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59759B - 面光源装置 - Google Patents

面光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59759B
CN102959759B CN201180032226.4A CN201180032226A CN102959759B CN 102959759 B CN102959759 B CN 102959759B CN 201180032226 A CN201180032226 A CN 201180032226A CN 102959759 B CN102959759 B CN 10295975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ource
recess
source device
layer
planar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3222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59759A (zh
Inventor
藤田惠美
井上弘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e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ppon Ze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ppon Ze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ppon Zeo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9597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597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597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5975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12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 H05B33/14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emical or physical composition or the arrangement of the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 or by the simultaneous addition of the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 in or onto the light sourc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301Details of OLEDs
    • H10K2102/351Thicknes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0/858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refractive means, e.g. lens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9/879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refractive means, e.g. lens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一种面光源装置,其具备:具有发光面且从发光面发光的有机EL元件;设于有机EL元件的发光面的出光面结构层,出光面结构层在与其有机EL元件相反侧的表面,在与表面平行的面内方向上交替地设有:相对地凹陷的凹部和相对地突出的凸部,相邻的凹部的底部与凸部的前端在面光源装置的厚度方向上的距离在标准偏差0.05μm以上的范围内不一致。

Description

面光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面光源装置。具体地讲,涉及具备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以下,适当称为“有机EL元件”)的面光源装置。
背景技术
具备有机EL元件的面光源装置可以将其形状形成为面状,且可以将其光的颜色形成为白色或与白色相近的颜色。因此,考虑将具备有机EL元件的面光源装置用于作为照亮居住环境等空间的照明设备的光源,或作为显示装置的背光灯的用途。
但是,目前已知的有机EL元件在用于上述照明的用途方面,效率较低。因此,希望提高有机EL元件的光提取效率。作为提高有机EL元件的光提取效率的方法,已知有在比有机EL元件更靠出光面侧设置各种凹凸结构的方法。例如,提案有在出光面设置包含荧光性化合物的棱镜(专利文献1)、设置微小透镜阵列(专利文献2)等。通过这些凹凸结构,能够实现良好的聚光,能够提高光提取效率。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23738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59641号公报
但是,现有的在出光面设有凹凸结构的情况下,从装置外部照射的光在出光面进行反射,由此,发生反射光的干涉,有时在出光面上观察到彩虹状的色斑(以下,称为“虹斑”)。另外,当在显示装置设置这样地产生虹斑的面光源装置时,也会在显示装置的显示面观察到多个反射图像,产生多像化现象。这样的虹斑使面光源装置作为光源的品质明显降低,因此,优选防止该现象的产生。
作为不产生虹斑的方法,考虑提高出光面的凹凸结构的尺寸精度,以不产生所述反射光的干涉。但是,在该情况下,由于高度地提高用于凹凸结构的形成的模具的精度,因此,具有难以批量生产,制造成本增加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设立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提取效率高、出光面的虹斑小且可容易地制造的面光源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本申请的发明人进行了锐意研究,其结果发现,通过使凹凸结构的高度不一致(不均),在规定范围内具有偏差,由此,可抑制虹斑,并且提高光提取效率。另外,还发现,通过允许凹凸结构的高度不均,凹凸结构的尺寸的要求精度变低,因此,容易批量生产,制造成本廉价。本申请的发明人基于这些认知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提出以下的〔1〕~〔5〕方面。
〔1〕一种面光源装置,其具备:具有发光面且从所述发光面发光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设于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所述发光面侧的出光面结构层,其中,所述出光面结构层与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相反侧的表面,在与所述表面平行的面内方向上交替地设有:相对地凹陷的凹部和相对地突出的凸部,相邻的所述凹部的底部与所述凸部的前端在所述面光源装置的厚度方向上的距离在标准偏差0.05μm以上的范围内不一致。
〔2〕在上述〔1〕所述的面光源装置中,所述出光面结构层的与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相反侧的表面在所述面光源装置的最表面露出。
〔3〕在上述〔1〕或〔2〕所述的面光源装置中,所述凹部或凸部的形状为棱锥形状或截棱锥形状。
〔4〕在上述〔1〕~〔3〕中任一方面所述的面光源装置中,所述凸部的前端成为与所述发光面平行的平坦面。
〔5〕在上述〔1〕~〔3〕中任一方面所述的面光源装置中,所述凹部的底部及所述凸部的前端的一方或双方带有圆弧。
本发明的面光源装置的光提取效率高,出光面的虹斑小且可容易地制造。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面光源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面光源装置的图,是示意地表示由通过线1a-1b且与出光面垂直的面剖切图1所示的面光源装置而得到的剖面的剖面图;
图3是放大并示意地表示从面光源装置的厚度方向观察到的、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面光源装置的出光面的一部分的状态的局部俯视图;
图4是示意地表示由通过图3的线3a且与出光面垂直的面剖切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凹凸结构层而得到的剖面的局部剖面图;
图5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面光源装置的立体图;
图6是说明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面光源装置的图,是示意地表示由通过线5a-5b且与出光面垂直的面剖切图5所示的面光源装置的凹凸结构层而得到的剖面的剖面图;
图7是示意地表示由与出光面垂直的面剖切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面光源装置而得到的剖面的剖面图;
图8是示意表示由与出光面垂直的面剖切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面光源装置的凹凸结构层而得到的剖面的剖面图;
图9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面光源装置的立体图;
图10是说明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面光源装置的图,是示意地表示由通过线9a-9b且与出光面垂直的面剖切图9所示的面光源装置而得到的剖面的剖面图;
图11是示意地表示从厚度方向观察到的、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面光源装置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2是说明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面光源装置的图,是示意地表示由过图11中的线11a且与出光面垂直的面剖切图11所示的面光源装置而得到的剖面的剖面图;
图13是表示由与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的面光源装置的出光面垂直的面剖切该面光源装置而得到的剖面的剖面图;
图14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第七实施方式的面光源装置的立体图;
图15是示意地表示从厚度方向观察到的、本发明第八实施方式的面光源装置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6是说明本发明第八实施方式的面光源装置的图,是表示由通过图15中的线15a且与出光面垂直的面剖切图15所示的面光源装置而得到的剖面的剖面图;
