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31263A - 一种鼠李糖乳杆菌及其培养和微胶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鼠李糖乳杆菌及其培养和微胶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31263A
CN103031263A CN2012105787207A CN201210578720A CN103031263A CN 103031263 A CN103031263 A CN 103031263A CN 2012105787207 A CN2012105787207 A CN 2012105787207A CN 201210578720 A CN201210578720 A CN 201210578720A CN 103031263 A CN103031263 A CN 1030312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ctobacillus rhamnosus
lactobacillus
lgg
sth
pow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57872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金钟
肖文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RBIN MEIHUA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RBIN MEIHUA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RBIN MEIHUA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RBIN MEIHUA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57872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031263A/zh
Publication of CN1030312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3126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鼠李糖乳杆菌及其培养和微胶囊方法,该菌株保存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登记入册编号为:CGMCC NO.3994,其拉丁文命名为Lactobacillus rhamnosus LC-STH-13,形态学特征为:革兰氏阳性菌,菌体呈短杆状、不运动,无芽孢,菌落呈圆形、乳白色、边缘整齐、表面光滑和中心突起。本发明还公开了该菌的16S核糖体DNA(16S rDNA)全序列。本发明的优点:菌种生长周期短,繁殖速度快,产乳酸浓度高。能在肠道中定植和存活,增强胃肠道粘膜屏障的功能,具有改善胃肠道的功能,抑制有害菌的定植;经微胶囊包埋后,本菌抵抗不良环境的能力更强。

Description

一种鼠李糖乳杆菌及其培养和微胶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 LC-STH-13)及其培养和微胶囊方法。
背景技术
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LC-STH-13)属于乳杆菌属,短小的杆菌;不运动,无芽孢,无质粒,革兰氏染色阳性;兼性厌氧菌,生长温度范围2~53℃,最适温度一般是30~40℃;耐酸,最适pH通常为5.5~6.2;一般在pH5或更低的情况下可生长。上世纪80年代,由两位美国科学家Gorbach和Goldin从健康人的肠道中分离而得,并命名为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LGG。近年来,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人体临床实验证明LGG具有相当多的生理功能和自身优势,是目前全球研究最多的益生菌之一。
鼠李糖乳杆菌的生理生化特征:在糖发酵中,苦杏仁苷、阿拉伯糖、纤维二糖、七叶灵、果糖、半乳糖、葡萄糖、葡糖酸盐、乳糖、麦芽糖、甘露醇、甘露糖、松三糖、鼠李糖、核糖、水杨苷、山梨醇、蔗糖、海藻糖均能被发酵,密二糖、绵子糖、木糖不能被发酵;精氨酸产NH3;乳酸旋光性为L;15℃能生长;肽聚糖类型为Lys-DAsp;鼠李糖乳杆菌的DNA的鸟嘌呤(G)+胞嘧啶(C)的含量为45~47%;极少见硝酸还原反应,只有PH值最终平衡在6.0以上时才能还原硝酸盐;不液化明胶;不分解酪素,但大多数菌株能产生少量的可溶性氮;不产吲哚和H2S;接触酶阴性;无细胞色素,极少数菌株以假接触酶分解过氧化物;联苯胺反应阴性。
