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70650A - 音频混合系统 - Google Patents

音频混合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70650A
CN102970650A CN2012103137825A CN201210313782A CN102970650A CN 102970650 A CN102970650 A CN 102970650A CN 2012103137825 A CN2012103137825 A CN 2012103137825A CN 201210313782 A CN201210313782 A CN 201210313782A CN 102970650 A CN102970650 A CN 1029706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t
input
channel
patches
pa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1378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70650B (zh
Inventor
藤田启明
寺田光太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h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amah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ha Corp filed Critical Yamah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9706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706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706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7065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3/00Circuits for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HBROADCAST COMMUNICATION
    • H04H60/00Arrangements for broadcast applications with a direct linking to broadcast information or broadcast space-time; Broadcast-related systems
    • H04H60/02Arrangements for generating broadcast information; Arrangements for generating broadcast-related information with a direct linking to broadcast information or to broadcast space-time; Arrangements for simultaneous generation of broadcast information and broadcast-related information
    • H04H60/04Studio equipment; Interconnection of studio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227/00Details of public address [PA] systems covered by H04R27/0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 H04R2227/003Digital PA systems using, e.g. LAN or interne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7/00Public address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Circuit For Audible Band Transduc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音频混合系统和用于该音频混合系统的接插方法。该音频混合系统包括多个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以及用于控制输入声音信号的特性的多个输入信道和输出信道。多个输入端口中所包含的两个或更多个输入端口或者多个输出端口中所包含的两个或更多个输出端口被登记为多个接插端口。通过集体接插端口群的指令,被登记为多个接插端口的各输入端口或各输出端口通过输入或输出接插件被分别接插到各输入信道或各输出信道。

Description

音频混合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将具有多个端口的端口群集体接插到信道的音频混合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上,存在已知的音频混合系统,其采集乐器所演奏的声音以及麦克风所采集的有声声音(vocal sound),对这些声音进行混合,并且将混合后的声音发送至功率放大器和各种记录设备,或者将混合后的声音发送至效果器和正在进行演奏的演奏者。这种传统的音频混合系统具有I/O单元、声音信号处理单元以及控制台,I/O单元设置有输入麦克风所采集的声音信号和从数字记录设备提供的声音信号的输入端口以及输出数字声音信号的输出端口,声音信号处理单元用于对各数字声音信号进行混合并且添加效果,而在控制台上操作员操作各种面板操作元件来实现最适当地表达乐曲演奏的状态。
该情况下,作为I/O单元的物理输入端的多个输入端口分别接插至声音信号处理单元的各逻辑输入信道。在输入信道上,控制输入声音信号的电平和频率响应。有选择地将输入信道连接至混合总线。在各混合总线上,对从各输入信道输入的声音信号进行混合,以使得混合后的信号分别从对应于各混合总线的输出信道输出。通过输出接插件将每个输出信道接插到I/O单元的任意一个输出端口。输出端口为I/O单元的物理输出端。每个输出端口可以连接至任意一个作为将信号输出到该输出端口的源的输出信道。
图21示出了传统的音频混合系统中将端口接插到信道的示例接插设置屏幕100(DIGITAL PRODUCTION CONSOLE DM2000版本2的使用说明书,77-79,[在线]雅马哈株式会社互联网http://www2.yamaha.co.jp/manual/pdf/pa/japan/mixers/DM2000V2J1.p df,于2011年6月10日搜索)。
图21所示的接插设置屏幕100是用于将各输入端口分别接插至各输入信道的屏幕。在上面的一行中,显示了信道“1”至“8”的信道号100b,而在下面的一行中,显示了信道“9”至“16”的信道号100b。在各信道号100b下方,显示了接插到各信道的相应端口100a的名称。在接插设置屏幕100上,例如,如果用户选择了信道8,则用粗线显示位于信道8下方的端口100a的框,以指示该信道已被选择。通过用户的操作来显示作为输入端口列表的端口列表101和用户对输入端口“AD8”的选择,输入端口“AD8”接插到信道8。类似地,分别将用户期望的各输入端口接插到各输入信道。输入接插件的设置的相关信息可以存储在输入接插库中。
图22示出了传统的音频混合系统中将各输入端口分别接插到各输入信道的接插设置屏幕200的另一示例(PM5D/PM5D-RH V2DSP5D的使用说明书,74-76,[在线]雅马哈株式会社互联网http://www2.yamaha.co.jp/manual/pdf/pa/japan/mixers/pm5dv2_ja_om_ g0.pdf,于2011年6月10日搜索)。
在图22所示的接插设置屏幕200上,显示了AD IN的各输入端口接插到各输入信道的矩阵接插域201。在矩阵接插域201中,各输入端口的端口号201a被显示为一行,并显示为1、2、3、…,而各输入信道的信道号201b被显示为一列,并显示为信道1、信道2、信道3、…。通过相应行和相应列相交的单元格上所显示的接插标记201c来指示接插到输入信道的输入端口。在所示示例中,AD IN的端口号为“1”的输入端口被接插到输入信道“信道1”。在用户期望改变输入接插的情况下,用户使矩阵接插域201显示将要接插到输入信道的各输入端口,并且进一步使矩阵接插域201显示各端口将要接插到的输入信道。通过用户在用户期望的输入端口和用户期望的输入信道相交的单元格上的点击,该输入端口被接插到该输入信道,从而在该单元格上显示接插标记201c。
图23示出了传统的音频混合系统中将各输入端口分别接插到各输入信道的接插设置屏幕300的再一示例(DIGITAL MIXINGCONSOLE版本3的使用说明书,105-109,[在线]雅马哈株式会社互联网http://www2.yamaha.co.jp/manual/pdf/pa/japan/mixers/m7clv3_ja _om_h0.pdf,于2011年6月10日搜索)。
在图23所示的接插设置屏幕300上,显示了接插按钮300a和所选信道域300b。通过在接插按钮300a上点击,显示了端口切换标签300c和所切换标签的端口300d的列表。在所选信道域300b上,显示所选输入信道的名称。在所示情况下,已选择了信道名称“信道1(有声的,Vocal)”来显示在所选信道域300b上。另外,在所示情况下,已选择了端口切换标签300c的标签“AD 1-16”,从而显示了16个输入端口“AD 1”至“AD 16”的列表来作为端口300d。在端口300d的域中,如图所示,已选择了其显示颜色已改变的“AD 1”,从而输入端口“AD 1”将被接插到信道名称为“信道1(Vocal)”的输入信道。在用户期望将不同的输入端口接插到信道名称为“信道1(Vocal)”的输入信道的情况下,用户可以点击包括期望输入端口的端口切换标签300c,然后选择期望的端口。
