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59329B - 蒸汽输送设备、蒸汽产生设备以及蒸汽产生和蒸汽输送组合装置 - Google Patents
蒸汽输送设备、蒸汽产生设备以及蒸汽产生和蒸汽输送组合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959329B CN102959329B CN201180031857.4A CN201180031857A CN102959329B CN 102959329 B CN102959329 B CN 102959329B CN 201180031857 A CN201180031857 A CN 201180031857A CN 102959329 B CN102959329 B CN 10295932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act element
- steam
- transportation equipment
- service voltage
- elv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75/00—Hand irons
- D06F75/08—Hand irons internally heated by electricity
- D06F75/10—Hand irons internally heated by electricity with means for supplying steam to the article being ironed
- D06F75/12—Hand irons internally heated by electricity with means for supplying steam to the article being ironed the steam being produced from water supplied to the iron from an external sourc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2—STEAM GENERATION
- F22B—METHODS OF STEAM GENERATION; STEAM BOILERS
- F22B1/00—Methods of steam generation characterised by form of heating method
- F22B1/28—Methods of steam generation characterised by form of heating method in boilers heated electrically
- F22B1/284—Methods of steam generation characterised by form of heating method in boilers heated electrically with water in reservoi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rons (AREA)
- Electrolytic Production Of Non-Metals, Compounds, Apparatuses Therefor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Devices For Medical Bathing And Wash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蒸汽输送装置(16),其包括将蒸汽输送装置(16)可拆卸地连接到蒸汽产生装置(10)的连接装置(24),所述连接装置(24)包括:蒸汽引导连接元件(54’),用于连接到蒸汽产生装置(10)的相应连接元件(54);两个供给电压接触元件(F’、G’),用于连接到蒸汽产生装置(10)的相应接触元件(F、G),在所述接触元件(F、G)之间施加供给电压(D’);保护接触元件(D’),用于连接到蒸汽产生装置(10)的相应接触元件(D),所述接触元件(D)连接到保护地线;以及两个低电压接触元件(A’、C’),用于连接到蒸汽产生装置(10)的相应接触元件(A、C),在所述接触元件(A、C)之间施加低电压保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所述类型的蒸汽输送装置,其中降低了由于放电造成的对蒸汽输送装置和对蒸汽产生装置损坏的危险以及对相关使用者的危害。因此,供给电压接触元件(F’、G’)与保护接触元件(D’)之间的距离小于供给电压接触元件(F’、G’)与低电压接触元件(A’、C’)之间的距离。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蒸汽产生装置(10)和一种蒸汽产生和蒸汽输送组合装置(1)。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蒸汽输送设备,该蒸汽输送设备包括用于将蒸汽输送设备可松开地连接到蒸汽产生设备的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蒸汽管道连接元件,该蒸汽管道连接元件用于连接到蒸汽产生设备的相应连接元件;两个供给电压接触元件,该两个供给电压接触元件用于连接到蒸汽产生设备的相应接触元件,在接触元件之间施加供给电压;保护接触元件,该保护接触元件用于连接到蒸汽产生设备的相应接触元件,该接触元件连接到保护地线;以及两个超低电压接触元件,该两个超低电压接触元件用于连接到蒸汽产生设备的相应接触元件,在超低电压接触元件之间施加安全超低电压。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蒸汽产生设备。
