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16734A - 密封组件和回转窑密封组件 - Google Patents

密封组件和回转窑密封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16734A
CN103016734A CN2011102880604A CN201110288060A CN103016734A CN 103016734 A CN103016734 A CN 103016734A CN 2011102880604 A CN2011102880604 A CN 2011102880604A CN 201110288060 A CN201110288060 A CN 201110288060A CN 103016734 A CN103016734 A CN 1030167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l
internal layer
plate
mesosphere
sea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8806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16734B (zh
Inventor
高玉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11028806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016734B/zh
Publication of CN1030167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167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167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167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uffle Furnaces And Rotary Kil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密封组件,用于中空固定部件与筒形回转部件之间的密封连接,该密封组件包括有筒状密封体,密封体的一开口端用于与所述固定部件固定连接并所述密封体的内腔与固定部件的内腔相连通,密封体的另一开口端用于套接在回转部件的外壁上并所述密封体的内腔与所述回转部件的内腔相连通,密封体包括三层结构,其内层和外层均为由若干个沿环向分布的板块组成,内层相邻板块之间和外层相邻板块之间均留有间隙,内层和外层之间设置有柔性密封材料的中间层,密封体的另一开口端处的内层板块的内侧用于与所述回转部件的外壁相接,该密封组件的独特的结构设计能够将漏风间隙控制到很小并且能够适应回转部件的变形,有效地提高了密封效果。

Description

密封组件和回转窑密封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密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固定部件和回转部件之间密封的密封组件,和一种用于回转窑的窑头和窑尾密封的回转窑密封组件。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固定部件和回转部件之间的密封由于两个部件之间存在相对运动而变得复杂,尤其是当两个部件之间存在间隙、内外存在压差或温差时,必然导致外部气体的漏入和/或内部气体的漏出。另外,回转部件在使用过程中的弯曲变形、发生挠度的悬臂端的圆心偏离旋转中心的情况在所难免,将偏离的距离称为偏心距为e,偏心距e越大会导致间隙越大。漏风的多少与间隙的大小和压差的大小成正比关系。其中,压差的大小和固定部件、回转部件的工艺及使用环境相关,而间隙的大小可以通过密封组件的设计使其最小化,实现好的、稳定的密封效果。
在水泥生产过程中,窑头密封和窑尾密封在烧成系统中均起着连接上下级设备,即连接固定部件和回转部件之间的密封作用。由于烧成系统是热工环境,窑头和窑尾不仅为高温、高粉尘工况,同时存在回转、摆动、轴向窜动等综合复杂运动,而且回转窑筒体还存在椭圆、弯曲等变形,回转部件与固定部件间存在不断变化的径向、轴向和环向三维间隙。传统的密封形式有迷宫式、弹簧压板式、气缸压紧式、鱼鳞片式等,均存在间隙较大、无法适应回转部件的复杂运动和由回转带来的一系列变形、漏风漏灰量大的问题。因此,提供一种间隙小、能够适应回转部件变形的密封组件,尤其是适用于窑头密封和窑尾密封的密封组件,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用于密封连接固定部件和回转部件的密封组件,尤其是回转窑的窑头密封组件和窑尾密封组件,存在的漏风间隙大、无法适应回转部件变形和密封性差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密封组件和一种回转窑密封组件,其独特的结构设计能够将漏风间隙控制到很小并且能够适应回转部件的变形,有效地提高了密封效果。
