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40982B - 一种治疗和预防高血压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和预防高血压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40982B
CN103040982B CN201110310504.XA CN201110310504A CN103040982B CN 103040982 B CN103040982 B CN 103040982B CN 201110310504 A CN201110310504 A CN 201110310504A CN 103040982 B CN103040982 B CN 1030409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ypertension
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
ramulus uncariae
uncariae c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1050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40982A (zh
Inventor
夏玉叶
袁宁生
闵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measuring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TONGLI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TONGLI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TONGLI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31050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040982B/zh
Publication of CN1030409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409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409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409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和预防高血压的中药制剂,其包括以下成分:丹参0.5-5份,王不留行0.3-3份,当归0.3-3份,钩藤0.2-3份。本发明的中药制剂科学合理,既符合传统中医药理论,又经现代药理毒理试验证明治疗和预防高血压药效确切,无明显毒副作用,临床用药安全。同时,本发明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系根据每种药材所含有效成分的理化性质,分别用醇提和水提工艺,不仅保证了有效成分的含量,还减少了杂质,降低服用剂量,且生产成本低,易于批量生产。

Description

一种治疗和预防高血压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属于医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治疗和预防高血压的中药制剂。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老年人口的增长,高血压正成为一种患病率极高的常见病走进我们的生活。目前全球尚无有效的手段可以根治高血压,此病一旦患上将伴随终身并引起很多其他相关疾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全球各种疾病的死亡统计,以高血压等为代表的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比例将由1997年的28.8%上升至2002年的36.0%,高血压正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因此“一次得病,终身用药”的特点和庞大的患者群将为降压药物提供巨大的市场潜力。
高血压的定义是根据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人为确定的。中国根据不同时期国情1959年、1974年、1979年和1999年先后四次制定过高血压诊断标准和分期。1979年郑州“常见心血管病流行病学研究及人群防治工作会议”时,提出中国高血压诊断标准按1978年WHO的诊断及分期,即确诊高血压为收缩压(SBP)≥160mmHg(1mmHg=0.133kPa)和(或)舒张压(DBP)≥95mmHg;1999年10月,中国高血压联盟参考1999年WHO/ISH的高血压处理指南,将高血压定义为:未服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SBP)≥140mmHg和(或)舒张压(DBP)≥90mmHg,并按血压水平分为1、2、3级高血压,与既往的轻、中、重度高血压基本一致。4次修订高血压诊断标准反映了中国心血管医师对高血压防治的认识水平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近来随着JNC-7和欧洲高血压防治指南的公布,一些大规模临床试验的结束,中国将会制定新的符合中国国情的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中国高血压指南》将血压120~139/80~89mmHg定义为正常高值血压,美国JNC7将其定义为高血压前期,均指出对这类人群应给予生活方式干预,以免进展为高血压。据国家卫生部统计,2003年中国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26.2‰,其中城市居民高达54.7‰,农村居民为16.4‰,患病率之高居各种慢性病之首。高血压患病率近年来在中国呈明显上升趋势,从1998年至2003年,几乎翻了一倍,农村居民患病率更是增长一倍有余。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也是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脑卒中、冠心病、肾功能衰竭、主动脉瘤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升高的主要危险因素。目前临床用于高血压治疗的药物主要有利尿降压药、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长效钙拮抗剂及α-受体阻滞剂。
