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10367B - 二轮摩托车 - Google Patents

二轮摩托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10367B
CN103010367B CN201210293406.4A CN201210293406A CN103010367B CN 103010367 B CN103010367 B CN 103010367B CN 201210293406 A CN201210293406 A CN 201210293406A CN 103010367 B CN103010367 B CN 1030103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bearing hole
rest pin
gear
brak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9340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10367A (zh
Inventor
胜田淳平
池田一博
武市广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0103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103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103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103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避免传动机构外壳的尺寸增大并且能够提高支承销以及制动凸轮的设计自由度的二轮摩托车。本发明的二轮摩托车具有后端部支承后轮的轮轴的传动机构外壳,在外壳内形成收装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变速器室以及收装齿轮减速器的齿轮减速器室,后轮上设置的鼓式制动器的闸瓦的周向上的第1端部被支承销支承,支承销穿过传动机构外壳的构成制动盘的壁部并固定在该壁部上。另外,壁部(63a)上设有轴承孔(111)与支承销支承孔(115),轴承孔支承齿轮轴的端部,齿轮轴上设置构成上述齿轮减速器的多个齿轮中的至少一个,支承销支承孔供支承销(90)穿过并固定,轴承孔与支承销支承孔相连地设置,且使支承销的第1端部朝向轴承孔。

Description

二轮摩托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轮摩托车,其具有车身框架,该车身框架上以能够摆动的方式支承着动力单元,动力单元具有引擎、带式无级变速器以及齿轮减速器,其中,引擎的曲轴箱外壳中支承有能够转动的曲轴,带式无级变速器对该曲轴的旋转动力进行无级变速,齿轮减速器设置在该带式无级变速器与后轮的轮轴之间,该轮轴枢支在传动机构外壳的后端部上,该传动机构外壳与曲轴箱外壳相连并向后延伸,在该传动机构外壳内形成用于收装上述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变速器室以及用于收装上述齿轮减速器的齿轮减速器室,设置在上述后轮上的鼓式制动器所具有的闸瓦的周向上的第1端部被支承销支承,该支承销穿过上述传动机构外壳的构成制动盘(brake panel)的壁部并被固定在该壁部上。
背景技术
对比文件1中公开了一种二轮摩托车,该二轮摩托车中,设置在后轮上的鼓式制动器的支承销穿过传动机构外壳的构成制动盘的壁部并被固定在该壁部上,其中,传动机构外壳收装构成动力单元的一部分的带式无级变速器以及齿轮减速器。
在该对比文件1所公开的二轮摩托车中,用于供支承销穿过并固定支承销的支承销支承孔设在传动机构外壳的构成制动盘的部分上,并且,不与齿轮减速器所具有的多个轴的轴承孔重合,能够配置该支承销支承孔的空间很有限,这导致配置制动凸轮的空间也很有限,因而,支承销以及制动凸轮的设计自由度较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将支承销支承孔设置在与齿轮减速器所具有的多个轴的轴承孔中的一个在轴向上相重合的位置,然而,这样的话需要增加传动机构外壳的构成制动盘的壁部在后轮的轴向上的厚度,导致传动机构外壳的尺寸增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授权公报第2627583号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作出了本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避免传动机构外壳的尺寸增大并且能够提高支承销以及制动凸轮的设计自由度的二轮摩托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1技术方案的二轮摩托车为,其具有车身框架,该车身框架上以能够摆动的方式支承着动力单元,该动力单元具有引擎、带式无级变速器以及齿轮减速器,其中,引擎的曲轴箱外壳支承着能够转动的曲轴,带式无级变速器对来自于该曲轴的旋转动力进行无级变速,齿轮减速器设置在该带式无级变速器与后轮的轮轴之间。该轮轴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在传动机构外壳的后端部上,该传动机构外壳与上述曲轴箱外壳相连并向后延伸,在该传动机构外壳内形成收装上述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变速器室以及收装上述齿轮减速器的齿轮减速器室,在上述后轮上设置着鼓式制动器,该鼓式制动器具有闸瓦,该闸瓦的周向上的第1端部被支承销支承,该支承销穿过上述传动机构外壳的构成制动盘的壁部并被固定在该壁部上。在上述传动机构外壳的上述壁部上设有轴承孔与支承销支承孔,上述轴承孔用于支承齿轮轴的端部,该齿轮轴上设置构成上述齿轮减速器的多个齿轮中的至少一个,上述支承销支承孔供上述支承销穿过并固定在该支承销支承孔上,上述轴承孔与支承销支承孔相连地设置,且使上述支承销的第1端部朝向上述轴承孔一侧。