技术方案:
一种密封组件,用于中空固定部件与筒形回转部件之间的密封连接,其特征在于,该密封组件包括有筒状密封体,所述密封体的一开口端用于与所述固定部件固定连接并所述密封体的内腔与固定部件的内腔相连通,所述密封体的另一开口端用于套接在所述回转部件的外壁上并所述密封体的内腔与所述回转部件的内腔相连通,所述密封体包括三层结构,其内层和外层均为由若干个沿环向分布的板块组成,内层相邻板块之间和外层相邻板块之间均留有间隙,所述内层和外层之间设置有柔性密封材料的中间层,所述密封体的另一开口端处的内层板块的内侧用于与所述回转部件的外壁相接。
所述密封体的一开口端与所述固定部件固定密封连接。
所述内层的相邻板块之间的间隙沿径向对应于所述外层的板块的本体。
还包括锥形支座,相应地,所述密封体呈锥形结构,所述支座用于与固定部件固定连接或所述支座与固定部件为一体结构,所述密封体的一开口端与支座固定连接,且密封体通过所述支座与所述固定部件内腔相连通。
所述回转部件与密封体之间相接触形成动密封的部位称为密封端,在所述密封端处所述内层相邻板块之间的间隙为a,则a≥2eπ/n,其中e为在密封端处的所述回转部件在发生挠度状态下的圆心到旋转中心的径向偏离距离,n为内层板块的数量。
所述密封体与支座之间通过沿轴向错开的两排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排螺栓包括沿环向分布的对应于内层各板块的若干个第一螺栓,所述第二排螺栓包括沿环向分布的对应于外层各板块的若干个第二螺栓;其中第一螺栓用于固定内层板块,第二螺栓用于同时固定内层板块、中间层和外层板块,或其中第一螺栓用于同时固定中间层和内层板块,第二螺栓用于同时固定内层板块、中间层和外层板块,或第一螺栓用于同时固定内层板块、中间层和外层板块,第二螺栓也用于同时固定内层板块、中间层和外层板块。
所述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沿环向均错开分布。
一种回转窑密封组件,用于回转窑窑头或窑尾的密封,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3至6之一所述的密封组件,所述筒形回转部件为回转窑的回转筒体,所述固定部件为固定在窑头罩端面上的灰斗座或固定在烟室端面上的灰斗座,所述锥形支座为固定在灰斗座上的灰斗座锥形结构。
所述密封体呈锥形结构,所述灰斗座锥形结构的大开口端固定在灰斗座上,所述密封体的大开口端从灰斗座锥形结构的小开口端方向与灰斗座锥形结构的锥体部分固定连接,所述密封体的小开口端处的内层板块内侧用于与回转筒体的外壁相接。
还包括圆筒状调整套和支撑结构,所述调整套通过支撑结构固定在所述回转筒体的外壁上,所述调整套的中心轴为所述回转筒体的旋转轴,所述密封体的小开口端处的内层板块内侧用于与所述调整套的外壁相接。
相应地,所述密封端为所述调整套与密封体之间相接触形成动密封的部位,在所述密封端处所述内层相邻板块之间的间隙为a’,则a’≥2e’π/n,其中e’为在密封端处所述调整套在发生挠度状态下时,调整套的圆心到旋转中心的径向偏离距离,n为内层板块的数量;或与所述调整套的外壁相接触的所述密封体的小端口处的内层板块内侧设置有耐磨结构,或所述密封体的中间层由三层结构组成,内层的柔性材料外包裹有耐温布中间层,耐温布中间层外包覆有钢丝网外层,其中柔性材料内层、耐温布中间层和钢丝网外层采用连接筋连接。
技术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密封组件,用于中空固定部件与筒形回转部件之间的密封连接,该密封组件包括有筒状密封体,密封体的一开口端固定在固定部件上(为了进一步提高密封性,优选地,密封体的一开口端密封固定在固定部件上),密封体的另一开口端套接在回转部件的外壁上,当回转部件旋转时,通过密封体与回转部件间的动密封来实现固定部件与筒形回转部件之间的密封,本发明的特点在于,密封体包括三层结构,内、外层结构为若干个沿环向分布的板块(优选为弹簧板)组成,内、外层结构之间为柔性密封材料的中间层(比如:石棉垫、玄武岩、或其他具有柔性的纤维毡均可)。中间层和外层用于密封内层相邻板块之间的径向间隙,使得密封体的漏风间隙仅为内层相邻板块端部之间的端面间隙,极大地降低了漏风间隙的大小,有效地提高了密封体的密封性。当然,在筒形回转部件的偏摆允许的情况下,内层相邻板块之间的间隙越小越好。同时,内层和外层采用多块板块的作用还在于,板块和板块之间的间隙能够有效地适应回转部件热胀冷缩带来的变形、回转部件本身的变形、使用过程中旋转轴偏离中心轴带来的变形等现有技术中出现的一系列变形,使密封适应性更强、更稳定、可靠。优选地,内层相邻板块之间的间隙沿径向对应于外层板块的本体,也就是说,内层相邻板块之间的间隙和外层相邻板块之间的间隙沿环向错开,处于相互搭接状态,使得外层板块进一步起到密封内层相邻板块之间的径向间隙的作用。
