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26314B - 开闭装置 - Google Patents

开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26314B
CN103026314B CN201180033735.9A CN201180033735A CN103026314B CN 103026314 B CN103026314 B CN 103026314B CN 201180033735 A CN201180033735 A CN 201180033735A CN 103026314 B CN103026314 B CN 1030263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vable plate
housing
opening
closing device
slide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3373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26314A (zh
Inventor
光井泰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Steel KK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Steel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45441144&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3026314(B)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Steel KK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Steel KK
Publication of CN1030263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263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263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263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35Slidable or telescopic telephones, i.e. with a relative translation movement of the body parts; Telephones using a combination of translation and other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39Sliding mechanism with two degree of freedom, e.g. translation in two different direc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2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sliding enclosures, e.g. sliding keyboard or display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DHINGES O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 E05D15/00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 E05D15/06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for wings sliding horizontally more or less in their own plane
    • E05D15/10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for wings sliding horizontally more or less in their own plane movable out of one plane into a second parallel plan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DHINGES O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 E05D15/00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 E05D15/16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for wings sliding vertically more or less in their own plan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DHINGES O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 E05D15/00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 E05D15/16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for wings sliding vertically more or less in their own plane
    • E05D15/165Details, e.g. sliding or rolling guid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F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F11/00Man-operated 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wings, including those which also operate the fastening
