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33555B - 吡唑羧酰胺衍生物以及它们作为杀微生物剂的用途 - Google Patents

吡唑羧酰胺衍生物以及它们作为杀微生物剂的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33555B
CN102933555B CN201180026359.0A CN201180026359A CN102933555B CN 102933555 B CN102933555 B CN 102933555B CN 201180026359 A CN201180026359 A CN 201180026359A CN 102933555 B CN102933555 B CN 10293355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und
methyl
formula
chloro
hydrog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2635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33555A (zh
Inventor
D·斯蒂尔利
H·沃尔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yngenta Participations AG
Original Assignee
Syngenta Participations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yngenta Participations AG filed Critical Syngenta Participations AG
Publication of CN1029335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335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335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335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231/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2-diazole or hydrogenated 1,2-diazole rings
    • C07D231/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2-diazole or hydrogenated 1,2-diazole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 C07D231/1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2-diazole or hydrogenated 1,2-diazole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having two or three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 C07D231/14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2-diazole or hydrogenated 1,2-diazole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having two or three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with hetero atoms or with carbon atoms having three bonds to hetero atoms with at the most one bond to halogen, e.g. ester or nitrile radicals, directly attached to ring carbon ato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01N43/48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two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 A01N43/561,2-Diazoles; Hydrogenated 1,2-diazol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39/00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to-halogen bonds; Hydroxylamino compounds or ethers or esters thereof
    • C07C239/08Hydroxylamino compounds or their ethers or esters
    • C07C239/20Hydroxylamino compounds or their ethers or esters having oxygen atoms of hydroxylamino groups etherifie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231/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2-diazole or hydrogenated 1,2-diazole rings
    • C07D231/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2-diazole or hydrogenated 1,2-diazole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 C07D231/1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2-diazole or hydrogenated 1,2-diazole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having two or three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 C07D231/14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2-diazole or hydrogenated 1,2-diazole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having two or three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with hetero atoms or with carbon atoms having three bonds to hetero atoms with at the most one bond to halogen, e.g. ester or nitrile radicals, directly attached to ring carbon atoms
    • C07D231/16Halogen atoms or nitro radicals

Abstract

具有化学式I的化合物其中R1是C1-C4烷基或C1-C4卤烷基;R2是C1-C4烷基;R3是氢或卤素;R4是氢、C1-C4烷基或C1-C4卤烷基;R5是氢、卤素、C1-C4烷基或C1-C4卤烷基;R6是氢、卤素、C1-C4烷基、C2-C6烯基或C3-C6炔基;R7是氢、卤素、C1-C6烷基、C2-C6烯基、C3-C6炔基、C3-C6环烷基-C3-C6炔基、卤苯氧基、卤苯基、C1-C6卤烷基、C1-C6卤烷氧基、C2-C6卤烯基或C2-C6卤烯氧基;R8是氢、卤素、C1-C4烷基、C2-C6烯基或C3-C6炔基;限制条件是R6、R7以及R8中至少一者不是氢;n是0或1,该化合物适合用作杀微生物剂。

Description

吡唑羧酰胺衍生物以及它们作为杀微生物剂的用途
本发明涉及新颖的杀微生物活性(具体而言是杀真菌活性)羧酰胺。本发明进一步涉及用于制备此些化合物的中间物,涉及包含此些化合物的组合物及其在农业或园艺中用于控制或预防植物病原性微生物(优选是真菌)感染植物的用途。
杀真菌活性羧酰胺描述于例如EP 1787981A1以及EP1792901A1中。已发现具有特定取代形式的新颖羧酰胺具有杀微生物活性。
因此本发明涉及具有化学式I的N-烷氧基甲酰胺,
其中
R1是C1-C4烷基或C1-C4卤烷基;
R2是C1-C4烷基;
R3是氢或卤素;
R4是氢、C1-C4烷基或C1-C4卤烷基;
R5是氢、卤素、C1-C4烷基或C1-C4卤烷基;
R6是氢、卤素、C1-C4烷基、C2-C6烯基或C3-C6炔基;
R7是氢、卤素、C1-C6烷基、C2-C6烯基、C3-C6炔基、C3-C6环烷基-C3-C6炔基、卤苯氧基、卤苯基、C1-C6卤烷基、C1-C6卤烷氧基、C2-C6卤烯基或C2-C6卤烯氧基;
R8是氢、卤素、C1-C4烷基、C2-C6烯基或C3-C6炔基;限制条件是R6、R7以及R8中至少一者不是氢;
n是0或1;以及此些化合物的农艺学上可接受的盐/异构体/结构异构体/立体异构体/非对映异构体/对映异构体/互变异构体以及N-氧化物。
取代基的定义中的烷基可以是直链或分支链并且是例如,甲基、乙基、正丙基、正丁基、正戊基、正己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异丁基或叔丁基。烷氧基、烯基以及炔基是衍生自所提及的烷基。这些烯基以及炔基可以是单不饱和或双不饱和的。取代基的定义中的环烷基是例如环丙基、环丁基、环戊基或环己基。卤素通常是氟、氯、溴或碘,优选是氟、溴或氯。这也相应地适用于与其他含义组合的卤素,比如卤烷基或卤烷氧基。卤烷基优选地具有1至4个碳原子的链长。卤烷基是例如氟甲基、二氟甲基、三氟甲基、氯甲基、二氯甲基、三氯甲基、2,2,2-三氟乙基、2-氟乙基、2-氯乙基、五氟乙基、1,1-二氟-2,2,2-三氯乙基、2,2,3,3-四氟乙基以及2,2,2-三氯乙基;优选是三氯甲基、二氟氯甲基、二氟甲基、三氟甲基以及二氯氟甲基。烷氧基是例如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异丙氧基、正丁氧基、异丁氧基、仲丁氧基以及叔丁氧基;优选是甲氧基以及乙氧基。卤烷氧基是例如氟甲氧基、二氟甲氧基、三氟甲氧基、2,2,2-三氟乙氧基、1,1,2,2-四氟乙氧基、2-氟乙氧基、2-氯乙氧基、2,2-二氟乙氧基以及2,2,2-三氯乙氧基;优选是二氟甲氧基、2-氯乙氧基以及三氟甲氧基。
在优选的具有化学式I的化合物中,彼此独立地,
a)R1是二氟甲基、三氟甲基或甲基,
b)R2是甲基;
c)R3是氢或氟;
d)R4是氢、甲基或乙基;
e)R4是甲基;
f)R5是氢或甲基;
g)n是0;
h)R6、R7以及R8彼此独立地是氢或氯,限制条件是R6、R7以及R8中至少一者不是氢;
j)R7是氯、溴或C1-C4烷基。
尤其优选的具有化学式I的化合物是满足以下条件的化合物,其中
R1是二氟甲基或三氟甲基;
R2是甲基;
R3是氢;
R4是甲基;
R6、R7以及R8彼此独立地是氢或卤素,优选是氢或氯;限制条件是R6、R7以及R8中至少一者不是氢。