进一步地,还可以包括锥形支座,作为固定部件和密封体之间的连接件,一方面,作为过渡连接件,方便了密封体与固定部件之间的连接,另一方面,使得带锥度的密封体与带锥度的支座之间固定得更紧密,密封得更好。
密封端处的内层相邻板块之间的间隙不小于2eπ/n,其中e为密封端处的回转部件的偏心距,可见,间隙的大小与偏心距的大小成正比,在偏心距允许的情况下,间隙越小越好,但同时也要为使用过程中偏心距的增大留有余量。
优选地,密封体与支座之间通过沿轴向错开的两排螺栓固定连接,靠近固定部件的第一排螺栓包括沿环向分布的对应于内层板块的若干个第一螺栓,远离固定部件的第二排螺栓包括沿环向分布的对应于外层板块的若干个第二螺栓,若干第一螺栓和若干第二螺栓沿环向错开分布,使得对密封体的固定更加的稳定,密封性更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回转窑密封组件,用于回转窑的窑头或窑尾的密封,其中密封体的一开口端固定在灰斗座上的灰斗座锥形结构上(为了进一步提高密封性,优选地,密封体的一开口端密封固定在灰斗座上的灰斗座锥形结构上),密封体的另一开口端套接在回转筒体或调整套(当设置有调整套时)的外壁上,以实现灰斗座锥形结构与回转筒体或调整套(当设置有调整套时)之间的密封连接。
优选地,密封体也相应为呈锥形结构,使得支座和密封体沿固定部件到回转部件的方向上呈缩紧趋势,使得套接在回转筒体外壁上的密封体的小开口端与回转筒体外壁密封的更好,尤其能够更有效地应对回转筒体变形和旋转轴偏离中心轴的情况下对密封带来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解决回转筒体变形和旋转轴偏离中心轴带来的间隙增大的问题,优选地,在回转筒体的外壁上设置筒状调整套,调整套的中心轴为回转筒体的旋转轴,并且调整套通过支撑结构固定在回转筒体外壁上,回转筒体内的高温、高压对调整套的影响较小,并且不存在物料撞击带来的变形,因此,能够更有效地保持密封体的稳定性。
为了延长密封体的使用寿命,并且易于维修,在动摩擦的位置上设置有耐磨结构。
附图说明
图1用于固定部件和回转部件间的密封组件的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密封组件的轴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密封组件的中间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4用于固定部件和回转部件间的密封组件的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用于固定部件和回转部件间的密封组件的第三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图5的局部放大图;
图7窑头和窑尾密封组件;
图8图7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示例如下:
1-固定部件,2-回转部件,3-密封体,3-1-密封体内层,3-11-内层板块,3-12-内层板块间间隙,3-2-密封体中间层,3-21-柔性纤维,3-22-耐温布,3-23-钢丝网,3-24-连接筋,3-3-密封体外层,3-31-外层板块,4-锥形支座(灰斗座锥形结构),5-1-第一螺栓,5-2-第二螺栓,6-灰斗座,7-回转筒体,8-调整套,9-支撑结构,10-耐磨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密封组件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示出了中空结构的固定部件1和筒形回转部件2,以及用于密封连接固定部件1和回转部件2的密封体3(本实施例中密封组件即为密封体3),其中密封体3的前开口端(大开口端)固定(优选地,密封固定)在固定部件1的后开口端上,使得密封体3和固定部件1的内腔相连通;密封体3的后开口端(小开口端)套在回转部件2的外壁上,即密封体3的后开口端的内侧与回转部件2的外壁相接,使得密封体3和回转部件2的内腔相连通,当回转部件2旋转时,密封体3的后开口端的内侧与回转部件2的外壁间相互摩擦以形成动密封。