图17是示意地表示从厚度方向观察到的、第八实施方式的凹凸结构层的变形例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8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第九实施方式的面光源装置的立体图;
图19是示意地表示由与实施例1中制造的凹凸结构层b的主面垂直的平面剖切该凹凸结构层b而得到的剖面的剖面图;
图20是示意地表示在实施例1中进行的虹斑的测定的状态的图;
图21是示意地表示由与实施例2中制造的凹凸结构层b的主面垂直的平面剖切该凹凸结构层b而得到的剖面的剖面图;
图22是示意地表示由与实施例3中制造的凹凸结构层b的主面垂直的平面剖切该凹凸结构层b而得到的剖面的剖面图。
标记说明
10:面光源装置
11A~11D:斜面
11E~11H:凹部的四棱锥形状的底边
11J、11K:凹部的间隔
11L、11M:凹部的斜面和平坦部所成的角
11N:凹部的四棱锥形状的顶角
11P:凹部的四棱锥形状的顶点
10U:出光面
100:出光面结构层
110:多层体
111:凹凸结构层
112:基膜层
113:凹部
114:平坦部
121:粘接层
131:支承基板
140:有机EL元件
141:第一电极层
142:发光层
143:第二电极层
144:有机EL元件的表面(发光面)
145:有机EL元件的表面
151:密封基材
20:面光源装置
20U:出光面
21P:底面部
200:出光面结构层
210:多层体
211:凹凸结构层
213:凹部
213A、212B:斜面
214:平坦部
30:面光源装置
30U:出光面
31P:底部
300:出光面结构层
310:多层体
311:凹凸结构层
313:凹部
313A、313B:斜面
314:平坦部
40:面光源装置
40U:出光面
400:出光面结构层
410:多层体
411:凹凸结构层
413:平坦部
413A、413B:斜面
414:凸部
414U:上面部
50:面光源装置
50U:出光面
500:出光面结构层
510:多层体
511:凹凸结构层
513:凹部
514:平坦部
60:面光源装置
60U:出光面
600:出光面结构层
610:多层体
611:凹凸结构层
613:平坦部
614:凸部
614P:凸部的前端
70:面光源装置
70U:出光面
700:出光面结构层
710:多层体
711:凹凸结构层
713:凹部
714:平坦部
80:面光源装置
80U:出光面
800:出光面结构层
810:多层体
811:凹凸结构层
813:凹部
814:平坦部
815:凹部间的边界部分
816:凹部
821:凹凸结构层
90:面光源装置
940:有机EL元件
943:第二电极
T:凹凸结构层的厚度
H:相邻的凹凸的高低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表示实施方式及示例物等对本发明进行详细地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及示例物等,在不脱离本申请要求保护的范围及其均等的范围的范围中可任意地变更并实施。另外,以下所示的附图中,着重表示剖面图中相邻的凹凸的高低差(后述)H的不一致的程度,但在本发明中,不一致的程度不限于图示的尺寸。
〔1.第一实施方式〕
图1及图2都是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面光源装置的图,图1是示意地表示面光源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示意地表示由通过线1a-1b且与出光面垂直的面剖切图1所示的面光源装置而得到的剖面的剖面图。
如图1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面光源装置10是具备矩形平板状构造的装置,其具备有机EL元件140。有机EL元件140至少依次具备第一电极层141、发光层142及第二电极层143,可从其表面144及145中的至少一方表面发光。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极层141为透明电极,第二电极层143为反射电极。因此,来自发光层142的光透过第一电极层141,或被第二电极层143反射后,透过发光层142及第一电极层141,可从表面144发光。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将表面144称为“发光面”。
在有机EL元件140的发光面144侧设有出光面结构层100。在本实施方式中,出光面结构层100以与发光面144接触的方式直接设置。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面光源装置10除了具备上述的部件以外,还可以具备其他构成要素。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有机EL元件140的图中下侧的面145设有密封基材151。另外,省略图示,但也可以在表面145与密封基材151之间存在填充材料或粘接剂等任意物质,也可以存在空隙。只要是不大幅度损坏发光层142的耐久性等不良情况,在空隙中也可以存在空气或其它气体,也可以将空隙内形成为真空。
因此,面光源装置10依次具备密封基材151、有机EL元件140及出光面结构层100,可从出光面结构层100的有机EL元件140相反侧的表面10U出光。另外,上述表面10U位于面光源装置10的最外侧,光从该表面10U向面光源装置10的外部射出光,因此,将表面10U称为“出光面”。
〔1-1.有机EL元件〕
例如作为有机EL元件140,如示例所示,有机EL元件通常具备两层以上的电极层和设于这些电极层之间,通过从电极施加电压而进行发光的发光层。
有机EL元件通常构成为,在基板上形成构成有机EL元件的电极、发光层等层,并设置覆盖这些层的密封部件,利用基板和密封部件密封发光层等层。通常,从在此所说的基板侧射出光的有机EL元件称为底部发射型,从密封部件侧射出光的有机EL元件称为顶部发射型。设于面光源装置10的有机EL元件140也可以是它们中的任一种。在底部发射型的情况下,通常,包含上述基板、另外根据需要还包含任意层的组合构成出光面结构层。另一方面,在顶部发射型的情况下,通常,包含密封部件等出光面侧的结构体、另外根据需要还包含任意层的组合构成出光面结构层。
作为发光层,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适当选择已知的层。发光层中的发光材料不限于一种,也可以以任意的比率组合使用两种以上。另外,发光层不限于一层,为了符合作为光源的用途,可以形成单独一种层或组合多种层。由此,能够形成为发出白色或与白色相近颜色的光的发光层。
有机EL元件的电极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适当选择已知的电极。如第一实施方式的有机EL元件140那样,通过将出光面结构层100侧的电极141设为透明电极,将相反侧的电极143设为反射电极,由此,能够形成从发光面144向出光面结构层100侧发光的有机EL元件。另外,通过将双方电极141及143设为透明电极,并在出光面结构层100的相反侧设有反射部件或散射部件(例如,经由空气层配置的白色散射部件等),也能够实现向出光面结构层100侧的发光。
有机EL元件140在电极141与电极143之间除了具有发光层142之外,还可以进一步具有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传输层及电子注入层等其它层(未图示)。另外,有机EL元件140还可以进一步具备用于向电极141及143通电的配线、用于密封发光层142的周边结构等任意的构成要素。
作为构成电极及在电极之间设置的层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定,但作为具体例,可以列举下述的材料。
作为透明电极的材料,可列举ITO(氧化铟锡)等。
作为空穴注入层的材料,可列举星爆式芳香族二胺化合物等。
作为空穴传输层的材料,可列举三苯基二胺衍生物等。
作为黄色发光层的基质材料,可列举三苯基二胺衍生物等,作为黄色发光层的掺杂材料,可列举四苯衍生物等。
作为绿色发光层的材料,可列举吡唑啉衍生物等。
作为蓝色发光层的基质材料,可列举蒽衍生物等,作为蓝色发光层的掺杂材料,可列举苝衍生物等。
作为红色发光层的材料,可列举铕络合物等。
作为电子传输层的材料,可列举喹啉铝络合物(Alq)等。
作为反射电极的材料,可列举分别使用氟化锂及铝,并通过真空成膜将它们依次层叠的材料等。
适当组合上述材料或其它发光层,能够得到被称为层叠型或串联型的、发出处于补色关系的发光色的发光层。补色关系的组合可设为黄/蓝,或绿/蓝/红等。
〔1-2.出光面结构层〕
出光面结构层100为设于有机EL元件140的发光面144的层。出光面10U为与出光面结构层100的有机EL元件140相反侧的表面。该出光面10U是在面光源装置10的最表面露出的面,是作为面光源装置10的出光面,即光从面光源装置10向装置外部射出光时的出光面。
当宏观观察时,出光面10U是与有机EL元件140的发光面144平行的面,且与面光源装置10的主面平行。但是,当微观观察时,由于出光面10U具有后述的凹凸结构,因此,凹部或凸部上的面可构成与发光面144不平行的角度。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只要没有特别说明,与出光面平行或垂直是指,忽视凹部或凸部,与宏观观察到的出光面平行或垂直。另外,只要没有特别说明,面光源装置10在上述的出光面10U以与水平方向平行且向上的方式载置的状态下进行说明。
另外,构成要素为“平行”或“垂直”是指,在不损害本发明效果的范围、例如±5°的范围内,也可以包含误差。
出光面结构层100具备:包含凹凸结构层111及基膜层112的多层体110、作为基板的支承基板131、粘接多层体110及支承基板131的粘接层121。
凹凸结构层111是位于面光源装置10的上面(即面光源装置10的出光面侧的最外层)的层。该凹凸结构层111具有包含多个凹部113和位于凹部113周围的平坦部114的凹凸结构。在此,上述凹部113与平坦部114相比,是相对地凹陷的部分,因此,相当于本发明的凹部,平坦部114与凹部113相比相对地突出,因此,相当于本发明的凸部。而且,通过该凹凸结构规定出光面10U。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由于附图为示意的图示,因此,在出光面10U上只表示有极少个数的凹部113,但在实际的面光源装置中,在一个面光源装置的出光面上能够设置比这更多数量的凹部。
(凹凸结构的说明)
以下,参照附图对出光面10U的凹凸结构进行详细地说明。
图3是放大并示意地表示从面光源装置10的厚度方向观察到的、面光源装置10的出光面10U的一部分的状态的局部俯视图。另外,图4是示意地表示由通过图3的线3a且与出光面10U垂直的面剖切凹凸结构层111而得到的剖面的局部剖面图。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厚度方向”表示面光源装置的厚度方向。
如图3所示,出光面结构层100在出光面10U具有包含斜面11A~11D的多个凹部113和位于凹部113周围的平坦部114。在此,“斜面”是指构成与出光面10U不平行的角度的面。另一方面,平坦部114上的面成为与出光面10U平行且平坦的面。
多个凹部113的各自是正四棱锥形状的凹陷。因此,凹部113的斜面11A~11D为相同的形状,上述正四棱锥的底边11E~11H构成正方形。另外,在图3中,线3a是通过一列凹部113全部的顶点11P的线,且是与凹部113的底边11E及11G平行的线。
各凹部113的底边11F~11H的长度通常可设为1~60μm,优选为2~50μm。各凹部113的深度通常可设为1~50μm,优选为2~40μm。