(1)利尿降压药
自60年代作为抗高血压药物进入临床的利尿剂至今仍为临床常用,如噻嗪类利尿药降压作用缓慢平稳,作用时间较长,能拮抗其他降压药物引起的水钠潴留,增加其降压效果。尤其对盐敏感性高血压、合并肥胖和糖尿病及老年高血压患者有较好的降压效果。
欧美国家的诸多临床试验发现:小剂量噻嗪类利尿剂比大剂量更能明显降低脑卒中和冠心病事件的发生和逆转左室肥厚,对糖、脂、电解质代谢无不良影响。JNCVI和WHO/ISH指南中均推荐利尿剂作为无并发症高血压患者的首选药物。
(2)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通过减轻交感神经活性和全身血流自动调节机制降低血压。临床治疗高血压通常使用β1-受体阻滞剂阿替洛尔、美托洛尔、比索洛尔或兼有α-受体阻滞作用的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降压作用起效快而强,主要用于交感神经活性增强、静息心率较快的中、青年高血压病人或合并心绞痛的患者。该药不仅降低静息血压,而且能抑制应激和运动状态下血压的急剧升高。
此类阻滞剂又分为脂溶性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美托洛尔、拉贝洛尔等)和水溶性β-受体阻滞剂。新一代β-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贝凡洛尔、塞利洛尔等对β1-受体具有高度选择性。资料显示,塞利洛尔是一种长效的β-受体阻滞剂,具有直接扩血管作用,同时还兼有部分α2-受体阻滞和内源性拟交感活性,其减慢心率作用较轻,对老年及心率偏慢的高血压患者较为合适。塞利洛尔还能扩张支气管,降低呼吸道阻力。这可能与其能部分激动β2受体有关。卡维地洛是近几年研制的新药,能增强心排出量,降低外周阻力,是治疗心衰的新一代药物。
(3)钙拮抗剂
钙拮抗剂可用于各种程度的高血压,尤其适用高血压或并发稳定型心绞痛的老年患者。但心脏传导阻滞和心力衰竭患者禁用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不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时禁用速效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临床治疗高血压应优先选择钙拮抗剂的长效制剂。
越来越多的资料显示,现阶段常用的第一代钙拮抗剂会加重传导性减弱和负性肌力作用,使高血压患者心脏病发作的危险增高;还可引起反射性交感神经兴奋,心肌耗氧增加和强化心律失常,并不能有效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改善病人生活质量方面也不令人满意。FDA已对短效硝苯地平的使用作出了限制。
第二代、第三代钙拮抗剂用药次数少,血浓较为平稳。专家认为,第二代、第三代钙拮抗剂是安全、有效的。第三代钙拮抗剂与钙通道复合物具有特异的高亲合性结合位点,本身就有长效作用。
(4)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
自1977年Ondetti等开发的第一个ACEI-卡托普利以来,经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证明,ACEI无疑是心血管药物史上的一个新的旅程碑。迄今已研制了80个新衍生物,其中至少有20个广泛应用于临床。临床研究表明,ACEI单用时,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有效率在70%以上,长期用药不产生耐药性,对青年人和老年人均有效。
第一代ACEI以卡托普利为代表,缺点是作用维持时间短,易有血钾升高、皮疹等;第二代以依那普利为代表,易产生氮质血症;目前第三代ACEI的研究非常活跃,以雷米普利为代表,还有群多普利、赖诺普利、苯那普利和福辛普利等。它们均具有疗效显著、服务方便、作用时间长和不良反应小等优点,在临床上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5)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
血管紧张素II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主要活性介质,在导致高血压和靶器官损害中产生重要的病理生理作用。从副作用角度上来看,ARB比以往的抗高血压药物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高血压时RAS过度激活,过多生成的血管紧张素II和血管紧张素II受体结合后才开始发挥有害作用。研究证明血管紧张素II受体分为AT1、AT2两种,血管紧张素II主要作用于AT1受体,导致血压升高、损伤靶器官。针对这一环节,科学家开发了ARB,ARB就是与血管紧张素II竞争性争夺AT1,通过阻断血管紧张素II和AT1的结合,从而起到降压保护靶器官的作用。并且ARB还可间接激活AT2,导致血管舒张,减轻心脏负担。
有关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的研究始于1976年,目前已开发出来的的药物有缬沙坦、氯沙坦钾、厄贝沙坦、坎地沙坦等。
(6)α1-受体阻滞剂
