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26854B - 一种发动机用的排气歧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发动机用的排气歧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26854B
CN102926854B CN201110281410.4A CN201110281410A CN102926854B CN 102926854 B CN102926854 B CN 102926854B CN 201110281410 A CN201110281410 A CN 201110281410A CN 102926854 B CN102926854 B CN 10292685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haust
flange
pipe
outlet pipe
connecting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8141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26854A (zh
Inventor
闫剑韬
莫江红
王旻璐
黄振霞
李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28141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926854B/zh
Publication of CN1029268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268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268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2685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排气歧管,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用的排气歧管。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用的排气歧管,包括第一排气通道、第二排气通道、进气法兰、排气法兰、废气再循环转接管和支架,支架的一端与进气法兰连接,另一端与排气法兰连接,第一排气通道、第二排气通道的进气端分别与所述进气法兰连接,第一排气通道、第二排气通道的排气端分别与排气法兰连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可以较好的克服串气和相干涉的缺陷,并简化排气歧管的结构,将进气法兰和排气法兰通过支架连接,可以有效加强排气歧管的抗振性和可靠性,在第四排气管和进气法兰之间连接废气再循环转接管,在保持废气再循环性能的基础上,简化了废气再循环系统。

Description

一种发动机用的排气歧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排气歧管,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用的排气歧管。
背景技术
排气歧管(Exhaust Manifold),是指与发动机气缸体相连的,将各缸的排气集中起来导入排气总管的,带有分歧的管路。现有的排气歧管在排气过程中,常会出现串气和相干涉的现象,为了克服串气和相干涉的缺陷,需要对排气歧管的结构进行一些相应的改进,而这些改进还需要兼顾废气再循环(Exhaust Gas Recycle,简称EGR)系统,导致改进之后的排气歧管虽然克服了串气和相干涉的缺陷,也兼顾了EGR系统,但却使排气歧管的整体结构复杂化、工艺复杂化,不仅增加了排气歧管的重量,也提高了装配的难度,减弱了抗振能力,降低了可靠性。因此,如何在克服串气和相干涉的缺陷并兼顾EGR系统的基础上,简化排气歧管的结构,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用的排气歧管。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用的排气歧管,包括第一排气通道、第二排气通道、进气法兰、排气法兰、废气再循环转接管和支架,所述支架的一端与所述进气法兰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排气法兰连接,所述第一排气通道、第二排气通道的进气端分别与所述进气法兰连接,所述第一排气通道、第二排气通道的排气端分别与所述排气法兰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排气通道包括与发动机第一缸体连接的第一排气管、与发动机第四缸体连接的第四排气管和第一分叉连接管,所述第一排气管、第四排气管的进气端分别与所述进气法兰连接,所述第一分叉连接管的进气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排气管、第四排气管的排气端连接,所述第一分叉连接管的排气端与所述排气法兰连接,所述废气再循环转接管的进气端与所述第四排气管连接,所述废气再循环转接管的排气端与所述进气法兰连接,所述第二排气通道包括与发动机第二缸体连接的第二排气管、与发动机第三缸体连接的第三排气管和第二分叉连接管,所述第二排气管、第三排气管的进气端分别与所述进气法兰连接,所述第二分叉连接管的进气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排气管、第三排气管的排气端连接,所述第二分叉连接管的排气端与所述排气法兰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排气管、第三排气管位于所述第一排气管、第四排气管之间,所述第二排气管、第三排气管的管径均大于所述第一排气管、第四排气管。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四排气管较所述第一排气管、第二排气管、第三排气管靠近所述排气法兰。