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06680B - 保护面板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保护面板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06680B
CN102906680B CN201180025033.6A CN201180025033A CN102906680B CN 102906680 B CN102906680 B CN 102906680B CN 201180025033 A CN201180025033 A CN 201180025033A CN 102906680 B CN102906680 B CN 1029066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ripheral switch
electrode
upper electrode
protection panel
pressure sensi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2503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06680A (zh
Inventor
高井雄一郎
桥本孝夫
西川和宏
甲斐义宏
远藤裕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ssha Prin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ssha Prin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ssha Prin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ssha Print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9066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066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066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0668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using resistive elements, e.g. a single continuous surface or two parallel surfaces put in contac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using force sensing means to determine a 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00Contacts
    • H01H1/02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thereof
    • H01H1/021Composite material
    • H01H1/029Composite material comprising conducting material dispersed in an elastic support or binding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7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 H01H13/78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tacts or the contact sites
    • H01H13/785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tacts or the contact sit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the contacts, e.g. conductive polym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5Pressure sensors for measuring the pressure or force exerted on the touch surface without providing the touch 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01/00Contacts
    • H01H2201/022Material
    • H01H2201/032Conductive polymer; Rubber
    • H01H2201/036Variable resistanc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31/00Applications
    • H01H2231/016Control panel; Graphic display; Programme contr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Switches That Are Operated By Magnetic Or Electric Fields (AREA)

Abstract

与周边开关用上部电极(6G)和周边开关用下部电极(5G)接触并且在基材用粘接层(17)的贯通孔(10)内配置压敏导电构件(25),作用在周边开关(12)上的力经由上部电极基材和上部电极向压敏导电构件传递且电流流动,从而在上部电极与下部电极之间进行导通。

Description

保护面板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触摸输入部和配置在该触摸输入部的周边的周边开关的保护面板及具备所述保护面板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已知有各种在模拟电阻膜方式的输入部的周边配置有开关部的保护面板(在本公司称为触摸窗)(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所述开关部使位于表面侧基板及背面侧基板的周缘部上的接点彼此通过设置在将两基板粘接的粘接层上的开口而以规定间隔对置,将表面侧基板向所述开口内较大地压下而使接点彼此接触。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4855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所述保护面板由于在接点间具有空间,因此存在表面侧基板的开关部经时性地较大凹陷,表面侧基板发生弯曲,从而外观发生劣化的问题,并且由于使接点彼此接触来进行输入,因此弯曲的接点的耐久性成为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且在于提供一种表面侧基板的开关部不会经时性地较大凹陷,能够防止外观的劣化,并且表面侧接点部不会发生较大的歪曲,接点的耐久性不会成为问题的保护面板及电子设备。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如下构成。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形态,提供一种保护面板,具备触摸输入部和配置在该触摸输入部的周边的周边开关,其中,
所述保护面板具备:
上部电极基材,其在一方的面上具有触摸输入部用上部透明电极和周边开关用上部电极;
下部电极基材,其在与配置有所述触摸输入部用上部透明电极和所述周边开关用上部电极的面对置的面上,具有隔开规定间隔与所述触摸输入部用上部透明电极对置而构成所述触摸输入部的触摸输入部用下部透明电极和隔开规定间隔与所述周边开关用上部电极对置而构成所述周边开关的周边开关用下部电极;
基材用粘接层,其将所述上部电极基材与所述下部电极基材在周边部粘接,且具有使所述周边开关用上部电极和所述周边开关用下部电极分别露出的贯通孔;
压敏导电构件,其在所述周边开关用上部电极与所述周边开关用下部电极之间且在所述基材用粘接层的所述贯通孔内配置,并与所述周边开关用上部电极和所述周边开关用下部电极中的至少一方接触,
当与所述周边开关对应的部分作用有力时,作用的力经由所述周边开关用上部电极向所述压敏导电构件传递,在所述作用的力的作用下,在所述压敏导电构件内导电性能发生变化且电流流动,从而在所述周边开关用上部电极与所述周边开关用下部电极之间进行导通。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形态,提供一种第一形态记载的保护面板,其中,
所述压敏导电构件由分散含有多个导电性粒子的绝缘性涂膜构成,
当与所述周边开关对应的部分作用有力时,作用的力经由所述周边开关用上部电极向所述绝缘性涂膜传递,在所述作用的力的作用下,电流在所述绝缘性涂膜内的所述导电性粒子之间流动,从而在所述周边开关用上部电极与所述周边开关用下部电极之间进行导通。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形态,提供一种第一或第二形态记载的保护面板,其中,
所述压敏导电构件具有透光性,且所述周边开关用上部电极和所述周边开关用下部电极也分别具有透光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形态,提供一种第一至第三形态中任一形态记载的保护面板,其中,
还具备配置在所述上部电极基材的表面侧的装饰片,
所述周边开关的输入部分由所述装饰片的图案覆盖。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形态,提供一种第一至第四形态中任一形态记载的保护面板,其中,
在所述压敏导电构件与所述周边开关用上部电极之间、和所述压敏导电构件与所述周边开关用下部电极之间的至少一方具备灵敏度调整用间隙。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形态,提供一种第一至第四形态中任一形态记载的保护面板,其中,
在所述周边开关用上部电极与所述周边开关用下部电极之间的所述压敏导电构件的中间部具备灵敏度调整用间隙。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形态,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具备:
第一至第六形态中任一形态记载的保护面板;
对所述保护面板进行支承的箱体;
在所述箱体内的所述保护面板的所述触摸输入部的内侧配置的显示装置。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上部电极基材及下部电极基材之间的贯通孔内配置压敏导电构件,在周边开关的按压时,贯通孔内的容积仅稍许变化,因此不会发生上部电极基材的周边开关的部分经时性地较大凹陷而上部电极基材弯曲的情况,从而能够防止外观的劣化。
另外,作为周边开关,根据按压量而压敏导电构件的导电性能发生变化,不仅能够进行ON/OFF的检测,而且也能够检测按压力的大小(变化)。
另外,由于利用压敏导电构件抑制上部电极基材的电极的弯曲,因此上部透明电极基材不会永久弯曲,接点的耐久性不会成为问题。
此外,由于如上述那样配置压敏导电构件,在周边开关的按压时,贯通孔内的容积仅稍许变化,因此无需将上部电极基材向贯通孔内较大地压下至接点彼此接触为止,因此即使利用小的按压力也能够进行开关输入。
另外,由于无需将上部电极基材向所述贯通孔内较大地压下至接点接触为止,因此无需形成为足以使上部电极基材较大变形的开口尺寸。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小开关部面积,能够实现省空间化。
另外,由于无需将上部电极基材向所述贯通孔内较大地压下至接点接触为止,因此不限定于与使上部电极基材较大地变形相适合的贯通孔的开口形状。因此,开关的设计的自由度增大。
另外,由于无需将上部电极基材向所述贯通孔内较大地压下至接点接触为止,因此可以构成为比指尖小的尺寸的开关。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目的和特征根据与关于附图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关联的如下的记述而明确可知。在这些附图中,
图1是具有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触摸输入部周边开关的便携式电话机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图1的所述保护面板的结构的图1的II-II线的横向剖视图,
图3A是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所述保护面板的背面侧基板的主视图,
图3B是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所述保护面板的表面侧基板的后视图,
图4是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所述保护面板的开关的放大剖视图,
图5A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保护面板的主视图,
图5B是本发明的所述第二实施方式的所述保护面板的分解图,
图6A是本发明的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所述保护面板的开关的放大剖视图,
图6B是本发明的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所述保护面板的开关的放大剖视图,
图6C是本发明的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所述保护面板的开关的放大剖视图,
图6D是本发明的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所述保护面板的开关的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具备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保护面板的作为电子设备的一例的便携式电话机1的整体立体图。图2是便携式电话机1的一部分的横剖底面图。如这些图所示,便携式电话机1在合成树脂制的箱体2上具备:具有液晶或有机EL等的显示部3A的显示装置3;以覆盖显示装置3的方式配置的保护面板A;多个输入键4等。箱体2具备在前表面形成有显示窗用凹部2Aa等的表侧箱体部2A和装备有显示装置3等的背侧箱体部2B,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由一体的箱体部构成。保护面板A为了保护显示装置3的显示部3A而设置在表侧箱体部2A的显示窗用凹部2Aa。
表侧箱体部2A的显示窗用凹部2Aa以具有容许保护面板A的嵌入的台阶的方式从表侧箱体部2A的表面凹陷而形成。显示窗用凹部2Aa的底部具有:使装备于背侧箱体部2B的显示装置3的显示部3A面向外部的开口2a;对保护面板A进行支承的支承框2b。
显示窗用凹部2Aa的形状或大小可以对应于保护面板A的形状或大小进行各种变更。显示窗用凹部2Aa的深度可以对应于保护面板A的厚度等而进行各种变更。显示窗用凹部2Aa的开口2a的形状或大小可以对应于显示部3A的形状或大小等进行各种变更。在此,将显示窗用凹部2Aa、开口2a、显示部3A及保护面板A的形状设定为矩形形状或大致矩形形状。而且,以箱体2的表面与保护面板A的表面成为相同高度的方式设定显示窗用凹部2Aa的深度,在保护面板A嵌入显示窗用凹部2Aa的状态下,保护面板A的表面与箱体2的表面构成同一面。
保护面板A具备触摸输入部Aa和在触摸输入部Aa的周边配置的单个或多个周边开关12。作为周边开关12的一例,有图标开关或导航开关等。触摸输入部Aa作为一例是具备模拟电阻膜方式的触摸输入功能的部分,是具有基于对保护面板A的表面的触摸操作而通过电位斜度来检测成为该操作位置的X-Y坐标的功能的部分。周边开关12作为一例可以是用于对便携式电话进行拨通/挂断的ON/OFF开关或用于听音乐的ON/OFF开关等ON/OFF开关,或具有检测按压力的开关等的功能的压敏开关。周边开关12只要在触摸输入部Aa的周边即可,可以配置在触摸输入部Aa的下侧、上侧和下侧这双方、左侧或右侧等。
如图2~图3B所示,保护面板A具有背面侧基板5和表面侧基板6。
表面侧基板6将作为触摸输入部用上部透明电极的一例的矩形形状的电阻膜6A形成在背面侧,而作为上部(透明)电极基材的一例发挥功能。背面侧基板5将作为触摸输入部用下部透明电极的一例的矩形形状的电阻膜5A形成在表面侧,而作为下部(透明)电极基材的一例发挥功能。在所述背面侧基板5与表面侧基板6的电阻膜5A、6A之间,隔着后述的多个微细的点状的间隔件8,以具有空气层的方式隔开规定间隔而对置配置。并且,在保护面板A中,矩形形状的电阻膜5A、6A对置的区域作为触摸输入部Aa发挥功能。
如图2~图3A所示,背面侧基板5采用聚碳酸酯树脂(PC)、甲基丙烯酸树脂(PMMA)、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树脂(A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树脂(ABS)、丙酸纤维素树脂(CP)、聚苯乙烯树脂(PS)、聚酯树脂、或聚乙烯树脂(PE)等透明性、刚性及加工性优异的树脂板。尤其是作为背面侧基板5,优选使用透明性优异的聚碳酸酯树脂(PC)或甲基丙烯酸树脂(PMMA)。背面侧基板5的树脂板的厚度可以从0.5~3.0mm的范围进行选择,尤其优选0.8~1.1mm。
另外,背面侧基板5可以采用钠玻璃、硼硅酸玻璃、或强化玻璃等强度及透过率优异的玻璃板。当背面侧基板5采用强度优异的玻璃板时,能够实现减薄背面侧基板5的厚度所产生的保护面板A的薄型化、以及具备该保护面板A的便携式电话机1的薄型化。玻璃板的厚度可以从0.2~3.0mm的范围进行选择,尤其优选为0.55~1.0mm。
在背面侧基板5的表面侧,与电阻膜5A一起形成有如下构件等:位于电阻膜5A的Y轴方向的对边的平行的一对汇流条5B;位于电阻膜5A的周围的一对回引电路5C;位于对应的贯通孔5a的形成部位的一对电极5D;作为周边开关用下部电极的一例发挥功能的一对端子电极5G。在背面侧基板5的表面侧,作为一例,在周缘部配置有框状的粘接层25,但也可以取代这种情况而在表面侧基板6的背面侧的周缘部配置框状的粘接层25,还可以在背面侧基板5的表面侧的周缘部和表面侧基板6的背面侧的周缘部这双方均配置。需要说明的是,图4表示在背面侧基板5的表面侧的周缘部和表面侧基板6的背面侧的周缘部这双方分别配置有绝缘性的粘接层16、14而形成粘接层25的情况。在图4中,13及15是在背面侧基板5的表面侧和表面侧基板6的背面侧分别形成的绝缘性的抗蚀剂。粘接层16、14分别形成在抗蚀剂13、15上。
需要说明的是,周边开关12的配线既可以与触摸输入部Aa的透明电极共用配线,也可以形成为与触摸输入部Aa的透明电极独立的配线。
也可以取代在背面侧基板5上直接形成所述电阻膜5A等的情况而利用以下的方法。例如,准备与背面侧基板5不同的一张透明绝缘膜,在透明绝缘膜的表面侧形成了电阻膜5A、一对汇流条5B、一对回引电路5C、一对电极5D、一对端子电极5G、框状的粘接层25之后,将透明绝缘膜的背面粘贴在背面侧基板5的表面,由此在背面侧基板5的表面侧具备电阻膜5A、一对汇流条5B、一对回引电路5C、一对电极5D、一对端子电极5G、框状的粘接层25。
在如此使用透明绝缘膜的情况下,透明绝缘膜可以使用聚碳酸酯系、聚酰胺系或聚醚酮系等的工程塑料、或者丙烯酸系、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系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系等的树脂膜。
如图2~图3B所示,表面侧基板6采用具有当用手指等按压时发生弯曲的性质的挠性透明绝缘膜。挠性透明绝缘膜可以使用聚碳酸酯系、聚酰胺系或聚醚酮系等的工程塑料、或者丙烯酸系、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系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系等的树脂膜。作为表面侧基板6的厚度的一例,为100μm。
在表面侧基板6的背面侧,与电阻膜6A一起形成有如下构件等:位于电阻膜6A的X轴方向的对边的平行的一对汇流条6B;位于电阻膜6A的周围的一对回引电路6C;与对应的贯通孔5b对置的一对电极6D;作为周边开关用上部电极的一例发挥功能的一对端子电极6G。
如图2~图3B所示,各电阻膜5A、6A是由氧化锡、氧化铟、氧化锑、氧化锌、氧化镉、或铟锡氧化物(ITO)等金属氧化物膜、或者以这些金属氧化物为主体的复合膜、或者金、银、铜、锡、镍、铝或钯等金属膜构成的透明导电膜。需要说明的是,各电阻膜5A、6A也可以形成为2层以上的多层。各电阻膜5A、6A的形成方法包括真空蒸镀法、溅射法、离子镀敷法或CVD法等。
在各电阻膜5A、6A中的任一方的表面上可以形成用于防止使所述电阻膜5A、6A对置时的误接触的多个微细的点状的间隔件8。在此,作为一例,在背面侧基板5的电阻膜5A上形成多个间隔件8。
间隔件8可以使用环氧丙烯酸酯系或聚氨酯丙烯酸酯系等的透明的光硬化性树脂、或者聚酯系或环氧系等的透明的热硬化性树脂。而且,间隔件8的形成方法包括丝网印刷等印刷法或光学处理等。
汇流条5B、6B、回引电路5C、6C及电极5D、6D可以分别使用金、银、铜或镍等金属、或者碳等具有导电性的膏剂来形成。各汇流条5B、6B、各回引电路5C、6C及电极5D、6D的各自的形成方法包括丝网印刷、胶版印刷、凹版印刷、或苯胺印刷等印刷法、或光致抗蚀剂法、或刷涂法等。
汇流条5B或6B通常形成在背面侧基板5或表面侧基板6的尽量端部,从而在背面侧基板5及表面侧基板6的中央部尽量宽地确保未形成各汇流条5B、6B的区域。未形成各汇流条5B、6B的区域、即输入区域(能够形成触摸输入部Aa的区域)或显示区域的广度或形状根据便携式电话机1等电子设备B中的输入区域或显示区域的广度或形状而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如图3A、图3B所示,背面侧基板5及表面侧基板6的各自的一对回引电路5C、6C中的一方的回引电路5C、6C以相对于对应的汇流条5B、6B和电极5D、6D而通过最短的路径的方式形成。另一方的回引电路5C、6C以具有沿着背面侧基板5及表面侧基板6的下缘的电路部分5Ca、6Ca的方式形成。在所述各电路部分5Ca、6Ca,3个端子电极5G、6G和2个电阻体5H、6H以电阻体5H、6H位于相邻的端子电极5G、6G之间的方式隔开规定间隔而形成。
即,在背面侧基板5及表面侧基板6具备以它们的电阻膜5A、6A具有电位差的方式经由对应的回引电路5C、6C串联连接的3组端子电极5G、6G。1组端子电极5G、6G分别对应于1个周边开关12的周边开关用下部电极的一例和周边开关用上部电极的一例。即,在将背面侧基板5和表面侧基板6连接时,各端子电极5G、6G以隔开规定间隔而对置的方式配置。
在背面侧基板5与表面侧基板6之间配置的粘接层25形成有贯通孔10,该贯通孔10收纳能够使对置的端子电极5G、6G进行接触的作为压敏导电构件的一例的周边开关用压敏构件17。即,如图4所示,在触摸输入部Aa的周缘部中的图3A的下侧的周缘部形成有贯通孔10,该贯通孔10配置在背面侧基板5的表面与表面侧基板6的背面之间且贯通框状的粘接层25。通过向贯通孔10内印刷压敏导电性墨,而能够将周边开关用压敏构件17配置在贯通孔10内。如此,在配置有各贯通孔10的位置上构成1个周边开关12。在该例子中,3个贯通孔10即周边开关12沿着左右方向隔开规定间隔而排列形成为一直线状。
即,通过对置的端子电极5G、6G构成周边开关12,该周边开关12在对背面侧基板5及表面侧基板6的一方的电极5D(6D)之间施加电压时,基于由另一方的电极6D(5D)检测的电压,检测所述接点端子电极5G、6G的接触的有无。
各端子电极5G、6G的材料及形成方法等与电阻膜5A、6A相同,在形成电阻膜5A、6A时若同时形成,则无需设置用于形成端子电极5G、6G的特别的工序。由此,作为一例,各端子电极5G、6G作为透明电极而由透明导电膜构成。作为一例,端子电极5G、6G分别地在使用ITO膜时厚度为1~100μm,在使用印刷墨时厚度为1~40μm左右,并且下部透明电极5A及上部透明电极6A的ITO膜的厚度分别为1~100μm。
在各贯通孔10中,背面侧基板5上的端子电极5G和表面侧基板6上的端子电极6G向贯通孔10的下侧端部和上侧端部分别露出,绝缘性的周边开关用压敏构件17配置收纳在贯通孔10内,周边开关用压敏构件17的下侧端部与端子电极5G接触,并且周边开关用压敏构件17的上侧端部与端子电极6G接触,从而构成周边开关12。在周边开关用压敏构件17如后述那样分散含有多个导电性粒子18。由此,当从硬涂层9侧用手指等按压时,按压力经由硬涂层9、图样片7和表面侧基板6上的端子电极6G向周边开关用压敏构件17传递,从而将表面侧基板6上的端子电极6G与背面侧基板5上的端子电极5G电导通。
作为1个具体例,如图4所示,在贯通孔10的周围,在前端向贯通孔10内露出的背面侧基板5上的端子电极5G的露出部以外的上方配置有下侧的抗蚀剂15,而且,在抗蚀剂15的上方配置有下侧的粘接固定用的浆糊16。同样地,在前端向贯通孔10内露出的表面侧基板6的端子电极6G的露出部以外的下方配置有上侧的抗蚀剂13,而且,在抗蚀剂13的下方配置有上侧的粘接固定用的浆糊14。下侧的粘接固定用的浆糊16与上侧的粘接固定用的浆糊14彼此粘接而进行一体化。下侧的抗蚀剂15、下侧的粘接固定用的浆糊16、上侧的抗蚀剂13、上侧的粘接固定用的浆糊14分别优选为绝缘性。这些抗蚀剂及浆糊可以分别通过印刷形成而配置。
以下,详细说明周边开关12的结构。
各周边开关用压敏构件17在绝缘性的基材部17a内含有分散的多个电气导电性的导电性粒子18。
例如,周边开关用压敏构件17的基材部17a的厚度为几十μm(例如,40μm~80μm),例如优选由丝网印刷形成。周边开关用压敏构件17的厚度从能够制造的观点出发优选为1μm以上。
作为导电性粒子18,只要是其自身不变形,具有能够通电的导电性,且能够期待后述的量子隧道效果即可,粒径只要是适合于印刷的粒径即可。作为一例,若是丝网印刷,则只要是能够无阻力地通过网的粒径即可。作为导电性粒子18的具体的材料的例子,列举出后述的QTC。导电性粒子18以不会对视觉辨认性造成影响而能够通电的范围分散在基材部17a内。
周边开关用压敏构件17作为一例,伴随着压力的施加,在周边开关用压敏构件17的内部含有多个的导电性的粒子即导电性粒子18之间且接近的多个导电性粒子18之间,与直接的接触的有无无关地流动隧道电流,周边开关用压敏构件17从绝缘状态变化为通电状态。构成这种周边开关用压敏构件17的组成物的一例是从英国Darlington的PERATECH LTD以商品名“QTC”能够获得的量子隧道性复合材(Quantum TunnelingComposite)。在此,隧道电流是指在导电性粒子18彼此虽然未直接接触,但非常接近至纳米级的情况下,由于导电性粒子18间的电子的存在概率密度不为零,因此电子从导电性粒子18渗出而电流流动的情况,是在量子力学中作为隧道效果而说明的现象。
即,当来自手指或笔等的力作用在硬涂层9的表面(例如图2的硬涂层9的上表面)时,作用的力以沿着厚度方向贯通硬涂层9、图样片7、表面侧基板6及端子电极6G的方式传递而传给周边开关用压敏构件17,在所述周边开关用压敏构件17内的所述多个导电性粒子18间产生隧道效果,隧道电流在多个导电性粒子18间流动,所述上侧的端子电极6G与所述下侧的端子电极5G之间导通,检测作为周边开关12的ON动作,或根据情况的不同而将沿着周边开关12的厚度方向(Z方向)作用的按压力的变化检测作为电阻值的变化(换算成电压的变化),从而能够检测周边开关12的按压力的大小。
各贯通孔10的直径优选为1.0mm以上。当各贯通孔10的直径小于1.0mm时,作为开关无法操作,另一方面,各贯通孔10的直径的上限值只要是能够配置于面板的大小即可,而且,其形状可以自由设定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具体情况未图示,但背侧箱体部2B在与背面侧基板5的各贯通孔5a、5b对置的位置上装备有4个弹簧连接销(未图示)。各弹簧连接销与显示装置3的接口(未图示)通电连接。
背面侧基板5及表面侧基板6的各电极5D、6D利用背面侧基板5的各贯通孔5a、5b,与对应的弹簧连接销通电连接。
由导电膏剂构成的导电性粘接剂(未图示)以与对应的电极5D、6D能够通电地相接的方式注入到各贯通孔5a、5b中,带头的导电销(未图示)以其一端部与导电性粘接剂能够通电地相接的方式插入,从而能够将来自各电阻膜5A、6A的触摸输入信号向表侧箱体部2A的背侧取出。并且,在将表侧箱体部2A与背侧箱体部2B接合时,通过各导电销,使背面侧基板5的电极5D及表面侧基板6的电极6D作为与对应的弹簧连接销连接的平面端子而发挥功能。由此,能够将来自各电阻膜5A、6A的触摸输入信号向显示装置3输入。
另外,在表面侧基板6的表面侧粘贴有作为装饰片的一例而发挥功能的图样片7。
如图1~图2所示,图样片7可以使用聚碳酸酯系、聚酰胺系或聚醚酮系等的工程塑料、或者丙烯酸系、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系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系等的透明膜。透明膜的厚度可以从25~200μm的范围进行选择。
在图样片7的表面侧形成有硬涂层9,对图样片7进行保护。
作为硬涂层9使用的材料,包含硅氧烷系树脂等的无机材料、或者丙烯酸环氧系、聚氨酯系的热硬化性树脂或丙烯酸酯系的光硬化性树脂等的有机材料。硬涂层9的厚度优选为1~7μm左右。硬涂层9的形成方法可以使用辊涂、旋涂等涂敷法、或者丝网印刷、胶版印刷、凹版印刷、苯胺印刷等通常印刷法等。
可以通过在背面侧直接形成有装饰层7B和粘接层7C的透明片来构成图样片7,并在该图样片7的表面侧直接形成硬涂层9。而且,也可以通过在背面侧直接形成有装饰层7B和粘接层7C的透明片来构成图样片7,并在与该透明片不同的透明片上形成硬涂层9,而将这两透明片贴合。
作为一例,图样片7由装饰层7B和粘接层7C构成。
在图样片7中,例如可以对透明片或硬涂层9实施凹凸加工,或者实施使硬涂层9中混合有作为组成颜料的二氧化硅或氧化铝等微粒子等的光反射防止用的防眩处理。
装饰层7B以在其中央具有矩形形状的透明部7a且在其周缘具有边框状的装饰部7b的方式形成。透明部7a的广度或形状对应于背面侧基板5及表面侧基板6中的未形成各汇流条5B、6B或各回引电路5C、6C等的输入区域或显示区域的广度或形状、即对应于便携式电话机1等电子设备B中的输入区域或显示区域的广度或形状而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所述周边开关12由装饰部7b覆盖,在与各周边开关12对应的部分能够配置希望的图案。例如,在周边开关12是用于拨通/挂断便携式电话的ON/OFF开关的情况下,在与周边开关12对应的部分配置电话的记号。而且,在周边开关12是用于听音乐的ON/OFF开关的情况下,只要在与周边开关12对应的部分配置音符的记号即可。
通过如此形成装饰层7B,而对表面侧基板6的周缘部6E施以将背面侧基板5及表面侧基板6的各汇流条5B、6B等覆盖并隐藏的装饰。由此,在箱体2的显示窗2A上无需形成用于将背面侧基板5及表面侧基板6的各汇流条5B、6B等覆盖并隐藏的边框部,相应地,能够实现便携式电话机1的薄型化。
装饰层7B可以使用着色墨,该着色墨含有聚乙烯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聚酯系树脂、聚丙烯酸系树脂、聚氨酯系树脂、聚乙烯乙缩醛系树脂、聚酯聚氨酯系树脂、或醇酸树脂等作为基料,并含有适当的颜色的颜料或染料作为着色剂。
装饰层7B的形成方法可以使用丝网印刷、胶版印刷、凹版印刷、或苯胺印刷等通常印刷法等。尤其是为了进行多色印刷或灰度表现,而优选胶版印刷法或凹版印刷法。
作为装饰层7B,可以由金属薄膜层构成,或者由图案印刷层与金属薄膜层的组合构成。金属薄膜层作为装饰层7B而表现金属光泽,通过真空蒸镀法、溅射法、离子镀敷法、或镀金法等形成。这种情况下,根据要表现的金属光泽色,使用铝、镍、金、铂、铬铁、铜、锡、铟、银、钛、铅、或锌等金属、或它们的合金或化合物。金属薄膜层的膜厚通常为0.05μm左右。而且,在设置金属薄膜层时,为了提高与其他层的密接性,也可以设置前固定层或后固定层。
粘接层7C适当使用与表面侧基板6和图样片7相适的热敏性或压敏性的树脂。例如,在表面侧基板6及图样片7为聚碳酸酯系或聚酰胺系的情况下,只要使用聚丙烯酸系树脂、聚苯乙烯系树脂、或聚酰胺系树脂等即可。而且,在表面侧基板6及图样片7为丙烯酸系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系的情况下,只要使用氯化乙烯、醋酸乙烯、或丙烯酸系共聚物等即可。
作为粘接层7C的形成方法,可以使用丝网印刷、胶版印刷、凹版印刷、或苯胺印刷等通常印刷法等。
作为表面侧基板6,也可以不具备图样片7。在不具备图样片7的情况下,可以在表面侧基板6的表面侧形成或配置硬涂层9。在不具备图样片7的情况下实施防眩处理时,有对表面侧基板6的表面侧或硬涂层9实施凹凸加工,或使硬涂层9中混合有作为组成颜料的二氧化硅或氧化铝等的微粒子等的方法。
根据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能够起到如下的效果。
首先,在表面侧基板6及背面侧基板5之间的贯通孔10内配置作为压敏导电构件的一例的周边开关用压敏构件17,在周边开关12的按压时,贯通孔10内的容积不会发生较大变化,因此表面侧基板6的周边开关12的部分不会经时地较大凹陷,能够防止外观的劣化,而且不会发生与反复使用相伴的劣化,也不会形成大的凹陷,平滑性也不会产生问题。
另外,作为周边开关12,由于不使接点彼此接触,因此不仅能够进行ON/OFF的检测,而且也能够检测按压力的大小(变化)。例如,在光标键部等使用周边开关12的情况下,当按压周边开关12时,能够具有根据按压周边开关12的力的大小而光标的移动速度变快这样的功能等。
另外,由于通过周边开关用压敏构件17将表面侧基板6的电极与背面侧基板5的电极电连接,因此无需使接点彼此接触而进行输入,而接点不会较大地弯曲,因此接点的耐久性也不会成为问题。
此外,如上所述配置周边开关用压敏构件17,且无需将表面侧基板6向所述贯通孔10内较大地压下至发生接点接触为止,因此在小的按压力下也能够进行开关输入。相对于此,以往,需要将表面侧基板向开口内较大地压下至接点彼此接触为止,因此当按压力不足时,存在无法可靠地进行开关输入的问题。
另外,由于无需将表面侧基板6向所述贯通孔10内较大地压下至发生接点接触为止,因此无需形成为足以使表面侧基板6较大地变形的开口尺寸。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小开关尺寸,能够实现省空间化。例如,以往最低需要直径8mm左右作为ON/OFF开关,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将直径减小至2mm左右以下。
另外,由于无需将表面侧基板6向所述贯通孔10内较大地压下至发生接点接触为止,因此不限定于与使表面侧基板6较大变形相适合的贯通孔10的开口形状。因此,开关的设计的自由度增大。相对于此,以往,由于需要将表面侧基板向开口内较大地压下至使接点彼此接触为止,因此限定于与使表面侧基板较大地变形相适合的开口形状例如圆形等。
另外,由于无需将表面侧基板6向所述贯通孔10内较大地压下至发生接点接触为止,因此也可以构成为比指尖小的尺寸的开关。例如,若将一个压敏导电部分比指尖小的开关12并列形成多个,则通过指尖的微细的动作,通过多个小开关12的压敏导电动作,能够进行精密的输入。
(第二实施方式)
作为周边开关12,除了像第一实施方式那样具备以与透明电阻膜5A、6A串联的方式经由回引电路5C、6C而与一对汇流条5B、6B连接的端子电极5G、6G的情况之外,例如也可以像图5A及图5B那样具备以与透明电阻膜并联的方式经由回引电路而与一对汇流条5Ba连接的端子电极5Ga。这作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保护面板,以下进行说明。
图5A及图5B是第二实施方式的保护面板的背面侧基板5的主视图和表面侧基板6的后视图。
如图5B所示,在表面侧基板6上,透明电阻膜6A以通过使一对汇流条6B的间隔向下边侧扩展而具有与透明电阻膜5A所对置的对置区域6Aa的下边相邻的扩大区域6Ab的方式形成。并且,对表面侧基板6中的一对端子电极6G进行回引的回引电路6C以从一对汇流条6B分别通过最短的路径的方式形成。
如图5A所示,在背面侧基板5中的与扩大区域6Ab对置的部分,3个端子电极5G和2个电阻体5H沿着X轴方向且以电阻体5H位于相邻的端子电极5G之间的方式隔开规定间隔而形成。并且,对背面侧基板5中的一对端子电极5G进行回引的回引电路5C以具有使透明电阻膜5A与3个端子电极5G及2个电阻体5H并联那样的电路部分5Ca的方式形成。
各端子电极5G以如下的方式配置,即:在将背面侧基板5与表面侧基板6连接时,各端子电极5G隔开规定间隔而与扩大区域6Ab对置。背面侧基板5的粘接层25以具有贯通孔10的方式形成,该贯通孔10能够使对置的端子电极5G与透明电阻膜6A的扩大区域6Ab进行接触。即,在此,向贯通孔10内露出的扩大区域6Ab的一部分作为端子电极发挥功能。
即,通过对置的端子电极5G和透明电阻膜6A的扩大区域6Ab来构成周边开关12,该周边开关12在向背面侧基板5及表面侧基板6的一方的端子电极5G(6Ab)之间施加电压时,基于由另一方的端子6Ab(5G)检测的电压,来检测所述端子电极5Ga与扩大区域6Ab的接触的有无。
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也能够起到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
(其他的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所述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可以通过其他各种形态来实施。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以与所述周边开关用上部电极和所述周边开关用下部电极接触的方式配置压敏导电构件,但并未限定于此。
例如,在上述的结构中,作为压敏开关过于灵敏,因此作为稍缓和的结构,如图6A及图6B所示,可以将作为所述压敏导电构件的一例的周边开关用压敏导电层17B形成在作为所述周边开关用上部电极的一例发挥功能的一对端子电极6G或作为所述周边开关用下部电极的一例发挥功能的一对端子电极5G中的任一方的电极上,而在与另一方的电极之间具有些许的间隙(灵敏度调整用间隙)40,从而使灵敏度变迟钝。根据这样的结构,按压至间隙40消失为止,隔着间隙40对置的电极6G或5G与压敏导电层17B发生接触而电导通,由此,电流在所述压敏导电层17B内流动而在端子电极5G与6G之间进行导通。这种情况下,在间隙40未消失的程度的按压下,在端子电极5G与6G之间未导通,因此通过间隙40的间隔,能够进行灵敏度调整。可以在压敏导电层17B与端子电极6G之间设置间隙40,也可以在压敏导电层17B与端子电极5G之间设置间隙40。在此,作为间隙40(间隙41、42)的间隔,最大为贯通孔的深度的一半左右,例如,在贯通孔的深度为40μm~80μm时,优选为其一半分即20μm~40μm。
作为另一结构,如图6C所示,可以将所述压敏导电层17B分别形成在所述周边开关用上侧的端子电极6G及所述周边开关用下侧的端子电极5G上,在压敏导电层17B的中间具有些许的间隙(灵敏度调整用间隙)41,从而使灵敏度变迟钝。根据这样的结构,按压至间隙41消失为止,隔着间隙41对置的压敏导电层17B彼此发生接触而电导通,由此,电流在所述压敏导电层17B内流动而在端子电极5G与6G之间进行导通。这种情况下,在间隙41未消失的程度的按压下,在端子电极5G与6G之间未导通,因此通过间隙41的间隔,能够进行灵敏度调整。即,根据这种结构,间隙41形成在电极5G、6G之间的中间点。需要说明的是,这种情况下,能够减薄压敏导电层17B的每1层的厚度,即使在压敏导电层17B为墨涂膜的情况下,其形成也容易。
作为又一结构,如图6D所示,例示了在电极间的中间点形成间隙时的另一变形例。作为所述压敏导电构件的一例的压敏导电层17B形成在所述周边开关用上侧的端子电极6G或所述周边开关用下侧的端子电极5G中的任一方的电极上,在另一方的电极上形成有作为不压敏的导电构件的一例的导电层43,在所述作为压敏导电构件的一例的压敏导电层17B与作为不压敏的导电构件的一例的导电层43之间具有些许的间隙(灵敏度调整用间隙)42,从而使灵敏度变迟钝。根据这样的结构,按压至间隙42消失为止,隔着间隙42对置的压敏导电层17B与导电层43发生接触而电导通,由此,电流在所述压敏导电层17B和导电层43内流动而在端子电极5G与6G之间进行导通。这种情况下,在间隙42未消失的程度的按压下,在端子电极5G与6G之间未导通,因此通过间隙42的间隔,能够进行灵敏度调整。作为不压敏的导电构件的例子,列举出碳膏剂、Cu膏剂、Ag膏剂、或Cu-Ag混合膏剂等。
另外,例如,也可以不连接一对汇流条与端子电极5G,即通过完全不同的电路来构成周边开关12的端子电极。
例如,根据需要,在周边开关用压敏构件17与周边开关用端子电极等的其他的层之间,为了进一步改善密接性,也可以夹设具有导电性的打底层。
周边开关用压敏构件17并不局限于单层,也可以由多层构成。
在端子电极5G、6G分别是具有透光性的透明导电电极,且周边开关用压敏构件17透明,表面图案或基板使光透过的情况,或在周边开关用压敏构件17内还形成有透光用贯通孔的情况(将周边开关用压敏构件17的压敏墨配置成环状或框状时)下,在背面侧配置LED等光源(参照图4的30),当开关ON时使LED等光源发光,而利用开关12来明示开关ON状态。
另外,例如,压敏导电构件除了所述实施方式那样印刷压敏导电性墨的结构之外,也可以将压敏导电性橡胶、或其他的压电元件配置在贯通孔10内。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将所述各种实施方式或变形例中的任意的实施方式或变形例适当组合,而能够起到分别具有的效果。
本发明参照附图并与优选的实施方式关联而充分地进行了记载,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进行各种变形或修正。这种变形或修正只要不脱离由权利要求书的范围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就应该认为包含于其中。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保护面板及电子设备由于上部电极基材的周边开关的部分不会经时性地较大凹陷,能够防止外观的劣化,因此在便携式电话、智能手机、PDA、便携式音乐播放器(便携式MD(PMD)等)、书写板、便携式娱乐机(便携式游戏机等)、电子辞典、车导航装置、个人计算机、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等中有用。

Claims (7)

1.一种保护面板,具备触摸输入部(Aa)和配置在该触摸输入部(Aa)的周边的周边开关(12),其中,
所述保护面板具备:
上部电极基材(6),其在一方的面上具有触摸输入部用上部透明电极(6A)和周边开关用上部电极(6G);
下部电极基材(5),其在与配置有所述触摸输入部用上部透明电极和所述周边开关用上部电极的面对置的面上,具有隔开规定间隔与所述触摸输入部用上部透明电极对置而构成所述触摸输入部的触摸输入部用下部透明电极(5A)和隔开规定间隔与所述周边开关用上部电极对置而构成所述周边开关的周边开关用下部电极(5G);
基材用粘接层(25),其将所述上部电极基材与所述下部电极基材在周边部粘接,且具有使所述周边开关用上部电极和所述周边开关用下部电极分别露出的贯通孔(10);
压敏导电构件(17、17B),其在所述周边开关用上部电极与所述周边开关用下部电极之间且在所述基材用粘接层的所述贯通孔内配置,并与所述周边开关用上部电极和所述周边开关用下部电极中的至少一方接触,
当与所述周边开关对应的部分作用有力时,作用的力经由所述周边开关用上部电极向所述压敏导电构件传递,在所述作用的力的作用下,在所述压敏导电构件内导电性能发生变化且电流流动,从而在所述周边开关用上部电极与所述周边开关用下部电极之间进行导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面板,其中,
所述压敏导电构件由分散含有多个导电性粒子(18)的绝缘性涂膜(17)构成,
当与所述周边开关对应的部分作用有力时,作用的力经由所述周边开关用上部电极向所述绝缘性涂膜传递,在所述作用的力的作用下,电流在所述绝缘性涂膜内的所述导电性粒子之间流动,从而在所述周边开关用上部电极与所述周边开关用下部电极之间进行导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保护面板,其中,
所述压敏导电构件具有透光性,且所述周边开关用上部电极和所述周边开关用下部电极也分别具有透光性。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保护面板,其中,
还具备配置在所述上部电极基材的表面侧的装饰片(7),
所述周边开关的输入部分由所述装饰片的图案覆盖。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保护面板,其中,
在所述压敏导电构件(17B)与所述周边开关用上部电极之间、或所述压敏导电构件(17B)与所述周边开关用下部电极之间的至少一方具备灵敏度调整用间隙(40)。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保护面板,其中,
在所述周边开关用上部电极与所述周边开关用下部电极之间的所述压敏导电构件(17B)的中间部具备灵敏度调整用间隙(41、42)。
7.一种电子设备,具备:
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保护面板;
对所述保护面板进行支承的箱体(2);
在所述箱体内的所述保护面板的所述触摸输入部的内侧配置的显示装置(3)。
CN201180025033.6A 2010-05-24 2011-05-16 保护面板及电子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90668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17943 2010-05-24
JP2010117943A JP4875182B2 (ja) 2010-05-24 2010-05-24 保護パネル及び電子機器
PCT/JP2011/061152 WO2011148804A1 (ja) 2010-05-24 2011-05-16 保護パネル及び電子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06680A CN102906680A (zh) 2013-01-30
CN102906680B true CN102906680B (zh) 2015-08-12

Family

ID=450037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25033.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906680B (zh) 2010-05-24 2011-05-16 保护面板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8749508B2 (zh)
EP (1) EP2579135A4 (zh)
JP (1) JP4875182B2 (zh)
KR (1) KR101420956B1 (zh)
CN (1) CN102906680B (zh)
TW (1) TWI476649B (zh)
WO (1) WO201114880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54665B2 (ja) * 2011-02-24 2015-01-14 京セラ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JP5729725B2 (ja) * 2012-05-09 2015-06-03 Smk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用ガラス基板とその製造方法
US9070499B2 (en) * 2013-05-14 2015-06-30 Universal Cement Corporation Light emitting key
US10185427B2 (en) * 2014-09-11 2019-01-22 Synaptics Incorporated Device and method for localized force sensing
CN104503654B (zh) 2014-12-30 2017-08-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感应单元、触控基板及其制作方法以及触控显示面板
CN105117052B (zh) * 2015-07-29 2018-02-06 苏州能斯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传感器阵列
KR101987363B1 (ko) * 2016-09-30 2019-06-11 한국과학기술연구원 비연속적 전도성 패턴을 포함하는 압력 센서, 이를 포함하는 디바이스, 및 압력을 감지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KR102402639B1 (ko) 2017-11-24 2022-05-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및 그의 통신 방법
KR102162686B1 (ko) * 2018-12-07 2020-10-07 임철수 직사광선에서 선명하게 보이는 디스플레이장치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61035A (zh) * 2006-07-22 2009-02-04 达兰·克赖特 用于用户界面的压敏电感检测器
CN101379459A (zh) * 2006-02-09 2009-03-04 日本写真印刷株式会社 带有保护面板的电子机器
CN101490642A (zh) * 2006-07-18 2009-07-22 Iee国际电子工程股份公司 输入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60626A (en) * 1991-02-20 1993-11-09 Nanao Corporation Apparatus for suppressing field radiation from display device
WO1994025916A1 (en) * 1993-04-28 1994-11-10 Nissha Printing Co., