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92229B - 工业车辆 - Google Patents

工业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92229B
CN102992229B CN201210194999.9A CN201210194999A CN102992229B CN 102992229 B CN102992229 B CN 102992229B CN 201210194999 A CN201210194999 A CN 201210194999A CN 102992229 B CN102992229 B CN 10299222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rk
vehicle body
vehicle
body constituting
pa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9499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92229A (zh
Inventor
药师忠幸
佐藤良孝
炭釜康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Industrie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da Automatic Loom Work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da Automatic Loom Works Ltd filed Critical Toyoda Automatic Loom Work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9922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922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922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922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orklifts And Lifting Vehicles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工业车辆,当驾驶员操作车辆时,能够容易地掌握后部车身构成部的外廓形状,并能够容易地掌握车辆相对于该车辆所行驶的通道的位置。在罩(21)的外缘(24)上的能够由驾驶员(P)目视确认的位置,设置有Q~U标记(31~39)。

Description

工业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业车辆。
背景技术
在以叉车(forklift)为代表的工业车辆中,已知有一种具备能够升降的工作台的拣选车(pickinglift)(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拣选车在车身的中央立起设置有一对门架(mast),利用该一对门架将在前方设置的工作台支承为能够升降。在工作台的前部固定有货物装卸作业用的货叉(fork)。由驱动马达与驱动轮构成的行驶驱动装置、用于使工作台升降的货物装卸装置、控制货物装卸及行驶的控制装置、以及作为车辆的驱动源的电池等各种功能装置紧凑地集合配置于门架的后方。进而,该各种功能装置被从门架的左右两侧开始设置到车身后方的罩(后部车身构成部)覆盖。罩由上部的开闭式罩与下部的固定罩构成。上部的开闭式罩形成为从与门架相邻的一侧开始倾斜到车辆的外缘部的形状,以减少从驾驶员座观察的死角。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40584号公报
然而,存在如下课题:当拣选车向作为与供货叉设置的一侧相反侧的后方行驶时,由于在前进方向上设置有各种功能装置,因此驾驶员难以目视确认车辆的外缘部亦即后退方向上的车身(后部车身构成部)的端部。其理由在于,例如驾驶员的视线被上部的开闭式罩的一部分遮挡,从而后退方向上的车身的外缘部进入到驾驶员观察的死角。