鼠李糖乳杆菌的生理功能  LGG具有显著生理功能,可归纳为以下六方面:
1.平衡肠道菌群,抑制腹泻的功能:肠道微生态平衡是指肠道中正常菌群与宿主在不同的发育阶段的动态的生理性组合状态。由于肠道微生态平衡失调,即菌群失调而引起肠道功能紊乱,出现腹泻等症状在临床上屡见不鲜。近年来新的广谱抗生素不断出现,再加上抗生素滥用、工作压力大、饮食不健康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肠道菌群平衡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大量的研究人员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Siitonen等报道了以LGG发酵的酸奶对由抗生素引起的腹泻的治疗作用。Hilton等通过对美国去亚洲、东非、南美等地的旅行者腹泻发病情况进行研究,发现每天口服LGG胶囊可预防旅行腹泻的发生,并且发现LGG对从未发生旅行腹泻者更为有效。Kaila等对患有轮状病毒引起腹泻的29名5~28月婴儿分别口服含LGG的制剂和普通牛乳,结果在服用LGG制剂的婴儿粪便中检出LGG菌株,说明即使是在宿主患急性胃肠炎期间,LGG仍能够促进肠道菌群的平衡。Oberhelman等通过对204名6~24月营养不良的婴儿临床实验发现,服用含LGG的制剂后腹泻时间缩短,粪便中的腺病毒明显减少,该疗效对非母乳喂养的婴儿更为显著,并证实了LGG对秘鲁儿童急性腹泻具有明显的预防作用。与大多数研究不同的是,Sazawal等通过对34位不同年龄受试者服用LGG益生菌发现,在降低急性腹泻风险方面,LGG对儿童的效果(降低57%)高于成人(降低26%),并提出LGG对急性腹泻的预防与患者年龄有一定的关系。
2.在肠道中定植和存活,增强胃肠道粘膜屏障的功能:
益生菌只有通过定殖和存活于粘膜、皮肤等表面或细胞之间形成的生物屏障,竞争性地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阻止病原菌的侵入,同时通过防止毒素等的吸收和中和有毒产物。已有大量的实验论证了益生菌在肠道中定植和存活的特性。Kirjavainen等用不同益生菌对人体肠黏膜的结合能力测定发现,LGG对于婴儿和成年人,均有较高的黏着率。Alander等让志愿者连续12天服用含有LGG乳清饮料后,对受试者肠道内容物和粪便样品进行检验,发现样品中都含有LGG菌株,这证实了LGG能够在活体肠道内定植并存活。Lam等对患有胃溃疡的小鼠以每天108cfu/day或109cfu/day的LGG持续3天进行灌胃实验,发现LGG成功附着在胃粘膜上,尤其在溃疡部位的边缘定植,而且通过服用一定剂量的LGG,溃疡面积明显减少。实验发现,将LGG与不同益生菌的结合使用可以更好的抑制病原菌对肠粘膜的黏附,并提出可以通过对益生菌不同的组合来抑制目的病原体。Fang等将纯化和分离的LGG分泌的蛋白作用于肠上皮细胞,发现LGG分泌蛋白可以通过特殊的路径促进肠上皮细胞的动态平衡,对因细胞因子引起的胃肠道疾病具有预防作用。
3.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功能:
人体的免疫系统分为先天和适应性免疫系统,当有先天免疫系统无法识别入侵的微生物时,适应性免疫系统开始发生作用。二者共同构成了人体的免疫屏障。非特异性免疫在抵抗微生物侵袭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已越来越为人们所认同。已有实验表明,乳酸菌及其细胞壁成分能够促进人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10,增强人体免疫力。Miettinen等在实验中发现,LGG与血液中细胞因子的反应能够抑制食物中革兰阴性致病菌引起的免疫功能失调,并诱导产生较多的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10。Jeremy等报道了LGG能够调节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的分泌,其进行的鼠肠道微生物菌群体外实验结果显示,LGG能够防止巨噬细胞分泌过量的肿瘤坏死因子,起到预防和治疗结肠炎的作用,但并未发现对白细胞介素-10有明显影响,推测LGG可能通过分泌可溶性分子防止巨噬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Rinne等对96名哺乳期的妇女服用LGG和安慰剂后,通过检测内脏微生物生态区、体液免疫反应、初乳可溶性CD14等状况,发现LGG和母乳喂养对分泌抗体细胞的数量有关系,提出母乳喂养期间服用LGG可以提高内脏的免疫性。
4.减少和消除体内和食物毒素的功能:
