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18316B - 快速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快速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18316B
CN102918316B CN201180025511.3A CN201180025511A CN102918316B CN 102918316 B CN102918316 B CN 102918316B CN 201180025511 A CN201180025511 A CN 201180025511A CN 102918316 B CN102918316 B CN 1029183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detector
retainer
pawl
axial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2551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18316A (zh
Inventor
山田裕志
坂崎一茂
柴田孝广
池上亮
寺山尚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Rik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Rik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Riko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Rik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9183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183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183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183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37/00Couplings of the quick-acting type
    • F16L37/08Couplings of the quick-acting type in which the connection between abutting or axially overlapping ends is maintained by locking members
    • F16L37/12Couplings of the quick-acting type in which the connection between abutting or axially overlapping ends is maintained by locking members using hooks, pawls or other movable or insertable locking members
    • F16L37/14Joints secured by inserting between mating surfaces an element, e.g. a piece of wire, a pin, a chain
    • F16L37/142Joints secured by inserting between mating surfaces an element, e.g. a piece of wire, a pin, a chain where the securing element is inserted tangentially
    • F16L37/144Joints secured by inserting between mating surfaces an element, e.g. a piece of wire, a pin, a chain where the securing element is inserted tangentially the securing element being U-shap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37/00Couplings of the quick-acting type
    • F16L37/08Couplings of the quick-acting type in which the connection between abutting or axially overlapping ends is maintained by locking members
    • F16L37/12Couplings of the quick-acting type in which the connection between abutting or axially overlapping ends is maintained by locking members using hooks, pawls or other movable or insertable locking members
    • F16L37/133Couplings of the quick-acting type in which the connection between abutting or axially overlapping ends is maintained by locking members using hooks, pawls or other movable or insertable locking members using flexible hook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37/00Couplings of the quick-acting type
    • F16L37/08Couplings of the quick-acting type in which the connection between abutting or axially overlapping ends is maintained by locking members
    • F16L37/084Couplings of the quick-acting type in which the connection between abutting or axially overlapping ends is maintained by locking members combined with automatic locking
    • F16L37/088Couplings of the quick-acting type in which the connection between abutting or axially overlapping ends is maintained by locking members combined with automatic locking by means of a split elastic ring
    • F16L37/0885Couplings of the quick-acting type in which the connection between abutting or axially overlapping ends is maintained by locking members combined with automatic locking by means of a split elastic ring with access to the split elastic ring from a radial or tangential opening in the coupl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37/00Couplings of the quick-acting type
    • F16L37/08Couplings of the quick-acting type in which the connection between abutting or axially overlapping ends is maintained by locking members
    • F16L37/084Couplings of the quick-acting type in which the connection between abutting or axially overlapping ends is maintained by locking members combined with automatic locking
    • F16L37/098Couplings of the quick-acting type in which the connection between abutting or axially overlapping ends is maintained by locking members combined with automatic locking by means of flexible hooks
    • F16L37/0985Couplings of the quick-acting type in which the connection between abutting or axially overlapping ends is maintained by locking members combined with automatic locking by means of flexible hooks the flexible hook extending radially inwardly from an outer part and engaging a bead, recess or the like on an inner par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2201/00Special arrangements for pipe couplings
