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43023A - 乘客识别装置 - Google Patents

乘客识别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43023A
CN103043023A CN2011103128126A CN201110312812A CN103043023A CN 103043023 A CN103043023 A CN 103043023A CN 2011103128126 A CN2011103128126 A CN 2011103128126A CN 201110312812 A CN201110312812 A CN 201110312812A CN 103043023 A CN103043023 A CN 1030430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detection sensor
passenger
load detection
seat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1281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43023B (zh
Inventor
文真基
黄载皓
金秉烈
黄永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yundai Mobi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yundai Mobi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yundai Mobi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yundai Mobi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31281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043023B/zh
Publication of CN1030430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430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430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430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乘客识别装置,通过将在呈水平地安装于副驾驶座的载荷检测传感器的两端配置减震器改进为只在一端配置减震器,并在上述减震器侧进一步设置保护器,从而能够减少组装零件数量,提高上述减震器的耐久性,增大组装公差的吸收面积。为此,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涉及的乘客识别装置包括:座椅框架;滑动托架,其与上述座椅框架结合并对上述座椅框架进行支承;载荷检测传感器,其呈水平地配置于上述座椅框架与上述滑动托架之间,一端被支承于上述座椅框架,另一端被支承于上述滑动托架,接收来自上述座椅框架的载荷;公差吸收部件,其配置于上述载荷检测传感器的上述一端,对上述载荷检测传感器的组装公差进行吸收。

Description

乘客识别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乘客识别装置,更详细而言,涉及对就坐于副驾驶座的乘客的体重进行检测的载荷检测传感器沿水平方向安装在副驾驶座的乘客识别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情况下,气囊作为利用气垫的弹性吸收车辆碰撞时所产生的物理冲击来保护车辆内的乘客的装置,被划分为驾驶座气囊、副驾驶座气囊、侧气囊、帘式气囊等。
另一方面,出于对乘客的保护,在车辆碰撞时向上述气垫流入气体而展开的上述气垫以非常快的速度展开,因此,如果就坐于副驾驶座的乘客是儿童或者体重较轻的成年人的情况下,因上述气垫的展开造成的冲击反而会受伤。
为了防止这个缺陷,在副驾驶座配置多个载荷检测传感器,利用上述多个载荷检测传感器检测乘客的体重,来识别乘客是否就坐于副驾驶座,以及区分所就坐的乘客是否为儿童或者体重较轻的成年人,或者是否为一般体重的成年人,根据就坐于副驾驶座的乘客的条件,决定是否展开上述气囊,或改变展开条件。
另一方面,上述载荷检测传感器被划分为沿着上下方向组装于副驾驶座的垂直安装式载荷检测传感器和沿着水平方向组装于副驾驶座的水平安装式载荷检测传感器。
上述水平安装式载荷检测传感器相比上述垂直安装式载荷检测传感器而言,无需设置用于组装于副驾驶座的另外的托架,只要直接使用副驾驶座框架的基本组装结构进行组装即可,因而具有能够降低重量以及成本的优点,然而存在因上述载荷检测传感器与用于组装上述载荷检测传感器的孔之间的组装公差而可能旋转的问题。即,上述载荷检测传感器在组装于副驾驶座框架时,即使产生微小的组装公差,也会在乘客的体重检测上产生相当大的误差,上述水平安装式载荷检测传感器会由于这种组装公差而旋转,所以无法进行准确的体重检测,并且因此对是否展开上述气囊以及展开条件带来不良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乘客识别装置,通过将沿水平方向安装于副驾驶座的载荷检测传感器的两端配置减震器改进为只在一端配置减震器,并在上述减震器侧进一步设置保护器,从而能够减少组装零件数量,提高上述减震器的耐久性,增大组装公差的吸收面积。
本发明的课题不限于以上所提及的课题,没有提及的其他课题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也可通过以下记载得以理解。
为了实现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涉及的乘客识别装置,包括:座椅框架;滑动托架,该滑动托架与上述座椅框架结合,支承上述座椅框架;载荷检测传感器,该载荷检测传感器呈水平地配置于上述座椅框架与上述滑动托架之间,一端被支承于上述座椅框架,另一端被支承于上述滑动托架,接收来自上述座椅框架的载荷;以及公差吸收部件,该公差吸收部件配置于上述载荷检测传感器的上述一端,吸收上述载荷检测传感器的组装公差。
其他实施例的具体事项包含于详细的说明以及附图中。
本发明所涉及的乘客识别装置,由于只在载荷检测传感器的一端配置减震器,所以减少了组装零件数量,具有组装工序简单化、重量减少以及成本削减的效果。
