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58423B - 内窥镜的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内窥镜的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58423B
CN102958423B CN201180029699.9A CN201180029699A CN102958423B CN 102958423 B CN102958423 B CN 102958423B CN 201180029699 A CN201180029699 A CN 201180029699A CN 102958423 B CN102958423 B CN 10295842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body
body portion
adapter
handle part
central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2969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58423A (zh
Inventor
冈田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lympu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filed Critical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9584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584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584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584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112Connection or coupling means
    • A61B1/00114Electrical cables in or with an endoscop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3/00Telescopes, e.g. binoculars; Periscopes; Instrument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Viewfinders; Optical aiming or sighting devices
    • G02B23/24Instruments or system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e.g. fibrescopes
    • G02B23/2476Non-optical details, e.g. housings, mountings, suppor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Path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Astronomy & Astrophys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Biophys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Endoscopes (AREA)
  • Instrument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AREA)

Abstract

内窥镜(12)的连接器(43)配设在通用缆线(41)的端部(41b),进而能够相对于具有开口部(14a)的插座单元(14)进行装卸。连接器(43)具有被把持的连接器把持部(45)、以及通过一端部(49a)与连接器把持部(45)的另一端部(45b)成为一体且被压入开口部(14a)中的连接器主体部(49)。连接器主体部(49)的中心轴(49c)相对于连接器把持部(45)的中心轴(45c)在连接器主体部(49)的平面方向上偏移。

Description

内窥镜的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与插座单元连接的内窥镜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一般地,内窥镜具有通用缆线。该通用缆线具有与插座单元连接的连接器(连接部)。该插座单元是具有供连接器插入的开口部的例如视频处理器或光源装置等。该开口部例如被称为插入口或插座。 
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能够以适于观察的光量持续对被摄体进行照明的内窥镜。 