    • F16L2201/10Indicators for correct coupl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2201/00Special arrangements for pipe couplings
    • F16L2201/20Safety or protective coupl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Quick-Acting Or Multi-Walled Pipe Joi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快速连接器。在保持器的弹性变形爪和检验器的弹性变形爪沿轴线方向相邻地配置的情况下,能够可靠地确认管体已被保持器卡定。检验器轴线方向弹性变形爪(52、52)的前端侧形成为能够沿轴线方向挠曲变形,在保持器扩径弹性变形爪(49)扩径的状态下,利用保持器扩径弹性变形爪(49)限制检验器轴线方向弹性变形爪(52、52)的挠曲变形,从而维持检验器轴线方向弹性变形爪(52、52)被保持器主体(42)的第二卡定部(46)卡定的状态,检验器轴线方向弹性变形爪(52、52)通过被保持器主体(42)的第二卡定部(46)卡定,从而相对于保持器主体(42)从第一位置沿设定径向的滑动动作受到限制。在保持器扩径弹性变形爪(49)的形状恢复了的状态下,检验器轴线方向弹性变形爪(52、52)的与保持器主体(42)的第二卡定部(46)的卡定形成为能够解除的状态,从而检验器轴线方向弹性变形爪(52、52)能够相对于保持器主体(42)从第一位置向设定径向的第二位置进行滑动动作。

Description

快速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快速连接器。 
背景技术
作为快速连接器,例如有日本特开2005–282762号公报(专利文献1)和日本特开2007–278508号公报(专利文献2)公开的快速连接器。在这些文献中说明了具有检验器的快速连接器,该检验器确认管体是否可靠地卡定于保持器。 
在利用检验器确认卡定之前,进行的动作如下所述。在将管体贯穿在保持器中时,利用管体的环状突部使保持器的弹性变形爪扩径。然后,如果管体的环状突部通过保持器的弹性变形爪的位置,则弹性变形爪的形状恢复,管体的环状突部与保持器的弹性变形爪卡定。另一方面,在通过了保持器的弹性变形爪的位置的管体的环状突部的作用下,检验器的弹性变形爪扩径。通过使检验器的弹性变形爪扩径,检验器能够进行滑动动作。并且,通过使检验器进行滑动动作,从而能够判断为管体已可靠地卡定于保持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8276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278508号公报 
另外,在保持器的弹性变形爪和检验器的弹性变形爪沿轴线方向相邻地配置的情况下,管体的环状突部可能使保持器的弹性变形爪和检验器的弹性变形爪这两者同时扩径。当发生这样的动作时,即使管体并未可靠地由保持器卡定,检验器也仍会形成为能够进行滑动动作的状态。虽然可以在调整了各零件的尺寸后的基础上,进行高精度的制造从而解决上述问题,但 随着对小型化的谋求,存在必须以更高的精度制造的问题。此外,精度越高,成本越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那样的情况而做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速连接器,该快速连接器在保持器的弹性变形爪和检验器的弹性变形爪沿轴线方向相邻地配置的情况下,能够可靠地确认管体已由保持器卡定。 
本发明的快速连接器用于与筒状的管体相连结,该管体在沿轴线方向与前端隔开规定距离的位置上,具有向径向外侧突出形成的环状突部,该快速连接器包括:筒状的外壳主体,保持器以及检验器;上述保持器与上述外壳主体一体地形成,或与上述外壳主体相连结,该保持器形成为能供上述管体自上述保持器的开口端部沿轴线方向贯穿的形状,该保持器与自上述开口端部沿轴线方向插入的上述管体的上述环状突部卡定,从而限制上述管体沿轴线方向脱出;上述检验器相对于上述保持器自第一位置沿设定径向进行滑动动作而向第二位置移动,从而确认上述管体的上述环状突部是已由上述保持器卡定的状态。 
上述保持器包括:保持器主体,其具备第一卡定部和第二卡定部;保持器扩径弹性变形爪,其设于上述保持器主体,形成为能够利用弹性变形而扩径的C字形,该保持器扩径弹性变形爪通过扩径,能供上述管体的上述环状突部沿轴线方向通过,在上述管体的上述环状突部沿轴线方向通过了该保持器扩径弹性变形爪后,该保持器扩径弹性变形爪的形状恢复,从而沿轴线方向与上述环状突部卡定。 
上述检验器包括:检验器扩径弹性变形爪,其形成为能够 利用弹性变形而扩径的C字形,该检验器扩径弹性变形爪在未扩径的状态下由上述第一卡定部卡定,从而限制该检验器扩径弹性变形爪的相对于上述保持器主体自上述第一位置沿上述设定径向的滑动动作,在上述管体上的沿轴线方向通过了上述保持器扩径弹性变形爪后的上述环状突部的作用下,该检验器扩径弹性变形爪扩径,在扩径了的状态下解除与上述第一卡定部的卡定,从而该检验器扩径弹性变形爪能够相对于上述保持器主体自上述第一位置沿上述设定径向向上述第二位置进行滑动动作;检验器轴线方向弹性变形爪,其前端侧形成为能够沿上述轴线方向挠曲变形,在上述保持器扩径弹性变形爪扩径的状态下,利用上述保持器扩径弹性变形爪限制该检验器轴线方向弹性变形爪的挠曲变形,从而该检验器轴线方向弹性变形爪维持被上述保持器主体的上述第二卡定部卡定的状态,通过使该检验器轴线方向弹性变形爪由上述保持器主体的上述第二卡定部卡定,从而限制该检验器轴线方向弹性变形爪的相对于上述保持器主体自上述第一位置沿上述设定径向的滑动动作,在上述保持器扩径弹性变形爪的形状恢复了的状态下,该检验器轴线方向弹性变形爪的与上述保持器主体的上述第二卡定部的卡定形成为能够解除的状态,从而能够相对于上述保持器主体自上述第一位置向上述设定径向的上述第二位置进行滑动动作。 
在本发明中,在管体的环状突部与检验器扩径弹性变形爪位于轴线方向的同一位置的情况下,检验器扩径弹性变形爪与保持器的第一卡定部的卡定解除。但是,即使检验器扩径弹性变形爪与保持器的第一卡定部的卡定已被解除,若不是检验器轴线方向弹性变形爪与保持器的第二卡定部的卡定形成为能够解除的状态,则检验器仍然不能相对于保持器自第一位置沿设定径向进行滑动动作。也就是说,如果检验器不进行滑动动作, 则判断为管体未被保持器卡定。 
并且,在本发明中,为了使检验器轴线方向弹性变形爪与保持器的第二卡定部的卡定形成为能够解除的状态,必须使保持器扩径弹性变形爪的形状恢复。也就是说,为了形成能使检验器自第一位置沿设定径向进行滑动动作的状态,需要满足如下条件,即,(A)检验器扩径弹性变形爪在管体的环状突部的作用下扩径,(B)保持器扩径弹性变形爪的形状恢复。 
这里,在检验器扩径弹性变形爪和保持器扩径弹性变形爪沿轴线方向相邻的情况下,根据设计尺寸的不同,有时管体的环状突部使检验器扩径弹性变形爪和保持器扩径弹性变形爪这两者同时扩径。在该情况下,还不是管体的环状突部被保持器扩径弹性变形爪卡定的状态。并且,在该情况下,满足上述(A),但不满足上述(B)。因此,即便暂时发生上述那样使两者的扩径弹性变形爪扩径的状态,通过形成检验器轴线方向弹性变形爪与保持器的第二卡定部卡定的状态,检验器仍不能自第一位置沿设定径向进行滑动动作。也就是说,能够确认到管体的环状突部还未被保持器扩径弹性变形爪卡定的状态。并且,当管体的环状突部形成为被保持器扩径弹性变形爪卡定的状态时,满足上述(A)、(B)的条件。因而,在管体的环状突部形成为被保持器扩径弹性变形爪卡定的状态的情况下,能够可靠地使检验器沿设定径向进行滑动动作。这样,采用本发明,能够可靠地确认到管体的环状突部已被保持器扩径弹性变形爪卡定。 
这里,轴线方向相当于管体的插入到快速连接器中的部分的轴线方向。另外,检验器自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进行滑动动作的设定径向包括相对于保持器压入检验器的方向的情况,和自保持器拉出检验器的方向的情况。特别是,在将相对于保持器压入检验器的方向作为上述设定径向的情况下,检验器是必 要的零件,因此起到能够减少不必要零件的效果。另外,保持器包括与外壳主体一体地成形的情况,和与外壳主体分别独立地成形而与外壳主体相连结的结构的情况。特别是,在保持器与外壳主体一体地成形的情况下,起到零件件数减少的效果。 
另外,在本发明中,上述检验器相对于上述保持器自上述第一位置向上述第二位置进行滑动动作的上述设定径向,是相对于上述保持器压入上述检验器的方向,上述保持器扩径弹性变形爪的C字形的开口侧的方向是上述压入上述检验器的方向的相反方向,上述检验器可以具有释放部,该释放部通过相对于上述保持器自上述第二位置沿上述设定径向向第三位置进行滑动动作,使上述保持器扩径弹性变形爪扩径。 
也就是说,通过使检验器相对于保持器沿压入方向进行滑动动作,确认管体已被保持器卡定。并且,通过自第二位置进一步压入检验器,此次形成为能够使管体脱离保持器的状态。这样,能够利用检验器进行保持器的释放动作。也就是说,本发明中的检验器作为确认管体的卡定和释放管体的构件而发挥功能。由此,不会使保持器承担复杂的功能,快速连接器整体能够形成为简易的结构。 
另外,在本发明中,上述快速连接器可以具有释放用限制部件,在上述检验器相对于上述保持器主体位于上述第二位置的状态下,该释放用限制部件限制上述检验器相对于上述保持器主体向上述第三位置进行滑动动作,并且通过对该释放用限制部件施力,使上述检验器成为能够相对于上述保持器主体向上述第三位置进行滑动动作的状态。 
如上所述,当形成为通过使检验器从由检验器得到的管体的卡定的确认位置(第二位置),相对于保持器进一步沿压入方向进行滑动动作,来使检验器释放管体的那样的结构时,可能 在由周边零件产生的干涉、使用者不经意地过度压入检验器的作用下,使管体成为释放状态。 
但是,通过具有释放用限制部件,在检验器位于第二位置(卡定确认位置)的情况下,若不对释放用限制部件施力而解除限制,则检验器不会向第三位置(释放位置)进行滑动动作。因而,能够防止由周边零件产生的干涉、使用者不经意地使检验器向第三位置(释放位置)进行滑动动作的情况发生。 