此外,由于在上述减震器侧配置了保护器,所以还具有提高上述减震器的耐久性、增大组装公差的吸收面积的效果。
本发明的效果不限于以上提及的效果,没有提及的其他效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也可通过权利要求的记载得以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包含本发明实施例的乘客识别装置的车辆座椅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的乘客识别装置的详图。
图3为图2中的用虚线划分出的A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4为沿着图2的A-A线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座椅框架                        20:滑动托架
30:引导托架                        50:乘客识别装置
60:载荷检测传感器                  60a:载荷检测传感器的一端
60b:载荷检测传感器的另一端         60c:台阶部
61:第一托架                        62:第二托架
63:套筒                            63a:第三插入部
64:减震器                          64a:第二插入部
65:保护器                          65a:第一插入部
66:公差吸收部件                    68、69:紧固部件
70:WCU(Weight Classification Unit) 80:连接器
90:金属线                          100:副驾驶座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优点以及特征,还有用于实现这些的方法,参照附图和下述文中详细叙述的实施例得以明确。然而,本发明不限于以下所公开的实施例,能够以多种形态实现,本实施例只是为了完全公开本发明,以及对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完整地告知发明的范畴而提供的,本发明的定义取决于权利要求的范畴。在整个说明书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相同的结构要素。
以下,参照这些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乘客识别装置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包含本发明实施例的乘客识别装置的车辆座椅的立体图。
参照图1,本发明实施例的乘客识别装置配置于副驾驶座100。
副驾驶座100包括:座椅框架10,该座椅框架10配置于支承乘客的臀部的支承部的内部;滑动托架20,该滑动托架20与座椅框架10的下侧结合;以及引导托架30,该引导托架30配置于车室的底面,与滑动托架20结合。
座椅框架10包括:前方框架12,该前方框架12从座椅框架10的前表面朝向后方弯曲而形成至左右侧的一部分;侧面框架14,该侧面框架14与前方框架12的左右侧分别连接,而形成座椅框架10的左右侧的剩余部分;以及后方框架16,该后方框架16对左右侧的侧面框架14之间进行连接,而形成座椅框架10的后方。
前方框架12的左右侧通过加强框架17而相互连接,左右侧的侧面框架14通过加强框架18相互连接。
滑动托架20以及引导托架30沿着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
座椅框架10的左右侧分别与一个滑动托架20结合,通过滑动托架20对座椅框架10进行支承,另外每个滑动托架20分别与一个引导托架30结合。
引导托架30在其两端连接有固定托架35,向形成于固定托架35的紧固孔35a插入紧固部件(未图示)来固定于车室底面。
滑动托架20能够滑动地结合于引导托架30,受引导托架30的引导而能够沿着前后方向滑动。
在滑动托架20,以座椅位置调节部件40能够向上下方向旋转的方式结合着该座椅位置调节部件40的两端,并且该座椅位置调节部件40向副驾驶座100前方突出,当乘客拽拉座椅位置调节部件40使该座椅位置调节部件40向上方向旋转时,滑动托架20能够与座椅框架10一起相对于引导托架30滑动。因此,就坐于副驾驶座100的乘客能够拽拉座椅位置调节部件40沿着前后方向移动座椅框架10的位置,以调节成适合自己身体的位置。
另一方面,在副驾驶座100包括乘客识别装置50,该乘客识别装置50用于识别乘客是否就坐于副驾驶座100,并用于在乘客就坐于副驾驶座100时区分乘客为儿童、体重较轻的成年人还是一般体重的成年人。以下,对乘客识别装置50进行详细说明。
图2为图1所示的乘客识别装置的详图,图3为图2中的用虚线划分出的A部的分解立体图,图4为沿着图2的A-A线的剖视图。
参照图1至图4,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涉及的乘客识别装置50包括:载荷检测传感器60,该载荷检测传感器60呈水平地配置于座椅框架10与滑动托架20之间,接收来自座椅框架10的载荷来对就坐于副驾驶座100的乘客的体重进行检测;以及WCU70(Weight ClassificationUnit:重量分类单元),该WCU70接收从载荷检测传感器60输出的信号,来识别乘客是否就坐于副驾驶座100,并在乘客就坐于副驾驶座100时区分乘客为儿童、体重较轻的成年人还是一般体重的成年人。
在滑动托架20的前后端分别配置一个载荷检测传感器60,从而在副驾驶座100总共配置有四个。由于载荷检测传感器60也可以只配置于滑动托架20的前端或者后端中的一端上,所以在副驾驶座100可以配置2至4个载荷检测传感器60。
载荷检测传感器60其一端60a被座椅框架10支承,另一端60b被滑动托架20支承。
在座椅框架10上配置第一托架61,滑动托架20上配置第二托架62。第一托架61可与座椅框架10形成一体,第二托架62可与滑动托架20形成一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托架61与座椅框架10分别构成,并结合于座椅框架10,第二托架62与滑动托架20分别构成,并结合于滑动托架20。
载荷检测传感器60其一端60a结合于第一托架61而被座椅框架10支承,另一端60b结合于第二托架62而被滑动托架20支承。
载荷检测传感器60形成有中间部的直径相比一端60a以及另一端60b的直径大的台阶部60c。连接器80配置于台阶部60c上,连接器80通过金属线90与WCU70连接。因此,从载荷检测传感器60输出的信号通过连接器80以及金属线90输入于WCU70。