在该内窥镜的连接器中,连接器具有由操作者把持的连接器把持部、以及配设在比连接器把持部更靠插座单元侧的连接器主体部。连接器把持部的中心轴和连接器主体部的中心轴为同轴。 
并且,连接器主体部具有一端部和另一端部。通过对连接器把持部的端部和连接器主体部的一端部进行连接,连接器把持部和连接器主体部成为一体。并且,连接器主体部的另一端部具有与插座单元连接的端子部。一般地,在连接器把持部由操作者把持的状态下,包含端子部的连接器主体部被压入(插入)插座单元的开口部中。由此,连接器(端子部)与插座单元连接。 
另外,插座单元具有例如杆这样的卡合部,在连接器主体部插入插座单元中时,该卡合部与连接器主体部卡合。并且,连接器主体部在连接器主体部的上表面具有供卡合部卡合的突起部这样的被卡合部。被卡合部配设在连接器主体部的中心轴上。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01684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为了从插座单元拔出连接器,当操作者仅对卡合部进行操作时,在卡合部与被卡 合部的卡合被解除的瞬间,连接器可能从插座单元掉落而损伤。 
因此,连接器把持部需要由操作者把持,并且卡合部需要被操作者的拇指钩住。但是,如上所述,连接器把持部的中心轴和连接器主体部的中心轴为同轴。并且,被卡合部配设在连接器主体部的中心轴上。因此,与被卡合部对应的卡合部也配设在连接器主体部的中心轴上。 
为了从插座单元拔出连接器,在连接器把持部由操作者把持的状态下,一般地,如上所述,从手掌侧观察,拇指位于越过连接器主体部的中心轴的部分。由此,操作者很难将拇指钩在配设于连接器主体部的中心轴上的卡合部上。这样,连接器的拔出并不容易。并且,当操作者为了将拇指钩在卡合部上而将拇指配置在连接器主体部的中心轴上时,拇指弯曲,很难把持连接器。 
鉴于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在被把持的状态下也能够容易地从插座单元拔出的内窥镜的连接器。 
在本发明的内窥镜的连接器的一个方式中,该连接器配设在内窥镜的缆线的端部,能够相对于具有开口部的插座单元进行装卸,其中,该连接器具有:圆筒形状的连接器把持部,其被把持,具有一端部和另一端部,在所述一端部与所述缆线的所述端部连接;平板状的连接器主体部,其具有一端部,在连接器主体部的所述一端部与所述连接器把持部的所述另一端部成为一体,所述连接器主体部被压入所述开口部中以使所述连接器与所述插座单元连接;以及被卡合部,其配设在所述连接器主体部的上表面、且所述连接器主体部的中心轴上,在所述连接器主体部被压入所述开口部中时,与配设于所述开口部中的卡合部卡合以使所述连接器主体部固定在所述插座单元上,所述连接器主体部的所述上表面与位于所述上表面的同一平面上的所述连接器把持部的周面相连,所述连接器主体部的中心轴相对于所述连接器把持部的中心轴在所述连接器主体部的平面方向上偏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内窥镜系统的概略结构图。 
图2A是插座单元的开口部的主视图。 
图2B是插座单元的开口部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连接器的图。图3(A)是连接器的俯视(主视)图。图3(B)是连接器的右侧视图。图3(C)是连接器的左侧视图。图3(D)是连接器的仰视图。图3(E)是连接器的后视图。图3(F)是连接器的前视图。
图4A是示出使由右手把持的连接器与插座单元连接的状态的图。 
图4B是示出连接器与插座单元连接的状态的图。 
图4C是示出从插座单元拔出连接器的状态的图。 
图5A是示出连接器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5B是示出连接器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5C是包覆部件的一端部侧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1、图2A、图2B、图3、图4A、图4B、图4C、图5A、图5B、图5C对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内窥镜系统10具有:例如对期望的观察对象物进行摄像的内窥镜12、以装卸自如的方式与内窥镜12连接的插座单元14、与插座单元14连接且显示由内窥镜12摄像的观察对象物的作为显示部的监视器16。该观察对象物是被检体(例如体腔)内的患部或病变部等。 
如图1所示,内窥镜12具有被插入患者的体腔内的中空的细长的插入部20、以及与插入部20的基端部连结且对内窥镜12进行操作的操作部30。 
插入部20从插入部20的前端部侧朝向插入部20的基端部侧,具有前端硬质部21、弯曲部23、挠性管部25。前端硬质部21的基端部与弯曲部23的前端部连结,弯曲部23的基端部与挠性管部25的前端部连结。 
前端硬质部21是插入部20的前端部和内窥镜12的前端部,较硬而不会弯曲。 
弯曲部23通过后述弯曲操作部37的操作而向例如上下左右这样的期望的方向弯曲。通过弯曲部23的弯曲,前端硬质部21的位置和朝向变化,观察对象物进入观察视野内,照明光对观察对象物进行照明。通过沿着插入部20的长轴方向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结未图示的节轮,构成弯曲部23。 