并且,在仓库内使用的拣选车大多在狭窄的通道上行驶,为了相对于这样的狭窄的通道而在中央部行驶,以往必须依靠经验及直觉这样的驾驶员的感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业车辆,当驾驶员操作车辆时,能够容易地掌握后部车身构成部的外廓形状,并能够容易地掌握车辆相对于该车辆所行驶的通道的位置。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发明提供一种工业车辆,在车辆前方设置有货物装卸作业用的货物装卸件,并且在比驾驶员座更靠车辆后方的位置设置有后部车身构成部,该工业车辆在所述货物装卸件侧的前进方向或所述后部车身构成部侧的后退方向上行驶,所述工业车辆的主旨在于,在所述后部车身构成部的外缘上的能够由处于所述驾驶员座的驾驶员目视确认的位置设置有多个标记,通过所述多个标记能够掌握所述后部车身构成部的外廓形状,并且能够掌握车辆相对于该车辆所行驶的通道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当操作车辆使其行驶时,驾驶员通过对将在后部车身构成部的外缘设置的多个标记连结的假想线进行掌握,能够在驾驶员座上容易地掌握后部车身构成部的外廓形状。并且,通过对多个标记与车辆所行驶的通道一起进行目视确认,能够在驾驶员座上掌握车辆相对于通道的位置,因此能够使驾驶员的车辆行驶操作变得容易。
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发明,其主旨在于,在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发中,所述多个标记具备至少一对Q标记,该一对Q标记以相对于所述后部车身构成部的车宽方向中央相等的距离设置于左右两侧,通过在对车辆进行行驶操作时与所述通道一起目视确认该一对Q标记,能够掌握所述后部车身构成部的整个宽度。
根据本发明,驾驶员从驾驶员座目视确认一对Q标记及通道,并且对将通过各Q标记的视线与通道的交点彼此连结的假想线进行掌握,由此能够在驾驶员座上掌握后部车身构成部的整个宽度。
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发明,其主旨在于,在技术方案1或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发明中,所述多个标记具备至少一个R标记,通过在对车辆进行行驶操作时与所述通道的端部一起目视确认该R标记,能够掌握所述后部车身构成部是否从所述通道的端部离开预先确定的距离。
此处,“通道的端部”说的是位于通道的宽度方向(车宽方向)上的通道的端部。根据本发明,驾驶者从驾驶员座目视确认R标记及通道,并对通过R标记的视线与通道的交点、和通道的端部进行对照,由此能够在驾驶员座上掌握后部车身构成部是否从通道的端部离开预先确定的距离。
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发明,其主旨在于,在技术方案1~技术方案3中任一方案所记载的发明中,所述多个标记具备在所述后部车身构成部的末端侧设置的两个以上的S标记。
此处,“后部车身构成部的末端”,说的是在车辆的后退方向上距离驾驶员座最远的后部车身构成部的部位。根据本发明,驾驶员目视确认两个以上的S标记,并对将各S标记彼此连结的假想线进行掌握,由此能够掌握后部车身构成部的末端位置。因此,例如当在后部车身构成部的末端侧存在障碍物(例如货架等)、且对车辆进行行驶操作而使后部车身构成部的末端靠近该障碍物时,能够以避免与障碍物接触的方式使车辆行驶。
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发明,其主旨在于,在技术方案1~技术方案4中任一方案所记载的发明中,所述多个标记具备在所述后部车身构成部的车宽方向中央设置的T标记。
根据本发明,驾驶员通过目视确认T标记,能够掌握后部车身构成部的中央。因此,例如当车辆在后退方向上行驶时,对车辆进行行驶操作以使T标记通过通道的宽度方向中央,由此能够使车辆以靠近通道中央的方式行驶。
技术方案6所记载的发明,其主旨在于,在技术方案1~技术方案5中任一方案所记载的发明中,所述多个标记具备在所述后部车身构成部的角部设置的至少一个U标记。
此处,“后部车身构成部的外缘的角部”,说的是沿着车辆的后退方向的后部车身构成部的外缘的侧缘、与在车辆的后退方向上远离驾驶员座的后部车身构成部的外缘的末端缘交叉的部位。根据本发明,例如对于在设置于货架之间的通道上行驶的车辆,在使车辆靠近左右方向上任一方的货架的情况下,驾驶员通过一边目视确认U标记及货架一边对车辆进行行驶操作,能够以不使后部车身构成部与货架接触的方式使车辆靠近货架。并且,当在通道的拐角处转弯时,通过一边目视确认U标记及通道的拐角一边对车辆进行行驶操作,能够以不使后部车身构成部与通道的拐角接触的方式在通道上转弯。
技术方案7所记载的发明,其主旨在于,在技术方案1~技术方案6中任一方案所记载的发明中,所述多个标记一体形成于所述后部车身构成部。