尽管以上所描述的三类接插都是关于将输入端口接插到输入信道的情况进行说明的,但是类似地,也可以执行将输出端口接插到输出信道的接插。此外,尽管每个端口可以被接插到多个信道,但是每个信道仅可以被分配一个端口。
发明内容
传统的音频混合系统具有这样的问题,即,无论输入信道的数量多大(例如,32个信道、98个信道、甚至更大量的输入信道),都必须将每个信道接插到一个端口,这导致接插需要大量的时间。另外,尽管传统的音频混合系统以在8个输入信道和8个记录轨迹之间并发连接著称,但是由于各连接固定,因此传统的音频混合系统不具有灵活性。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音频混合系统,其允许将由多个端口形成的端口群集体接插到信道。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特征是提供一种音频混合系统,其包括:多个输入端口(30),用于接收输入多个声音信号;多个输入信道(32),用于从多个输入端口接收输入的各声音信号;输入接插装置(31),用于选择性地将所述多个输入端口接插到所述多个输入信道;混合总线(33),用于对从所述多个输入信道提供的各声音信号进行混合;多个输出信道(35),用于输入由混合总线混合后的声音信号;多个输出端口(38),用于输出各声音信号;输出接插装置(37),用于选择性地将所述多个输出端口接插到所述多个输出信道;以及端口登记装置(60,62),用于将所述多个输入端口中所包含的两个或更多个输入端口或者将所述多个输出端口中所包含的两个或更多个输出端口登记为多个接插端口,其中输入接插装置或输出接插装置具有群接插装置(61,S10,S11,S13),用于将所述端口登记装置所登记的多个接插端口分别接插到所述多个输入信道中所包含的两个或更多个信道或者分别接插到所述多个输出信道中所包含的两个或更多个信道。例如,所述多个输入信道和所述多个输出信道控制输入声音信号的特性。
该情况下,端口登记装置能够对各自由多个接插端口形成的多个端口群进行登记;以及群接插装置可以具有端口群选择装置(61d,S11),用于从登记的各端口群中选择一个端口群,并且可以将属于所选端口群的各接插端口分别接插到所述多个输入信道中所包含的两个或更多个信道或者接插到所述多个输出信道中所包含的两个或更多个信道。
此外,群接插装置可以具有起始信道指定装置(61b,S10),用于指定所述多个接插端口将要接插到的多个信道中的起始信道,并且可以从所指定的起始信道开始,顺序地将所述多个接插端口接插到所述多个输入信道中所包含的两个或更多个信道或者接插到所述多个输出信道中所包含的两个或更多个信道。
此外,群接插装置还可以具有固定信道指定装置(65d),用于指定固定的输入信道而不改变输入端口到该输入信道的接插状态、或者指定固定的输出信道而不改变输出端口到该输出信道的接插状态;以及固定信道指定装置所指定的输入信道或输出信道可以不包括在接插端口将要接插到的目标信道中。
此外,群接插装置还可以具有重接插装置(61g,S13),用于在将所述多个接插端口顺序地接插到从起始信道开始的所述两个或更多个信道之前,将已经接插到起始和后续的输入或输出信道的输入端口或输出端口重新接插到被与接插端口将继续接插的方向中的接插端口一样多的信道所取代的输入信道或输出信道。
此外,群接插装置还可以具有固定信道指定装置(65d),用于指定固定的输入信道而不改变输入端口到该输入信道的接插状态或者指定固定的输出信道而不改变输出端口到该输出信道的接插状态;以及固定信道指定装置所指定的输入信道或输出信道可以不包括在接插端口将要接插到的目标信道中,以及可以不包括在重接插装置将要将输入端口或输出端口重接插到的目标信道中。
此外,群接插装置还可以具有不可用端口指定装置(67d),用于指定不能接插到任意输入信道的输入端口或不能接插到任意输出信道的输出端口;以及不可用端口指定装置所指定的输入端口或输出端口可以不包括在将要通过群接插装置接插到所述多个输入信道或所述多个输出信道的目标端口中。
此外,群接插装置还可以取消已经进行的不可用端口指定装置所指定的输入端口或输出端口到输入信道或输出信道的接插。
如上所述配置的本发明能够将由多个端口形成的端口群集体接插到各信道,从而方便了重接插,与传统的音频混合系统不同的是,其不需要用户逐一地将端口重接插到信道。特别地,在将诸如I/O单元之类的设备新添加到音频混合系统的情况下,用户可以仅通过需要很短时间的简单作业来执行重接插,即,仅通过为新添加的设备创建端口群并且重新配置音频混合系统。
实现本发明时,本发明不限于被实现为音频混合系统,而可以被实现为接插方法以及适用于音频混合系统的接插的计算机程序。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音频混合系统的硬件配置的框图;
图2是等效表示根据本发明的音频混合系统的处理算法的功能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音频混合系统的输入信道和输出信道的相应配置的电路框图;
图4是形成本发明的音频混合系统的各单元的连接图像的示图;
图5是本发明的音频混合系统中的I/O单元和外部设备的连接图像;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音频混合系统中显示的端口群UI屏幕的示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音频混合系统中使用的端口群信息的存储图像的示图;
图8是在本发明的音频混合系统中接插端口群时显示的端口群选择/接插屏幕;
图9是本发明的音频混合系统中用于接插端口群的接插处理的流程图;
图10是本发明的音频混合系统中用于将各端口接插到各信道的接插设置屏幕;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音频混合系统中将要接插的端口群的配置的示图;
图12是本发明的音频混合系统中已执行了将端口群接插到各信道的重写(OverWrite)处理的状态的接插设置屏幕;
图13是本发明的音频混合系统中已执行了将端口群接插到各信道的插入(Insert)处理的状态的接插设置屏幕;
图14是本发明的音频混合系统中用于将各端口接插到其中每一个都具有固定(Fix)标记的信道的接插设置屏幕;
图15是本发明的音频混合系统中已执行了将各端口群接插到具有Fix标记的信道的重写处理的状态的接插设置屏幕;
图16是本发明的音频混合系统中已执行了将各端口群接插到具有Fix标记的信道的插入处理的状态的接插设置屏幕;
图17是本发明的音频混合系统中用于将其中每一个都具有Fix标记的端口接插到信道的接插设置屏幕;
图18是本发明的音频混合系统中将要接插的端口群的配置的示图;
图19是本发明的音频混合系统中已执行了将其端口设有Fix标记的端口群接插到信道的重写处理的状态的接插设置屏幕;
图20是本发明的音频混合系统中已执行了将其端口设有Fix标记的端口群接插到信道的插入处理的状态的接插设置屏幕;
图21是传统的音频混合系统上显示的将各端口接插到各信道的示例接插设置屏幕;
图22是传统的音频混合系统上显示的将各端口接插到各信道的另一示例接插设置屏幕;以及
图23是传统的音频混合系统上显示的将各端口接插到各信道的再一示例接插设置屏幕。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音频混合系统1的硬件配置的框图。
在音频混合系统1中,CPU(中央处理单元)10执行管理程序(OS:操作系统)来控制音频混合系统1在OS上的整个操作。音频混合系统1具有非易失性ROM(只读存储器)11和RAM(随机访问存储器)12,非易失性ROM 11存储诸如CPU 10执行的控制程序之类的操作软件,RAM 12用作CPU 10的工作区来存储各种数据。通过执行控制程序,CPU 10通过DSP(数字信号处理器)20来处理输入声音信号,以对这些信号进行混合。通过采用诸如闪存之类的可重写ROM作为ROM 11,可以对操作软件进行重写,以方便操作软件的更新。在CPU 10的控制下,DSP 20基于设置参数来控制输入声音信号的音调音量电平和频率响应,并且对这些声音信号进行混合来执行声音信号处理,从而根据设置参数来控制诸如音调音量、声相(pan)和效果之类的声音特性。效果器(EFX)19在CPU 10的控制下对混合后的音频信号添加诸如混响、回声和和声之类的效果。
显示IF 13是用于在诸如液晶显示器之类的显示部分14上显示与声音信号处理相关的各种屏幕(例如接插设置屏幕)的显示接口。检测IF 15扫描设置在音频混合系统1的控制台面板上的诸如音量控制器(fader)、旋钮和开关之类的操作元件16,并且检测用户对操作元件16的操作,以根据检测到的表示用户对操作元件16的操作的信号来编辑和操控声音信号处理中使用的参数。通信IF 17是用于通过通信I/O 18与外部设备通信的通信接口,并且是用于诸如Ethernet(注册商标)之类的网络的接口。CPU 10、ROM 11、RAM 12、显示IF 13、检测IF 15、通信IF 17、EFX 19和DSP 20彼此通过通信总线21发送/接收数据等。
EFX 19和DSP 20通过声音总线25向/从形成输入/输出部分的AD 22、DA 23和DD 24发送/接收数据等。AD 22具有一个或多个物理输入端口,这些物理输入端口为输入模拟声音信号的输入端。输入到AD 22的输入端口的模拟声音信号被转换为将要发送到声音总线25的数字声音信号。DA 23具有一个或多个物理输出端口,这些物理输出端口为向外输出混合信号的输出端。DA 23通过声音总线25接收到的数字声音信号被转换为将要从输出端口输出的模拟声音信号,从而从置于会场和舞台中的连接到输出端口的扬声器输出该信号。