优选是其他满足以下条件的具有化学式I的化合物,其中
R5是氢。
在一个尤其优选的具有化学式I的化合物的组中,
R1是二氟甲基、三氟甲基或甲基,
R2是甲基;
R3是氢或氟;
R4是甲基;
R5是氢或甲基;优选是氢;
n是0;
R6、R7以及R8彼此独立地是氢或氯;限制条件是R6、R7以及R8中至少一者不是氢;
在另一个尤其优选的具有化学式I的化合物的组中,
R1是C1-C4卤烷基,尤其是二氟甲基;
R2是C1-C4烷基,尤其是甲基;
R3是氢;
R4是C1-C4烷基,尤其是甲基;
R5是氢;
n是0或1;
R6是氢或卤素,尤其是氢或氯;
R7是卤素,尤其是氯;并且R8是氢或卤素,尤其是氢或氯;限制条件是R6、R7以及R8中至少一者不是氢。在这一尤其优选的化合物的组中,n是0。
优选是其中R6以及R7是氯的其他具有化学式I的化合物。
优选是其中R6,R7以及R8是氯的其他具有化学式I的化合物。
尤其优选的具有化学式I的化合物是选自下组,该组由以下各项组成:
3-二氟甲基-1-甲基-1H-吡唑-4-羧酸[2-(2,4-氯-苯基)-1-氟甲基-乙基]-甲氧基-酰胺;
3-二氟甲基-1-甲基-1H-吡唑-4-羧酸[1-氟甲基-2-(2,4,6-三氯苯基)-乙基]-甲氧基-酰胺;
1-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4-羧酸[1-氟甲基-2-(2,4,6-三氯苯基)-乙基]-甲氧基-酰胺;
5-氟-1,3-二甲基-1H-吡唑-4-羧酸[1-氟甲基-2-(2,4,6-三氯苯基)-乙基]-甲氧基-酰胺;以及
3-二氟甲基-1-甲基-1H-吡唑-4-羧酸[3-(4-氯-苯基)-1-氟甲基-丙基]-甲氧基-酰胺。
可通过使具有化学式II的化合物,
其中R4、R5、n、R6、R7以及R8如在化学式I中定义;与具有化学式III的化合物反应,
其中R1、R2以及R3如在化学式I中定义,并且R*是卤素、羟基或C1-6烷氧基,优选是氯,来制备具有化学式I的化合物。具有化学式III的化合物已知并且描述于例如US 5,093,347以及WO 2008/148570中,或可通过本领域内已知的方法制备。例如,具有化学式IIIa的化合物,
其中R9是C1-C6烷基,可通过使具有化学式IIIb的化合物,
其中R9如关于化学式IIIa所定义并且R10是C1-C6烷基,与甲肼在水、氢氧化物碱以及选自芳族烃以及经卤素取代的芳族烃的有机溶剂存在下反应来制备。
宜在非质子性惰性有机溶剂中进行产生具有化学式I的化合物的反应。此类溶剂是烃,比如苯、甲苯、二甲苯或环己烷;氯化烃,比如二氯甲烷、氯仿、四氯甲烷或氯苯;醚,比如乙醚、乙二醇二甲醚、二乙二醇二甲基醚、四氢呋喃或二恶烷;腈,比如乙腈或丙腈;酰胺,比如N,N-二甲基甲酰胺、二乙基甲酰胺或N-甲基吡咯烷酮。反应温度宜介于-20℃与+120℃之间。通常,这些反应是轻微放热并且按照惯例,它们可在环境温度下进行。为了缩短反应时间或是开始反应,可短暂加热混合物至该反应混合物的沸点。还可以通过添加几滴碱作为反应催化剂来缩短反应时间。合适碱尤其是三级胺,比如三甲胺、三乙胺、啶、1,4-二氮杂双环[2.2.2]辛烷、1,5-二氮杂双环[4.3.0]壬-5-烯或1,5-二氮杂双环[5.4.0]十一-7-烯。然而,还可以使用无机碱作为碱,比如氢化物,例如氢化钠或氢化钙;氢氧化物,例如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碳酸盐,比如碳酸钠以及碳酸钾;或碳酸氢盐,比如碳酸氢钾以及碳酸氢钠。这些碱可原样使用或与催化量的相转移催化剂(例如冠醚,尤其是18-冠-6,或四烷基铵盐)一起使用。
当R*是羟基时,可使用偶联剂,比如六氟磷酸苯并三唑-1-基氧基三(二甲氨基)鏻、双-(2-氧-3-恶唑烷基)-膦酸氯化物(BOP-Cl)、N,N'-二环己基碳化二亚胺(DCC)或1,1'-羰基二咪唑(CDI)。
具有化学式II的中间物
其中R4、R5、n、R6、R7以及R8如在化学式I中定义,优选地其中R4是C1-C4烷基;是新颖的并且经特定开发用于制备具有化学式I的化合物。因此,此些具有化学式II的中间物也形成本发明目标物的一部分。
具有化学式I的化合物的优选的取代基定义也适用于具有化学式II的化合物。因此,例如,优选的具有化学式II的化合物是满足以下条件的化合物,其中彼此独立地,
a)R4是氢、甲基或乙基;
b)R4是甲基;
c)R5是氢或甲基;
d)n是0;
e)R6、R7以及R8是氢或氯;限制条件是R6、R7以及R8中至少一者不是氢;
f)R7是氯、溴或C1-C4烷基。
可如方案1中所描述制备具有化学式IIA的中间物,
其中R4、R5、R6、R7以及R8如在化学式I中定义。
方案1:
具有化学式VI的3-芳基-2-硝基丙-烯-1-醇(其中R6、R7以及R8如在化学式II A中定义)可由具有化学式V的2-硝基乙醇与具有化学式(IV)的羰基化合物(其中R6、R7以及R8如在化学式IIA中定义)在环境温度与回流温度之间的温度下在乙酸以及乙酸铵存在下的亨利反应(Henry-reaction)(硝基醇醛反应)制备(《有机化学杂志》(J.Org.Chem.)2008,第73卷,第10期,3745-3753)。
可用铁以及盐酸还原化学式VI的3-芳基-2-硝基丙-烯-1-醇(其中R6、R7以及R8如在化学式IIA中定义),得到肟,使肟进一步水解为具有化学式X的羟基苯基丙酮(其中R6、R7以及R8如在化学式IIA中定义),如例如M.Kulka以及H.Hibbert《美国化学学会杂志》(J.Am.Chem.So c.)65,1180(1943)以及Prasun K.Pradhan  等人《合成通讯》(SyntheticCommun.),35,913-922,2005中描述。在合适有机溶剂(比如甲醇、乙醇、叔丁醇、三氟乙醇或二恶烷)中在40℃-100℃之间的温度下进行该反应。
可由具有化学式X以及VII的苯基丙酮与具有化学式XI的O-烷基羟胺衍生物或其盐的肟化作用制备具有化学式XII以及VIII的O-烷氧基肟衍生物。
进行肟化步骤的合适溶剂是烃,比如苯、甲苯、二甲苯或环己烷;氯化烃,比如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甲烷或氯苯;醚,比如乙醚、乙二醇二甲醚、二乙二醇二甲基醚、四氢呋喃或二恶烷;腈,比如乙腈或丙腈;酰胺,比如N,N-二甲基甲酰胺、二乙基甲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水或混合物。反应温度宜介于-20℃与+120℃之间。通常可在环境温度下进行该反应。合适碱尤其是吡啶、三级胺,比如三甲胺、三乙胺、啶、1,4-二氮杂双环[2.2.2]辛烷、1,5-二氮杂双环[4.3.0]壬-5-烯或1,5-二氮杂双环[5.4.0]十一-7-烯。然而,还可以使用无机碱作为碱,比如氢化物,例如氢化钠或氢化钙;氢氧化物,例如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碳酸盐,比如碳酸钠以及碳酸钾;或碳酸氢盐,比如碳酸氢钾以及碳酸氢钠。
还可以通过用硼氢化钠还原甲醇中具有化学式XXV的酯衍生物来制备具有化学式XII的O-烷氧基肟衍生物。可通过具有化学式XXVI的肟衍生物与化合物R4-Y(其中R4如在化学式IIA中定义并且Y表示离去基团,比如卤素、甲磺酸酯基或甲苯磺酸酯基)在碱存在下的烷基化作用制备具有化学式XXV的酯衍生物。可通过具有化学式XXVII的二酯衍生物与亚硝酸烷基酯在醇化钠存在下的亚硝化作用获得具有化学式XXVI的肟衍生物,如例如《有机方法研究&开发》(Organic ProcessResearch & Development 2007),11,1069-1075或《生物有机&医药化学》(Bioorganic & Medicinal Chemistry)13(2005)2783-2789中描述。具有化学式(IV)的羰基化合物与丙二酸二烷酯(其中R11是C1-C6烷基)的克内文纳格尔缩合作用(Knoevenagel condensation)产生具有化学式XXVIII的化合物。化合物XXVIII的双键的氢化作用产生具有化学式XXVII的二酯衍生物。
可替代地,还可以通过具有化学式IX的肟衍生物与化合物R4-Y(其中R4如在化学式IIA中定义并且Y表示离去基团,比如卤素、甲磺酸酯基或甲苯磺酸酯基)在碱存在下的烷基化作用制备具有化学式VIII的肟醚衍生物。
具有化学式X、XII以及XIII的醇化合物可通过与三氟化二乙胺基硫(DAST)以及三氟化双(2-甲氧基乙基)胺基硫(Deoxofluor)的亲核氟化作用转化为相应的具有化学式VII、VIII以及IIA的氟化合物,如例如《合成》(Synthesis)2002,第17卷,第2561-2578页中描述。此类氟化作用最通常在比如CH2Cl2、CHCl3、CCl3F、己烷、异辛烷以及甲苯的无水溶剂中在约-50℃至约100℃下进行。
可通过具有化学式XII以及VIII的O-烷氧基肟衍生物的还原作用制备具有化学式XIII以及IIA的O-烷基羟胺。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将了解,可用许多不同还原剂进行这一还原作用。
可替代地可如方案2中所描述制备具有化学式X的羟基苯基丙酮,其中R6、R7以及R8如在化学式IIA中定义。
方案2:
可在溶剂中使用催化剂(例如过渡金属催化剂、金属卤化物以及碱)进行芳基碘XIV与炔丙醇XV的薗头反应(Sonogashira reaction)。合适的过渡金属催化剂包括Cu、Ni、Co、Fe以及其供体复合物,例如膦复合物以及其各种盐、氢氧化物、氧化物以及有机金属衍生物,比如其卤化物、羧酸盐、三氟甲磺酸盐、四氟硼酸盐、六氟磷酸盐、六氟锑酸盐、或硫酸盐以及膦衍生物以及前述物质的组合。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该催化剂是过渡金属催化剂,例如含有钯的催化剂,比如Pd/C(含有或不含有PPh3)、PdCl2(MeCN)2、PdCl2(PPh3)2、Pd(OAc)2、PdCl2、Pd(Ph3P)4以及Pd2dba3。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该金属卤化物是铜卤化物,例如CuI。适用于薗头反应的碱包括多种有机碱以及无机碱,包括但不限于三烷基胺(比如三乙胺)、芳族碱(比如咪唑、N-甲基咪唑、吡啶、2,6-二甲基吡啶、2,4,6-三甲基吡啶以及二-叔丁基吡啶、4-(二甲氨基)吡啶(DMAP)、DBU、DBN、DABCO、N-烷基吗啉、经取代的哌啶、胍以及苯胺、喹啉以及经取代的喹啉、经取代以及未经取代的吡咯烷以及哌啶)、金属氢化物、氢氧化物、烷氧化物、叔丁氧化物、氧化物、碳酸盐以及其类似物。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该碱是三烷基胺,例如三乙胺。该薗头反应可在广范围温度(例如约-20℃至约250℃)下进行。如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显而易见,多种溶剂可用于该反应。例如,合适溶剂包括水;醇,比如甲醇、乙醇、正丙醇、异丙醇、丁醇以及烷氧基乙醇;酯,比如乙酸乙酯、IPAC以及BuOAc;烃,比如甲苯或二甲苯;氯化烃,比如二氯甲烷、二氯乙烷、氯仿以及氯苯;腈,比如乙腈、丙腈以及苯甲腈;酮,比如丙酮、MEK、MIBK以及环己酮;醚,比如乙醚、MTBE、THF、DME以及DEM;其他极性非质子性溶剂,比如甲酰胺、DMF、DMA、NMP、DMPU、DMSO以及环丁砜或其混合物。
具有化学式X VI化合物与具有化学式XVII的硫醇(其中R'表示C1-C16烷基烷基)在溶剂中在碱存在下反应产生具有化学式XVIII的硫丙烯醇。适用于化合物XVI与硫醇的反应的碱包括多种有机碱以及无机碱,包括但不限于三烷基胺(比如三乙胺)、芳族碱(比如咪唑、N-甲基咪唑、吡啶、2,6-二甲基吡啶、2,4,6-三甲基吡啶以及二-叔丁基吡啶、DMAP、DBU、DBN、DABCO、N-烷基吗啉、经取代的哌啶、胍以及苯胺、喹啉以及经取代的喹啉、经取代以及未经取代的吡咯烷以及哌啶)、金属氢化物、氢氧化物、烷氧化物、叔丁氧化物、氧化物、碳酸盐以及其类似物。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该碱是金属氢氧化物,例如氢氧化钠。
