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18692A - 连接器及燃料电池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及燃料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18692A
CN102918692A CN2010800670747A CN201080067074A CN102918692A CN 102918692 A CN102918692 A CN 102918692A CN 2010800670747 A CN2010800670747 A CN 2010800670747A CN 201080067074 A CN201080067074 A CN 201080067074A CN 102918692 A CN102918692 A CN 1029186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dividing plate
terminal
described connector
connection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6707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18692B (zh
Inventor
大竹康贵
藤田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9186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186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186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186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2Details
    • H01M8/0202Collectors; Separators, e.g. bipolar separators; Interconn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2Details
    • H01M8/0297Arrangements for joining electrodes, reservoir layers, heat exchange units or bipolar separators to each oth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24Grouping of fuel cells, e.g. stacking of fuel cells
    • H01M8/241Grouping of fuel cells, e.g. stacking of fuel cells with solid or matrix-supported electrolyt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24Grouping of fuel cells, e.g. stacking of fuel cells
    • H01M8/2457Grouping of fuel cells, e.g. stacking of fuel cells with both reactants being gaseous or vaporise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 H01R13/2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 H01R13/244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with a single cantilevered bea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H01R13/6271Latching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 H01R13/6273Latching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comprising two latching ar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60Contacts spaced along planar side wall transverse to longitudinal axis of engagement
    • H01R24/62Sliding engagements with one side only, e.g. modular jack coupl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10Fuel cells with solid electrolytes
    • H01M2008/1095Fuel cells with polymeric electrolyt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Fuel Cell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与形成在燃料电池的隔板上的连接器连接部连接的连接器具备:连接器壳体;端子部,其配置于连接器壳体,在连接器与连接器连接部连接时,与隔板的端边接触并在与隔板的层叠方向正交的方向即连接器的插入方向上进行弹性变形;卡合部,其形成于连接器壳体,在连接器与连接器连接部连接时,与连接器连接部卡合且用于抑制连接器的插入方向的移动。

Description

连接器及燃料电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及燃料电池。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已知有为了检测构成燃料电池的各单电池的发电电压等而安装在燃料电池的隔板等上的连接器。在将所述连接器与燃料电池连接时,有时由于连接器相对于燃料电池的插入方向或插入位置的偏差,而会发生连接不良或燃料电池侧的损伤等。为了解决该问题,已知有在连接器和燃料电池的一方设置凸状的引导部并在另一方设置凹状的槽,在使引导部与槽嵌合的状态下使连接器滑动而与燃料电池连接的技术(专利文献1)。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0063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7919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7-280872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7-87858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8-198429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即便通过上述技术,在将连接器与燃料电池连接时,也可能会产生连接不良或燃料电池侧的损伤等不良情况。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而作出,其目的在于在用于与燃料电池连接的连接器中,抑制与燃料电池连接时的连接不良或损伤等不良情况的发生。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的至少一部分,本申请发明采用以下的方式。