挠性管部25具有期望的挠性。因此,挠性管部25由于外力而弯曲。挠性管部25是从操作部30的后述主体部31延伸出的管状部件。 
操作部30具有:延伸出挠性管部25的主体部31、与主体部31的基端部连结且由对内窥镜12进行操作的操作者把持的把持部33、以及与把持部33连接的通用缆线41。 
主体部31具有处置器械插入口35a。处置器械插入口35a与处置器械贯穿插入通道35的基端部连结。处置器械贯穿插入通道35在插入部20内配设在从挠性管部25到前端硬质部21的范围内。处置器械插入口35a是用于将未图示的内窥镜用处置器械插入处置器械贯穿插入通道35的插入口。未图示的内窥镜用处置器械从处置器械插入口35a插入处置器械贯穿插入通道35中,被压入到前端硬质部21侧。然后,内窥镜用处置器械从配设在前端硬质部21中的处置器械贯穿插入通道35的未图示的前端开口部突出。 
把持部33具有对弯曲部23进行弯曲操作的弯曲操作部37。弯曲操作部37具有使弯曲部23向左右进行弯曲操作的左右弯曲操作旋钮37a、使弯曲部23向上下进行弯曲操作的上下弯曲操作旋钮37b、对弯曲的弯曲部23的位置进行固定的固定旋钮37c。 
左右弯曲操作旋钮37a与由左右弯曲操作旋钮37a驱动的未图示的左右方向的弯曲操作机构连接。并且,上下弯曲操作旋钮37b与由上下弯曲操作旋钮37b驱动的未图示的上下方向的弯曲操作机构连接。上下方向的弯曲操作机构和左右方向的弯曲操作机构配设在主体部31内。 
左右方向的弯曲操作机构与贯穿插入挠性管部25和弯曲部23中的未图示的操作线连接,该操作线与弯曲部23连接。 
并且,上下方向的弯曲操作机构与贯穿插入挠性管部25和弯曲部23中的未图示的操作线连接。与上下方向的弯曲操作机构连接的操作线和与左右方向的弯曲操作机构连接的操作线不同。与上下方向的弯曲操作机构连接的操作线与弯曲部23连接。 
左右弯曲操作旋钮37a经由左右方向的弯曲操作机构和操作线使弯曲部23向左右方向弯曲。并且,上下弯曲操作旋钮37b经由上下方向的弯曲操作机构和操作线使弯曲部23向上下方向弯曲。 
并且,把持部33具有开关部39,该开关部39具有抽吸开关39a和送气/送水开关39b。在把持部33由手术医生把持时,通过手术医生的手对开关部39进行操作。在内窥镜12从配设于前端硬质部21的未图示的抽吸开口部经由未图示的抽吸通道抽 吸粘液或流体等时,对抽吸开关39a进行操作。另外,抽吸通道贯穿插入有通用缆线41、操作部30、插入部20。并且,在前端硬质部21中为了确保未图示的摄像单元的观察视野(观察窗)而经由未图示的送气/送水通道对流体进行送气/送水时,对送气/送水开关39b进行操作。送气/送水通道贯穿插入有通用缆线41、操作部30、插入部20。流体包含水和气体。 
通用缆线41从把持部33的侧面延伸出。通用缆线41具有圆筒形状。如图1所示,在通用缆线41的端部41b配设有能够相对于插座单元14进行装卸的连接器43。连接器43被压入(插入)插座单元14的开口部14a中,使得连接器43(内窥镜12)与插座单元14连接。 
如图1、图2A、图2B所示,插座单元14具有供连接器43(连接器主体部49)压入(插入)的开口部14a,使得连接器43与插座单元14连接。开口部14a例如被称为插入口或插座。插座单元14是具有开口部14a的例如视频处理器、图像处理装置、光源装置等。开口部14a具有与连接器43大致相同的形状。在开口部14a的边缘14b,在边缘14b的上侧的中央14c配设有卡合部14f。卡合部14f例如是杆或爪等。在连接器43的后述连接器主体部49插入开口部14a中时,卡合部14f与连接器主体部49的上表面49d(被卡合部55)卡合,使得连接器43(连接器主体部49)与插座单元14连接(固定)。如图4B所示,在连接器主体部49插入开口部14a中时,卡合部14f配设在连接器主体部49的中心轴49c上。 
接着,参照图3、图4A、图4B、图4C对连接器43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3所示,连接器43具有:圆筒形状的连接器把持部45,其由操作者把持,具有一端部45a和另一端部45b,通过一端部45a与通用缆线41的端部41b连接;以及平板状的连接器主体部49,其具有一端部49a和另一端部49b,一端部49a与连接器把持部45的另一端部45b成为一体,为了使连接器43与插座单元14连接,所述连接器主体部49被压入(插入)开口部14a中。 
对连接器把持部45进行说明。 
如图4A和图4C所示,在连接器把持部45由操作者的例如右手100把持的情况下,操作者按照连接器把持部45的一端部45a侧被右手100的手掌101包围的方式,主要把持连接器把持部45的一端部45a侧。另外,如图4C所示,为了使操作者从开 口部14a拔出连接器主体部49,在连接器把持部45由操作者的右手100把持时,右手100的拇指103位于例如另一端部45b侧、即连接器主体部49侧。 
如图3所示,连接器把持部45比通用缆线41粗。因此,连接器把持部45的一端部45a朝向端部41b而缩径,使得与通用缆线41的端部41b直径相同。连接器把持部45的中心轴45c与通用缆线41的中心轴同轴。 
并且,通过使连接器把持部45的另一端部45b和连接器主体部49的一端部49a连接,连接器把持部45和连接器主体部49成为一体。 
