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内容
针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高耐药性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重组融合蛋白I12C,该融合蛋白表达量高,便于分离纯化,高效安全。
本发明所述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重组融合蛋白I12C,由MRSA铁离子表面决定蛋白IsdB的两个活性片段与ClfA抗原分子的一个活性片段组成,各片段通过连接肽融合。
所述重组蛋白的氨基酸如SEQ ID NO:1所示,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
所述连接肽为Linker,该连接肽的氨基酸序列结构-(GGGGS)n,其中较好的技术方案是n为1。
活性片段IsdB1的氨基酸如SEQ ID NO:3所示,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4所示;活性片段IsdB2的氨基酸如SEQ ID NO:5所示,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6所示。
所述的Clfa,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7所示,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8所示。
上述重组融合蛋白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构建融合基因(并加入Linker)使用的引物如下:
2)使用步骤1)设计的引物P1及P2,通过PCR扩增出编码I12-Linker-的基因片段;使用P3及P4,扩增出编码-Linker-ClfA97-639的基因片段;再以扩增出的基因片段为模板,用引物P1及P4扩增出编码I12C的基因片段;
3)将步骤2)所获得的基因片段克隆至表达载体,然后转化至宿主菌;
4)诱导转化后的宿主菌表达I12C重组蛋白。
表达重组蛋白I12C的表达载体,其包含编码权利要求1所述重组蛋白的核酸序列。
所述表达载体为pGex系列载体、pET系列载体及pQE系列载体,优选为pGex-6P-2。
表达上述表达载体的宿主菌为大肠杆菌XL1-blue、BL21系列或HMS174系列,优选为大肠杆菌XL1-blue。
鉴于IsdB蛋白为跨膜蛋白,其胞外区对应151~277氨基酸序列和338~466氨基酸序列两个结构功能域在捕获血红蛋白发挥主要作用,同时选取ClfA跨膜蛋白的一个活性功能片段,其胞外区对应33~213氨基酸序列。本发明设计将IsdB的第151~277氨基酸对应的核酸序列IsdB451–831和第338~466氨基酸对应的核酸序列IsdB1042–1398中间加上Linker并进行全基因合成,以及ClfA的第33~213氨基酸对应的核酸序列ClfA97–639分别PCR扩增出来,并用Linker连接组成以表达融合蛋白I12C(IsdB451-831IsdB1042-1398ClfA97-639)。
本发明优选采用pGEX-6p-2载体来构建重组表达载体,表达I12C重组蛋白,pGEX是由Smith和Johnson于1987年构建的表达融合蛋白的载体,其主要特点是载体上接有一个分子量为26kDa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所表达的融合蛋白中就含有一个GST标签,此标签是蛋白纯化的标记。与其他融合载体相比,pGEX系列载体具有纯化条件温和、步骤简单、不需要变性剂的加入,从而使纯化后的蛋白能最大限度保持其空间构象和免疫原性。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重组蛋白I12C在制备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亚单位疫苗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重组蛋白I12C在制备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试剂盒中的应用。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铁离子表面决定蛋白IsdB的两个活性片段与ClfA的一个活性片段重组蛋白,其可应用于制备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感染的双价亚单位疫苗以及相关的检测试剂盒。