合适溶剂包括但不限于水;醇,比如甲醇、乙醇、正丙醇、异丙醇、丁醇以及烷氧基乙醇;酯,比如EtOAc、IPAc以及BuOAc;烃,比如甲苯或二甲苯;氯化烃,比如二氯甲烷、二氯乙烷、氯仿、氯苯以及邻二氯苯;腈,比如乙腈、丙腈、苯甲腈以及苄基腈;酮,比如丙酮、MEK、MIBK以及环己酮;醚,比如乙醚、MTBE、THF、DME以及DEM;其他极性非质子性溶剂,比如甲酰胺、DMF、DMA、NMP、DMPU、DMSO以及环丁砜或其混合物。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该溶剂是含氮有机溶剂,比如N-甲基吡咯烷酮。
具有化学式XVI的化合物与具有化学式XVII的硫醇的反应可在广范围温度下进行,例如约-20℃至约250℃。相同反应可在微波条件下进行。
可通过具有化学式XVIII的硫丙烯醇的水解制备具有化学式X的羟基苯基丙酮,其中R6、R7以及R8如在化学式IIA中定义。
具有化学式XVIII化合物的水解可在酸性介质中进行。合适酸包括但不限于质子酸(比如HCl、HBr、HI、硫酸、磷酸)以及羧酸(比如乙酸以及三氟乙酸)。合适溶剂包括但不限于水;醇,比如甲醇、乙醇、正丙醇、异丙醇、丁醇以及烷氧基乙醇;酯,比如EtOAc、IPAC以及BuOAc;极性非质子性溶剂,比如甲酰胺、DMF、DMA、NMP、DMPU、DMSO以及环丁砜或其混合物。具有化学式XVIII化合物的水解可在广范围温度下进行,例如约0℃至约200℃。
该反应可在微波条件下进行。
可替代地可如方案3中所描述制备具有化学式VII的氟苯基丙酮,其中R6、R7以及R8如在化学式IIA中定义。
方案3:
具有化学式XXI的苯甲基卤化物衍生物(其中R6、R7以及R8如在化学式IIA中定义并且X表示卤素,比如氯、溴或碘)可根据本领域内已知的方法通过使具有化学式XIX的酸衍生物还原为具有化学式XX的醇衍生物,接着转化为具有化学式XXI的活化苯甲基衍生物(其可进一步转化为格林纳试剂(Grignard reagent)XXII)来制备。添加氟乙酸酯或合适N-甲基-N-甲氧基氟乙酰胺(通过标准方法从相应的氟乙酸、酯或酐以及N,O-二甲基羟胺制备)得到b-氟酮VII。
具有化学式IIB的中间物,
其中R4、R6、R7以及R8如在化学式I中定义,可如方案4中所描述制备。
方案4:
可根据本领域内已知的方法从具有化学式XXIII的2-卤基乙基-苯衍生物以及镁制备具有化学式XXI V的格林纳试剂衍生物,其中R6、R7以及R8如在化学式IIA中定义并且X表示卤素,比如氯、溴或碘。
逐滴添加单氟乙酸乙酯或合适N-甲基-N-甲氧基氟乙酰胺(通过标准方法从相应的氟乙酸、酯或酐以及N,O-二甲基羟胺制备)至具有化学式XXIV的格林纳试剂衍生物的溶液中(如《氟化学杂志》(Journal of Fluorine Chemistry),35(1987)477-488中所描述)产生b-氟酮衍生物VIIB。进一步肟化得到相应肟衍生物VIIIB,接着进行还原得到具有化学式IIB的O-烷基羟胺。
化合物I以及适当时其互变异构体若适当还可以水合物形式获得和/或包括其他溶剂,例如已经用于呈固体形式的化合物的结晶的溶剂。
现已发现本发明的具有化学式I的化合物具有(对于实用目的)极有利活性谱用以保护有用植物免于感染由植物病原性微生物(比如真菌、细菌或病毒)引起的疾病。
本发明涉及一种控制或预防植物病原性微生物感染有用植物的方法,其中具有化学式I的化合物作为活性成分施用至植物、其部分或其所在地。本发明的具有化学式I的化合物的特性在于低施用率下的优良活性、植物良好耐受并且环境上安全。它们具有极有用的治疗性、预防性以及系统性性质并且可用于保护许多有用植物。具有化学式I的化合物可用于抑制或消灭存在于有用植物的不同作物的植物或植物部分(果实、花朵、叶子、茎、块茎、根茎)上的疾病,同时也保护此类植物随后生长出的部分,例如免受植物病原性微生物损害。
还可以使用具有化学式I的化合物作为拌种剂以用于处理植物繁殖材料,尤其是种子(果实、块茎、谷粒)以及植物插枝(例如稻米),从而保护植物免受真菌感染以及免受存在于土壤中的植物病原性真菌损害。
此外,本发明的具有化学式I的化合物可在相关领域中用于控制真菌,例如用于保护工业材料(包括木材以及木材相关工业产品)、用于食物储存或用于卫生管理。
具有化学式I的化合物对例如以下植物病原性真菌有效:不完全菌纲(Fungiimperfecti)(例如灰霉属(Botrytis)、梨胞霉属(Pyricularia)、长蠕孢属(Helminthosporium)、梭霉属(Fusarium)、壳针孢属(Septoria)、尾孢属(Cercospora)以及交链孢属(Alternaria))以及担子菌(Basidiomycetes)(例如菌核菌属(Rhizoctonia)、孢锈菌属(Hemileia)、锈病菌属(Puccinia))。此外,其也对子囊菌纲(Ascomycetesclasses)(例如黑星病菌属(Venturia)以及白粉病菌属(Erysiphe)、白涩病菌属(Podosphaera)、花腐病菌(Monilinia)、白涩病菌属(Uncinula))以及卵菌纲(Oomycetes classes)(例如疫病菌属(Phytophthora)、雪腐病菌属(Pythium)、露菌病菌属(Plasmopara))有效。此外,新颖的具有化学式I的化合物对植物病原性细菌以及病毒(例如对黄单孢菌属(Xanthomonasspp)、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p)、梨以及苹果火伤病菌(Erwinia amylovora)以及烟草嵌纹病毒(tobacco mosaicvirus))有效。已观测到针对小麦壳针孢菌(Septoria tritici)的优良活性。
在本发明范畴内,有待保护的有用植物典型地包含以下植物物种:谷类(小麦、大麦、黑麦、燕麦、稻米、玉蜀黍、高粱以及相关物种);甜菜(糖用甜菜以及饲用甜菜);仁果、核果以及无核小水果(苹果、梨子、李子、桃子、扁桃、樱桃、草莓、树莓以及黑莓);豆科植物(豆子、小扁豆、豌豆、大豆);油料植物(油菜、芥菜、罂粟、橄榄、向日葵、椰子、蓖麻油植物、可可豆、落花生);瓜科植物(南瓜、黄瓜、甜瓜);纤维植物(棉花、亚麻、大麻、黄麻);柑橘类水果(橙子、柠檬、柚子、柑橘);蔬菜(菠菜、莴苣、芦笋、卷心菜、胡萝卜、洋葱、西红柿、马铃薯、辣椒);樟类(鳄梨、肉桂、樟脑)或比如烟草、坚果、咖啡豆、茄子、甘蔗、茶叶、胡椒、藤本植物、啤酒花、香蕉以及天然橡胶植物的植物以及观赏植物。
应理解,术语“有用植物”也包括由于育种或遗传工程改造的常规方法致使对比如溴草腈的除草剂或除草剂类(比如HPPD抑制剂、ALS抑制剂(例如氟嘧磺隆、氟磺隆以及三氟啶磺隆)、EPSPS(5-烯醇-丙酮酰-莽草酸-3-磷酸-合成酶)抑制剂、GS(麸酰胺酸合成酶)抑制剂或PPO(原卟啉原-氧化酶)抑制剂)具有耐受性的有用植物。通过常规育种方法(诱变)使得对咪唑啉酮(例如甲氧咪草烟)具有耐受性的作物的实例是夏季油菜(Canola)。通过遗传工程改造方法使得对除草剂或除草剂类具有耐受性的作物的实例包括以商标名以及市售的草甘膦以及草胺磷抗性玉蜀黍变种。
应理解,术语“有用植物”也包括使用重组DNA技术进行转化使得其能够合成一种或多种选择性作用毒素(比如已知来自例如产生毒素的细菌的毒素,尤其芽胞杆菌属(genus Bacillus)的细菌)的有用植物。
此类植物的实例是:(表达CryIA(b)毒素的玉米变种);YieldGard(表达CryIIIB(b1)毒素的玉米变种);YieldGard(表达CryIA(b)以及CryIIIB(b1)毒素的玉米变种);(表达Cry9(c)毒素的玉米变种);Herculex(表达CryIF(a2)毒素以及酶-磷丝菌素(phosphinothricine)N-乙酰基转移酶(PAT)以达到对除草剂固杀草(glufosinate ammonium)的耐受性的玉米变种);NuCOTN(表达CryIA(c)毒素的棉花变种);Bollgard(表达CryIA(c)毒素的棉花变种);(表达CryIA(c)以及CryIIA(b)毒素的棉花变种);(表达VIP毒素的棉花变种);(表达CryIIIA毒素的马铃薯变种);GT Advantage(GA21草甘膦耐药性状)、CB Advantage(Bt11玉米螟虫(CB)性状)、RW(玉米根虫性状)以及
应理解,术语“有用植物”也包括经使用重组DNA技术进行转化使其能够合成具有选择作用的抗病原物质(比如所谓“病原相关蛋白”(PRP,参见例如EP-A-0 392 225))的有用植物。此类抗病原物质以及能够合成此类抗病原物质的转基因植物的实例已知于例如EP-A-0 392 225、WO 95/33818以及EP-A-0353 191。产生此类转基因植物的方法通常是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并且描述于例如上述公开中。
如在此所用术语有用植物的“所在地”意欲涵盖这些有用植物正在生长的地方、播种这些有用植物的植物繁殖材料的地方或将这些有用植物的植物繁殖材料埋入土壤的地方。此种所在地的实例是作物生长的大田。
应理解,术语“植物繁殖材料”表示植物的生殖部分(比如种子,其可用于后代的繁殖),以及营养性材料(比如插枝或块茎,例如马铃薯)。可提以及例如种子(严格意义)、根茎、果实、块茎、球茎、地下茎以及植物的部分。还可以提以及发芽植物以及幼小植物(其将在发芽后或破土后移植)。可通过完全或部分浸渍处理来在移植前保护此类幼小植物。应理解,“植物繁殖材料”优选是表示种子。
具有化学式I的化合物可以未经修饰形式使用,或优选地与常规用于配制品领域的载剂以及佐剂一起使用。
因此,本发明也涉及用于控制以及防止植物病原性微生物的组合物,该组合物包含具有化学式I的化合物以及惰性载剂,以及涉及控制或预防植物病原性微生物感染有用植物的方法,其中将包含作为活性成分的具有化学式I的化合物以及惰性载剂的组合物施用至植物、其部分或其所在地。
为达成此目的,具有化学式I的化合物以及惰性载剂可以已知方式便利地配制为可乳化浓缩物、可涂布糊状物、可直接喷涂或可稀释溶液、稀释乳液、可湿性粉末、可溶性粉末、粉剂、颗粒以及包囊(例如于聚合物中)。如同组合物类型一样,根据预期目标以及主要环境选择施用方法,比如喷雾、雾化、喷粉、撒布、涂布或浇注。这些组合物还可以含有其他佐剂,比如稳定剂、消泡剂、黏度调节剂、黏合剂或增黏剂以及肥料、微量营养素供体或其他配制品以获得特殊效果。
合适载剂以及佐剂可以是固体或液体的并且是在配制品领域中有用的物质,例如天然或再生矿物质、溶剂、分散剂、湿润剂、增黏剂、增稠剂、黏合剂或肥料。此类载剂例如描述于WO 97/33890中。
具有化学式I的化合物或组合物(包含作为活性成分的具有化学式I的化合物以及惰性载剂)可与其他化合物同时或依序施用至植物所在地或待处理植物。此类其他化合物可以是例如肥料或微量营养素供体或其他影响植物生长的制剂。它们还可以是选择性除草剂以及杀昆虫剂、杀真菌剂、杀细菌剂、杀线虫剂、杀软件动物药剂或若干种此类制剂的混合物,如果需要,连同通常用于配制品领域的其他载剂、表面活性剂或施用促进佐剂。
施用具有化学式I的化合物或包含作为活性成分的具有化学式I的化合物以及惰性载剂的组合物的优选方法是叶敷。施用频率以及施用率将根据相应病原体引起的感染的风险而定。然而,通过用液体配制品灌注植物所在地或通过向土壤施用固体形式化合物,例如颗粒形式(土壤施用),具有化学式I的化合物还可以经由土壤通过根茎渗透植物(内吸作用)。在水稻作物中,此类颗粒可施用至浸没的稻田。通过用杀真菌剂的液体配制品浸渍种子或块茎或用固体配制品涂布种子或块茎,具有化学式I的化合物还可以施用至种子(涂布)。
典型地通过充分混合和/或研磨该化合物与增效剂,例如溶剂、固体载剂以及可任选的界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以已知方式制备配制品,也即包含具有化学式I的化合物以及(若需要)固体或液体佐剂的组合物。
这些农用化学配制品将通常含有按重量计0.1至99%,优选是按重量计0.1至95%的具有化学式I的化合物,按重量计99.9至1%,优选是按重量计99.8至5%的固体或液体佐剂以及按重量计0至25%,优选是按重量计0.1至25%的表面活性剂。