另外,在本发明中,上述保持器主体或上述外壳主体可以具有作为上述释放用限制部件的第三卡定部,上述检验器可以具有作为上述释放用限制部件的释放用弹性变形爪,在上述检验器相对于上述保持器主体位于上述第二位置的状态下,该释放用弹性变形爪通过被上述第三卡定部卡定,从而限制上述检验器相对于上述保持器主体向上述第三位置进行滑动动作,该释放用弹性变形爪利用弹性变形解除与上述第三卡定部的卡定,从而使上述检验器成为能够相对于上述保持器主体向上述第三位置进行滑动动作的状态。 
在该情况下,通过使检验器具有能与保持器主体或外壳主体的第三卡定部卡定的释放用弹性变形爪,在检验器位于第二位置(卡定确认位置)的情况下,若不使释放用弹性变形爪解除与第三卡定部的卡定,则检验器不会向第三位置(释放位置)进行滑动动作。也就是说,通过在保持器主体或外壳主体上设有构成释放用限制部件的一方的第三卡定部,在检验器上设有构成释放用限制部件的另一方的释放用弹性变形爪,不用追加设置新零件,就能防止由周边零件产生的干涉、使用者不经意地使检验器向第三位置(释放位置)进行滑动动作的情况发生。 
另外,在本发明中,上述释放用弹性变形爪也可以沿与上述检验器相对于上述保持器主体进行滑动动作的上述设定径向 不同的方向进行弹性变形,从而解除与上述第三卡定部的卡定。在该情况下,为了将释放用弹性变形爪释放,需要沿与检验器的压入动作不同的方向对释放用弹性变形爪施力。因而,能够可靠地防止由周边零件产生的干涉、使用者不经意地使检验器向第三位置(释放位置)进行滑动动作的情况发生。 
另外,在本发明中,上述释放用弹性变形爪以相对于位于该爪的根部的支点旋转的方式进行弹性变形,自上述第三卡定部解除卡定,上述释放用弹性变形爪的与上述第三卡定部抵接的部位是相对于上述设定径向倾斜的面,可以以如下方式形成上述倾斜面,即,使通过沿上述设定径向压入上述检验器,而在自上述第三卡定部接受的卡定力的作用下在上述释放用弹性变形爪上产生的、相对于上述支点的力矩的旋转方向,与用于使上述释放用弹性变形爪自上述第三卡定部解除卡定的力矩的旋转方向是相反方向。 
即使在自第二位置进一步向第三位置压入检验器的力作用于检验器的情况下,也能防止释放用弹性变形爪在该力的作用下自第三卡定部解除卡定地进行弹性变形。因而,能够可靠地防止由周边零件产生的干涉、使用者不经意地使检验器向第三位置(释放位置)进行滑动动作的情况发生。 
另外,在本发明中,上述保持器主体可以具有开口端底座构件,在该开口端底座构件上形成上述保持器的上述开口端部,且形成上述第二卡定部,上述检验器可以具有间隙夹设构件,该间隙夹设构件与上述检验器轴线方向弹性变形爪隔着狭缝地形成在上述检验器轴线方向弹性变形爪的径向内侧,在上述检验器相对于上述保持器自上述第一位置移动至上述第二位置的期间内,该间隙夹设构件夹设在上述保持器主体的上述开口端底座构件与上述保持器扩径弹性变形爪的轴线方向间隙内。 
利用间隙夹设构件,能够填埋保持器扩径弹性变形爪变形的空间,因此能够抑制保持器扩径弹性变形爪沿轴线方向变形。结果,在管体的环状突部由保持器扩径弹性变形爪卡定的状态下,能够增大用于自保持器拔出管体的力。另外,由于在间隙夹设构件与检验器轴线方向弹性变形爪之间夹设有狭缝,因此无论间隙夹设构件的弹性变形是否受到限制,检验器轴线方向弹性变形爪都是能够进行弹性变形的状态。因而,能够实现检验器轴线方向弹性变形爪的上述动作。 
另外,在本发明中,上述保持器和上述检验器可以具有引导部件,该引导部件限制上述检验器和上述保持器的相对旋转,引导上述检验器和上述保持器的沿上述设定径向的相对滑动动作。由此,能够使检验器沿设定径向的滑动动作更加顺利地进行。 
另外,在本发明中,上述检验器轴线方向弹性变形爪可以设置有与上述保持器扩径弹性变形爪的两端分别相对应的1对。这样,通过设置1对检验器轴线方向弹性变形爪,能够可靠地发挥检验器轴线方向弹性变形爪的作用。 
另外,在本发明中,上述保持器可以与上述外壳主体一体地形成,上述保持器可以具有止挡部,在上述保持器扩径弹性变形爪的扩径量达到了设定量的情况下,该止挡部限制上述保持器扩径弹性变形爪的扩径。由此,能够抑制保持器扩径弹性变形爪进行多余的变形而塑性变形。并且,通过使保持器与外壳主体一体地形成,能够非常容易地形成止挡部。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快速连接器的主视图(从与轴线垂直方向看去的图),是局部以剖视表示的图。 
图2是从图1的上方看去的图(俯视图)。 
图3是从图1的右侧看去的图(从轴线方向看去的图)。 
图4是构成图1的快速连接器的第二外壳的主视图(从与轴线垂直方向看去的图)。 
图5是第二外壳的轴线方向剖视图。 
图6是图4的右视图。 
图7是图4的左视图。 
图8是从图6的上方看去的图(俯视图)。 
图9是图5的A–A剖视图。 
图10是图5的B–B剖视图。 
图11是图5的C–C剖视图。 
图12是图6的D–D剖视图。 
图13是构成图1的快速连接器的检验器的主视图(从与轴线垂直方向看去的图)。 
图14是图13的右视图。 
图15是图13的左视图。 
图16是从图13的上方看去的图(俯视图)。 
图17是从图13的下方看去的图(仰视图)。 
图18是图15的E–E剖视图。 
图19是图13的F–F剖视图。 
图20(初始状态)是将管体插入到快速连接器中之前的状态,是检验器位于第一位置的状态下的快速连接器的轴线方向剖视图。 
图21(初始状态)是图20的G1–G1剖视图,表示保持器扩径弹性变形爪未扩径的状态。 
图22(初始状态)是图20的G2–G2剖视图,表示检验器扩径弹性变形爪未扩径的状态。 
图23(第一中间状态)是将管体的一部分插入到快速连接器中的状态下的快速连接器的轴线方向剖视图。检验器位于第一位置。 
图24(第一中间状态)是图23的H1–H1剖视图,表示保持器扩径弹性变形爪扩径的状态。 
图25(第一中间状态)是图23的H2–H2剖视图,表示检验器扩径弹性变形爪未扩径的状态。 
图26(第二中间状态)是自图23的状态进一步向快速连接器的里侧插入管体的状态下的快速连接器的轴线方向剖视图。检验器位于第一位置。 
图27(第二中间状态)是图26的J1–J1剖视图,表示保持器扩径弹性变形爪未扩径的状态。 
图28(第二中间状态)是图26的J2–J2剖视图,表示检验器扩径弹性变形爪扩径的状态。 
图29(第三中间状态)表示自图26的状态使检验器相对于保持器沿压入的方向稍微进行滑动动作的状态下的快速连接器的轴线方向剖视图。即,表示检验器位于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的之间的状态。另外,利用双点划线只表示管体的外形。 
图30(第三中间状态)是图29的K1–K1剖视图,表示保持器扩径弹性变形爪未扩径的状态。 
图31(第三中间状态)是图29的K2–K2剖视图,表示检验器扩径弹性变形爪扩径的状态。 
图32(卡定确认结束状态)是表示检验器位于第二位置的状态下的快速连接器的轴线方向剖视图。 
图33(卡定确认结束状态)是图32的L1–L1剖视图,表示保持器扩径弹性变形爪未扩径的状态。 
图34(卡定确认结束状态)是图32的L2–L2剖视图,表示 检验器扩径弹性变形爪未扩径的状态。 
图35(释放状态)是检验器自第二位置被进一步压入而位于第三位置的状态下的快速连接器的轴线方向剖视图。 
图36(释放状态)是图35的M1–M1剖视图,表示保持器扩径弹性变形爪在检验器的释放构件的作用下扩径的状态。 
图37(释放状态)是图35的M2–M2剖视图,表示检验器扩径弹性变形爪未扩径的状态。 
图38是构成第二实施方式的快速连接器的第二外壳的主视图(从与轴线垂直方向看去的图)。 
图39是图38的第二外壳的轴线方向剖视图。 
图40是图38的右视图。 
图41是图38的左视图。 
图42是从图40的上方看去的图(俯视图)。 
图43是图39的A–A剖视图。 
图44是图39的B–B剖视图。 
图45是图39的C–C剖视图。 
图46是图40的D–D剖视图。 
图47是构成第二实施方式的快速连接器的检验器的主视图(从与轴线垂直方向看去的图)。 
图48是图47的右视图。 
图49是图47的左视图。 
图50是从图47的上方看去的图(俯视图)。 
图51是从图47的下方看去的图(仰视图)。 
图52是图49的E–E剖视图。 
图53(卡定确认结束状态)表示检验器位于第二位置的状态下的快速连接器的轴线方向剖视图。 
图54(释放状态)是检验器自第二位置被进一步压入而位 于第三位置的状态下的快速连接器的轴线方向剖视图。 
图55是图53中的第三卡定部和1对臂部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快速连接器的概要
参照图1~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快速连接器1的概要。如图1所示,快速连接器1用于构成例如汽车的汽油燃料配管。也就是说,快速连接器1形成供例如燃料流通的流路。该快速连接器1的一端侧(图1、图2的左侧)与树脂管(未图示)相连接,管体3(如图23所示)插入在快速连接器1的另一端侧而与该另一端侧相连结。也就是说,快速连接器1进行管体3与树脂管的配管连接,使汽油燃料流通。管体3形成为筒状,在沿轴线方向与前端隔开规定距离的位置上具有向径向外侧突出形成的环状突部3a(如图23所示)。该快速连接器1包括第一外壳10、第二外壳30、检验器50、套环70和环状密封构件81、82。 
第一外壳10例如由玻璃纤维增强聚酰胺制成,形成为自轴线方向一方侧贯穿至轴线方向另一方侧的筒状。另外,图1和图2所示的第一外壳10为呈直线状贯穿形成的形状,但除此之外,也可以贯穿形成为流路呈例如“L字型”、“へ字型”等那样地弯曲而成的形状。 
如图1和图2所示,在第一外壳10的轴线方向一方侧(图1和图2的左侧)设有用于连接树脂管(未图示)的管连接部11。另一方面,在第一外壳10的轴线方向另一方侧(图1和图2的右侧)设有以能供管体3(如图23所示)的前端部插入的方式开口形成的管插入部12。为了使管连接部11为嵌入在树脂管中的状态而不能拔出,管连接部11的外周面沿轴线方向形成为台阶状。 在该管连接部11的内部贯穿形成有汽油燃料流路。 
管插入部12形成为直径比管连接部11的外径大的筒状,管插入部12与管连接部11的轴线方向另一方侧(图1和图2的右侧)一体地形成。在该管插入部12的内周侧收容有例如氟橡胶制的环状密封构件81、82和树脂制的套环70,该套环70沿轴线方向夹在环状密封构件81、82之间。管体3的前端插入在该环状密封构件81、82和套环70的内周侧。 
第二外壳30如图1和图2所示,例如由玻璃纤维增强聚酰胺制成,且形成为大致筒状。第二外壳30包括:外壳主体部31(相当于本发明的“外壳主体”),其与第一外壳10的轴线方向另一方侧(图1和图2的右侧)相连结;保持器部41(相当于本发明的“保持器”),其用于卡定管体3的环状突部3a(如图2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壳主体部31和保持器部41一体地形成。这里,以下会在其他小节详细说明第二外壳30,因此在本小节仅说明第二外壳30的概要。 