    • E05F11/38Man-operated 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wings, including those which also operate the fastening for sliding windows, e.g. vehicle windows, to be opened or closed by vertical movement
    • E05F11/44Man-operated 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wings, including those which also operate the fastening for sliding windows, e.g. vehicle windows, to be opened or closed by vertical movement operated by one or more lifting ar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35Slidable or telescopic telephones, i.e. with a relative translation movement of the body parts; Telephones using a combination of translation and other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37Sliding mechanism with one degree of freedom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999/00Subject-matte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is subcla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Support Devices For Sliding Do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将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打开至所谓的完全平面的开闭装置,其包括固定板,固定在第一壳体上;移动板,固定在第二壳体上;中间部件,通过第一滑动装置可滑动地联结到所述固定板;滑动部件,通过第二滑动装置可滑动地联结到所述中间部件;以及升降装置,使所述移动板相对于所述滑动部件升降。

Description

开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开闭装置,特别是关于一种可将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打开至所谓的完全平面(fullflat)的开闭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由可携带终端装置代表的可携带终端装置由配设有数字键等的第一壳体、以及配设有该液晶显示装置等并相对第一壳体可开闭的第二壳体构成。另外,作为使第二壳体相对于第一壳体开闭的构造,一般是利用铰链装置将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连接、并通过使第二壳体相对于第一壳体转动而开闭类型(折叠型)的构造,以及通过使第二壳体相对于第一壳体滑动而开闭类型(滑动型)的构造。
另一方面,近些年可携带终端装置的多功能化取得了进展,另外还提出了可接收地面数字播放的装置,并且液晶显示装置的大型化也取得了进展。另外,随着多功能化,对可携带终端装置进行输入处理的键盘的按键个数也有增多的趋势,因此键盘也有大型化的趋势。另一方面,一成不变希望的是对可携带终端装置的便携性的提高,在液晶显示装置及键盘的大型化方面存在限度。
在上述折叠型的可携带终端装置中,在折叠状态下液晶显示装置变成隐藏的状态,存在在折叠状态下不能使用液晶显示装置的问题。另外,在滑动型的可携带终端装置中,尽管未发生上述折叠型的问题,但在打开状态下必然产生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重叠的部分,存在不能有效利用空间的问题。
因此,提出了在将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打开的状态下,使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为同一平面状(完全平面)的开闭装置(参见专利文献1、2)。由此结构,即便在将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关闭的状态下也可使用液晶显示装置,并且在将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打开的状态下两壳体无重叠的部分,可实现空间的有效利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05910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071588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上述专利文献1、2中公开的开闭装置中,利用一个或两个连接部(联结臂)将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连接,由于是如上所述第二壳体在第一壳体上滑动的结构,因此将该联结臂设定得较短。另外,当第二壳体相对于第一壳体升降时,通过联结臂转动而使第一壳体相对于第一壳体上下运动。
如此一来,由于联结臂设定得较短,因此需要在升降操作时相对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各个角部分上设置逃避部,该逃避部弯曲以使两壳体不产生冲突(参见专利文献1的图4)。因此,在设置该逃避部的部分上不能设置液晶显示装置或键盘,因此存在空间使用效率降低的问题。
此外,当第一壳体相对于第一壳体升降时,由于是联结臂只与第二壳体的端部连接的结构,因此存在第二壳体相对于联结臂转动的可能性。当发生该转动时,存在第二壳体以与联结臂联结的位置为中心倾斜,不能进行维持水平状态的开闭的问题。
本发明的总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并提供一种改良的有用的开闭装置。
本发明的具体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第一及第二壳体的空间利用效率并壳实现动作稳定化的开闭装置。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开闭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开闭装置包括:固定板,固定在第一壳体上;移动板,固定在第二壳体上;中间部件,通过第一滑动装置可滑动地联结到所述固定板;滑动部件,通过第二滑动装置可滑动地联结到所述中间部件;以及升降装置,使所述移动板相对于所述滑动部件升降。
另外在上述发明中,也可以是以下结构:所述升降装置具有臂,所述臂的一个端部可转动地连接到所述滑动部件,所述臂的另一个端部可转动地连接到所述移动板,并且所述升降装置被构成为通过所述臂的小于等于90度的转动而使所述移动板升降。
另外在上述发明中,也可以是以下结构:所述开闭装置中设置晃动防止装置,随着所述移动板的下降,当所述第一壳体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壳体的上表面变为齐平时,所述滑动防止装置限制所述移动板的相对于所述滑动部件的位移。
另外在上述发明中,也可以是以下结构:所述开闭装置具有设在所述臂的所述另一个端部上的第一凸轮,与所述第一凸轮相对地配置的第二凸轮,以及设在所述滑动部件上的阻挡部件,所述开闭装置被构成为通过所述第一凸轮与所述第二凸轮的卡合而限制所述移动板的相对于所述滑动部件的关闭方向的移动,并且,通过所述升降装置的一部分与所述阻挡部件的卡合而限制所述移动板的打开方向的移动,所述开闭装置中设置晃动防止装置,随着所述移动板的下降,当所述第一壳体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壳体的上表面变为齐平时,所述滑动防止装置限制所述移动板的相对于所述滑动部件的位移。
另外在上述发明中,还可以是以下结构:在所述固定板与所述滑动部件之间配设弹性施力单元。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防止产生用于第一及第二壳体的开闭动作的死角空间,并且能够使第二壳体相对于第一壳体稳定地进行开闭动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开闭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开闭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A是从上部观察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开闭装置的滑动完毕状态的立体图。
图3B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开闭装置的滑动完毕状态的俯视图。
图4A是从下部观察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开闭装置的打开状态的立体图。
图4B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开闭装置的打开状态的俯视图。
图5是放大表示中间部件及滑动部件附近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放大表示从内侧观察中间部件及滑动部件附近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放大表示从下部观察中间部件及滑动部件附近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8A是表示关闭状态的电子设备的立体图。
图8B是关闭状态的开闭装置的立体图。
图8C是关闭状态的电子设备的侧视图。
图9A是表示滑动完毕状态的电子设备的立体图。
图9B是滑动完毕状态的开闭装置的立体图。
图9C是滑动完毕状态的电子设备的侧视图。
图10A是表示打开状态的电子设备的立体图。
图10B是打开状态的开闭装置的立体图。
图10C是打开状态的电子设备的侧视图。
图11A是用于对关闭状态的升降装置及滑动防止装置进行说明的图。
图11B是用于对滑动完毕状态的升降装置及滑动防止装置进行说明的图。
图11C是用于对打开状态的升降装置及滑动防止装置进行说明的图。
符号说明
1电子设备
2第一壳体
3第二壳体
10开闭装置
20固定板
21主体部
22U字形臂
23第一滑动阻挡部件
24第二滑动阻挡部件
26固定用爪
28引导部件
29弹簧固定用螺丝
30移动板
31主体部
32延伸臂
33水平延伸部
36轴支撑孔
40中间部件
41基座部
42擦动部
43轴固定部
45阻挡爪
46阻挡部
50滑动部件
51主体部
53转动阻挡部件
55轴支撑孔
57滑动轴
58引导部件
59弹簧固定用螺丝
60升降装置
61升降臂
63金属臂部
63a下端扁平部
64树脂臂部
67、68支撑轴销
69第一凸轮部
70晃动防止装置
71托架
72第二凸轮部
73弹簧
74轴
80扭力弹簧
90第一滑动装置
100第二滑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至图4是用于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开闭装置10进行说明的图。图1是开闭装置10的立体图,图2是开闭装置10的分解立体图,图3A是从与图1不同的方向观察滑动完毕状态下的开闭装置10的立体图,图3B是滑动完毕状态下的开闭装置10的俯视图,图4A是从下部观察打开状态下的开闭装置10的立体图,图4B是打开状态下的开闭装置10的俯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关于滑动完毕状态及打开状态,下面将叙述)。
该开闭装置10例如组装在如图8A所示的具有第一壳体2及第二壳体3的电子设备1中,起到使第二壳体3相对于第一壳体2在图8A所示的重叠状态(以下将此状态称为关闭状态)与图10A所示的完全平面的状态(以下将此状态称为打开状态)之间进行开闭的功能。以下对于开闭装置10的结构,主要使用图1及图2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开闭装置10大体上具有固定板20、移动板30、中间部件40、滑动部件50、升降装置60、晃动防止装置70、以及扭力弹簧80等。
固定板20固定在电子设备10的固定侧的第一壳体2的板。该固定板20是对金属板(例如不锈钢)进行冲压加工的板,将主体部21与U字形臂22一体地形成。
主体部21是沿图中X1、X2方向延伸的板状部分。在该主体部21的两侧部上形成第一滑动阻挡部件23。第一滑动阻挡部件23与下述中间部件40的阻挡爪45进行协同动作,对中间部件40的相对于固定板20的滑动进行限制。
另外,在主体部21的Y2方向侧的中央附近所形成一对突出部分上分别形成弹簧固定用孔27。再有,在主体部21的预定位置上形成固定用孔26,该固定用孔26中插入将固定板20固定在第一壳体2上的固定螺丝(未示出)。
U字形臂22以沿图中箭头Y2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在主体部21的两侧部上。另外,如图4A、图4B及图5放大所示,U字形臂22通过弯折形成为U字形而在其内侧形成有空间部22a(图5中示出)。在该空间部22a的内部配设引导部件28。引导部件28例如利用插入成形而固定在空间部22a内。
该引导部件28是将树脂成形为U字形的部件。因此在引导部件28的中央部分上,形成沿箭头Y1、Y2方向延伸的滑动槽28a(详见图6)。引导部件28优选用摩擦系数小且耐磨性优良的材料形成。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引导部件28的材料使用摩擦系数小且耐磨性优良的聚缩醛(POM)。
接着,对移动板30进行说明。移动板30是固定在电子设备1的移动侧的第二壳体3的板。该移动板30与固定板20一样也是对金属板(例如不锈钢)进行冲压加工的板。移动板30将主体部31、延伸臂32、水平延伸部33一体地形成。
主体部31是沿图中X1、X2方向延伸的板状部分。在该主体部31的预定位置形成固定用孔34,在该固定用孔34中插入将移动板30固定在第二壳体3上的固定螺丝(未示出)。
延伸臂32分别设置在主体部31的两侧。该延伸臂32以从主体部31沿图中箭头Y1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另外,延伸臂32为相对于主体部31直角弯折的结构。再有,延伸臂32上形成有轴支撑孔36,该轴支撑孔36上安装有对升降臂61进行轴支撑的支撑轴销67。
水平延伸部33通过将延伸臂32的一部分(Y1方向侧的一部分)进行直角弯折,从而形成为沿水平向外侧延伸。在该水平延伸部33的预定位置上也形成固定用孔34。固定用孔34中插入将移动板30固定在第二壳体3上的固定螺丝(未示出)。需要说明的是,在水平延伸部33上配设下述的晃动防止装置70。
接着,对中间部件进行说明。中间部件40是将不锈钢等金属板一体地成形的部件。如图1~图4A、图4B、以及图5放大所示,该中间部件40具有基座部41、擦动(摩擦移动)部42、轴固定部43、及阻挡爪45等。
基座部41是垂直竖立并沿滑动方向(图中箭头Y1、Y2方向)延伸的板状部件。在该基座部41的下部通过直角弯折而形成擦动部42。该擦动部42沿水平方向延伸,并与基座部41一样沿Y1、Y2方向延伸。
另外,在基座部41的Y1方向端部及Y2方向端部上,通过将一部分直角弯折而形成轴固定部43。该该基座部41的两端部上形成的轴固定部43相对地构成。另外,轴固定部43相对于擦动部42,沿图中箭头方向Z1、Z2方向分离。
另外,在各轴固定部43上形成轴孔43a。下述的滑动轴57通过插入该轴孔43a而安装在轴固定部43上。
阻挡爪45为将轴固定部43的一部分向下方切割掏出的结构。因此,阻挡爪45从擦动部42的下表面向下方(向Z2方向)突出。
上述构成的中间部件40通过第一滑动装置90与固定板20可滑动地联结。第一滑动装置90由设在固定板20上的U字形臂22、引导部件28等、形成在中间部件40上的擦动部42等构成。
如上所述在U字形臂22上配设引导部件28,在引导部件28上形成沿Y1、Y2方向延伸的滑动槽28a。将形成在中间部件40上的擦动部42插入引导部件28的滑动槽28a中。此时,由于轴固定部43与擦动部42之间分离,因此轴固定部43不会与U字形状臂22抵靠。
图6表示出将中间部件40的擦动部42插入安装在U字形臂22上的引导部件28的滑动槽28a中的状态。如上所述引导部件28由摩擦系数小且耐磨性优良的树脂材料形成。因此,利用第一滑动装置90,中间部件40可沿固定板20(U字形臂22)向滑动方向(Y1、Y2方向)滑动。
如此一来,中间部件40沿U字形臂22向Y1、Y2方向滑动。然而,通过形成在中间部件40上的阻挡爪45与形成在固定板20(主体部21)上的第一滑动阻挡部件23抵靠,从而限制中间部件40的向Y1方向的滑动(参见图6)。
另外,通过在形成在中间部件40的Y2方向侧的端部的轴固定部43与基座部41之间所形成的段差部(参见图1及图6。以下将此段差部称为阻挡部46)与形成在U字形臂22的Y2方向端部上的第二滑动阻挡部件24抵靠,从而限制中间部件40的Y2方向的滑动。图8B表示出阻挡部46与第二滑动阻挡部件24抵靠,由此中间部件40的Y2方向的滑动被限制的状态。
接着,对滑动部件50进行说明。该滑动部件50是将不锈钢等金属板一体地成形的部件。如图1~图4A、图4B、及图5、图7放大所示,该滑动部件50具有主体部51、底板部52、及转动阻挡部件53等。
主体部51为箭头Y1方向及Y2方向侧的侧部进行开口的长方体形状,在其内部安装有引导部件58。该引导部件58例如通过插入成形而固定在主体部51内。
该引导部件58是将树脂成形为长方体形状的部件。另外,在引导部件58中,穿设沿滑动方向(Y1、Y2方向)延伸的两个轴孔58a。在该轴孔58a中,以可滑动的结构插入下述滑动轴57。该引导部件58优选用摩擦系数小且耐磨性优良的材料形成。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引导部件58的材料使用POM。
将底板部52以向内侧沿水平延伸的方式形成在主体部51的外侧侧壁的下部(参见图7)。由于该底板部51支撑滑动部件50的下表面,因此可确实地将引导部件58支撑在滑动部件50内。
另外,在主体部51的内侧侧壁上形成轴支撑孔55。在该轴支撑孔55内固定支撑轴销67,该支撑轴销67轴支撑下述升降臂61(构成升降装置60的一部分)的上部。
另外,转动阻挡部件53以向内侧沿水平延伸的方式形成在主体部51的内侧侧壁的下部(参见图5~图7)。该转动阻挡部件53安装有扭力弹簧80的端部82,并起到作为限制下述升降臂61的不需要转动的阻挡部件的功能。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转动阻挡部件53的阻挡功能,为便于说明将在后面叙述。
上述构成的滑动部件50通过第二滑动装置100可滑动地与中间部件40联结。第二滑动装置100由滑动轴57及引导部件58等构成。
如上所述,中间部件40在基座部41的Y1、Y2方向侧的两侧部上具有向外侧直角弯折的轴固定部43。该一对轴固定部43相对地构成,并且分别形成有轴孔43a。