图2所示为图1的密封体3的轴向剖面结构示意图,从图中可清晰的看出,密封体3由密封体内层3-1、密封体中间层3-2和密封体外层3-3组成,其中密封体内层3-1为由若干块板块3-11沿环向排列组成的环,相邻内层板块3-11之间留有一定间隙3-12,密封体中间层3-2为覆盖在密封体内层3-1上的柔性密封材料层,主要对相邻板块3-11间的径向间隙进行密封,密封体外层3-3为覆盖密封体中间层3-2的由若干块板块3-31沿环向排列组成的环,相邻板块3-31之间留有一定间隙,起到保护、固定密封体中间层3-2的作用,同时进一步进行密封。这里的板块3-11和板块3-31优选采用弹簧板,利用弹簧板的弹性更易于环结构的拼装;进一步地,结合实际的工况来选择板块的材料,比如高温下工作时,板块3-11和板块3-31(尤其是板块3-11)要采用耐热材料;另外,还可以在动密封处,即与回转部件2外壁相接触的内层板块3-11的部分上采用耐磨材料或者内层板块整体采用耐磨材料。这里的柔性密封材料,可以选择柔性密封毡,或者石棉垫,优选地,可以采用玄武岩纤维布垫,进一步地,可以采用填充有玄武岩纤维的石棉布垫,石棉布垫的外层包覆有不锈钢丝网。比如,如图3所示为中间层3-2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间为柔性纤维3-21,柔性纤维外包裹有耐温布3-22,耐温布的外侧包覆有钢丝网3-23,这里的柔性纤维、耐温布和钢丝网间用连接筋3-24连接,由于柔性纤维易损坏,所以外面包裹钢丝网,而耐温布的透气性比纤维毡差,这样密封效果会更好,同时防止纤维毡直接与内层板块和外层板块而接触磨损)。
优选地,如图2所示,内层相邻板块3-11间的间隙3-12沿径向对应于外层板块3-31的本体,此时的板块3-31具有对密封体中间层3-2的向密封体内层3-1方向的作用力,在回转部件2旋转带来变形时,保证密封体中间层3-2始终紧压内层板块3-11,尤其是内层板块间间隙3-12,有效地保证了密封性和稳定性;另外,在密封体中间层3-2的密封效果降低或失效时,外层板块3-31的本体也能够部分地起到径向密封内层板块间间隙3-12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的密封体3能够有效地对固定部件1和回转部件2进行密封,内层相邻板块3-11之间的间隙3-12和外层相邻板块3-31之间的间隙使得密封体3成为一个柔性的或者说是有弹性的环,能够适应回转部件2的变形和回转部件2在旋转过程中产生的偏移,保证了动密封的稳定性。同时密封体中间层3-2和密封体外层3-3对密封体内层3-1的间隙3-12进行径向密封,而端面间隙非常的小,等于内层相邻板块间的间隙3-12的宽度乘以板块3-11的厚度再乘以间隙的数量。因此,本实施例中的密封组件,间隙小、适应回转部件2变形能力强、密封效果好。优选地,可以根据计算式a≥2eπ/n,来设计密封端内层相邻板块间间隙a,这里的密封端是指回转部件2和密封体3之间相接触形成动密封的部位,由于在密封端处回转部件2的旋转中心偏离挠度状态下的圆心,则密封端处的密封体内层要能承受偏心距为e的情况下的偏摆,因此,密封端处的密封体3的内层间隙的总和要不小于2eπ,则内层相邻板块之间的间隙要不小于2eπ/n,但考虑到在使用过程中回转部件2的密封端处的偏心距e会增加,因此在设定间隙时留有一定的余量,选择大于2eπ/n的间隙。
另外,本密封组件还可以包括如专利号为ZL01201775.2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所述的张紧装置(图1和图2中未示出),保证外层板块3-31紧密的压紧中间层3-2及内层3-1,保证密封体3始终贴紧在回转部件2的外壁上。
实施例2
图4所示,为密封组件的另一种实施例,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的在于:
实施例1中的固定部件1的后端面直径大于回转部件2的前端面直径,而本实施例中的固定部件1的后端面直径小于回转部件2的前端面直径,此时,采用后开口端的直径大于前开口端的直径的密封体3(本实施例的密封组件即为密封体3),使得密封体3的后开口端与回转部件2的前开口端相适配同时密封体的前开口端与固定部件1的后开口端相适配。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为了使密封体3的后开口端与回转部件2的外壁紧密相接,可以在密封体3的后开口端上设置一段弧形或其他结构。
实施例3