WCU70接收从载荷检测传感器60输出的信号,来识别乘客是否就坐于副驾驶座100,并在乘客就坐于副驾驶座100时区分就坐于副驾驶座100的乘客的种类,并传送给ACU(Airbag Control Unit;气囊控制单元)(未图示),上述ACU根据从WCU70接收的信号,来决定气囊的展开与否,以及展开条件。
在载荷检测传感器60的一端60a,配置有吸收载荷检测传感器60的组装公差的公差吸收部件66。
公差吸收部件66配置于台阶部60c与第一托架61之间。
公差吸收部件66包括配置于台阶部60c侧的套筒63、配置于第一托架侧61的保护器65以及配置于套筒63与保护器65之间的减震器64。
在第一托架61上形成有第一插入孔61a。
在保护器65上以圆筒形状突出地形成有向第一插入孔61a插入的第一插入部65a,并在形成了第一插入部65a的中间部分形成有第二插入孔65b。
在减震器64上以圆筒形状突出地形成有向第二插入孔65b插入的第二插入部64a,并在形成了第二插入部64a的中间部分形成有第三插入孔64b。
在套筒63突出地形成有向第三插入孔64b插入的第三插入部63a,并在形成了第三插入部63a的中间部分形成有第四插入孔63b。
载荷检测传感器60的一端60a向第四插入孔63b插入而贯通套筒63之后,借助紧固部件68结合于第一托架61。在载荷检测传感器60的一端60a形成有外螺纹,并且紧固部件68由螺母构成,从而载荷检测传感器60的一端60a能够结合于第一托架61。
减震器64由具有弹性的橡胶材质构成,在载荷检测传感器60的一端60a结合到第一托架61时,对载荷检测传感器60的一端60a与第一托架61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而吸收组装公差,从而防止载荷检测传感器60因从座椅框架10通过第一托架61传递的载荷而被旋转,使相对于载荷检测传感器60的体重检测的误差最小化。然而,由于减震器64由橡胶材质构成,因此如果减震器64的第二插入部64a直接插入于第一托架61的第一插入孔61a,则由于具有刚性的第一托架61而减震器64的第二插入部64a受损,因而造成减震器64无法吸收组装公差。
为此,在第一托架61的第一插入孔61a插入保护器65的第一插入部65a,并使减震器64的第二插入部64a插入于保护器65的第二插入孔65b,从而在减震器64的第二插入部64a与第一托架61之间配置保护器65的第一插入部65a,由此使减震器64的第二插入部64a不与第一托架61直接接触,从而提高减震器64的耐久力。
保护器65形成为直径比减震器64的直径大,并配置于减震器64与第一托架61之间。因此,与减震器64直接接触第一托架61来吸收组装公差的情况相比,保护器65能够以更大的面积接触第一托架61来吸收组装公差。
套筒63与载荷检测传感器60的台阶部60c接触而固定减震器64的位置,并调节与紧固部件68之间的间隔。套筒63也形成为直径比减震器64的直径大,从而对配置于套筒63与保护器65之间的减震器64的压缩率进行调节。
另一方面,在第二托架62形成有第五插入孔62a。
载荷检测传感器60的另一端60b插入于第五插入孔62a而借助紧固部件69结合于第二托架62。在载荷检测传感器60的另一端60b也形成有外螺纹,并且紧固部件69由螺母构成,从而载荷检测传感器60的另一端60b能够结合于第二托架62。
如上所述,本发明所涉及的乘客识别装置,由于减震器64只配置于载荷检测传感器60的一端60a,所以减少了组装零件数量,具有组装工序简单化、重量减少以及成本削减的效果。
并且,由于在减震器64与第一托架61之间配置保护器65,所以还具有提高减震器64的耐久性、增大组装公差的吸收面积的效果。
对于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应当理解在不变更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及必要特征的前提下,还可由其他的具体形态实施。因此,应当理解以上所叙述的实施例在整个方面只是例示性的,并不起到限定的作用。相比上述的详细的说明,本发明的范围应由权利要求的范围限定,与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意思以及范围还有从其等同概念导出的所有变更或者变更后的形态均包含于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乘客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座椅框架;
滑动托架,该滑动托架与上述座椅框架结合,支承上述座椅框架;
载荷检测传感器,该载荷检测传感器呈水平地配置于上述座椅框架与上述滑动托架之间,一端被支承于上述座椅框架,另一端被支承于上述滑动托架,接收来自上述座椅框架的载荷;以及
公差吸收部件,该公差吸收部件配置于上述载荷检测传感器的上述一端,吸收上述载荷检测传感器的组装公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客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一托架,该第一托架配置于上述座椅框架上,并与上述载荷检测传感器的上述一端结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客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二托架,该第二托架配置于上述滑动托架上,并与上述载荷检测传感器的上述另一端结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乘客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载荷检测传感器形成有中间部的直径比上述一端以及另一端的直径大的台阶部,
上述公差吸收部件配置于上述台阶部与上述第一托架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乘客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公差吸收部件包括:配置于上述台阶部侧的套筒;配置于上述第一托架侧的保护器;以及配置于上述套筒与上述保护器之间的减震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乘客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保护器上形成向上述第一托架插入的第一插入部,
在上述减震器上形成向上述保护器插入的第二插入部,