外壳主体部31是形成为筒状的部分,与第一外壳10的轴线方向另一方侧(图1和图2的右侧)嵌合。保持器部41与外壳主体部31的轴线方向另一方侧(图1和图2的右侧)一体地形成。该保持器部41形成为能供管体3(如图23所示)自该保持器部41的开口端部(图1和图2的右侧端部)贯穿的形状。此外,保持器部41与管体3的自保持器部41的开口端部插入的环状突部3a卡定而限制管体3的脱出。 
检验器50例如由玻璃纤维增强聚酰胺制成,是用于确认管体3的环状突部3a是已被保持器部41卡定的状态的构件。以下会在其他小节详细说明该检验器50,因此在本小节仅说明检验器50的概要。检验器50相对于保持器部41从第一位置(图20~图22所示的位置),沿向保持器部41压入的方向(图1和图20的 下方,相当于本发明中的“设定径向”)进行滑动动作而向第二位置(图32~图34所示的位置)移动。利用该滑动动作,确认管体3的环状突部3a是已被保持器部41卡定的状态。此外,检验器50通过相对于保持器部41从第二位置(图32~图34所示的位置)向位于压入方向(图1和图20的下方)的第三位置(图35~图37所示的位置)进行滑动动作,解除管体3的环状突部3a与保持器部41的卡定。 
也就是说,本实施方式的快速连接器1是保持器外壳一体型且检验器推动型的连接器。此外,该快速连接器1中的检验器50具有释放功能,是推动释放型的检验器。以下,说明第二外壳30和检验器50的详细结构。然后说明开始将管体3插入到快速连接器1中、使管体3与快速连接器1相连结、且自快速连接器1释放管体3的各工序。另外,只要没有特别注明,则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相对于保持器部41安装检验器50的一侧称作上侧。也就是说,将由检验器50进行的卡定确认和推动释放,说明为使检验器50相对于保持器部41从上侧向下侧进行滑动动作。 
第二外壳的详细结构
参照图4~图12说明第二外壳30的详细结构。第二外壳30如在上述“快速连接器的概要”的小节中所述,包括外壳主体部31和保持器部41。另外,由于外壳主体部31和保持器部41一体地形成,因此并没有严密的边界,但这里,以图4中的轴线方向位置W为边界,将位于图4中轴线方向位置W的左侧(轴线方向一方侧)的W1的部分作为外壳主体部31,将位于图4中轴线方向位置W的右侧(轴线方向另一方侧)的W2的部分作为保持器部41而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外壳主体部31形成为筒状,在整周上形成有在轴线方向一方侧(图5的左侧)开口的槽32。该槽32的外周筒 部33的轴线方向长度比槽32的内周筒部34的轴线方向长度长地形成。并且,如图1所示,第一外壳10上位于轴线方向另一方侧(图1的右侧)的部分与该槽32嵌合。也就是说,外壳主体部31的内周筒部34沿轴线方向定位套环70和环状密封构件81、82。此外,如图4和图5所示,在外壳主体部31的轴线方向另一方侧(图4和图5的右侧),在除了图10和图11的下部之外的周围形成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凸缘35。 
保持器部41与外壳主体部31的轴线方向另一方侧(图4和图5的右侧)一体地形成,保持器部41形成有供管体3贯穿的中心孔。该保持器部41包括保持器主体42和保持器扩径弹性变形爪49。保持器主体42与外壳主体部31一体地形成,在与保持器扩径弹性变形爪49区别开来的层面上,保持器主体42是不变形的部分。 
该保持器主体42包括开口端底座构件43、下部连结构件44、第一卡定部45、第二卡定部46、引导部47和止挡部48。开口端底座构件43如图4~图6和图9所示,形成为与外壳主体部31的凸缘35大致相同的外形和轴线方向宽度。该开口端底座构件43以在凸缘35的轴线方向另一方侧与外壳主体部31的凸缘35隔开距离地相面对的方式,与凸缘35同轴地配置。此外,如图5和图9所示,开口端底座构件43上形成有大小能供管体3的环状突部3a通过的中心孔43a。 
此外,如图6和图9所示,从轴线方向观察开口端底座构件43,在中心孔43a如图9所示的左右两侧形成有作为第二卡定部46的1对卡定孔(以下称作“第二卡定部46”)。1对第二卡定部46、46如图12所示沿轴线方向贯穿开口端底座构件43形成。更详细而言,1对第二卡定部46、46的上表面自图12的左侧向右侧以向上侧延伸的方式倾斜形成。这在后面会参照图20做说明, 是为了在初始状态下供检验器50的检验器轴线方向弹性变形爪52、52的前端突起52a、52b勾挂。 
另外,如图6和图9所示,在开口端底座构件43的外周面上的1对第二卡定部46、46的上方,分别形成有形成平座的1对上方缺口43b、43b。1对上方缺口43b、43b用于定位检验器轴线方向弹性变形爪52、52的初始位置,以形成图21所示的初始状态。详见后述。也就是说,1对上方缺口43b、43b是用于将检验器50容易地安装于保持器部41的缺口。 
另外,如图6和图9所示,在开口端底座构件43的外周面上的1对第二卡定部46、46的下方,分别形成有形成平座的1对下方缺口43c、43c。1对下方缺口43c、43c用于在图33所示的卡定确认结束状态下,定位检验器轴线方向弹性变形爪52、52的位置。详见后述。 
如图5、图10和图11所示,下部连结构件44是沿轴线方向连结外壳主体部31的轴线方向另一方侧端面(图5的右侧端面)的下部和开口端底座构件43的下部的部分。 
第一卡定部45如图11所示,形成为向上方开口的半圆弧形状。该第一卡定部45如图11所示,设在下部连结构件44的上侧面上如图5所示靠外壳主体部31的一侧。并且,第一卡定部45设在不与管体3的如图11的双点划线所示的环状突部3a干涉的位置上。该第一卡定部45的两端形成为锐角状,第一卡定部45上如图11所示的左右侧面形成为铅垂平面状。 
引导部47如图5、图8、图10和图11所示,连结外壳主体部31的凸缘35的上侧和开口端底座构件43的上侧。该引导部47设在不与管体3的如图11的双点划线所示的环状突部3a干涉的位置上。 
1对止挡部48、48如图4、图10和图11所示,分别连结外壳 主体部31的凸缘35的中心孔的两侧位置(图10和图11的左右侧)和开口端底座构件43的中心孔43a的两侧位置。1对止挡部48、48设在不与管体3的如图11的双点划线所示的环状突部3a干涉的位置上。此外,如图4所示,在1对止挡部48、48的轴线方向中央部分的上方侧形成有缺口48a。该缺口48a具有如下功能,即,在图24所示的第一中间状态下,容许保持器扩径弹性变形爪49的扩径,并且在扩径量达到了设定量的情况下,限制保持器扩径弹性变形爪49的扩径。详见后述。 
保持器扩径弹性变形爪49如图10所示,形成为向上方开口的C字形。该保持器扩径弹性变形爪49能够利用弹性变形而扩径。该保持器扩径弹性变形爪49如图10所示,设在下部连结构件44的上侧面上如图5所示的轴线方向的大致中央部。也就是说,保持器扩径弹性变形爪49设在开口端底座构件43与第一卡定部45的轴线方向之间。并且,保持器扩径弹性变形爪49设在如下位置,即,如图10所示在未扩径的状态下,与管体3的如图10的双点划线所示的环状突部3a干涉的位置。但是,通过使保持器扩径弹性变形爪49扩径,能够使管体3的环状突部3a通过。也就是说,在管体3的环状突部3a通过了保持器扩径弹性变形爪49的轴线方向位置后,保持器扩径弹性变形爪49的形状恢复,从而保持器扩径弹性变形爪49发挥沿轴线方向与管体3的环状突部3a卡定的功能。 
此外,保持器扩径弹性变形爪49的前端面49a、49b如图10所示,形成为越向内侧越倾斜的形状。这是为了在利用检验器50的释放部55、55推压保持器扩径弹性变形爪49的前端面49a、49b的情况下,保持器扩径弹性变形爪49能够扩径。另外,保持器扩径弹性变形爪49的前端侧的轴线方向另一方侧的端面49c、49d如图8所示,以从轴线方向另一方侧(管体3插入的一 侧)越向轴线方向一方侧(与树脂管相连接的一侧)宽度越窄的方式倾斜形成。如上所述,保持器扩径弹性变形爪49在未扩径的状态下与管体3的环状突部3a干涉。因此,为了使管体3的环状突部3a通过保持器扩径弹性变形爪49,管体3的环状突部3a需使保持器扩径弹性变形爪49扩径。因此,通过倾斜形成端面49c、49d,在管体3的环状突部3a想要通过保持器扩径弹性变形爪49时,保持器扩径弹性变形爪49能够容易地扩径。 
检验器的详细结构
接下来,参照图13~图19说明检验器50的详细结构。检验器50如在上述“快速连接器的概要”的小节中所述,是用于确认管体3的环状突部3a是已由保持器部41卡定的状态的构件。检验器50包括检验器扩径弹性变形爪51、检验器轴线方向弹性变形爪52、间隙夹设构件53、引导部54和释放部55。 
检验器扩径弹性变形爪51如图15所示,形成为能利用弹性变形而扩径的C字形。在检验器扩径弹性变形爪51的两个前端形成有向内侧突出的突起51a、51b。详见后述,检验器扩径弹性变形爪51在未扩径的状态下由第一卡定部45卡定,从而检验器扩径弹性变形爪51的相对于保持器主体42从第一位置(图20~图22所示的位置)向下方(设定径向)的滑动动作受到限制。另外,检验器扩径弹性变形爪51在管体3的通过了保持器扩径弹性变形爪49后的环状突部3a的作用下扩径。并且,检验器扩径弹性变形爪51在扩径了的状态下解除与第一卡定部45的卡定,形成为能够相对于保持器主体42从第一位置(图20~图22所示的位置)向下方(设定径向)的第二位置(图32~图34所示的位置)进行滑动动作的状态。 
1对检验器轴线方向弹性变形爪52、52设在检验器扩径弹性变形爪51的基部51c。1对检验器轴线方向弹性变形爪52、52 沿图13的左右方向与检验器扩径弹性变形爪51隔开距离地设置。并且,检验器轴线方向弹性变形爪52、52的前端侧形成为能沿图13的左右方向(相当于图1中的轴线方向)挠曲变形。在检验器轴线方向弹性变形爪52、52的前端形成有向图13的右侧突出的突起52a、52b。 
另外,详见后述,在保持器扩径弹性变形爪49扩径的状态下,利用保持器扩径弹性变形爪49限制检验器轴线方向弹性变形爪52、52的挠曲变形,从而检验器轴线方向弹性变形爪52、52维持被保持器主体42的第二卡定部46卡定的状态。此外,检验器轴线方向弹性变形爪52、52通过由保持器主体42的第二卡定部46卡定,检验器轴线方向弹性变形爪52、52的相对于保持器主体42从第一位置(图20~图22所示的位置)向下方(设定径向)的滑动动作受到限制。另外,在保持器扩径弹性变形爪49的形状恢复了的状态下,检验器轴线方向弹性变形爪52、52的与保持器主体42的第二卡定部46的卡定形成为能够解除的状态,从而形成为检验器轴线方向弹性变形爪52、52能够相对于保持器主体42从第一位置(图20~图22所示的位置)向下方(设定径向)的第二位置(图32~图34所示的位置)进行滑动动作的状态。 