DD 24具有一个或多个物理输入端口以及一个或多个物理输出端口,所述物理输入端口为输入数字声音信号的输入端,所述物理输出端口为向外输出混合数字声音信号的输出端。输入到DD 24的输入端口的数字声音信号被发送到声音总线25,而通过声音总线25接收到的数字声音信号从各输出端口输出以提供给连接到该输出端口的数字记录器等。从AD 22和DD 24发送到声音总线25的数字声音信号被DSP 20接收,从而DSP 20执行上述数字信号处理。从DSP 20发送到声音总线25的混合数字声音信号被DA 23或DD 24接收。
接下来,图2是等同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音频混合系统1的处理算法的功能框图。
在图2中,通过多个输入端口30接收到的各数字声音信号输入到输入接插件31。各输入端口30是AD 22和DD 24的物理输入端。在输入接插件31处,接收输入的声音信号的各物理输入端口被选择性地接插(连接)到具有N个信道的输入信道部分32的逻辑输入信道32-1、32-2、32-3、…、32-N(N为1或更大的整数,诸如为96个信道)。该情况下,尽管每个输入端口可以接插到多个输入信道,但是每个输入信道仅可以被分配一个输入端口。
分别向输入信道32-1至32-N提供从在输入接插31处接插的各输入端口30输入的声音信号In.1、In.2、In.3、…、In.N。在各输入信道32-1至32-N中,控制输入到各输入信道的声音信号In.1、In.2、In.3、…、In.N的声音特性。更具体地,针对每个输入信道,通过均衡器和压缩器来控制输入到输入信道部分32的输入信道32-1至32-N的声音信号的特性,同时还控制声音信号的发送电平,从而将各受控信号发送至M(M为1或更大的整数)条混合总线33以及L和R立体声提示总线34。该情况下,从输入信道部分32的N个输入信道输出的各信号选择性地输出到M条混合总线33中的一条或多条。
在M条混合总线33的每一条中,对选择性地从N个输入信道中的一个或多个输入信道输入的信号进行混合,从而产生M路混合输出。来自M条混合总线33的混合输出分别输出到具有M个信道的输出信道部分35的输出信道35-1、35-2、35-3、…、35-M。在各输出信道35-1至35-M中,通过均衡器和压缩器控制声音信号的诸如频率平衡之类的特性,从而将受控信号输出为输出信道信号Mix.1、Mix.2、Mix.3、…、Mix.M。从M个输出信道输出的信号Mix.1至Mix.M输出到输出接插件37。从L和R立体声提示总线(cue bus)34,将通过对从N个输入信道输入的一个或多个输入信道信号进行混合而获得的提示/监听信号输出到提示/监听部分36。通过在提示/监听部分36中通过均衡器和压缩器来控制声音信号的诸如频率平衡之类的特性而获得的提示/监听输出被输出到输出接插37。
在输出接插37处,从输出信道部分35的M个输出信道输出的信号Mix.1至Mix.M中的每一个以及来自提示/监听部分36的提示/监听输出都可以选择性地接插到任意输出端口38。向各输出端口38提供从输出接插件37所接插的各输出信道输出的信号。在各输出端口38中,从各输出信道输出的各数字信号被转换为模拟输出信号,从而通过连接到被接插的各输出端口38的放大器来放大这些模拟输出信号,并且将其作为音调从置于会场上的多个扬声器发出。另外,从各输出端口38输出的这些模拟输出信号还提供给舞台上乐师所佩戴的耳内监听器,并且通过置于乐师附近的舞台监听扬声器来对其进行再现。
从输出接插件37所接插的输出端口38输出的数字声音信号还提供给连接到该输出端口38的记录器和DAT,从而可以数字地记录该数字声音信号。此外,可以将提示/监听输出转换为模拟声音信号,从而通过输出接插件37所接插的输出端口38从置于操作室中的监听扬声器或从操作者佩戴的耳机输出该模拟声音信号,以允许操作者检查该声音信号。如上所述,输出接插件37选择性地将各逻辑输出信道接插到作为物理输出端的各输出端口。
类似地配置图2所示的输入信道部分32的输入信道32-1至32-N。图3(a)中将输入信道32-i作为示例示出了输入信道的配置。
通过输入接插件31将输入端口中的一个接插到图3(a)中所示的输入信道32-i。输入信道32-i通过级联衰减器(ATT)41、前置放大器(H/A)42、高通滤波器(HPF)43、均衡器(EQ)44、噪声门限(Gate)45、压缩器(Comp)46、延迟器(Delay)47、电平控制器(Level)48和声相(Pan)49而形成。衰减器(ATT)41控制输入数字声音信号的衰减。前置放大器(H/A)42对输入数字声音信号进行放大。高通滤波器(HPF)43去除输入数字声音信号的频率低于特定频率的频带。均衡器(EQ)44控制输入数字声音信号的频率响应。均衡器(EQ)44可以改变例如四个频带(HI、MID HI、LOW MID和LOW)的各频率响应。
噪声门限(Gate)45是阻断噪声的门限。更具体地,当输入数字声音信号的电平等于或低于特定值时,该输入数字音频信号的增益突然减小,以阻断噪声。压缩器(Comp)46减小输入数字声音信号的动态范围,以防止输入数字声音信号饱和。延迟器(Delay)47使输入数字声音信号延迟一段时间,从而校正音调发生器与连接到所接插的输入端口的麦克风之间的距离。电平控制器(Level)48是改变诸如电机驱动音量控制器的水平之类的电平的装置,用于控制输入信道32-i到混合总线33的发送电平。声相(Pan)49控制从输入信道32-i发送到两条立体声混合总线33的信号的横向定位。
从输入信道32-i输出的数字声音信号可以提供给期望数量的混合总线33,同时该信号还可以提供给提示总线34。
类似地配置图2所示的输出信道部分35的输出信道35-1至35-M。图3(b)中将输出信道35-j作为示例示出了输出信道的配置。
向图3(b)所示的输出信道35-j输入从第j条混合总线33输出的混合输出。输出信道35-j通过级联均衡器(EQ)51、压缩器(Comp)52、电平控制器(Level)53、平衡器(Bal)54、延迟器(Delay)55和衰减器(ATT)56而形成。均衡器(EQ)51控制将要输出的数字声音信号的频率响应。均衡器(EQ)51可以改变例如六个频带(HI、MID HI、MID、LOW MID、LOW和SUB MID)的各种电特性。压缩器(Comp)52减小将要输出的数字声音信号的动态范围,以防止将要输出的数字声音信号饱和。
电平控制器(Level)53是改变诸如电机驱动音量控制器的水平之类的电平的装置,用于控制从输出信道35-j到输出接插件37的输出电平。平衡器(Bal)54控制输出信道35-j为立体声信道情况下左右之间的音调音量平衡。延迟器(Delay)55使将要输出的数字声音信号延迟一段时间,以校正扬声器与定位之间的距离。衰减器(ATT)56控制将要输出到输出接插件37的数字声音信号的衰减。
接下来,图4示出了形成本发明的音频混合系统1的各单元的连接图像。
如图4中所示,通过将形成输入/输出部分的三个I/O单元#1、#2和#3、具有I/O单元#3的DSP单元4、以及控制台3与音频网络2连接来配置本发明的音频混合系统1。控制台3被用户使用,以通过用户对设置在控制台3的面板上的各种操作元件的操作来控制音频混合系统1,从而实现音乐演奏被最适当表达的状态。三个I/O单元#1、#2和#3中的每一个都包括图1所示的AD 22、DA 23和DD 24中的至少一个。更具体地,根据其相应配置,I/O单元#1、#2和#3具有作为连接了麦克风的输入端的物理输入端口或者作为连接了放大器等的输出端的物理输出端口。DSP单元4是用于实现图1所示的EFX 19和DSP 20的功能的单元。控制台3是用于实现图1所示的从CPU 10到操作元件16的各组件的功能的单元。I/O单元#1、#2和#3、DSP单元4以及控制台3中的每一个都具有通信IF 17和通信I/O 18,从而各个单元可以通过包括通信总线21和声音总线25的音频网络2来彼此连接。
在图4所示的本发明的音频混合系统1中,从I/O单元#1和#2的输入端口输入的声音信号通过音频网络2提供给DSP单元4。从I/O单元#3的输入端口输入的声音信号直接提供给DSP单元4。DSP单元4控制所提供数字声音信号的电平和频率响应,以期望的组合混合各受控信号,并且控制混合输出的电平和频率响应。该情况下,可以对声音信号添加效果。从DSP单元4输出的混合输出通过音频网络2发送到I/O单元#1、#2和#3,从而将混合输出从I/O单元#1、#2和#3的输出端口输出,以提供给放大器等。
通过用户对设置在控制台3上的操作元件16的操作,可以改变图3(a)所示的输入信道32-i的从ATT 41到Pan 49的各模块的声音特性以及图3(b)所示的输出信道35-j的从EQ 51到ATT 56的各模块的声音特性,从而使DSP单元4中的声音信号具有期望的电平和频率响应。
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音频混合系统1中的I/O单元和外部设备的连接图像。图5所示的I/O单元#k为I/O单元#1、#2和#3中的任意一个。
图5所示的I/O单元#k具有多个物理端口5c。如物理端口5c,存在多个输入端口和多个输出端口。麦克风5a连接到端口5c的输入端口。放大器6a连接到端口5c的输出端口。扬声器7a连接到放大器6a,从而从扬声器7a发出被放大器6a放大的声音信号作为音调。
I/O单元#k具有四个扩展槽,例如,每一个都可以插入具有端口的扩展卡8。在图5的情况下,扩展卡8插入I/O单元#k的各个槽。更具体地,在扩展卡8中,用于AD的扩展卡8具有作为输入端口的端口8a。麦克风5b连接至用于AD的扩展卡8的输入端口。
此外,在插入的扩展卡中,用于DA的扩展卡8具有作为输出端口的端口8a。放大器6b连接至用于DA的扩展卡8的输出端口。扬声器7b连接至放大器6b,从而从扬声器7b发出被放大器6b放大的声音信号作为音调。I/O单元#k连接至音频网络2,从而输入到输入端口的声音信号通过音频网络2发送到DSP单元4。从DSP单元4输出的混合输出通过音频网络2被I/O单元#k接收,从而I/O单元#k将从特定输出端口输出混合输出。
本发明的音频混合系统1的特征配置在于,可以创建各自具有多个端口的多个端口群,但是属于一个端口群的各物理端口可以集体接插到音频混合系统1的各逻辑信道。存在两种端口群,即其中每一个都仅具有多个输入端口的端口群以及其中每一个都仅具有多个输出端口的端口群。不能创建既具有输入端口又具有输出端口的端口群。