第一方式提供一种与在层叠的燃料电池的隔板上形成的连接器连接部连接的连接器。第一方式的连接器具备:连接器壳体;端子部,配置于所述连接器壳体,在所述连接器与所述连接器连接部连接时,与所述隔板的端边接触而在与所述隔板的层叠方向正交的方向即所述连接器的插入方向上弹性变形;及卡合部,形成于所述连接器壳体,用于在所述连接器与所述连接器连接部连接时与所述连接器连接部卡合,从而抑制所述连接器在所述插入方向上的移动。
根据第一方式的连接器,在使连接器与燃料电池连接时,端子部在连接器的插入方向上发生了弹性变形的状态下与隔板接触,因此能够抑制与燃料电池连接时的连接不良或损伤等不良情况的发生。
在第一方式的连接器中,可以是,所述端子部由具有导电性的长条状的平板构件形成,且在一方的端部具备折弯形成的用于与所述隔板的端边接触的接触面,通过将所述接触面向所述隔板的端边按压,所述端子部在长度方向上弹性变形。这种情况下,端子部以通过将接触面向所述隔板的端边按压而沿着长度方向进行弹性变形的方式配置于连接器壳体,因此能够抑制与燃料电池连接时的连接不良或损伤等不良情况的发生。
在第一方式的连接器中,可以是,所述卡合部以所述连接器壳体的至少一部分在与所述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宽度能够伸缩的方式配置于所述连接器壳体,在所述连接器与所述连接器连接部连接时,通过使所述连接器壳体的至少一部分的宽度扩宽,所述卡合部与所述连接器连接部卡合。这种情况下,在使连接器与燃料电池连接时,连接器壳体的至少一部分的宽度扩宽,因此通过卡合部能够抑制连接器的插入方向的移动。
在第一方式的连接器中,可以是,所述卡合部分别配置于所述连接器壳体的两侧。这种情况下,能够容易地抑制连接器的插入方向的移动。
第一方式的连接器可以还具备引导部,该引导部形成于所述连接器壳体,具有从所述端子部的两侧分别沿所述插入方向延伸的形状,在所述端子部的所述插入方向上具有沿与所述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彼此相对的相对面,在所述连接器与所述连接器连接部连接时,所述引导部通过所述彼此相对的相对面来夹持所述隔板。这种情况下,在使连接器与燃料电池连接时,引导部的相对面夹持隔板,因此能够抑制连接不良或损伤等不良情况的发生。
在第一方式的连接器中,可以是,所述引导部在与所述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宽度比所述连接器壳体的除所述引导部以外的部分在与所述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宽度宽。这种情况下,能够通过比连接器壳体的宽度宽的引导部夹持隔板,因此能够抑制将连接器与燃料电池连接时的连接不良或损伤等不良情况的发生。
第二方式提供一种燃料电池。第二方式的燃料电池具备:膜电极接合体;隔板,分别配置于所述膜电极接合体的两侧,且具备用于连接连接器的连接器连接部;及连接器,与所述连接器连接部连接,所述连接器具备:连接器壳体;端子部,配置于所述连接器壳体,在所述连接器与所述连接器连接部连接时,与所述隔板的端边接触而在与所述隔板的层叠方向正交的方向即所述连接器的插入方向上弹性变形;及卡合部,形成于所述连接器壳体,用于在所述连接器与所述连接器连接部连接时与所述连接器连接部卡合,从而抑制所述连接器在所述插入方向上的移动,所述连接器连接部具备:切缺部,由所述隔板的外周部的一部分在所述插入方向上切缺而形成;及被卡合部,形成于所述切缺部的内侧,用于与所述连接器的所述卡合部卡合。
根据第二方式的燃料电池,在连接有连接器的燃料电池中,能够抑制连接器与燃料电池的连接不良、或连接时的损伤等的发生。
在第二方式的燃料电池中,所述连接器可以还具备引导部,该引导部形成于所述连接器壳体,具有从所述端子部的两侧分别沿所述插入方向延伸的形状,在所述端子部的所述插入方向上具有沿与所述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彼此相对的相对面,在所述连接器与所述连接器连接部连接时,所述引导部通过所述彼此相对的相对面来夹持所述隔板,所述引导部在与所述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宽度比所述切缺部在与所述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宽度宽。这种情况下,能够容易地将连接器与燃料电池连接,因此能够抑制连接不良或损伤等不良情况的发生。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能够以各种方式实现,例如,能够以使用了上述的连接器的电压等的检测装置、具有上述的连接器的燃料电池系统等的方式来实现。而且,本发明的连接器及燃料电池能够适当地与其他的构件组合应用。
附图说明
图1A是例示了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安装于燃料电池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B是例示了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上连接有线缆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2是例示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的外观结构的说明图。
图3是例示了从侧方观察连接器时的形状的说明图。
图4是例示了从上方观察连接器时的形状的说明图。
图5是例示了从下方观察连接器时的形状的说明图。
图6是例示了端子的外观结构的说明图。
图7是用于说明端子的伸缩的说明图。
图8是用于说明端子与连接器壳体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图9是用于说明将连接器的引导部插入到燃料电池中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0是用于说明将连接器的壳体安装部插入到燃料电池中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1是用于说明将连接器安装于燃料电池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2是用于说明作用在隔板上的连接器的应力的说明图。