凹部113空出一定间隔沿正交的两个面内方向X及Y连续配置。而且,在上述的面内方向X及Y上,相当于相邻的凹部113之间的间隙的部分构成平坦部114。因此,出光面结构层100在与出光面10U平行的面内方向X及Y上,交替地设有凹部113和平坦部114。在此,上述的两个面内方向X及Y中的一面内方向X与底边11E及11G平行。在该面内方向X,多个凹部113以一定间隔11J排列。另外,两个面内方向X及Y中的另一面内方向Y与底边11F及11H平行。在该面内方向Y,多个凹部113以一定间隔11K排列。在此,与上述间隙相当的部分即平坦部114的宽度尺寸通常可设为0.1~20μm。
如图4所示,构成凹部113各自的斜面11A~11D与平坦部114(进而,出光面10U)构成的角11L及11M优选为40°以上,更优选为45°以上,另外,优选为70°以下,更优选为60°以下。另外,如本实施方式,在凹部113的形状为四棱锥的情况下,其顶角11N优选设为60°~90°。另外,从使观察角度引起的色彩变化最小限度且还提高光提取效率的观点出发,斜面11A~11D与平坦部114构成的角11L及11M较大为好,具体地,例如优选设为55°以上,更优选设为60°以上。在该情况下,考虑到凹凸结构层111的耐久性的维持,上述的角11L及11M的上限通常为70°。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斜面11A~11D与平坦部114构成的角11L及11M设定为60°。由此,在构成凹部113的正四棱锥的顶角即顶点11P中,相对的斜面构成的角(关于斜面11B及11D构成的角,为图4所示的角11N)也成为60°。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面光源装置10的出光面10U中,相邻的凹部113的底部和凸部的前端在面光源装置10的厚度方向上的距离在规定的范围不一致。
在此,凹部113的底部是指凹部113各自中最低的部分,是指面光源装置10的厚度方向上的到发光面144的距离最短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各凹部113的顶点11P相当于凹部113的底部。
另外,凸部的前端是指凸部各自中最突出的部分,是指面光源装置10的厚度方向上的到发光面144的距离最长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平坦部114成为与发光面144平行的平坦面,因此,平坦部114本身相当于凸部的前端。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面光源装置10中,在将出光面10U中相邻的凹部113和平坦部114进行对比的情况下,该相邻的凹部113的底部(即,凹部113的顶点11P)与凸部的前端(即,平坦部114)在面光源装置10的厚度方向上的距离(以下,适当称为“相邻的凹凸的高低差”)H在规定的范围不一致。此时,上述的规定范围是标准偏差(样本标准偏差)σ通常为0.05μm以上,优选为0.06μm以上,更优选为0.08μm以上的范围。
如上所述,通过使相邻的凹凸的高低差H在规定范围中不一致,可改善来自出光面10U的光的提取效率,并且可抑制反射光的虹斑。另外,只要相邻的凹凸的高低差H的标准偏差σ以在出光面10U的整体中处于规定范围的方式不一致即可,因此,凹部113及平坦部114各自不要求过高的尺寸精度,因此,容易批量生产,可降低制造成本。特别是,上述相邻的凹凸的高低差H的标准偏差σ的范围的下限值在将虹斑的亮度分布设为50%以下,以目视难以识别虹斑这一方面具有意义。
另外,上述的规定范围的上限以标准偏差σ计,通常为0.5μm以下,优选为0.4μm以下,更优选为0.3μm以下。当相邻的凹凸的高低差H不一致的程度(偏差)过大时,虽然根据该凹凸结构的状态而有所不同,但在面光源装置10的生产工序中会产生大量瑕疵,难以稳定地生产。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凹部113的顶点11P的高度及平坦部114的高度中的一方或双方不一致,只要相邻的凹凸的高低差H不一致即可。在此,如图2及图4所示,对虽然凹部113的顶点11P的高度统一为一定,但通过使平坦部114的高度不一致而使相邻的凹凸的高低差H不一致的情况进行说明。另外,如上所述地在平坦部114的高度不一致的情况下,在平坦部114存在高度差,但由于上述的不一致的程度较小,因此,上述的高度差也较小。因此,在图1及图3中,上述高度差在平坦部114省略图示。
这样,虽然通过使相邻的凹凸的高低差H以其标准偏差σ处于规定范围的方式不一致而可抑制虹斑的原因不明确,但根据本发明人的研究,推测由以下的原因所致。
在从外部向出光面10U照射光的情况下,光在出光面10U反射,或进入面光源装置10内部的光在内部的层界面反射而产生反射光。在上述的反射光在出光面10U进行反射时,及从面光源装置10的内部向外部射出时等,有时会在出光面10U产生衍射及折射等。以往认为,由于产生了上述衍射及折射等的光进行干涉而产生了虹斑。对此,在本实施方式的面光源装置10中,通过在出光面10U使相邻的凹凸的高低差H不一致,能够减弱干涉的强度,因此,认为可消除虹斑。
出光面10U中相邻的凹凸的高低差H可随机提取测定部位,使用激光显微镜(VK-9700:Keyence社制)测定高度(截面分布),利用其截面分布而求得。通常只要沿着与出光面10U平行的规定的测定方向,遍及长度100μm测定上述的截面分布即可。将相邻的一对凹部及凸部设为凹凸一单位,利用测定到的截面分布求出该凹凸一单位的截面分布的最大值(与凸部的前端对应)与最小值(与凹部的底部对应)的差,并将该差设为凹凸一单位中相邻的凹凸的高低差H。另外,从提高精度的观点来看,测定优选在多个部位进行,例如优选在15点进行。只要由这样测定到的相邻的凹凸的高低差H来测定标准偏差σ即可。另外,上述的测定方向在预先知道出光面10U的凹凸配置的情况下,只要设定与上述的高低差H最大的方向平行的方向即可。另外,在不清楚凹凸的配置的情况下,在与出光面10U平行的面内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只要上述标准偏差满足上述必要条件即可。
相邻的凹凸的高低差H设为沿着各种面内方向(与出光面10U平行的面内的各种方向)对出光面10U进行了测定的中心线平均粗糙度的最大值(Ra(max)),通常设为1μm~50μm的范围内。
另外,对凹凸结构层111的厚度T能够相对地制定相邻的凹凸的高低差H的优选范围。例如,作为凹凸结构层111的材料,在使用利于维持凹凸结构层111的耐久性的硬质材料的情况下,凹凸结构层111的厚度T越薄,多层体110的挠性越高,面光源装置10的制造工序中的多层体110的处理变得容易。具体地,图4所示的相邻的凹凸的高低差H与凹凸结构层111的厚度T的差T-H优选为0~30μm。
在从与出光面10U垂直的方向观察凹凸结构层111的情况下,通过适当调节平坦部114占据的面积相对于平坦部114占据的面积和凹部113占据的面积的合计的比例(以下,称为“平坦部比例”),能够提高面光源装置10的光提取效率。具体地,通过将平坦部比例设为10%~75%,能够得到良好的光提取效率,且能够提高出光面10U的机械强度。
(多层体的材料说明)
出光面结构层100可由多个层构成,但也可以由单一层构成。从容易得到具备希望特性的出光面结构层100的观点来看,优选由多个层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出光面结构层100形成为包含组合了凹凸结构层111和基膜层112的多层体110的构成。由此,能够容易地得到性能高的出光面结构层100。
凹凸结构层111及基膜层112通常可以由包含透明树脂的树脂组成物形成。透明树脂为“透明”的意思是,具有适用于光学部件的程度的光线透射率。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出光面结构层100的各层只要具有适用于光学部件的光线透射率即可,作为出光面结构层100整体,只要具有80%以上的全光线透射率即可。
树脂组成物中包含的透明树脂没有特别限定,能够使用可形成透明层的各种树脂。例如,可列举热塑性树脂、热固性树脂、紫外线固化性树脂、电子束固化性树脂。特别是由于热塑性树脂容易因热而变形,还由于紫外线固化性树脂的固化性高效率,因此,可有效地形成凹凸结构层111,分别优选热塑性树脂和紫外线固化性树脂。
作为热塑性树脂,可列举聚酯类、聚丙烯酸酯类、环烯烃聚合物类等树脂。另外,作为紫外线固化性树脂,可以列举环氧树脂类、丙烯酸树脂类、聚氨酯类、烯/硫醇类、异氰酸酯类等树脂。作为这些树脂,可以优选使用具有多个聚合性官能团的树脂。另外,上述树脂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以任意比率组合两种以上使用。
特别是,作为构成多层体110的凹凸结构层111的材料,从易于形成出光面10U的凹凸结构且易于得到凹凸结构的抗划伤性的观点来看,优选固化时的硬度高的材料。具体地,在基材上以没有凹凸结构的状态形成7μm的膜厚的树脂层时,优选铅笔硬度为HB以上那样的材料,更优选铅笔硬度为H以上的材料,最好为2H以上的材料。另一方面,作为基膜层112的材料,为了使在形成凹凸结构层111时的处理及形成了多层体110后的多层体110的处理容易,优选具有一定程度的柔韧性的材料。通过组合这样的材料,能够得到处理容易且耐久性优异的多层体110,其结果,能够容易地制造高性能的面光源装置10。
这样的材料的组合,作为构成各材料的树脂,可通过适当选择以上示例的透明树脂而得到。具体地,作为构成凹凸结构层111的材料的透明树脂,优选使用丙烯酸酯等紫外线固化性树脂,另一方面,作为构成基膜层112的材料的透明树脂,优选使用脂环式烯烃聚合物制的薄膜(后述的ZEONOR薄膜等)、或聚酯薄膜。
如本实施方式,在出光面结构层100包含凹凸结构层111和基膜层112的情况下,可以使凹凸结构层111和基膜层112的折射率尽可能地接近。在该情况下,凹凸结构层111和基膜层112的折射率差优选为0.1以内,进一步优选为0.05以内。
作为成为凹凸结构层111、基膜层112等出光面结构层100的构成要素的层的材料,也可以使用具有光扩散性的材料。由此,能够使透过出光面结构层100的光扩散,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观察角度引起的色彩变化。
作为具有光扩散性的材料,例如,可以列举包含粒子的材料、混合两种类以上的树脂而使光扩散的合金树脂等。特别是,从可容易调节光扩散性的观点来看,优选包含粒子的材料,特别优选包含粒子的树脂组成物。
粒子可以是透明的,也可以是不透明的。作为粒子的材料,例如,可举金属及金属化合物及树脂等。作为金属化合物,例如,可列举金属的氧化物及氮化物。当列举金属及金属化合物的具体例时,可列举银、铝那样的反射率高的金属;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锆、氮化硅、锡掺杂氧化铟、氧化钛等金属化合物等。另一方面,作为树脂,例如,可列举甲基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硅树脂等。另外,粒子的材料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以任意比率组合两种以上使用。
粒子的形状可以形成为例如球状、圆柱状、立方体状、长方体状、棱锥状、圆锥状、星型状等形状。
粒子的粒径优选为0.1μm以上,且优选为10μm以下,更优选为5μm以下。在此,粒径是指以粒子径为横轴累计体积基准的粒子量的累计分布中的50%粒子径。粒径越大,为了得到希望效果所需要的粒子的含有比例越多,粒径越小,含有量越少。因此,粒径越小,就越能够以较少的粒子得到降低观察角度引起的色彩变化及提高光提取效率希望的效果。另外,粒径在粒子形状为球状以外的情况下,将该同等体积的球的直径设为粒径。
在粒子为透明粒子,且粒子包含于透明树脂中的情况下,粒子的折射率与透明树脂的折射率的差优选为0.05~0.5,更优选为0.07~0.5。在此,粒子及透明树脂的折射率,哪一方更大都可。当粒子和透明树脂的折射率过于接近时,不能够得到扩散效果,可能难以抑制色彩斑,相反,当差值过大时,扩散变大,虽然抑制色彩斑,但光提取效果可能降低。