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蒸汽产生和蒸汽输送组合装置。
背景技术
上述类型的蒸汽输送设备作为EP0 809 728B1中蒸汽产生和蒸汽输送组合装置的一部分进行描述,并构造成蒸汽熨斗。蒸汽熨斗可通过连接装置可松开地连接到蒸汽产生设备的相应形成的连接装置。蒸汽产生设备提供蒸汽,蒸汽可通过蒸汽管道连接元件供应到蒸汽熨斗,且该蒸汽产生设备包括用于提供供给电压和安全超低电压的电气装置。例如主电压的供给电压、具体是230V或110V可通过供给电压接触元件进行施加。这允许对蒸汽熨斗的加热装置施加用于加热底板的电能,所述加热装置连接在供给电压接触元件之间。例如大约10V水平的安全超低电压可借助于超低电压接触元件来施加,在超低电压接触元件之间连接有可由使用者致动的开关元件。致动该开关元件致使致动设置在蒸汽产生设备中的阀,从而选择性地开启或阻塞蒸汽管道。由于泄露蒸汽管道连接元件或者还在将蒸汽输送设备与蒸汽产生设备断开时,蒸汽能够渗入电接触元件之间的间隙中。这致使所述间隙中空气的导电率增加。在接触元件之间,可形成电流桥并导致放电,所述放电通常通过供给电压接触元件发生。该连接装置和蒸汽产生器设备的相应形成的连接装置出于安全原因在不同情况下包括保护接触元件,通过该保护接触元件放电电流可消散到保护地线。但是,可构思放电电流通过超低电压接触元件流到蒸汽输送设备或蒸汽产生设备,从而对其造成损坏,并危及使用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前述类型的蒸汽输送设备,其中降低由于放电造成的对蒸汽输送设备和对蒸汽产生设备损坏的危险以及对使用者的相关危害。
根据本发明对于一般蒸汽输送设备通过使供给电压接触元件距保护接触元件的间距小于供给电压接触元件距超低电压接触元件的间距来实现该目的。
使用该构造,由于电流桥造成的放电的可能性显著减小,放电可尤其是由于围绕电接触元件的蒸汽而产生,实际上根据需要在供给电压接触元件与保护接触元件之间发生。相反,供给电压接触元件与超低电压接触元件之间放电的发生仅具有显著更低的可能性。这具有的优点是放电电流可通过保护地线而不通过超低电压接触元件消散。这降低了对蒸汽产生设备和蒸汽输送设备损坏的危险。于是,也可降低对使用者的危害。
如果供给电压接触元件具有距保护接触元件的相同间距则是有利的。因此每个供给电压接触元件与保护接触元件之间的放电会以相同的可能性发生。这是重要的,如果对供给电压接触元件施加主电压,这些元件因此是中性导体和相导体且其极性是相反的,使得蒸汽产生设备的主插头可用两种相反方式连接到电源网络。
可设置成供给电压接触元件彼此间的间距等于每个供给电压接触元件距保护接触元件的间距,且因此供给电压接触元件和保护接触元件是等边三角形的角点。这允许在实现连接装置结构尽可能紧凑的同时,供给电压接触元件与保护接触元件之间能够有放电,且同时只要可能,避免供给电压接触元件之间的放电。
此外,可设置成超低电压接触元件中的一个或两个距保护接触元件的间距大于供给电压接触元件距保护接触元件的间距。
优选地,与超低电压接触元件和保护接触元件相比,供给电压接触元件距蒸汽管道连接元件具有更大的间距。于是,供给电压接触元件设置在距蒸汽管道连接元件尽可能大的间距处。因此,逸出蒸汽扩散到远至供给电压接触元件并造成放电的可能性降低。
如果保护接触元件设置在供给电压接触元件与超低电压接触元件之间则是有利的。这使得来自供给电压接触元件以及来自超低电压接触元件的放电能够以非常低的可能性可经由保护接触元件消散到保护地线。
如果连接装置包括第一连接区域、第二连接区域以及至少一个分离元件则是有利的,其中第一连接区域中设有蒸汽管道连接元件,第二连接区域中设有连接装置的电接触元件,至少一个分离元件将第一连接区域与第二连接区域分离。通过分离元件,可抑制蒸汽从第一连接区域扩散到第二连接区域中。这降低在连接装置的电接触元件之间形成放电的风险。
优选地,至少一个分离元件是第一连接区域与第二连接区域之间的分离壁,该分离壁至少部分包围电接触元件,从而以结构简单的方式实现连接区域之间尽可能有效的屏蔽。
有利地,分离壁完全包围电接触元件,从而确保连接区域与彼此的特别有效的屏蔽。
连接装置优选地包括用于与蒸汽产生设备的相应形成的对准构件相互作用的至少一个对准构件。一方面,因此通过形成蒸汽管道并将彼此对应的电气接触元件正确地彼此关联来确保蒸汽输送设备以正确方式连接到蒸汽产生设备。另一方面,提供至少一个对准构件,因为该对准构件允许连接装置的“编码”。因此,可确保蒸汽输送设备可仅连接到与所述蒸汽输送设备兼容的蒸汽产生设备,蒸汽产生设备包括相应对准构件并适于提供运行蒸汽输送设备所需的电压或瓦数。
该至少一个对准构件例如是突起或用于突起的接收器,具体分别是肋和沟槽。
有利地,至少一个对准构件由上述分离元件组成或设置在上述分离元件上以实现连接装置的简单构造。
如果连接装置包括容纳蒸汽管道连接元件并还容纳内部壳体的外部壳体,该内部壳体容纳连接装置的电气连接元件,则可实现连接装置的紧凑设计和简单结构。例如两个半壳形式的外部壳体可形成用于分别连接到蒸汽产生设备的相应插孔或相应插头的插头或插孔。接触元件从而容纳在内部壳体中,内部壳体容纳在外部壳体中并同样形成用于分别插入蒸汽产生设备的相应形成的插孔或相应形成的插头的插头或插孔。如上所述,该“插入插头”设计能够形成连接装置的完整且结构简单的构造。
内部壳体优选地形成上述至少一个分离元件,所述至少一个分离元件更优选地包括同样所述的至少一个对准构件。