图5为用于固定部件和回转部件间的密封组件的第三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本实施例中的密封组件(见图5)还包括一中空的回转体结构的锥形支座4,锥形支座4固定连接(也可以采用焊接的密封固定连接方式)在固定部件1上,锥形支座4也可以与固定部件1为一体结构,锥形支座4起到连接固定部件1和密封体3的作用,通过锥形支座4的过渡连接,密封体3的设置更加的灵活,可以通过不同结构的支座4来改变密封体3与回转部件2的相对关系。比如:在固定部件1的端面直径小于回转部件2的端面直径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设置锥形支座4,使得锥形支座4的后开口端的直径大于回转部件2前开口端的直径,以进一步提高密封效果。还可以通过设置锥形支座4来方便密封体3的前开口端的连接,如图6所示,各内层板块3-11均通过第一螺栓5-1与锥形支座4固定连接,各第一螺栓位于锥形支座4的同一环上,而外层板块3-31通过第二螺栓5-2与锥形支座4固定相连,各第二螺栓5-2位于支座4的同一环上,其中的第二螺栓5-2在固定外层板块3-31的同时需要穿过密封体中间层3-2和内层3-1,因此也起到了固定密封体中间层3-2和进一步固定内层3-1的作用。此时的第一螺栓5-1和第二螺栓5-2无论在锥形支座4的环向还是轴向上均错开,对于内层板块3-11而言,有来自位于不同轴向位置和不同环向位置的固定作用力,使得固定的更牢靠,密封的更紧实。
当然,这仅是一种固定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工况,选择下述的固定方式:(1)第一螺栓5-1固定内层板块3-11和中间层3-2,第二螺栓5-2固定外层板块3-31,其中第二螺栓5-2在固定外层板块3-31时需要穿过密封体的中间层3-2和内层3-1,因此也起到了进一步固定密封体中间层3-2和内层3-1的作用;(2)第一螺栓5-1同时穿过并固定内层板块3-11、中间层3-2和外层3-3,第二螺栓5-2同时穿过并固定外层3-3中间层3-2和内层3-1。在这两种方式下,第一螺栓5-1和第二螺栓5-2沿轴向和环形均错开分布,以实现更加稳定的固定连接。
实施例4
如图7所示,为上述密封组件在回转窑中的应用。其设置在窑头和窑尾部位分别用于窑头和窑尾的密封。
这里仅对窑尾部分进行说明(窑头部分与窑尾部分为对称设置),用于密封连接烟室上的灰斗座6和回转筒体7间的密封组件包括有灰斗座锥形结构4和密封体3(当然也可以不设置灰斗座锥形结构4,密封体3直接与烟室端面固定的灰斗座6相连接),灰斗座锥形结构4的大开口端固定(优选地为密封固定,比如焊接)在灰斗座6上,还可以为灰斗座锥形结构4与灰斗座6为一体结构,本实施例中的密封体3同样呈锥形,密封体3的大开口端通过第一螺栓5-1和第二螺栓5-2从灰斗座锥形结构4的小口端方向上插入并从灰斗座锥形结构4的外侧固定在灰斗座锥形结构4的锥体部分上,密封体3的小开口端套接在调整套8的外壁上,其中的调整套8是通过支撑结构9固定在回转筒体7的外壁上的,调整套8的中心轴为回转筒体7的旋转轴,以消除回转筒体7的旋转轴偏离其中心轴带来的偏摆。当回转筒体7旋转时,通过支撑结构9带动调整套8旋转,套接在调整套8外的密封体3的小开口端与其形成了动密封。
其中的密封体3的三层结构同实施例1中的结构。为了更好地适应回转窑的工况,内层板块3-11采用耐磨耐热的弹簧板。由于在实际工况中,调整套8的安装无法完全消除密封端处的偏心距,并且在后续的使用过程中,还会产生新的偏心距,因此密封端处的内层板块间间隙a’可以根据公式a’≥2e’π/n计算得出,这里的密封端是指调整套8与密封体3之间的相接触形成动密封的部位,其中的e’为密封端处的调整套8的偏心距,即e’为密封端处的调整套8在发生挠度状态下的圆心到旋转中心的径向偏离距离,n为内层板块的数量,同样考虑到设备运行过程中,偏心距会随之增大,通常选择的间隙要大于2e’π/n,根据经验,通常内层板块之间的间隙要小于8mm。
由于密封体3与回转筒体7之间的密封是靠内层板块3-11的内侧与调整套8外壁之间的动摩擦,为了延长密封体3或调整套8的使用寿命,可以在密封体3的内层板块内侧或调整套8的相应处的外壁上设置耐磨结构10(见图8),甚至是可更换的耐磨结构,以方便维修。
另外,由于密封体3为柔性密封体,其相邻板块之间的间隙有调节密封体的形状和直径大小的作用以适应回转筒体7的变形和偏心旋转等问题,在某些情况下,可以省去调整套8和用于固定调整套8的支撑结构9,此时,密封体3的小开口端直接套接在回转筒体7的外壁上,通过内层板块3-11的内侧与回转筒体7外壁的动摩擦形成动密封,当然,在这种情况下,密封端处的偏心距通常会增大,内层板块间的间隙也会随之增大。

Claims (10)