图6示出了将要创建/编辑端口群时显示在显示部分14上的端口群UI屏幕60。端口群UI屏幕60由位于屏幕顶部的名称区以及位于名称区下方的细节区形成。在名称区上,设置了端口群名称域60a。通过点击位于该域右端的显示了端口群的列表。当选择了列表中所包含的端口群中期望的一个端口群时,在端口群名称域60a上显示所选端口群的名称。在所示示例中,已选择了名称为“我的端口群1”的端口群,从而可以编辑该端口群。此外,可以通过对被编辑的端口群赋予新的名称并且使用该新的名称登记该端口群来创建新的端口群。
在端口群UI屏幕60的细节区上,显示了端口显示域60b和端口登记域60c,端口显示域60b用于指示为音频混合系统1提供的各端口的细节,端口登记域60c用于指示端口群名称域60a中所示端口群中所登记的各端口。
端口登记域60c是指定将要顺序分配给各信道的各端口的表格。这些端口可以是I/O单元或扩展卡的物理输入端口或输出端口。
通过单元域、卡域和端口域来配置端口显示域60b,单元域用于指示具有端口的I/O单元号,卡域用于指示插入到I/O单元中的扩展卡的识别号(ID),端口域用于指示I/O单元或扩展卡的端口的识别号(ID)。另外,在端口显示域60b的右侧部分上,提供了滚动条和按钮。通过向上或向下滚动端口显示域60b,用户可以检查为音频混合系统1提供的各I/O单元和各扩展卡的所有端口。在所示示例中,在单元域上显示了I/O单元#1(I/O#1),而在卡域上显示了插入I/O单元#1的扩展槽的三个扩展卡“卡1”、“卡2”和“卡3”。在端口域上,显示了“卡1”的端口“端口1”、“端口2”、“端口3”、“端口4”,“卡2”的端口“端口1”、“端口2”、“端口3”、“端口4”、…,“卡3”的端口“端口1”、“端口2”、“端口3”、“端口4”、…,以及I/O单元#1的端口“端口1”、“端口2”、“端口3”、“端口4”、…。
由于存在作为端口的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因此显示颜色或显示字符可以根据端口类型来改变,从而用户可以一眼识别出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可替换地,在“端口1”为输入端口的情况下,该端口可以被显示为“输入端口1”。在“端口1”为输出端口的情况下,该端口可以被显示为“输出端口1”。其他端口可以被类似地显示。
在端口登记域60c(其为指定将要顺序分配给各信道的端口的表格)上,显示了将要在端口群名称域60a中指示的端口群中登记的各端口。在所示示例中,在端口群“我的端口群1”中,登记了五个端口“I/O#1:卡1:端口1”、“I/O#1:卡1:端口2”、“I/O#1:卡1:端口4”、“I/O#1:卡2:端口2”和“I/O#1:卡2:端口3”。另外,在端口登记域60c的右侧部分上,提供了滚动条或按钮。通过向上或向下滚动端口登记域60c,用户可以检查所有已登记的端口。此外,通过按下设置在端口登记域60c的“向上”按钮60f,端口登记域60c向上滚动。通过按下设置在“向上”按钮60f下方的“向下”按钮60g,端口登记域60c向下滚动。用户也可以通过使用这些按钮来向上或向下滚动端口登记域60c,以检查所登记的端口。
在端口显示域60b和端口登记域60c之间,设置了添加按钮60d和移除按钮60e。通过从端口显示域60b的端口域中所包含的端口当中选择期望的端口并且点击添加按钮60d,所选端口被显示并且被登记在端口登记域60c中。在所示示例中,已在端口显示域60b中选择了“I/O#1”的“卡1”的“端口4”,从而改变了“端口4”的显示颜色。此外,在所示示例中,已点击了添加按钮60d,从而已将“I/O#1:卡1:端口4”添加到端口登记域60c,并且改变了“I/O#1:卡1:端口4”的显示颜色。
通过选择端口登记域60c中所列端口中的任意一个并且点击移除按钮60e,就从端口登记域60c中删除了所选端口,从而取消了该端口的登记。编辑完成之后,通过点击端口群UI屏幕60的左下部上设置的确定(OK)按钮60h,使用已编辑的端口群信息来重写端口群“我的端口群1”的端口群信息。通过点击设置在OK按钮60h的右方的取消按钮60i,放弃已编辑的数据,从而关闭端口群UI屏幕60。
在点击了添加按钮60d以将输出端口(输入端口)添加到包含多个输入端口(多个输出端口)的端口群的情况下,显示表明由于端口类型不同而不能添加该端口的消息,以防止错误登记。
所创建端口群的端口群信息存储在RAM 12中所设置的存储区中。当音频混合系统1的电源关闭时,端口群信息存储在未示出的为音频混合系统1提供的诸如硬盘之类的大容量存储装置中。当音频混合系统1被再次启动时,从该大容量存储装置中读取端口群信息,以将其存储在RAM 12的存储区中。
图7示出了作为端口群信息的存储图像的数据结构。如图7所示,端口群信息由关于“名称”的信息、关于“端口数量”的信息、以及关于端口群的“端口”的信息形成。作为关于“端口”的信息,顺序记录关于端口群中登记的所有端口的信息。在端口群中已登记了n个端口的情况下,将识别号#1至#n顺序分配给各端口,从而按#1到#n的顺序将各端口分配给各信道。如图所示,例如,端口识别号#1的信息包括I/O单元的识别信息、扩展卡的识别信息(在存在扩展卡的情况下)、以及端口号。类似地配置端口识别号#2至#n的信息。
关于“端口”的信息还包括表示端口识别号的端口是输入端口还是输出端口的信息。
图8示出了在本发明的音频混合系统1的输入接插件31处将各输入端口接插到各输入信道时显示在显示部分14上的“输入接插”的端口群选择/接插屏幕61。尽管每个输入端口可以接插到多个输入信道,但是每个输入信道仅可以被分配一个输入端口。
在图8所示的端口群选择/接插屏幕61的顶部,并排布置了矩形接插按钮(Patch)61a和矩形的并且横向上较长的所选信道域61b。通过点击接插按钮61a,在屏幕61的中间到下部的区域上显示端口切换标签61c和关于所切换标签的标签信息。在用户期望将端口群中所包含的各输入端口集体接插到各输入信道的情况下,如图所示,标签切换至“端口群”。然后,可以在端口群名称域(Port Group Name)61d处选择端口群,从而在已登记端口域61e上显示关于所选端口群中登记的各端口的端口信息。
在端口群名称域(Port Group Name)61d上,通过点击位于该域右端的按钮
Figure BDA00002071105100161
显示了端口群列表,从而允许用户选择期望的端口群。该情况下,优选地,针对“输入接插”的屏幕显示其中各自由多个输入端口形成的各端口群的列表,而针对“输出接插”的屏幕显示各自由多个输出端口形成的各端口群的列表。
在显示标签信息的区域的下部提供了重写按钮61f、插入按钮61g和取消按钮61h。所示情况下,已选择了端口群名称为“我的端口群1”的端口群。如已登记端口域61e中所示,对于该端口群,对应于I/O#1的卡1的端口1、端口2、端口4、端口6和端口7的各端口号的位置的显示颜色已被改变来指示这五个端口已登记。
在所选信道域61b上,选择了端口群中所登记的各输入端口到各输入信道的接插的起始信道,以显示所选起始信道的名称。在所示情况下,已选择了信道名称为“信道1(Vocal 1)”的输入信道作为起始信道。
当标签被切换为“AD 1-16”时,如图23所示,在显示标签信息的区域上显示16个输入端口AD 1至AD 16的各端口名称,而从所显示的16个输入端口当中选择出的一个输入端口将被接插到所选信道域61b中所指示的输入信道。换句话说,逐一地将每个输入端口接插到输入信道。
如图8所示,在将信道名称为“信道1(语音1)”的输入信道选择为起始信道并且选择了名称为“我的端口群1”的端口群的情况下,通过点击重写按钮61f,执行重写处理。通过重写处理,用I/O#1的卡1的端口1代替已接插到作为将要接插的起始信道的输入信道“信道1(Vocal 1)”的端口,从而将I/O#1的卡1的端口1接插到输入信道Ch1(Vocal 1)。用I/O#1的卡1的端口2代替已接插到第二输入信道“信道2”的端口,从而将I/O#1的卡1的端口2接插到第二输入信道“信道2”。用I/O#1的卡1的端口4代替已接插到第三输入信道“信道3”的端口,从而将I/O#1的卡1的端口4接插到第三输入信道“信道3”。用I/O#1的卡1的端口6代替已接插到第四输入信道“信道4”的端口,从而将I/O#1的卡1的端口6接插到第四输入信道“信道4”。用I/O#1的卡1的端口7代替已接插到第五输入信道“信道5”的端口,从而将I/O#1的卡1的端口7接插到第五输入信道“信道5”。如上所述,从起始信道开始,端口群的各端口被接插到数量与端口群的端口的数量相同的输入信道,从而用该端口群的各端口来重写已接插到各输入信道的端口。接插之后,输入接插件31的表示各输入端口和所接插的输入信道之间的关系的输入接插信息被存储在RAM 12的存储区。
通过点击插入按钮61g而非重写按钮61f,执行了插入处理。通过插入处理,与属于该端口群的端口数量相同的端口重接插到各信道号加5的各输入信道,其中5为与该端口群的端口数量相同的数量,从而起始信道“信道1”至“信道5”变为空闲。更具体地,接插到起始信道“信道1”至“信道5”的各端口分别重接插到信道“信道6”至“信道10”。然后,对空闲信道“信道1”至“信道5”分配端口如下,即,将I/O#1的卡1的端口1接插到起始信道“信道1”,将I/O#1的卡1的端口2接插到第二信道“信道2”,将I/O#1的卡1的端口4接插到第三信道“信道3”,将I/O#1的卡1的端口6接插到第四信道“信道4”,将I/O#1的卡1的端口7接插到第五信道“信道5”。如上所述,从起始信道开始计数,空出数量与该端口群的端口数量相同的输入信道。然后,将该端口群的端口接插到空出的各输入信道,从而插入了该端口群的各端口。接插之后,输入接插件31的表示输入端口和输入信道之间的关系的输入接插信息被存储在RAM 12的存储区中。
图9是执行上述接插的接插处理的流程图。
通过点击端口群选择/接插屏幕61上的接插按钮(Patch)61a,图9的接插处理启动。在步骤S10中,所选信道域61b中所选的逻辑信道被选择为起始信道。在步骤S11中,端口群名称域61d中所选的端口群被选择为将要被集体接插到从步骤S10中所选的起始信道开始的各信道的端口群。
在步骤S12中,读出所选端口群的端口群信息,以判定是否存在足够数量的输入信道,以允许由端口群信息中所包含的端口数量的信息所指示的所有端口的接插。在判定存在足够数量的输入信道来接插属于所选端口群的所有端口的情况下,处理前进到步骤S13。在步骤S13中,在已点击了重写按钮61f的情况下执行上述重写处理,而在已点击了插入按钮61g的情况下执行插入处理。