对于根据本发明的蒸汽输送设备,可设置成供给电压接触元件彼此短路,从而通过将蒸汽输送设备连接到蒸汽产生设备,仅闭合一个电路。在该情况下,供给电压接触元件可具有相同的电势,即供给电压接触元件之间的电压不下降。
但是,通常会设置成经由供给电压接触元件将电能供应到蒸汽输送设备,从而供给由所述蒸汽输送设备所构成的电负载。
如果蒸汽输送设备包括连接在供给电压接触元件之间的电负载,且通过该电负载供应到蒸汽输送设备的电能可转化成不同形式的能量,则是有利的。电负载包括例如用于发出热能的加热装置。
具体来说,蒸汽输送设备的最后所述的优选实施例可包括具有电负载的蒸汽熨斗,该电负载具有用于加热底板的加热装置的形式。
关于超低电压接触元件,它们也可在蒸汽输送设备内短路,从而超低电压接触元件具有相同的电势,且通过将蒸汽输送设备连接到蒸汽产生设备,例如将控制所输送蒸汽量的电路闭合。
此外,可有利地设置成蒸汽输送设备包括开关元件,该开关元件连接在超低电压接触元件之间并用于将超低电压接触元件彼此短路。借助于例如按钮的开关元件,可选择性地实现并再次去除超低电压接触元件之间的短路。这可例如用于选择性地打开以及关闭设置在蒸汽产生设备中的阀,从而打开或关闭蒸汽管道。
类似地,如果蒸汽输送设备包括调节元件,该调节元件连接在超低电压接触元件之间并用于改变超低电压接触元件之间存在的电压差,则是有利的。借助于例如电位计的调节元件,使用者可通过调节超低电压接触元件之间的电压差来根据需要消耗电能。改变电压差可用在蒸汽产生设备中以例如调节所提供蒸汽的量。
如上所述,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蒸汽产生设备。
实现上述目的的根据本发明的蒸汽产生设备包括:用于可松开地连接到上述蒸汽输送设备之一的连接装置、用于将水汽化的电加热装置、以及用于对蒸汽输送设备提供供给电压和安全超低电压的电气装置,蒸汽产生设备的连接装置包括:蒸汽管道连接元件,该蒸汽管道连接元件用于排放汽化的水;两个供给电压接触元件,在所述两个供给电压接触元件之间施加供给电压;保护接触元件,该保护接触元件连接到保护地线;以及两个超低电压接触元件,在所述两个超低电压接触元件之间施加安全超低电压,供给电压接触元件距保护接触元件的间距小于供给电压接触元件距超低电压接触元件的间距。
用蒸汽产生设备、尤其是与蒸汽输送设备组合可实现结合根据本发明的蒸汽输送设备的解释描述的优点。
根据本发明的蒸汽输送设备的上述有利实施例的特征,优选地以对应方式应用于蒸汽产生设备的连接装置,所述特征是指蒸汽输送设备的连接装置的构造。
因此,具体来说,蒸汽产生设备的供给电压连接元件有利地具有距蒸汽产生设备的保护接触元件的相同距离。
供给电压接触元件彼此间的间距优选地等于每个供给电压接触元件距保护接触元件的间距。
如果与蒸汽产生设备的超低电压接触元件和保护接触元件相比、供给电压接触元件距蒸汽管道连接元件具有更大的间距,则是有利的。
有利的是,保护接触元件设置在供给电压接触元件与超低电压接触元件之间。
蒸汽产生设备的连接装置优选地还包括第一连接区域、第二连接区域以及至少一个分离元件,第一连接区域中设有蒸汽管道连接元件,第二连接区域中设有连接装置的电接触元件,至少一个分离元件将第一连接区域与第二连接区域分离。
至少一个分离元件有利地是第一连接区域与第二连接区域之间的分离壁,该分离壁至少部分地包围电接触元件,且尤其优选地,分离壁完全包围电接触元件。
蒸汽产生设备的连接装置可具有用于与蒸汽输送设备的相应形成的对准构件相互作用的至少一个对准构件,蒸汽输送设备的相应形成的对准构件例如设置在至少一个分离元件上或由所述分离构件包括。
蒸汽产生设备的连接装置还可包括外部壳体,外部壳体容纳蒸汽管道连接元件并还容纳内部壳体,该内部壳体容纳连接装置的电接触元件。
上述类型的蒸汽产生设备与上述类型的至少一个蒸汽输送设备可形成根据本发明的蒸汽产生和蒸汽输送组合装置,该组合装置同样实现以上给出的目的。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以下说明用于更详细解释本发明。附图中: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蒸汽产生和蒸汽输送装置的优选实施例,其包括根据本发明的蒸汽产生设备、根据本发明具有蒸汽熨斗形式的蒸汽输送设备以及另一蒸汽输送设备;
图2A示出图1的蒸汽产生设备的连接装置的俯视图;
图2B示出图1的蒸汽产生设备的电气装置和图2A的连接装置的电接触元件的示意图;
图3A示出图1的蒸汽熨斗的连接装置的俯视图;
图3B示出图1的电接触元件和蒸汽熨斗的其它连接部分的示意图;以及
图4示出沿图3A的线4-4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蒸汽产生和蒸汽输送组合装置1的优选实施例。所述装置1包括根据本发明的蒸汽产生设备的优选实施例,此后称为蒸汽产生器10。蒸汽产生器10包括设有辊轮的壳体12。图中未示出的本身已知的电加热装置容纳在壳体12中并用于加热水箱中的水或者连续流动水加热器中的水,水箱本身也是已知的且在图中未示出。水通过加热可汽化并可经由装置1的连接件14选择性地排放到装置1的两个蒸汽输送设备16或18中的一个。
蒸汽输送设备16是作为装置1的一部分的根据本发明的蒸汽输送设备的优选实施例,即具有蒸汽熨斗的形式,此后称为熨斗20。熨斗20包括连接管线22,在连接管线22的端部处设有插头26形式的连接装置24。插头26与蒸汽产生器10的实施为插孔30的连接装置28一起形成可拆卸连接装置14。
蒸汽输送设备18是设置用于地板清洁的地板喷嘴32并具有连接管线34,在连接管线34的端部处设有插头38形式的连接装置36。插头38也能够可拆卸地连接到插孔30以将地板喷嘴32可松开地连接到蒸汽产生器10。