并且,如图3、图4A、图4B、图4C所示,连接器把持部45在连接器把持部45的周面45f具有接口47a、抽吸接口47b、薄壁的送水接口47c、接口47d。接口47a、抽吸接口47b、送水接口47c、接口47d以从周面45f向外部突出的方式配设。接口47a、抽吸接口47b、送水接口47c、接口47d配设在另一端部45b侧。接口47a和抽吸接口47b沿着连接器把持部45的中心轴45c方向配设在同一直线上。送水接口47c相对于接口47a和抽吸接口47b在连接器把持部45的周向上例如分离180度配设。接口47d在周向上配设在接口47a和抽吸接口47b与送水接口47c之间、且靠近送水接口47c侧。接口47d例如也可以配设在连接器主体部49的中心轴49c上。并且,如图4C所示,接口47d配设成,为了从开口部14a拔出连接器主体部49,在拇指103位于连接器主体部49侧时,不与拇指103重合。 
另外,将配设有接口47a和抽吸接口47b的一侧的周面45f称为连接器把持部45的一个侧面45g,将配设有送水接口47c的一侧的周面45f称为连接器把持部45的另一个侧面45h,将配设有接口47d的一侧的周面45f称为连接器把持部45的顶面45i。在连接器把持部45的一端部45a侧由操作者的右手100把持的情况下,侧面45g侧被右手100的手掌101包围。侧面45g是周面45f的一部分,侧面45h是周面45f的另一部分。这样,连接器把持部45具有在周向上相互分离大致180度的一部分和另一部分。 
抽吸接口47b与用于抽吸的未图示的抽吸管连接。送水接口47c与用于送水的未图示的送水管连接。 
接着,对连接器主体部49进行说明。 
如图1和图4B所示,在连接器主体部49被压入开口部14a中时,连接器主体部49的一端部49a侧从开口部14a稍微露出。这种连接器主体部49例如具有沿着中心 轴49c的轴向较长的矩形形状。另外,一端部49a向连接器主体部49的平面方向弯曲,连接器主体部49具有D字形状的外形。 
并且,如图3、图4A、图4B、图4C所示,连接器主体部49的中心轴49c相对于连接器把持部45的中心轴45c而在连接器主体部49的平面方向上偏移。换言之,中心轴49c不是配设在中心轴45c的同一直线上,而是在连接器主体部49的平面方向上与中心轴45c平行。即,在连接器主体部49的平面方向和该平面方向中的与中心轴49c的轴向垂直的方向上,中心轴49c配设成与中心轴45c分开期望距离。详细地讲,与侧面45g相比,中心轴49c更接近侧面45h侧。并且,如图4C所示,为了使操作者从开口部14a拔出连接器主体部49,在连接器把持部45由操作者的右手100把持的情况下,中心轴49c相对于中心轴45c偏移,使得拇指103在连接器主体部49上所处的部分通过中心轴49c。 
另外,如图3(A)和图4A所示,连接器主体部49的一个侧面49g以与连接器把持部45的一个侧面45g相连的方式配设在侧面45g的同一平面上。换言之,侧面49g与侧面45g相连,该侧面45g与配置有侧面49g的平面接触。即,侧面49g和侧面45g接触同一平面。 
并且,如上所述,中心轴49c相对于中心轴45c偏移,侧面49g和侧面45g配设在同一平面上。因此,如图3(A)和图4A所示,在连接器主体部49的平面方向和该平面方向中与连接器主体部49的中心轴49c的轴向垂直的方向上,与连接器把持部45的另一个侧面45h相比,连接器主体部49的另一个侧面49h更向外部突出(伸出)。即,与侧面49h相比,侧面45h凹陷。另外,如图3(A)和图4A所示,与配设在连接器把持部45的另一个侧面45h中的送水接口47c的前端面471c相比,连接器主体部49的另一个侧面49h进一步向外部突出。换言之,在连接器主体部49的平面方向和该平面方向中与连接器主体部49的中心轴49c的轴向垂直的方向上,与侧面45h所接触的平面和配设有送水接口47c的平面(前端面471c)相比,侧面49h更向外部突出。 
这样,与连接器把持部45相比,连接器主体部49在宽度方向(与中心轴49c垂直的方向)上更长,使得中心轴49c相对于中心轴45c偏移。 
如图3(A)和图4A所示,这种连接器主体部49具有:端子部53(电触点部),其配设在连接器主体部49的另一端部49b,在连接器主体部49被压入开口部14a中 时,与插座单元14连接;以及突起部这样的被卡合部55,其配设在上表面49d且连接器主体部49的中心轴49c上,在连接器主体部49被压入开口部14a中时,与卡合部14f卡合。 
如图4C所示,为了使操作者从开口部14a拔出连接器主体部49,在连接器把持部45由右手100把持时,与拇指103在连接器主体部49的上表面49d中所处的部分相比,被卡合部55配设在另一端部49b侧。 
并且,连接器主体部49具有配设在上表面49d中、例如显示警告或注意事项的显示部57。显示部57粘贴在上表面49d中,是记载有警告或注意事项等信息的例如贴纸等。显示部57配设在被卡合部55的周边。 
上表面49d与位于上表面49d的同一平面上的连接器把持部45的周面45f相连。换言之,上表面49d与连接器把持部45的周面45f相连,该周面45f与配置有上表面49d的平面接触。即,上表面49d与连接器把持部45的顶面45i侧为同一平面,即,上表面49d和顶面45i接触同一平面。 