体内毒素积累来源于两条途径:一是环境污染、食物毒化;二是体内代谢产物聚积。黄曲霉毒素主要存在于霉变的花生、谷物、果仁和大米等食物中,危害大,存在范围广。大量的实验报道了LGG对黄曲霉毒素B1具有很好的清除作用。Kankaanpa等也报道了LGG在Caco-2模型中对黄曲霉毒素的吸附作用。Klein等报道了LGG对万古霉素具有抗性。EL-Nezami等通过实验发现,LGG可以很好的去除普通镰刀酶毒素和单端胞酶烯(被认为与食物中毒性白细胞缺乏症、大骨节病、克山病三种地方病病因有关)。Hahtunen等的实验证实了LGG能够去除食物中的重金属镉。家庭饮用水已经是生活中不可小觑的部分,健康的饮用水可以说是身体健康的根本,存在于淡水中的蓝藻可以释放微囊藻素,可以引起急性肝中毒,甚至癌症。Meriluoto通过实验发现LGG可以减少来自蓝藻缩氨酸微囊藻毒素,证实了摄入LGG益生菌可以减少因饮用水中的微囊藻素引起疾病的概率。
5.抑制肠道内有害菌生长的功能:
Chen等报道了LGG粘液素分泌的增加还可以减少轮状病毒对肠细胞的入侵。Mattar等报道LGG可以减少大肠杆菌在Caco-2单细胞模型中的迁移率,且LGG浓度越高,大肠杆菌的迁移率就越低。次年,Mattar等又报道了LGG可以通过增加粘液素的分泌而减少大肠杆菌在Caco-2和HT-29细胞模型中的粘附。Hudai等通过Caco-2或海拉(Hela)细胞模型研究表明LGG不会侵入肠细胞,而且可以减少鼠伤寒沙门氏菌的侵入。Vesterlund等采用设计的肠道模型,通过分析肠道益生菌和致病菌对肠道的粘附以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现LGG不影响鼠伤寒杆菌的定植和生存能力,相反鼠伤寒杆菌可以通过取代置换反应减少LGG的定植。Makras等采用Caco-2/TC7细胞模型对益生菌抗鼠伤寒杆菌SL1344活性动态分析发现,LGG抗菌活性只归因于其产生的乳酸。
6.其它功能:
在预防龋齿方面的研究显示,研究者认为长期摄入含有LGG的牛奶可以降低儿童患龋齿的风险。Bruzzese等通过实验发现LGG能够减少囊肿性纤维化病人的肺部恶化,提出益生菌可以延缓呼吸损伤,并且指出肠炎和肺炎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Caropreso等发现LGG可以改善肥胖儿童高转氨酶血症。
不同的益生菌具有不同的特点,同许多其它益生菌相比,LGG具有以下优势:①全球研究最多、最彻底的益生菌之一。目前,LGG的研究文献是所有益生菌中最多的,其安全性和功能性均有大量的科学实验所证实。②低酸环境存活并可定殖于人体肠道。LGG忍受肠道环境(如胃酸、胆汁等)的能力优于普通酸奶菌种和其它一些益生菌菌种。实验证实,在pH3.0条件下,LGG在胃中4小时活菌数几乎没有变化。LGG能够以存活状态通过人体胃部而进入肠道,并在肠道内定殖。③发酵过程仅产L-乳酸。LGG不能利用乳糖,但可利用一些单糖类,在发酵过程中,只会产生L-乳酸,而不会产生其它对产品口感有影响的酸类。④在产品保质期内活菌数保持稳定。研究表明,LGG在最终产品中的稳定性非常好。比如,LGG酸奶在冷藏条件下,一个月的保质期内LGG活菌数几乎保持稳定。而一些其它的益生菌则在产品(比如酸奶)生产后数天内活菌数以几何级不断衰减。
LGG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主要包括:酸奶或其它发酵乳制品、牛奶、新鲜干酩、硬质干酪、婴儿食品、乳饮料或非乳饮料以及医药品,如胶囊、小包药片等。LGG在国际上的应用,1987年,芬兰维利奥公司获得了LGG的全球唯一授权。1990年,维利奥有限公司推出了第一个含有LGG的发酵奶,除了一些传统产品的酸奶等发酵制品外,还包括果汁饮料、干酪、胶囊等。在芬兰,很多医院都使用LGG产品(乳制品和胶囊)。通常LGG用于那些免疫力十分低下的儿童,比如患有严重疾病或经过细胞毒素疗法或爱滋病患者及血液学病人等。通过授权的方式,维利奥有限公司与全球各个国家的公司进行合作。目前,LGG产品已在全球近40个国家和地区生产和销售,比如芬兰、美国、日本、韩国、法国、德国等。LGG在全球范围的成功归因于大量保健功能方面的科技文献以及菌株本身优异的技术特性。益生菌类产品及乳制品、在欧美、日本等一些国家已发展了很多年,而且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LC-STH-13)及其培养和微胶囊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 LC-STH-13),该菌株保存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登记入册编号为:CGMCC NO.3994;分类命名Lactobacillus rhamnosus LC-STH-13,保藏日期2012年7月8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
本发明还具有如下特征:
1、所述的鼠李糖乳杆菌形态学特征为:革兰氏阳性菌,菌体呈短杆状、不运动,无芽孢,菌落呈圆形、乳白色、边缘整齐、表面光滑、中心突起和质地均匀。
2、所述的鼠李糖乳杆菌的16S核糖体DNA(16S rDNA)全序列为如序列表SEQ IDNo.1。
3、如上所述的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 LC-STH-13)的培养方法如下,培养基配方:葡萄糖10.0-95.0g/L、酵母粉5.0-55.0g/L、牛肉粉5.0-40.0g/L、大豆蛋白胨2.0-50.0g/L、KH2PO4 0.5-5.0g/L、无水乙酸钠0.1-5.0g/L、柠檬酸铵0.1-3.0g/L、吐温800.5-4.0mL/L、MgSO4·7H2O 0.1-2.0g/L、MnSO4·4H2O 0.2-1.0g/L、乳清粉10.0-30.0g/L、低聚果糖10.0-50.0g/L、酪蛋白水解物5.0-25.0g/L,pH4.5-6.5,培养温度32-37℃,发酵时间为10-36h。
4、如上所述的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 LC-STH-13)的微胶囊方法,如下:培养结束后,5000rpm离心,然后加入冻干保护剂进行微胶囊包埋,微胶囊包埋剂配方:脱脂乳粉50.0-200.0g/L、甘油10.0-50.0g/L、海藻糖50.0-200.0g/L、γ-聚谷氨酸10.0-50.0g/L;包埋剂与湿菌泥的比例为质量比1∶1,混合均匀后,进行冷冻干燥,制得冻干菌粉,冻干菌粉的活菌数≥1.0×1010cfu/g。
本发明的优点:
(1)本菌种生长周期短,繁殖速度快,产乳酸浓度高。
(2)能在肠道中定植和存活,增强胃肠道粘膜屏障的功能,具有改善胃肠道的功能,能抑制有害菌的定植。
(3)本菌种可在低酸环境存活,忍受肠道环境(如胃酸、胆汁等)的能力强并可定殖于人体肠道。可利用一些单糖类,发酵过程仅产L-乳酸。
(4)鼠李糖乳杆菌及其细胞壁成分能够促进人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功能。
(5)经微胶囊包埋后,鼠李糖乳杆菌抵抗不良环境的能力更强。
附图说明
图1为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 LC-STH-13)平板培养特征图;
图2为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 LC-STH-13)显微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举例对本发明作更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
1.首先从正常成年人粪便中采集样品,将采样工具及各种采样容器进行灭菌,进行多点采样。
2.将采集的样品进行稀释:将采集的某种样品在无菌条件下混合均匀,称取20克样品,溶解于100mL无菌水中,其中装有80-100粒玻璃珠,用力摇动10分钟,静止一分钟,用1mL无菌吸管吸取1mL上清液,移入9mL无菌水试管中,彻底摇匀,然后再从这一稀释的样品中取出1mL样品再移入9mL无菌试管中,彻底摇匀,如此依次进行稀释,直至稀释到10-5
3.涂布分离:从上述稀释的样品中用0.1mL无菌吸管分别取出0.1mL样品,移入BCP琼脂平板培养基中,用无菌三角刮棒,涂布均匀,每个稀释度做3个重复。BCP培养基配方(g/100mL):葡萄糖0.5g、乳糖0.5g、酵母浸粉0.5g、琼脂1.5~2.0g、溴甲酚紫(5g/100mL)1.0mL、自来水100mL,pH 6.8~7.0。
4.培养:将涂布的平板置于37℃培养箱中倒置培养24小时,观察挑菌。
5.挑菌:将黄色菌落或培养基周围变为黄色的菌落挑入试管斜面中,挑取200个菌落,然后再进行二次分离纯化,最后得到纯培养,从上述200株菌种中选出两株黄色圈最大者,进行紫外线照射诱变。
6.紫外线诱变初筛:将其中两株菌分别在MRS培养基中进行培养12小时,取出离心,用无菌水洗涤两次,再用生理盐水稀释,用玻璃珠摇匀打碎,使细胞数达到107,在15W紫外灯下,距离10cm照射3分钟,红光下操作,然后涂布于上述琼脂平板上,避光培养36小时。挑取黄色圈大的菌落,移入试管斜面中,挑取50株菌株。
7.复筛:将50株菌种逐个进行培养产酸和凝乳性能测试,从其中筛选出2株性能最佳者,再进行诱变筛选,反复进行3次,最后得到一株最优良菌种LC-STH-13。
8.根据《伯杰氏鉴定细菌学手册》第9版,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和16srDNA菌种鉴定。
菌落形态特征描述:在MRS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的单一菌落呈圆形、乳白色、边缘整齐、表面光滑、菌落中心突起、质地均匀。
菌种个体形态特征:光学显微镜观察到,菌体呈短杆状、无芽孢、无运动性,革兰氏染色阳性。
经试验,初步确定该菌株为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菌株编号为LC-STH-13。