蒸汽产生器10包括电气装置40,电气装置40仅在图2B中示意地示出且在该情况下该电气装置的内部结构的重要性目前仅在于电气装置40包括四个电极42、44、46和48以及经由蒸汽产生器10的主插头电连接到保护地线52的接地柱50,主插头在图中未示出。在例如EP0 809 728B1中可发现也可包括用于使水汽化的上述加热装置的电气装置40的详细结构。为了理解本发明,在该情况中知道在电极42与电极44之间施加用于蒸汽输送设备16的供给电压就够了。其中通过电气装置40的结构确定供给电压的水平,且如从EP0 809 728B1中已知的蒸汽产生器的情况,所述供给电压可以是例如具有230V或110V水平的主电压。电极42和电极44导电连接到插孔30的电接触元件,该电接触元件形成蒸汽产生器10的供给电压接触元件F和G。
接地柱50电连接到插孔30的接触元件,该接触元件形成蒸汽产生器的保护接触元件D。
此外,在电极46与电极48之间也施加电压,即大约10V水平的安全超低电压。通过例如将施加到电极42与电极44的供给电压进行变压来产生安全的超低电压;这也在EP0 809 728B1中进行了描述。电极46和电极48电连接到插孔30的接触元件,接触元件形成蒸汽产生器10的超低电压接触元件A和C。
除了上述接触元件A、C、D、F和G之外,插孔30还包括接触元件B、E和H,但接触元件B、E和H未分配。接触元件A至H是插孔形式的母接触元件。但是,当然所述接触元件还可能是插头形式的公接触元件。
此外,插孔30还包括蒸汽管道连接元件54,此后称为蒸汽接头56,但蒸汽接头56仅在图2A中示出而未在图2B中示出。
通过蒸汽接头56,由蒸汽产生器10提供的蒸汽可输送到蒸汽输送设备16和18。在熨斗20的情况下,发生的情况是插头26的另一蒸汽接头56’形式的蒸汽管道连接元件54’可连接到蒸汽接头56。然后来自蒸汽产生器10的蒸汽可通过蒸汽接头56和56’以及连接管线22供应到实际熨斗20。
熨斗20的插头26还包括多个电接触元件A’至H’,在该情况下所述多个电接触元件A’至H’形成为凸出的针形接触件。接触元件A’和C’可与插孔30的接触元件A和C相互作用,接触元件D’可与插孔30的接触元件D相互作用,且接触元件F’和G’可与插孔30的接触元件F和G相互作用。插头26的接触元件B’、E’和H’未分配。
可连接到接触元件F和G的接触元件F’和G’形成插头26的供给电压接触元件。它们通过与电气加热装置58互连而在熨斗20中彼此连接,在它们之间存在供给电压,该供给电压也存在于接触元件F与G之间且施加到电气加热装置58。电气加热装置58允许熨斗20的底板62的按需致动加热,热量输出可通过调节元件60调节。
接触元件D’形成熨斗20的保护接触元件D’,并通过接触元件D连接到保护地线52。这在图3B中示出。
接触元件A’和C’形成插头26的超低接触元件A’和C’,在接触元件A’和C’之间施加与插孔30的接触元件A和C之间相同的超低电压。此外,接触元件A’和C’在熨斗20中彼此电连接,按钮66形式的开关元件64也在该连接内连接。如果按钮66被使用者致动,接触元件A’和C’短路,使得连接到电气装置40的电极46和电极48的阀且具体是磁力阀(未示出)开启蒸汽产生器10中的蒸汽管道,从而蒸汽可通过连接管线22流到熨斗20。蒸汽流的强度可通过蒸汽产生器上的调节元件67来调节。
如从图2A和图3A中明显看出的,插孔30和插头26在紧凑设计中在各种情况下均分别包括分别由半壳体70和72以及半壳体70’和72’组成的外部壳体68和68’。外部壳体68和68’一方面容纳蒸汽接头56和56’,而另一方面容纳内部壳体74和74’。内部壳体74是包含插孔30的接触元件A至H的电插孔76,且相应地,内部壳体74’是包含插头26的接触元件A’至H’的插头78。
如从图2A和图3A中更明显的,接触元件A至H和接触元件A’至H’在相应的插孔30和插头26上分别设置如下:
接触元件A至C和接触元件A’至C’在每种情况下布置成第一排接触件。接触元件D和E以及接触元件D’和E’在每种情况下设置成平行于第一排接触件的第二排接触件。接触元件F至H以及接触元件F’至H’在每种情况下布置成平行于第一排接触件和第二排接触件延伸的第三排接触件。第一排接触件(分别是接触元件A至C和A’至C’)具有距蒸汽接头56、56’的最小间距。第三排接触件(分别是接触元件F至H以及接触元件F’至H’)具有距蒸汽接头56、56’的最大间距,且第二排接触件(分别是接触元件D和E以及接触元件D’和E’)设置在第一排接触件和第三排接触件的中间。
因此,在插孔30和插头26的分配接触件中,在每种情况下分别对其施加供给电压的接触元件F和G以及F’和G’分别具有距蒸汽接头56和56’的最大间距。连接到保护地线的接触元件D和D’位于供给电压接触元件F和G以及F’和G’与超低电压接触元件A和C以及A’和C’之间。于是供给电压接触元件F和G以及F’和G’距保护接触元件D和D’的间距分别小于供给电压接触元件F和G以及F’和G’分别距超低电压接触元件A和C以及A’和C’的间距。
一方面接触元件D、F和G,且另一方面接触元件D’、F’和G’在每种情况下形成等边三角形的角点。
接触元件A至H和A’至H’的以上解释的间距布置从安全相关方面具有以下优点:因为连接到保护地线的保护接触元件D和D’设置于在一侧上的供给电压所分别施加到的接触元件F和G以及F’和G’与在另一侧上的超低电压所分别施加到的接触元件A和C以及A’和C’之间,来自供给电压所分别施加到的接触元件F与G和F’与G’的可能放电会以非常高的可能性经由接触元件D和D’以所需方式消散到保护地线52。相应地,来自接触元件A和C以及A’和C’的放电可分别以所要求的方式消散并非常可能经由接触元件D和D’消散到保护地线52。
相反,在供给电压所施加到的接触元件F与G以及F’与G’之间以及超低电压所施加到的接触元件A与C以及A’与C’之间仅有非常低的可能性发生放电。其结果是在放电的情况下对熨斗20和蒸汽产生器10损坏的可能性显著降低。具体来说,放电电流仅以非常低的可能性经由接触元件A和C流到电气装置40。
接触件之间可能放电的危险在于,例如,例如在蒸汽接头56和56’之间不完全密封的情况下,蒸汽是否以不希望的方式从蒸汽管道逸出。接触元件A至H和A’至H’的区域中的蒸汽可致使空气的导电率增加,从而在接触件之间可形成电流桥,由此造成放电。当插头26与插孔30断开时,即如果蒸汽分别通过蒸汽接头56’和56从熨斗和/或蒸汽产生器逸出,也会发生蒸汽穿过接触元件A至H和A’至H’之间。
为了尤其是经受高供给电压水平的接触元件F和G以及F’和G’可通常具有与蒸汽接触的最小可能,接触元件F和G以及F’和G’如上所述分别比插孔30和插头26的其余分配接触件更远离蒸汽接头56和56’。
此外,接触元件A至H和A’至H’分别通过分离元件80和80’阻止蒸汽。分离元件80和80’分别由插孔76和插头78的相应外壁82和82’形成。外壁82和82’周向封闭并以相对于熨斗20至蒸汽产生器10的连接方向的周向方向分别完全包围接触元件A至H和A’至H’。因此,外壁82和82’在每种情况下分别将插孔30和插头26的第一连接区域84、84’与第二连接区域86、86’分开,在该第一连接区域中设有蒸汽接头56、56’,在该第二连接区域86、86’中分别设有接触元件A至H和A’至H’。这种分离分别抑制蒸汽渗入接触元件A至H和A’至H’之间的区域内,由此降低可能放电的危险。
外壁82、82’还分别包括对准构件88和88’,即以肋90或沟槽形凹槽92的形式。当将插头26连接到插孔30时肋90和凹槽92可彼此相互作用以用于它们的相互对准。
此外,借助于肋90和凹槽92,能够分别形成一类“编码”的插孔30和插头26。实际上,在该情况下,插头26可连接到插孔30,因为肋90和凹槽92可由于其空间布置而插入彼此。但是,在图中未示出的蒸汽产生器10的不同实施方式中,可设置成肋90设置在外壁82上的不同位置处。这防止具有插头26的熨斗20连接到该蒸汽产生器,因为外壁82’在所需位置不包括沟槽形凹槽。这种编码是理想的,从而确保熨斗20可如预期地仅连接到可提供操作熨斗20所需的电功率的蒸汽产生器10,具体是当然也仅连接到其中接触元件A至H分配为与熨斗20的接触元件A’至H’对应的该蒸汽产生器。
Claims (15)
1.一种蒸汽输送设备,包括连接装置(24),所述连接装置(24)用于将所述蒸汽输送设备(16)可松开地连接到蒸汽产生设备(10),所述连接装置(24)包括以下元件:
-蒸汽管道连接元件(54’),所述蒸汽管道连接元件(54’)用于连接到所述蒸汽产生设备(10)的相对应的连接元件(54);
-两个供给电压接触元件(F’、G’),所述两个供给电压接触元件(F’、G’)用于连接到所述蒸汽产生设备(10)的相对应的供给电压接触元件(F、G),在所述供给电压接触元件(F、G)之间施加供给电压;
-保护接触元件(D’),所述保护接触元件(D’)用于连接到所述蒸汽产生设备(10)的相对应的保护接触元件(D),所述保护接触元件(D)被连接到保护地线;以及
-两个超低电压接触元件(A’、C’),所述两个超低电压接触元件(A’、C’)用于连接到所述蒸汽产生设备(10)的相对应的超低电压接触元件(A、C),在所述超低电压接触元件(A、C)之间施加安全超低电压,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给电压接触元件(F’、G’)距所述保护接触元件(D’)的间距小于所述供给电压接触元件(F’、G’)距所述超低电压接触元件(A’、C’)的间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给电压接触元件(F’、G’)距所述保护接触元件(D’)具有相同的间距。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汽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给电压接触元件(F’、G’)彼此间的间距等于每个供给电压接触元件(F’、G’)距所述保护接触元件(D’)的间距。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蒸汽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与所述超低电压接触元件(A’、C’)和所述保护接触元件(D’)相比,所述供给电压接触元件(F’、G’)距所述蒸汽管道连接元件(54’)具有更大的间距。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蒸汽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接触元件(D’)被设置在所述供给电压接触元件(F’、G’)与所述两个超低电压接触元件(A’、C’)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蒸汽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24)包括第一连接区域(84’)、第二连接区域(86’)以及至少一个分离元件(80’),在所述第一连接区域(84’)中设有所述蒸汽管道连接元件(54’),在所述第二连接区域(86’)中设有所述连接装置(24)的所述两个超低电压接触元件(A’、C’)、所述保护接触元件(D’)和所述两个供给电压接触元件(F’、G’),所述至少一个分离元件(80’)将所述第一连接区域(84’)与所述第二连接区域(86’)分开。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蒸汽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分离元件(80’)是在所述第一连接区域(84’)与所述第二连接区域(86’)之间的分离壁,所述分离壁至少部分包围所述两个超低电压接触元件(A’、C’)、所述保护接触元件(D’)和所述两个供给电压接触元件(F’、G’)。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蒸汽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壁完全包围所述两个超低电压接触元件(A’、C’)、所述保护接触元件(D’)和所述两个供给电压接触元件(F’、G’)。
9.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蒸汽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24)包括至少一个对准构件(88’),所述对准构件(88’)用于与所述蒸汽产生设备(10)的相对应地形成的对准构件(88)相互作用。
10.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蒸汽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24)包括外部壳体(68’),所述外部壳体(68’)容纳所述蒸汽管道连接元件(54’)并且还容纳内部壳体(74’),所述内部壳体(74’)容纳所述连接装置(24)的所述两个超低电压接触元件(A’、C’)、所述保护接触元件(D’)和所述两个供给电压接触元件(F’、G’)。
11.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蒸汽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输送设备(16)包括电负载,所述电负载被连接在所述供给电压接触元件(F’、G’)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蒸汽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输送设备(16)是蒸汽熨斗(20)。
13.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蒸汽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输送设备(16)包括开关元件(64),所述开关元件(64)被连接在所述超低电压接触元件(A’、C’)之间并且用于将所述超低电压接触元件(A’、C’)彼此短路,并且/或者所述蒸汽输送设备(16)包括调节元件,所述调节元件被连接在所述超低电压接触元件(A’、C’)之间并且用于改变所述超低电压接触元件(A’、C’)之间存在的电压差。
14.一种蒸汽产生设备,包括:连接装置(28),所述连接装置(28)用于可松开地连接到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蒸汽输送设备(16);电加热装置,所述电加热装置用于使水汽化;以及电气装置,所述电气装置用于为所述蒸汽输送设备(16)提供供给电压和安全超低电压,所述蒸汽产生设备(10)的所述连接装置(28)包括以下元件:
-蒸汽管道连接元件(54),所述蒸汽管道连接元件(54)用于输送汽化的水;
-两个供给电压接触元件(F、G),在所述两个供给电压接触元件(F、G)之间施加所述供给电压;
-保护接触元件(D),所述保护接触元件(D)被连接到保护地线;以及
-两个超低电压接触元件(A、C),在所述两个超低电压接触元件(A、C)之间施加所述安全超低电压,
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给电压接触元件(F、G)距所述保护接触元件(D)的间距小于所述供给电压接触元件(F、G)距所述超低电压接触元件(A、C)的间距。
15.一种蒸汽产生和蒸汽输送组合装置,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蒸汽产生设备(10)和至少一个蒸汽输送设备(16),该蒸汽输送设备(16)是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蒸汽输送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DE201020009975 DE202010009975U1 (de) | 2010-06-28 | 2010-06-28 | Dampfabgabevorrichtung, Dampferzeugungsvorrichtung sowie kombinierte Dampferzeugungs- und Dampfabgabevorrichtung |
DE202010009975.7 | 2010-06-28 | ||
PCT/EP2011/059642 WO2012000768A2 (de) | 2010-06-28 | 2011-06-09 | Dampfabgabevorrichtung, dampferzeugungsvorrichtung sowie kombinierte dampferzeugungs- und dampfabgabevorrichtung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959329A CN102959329A (zh) | 2013-03-06 |