本发明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克隆表达此截短的保护性抗原成分I12C蛋白,表达量高,便于分离纯化,而且高效安全。I12C重组蛋白可以直接与佐剂(如Al(OH)3佐剂、MF59、AlS03、AlS04、不完全弗氏佐剂、完全弗氏佐剂、分枝杆菌卡介苗佐剂等)配合使用,适用于注射免疫接种。
本发明的基因工程重组蛋白的表达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1)I12C重组蛋白表达质粒在原核表达系统-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
2)选择pGEX载体系列时,I12C重组蛋白以融合蛋白形式表达;表达载体上接有一个分子量为26kDa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所表达的融合蛋白中就含有一个GST标签,此标签就成为蛋白纯化的标记,使得纯化条件温和、步骤简单、不需要变性剂的加入,从而纯化后的蛋白能最大限度保持其空间构象和免疫原性;表达率约为30%,纯化出来的I12C重组蛋白纯度大于95%;
3)I12C重组蛋白均能够诱导动物产生特异性的抗体。
利用本发明I12C重组蛋白制备的亚单位疫苗可通过皮下(肌肉)注射途径进行免疫接种,激发机体产生高滴度IgG抗体和细胞免疫应答。并经动物实验证实,所述基因工程重组多价疫苗具有良好的抗MRSA感染的免疫保护效果。为进一步的联合疫苗和多亚单位融合疫苗研究打下基础,同时为防治疫苗和诊断试剂盒的研制及应用具有重要的作用。
为了使本发明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所使用的菌株与各种试剂如下:
1.菌株、质粒
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252国际标准株由美国ATCC提供;
菌株XL-1blue大肠杆菌为美国安捷伦公司产品;
质粒pGEX-6p-2为美国GE Healthcare公司产品;
质粒pET-22b为美国merck公司产品;
2.试剂
primeSTAR HS DNA Polymerase、DNA Marker、限制性内切酶BamH I和 Not I、蛋白Marker为大连TakaRa公司产品;
质粒提取试剂盒和凝胶回收试剂盒为美国Omega公司产品;
细菌基因组提取试剂盒、超薄回收试剂盒以及显色液为天根公司产品;
T4DNA Ligase为Fermentas公司产品;
谷胱甘肽-琼脂糖凝胶Glutathione Sepharose4B为美国GE Healthcare公司产品。
3.实验动物
SPF级4~6周龄,雌性BALB/C小鼠,购自北京华阜康公司。
实施例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铁离子表面决定蛋白IsdB两个活性片段与ClfA一个活性片段融合表达载体的克隆
1.-80℃冷冻库中取出保存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252菌株涂布于MRSA-252专用固体培养基上,于37℃培养过夜,再挑取单菌落接种于MRSA-252专液体体培养基中培养8个小时,参照细菌基因组抽提试剂盒抽提MRSA基因组。
2.采用PCR方法自合成模板I12扩增I12-Linker-基因片段,扩增步骤如下:
1)设计PCR引物P1及P2。
2)用合成模板I12PCR扩增ClfA97-639基因片段。
3)PCR体系:
模板(50ng/μl) |
2.5μl |
P1(50μM) |
1μl |
P2(50μM) |
1μl |
Taq酶 |
2.5μl |
dNTP |
2μl |
Buffer |
15μl |
灭菌双蒸水 |
26μl |
总体积 |
50μl |
PCR扩增反应条件94℃预变性5min,94℃变性20s,68℃退火40s,72℃延伸2.5min,30个循环,72℃完全延伸10min。反应完毕后使用1%的琼脂糖凝胶检测PCR扩增结果,PCR扩增结果示于图1中。
4)使用凝胶回收试剂盒回收I12-Linker-PCR产物。