粒子的含有比例以包含粒子的层的全部量中的体积比例计,优选为1%以上,更优选为5%以上,并且优选为80%以下,更优选为50%以下。通过将粒子的含有比例设为上述的下限以上,能够得到降低观察角度引起的色彩变化等希望的效果。另外,通过设为上述的上限以下,能够防止粒子凝聚并稳定地分散粒子。
另外,树脂组成物能够根据需要而包含任意成分。作为该任意成分,可列举例如,酚类、胺类等防劣化剂;界面活性剂类、硅氧烷类等防带电剂;三唑类,2-羟基二苯甲酮类等耐光剂等添加剂。
凹凸结构层111的厚度T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为1μm~70μm。在本实施方式中,凹凸结构层111的厚度T是指,未形成有凹凸结构的基膜层112侧的面与凹凸结构的平坦部114的距离。
另外,基膜层112的厚度优选为20μm~300μm。
(支承基板)
本实施方式的面光源装置10在有机EL元件140与多层体110之间具备支承基板131。通过具备支承基板131,能够对面光源装置10赋予抑制弯曲的刚性。另外,作为支承基板131,通过具备密封有机EL元件140的性能优异,且在制造工序中可容易进行在其上依次形成构成有机EL元件140的层的基板,能够提高面光源装置10的耐久性,且容易制造。
作为构成支承基板131的材料的例子,可列举例如,玻璃、树脂等。另外,支承基板131的材料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以任意比率组合两种以上使用。
支承基板131的折射率没有特别限制,但优选为1.4~2.0。
支承基板131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为0.1mm~5mm。
(粘接层)
本实施方式的面光源装置10在多层体110与支承基板131之间具备粘接层121。粘接层121是夹设于多层体110的基膜层112与支承基板131之间将这两个层粘接的层。
粘接层121的材料即粘接剂不仅包含狭义的粘接剂(23℃下的剪切储能模量为1~500MPa,常温下不呈现粘接性,所谓的热熔型粘接剂),还包含23℃下的剪切储能模量小于1MPa的粘接剂。具体地,能够适当使用具有与支承基板131或基膜层112接近的折射率且透明的粘接剂。更具体地,可列举丙烯酸类粘接剂或粘接剂。粘接层的厚度优选为5μm~100μm。
(制造方法)
面光源装置10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通过如下方法制造,即,在支承基板131的一面上层叠构成有机EL元件140的各层,在之后或之前,在支承基板131的另一面上经由粘接层121粘贴具有凹凸结构层111及基膜层112的多层体110。
具有凹凸结构层111及基膜层112的多层体110的制造通过如下方式进行,即,例如准备具有希望形状的金属模具等模具,在形成凹凸结构层111的材料层上转印该模具。作为更具体的方法,可以列举:
(方法1)准备具有构成基膜层112的树脂组成物A的层及构成凹凸结构层111的树脂组成物B的层(还未形成有凹凸结构)的未加工多层体,在上述的未加工多层体的树脂组成物B侧的面上形成凹凸结构的方法;及
(方法2)在基膜层112之上涂敷液体状态的树脂组成物B,将模具抵靠在涂敷的树脂组成物B的层上,在该状态下,使树脂组成物B固化,形成凹凸结构层111的方法。
在方法1中,未加工多层体可以通过例如共同挤压树脂组成物A及树脂组成物B的挤压成形得到。通过将具有希望的表面形状的模具压靠在未加工多层体的树脂组成物B侧的面上,能够形成凹凸结构。
更具体地,通过挤压成形连续地形成长条的未加工多层体,在具有希望的表面形状的转印辊和夹持辊对未加工多层体加压,由此,能够高效地进行连续的制造。由转印辊和夹持辊产生的夹持压力优选为数MPa~数十MPa。另外,当将树脂组成物B的玻璃转化温度设为Tg时,转印时的温度优选为Tg以上(Tg+100℃)以下。未加工多层体和转印辊的接触时间可通过薄膜的进给速度即辊旋转速度来调节,优选为5秒以上且600秒以下。
在方法2中,作为构成凹凸结构层111的树脂组成物B,优选使用通过紫外线等能量线可固化的组成物。在基膜层112上涂敷上述的树脂组成物B并与模具抵接的状态下,从位于涂敷面的背侧(基材薄膜的与涂敷有树脂组成物B的面相反侧)的光源照射紫外线等能量线,使树脂组成物B固化,然后,将模具剥离,由此,能够将树脂组成物B的涂膜作为凹凸结构层111,得到多层体110。
(面光源装置的主要优点)
本实施方式的面光源装置10如上述方式构成,因此,从有机EL元件140的发光面144发出的光透过出光面结构层100,从出光面10U提取。此时,在出光面10U上具有带凹部113及平坦部114的凹凸结构,故而与没有凹凸结构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来自出光面10U的光的提取效率。
另外,面光源装置10以标准偏差σ处于规定范围的方式使在出光面10U相邻的凹凸高低差H不一致,因此,能够抑制反射光引起的虹斑。另外,在显示装置设置面光源装置10的情况下,还可以防止多像化现象。另外,凹部113及平坦部114个别的尺寸精度也可以变高,因此,容易批量生产,且可使制造成本廉价。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面光源装置10中,可防止由于外部冲击而在出光面10U上产生缺口等,进而能够提高出光面10U的机械强度。通常,当在面上具有凹凸结构时,在对该面施加冲击的情况下,力集中在该凹凸结构的一部分,具有易于导致破损的趋势。但是,在本实施方式的面光源装置10中,平坦部114成为平坦的面(平坦面)。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平坦部114的高度不一致,但是其不一致的程度较小。因此,可抑制由于从外部对出光面10U施加的力或冲击,力集中在凹凸结构层111的一部分。因此,能够防止凹凸结构层111的破损,兼得良好的光提取效率和面光源装置10的出光面10U的高机械强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面光源装置10中,能够降低观察角度引起的色彩变化。在面光源装置10中,从出光面10U射出的光被凹部113扩散。通过这样的光扩散,与将出光面形成为一样平坦的平面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从出光面10U射出的光的半球状全方位的色度坐标的x坐标及y坐标的至少任一方的位移。因此,能够抑制观察出光面10U的观察角度引起的色彩的变化。
另外,作为测定上述的半球状全方位的色度位移的方法,例如在出光面10U的法线方向(即与出光面10U垂直的方向)上设置分光放射亮度计,将法线方向设为0°时,赋予使其出光面旋转到-90~90°的机构,由此,利用在各方向测定的发光光谱算出色度坐标,因此,可算出其位移。
〔2.第二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面光源装置中,构成出光面的凹部及凸部的形状不限于第一实施方式中示例的棱锥形状,也可以是截棱锥形状。在此,截棱锥形状是指,在棱锥顶部设置平坦的部分,进行平直地倒棱的形状。以下,使用附图对该例进行说明。
图5及图6均是说明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面光源装置的图,图5是示意地表示面光源装置的立体图,图6是示意地表示由通过线5a-5b且与出光面垂直的面剖切图5所示的面光源装置的凹凸结构层而得到的剖面的剖面图。
如图5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面光源装置20除了在构成出光面结构层200的多层体210中,形成于凹凸结构层211的表面即出光面20U的凹部213的形状不同之外,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
如图6所示,形成于凹凸结构层211的表面上的凹部213为将正四棱锥的顶部平直地倒棱的形状(截棱锥形状),在出光面20U上以一定间隔设置。在相邻的凹部213之间设有间隙,该间隙构成平坦部214。另外,凹部213具有截棱锥形状,因此,作为与出光面20U平行的平坦面,在凹部213的底部存在底面部21P。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以标准偏差σ处于规定范围的方式使在出光面20U相邻的凹凸的高低差H不一致。在本实施方式中,底面部21P相当于凹部213的底部,平坦部214相当于凸部的前端。因此,在面光源装置20中,在将相邻的凹部213和凸部214进行对比的情况下,其底面部21P和平坦部214在面光源装置20的厚度方向上的距离(即,相邻的凹凸的高低差)H以标准偏差σ处于规定范围的方式而不一致。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表示如下的例子,即,平坦部214的高度均匀地一致,但底面部21P的高度不一致,由此,相邻的凹凸的高低差H不一致。但是,也可以是底面部21P的高度虽然均匀地一致,但由于平坦部214的高度不一致,从而相邻的凹凸的高低差H不一致,还可以是底面部21P的高度及平坦部214的高度双方不一致,从而相邻的凹凸的高低差H不一致。
在这样的具有包括截棱锥形状的形状的凹部213和凹部213之间的间隙即平坦部214的出光面20U的情况下,也能够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提高光提取效率,并且抑制虹斑。另外,如果灰尘及破片积存于凹部213时,会产生光提取效率的降低及亮点的发生等,但当凹部213的底部成为平坦的底面部21P时,灰尘及破片等难以积存于凹部213,故而优选。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也能够得到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优点。
如本实施方式,在凹部213成为截棱锥形状的情况下,底面部21P与该截棱锥的顶部平坦且无尖的成为棱锥形状时的顶部21Q的高度差21R通常只要设为该截棱锥的顶部成为平坦且无尖的成为棱锥形状时的棱锥高度21S的20%以下即可。
另外,在凹部213的形状成为截棱锥形状的情况下,将除去底面部21P的斜面212A及213B的角度设为斜面角度。通过将凹部213的斜面角度设为这样的角度,能够提高光提取效率。但是,斜面未必需要全部为相同角度,在上述范围内,也可以使具有不同角度的斜面共存。
〔3.第三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面光源装置中,构成出光面的凹部的底部也可以带有圆弧。以下,使用附图对该例进行说明。
图7及图8均是说明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面光源装置的图,图7是示意地表示由与出光面垂直的面剖切面光源装置而得到的剖面的剖面图,图8是示意地表示由与出光面垂直的面剖切面光源装置的凹凸结构层而得到的剖面的剖面图。
如图7所示,第三实施方式的面光源装置30除了构成出光面结构层300的多层体310中,形成于凹凸结构层311的表面即出光面30U的凹部313的形状不同之外,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
如图8所示,形成于凹凸结构层311的表面上的凹部313为其底部31P带有圆弧的形状,在出光面30U以一定间隔设置。在相邻的凹部313之间设有间隙,该间隙构成平坦部314。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出光面30U中相邻的凹凸的高低差H也以标准偏差σ处于规定范围的方式而不一致。在本实施方式中,平坦部314相当于凸部的前端。因此,在面光源装置30中,在将相邻的凹部313和凸部314进行对比的情况下,该凹部313的底部31P与平坦部314在面光源装置30的厚度方向上的距离(即,相邻的凹凸的高低差)H以标准偏差σ处于规定范围的方式而不一致。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及图8所示,表示如下例子,即,凹部313的底部31P的高度均匀地一致,但平坦部314的高度不一致,从而,相邻的凹凸的高低差H不一致。也可以是平坦部314的高度均匀地一致,但凹部313的底部31P的高度不一致,从而,相邻的凹凸的高低差H不一致,还可以是凹部313的底部31P的高度及平坦部314的高度双方不一致,从而,相邻的凹凸的高低差H不一致。