CN102959329B true CN102959329B (zh) | 2014-12-17 |
Family
ID=429939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80031857.4A Active CN102959329B (zh) | 2010-06-28 | 2011-06-09 | 蒸汽输送设备、蒸汽产生设备以及蒸汽产生和蒸汽输送组合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2585761B1 (zh) |
JP (1) | JP5792810B2 (zh) |
CN (1) | CN102959329B (zh) |
DE (1) | DE202010009975U1 (zh) |
WO (1) | WO2012000768A2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ITGE20130099A1 (it) * | 2013-10-08 | 2015-04-09 | Le Ariete | "sistema stirante con ferro da stiro e corpo macchina separabili" |
FR3141195A1 (fr) * | 2022-10-20 | 2024-04-26 | Seb S.A. | Base de diffusion de vapeur pour un appareil électroménager |
FR3141190A1 (fr) * | 2022-10-20 | 2024-04-26 | Seb S.A. | Appareil électroménager |
FR3141051A1 (fr) * | 2022-10-20 | 2024-04-26 | Seb S.A. | Ensemble pour un accessoire de diffusion de vapeur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1996025546A1 (de) * | 1995-02-17 | 1996-08-22 | Alfred Kärcher GmbH & Co. | Kombiniertes dampfreinigungs- und dampfbügelgerät |
CN1196765A (zh) * | 1996-07-01 | 1998-10-21 | 菲利浦电子有限公司 | 包括一个熨斗和一个台座的熨烫器 |
US7051462B1 (en) * | 2005-07-08 | 2006-05-30 | Euro-Pro Operating, Llc | Combined steam cleaner and steam iron apparatus and circuit |
CN2837349Y (zh) * | 2005-09-07 | 2006-11-15 | 广州市立本电器有限公司 | 节能工业专用整烫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541843Y2 (ja) * | 1991-08-05 | 1997-07-23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給電コンタクト付きプリント基板用多心同軸コネクタ |
JP3006189B2 (ja) * | 1991-08-20 | 2000-02-07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アイロン装置 |
JP2903895B2 (ja) * | 1992-09-18 | 1999-06-14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アイロン装置 |
JP3033626U (ja) * | 1996-07-16 | 1997-01-28 | 株式会社家庭洗濯専門学院 | アイロン器具 |
WO2000006945A1 (en) * | 1998-07-29 | 2000-02-10 | Marcello Ferrante | Process for the automatic variation of the working pressure in machines for steam generation |
GB2387771A (en) * | 2002-04-26 | 2003-10-29 | Samson Tsen | Steam cleaning device |
EP1905887A1 (en) * | 2006-09-26 | 2008-04-02 | TI. EMME. TI S.r.l. | Multifunctional steam unit |
-
2010
- 2010-06-28 DE DE201020009975 patent/DE202010009975U1/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11
- 2011-06-09 CN CN201180031857.4A patent/CN102959329B/zh active Active
- 2011-06-09 WO PCT/EP2011/059642 patent/WO2012000768A2/de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1-06-09 JP JP2013517148A patent/JP5792810B2/ja active Active