尽管优选的是将商业产品配制为浓缩物,但终端使用者将通常使用稀配制品。
有利施用率通常是每公顷(ha)5g至2kg活性成分(a.i.),优选是10g至1kg a.i./ha,最优选是20g至600g a.i./ha。当用作种子灌注剂时,适宜的施用率是每kg种子10mg至1g活性物质。可通过实验测定用于所需作用的施用率。这取决于如作用类型、有用植物的发育阶段以及施用(位置、时机、施用方法)而定并且由于此类参数而可在广范围内变化。
与在草甘膦不存在下使用具有化学式I的化合物相比,此类方法可提供出乎意料地改进的疾病控制。此类方法可有效增强具有化学式I的化合物对疾病的控制。虽然草甘膦与至少一种具有化学式I的化合物的混合物可至少部分地增加由具有化学式I的化合物控制的疾病范围,但还可以观测到具有化学式I的化合物对有待于被具有化学式I的化合物控制至某种程度的各疾病种类的活性增加。
所述方法对真菌界(kingdom Fungi)、担子菌门(phylumBasidiomycot)、锈菌纲(class Uredinomycetes)、锈菌亚纲(subclass Urediniomycetidae)以及锈菌目(order Uredinales)(通常称为锈病菌)尤其有效。对农业具有尤其大的影响的锈病菌物种包括层锈菌科(family Phakopsoraceae)的锈病菌,尤其层锈菌属(genus Phakopsora)的锈病菌,例如大豆锈菌(Phakopsora pachyrhizi),其也称为亚洲大豆锈病菌(Asiansoybean rust),以及柄锈菌科(family Pucciniaceae)的锈病菌,尤其柄锈菌属(genus Puccinia)的锈病菌,比如禾柄锈菌(Puccinia graminis),也称为秆锈病菌(stem rust)或黑锈病菌(black rust),其是禾谷类作物中的问题性疾病,以及小麦叶锈病菌(Puccinia recondita),也称为褐锈病菌(brown rust)。
所述方法的一个实施方案是保护有用植物的作物免受植物病原性生物攻击和/或治疗受植物病原性生物感染的有用植物的作物的方法,所述方法包含向选自由植物、植物的部分以及植物所在地组成的组的至少一个成员同时施用草甘膦(包括其盐或酯)以及至少一种具有化学式I的化合物(其具有针对植物病原性生物的活性)。
上述具有化学式(I)的化合物或其药用盐还可以具有用于治疗和/或预防动物微生物感染的有利活性范围。“动物”可以是任何动物,例如昆虫、哺乳动物、爬行动物、鱼、两栖动物,优选是哺乳动物,最优选是人类。“治疗”意为对患有微生物感染的动物使用以减少或减缓或停止感染的增加或传播,或减少感染或治愈感染。“预防”意为对不具有微生物感染的明显症候的动物使用以预防任何未来感染,或减少或减缓任何未来感染的增加或传播。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具有化学式(I)化合物用于制造用以治疗和/或预防动物微生物感染的药剂的用途。还提供了具有化学式(I)化合物作为医药剂的用途。还提供了具有化学式(I)化合物作为动物治疗中的抗微生物剂的用途。根据本发明,还提供了包含作为活性成分的具有化学式(I)化合物或其医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以及医药学上可接受的稀释剂或载剂的医药组合物。这一组合物可用于治疗和/或预防动物的抗微生物感染。这一医药组合物可呈适用于经口给予的形式,比如片剂、口含剂、硬胶囊、水性悬浮液、油性悬浮液、乳液、可分散性粉剂、可分散性颗粒、糖浆以及酏剂。可替代地,这一医药组合物可呈适用于局部施用的形式,比如喷雾剂、乳膏剂或洗剂。可替代地,这一医药组合物可呈适用于非经肠给予的形式,例如注射液。可替代地,这一医药组合物可呈可吸入形式,比如气溶胶喷雾剂。
具有化学式(I)化合物可对能够在动物中引起微生物感染的各种微生物物种有效。此类微生物物种的实例是引起曲菌病(Aspergillosis)的微生物,比如熏烟色曲菌(Aspergillusfumigatus)、黄曲菌(A.flavus)、土曲霉菌(A.terrus)、构巢曲霉菌(A.nidulans)以及黑曲霉菌(A.niger);引起芽生菌病(Blastomycosis)的微生物,比如皮炎芽生菌(Blastomycesdermatitidis);引起念珠菌病(Candidiasis)的微生物,比如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光滑念珠菌(C.glabrata)、热带念珠菌(C.tropicalis)、近平滑念珠菌(C.parapsilosis)、克柔氏念珠菌(C.krusei)以及鲁希特念珠菌(C.lusitaniae);引起球孢子菌病(Coccidioidomycosis)的微生物,比如粗球孢子菌(Coccidioides immitis);引起隐球菌病(Cryptococcosis)的微生物,比如新型隐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ans);引起组织浆菌病(Histoplasmosis)的微生物,比如荚膜组织浆菌(Histoplasma capsulatum)以及引起接合菌病(Zygomycosis)的微生物,比如伞状犁头霉菌(Absidia corymbifera)、微小根毛霉菌(Rhizomucor pusillus)以及少根根霉菌(Rhizopusarrhizus)。其他实例是镰菌属(Fusarium Spp),比如锤形霉菌(Fusarium oxysporum)以及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以及足放线病菌属(Scedosporium Spp),比如尖端赛多孢子菌(Scedosporium apiospermum)以及多育赛多孢子菌(Scedosporium prolificans)。又其他实例是小芽孢菌属(Microsporum Spp)、发癣菌属(Trichophyton Spp)、表皮癣菌属(Epidermophyton Spp)、毛霉菌属(Mucor Spp)、孢子丝菌属(Sporothorix Spp)、瓶霉菌属(Phialophora Spp)、分枝孢子菌属(Cladosporium Spp)、彼得利壳菌属(Petriellidium spp)、副球霉菌属(Paracoccidioides Spp)以及组织浆菌属(Histoplasma Spp)。
以下非限制性实例在不形成限制情况下更详细地说明上述发明。
制备实例:
实例P1:制备3-二氟甲基-1-甲基-1H-吡唑-4-羧酸[2-(2,4-氯-苯基)-1-氟甲基-乙基]-甲氧基-酰胺(化合物1.003):
在15℃下在氮气下向经搅拌的N-[2-(2,4-二氯苯基)-1-氟甲基-乙基]-O-甲基-羟胺(0.21g;0.82mmol)(如实例P7c中所描述制备)以及三乙胺(0.13ml;0.90mmol)于二氯甲烷(1.9ml)中的溶液中逐滴添加3-二氟甲基-1-甲基-1H-吡唑-4-羰基氯(0.16g;0.82mmol)。在24℃下在氮气下搅拌该反应混合物16小时。将该混合物倾入水中并且用二氯甲烷萃取三次。将合并的有机物用硫酸钠进行干燥并且在真空中移除溶剂。将粗产物经受快速层析(洗脱剂:环己烷/乙酸乙酯90:10至10:90)得到0.22g(理论值的64%)呈黄色油状的3-二氟甲基-1-甲基-1H-吡唑-4-羧酸[2-(2,4-二氯-苯基)-1-氟甲基-乙基]-甲氧基-酰胺。
1H NMR(400MHz,氯仿-d)δppm 3.02-3.31(m,2H),3.59(s,3H),3.96(s,3H),4.50-4.90(m,2H),4.75-4.87(m,1H),7.13(t,J=55.0Hz,1H),7.14(dd,J=8.4,2.2Hz,1H),7.21(d,J=8.1Hz,1H),7.37(d,J=1.8Hz,1H),7.73(br.s.,1H)
MS[M+H]+410/412。
实例P2:制备3-二氟甲基-1-甲基-1H-吡唑-4-羧酸[1-氟甲基-2-(2,4,6-三氯苯基)-乙基]-甲氧基-酰胺(化合物1.004):
在0℃下在氮气下向经搅拌的N-[1-氟甲基-2-(2,4,6-三氯苯基)-乙基]-O-甲基-羟胺(8.4g;29mmol)(如实例P6f1中所描述制备)以及三乙胺(5.0ml;35mmol)于二氯甲烷(70ml)中的溶液中逐滴添加3-二氟甲基-1-甲基-1H-吡唑-4-羰基氯(6.0g;29mmol)。在24℃下在氮气下搅拌该反应混合物16小时。用1M氢氧化钠(40ml)以及1M盐酸(40ml)洗涤该混合物。将有机物用硫酸钠进行干燥。在真空中移除溶剂得到13.6g黏稠油状物,将该油状物经受快速层析(洗脱剂:环己烷/乙酸乙酯90:10至70:30)得到10.7g(理论值的82%)呈白色固体状的3-二氟甲基-1-甲基-1H-吡唑-4-羧酸[1-氟甲基-2-(2,4,6-三氯苯基)-乙基]-甲氧基-酰胺(熔点:117℃-118℃)。
1H NMR(400MHz,氯仿-d)δppm 3.20-3.53(m,4H),3.68(s,3H),3.99(s,3H),4.43-5.00(m,4H),4.77-4.89(m,1H),7.17(t,J=53.0Hz,1H),7.32(s,2H),7.85(s,1H)
MS[M+H]+444/446/448。
实例P3:制备1-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4-羧酸[1-氟甲基-2-(2,4,6-三氯苯基)-乙基]-甲氧基-酰胺(化合物3.004):
在4℃下在氮气下向经搅拌的N-[1-氟甲基-2-(2,4,6-三氯苯基)-乙基]-O-甲基-羟胺(0.20g;0.70mmol)(如实例P6f2中所描述制备)以及三乙胺(0.12ml;0.84mmol)于二氯甲烷(1.6ml)中的溶液中逐滴添加1-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4-羰基氯(0.15g;0.70mmol)。在24℃下在氮气下搅拌该反应混合物3小时。再向该混合物中添加三乙胺(0.19ml;1.4mmol),接着添加1-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4-羰基氯(74mg;0.35mmol)。在24℃下搅拌该混合物18小时。用1M氢氧化钠(20ml),1M盐酸(20ml)以及盐水(20ml)洗涤该混合物。将有机物用硫酸钠进行干燥。在真空中移除溶剂。将粗产物经受快速层析(洗脱剂:环己烷/乙酸乙酯90:10至50:50)得到0.17g(理论值的51%)呈黄色固体状的1-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4-羧酸[1-氟甲基-2-(2,4,6-三氯苯基)-乙基]-甲氧基-酰胺(熔点:131℃-133℃)。
1H NMR(400MHz,氯仿-d)δppm 3.22-3.51(m,2H),3.63(br.s.,3H),3.98(s,3H),4.39-4.98(m,2H),4.72-4.85(m,1H),7.33(s,2H),7.75(br.s.,1H)
MS[M+H]+462/464/466。
实例P4:制备5-氟-1,3-二甲基-1H-吡唑-4-羧酸[1-氟甲基-2-(2,4,6-三氯苯基)-乙基]-甲氧基-酰胺(化合物5.004):
向经搅拌的N-[1-氟甲基-2-(2,4,6-三氯-苯基)-乙基]-O-甲基羟胺(0.20g;0.70mmol)(如实例P6f2中所描述制备)于氯苯(3.8ml)中的溶液中添加2,6-二甲基吡啶(85μl;0.74mmol)以及5-氟-1,3-二甲基-1H-吡唑-4-羰基氟化物(0.11g;0.70mmol)。在回流(130℃)下搅拌该黄色溶液22小时。将该暗褐色溶液溶解于二氯甲烷(20ml)中,用1M氢氧化钠溶液(20ml)、1M盐酸溶液(20ml)、盐水(20ml)洗涤,用硫酸钠进行干燥并且在减压下蒸发。将粗产物经受快速层析(洗脱剂:环己烷/乙酸乙酯9:1至7:3)得到20mg(理论值的7%)呈棕色油状的5-氟-1,3-二甲基-1H-吡唑-4-羧酸[1-氟甲基-2-(2,4,6-三氯苯基)-乙基]-甲氧基-酰胺。