在上述套筒上形成向上述减震器插入的第三插入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乘客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保护器形成为直径比上述减震器的直径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乘客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载荷检测传感器的上述一端贯通上述套筒并与上述第一托架结合。
CN201110312812.6A 2011-10-14 2011-10-14 乘客识别装置 Active CN1030430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12812.6A CN103043023B (zh) 2011-10-14 2011-10-14 乘客识别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12812.6A CN103043023B (zh) 2011-10-14 2011-10-14 乘客识别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43023A true CN103043023A (zh) 2013-04-17
CN103043023B CN103043023B (zh) 2015-09-02

Family

ID=480559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12812.6A Active CN103043023B (zh) 2011-10-14 2011-10-14 乘客识别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04302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16558A (zh) * 2019-02-01 2020-08-11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交通工具用座椅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093384A1 (de) * 2004-03-09 2005-10-06 Soehnle-Waagen Gmbh & Co. Kg Kraftmesselement zur messung des gewichts einer person auf einem kraftfahrzeugsitz
CN1692040A (zh) * 2002-11-11 2005-11-02 罗伯特-博希股份公司 特别是用于确定汽车座椅重量的测力计
CN101654090A (zh) * 2008-08-18 2010-02-24 现代摩比斯株式会社 乘客识别装置
CN101654091A (zh) * 2008-08-18 2010-02-24 现代摩比斯株式会社 乘客识别装置
CN201779198U (zh) * 2010-05-28 2011-03-30 郭建设 一种多功能支撑减震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92040A (zh) * 2002-11-11 2005-11-02 罗伯特-博希股份公司 特别是用于确定汽车座椅重量的测力计
WO2005093384A1 (de) * 2004-03-09 2005-10-06 Soehnle-Waagen Gmbh & Co. Kg Kraftmesselement zur messung des gewichts einer person auf einem kraftfahrzeugsitz
CN101654090A (zh) * 2008-08-18 2010-02-24 现代摩比斯株式会社 乘客识别装置
CN101654091A (zh) * 2008-08-18 2010-02-24 现代摩比斯株式会社 乘客识别装置
CN201779198U (zh) * 2010-05-28 2011-03-30 郭建设 一种多功能支撑减震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16558A (zh) * 2019-02-01 2020-08-11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交通工具用座椅
CN111516558B (zh) * 2019-02-01 2023-09-29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交通工具用座椅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43023B (zh) 2015-09-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54091B (zh) 乘客识别装置
CN103167971B (zh) 车辆用座椅
CN101277846B (zh) 车辆用座椅的乘员重量测定装置以及载荷传感器的安装结构
CN105818777A (zh) 车辆斜向碰撞吸收系统
CN105667442A (zh) 乘客识别装置
CN103101467A (zh) 座椅靠背框架
CN103857558A (zh) 车辆用座椅
CN103998288A (zh) 车辆用座椅
CN103043023A (zh) 乘客识别装置
KR20100021925A (ko) 승객식별장치
JP2016088471A (ja) 着座検知センサ
CN102815232B (zh) 车辆的乘客识别装置
WO2011111635A1 (ja) 支持部材、検出ユニット、側面衝突検出システム及び乗員拘束システム
CN102616098A (zh) 板簧导向臂复合式空气悬架
KR101417981B1 (ko) 철도차량용 대차의 충격흡수 구조
JP2009202729A (ja) 鉄道車両
JP2007078412A (ja) 乗員の重量検出装置
US9580032B1 (en) Impact absorption cushion
KR20110133290A (ko) 승객식별장치
JP2016088467A (ja) 着座検知センサ
KR101554311B1 (ko) 차량용 에어완충식 시트
WO2019078086A1 (ja) シートスライド機構
KR20120023386A (ko) 충돌 신호 발생 장치
CN206141736U (zh) 新型滑板车后轮减震装置
KR101697916B1 (ko) 승객식별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