第2技术方案:在第1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上述齿轮减速器包括:设置在作为上述带式无级变速器的输出端的传动轴上的驱动齿轮、设置在上述后轮的轮轴上的从动齿轮、固定在上述齿轮轴上且与上述驱动齿轮啮合的第1中间齿轮、固定在上述齿轮轴上且与上述从动齿轮啮合的第2中间齿轮。在上述传动机构外壳的上述壁部上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着凸轮轴,该凸轮轴配置在与上述支承销支承孔之间隔着上述轮轴的位置,在上述凸轮轴上设有制动凸轮,该制动凸轮与上述闸瓦的周向上的第2端部抵接,且该制动凸轮随着上述凸轮轴的转动使该闸瓦进行扩张与收缩动作。
第3技术方案:在第1或第2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在上述轴承孔与上述支承销支承孔之间形成台阶端面部,该台阶端面部面对着上述齿轮减速器室一侧,上述轴承孔的直径大于上述支承销支承孔,在上述齿轮轴的端部的外周面与上述轴承孔的内周面之间安装有轴承。
第4技术方案:在第1~3技术方案中任一项的基础上,上述轴承孔与上述支承销支承孔的结构使得:对用于将插在上述支承销支承孔中的上述支承销固定在上述壁部上的紧固件进行紧固操作时,能够使该紧固件从上述齿轮减速器室一侧进入上述支承销支承孔中从而进行紧固操作,并且,在安装上述轴承时,能够使该轴承从上述齿轮减速器室一侧进入上述轴承孔中而实现安装。
第5技术方案:在第3或第4技术方案的基础上,面对着处于油密封状态的上述齿轮减速器室的上述轴承是,在外圈与内圈之间设置多个滚珠而构成的球轴承,上述轴承孔与上述支承销支承孔相互偏心配置,且使,从上述轴承孔与上述支承销支承孔的轴向上看,上述多个滚珠的一部分位于上述支承销支承孔内。
第6技术方案:在第4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上述紧固件是,在上述支承销支承孔内,旋合在上述支承销的第1端部上而卡合、抵接在上述壁部上的螺母,上述齿轮轴的位于上述支承销一侧的端面与处于抵接、卡合在上述壁部上的状态下的上述螺母之间的距离,设定得小于,上述螺母旋合在上述支承销上而与上述壁部抵接时的在轴向上的移动距离。
第7技术方案:在第5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在上述支承销的外周面与上述支承销支承孔的内周面之间安装着环形的密封部件。
第8技术方案:在第1~第7技术方案中任一项的基础上,上述传动机构外壳由变速器外壳以及内侧罩构成,其中,变速器外壳形成上述变速器室,在该变速器外壳与上述内侧罩之间形成上述齿轮减速器室,并且,该内侧罩从后轮一侧固定在上述变速器外壳上,设置上述轴承孔与上述支承销支承孔的上述壁部形成在上述内侧罩上。
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第4轴承孔111对应于本发明上述技术方案中的轴承孔,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第3密封部件119对应于本发明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密封件。
采用本发明的第1技术方案,即使是将用于支承设置齿轮减速器的多个齿轮中的至少一个的齿轮轴的端部的轴承孔以及供支承销穿过并固定的支承销支承孔这二者沿轴向配置在相重合的位置,由于轴承孔与支承销支承孔相连设置,且使支承销的第1端部朝向轴承孔一侧,因而,能够避免壁部的厚度以及传动机构壳在轮轴的轴向上的尺寸的增大,并且,能够进行配置使中间齿轮轴与支承销不会相互干涉,从而能够提高支承销的配置上的自由度,因此,也能够提高制动凸轮的配置自由度。
采用第2技术方案,凸轮轴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在上述壁部上,且与支承销支承孔之间隔着轮轴,在凸轮轴上设置着制动凸轮,其使闸瓦进行扩张与收缩动作。因而,能够提高支承销以及制动凸轮的配置自由度,并且能够将二者紧凑地配置在上述齿轮轴的周围,提高齿轮轴的配置自由度。
采用第3技术方案,能够通过形成在轴承孔以及直径小于该轴承孔的支承销支承孔之间的台阶端面部,来限制安装在齿轮轴的端部外周面与轴承孔的内周面之间的轴承向支承销支承孔一侧的移动,防止上述轴承与支承销产生干涉(触碰)。
采用本发明第4技术方案,由于能够从上述齿轮减速器室一侧对用于将支承销固定在上述壁部上的紧固件进行紧固操作,并且,能够从上述齿轮减速器室一侧将上述轴承安装到上述壁部上,因而,能够在相同的方向进行支承销的固定作业以及轴承的安装作业,提高了安装作业性能。
采用本发明第5技术方案,由于轴承孔与支承销支承孔相互偏心配置,且从轴承孔与支承销支承孔的轴向上看,轴承所具有的多个滚珠的一部分位于上述支承销支承孔内,因而,齿轮减速器室内的润滑油能够容易地经由轴承的外圈与内圈之间旋转着进入齿轮轴的端部侧,提高了润滑性能。
采用本发明第6技术方案,将螺母旋合在支承销的第1端部上且与上述壁部抵接从而使支承销被固定在壁部上,此时,螺母向旋松方向的移动被齿轮轴的端部限制,因而,能够防止螺母从支承销上脱落。
采用本发明第7技术方案,另外,由于在上述支承销的外周面与上述支承销支承孔的的内周面之间安装着环形的密封件,因而,尽管在壁部上设置从鼓式制动器内延伸至齿轮减速器位置处的轴承孔与支承销支承孔,也能够维持齿轮减速器室的油密封状态。
采用本发明第8技术方案,由于齿轮减速器室形成在形成变速器室的变速器外壳以及从后轮一侧固定在变速器外壳上的内侧罩之间,设置支承销支承孔与轴承孔的壁部形成在内侧罩上,因而,在将本发明的结构应用到现有的二轮摩托车上时,仅需要更换一个较小的内侧罩即可。
附图说明
图1为二轮摩托车的侧视图;
图2为图1中箭头2所示处的放大图;
图3为图2中沿3-3线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箭头4所示处的放大图;
图5为图4中沿5-5线的剖视图;
图6为图5中沿6-6线的剖视图;
图7为图6中箭头7方向的向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24、带式无级变速器;25、齿轮减速器;26、轮轴;61、传动机构外壳;63、内侧罩;63a、壁部;66、变速器室;67、齿轮减速器室;73、传动轴;89、闸瓦;90、支承销;91、制动凸轮;94、驱动齿轮;95、从动齿轮;96、中间齿轮轴;97、第1中间齿轮;98、第2中间齿轮;111、作为轴承孔的第4轴承孔;113、作为轴承的第7球轴承;113a、外圈;113b、内圈;113c、滚珠;115、支承销支承孔;116、台阶端面部;117、作为紧固件的螺母;119、作为密封件的第3密封部件;120、凸轮轴;B、鼓式制动器;WR、后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7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下面的说明中,上下以及左右方向所指的是从乘坐在二轮摩托车上的乘坐人员的角度所看的方向。
如图1所示,该二轮摩托车为具有踏板11的踏板式二轮摩托车,其车身框架F具有头管13以及左右一对侧框架14,其中,头管13上连接着前叉12,该前叉12能够被进行转向,其上安装着能够转动的前轮WF;一对侧框架14的前端部连接在该头管13上。侧框架14由一根管弯折而形成,具有一体的下行框架部14a、下框架部14b、上行框架部14c、坐垫导轨部14d,其中,下行框架部14a从头管13向下延伸;下框架部14b与下行框架部14a的下端连接,在上述踏板11的下方向后延伸,并且,其后半部分向后上方倾斜;上行框架部14c与下框架部14b的后端相连,在上述踏板11的后方向上延伸;坐垫导轨部14d从上行框架部14c的后端向后延伸从而能够支承乘用座椅15。
上述一对的侧框架14的下框架部14b之间支承着燃料箱16,该燃料箱16位于上述踏板11的下方,被乘用坐垫15从上方覆盖的收纳箱17例如可以收纳头盔18、19被一对侧框架14的上行框架部14c以及坐垫导轨部14d支承。
上述侧框架14的下框架部14b与上行框架部14c的连接部上设有托架20,在单元摆动(unit swing)式的动力单元P的前侧下部设有吊架部132,连杆21的一端通过轴133安装在该吊架部132上,另一端通过轴135安装在托架20上。上述动力单元P能够上下摆动,且以能够摆动的方式安装在车身框架F上,后轮WR安装在该动力单元P的后部且能够转动。另外,在左侧的上述侧框架14的坐垫导轨部14d的后部以及上述动力单元P的后部之间设有后座单元22。
结合图2与图3,上述动力单元P具有引擎E、带式无级变速器24以及齿轮减速器25,其中,带式无级变速器24对来自于上述引擎E的曲轴23的旋转动力进行无级变速;齿轮减速器25设置在该带式无级变速器24与后轮WR的轮轴26之间。
引擎E是单气缸的水冷循环发动机,其引擎主体28具有曲轴箱外壳29、气缸体30、气缸头31、气缸头罩32,其中,曲轴箱外壳29由左右一对壳体即左侧壳体29L与右侧壳体29R结合在一起构成;气缸体31安装在该曲轴箱外壳29上;气缸头30安装在该曲轴箱外壳29上;气缸头罩32安装在该气缸头31上。在气缸体30上设有气缸孔33,该气缸孔33的轴线(气缸轴线)稍稍向前上方倾斜,在该气缸孔33中嵌合有能够滑动的活塞34。在上述曲轴箱外壳29上支承着曲轴23,该曲轴23能够转动且沿车身框架F的宽度方向延伸配置,该曲轴23与上述活塞34连接。
在穿过上述曲轴箱外壳29的右侧壳体29R且能够转动的曲轴23的右侧端部上固定着外转子35,在该外转子35的内周侧设有内定子36,该内定子36与外转子35共同构成发电机37,另外,在右侧壳体29上固定有支承板38,该内定子36固定该支承板38上。
在上述曲轴箱外壳29的上述右侧壳体29R上安装有筒状的护罩39,该护罩39围着上述发电机37,在该护罩39的右侧设有散热器40,覆盖该散热器40的散热器罩41固定在上述护罩39上。在上述曲轴23上固定着冷却扇42,该冷却扇42用于使所述散热器40中产生冷却风,并且,该冷却扇42配置在上述发电机37以及上述散热器40之间。
在气缸头31与气缸头罩32之间收装有阀动装置(配气机构)44,该阀动装置44用于驱动吸气阀51(参照图2)以及排气阀52(参照图2)进行开闭动作。在气缸体30与气缸头31之间,于上述活塞34的正上方(面对着该活塞34的顶部)形成有燃烧室43。上述吸气阀51用于控制该燃烧室43的吸气,上述排气阀52用于控制该燃烧室43的排气。另外,上述阀动装置44具有凸轮轴45,该凸轮轴45支承在气缸头31上且能够以平行于上述曲轴23的轴线为中心转动。
在上述曲轴23与上述凸轮轴45之间设有调时传动装置48,该调时传动装置48包含凸轮链47。在引擎主体28上形成有从上述曲轴箱外壳29延及到上述气缸头31的凸轮链室46,凸轮链47在该凸轮链室46中运动。由上述调时传动装置48使来自于曲轴23的旋转动力以1/2的减速比传递到上述凸轮轴45上。另外,在上述气缸头31的右侧表面上安装着冷却水泵49,该冷却水泵49的水泵轴50与上述凸轮轴45同轴地连接且二者间不能产生相对转动。
参照图1,在引擎主体28的气缸头31的上部侧表面上连接着吸气装置54,该吸气装置54具有空气滤清器55与节流阀体56,其中,空气滤清器55支承在上述动力单元P上;节流阀体56设置在该空气滤清器55与气缸头31之间。另外,在上述气缸头31的下部侧表面上连接着排气装置57,该排气装置57具有排气管58与排气消音器59,其中,排气管58连接在气缸头31的下部,并且从引擎主体28的右侧下部向后轮WR的右侧延伸;排气消音器59与该排气管58连接,并且配置在后轮WR的右侧。
在上述后轮WR的左侧配置着传动机构外壳61,该传动机构外壳61与上述曲轴箱外壳29的上述左侧壳体29相连并向后延伸。在该传动机构外壳61内形成收装上述带式无极变速机构24的变速器室66以及收装上述齿轮减速器25的齿轮减速器室67。
上述传动机构外壳61由变速器外壳62以及内侧罩63构成,其中,变速器外壳62形成上述变速器室66;内侧罩62从后轮一侧连接在上述变速器外壳62上。上述变速器外壳62由壳主体64与外侧罩65连接在一起而形成,其中,壳主体64与曲轴箱外壳29的上述左侧壳体29L一体相连,在后轮WR的左侧向后延伸;外侧罩65从外壳覆盖该壳主体64,且在其与壳主体64之间形成上述变速器室66。上述内侧罩63从上述后轮WR一侧连接在上述壳主体64的后部,且在其与上述壳主体64的后部之间形成上述齿轮减速器室67。
带式无级变速器24具有驱动带轮70、从动带轮71、三角带72,其中,驱动带轮70设置在上述曲轴23上;从动带轮设置在作为带式无级变速器24的输出端的传动轴73上;环形的三角带72设置在驱动带轮70与从动带轮71上。上述驱动带轮70设置在从上述曲轴箱外壳29伸入变速器室66内的上述曲轴23的第1端部上,从动带轮71设置在轴线与曲轴23平行且被壳主体64、外侧罩65以及内侧罩63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的上述传动轴73上。
驱动带轮70具有固定部分74与可动部分75,其中,固定部分固定在曲轴23上;可动部分75能够接近或远离固定部分74。在曲轴23上固定着斜向板76,在该斜向板76与可动部分75之间配置有重量辊(weight roller)77,可动部分75被盖重量辊77上产生的离心力驱动而在轴向上产生移动。
结合图4,上述从动带轮71由固定部分78与可动部分79构成,其中,固定部分78被固定在圆筒状的内筒80上,该内筒80与传动轴73同轴地设置,套在传动轴73外周,并且以能够相对于该传动轴73转动的方式被支承;可动部分79固定在外筒81上,该外筒81能够相对于上述内筒80在轴向上产生相对移动并且能够产生相对转动,且该外筒81套在内筒80外周,可动部分79固定在这样的外筒81上从而能够接近或远离上述固定部分78。在固定部分78与可动部分79之间设有三角带72。另外,在上述内筒80与外筒81之间设有扭矩凸轮机构82,该扭矩凸轮机构82根据固定部分78与可动部分79之间的旋转相位差使二者间受到轴向上的分力作用。可动部分79被螺旋弹簧83向固定部分78一侧弹性地加载,在上述内筒80与传动轴73之间设有离心式离合器84,该离心式离合器84在引擎的转速超过设定转速时变为动力传递状态。
从动带轮71的固定部分78与可动部分79之间在轴向上的间隔,由上述扭矩凸轮机构82所产生的轴向上的力、由螺旋弹簧83所产生的轴向上的弹性力、由三角带72造成的使固定部分78与可动部分79间的间隔扩大的方向上的作用力这三者的合力(和或差)决定,在驱动带轮70上,通过使可动部分75靠近固定部分74从而使三角带72在驱动带轮70上的卷绕半径增大,则,该三角带72在从动带轮71上的卷绕半径减小。
参照图3,在上述驱动带轮70的固定部分74的外表面上设有多个风扇85,该风扇85使固定部分74具有冷却扇的功能,而使变速器外壳62内产生冷却风。
在上述后轮WR上设有鼓式制动器B,该故事知道的B具有制动鼓88、一对闸瓦89、支承销90、制动凸轮91、弹簧92,其中,制动鼓88为圆筒状,设置在后轮WR的轮圈87上且向上述传动机构外壳61一侧突出;一对闸瓦89形成为圆弧状,能够与制动鼓88的内周面接触;支承销90对闸瓦89的周向上的第1端部(一端部)进行支承;通过使制动凸轮91与两闸瓦89的周向上的第2端部(另一端部)抵接从而使两个闸瓦89进行扩张与收缩动作;弹簧92对闸瓦89向远离上述制动鼓88的内周面的方向加载。
上述传动机构外壳61的内侧罩63形成为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的盘子状,形成封闭端的壁部63a从后轮WR一侧对着变速器外壳62的壳主体64,开口端朝向上述变速器外壳62一侧。内侧罩63通过多个螺栓93固定在壳主体64上。内侧罩63上形成的上述壁部63a构成封闭上述制动鼓88的开口端的制动盘,上述支承销90穿过上述内侧罩63的上述壁部63a并固定在该壁部63a上。
后轮WR的轮轴26的第1端部穿过内侧罩63的上述壁部63a而伸入齿轮减速器室67内,并且,该轮轴26与壁部63a之间密封。轮轴26的该第1端部被壳主体64与内侧罩63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收装在上述齿轮减速器67中的齿轮减速器25设置在上述传动轴73以及上述轮轴26之间。
上述齿轮减速器25由驱动齿轮94、从动齿轮95、第1中间齿轮97、第2中间齿轮98构成,其中,驱动齿轮94设置在上述传动轴73上;从动齿轮设置在上述轮轴26上;第1中间齿轮97固定在中间齿轮轴96上且与上述驱动齿轮94啮合;第2中间齿轮98固定在上述中间齿轮96上且与上述从动齿轮95啮合。
中间齿轮轴96的两端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在上述壳主体64以及上述内侧罩63上。直径比驱动齿轮94大的第1中间齿轮97一体形成在上述中间齿轮轴96上且与驱动齿轮94啮合。直径比第1中间齿轮97大但比上述从动齿轮95小的第2中间齿轮98固定在上述中间齿轮轴96上且与上述从动齿轮95啮合。
上述传动轴73的第1端部通过第1球轴承99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在上述变速器外壳62的外罩65上。在上述壳主体64上设有第1通孔100,该第1通孔100供上述传动轴73的中间部穿过,且保持能够转动的状态。上述内侧罩63的上述壁部63a上形成有有底的(盲孔)的第1轴承孔101,该第1轴承孔101朝齿轮减速器室67一侧开口,供上述传动轴73的第2端部插入。在上述传动轴73的中间部外周面以及第1通孔100的内周面之间从上述变速器室66一侧依次安装着环形的第1密封部件102与第2球轴承103。在第1轴承孔101的内周面与上述传动轴73的第2端部的外周面之间安装着第3球轴承104。
结合参照图5与图6,在上述内侧罩63的上述壁部63a上设有第2通孔105,该第2通孔105位于第1通孔100的后下方,后轮WR的轮轴26以能够转动的方式穿过该第2通孔105。在上述壳主体64上设有有底的第2轴承孔106,该第2轴承孔106与第2通孔105同轴,且开口朝向上述齿轮减速器室67一侧。在上述轮轴26的中间部外周面以及第2通孔105的内周面之间从上述齿轮减速器室67一侧依次安装着环形的第2密封部件107以及第4球轴承108。在第2轴承孔106的内周面与上述轮轴26的第1端部的外周面之间安装着第5球轴承109。
上述中间齿轮轴96配置在传动轴73的下方且位于轮轴26的前方。在上述壳主体64上设有有底的第3轴承孔11,该第3轴承孔11的开口朝向齿轮减速器室67一侧,供上述中间齿轮轴96的第1端部插入。在上述内侧罩63的上述壁部63a上设有第4轴承孔111,该第4轴承孔111供上述中间齿轮轴96的第2端部插入且与第3轴承孔110同轴。在上述中间齿轮轴96的第1端部的外周面与第3轴承孔110的内周面之间安装着第6球轴承112。在上述中间齿轮轴96的第2端部的外周面与第4轴承孔111的内周面之间第7球轴承113,该第7球轴承113通过在其外圈113a与内圈113b之间设置多个滚珠113c而形成。
在上述传动机构外壳61的内侧罩63的壁部63a上设置有支承销支承孔115,构成上述鼓式制动器B的一部分的上述支承销90穿过该支承销支承孔115并固定在该支承销支承孔115上。设置在上述壁部63a上的该支承销支承孔115使得,上述支承销90的第1端部对着第4轴承孔111(本实施方式)一侧,并且,该支承销支承孔115与该第4轴承孔在轴向上相连。其中,该第4轴承孔111支承设置第1中间齿轮97与第2中间齿轮98的中间齿轮轴96的第2端部。该中间齿轮轴96是,设置有构成齿轮减速器25的多个齿轮即驱动齿轮94、从动齿轮95、第1中间齿轮97以及第2中间齿轮98中的至少一个的齿轮轴的一例。
符号117表示螺母,其作为紧固件用于将穿过上述支承销支承孔115的上述支承销90固定在上述壁部63a上。第4轴承孔111的直径比上述支承销支承孔115的大,从而,第4轴承孔111与上述支承销支承孔115使得:能够将螺母117从上述齿轮减速器室67一侧旋合在支承销90上,同时,该螺母117进入支承销支承孔115中,并且,能够从上述齿轮减速器室67一侧将第7球轴承113装入第4轴承孔111中。
上述支承销支承孔115具有小径孔部115a、大径孔部115b以及紧固面118,小径孔部115a与大径孔部115b同轴,并且,小径孔部115a供上述支承销90穿过,大径孔部115b比小径孔部115a的直径大但比第4轴承孔111的直径小,紧固面118位于小径孔部115a与大径孔部115b之间,面对着上述齿轮减速器室67。在大径孔部115b与第4轴承孔111之间形成有台阶端面部116,该台阶端面部116面对着上述齿轮减速器室67一侧。
上述支承销90的第1端部具有同轴的螺纹轴部90a,上述螺母117旋合在该螺纹轴部90a上且与上述壁部63a上形成的上述紧固面118相抵接、卡合。上述支承销支承孔115的大径孔部115b比第4轴承孔111的直径小,但是其直径尺寸使得对螺母117的转动操作能够进行。
第4轴承孔111与支承销支承孔115二者相偏心配置(不同轴),二者的中心轴线间具有一个偏差量α,并且,从第4轴承孔111与上述支承销支承孔115的轴向上看,第7球轴承113所具有的多个滚珠113c中的一部分位于上述支承销支承孔115内。
上述螺母117抵接、卡合在上述壁部63的上述紧固面118上,从而使上述支承销90被固定在上述壁部63上。在支承销90固定在上述壁部63a上的固定状态下,中间齿轮轴96的位于支承销90一侧的端面与上述螺母之间的距离为L1。将上述螺母117旋合到支承销90上时,该螺母117直至抵接到上述壁部63a的紧固面118时的轴向移动距离为L2。上述距离L1设定得比该距离L2小。
在上述支承销支承孔115的小径孔部115a的内周面与上述支承销90的外周面之间安装着环形的第3密封部件119,该第3密封部件119用于保持上述齿轮减速器室67的(油)密封状态。
在上述壁部63a上通过轴承121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着凸轮轴120,并且该凸轮轴120与上述支承销支承孔115之间隔着上述轮轴26。在该凸轮轴120上设置着上述制动凸轮91。
并且,上述凸轮轴120的从上述壁部63a突出的突出部上固定有连接臂122。该连接臂122上连接着内侧闸线125。在上述壳主体64的后端下部突出地设有闸线支承部123,该闸线支承部123上支承着外侧闸线124。上述内侧闸线125穿过该外侧闸线124且能够在其中移动。该外侧闸线124与内侧闸线125共同构成闸线126。
结合图7,在上述传动机构外壳61的壳主体64的后端上部安装有车轮速度传感器128,该车轮速度传感器128的头端(相对于基端)部靠近、朝向上述从动齿轮95的外周。该车轮速度传感器128具有凸缘部129,该凸缘部129通过螺栓130固定在上述壳主体64上。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效果进行说明。在传动机构外壳61内形成收装带式无级变速器24的变速器室66以及收装齿轮减速器25的齿轮减速器室67,在后轮WR上设有鼓式制动器B,该鼓式制动器B具有闸瓦89,闸瓦89的第1端部被支承销90支承,该支承销90的穿过构成传动机构外壳61的一部分的内侧罩63上形成的壁部63a并固定在该壁部63a上。设置有构成齿轮减速器25的多个齿轮94、95、97、98中的至少一个的中间齿轮轴96的端部被第4轴承孔111支承。支承销90穿过并固定在支承销支承孔115上。该第4轴承孔111与支承销支承孔115都设置在上述壁部63a上且二者相连,并且,使支承销90的第1端部对着(朝向)第4轴承孔111一侧。因而,即使是将第4轴承孔111与支承销支承孔115沿轴向配置在相重合的位置,也能够避免壁部63a的厚度以及传动机构壳61在轮轴26的轴向上的尺寸的增大,并且,能够使中间齿轮轴96与支承销90不会相互干涉,从而能够提高支承销90的配置上的自由度,因此,也能够提高制动凸轮91的配置自由度。
凸轮轴120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在上述壁部63a上,且与支承销支承孔115之间隔着轮轴26。在凸轮轴120上设置着制动凸轮91,其与闸瓦89的周向上的第2端部抵接,并且该制动凸轮91随着凸轮轴120的转动而使闸瓦89进行扩张与收缩动作。因而,能够提高支承销90以及制动凸轮91的配置自由度,并且能够将二者紧凑地配置在中间齿轮轴96的周围,提高中间齿轮轴96的配置自由度。
另外,第4轴承孔111的直径比上述支承销支承孔115的大,在第4轴承孔111与支承销支承孔115之间形成台阶端面部116,该台阶端面部116面对上述齿轮减速器室67一侧。在中间齿轮轴96的端部外周面以及第4轴承孔111的内周面之间安装着第7球轴承113。因而,能够通过形成在第4轴承孔111与支承销支承孔115之间的台阶端面部116来限制第7球轴承113向支承销支承孔115一侧的移动,防止第7球轴承11与支承销90产生干涉(触碰)。
第4轴承孔111与支承销支承孔115的结构使得:对用于将插在上述支承销支承孔115中的支承销90固定在壁部63a上的螺母117进行紧固操作时,能够使该螺母117从上述齿轮减速器室67一侧进入上述支承销支承孔115的大径部115b中从而进行紧固操作,并且,在安装第7球轴承113时,能够使该第7球轴承113从上述齿轮减速器室67一侧进入第4轴承孔111中而实现安装。因而,能够从齿轮减速器室67一侧对用于将支承销90固定在壁部63a上的螺母117进行紧固操作,能够从齿轮减速器室67一侧将第7球轴承113安装在壁部63a上,如此,能够在相同的方向进行支承销90的固定作业以及第7球轴承113的安装作业,提高了安装作业性能。
另外,第4轴承孔111与支承销支承孔115相互偏心配置,从第4轴承孔111与支承销支承孔115的轴向上看,第7球轴承113所具有的多个滚珠113c的一部分位于上述支承销支承孔115内。因而,齿轮减速器室67内的润滑油能够容易地经由第7球轴承113的外圈113a与内圈113b之间旋转着进入中间齿轮轴96的端部侧,提高了润滑性能。
另外,在支承销支承孔115的大径部115b内,旋合在上述支承销90的第1端部上的螺母117卡合、抵接在壁部63a的紧固面118上,从而使支承销90被固定在壁部63a上。上述中间齿轮轴96的上述支承销90一侧的端面与处于抵接、卡合在上述紧固面118上的状态下的上述螺母117之间的距离L1,设定得小于,上述螺母117旋合在上述支承销90上而与上述紧固面118抵接时的在轴向上的移动距离L2。因而,由中间齿轮轴96的端部限制螺母117向旋松方向的移动,从而能够防止螺母117从支承销90上脱落。
另外,由于在上述支承销90的外周面与上述支承销支承孔115的小径部115a的内周面之间安装着环形的第3密封部件119,因而,尽管在壁部63a上设置着从鼓式制动器B内延伸至齿轮减速器67位置处的第4轴承孔111与支承销支承孔119,也能够维持齿轮减速器室67的油密封状态。
另外,传动机构外壳61由变速器外壳62以及内侧罩63构成,其中,变速器外壳62形成变速器室66,在该变速器外壳62与内侧罩63之间形成齿轮减速器室67,并且,该内侧罩63从后轮WR一侧固定在变速器外壳62上。设置上述第4轴承孔111与支承销支承孔115的壁部63形成在上述内侧罩63上。因而,在将本发明的结构应用到现有的二轮摩托车上时,仅需要更换一个较小的内侧罩63即可。
在上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进行多种变形。

Claims (10)

1.一种二轮摩托车,其具有车身框架(F),该车身框架(F)上以能够摆动的方式支承着动力单元(P),该动力单元(P)具有引擎(E)、带式无级变速器(24)以及齿轮减速器(25),其中,引擎(E)的曲轴箱外壳(29)支承着能够转动的曲轴(23),带式无级变速器(24)对来自于该曲轴(23)的旋转动力进行无级变速,齿轮减速器(25)设置在该带式无级变速器(24)与后轮(WR)的轮轴(26)之间,
该轮轴(26)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在传动机构外壳(61)的后端部上,该传动机构外壳(61)与上述曲轴箱外壳(29)相连并向后延伸,在该传动机构外壳(61)内形成收装上述带式无级变速器(24)的变速器室(66)以及收装上述齿轮减速器(25)的齿轮减速器室(67),在上述后轮上设置着鼓式制动器(B),该鼓式制动器(B)具有闸瓦(89),该闸瓦(89)的周向上的第1端部被支承销(90)支承,该支承销(90)穿过上述传动机构外壳(61)的构成制动盘的壁部(63a)并被固定在该壁部(63a)上,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传动机构外壳(61)的上述壁部(63a)上设有轴承孔(111)与支承销支承孔(115),
上述轴承孔(111)用于支承齿轮轴(96)的端部,该齿轮轴(96)上设置构成上述齿轮减速器(25)的多个齿轮(94、95、97、98)中的至少一个,
上述支承销支承孔(115)供上述支承销(90)穿过并固定在该支承销支承孔(115)上,
上述轴承孔(111)与支承销支承孔(115)相连地设置,且使上述支承销(90)的第1端部朝向上述轴承孔(111)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轮摩托车,其特征在于,
上述齿轮减速器(25)包括:设置在作为上述带式无级变速器(24)的输出端的传动轴(73)上的驱动齿轮(94)、设置在上述后轮(WR)的轮轴(26)上的从动齿轮(95)、固定在上述齿轮轴(96)上且与上述驱动齿轮(94)啮合的第1中间齿轮(97)、固定在上述齿轮轴(96)上且与上述从动齿轮(95)啮合的第2中间齿轮(98),
在上述传动机构外壳(61)的上述壁部(63a)上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着凸轮轴(120),该凸轮轴(120)配置在与上述支承销支承孔(115)之间隔着上述轮轴(26)的位置,
在上述凸轮轴(120)上设有制动凸轮(91),该制动凸轮(91)与上述闸瓦(89)的周向上的第2端部抵接,且该制动凸轮(91)随着上述凸轮轴(120)的转动使该闸瓦(89)进行扩张与收缩动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二轮摩托车,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轴承孔(111)与上述支承销支承孔(115)之间形成台阶端面部(116),该台阶端面部(116)面对着上述齿轮减速器室(67)一侧,上述轴承孔(111)的直径大于上述支承销支承孔(115),
在上述齿轮轴(96)的端部的外周面与上述轴承孔(111)的内周面之间安装有轴承(113)。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二轮摩托车,其特征在于,上述轴承孔(111)与上述支承销支承孔(115)的结构使得:对用于将插在上述支承销支承孔(115)中的上述支承销(90)固定在上述壁部(63a)上的紧固件(117)进行紧固操作时,能够使该紧固件(117)从上述齿轮减速器室(67)一侧进入上述支承销支承孔(115)中从而进行紧固操作,并且,在安装上述轴承(113)时,能够使该轴承(113)从上述齿轮减速器室(67)一侧进入上述轴承孔(111)中而实现安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轮摩托车,其特征在于,
面对着处于油密封状态的上述齿轮减速器室(67)的上述轴承(113)是,在外圈(113a)与内圈(113b)之间设置多个滚珠(113c)而构成的球轴承,
上述轴承孔(111)与上述支承销支承孔(115)相互偏心配置,且使,从上述轴承孔(111)与上述支承销支承孔(115)的轴向上看,上述多个滚珠(113c)的一部分位于上述支承销支承孔(115)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二轮摩托车,其特征在于,
面对着处于油密封状态的上述齿轮减速器室(67)的上述轴承(113)是,在外圈(113a)与内圈(113b)之间设置多个滚珠(113c)而构成的球轴承,
上述轴承孔(111)与上述支承销支承孔(115)相互偏心配置,且使,从上述轴承孔(111)与上述支承销支承孔(115)的轴向上看,上述多个滚珠(113c)的一部分位于上述支承销支承孔(115)内。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二轮摩托车,其特征在于,
上述紧固件是,在上述支承销支承孔(115)内,旋合在上述支承销(90)的第1端部上而卡合、抵接在上述壁部(63a)上的螺母(117),
上述齿轮轴(96)的位于上述支承销(90)一侧的端面与处于抵接、卡合在上述壁部(63a)上的状态下的上述螺母(117)之间的距离(L1),设定得小于,上述螺母(117)旋合在上述支承销(90)上而与上述壁部(63a)抵接时的在轴向上的移动距离(L2)。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二轮摩托车,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支承销(90)的外周面与上述支承销支承孔(115)的内周面之间安装着环形的密封部件(119)。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二轮摩托车,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支承销(90)的外周面与上述支承销支承孔(115)的内周面之间安装着环形的密封部件(119)。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二轮摩托车,其特征在于,上述传动机构外壳(61)由变速器外壳(62)以及内侧罩(63)构成,其中,变速器外壳(62)形成上述变速器室(66),在该变速器外壳(62)与上述内侧罩(63)之间形成上述齿轮减速器室(67),并且,该内侧罩(63)从后轮(WR)一侧固定在上述变速器外壳(62)上,
设置上述轴承孔(111)与上述支承销支承孔(115)的上述壁部(63)形成在上述内侧罩(63)上。
CN201210293406.4A 2011-09-20 2012-08-16 二轮摩托车 Active CN10301036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05095 2011-09-20
JP2011205095A JP5689770B2 (ja) 2011-09-20 2011-09-20 自動二輪車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10367A CN103010367A (zh) 2013-04-03
CN103010367B true CN103010367B (zh) 2014-09-10

Family

ID=479596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93406.4A Active CN103010367B (zh) 2011-09-20 2012-08-16 二轮摩托车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689770B2 (zh)
CN (1) CN10301036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65508B (zh) * 2015-08-05 2017-11-07 安徽巨一自动化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主减速器总成凸缘浮动摩擦抱紧机构
JP6678088B2 (ja) * 2016-09-26 2020-04-0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パワーユニットの駆動輪速度検出センサ保護構造
EP3642104A4 (en) * 2017-06-20 2021-03-10 TVS Motor Company Limited DRIVE SYSTEM FOR A TWO-WHEEL VEHICLE
KR102608882B1 (ko) * 2021-11-26 2023-11-30 현대트랜시스 주식회사 액슬장치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07178A (zh) * 2005-01-22 2006-07-26 Sram德国有限公司 向自行车传动装置中传递切换运动的装置
CN101382192A (zh) * 2008-09-23 2009-03-11 无锡桥联数控机床有限公司 一种消隙传动箱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34067A (ja) * 1982-08-16 1984-02-24 Hond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の伝動ケ−ス装置
JPH07115596B2 (ja) * 1985-05-29 1995-12-13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動力伝達装置
JPS62149586A (ja) * 1985-12-24 1987-07-0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ユニツトスイング式自動二輪車
JP2627583B2 (ja) * 1991-01-23 1997-07-0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リヤブレーキ取付構造
JP4318780B2 (ja) * 1999-03-30 2009-08-2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における制動装置
JP4382403B2 (ja) * 2003-07-07 2009-12-16 日立建機株式会社 油圧装置
JP2007177893A (ja) * 2005-12-28 2007-07-12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用パワーユニット
JP4758852B2 (ja) * 2006-08-29 2011-08-3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ホイール回転装置のブレーキ構造
JP5185042B2 (ja) * 2008-09-26 2013-04-1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パワーユニットの駆動輪速度センサ保護構造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07178A (zh) * 2005-01-22 2006-07-26 Sram德国有限公司 向自行车传动装置中传递切换运动的装置
CN101382192A (zh) * 2008-09-23 2009-03-11 无锡桥联数控机床有限公司 一种消隙传动箱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開2005-30428A 2005.02.03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10367A (zh) 2013-04-03
JP2013068231A (ja) 2013-04-18
JP5689770B2 (ja) 2015-03-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54075C (zh) 摩托车
CN101852112B (zh) 内燃机
CN103511055B (zh) 强制风冷式发动机的冷却结构
CN103010367B (zh) 二轮摩托车
CN101082304B (zh) 发动机单元和跨骑式车辆
CN100575133C (zh) 电动车辆的电池配置结构
US7610987B2 (en) Power unit and saddle-ride type vehicle provided with the power unit
CN104428514A (zh) 发动机的增压器安装构造
CN1755075A (zh) 发动机的冷却结构
WO2006003904A1 (ja) 小型車両用のvベルト式無段変速機、及び鞍乗型車両
CN1736754A (zh) 电动车辆用显示装置
CN1891565A (zh) 车辆动力单元及安装车辆动力单元的车辆
EP2546551B1 (en) Power unit for a small vehicle
JPH1179053A (ja) 自動二輪車のパワーユニット
US6405823B1 (en) Vehicle power unit
CN1963263A (zh) 二轮机动车的传动箱的通气结构
CN100378307C (zh) 内燃机的辅机安装结构
CN1263651C (zh) 自动二、三轮车用动力装置
EP3421839B1 (en) Electronically controlled v-belt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CN203254962U (zh) 用于摩托车的动力传动装置
CN1678844A (zh) V带式无级变速装置
CN1153892C (zh) 内燃机的阀簧座构造
EP3421838B1 (en) Electronically controlled v-belt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CN100532188C (zh) 两轮摩托车的动力单元的支撑构造
JP5819126B2 (ja) 小型車両用パワーユニッ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