即使在具有这样的、包括凹部313和凹部313之间的间隙即平坦部314的出光面30U的情况下,所述凹部313具有底部31P带圆弧的形状,也能够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提高光提取效率,并且抑制虹斑。另外,如果灰尘及破片积存于凹部313,则会产生光提取效率的降低及亮点的发生等,但当凹部313的底部31P带有圆弧时,灰尘及破片等难以积存于凹部313,故而是理想的。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也能够得到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优点。
如本实施方式,在凹部313的底部31P为带有圆弧的形状的情况下,该底部31P与底部成为不带圆弧的尖棱锥形状时的顶部31Q的高度差31R通常只要设为成为不带圆弧的尖棱锥形状时的棱锥高度31S的20%以下即可。
另外,在凹部313的底部为带有圆弧的形状的情况下,将除去带有该圆弧的部分的斜面313A及313B的角度设为斜面角度。通过将斜面角度设为这样的角度,能够提高光提取效率。但是,斜面未必需要全部为相同角度,在上述范围内,也可以使具有不同角度的斜面共存。
〔4.第四实施方式〕
在第一~第三实施方式中,通过在出光面设置凹部而使出光面具有凹凸结构,但也可以通过在出光面设置凸部而具有凹凸结构。以下,使用附图对该例进行说明。
图9及图10均是说明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面光源装置的图,图9是示意地表示面光源装置的立体图,图10是示意地表示由通过线9a-9b且与出光面垂直的面剖切图9所示的面光源装置而得到的剖面的剖面图。
如图9所示,第四实施方式的面光源装置40除了在构成出光面结构层400的多层体410中,在凹凸结构层411表面即出光面40U设有凸部414而代替了凹部113之外,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
凸部414在出光面40U以一定间隔设置。在相邻的凸部414之间设有间隙,该间隙构成平坦部413。在此,由于上述凸部414是比平坦部413相对地突出的部分,因此,相当于本发明的凸部,由于平坦部413比凸部414相对地凹陷,因此,相当于本发明的凹部。而且,通过该凹凸结构规定出光面40U。
另外,凸部414均是将正四棱锥的顶部平直地倒棱后的形状(截棱锥形状)。因此,如图10所示,凸部414包含四面的斜面414A及414B、由上述斜面414A及414B包围的上面部414U。上面部414U相当于凸部414的截棱锥形状的上底面,成为平坦的平面。另外,平坦部413也成为平坦的平面,这些平坦部413及上面部414U均与出光面40U及发光面144平行。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出光面40U中相邻的凹凸的高低差H也以标准偏差σ处于规定范围的方式不一致。在本实施方式中,平坦部413相当于凹部的底部,上面部414U相当于凸部414的前端。因此,面光源装置40中,在将相邻的平坦部413和凸部414进行对比的情况下,该平坦部413和上面部414U在面光源装置40的厚度方向上的距离(即,相邻的凹凸的高低差)H以标准偏差σ处于规定范围的方式不一致。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表示如下的例子,即,平坦部413的高度均匀地一致,但上面部414U的高度不一致,从而,相邻的凹凸的高低差H不一致。也可以是上面部414U的高度均匀地一致,但平坦部413的高度不一致,从而,相邻的凹凸的高低差H不一致,还可以是平坦部413的高度及上面部414U的高度双方不一致,从而,相邻的凹凸的高低差H不一致。
即使在这样的通过在出光面40U设置凸部414而具有凹凸结构的情况下,也能够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提高光提取效率且抑制虹斑。另外,相当于凸部414的前端的上面部414U为平坦的平面,因此,能够防止出光面40U的缺口等,提高出光面40U的机械强度。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也能够得到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优点。
〔5.第五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面光源装置中,构成出光面的凹部及凸部的形状也可以是上述的棱锥及截棱锥以外的形状,例如也可以是球的一部分形状。
另外,在出光面,凹部及凸部除了以第一~第四实施方式中示例的方式沿正交的两个面内方向排列之外,还可以以任意的方式排列。例如,也可以将多个凹部只沿出光面上的一个方向或沿三个以上方向的面内方向排列,还可以随机配置。
以下,使用附图对该例进行说明。
图11及图12均是说明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面光源装置的图,图11是示意地表示从厚度方向观察到的面光源装置的状态的俯视图,图12是表示由通过图11中的线11a且与出光面50U垂直的面剖切图11所示的面光源装置而得到的剖面的剖面图。
如图11及图12所示,第五实施方式的面光源装置50除了在构成出光面结构层500的多层体510中,凹凸结构层511的表面即出光面50U的形状不同之外,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
形成于凹凸结构层511的表面上的凹部513为半球状的形状,在出光面50U上,沿与线11a、11b及11c平行的3个面内方向以一定间隔连续配置。线11a、11b及11c相互构成60°角度。在相邻的凹部513之间,沿线11a、11b及11c设有间隙,该间隙构成平坦部514。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出光面50U中相邻的凹凸的高低差H也以标准偏差σ处于规定范围的方式而不一致。在本实施方式中,平坦部514相当于凸部的前端。因此,在面光源装置50中,在将相邻的凹部513和平坦部514进行对比的情况下,该凹部513的底部513P和平坦部514在面光源装置50的厚度方向上的距离(即,相邻的凹凸的高低差)H以标准偏差σ处于规定范围的方式而不一致。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2所示,表示如下的例子,即,平坦部514的高度均匀地一致,但凹部513的底部513P的高度不一致,从而,相邻的凹凸的高低差H不一致。也可以是凹部513的底部513P的高度均匀地一致,但平坦部514的高度不一致,从而,相邻的凹凸的高低差H不一致,还可以是凹部513的底部513P的高度及平坦部514的高度双方不一致,从而,相邻的凹凸的高低差H不一致。
即使具有这样的、包括具有球状的一部分形状的凹部513、和凹部513之间的间隙即平坦部514的出光面50U的情况下,也能够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提高光提取效率,并且抑制虹斑。另外,若凹部513为球的一部分的形状,则由于凹部513的底部带有圆弧,灰尘及破片等难以积存于凹部513,故而优选。另外,也能够得到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优点。
〔6.第六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面光源装置中,构成出光面的凸部的前端也可以带有圆弧。以下,使用附图对该例进行说明。
图13是表示由与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的面光源装置的出光面垂直的面剖切该面光源装置而得到的剖面的剖面图。
如图13所示,第六实施方式的面光源装置60除了在构成出光面结构层600的多层体610中,在凹凸结构层611的表面即出光面60U上设有半球状的凸部614来代替半球状的凹部513之外,具有与第五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
凸部614在出光面60U以一定间隔设置。在相邻的凸部614之间设有间隙,该间隙构成平坦部613。在此,上述凸部614是与平坦部613相比相对地突出的部分,因此,相当于本发明的凸部,平坦部613与凸部614相比相对地凹陷,因此,相当于本发明的凹部。而且,通过该凹凸结构规定出光面60U。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出光面60U中相邻的凹凸的高低差H也以标准偏差σ处于规定范围的方式而不一致。在本实施方式中,平坦部613相当于凹部的底部。因此,在面光源装置60中,在将相邻的平坦部613和凸部614进行对比的情况下,该平坦部613和凸部614的前端614P在面光源装置60的厚度方向上的距离(即,相邻的凹凸的高低差)H以标准偏差σ处于规定范围的方式而不一致。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3所示,表示如下的例子,即,平坦部613的高度均匀地一致,但凸部614的前端614P的高度不一致,从而,相邻的凹凸的高低差H不一致。也可以是凸部614的前端614P的高度均匀地一致,但平坦部613的高度不一致,从而,相邻的凹凸的高低差H不一致,还可以是平坦部613的高度及凸部614的前端614P的高度双方不一致,从而,相邻的凹凸的高低差H不一致。
即使在具有这样的包括具有球状的一部分形状的凸部614、和凸部614之间的间隙即平坦部613的出光面60U的情况下,也能够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提高光提取效率,并且抑制虹斑。另外,若凸部614为球的一部分的形状,则由于凸部614的前端614P带有圆弧,因此,可防止异物勾挂在凸部614而损伤出光面60U。另外,也能够得到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优点。
〔7.第七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面光源装置中,构成出光面的凹部及凸部的形状也可以是槽状的形状。以下,使用附图对该例进行说明。
图14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第七实施方式的面光源装置的立体图。如图14所示,第七实施方式的面光源装置70除了在构成出光面结构层700的多层体710中,凹凸结构层711的表面即出光面70U的形状不同之外,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
形成于凹凸结构层711的表面上的多个凹部713各自具有直线状的、槽状的形状,且分别具有两个平坦的斜面。因此,由与槽的延长方向垂直的面上剖切凹部713而得到的剖面具有带两个斜边的三角形形状。