滑动轴57安装在该一对轴固定部43的轴孔43a中。因此,在滑动轴57安装在中间部件40上的状态下,滑动轴57为沿滑动方向(Y1、Y2方向)延伸的结构。另外,当将滑动轴57安装在中间部件40上时,将滑动部件50安装在滑动轴57上。
作为具体的组装方法,首先将固定有引导部件58的滑动部件50定位在中间部件40的一对轴固定部43之间。接着,从一个转动阻挡部件53(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为Y2方向侧的轴固定部43)将滑动轴57插入轴孔43a中。接着,将插入轴孔43a中的滑动轴57插入引导部件58的轴孔58a内。
接着,将从引导部件58的Y1方向端部突出的滑动轴57插入Y1方向侧的轴固定部43的轴孔43a中。在此状态下,将轴固定部43与滑动轴57固定。需要说明的是,对固定方法并无特别的限定,可使用熔接、铆接等各种方法。
引导部件58如上所述由摩擦系数小且耐磨性优良的材料形成。另外,滑动轴57及轴孔58a的直径设定为引导部件58可在滑动轴57上滑动的尺寸。因此,滑动部件50为通过第二滑动装置(滑动轴57、引导部件58)与中间部件40可滑动地联结的结构。
接着,对升降装置60进行说明。升降装置60是起到上述使移动板30相对于滑动部件50升降(沿箭头Z1、Z2方向移动)功能的装置。该升降装置60由在移动板30的两侧分别配设的一对升降臂61构成。
升降臂61由金属臂臂63与树脂臂部64构成。金属臂部63配设在树脂臂部64的槽部65内。该升降臂61可在树脂臂部64成形时将金属臂部63插入成形,也可通过在分别形成金属臂部63及树脂臂部64后将其组合而形成。
在升降臂61中,在其上端部附近位置及下端部附近位置形成有轴孔,该轴孔中插入支撑轴销67、68。在将支撑轴销67插入升降臂61的上端部的轴孔后,支撑轴销67被固定在形成在移动板30的延伸臂32上的轴支撑孔36上。由此,升降臂61为相对于移动板30以支撑轴销67为中心可转动地连接的状态。
另外,在将支撑轴销68插入升降臂61的下端部的轴孔后,支撑轴销68被固定在形成在滑动部件50的内侧的侧壁上的轴支撑孔55上。由此,升降臂61为相对于滑动部件50以支撑轴销68为中心可转动地连接的状态。
如此一来,通过在移动板30与滑动部件50之间,设置下端部与滑动部件50可转动地连接、上端部与移动板30可转动地连接的升降臂61,从而可使移动板30相对于滑动部件50进行升降。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移动板30相对于滑动部件50上升的状态下,将升降臂61的相对于水平方向(Y1、Y2方向)的角度θ(图1及图11A中所示)设定为小于等于90°(θ≤90°)。因此,当移动板30进行升降时,升降臂61的转动角度为小于等于90°。
再有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分别配设于移动板30的两侧部的升降臂61的安装位置沿滑动方向错开(移动)地配设。在此,将位于箭头X1方向侧的升降臂61特别地设为升降臂61R,将位于X2方向侧的升降臂61特别地设为升降臂61L(如图2、图3B、图4B及图11A~图11C所示)。
如各图所示,相对于升降臂61R的配设位置,升降臂61L的配设位置沿图中箭头Y1方向被错开(移动)。具体来说,升降臂61R的配设位置与升降臂61L的配设位置沿滑动方向分离了图中箭头ΔY所示的尺寸。
如本实施方式所示,通过将为了相对于滑动部件50支撑移动板30而在移动板30的两侧配设的升降臂61的位置错开,从而可利用共计两根的升降臂61(升降臂61R、61L)使移动板30一边维持水平状态一边相对于滑动部件50进行升降。
在此,假想如果未将各升降臂61R、61L错开(未移动)而配置的情况。换言之,假设在图2、图3B、图4B、及图11A中,ΔY=0的情况。此时如果从侧面观察,各升降臂61R、61L为重叠的状态,因此升降臂61R、61L与移动板30连接的位置也重叠。在此结构中,移动板30为可以升降臂61R、61L的连接位置为中心自由地转动的结构,移动板30为非常不稳定的状态。
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是相对于升降臂61R的配设位置,升降臂61L的配设位置被错开(移动)的结构,因此升降臂61R与移动板30连接的位置、与升降臂61L与移动板30连接的位置也为被错开(移动)的结构。
由此,移动板30相对于各升降臂61R、61L的转动被限制,当通过各升降臂61R、61L的转动而使移动板30进行升降时,移动板30维持水平状态进行升降。因此,根据根实施方式,能够利用2根这样少的零件个数的升降臂61R、61L,使移动板30以水平上稳定的状态来进行升降。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移动板30的侧部分别配设一根升降臂61R、61L,并通过错开其配设位置而实现零件个数的消减及移动板30动作的稳定化,但升降臂61的配设方法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通过在移动板30的两侧分别配置多个升降臂而实现移动板30升降的稳定化。
接着,对晃动防止装置70进行说明。通过上述升降装置60而使移动板30相对于滑动部件50进行升降,而晃动防止装置70是对移动板30在打开状态及关闭状态时的不需要的位移进行限制,从而起到防止移动板30的晃动的功能的结构。
具体来说,随着移动板30的下降,当第一壳体2与第二壳体3变为呈完全平面的打开状态时(第一壳体2的上表面2a与第二壳体3的上表面3a为齐平时),起到限制升降臂61的转动的功能等。
晃动防止装置70由托架71、第二凸轮部72、弹簧73、轴74、及形成在升降臂61上的第一凸轮部69、及生成在上述滑动部件50上的转动阻挡部件53构成。
托架71是通过弯折金属板而形成,对轴74进行轴支撑。该托架71固定在形成于移动板30上的水平延伸部33上。弹簧73插入安装有垫片75的轴74上之后,安装在托架71上。
再有,第二凸轮部72固定在轴74的箭头Y2方向端部。弹簧73的弹力对轴74向箭头Y2方向施力。由此,利用弹簧73的弹力,第二凸轮部72被向箭头Y2方向施力。
第一凸轮部69形成在由构成升降臂61的树脂臂部64上。具体来说,第一凸轮部69形成在树脂臂部64的上端部。该第一凸轮部69由具有弯曲形状的弯曲部69a及扁平的扁平部69b构成(参见图11A、图11B、图11C)。
如图1所示,第一凸轮部69与第二凸轮部72相互相对。另外,由于如上所述第二凸轮部72通过弹簧73被向箭头Y2方向施力,因此第二凸轮部72的顶端部压靠第一凸轮部69。
另一方面,构成升降臂61的金属臂部63的下端部为树脂臂部64露出的结构。对于金属臂部63的从树脂臂部64露出的部分,如图11A、图11B、图11C所示形成有下端扁平部63a。在移动板30上升的状态下,该下端扁平部63a与转动阻挡部件53的上表面面接触(参见图6、图11A)。