1H NMR(400MHz,氯仿-d)δppm 2.25(s,3H),3.13-3.46(m,2H),3.67(s,3H),3.69(s,3H),4.38-4.97(m,3H),7.32(s,2H)
MS[M+H]+426/428/430。
实例P5:制备3-二氟甲基-1-甲基-1H-吡唑-4-羧酸[3-(4-氯-苯基)-1-氟甲基-丙基]-甲氧基-酰胺(化合物2.002):
在氮气下向经搅拌的N-[3-(4-氯苯基)-1-氟甲基-丙基]-O-甲基-羟胺(60mg;0.26mmol)(如实例P8c中所描述制备)以及三乙胺(0.05ml;0.31mmol)于二氯甲烷(1ml)中的溶液中逐滴添加3-二氟甲基-1-甲基-1H-吡唑-4-羰基氯(51mg;0.26mmol)。在24℃下在氮气下搅拌该反应混合物16小时。用1M氢氧化钠(20ml),1M盐酸(20ml)以及盐水(20ml)洗涤该混合物。将有机物用硫酸钠进行干燥并且在减压下蒸发。将粗产物经受快速层析(洗脱剂:环己烷/乙酸乙酯90:10至70:30)得到67mg(理论值的66%)呈透明油状的3-二氟甲基-1-甲基-1H-吡唑-4-羧酸[3-(4-氯-苯基)-1-氟甲基-丙基]-甲氧基-酰胺。
1H NMR(400MHz,氯仿-d)δppm 1.78-1.94(m,1H),2.11-2.28(m,1H),2.55-2.78(m,2H),3.73(s,3H),3.99(s,3H),4.38-4.80(m,3H),7.10(d,J=8.1H z,2H),7.23(t,J=52.0Hz,1H),7.23(d,J=8.4Hz,2H),7.84(br.s.,1H)。
MS[M+H]+390/392。
实例P6:制备N-[1-氟甲基-2-(2,4,6-三氯苯基)-乙基]-O-甲基-羟胺:
a)制备2-硝基-3-(2,4,6-三氯-苯基)-丙-2-烯-1-醇:
在配备有机械搅拌器、冷凝器、滴液漏斗以及温度计的磺化度测定瓶(sulfonation flask)中,在氩气下使2,4,6-三氯苯甲醛(74.8g;357mmol)悬浮于冰乙酸(500ml)中。在24℃下逐滴添加2-硝基乙醇(182ml;2.46mol),接着添加乙酸铵(66.1g;875mmol)。在90℃下搅拌该混合物2.5小时。在该反应期间,橙色悬浮液缓慢变为暗褐色溶液。在减压下移除大部分乙酸并且将残余物倾于1.6l冰水上得到红棕色乳液,用乙酸乙酯(3×600ml)对该红棕色乳液进行萃取。将合并的有机物用盐水洗涤,用硫酸钠进行干燥并且在减压下蒸发得到呈暗褐色油状的粗产物(307g),对该粗产物进行快速层析(洗脱剂:环己烷/乙酸乙酯9:1)。获得62g(理论值的62%)呈红棕色油状的2-硝基-3-(2,4,6-三氯-苯基)-丙-2-烯-1-醇。
1H NMR(400MHz,氯仿-d)δppm 2.43(t,J=7.3Hz,1H),4.42(d,J=7.3Hz,2H),7.45(s,2H),7.84(s,1H)。
b1)制备1-羟基-3-(2,4,6-三氯-苯基)-丙-2-酮:
在配备有机械搅拌器、冷凝器、滴液漏斗以及温度计的磺化度测定瓶中,在23℃下在氩气流下使2-硝基-3-(2,4,6-三氯-苯基)-丙-2-烯-1-醇(62g;220mmol)溶解于甲醇(600ml)中得到暗红色溶液。添加水(250ml)(出现精细悬浮液),接着(在10分钟期间)逐滴添加32%盐酸(125ml;1500mmol)(温度升至33℃)并且最终逐份添加铁粉(28g;506mmol)(温度升至35℃)。在73℃(回流)下搅拌该反应混合物4小时。在减压下移除甲醇并且用硅藻土过滤所得溶液。将母液倾入水(400ml)以及盐水(400ml)中,用乙酸乙酯(300ml)萃取四次。获得红色有机物以及绿色含水物。将合并的有机物用盐水(500ml)洗涤,用硫酸钠进行干燥并且在减压下蒸发得到呈红色油状的粗产物(66g),对其进行快速层析(洗脱剂:环己烷/乙酸乙酯4:1)。获得35g(理论值的63%)呈灰色固体状的1-羟基-3-(2,4,6-三氯-苯基)-丙-2-酮(熔点:75℃-80℃)。
1H NMR(400MHz,氯仿-d)δppm 3.02(br.s,1H),4.07(s,2H),4.39(s,2H),7.38(s,2H)
MS[M-H]-251/253/255。
b2)制备1-羟基-3-(2,4,6-三氯-苯基)-丙-2-酮:
向十二烷基硫烷基-3-(2,4,6-三氯-苯基)-丙-2-烯-1-醇(0.82g;1.9mmol)(如实例P6i中所描述制备)于甲醇(3ml)中的乳液中逐滴添加30%硫酸(1.5ml;5.6mmol)。温度从23℃升至28℃。在60℃下加热混合物5小时。添加二恶烷(2ml)并且在60℃下搅拌反应物18小时。将该双相混合物转移入密封微波小瓶中并且在80℃下加热10分钟并在100℃下加热10分钟。将所得混合物倾入水中并且用乙酸乙酯萃取一次。将有机层用水洗涤三次,用硫酸钠进行干燥并且蒸发。对所得粗产物油进行快速层析(洗脱剂:环己烷/乙酸乙酯4:1)。获得80mg(理论值的18%)呈浅黄色固体状的1-羟基-3-(2,4,6-三氯-苯基)-丙-2-酮。
1H NMR(400MHz,氯仿-d)δppm 3.02(br.s,1H),4.07(s,2H),4.39(s,2H),7.38(s,2H)
MS[M-H]-251/253/255。
c)制备1-羟基-3-(2,4,6-三氯-苯基)-丙-2-酮O-甲基-肟:
向经搅拌的1-羟基-3-(2,4,6-三氯-苯基)-丙-2-酮(30g;118mmol)于甲醇(240ml)中的溶液中添加吡啶(15ml;189mmol),接着逐份添加甲氧胺盐酸盐(15g;178mmol)。在24℃下在氮气下搅拌该反应混合物18小时。在减压下移除甲醇,将残余物倾入水(300ml)中并且添加1N盐酸(100ml)。将该溶液用二氯甲烷(3×150ml)萃取。将合并的有机层用水(300ml)洗涤并且用硫酸钠进行干燥。在真空中移除溶剂得到33g(理论值的99%)呈棕色油状的1-羟基-3-(2,4,6-三氯-苯基)-丙-2-酮O-甲基-肟(异构体E/Z 1:1)。
1H NMR(400MHz,氯仿-d)δppm 2.42(br.s.,2H),3.75(s,3H),3.90(s,2H),3.92(s,2H),3.95(s,3H),4.02(s,2H),4.37(s,2H),7.33(s,2H),7.35(s,2H)
MS[M+H]+282/284/286。
d)制备1-氟-3-(2,4,6-三氯-苯基)-丙-2-酮O-甲基-肟:
在-20℃下在氮气下向经搅拌的1-羟基-3-(2,4,6-三氯-苯基)-丙-2-酮O-甲基-肟(33g;117mmol)于二氯甲烷(235ml)中的棕色悬浮液中逐滴添加三氟化二乙胺基硫(16ml;123mmol)于二氯甲烷(62ml)中的溶液。在添加期间,温度升至-10℃。混合物变为桔棕色溶液,将其在20℃下温热并且搅拌2小时。将该有机溶液用饱和碳酸氢盐溶液(200ml)、1N盐酸(200ml)、盐水(200ml)洗涤并且用硫酸钠进行干燥。在真空中移除溶剂得到37g(理论值的110%)呈棕色油状的粗产物1-氟-3-(2,4,6-三氯-苯基)-丙-2-酮O-甲基-肟(异构体E/Z)。
异构体1:
1H NMR(400MHz,氯仿-d)δppm 3.92(s,3H),4.07(d,J=2.9Hz,2H),4.66(d,J=47.3Hz,2H),7.35(s,2H)
异构体2:
1H NMR(400MHz,氯仿-d)δppm 3.70(s,3H),3.97(s,2H),5.28(d,J=47.3Hz,2H),7.33(s,2H)
M S[M+H]+284/286/288。
e)2-甲氧基氨基-3-(2,4,6-三氯苯基)-丙-1-醇的表征:
1H NMR(400MHz,氯仿-d)δppm 2.22(br.s.,1H),2.94-3.20(m,2H),3.36(qd,J=6.7,4.2Hz,1H),3.55(s,3H),3.63-3.71(m,2H),5.80(br.s.,1H),7.33(s,2H)
MS[M+H]+284/286/288。
f1)制备N-[1-氟甲基-2-(2,4,6-三氯苯基)-乙基]-O-甲基-羟胺(化合物7.004):
在24℃下向经搅拌的1-氟-3-(2,4,6-三氯-苯基)-丙-2-酮、O-甲基-肟(33g;117mmol)于乙酸(240ml)中的溶液中逐份添加氰基硼氢化钠(22g;361mmol)(观测到气体释放并且温度升至35℃)。在24℃下搅拌该溶液18小时。在真空中移除大部分乙酸。将该混合物用二氯甲烷稀释并且用碱性水溶液(冰水+32%NaOH溶液pH=14)洗涤。将水层用二氯甲烷萃取三次。合并有机物,用盐水洗涤一次,用硫酸钠进行干燥并且蒸发。将粗产物经受柱层析(环己烷/乙酸乙酯95:5)得到19gN-[1-氟甲基-2-(2,4,6-三氯苯基)-乙基]-O-甲基-羟胺与1-氟-3-(2,4,6-三氯-苯基)-丙-2-酮O-甲基-肟的混合物。将所得油(19g)在24℃下溶解于乙酸(135ml)中并且逐份添加氰基硼氢化钠(6.3g;100mmol)。在24℃下搅拌该溶液18小时。在真空中移除大部分乙酸。将该混合物用二氯甲烷稀释并且用碱性水溶液(冰水+32%NaOH溶液pH=14)洗涤。将水层用二氯甲烷萃取三次。合并有机物,用盐水洗涤一次,用硫酸钠进行干燥并且蒸发。将粗产物经受柱层析(环己烷/乙酸乙酯95:5)得到8.6g(理论值的25%)呈黄色油状的N-[1-氟甲基-2-(2,4,6-三氯苯基)-乙基]-O-甲基-羟胺。
1H NMR(400MHz,氯仿-d)δppm 3.02-3.22(m,2H),3.44-3.52(m,1H),3.53(s,3H),4.48(ddd,J=47.0,5.1,2.2Hz,2H),5.76(br.s,1H),7.34(s,2H)
MS[M+H]+286/288/290。
f2)制备N-[1-氟甲基-2-(2,4,6-三氯苯基)-乙基]-O-甲基-羟胺:
在-16℃下在氮气下向经搅拌的2-甲氧基氨基-3-(2,4,6-三氯-苯基)-丙-1-醇(1.0g;3.5mmol)于二氯甲烷(7.0ml)中的稠悬浮液中逐滴添加三氟化二乙胺基硫(0.46ml;3.5mmol)于二氯甲烷(2.0ml)中的溶液。在添加期间,温度升至-12℃。混合物变为桔棕色溶液,将其在20℃下温热并且搅拌2小时。将该有机溶液用饱和碳酸氢盐溶液(气体释放)、1N盐酸、盐水洗涤并且用硫酸钠进行干燥。在真空中移除溶剂。将粗物质经受快速柱层析(洗脱剂:环己烷/乙酸乙酯95:5)得到0.43g(理论值的43%)呈黄色油状的N-[1-氟甲基-2-(2,4,6-三氯苯基)-乙基]-O-甲基-羟胺。
1H NMR(400MHz,氯仿-d)δppm 3.02-3.22(m,2H),3.44-3.52(m,1H),3.53(s,3H),4.48(ddd,J=47.0,5.1,2.2Hz,2H),5.76(br.s,1H),7.34(s,2H)
MS[M+H]+286/288/290。
g)制备1,3,5-三氯-2-碘-苯:
向单水合对甲苯磺酸(14.5g;76.4mmol)于乙腈(100ml)中的溶液中添加2,4,6-三氯苯胺(5.0g;25.5mmol)。将所得白色悬浮液冷却至10℃-15℃并且向其中逐渐添加亚硝酸钠(3.5g;51.0mmol)以及碘化钾(10.6g;63.6mmol)于水(15ml)中的溶液,该悬浮液变为暗褐色、稠密并且观测到气体释放。在10℃下搅拌该稠混合物10分钟并且接着使温度升至20℃。搅拌所得溶液1小时。将该溶液倾入水中,添加1M碳酸氢钠溶液(pH值调节至9-10)并且添加2M硫代硫酸钠溶液。将该混合物用二氯甲烷萃取三次。合并有机物,用硫酸钠进行干燥并且在真空中移除溶剂得到树脂,对其进行快速柱层析(洗脱剂:环己烷)。获得6.3g(理论值的80%)呈白色固体状的1,3,5-三氯-2-碘-苯。
1H NMR(400MHz,氯仿-d)δppm 7.37(s,2H)
h)制备3-(2,4,6-三氯-苯基)-丙-2-炔-1-醇:
向微波小瓶中添加炔丙醇(0.19ml;3.3mmol)、1,3,5-三氯-2-碘-苯(0.50g;1.6mmol)、N,N-二甲基甲酰胺(6ml)、三乙胺(4ml)、氯化双(三苯基膦)钯(II)(0.11g;0.16mmol)以及碘化亚铜(31mg;0.16mmol)。将该混合物在氩气下脱气。将该橙色溶液在微波中120℃下加热25分钟。将所得混合物倾入盐水中并且用二氯甲烷萃取三次。合并有机物,用硫酸钠进行干燥并且在减压下蒸发得到粗产物,对其进行快速层析(洗脱剂:环己烷/乙酸乙酯8:2)。获得290mg(理论值的75%)呈黄色固体状的3-(2,4,6-三氯-苯基)-丙-2-炔-1-醇。
1H NMR(400MHz,氯仿-d)δppm 1.77(t,J=6.2Hz,1H),4.60(d,J=6.2Hz,2H),7.35(s,2H)
i)制备十二烷基硫烷基-3-(2,4,6-三氯-苯基)-丙-2-烯-1-醇:
在2℃下向3-(2,4,6-三氯-苯基)-丙-2-炔-1-醇(1.0g;4.2mmol)于N-甲基-2-吡咯烷酮(10ml)以及乙酸乙酯(2ml)中的溶液中添加氢氧化钠(研磨为粉末)(0.19g;4.7mmol)。在5℃下逐滴添加十二硫醇(1.4ml;6.0mmol)。在22℃下温热该反应混合物并且搅拌30分钟。将该混合物倾入水中并且添加乙酸乙酯。将有机层用盐水洗涤三次,用硫酸钠进行干燥并且蒸发。将所得粗产物油经受快速层析(洗脱剂:环己烷/乙酸乙酯99:1至80:20)得到0.60g(理论值的32%)呈黄色油状的十二烷基硫烷基-3-(2,4,6-三氯-苯基)-丙-2-烯-1-醇。
1H NMR(400MHz,氯仿-d)δppm 0.88(t,J=6.6Hz,3H),1.15-1.32(m,18H),1.41-1.53(m,2H),1.92(t,J=6.2Hz,1H),2.58-2.68(m,2H),4.41(d,J=5.1Hz,2H),6.61(s,1H),7.35(s,2H)
实例P 7:制备N-[2-(2,4-二氯苯基)-1-氟甲基-乙基]-O-甲基-羟胺:
a)制备1-(2,4-二氯-苯基)-3-氟-丙-2-酮:
在-76℃下在氩气下向经搅拌的氟乙酸乙酯(0.33ml;3.3mmol)于无水乙醚(3.3ml)中的溶液中逐滴添加0.25M氯化2,4-二氯苯甲基镁的乙醚溶液(20ml;5mmol)。在-60℃下搅拌该悬浮液5小时。将该混合物倾入氯化铵饱和溶液中并且用乙醚萃取三次。合并有机物,用硫酸钠进行干燥并且蒸发为树脂,对其进行快速层析(洗脱剂:环己烷/乙酸乙酯99:1至70:30)得到0.36g(理论值的49%)呈淡黄色固体状的1-(2,4-二氯-苯基)-3-氟-丙-2-酮(熔点:48℃-52℃)。
1H NMR(400MHz,氯仿-d)δppm 3.99(d,J=2.6Hz,2H),4.93(d,J=47.3Hz,2H),7.16(d,J=8.1Hz,1H),7.25(dd,J=8.1,2.2Hz,1H),7.43(d,J=2.2Hz,1H)
MS[M-H]-219/221。
b)制备1-(2,4-二氯-苯基)-3-氟-丙-2-酮O-甲基-肟:
向经搅拌的1-(2,4-二氯-苯基)-3-氟-丙-2-酮(0.34g;1.5mmol)于甲醇(3ml)中的溶液中添加吡啶(0.4ml;4.9mmol),接着逐份添加甲氧胺盐酸盐(0.41g;4.9mmol)。在23℃下搅拌该反应混合物16小时。将该混合物用水(5ml)洗涤,将水层用二氯甲烷(3×5ml)萃取并且用硫酸钠进行干燥。在真空中移除溶剂得到0.40g(理论值的100%)呈黄色油状的粗产物1-(2,4-二氯-苯基)-3-氟-丙-2-酮O-甲基-肟(异构体E/Z)。
异构体1:
1H NMR(400MHz,氯仿-d)δppm 3.86(s,2H),3.94(s,3H),4.78(d,J=45.8Hz,2H),7.13-7.22(m,2H),7.39(s,1H)
异构体2:
1H NMR(400MHz,氯仿-d)δppm 3.75(d,J=2.6Hz,2H),3.84(s,3H),5.20(d,J=47.3Hz,2H),7.13-7.22(m,2H),7.40(s,1H)
MS[M+H]+250/252。
c)制备N-[2-(2,4-二氯苯基)-1-氟甲基-乙基]-O-甲基-羟胺(化合物7.003):
向经搅拌的1-(2,4-二氯-苯基)-3-氟-丙-2-酮O-甲基-肟(0.36g;1.4mmol)于乙酸(2.8ml)中的溶液中逐份添加95%氰基硼氢化钠(0.18g;2.8mmol)。在23℃下搅拌该混合物18小时。在减压下移除大部分乙酸。将残余物倾入水(10ml)中并且用二氯甲烷(3×10ml)萃取。将合并的有机物用硫酸钠进行干燥并且在真空中移除溶剂。将粗产物经受快速层析(洗脱剂:环己烷/乙酸乙酯95:5)得到0.27g(理论值的75%)呈黄色油状的N-[2-(2,4-二氯苯基)-1-氟甲基-乙基]-O-甲基-羟胺。
1H NMR(400MHz,氯仿-d)δppm 2.80-3.00(m,2H),3.30-3.45(m,1H),3.54(s,3H),4.30-4.60(m,2H),5.70(s,1H),7.18-7.25(m,2H),7.40(s,1H)
M S[M+H]+252/254。
实例P8:制备N-[2-(2,4-二氯苯基)-1-氟甲基-乙基]-O-甲基-羟胺:
a)制备4-(4-氯-苯基)-1-氟-丁-2-酮:
在-76℃下在氮气下向经搅拌的氟乙酸乙酯(0.59ml;6.0mmol)于四氢呋喃(6ml)中的溶液中逐滴添加0.5M溴化4-氯苯乙基镁的四氢呋喃溶液(10ml;5.0mmol)。在-50℃下搅拌所得悬浮液5小时。将该混合物倾入氯化铵饱和溶液(20ml)中并且用二氯甲烷(3×20ml)萃取。将合并的有机物用硫酸钠进行干燥并且蒸发。将所得粗产物经受快速层析(洗脱剂:环己烷/乙酸乙酯95:5)得到0.13g(理论值的18%)呈黄色油状的4-(4-氯-苯基)-1-氟-丁-2-酮。
1H NMR(400MHz,氯仿-d)δppm 2.83-2.97(m,4H),4.77(d,J=47.7Hz,2H),7.13(d,J=8.4Hz,2H),7.26(d,J=8.4Hz,2H)
MS[M-H]-199/201。
b)制备4-(4-氯-苯基)-1-氟-丁-2-酮O-甲基-肟:
向经搅拌的4-(4-氯-苯基)-1-氟-丁-2-酮(0.13g;0.62mmol)于甲醇(1.3ml)中的悬浮液中添加吡啶(80μl;0.99mmol),接着逐份添加甲氧胺盐酸盐(78mg;0.93mmol)。在23℃下搅拌该反应混合物16小时。将该混合物倾入1N盐酸(5ml)中,用二氯甲烷(3×3ml)萃取并且用硫酸钠进行干燥。在真空中移除溶剂得到0.13g(理论值的94%)呈黄色油状的4-(4-氯-苯基)-1-氟-丁-2-酮O-甲基-肟(E/Z-异构体的混合物)。
异构体1:
1H NMR(400MHz,氯仿-d)δppm 2.63-2.73(m,2H),2.76-2.90(m,2H),3.88(s,3H),4.75(d,J=47.0Hz,2H),7.11-7.18(m,2H),7.23-7.28(m,2H)
异构体2:
1H NMR(400MHz,氯仿-d)δppm 2.56-2.64(m,2H),2.78-2.89(m,2H),3.81(s,3H),5.22(d,J=48.0Hz,2H),7.11-7.18(m,2H),7.23-7.28(m,2H)
M S[M+H]+230/232。
c)制备N-[3-(4-氯苯基)-1-氟甲基-丙基]-O-甲基-羟胺(化合物8.002):
向经搅拌的4-(4-氯-苯基)-1-氟-丁-2-酮O-甲基-肟(E/Z-异构体的混合物)(0.13g;0.58mmol)于乙酸(1.2ml)中的溶液中逐份添加95%氰基硼氢化钠(75mg;1.2mmol)。在23℃下搅拌该混合物18小时。在减压下移除大部分乙酸。将残余物倾入1M氢氧化钠溶液(5ml)中并且用二氯甲烷(3×2ml)萃取。将合并的有机物用硫酸钠进行干燥并且在真空中移除溶剂。将粗产物经受快速层析(洗脱剂:环己烷/乙酸乙酯95:5)得到60mg(理论值的45%)呈黄色油状的N-[3-(4-氯苯基)-1-氟甲基-丙基]-O-甲基-羟胺。
1H NMR(400MHz,氯仿-d)δppm 1.63-1.86(m,2H),2.64-2.81(m,2H),2.98-3.11(m,1H),3.55(s,3H),4.33-4.58(m,2H),5.69(br.s,1H),7.13(d,J=8.1Hz,2H),7.26(d,J=8.1Hz,2H)
MS[M+H]+232/234。
实例P9:制备1,3,5-三氯-2-氯甲基-苯:
在0℃下经15分钟向保持于氮气氛围下的经搅拌的2,4,6-三氯苯甲醇(10.0g;47.3mmol)于氯仿(100ml)中的溶液中缓慢添加亚硫酰氯(6.07ml;85.1mmol),接着添加催化量的DMF。在环境温度下搅拌该反应混合物3小时。将该反应混合物用50ml水淬灭;将水层用DCM(3×100ml)萃取。将合并的有机层相继用5%碳酸氢钠溶液(2×50ml)以及盐水(50ml)洗涤并且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在减压下蒸发溶剂。获得10.9g(理论值的100%)呈白色固体形式的1,3,5-三氯-2-氯甲基-苯。
1H NMR(400MHz,氯仿-d)δppm 7.37(s,2H);4.82(s,2H)
MS[M+H]+231/233。
实例P10:制备1-(2,4-二氯-苯基)-3-羟基-丙-2-酮O-甲基-肟:
a)制备3-(2,4-二氯-苯基)-2-(羟基亚胺基)-丙酸甲酯:
在23℃下在氩气下向经搅拌的2-(2,4-二氯-苯甲基)-丙二酸二乙酯(6.4g;20mmol)于甲醇(30ml)中的溶液中逐滴添加5.4M甲醇钠的甲醇溶液(4.3ml;23mmol),引起小型放热(25℃)反应。添加后,冷却该反应混合物至10℃。将亚硝酸异戊酯(3.2ml;22mmol)逐滴添加至该冷却混合物中(保持温度低于15℃)。在10℃下搅拌该混合物2小时并且在23℃下搅拌1小时。将2N盐酸(10ml)添加至该混合物中,在23℃下搅拌30分钟。接着将该反应混合物倾入盐水(200ml)中并且用乙酸乙酯(3×100ml)萃取。将合并的有机物用硫酸钠进行干燥并且在减压下蒸发得到粗产物固体,在5℃下使其从环己烷再结晶得到2.5g(理论值的48%)呈白色粉末状的3-(2,4-二氯-苯基)-2-(羟基亚胺基)-丙酸甲酯(熔点:97℃-100℃)。
1H NMR(400MHz,氯仿-d)δppm 3.84(s,3H),4.06(s,2H),7.08(d,J=8.1Hz,1H),7.16(dd,J=8.4,1.8Hz,1H),7.39(d,J=2.2Hz,1H),9.21(br.s.,1H)
MS[M+H]+262/264。
b)制备3-(2,4-二氯-苯基)-2-(甲氧基亚胺基)-丙酸甲酯:
在20℃下在氩气下向经搅拌的3-(2,4-二氯-苯基)-2-(羟基亚胺基)-丙酸甲酯(2.0g;7.6mmol)以及碳酸钾(3.2g;23mmol)于N,N-二甲基甲酰胺(15ml)中的悬浮液中逐滴添加碘甲烷(4.3ml;23mmol)。在20℃下搅拌该混合物2小时。将水(300ml)添加至该混合物中,用乙酸乙酯(3×150ml)萃取。浓缩合并的有机物,将残余物溶解于20ml二氯甲烷中,用水(150ml)洗涤两次,用硫酸钠进行干燥并且在减压下蒸发得到2.0g(理论值的95%)呈透明黄色油状的3-(2,4-二氯-苯基)-2-(甲氧亚胺基)-丙酸甲酯(E/Z-异构体的混合物)。
异构体1(70%):
1H NMR(400MHz,氯仿-d)δppm 3.85(s,3H),3.99(s,2H),4.07(s,3H),7.01(d,J=8.4Hz,1H),7.13(d,J=1.8Hz,1H),7.37(d,J=2.2Hz,1H)
异构体2(30%):
1H NMR(400MHz,氯仿-d)δppm 3.81(s,3H),4.11(s,2H),4.22(s,3H),7.10(d,J=8.4H z,1H),7.15(d,J=2.2Hz,1H),7.36(d,J=2.2H z,1H)
MS[M+H]+276/278。
c)制备1-(2,4-二氯-苯基)-3-羟基-丙-2-酮O-甲基-肟:
在0℃下在氩气下向经搅拌的3-(2,4-二氯-苯基)-2-(甲氧基亚胺基)-丙酸甲酯(异构体E/Z)(0.25g;0.90mmol)于乙醚(4.0ml)中的溶液中逐份添加硼氢化钠(0.14g;3.6mmol)。在0℃下搅拌该混合物2小时并且在20℃下温热16小时。将该混合物小心倾入2N盐酸(6ml)中并且用乙酸乙酯(3×5ml)萃取。将合并的有机物用硫酸钠进行干燥并且在减压下蒸发。将所得粗产物油经受快速层析(洗脱剂:环己烷/乙酸乙酯7:3)得到65mg(理论值的30%)呈透明黏稠油状的1-(2,4-二氯-苯基)-3-羟基-丙-2-酮O-甲基-肟(E/Z-异构体的混合物)。
异构体1(50%):
1H NMR(400MHz,氯仿-d)δppm 2.56(br.s,1H),3.77(s,2H),3.92(s,3H),4.09(s,2H),7.17(s,1H),7.18(d,J=1.8Hz,1H),7.38(d,J=1.8Hz,1H)
异构体2(50%):
1H NMR(400MHz,氯仿-d)δppm 2.40(br.s.,1H),3.70(s,2H),3.88(s,3H),4.29(br.s.,2H),7.21(d,J=1.8Hz,1H),7.22(s,1H),7.39(d,J=1.8Hz,1H)
MS[M+H]+248/250。
表1至6:具有化学式Ia的化合物:
通过以下表1至6中列举的优选的个别具有化学式(Ia)的化合物进一步说明本发明。表征数据提供于表9中。
在具有化学式Ia的化合物中,A是选自下组,该组由以下各项组成:
A1
A2
以及A3
并且n是0或1。
表1至6(其按照以下表Y)中的每一者包含30种具有化学式(Ia)的化合物,其中R4、R5、R6、R7以及R8具有表Y中提供的值并且A具有相关表1至6中提供的值并且n具有相关表1至6中提供的值。因此当Y是1并且A具有表1的表头下提供的值时,表1对应于表Y,当Y是2并且A具有表2的表头下提供的值时,表2对应于表Y,并且表3至6也如此。
以下表1至6中,“Me”表示甲基,“Et”表示乙基并且“t-Bu”表示叔丁基。
表Y:
化合物编号 R4 R5 R6 R7 R8
Y.001 Me H Cl H H
Y.002 Me H H Cl H
Y.003 Me H Cl Cl H
Y.004 Me H Cl Cl Cl
Y.005 Me H Cl Br Cl
Y.006 Me H Cl I Cl
Y.007 Me H Cl Me Cl
Y.008 Me H Cl CF3 Cl
Y.009 Me H Cl C≡CH Cl
Y.010 Me H Cl t-Bu Cl
Y.011 Me H H 4-Cl-苯基 H
Y.012 Me H Cl 4-Cl-苯基 H
Y.013 Me H Cl 4-Cl-苯基 Cl
Y.014 Me H H 4-Cl-苯氧基 H
Y.015 Me H Cl 4-Cl-苯氧基 H
Y.016 Me H Cl 4-Cl-苯氧基 Cl
Y.017 Me H Me Cl H
Y.018 Me H Me Cl Cl
Y.019 Me H Me Me Cl
Y.020 Me H Me Me Me
Y.021 Me H Me t-Bu Me
Y.022 Me H Br Br H
Y.023 Me H Br Br Br
Y.024 H H Cl Cl Cl
Y.025 H Me Cl Cl Cl
Y.026 H H Cl Br Cl
Y.027 H Me Cl Br Cl
Y.028 Et H Cl Cl Cl
Y.029 Me Me Cl Cl H
Y.030 Me Me Cl Cl Cl
表1提供30种具有化学式(Ia)的化合物,其中A是A1
n是0,并且R4、R5、R6、R7以及R8如表Y中定义。
例如,化合物1.001具有以下结构:
表2提供30种具有化学式(Ia)的化合物,其中A是A1
n是1,并且R4、R5、R6、R7以及R8如表Y中定义。
例如,化合物2.002具有以下结构:
表3提供30种具有化学式(Ia)的化合物,其中A是A2
n是0,并且R4、R5、R6、R7以及R8如表Y中定义。
例如,化合物3.003具有以下结构:
表4提供30种具有化学式(Ia)的化合物,其中A是A2
n是1,并且R4、R5、R6、R7以及R8如表Y中定义。例如,化合物4.004具有以下结构:
表5提供30种具有化学式(Ia)的化合物,其中A是A3
n是0,并且R4、R5、R6、R7以及R8如表Y中定义。例如,化合物5.004具有以下结构:
表6提供30种具有化学式(Ia)的化合物,其中A是A3
n是1,并且R4、R5、R6、R7以及R8如表Y中定义。例如,化合物6.005具有以下结构:
表7以及8:
表7至8(其按照以上表Y)中的每一者包含30种具有化学式(IIb)的化合物,其中R4、R5、R6、R7以及R8具有表Y中提供的值并且n具有相关表7至8中提供的值。因此当Y是7时,表7对应于表Y,当Y是8时,表8对应于表Y。
表7提供30种具有化学式(IIb)的化合物
其中n是0,并且R4、R5、R6、R7以及R8如表Y中定义。
例如,化合物7.020具有以下结构:
表8提供30种具有化学式(IIb)的化合物
其中n是1,并且R4、R5、R6、R7以及R8如表Y中定义。
例如,化合物8.002具有以下结构:
表9:表征数据:
表9展示表1至6的化合物的所选熔点以及所选NMR资料。除非另有说明,否则使用CDCl3作为用于NMR量测的溶剂。若存在溶剂的混合物,则该混合物表示为例如:CDCl3/d6-DMSO)。未尝试列举所有情况下的所有表征数据。
在表9以及以下全部描述中,温度以摄氏度提供;“NMR”意为核磁共振谱图;MS表示质谱;除非以其他单位指示相应浓度,否则“%”是按重量计的%。遍及本说明书使用以下缩写:
m.p.=熔点        b.p.=沸点
S=单峰           br=宽峰
d=二重峰         dd=双二重峰
t=三重峰         q=四重峰
m=多重峰         ppm=百万分率
表9:
具有化学式I的化合物的配制品实例:
实例F-1.1至F-1.2:可乳化浓缩物
可通过用水稀释此类浓缩物来制备任何所需浓度的乳液。
实例F-2:可乳化浓缩物
可通过用水稀释此类浓缩物来制备任何所需浓度的乳液。
实例F-3.1至F-3.4:溶液
溶液适于以微滴形式使用。
实例F-4.1至F-4.4:颗粒
将新颖化合物溶解于二氯甲烷中,将该溶液喷雾于载剂上并且接着通过在真空中蒸馏移除溶剂。
实例F-5.1以及F-5.2:粉剂
通过紧密混合所有组分获得备用粉剂。
实例F-6.1至F-6.3:可湿性粉剂
混合所有组分并且在合适研磨器中充分研磨混合物以得到可湿性粉剂,其可用水稀释为任何所需浓度的悬浮液。
实例F7:用于种子处理的可流动浓缩物
使精细研磨活性成分与佐剂紧密混合得到悬浮液浓缩物,可通过用水稀释从该浓缩物获得任何所需稀释度的悬浮液。使用此类稀释物,通过喷雾、浇注或浸渍可处理活植物以及植物繁殖材料并且防止微生物感染。
生物学实例:杀真菌作用:
实例B-1:对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的作用-真菌生长检定
将来自低温储存器的真菌的分生孢子直接混合入营养肉汁(PDB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中。在将测试化合物(0.002%活性成分)的(DMSO)溶液放入微量滴定板(96孔格式)中后,添加含有真菌孢子的营养肉汁。测试板在24℃下培育并且在3-4天后用亮度法量测生长的抑制。化合物的活性可表示为真菌生长抑制(0=无生长抑制,80%至99%等级意为优良至极佳抑制,100%=完全抑制)。化合物1.003以及1.004在此测试中展示极佳活性(≥80%抑制)。
实例B-2:对花生褐斑病菌(Mycosphaerella arachidis)(落花生的早期叶斑病;落花生褐斑病菌(Cercospora arachidicola)[无性型])的作用-真菌生长检定
将来自低温储存器的真菌的分生孢子直接混合入营养肉汁(PDB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中。在将测试化合物(0.002%活性成分)的(DMSO)溶液放入微量滴定板(96孔格式)中后,添加含有真菌孢子的营养肉汁。测试板在24℃下培育并且在6-7天后用亮度法量测生长的抑制。化合物的活性可表示为真菌生长抑制(0=无生长抑制,80%至99%等级意为优良至极佳抑制,100%=完全抑制)。
化合物1.003以及1.004在此测试中展示极佳活性(≥80%抑制)。
实例B-3:对小麦壳针孢菌的作用-真菌生长检定
将来自低温储存器的真菌的分生孢子直接混合入营养肉汁(PDB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中。在将测试化合物(0.002%活性成分)的(DMSO)溶液放入微量滴定板(96孔格式)中后,添加含有真菌孢子的营养肉汁。测试板在24℃下培育并且在72小时后用亮度法测定生长的抑制。化合物的活性可表示为真菌生长抑制(0=无生长抑制,80%至99%等级意为优良至极佳抑制,100%=完全抑制)。
化合物1.003以及1.004在此测试中展示极佳活性(≥80%抑制)。
实例B-4:对小麦雪霉叶枯病(Monographella nivalis)(无性型:雪腐镰刀菌(Fusarium nivale)、雪霉叶枯病菌(Microdochium nivale);雪霉病(Snow mould))的作用-真菌生长检定
将来自低温储存器的真菌的分生孢子直接混合入营养肉汁(PDB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中。在将测试化合物(0.002%活性成分)的DMSO溶液放入微量滴定板(96孔格式)中后,添加含有真菌孢子的营养肉汁。测试板在24℃下培育并且在72小时后以亮度方法量测生长的抑制(0=无生长抑制,80%至99%等级意为良好至极佳抑制,100%=完全抑制)。
化合物1.003以及1.004在此测试中展示极佳活性(≥80%抑制)。
实例B-5:对小麦白粉病菌(Erysiphe graminis f.sp.tritici)(小麦白粉病(wheat powdery mildew))的作用
将小麦叶节置放于多孔板(24孔格式)中的琼脂上并且喷以测试溶液(0.02%活性成分)。干燥后,用真菌的孢子悬浮液接种叶盘。在适当培育后,在接种后第7天评估化合物的活性作为预防性杀真菌活性。
化合物1.003以及1.004在此测试中展示极佳活性(≥80%抑制)。
实例B-6:小麦中针对小麦叶锈病菌(褐锈病(brown rust))的保护作用
将小麦叶节置放于多孔板(24孔格式)中的琼脂上并且喷以测试溶液(0.02%活性成分)。干燥后,用真菌的孢子悬浮液接种叶盘。在适当培育后,在接种后第8天评估化合物的活性作为预防性杀真菌活性。
化合物1.003以及1.004在此测试中展示极佳活性(≥80%抑制)。
实例B-7:小麦中针对小麦叶锈病菌(褐锈病)的治疗作用
将小麦叶节置放于多孔板(24孔格式)中的琼脂上并且用真菌的孢子悬浮液接种。接种后1天,用测试溶液(0.02%活性成分)喷涂叶节。在适当培育后,在接种后第8天评估化合物的活性作为治疗性杀真菌活性。
化合物1.003以及1.004在此测试中展示极佳活性(≥80%抑制)。
实例B-8:大麦中针对大麦网斑病菌(Pyrenophora teres)(网纹病(net blotch))的作用
将大麦叶节置放于多孔板(24孔格式)中的琼脂上并且喷以测试溶液(0.02%活性成分)。干燥后,用真菌的孢子悬浮液接种叶盘。在适当培育后,在接种后第4天评估化合物的活性作为预防性杀真菌活性。化合物1.003以及1.004在此测试中展示极佳活性(≥80%抑制)。

Claims (5)

1.一种具有化学式I的化合物,
其中
R1是C1-C4卤烷基;
R2是C1-C4烷基;
R3是氢或卤素;
R4是C1-C4烷基;
R5是氢;
R6是氢或卤素;
R7是卤素;
R8是氢或卤素;
n是0或1;以及此类化合物的农艺学上可接受的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是3-二氟甲基-1-甲基-1H-吡唑-4-羧酸[1-氟甲基-2-(2,4,6-三氯苯基)-乙基]-甲氧基-酰胺。
3.一种具有化学式II的化合物,
其中R4、R5、n、R6、R7以及R8如权利要求1的化学式I中定义。
4.一种用于控制或预防植物病原性真菌感染有用植物的方法,其中将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化学式I的化合物或包含这种化合物作为活性成分的组合物施用至这些植物、其部分或其所在地。