α1受体阻滞剂能选择性阻滞血管平滑肌突触后受体,使血管扩张,致外周血管阻力下降及回心血量减少,从而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因此,α1受体阻滞剂对部分高血压的发病机制有较强针对性。目前常用的α1受体阻滞剂包括哌唑嗪、特拉唑嗪及近年来问世的多沙唑嗪、曲马唑嗪等。α1受体阻滞剂还具有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症状的作用,其新型的高选择性α1受体阻滞剂已成为BPH的一线治疗药物。
中医理论认为,丹参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等功效,王不留行具有活血通经等功效,当归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等功效,钩藤具有息风定惊、清热平肝等功效。四药配伍,其活血化瘀、凉血降压、清热平肝的作用更强,不仅直接有效降低血压,而且同时可治疗高血压伴随的头晕目眩、头胀头痛等症状。本发明系将传统中医药理论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研究开发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的治疗和预防高血压中药制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少,生产成本低的治疗和预防高血压的中药制剂。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和预防高血压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治疗和预防高血压的中药制剂,其包括以下成分:
丹参0.5-5份,
王不留行0.3-3份,
当归0.3-3份,
钩藤0.2-3份。
优选的:
所述丹参2份,
所述王不留行1份,
所述当归1份,
所述钩藤0.8份。
一种治疗和预防高血压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可采用以下两种制备方法的任何一种:
方法1:分开提取法
步骤1)取0.5-5份丹参、0.3-3份王不留行和0.3-3当归,加水煎煮1-4次,每次6-15倍量水煎0.5-5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得水提液;
步骤2)将所述水提液于大孔树脂上样,以0.2-4倍柱体积水洗脱,洗脱液弃去;
步骤3)以0.5-8倍柱体积、浓度为20%-95%的乙醇洗脱,洗脱液回收乙醇,浓缩至25-60℃时相对密度为1.0-1.4,得丹参、王不留行和当归浸膏;
步骤4)取0.2-3份钩藤,加入0.2-8倍量1%-15%碳酸氢钠拌匀,静置1-24小时,用浓度为20%-95%的乙醇回流提取,提取液回收乙醇,浓缩至25-60℃时相对密度为1.0-1.4,得钩藤浸膏;
(5)将所述丹参、王不留行和当归浸膏与所述钩藤浸膏合并,加入相当于合并后的浸膏重量0.1-10倍量的药剂上可接受的辅料,混匀,制成所需剂型。
方法2:合并提取
①第一种合并提取法
步骤1)取0.5-5份丹参、0.3-3份王不留行、0.3-3份当归和0.2-3份钩藤,用浓度为30%-95%的乙醇回流提取1-3次,每次4-10倍量,1-3小时,滤过,滤液合并,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得醇提液;
步骤2)将所述醇提液于大孔树脂上样,以0.2-4倍柱体积水洗脱,洗脱液弃去;
步骤3)以0.5-8倍柱体积、浓度为20%-95%的乙醇洗脱,洗脱液回收乙醇,浓缩至25-60℃时相对密度为1.0-1.4,得丹参、王不留行、当归和钩藤浸膏;
步骤4)在所述丹参、王不留行、当归和钩藤浸膏加入相当于丹参、王不留行、当归和钩藤浸膏重量0.1-10倍量的药剂上可接受的辅料,混匀,制成所需剂型。
②第二种合并提取法
步骤1)取0.5-5份丹参、0.3-3份王不留行、0.3-3份当归和0.2-3份钩藤,用浓度为30%-95%的乙醇回流提取1-3次,每次4-10倍量,1-3小时,滤过,滤液合并,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得醇提液;
步骤2)将所述醇提液浓缩至25-60℃时相对密度为1.0-1.4,得丹参、王不留行、当归和钩藤浸膏;
步骤3)在所述丹参、王不留行、当归和钩藤浸膏加入相当丹参、王不留行、当归和钩藤浸膏重量0.1-10倍量的药剂上可接受的辅料,混匀,制成所需剂型。
进一步的,所述剂型为片剂、胶囊剂、丸剂、散剂、滴丸剂、颗粒剂、糖浆剂、合剂、酒剂、口服液剂或口含片剂。
进一步的,所述制剂含有以下成分:
丹酚酸B0.02%-18.0%,
王不留行黄酮苷0.01%-12.0%,
阿魏酸0.01%-8.0%。
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具有以下药效作用:
1、本发明的中药制剂单次给药可显著降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的动脉舒张压、收缩压和平均压。本发明的中药制剂降压作用的时-效关系研究结果显示,灌胃给予本发的中药制剂后0.5-1h大鼠血压即开始降低,给药后2h降压作用达高峰。最大降收缩压的作用持续到给药后4h,给药后6h仍有明显降压作用,最大降舒张压作用持续到给药后6h,最大降平均压作用持续到给药后6h,给药后24h动物血压恢复到给药前水平
2、本发明的中药制剂连续给药可显著降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的动脉舒张压、收缩压和平均压。本发明的中药制剂连续给药研究结果表明,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本发明的中药制剂连续七天给药,第1、3、4、5、6和7天给药后对SHR大鼠收缩压均有显著或非常显著降低作用(p<0.05或p<0.01),第1、2、3、4、5、6和7天给药后对SHR大鼠舒张压及平均压均有显著或非常显著降低作用(p<0.05或p<0.01)。
3、本发明的中药制剂对眩晕症状有明显改善和治疗作用。
4、本发明的中药制剂药毒性小、安全可靠,