另外,如图3(C)、(D)所示,连接器主体部49在连接器主体部49的下表面49e,一体地具有保持送气管59a的送气管保持部59。在连接器主体部49被压入开口部14a中时,送气管保持部59也被压入开口部14a。送气管保持部59例如具有沿着中心轴向较长的矩形形状。但是,中心轴49c的轴向中的包含送气管59a的送气管保持部59的长度比连接器主体部49的长度短。并且,连接器主体部49的粗细和送气管保持部59的粗细之和与连接器把持部45的粗细大致相同。并且,送气管保持部59的宽度比连接器主体部49的宽度短。并且,送气管保持部59的一端部在连接器主体部49的粗细方向上配设在连接器主体部49的一端部49a的大致同一平面上。并且,与连接器主体部49的另一端部49b相比,送气管保持部59的另一端部在中心轴49c的轴向上被引入通用缆线41侧。即,与送气管保持部59的另一端部相比,另一端部49b更向开口部14a侧突出。另外,在连接器主体部49的中心轴49c的轴向上,送气管59a以不越过连接器主体部49的另一端部49b的方式,从送气管保持部59的另一端部向开口部14a突出。 
接着,参照图5A、图5B、图5C对连接器43的结构进行简单说明。 
如图5A所示,连接器43具有:在基板61的一端部具有端子部53的基板61、配设在基板61上的金属制的电子部件63、以露出端子部53且覆盖电子部件63的方 式安装在基板61上的作为屏蔽部的包覆部件65、为了防止电子部件63与包覆部件65的干涉(接触)而配设在基板61上的干涉防止部件67、对包覆部件65进行封装并与连接器把持部45成为一体的外装壳体69。 
在基板61和电子部件63上连接有各种缆线61c。 
如图5B所示,为了防止电子部件63的上表面63d与包覆部件65的接触,干涉防止部件67配设在比配设于基板61上的电子部件63更高的位置、例如电子部件63的上表面63d。这样配设的干涉防止部件67由包覆部件65包覆。 
如图5C所示,通过将金属板折曲成箱形状而形成包覆部件65。此时,包覆部件65具有:开口部65k,其通过将金属板折曲而形成,供缆线61c贯穿插入连接器把持部45侧;以及导通部65m,其通过将金属板折曲成箱形状而形成,在包覆部件65插入外装壳体69中时,与连接器把持部45侧的未图示的导通部导通。开口部65k和导通部65m相互相邻,进而配设在包覆部件65的一端部。导通部65m与包覆部件65一体,具有弹性。 
外装壳体69具有所述的被卡合部55、显示部57、接口47a、抽吸接口47b、送水接口47c、接口47d,包含在连接器把持部45和连接器主体部49中。 
接着,在本实施方式中,参照图4A、图4B、图5A、图5B对将连接器主体部49插入开口部14a中而使连接器43和插座单元14连接的方法进行说明。 
如图5A所示,包覆部件65包覆基板61。此时,端子部53从包覆部件65露出,如图5B所示,干涉防止部件67防止电子部件63与包覆部件65的干涉,缆线61c贯穿插入开口部65k中。如图5A所示,这种包覆部件65被与连接器把持部45一体的外装壳体69封装。并且,此时,导通部65m与导通部件导通。 
接着,如图4A所示,操作者主要把持连接器把持部45的一端部45a侧,使得连接器把持部45的一个侧面45g与操作者的右手100的手掌101抵接,连接器把持部45的一端部45a侧由操作者的右手100的手掌101包围。 
在这样把持连接器43的状态下,连接器主体部49沿着中心轴49c的轴向被压入开口部14a中。由此,如图4B所示,端子部53与插座单元14连接,卡合部14f与被卡合部55卡合,连接器43固定在插座单元14上。 
接着,在本实施方式中,参照图4B和图4C对从开口部14a拔出连接器主体部49并解除连接器43与插座单元14的连接的方法进行说明。 
如图4C所示,操作者主要把持连接器把持部45的一端部45a侧,使得连接器把持部45的一个侧面45g与操作者的右手100的手掌101抵接,连接器把持部45的一端部45a侧由操作者的右手100的手掌101包围。并且,连接器主体部49的中心轴49c相对于连接器把持部45的中心轴45c偏移,使得在连接器主体部49的平面方向上,与侧面45g相比,更接近侧面45h侧。因此,当如上所述把持连接器把持部45时,操作者的右手100的拇指103位于连接器主体部49的上表面49d、且连接器主体部49的中心轴49c上。并且,如图4B所示,被卡合部55配设在连接器主体部49的中心轴49c上,与被卡合部55卡合的卡合部14f和被卡合部55同样地配设在连接器主体部49的中心轴49c上。因此,如图4C所示,卡合部14f容易被拇指103钩住,通过进行操作而解除与被卡合部55的卡合。此时,由于连接器把持部45依然被把持,所以,在解除卡合后,能够防止连接器从插座单元14掉落。然后,通过从开口部14a拔出连接器主体部49,连接器43与插座单元14的连接(固定)被解除。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器主体部49的中心轴49c相对于连接器把持部45的中心轴45c在连接器主体部49的平面方向上偏移,被卡合部55配设在连接器主体部49的中心轴49c上。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B所示,能够将与被卡合部55卡合的卡合部14f和被卡合部55同样地配设在连接器主体部49的中心轴49c上。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C所示,即使把持连接器43,位于连接器主体部49的中心轴49c上的拇指103也不会弯曲,能够在自然的状态下容易地钩在卡合部14f上。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把持连接器43的状态下,也能够容易地解除卡合和连接(固定),能够容易地拔出。