图13是从上方观察将连接器安装于燃料电池的状态的简图。
图14是用于说明隔板与端子的接触状态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基于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A.第一实施例:
A-1.连接器的外观结构:
图1A是例示了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安装于燃料电池的状态的说明图。图1B是例示了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上连接有线缆的状态的说明图。图2是例示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的外观结构的说明图。连接器10为了经由线缆Ca将用于检测电压值的检测器(未图示)等与燃料电池20连接而使用,通过安装在燃料电池20的隔板21上,而与燃料电池20电连接。在图1A及图1B(以后,也将它们统称为图1)中,表示了2个连接器10安装在隔板21上的状态。连接器10具备:通过树脂而形成为大致箱形形状的连接器壳体100;由导电性构件形成且由连接器壳体100保持的端子200。
在本实施例中,将连接器10的与隔板21连接的一侧称为“前方侧”,将端子200露出并连接有线缆Ca的一侧称为“后方侧”。而且,将连结前方侧与后方侧的方向称为“前后方向”。另一方面,在连接器10中,在与燃料电池连接时,将沿着隔板21的层叠方向的方向称为“左右方向”。而且,在连接器10中,将与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分别正交的方向称为“上下方向”。连接器10的前后方向相当于图1及图2的x方向。连接器10的左右方向相当于图1及图2的y方向。而且,连接器10的上下方向相当于图1及图2的z方向。本实施例的连接器10的前后方向相当于技术方案的“插入方向”。
燃料电池20可以使用各种燃料电池,但在本实施例中,使用固体高分子型燃料电池作为燃料电池20。燃料电池20具有将多个未图示的单电池隔着隔板21层叠而成的电池组结构。即,燃料电池20的隔板21分别配置在单电池的两侧。各单电池是燃料电池20中的进行发电的单位模块,包括在电解质膜的各面上形成有阳极及阴极的电极的膜电极接合体(也称为MEA)。各单电池通过氢气与空气中含有的氧的电化学反应而进行发电。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各单电池的结构和规格彼此相同。
连接器壳体100具备壳体安装部110、引导部120、左侧台阶状部100h1、右侧台阶状部100h2。壳体安装部110具备捏持部111和卡合部112。引导部120具备抵接面121、端面122、倒角部123、凹部124。关于壳体安装部110及引导部120的详细情况,使用图3~图5在后面叙述。
左侧台阶状部100h1及右侧台阶状部100h2是通过将连接器壳体100的上方侧与下方侧沿着左右方向错开而形成的高低差部,如图2所示,左侧台阶状部100h1形成在连接器壳体100的左右方向的侧面的一方,右侧台阶状部100h2形成在连接器壳体100的左右方向的侧面的另一方。左侧台阶状部100h1如图1所示,在将连接器10安装于燃料电池20时,与相邻的另一连接器10的右侧台阶状部抵接,右侧台阶状部100h2与相邻的另一连接器10的左侧台阶状部抵接。由此,能够将多个连接器10相互组合而一体使用,即使在2个连接器10相邻的部分也能够容易地使隔板21与连接器10连接。
端子200通过长条状的平板构件形成,以长度方向沿着连接器壳体100的前后方向的方式配置于连接器壳体100。而且,端子200在连接器壳体100中以相邻的端子200彼此在左右方向上的间隔与隔板21彼此的间隔相等的方式并列配置。端子200的形状和连接器壳体100中的配置位置等的详细情况使用图6~图8在后面叙述。
A-2.连接器壳体的详细结构:
说明壳体安装部110及引导部120的详细情况。图3是例示了从侧方观察连接器时的形状的说明图。图4是例示了从上方观察连接器时的形状的说明图。图5是例示了从下方观察连接器时的形状的说明图。壳体安装部110具备长板状的外形,以长度方向沿着连接器壳体100的前后方向(x方向)的方式将前方侧的端部固定于连接器壳体100,在后方侧的端部形成有捏持部111。壳体安装部110分别形成在连接器壳体100的上下方向的两侧。壳体安装部110在固定于连接器壳体100的端部与捏持部111之间具备卡合部112。
卡合部112具备向与壳体安装部110的长度方向(x方向)正交的方向(z方向)突出的形状,分别以连接器壳体100的上下方向的宽度扩大的方式配置在连接器壳体100的两侧。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器壳体100在上下方向上的宽度中的从一方的卡合部112的顶部到另一方的卡合部112的顶部为止的宽度称为宽度W1。连接器壳体100构成为,当由使用者等施加将两侧的捏持部111彼此拉近那样的应力时,宽度W1的值减少。
引导部120具备梯形的平板状的外形,在连接器壳体100的前方侧以从连接器壳体100向连接器壳体100的前方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而且,引导部120以主面沿着连接器壳体100的上下方向的方式分别配置在端子200的两侧。
引导部120在主面的至少一方形成有用于夹持隔板的矩形的抵接面121。在本实施例中,抵接面121形成在主面的局部,但也可以形成在整个主面。抵接面121隔着端子200与相邻的另一引导部120的抵接面121相对,并通过相对的2个抵接面121来夹持隔板21。具体而言,抵接面121在端子200的前方上,沿着左右方向与另一引导部120的抵接面121彼此相对。即,抵接面121在端子200的插入方向上,沿着与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彼此相对。
引导部120以形成抵接面121的部分的厚度比其他部分厚的方式形成。由此,通过缩减相对的抵接面121彼此的间隔而能够容易地夹持隔板21。另一方面,在端子200的附近,为了抑制端子200与引导部120的接触而能够确保必要的间隔。
引导部120在抵接面121与前方侧的端面122之间形成倒角部123。由此,在将引导部120插入到相邻的2个隔板21之间时,能够抑制隔板21与引导部120的端面122接触而发生损伤的情况,并能够容易地将引导部120插入到相邻的隔板21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将引导部120在上下方向上的宽度称为宽度W2。引导部120在上下方向上的宽度W2与抵接面121的宽度相等,在连接器壳体100在上下方向上的宽度中最宽。抵接面121相当于技术方案的“相对面”。
凹部124通过使厚度比引导部120中的其他部分的厚度薄而形成为上下方向的剖面为凹状。凹部124隔着端子200而与相邻的另一引导部120的凹部124相对,通过相对的2个凹部124,如后述那样,形成端子200能够在前后方向摆动的空间。
A-3.端子的详细结构:
图6是例示了端子的外观结构的说明图。端子200通过具有端部200e1及端部200e2的长条状的平板构件形成,一方的端部200e2在折弯部200b向厚度方向(z方向)折弯,由此在端部200e2与折弯部200b之间形成接触面200t。接触面200t是在连接器10与燃料电池20的连接时与隔板21接触的面。而且,接触面200t在折弯部200b与端部200e1之间形成与连接器壳体100接合的上表面200h。端子200的宽度(y方向)形成得比隔板21的厚度宽。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端子200在折弯部200b与接触面200t之间具备将端子200向折弯部200b的相反方向折弯而形成的第二折弯部200c。
在本实施例中,端子200具备在2个折弯部向厚度方向折弯的外形,但折弯部也可以为1个,也可以为3个以上。而且,端子200也可以具有向厚度方向以外折弯的外形。在本实施例中,端子200具有宽度恒定的外形,但关于端子200的宽度,只要接触面200t比隔板21的宽度宽,则这以外的部分的宽度就可以任意设定。
图7是用于说明端子的伸缩的说明图。设未接受应力的状态下的端子200的延伸方向(x方向)的长度为L3,接触面200t受到延伸方向的应力(图7箭头所示)的状态下的延伸方向的长度为L4(<L3)。端子200形成为在接触面200t受到来自端子200的延伸方向的应力时,延伸方向的长度弹性地伸缩。即,当对端子200施加应力时,延伸方向的长度从L3变为L4,当停止应力的施加时,延伸方向的长度从L4变为L3。端子200由于具备第二折弯部200c,因此能够通过折弯部200b和第二折弯部200c这两个部分来承担从接触面200t接受的应力引起的变形。由此,能够抑制折弯部200b的变形量,因此能够抑制与折弯部200b的变形相伴的上表面200h的变形,能够抑制上表面200h与连接器壳体100的接合的脱落。
图8是用于说明端子与连接器壳体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如图8所示,端子200以端部200e2成为连接器壳体100的前方侧且端部200e1成为连接器壳体100的后方侧的方式将上表面200h固定在连接器壳体100上。即,端子200以端子200的延伸方向沿着连接器壳体100的前后方向的方式保持于连接器壳体100。由此,端子200的接触面200t沿着连接器壳体100的前后方向摆动,因此端子200能够在沿着连接器壳体100的前后方向的方向上弹性地伸缩。
A-4.连接器的连接方式:
说明将连接器10安装于燃料电池20时的状态。图9~图11对应于连接器10安装于燃料电池时的时间性的方式的变化。图9是用于说明将连接器的引导部插入到燃料电池的状态的说明图。图10是用于说明将连接器的壳体安装部插入到燃料电池的状态的说明图。图11是用于说明将连接器安装于燃料电池的状态的说明图。
如图9所示,燃料电池20的隔板21在构成外周的外周端边21e的局部形成有切缺部21n。切缺部21n通过将外周端边21e的局部切缺成凹状而形成。在本实施例中,切缺部21n通过接触端边21c和一对相对端边21f构成,该接触端边21c形成在从外周端边21e向隔板21的内侧后退的位置,这一对相对端边21f将接触端边21c的两端与外周端边21e连结。接触端边21c形成为与外周端边21e平行,相对端边21f形成为与外周端边21e正交。接触端边21c在连接器10与燃料电池20连接时与端子200接触。在本实施例中,从一方的相对端边21f到另一方的相对端边21f的距离即切缺部21n的宽度称为宽度W5。切缺部21n的宽度W5形成为比引导部120在上下方向上的宽度W2窄。将与外周端边21e正交的方向称为切缺部21n的切缺方向。切缺部21n相当于技术方案的“连接器连接部”。接触端边21c相当于技术方案的“隔板的端边”。外周端边21e相当于技术方案的“外周部”。
在各相对端边21f的与外周端边21e连接的连接部附近分别形成有用于与连接器壳体100的卡合部112卡合的被卡合部21h。被卡合部21h分别朝向切缺部21n的内侧方向呈凸状地突出形成,从一方的被卡合部21h到另一方的被卡合部21h为止的宽度W6形成得比切缺部21n的宽度W5窄。从一方的被卡合部21h到另一方的被卡合部21h为止的宽度W6形成得比从连接器壳体100的一方的卡合部112的顶部到另一方的卡合部112的顶部为止的宽度W1窄。
连接器10以前后方向沿着切缺部21n的切缺方向的方式插入到燃料电池20的切缺部21n。此时,连接器10在左右方向上以引导部120夹持隔板21的方式插入。引导部120以上下方向上的宽度W2比切缺部21n的宽度W5宽的方式形成。因此,在将连接器10插入到切缺部21n的期间,引导部120能够至少在上下方向的两端部夹持隔板21。即,引导部120的上下方向的两端部在将连接器10插入到切缺部21n的期间,能够位于彼此相对的一对隔板21之间。由此,能够限制将连接器10插入到切缺部21n时连接器10在层叠方向上的移动。
如图10所示,连接器10通过两侧的捏持部111被相互拉近,而使从一方的卡合部112到另一方的卡合部112为止的宽度W1比从切缺部21n的一方的被卡合部21h到另一方的被卡合部21h为止的宽度W6窄。因此,在将连接器10插入到切缺部21n时,通过将两侧的捏持部111相互拉近,而能够使连接器壳体100的卡合部112通过2个被卡合部21h之间,能够将连接器10插入到切缺部21n的深处。
在将连接器10插入到切缺部21n的深处时,引导部120通过彼此相对的抵接面121来夹持隔板21的接触端边21c。由此,如图11所示,在将连接器10进一步向深处插入时,能够容易地使接触端边21c与端子200的接触面200t接触。具体而言,隔板的厚度非常薄,例如薄至0.01mm~0.5mm左右,而且,接触面200t的宽度也窄至几mm左右,因此不容易使它们接触。然而,引导部120由于在端子200的前方上具备彼此相对的抵接面121,因此在将连接器10插入到隔板21时,在隔板21与端子200发生接触之前,引导部120能够夹持隔板21。因此,在插入时,即便连接器10沿着隔板的层叠方向稍摇动,也能够稳定地使端子200的接触面200t与隔板21接触。
如图11所示,在使端子200的接触面200t与接触端边21c接触的状态下,进一步将连接器10向切缺部21n的深处插入时,通过接触端边21c将端子200的接触面200t向连接器10的后方侧压下。在将端子200的接触面200t向连接器10的后方侧压下的状态下,使为了将两侧的捏持部111相互拉近而施加的力松缓时,在壳体安装部110的回复力的作用下,卡合部112与被卡合部21h卡合。由此,借助端子200压回隔板21的力,能够抑制连接器10从切缺部21n脱落的情况。即,本实施例的连接器10以将端子200向插入方向压缩而使其弹性变形的状态固定于隔板21。
图12是用于说明作用于隔板的连接器的应力的说明图。连接器10借助端子200的弹性力,如图12的箭头所示,将隔板21向连接器10的插入方向压回。另一方面,通过其反力,连接器10通过卡合部112将被卡合部21h向与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压回。即,连接器10借助端子200的弹性力,端子200的接触面200t向接触端边21c施加应力,以卡合部112向被卡合部21h施加了应力的状态固定于隔板21。
图13是从上方观察将连接器安装于燃料电池的状态的简图。图13对应于从图1的13-13剖面观察隔板21及连接器10的状态。图14是用于说明隔板与端子的接触状态的说明图。图14的连接器10对应于从上方观察到的状态,隔板21对应于图1的14-14剖面。
如图13所示,连接器10以通过引导部120的抵接面121夹持有隔板21的状态安装于燃料电池20。由此,能够抑制安装于燃料电池20的连接器10沿着左右方向(隔板的层叠方向)移动的情况。而且,如图14所示,连接器10以隔板21的接触端边21c与端子200的接触面200t分别抵接的状态安装于燃料电池20。此时,引导部120的抵接面121在端子200的前方上夹持隔板21,因此在连接器10安装于燃料电池20时,端子200能够在接触面200t的中心部与隔板21的接触端边21c接触。
如以上说明那样,根据本实施例的连接器10,在使连接器10与燃料电池20连接时,端子200以向连接器10的插入方向弹性变形的状态与隔板接触,因此能够抑制将连接器10与燃料电池20连接时的连接不良或损伤等不良情况的发生。具体而言,连接器10通过将端子200与隔板21的接触端边21c抵接,而与燃料电池20电连接。因此,在将连接器10插入到燃料电池20时,能够以端子200不会在隔板21的表面上滑动的方式将连接器10安装于燃料电池20。由此,根据本实施例的连接器10,能够抑制由于端子200在隔板21的表面上滑动而产生的接触阻力的增大或接触不良等不良情况的发生。而且,连接器10中,端子200相对于隔板21以沿着连接器10的插入方向施加了应力的状态接触,因此即使在发生了振动或劣化等的情况下,也能够稳定地维持端子200与隔板21的接触状态。
以往,已知有使两张板重叠而通过呈夹子状的端子夹持隔板的连接器。在将该连接器安装于燃料电池时,为了夹持隔板而需要使端子在隔板的表面上滑动,由于因滑动产生的端子或隔板表面的伤痕或变形,而可能发生接触阻力的增大或接触不良。然而,本发明的连接器10中,由于端子200在连接器的插入方向上与隔板21的端边接触,因此能够抑制在安装于燃料电池20时端子200与隔板21发生摩擦而在端子200及隔板21的彼此的接触面产生损伤或变形等的情况。
关于端子沿着插入方向伸缩的连接器,由于以下的理由,而未使用于与燃料电池的隔板连接的连接器。首先,可认为,由于隔板非常薄,因此在使连接器的端子与隔板的端边接触时,接触面积小而无法维持良好的接触状态。而且,通常,连接器通过进行连接的一侧的连接器及被连接的一侧的连接器这两个连接器构成,因此能够比较任意地设定彼此的端子的形状和连接方法。然而,与燃料电池的隔板连接的连接器的被连接的一侧通过层叠的隔板形成,因此形状存在制约,不容易变更连接器的形状。即,与燃料电池的隔板连接的连接器通常是通过夹子状的端子来夹持隔板的结构,难以使用与通过进行连接的一侧及被连接的一侧这两个连接器构成的一般的连接器同样的方法。然而,发明人发现,根据本发明的结构的连接器10,即使是端子200与隔板21的端边在连接器的插入方向上接触的结构,也能够稳定地与隔板的端边连接,因而实现了本发明。根据该结构,进一步,能够抑制在安装于燃料电池20时端子200与隔板21发生摩擦而在端子200及隔板21的彼此的接触面产生损伤或变形等的情况。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的连接器10,在使连接器10与燃料电池20连接时,端子200在连接器10的插入方向上发生弹性变形的状态下与隔板接触,因此能够抑制隔板21或端子200的制造误差引起的不良情况的发生。具体而言,即使在由于制造时的精度而在燃料电池中层叠的多个隔板的各端部未均匀对齐的情况下,由于连接器10的端子200具备沿着插入方向伸缩的结构,因此在插入到燃料电池时,端子也能够对应于各个隔板的端部的形状而伸缩并与隔板的端边接触。而且,连接器10未必需要在接触面200t的中心与隔板的端边接触,因此即使在燃料电池中隔板的层叠间隔不均匀的情况下、或一部分的隔板的端部折弯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端子200与隔板接触。
另外,即使在由于制造时的精度而连接器中各端子200的接触面200t未均匀对齐的情况下、或一部分的端子200相对于插入方向倾斜被保持的情况下,端子200也能够通过伸缩而与隔板的端边接触,或利用接触面200t的中心以外的部分与隔板的端边接触。即,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10,具有即使隔板、连接器均产生制造误差也能够安装这样的健壮性。
D.变形例: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实施例或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以各种方式实施,例如能够进行如下的变形。
D1.变形例1: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连接器10的端子200由长条状的平板构件形成,但端子200只要是至少沿着一方向能够弹性伸缩的结构即可,并未限定为平板构件,例如,可以是螺旋弹簧那样的弹性构件。在该结构中,也能够起到与本实施例的连接器10同样的效果。
D2.变形例2: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器10的引导部120具备抵接面121和倒角部123,但也可以是不具备它们中的至少1个的结构。而且,连接器10具备引导部120的上下方向的宽度W2在连接器壳体100的上下方向的宽度中最宽的结构,但也可以不具备引导部120的宽度W2在连接器壳体100的上下方向的宽度中最宽的结构。而且,也可以是引导部120的宽度W2比隔板21的切缺部21n的宽度W5窄的结构。
D3.变形例3: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器10在连接器壳体100的两侧具备卡合部112,但卡合部112也可以形成在连接器壳体100的任一侧。卡合部112也可以不在连接器壳体100的上下方向,而在左右的侧面的至少一方形成。
另外,卡合部112在长板状的壳体安装部110的局部形成,通过使壳体安装部110挠曲,而能够变更连接器壳体100的宽度W1,但只要是连接器壳体100的宽度能够变更的结构,卡合部112就可以是上述以外的方式。例如,卡合部112可以是借助弹簧等的力而从连接器壳体100的一部分突出或被收纳的方式。
D4.变形例4: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连接器10形成为在插入到隔板21的切缺部21n时仅端子200的接触面200t与接触端边21c接触的结构,但也可以具备触碰部,在连接器10插入到隔板21的切缺部21n时,该触碰部与接触端边21c抵接,以免连接器10向切缺部21n的深处进入规定以上。
D5.变形例5:
在本实施例中,对本发明的一方式的连接器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能够以各种方式来实现。例如,本发明能够以使用了上述的连接器的电压等的检测装置、具有上述的连接器的燃料电池系统等的方式来实现。而且,本发明的连接器或燃料电池可以适当与其他的构件组合来适用。
标号说明
10…连接器
20…燃料电池
21…隔板
21n…切缺部
100…连接器壳体
110…壳体安装部
111…捏持部
112…卡合部
120…引导部
121…抵接面
200…端子
200b…折弯部
200t…接触面

Claims (9)

1.一种连接器,与在层叠的燃料电池的隔板上形成的连接器连接部连接,具备:
连接器壳体;
端子部,配置于所述连接器壳体,在所述连接器与所述连接器连接部连接时,与所述隔板的端边接触而在与所述隔板的层叠方向正交的方向即所述连接器的插入方向上弹性变形;及
卡合部,形成于所述连接器壳体,用于在所述连接器与所述连接器连接部连接时与所述连接器连接部卡合,从而抑制所述连接器在所述插入方向上的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端子部由具有导电性的长条状的平板构件形成,且在一方的端部具备折弯形成的用于与所述隔板的端边接触的接触面,通过将所述接触面向所述隔板的端边按压,所述端子部在长度方向上弹性变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卡合部以所述连接器壳体的至少一部分在与所述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宽度能够伸缩的方式配置于所述连接器壳体,在所述连接器与所述连接器连接部连接时,通过使所述连接器壳体的至少一部分的宽度扩宽,所述卡合部与所述连接器连接部卡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卡合部分别配置于所述连接器壳体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还具备引导部,该引导部形成于所述连接器壳体,具有从所述端子部的两侧分别沿所述插入方向延伸的形状,在所述端子部的所述插入方向上具有沿与所述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彼此相对的相对面,在所述连接器与所述连接器连接部连接时,所述引导部通过所述彼此相对的相对面来夹持所述隔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引导部在与所述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宽度比所述连接器壳体的除所述引导部以外的部分在与所述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宽度宽。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连接器与由所述隔板的外周部的一部分在所述插入方向上切缺而形成的所述连接器连接部连接。
8.一种燃料电池,具备:
膜电极接合体;
隔板,分别配置于所述膜电极接合体的两侧,且具备用于连接连接器的连接器连接部;及
连接器,与所述连接器连接部连接,
所述连接器具备:
连接器壳体;
端子部,配置于所述连接器壳体,在所述连接器与所述连接器连接部连接时,与所述隔板的端边接触而在与所述隔板的层叠方向正交的方向即所述连接器的插入方向上弹性变形;及
卡合部,形成于所述连接器壳体,用于在所述连接器与所述连接器连接部连接时与所述连接器连接部卡合,从而抑制所述连接器在所述插入方向上的移动,
所述连接器连接部具备:
切缺部,由所述隔板的外周部的一部分在所述插入方向上切缺而形成;及
被卡合部,形成于所述切缺部的内侧,用于与所述连接器的所述卡合部卡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燃料电池,其中,
所述连接器还具备引导部,该引导部形成于所述连接器壳体,具有从所述端子部的两侧分别沿所述插入方向延伸的形状,在所述端子部的所述插入方向上具有沿与所述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彼此相对的相对面,在所述连接器与所述连接器连接部连接时,所述引导部通过所述彼此相对的相对面来夹持所述隔板,
所述引导部在与所述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宽度比所述切缺部在与所述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宽度宽。
CN201080067074.7A 2010-05-28 2010-05-28 连接器及燃料电池 Active CN10291869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0/003613 WO2011148433A1 (ja) 2010-05-28 2010-05-28 コネクタおよび燃料電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18692A true CN102918692A (zh) 2013-02-06
CN102918692B CN102918692B (zh) 2015-04-01

Family

ID=450034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67074.7A Active CN102918692B (zh) 2010-05-28 2010-05-28 连接器及燃料电池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865365B2 (zh)
JP (1) JP5445678B2 (zh)
CN (1) CN102918692B (zh)
DE (1) DE112010005607B4 (zh)
WO (1) WO2011148433A1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70923A (zh) * 2017-02-22 2018-08-3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电池连接器单元
CN108886155A (zh) * 2016-06-10 2018-11-23 宝马股份公司 用于与多个隔板接触的方法以及燃料电池系统
CN109119665A (zh) * 2017-06-26 2019-01-0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燃料电池模块及其制造方法、连接器
CN109698367A (zh) * 2017-10-19 2019-04-3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单电池监测器连接器的附接方法和燃料电池模块
CN110088953A (zh) * 2016-12-19 2019-08-02 宝马股份公司 用于电接触导通燃料电池堆的隔板的连接元件
CN110770953A (zh) * 2017-06-20 2020-02-07 瑞典电池公司 用于燃料电池组电压监测的电连接器
CN110829044A (zh) * 2018-08-14 2020-02-21 泰连德国有限公司 触头元件、插头和用于接触双极堆叠体的触头布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521401B (en) 2013-12-18 2021-02-10 Intelligent Energy Ltd Connector system for a fuel cell stack assembly
KR101551027B1 (ko) * 2013-12-24 2015-09-07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스택 전압 측정 장치
DE102014225949A1 (de) * 2014-12-15 2016-06-16 Volkswagen Ag Elektrischer Steckverbinder mit Rasteinrichtung zur Kontaktierung eines Bipolarplattenstapels für eine Brennstoffzelle und Bipolarplattenstapel
KR101701606B1 (ko) * 2015-05-15 2017-02-02 현대제철 주식회사 연료전지 스택의 셀 전압 모니터링 커넥터
JP6332221B2 (ja) * 2015-09-30 2018-05-3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DE202020102088U1 (de) 2020-04-15 2021-07-16 Reinz-Dichtungs-Gmbh Zelle für ein elektrochemisches System mit einer flexiblen elektrischen Leitung zum Abgreifen einer elektrischen Spannung
DE102020128584A1 (de) 2020-10-30 2022-05-05 Audi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r Fertigung eines eine Mehrzahl von Brennstoffzellen aufweisenden Brennstoffzellenstapels, Brennstoffzelle sowie Brennstoffzellenstapel
DE102022114215B3 (de) * 2022-06-07 2023-08-10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Kontaktiervorrichtung für einen Stapel elektrochemischer Zellen und Kontaktierungsverfahren
JP7289584B1 (ja) 2023-03-10 2023-06-12 大川原化工機株式会社 大容量型超微粒化噴霧乾燥装置及び大容量型超微粒化噴霧乾燥方法
JP7410465B1 (ja) 2023-06-05 2024-01-10 株式会社水素パワー 接続構造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26815A (ja) * 1999-10-27 2001-05-11 Yazaki Corp コネクタ
JP2002280098A (ja) * 2001-03-21 2002-09-27 Hirose Electric Co Ltd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JP2006260791A (ja) * 2005-03-15 2006-09-28 Iriso Denshi Kogyo Kk コネクタ
CN101009283A (zh) * 2006-01-26 2007-08-01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适于减小闭锁的cmos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1375446A (zh) * 2006-01-25 2009-02-25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燃料电池的电压检测连接器和采用该连接器的燃料电池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11317B2 (ja) 2002-08-09 2009-01-2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セル電圧モニター
JP2004362860A (ja) * 2003-06-03 2004-12-24 Nissan Motor Co Ltd 燃料電池の電圧測定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7101190B2 (en) * 2004-11-15 2006-09-05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system having contact array interface for engaging contacts at varying centerline spacing
JP4815971B2 (ja) 2005-09-26 2011-11-1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積層型燃料電池の端子ユニット
JP4911978B2 (ja) * 2006-01-25 2012-04-0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及び燃料電池用コネクタ
JP2007280872A (ja) 2006-04-11 2007-10-25 Sony Corp 電池パックおよびコネクタ
JP2008041273A (ja) * 2006-08-01 2008-02-21 Sharp Corp Fコネクタおよびfコネクタ搭載製品
JP4573845B2 (ja) 2007-02-09 2010-11-04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装置
JP2009187677A (ja) * 2008-02-01 2009-08-20 Nissan Motor Co Ltd 燃料電池におけるコネクタ接続方法およびセル電圧測定用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26815A (ja) * 1999-10-27 2001-05-11 Yazaki Corp コネクタ
JP2002280098A (ja) * 2001-03-21 2002-09-27 Hirose Electric Co Ltd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JP2006260791A (ja) * 2005-03-15 2006-09-28 Iriso Denshi Kogyo Kk コネクタ
CN101375446A (zh) * 2006-01-25 2009-02-25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燃料电池的电压检测连接器和采用该连接器的燃料电池
CN101009283A (zh) * 2006-01-26 2007-08-01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适于减小闭锁的cmos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86155A (zh) * 2016-06-10 2018-11-23 宝马股份公司 用于与多个隔板接触的方法以及燃料电池系统
US11063278B2 (en) 2016-06-10 2021-07-13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Method for making contact with a plurality of separator plates and fuel cell system
CN108886155B (zh) * 2016-06-10 2022-02-22 宝马股份公司 用于与多个隔板接触的方法以及燃料电池系统
CN110088953A (zh) * 2016-12-19 2019-08-02 宝马股份公司 用于电接触导通燃料电池堆的隔板的连接元件
CN110088953B (zh) * 2016-12-19 2022-09-13 宝马股份公司 用于电接触导通燃料电池堆的隔板的连接元件
CN108470923A (zh) * 2017-02-22 2018-08-3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电池连接器单元
CN110770953A (zh) * 2017-06-20 2020-02-07 瑞典电池公司 用于燃料电池组电压监测的电连接器
CN110770953B (zh) * 2017-06-20 2022-11-01 瑞典电池公司 用于燃料电池组电压监测的电连接器
CN109119665A (zh) * 2017-06-26 2019-01-0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燃料电池模块及其制造方法、连接器
CN109698367A (zh) * 2017-10-19 2019-04-3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单电池监测器连接器的附接方法和燃料电池模块
CN109698367B (zh) * 2017-10-19 2022-02-25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单电池监测器连接器的附接方法和燃料电池模块
CN110829044A (zh) * 2018-08-14 2020-02-21 泰连德国有限公司 触头元件、插头和用于接触双极堆叠体的触头布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209911A1 (en) 2013-08-15
US8865365B2 (en) 2014-10-21
WO2011148433A1 (ja) 2011-12-01
CN102918692B (zh) 2015-04-01
JPWO2011148433A1 (ja) 2013-07-25
DE112010005607T5 (de) 2013-03-21
DE112010005607B4 (de) 2014-12-31
JP5445678B2 (ja) 2014-03-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18692A (zh) 连接器及燃料电池
CN106410101A (zh) 电池模块、包括电池模块的电池组和包括电池组的车辆
AU2002328221A1 (en) Electrical contacting device for a fuel cell
CN103299466A (zh) 用于燃料电池堆的连接器系统
KR101336426B1 (ko) 연료전지의 스택 전압 검출이 용이한 구조를 갖는 연료전지 스택 및 이를 이용한 연료전지 스택 전압 검출 장치
US7097519B2 (en) Spring contact sheet and electrochemical battery with such a spring contact sheet
US9531102B2 (en) Electrical power connector and a terminal assembly
CA2401479A1 (en) Elastomeric connector for fuel cell stack cell voltage monitor
KR20120050132A (ko) 연료전지의 스택 전압 검출 장치
KR102050033B1 (ko) 충방전 단자모듈과 이를 갖춘 전지셀 고온 가압장치
CN105990730A (zh) 铜排连接器及端子组件
CN209516098U (zh) 一种蛇形端子及应用其的连接器和电池插槽
US20230091858A1 (en) Battery pack including clip type connector
CN108886155A (zh) 用于与多个隔板接触的方法以及燃料电池系统
KR101816708B1 (ko) 배터리팩
JP5481421B2 (ja) 燃料電池モジュール
CN216288837U (zh) 汇流条组件、电池组和电驱动设备
KR102616253B1 (ko) 전지셀 충방전 단자모듈
EP4084268A1 (en) Battery cell charging/discharging jig capable of connecting to multiple power sources, and battery cell charging/discharging system including same
KR20130133442A (ko) 연료전지의 스택전압 검출이 용이한 구조를 갖는 연료전지의 스택 전압검출장치
CN202050087U (zh) 一种电连接器的插孔端子
CN214254813U (zh) 一种电源插座连接器及其弹片结构
CN211062823U (zh) 充电装置
CN216720404U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18182516U (zh) 连接端子、燃料电池巡检连接器和燃料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