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25187A - 一种连续生产纺丝沥青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连续生产纺丝沥青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25187A
CN102925187A CN2012104586802A CN201210458680A CN102925187A CN 102925187 A CN102925187 A CN 102925187A CN 2012104586802 A CN2012104586802 A CN 2012104586802A CN 201210458680 A CN201210458680 A CN 201210458680A CN 102925187 A CN102925187 A CN 1029251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ctor
aromatic hydrocarbons
mink cell
cell focus
aspha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45868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阳贤
周葆军
余洋
刘朗
史景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CHUANGYUE CARBON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CHUANGYUE CARBON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CHUANGYUE CARBON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CHUANGYUE CARBON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45868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925187A/zh
Publication of CN1029251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2518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Inorganic Fibers (AREA)
  • Working-Up Tar And Pitch (AREA)

Abstract

一种连续生产纺丝沥青的方法,属于碳纤维生产领域。解决现有纺丝沥青制备过程中轻组分的脱除效率低,生产成本高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具体工艺步骤如下:①以芳烃重质油为原料,加热到凝点温度以上,泵送到熔体过滤器过滤;②输送到反应釜,同时,将空气过滤、加热后进入反应釜氧化交联反应得到中软化点沥青,③再泵送入双螺杆连续反应器脱挥反应,得到通用级纺丝沥青。本发明用于以芳烃重质油为原料制备纺丝沥青,提高了纺丝沥青制备过程中轻组分的脱除效率,降低了纺丝沥青的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连续生产纺丝沥青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碳纤维生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以芳烃重质燃料油为原料制备纺丝沥青的方法。
背景技术
1965年,日本群马大学的大谷杉郎等研制沥青基碳纤维,并获得成功。从此,沥青成为生产碳纤维的新原料,成为目前碳纤维领域中仅次于PAN基的第二大原料路线。制备沥青基碳纤维的一般方法是调制出合格的纺丝沥青,继而进行熔融纺丝、不熔化、炭化及石墨化等一系列处理。能否制备出性价比高的碳纤维,主要取决于纺丝沥青的制备。
制备纺丝沥青的原料来源比较广,可以是石油系的芳烃重质油,也可以是煤系的芳烃重质油。大部分原料中芳烃是3~4环结构并带有3个以上长侧链,而纺丝沥青多为7~8个环芳烃组成,要实现原料结构的转变,需对其进行比较复杂的热处理。
专利申请号00123361.0石油系沥青基通用型碳纤维原料的制备方法中,采用乙烯裂解焦油为原料通过常压、减压蒸馏工艺得到树脂沥青和200~250℃的高软化点沥青;树脂沥青再经绝氧、气提等特定条件下进行热缩聚和分离反应便精制成碳纤维沥青原料。该方法得到的精制碳纤维沥青原料因采用釜式气提,氮气消耗量大,且脱挥效果不理想,同时整套工艺流程较长,不利于生产控制。
专利申请号200710163857.5通用级沥青碳纤维的制备方法中,将乙烯焦油放入反应釜中,通入空气进行氧化缩聚或通入氮气进行吹扫,当温度升到指定值恒温一段时间,然后在此温度进行减压蒸馏,制得沥青碳纤维用原料沥青。该方法工艺流程短,设备投资少,但反应及减压蒸馏时间过长,且不能实现连续生产,增加了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不利于工业化大规模生产可纺沥青。
专利号98117508.2一种同时生产碳纤维沥青及针状石油焦的工艺中:以蒸汽裂解制乙烯的副产物乙烯焦油为原料,通过热处理及减压闪蒸,将乙烯焦油中链烯基芳烃转变为碳纤维用纺丝沥青分离出来。该方法得到的纺丝沥青因采用的闪蒸工艺,沥青中轻重组分分离不够彻底,会造成得到的纺丝沥青含轻组分较高,不利于后续纺丝,且最终得到的碳纤维性能会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连续生产纺丝沥青的方法,解决现有纺丝沥青制备过程中轻组分的脱除效率低,生产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连续生产纺丝沥青的方法,具体工艺步骤如下:
①以芳烃重质油为原料,在重质油加热罐中加热到芳烃重质油凝点温度以上,通过Ⅰ号齿轮泵输送到熔体过滤器过滤;
②经过滤的芳烃重质油输送到Ⅰ号反应釜,或关闭Ⅰ号反应釜输送到Ⅱ号反应釜,同时,通过鼓风机将空气送入气体过滤器过滤后,进入空气加热器,空气加热后进入Ⅰ号反应釜或Ⅱ号反应釜进行氧化交联反应,并通过搅拌装置搅拌;
③经过氧化反应得到的160~220℃中软化点沥青,再通过Ⅱ号齿轮泵送入双螺杆连续反应器进行快速缩聚脱挥反应,最终得到软化点在240~300℃的可纺沥青;
④Ⅰ号反应釜或Ⅱ号反应釜中产生的轻组分气体通入Ⅰ号冷凝器进行冷凝分离,对不凝气体经管道输送到尾气处理装置;双螺杆连续反应器中产生的轻组分气体通入Ⅱ号冷凝器进行冷凝分离。
进一步,所用原料为芳烃重质油,它包含了煤系芳烃重质油和石油系芳烃重质油,具体有乙烯裂解焦油、乙烯渣油、煤焦油等。
进一步,所述熔体过滤器的过滤网精度为3~20μm。
进一步,所述Ⅰ号反应釜或Ⅱ号反应釜的反应温度为280~340℃,反应时间为2~10小时,芳烃重质油质量与空气质量的比值为:1kg芳烃重质油/2~10kg空气。
进一步,所述双螺杆连续反应器的反应温度为300~380℃,反应时间为0.5~4小时,真空度为0.06~0.1MPa。
进一步,最终得到的可纺沥青的软化点在260~290℃。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使用的双螺杆连续反应器因界面更新快,真空度高,能大大缩短脱挥所需要的时间,是一种高效的脱挥设备,同时,本发明工艺路线通过两套氧化反应釜的切换操作,实现了与双螺杆连续反应器的不间断衔接,实现了纺丝沥青制备的连续化,且整套工艺路线简单,控制点少,便于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用于以芳烃重质油为原料制备通用级纺丝沥青,提高了纺丝沥青制备过程中轻组分的脱除效率,降低了纺丝沥青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连续生产纺丝沥青的方法,具体工艺步骤如下:
①芳烃重质油在重质油加热罐1中加热到芳烃重质油凝点温度(30~50℃)以上后,通过Ⅰ号齿轮泵2输送到熔体过滤器3进行过滤,过滤网精度控制3~20μm;
②经过滤的芳烃重质油通过管道输送到Ⅰ号反应釜4,或关闭Ⅰ号反应釜4输送到Ⅱ号反应釜5(两个反应釜通过管道阀门切换操作),同时,通过鼓风机6送来的空气经气体过滤器7过滤后,进入空气加热器8加热,然后进入Ⅰ号反应釜4或Ⅱ号反应釜5,在反应釜中芳烃重质油在空气介质下进行氧化交联反应,并通过加装搅拌装置搅拌,反应釜反应温度280~340℃,反应时间2~10小时,芳烃重质油质量与空气质量的比值为:1kg芳烃重质油/2~10kg空气;
③经过氧化反应得到的160~220℃中软化点沥青,通过Ⅱ号齿轮泵9送入双螺杆连续反应器10进行快速缩聚脱挥反应,最终得到软化点在240~300℃的可纺沥青,双螺杆连续反应器10的反应温度为300~380℃,反应时间0.5~4小时,真空度0.06~0.1MPa。
④Ⅰ号反应釜4或Ⅱ号反应釜5中产生的轻组分气体通入Ⅰ号冷凝器11进行冷凝分离,对不凝气体经管道输送到尾气处理装置;双螺杆连续反应器10中产生的轻组分气体通入Ⅱ号冷凝器12进行冷凝分离。
实施例1
将乙烯裂解焦油加热到30℃后,经齿轮泵送入到过滤精度为3μm的过滤器进行过滤,然后输送到Ⅰ号反应釜或Ⅱ号反应釜中,同时在反应釜中通入经过滤及预热的空气,反应釜温度为280℃,时间设定为2小时,芳烃重质油与空气的质量比为:1kg芳烃重质油/2kg空气,得到软化点为160℃的沥青。将该沥青通过齿轮泵送入到双螺杆连续反应器,连续反应器温度300℃,真空度0.06MPA,反应脱挥时间0.5小时,得到软化点240℃的可纺沥青。
实施例2
将乙烯渣油加热到50℃后经,经齿轮泵送入到过滤精度为10μm的过滤器进行过滤,然后输送到Ⅰ号反应釜或Ⅱ号反应釜中,同时在反应釜中通入经过滤及预热的空气,反应釜温度为300℃,时间设定为5小时,芳烃重质油与空气的质量比为:1kg芳烃重质油/5kg空气,得到软化点为200℃的沥青。将该沥青通过齿轮泵送入到双螺杆连续反应器,连续反应器温度340℃,真空度0.08MPA,反应脱挥时间2小时,得到软化点255℃的可纺沥青。
实施例3
将煤焦油加热到80℃后,经齿轮泵送入到过滤精度为20μm的过滤器进行过滤,然后输送到Ⅰ号反应釜或Ⅱ号反应釜中,同时在反应釜中通入经过滤及预热的空气,反应釜温度为340℃,时间设定为10小时,芳烃重质油与空气的质量比为:1kg芳烃重质油/10kg空气,得到软化点为220℃的沥青。将该沥青通过齿轮泵送入到双螺杆连续反应器,连续反应器温度380℃,真空度0.1MPA,反应脱挥时间4小时,得到软化点300℃的可纺沥青。
实施例4
将煤焦油加热到90℃后,经齿轮泵送入到过滤精度为15μm的过滤器进行过滤,然后输送到Ⅰ号反应釜或Ⅱ号反应釜中,同时在反应釜中通入经过滤及预热的空气,反应釜温度为330℃,时间设定为8小时,芳烃重质油与空气的质量比为:1kg芳烃重质油/8kg空气,得到软化点为220℃的沥青。将该沥青通过齿轮泵送入到双螺杆连续反应器,连续反应器温度360℃,真空度0.1MPA,反应脱挥时间3小时,得到软化点290℃的可纺沥青。
实施例5
将乙烯裂解焦油加热到40℃后,经齿轮泵送入到过滤精度为5μm的过滤器进行过滤,然后输送到Ⅰ号反应釜或Ⅱ号反应釜中,同时在反应釜中通入经过滤及预热的空气,反应釜温度为295℃,时间设定为4小时,芳烃重质油与空气的质量比为:1kg芳烃重质油/3kg空气,得到软化点为180℃的沥青。将该沥青通过齿轮泵送入到双螺杆连续反应器,连续反应器温度330℃,真空度0.06MPA,反应脱挥时间2小时,得到软化点260℃的可纺沥青。

Claims (6)

1.一种连续生产纺丝沥青的方法,具体工艺步骤如下:
①以芳烃重质油为原料,在重质油加热罐(1)中加热到芳烃重质油凝点温度以上,通过Ⅰ号齿轮泵(2)输送到熔体过滤器(3)过滤;
②经过滤的芳烃重质油输送到Ⅰ号反应釜(4),或关闭Ⅰ号反应釜(4)输送到Ⅱ号反应釜(5),同时,通过鼓风机(6)将空气送入气体过滤器(7)过滤后,进入空气加热器(8),空气加热后进入Ⅰ号反应釜(4)或Ⅱ号反应釜(5)进行氧化交联反应,并通过搅拌装置搅拌;
③经过氧化反应得到的160~220℃中软化点沥青,再通过Ⅱ号齿轮泵(9)送入双螺杆连续反应器(10)进行快速缩聚脱挥反应,最终得到软化点在240~300℃的可纺沥青;
④Ⅰ号反应釜(4)或Ⅱ号反应釜(5)中产生的轻组分气体通入Ⅰ号冷凝器(11)进行冷凝分离,对不凝气体经管道输送到尾气处理装置;双螺杆连续反应器(10)中产生的轻组分气体通入Ⅱ号冷凝器(12)进行冷凝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生产纺丝沥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用原料为芳烃重质油,它包含了煤系芳烃重质油和石油系芳烃重质油,具体有乙烯裂解焦油、乙烯渣油、煤焦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生产纺丝沥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熔体过滤器(3)的过滤网精度为3~20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生产纺丝沥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Ⅰ号反应釜(4)或Ⅱ号反应釜(5)的反应温度为280~340℃,反应时间为2~10小时,芳烃重质油质量与空气质量的比值为:1kg芳烃重质油/2~10kg空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生产纺丝沥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螺杆连续反应器(10)的反应温度为300~380℃,反应时间为0.5~4小时,真空度为0.06~0.1MPa。
6.由权利要求1~5所述的任意一项连续生产纺丝沥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最终得到的可纺沥青的软化点在260~290℃。
CN2012104586802A 2012-11-15 2012-11-15 一种连续生产纺丝沥青的方法 Pending CN10292518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586802A CN102925187A (zh) 2012-11-15 2012-11-15 一种连续生产纺丝沥青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586802A CN102925187A (zh) 2012-11-15 2012-11-15 一种连续生产纺丝沥青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25187A true CN102925187A (zh) 2013-02-13

Family

ID=476401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4586802A Pending CN102925187A (zh) 2012-11-15 2012-11-15 一种连续生产纺丝沥青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925187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29083A (zh) * 2015-12-29 2017-07-07 丛国强 一种石油基各相同性碳纤维可纺沥青的制备方法
CN113061451A (zh) * 2020-01-02 2021-07-02 宝武炭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特种沥青的生产系统和方法
CN114891527A (zh) * 2022-04-18 2022-08-1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重油基包覆沥青的制备装置和方法
CN115093872A (zh) * 2022-06-22 2022-09-23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包覆沥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7983167A (zh) * 2024-04-03 2024-05-07 克拉玛依市先进能源技术创新有限公司 一种中间相沥青、通用级沥青制备系统及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725A (ja) * 1982-06-28 1984-01-07 Kawasaki Heavy Ind Ltd 炭素繊維の製造方法