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的中药制剂的样品单次口服8g/kg的急性毒性试验未见动物产生惊厥、俯卧、翻正反射消失和死亡等明显毒性反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的中药制剂科学合理,既符合传统中医药理论,又经现代药理毒理试验证明治疗和预防高血压药效确切,无明显毒副作用,临床用药安全。同时,本发明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系根据每种药材所含有效成分的理化性质,分别用醇提和水提工艺,不仅保证了有效成分的含量,还减少了杂质,降低服用剂量,且生产成本低,易于批量生产。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详细给出。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取丹参600克,王不留行300克,当归300克,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10倍量水煎2小时,第二次8倍量水煎1.5小时,滤过,合并滤液,于AB-8大孔树脂上样,以1倍柱体积水洗脱,洗脱液弃去,以4倍柱体积75%的乙醇洗脱,洗脱液回收乙醇,浓缩至50℃时相对密度为1.2,得丹参、王不留行和当归浸膏;
取钩藤240克,加入0.7倍量10%碳酸氢钠拌匀,静置14小时,用浓度为75%(V/V)的乙醇回流提取,提取液回收乙醇,浓缩至50℃时相对密度为1.15,得钩藤浸膏;
将沙丹参、王不留行和当归浸膏与钩藤浸膏合并,加入32g淀粉,混匀,80℃干燥,粉碎,过40目筛,加入微晶纤维素18g,用7%淀粉浆制软材,过14目筛制粒,60℃干燥至水分低于5%,过14目筛整粒,按整粒后重量的1%加入硬脂酸镁,混匀,压片,得片剂1000片。
实施例2:
取丹参900克,王不留行300克,当归300克,钩藤300克,用浓度为70%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第一次8倍量,3小时,第二次6倍量,2小时,滤过,滤液合并,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得醇提液;于AB-8大孔树脂上样,以1.5倍柱体积水洗脱,洗脱液弃去;以5倍柱体积、浓度为70%的乙醇洗脱,洗脱液回收乙醇,浓缩至50℃时相对密度为1.30,得丹参、王不留行、当归和钩藤浸膏;
加入淀粉120g,混匀,70℃干燥至水分低于5%,过7号筛,装胶囊,得胶囊2000粒。
实施例3:
取丹参300克,王不留行200克,当归300克,钩藤200克,加浓度为75%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第一次8倍量,3小时,第二次6倍量,2小时,滤过,滤液合并,回收乙醇至无醇味,继续浓缩至50℃时相对密度为1.31,得丹参、王不留行、当归和钩藤浸膏;
加入糊精90g,混匀,用24目筛制粒,70℃干燥至水分低于5%,得颗粒剂120g。
实施例4:
1、丹酚酸B含量测定
取实施例1中的片剂10片,精密称定,研细,精密称取0.6克,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P70方法测定,测得丹酚酸B含量为1.68%(G/G);
取实施例2中的胶囊8粒,取内容物,精密称定,研细,精密称取0.6克,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P70方法测定,测得丹酚酸B含量为3.07%(G/G);
取实施例3中的颗粒剂5克,精密称定,研细,精密称取0.6克,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P70方法测定,测得丹酚酸B含量为0.57%(G/G)。
2、王不留行黄酮苷含量测定
取实施例1中的片剂10片,精密称定,研细,精密称取0.6克,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P49方法测定,测得王不留行黄酮苷含量为2.86%(G/G);
取实施例2中的胶囊8粒,取内容物,精密称定,研细,精密称取0.6克,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P49方法测定,测得王不留行黄酮苷含量为4.03%(G/G);
取实施例3中的颗粒剂5克,精密称定,研细,精密称取0.6克,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P49方法测定,测得王不留行黄酮苷含量为0.92%(G/G)。
3、阿魏酸含量测定
取实施例1中的片剂10片,精密称定,研细,精密称取0.8克,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P124方法测定,测得阿魏酸含量为1.03%(G/G);
取实施例2中的胶囊8粒,取内容物,精密称定,研细,精密称取0.8克,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P124方法测定,测得阿魏酸含量为2.08%(G/G);
取实施例3中的颗粒剂5克,精密称定,研细,精密称取0.8克,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P124方法测定,测得阿魏酸含量为0.083%(G/G)。
实施例5:
单次口服给药的降血压药效试验
1、试验方法
健康雄性SHR大鼠,体重350-400g,适应性喂养1周后,进行适应性测压(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使动物能够适应压力测定操作,待动物血压测定稳定后,根据动脉血压及体重随机均衡分为3笼,每只动物给予不同受试药物,分别为:阴性对照、本发明的中药制剂(100mg/kg)、阳性对照马来酸依那普利1mg/kg,给药体积均为10ml/kg;同时监测给药前、给药后0.5h、1h、2h、3h、4h、6h、24h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并寻找出本发明的中药制剂降压作用最明显的时间点。