接着,对扭力弹簧80进行说明。如上所述扭力弹簧80的一个端部81利用弹簧固定用螺丝29固定在固定板20上。另外,扭力弹簧80的另一个端部82通过弹簧固定用螺丝59固定在滑动部件50上。因此,扭力弹簧80被配设在固定板20与滑动部件50之间。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开闭装置10中,中间部件40通过第一滑动装置90与固定板20可滑动地联结,并且滑动部件50通过第二滑动装置100与中间部件40可滑动的联结。由此,通过将扭力弹簧80配设在固定板20与滑动部件50之间,从而可中间部件40及滑动部件50双方相对于固定板20弹性施力。
由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结构,由于无需在固定板20与中间部件40之间、以及中间部件40与滑动部件50之间分别设置弹性施力单元,因此可实现零件个数的消减。
另外,当固定板20位于关闭状态下时,本实施方式的扭力弹簧80对滑动部件50向箭头Y2方向施力。另外,随着滑动部件50向Y1方向的移动,扭力弹簧80的端部81的位置与端部82的位置变得接近,当在X1、X2方向超过与水平并排的位置时,扭力弹簧80对滑动部件50向箭头Y1方向施力。由此,本实施方式的开闭装置10构成所谓的半自动结构的开闭装置。
接着,主要使用图8A、图8B、图8C~图11A、图11B、图11C对上述构成的开闭装置10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8A、8B、8C表示出关闭状态的开闭装置10及使用其的电子设备1。在关闭状态下,如图8A、8B、8C所示,第二壳体3为与第一壳体2的上部重叠的状态。
如上所述,当固定板20位于关闭状态下时,利用扭力弹簧80的施加力滑动部件50对固定板20向箭头Y2方向施力。由此,滑动部件50通过第二滑动装置100沿箭头Y2方向滑动而与中间部件40的轴固定部43抵靠。
在此状态下,扭力弹簧80的施加力也传递至中间部件40,中间部件40被向箭头Y2方向施力。由此,尽管中间部件40通过第一滑动装置90沿箭头Y2方向滑动,但由于阻挡部46与第二滑动阻挡部件24抵靠而滑动被限制。
再有,通过滑动防止装置70的第二凸轮部72按压第一凸轮部69,从而使构成升降装置60的升降臂61为在侧视图上沿逆时针方向(图11A中箭头B2所示方向)转动的状态。因此,移动板30为上升的状态。
如此一来,在移动板30上升的状态下,形成在构成升降臂61的金属臂部63的下端部上的下端扁平部63a为与转动阻挡部件53的上表面面接触的状态(参见图6、图11A)。如此一来,通过下端扁平部63a与转动阻挡部件53面接触,升降臂61的向逆时针方向(图11A、11C中箭头B2所示方向)的转动被限制。由此,移动板30的从关闭状态向Y2方向的移动被限制。
因此,可防止从图8A、图8B所示的第一壳体2与第二壳体3重叠的状态,第二壳体3沿箭头Y2方向的移动,还可以防止在第一壳体2与第二壳体3之间发生晃动。
当从该关闭状态打开移动板30(第二壳体3)时,使移动板30(第二壳体3)沿箭头Y1方向滑动。由此,中间部件40通过第一滑动装置90相对于U字形臂22沿Y1方向滑动,滑动部件50通过第二滑动装置100相对于中间部件40沿Y1方向滑动。需要说明的是,此时中间部件40及滑动部件50的滑动大致同时进行。
扭力弹簧80如上所述以构成半自动结构的方式配设。由此,当使移动板30滑动而使扭力弹簧80的各端部81、82沿X1、X2方向超过与水平并排的位置时,之后由于扭力弹簧80的弹力而使移动板30(滑动部件50)自动地沿Y1方向滑动。
图9A、图9B、图9C表示出中间部件40及滑动部件50向Y1方向滑动至移动限度的状态(以下将此状态称为滑动完毕状态)。在该滑动完毕状态下,由于阻挡爪45与第一滑动阻挡部件23抵靠而使中间部件40的向Y1方向的移动被限制。另外,由于滑动部件50的Y1方向的端部与中间部件40的Y1方向侧的轴固定部43抵靠而使滑动部件50的向Y1方向的移动被限制。
然而,在从关闭状态到滑动完毕状态的期间,第二壳体3维持与第一壳体2的上部重叠的状态。另外,通过第二凸轮部72升降臂61被向上述逆时针方向施力。因此,升降臂61不会沿顺时针方向(B1方向)转动,因而移动板30维持上升位置。因此,在从关闭状态到滑动完毕状态的期间,第二壳体3不伴有上下方向(向Z1、Z2方向的移动)的移动,而是进行水平的滑动。
在此,关注从关闭状态到滑动完毕状态中的滑动部件50的相对于固定板20的滑动距离。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第一滑动装置90中间部件40相对于固定板20向Y1方向滑动,并且通过第二滑动装置100滑动部件50相对于中间部件40向Y1方向滑动。
在此,当将中间部件40的相对于固定板20的滑动量设为L1、并将滑动部件50的相对于中间部件40的滑动量设为L2时,滑动部件50的相对于固定板20的滑动量L为L=L1+L2,可为较长的滑动量。因此,如图9a、图9C所示,在滑动完毕状态下,可使第二壳体3相对于第一壳体2移动到几乎没有重叠部分、或者完全没有重叠部分的位置。
如此一来,当第二壳体3滑动到滑动完毕位置时,由于第二壳体3不由第一壳体2支撑,因此第二壳体3的重量被施加到升降装置60上。因此,升降装置60以第二壳体3的自重为驱动源开始向顺时针方向(B1方向)转动。对此,使用图11A、图11B、图11C进行说明。
图11A、图11B及图11C表示出滑动完毕状态的升降装置60及晃动防止装置70。在图11A的状态下,为第二凸轮部72的顶端部压靠第一凸轮部69的弯曲部69a的状态。
另外,当被施加第二壳体3的自重时,构成晃动防止装置70的弹簧73的弹力被设定为可允许升降臂61的向B1方向的转动程度的弹力。因此,当变成滑动开闭状态时,升降臂61开始向B1方向转动,随之移动板30开始下降。
如上所述,滑动完毕状态下的升降臂61的相对于水平方向(Y1、Y2方向)的角度θ(如图1及图11A所示)被设定为小于等于90°。因此,当升降臂61沿B1方向转动时,移动板30不包含向上方(Z1方向)的移动动作,而仅为进行下降的动作。由此,可实现第二壳体3的相对于第一壳体2的动作的稳定化。
图11B表示出升降臂61向着打开位置转动途中的状态。需要说明的是,尽管上述下端扁平部63a限制了升降臂61的逆时针方向(B2方向)的转动,但允许顺时针方向(B1方向)的转动。
图10及图11C表示出移动板30下降至关闭状态的状态。在此关闭状态下,升降臂61的侧面部61a与构成晃动防止装置70的转动阻挡部件53抵靠。通过侧面部61a与转动阻挡部件53卡合(抵靠),使得升降臂61更进一步的B1方向(打开方向)的转动被限制。
再有,当升降臂61转动至关闭状态的位置时,构成晃动防止装置70的第二凸轮部72的顶端部超过第一凸轮部69的弯曲部69a而与扁平部69b卡合。由于扁平部69b为扁平形状,因此通过扁平部69b与第二凸轮部72卡合使得升降臂61的B2方向(关闭方向)的转动也被限制。因此,移动板30为通过晃动防止装置70而不产生晃动地卡固至关闭状态的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从打开状态向关闭状态时的各构成要素的动作,由于其是上述从关闭状态向打开状态时的动作的逆动作,因此省略其说明。
根据上述本实施方式的开闭装置10,由于可使滑动部件50的相对于固定板20的滑动距离L伸长,因此在滑动完毕状态下可实质地消除第一壳体2与第二壳体3之间的重叠部分。因此,无需在第一及第二壳体2、3上形成设置用于进行该开闭动作的空间,从而可提高第一及第二壳体2、3的空间效率。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开闭装置10中,从关闭状态到滑动完毕状态为止,第二壳体3(第一壳体2)进行水平移动。如此一来,在第二壳体3(第一壳体2)的滑动中,由于不包含向上下方向(Z1、Z2方向)的移动,因此可进行稳定的滑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开闭装置10中,中间部件40在U字形臂22上滑动,滑动部件50在中间部件40上滑动。如此一来,通过将相对于固定板20滑动的中间部件40及滑动部件50集成地配置在U字形臂22的上部,从而可实现开闭装置10的相对宽度方向(X1、X2方向)的小型化。
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特定的实施方式,在权利要求书记载的本发明要旨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变形或变更。
本国际申请以2010年7月9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0-156781号作为要求优先权的基础,本国际申请援引该日本专利申请2010-156781号的全部内容。

Claims (5)

1.一种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闭装置包括:
固定板,固定在第一壳体上;
移动板,固定在第二壳体上;
中间部件,通过第一滑动装置可滑动地联结到所述固定板;
滑动部件,通过第二滑动装置可滑动地联结到所述中间部件;以及
升降装置,使所述移动板相对于所述滑动部件升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升降装置具有臂,所述臂的一个端部可转动地连接到所述滑动部件,所述臂的另一个端部可转动地连接到所述移动板,并且
所述升降装置被构成为通过所述臂的小于等于90°的转动而使所述移动板升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闭装置中设置晃动防止装置,随着所述移动板的下降,当所述第一壳体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壳体的上表面变为齐平时,所述晃动防止装置限制所述移动板的相对于所述滑动部件的位移。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闭装置具有设在所述臂的所述另一个端部上的第一凸轮,与所述第一凸轮相对地配置的第二凸轮,以及设在所述滑动部件上的阻挡部件,
所述开闭装置被构成为通过所述第一凸轮与所述第二凸轮的卡合而限制所述移动板的相对于所述滑动部件的关闭方向的移动,并且,通过所述升降装置的一部分与所述阻挡部件的卡合而限制所述移动板的打开方向的移动,
所述开闭装置中设置晃动防止装置,随着所述移动板的下降,当所述第一壳体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壳体的上表面变为齐平时,所述晃动防止装置限制所述移动板的相对于所述滑动部件的位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固定板与所述滑动部件之间配设弹性施力单元。
CN201180033735.9A 2010-07-09 2011-06-30 开闭装置 Active CN10302631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56781 2010-07-09
JP2010156781A JP5420486B2 (ja) 2010-07-09 2010-07-09 開閉装置
PCT/JP2011/065036 WO2012005162A1 (ja) 2010-07-09 2011-06-30 開閉機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26314A CN103026314A (zh) 2013-04-03
CN103026314B true CN103026314B (zh) 2016-05-04

Family

ID=454411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33735.9A Active CN103026314B (zh) 2010-07-09 2011-06-30 开闭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714822B2 (zh)
EP (1) EP2592523B1 (zh)
JP (1) JP5420486B2 (zh)
KR (1) KR101410266B1 (zh)
CN (1) CN103026314B (zh)
WO (1) WO201200516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99226B2 (ja) * 2010-05-17 2014-10-01 三菱製鋼株式会社 開閉装置
US9727295B2 (en) * 2013-12-17 2017-08-08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Extendable display mechanism
CN111630244B (zh) * 2017-12-08 2022-08-23 沃尔夫冈.赫尔德 用于家具的挡板
CN111107191B (zh) * 2018-10-25 2021-08-3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滑轨结构和电子设备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67922A (zh) * 2008-04-23 2009-10-28 加藤电机株式会社 便携设备的开闭装置以及便携设备
TW201015944A (en) * 2008-10-08 2010-04-16 Htc Corp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796351B1 (en) * 2005-12-12 2016-10-19 LG Electronics Inc. Sliding type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WO2008035441A1 (fr) * 2006-09-22 2008-03-27 Panasonic Corporation Terminal mobile
JP4752797B2 (ja) * 2007-03-22 2011-08-1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開閉装置
JP4599374B2 (ja) * 2007-05-31 2010-12-15 株式会社ストロベリー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スライド装置並びにスライド装置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JP4772014B2 (ja) 2007-08-30 2011-09-14 ソニー エリクソン モバイル 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 エービー 携帯情報端末
JP5009099B2 (ja) * 2007-08-30 2012-08-22 ソニー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 エービー 携帯情報端末
JP4729545B2 (ja) * 2007-09-13 2011-07-20 京セラ株式会社 携帯通信端末機
JP2009158630A (ja) * 2007-12-26 2009-07-16 Nitto Electric Works Ltd 合成樹脂製のスライドレール装置
US8411421B2 (en) 2008-03-05 2013-04-02 Kyocera Corporation Open-close type compact electronic device
KR101463818B1 (ko) * 2008-05-14 2014-11-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휴대 단말기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67922A (zh) * 2008-04-23 2009-10-28 加藤电机株式会社 便携设备的开闭装置以及便携设备
TW201015944A (en) * 2008-10-08 2010-04-16 Htc Corp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2005162A1 (ja) 2012-01-12
JP2012018609A (ja) 2012-01-26
EP2592523B1 (en) 2015-04-29
CN103026314A (zh) 2013-04-03
KR20130029796A (ko) 2013-03-25
US8714822B2 (en) 2014-05-06
KR101410266B1 (ko) 2014-07-02
EP2592523A4 (en) 2014-01-08
US20130108196A1 (en) 2013-05-02
JP5420486B2 (ja) 2014-02-19
EP2592523A1 (en) 2013-05-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26314B (zh) 开闭装置
US10480225B1 (en) Hinge mechanism and flexible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107632662B (zh) 便携式信息设备
US11334122B2 (en) Hinge mechanism for a flexible electronic device
CN109814671B (zh) 显示器系统
US8986029B2 (en) Dock connector with compliance mechanism
EP3826278A1 (en) Flexible display with guided plates to support the display in the open position
CN110428730B (zh) 折叠显示装置
EP2509287B1 (en) Slide-tilt mechanism
JP2013256769A (ja) ヒンジ装置及び筐体
CN102205749A (zh) 多功能外部设备
CN116458145A (zh) 具有可折叠结构的便携式终端的铰链装置
WO2021218306A1 (zh) 壳体组件和电子装置
CN101998789A (zh) 支撑模组及采用其的便携设备
KR100796944B1 (ko) 태엽 형태로 양방향으로 감긴 일체형 스프링을 이용한 탄성모듈 및 이를 구비한 슬라이딩 타입 휴대폰의 슬라이드장치
JP2013222780A (ja) 開閉装置、課金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09000870A (ja) バインド処理装置のバインダー装填機構
CN104094529B (zh) 可倾斜个人便携终端机
JP4445526B2 (ja) ヒンジ装置
CN113114804A (zh) 一种内折柔性屏的折叠结构
JP5469234B2 (ja) スライドチルト機構
CN101828337A (zh) 用于具有两个相互滑动的单元的便携式装置中的启闭装置
CN109814738A (zh) 具有扶手高度调整功能的鼠标
JP4834692B2 (ja) 表示ユニット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WO2014196373A1 (ja) 情報処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