9.然后将菌株LC-STH-13送到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进行最后鉴定,鉴定结果如下表:
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鉴定结果
项目 特性 项目 特性
革兰氏染色 阳性 核糖 +
细胞形状 球形、椭圆 海藻糖 +
形成芽孢 - 木糖 -
接触酶 - 鼠李糖 +
氧化酶 - 麦芽糖 +
空气中生长 + 乳糖 +
45℃生长 + 棉籽糖 -
15℃生长 + 山梨醇 +
6.5%NaCl生长 - 蜜二糖 -
pH9.6生长 半乳糖 +
pH4.5生长 + 甘露醇 +
发酵葡萄糖酸钠产气 + 阿拉伯糖 -
碳水化合物产酸 葡萄糖酸钠 +
葡萄糖 + 蔗糖 +
甘露糖 + 纤维二塘 +
松三糖 + 七叶灵 +
果糖 + 苦杏仁苷 +
水杨苷 +
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试验和16srDNA菌种鉴定,根据《伯杰氏鉴定细菌学手册》第9版,最后确定菌株LC-STH-13为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并定名为鼠李糖乳杆菌LC-STH-13(Lactobacillus rhamnosus LC-STH-13)。该菌株保存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登记入册编号为:CGMCCNO.3994。
实施例2
培养及微胶囊方法实例一:
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 LC-STH-13)的培养方法,培养基配方:溶液为水,葡萄糖65.0g/L、酵母粉15.0g/L、牛肉粉28.0g/L、大豆蛋白胨30.0g/L、KH2PO4 3.0g/L、无水乙酸钠3.0g/L、柠檬酸铵2.0g/L、吐温801.5mL/L、MgSO4·7H2O 1.0g/L、MnSO4·4H2O 0.5g/L、乳清粉19.5g/L、低聚果糖18.5g/L、酪蛋白水解物9.5g/L,pH6.5,培养温度37℃,培养时间为16h。
培养结束后,5000rpm离心,然后加入冻干保护剂进行微胶囊包埋,微胶囊包埋剂配方:脱脂乳粉100.0g/L、甘油30.0g/L、海藻糖130.0g/L、γ-聚谷氨酸50.0g/L。包埋剂与湿菌泥的质量比例为1∶1,混合均匀后,进行冷冻干燥,制得冻干菌粉,冻干菌粉的活菌数≥1.0×1010cfu/g。
培养及微胶囊方法实例二:
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 LC-STH-13),培养方法如下:溶液为水,培养基配方葡萄糖10.0g/L、酵母粉5.0g/L、牛肉粉5.0g/L、大豆蛋白胨2.0g/L、KH2PO40.5g/L、无水乙酸钠0.1g/L、柠檬酸铵0.1g/L、吐温800.5mL/L、MgSO4·7H2O0.1g/L、MnSO4·4H2O 0.2g/L、乳清粉10.0g/L、低聚果糖10.0g/L、酪蛋白水解物5.0g/L,pH4.5,培养温度32℃,发酵时间为36h;培养结束后,5000rpm离心,然后加入冻干保护剂进行微胶囊包埋,微胶囊包埋剂配方:脱脂乳粉50.0g/L、甘油10.0g/L、海藻糖50.0g/L、γ-聚谷氨酸10.0g/L;包埋剂与湿菌泥的比例为质量比1∶1,混合均匀后,进行冷冻干燥,制得冻干菌粉,冻干菌粉的活菌数≥1.0×1010cfu/g。
培养及微胶囊方法实例三:
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 LC-STH-13),培养方法如下:溶液为水,培养基配方葡萄糖95.0g/L、酵母粉55.0g/L、牛肉粉40.0g/L、大豆蛋白胨50.0g/L、KH2PO4 5.0g/L、无水乙酸钠5.0g/L、柠檬酸铵3.0g/L、吐温80 4.0mL/L、MgSO4·7H2O 2.0g/L、MnSO4·4H2O 1.0g/L、乳清粉30.0g/L、低聚果糖50.0g/L、酪蛋白水解物25.0g/L,6.5,培养温度37℃,发酵时间为10h;培养结束后,5000rpm离心,然后加入冻干保护剂进行微胶囊包埋,微胶囊包埋剂配方:脱脂乳粉200.0g/L、甘油50.0g/L、海藻糖200.0g/L、γ-聚谷氨酸50.0g/L;包埋剂与湿菌泥的比例为质量比1∶1,混合均匀后,进行冷冻干燥,制得冻干菌粉,冻干菌粉的活菌数≥1.0×1010cfu/g。
Figure ISA00000831282700011

Claims (4)