1对间隙夹设构件53、53如图14所示,与各检验器轴线方向弹性变形爪52、52隔着狭缝53a、53b地形成在各检验器轴线方向弹性变形爪52、52的径向内侧。详见后述,在检验器50相对于保持器部41从第一位置(图20~图22所示的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图32~图34所示的位置)的期间内,1对间隙夹设构件53、53夹设在保持器主体42的开口端底座构件43与保持器扩径弹性变形爪49的轴线方向间隙内。 
引导部54、54如图15所示设在检验器扩径弹性变形爪51的 基部51c,形成在检验器扩径弹性变形爪51的C字形的内侧。这些引导部54、54隔开与保持器部41的引导部47的宽度相对应的距离而形成。该检验器50的引导部54、54具有如下功能,即,引导部54、54通过与保持器部41的引导部47卡合,能够限制检验器50与保持器部41的相对旋转,引导检验器50与保持器部41的沿上下方向的相对滑动动作。 
释放部55、55如图13和图18所示设在检验器扩径弹性变形爪51的基部51c,形成在检验器轴线方向弹性变形爪52与引导部54的轴线方向之间。上述释放部55、55如图19所示,从内侧越向外侧越倾斜形成。上述释放部55、55形成为与保持器扩径弹性变形爪49的前端面49a、49b的倾斜相对应的形状。详见后述,通过使检验器50相对于保持器部41从第二位置(图32~图34所示的位置)向下方(设定径向)的第三位置(图35~图37所示的位置)进行滑动动作,上述释放部55、55使保持器扩径弹性变形爪49扩径。 
管体的插入工序、卡定确认工序、管体释放工序的说明
接下来,说明将管体3插入到上述的快速连接器1内的工序中的快速连接器1的各部分的动作。然后说明自快速连接器1释放管体3的工序中的快速连接器1的各部分的动作。 
初始状态(管体插入前的工序)
首先,参照图20~图22说明初始状态,该初始状态是将管体3插入到快速连接器1中之前的工序。初始状态如图20~图22所示,是使检验器50相对于保持器部41位于第一位置的状态。详细而言,如图20所示,从保持器部41的上方安装检验器50。这里所说的保持器部41的上方相当于保持器扩径弹性变形爪49的开口侧。 
更详细而言,将检验器扩径弹性变形爪51的前端侧,插入 到外壳主体部31的凸缘35与保持器扩径弹性变形爪49的轴线方向间隙中。此时,如图22所示,保持器部41的第一卡定部45的前端位于检验器扩径弹性变形爪51的前端突起51a、51b的端部的端侧(图21的下方)。因此,检验器扩径弹性变形爪51的进一步向下方的滑动动作受到限制。 
此外,如图20和图21所示,在初始状态下将间隙夹设构件53、53插入到保持器部41的开口端底座构件43与保持器扩径弹性变形爪49的轴线方向间隙内。此时,如图20的虚线所示,形成为检验器轴线方向弹性变形爪52、52的前端突起52a、52b进入到保持器部41的开口端底座构件43的第二卡定部46、46中的状态。因而,通过形成为检验器轴线方向弹性变形爪52、52的前端突起52a、52b插入在第二卡定部46、46中的状态,能够防止检验器50自保持器部41脱出。特别是,前端突起52a、52b与第二卡定部46、46是锐角卡合(倒钩),因此能够更加有效地防止检验器50自保持器部41脱出。 
第一中间状态(管体插入工序)
接下来,参照图23~图25说明第一中间状态,该第一中间状态是自快速连接器1的开口端底座构件43侧插入管体3的前端的一部分的状态。如图23所示,管体3形成为筒状,且具有环状突部3a(如图23所示),该环状突部3a在沿轴线方向与前端隔开规定距离的位置上向径向外侧突出形成。在自快速连接器1的开口端底座构件43侧插入该管体3时,环状突部3a与保持器扩径弹性变形爪49干涉。因此,如图24所示,在管体3的环状突部3a的作用下,保持器扩径弹性变形爪49以扩径的方式弹性变形。特别是,管体3的环状突部3a按压保持器扩径弹性变形爪49的前端侧的轴线方向另一方侧的端面49c、49d,因此保持器扩径弹性变形爪49比较容易地扩径。 
这里,检验器扩径弹性变形爪51位于保持器扩径弹性变形爪49的轴线方向一方侧(管体3的插入方向)。因而,虽然利用管体3的环状突部3a沿轴线方向推压保持器扩径弹性变形爪49,但却利用检验器扩径弹性变形爪51抑制保持器扩径弹性变形爪49沿轴线方向变形。由此,也能使保持器扩径弹性变形爪49比较容易地扩径。 
如图24所示,通过使保持器扩径弹性变形爪49扩径,管体3的环状突部3a能够通过保持器扩径弹性变形爪49的位置。这里,在保持器部41上形成有止挡部48、48。在保持器扩径弹性变形爪49扩径时,止挡部48、48限制保持器扩径弹性变形爪49的扩径量不会达到设定量以上。因而,保持器扩径弹性变形爪49在与止挡部48、48抵接时,不会进一步扩径。 
在保持器扩径弹性变形爪49进行上述动作的期间内,如图25所示,检验器扩径弹性变形爪51并未扩径。也就是说,利用保持器部41的第一卡定部45限制检验器扩径弹性变形爪51的前端突起51a、51b的向下方的滑动动作。 
此时,如图24所示,1对检验器轴线方向弹性变形爪52、52处于被夹在开口端底座构件43与扩径了的状态下的保持器扩径弹性变形爪49之间的状态。也就是说,检验器轴线方向弹性变形爪52、52处于沿轴线方向的挠曲变形被限制的状态。这里,为了使检验器轴线方向弹性变形爪52、52脱离保持器部41的第二卡定部46,必须使检验器轴线方向弹性变形爪52、52沿轴线方向挠曲变形。但是,如上所述,检验器轴线方向弹性变形爪52、52处于沿轴线方向的挠曲变形被限制的状态。因而,检验器轴线方向弹性变形爪52、52的相对于保持器部41向下方的滑动动作也受到限制。 
另外,检验器扩径弹性变形爪51与保持器扩径弹性变形爪 49沿轴线方向相邻地配置。因此,可能发生管体3的环状突部3a使保持器扩径弹性变形爪49和检验器扩径弹性变形爪51均扩径的状态。在该情况下,作为后述的第二中间状态,如图28所示检验器扩径弹性变形爪51扩径。于是,检验器扩径弹性变形爪51的前端突起51a、51b离开保持器部41的第一卡定部45的位置。也就是说,检验器扩径弹性变形爪51形成为不被第一卡定部45卡定,能够向下方进行滑动动作的状态。 
但是,在第一中间状态下,即便检验器扩径弹性变形爪51暂时发生了扩径,检验器轴线方向弹性变形爪52、52的向下方的滑动动作仍然受到限制。因而,在管体3的环状突部3a使保持器扩径弹性变形爪49扩径的状态下,检验器50不能向下方进行滑动动作。 
第二中间状态(管体插入工序)
接下来,参照图26~图28说明第二中间状态,该第二中间状态是进一步向里侧插入管体3的前端的一部分的状态。如图26所示,管体3的环状突部3a通过保持器扩径弹性变形爪49的位置。于是,如图27所示,保持器扩径弹性变形爪49的形状恢复,从而保持器扩径弹性变形爪49沿轴线方向与管体3的环状突部3a卡定。 
此时,如图26所示,管体3的环状突部3a移动到检验器扩径弹性变形爪51的位置。因此,如图28所示,管体3的环状突部3a使检验器扩径弹性变形爪51扩径。于是,检验器扩径弹性变形爪51的前端突起51a、51b离开保持器部41的第一卡定部45的位置。也就是说,检验器扩径弹性变形爪51形成为不由第一卡定部45卡定,能够向下方进行滑动动作的状态。 
另一方面,检验器轴线方向弹性变形爪52、52处于能够沿轴线方向挠曲变形的状态。这是因为,如图27所示保持器扩径 弹性变形爪49的形状恢复,因此并不在夹着检验器轴线方向弹性变形爪52、52的位置上。于是,检验器扩径弹性变形爪51和检验器轴线方向弹性变形爪52、52均处于能够向下方(设定径向)进行滑动动作的状态。也就是说,形成保持器扩径弹性变形爪49已与管体3的环状突部3a可靠地卡定的状态,才能形成检验器50能够相对于保持器部41向下方(设定径向)进行滑动动作的状态。 
第三中间状态(卡定确认中间工序)
接下来,在第二中间状态之后,使检验器50自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进行滑动动作。第三中间状态是检验器50位于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的之间的状态。参照图29~图31说明该第三中间状态。这里,在图29中,为了使检验器轴线方向弹性变形爪52、52的状态容易理解,只有管体3的外形用双点划线表示。如图29和图30所示,可知是检验器轴线方向弹性变形爪52、52的前端侧挠曲变形的状态。另外,检验器扩径弹性变形爪51如图31所示,沿保持器部41的第一卡定部45的侧面向下方进行滑动动作。 
此外,在使检验器50相对于保持器部41沿压入方向进行滑动动作时,利用保持器部41的引导部47和检验器50的引导部54、54,限制检验器50和保持器部41的相对旋转,引导检验器50和保持器部41的沿压入方向的相对滑动动作。由此,能够使检验器50的相对于保持器部41的沿压入方向的滑动动作更加顺利地进行。 
卡定确认结束状态(卡定确认工序)
接下来,参照图32~图34说明使检验器50自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进行滑动动作,检验器50到达了第二位置的状态。如图34所示,检验器扩径弹性变形爪51的形状恢复而被保持器部41 的第一卡定部45的前端侧的下表面卡定。也就是说,检验器扩径弹性变形爪51通过被第一卡定部45卡定,从而向返回到原来位置的方向(上方)的滑动动作受到限制。 
此外,检验器轴线方向弹性变形爪52、52如图32和图33所示,被保持器部41的开口端底座构件43的下方缺口43c、43c卡定。也就是说,检验器轴线方向弹性变形爪52、52通过被开口端底座构件43卡定,从而向返回到原来的位置的方向(上方)的滑动动作受到限制。 
另外,如图33所示,保持器扩径弹性变形爪49的前端面49a、49b位于检验器50的释放部55、55的下方,因此为了使检验器50进一步向下方进行滑动动作,必须使保持器扩径弹性变形爪49扩径。为了使保持器扩径弹性变形爪49扩径,必须进一步压入检验器50。也就是说,当检验器50到达第二位置时,形成为在检验器50上没有任何力的作用的状态,检验器50形成为沿上下方向被保持器部41卡定的状态。 
这样,通过将检验器50压入到保持器部41中而形成检验器50到达了第二位置的状态,操作人员能够认识管体3是已与快速连接器1可靠地相连结的状态。另外,如在上述的第二中间状态中所述,在第二中间状态的时刻,管体3处于与快速连接器1可靠地相连结的状态。 