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卡合部14f配设在中央14c,但是,如上所述,只要能够将卡合部14f配设在连接器主体部49的中心轴49c上,则卡合部14f的配设位置没有特别限定。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拔出连接器43时,连接器把持部45依然被把持,所以,在解除卡合后,能够防止连接器43从插座单元14掉落,能够防止连接器43损伤。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将被卡合部55配设在上表面49d上,使连接器主体部49的上表面49d与位于上表面49d的同一平面上的周面45f相连,使连接器把持部45和连接器主体部49成为一体。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容易地在卡合部14f和上表面49d上钩住拇指103,能够容易地解除卡合和连接(固定)。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连接器主体部49的平面方向上,连接器主体部49的中心轴49c相对于连接器把持部45的中心轴45c偏移,使得与侧面45g相比,更接近侧面45h侧。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容易地在卡合部14f和上表面49d上钩住拇指103,能够容易地解除卡合和连接(固定)。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使连接器主体部49的中心轴49c相对于连接器把持部45的中心轴45c偏移。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将连接器主体部49的一个侧面49g和连接器把持部45的一个侧面45g配设在同一平面上,与连接器把持部45的另一个侧面45h和送水接口47c的前端面471c相比,使连接器主体部49的另一个侧面49h更向外部突出。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连接器落下等时,与送水接口47c的前端面471c相比,包含冲击的外力先施加给更加突出的连接器主体部49的另一个侧面49h。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防止包含冲击的外力直接施加给薄壁的送水接口47c。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右手100的情况,但是,如果与侧面45h侧相比、连接器主体部49的中心轴49c更接近侧面45g侧,则即使是左手,也能够得到与右手100的情况相同的效果。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操作者将连接器主体部49插入开口部14a中时,如图4A所示,操作者主要把持连接器把持部45的一端部45a侧。但是,不需要限定于此,也可以如图4C所示,操作者主要把持连接器把持部45的一端部45a侧或另一端部45b侧,使得操作者的右手100的拇指103位于连接器主体部49的上表面49d、且连接器主体部49的中心轴49c上。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器主体部49的中心轴49c相对于连接器把持部45的中心轴45c偏移,所以,即使把持连接器43,拇指103也不会弯曲,能够在自然的状态下位于连接器主体部49的上表面49d、且连接器主体部49的中心轴49c上。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容易地把持连接器43,在把持连接器43的状态下,也能够容易地将操作者的压入力传递到连接器主体部49,能够容易地将连接器43插入插座单元14中。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实施阶段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对结构要素进行变形而具体化。并且,通过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多个结构要素的适当组合,能够形成各种发明。 

Claims (2)

1.一种内窥镜的连接器,该连接器配设在内窥镜的缆线的端部,能够相对于具有开口部的插座单元进行装卸,其中,该连接器具有:
圆筒形状的连接器把持部,其被把持,具有一端部和另一端部,在所述一端部与所述缆线的所述端部连接;
平板状的连接器主体部,其具有一端部以及一上表面,在连接器主体部的所述一端部与所述连接器把持部的所述另一端部成为一体,所述连接器主体部被压入所述开口部中以使所述连接器与所述插座单元连接;以及
被卡合部,其配设在所述连接器主体部的所述上表面上的沿所述开口部被压入方向的中心轴上,在所述连接器主体部被压入所述开口部中时,与配设于所述开口部中的卡合部卡合以使所述连接器主体部固定在所述插座单元上,
所述连接器主体部的所述上表面与位于所述上表面的同一平面上的所述连接器把持部的周面相连,