1.一种密封组件,用于中空固定部件与筒形回转部件之间的密封连接,其特征在于,该密封组件包括有筒状密封体,所述密封体的一开口端用于与所述固定部件固定连接并所述密封体的内腔与固定部件的内腔相连通,所述密封体的另一开口端用于套接在所述回转部件的外壁上并所述密封体的内腔与所述回转部件的内腔相连通,所述密封体包括三层结构,其内层和外层均为由若干个沿环向分布的板块组成,内层相邻板块之间和外层相邻板块之间均留有间隙,所述内层和外层之间设置有柔性密封材料的中间层,所述密封体的另一开口端处的内层板块的内侧用于与所述回转部件的外壁相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的相邻板块之间的间隙沿径向对应于所述外层的板块的本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密封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锥形支座,相应地,所述密封体呈锥形结构,所述支座用于与固定部件固定连接或所述支座与固定部件为一体结构,所述密封体的一开口端与支座固定连接,且密封体通过所述支座与所述固定部件内腔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密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部件与密封体之间相接触形成动密封的部位称为密封端,在所述密封端处所述内层相邻板块之间的间隙为a,则a≥2eπ/n,其中e为在密封端处的所述回转部件在发生挠度状态下的圆心到旋转中心的径向偏离距离,n为内层板块的数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密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体与支座之间通过沿轴向错开的两排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排螺栓包括沿环向分布的对应于内层各板块的若干个第一螺栓,所述第二排螺栓包括沿环向分布的对应于外层各板块的若干个第二螺栓;其中第一螺栓用于固定内层板块,第二螺栓用于同时固定内层板块、中间层和外层板块,或其中第一螺栓用于同时固定中间层和内层板块,第二螺栓用于同时固定内层板块、中间层和外层板块,或第一螺栓用于同时固定内层板块、中间层和外层板块,第二螺栓也用于同时固定内层板块、中间层和外层板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密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沿环向均错开分布。
7.一种回转窑密封组件,用于回转窑窑头或窑尾的密封,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3至6之一所述的密封组件,所述筒形回转部件为回转窑的回转筒体,所述固定部件为固定在窑头罩端面上的灰斗座或固定在烟室端面上的灰斗座,所述锥形支座为固定在灰斗座上的灰斗座锥形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回转窑密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体呈锥形结构,所述灰斗座锥形结构的大开口端固定在灰斗座上,所述密封体的大开口端从灰斗座锥形结构的小开口端方向与灰斗座锥形结构的锥体部分固定连接,所述密封体的小开口端处的内层板块内侧用于与回转筒体的外壁相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回转窑密封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圆筒状调整套和支撑结构,所述调整套通过支撑结构固定在所述回转筒体的外壁上,所述调整套的中心轴为所述回转筒体的旋转轴,所述密封体的小开口端处的内层板块内侧用于与所述调整套的外壁相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回转窑密封组件,其特征在于,相应地,所述密封端为所述调整套与密封体之间相接触形成动密封的部位,在所述密封端处所述内层相邻板块之间的间隙为a’,则a’≥2e’π/n,其中e’为在密封端处所述调整套在发生挠度状态下时,调整套的圆心到旋转中心的径向偏离距离,n为内层板块的数量;或与所述调整套的外壁相接触的所述密封体的小端口处的内层板块内侧设置有耐磨结构,或所述密封体的中间层由三层结构组成,内层的柔性材料外包裹有耐温布中间层,耐温布中间层外包覆有钢丝网外层,其中柔性材料内层、耐温布中间层和钢丝网外层采用连接筋连接。
CN201110288060.4A 2011-09-26 2011-09-26 密封组件和回转窑密封组件 Active CN1030167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88060.4A CN103016734B (zh) 2011-09-26 2011-09-26 密封组件和回转窑密封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88060.4A CN103016734B (zh) 2011-09-26 2011-09-26 密封组件和回转窑密封组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16734A true CN103016734A (zh) 2013-04-03