1.一种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 LC-STH-13),该菌株保存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登记入册编号为:CGMCCNO.399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LC-STH-1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鼠李糖乳杆菌形态学特征为:革兰氏阳性菌,菌体呈短杆状、不运动,无芽孢,菌落呈圆形、乳白色、边缘整齐、表面光滑、中心突起和质地均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LC-STH-1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鼠李糖乳杆菌的16S核糖体DNA(16S rDNA)全序列为如序列表SEQ ID No.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LC-STH-13),其特征在于,培养方法如下,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10.0-95.0g/L、酵母粉5.0-55.0g/L、牛肉粉5.0-40.0g/L、大豆蛋白胨2.0-50.0g/L、KH2PO40.5-5.0g/L、无水乙酸钠0.1-5.0g/L、柠檬酸铵0.1-3.0g/L、吐温800.5-4.0mL/L、MgSO4·7H2O 0.1-2.0g/L、MnSO4·4H2O 0.2-1.0g/L、乳清粉10.0-30.0g/L、低聚果糖10.0-50.0g/L、酪蛋白水解物5.0-25.0g/L,pH 4.5-6.5,培养温度32-37℃,发酵时间为10-36h。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LC-STH-13)的微胶囊方法,其特征在于,方法如下:培养结束后,5000rpm离心,然后加入冻干保护剂进行微胶囊包埋,微胶囊包埋剂配方:脱脂乳粉50.0-200.0g/L、甘油10.0-50.0g/L、海藻糖50.0-200.0g/L、γ-聚谷氨酸10.0-50.0g/L;包埋剂与湿菌泥的比例为质量比1∶1,混合均匀后,进行冷冻干燥,制得冻干菌粉。
CN2012105787207A 2012-12-28 2012-12-28 一种鼠李糖乳杆菌及其培养和微胶囊方法 Pending CN10303126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787207A CN103031263A (zh) 2012-12-28 2012-12-28 一种鼠李糖乳杆菌及其培养和微胶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787207A CN103031263A (zh) 2012-12-28 2012-12-28 一种鼠李糖乳杆菌及其培养和微胶囊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31263A true CN103031263A (zh) 2013-04-10

Family

ID=480186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787207A Pending CN103031263A (zh) 2012-12-28 2012-12-28 一种鼠李糖乳杆菌及其培养和微胶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031263A (zh)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94417A (zh) * 2015-01-26 2015-06-10 江南大学 一种利用复合保护剂提高抗冻性的乳酸菌酸面团发酵剂冻干粉
CN104974963A (zh) * 2015-07-09 2015-10-14 香港益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保护胃肠粘膜的乳酸菌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83008A (zh) * 2015-12-31 2016-04-13 天津天绿健科技有限公司 植物乳杆菌固定化制剂制备方法
CN105483007A (zh) * 2015-12-31 2016-04-13 天津天绿健科技有限公司 植物乳杆菌固定化制剂
CN106520600A (zh) * 2016-10-25 2017-03-22 天益健康科学研究院(镇江)有限公司 一种低pH条件下抑菌复合微生物制剂
CN108783462A (zh) * 2018-07-02 2018-11-13 哈尔滨美华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肠道益生菌制剂的工业生产方法