所述连接器主体部的沿所述开口部被压入方向的中心轴相对于所述连接器把持部的沿所述开口部被压入方向的中心轴在所述连接器主体部的与所述上表面平行的方向上偏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连接器把持部具有在周向上相互分离的所述周面的一部分和所述周面的另一部分、以及以从所述另一部分向外部突出的方式配设在所述另一部分上的接口,
所述连接器主体部的一个侧面以与所述周面的一部分相连的方式配设在所述周面的一部分的同一平面上,
在所述连接器主体部的与所述上表面平行的方向和与所述连接器主体部的沿所述开口部被压入方向的中心轴的轴向垂直的方向上,与所述另一部分和所述接口相比,所述连接器主体部的另一个侧面更向外部突出。
CN201180029699.9A 2010-10-25 2011-10-19 内窥镜的连接器 Active CN10295842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38691 2010-10-25
JP2010-238691 2010-10-25
PCT/JP2011/074024 WO2012056964A1 (ja) 2010-10-25 2011-10-19 内視鏡の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58423A CN102958423A (zh) 2013-03-06
CN102958423B true CN102958423B (zh) 2015-03-18

Family

ID=459936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29699.9A Active CN102958423B (zh) 2010-10-25 2011-10-19 内窥镜的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122027B2 (zh)
CN (1) CN102958423B (zh)
WO (1) WO201205696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23942B2 (ja) * 2017-02-24 2020-07-15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内視鏡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89404A (en) * 1984-01-03 1986-05-20 Medical Dynamics, Inc. Laser endoscope
CN1701754A (zh) * 2004-05-25 2005-11-30 富士能株式会社 内窥镜的连接装置、内窥镜用电缆导出单元和内窥镜装置
CN201018097Y (zh) * 2007-03-22 2008-02-06 东莞骅国电子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01518436A (zh) * 2008-02-27 2009-09-02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内窥镜和医疗用系统
CN101645552A (zh) * 2008-08-04 2010-02-10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组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67434B2 (ja) * 1997-09-30 2007-08-29 ペンタック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のコネクタ装置
EP1148810B1 (en) * 1999-01-26 2005-11-16 Newton Laboratories, Inc. Autofluorescence imaging system for endoscopy
JP2002177215A (ja) * 2000-12-19 2002-06-25 Asahi Optical Co Ltd ノイズの影響を防ぐ電子内視鏡装置のビデオスコープ
JP2002216902A (ja) * 2001-01-19 2002-08-02 Olympus Optical Co Ltd 内視鏡用コネクタ装置
US20020098732A1 (en) * 2001-01-19 2002-07-25 Olympus Optical Co., Ltd. Connector device for an endoscope
JP3911169B2 (ja) * 2002-01-28 2007-05-09 ペンタック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
JP2004022391A (ja) * 2002-06-18 2004-01-22 Olympus Corp 医療機器用コネクタとこのコネクタに用いられるロック装置
JP2004275495A (ja) * 2003-03-17 2004-10-07 Pentax Corp 電子内視鏡の電気コネクタ部のシールド構造
JP2005168769A (ja) * 2003-12-10 2005-06-30 Olympus Corp 内視鏡システム
JP2006218155A (ja) * 2005-02-14 2006-08-24 Pentax Corp 電子内視鏡及び電子内視鏡用ユニバーサルチューブの折れ止め構造
JP4559267B2 (ja) * 2005-03-17 2010-10-06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カードエッジレセプタクル及びカードエッジコネクタ
JP5186133B2 (ja) * 2007-05-08 2013-04-17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及び医療装置
JP5191164B2 (ja) * 2007-05-08 2013-04-24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医療装置
JP2009285282A (ja) * 2008-05-30 2009-12-10 Fujinon Corp 内視鏡のコード連結構造
JP2010012068A (ja) * 2008-07-04 2010-01-21 Hoya Corp 超音波電子内視鏡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89404A (en) * 1984-01-03 1986-05-20 Medical Dynamics, Inc. Laser endoscope
CN1701754A (zh) * 2004-05-25 2005-11-30 富士能株式会社 内窥镜的连接装置、内窥镜用电缆导出单元和内窥镜装置
CN201018097Y (zh) * 2007-03-22 2008-02-06 东莞骅国电子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01518436A (zh) * 2008-02-27 2009-09-02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内窥镜和医疗用系统
CN101645552A (zh) * 2008-08-04 2010-02-10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2056964A1 (ja) 2014-05-12
CN102958423A (zh) 2013-03-06
WO2012056964A1 (ja) 2012-05-03
JP5122027B2 (ja) 2013-0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67764B (zh) 内窥镜装置
EP2113187A1 (en) Endoscope system using manipulator apparatus
CN102469911B (zh) 插入设备、内窥镜
JP5355824B1 (ja) 樹脂チューブ及び内視鏡
CN100522045C (zh) 内窥镜
CN102355846B (zh) 处理用内窥镜
EP1849398A2 (en) Endoscope connector device, endoscope cable lead-out unit and encoscope device
JP6125120B1 (ja) レ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
CN101938934A (zh) 用于细长的医疗装置的内窥镜定向的适配器
CN103732121A (zh) 内窥镜
JPWO2014136311A1 (ja) 内視鏡
US7959471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JP5690455B1 (ja) 基板接続構造
CN102958423B (zh) 内窥镜的连接器
US10624528B2 (en) Connector
US10088668B2 (en) Endoscope
JP5078279B2 (ja) 内視鏡
US7749003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10932651B2 (en) Optical adapter for endoscope and endoscope apparatus
JP2010158396A (ja) 内視鏡挿入補助具、該内視鏡挿入補助具を用いた検査方法
JPH11252418A (ja) 撮像装置
US10813543B2 (en) Insertion portion of endoscope
US20170045730A1 (en) Endoscope optical adapter attachment/detachment assisting tool
US20170143299A1 (en) Ultrasound endoscope
CN211152015U (zh) 一种医用便携式扫描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1109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Olympus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