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架为L形,所述进气法兰垂直于所述排气法兰。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废气再循环转接管通过所述进气法兰连接有废气再循环阀门,所述废气再循环阀门连接有进气歧管。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排气管、第二排气管、第三排气管、第四排气管、废气再循环转接管、第一分叉连接管和第二分叉连接管上均设有隔热罩支架。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废气再循环转接管上设有凸起的波纹。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排气法兰上设有至少三个压入式螺栓。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分叉连接管和第二分叉连接管叠加设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气法兰、第一排气管、第二排气管、第三排气管、第四排气管、第一分叉连接管、第二分叉连接管和排气法兰均为不锈钢制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上述方案,将第一排气管、第二排气管、第三排气管、第四排气管、第一分叉连接管、第二分叉连接管分别整合为第一排气通道和第二排气通道,并通过进气法兰和排气法兰分别实现进气和排气,可以较好的克服串气和相干涉的缺陷,并简化排气歧管的结构,将进气法兰和排气法兰通过支架连接,可以有效加强排气歧管的抗振性和可靠性,在第四排气管和进气法兰之间连接废气再循环转接管,在保持废气再循环性能的基础上,简化了废气再循环系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发动机用的排气歧管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发动机用的排气歧管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所述发动机用的排气歧管的仰视图;
图4是本发明所述发动机用的排气歧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至图4中的附图标号为:第一排气通道1;第二排气通道2;第三排气管3;安装避让凹槽31;第四排气管4;废气再循环转接管5;隔热罩支架6;第一分叉连接管7;第二分叉连接管8;进气法兰10;排气法兰20;压入式螺栓201;支架30。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发动机用的排气歧管,包括第一排气通道、第二排气通道、进气法兰10、排气法兰20、废气再循环转接管5和支架30,所述支架30的一端与所述进气法兰10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排气法兰20连接,其中,采用焊接在进气法兰10和排气法兰20之间的支架30连接,有效提升排气歧管的整体模态,可以有效加强排气歧管在发动机运转过程中的抗振动和抗变形的能力,所述支架30上设有加强筋,可以有效增强支架30的抗变形能力。
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第一排气通道、第二排气通道的进气端分别与所述进气法兰10连接,所述第一排气通道、第二排气通道的排气端分别与所述排气法兰20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排气通道包括与发动机第一缸体连接的第一排气管1、与发动机第四缸体连接的第四排气管4和第一分叉连接管7,所述第一分叉连接管7大致为“Y”形,所述第一排气管1、第四排气管4的进气端分别与所述进气法兰10连接,所述第一分叉连接管7的进气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排气管1、第四排气管4的排气端连接,所述第一分叉连接管7的排气端与所述排气法兰20连接,所述废气再循环转接管5的进气端与所述第四排气管4连接,所述废气再循环转接管5的排气端与所述进气法兰10连接,所述第二排气通道包括与发动机第二缸体连接的第二排气管2、与发动机第三缸体连接的第三排气管3和第二分叉连接管8,所述第二分叉连接管8大致为“Y”形,所述第二排气管2、第三排气管3的进气端分别与所述进气法兰10连接,所述第二分叉连接管8的进气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排气管2、第三排气管3的排气端连接,所述第二分叉连接管8的排气端与所述排气法兰20连接。
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第三排气管3上设有安装避让凹槽31,为排气歧管装配工具预留空间,同时对第三排气管3气道内的空气流动产生较小的负面影响。
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第二排气管2、第三排气管3位于所述第一排气管1、第四排气管4之间,所述第二排气管2、第三排气管3的管径均大于所述第一排气管1、第四排气管4,以达到尽可能的减小第二排气管2、第三排气管3的管路弯曲对气流的负面影响。
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第四排气管4较所述第一排气管1、第二排气管2、第三排气管3靠近所述排气法兰20。
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支架30为L形,所述进气法兰10垂直于所述排气法兰20。
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废气再循环转接管5通过所述进气法兰10连接有废气再循环阀门,所述废气再循环阀门连接有进气歧管。