- 2011-06-09 EP EP11724238.8A patent/EP2585761B1/de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1996025546A1 (de) * | 1995-02-17 | 1996-08-22 | Alfred Kärcher GmbH & Co. | Kombiniertes dampfreinigungs- und dampfbügelgerät |
EP0809728B1 (de) * | 1995-02-17 | 1999-04-28 | Alfred Kärcher GmbH & Co. | Kombiniertes dampfreinigungs- und dampfbügelgerät |
CN1196765A (zh) * | 1996-07-01 | 1998-10-21 | 菲利浦电子有限公司 | 包括一个熨斗和一个台座的熨烫器 |
US7051462B1 (en) * | 2005-07-08 | 2006-05-30 | Euro-Pro Operating, Llc | Combined steam cleaner and steam iron apparatus and circuit |
CN2837349Y (zh) * | 2005-09-07 | 2006-11-15 | 广州市立本电器有限公司 | 节能工业专用整烫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2000768A3 (de) | 2012-05-03 |
JP5792810B2 (ja) | 2015-10-14 |
CN102959329A (zh) | 2013-03-06 |
JP2013530761A (ja) | 2013-08-01 |
EP2585761B1 (de) | 2014-04-16 |
WO2012000768A2 (de) | 2012-01-05 |
DE202010009975U1 (de) | 2010-10-21 |
EP2585761A2 (de) | 2013-05-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959329B (zh) | 蒸汽输送设备、蒸汽产生设备以及蒸汽产生和蒸汽输送组合装置 | |
CN109075480A (zh) | 具有可更换的接触区域的功率接触件 | |
US9243363B2 (en) | Ironing system with iron and machine body separable | |
US8951057B2 (en) | Plug-type connection for transmitting electrical energy | |
US20120293018A1 (en) | Polarity correcting device | |
JP2016517141A (ja) | ソケットキー安全システムを有する電気プラグアダプタ | |
US10229806B2 (en) | Electrical arc protection using a trip jumper | |
US20120282814A1 (en) | In-line multiport plug and system | |
JP2014057407A (ja) | 充放電ケーブル | |
KR20190127129A (ko) | 콘센트와 플러그를 연결하는 연결 장치 | |
EP3055452A1 (en) | Ironing system with separable iron and machine body | |
US20130140940A1 (en) | Electrical machine | |
US10826232B2 (en) | Cable connector | |
KR20170017336A (ko) | 전자장치에 전원을 공급하는 전원 인렛 소켓 | |
JP2020508537A (ja) | 内蔵ロックアウト機能付き電気接続デバイス | |
CN102684040B (zh) | 防漏电方法及防漏电连接装置 | |
KR101741329B1 (ko) | 확장형 콘센트 모듈 | |
US10938171B1 (en) | Portable power distribution unit for 400 hertz power | |
CN110970771B (zh) | 充电枪、充电座以及车辆 | |
CN108123341A (zh) | 用于车辆的供电连接装置和车辆供电系统的保护方法 | |
JP5404640B2 (ja) | 差込接続器を収容するための収容装置 | |
KR101803607B1 (ko) | 분리형 멀티탭 | |
CN211556378U (zh) | 一拖二结构的电力电缆组件 | |
KR102597806B1 (ko) | 가전 제품용 커넥터 모듈 | |
CN103944026B (zh) | 一种插座可360度旋转且相邻插座之间距离可调的插排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German Wen Nendeng Patentee after: Alfred Kahn Europe GmbH & Co. kg Address before: German Wen Nendeng Patentee before: Kaercher GmbH & Co. KG Alfr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