多个凹部713在出光面70U上平行地排列。因此,在相邻的凹部713之间设置间隙。该间隙构成出光面70U的平坦部714。即,与出光面70U平行的面内方向中,至少在与槽的延长方向垂直的面内方向交替存在凹部713和平坦部714。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出光面70U中相邻的凹凸的高低差H也以标准偏差σ处于规定范围的方式而不一致。在本实施方式中,平坦部714相当于凸部的前端。因此,在面光源装置70中,在将至少在与槽的延长方向垂直的面内方向中相邻的凹部713和平坦部714进行对比的情况下,该凹部713的底部713P和平坦部714在面光源装置70的厚度方向上的距离(即,相邻的凹凸的高低差)H以标准偏差σ处于规定范围的方式而不一致。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4所示,表示如下的例子,即,平坦部714的高度均匀地一致,但凹部713的底部713P的高度不一致,从而,相邻的凹凸的高低差H不一致。也可以是凹部713的底部713P的高度均匀地一致,但平坦部714的高度不一致,从而,相邻的凹凸的高低差H不一致,还可以是凹部713的底部713P的高度及平坦部714的高度双方不一致,从而,相邻的凹凸的高低差H不一致。
即使在具有这样的、具有代槽状形状的凹部713的出光面70U的情况下,也能够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提高光提取效率并且抑制虹斑。另外,也能够得到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优点。
在此,凹部713的槽状的形状不限于以上示例的截面为三角形的形状,也可以形成各种形状。例如,槽的截面形状也可以是五边形、七边形之类的其它多边形形状,或圆的一部分等多边形以外的形状。另外,也可以将槽的截面形状变形为顶点带有圆弧的形状或进行了平直地倒棱的形状。
〔8.第八实施方式〕
如上述的第一~第七实施方式地在沿着出光面的两个方向以上的面内方向排列有凹部或凸部的情况下,平坦部通过在上述的两个方向以上的面内方向的任一方向,在相邻的凹部或凸部之间设置间隙而构成,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仅在两个方向以上的面内方向中的一部分方向上设置间隙。以下,使用附图对该例进行说明。
图15及图16均是说明本发明第八实施方式的面光源装置的图,图15是示意地表示从厚度方向观察到的面光源装置的状态的俯视图,图16是表示由通过图15中的线15a且与出光面80U垂直的面剖切图15所示的面光源装置而得到的剖面的剖面图。如图15及图16所示,第八实施方式的面光源装置80除了在构成出光面结构层800的多层体810中,凹凸结构层811的表面即出光面80U的形状不同之外,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
形成于凹凸结构层811的表面上的多个凹部813各自为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凹部113相同的四棱锥形状,凹部813之间的间隙仅设于在与图15中的线15a垂直的面内方向Y上相邻的凹部813之间,其结果,构成向与线15a平行的面内方向X延长的平坦部814。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出光面80U中至少在面内方向Y上相邻的凹凸的高低差H也以标准偏差σ处于规定范围的方式而不一致。在本实施方式中,平坦部814相当于凸部的前端。另外,面内方向X上相邻的凹部813之间的边界部分815也相当于凸部的前端。因此,在面光源装置80中,在将在面内方向Y上相邻的凹部813和平坦部814进行对比的情况下,或在将在面内方向X上相邻的凹部813和边界部分815进行对比的情况下,该凹部813的底部813P和平坦部814在面光源装置80的厚度方向上的距离(即,相邻的凹凸的高低差)H,或该凹部813的底部813P和边界部分815在面光源装置80的厚度方向上的距离(即,相邻的凹凸的高低差)H以标准偏差σ处于规定范围的方式而不一致。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6所示,表示如下的例子,即,平坦部814及边界部分815的高度均匀地一致,但凹部813的底部813P的高度不一致,从而,相邻的凹凸的高低差H不一致。也可以是凹部813的底部813P的高度均匀地一致,但平坦部814及边界部分815的高度不一致,从而,相邻的凹凸的高低差H不一致,还可以是凹部813的底部813P的高度、平坦部814的高度及边界部分815的高度都不一致,从而,相邻的凹凸的高低差H不一致。
即使在具有这样的、仅在两个方向以上的面内方向中的一部分方向具有平坦部814的出光面80U的情况下,也能够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提高光提取效率,并且抑制虹斑。另外,也能够得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优点。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相比,沿着具有出光面的方向(例如与平坦部814的延长方向平行的面内方向X)受到擦伤时的抗划伤性相对降低,但由于光提取效率提高,因此,可优选使用。
另外,关于凹部813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相邻的凹部813之间的边界部分815的高度和平坦部814的高度相同,但也可以使边界部分815的高度和平坦部814的高度不同。
另外,在此仅提出了凹部813的形状为四棱锥的例子,但也可以是除此之外的形状。例如,也可以如图17所示地并排多个坡屋顶状的凹部816构成。另外,图17所示的凹凸结构层821为第八实施方式的凹凸结构层811的变形例,除了凹部的形状不同之外,具有与第八实施方式的凹凸结构层811相同的构成。
〔9.第九实施方式〕
在上述的第一~第八实施方式中,以仅面光源装置的侧面成为出光面的侧面发光型面光源装置为例进行了举例说明,但本发明的面光源装置也可以是面光源装置的两面成为发光面的双面发光型面光源装置。以下,使用附图对该例进行说明。
图18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第九实施方式的面光源装置的立体图。
如图18所示,第九实施方式的面光源装置90除了在有机EL元件940具备透明电极即第二电极层943来代替反射电极即第二电极层143的方面、以及设有出光面结构层100来代替密封基板151的方面之外,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另外,在图中下侧的出光面结构层100和第二电极943之间也可以存在填充材料或粘接剂等任意物质,还可以存在空隙。只要是不大幅度损坏发光层142的耐久性等不良情况,在空隙中也可以存在空气或其它气体,还可以将空隙内设为真空。
由于第二电极层943为透明电极,故而来自发光层142的光透过第一电极层141及第二电极层943,从图中上侧及下侧的双方出光面10U射出。因此,有机EL元件940的图中下侧的表面145也作为发光面而发挥作用。即使在这样的从表面及背面双方射出光的情况下,也能够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提高光提取效率并且抑制虹斑。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面光源装置90中,通常,射入一出光面10U的光透过面光源装置90而从另一出光面10U射出。因此,能够通过面光源装置90以肉眼透视看到相反侧,可实现透视型面光源装置,因此,可将设计多样化。另外,也能够得到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优点。
〔10.其它实施方式〕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也可以进一步变更而进行实施。
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以与发光面直接相接的方式设有出光面结构层,但出光面结构层也可以经由其它任意层设于发光面上。作为任意层,例如,列举保护有机EL元件不被外界气体及湿气破坏的气体阻隔层、隔断紫外线的紫外线截止层等。
另外,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出光面结构层,表示了由凹凸结构层、基膜层、粘接层及支承基板构成的结构层,但出光面结构层也可以由比它们少的层构成,或相反,也可以在这些层的基础上进一步包含任意层。例如,也可以在凹凸结构层的表面进一步具有涂层,这也可以规定出光面的凹凸结构。
另外,凹部及凸部的形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示例的形状。凹部及凸部也可以设为例如三棱锥、五棱锥、六棱锥、底面不是正方形的四棱锥等棱锥形状。
另外,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在出光面的整个面分布的凹部及凸部,表示了仅以由相同形状构成的结构进行进行分布的例子,也可以在出光面中,使不同形状的凹部及凸部混合分布。列举具体例,也可以混合大小不同的棱锥形状的凹部,或混合棱锥形状的凹部和圆锥形状的凹部,或混合组合了多个棱锥后的形状和单纯的棱锥形状。另外,例如也可以组合第一实施方式的凹部113和第四实施方式的凸部414等,在相同的出光面上混合凹部和凸部双方。
另外,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关于凹部及凸部的宽度及相邻的凹部彼此的间隔及凸部彼此的间隔,表示了一定的间隔,但也可以使凹部及凸部的宽度窄的间隔和宽度宽的间隔混合存在,另外,还可以使相邻的凹部彼此的间隔及凸部彼此的间隔窄的部位和间隔宽的部位混合存在。
另外,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关于具有反射电极的情况,即使将反射电极置换成组合透明电极和反射层的情况,也能够构成具有与反射电极相同效果的装置。
另外,在第九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在有机EL元件940的发光面144及145双方具备相同的出光面结构层100的例子,但也可以在发光面144和发光面145上具备组合不同的出光面结构层。另外,在两面发光型的面光源装置中,如果在至少一方的发光面上设有出光面结构层,则也可以在另一方发光面上不设置出光面结构层。
〔11.照明设备及背景灯装置〕
本发明的面光源装置可以用于例如照明设备及背景灯装置等的用途。
作为光源,照明设备具有本发明的面光源装置,根据需要,还具备保持光源的部件、供给电力的电路等任意的构成要素。
另外,背景灯装置作为光源而具有本发明的面光源装置,根据需要,还包含框体、供给电力的电路、用于使出射的光更均匀的扩散板、扩散片、棱镜片等任意的构成要素。背景灯装置的用途列举,液晶显示装置等、控制像素而显示图像的显示装置以及显示广告牌等固定的图像的显示装置的背景灯等。
实施例
以下,表示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地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在不脱离本申请要求保护的范围及其均等的范围的范围中,可任意地变更而进行实施。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提到的树脂的折射率均表示固化后的折射率。
〔实施例1〕
(1-1:多层体A的制造)
在基材薄膜(日本Zeon社制ZEONOR薄膜,厚度100μm,折射率n=1.53)上涂敷UV(紫外线)固化型树脂(聚氨酯丙烯酸酯树脂,折射率n=1.54)。然后将规定形状的金属模压接在树脂的涂膜上,从基材薄膜侧以1000mJ/cm2的累计光量照射紫外线,在基材薄膜上形成凹凸结构层b(厚度15μm)。由此,作为具有基材薄膜a-凹凸结构层b的层构成的长方形薄膜,得到多层体A。