另外,在使管体3与快速连接器1相连结后,为了自快速连接器1拔出管体3,需要使保持器扩径弹性变形爪49扩径。当有容许保持器扩径弹性变形爪49的变形的空间时,相对地用于拔出管体3的力减小。在本实施方式中,间隙夹设构件53、53具有将保持器扩径弹性变形爪49与开口端底座构件43的轴线方向间隙填埋起来的功能。由此,能够抑制保持器扩径弹性变形爪49沿轴线方向变形。结果,在管体3的环状突部3a被保持器 扩径弹性变形爪49卡定的状态下,能够增加用于自保持器部41拔出管体3的力。另外,由于在间隙夹设构件53、53与检验器轴线方向弹性变形爪52、52之间夹有狭缝53a、53b,因此无论间隙夹设构件53、53的弹性变形是否受到限制,检验器轴线方向弹性变形爪52、52都是能够弹性变形的状态。因而,能够实现检验器轴线方向弹性变形爪52、52的上述动作。 
释放状态(释放工序)
接着,发生在保养等的状况下自快速连接器1拉出(释放)管体3的情况。参照图35~图37说明该情况。如图35~图37所示,使检验器50相对于保持器部41从第二位置向进一步压入的方向(下方)进行滑动动作。此时,如图36所示,检验器50的释放部55、55使保持器扩径弹性变形爪49扩径。也就是说,在释放时,需要能够使保持器扩径弹性变形爪49扩径的程度的压入检验器50的力。 
此时,检验器50的释放部55、55形成为与保持器扩径弹性变形爪49的前端面49a、49b的倾斜形状相对应的形状。因而,能够比较容易地将检验器50压入到保持器部41中,从而使保持器扩径弹性变形爪49扩径。但需要注意的是,该力最好比用于在卡定确认时压入检验器50的所需的力大。由此,能够在卡定确认时防止形成释放状态。 
通过以上述方式使保持器扩径弹性变形爪49扩径,能够解除保持器扩径弹性变形爪49的与管体3的环状突部3a的轴线方向的卡定,从而自快速连接器1拉出管体3。也就是说,能够利用检验器50进行保持器部41的释放动作。这样,检验器50作为进行管体3的卡定的确认和管体3的释放的构件而发挥功能。由此,不会使保持器部41承担复杂的功能,快速连接器1整体能够形成为简易的结构。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快速连接器。第二实施方式的快速连接器的第二外壳和检验器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快速连接器不同。另外,在卡定确认状态以及从卡定确认状态向释放状态移动时的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以下说明不同点。另外,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说明。 
第二外壳的详细结构
参照图38~图46说明第二外壳130的详细结构。第二外壳130包括外壳主体部131和保持器部141。另外,外壳主体部131与保持器部141一体地形成,因此并没有严密的边界,但这里,以图38中的轴线方向位置W作为边界,将位于图38中轴线方向位置W的左侧(轴线方向一方侧)的W 1的部分作为外壳主体部131,将位于图38中轴线方向位置W的右侧(轴线方向另一方侧)的W2的部分作为保持器部141进行说明。 
如图39所示,外壳主体部131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外壳主体部31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凸缘35上形成有图44和图45的上部的缺口的部位形成有第三卡定部136。第三卡定部136如图39所示,呈锐角状地突出形成在图中的上方。也就是说,第三卡定部136上如图39所示的右侧的倾斜面的法线方向,是将与压入检验器150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的成分(图39的向上方向成分)和轴线方向上的向保持器部141一侧的成分(图39的向右方向成分)合成而成的方向。另外,第三卡定部136上如图39所示的左侧的倾斜面的法线方向,是将与压入检验器150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的成分(图39的向上方向成分)和轴线方向上的向与保持器部141相反的一侧的成分(图39的向左方向成分)合成而成的方向。 
保持器部141包括保持器主体142和保持器扩径弹性变形爪49。保持器主体142与外壳主体部131一体地形成。该保持器主体142包括开口端底座构件43、下部连结构件44、第一卡定部45、第二卡定部46、连结部147和止挡引导部148。除了连结部147和止挡引导部148以外,其他部分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保持器主体42相同。 
连结部147如图39、图42、图44和图45所示,连结开口端底座构件43的上侧和外壳主体部131的凸缘35上的第三卡定部136的稍下侧部分。该连结部147设在不与管体3的如图45的双点划线所示的环状突部3a干涉的位置上。 
1对止挡引导部148如图38所示,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止挡部48相比,设在缺口48a如图中所示的左侧(外壳主体部131侧)的引导部148b向上方延长。如图45所示,各引导部148b沿凸缘35的外周缘形成,1对引导部148b的相面对的面引导后述的检验器150的检验器扩径弹性变形爪151的侧面。 
检验器的详细结构
接下来,参照图47~图52说明检验器150的详细结构。检验器15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检验器50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设有释放用弹性变形爪156以及未设有引导部54。检验器150包括检验器扩径弹性变形爪151、检验器轴线方向弹性变形爪52、间隙夹设构件53、释放部55和释放用弹性变形爪156。检验器扩径弹性变形爪151的基部151c形成为不具有向图49所示的左右侧突出的部分的形状。 
如图52所示,释放用弹性变形爪156自基部151c,靠外壳主体部131一侧具有轴线方向截面形状为U字形的1对臂部156a。臂部156a的U字形的开口侧是图52的上方。也就是说,在1对臂部156a自外壳主体部131侧接受到轴线方向的力的情况下,该一对臂部156a靠外壳主体部131一侧的部位沿以图52所示的支点X(U字形的弯曲部中央:释放用弹性变形爪156的根部侧的位置)为中心的旋转方向(图52的顺时针方向)进行弹性变形。此外,1对臂部156a上靠外壳主体部131一侧的面为倾斜的面,该倾斜面的法线方向是将压入检验器150的方向的成分(图52的向下方向成分),和轴线方向上的向外壳主体部131一侧的成分(图39的向左方向成分)合成而成的方向。 
在1对臂部156a的前端侧一体地形成有爪部156b。也就是说,爪部156b连结1对臂部156a。因而,在对爪部156b施加有沿图52的顺时针方向的力的情况下,随着1对臂部156a的旋转方向的弹性变形,爪部156b向图52的右上侧移动。 
该爪部156b上靠1对臂部156a一侧的面形成倾斜面,该倾斜面的法线方向是将检验器150的压入方向的成分(图52的向下方向成分),和轴线方向上的与外壳主体部131相反的一侧的成分(图39的向右方向成分)合成而成的方向。也就是说,利用1对臂部156a的倾斜面和爪部156b的倾斜面形成锐角状的内表面。 
卡定确认结束状态(卡定确认工序)
接下来,参照图53说明使检验器150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进行滑动动作,检验器150到达了第二位置的状态。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图32~图35所示的状态相对应。如图53所示,释放用弹性变形爪156的爪部156b沿检验器150的压入方向与第三卡定部136卡定。也就是说,在检验器150位于第二位置的状态下,释放用弹性变形爪156和第三卡定部136限制检验器150向第三位置(进一步沿压入方向前进的位置)进行滑动动作。 
释放状态(释放工序)
接下来,参照图53和图54说明释放工序。首先,自图53的 卡定确认结束状态开始,对爪部156b施加向图53的轴线方向右侧的力。于是,如图54所示,1对臂部156a以绕图54的顺时针方向旋转的方式进行弹性变形。利用该弹性变形,解除由释放用弹性变形爪156的爪部156b进行的、与第三卡定部136的卡定。于是,检验器150形成为能够相对于保持器部141从第二位置进一步沿压入方向(下方)进行滑动动作的状态。 
维持释放用弹性变形爪156的上述状态,并且使检验器150相对于保持器部141进一步沿压入方向(下方)进行滑动动作。此时,如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检验器150的释放部55、55使保持器扩径弹性变形爪49扩径。结果,保持器扩径弹性变形爪49的与管体3的环状突部3a的轴线方向的卡定解除,能够自快速连接器1拉出管体3。 
这里,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使用者不经意地对检验器50施加自第二位置进一步沿压入方向(下方)进行滑动动作的力的情况下,管体3可能成为释放状态。但是,如图53所示,在卡定确认位置,释放用弹性变形爪156与第三卡定部136卡定,从而在不使释放用弹性变形爪156解除与第三卡定部136的卡定时,检验器150不会向第三位置(释放位置)进行滑动动作。也就是说,能够防止由周边零件产生的干涉、使用者不经意地使检验器150向第三位置(释放位置)进行滑动动作的情况发生。此外,通过在外壳主体部131上设有第三卡定部136,在检验器150上设有释放用弹性变形爪156,不用追加新零件,就能起到上述效果。 
这里,参照图55详细说明释放用弹性变形爪156与第三卡定部136的卡定状态。如图55所示,释放用弹性变形爪156的与第三卡定部136抵接的部位是相对于检验器150的压入方向倾斜的平面形状。因此,在图55的状态下对检验器150施加有压 入方向(下方)的力Fa的情况下,释放用弹性变形爪156自第三卡定部136接受的卡定力是Fb。并且,释放用弹性变形爪156的1对臂部156a的弹性变形的支点是X。于是,在该卡定力Fb的作用下产生于1对臂部156a的力矩是Mb。 
该力矩Mb的旋转方向是如图54所示用于解除释放用弹性变形爪156的与第三卡定部136的卡定的旋转方向的相反方向。因此,在如图53所示释放用弹性变形爪156与第三卡定部136卡定的状态下,即使进一步沿压入方向(下方)对检验器150施力,也能防止释放用弹性变形爪156以解除与第三卡定部136的卡定的方式弹性变形。因而,能够可靠地防止由周边零件产生的干涉、使用者不经意地使检验器150向第三位置(释放位置)进行滑动动作的情况发生。 