在步骤S12中判定没有足够数量的输入信道来接插属于该端口群的所有端口而使端口溢出的情况下,处理分支到步骤S14,以在显示部分14上显示关于端口溢出的警告,然后处理前进到步骤S15。在步骤S15中,在显示部分14上显示询问用户溢出端口能否被忽略。在用户回答“是”的情况下,处理返回到步骤S13以执行上述处理。在用户回答“否”的情况下,接插处理结束。在步骤S13之后,接插处理结束。
图10示出了显示在本发明的音频混合系统1的显示部分14上的将各输入端口接插到各输入信道的“输入接插”的接插设置屏幕62。
在图10所示的接插设置屏幕62上,显示将各输入端口接插到各输入信道的矩阵接插域63。在矩阵接插域63中,卡1、卡2等的输入端口的端口号63a被显示为一行,并被显示为1、2、3、…、8,而输入信道的信道号63b被显示为一列,并被显示为“信道1”、“信道2”、“信道3”、…。通过在相应行和相应列相交的单元格上显示的接插标记63c来指示接插到输入信道的输入端口。诸如1、2、3、…、8的端口号63a分别对应于端口1、端口2、端口3、…、端口8。在所示示例中,卡1的端口号为“1”的输入端口“端口1”被接插到输入信道“信道1”。此外,各输入端口按如下顺序接插到后面的输入信道:卡1的端口号为“2”的输入端口“端口2”被接插到输入信道“信道2”,卡1的端口号为“3”的输入端口“端口3”被接插到输入信道“信道3”,以此类推。卡2的端口号为“1”的输入端口“端口1”被接插到输入信道“信道9”。卡2的端口号为“2”至“8”的输入端口“端口2”至“端口8”被顺序接插到后面的输入信道“信道10”至“信道16”。
在该接插设置屏幕62上,用户还可以对接插进行编辑。在用户期望改变输入接插的情况下,用户使接插设置屏幕62在矩阵接插域63中的表示端口号63a的行上显示将要接插到输入信道的输入端口的端口号,以及在矩阵接插域63中的表示信道号63b的列上显示端口将要接插到的输入信道的信道号。然后,用户点击期望的输入端口和期望的输入信道相交的单元格。通过用户的点击,用户期望的输入端口被接插到用户期望的输入信道,从而在该单元格处显示接插标记63c。
图12示出了已执行了上述重写处理来将端口群集体接插到输入信道的状态的接插设置屏幕62-1。该情况下,在该端口群中,登记了图11(a)所示的端口登记域60c中所示的各输入端口。更具体地,端口“I/O#1:卡1:端口3”、“I/O#1:卡1:端口4”、“I/O#1:卡1:端口1”、“I/O#1:卡1:端口5”、…已被登记到端口群。如图11(b)所示,在图8的端口群选择屏幕61的已登记端口域61e中显示了该端口群。更具体地,与已登记端口域61e的I/O单元号70所指示的I/O#1的卡号为71指示的卡1的端口“端口1”、“端口3”、“端口4”和“端口5”相对应的位置的颜色在登记显示域72中已被改变,以指示这些端口已被登记。
图12示出了图11(a)和图11(b)中所示的具有四个端口的端口群已通过重写处理集体接插到各输入信道的状态的接插设置屏幕62-1。
如图12中所示,在表示接插状态的接插设置屏幕62-1上,由于端口群具有四个端口,因此重写处理的执行使得接插到四个输入信道“信道1”、“信道2”、“信道3”和“信道4”的输入端口改变。更具体地,接插到输入信道“信道1”的端口号为“1”的端口被I/O#1的卡1的端口号为“3”的端口3代替,从而端口3接插到“信道1”。接插到第二输入信道“信道2”的端口被I/O#1的卡1的端口号为“4”的端口4代替,从而端口4接插到“信道2”。接插到第三输入信道“信道3”的端口被I/O#1的卡1的端口号为“1”的端口1代替,从而端口1被接插到“信道3”。接插到第四输入信道“信道4”的端口被I/O#1的卡1的端口号为“5”的端口5代替,从而“端口5”被接插到“信道4”。关于上述处理,在端口将要接插到的输入信道超出了最后一个输入信道的情况下,到最后一个输入信道的接插为最后的处理,从而不执行任何进一步的处理。为了表示接插端口的改变,如图所示,改变相应接插标记63c的颜色。
通过接插改变,卡1的端口号为“1”的输入端口“端口1”被接插到输入信道“信道3”。端口号为“2”的输入端口“端口2”不被接插到任何输入信道。端口号为“3”的输入端口“端口3”被接插到输入信道“信道1”。端口号为“4”的输入端口“端口4”被接插到输入信道“信道2”。端口号为“5”的输入端口“端口5”被接插到输入信道“信道4”和“信道5”。后面的各输入端口的接插没有改变。更具体地,端口号为“6”的输入端口“端口6”被接插到输入信道“信道6”。端口号为“7”的输入端口“端口7”被接插到输入信道“信道7”。后面的各输入端口也类似地进行接插。
尽管每个输入端口可以被接插到多个输入信道,但是每个输入信道仅可以被分配一个输入端口。
图13示出了表示图11(a)和图11(b)所示的具有四个端口的端口群已通过插入处理集体接插到各输入信道的状态的接插设置屏幕62-2。如图13中所示,在表示接插状态的接插设置屏幕62-2上,由于端口群具有四个端口,因此插入处理的执行使得接插到从起始到后面的各输入信道的所有输入信道的各输入端口重接插到其各自的信道号比原始接插的输入信道大4的输入信道。然后,属于具有4个端口的该端口群的各端口被顺序接插到四个空闲的从起始到后面的输入信道“信道1”、“信道2”、“信道3”和“信道4”。更具体地,I/O#1的卡1的端口号为“3”的端口3接插到起始输入信道“信道1”。I/O#1的卡1的端口号为“4”的端口4接插到第二输入信道“信道2”。I/O#1的卡1的端口号为“1”的端口1接插到第三输入信道“信道3”。I/O#1的卡1的端口号为“5”的端口5接插到第四输入信道“信道4”。I/O#1的卡1的端口号为“1”的端口1接插到第五输入信道“信道5”。通过插入处理,如上所述,从起始信道开始,空出了与属于该端口群的端口具有相同数量的输入信道,从而该端口群的各端口可以被插入来接插到被空出的输入信道。关于上述处理,在端口将要接插到的输入信道超出了最后一个输入信道的情况下,到最后一个输入信道的接插为最后的处理,从而不执行任何进一步的处理。为了表示接插端口的改变,如图所示,改变相应接插标记63c的颜色。但是,端口已被移动从而重接插到的信道“信道5”和后面的信道的接插标记63c的颜色将不会改变。
通过接插改变,卡1的端口号为“1”的输入端口“端口1”被接插到输入信道“信道3”和“信道5”。端口号为“2”的输入端口“端口2”被接插到输入信道“信道6”。端口号为“3”的输入端口“端口3”被接插到输入信道“信道1”和“信道7”。端口号为“4”的输入端口“端口4”被接插到输入信道“信道2”和“信道8”。端口号为“5”的输入端口“端口5”被接插到输入信道“信道4”和“信道9”。后面的各输入端口被重接插到其各自的信道号增大4的各输入信道。更具体地,端口号为“6”的输入端口“端口6”被接插到输入信道“信道10”。端口号为“7”的输入端口“端口7”被接插到输入信道“信道11”。后面的各输入端口也类似地接插。
尽管每个输入端口可以被接插到多个输入信道,但是每个输入信道仅可以被分配一个输入端口。
在一些情况下,即使在将端口群集体接插到各输入/输出信道时也存在期望固定而不改变接插的输入/输出信道的输入/输出端口。为了实现该固定,为各输入/输出信道设置Fix(固定)标记,从而即使在将端口群集体接插到输入/输出信道时也使被标记的输入/输出信道固定而不改变其接插。图14示出了输入信道设置有Fix标记的“输入接插”的接插设置屏幕64。
在图14所示的接插设置屏幕64上,显示了将各输入端口接插到各输入信道的矩阵接插域65。在矩阵接插域65中,卡1、卡2等的输入端口的端口号65a被显示为一行,并被显示为1、2、3、…、8,而输入信道的信道号65b被显示为一列,并被显示为“信道1”、“信道2”、“信道3”、…。此外,在一列中,为每个输入信道设置了用于设置Fix标记的Fix设置域65d。对于已标记的输入信道,在Fix设置域65d中显示“○”。通过在相应行和相应列相交的单元格上显示的接插标记65c来指示接插到输入信道的输入端口。诸如1、2、3、…、8的端口号65a分别对应于端口1、端口2、端口3、…、端口8。
以下将对Fix标记进行说明。为了为输入信道设置Fix标记,用户点击对应于没有被标记的输入信道的Fix设置域65d(即,没有“○”的Fix设置域)。为了取消已标记输入信道的Fix标记,用户点击对应于已标记输入信道的Fix设置域65d(即,具有“○”的固定设置域)。
在图14的接插设置屏幕64上,输入信道“信道1”、“信道3”和“信道6”被标记。因此,即使通过将端口群集体接插到各输入信道,被标记的输入信道也被跳过,以固定接插到被标记的输入信道,从而端口将被接插到接下来的信道号所表示的输入信道。
图15示出了接插设置屏幕64上图11(a)和图11(b)中所示的具有四个端口的端口群已通过重写处理集体接插到各输入信道的状态的接插设置屏幕64-1。
如图15中所示,在表示接插状态的接插设置屏幕64-1上,由于端口群具有四个端口,因此重写处理的执行使得接插到四个输入信道“信道1”、“信道2”、“信道3”和“信道4”的输入端口改变。但是,由于输入信道“信道1”、“信道3”和“信道6”上设置了Fix标记,因此接插到这些输入信道的输入端口固定。更具体地,被标记的输入信道“信道1”被跳过,从而I/O#1的卡1的端口号为“3”的端口3将被接插到下一个输入信道“信道2”来代替已被接插到输入信道“信道2”的端口号为“2”的输入端口。此外,被标记的接下来的输入信道“信道3”也被跳过,从而I/O#1的卡1的端口号为“4”的端口4将被接插到接下来的输入信道“信道4”来代替已被接插到输入信道“信道4”的输入端口。但是,该情况下,将要被接插到输入信道“信道4”的输入端口与已接插到输入信道“信道4”的端口为同一输入端口。由于输入信道“信道5”没有被标记,I/O#1的卡1的端口号为“1”的端口1将被接插到输入信道“信道5”来代替已接插到输入信道“信道5”的输入端口。此外,由于接下来的输入信道“信道6”也被标记了,因此输入信道“信道6”也被跳过,从而I/O#1的卡1的端口号为“5”的端口5将被接插到下一个输入信道“信道7”来代替已被接插到输入信道“信道7”的输入端口。关于上述处理,在端口将要接插到的输入信道超出了最后一个输入信道的情况下,到最后一个输入信道的接插为最后的处理,从而不执行任何进一步的处理。为了表示接插端口的改变,如图所示,改变相应接插标记65c的颜色。