实验结束后计算每组动物动脉血压的平均值及血压相对给药前的变化率。变化率(%)=(给药后-给药前)/给药前×100%,并与等时间点的阴性对照组比较,所有的数据均以
Figure BSA00000591098800121
表示,数据的统计学分析用方差分析检验。
2、试验结果
2.1、本发明的中药制剂对不同时间点SHR大鼠收缩压(SBP)的影响
实验结果见表1。结果显示,灌胃给予本发明的中药制剂后1h大鼠收缩压即开始明显降低,2h达高峰,最大降压作用持续到给药后4h,给药后6h仍有明显降压作用,给药后24h动物血压恢复到给药前水平。
表1本发明的中药制剂对不同时间点SHR大鼠收缩压(SBP)的影响(
Figure BSA00000591098800131
n=6)
Figure BSA00000591098800132
*p<0.05,**p<0.01,与阴性对照组比较
2.2、本发明的中药制剂对不同时间点SHR大鼠舒张压(DBP)的影响
实验结果见表2。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的中药制剂给药物后0.5h即出现降低大鼠舒张压作用,2h达高峰,最大降压作用持续到给药后6h,给药后24h动物血压恢复到给药前水平。
表2本发明的中药制剂对不同时间点SHR大鼠舒张压(DBP)的影响(
Figure BSA00000591098800141
n=6)
Figure BSA00000591098800142
*p<0.05,**p<0.01,与阴性对照组比较
2.3、本发明的中药制剂对不同时间点SHR大鼠平均压(MBP)的影响
实验结果见表3。实验结果显示,本发明的中药制剂给药后0.5h对大鼠平均压即有一定降低作用,2h达高峰,最大降压作用持续到给药后6h,给药后24h动物血压恢复到给药前水平。
表3本发明的中药制剂对不同时间点SHR大鼠平均压(MBP)的影响(
Figure BSA00000591098800151
n=6)
Figure BSA00000591098800152
*p<0.05,**p<0.01,与阴性对照组比较
实施例6:
连续口服给药的降血压药效试验
1、试验方法
健康雄性SHR大鼠,体重350-400g,适应性喂养1周后,进行适应性测压(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使动物能够适应压力测定操作,待动物血压测定稳定后,根据动脉血压及体重随机均衡分为3笼,每只动物给予不同受试药物,分别为:阴性对照、本发明的中药制剂(100mg/kg)、阳性对照马来酸依那普利(1mg/kg),给药体积均为10ml/kg,同时监测给药前及给药后3小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
实验结束后计算每组动物动脉血压的平均值及血压相对给药前的变化率。变化率(%)=(给药后-给药前)/给药前×100%,并与等时间点的阴性对照组比较,所有的数据均以表示,数据的统计学分析用方差分析检验。
2.试验结果
2.1.本发明的中药制剂连续给药对SHR大鼠收缩压(SBP)的影响
结果见表4。实验结果表明连续七天给药,在第1、4和7天给药后对SHR大鼠收缩压有非常显著降低作用(p<0.01,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在第3、5和6天给药后对SHR大鼠收缩压有显著降低作用(p<0.05,与阴性对照组比较);阳性对照药马来酸依那普利在1、2、3、4、5、6和7天给药后均可非常显著降低SHR大鼠收缩压(p<0.01,与阴性对照组比较)。
表4连续给予本发明的中药制剂对SHR大鼠收缩压(SBP)的影响(
Figure BSA00000591098800162
n=5)
Figure BSA00000591098800163
Figure BSA00000591098800171
*p<0.05,**p<0.01,与阴性对照组比较
2.2.本发明的中药制剂连续给药对SHR大鼠舒张压(DBP)的影响
结果见表5。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的中药制剂连续七天给药,在第1、2、4、5、6和7天给药后对SHR大鼠舒张压有非常显著降低作用(p<0.01,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在第3天给药后对SHR大鼠舒张压有显著降低作用(p<0.05,与阴性对照组比较)。阳性对照药马来酸依那普利在1、2、3、4、5、6和7天给药后均可非常显著降低SHR大鼠舒张压(p<0.01,与阴性对照组比较)。
表5连续给予本发明的中药制剂对SHR大鼠舒张压(DBP)的影响(
Figure BSA00000591098800181
n=5)
Figure BSA00000591098800182
Figure BSA00000591098800191
*p<0.05,**p<0.01,与阴性对照组比较
2.3.本发明的中药制剂连续给药对大鼠平均压(MBP)的影响
结果见表6。实验结果显示本发明的中药制剂连续七天给药,在第1、2、3、4、5、6和7天给药后对SHR大鼠平均压有非常显著降低作用(p<0.01,与阴性对照组比较);阳性对照药马来酸依那普利在1、2、3、4、5、6和7天给药后均可非常显著降低SHR大鼠平均压(p<0.01,与阴性对照组比较)
表6连续给予本发明的中药制剂对SHR大鼠平均压(MBP)的影响(n=5)
Figure BSA00000591098800193
Figure BSA00000591098800201
*p<0.05,**p<0.01,与阴性对照组比较
实施例7:
抗眩晕试验
取健康雄性小鼠30只,雌雄各半,按体重分层随机分至阳性对照组(苯海拉明15mg/kg)、阴性对照组和本发明的中药制剂给药组(100mg/kg),每组10只动物。动物给药后1h,将小鼠置于旋转仪上,250转/min旋转5min后,立即将小鼠放在60cm长,直径0.8cm的水平棒上,记录小鼠从旋转结束后到棒上站稳的最短时间。试验结果见表7,表明阳性对照组和本发明的中药制剂口服可明显改善小鼠眩晕症状(P值分别小于0.05和0.01
表7本发明的中药制剂抗眩晕作用
Figure BSA00000591098800211
*p<0.05,**p<0.01,与阴性对照组比较
实施例8:
安全性试验
本发明的中药制剂单次口服剂量8g/kg的急性毒性试验未见动物产生惊厥、俯卧、翻正反射消失和死亡等明显毒性反应。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案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治疗和预防高血压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中药成分由以下成分组成:
丹参0.5-5份,
王不留行0.3-3份,
当归0.3-3份,
钩藤0.2-3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和预防高血压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
所述丹参2份,
所述王不留行1份,
所述当归1份,
所述钩藤0.8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和预防高血压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步骤制取:
步骤1)取0.5-5份丹参、0.3-3份王不留行和0.3-3份当归,加水煎煮1-4次,每次6-15倍量水煎0.5-5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得水提液;
步骤2)将所述水提液于大孔树脂上样,以0.2-4倍柱体积水洗脱,洗脱液弃去;
步骤3)以0.5-8倍柱体积、浓度为20%-95%的乙醇洗脱,洗脱液回收乙醇,浓缩至25-60℃时相对密度为1.0-1.4,得丹参、王不留行和当归浸膏;
步骤4)取0.2-3份钩藤,加入0.2-8倍量1%-15%碳酸氢钠拌匀,静置1-24小时,用浓度为20%-95%的乙醇回流提取,提取液回收乙醇,浓缩至25-60℃时相对密度为1.0-1.4,得钩藤浸膏;
步骤5)将所述丹参、王不留行和当归浸膏与所述钩藤浸膏合并,然后,加入相当于合并后的浸膏重量0.1-10倍量的药剂上可接受的辅料,混匀,制成所需剂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和预防高血压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取0.5-5份丹参、0.3-3份王不留行、0.3-3份当归和0.2-3份钩藤,用浓度为30%-95%的乙醇回流提取1-3次,每次4-10倍量,1-3小时,滤过,滤液合并,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得醇提液;
步骤2)将所述醇提液于大孔树脂上样,以0.2-4倍柱体积水洗脱,洗脱液弃去;
步骤3)以0.5-8倍柱体积、浓度为20%-95%的乙醇洗脱,洗脱液回收乙醇,浓缩至25-60℃时相对密度为1.0-1.4,得丹参、王不留行、当归和钩藤浸膏;
步骤4)在所述丹参、王不留行、当归和钩藤浸膏加入相当于丹参、王不留行、当归和钩藤浸膏重量0.1-10倍量的药剂上可接受的辅料,混匀,制成所需剂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和预防高血压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取0.5-5份丹参、0.3-3份王不留行、0.3-3份当归和0.2-3份钩藤,用浓度为30%-95%的乙醇回流提取1-3次,每次4-10倍量,1-3小时,滤过,滤液合并,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得醇提液;
步骤2)将所述醇提液浓缩至25-60℃时相对密度为1.0-1.4,得丹参、王不留行、当归和钩藤浸膏;
步骤3)在所述丹参、王不留行、当归和钩藤浸膏加入相当于丹参、王不留行、当归和钩藤浸膏重量0.1-10倍量的药剂上可接受的辅料,混匀,制成所需剂型。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或5所述的治疗和预防高血压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剂型为片剂、胶囊剂、丸剂、散剂、颗粒剂、糖浆剂、酒剂或口服液剂。
7.根据权利要求3或4或5所述的治疗和预防高血压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剂型为滴丸剂。
8.根据权利要求3或4或5所述的治疗和预防高血压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剂含有以下成分:
0.02%-18.0%丹酚酸B,
0.01%-12.0%王不留行黄酮苷,
0.01%-8.0%阿魏酸。
CN201110310504.XA 2011-10-14 2011-10-14 一种治疗和预防高血压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30409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10504.XA CN103040982B (zh) 2011-10-14 2011-10-14 一种治疗和预防高血压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10504.XA CN103040982B (zh) 2011-10-14 2011-10-14 一种治疗和预防高血压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40982A CN103040982A (zh) 2013-04-17
CN103040982B true CN103040982B (zh) 2014-05-21

Family

ID=480539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10504.XA Active CN103040982B (zh) 2011-10-14 2011-10-14 一种治疗和预防高血压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04098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00335A (zh) * 2015-05-13 2015-07-29 林少忠 一种通血管降血压的中药配方