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第一排气管1、第二排气管2、第三排气管3、第四排气管4、废气再循环转接管5、第一分叉连接管7和第二分叉连接管8上均设有隔热罩支架6,其中,至少有七个隔热罩支架6,能有效降低热传递,并且通过隔热罩支架6位置的合理布置,能有效避免隔热罩支架6在发动机运转过程中产生振动以及噪声,同时隔热罩支架6采用冲压式钻螺纹结构,其可靠性比焊接螺母要强,,所述隔热罩支架6可以防止高温影响周边零件的使用寿命。
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废气再循环转接管5上设有凸起的波纹,其中,采用EGR系统,气缸排出的废气经由发动机的第四缸体流出,通过焊接在进气法兰10与第四排气管4之间的废气再循环转接管5流入缸盖上的EGR通道,经废气再循环阀门流入进气歧管,使废气重新利用,能有效降低油耗及排放污染物质量,所述废气再循环转接管5采用波纹式结构,能有效减小其本体在发动机运转过程中产生的变形及振动对其寿命的影响。
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排气法兰20上设有至少三个压入式螺栓201,其中,所述发动机用的排气歧管采用三颗压入式螺栓201固定在排气法兰20上,简化了装配工艺,节省了装配空间。。
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第一分叉连接管7和第二分叉连接管8叠加设置。
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进气法兰10、第一排气管1、第二排气管2、第三排气管3、第四排气管4、第一分叉连接管7、第二分叉连接管8和排气法兰20均为不锈钢制成,其中,所述发动机用的排气歧管的整体采用不锈钢焊接式,将各子零件通过焊接的方式装配到一起,极大地提升了生产效率,同时和铸铁歧管相比,减重大约可以达到40%~60%,有效地降低了发动机的总重量。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发动机用的排气歧管,将第一排气管1、第二排气管2、第三排气管3、第四排气管4、第一分叉连接管7、第二分叉连接管8分别整合为第一排气通道和第二排气通道,并通过进气法兰10和排气法兰20分别实现进气和排气,可以较好的克服串气和相干涉的缺陷,能有效提升排气温度,使三元催化起燃速度更快,从而有效提升发动机的功率、扭矩以及排放空气质量,并简化排气歧管的结构,将进气法兰10和排气法兰20通过支架30连接,可以有效加强排气歧管的抗振性和可靠性,在第四排气管4和进气法兰10之间连接废气再循环转接管5,在保持废气再循环性能的基础上,简化了废气再循环系统。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发动机用的排气歧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排气通道、第二排气通道、进气法兰(10)、排气法兰(20)、废气再循环转接管(5)和支架(30),所述支架(30)的一端与所述进气法兰(10)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排气法兰(20)连接,所述第一排气通道、第二排气通道的进气端分别与所述进气法兰(10)连接,所述第一排气通道、第二排气通道的排气端分别与所述排气法兰(20)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排气通道包括与发动机第一缸体连接的第一排气管(1)、与发动机第四缸体连接的第四排气管(4)和第一分叉连接管(7),所述第一排气管(1)、第四排气管(4)的进气端分别与所述进气法兰(10)连接,所述第一分叉连接管(7)的进气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排气管(1)、第四排气管(4)的排气端连接,所述第一分叉连接管(7)的排气端与所述排气法兰(20)连接,所述废气再循环转接管(5)的进气端与所述第四排气管(4)连接,所述废气再循环转接管(5)的排气端与所述进气法兰(10)连接,所述第二排气通道包括与发动机第二缸体连接的第二排气管(2)、与发动机第三缸体连接的第三排气管(3)和第二分叉连接管(8),所述第二排气管(2)、第三排气管(3)的进气端分别与所述进气法兰(10)连接,所述第二分叉连接管(8)的进气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排气管(2)、第三排气管(3)的排气端连接,所述第二分叉连接管(8)的排气端与所述排气法兰(20)连接,所述第二排气管(2)、第三排气管(3)位于所述第一排气管(1)、第四排气管(4)之间,所述第二排气管(2)、第三排气管(3)的管径均大于所述第一排气管(1)、第四排气管(4),所述第四排气管(4)较所述第一排气管(2)、第二排气管(2)、第三排气管(3)靠近所述排气法兰(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发动机用的排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30)为L形,所述进气法兰(10)垂直于所述排气法兰(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发动机用的排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气再循环转接管(5)通过所述进气法兰(10)连接有废气再循环阀门,所述废气再循环阀门连接有进气歧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发动机用的排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气管(1)、第二排气管(2)、第三排气管(3)、第四排气管(4)、废气再循环转接管(5)、第一分叉连接管(7)和第二分叉连接管(8)上均设有隔热罩支架(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发动机用的排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气再循环转接管(5)上设有凸起的波