附图标记说明
1、快速连接器;3、管体;3a、环状突部;10、第一外壳;11、管连接部;12、管插入部;30、130、第二外壳;31、131、外壳主体部;32、槽;33、外周筒部;34、内周筒部;35、凸缘;136、第三卡定部;41、141、保持器部;42、142、保持器主体;43、开口端底座构件;43a、中心孔;43b、上方缺口;43c、下方缺口;44、下部连结构件;45、第一卡定部;46、第二卡定部;47、引导部;48、止挡部;48a、缺口;49、保持器扩径弹性变形爪;49a、49b、前端面;49c、49d、端面;147、连结部;148、止挡引导部;148b、引导部;50、150、检验器;51、检验器扩径弹性变形爪;51a、51b、前端突起;51c、基部;52、检验器轴线方向弹性变形爪;52a、52b、前端突起;53、间隙夹设构件;53a、53b、狭缝;54、引导部;55、释放部;156、释放用弹性变形爪;156a、臂部;156b、爪部;70、套环;81、82、环状密封构件。 

Claims (4)

1.一种快速连接器(1),其用于与筒状的管体(3)相连结,该管体(3)在沿轴线方向与前端隔开规定距离的位置上,具有向径向外侧突出形成的环状突部(3a),
该快速连接器(1)包括:筒状的外壳主体(31、131),保持器(41、141)以及检验器(50、150);
上述保持器(41、141)与上述外壳主体(31、131)一体地形成,或与上述外壳主体(31、131)相连结,该保持器(41、141)形成为能供上述管体(3)自上述保持器(41、141)的开口端部沿轴线方向贯穿的形状,该保持器(41、141)与自上述开口端部沿轴线方向插入的上述管体(3)的上述环状突部(3a)卡定,从而限制上述管体(3)沿轴线方向脱出;
上述检验器(50、150)通过相对于上述保持器(41、141)自第一位置沿设定径向进行滑动动作而向第二位置移动,来确认上述管体(3)的上述环状突部(3a)是已被上述保持器(41、141)卡定的状态,
上述保持器(41、141)包括:
保持器主体(42、142),其具备第一卡定部(45)和第二卡定部(46);
保持器扩径弹性变形爪(49),其设于上述保持器主体(42、142),形成为能够利用弹性变形而扩径的C字形,该保持器扩径弹性变形爪(49)通过扩径,能供上述管体(3)的上述环状突部(3a)沿轴线方向通过,在上述管体(3)的上述环状突部(3a)沿轴线方向通过了该保持器扩径弹性变形爪(49)后,该保持器扩径弹性变形爪(49)进行形状恢复,从而沿轴线方向与上述环状突部(3a)卡定,
上述保持器主体(42、142)或上述外壳主体(31、131)具有第三卡定部(136),
上述检验器(50、150)包括:
检验器扩径弹性变形爪(51、151),其形成为能够利用弹性变形而扩径的C字形,该检验器扩径弹性变形爪(51、151)在未扩径的状态下由上述第一卡定部(45)卡定,从而限制该检验器扩径弹性变形爪(51、151)的相对于上述保持器主体(42、142)自上述第一位置沿上述设定径向的滑动动作,在上述管体(3)上的沿轴线方向通过了上述保持器扩径弹性变形爪(49)后的上述环状突部(3a)的作用下,该检验器扩径弹性变形爪(51、151)扩径,在扩径了的状态下解除与上述第一卡定部(45)的卡定,从而该检验器扩径弹性变形爪(51、151)能够相对于上述保持器主体(42、142)自上述第一位置向上述设定径向的上述第二位置进行滑动动作;
检验器轴线方向弹性变形爪(52),其前端侧形成为能够沿上述轴线方向挠曲变形,在上述保持器扩径弹性变形爪(49)扩径的状态下,利用上述保持器扩径弹性变形爪(49)限制该检验器轴线方向弹性变形爪(52)的挠曲变形,从而该检验器轴线方向弹性变形爪(52)维持被上述保持器主体(42、142)的上述第二卡定部(46)卡定的状态,通过使该检验器轴线方向弹性变形爪(52)被上述保持器主体(42、142)的上述第二卡定部(46)卡定,从而限制该检验器轴线方向弹性变形爪(52)的相对于上述保持器主体(42、142)自上述第一位置沿上述设定径向的滑动动作,在上述保持器扩径弹性变形爪(49)形状恢复了的状态下,该检验器轴线方向弹性变形爪(52)的与上述保持器主体(42、142)的上述第二卡定部(46)的卡定形成为能够解除的状态,从而能够相对于上述保持器主体(42、142)自上述第一位置向上述设定径向的上述第二位置进行滑动动作;
释放用弹性变形爪(156),在上述检验器(50、150)位于上述第二位置的状态下,该释放用弹性变形爪(156)通过由上述第三卡定部(136)卡定,从而限制上述检验器(50、150)向上述设定径向的第三位置进行滑动动作,所述释放用弹性变形爪(156)具有轴线方向截面形状为U字形的1对臂部(156a)和与上述1对臂部(156a)一体地形成并连结的爪部(156b),
在上述检验器(150)位于上述第二位置的状态下,上述爪部(156b)与上述第三卡定部(136)卡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连接器(1),其中,
该释放用弹性变形爪(156)利用弹性变形解除与上述第三卡定部(136)的卡定,从而使上述检验器(50、150)成为能够相对于上述保持器主体(42、142)向上述第三位置进行滑动动作的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速连接器(1),其中,
上述释放用弹性变形爪(156)沿与上述检验器(50、150)相对于上述保持器主体(42、142)进行滑动动作的上述设定径向不同的方向进行弹性变形,从而解除与上述第三卡定部(136)的卡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快速连接器(1),其中,
上述释放用弹性变形爪(156)以相对于位于该爪的根部的支点(X)旋转的方式进行弹性变形,自上述第三卡定部(136)解除卡定;
上述释放用弹性变形爪(156)的与上述第三卡定部(136)抵接的部位是相对于上述设定径向倾斜的面;
以如下方式形成上述倾斜面,即,使通过沿上述设定径向压入上述检验器(50、150),而在自上述第三卡定部(136)接受的卡定力的作用下在上述释放用弹性变形爪(156)上产生的、相对于上述支点的力矩的旋转方向,与用于使上述释放用弹性变形爪(156)自上述第三卡定部(136)解除卡定的力矩的旋转方向是相反方向。
CN201180025511.3A 2010-09-30 2011-07-20 快速连接器 Active CN10291831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21223 2010-09-30
JP2010221223 2010-09-30
PCT/JP2011/066463 WO2012043024A1 (ja) 2010-09-30 2011-07-20 クイック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18316A CN102918316A (zh) 2013-02-06
CN102918316B true CN102918316B (zh) 2015-03-18

Family

ID=458925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25511.3A Active CN102918316B (zh) 2010-09-30 2011-07-20 快速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2) US8408604B2 (zh)
EP (1) EP2543917B1 (zh)
JP (1) JP4937426B1 (zh)
CN (1) CN102918316B (zh)
BR (1) BR112013002456B8 (zh)
MX (1) MX2012007045A (zh)
WO (1) WO201204302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722574B1 (en) * 2011-06-16 2017-08-30 Togo Seisakusyo Corporation Pipe connector
JP5715700B2 (ja) * 2011-08-29 2015-05-13 株式会社パイオラックス コネクタ
JP5844231B2 (ja) 2011-09-29 2016-01-13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067366B2 (ja) 2012-12-20 2017-01-25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配管接続構造
EP2796758B1 (de) * 2013-04-23 2016-12-07 TI Automotive (Fuldabrück) GmbH Kupplung
JP6131120B2 (ja) * 2013-06-19 2017-05-17 株式会社パイオラックス コネクタ
JP5674879B2 (ja) * 2013-08-05 2015-02-25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クイックコネクタ
JP2015086964A (ja) * 2013-10-31 2015-05-07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クイックコネクタ
CA2929371C (en) 2013-12-02 2020-12-01 Cooper-Standard Automotive Inc. Quick connect assembly
JP5753284B1 (ja) * 2014-01-16 2015-07-22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クイックコネクタ
CN104154363B (zh) * 2014-08-28 2016-06-08 许道泽 管件快速连接装置
CN104295837B (zh) * 2014-11-06 2016-04-27 重庆溯联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汽车管路系统带防错、确认功能的快换接头
US10422459B2 (en) 2015-01-14 2019-09-24 Norma U.S. Holding Llc Conduit connector with a primary and secondary latch
FR3044070B1 (fr) * 2015-11-20 2019-06-28 A Raymond Et Cie Raccord tubulaire securise a connexion automatique
TWI599905B (zh) * 2016-05-23 2017-09-21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惡意碼的防護方法、系統及監控裝置
CN107542989A (zh) * 2016-06-23 2018-01-05 重庆快联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快装接头
US10480697B2 (en) * 2016-11-02 2019-11-19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Quick connector detection tool and method
CN106352184B (zh) * 2016-11-23 2017-11-10 黄松檀 一种应用于机动车内油路传输的连接器
JP6722607B2 (ja) * 2017-02-28 2020-07-15 三桜工業株式会社 配管継手
DE102017006675B4 (de) * 2017-07-14 2023-12-21 A. Raymond Et Cie Verbinder, System aus einem Verbinder und einem einen Kopf aufweisenden Raststift eines zweiten Bauteils, Verfahren unter Einsatz eines derartigen Systems
CA3071130C (en) * 2017-08-14 2023-08-29 Oetiker Ny, Inc. Quick connect with indicator tab
USD859618S1 (en) 2017-09-15 2019-09-10 Pentair Water Pool And Spa, Inc. Heating apparatus clip
US10612707B2 (en) 2017-11-28 2020-04-07 Cooper-Standard Automotive, Inc. Quick connect assembly and method
US11199281B2 (en) 2018-01-31 2021-12-14 A. Raymond Et Cie. Dual-latch quick connector
JP6889756B2 (ja) 2019-06-18 2021-06-18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クイックコネクタ
JP7150210B1 (ja) * 2022-07-08 2022-10-07 三桜工業株式会社 配管継手
JP7150209B1 (ja) * 2022-07-08 2022-10-07 三桜工業株式会社 配管継手
US12104729B2 (en) 2022-08-30 2024-10-01 A. Raymond Et Cie Quick connector verification system and related method of use
DE102023108491A1 (de) 2023-04-03 2024-10-10 Witzenmann Gmbh Rohrleitungskupplung und Verfahren zum Kuppeln zweier Rohrleitungstei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85362B2 (ja) * 2002-05-23 2008-05-14 東海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接続確認機能付きクイックコネクタ
JP4234467B2 (ja) 2002-06-04 2009-03-04 株式会社パイオラックス チェック機能内蔵コネクタ
JP4131409B2 (ja) 2004-03-30 2008-08-13 東海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クイックコネクタ
JP2005282835A (ja) * 2004-03-31 2005-10-13 Tokai Rubber Ind Ltd クイックコネクタ
JP4370242B2 (ja) * 2004-12-28 2009-11-25 ニッタ・ムアー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装置
US7484774B2 (en) * 2005-05-03 2009-02-03 Ti Group Automotive Systems, Llc Redundant latch/verifier for a quick connector
JP4623371B2 (ja) * 2005-05-13 2011-02-02 東海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クイックコネクタ
DE102005023583B4 (de) * 2005-05-18 2011-01-27 Norma Germany Gmbh Steckkupplung
JP4759421B2 (ja) * 2006-03-24 2011-08-31 東海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クイックコネクタ
US7497480B2 (en) 2006-04-07 2009-03-03 Ti Group Automotive Systems, Llc Hybrid quick connector
DE102006019257B4 (de) * 2006-04-26 2010-08-05 A. Raymond Et Cie Fluidleitungskupplung
JP5222580B2 (ja) * 2007-10-22 2013-06-26 株式会社東郷製作所 コネクタ
JP2009236204A (ja) * 2008-03-27 2009-10-15 Toyoda Gosei Co Ltd クイックコネクタ
JP4554700B2 (ja) * 2008-09-26 2010-09-29 三桜工業株式会社 クイックコネク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161435A1 (en) 2012-06-28
JPWO2012043024A1 (ja) 2014-02-06
EP2543917B1 (en) 2018-03-07
US8596690B2 (en) 2013-12-03
JP4937426B1 (ja) 2012-05-23
BR112013002456B8 (pt) 2022-10-18
US20130147187A1 (en) 2013-06-13
WO2012043024A1 (ja) 2012-04-05
BR112013002456B1 (pt) 2021-11-03
MX2012007045A (es) 2012-11-06
CN102918316A (zh) 2013-02-06
EP2543917A4 (en) 2017-03-22
BR112013002456A2 (pt) 2020-08-25
US8408604B2 (en) 2013-04-02
EP2543917A1 (en) 2013-0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18316B (zh) 快速连接器
CN101321981B (zh) 快速连接器和检验装置
CN102770702B (zh) 连接器
US10047889B2 (en) Tubular connector with an automatic connection
JP6131183B2 (ja) コネクタアセンブリ
KR20170059405A (ko) 자동 연결을 사용한 안전한 튜브 커플링
US20140319160A1 (en) Hole plug
CN102472424A (zh) 插塞连接器
CN102362114A (zh) 管连接用连接器
CN102536985A (zh) 用于连接支撑件与安装件的紧固件
US11649912B2 (en) Pipe connector
CN105765286A (zh) 快速连接器
CN105358891B (zh) 快速连接器
JP4462893B2 (ja) 管継手
JP2009236206A (ja) コネクタ
CN106415032A (zh) 终端连接构造
JP2018165544A (ja) コネクタユニット
JP5787441B2 (ja) 配管用コネクタ
JP6948905B2 (ja) 連結装置
JP6521653B2 (ja) コネクタ
CN114593297B (zh) 快速连接器
CN108119572B (zh) 同步器滑块及同步器系统
JP4821806B2 (ja) 変速機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4097746A1 (ja) 樹脂チューブおよび配管接続構造
JP3086710U (ja) 気体注入管用コネクタ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Aichi

Applicant after: TOKAI RUBBER INDUSTRIES, LTD.

Address before: Aichi

Applicant before: Tokai Rubber Ind Ltd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PPLICANT; FROM: TOKAI RUBBER INDUSTRIES, LTD. TO: SUMITOMO RIKO COMPANY LIMITE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