图19中示意地表示由与实施例1中制造的凹凸结构层b的主面垂直的平面剖切该凹凸结构层b而得到的剖面。如图19所示,多层体A中,凹凸结构层b上的凹凸结构由多个四棱锥形状的凹部13和位于凹部13周围的平坦部14构成。另外,由与凹凸构造层b的主面垂直的平面剖切而得到的剖面结构为,凹部13的顶角θ成为60°,凹部13的四棱锥的顶点16的高度固定一致,平坦部14的高度随机性地不一致。
(1-2:高度及不均的测定)
在凹凸结构层b的表面,随机抽取测定部位,使用激光显微镜(VK-9700:Keyence社制)测定高度(截面分布)。凹凸结构层b的凹部沿着正交的两个面内方向配置,因此,将其中一面内方向用作测定方向,沿着该测定方向测定截面分布。通过测定到的分布,将相邻的一对凹部及凸部设为凹凸一单位,并将该凹凸一单位的截面分布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设为该凹凸单位中相邻的凹凸的高低差H。上述的测定在每一处测定部位进行100μm的长度的测定。另外,固定测定方向,在合计15处测定部位进行同样的测定。由这样得到的测量值求出凹凸结构层b的表面中的相邻的凹凸的高低差H的平均值及标准偏差σ,其结果,平均值为24.3μm,标准偏差σ为0.12μm。另外,凹部13的四棱锥的底边尺寸为11.5μm,凹部13的深度为10μm,平坦部14的宽度尺寸为4μm。
(1-3:虹斑的测定)
在玻璃基板上经由粘接剂(丙烯酸类树脂,折射率1.49,日东电工社制CS9621)粘贴多层体A,得到带玻璃基板的多层体B。
另外,作为光源,准备在荧光灯的前面配置有带宽度5mm的缝隙的遮光板的装置。
图20中示意地表示虹斑的测定的状态。如图20所示,以使凹凸面竖直向上且水平的方式,将带玻璃基板的多层体B设置在暗室内。在从上述带玻璃基板的多层体B沿水平方向离开了距离200mm,且沿垂直方向上升了200mm的部位,设置有上述的光源1。另外,将从上述带玻璃基板的多层体B向光源的相反方向沿水平方向离开了距离200mm,且沿垂直方向上升了200mm的部位设为观察点,在该观察点设置照相机2。
从上述光源1向带玻璃基板的多层体B照射平行光,在观察点利用照相机2拍摄该平行光被凹凸面反射后的反射光。在拍摄到的图像中,将光源反射出(写り込む)的像和多个虹斑作为相互大致平行延伸的带状像而进行观察。
对于拍摄到的图像,使用图像解析软件(analy SIS:soft imaging system社制),测定亮度分布。抽取光源反射出的像中的亮度峰值(P1)和其相邻的虹斑的亮度峰值(P2),基于下述式以百分率表示亮度的衰减。另外,虽然虹斑像有时在以光源反射出的像为中心的两侧呈现,但采用亮度峰值较高侧的峰值。
亮度的衰减率(%)=P2/P1×100
表示有:该亮度的衰减率的值越大,虹斑越大,该亮度的衰减率的值越小,虹斑越小,在50%以上时,以目视可清晰地确认虹斑。
在本实施例中,亮度的衰减率=37.9%。
(2-1:有机EL元件的制造)
在厚度0.7mm的玻璃基板的一主面上依次形成有透明电极层100nm、空穴传输层10nm、黄色发光层20nm、蓝色发光层15nm、电子传输层15nm、电子注入层1nm以及反射电极层100nm。从空穴传输层到电子传输层,全部由有机材料形成。另外,黄色发光层及蓝色发光层分别具有不同的发光光谱。
形成从透明电极层到反射电极层的各层的材料分别如下述。
·透明电极层:锡掺杂氧化铟(ITO)
·空穴传输层:4,4’-双[N-(萘基)-N-苯基氨基]联苯(α-NPD)
·黄色发光层:添加红荧烯1.5重量%α-NPD
·蓝色发光层:添加铱络合物10重量%4,4’-二咔唑基-1,1’-联苯(CBP)
·电子传输层:菲绕啉衍生物(BCP)
·电子注入层:氟化锂(LiF)
·反射电极层:Al
透明电极层的形成方法以作为ITO靶的反应性溅射法进行,并将表面电阻设为10Ω/□以下。另外,从空穴注入层到反射电极层的形成如下进行,即,在真空蒸镀装置内设置已形成有透明电极层的玻璃基板,通过电阻加热式依次蒸镀从上述空穴传输层到反射电极层的材料。系统内压为5×10- 3Pa,蒸发速度以0.1~0.2nm/s进行。
另外,安装用于向电极层通电的配线,再利用密封部件从空穴传输层密封到反射电极层,制作有机EL元件。得到的有机EL元件具有可从玻璃基板侧射出白色光的长方形发光面。
(2-2:面光源装置的制造)
在上述(2-1)中得到的有机EL元件的玻璃基板侧的面上,经由粘接剂(丙烯酸类树脂,折射率1.49,日东电工社制CS9621)粘贴在上述(1-1)中得到的多层体A,得到包含多层体A-粘接层-玻璃基板-有机EL元件的层构成的面光源装置。粘接层的厚度为20μm。
(2-3:面光源装置的虹斑的目视评价)
以不点亮在上述(2-2)中得到的面光源装置的状态,与上述(1-3)同样,从观察点目视观察表面的反射图像,几乎观察不到虹斑。
〔比较例1〕
在制造上述(1-1)的多层体A时,除了变更金属模的形状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多层体A。在得到的多层体A中,凹凸结构层b上的凹凸结构与实施例1大致相同,但凹凸结构层b(厚度15μm)表面的相邻的凹凸的高低差H的平均值为24.3μm,标准偏差σ为0.03μm。另外,凹部13的四棱锥的底边尺寸为11.5μm,凹部13的深度为10μm,平坦部14的宽度尺寸为4μm。
以与上述(1-3)相同的要领实施虹斑评价,亮度衰减率=87.6%。
另外,以与上述(2-2)相同的要领制造面光源装置,以与上述(2-3)相同的要领进行观察,观察到产生有虹斑。
〔实施例2〕
在制造上述(1-1)的多层体A时,除了变更金属模的形状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多层体A,进而得到面光源装置。
图21中示意地表示由与实施例2中制造的凹凸结构层b的主面垂直的平面剖切该凹凸结构层b而得到的剖面。如图21所示,在得到的多层体A中,凹凸结构层b上的凹凸结构由多个四棱锥形状的凹部13构成。另外,由与凹凸结构层b的主面垂直的平面剖切凹凸结构层b而得到的剖面结构为,凹部13的顶角θ成为90°,凹部13的四棱锥的顶点16的高度及凸部的顶点17的高度双方随机性地不一致。
进行了凹凸高度及偏差的测定,凹凸结构层b(厚度25μm)表面中的相邻的凹凸的高低差H的平均值为25.6μm,标准偏差σ为0.26μm。另外,凹部13中的四棱锥的底边尺寸为24μm,凹部13的深度为20μm。
另外,以与上述(1-3)相同的要领实施了虹斑评价,亮度衰减率=34.1%。
另外,以与上述(2-3)相同的要领观察面光源装置,观察到为虹斑与实施例1更少的良好状态。
〔实施例3〕
在制造上述(1-1)的多层体A时,除了变更金属模的形状时,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多层体A,进而得到面光源装置。
图22中示意地表示由与实施例3中制造的凹凸结构层b的主面垂直的平面剖切该凹凸结构层b而得到的剖面。如图22所示,在得到的多层体A中,凹凸结构层b上的凹凸结构由多个四棱锥形状的凹部13和位于凹部13周围的平坦部14构成。另外,由与凹凸结构层b的主面垂直的平面剖切凹凸结构层b而得到的剖面结构为,凹部13的顶角θ成为60°,凹部13的四棱锥的高度随机性地不一致,平坦部14的高度固定一致。
进行的凹凸高度及偏差的测定,凹凸结构层b(厚度15μm)表面中的相邻的凹凸的高低差H的平均值为12.2μm,标准偏差σ为0.43μm。另外,凹部13的四棱锥的底边尺寸为11.5μm,凹部13的深度为10μm,平坦部14的宽度尺寸为4μm。
另外,以与上述(1-3)相同的要领实施虹斑评价,亮度衰减率=47.8%。
另外,以与上述(2-3)相同的要领观察面光源装置,观察到为虹斑较少的良好状态。
〔实施例4〕
在制造上述(1-1)的多层体A时,除了变更金属模的形状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多层体A,进而得到面光源装置。在得到的多层体A中,凹凸结构层b上的凹凸结构与实施例1大致相同,凹凸结构层b(厚度35μm)表面的相邻的凹凸的高低差H的平均值为12.2μm,标准偏差σ为0.06μm。另外,凹部13的四棱锥的底边尺寸为34μm,凹部13的深度为30μm,平坦部14的宽度尺寸为2μm。
另外,以与上述(1-3)相同的要领实施虹斑评价,亮度衰减率=44.0%。
另外,以与上述(2-3)相同的要领观察面光源装置,观察到为虹斑较少的良好状态。
〔实施例5〕
(1-4:多层体B的制造)
向UV(紫外线)固化型树脂(聚氨酯丙烯酸酯树脂,折射率n=1.54)添加直径2μm的粒子(硅树脂),进行搅拌而使粒子分散,制造成为凹凸结构层b的材料的树脂组成物(1)。粒子的含有比例为树脂组成物(1)全部量中的10重量%。
在基材薄膜(日本Zeon社制ZEONOR薄膜)上涂敷树脂组成物(1)。然后,将规定形状的金属模压接在树脂组成物(1)的涂膜上,从基材薄膜侧以1000mJ/cm2的累计光量照射紫外线,在基材薄膜上形成凹凸结构层b。由此,作为具有基材薄膜a-凹凸结构层b的层构成的长方形的薄膜,得到多层体C。在得到的多层体C中,凹凸结构层b上的凹凸结构与实施例1大致相同,凹凸结构层b(厚度15μm)表面中的相邻的凹凸的高低差H的平均值为24.3μm,标准偏差σ为0.12μm。另外,凹部13的四棱锥的底边尺寸为11.5μm,凹部13的深度为10μm,平坦部14的宽度尺寸为4μm。
以与上述(2-2)相同的要领制造面光源装置,得到包含多层体C-粘接层-玻璃基板-有机EL元件的层构成的面光源装置。
以与上述(1-3)相同的要领实施虹斑评价,亮度衰减率=36.4%。
另外,以与上述(2-3)相同的要领观察面光源装置,观察到为虹斑较少的良好状态。
〔比较例2〕
在制造上述(1-1)的多层体A时,除了变更金属模的形状之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制造多层体A。在得到的多层体A中,凹凸结构层b上的凹凸结构与实施例2大致相同,但凹凸结构层b(厚度25μm)表面的相邻的凹凸的高低差H的平均值为25.6μm,标准偏差σ为0.02μm。另外,凹部13的四棱锥的底边尺寸为24μm,凹部13的深度为20μm。
另外,以与上述(1-3)相同的要领实施虹斑评价,亮度衰减率=54.8%。
另外,以与上述(2-2)相同的要领制造面光源装置,以与上述(2-3)相同的要领观察,观察到产生有虹斑。
〔比较例3〕
在制造上述(1-4)的多层体B时,除了变更金属模的形状之外,与实施例5同样地制造多层体C。在得到的多层体C中,凹凸结构层b上的凹凸结构与实施例5大致相同,但凹凸结构层b(厚度35μm)表面的相邻的凹凸的高低差H的平均值为24.3μm,标准偏差σ为0.01μm。另外,凹部13的四棱锥的底边尺寸为34μm,凹部13的深度为30μm,平坦部14的宽度尺寸为2μm。
另外,以与上述(1-3)相同的要领实施虹斑评价,亮度衰减率=67.9%。
另外,以与上述(2-2)相同的要领制造面光源装置,以与上述(2-3)相同的要领观察,观察到产生有虹斑。
〔实施例6〕
在制造上述(1-4)的多层体B时,除了变更金属模的形状之外,与比较例3同样地制造多层体C。在得到的多层体C中,凹凸结构层b上的凹凸结构与比较例3大致相同,但凹凸结构层b(厚度15μm)表面的相邻的凹凸的高低差H的平均值为24.3μm,标准偏差σ为0.54μm。另外,凹部13的四棱锥的底边尺寸为11.5μm,凹部13的深度为10μm,平坦部14的宽度尺寸为4μm。
另外,以与上述(1-3)相同的要领实施虹斑评价,亮度衰减率=30.1%。
另外,以与上述(2-2)相同的要领制造面光源装置,以与上述(2-3)相同的要领观察,虹斑良好。但是,观察到产生有多个以目视可确认的瑕疵。
〔总结〕
将上述的实施例及比较例的结果在下述表1中进行总结。另外,在表1的目视评价栏中,将几乎观察不到虹斑的情况设为良,将观察到产生有虹斑的情况设为不良。
[表1]
(表1.实施例及比较例的结果)
*在实施例6中虹斑为良好,但观察到产生有多个以目视可确认的瑕疵。
由表1可知,在实施例中,亮度衰减率低且在目视评价中也几乎观察不到虹斑。因此,相邻的凹凸的高低差H以标准偏差σ为0.05μm以上的方式而不一致,从而,确认到可抑制虹斑。另外,在标准偏差σ较大的实施例6中观察到瑕疵,因此,为了进行稳定的生产,还确认到在标准偏差σ的范围中存在优选的上限值。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面光源装置适用于例如照明设备及背景灯装置等用途。

Claims (5)

1.一种面光源装置,其具备:具有发光面且从所述发光面发光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设于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所述发光面侧的出光面结构层,其中,
所述出光面结构层在与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相反侧的表面,在与所述表面平行的面内方向上交替地设有:相对地凹陷的凹部和相对地突出的凸部,
各凹部的深度为1~50μm,
相邻的所述凹部的底部与所述凸部的前端在所述面光源装置的厚度方向上的距离在标准偏差0.05μm以上的范围内不一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光源装置,其中,
所述出光面结构层的与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相反侧的表面在所述面光源装置的最表面露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光源装置,其中,
所述凹部或凸部的形状为棱锥形状或截棱锥形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光源装置,其中,
所述凸部的前端成为与所述发光面平行的平坦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光源装置,其中,
所述凹部的底部及所述凸部的前端的一方或双方带有圆弧。
CN201180032226.4A 2010-06-29 2011-06-23 面光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95975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47788 2010-06-29
JP2010-147788 2010-06-29
PCT/JP2011/064476 WO2012002260A1 (ja) 2010-06-29 2011-06-23 面光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59759A CN102959759A (zh) 2013-03-06
CN102959759B true CN102959759B (zh) 2015-07-15

Family

ID=454019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32226.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959759B (zh) 2010-06-29 2011-06-23 面光源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704441B2 (zh)
JP (1) JP5783175B2 (zh)
CN (1) CN102959759B (zh)
WO (1) WO201200226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178279A (ja) * 2011-02-25 2012-09-13 Asahi Kasei Corp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US9624405B2 (en) * 2013-12-27 2017-04-18 Zeon Corporation Optical laminate body and surface light source device
WO2016017781A1 (ja) 2014-07-31 2016-02-04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有機el発光装置
CN106538053A (zh) 2014-07-31 2017-03-22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有机el发光装置
KR102645419B1 (ko) * 2018-08-20 2024-03-07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발광 표시 장치
KR102635565B1 (ko) 2019-04-22 2024-02-1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윈도우 부재, 윈도우 부재 제조 방법, 및 상기 윈도우 부재를 포함하는 표시모듈
CN112424529B (zh) * 2019-05-14 2022-04-08 瑞仪(广州)光电子器件有限公司 光源结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3161400A (zh) * 2021-04-22 2021-07-23 安徽熙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改善Micro OLED微腔室效应的CPL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37381A (ja) 2001-02-09 2002-08-23 Nagase Inteko Kk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JP2003059641A (ja) 2001-08-09 2003-02-28 Stanley Electric Co Ltd 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セント素子
JP2004031221A (ja) * 2002-06-27 2004-01-29 Fuji Photo Film Co Ltd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JP3910926B2 (ja) * 2003-02-26 2007-04-25 株式会社東芝 表示装置用透明基板の製造方法
US7074463B2 (en) * 2003-09-12 2006-07-11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Durable optical element
US7594839B2 (en) * 2006-02-24 2009-09-29 Eastman Kodak Company OLED device having improved light output
JP2007287486A (ja) * 2006-04-17 2007-11-01 Aitesu:Kk 透明基板と電極の間に微細構造体を有する有機el素子
US7851995B2 (en) * 2006-05-05 2010-12-14 Global Oled Technology Ll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having improved light output
JP2009110873A (ja) * 2007-10-31 2009-05-21 Toppan Printing Co Ltd 表示装置
JP5117422B2 (ja) * 2008-07-15 2013-01-1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0027428A (ja) * 2008-07-22 2010-02-04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面発光体、及びそれを用いる表示装置、照明装置
JP5481825B2 (ja) * 2008-10-14 2014-04-23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El素子および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EP2442007A4 (en) 2009-06-11 2017-09-20 Zeon Corporation Surface light source device, lighting equipment, backlight device
JP4740403B2 (ja) * 2009-07-16 2011-08-03 Jx日鉱日石エネルギー株式会社 回折格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有機el素子、並びに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JP5513917B2 (ja) 2010-02-08 2014-06-0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2002260A1 (ja) 2013-08-22
JP5783175B2 (ja) 2015-09-24
US20130076238A1 (en) 2013-03-28
WO2012002260A1 (ja) 2012-01-05
US8704441B2 (en) 2014-04-22
CN102959759A (zh) 2013-03-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59759B (zh) 面光源装置
TWI502224B (zh) Optical plate and surface light source device
KR101351720B1 (ko) 면 광원 장치, 조명 기구 및 백라이트 장치
US8089208B2 (en) Planar light source device
CN104508517A (zh) 光学片及面光源装置
CN103026524B (zh) 面光源装置和照明器具
WO2012133425A1 (ja) 発光素子及び照明器具
JP2013077410A (ja)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サンス発光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2067161B1 (ko) 색 개선 필름 및 그 제조방법
JP5402273B2 (ja) 面光源装置、照明器具及び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KR102067162B1 (ko) 색 개선 필름 및 그 제조방법
US9109759B2 (en) Light-emitting element
JP5867154B2 (ja) 照明装置
TW201907596A (zh) 彩色濾光片、以及具有其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
JP5673295B2 (ja) 発光素子及び照明器具
JP5644929B2 (ja) 面光源装置、照明器具及び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715

Termination date: 2020062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