3.采用PCR方法自MRSA-252基因组扩增-Linker-ClfA97–639基因片段,扩增步骤如下:
1)设计PCR引物P3及P4。
2)以MRSA-252全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ClfA97–639基因片段。
3)PCR体系:
模板(100ng/μl) |
2.5μl |
P3(50μM) |
1μl |
P4(50μM) |
1μl |
Taq酶 |
2.5μl |
dNTP |
2μl |
Buffer |
15μl |
灭菌双蒸水 |
26μl |
PCR扩增反应条件94℃预变性5min,94℃变性20s,68℃退火40s,72℃延伸2.5min,30个循环,72℃完全延伸10min。反应完毕后使用1%的琼脂糖凝胶检测PCR扩增结果,PCR扩增结果示于图1中。
4)使用凝胶回收试剂盒回收-Linker-ClfA97-639PCR产物。
4.采用重叠延生PCR方法,以I12-Linker-及-Linker-ClfA97-639为模板,重叠延生PCR方法扩增出I12C基因片段。
1)PCR体系:
模板1I12-Linker-(50ng/μl) |
1μl |
模板2)-Linker-ClfA97-639(50ng/μl) |
1μl |
P1(50μM) |
1μl |
P4(50μM) |
1μl |
Taq酶 |
2.5μl |
dNTP |
2μl |
Buffer |
15μl |
灭菌双蒸水 |
26μl |
总体积 |
50μl |
2)PCR扩增反应条件94℃预变性5min,94℃变性20s,65℃退火40s,72℃延伸1min40s,30个循环,72℃完全延伸10min。反应完毕后使用1%的琼脂糖凝胶检测PCR扩增结果,PCR扩增I12C结果示于图1中。
3)使用凝胶回收试剂盒回收I12C基因PCR产物。
5.PCR产物的鉴定与克隆,步骤如下:
1)BamH I和Not I酶切pGEX-6P-2质粒和I12C PCR产物
酶切反应体系:
Not I |
3μl |
10×K Buffer |
3μl |
0.1%BSA |
6μl |
Product |
45μl |
总体积 |
60μl |
37℃酶切4h。
2)使用超薄回收试剂盒回收pGEX-6P-2质粒和经BamH I和Not I酶切的PCR产物。
3)连接和转化
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I12C酶切回收产物核酸浓度:34ng/μl,pGEX-6P-2酶切回收产物核酸浓度:60ng/μl,根据载体与外源片段摩尔数一般比为1:2~10,设计以下连接反应体系。
连接反应体系:
T4 DNA Ligase
|
0.5μl |
T4DNA Ligase Buffer
|
1μl |
I12C酶切回收产物 |
8.2μl |
PGEX-6P-2酶切回收产物 |
0.3μl |
总体积 |
10μl |
混匀,16℃连接1.5h。
4)从-80℃冰箱取3管大肠杆菌XL1blue感受态细胞,第一管加入pGEX-6P-2质粒,作阳性对照;第二管加入DNA连接产物;第三管不加外源DNA,作阴性对照。冰浴50min,42℃金属浴中热击90s,迅速冰浴2min。加入600ul LB空白培养基,混匀,置于37℃摇床中200rp振摇1h。
各管以5000rpm室温离心3min.,弃去300ul上清,再重悬菌体,取150μl涂布于Amp抗性LB平板。平板倒置于37℃培养箱中培养24h。
5)pGEX-6p-2/I12C阳性重组质粒的筛选、鉴定
①阴性对照平板没有菌落出现;阳性对照平板长满菌落,说明感受态细胞制作正确,结果可信。挑取转化平板上分隔良好的菌落,接种于Amp抗性LB培养基中,37℃振荡培养过夜;
②质粒抽提:参照质粒提取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③质粒DNA进行BamH I和Not I双酶切;
双酶切反应体系:
BamH I |
0.5μl |
Not I |
0.5μl |
10×K Buffer |
0.5μl |
0.1%BSA |
1μl |
重组质粒 |
8μl |
总体积 |
12.5μl |
37℃酶切2h;
④1%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双酶切结果,结果如图2,可见泳道4样品为构建成功的pGEX-6p-2/I12C重组质粒;
