分析项目为时间分析项目时,起始反应点位置和终点反应点位置的中间点位置所对应的时间作为测量结果的时间;当分析项目为FIB(纤维蛋白原)时,则根据起始反应点与终点反应点的ADC值确定反应幅度,根据确定的反应幅度对应反应幅度-浓度曲线求出样本浓度。
本实施例的时间分析项可以为PT(凝血酶原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TT(凝血酶时间)等。
如图4所示,进一步,本实施例的凝血分析仪100还包括自动增益模块30。自动增益模块30:检测采集到初始采集时间点的反应数据,若初始采集时间点的反应数据不在设定的标准值范围内,则控制调整放大或缩小倍数将该反应数据调整到设定的标准值范围内。初始采集时间点的设定标准值根据不同分析项目进行设定。
如图4所示,进一步,本实施例的凝血分析仪100还包括:过滤模块50。过滤模块50:检测采集到的反应数据,若检测到突变数据,则比较该突变数据的变化时间与反应持续时间设定值,若突变数据的变化时间小于反应持续时间设定值则跳过该突变数据。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凝血分析仪的测量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反应最高点:反应过程中,采集反应溶液中的反应数据,计算采集到相邻反应点之间的差值形成差值点,找到差值最大的最大差值点,确定该最大差值点对应的反应点为反应最高点;
确定起始反应点:根据最大差值设置起始反应差值,并以最大差值点为基点,根据反应时间向前查找与设置的起始反应差值相匹配的差值点,若找到与设置的起始反应差值相匹配的差值点,则确定该差值点对应的反应点为起始反应点;
确定终点反应点:根据最大差值设置终点反应差值,并以最大差值点为基点,根据反应时间向后查找与设置的终点反应差值相匹配的差值点,若找到与设置的终点反应差值相匹配的差值点,则将该差值点对应的反应点作为终点反应点;
根据起始反应点与终点反应点进行后续分析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凝血分析仪的测量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反应最高点还包括:从初始采集时间点开始采集反应溶液的反应数据,设置比较单元分单元比较相邻反应点之间的差值,将比较单元内最大差值作为比较单元差值,找到比较单元差值的最大值,确定该比较单元差值的最大值对应的反应点为反应最高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凝血分析仪的测量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反应最高点还包括:采集反应溶液的散射光ADC值,计算相邻反应点之间ADC差值,设置比较单元分单元比较ADC差值大小,找出比较单元内ADC差值的最大值作为比较单元的ADC差值,分析比较比较单元的ADC差值找出比较单元ADC差值的最大值,确定作为最大差值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凝血分析仪的测量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分析项目,设置最大差值的不同百分比作为起始反应差值或终点反应差值;不同项目的起始反应差值或终点反应差值对应的最大差值的百分比为:PT8-12%、APTT 8-12%、TT 35-45%、FIB-C45-55%。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凝血分析仪的测量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若分析项目为时间分析项目,则将起始反应点位置与终点反应点位置的中间点位置所对应的时间作为测量结果的时间。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凝血分析仪的测量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若分析项目为FIB分析项目,则计算起始反应点的ADC值与终点反应点的ADC值的差值确定反应幅度,根据确定的反应幅度对应反应幅度-浓度曲线求出样本浓度。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凝血分析仪的测量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自动增益:检测采集到初始采集时间点的反应数据,若初始采集时间点的反应数据不在设定的标准值范围内,则控制调整放大或缩小倍数将该反应数据调整到设定的标准值范围内;初始采集时间点的设定标准值根据不同分析项目进行设定。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凝血分析仪的测量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滤:检测采集到的反应数据,若检测到突变数据,则比较该突变数据的变化时间与反应持续时间设定值,若突变数据的变化时间小于反应持续时间设定值则跳过该突变数据。
9.一种凝血分析仪,其特征在于,包括:
反应最高点确定模块:定时采集反应过程中的反应溶液的反应数据,计算采集到相邻反应点之间的差值形成差值点,找到差值最大的最大差值点,确定该最大差值点对应的反应点为反应最高点;
起始反应点确定模块:根据最大差值设置起始反应差值,并以最大差值点为基点,根据反应时间向前查找与设置的起始反应差值相匹配的差值点,若找到与设置的起始反应差值相匹配的差值点,则确定该差值点对应的反应点为起始反应点;
终点反应点确定模块:根据最大差值设置终点反应差值,并以最大差值点为基点,根据反应时间向后查找与设置的终点反应差值相匹配的差值点,若找到与设置的终点反应差值相匹配的差值点,则将该差值点对应的反应点作为终点反应点;
分析模块:根据确定的起始反应点与终点反应点进行后续分析处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凝血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最高点确定模块还包括:采集反应溶液的散射光ADC值,计算相邻反应点之间ADC差值,设置比较单元分单元比较ADC差值大小,找出比较单元内ADC差值的最大值作为比较单元的ADC差值,分析比较比较单元的ADC差值找出比较单元ADC差值的最大值,确定作为最大差值点。
CN201210582772.1A 2012-12-28 2012-12-28 凝血分析仪的测量分析方法及该凝血分析仪 Active CN1030636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82772.1A CN103063612B (zh) 2012-12-28 2012-12-28 凝血分析仪的测量分析方法及该凝血分析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82772.1A CN103063612B (zh) 2012-12-28 2012-12-28 凝血分析仪的测量分析方法及该凝血分析仪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63612A CN103063612A (zh) 2013-04-24
CN103063612B true CN103063612B (zh) 2015-03-18

Family

ID=481063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82772.1A Active CN103063612B (zh) 2012-12-28 2012-12-28 凝血分析仪的测量分析方法及该凝血分析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06361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01264A (zh) * 2015-09-12 2016-02-03 丁鸿 一种全自动凝血分析仪设备及检测方法
CN105842201A (zh) * 2016-03-25 2016-08-10 丁鸿 半自动凝血分析仪的检测方法
CN108614017B (zh) * 2016-12-09 2021-02-09 广州好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凝血酶原时间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12161955A (zh) * 2020-07-22 2021-01-01 三诺生物传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凝血四项的测试方法
CN113343899B (zh) * 2021-06-19 2022-10-14 南京岚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斜率检波的确定凝血突变点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69015B2 (ja) * 1990-09-14 1999-11-02 三共株式会社 血液凝固時間測定装置
JP4334171B2 (ja) * 2001-12-03 2009-09-30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血液凝固反応解析方法
CN2546878Y (zh) * 2002-04-24 2003-04-23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检验科 压电石英凝血分析仪
WO2010009267A1 (en) * 2008-07-16 2010-01-21 International Technidyne Corporation Cuvette-based apparatus for blood coagulation measurement and test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63612A (zh) 2013-04-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63612B (zh) 凝血分析仪的测量分析方法及该凝血分析仪
CN109239360B (zh) 一种反应曲线异常检测方法及装置
US9291612B2 (en) Determining blood coagulation characteristics using residual accumulative conductive energy
WO2014162878A1 (ja) 自動分析装置及び分析方法
US20150111235A1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cause of the prolongation of blood coagulation time
EP3264096B1 (en) Method for acquiring information on cause of prolongation of coagulation time and device for performing said method
JP2019086517A (ja) 血液凝固機能の評価方法
CN113366319A (zh) 血液检体的凝血特性的分析方法
CN114324218B (zh) 样本纤维蛋白原浓度确定方法、装置、凝血分析仪和介质
GB2586710A (en)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 method, and chromatograph mass spectrometry device
CN106018400B (zh) 样本分析装置、样本分析方法及控制装置
Alauddin et al. HbA2 levels in normal,-thalassaemia and haemoglobin E carriers by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CN102539792A (zh) 一种血样吸取检测方法、装置及血液处理设备
US20230341423A1 (en) Blood coagulation time measurement method
CN103163288A (zh) 一种优化的适合自动化的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分析方法
Lippi et al. Assessment of plasma sample quality on Siemens Atellica COAG 360 System
EP4212880A1 (en) Blood coagulation reaction analysis method
US2004021968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anticoagulant therapy factors
CA2514743C (en)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for hematology analysis
CN106290940A (zh) 应用于生化分析仪的速率法检测数据智能处理方法
Zengi et al. Evaluation of the Succeeder SF-8200 Fully Automated Coagulation Analyzer
WO2022186381A1 (ja) 凝固時間延長要因の推定方法
WO2021206107A1 (ja) 血液凝固時間測定方法
CN116429837B (zh) 红细胞压积校正方法、系统及电化学测量系统
WO2021177452A1 (ja) 血液凝固時間測定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Nanshan District Taoyuan street 518000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Liu Xian Da Dao Nan Shan Yungu Innovation Industrial Park 1183 building 6 floor B landscap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GENRUI BIO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Nanshan District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Guangdong Taoyuan street 518053 Liuxian Avenue No. 1183 Nanshan Valley Innovation Industrial Park Building 6 floor 2 South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Genius Electronics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000 B, 6th floor, Shanshui building, Nanshan cloud Valley Innovation Industrial Park, 1183 Liuxian Avenue, Taoyuan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Jinrui Bio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B, 6th floor, Shanshui building, Nanshan cloud Valley Innovation Industrial Park, 1183 Liuxian Avenue, Taoyuan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ENRUI BIOTECH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