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发动机用的排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法兰(20)上设有至少三个压入式螺栓(20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发动机用的排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叉连接管(7)和第二分叉连接管(8)叠加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发动机用的排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法兰(10)、第一排气管(1)、第二排气管(2)、第三排气管(3)、第四排气管(4)、第一分叉连接管(7)、第二分叉连接管(8)和排气法兰(20)均为不锈钢制成。
CN201110281410.4A 2011-09-21 2011-09-21 一种发动机用的排气歧管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92685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81410.4A CN102926854B (zh) 2011-09-21 2011-09-21 一种发动机用的排气歧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81410.4A CN102926854B (zh) 2011-09-21 2011-09-21 一种发动机用的排气歧管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26854A CN102926854A (zh) 2013-02-13
CN102926854B true CN102926854B (zh) 2015-08-19

Family

ID=476417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81410.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926854B (zh) 2011-09-21 2011-09-21 一种发动机用的排气歧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92685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39122B (zh) * 2021-06-28 2022-12-13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排气歧管及动力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88028B2 (ja) * 2002-01-28 2007-10-10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のegr装置
JP4282068B2 (ja) * 2004-02-02 2009-06-17 日産ディーゼル工業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排気系構造
CN201277084Y (zh) * 2008-10-23 2009-07-22 浙江摩多巴克斯汽配有限公司 改进的排气歧管
CN201723292U (zh) * 2010-07-21 2011-01-26 哈尔滨艾瑞汽车排气系统有限公司 发动机排气歧管装置
CN202228167U (zh) * 2011-09-21 2012-05-23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用的排气歧管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26854A (zh) 2013-0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36214B (zh) 脉冲可变流道涡轮机装置
CN103244249A (zh) 一种紧耦合式排气歧管总成
CN102926854B (zh) 一种发动机用的排气歧管
CN202789037U (zh) 一种增压汽油发动机的三元催化器
CN202228167U (zh) 一种发动机用的排气歧管
CN201826936U (zh) 一种汽车排气歧管结构
CN203394652U (zh) 一种柴油机的egr冷却器
CN200999646Y (zh) 发动机排气歧管装置
CN201526366U (zh) 一种汽车中冷器
CN201526359U (zh) 横置发动机用排气歧管
CN202100314U (zh) 增压柴油机进气歧管隔热罩
CN202806876U (zh) 兼作进气管路的车架纵梁、进气组件、进气系统和车辆
CN215761974U (zh) 一种冷却egr总成
CN205841045U (zh) 一种带波纹管的egr冷却器
CN201461147U (zh) 一种发动机废气再循环系统
CN203308557U (zh) 一种紧耦合式排气歧管总成
CN204627799U (zh) Egr冷却结构
CN203081624U (zh) 一种新结构四气道塑料进气歧管
CN201218146Y (zh) 一种增压发动机的整体式气缸盖
CN202023612U (zh) 一种提高涡轮增压发动机排气热端耐久性的结构
CN202325786U (zh) V型发动机排气管
CN206221097U (zh) 一种汽车用egr冷却器
CN206874346U (zh) 涡轮后排气管
CN212671971U (zh) 一种紧凑型进排气系统
CN217002027U (zh) 一种直立后驱紧耦合式排气歧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819

Termination date: 2020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