⑤pGEX-6p-2/I12C重组质粒送往上海英俊公司测序,测序结果比对结果示于图3,可见重组质粒的目的基因片段的序列是正确的。
实施例2:I12C多亚单位在原核表达系统-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纯化及表达形式的鉴定
1.目的蛋白诱导表达
1)取双酶切鉴定正确的pGEX-6P-2-I12C/XL-1blue菌液100μL加入10mLAmp抗性的TB培养基中,80rpm37℃过夜培养,分别取过夜培养的菌液400μL加入20mLAmp抗性的TB培养基中(余下的菌液保存在4℃冰箱中备用),37℃培养2~3h,转速200rpm,二次活化至OD600为0.6~0.8时,加入IPTG40μL,使其终浓度为200μM,再置于摇床诱导表达16℃过夜诱导表达。
2)将诱导表达后的菌液取出,以6000rpm离心15min,弃去上清,加入1mL lysis buffer混匀,超声裂解3min(超声6次30s/次),再4℃ 14000rpm离心15min,分离上清和沉淀。
2.处理上清
取Glutathione Sepharose 4B 20μl,用PBS洗涤3次后,将准备好的上清加入Glutathione Sepharose4B中,4℃旋转过夜结合(或室温结合1h)。在4℃下以14000rpm离心3min后,使用PBS-0.25%吐温20洗涤2次,PBS洗涤一次。向结合后的Glutathione Sepharose 4B加入20ul5×蛋白质上样buffer,煮沸5min,14000rpm离心30s。
3.处理沉淀
在沉淀中加入500μL lysis buffer重悬菌体,取80uL重悬菌液加入20μL 5×蛋白质上样buffer,煮沸5min,14000rpm离心30s。
4.SDS-PAGE电泳,将5%浓缩胶灌入制胶版中,在加入蒸馏水将胶压平,室温放置30min使其凝固,将上层的蒸馏水倒干,再灌入12%分离胶,立即插上梳子,室温放置30min使其凝固备用。
5.将处理好的上清和沉淀分别取10μL上样,进行SDS-PAGE电泳。电压先80v电泳30min,再调至180v,电泳1~2h后,将胶取出,置于考马斯亮蓝染色液中振荡染色,再置于脱色液中振荡脱色后,在呈像系统下观察结果,结果示于图3,PGEX-6P-2-I12C/XL-1blue在16℃条件下才能表达出分子量大小约为kDa的含有GST标签的I12C,且重组蛋白均在超声裂解的上清中,因此所述重组蛋白为可溶性蛋白,且16℃下目的蛋白的表达量最高,其纯度达到95%以上。
实施例3:I12C抗原的制备
1.放大培养获取蛋白
取保存在4℃冰箱中备用的pGEX-6P-2-I12C/XL-1blue菌液400μL加入到20mL含Amp抗性的TB培养基中进行一次活化,200rpm37℃培养5~6h后,取8mL一次活化的菌液加入到400mL含Amp抗性的TB培养基中进行二次活化,37℃培养3~4h至OD600为0.8时,加入80Μl IPTG(终浓度为200uM)置于16℃摇床中过夜诱导后,6000rpm离心15min收集菌体,再加20mL lysis buffer 重悬菌体后,将菌液进行超声裂解3min(200V),收集上清与800μL用于结合GST融合蛋白的Glutathione Sepharose4B凝胶珠(beads)结合处理;再进行SDS-PAGE凝胶电泳,结果示于图4,可见在实施例中目的蛋白获得大量的表达。
2.使用酶切方法,将目的蛋白和GST标签分开,获取I12C目的蛋白
向余下约800μL已结合蛋白的Glutathione Sepharose4B中加入800μL PBS和120μL PreScission protease(PP酶),室温垂直旋转酶切5h后,离心吸取上清后,分别用800μL PBS洗涤3次,各后取10μL样品变性处理后,上样5μL进行蛋白电泳(方法同上),在呈相系统下观察结果,酶切前GST融合蛋白分子量在90kDa左右,酶切下来的I12C蛋白分子量在55kDa左右,与预期蛋白分子量大小相符合,电泳结果示于图4,其中泳道1表示酶切前,含有GST标签的融合蛋白;泳道2表示酶切后,由于目的蛋白与结合与凝胶珠的GST标签分离,因此在上清获取的目的蛋白;泳道3表示酶切后,第一次洗涤Glutathione Sepharose4B凝胶珠(beads)获取的非特异性结合在beads上的目的蛋白;泳道4表示酶切后,第二次洗涤beads获取的非特异性结合在beads上的目的蛋白;泳道5表示酶切后,非特异性结合在beads上的目的蛋白和特异性结合在beads上的酶和GST标签。