CN110106119A (zh) * 2019-05-28 2019-08-09 北京科拓恒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株分离自母乳的鼠李糖乳杆菌m9及其应用
CN111228316A (zh) * 2020-03-02 2020-06-05 成都六然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改善糖尿病的复合益生菌
CN111358813A (zh) * 2020-03-16 2020-07-03 江西盐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保护呼吸道的盐雾混合物
CN112940985A (zh) * 2021-03-31 2021-06-11 盐城维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增强人体免疫力的鼠李糖乳杆菌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3061544A (zh) * 2020-01-02 2021-07-02 细胞生物技术公司 用于促进乳酸菌增殖的包含生长因子的组合物
CN113462617A (zh) * 2021-08-20 2021-10-01 哈尔滨美华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全植物基质益生菌发酵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14052A (zh) * 2012-12-28 2013-05-22 哈尔滨美华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干酪乳杆菌及其培养基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14052A (zh) * 2012-12-28 2013-05-22 哈尔滨美华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干酪乳杆菌及其培养基

Non-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食品科技》 20121031 时晓剑 gamma-聚谷氨酸钠对面包酵母的抗冻作用及其机理 2-6页 4 第37卷, 第10期 *
孙天昊,梁金钟: "干酪乳杆菌LC-STH-13高密度培养基优化", 《农业产品加工 学刊》 *
时晓剑: "γ-聚谷氨酸钠对面包酵母的抗冻作用及其机理", 《食品科技》 *
李军训: "乳酸菌微胶囊包被和冷冻干燥工艺研究", 《2006山东饲料科学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 *
胡博,陈葙楠,梁金钟: "鼠李糖乳杆菌L7-13增菌培养基的优化",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 *
胡博: "响应面法优化鼠李糖乳杆菌L7-13增菌因子", 《中国乳品工业》 *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94417A (zh) * 2015-01-26 2015-06-10 江南大学 一种利用复合保护剂提高抗冻性的乳酸菌酸面团发酵剂冻干粉
CN104974963A (zh) * 2015-07-09 2015-10-14 香港益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保护胃肠粘膜的乳酸菌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83008A (zh) * 2015-12-31 2016-04-13 天津天绿健科技有限公司 植物乳杆菌固定化制剂制备方法
CN105483007A (zh) * 2015-12-31 2016-04-13 天津天绿健科技有限公司 植物乳杆菌固定化制剂
CN106520600A (zh) * 2016-10-25 2017-03-22 天益健康科学研究院(镇江)有限公司 一种低pH条件下抑菌复合微生物制剂
CN108783462B (zh) * 2018-07-02 2021-11-16 哈尔滨美华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肠道益生菌制剂的工业生产方法
CN108783462A (zh) * 2018-07-02 2018-11-13 哈尔滨美华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肠道益生菌制剂的工业生产方法
CN110106119A (zh) * 2019-05-28 2019-08-09 北京科拓恒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株分离自母乳的鼠李糖乳杆菌m9及其应用