JPS60255888A (ja) * 1984-05-30 1985-12-17 Mitsui Petrochem Ind Ltd 炭素繊維用ピツチ又は重質油の製造方法
CN86107024A (zh) * 1986-10-16 1988-06-01 化工部天津化工研究院 连续碱解法加工硼矿
CN1319642A (zh) * 1995-11-24 2001-10-31 丸善石油化学株式会社 含有小孔的多孔碳材料、其成形制品和中间产物
CN101135074A (zh) * 2007-10-10 2008-03-05 新疆创越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通用级沥青炭纤维的制备方法
CN102391885A (zh) * 2011-09-22 2012-03-28 天津大学 煤沥青基高软化点纺丝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725A (ja) * 1982-06-28 1984-01-07 Kawasaki Heavy Ind Ltd 炭素繊維の製造方法
JPS60255888A (ja) * 1984-05-30 1985-12-17 Mitsui Petrochem Ind Ltd 炭素繊維用ピツチ又は重質油の製造方法
CN86107024A (zh) * 1986-10-16 1988-06-01 化工部天津化工研究院 连续碱解法加工硼矿
CN1319642A (zh) * 1995-11-24 2001-10-31 丸善石油化学株式会社 含有小孔的多孔碳材料、其成形制品和中间产物
CN101135074A (zh) * 2007-10-10 2008-03-05 新疆创越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通用级沥青炭纤维的制备方法
CN102391885A (zh) * 2011-09-22 2012-03-28 天津大学 煤沥青基高软化点纺丝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邹祖桥等: "用煤焦油制取通用沥青碳纤维的研究", 《燃料与化工》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29083A (zh) * 2015-12-29 2017-07-07 丛国强 一种石油基各相同性碳纤维可纺沥青的制备方法
CN113061451A (zh) * 2020-01-02 2021-07-02 宝武炭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特种沥青的生产系统和方法
CN114891527A (zh) * 2022-04-18 2022-08-1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重油基包覆沥青的制备装置和方法
CN115093872A (zh) * 2022-06-22 2022-09-23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包覆沥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7983167A (zh) * 2024-04-03 2024-05-07 克拉玛依市先进能源技术创新有限公司 一种中间相沥青、通用级沥青制备系统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25187A (zh) 一种连续生产纺丝沥青的方法
CN101531909A (zh) 用于针状焦生产的连续沉降工艺
CN100447187C (zh) 改进的高温动态脱硫法生产再生胶的工艺
CN100362081C (zh) 煤系针状焦的工业化生产工艺
CN103113907B (zh) 一种制备煤系针状焦的工艺方法
CN101624730B (zh) 煤沥青基碳纤维的生产工艺方法
CN103361096B (zh) 一种生产通用级碳纤维的高软化点沥青的制备方法
CN103865558B (zh) 一种由重质油制备炭素材料的方法
CN103113908B (zh) 一种煤系针状焦的制备工艺
CN103102891B (zh) 一种煤系针状焦的制备方法
CN101724419A (zh) 一种煤焦油延迟焦化生产针状焦的方法
CN1912053A (zh) 煤系针状焦的制备方法
CN108410491A (zh) 一种采用煤液化残渣制备沥青的方法和系统
CN104789248B (zh) 一种煤沥青制备中间相沥青的方法
CN101993704A (zh) 一种脱除煤焦油沥青中的喹啉不溶物的方法
CN101575537B (zh) 中低温煤焦油加氢生产轻、重质燃料油和优质沥青的工艺
CN103113910B (zh) 一种煤系针状焦的原料预处理方法
CN106590437B (zh) 一种松香的加工方法
CN113088327B (zh) 一种生产中间相沥青的方法
CN103509574B (zh) 一种制备煤系针状焦的工艺
CN109401776B (zh) 一种沥青高温热萃取的方法及装置
CN105969431A (zh) 一种生产电石新工艺中热解油气的处理系统及方法
CN203079911U (zh) 一种制备煤系针状焦的装置
CN109628142A (zh) 一种高效低成本脱除fcc油浆中固体颗粒的方法
CN112852462A (zh) 一种用于中间相沥青生产的油基原料的连续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