5.一种用于控制以及防止植物病原性真菌的组合物,该组合物包含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化学式I的化合物以及惰性载剂。
CN201180026359.0A 2010-05-28 2011-05-12 吡唑羧酰胺衍生物以及它们作为杀微生物剂的用途 Active CN10293355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0164293.2 2010-05-28
EP10164293 2010-05-28
PCT/EP2011/057682 WO2011147690A1 (en) 2010-05-28 2011-05-12 Pyrazolecarboxamide derivatives and their use as microbiocide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33555A CN102933555A (zh) 2013-02-13
CN102933555B true CN102933555B (zh) 2014-07-23

Family

ID=441490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26359.0A Active CN102933555B (zh) 2010-05-28 2011-05-12 吡唑羧酰胺衍生物以及它们作为杀微生物剂的用途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8552049B2 (zh)
EP (1) EP2576515B1 (zh)
CN (1) CN102933555B (zh)
AR (1) AR081421A1 (zh)
BR (1) BR112012030122B1 (zh)
ES (1) ES2470148T3 (zh)
TW (1) TW201206344A (zh)
UY (1) UY33415A (zh)
WO (1) WO201114769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724638C (en) 2008-05-27 2020-02-18 Dako Denmark A/S Hybridization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comprising a polar aprotic solvent
EP2401395A1 (en) 2009-02-26 2012-01-04 Dako Denmark A/S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rna hybridization applications
US20130040294A1 (en) * 2009-12-02 2013-02-14 Steen H. Matthiesen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performing hybridizations with no denaturation
US10662465B2 (en) 2011-09-30 2020-05-26 Agilent Technologies, Inc. Hybridization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using formamide
US11118226B2 (en) 2011-10-21 2021-09-14 Agilent Technologies, Inc. Hybridization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CN104797583A (zh) 2012-03-29 2015-07-22 康宁公司 新型融合萘杂环化合物及其方法与用途
TWI654180B (zh) 2012-06-29 2019-03-21 美商艾佛艾姆希公司 殺真菌之雜環羧醯胺
KR102227271B1 (ko) 2013-04-15 2021-03-12 에프엠씨 코포레이션 살진균성 아미드
WO2014177514A1 (en) 2013-04-30 2014-11-06 Bayer Cropscience Ag Nematicidal n-substituted phenethylcarboxamides
BR112016019188B1 (pt) * 2014-02-19 2021-03-30 BASF Agro B.V. Composições fungicidas de alcóxiamidas de pirazole ácido carboxílico
WO2016066580A2 (en) * 2014-10-29 2016-05-06 Bayer Cropscience Aktiengesellschaft N-substituted phenethylcarboxamides as fungicides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82127A (zh) * 1999-12-09 2002-11-27 辛根塔参与股份公司 作为杀菌剂的吡唑羧酰胺和吡唑硫代羧酰胺
EP1960379B1 (en) * 2005-11-22 2010-06-30 Bayer CropScience S.A. N-(1-alkyl-2-phenylethyl)-carboxamide derivatives and use thereof as fungicides
WO2011023645A1 (en) * 2009-08-25 2011-03-03 Syngenta Participations Ag N-alkoxycarboxamides and their use as microbiocides
WO2012113696A1 (en) * 2011-02-21 2012-08-30 Syngenta Participations Ag Novel carboxamide microbiocid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53468A (ja) * 1982-09-21 1984-03-28 Nippon Soda Co Ltd 4−フエニルピラゾ−ル誘導体及び農園芸用殺菌剤
CA1340685C (en) 1988-07-29 1999-07-27 Frederick Meins Dna sequences encoding polypeptides having beta-1,3-glucanase activity
ATE241699T1 (de) 1989-03-24 2003-06-15 Syngenta Participations Ag Krankheitsresistente transgene pflanze
US5639949A (en) 1990-08-20 1997-06-17 Ciba-Geigy Corporation Genes for the synthesis of antipathogenic substances
US5093347A (en) 1991-01-28 1992-03-03 Monsanto Company 3-difluoromethylpyrazolecarboxamide fungicides, compositions and use
DE69712331T2 (de) 1996-03-11 2002-11-28 Syngenta Participations Ag Pyrimidin-4-on derivate als pestizidesmittel
EP1787981A1 (en) 2005-11-22 2007-05-23 Bayer CropScience S.A. New N-phenethylcarboxamide derivatives
CL2008001647A1 (es) 2007-06-08 2008-10-10 Syngenta Participations Ag Compuestos derivados de feniletil-amida de acido-1h-pirazol-4-carboxilico; compuestos derivados de (feniletil)amina; metodo para controlar o prevenir la infestacion de plantas por parte de microorganismos fitopatogenos; y composicion para el control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82127A (zh) * 1999-12-09 2002-11-27 辛根塔参与股份公司 作为杀菌剂的吡唑羧酰胺和吡唑硫代羧酰胺
EP1960379B1 (en) * 2005-11-22 2010-06-30 Bayer CropScience S.A. N-(1-alkyl-2-phenylethyl)-carboxamide derivatives and use thereof as fungicides
WO2011023645A1 (en) * 2009-08-25 2011-03-03 Syngenta Participations Ag N-alkoxycarboxamides and their use as microbiocides
WO2012113696A1 (en) * 2011-02-21 2012-08-30 Syngenta Participations Ag Novel carboxamide microbiocid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576515A1 (en) 2013-04-10
EP2576515B1 (en) 2014-04-16
CN102933555A (zh) 2013-02-13
WO2011147690A1 (en) 2011-12-01
TW201206344A (en) 2012-02-16
BR112012030122B1 (pt) 2021-03-30
UY33415A (es) 2011-12-30
ES2470148T3 (es) 2014-06-23
AR081421A1 (es) 2012-08-29
US20130072535A1 (en) 2013-03-21
BR112012030122A2 (pt) 2020-09-24
US8552049B2 (en) 2013-10-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33555B (zh) 吡唑羧酰胺衍生物以及它们作为杀微生物剂的用途
TWI389641B (zh) 新穎殺微生物劑
CN101679280B (zh) 可用作杀微生剂的吡唑羧酸酰胺
NO340774B1 (no) Heterocykliske amidderivater for anvendelse som mikrobiocider
JP2010529971A (ja) 新規殺微生物剤
CN102292330B (zh) 杀微生物剂
JP2010531829A (ja) 新規殺微生物剤
CN102482224B (zh) N-烷氧基甲酰胺及其作为微生物杀灭剂的应用
EP2488501B1 (en) Novel microbiocides
CN103380123B (zh) 羧酰胺杀微生物剂
CN102471306B (zh) 微生物杀灭剂
CN102762540B (zh) 吡唑杀微生物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