CN103016734B CN103016734B (zh) 2016-02-24

Family

ID=479656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88060.4A Active CN103016734B (zh) 2011-09-26 2011-09-26 密封组件和回转窑密封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016734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54242A (zh) * 2014-09-04 2014-11-19 刘洪国 移动式有机废物气化反应釜波纹管式密封装置
CN107216053A (zh) * 2017-06-01 2017-09-29 石家庄新华能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密封性的间壁回转窑
CN109099704A (zh) * 2017-06-20 2018-12-28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密封组件、回转窑和密封方法
CN110657666A (zh) * 2019-10-10 2020-01-07 济南新吉纳远程测控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压回转炉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447836A (en) * 1934-11-26 1936-05-26 Johan Sigismund Fasting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rotary kiln plants
JPH05196363A (ja) * 1992-01-21 1993-08-06 Hirochiku:Kk ロータリキルンのシール装置
US5383672A (en) * 1992-08-28 1995-01-24 Pe Flo-Tech, Inc. Seal structure for rotary kiln
CN2460800Y (zh) * 2001-01-21 2001-11-21 高玉宗 复合式密封装置
CN2685788Y (zh) * 2003-10-09 2005-03-16 兰州炼油化工设计院 外热式回转炉密封结构
CN2893599Y (zh) * 2006-04-07 2007-04-25 广西柳州钢铁(集团)公司 回转窑窑尾装置
CN2909134Y (zh) * 2006-05-17 2007-06-06 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回转窑端部密封装置
CN201159587Y (zh) * 2007-12-26 2008-12-03 山东山水水泥集团有限公司 窑尾密封结构
CN201772730U (zh) * 2010-07-27 2011-03-23 四川矿山机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回转窑窑头密封装置
CN201876100U (zh) * 2010-12-06 2011-06-22 李建民 回转窑柔性密封结构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447836A (en) * 1934-11-26 1936-05-26 Johan Sigismund Fasting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rotary kiln plants
JPH05196363A (ja) * 1992-01-21 1993-08-06 Hirochiku:Kk ロータリキルンのシール装置
US5383672A (en) * 1992-08-28 1995-01-24 Pe Flo-Tech, Inc. Seal structure for rotary kiln
CN2460800Y (zh) * 2001-01-21 2001-11-21 高玉宗 复合式密封装置
CN2685788Y (zh) * 2003-10-09 2005-03-16 兰州炼油化工设计院 外热式回转炉密封结构