根据本发明,由于标记一体形成于后部车身构成部,因此与利用其他部件形成标记的情况相比,能够削减部件件数,并且还能够节省安装的劳力。
技术方案8所记载的发明,其主旨在于,在技术方案1~技术方案7中任一方案所记载的发明中,所述多个标记形成为从所述后部车身构成部的外表面突出的凸部。
根据本发明,例如与标记形成为相对于后部车身构成部的外表面凹陷的凹部的情况相比,由于能够使标记相对于驾驶员P变得显眼,因此能够提高驾驶员的目视确认性。并且,即使在后部车身构成部的外表面以向外侧鼓起的方式弯曲成弧状的情况下,由于标记从外表面突出,因此也能够由驾驶员目视确认标记。
技术方案9所记载的发明,其主旨在于,在技术方案1~技术方案8中任一方案所记载的发明中,所述工业车辆是一种拣选车,该拣选车设置有将兼用作所述驾驶员座的工作台支承为能够升降的一对门架,并具备罩,该罩对配置成比所述一对门架更靠后方的功能装置进行收纳且形成所述后部车身构成部的一部分,在所述罩形成有随着朝向后方而下降的倾斜面,在所述倾斜面的外缘设置有所述多个标记。
根据本发明,在拣选车的罩形成有随着朝向后方而下降的倾斜面,即使在从驾驶员座难以直接目视确认罩的外缘的情况下,驾驶员通过目视确认在倾斜面的外缘设置的多个标记,也能够容易地掌握罩的外廓形状。
根据本发明,当驾驶员操作车辆时,能够容易地掌握后部车身构成部的外廓形状,并能够容易地掌握车辆相对于该车辆所行驶的通道的位置。
附图说明
图1(a)是将实施方式的拣选车的局部剖开的立体图,图1(b)是将Q~U标记周边放大的立体图。
图2是从侧方观察拣选车的局部的示意图。
图3是俯视观察拣选车在通道内行驶的状态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K…功能装置;P…驾驶员;T…通道;T1、T2…端部;10…作为工业车辆的拣选车;11…车身;12…门架;13…兼用作驾驶员座的工作台;14…作为货物装卸件的货叉;16…形成后部车身构成部的固定罩;21…形成后部车身构成部的罩;23…作为外表面的倾斜面;24…外缘;24c、24d…角部;31、32…作为标记的Q标记;33、34…作为标记的R标记;35、36…作为标记的S标记;37…作为标记的T标记;38、39…作为标记的U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图1~图3对将本发明具体化成拣选车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以下说明中,“前”、“后”、“左”、“右”、“上”、“下”,示出了以拣选车的驾驶员(工作人员)面对拣选车的前方(前进方向)的状态为基准时的“前”、“后”、“左”、“右”、“上”、“下”。并且,将拣选车的左右方向作为车宽方向。
如图1(a)所示,在拣选车10的车身11立起设置有一对门架12。在一对门架12的前方设置有工作台13。利用一对门架12将工作台13支承为能够升降。在工作台13的前部固定有作为货物装卸作业用的货物装卸件的货叉14。在工作台13的后部立起设置有背面板17,并且在背面板17的中央设置有供驾驶员P对拣选车10进行行驶操作使用的操作部S。进而,驾驶员P在站立于工作台13上的状态下操作操作部S,由此使拣选车10在前进方向或后退方向中的任意行进方向上行驶。因此,工作台13兼用作驾驶员P驾驶拣选车10时使用的驾驶员座。另外,在操作部S还设置有用于进行货物装卸作业的货物装卸作业用操作部。
在背面板17的上部形成了网眼状的目视确认窗17a,并且驾驶员P能够在站立于工作台13上的状态下一边操作操作部S,一边经由目视确认窗17a来目视确认拣选车10的后方。
在一对门架12的后方下部,配设有由驱动马达与驱动轮15构成的行驶驱动装置、用于使工作台13升降的货物装卸装置、控制货物装卸及行驶的控制装置、以及作为车辆的驱动源的电池等的各种功能装置K。各种功能装置K被固定罩16包围。进而,在固定罩16的上部安装有开闭式的罩21。罩21从上方将各种功能装置K覆盖。进而,若打开罩21,则各种功能装置K的上部敞开,从而能够进行对各种功能装置K的维护等作业。在本实施方式中,罩21及固定罩16形成了位于比工作台13更靠车辆后方的位置的后部车身构成部。
罩21的上表面22例如形成为平板状。并且,作为外表面的倾斜面23形成于罩21,该倾斜面23随着从上表面22的后端缘22a朝向后侧而下降,并且在沿倾斜面23的侧缘延伸的罩21的外缘24,形成有朝下方延伸的侧面25。侧面25形成为在罩21被关闭的状态下与固定罩16的侧面16a连接。
罩21的外缘24形成为包括:侧缘24a、24b,该侧缘24a、24b位于倾斜面23的左右两侧缘,并且从拣选车10的前方朝后方下降;弧状地鼓起的角部24c、24d,该角部24c、24d位于倾斜面23的左右两后端,并且与侧缘24a、24b的后端连接;以及将两个角部24c、24d彼此连接的末端缘24e。此处,在末端缘24e中,将沿拣选车10的车宽方向延伸、且位于末端缘24e的中央的端缘作为第一末端缘241e,将连接第一末端缘241e的左右两端与各角部24c、24d的端缘作为第二末端缘242e、243e。另外,第一末端缘241e在外缘24中位于最后方。
作为标记的Q标记31、32在第二末端缘242e、243e形成为从倾斜面23突出的凸部。该一对Q标记31、32以相对于罩21的车宽方向中央相等的距离配置于左右两侧。并且,作为标记的R标记33、34在第二末端缘242e、243e形成为从倾斜面23突出的凸部。该一对R标记33、34配置成比Q标记31、32更靠车宽方向的外侧。进而,作为标记的S标记35、36在第一末端缘241e与第二末端缘242e、243e的边界形成为从倾斜面23突出的凸部。并且,作为标记的T标记37在第一末端缘241e的车宽方向中央形成为从倾斜面23突出的凸部。进而,U标记38、39在两个角部24c、24d形成为从倾斜面23突出的凸部。
在隔着第一末端缘241e的两侧,各Q标记31、32、各R标记33、34以及各S标记35、36,从第一末端缘241e与第二末端缘242e、243e的边界起沿第二末端缘242e、243e隔开间隔地配置。Q~U标记31~39与罩21一体形成。
如图1(b)所示,Q~U标记31~39形成为矩形板状,并且形成为其长度方向沿倾斜面23延伸。另外,在图1(b)中,为了便于说明,仅对Q标记31、R标记33、S标记35、T标记37以及U标记38进行了图示,将Q标记32、R标记34、S标记36以及U标记39的图示省略。
如图2所示,倾斜面23以朝外侧鼓起的方式弯曲成弧状。并且,在驾驶员P朝向后方的状态下,能够由驾驶员P对Q~U标记31~39进行目视确认。即,倾斜面23的鼓起设定成,将驾驶员P与Q~U标记31~39连结的视线L不会被倾斜面23遮挡。另外,在图2中,为了便于说明,仅对T标记37进行了图示,将其它的Q~S标记31~36以及U标记38、39的图示省略。
如图3所示,将各Q标记31、32的配置位置设定成如下位置,使得朝后退方向行驶的拣选车10的车身11的左右两缘部11a、11b,能够从驾驶员P的通过各Q标记31、32的视线L1、L2与通道T的地板面F交叉的交点P1、P2上通过。即,将两个交点P1、P2彼此直线状地连结的假想线L7的长度H1,与车身11的整个宽度(两个缘部11a、11b之间的长度)大致相同。
将各R标记33、34的配置位置设定成如下位置,使得从驾驶员P的通过各R标记33、34的视线L3、L4与通道T的地板面F交叉的交点P3、P4,从朝后退方向行驶的拣选车10的车身11的左右两缘部11a、11b通过的位置起沿车宽方向离开距离H2。各S标记35、36位于比各Q标记31、32、以及R标记33、34更靠罩21的外缘24的末端侧的位置。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例如,驾驶员P在站立于工作台13上的状态下操作操作部S,使拣选车10在通道T内朝后退方向行驶。当对该车辆进行行驶操作时,驾驶员P目视确认Q~U标记31~39,并且对以沿着外缘24的方式将Q~U标记31~39连结的假想线进行掌握,由此能够掌握第一末端缘241e、第二末端缘242e、243e以及两个角部24c、24d的位置。其结果,驾驶员P能够掌握罩21的外廓形状。
并且,当对车辆进行行驶操作时,驾驶员P目视确认各Q标记31、32,并对通过各Q标记31、32的视线L1、L2与地板面F交叉的交点P1、P2进行掌握。由于将两个交点P1、P2彼此直线状地连结的假想线L7的长度H1与车身11的整个宽度大致相同,因此当拣选车10朝后退方向行驶时,驾驶员P通过目视确认各Q标记31、32以及两个交点P1、P2,能够掌握车身11的整个宽度。进而,驾驶员P一边掌握在交点P1、P2与通道T的位于宽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T1、T2之间是否存在间隔,一边驾驶拣选车10。
并且,当对车辆进行行驶操作时,驾驶员P目视确认各R标记33、34,并对通过各R标记33、34的视线L3、L4与地板面F交叉的交点P3、P4进行掌握。进而,驾驶员P对交点P3、P4是否位于通道T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T1、T2上的情况进行掌握。
例如当交点P3、P4双方均位于两个端部T1、T2上时,驾驶员P能够掌握下述情况:以使拣选车10的两个缘部11a、11b通过从位于通道T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T1、T2起沿车宽方向离开距离H2的位置的方式,使拣选车10在通道T内行驶。并且,能够掌握下述情况:例如当交点P3位于比通道T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T1更靠通道T的外侧的位置时,车身11的缘部11a在车宽方向上与位于通道T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T1之间的距离小于距离H2。进而,能够掌握下述情况:例如当交点P3位于比通道T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T1更靠通道T的内侧的位置时,车身11的缘部11a在车宽方向上与位于通道T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T1之间的距离大于距离H2。此处,“车身11的两个缘部11a、11b从位于通道T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T1、T2起沿车宽方向离开距离H2的位置”,说的是当拣选车10在通道T上行驶时,车身11不会与在通道T的两侧存在的货架等障碍物(未图示)接触的预先确定的位置。
并且,例如当在车身11的后侧存在障碍物时,驾驶员P目视确认各S标记35、36,并对将两个S标记35、36彼此连结的假想线L5进行掌握。由于各S标记35、36位于比各Q标记31、32及R标记33、34更靠罩21的外缘24的末端侧的位置,因此利用假想线L5易于掌握第一末端缘241e的位置。因此,驾驶员P通过对将各S标记35、36彼此连结的假想线L5进行掌握,易于掌握相对于通道T的罩21的后侧的末端位置。此处,“罩21的末端”说的是在车辆的后退方向上罩21距离工作台13最远的部位。
并且,驾驶员P通过目视确认T标记37,能够掌握罩21的中央。进而,例如当在通道T内存在中央线C1时,驾驶员P目视确认T标记37,并对通过T标记37的视线L6与底板面F交叉的交点P5进行掌握。由于T标记37配置于第一末端缘241e的车宽方向中央,因此驾驶员通过对交点P5是否位于中央线C1上的情况进行掌握,能够掌握拣选车10是否在通道T内的中央附近行驶的情况。
并且,例如当使车身11靠近通道T的位于宽度方向上的端部T1时,驾驶员P对U标记38进行目视确认,并驾驶拣选车10使得U标记38靠近通道T的位于宽度方向上的端部T1。U标记38、39配置于角部24c、24d,该角部24c、24d是沿着车辆的后退方向的罩21的外缘24的侧缘24a、24b、与在车辆的后退方向上远离工作台13的罩21的外缘24的末端缘24e交叉的部位。因此,驾驶员P对U标记38是否靠近通道T的位于宽度方向上的端部T1进行掌握,由此能够掌握拣选车10是否靠近通道T的位于宽度方向上的端部T1。
并且,例如当在通道T的拐角处转弯时,驾驶员P对位于通道T的拐角侧的U标记38进行目视确认,并驾驶拣选车10一边使该U标记38、39靠近通道T的拐角一边在通道T的拐角处转弯。U标记38、39配置于角部24c、24d,该角部24c、24d是沿着车辆的后退方向的罩21的外缘24的侧缘24a、24b、与在车辆的后退方向上远离工作台13的罩21的外缘24的末端缘24e交叉的部位。因此,驾驶员P一边使位于通道T的拐角侧的U标记38、39靠近通道T的拐角一边在通道T的拐角处转弯,由此能够掌握在通道T的拐角处存在的障碍物(货架等)与车身11之间的间隔。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能够获得以下效果。
(1)在罩21的外缘24上能够由驾驶员P目视确认的位置,设置有Q~U标记31~39。因此,驾驶员P目视确认Q~U标记31~39,并掌握将Q~U标记31~39连结的假想线,由此能够从工作台13上掌握罩21的外缘24的位置,从而能够容易地掌握罩21的外廓形状。并且,驾驶员P目视确认Q~U标记31~39,由此能够从工作台上掌握车辆相对于通道T的位置,从而能够使驾驶员P对车辆进行的行驶操作变得容易。
(2)在罩21的外缘,将各Q标记31、32设置成处于如下位置,使得朝后退方向行驶的拣选车10的车身11的左右两缘部11a、11b,从驾驶员P的通过各Q标记31、32的视线L1、L2与地板面F交叉的交点P1、P2上通过。将两个交点P1、P2彼此直线状地连结的假想线L7的长度H1,与车身11的整个宽度大致相同。因此,当拣选车10向后退方向行驶时,驾驶员P对将两个交点P1、P2彼此直线状地连结的假想线L7进行掌握,由此能够从工作台13上掌握车身11的整个宽度,从而能够掌握车身11在通道T的宽度范围内的位置。
(3)在罩21的外缘,将各R标记33、34设置成处于如下位置,使得从驾驶员P的通过各R标记33、34的视线L3、L4与地板面F交叉的交点P3、P4,从朝后退方向行驶的拣选车10的两个缘部11a、11b通过的位置起沿车宽方向离开距离H2。因此,当交点P3、P4双方均位于两个端部T1、T2上时,驾驶员P从工作台13上能够掌握下述情况:以使拣选车10的两个缘部11a、11b通过从位于通道T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T1、T2起沿车宽方向离开距离H2的位置的方式,使拣选车10在通道T内行驶。其结果,能够掌握下述情况:当拣选车10在通道T上行驶时,车身11位于不会与在通道T的两侧存在的货架等障碍物接触的预先确定的位置。
(4)在罩21的外缘24,将各S标记35、36设置成位于比各Q标记31、32、以及R标记33、34更靠罩21的外缘24的末端侧的位置。因此,利用将两个S标记35、36彼此连结的假想线L5,易于掌握第一末端缘241e的位置,驾驶员P通过对将两个S标记35、36彼此连结的假想线L5进行掌握,能够掌握车身11的后侧的末端位置。因此,例如当在车身11的后侧的末端侧存在障碍物(例如货架等)、且进行行驶操作使车身11靠近该障碍物时,能够以避免与障碍物接触的方式使车辆行驶。
(5)在罩21的外缘24,在车宽方向上的中央设置有T标记37。因此,通过目视确认T标记37,能够掌握罩21的中央。因此,例如当在通道T内存在中央线C1时,驾驶员P通过在使通过Q标记31的视线L6与地板面F交叉的交点P5位于中央线C1上的状态下对车辆进行行驶操作,能够使车辆以靠近通道T的中央的方式行驶。
(6)在罩21的外缘24的角部24c、24d设置有U标记38、39。因此,例如若在设置于货架之间的通道T上行驶时使车辆靠近左右方向上任意一侧的货架,驾驶员P通过一边目视确认U标记38、39及货架一边对车辆进行行驶操作,能够以不使罩21与货架接触的方式使车辆靠近货架。并且,例如当在通道T的拐角处转弯时,通过一边目视确认U标记38、39及通道T的拐角一边对车辆进行行驶操作,能够以不使罩21与通道T的拐角接触的方式使车辆在通道T上转弯。
(7)Q~U标记31~39与罩21一体形成。因此,与利用其他部件形成Q~U标记31~39的情况相比,能够削减部件件数,并且能够节省安装的劳力。
(8)使Q~U标记31~39形成为从罩21的倾斜面23突出的凸部。因此,与Q~U标记31~39形成为相对于罩21的倾斜面23凹陷的凹部的情况相比,由于能够使Q~U标记31~39相对于驾驶员P变得显眼,因此能够提高驾驶员P的目视确认性。并且,即使罩21的倾斜面23以向外侧鼓起的方式弯曲成弧状,由于Q~U标记31~39从倾斜面23突出,因此也能够由驾驶员P目视确认Q~U标记31~39。
(9)在罩21的倾斜面23的外缘24形成了Q~U标记31~39。因此,在拣选车10的罩21形成有随着朝向后方而下降的倾斜面23,即使在从工作台13上难以直接目视确认倾斜面23的外缘24的情况下,驾驶员P通过目视确认在倾斜面23的外缘24设置的Q~U标记31~39,也能够容易地掌握罩21的外廓形状。
(10)在罩21的外缘24,在隔着车宽方向的中央的两侧,使各Q标记31、32、各R标记33、34以及各S标记35、36沿外缘24隔开间隔地配置。因此,能够使各Q标记31、32、各R标记33、34以及各S标记35、36作为刻度而发挥功能。因此,即使在看到Q~S标记31~36的方法因驾驶员P的身高或姿势等个人差异而不同的情况下,通过利用各Q标记31、32、各R标记33、34以及各S标记35、36作为刻度,也能够凭感觉来进行对车身11的整个宽度的掌握等。
(11)通过在罩21的外缘24一体形成Q~U标记31~39,能够提高罩21的刚度。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可以进行如下变更。
○在实施方式中,可以使Q~U标记31~39形成为相对于罩21的倾斜面23凹陷的凹部。
○在实施方式中,可以不使Q~U标记31~39与罩21一体形成。例如可以在罩21的外缘24安装与罩21分体形成的标记。
○在实施方式中,可以是能够与驾驶员P的身高或姿势等个人差异相对应地调整Q~U标记31~39的配置位置的结构。
○在实施方式中,可以在Q~U标记31~39的表面涂覆涂料、或粘贴贴纸。由此,能够提高对Q~U标记31~39的目视确认性。
○在实施方式中,可以将Q标记31、32、R标记33、34、S标记35、36以及U标记38、39全部用于对车身11的整个宽度进行掌握。并且,可以将Q标记31、32、R标记33、34、S标记35、36以及U标记38、39全部用于掌握下述情况:车身11是否从通道T的位于宽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T1、T2离开预先确定的距离。
○在实施方式中,可以在罩21的外缘24进一步设置标记。即,在罩21的外缘24设置的标记的个数,只要在两个以上即可,并未进行特殊限制。
○在实施方式中,Q~U标记31~39例如可以是圆板状或三角板状,对Q~U标记31~39的形状并未进行特殊限制。
○虽然将本发明应用于在与货叉14的相反侧设置操作部S的拣选车10,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在货叉14侧设置操作部S的拣选车10。
○例如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平衡重式叉车。在该情况下,安装于车辆后方的平衡重相当于后部车身构成部。

Claims (9)

1.一种工业车辆,在车辆前方设置有货物装卸作业用的货物装卸件,并且在比驾驶员座更靠车辆后方的位置设置有后部车身构成部,该工业车辆在所述货物装卸件侧的前进方向或所述后部车身构成部侧的后退方向上行驶,
所述工业车辆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后部车身构成部的外缘上的能够由处于所述驾驶员座的驾驶员目视确认的位置设置有多个标记,通过所述多个标记能够掌握所述后部车身构成部的外廓形状,并且能够掌握车辆相对于该车辆所行驶的通道的位置,
所述多个标记具备在所述后部车身构成部的末端侧设置的两个以上的S标记,通过将所述S标记连结的假想线,能够掌握所述后部车身构成部的末端侧的外廓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标记具备至少一对Q标记,该一对Q标记以相对于所述后部车身构成部的车宽方向中央相等的距离设置于左右两侧,通过在对车辆进行行驶操作时与所述通道一起目视确认该一对Q标记,能够掌握所述后部车身构成部的整个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标记具备至少一个R标记,通过在对车辆进行行驶操作时与所述通道的端部一起目视确认该R标记,能够掌握所述后部车身构成部是否从所述通道的端部离开预先确定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标记具备至少一个R标记,通过在对车辆进行行驶操作时与所述通道的端部一起目视确认该R标记,能够掌握所述后部车身构成部是否从所述通道的端部离开预先确定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工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标记具备在所述后部车身构成部的车宽方向中央设置的T标记。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工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标记具备在所述后部车身构成部的角部设置的至少一个U标记。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工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标记一体形成于所述后部车身构成部。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工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标记形成为从所述后部车身构成部的外表面突出的凸部。
9.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工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工业车辆是拣选车,该拣选车设置有将兼用作所述驾驶员座的工作台支承为能够升降的一对门架,并且具备罩,该罩对配置成比所述一对门架更靠后方的功能装置进行收纳且形成所述后部车身构成部的一部分,
在所述罩形成有随着朝向后方而下降的倾斜面,在所述倾斜面的外缘设置有所述多个标记。
CN201210194999.9A 2011-09-13 2012-06-13 工业车辆 Active CN10299222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99747 2011-09-13
JP2011199747A JP5659991B2 (ja) 2011-09-13 2011-09-13 産業車両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92229A CN102992229A (zh) 2013-03-27
CN102992229B true CN102992229B (zh) 2015-12-09

Family

ID=479214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94999.9A Active CN102992229B (zh) 2011-09-13 2012-06-13 工业车辆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659991B2 (zh)
CN (1) CN10299222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67222B2 (ja) 2020-02-26 2023-05-01 三菱ロジスネクスト株式会社 処理装置、処理方法、報知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4355893B (zh) * 2021-12-13 2024-04-09 河南嘉晨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环境感知的工业车辆门架自动控制的系统及方法
JP2024039236A (ja) * 2022-09-09 2024-03-22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移動制御装置、移動制御システム、移動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85769U (zh) * 1987-05-22 1988-11-29
JPH06971U (ja) * 1992-06-17 1994-01-11 株式会社カンセイ 車体のコーナ位置表示装置
JPH0728738U (ja) * 1993-11-04 1995-05-30 小島プ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マーカー
JP2003040584A (ja) * 2001-07-30 2003-02-13 Toyota Industries Corp オーダーピッカ
JP2004203130A (ja) * 2002-12-24 2004-07-22 Shimizu Home Techno Kk 車両感覚表示マーク技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92229A (zh) 2013-03-27
JP5659991B2 (ja) 2015-01-28
JP2013060257A (ja) 2013-04-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92229B (zh) 工业车辆
EP2518000B2 (de) Fahrerlos betreibbares Flurförderzeug
CN115947269A (zh) 一种用于狭窄空间内货物搬运的叉车
DE102007049392A1 (de) Gabelstapler
CN207293234U (zh) 一种用于堆垛架拆堆垛的堆垛机
CN103663281A (zh) 一种侧面开口的叉车车架结构
CN111498752B (zh) 材料搬运车辆和可附连到材料搬运车辆的负载搬运件
CN203558131U (zh) 四向行驶叉车驾驶室
CN210419123U (zh) 一种自动导引叉车
CN104520227A (zh) 叉车的护顶结构
JP2002087771A (ja) ピッキングフォークリフト
DE102016104745A1 (de) Mitgängergeführter Hubwagen
CN216377341U (zh) Agv自动导引车
CN205132367U (zh) 一种双面下摆型振子式线束流水生产线
CN115123969B (zh) 一种自动堆垛的仓储叉车机器人
CN217173186U (zh) 窄通道自动化立体仓储堆垛车
CN215249379U (zh) 叉车
CN209556476U (zh) 两用夹抱式智能立体停车库
JPH0629166Y2 (ja) 運搬車両の運転席取付装置
JPS6346475Y2 (zh)
JP2002087776A (ja) ピッキングフォークリフト
CN109501772B (zh) 有轨小车装置和换电站
CN106401243B (zh) 一种二层升降横移立体停车设备的横向动力系统
JP2008094560A (ja) フォーク装置及び自動倉庫
KR200484609Y1 (ko) 리치타입 지게차의 조작레버 가드부재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