CN113082014B (zh) * 2021-04-27 2022-05-17 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 丹酚酸b复合物及其制剂与应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10801A (zh) * 2010-05-30 2010-08-25 泰一和浦(北京)中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高血压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10801A (zh) * 2010-05-30 2010-08-25 泰一和浦(北京)中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高血压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40982A (zh) 2013-04-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66280C (zh) 一种治疗高血压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WO2012027882A1 (zh) 治疗失眠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40982B (zh) 一种治疗和预防高血压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7648479B (zh) 一种用于治疗高血压的中药组方及其制品
CN101002762A (zh) 高良姜素在治疗肠易激综合症中的应用及其提取方法
CN101347562A (zh) 抗抑郁药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9010299B (zh) 一种缓释降血糖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3768129B (zh) 一种预防或治疗高血压的药物组合物
CN107913315B (zh) 一种治疗难治性高血压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920066A (zh) 扁桃斑鸠菊提取物的用途及其制备方法与制剂
CN1899410A (zh) 一种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质量控制方法
CN1275590C (zh) 一种含有银杏叶提取物的分散片及制造方法
CN103800307A (zh) 一种降血压用药物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CN1891266A (zh) 一种治疗心绞痛的中药口腔崩解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0589800C (zh) 一种白花前胡总香豆素提取物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2552481A (zh) 一种通络降压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7158268A (zh) 一种治疗高血压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0584854C (zh) 圆锥绣球有效部位、其制备方法及其组合物与用途
CN103381209A (zh) 一种山楂叶总黄酮缓释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7582866A (zh) 铁皮石斛和氨氯地平在制备治疗高血压药物中的应用方法
CN102266377A (zh) 一种治疗心律失常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658568B (zh) 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肺原性心脏病药物中的应用
CN102526192B (zh) 一种清热平肝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CN100512827C (zh) 一种白花前胡总香豆素提取物中药片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6138194A (zh) 一种治疗高尿酸血症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1204

Address after: 215301 No. 166 Yuanfeng Road, Yushan Town, Kunshan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uzhou measuring Bio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Room 502, R&D Building A, Wuzh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enture Service Center, 1368 Wuzhong Avenue, Wuzhong District,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uzhou Tongli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