CN110106119B (zh) * 2019-05-28 2021-07-06 北京科拓恒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株分离自母乳的鼠李糖乳杆菌m9及其应用
CN113061544A (zh) * 2020-01-02 2021-07-02 细胞生物技术公司 用于促进乳酸菌增殖的包含生长因子的组合物
CN111228316A (zh) * 2020-03-02 2020-06-05 成都六然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改善糖尿病的复合益生菌
CN111358813A (zh) * 2020-03-16 2020-07-03 江西盐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保护呼吸道的盐雾混合物
CN111358813B (zh) * 2020-03-16 2023-12-05 中山市康腾医疗高科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保护呼吸道的盐雾混合物
CN112940985A (zh) * 2021-03-31 2021-06-11 盐城维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增强人体免疫力的鼠李糖乳杆菌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3462617A (zh) * 2021-08-20 2021-10-01 哈尔滨美华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全植物基质益生菌发酵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31263A (zh) 一种鼠李糖乳杆菌及其培养和微胶囊方法
CN102533618B (zh) 一种植物乳杆菌ccfm8724及其用途
CN104293696B (zh) 一株粪肠球菌hew-a131及其应用
CN102409015B (zh) 一种复合微生态制剂及其在饲料添加剂中的应用和预混料
CN103893214B (zh) 一种全燕麦固态混菌发酵生产益生菌活菌粉剂及制备方法
CN102120975B (zh) 一株具有较强抑菌作用的枯草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CN102174450B (zh) 一种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植物乳杆菌及其用途
CN101671638B (zh) 一种双歧杆菌新菌株及其发酵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5779350B (zh) 一种抗肠炎沙门氏菌感染的植物乳杆菌及其用途
CN102586148A (zh) 一种能够缓解铅毒性的植物乳杆菌及其用途
CN102660477B (zh) 一种乳杆菌及其冻干菌粉与应用
CN106962609A (zh) 一种直投式生物发酵饲料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1971920B (zh) 猪源罗伊氏乳酸杆菌冻干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05159A (zh) 一种银杏叶生物饲料添加剂的制备方法
CN103907749A (zh) 生物发酵活性载体型复合预混合饲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862254A (zh) 一株屎肠球菌hew-a588及其应用
CN109749957A (zh) 一种具有水产病原菌拮抗特性的格氏乳杆菌制剂的制备及应用
CN103275893A (zh) 长双歧杆菌和动物双歧杆菌的复合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65316B (zh) 含类细菌素与乳酸片球菌的饲料添加剂,预混料及配合料
CN102517227B (zh) 粪肠球菌及其应用与其饲料添加剂和发酵剂
CN105420150A (zh) 一种嗜酸乳杆菌及其应用
CN104630099A (zh) 一株长双歧杆菌及其在制备活性双歧杆菌发酵饮料中的应用
CN111635875A (zh) 一种长双歧杆菌cz70及其制备活菌型黑莓果浆的方法
CN103952336A (zh) 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干酪乳杆菌制剂及制备
CN107752040A (zh) 一种促进婴幼儿机体免疫力的复合益生菌粉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