实施例4:感染用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国际标准株MRSA-252)标准定量曲线的建立
将菌株接种于MH平板置于37℃孵育24小时;在平板上挑取单菌落,接种于MH液体培养基中,置于37℃恒温摇床中震荡培养6小时后6000rpm离心10min收集菌体,用生理盐水洗涤菌体2次;再将菌液进行10倍和1.25倍稀释,并在紫外分光系统下测定各菌液的在600nm处的吸光度(OD600),并取各个稀释度的菌液100ul涂布于MH平板,置于37℃孵育24小时后计数菌落;根据各个平板菌落数和菌液的OD600值绘制标准定量曲线。
结果:标准曲线公式为Y=2.3065X+0.0051(109CFU/ml),相关系数为0.9999。
实施例5:脓毒血症动物模型的构建
SPF级BALB/C4~6周龄雌性小鼠120只,分成阳性对照组、实验组、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购于北京华阜康公司。
1.将菌株接种于MH平板置于37℃孵育24小时;在平板上挑取单菌落,接种于MH液体培养基中,置于37℃恒温摇床中震荡培养6小时后收集菌体,并利用标准曲线公式进行定量,再将菌液稀释(或浓缩)为2.0×1010CFU/mL、1.5×1010CFU/mL、1.25×1010CFU/mL、1.0×1010CFU/mL不同浓度组,再用各组菌液通过尾静脉注射6~8周龄、体重为18~20g的BALB/C小鼠(100μl/只)进行全身感染,同时设置生理盐水对照组,观察7天并统计各组小鼠的死亡率;
2、感染后计时每隔24小时(至感染后7天)采用菌落计数法对细菌定植量进行检测:从各感染组和对照组中随机选取3只小鼠,利用眼球摘除法,取小鼠血样0.5~1mL,取20μL血样用180μL肝素稀释10倍后用于细菌计数,取50μL涂于平板,置于37℃,24h后计数克隆数;取完血样后将小鼠处死放入75%酒精中浸泡消毒后,取出将其四肢固定,将其解剖,取出脾、肾、肝脏,置于2mL无菌的PBS中,于洁净的玻璃匀浆器中进行匀浆,取1mL均浆按照1:10、1:100、1:1000比例进行稀释;每稀释度各取100μL轻轻涂布于固体培养基上,置于37℃,培养24h,做菌落计数。
结果显示于表1:
表1MRSA-252最小致死剂量与亚致死剂量的确定
2.0×109CFU剂量组12小时(h)内小鼠死亡率为100%;1.5×109CFU剂量组48h内小鼠死亡率为90%,72h内死亡率为100%;1.25×109CFU剂量组48h内小鼠死亡率为80%,96h内死亡率为小鼠死亡率为90%,120h内死亡率为小鼠 死亡率为100%;1.0×109CFU剂量组48h内小鼠死亡率为10%,72h内死亡率为小鼠死亡率为20%,7天(d)内死亡率为小鼠死亡率为70%;由此可见MRSA-252最小致死剂量约为1.25×109CFU,亚致死剂量为1.0~1.25×109CFU。
3.MRSA-252感染BALB/C小鼠后在血液和各脏器中的定植量:
感染后血液中细菌的在48h时达到峰值,最大定植量达到8.0×109CFU/ml,在72h时血液中细菌量开始减少,到96h时血液中未检测出细菌;感染后脾、肾、肝脏中定植的细菌均在72时达到峰值,最大定植量均达到8.0×109CFU/ml;对照组小鼠的血液、脾、肾、肝脏中的细菌定植检测结果均为零。
以上结果针对小鼠的生存率和血液、脾、肾、肝脏主要器官细菌定植量进行了动物模型的评价,为MRSA单个亚单位疫苗和MRSA多亚单位融合疫苗的成功研制及MRSA感染的发病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实施例6:免疫动物及抗体的检测
SPF级BALB/C4~6周龄雌性小鼠80只,分成阳性对照组、实验组、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购于北京华阜康公司。
1)首次免疫,用PBS稀释I12C蛋白抗原,加入浓度为1mg/mL的Al(OH)3,调节I12C蛋白抗原终浓度至0.4mg/mL;用5号半型针头,双侧腹股沟、足底及背部皮下对点注射,每只BALB/C小鼠注射量为100uL,并设置阳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
2)第二次免疫,第14天进行第二次免疫,免疫组分同上,注射量蛋白抗原量是首次免疫的1/2,免疫途径同上;
3)第三次免疫,第21天进行第三次免疫,免疫组分同上,注射量蛋白抗原量与第二次免疫相同,免疫途径同上;
2.第三次免疫后第7和14天,采集BALB/C小鼠的血,用ELISA检测小鼠免疫后,IgG、IgG1、IgG2a体液应答水平。
1)制备液体
①包被液的配制:称取NaHCO31.6g,Na2CO32.9g,溶于1L ddH2O,用 PH计将pH调至9.6;
②封闭液的配制:1g牛血清Ⅴ,溶于100mL抗体稀释液(1:100);
③抗体稀释液的配制:将磷酸盐溶于1L ddH2O,再加入500uL Tween20,再用PH计将pH调至7.4;
④洗涤液的制备:称取2.42g Tris溶于1L ddH2O,再加入500uL Tween20,再用PH计将pH调至7.4;
⑤显色液(TMB),为天根公司产品;
⑥终止液(2M H2SO4)的制备:将22.2mL浓硫酸倾注入177.8mL ddH2O中。
2)ELISA检测I12C重组蛋白免疫小鼠产生的抗体效价
①用包被液将纯化后的IsdB2重组蛋白稀释为:1ug/mL、5ug/mL、10ug/mL;
②包被:将重组蛋白稀释液加入酶标板,200uL/孔,4℃过夜后用洗涤液洗涤3遍,空干后用保鲜膜包上,置于4℃冰箱中备用;
③封闭:酶标板加封闭液100uL/孔,置于37℃孵育箱中2小时,洗涤3遍;
④将血清进行1:100、1:500、1:1000、1:2000、1:4000、1:8000等倍比稀释;
⑤取封闭好的酶标板,依次加入稀释血清,100uL/孔,,置于37℃孵育箱30min,洗涤3遍,空干;
⑥将加HRP标记的羊抗小鼠IgG、IgG1、IgG2a抗体保存液,稀释1:5000,制成抗体工作液;
⑦加入稀释抗体工作液,100uL/孔,置于37℃孵育箱1h,洗涤三遍,空干;
⑧加入底物显色液(TMB)100uL/孔,室温避光反应5min;
⑨加入终止液(2M H2SO4),立即置于酶标仪上以450nm波长处测定OD值;
⑩结果判断:A样品/A阴性值≧2.1为阳性(阴性对照为小鼠免疫前血清1:1000倍稀释)。
结果:检测I12C蛋白抗原免疫小鼠产生的抗体效价达到1:256000;免疫后 第7天的抗体阳性率达到90%,免疫后第7天的抗体阳性率达到95%;说明本发明构建的I12C多亚单位重组蛋白能够使免疫小鼠体内产生抗体。
实施例7:通过免疫小鼠确定I12C重组蛋白免疫动物的攻毒保护
同实施例6的免疫方案,第三次免疫小鼠后,在第14天采用致死剂量,尾静脉注射MRSA-252活菌进行攻毒实验,每只BALB/C小鼠注射菌液量为1.25×109CFU,观察10天,统计各组小鼠的存活率。结果示于表2。
表2
表2显示:为动物免疫试验结果,表中结果显示阳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的平均免疫保护率分别为45.0%、15.0%和5.0%,I12C融合蛋白加Al(OH)3佐剂组的免疫保护性为85.0%。
因此,本发明的重组蛋白I12C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并且能够对MRSA-252感染起到保护作用,能够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可以例如辅以铝佐剂制备亚单位疫苗用于预防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
通过以上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利用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可以显而易见地应用本发明所制备的重组蛋白与其他相关试剂,例如包被试剂、检测抗体、显色剂、终止剂等制备相关试剂盒,例如检测试剂盒,用于诊断是否感染金黄色葡萄菌、确定预后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将本发明重组蛋白I12C用于其他任何适用的用途,如I12C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预防性和治疗性疫苗的研发,以及I12C在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检测试剂盒的制备及应用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如果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应涵盖在
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