CN2893599Y (zh) * 2006-04-07 2007-04-25 广西柳州钢铁(集团)公司 回转窑窑尾装置
CN2909134Y (zh) * 2006-05-17 2007-06-06 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回转窑端部密封装置
CN201159587Y (zh) * 2007-12-26 2008-12-03 山东山水水泥集团有限公司 窑尾密封结构
CN201772730U (zh) * 2010-07-27 2011-03-23 四川矿山机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回转窑窑头密封装置
CN201876100U (zh) * 2010-12-06 2011-06-22 李建民 回转窑柔性密封结构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54242A (zh) * 2014-09-04 2014-11-19 刘洪国 移动式有机废物气化反应釜波纹管式密封装置
CN107216053A (zh) * 2017-06-01 2017-09-29 石家庄新华能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密封性的间壁回转窑
CN107216053B (zh) * 2017-06-01 2019-06-28 石家庄新华能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密封性的间壁回转窑
CN109099704A (zh) * 2017-06-20 2018-12-28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密封组件、回转窑和密封方法
CN109099704B (zh) * 2017-06-20 2020-05-01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密封组件、回转窑和密封方法
CN110657666A (zh) * 2019-10-10 2020-01-07 济南新吉纳远程测控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压回转炉
CN110657666B (zh) * 2019-10-10 2021-05-04 济南新吉纳远程测控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压回转炉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16734B (zh) 2016-0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16734A (zh) 密封组件和回转窑密封组件
CN201148874Y (zh) 一种掘进机内喷雾密封装置
CN205371636U (zh) 用于大偏心量工况下的随动环及其构成的密封件
CN201973402U (zh) 新型双压盖高压管道位移补偿器
CN101865288A (zh) 一种包覆密封环及其制造方法
CN201672792U (zh) 石墨拼环圆面密封装置
CN104005880A (zh) 一种密封装置及具有该密封装置的分段式排气管
CN105402412B (zh) 用于旋转轴上的可拆分式密封圈构件
CN201843994U (zh) 一种包覆密封环
CN102003592A (zh) 新型双压盖高压管道位移补偿器
CN203586763U (zh) 回转窑的窑头密封装置
CN203432287U (zh) 回转窑窑尾密封装置
CN203500453U (zh) 双密封高温高压旋转补偿器
CN201772730U (zh) 一种回转窑窑头密封装置
CN203258083U (zh) 活塞式零泄漏截止阀
CN211423068U (zh) 一种延长油缸寿命的密封保护结构
CN201858474U (zh) 一种新型旋转补偿器结构
CN205013947U (zh) 一种自闭密封式旋转补偿器
CN201364017Y (zh) 纯碱煅烧炉的进出料组合密封
CN203703128U (zh) 回转窑风道密封装置及具有该密封装置的多孔回转窑
CN207178672U (zh) 用于外旋转清堵机中的补偿式密封装置
CN203796958U (zh) 一种卧式热解干馏炉密封结构
CN215337633U (zh) 一种新型低漏风率的回转窑密封结构
CN203272805U (zh) 一种煤炭干馏回转设备密封装置
CN2589423Y (zh) 高耐磨无漏粉煤粉管道补偿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