通过接插改变,卡1的端口号为“1”的输入端口“端口1”被接插到输入信道“信道1”和“信道5”。端口号为“2”的输入端口“端口2”不被接插到任何输入信道。端口号为“3”的输入端口“端口3”被接插到输入信道“信道2”和“信道3”。端口号为“4”的输入端口“端口4”被接插到输入信道“信道4”。端口号为“5”的输入端口“端口5”被接插到输入信道“信道7”。端口号为“6”的输入端口“端口6”被接插到输入信道“信道6”。端口号为“7”的输入端口“端口7”不被接插到任何输入信道。后面的各输入端口的接插没有改变。更具体地,端口号为“8”的输入端口“端口8”接插到输入信道“信道8”,而卡2的端口号为“1”的输入端口“端口1”被接插到输入信道“信道9”。后面的各输入端口也类似地被接插。
尽管每个输入端口可以被接插到多个输入信道,但是每个输入信道仅可以被分配一个输入端口。
图16示出了接插设置屏幕64上表示图11(a)和图11(b)所示的具有四个端口的端口群已通过插入处理集体接插到各输入信道的状态的接插设置屏幕64-2。
如图16中所示,在表示接插状态的接插设置屏幕64-2上,由于端口群具有四个端口,因此插入处理的执行使得接插到从起始到后面的各输入信道的所有输入信道的各输入端口重接插到其各自的信道号比原始接插的信道大4的输入信道。但是,该情况下,由于对输入信道“信道1”、“信道3”和“信道6”设置了Fix标记,因此输入信道“信道1”、“信道3”和“信道6”固定,从而各输入端口将被重接插但不接插到这些被标记的输入信道。更具体地,各输入端口将被移动考虑了固定输入信道数量而获得的特定信道数量。然后,属于具有4个端口的该端口群的各端口被顺序接插到从起始到后面的四个空闲的输入信道。
该情况下,从起始到后面的四个空闲的输入信道为输入信道“信道2”、“信道4”、“信道5”和“信道7”。为了对输入端口进行重接插,输入端口将被重接插到具有通过对各自的信道号大于原始接插的输入信道的信道号的被标记输入信道的号“k”加4(即,四个信道)而获得的信道号的输入信道。以端口号为“2”的输入端口“端口2”为示例。由于输入信道“信道3”和“信道6”被标记,其中输入信道“信道3”和“信道6”各自的信道号大于“端口2”已接插到的输入信道“信道2”,因此输入端口“端口2”被重接插到其信道号比已接插的输入信道“信道2”的信道号大“4+2=6”的输入信道“信道8”。类似地,端口号为“4”的输入端口“端口4”被重接插到“信道9”。端口号为“5”的输入端口“端口5”被重接插到“信道10”。端口号为“7”的输入端口“端口7”被重接插到“信道11”。后面的各输入端口被重接插到其各自的信道号增大4的输入信道。
更具体地,设置了Fix标记并且作为起始信道的“信道1”将被跳过,而I/O#1的卡1的端口号为“3”的端口3被接插到第一空闲输入信道“信道2”。接下来被标记的信道“信道3”也将被跳过,从而I/O#1的卡1的端口号为“4”的端口4被接插到下一空闲的输入信道“信道4”。由于接下来的信道“信道5”也空闲,因此I/O#1的卡1的端口号为“1”的端口1被接插到输入信道“信道5”。此外,由于下一输入信道“信道6”也被标记,因此“信道6”将被跳过,从而I/O#1的卡1的端口号为“5”的端口5被接插到下一空闲的输入信道“信道7”。关于上述处理,在端口将要接插到的输入信道超出了最后一个输入信道的情况下,到最后一个输入信道的接插为最后的处理,从而不执行任何进一步的处理。为了表示接插端口的改变,如图所示,改变相应接插标记65c的颜色。
通过接插改变,卡1的端口号为“1”的输入端口“端口1”被接插到输入信道“信道1”和“信道5”。端口号为“2”的输入端口“端口2”被接插到输入信道“信道8”。端口号为“3”的输入端口“端口3”被接插到输入信道“信道2”和“信道3”。端口号为“4”的输入端口“端口4”被接插到输入信道“信道4”和“信道9”。端口号为“5”的输入端口“端口5”被接插到输入信道“信道7”和“信道10”。端口号为“6”的输入端口“端口6”被接插到输入信道“信道6”。端口号为“7”的输入端口“端口7”被接插到输入信道“信道11”。后面的各输入端口被重接插到其各自的信道号增大4的输入信道。
尽管每个输入端口可以被接插到多个输入信道,但是每个输入信道仅可以被分配一个输入端口。
在一些情况下,即使在将端口群集体接插到各输入/输出信道时,也存在由于不同目的或由于错误条件而不能被使用的输入/输出端口。为了应对这种情况,为每个输入/输出端口设置Fix标记,从而修改接插,以使得使在将端口群集体接插到输入/输出信道时也不将被标记的输入/输出端口接插到任意输入/输出信道。图17示出了每个输入端口设置有Fix标记的“输入接插”的接插设置屏幕66。
在图17所示的接插设置屏幕66上,显示了将各输入端口接插到各输入信道的矩阵接插域67。在矩阵接插域67中,卡1、卡2等的输入端口的端口号67a被显示为一行,并被显示为1、2、3、…、8,同时针对每个输入端口设置有用于设置Fix标记的Fix设置域67d。此外,在一列中,输入信道的信道号67b被显示为“信道1”、“信道2”、“信道3”、…。对于已标记的输入端口,在Fix设置域67d中显示“○”。通过在相应行和相应列相交的单元格上显示的接插标记67c来指示接插到输入信道的输入端口。诸如1、2、3、…、8的端口号67a分别对应于端口1、端口2、端口3、…、端口8。
以下将对Fix标记进行说明。为了为输入端口设置Fix标记,用户点击对应于没有被标记的输入端口的Fix设置域67d(即,没有“○”的Fix设置域67d)。为了取消Fix标记,用户点击对应于已标记输入端口的Fix设置域67d(即,具有“○”的Fix设置域67d)。
在图17的接插设置屏幕66上,卡1的端口号“3”和“6”以及卡2的端口号“5”和“6”被标记。因此,即使通过将端口群集体接插到各输入信道,接插也将被修改为使得卡1的被标记的输入端口“端口3”和“端口6”以及卡2的被标记的输入端口“端口5”和“端口6”将不接插到任意信道。
为了将端口群集体接插到输入信道,图18(a)所示的端口登记域60c中所示的各输入端口(参见图6的端口群UI屏幕60)已被登记为端口群。更具体地,如图所示,输入端口“I/O#1:卡1:端口3”、“I/O#1:卡1:端口4”、“I/O#1:卡1:端口1”、“I/O#1:卡1:端口5”、…已被登记为端口群。此外,输入端口“I/O#1:卡1:端口3”被表示为灰色,以表示该输入端口被保留用于不同目的而不能被使用,或者该输入端口由于故障而不能被使用。在图8的端口群选择屏幕61的已登记端口域61e中,如图18(b)中所示来显示该端口群。更具体地,在登记显示域72中,指示了已登记端口域61e的I/O单元号为70的I/O#1的卡号为71的卡1的“端口1”、“端口4”和“端口5”的各端口号的位置,以显示这些端口已被选择,同时卡1的“端口3”的端口号的位置被显示为灰色,以指示该端口不能被使用。
图19示出了图18(a)和图18(b)中所示的具有四个端口的端口群已通过重写处理集体接插到各输入信道的状态的接插设置屏幕66-1。
如图19中所示,在表示接插状态的接插设置屏幕66-1上,由于端口群具有四个端口,因此重写处理改变接插以使得该端口群的各输入端口将分别被接插到四个输入信道“信道1”、“信道2”、“信道3”和“信道4”。但是,由于该端口群中登记的卡1的端口号为“3”的输入端口上设置了Fix标记,因此该输入端口到输入信道的接插被取消。更具体地,由于作为该端口群的第一输入端口的I/O#1的卡1的端口号为“3”的输入端口“端口3”上设置了Fix标记,因此到输入信道“信道3”的接插被取消。然后,I/O#1的卡1的端口号为“4”的端口4将被接插到输入信道“信道1”来代替已被接插到输入信道“信道1”的输入端口。此外,接下来的I/O#1的卡1的端口号为“1”的端口1被接插到输入信道“信道2”来代替已被接插到输入信道“信道2”的输入端口。然后,接下来的I/O#1的卡1的端口号为“5”的端口5被接插到输入信道“信道3”来代替已接插到输入信道“信道3”的输入端口。为了表示接插端口的改变,如图所示,改变相应接插标记67c的颜色。
接下来,尽管卡1的端口号为“6”的输入端口“端口6”没有登记在端口群中,但是“端口6”上设置了Fix标记。因此,“端口6”到输入信道“信道6”的接插被取消,从而卡1的端口号为“7”的输入端口“端口7”被重接插到“信道6”。由于该重接插,卡1的端口号为“8”的输入端口“端口8”被重接插到“信道7”,而卡2的端口号为“1”至“4”的输入端口“端口1”至“端口4”被分别重接插到输入信道“信道8”至“信道11”。此外,由于卡2的端口号为“5”和“6”的输入端口“端口5”和“端口6”被标记,因此这些输入端口到输入信道的接插被取消。关于上述处理,在端口将要接插到的输入信道超出了最后一个输入信道的情况下,到最后一个输入信道的接插为最后的处理,从而不执行任何进一步的处理。
通过接插改变,卡1的端口号为“1”的输入端口“端口1”被接插到输入信道“信道2”。端口号为“2”和“3”的输入端口“端口2”和“端口3”不被接插到任何输入信道。端口号为“4”的输入端口“端口4”被接插到输入信道“信道1”和“信道4”。端口号为“5”的输入端口“端口5”被接插到输入信道“信道3”和“信道5”。端口号为“6”的输入端口“端口6”不被接插到任何输入信道。端口号为“7”的输入端口“端口7”被接插到输入信道“信道6”。端口号为“8”的输入端口“端口8”接插到输入信道“信道7”。此外,卡2的端口号为“1”至“4”的输入端口“端口1”至“端口4”分别被重接插到信道“信道8”至“信道11”。
尽管每个输入端口可以被接插到多个输入信道,但是每个输入信道仅可以被分配一个输入端口。
图20示出了接插设置屏幕66上表示图18(a)和图18(b)所示的具有四个端口的端口群已通过插入处理集体接插到各输入信道的状态的接插设置屏幕66-2。
如图20中所示,在表示接插状态的接插设置屏幕66-2上,由于端口群具有四个端口,因此插入处理的执行使得接插到从起始到后面的各输入信道的所有输入信道的输入端口重接插到其各自的信道号比原始接插的信道大4的输入信道。但是,由于端口群中登记的卡1的端口号为“3”的输入端口“端口3”被标记,从而使得该端口不能被使用,因此各输入端口被重接插到各自的信道号增大3的输入信道。另外,由于卡1的端口号为“6”的输入端口“端口6”和卡2的端口号为“5”和“6”的输入端口“端口5”和“端口6”也被标记了,因此接插被修改为使得这些端口不被使用。从而,从第一输入信道开始的三个输入信道被空出。更具体地,卡1的端口号为“1”的输入端口“端口1”被从“信道1”重接插到“信道4”。卡1的端口号为“2”的输入端口“端口2”被从“信道2”重接插到“信道5”。卡1的端口号为“3”的输入端口“端口3”到输入信道的接插被取消。卡1的端口号为“4”的输入端口“端口4”被从“信道4”重接插到“信道6”。卡1的端口号为“5”的输入端口“端口5”被从“信道5”重接插到“信道7”。卡1的端口号为“6”的输入端口“端口6”到输入信道的接插被取消。卡1的端口号为“7”的输入端口“端口7”被从“信道7”重接插到“信道8”。卡1的端口号为“8”的输入端口“端口8”被从“信道8”重接插到“信道9”。从而,输入信道“信道1”至“信道3”被空出。
更具体地,由于对作为端口群的第一输入端口的I/O#1的卡1的端口号为“3”的输入端口“端口3”设置了Fix标记,因此输入端口“端口3”到输入信道“信道3”的接插被取消。然后,接下来的I/O#1的卡1的端口号为“4”的端口4被接插到空闲的起始输入信道“信道1”,而接下来的I/O#1的卡1的端口号为“1”的输入端口1被接插到下一空闲的输入信道“信道2”。此外,接下来的I/O#1的卡1的端口号为“5”的端口5被接插到下一空闲输入信道“信道3”。关于上述处理,在端口将要接插到的输入信道超出了最后一个输入信道的情况下,到最后一个输入信道的接插为最后的处理,从而不执行任何进一步的处理。为了表示接插端口的改变,如图所示,改变相应接插标记67c的颜色。
通过接插改变,卡1的端口号为“1”的输入端口“端口1”被接插到输入信道“信道2”和“信道4”。卡1的端口号为“2”的输入端口“端口2”被接插到输入信道“信道5”。端口号为“3”的输入端口“端口3”不被接插到任何输入信道。端口号为“4”的输入端口“端口4”被接插到输入信道“信道1”和“信道6”。端口号为“5”的输入端口“端口5”被接插到输入信道“信道3”和“信道7”。端口号为“6”的输入端口“端口6”不被接插到任何输入信道。端口号为“7”的输入端口“端口7”被接插到输入信道“信道8”。端口号为“8”的输入端口“端口8”被接插到输入信道“信道9”。此外,卡2的端口号为“1”至“4”的输入端口“端口1”至“端口4”分别被接插到输入信道“信道10”至“信道13”。
尽管每个输入端口可以被接插到多个输入信道,但是每个输入信道仅可以被分配一个输入端口。
已关于上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音频混合系统具体说明了输入接插。但是,对于输出接插,由多个输出端口形成的端口群也可以类似地集体接插到各输出信道。
此外,在本发明的音频混合系统中,每个物理端口可以被登记在多个端口群中。此外,在一个端口群中,该端口群中登记的各端口的端口号可以不连续。
此外,在本发明的音频混合系统中,定义了默认的端口群。但是,也可以通过I/O单元以及插入I/O单元中的扩展卡来组织并设置各端口群。

Claims (10)

1.一种音频混合系统,其包括:
多个输入端口,用于接收多个输入声音信号;
多个输入信道,用于从所述多个输入端口接收各输入声音信号;
输入接插装置,用于选择性地将所述多个输入端口接插到所述多个输入信道;
混合总线,用于对从所述多个输入信道提供的各声音信号进行混合;
多个输出信道,用于输入由所述混合总线混合后的声音信号;
多个输出端口,用于输出声音信号;
输出接插装置,用于选择性地将所述多个输出端口接插到所述多个输出信道;以及
端口登记装置,用于将所述多个输入端口中所包含的两个或更多个输入端口或者将所述多个输出端口中所包含的两个或更多个输出端口登记为多个接插端口,其中
所述输入接插装置或所述输出接插装置具有群接插装置,用于将所述端口登记装置登记的所述多个接插端口分别接插到所述多个输入信道中所包含的两个或更多个信道或者所述多个输出信道中所包含的两个或更多个信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频混合系统,其中
所述端口登记装置能够对其中每一个都由多个接插端口形成的多个端口群进行登记;以及
所述群接插装置具有端口群选择装置,用于从登记的端口群中选择一个端口群,并且将属于所选端口群的接插端口分别接插到所述多个输入信道中所包含的所述两个或更多个信道或者接插到所述多个输出信道中所包含的所述两个或更多个信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音频混合系统,其中
所述群接插装置具有起始信道指定装置,用于指定所述多个接插端口将要接插到的所述多个信道中的起始信道,并且从所指定的起始信道开始,顺序地将所述多个接插端口接插到所述多个输入信道中所包含的所述两个或更多个信道或者接插到所述多个输出信道中所包含的所述两个或更多个信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音频混合系统,其中
所述群接插装置还具有固定信道指定装置,用于指定固定的输入信道而不改变输入端口到该输入信道的接插状态、或者指定固定的输出信道而不改变输出端口到该输出信道的接插状态;以及
所述固定信道指定装置所指定的输入信道或输出信道不包括在各接插端口将要接插到的目标信道中。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音频混合系统,其中
所述群接插装置还具有重接插装置,用于在将所述多个接插端口顺序地接插到从起始信道开始的所述两个或更多个信道之前,将已经接插到起始和后续的输入或输出信道的各输入端口或各输出端口重新接插到在各接插端口将顺续接插的方向上由与接插端口一样多的信道所取代的各输入信道或各输出信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音频混合系统,其中
所述群接插装置还具有固定信道指定装置,用于指定固定的输入信道而不改变输入端口到该输入信道的接插状态,或者用于指定固定的输出信道而不改变输出端口到该输出信道的接插状态;以及
所述固定信道指定装置所指定的输入信道或输出信道不包括在各接插端口将要接插到的目标信道中,以及不包括在重接插装置将要将各输入端口或各输出端口重接插到的目标信道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音频混合系统,其中
所述群接插装置还具有不可用端口指定装置,用于指定不能接插到任意输入信道的输入端口或不能接插到任意输出信道的输出端口;以及
所述不可用端口指定装置所指定的输入端口或输出端口不包括在将要通过所述群接插装置接插到所述多个输入信道或所述多个输出信道的目标端口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音频混合系统,其中
所述群接插装置还取消已经形成的所述不可用端口指定装置所指定的输入端口或输出端口到输入信道或输出信道的接插。
9.一种应用于音频混合系统的接插方法,所述音频混合系统包括:
多个输入端口,用于接收多个输入声音信号;
多个输入信道,用于从所述多个输入端口接收输各入声音信号;
混合总线,用于对从所述多个输入信道提供的各声音信号进行混合;
多个输出信道,用于输入由所述混合总线混合后的声音信号;以及
多个输出端口,用于输出各声音信号,
所述接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输入接插步骤,其选择性地将所述多个输入端口接插到所述多个输入信道;
输出接插步骤,其选择性地将所述多个输出端口接插到所述多个输出信道;以及
端口登记步骤,其将所述多个输入端口中所包含的两个或更多个输入端口、或者所述多个输出端口中所包含的两个或更多个输出端口登记为多个接插端口,其中
所述输入接插步骤或所述输出接插步骤包括群接插步骤,用于将所述端口登记步骤所登记的多个接插端口分别接插到所述多个输入信道中所包含的两个或更多个信道、或者分别接插到所述多个输出信道中所包含的两个或更多个信道。
10.一种存储了应用于音频混合系统的由计算机执行的计算机程序的存储介质,所述音频混合系统包括:
多个输入端口,用于接收多个输入声音信号;
多个输入信道,用于从所述多个输入端口接收各输入声音信号;
混合总线,用于对从所述多个输入信道提供的各声音信号进行混合;
多个输出信道,用于输入由所述混合总线混合后的声音信号;以及
多个输出端口,用于输出声音信号,
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以下步骤:
输入接插步骤,其选择性地将所述多个输入端口接插到所述多个输入信道;
输出接插步骤,其选择性地将所述多个输出端口接插到所述多个输出信道;以及
端口登记步骤,其将所述多个输入端口中所包含的两个或更多个输入端口、或者将所述多个输出端口中所包含的两个或更多个输出端口登记为多个接插端口,其中
所述输入接插步骤或所述输出接插步骤包括群接插步骤,用于将所述端口登记步骤所登记的多个接插端口分别接插到所述多个输入信道中所包含的两个或更多个信道、或者分别接插到所述多个输出信道中所包含的两个或更多个信道。
CN201210313782.5A 2011-08-29 2012-08-29 音频混合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97065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85654 2011-08-29
JP2011185654A JP5682508B2 (ja) 2011-08-29 2011-08-29 ミキシング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70650A true CN102970650A (zh) 2013-03-13
CN102970650B CN102970650B (zh) 2016-05-25

Family

ID=469242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13782.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970650B (zh) 2011-08-29 2012-08-29 音频混合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549247B2 (zh)
EP (1) EP2566076B1 (zh)
JP (1) JP5682508B2 (zh)
CN (1) CN10297065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09095A (zh) * 2014-11-17 2016-05-25 雅马哈株式会社 音频信号处理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82233A1 (ja) 2017-10-23 2019-05-02 ヤマハ株式会社 音響信号処理装置及び音響信号処理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44676A (en) * 1994-09-28 1995-08-22 Balsamo; Nicholas Audio mixer system
CN1662101A (zh) * 2004-02-26 2005-08-31 雅马哈株式会社 混合器装置和声音信号处理方法
US20060072771A1 (en) * 2004-10-06 2006-04-06 Martin Kloiber Software monitor and control application for use with a digital audio studio suite
US20070058823A1 (en) * 2005-09-09 2007-03-15 Yamaha Corporation Digital mixer
US20070067055A1 (en) * 2005-09-05 2007-03-22 Yamaha Corporation Digital audio mixer
US20080175413A1 (en) * 2006-08-10 2008-07-24 Yamaha Corporation Mixer and communication connection setting method therefor
US20080215791A1 (en) * 2007-03-01 2008-09-04 Yamaha Corporation Audio Signal Processing Device
US20090234477A1 (en) * 2008-03-11 2009-09-17 Yamaha Corporation Audio signal processing system
CN101848125A (zh) * 2009-03-24 2010-09-29 雅马哈株式会社 用于音频系统的路径设置方法和设备,以及音频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35288A (en) * 1983-04-22 1987-01-06 Soundout Laboratories, Ltd. Electrical signal mixing apparatus
JP3772803B2 (ja) * 2002-08-08 2006-05-10 ヤマハ株式会社 信号処理装置及び該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JP4232703B2 (ja) * 2004-07-13 2009-03-04 ヤマハ株式会社 ディジタルミキサ装置
JP4438094B2 (ja) * 2005-03-25 2010-03-24 ヤマハ株式会社 ミキサの入出力設定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4645347B2 (ja) * 2005-07-29 2011-03-09 ヤマハ株式会社 ミキシング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076410B2 (ja) * 2006-09-06 2012-11-21 ヤマハ株式会社 オーディオミキサ
JP5186871B2 (ja) * 2007-10-10 2013-04-24 ヤマハ株式会社 ネットワークオーディオシステムのチャンネルパッチング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44676A (en) * 1994-09-28 1995-08-22 Balsamo; Nicholas Audio mixer system
CN1662101A (zh) * 2004-02-26 2005-08-31 雅马哈株式会社 混合器装置和声音信号处理方法
US20060072771A1 (en) * 2004-10-06 2006-04-06 Martin Kloiber Software monitor and control application for use with a digital audio studio suite
US20070067055A1 (en) * 2005-09-05 2007-03-22 Yamaha Corporation Digital audio mixer
US20070058823A1 (en) * 2005-09-09 2007-03-15 Yamaha Corporation Digital mixer
US20080175413A1 (en) * 2006-08-10 2008-07-24 Yamaha Corporation Mixer and communication connection setting method therefor
US20080215791A1 (en) * 2007-03-01 2008-09-04 Yamaha Corporation Audio Signal Processing Device
US20090234477A1 (en) * 2008-03-11 2009-09-17 Yamaha Corporation Audio signal processing system
CN101848125A (zh) * 2009-03-24 2010-09-29 雅马哈株式会社 用于音频系统的路径设置方法和设备,以及音频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09095A (zh) * 2014-11-17 2016-05-25 雅马哈株式会社 音频信号处理装置
CN105609095B (zh) * 2014-11-17 2019-10-22 雅马哈株式会社 音频信号处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682508B2 (ja) 2015-03-11
EP2566076A1 (en) 2013-03-06
JP2013048329A (ja) 2013-03-07
US9549247B2 (en) 2017-01-17
US20130230194A1 (en) 2013-09-05
EP2566076B1 (en) 2019-06-19
CN102970650B (zh) 2016-05-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21314B2 (en) Mixing apparatus, mixing method, and mixing program
US8098850B2 (en) Digital mixer
US7565212B2 (en) Configuration method of digital audio mixer
US20100305728A1 (en) Audio device
CA3018513C (en) Remote streaming audio processing system
EP3021504B1 (en) Audio signal processing device
US8818537B2 (en) Software monitor and control application for use with a digital audio studio suite
JP5565045B2 (ja) ミキシング装置
US20050054305A1 (en) Multi-channel, signal controlled variable setting apparatus and program
CN101902672B (zh) 音频设备和设置音频设备中使用的总线的数量的方法
CN102970650A (zh) 音频混合系统
US20130322654A1 (en) Audio signal processing device and program
JP5999408B2 (ja) 楽音信号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04072295A (ja) ミキシング用信号経路設定装置およびミキシング用信号経路設定プログラム
JP4582109B2 (ja) 音響機器
JP2006340276A (ja) 音響調整設備及び音響調整方法
JP5370210B2 (ja) ミキサー
JP7567342B2 (ja) イベント支援方法、情報処理装置、イベント支援システム及びイベント支援プログラム
CN115842944A (zh) 用于处理输入音频的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6993246A (zh) 控制设备以及程序
JP3644417B2 (ja) 演奏データ処理装置
JP2000217186A (ja) スピ―カ―・シミュレ―タおよびミキサ―
CN104918180A (zh) 音频系统和音频信号处理装置
JP5402756B2 (ja) セルフラーニング機能を有する音響システム
Izhaki Mixing consol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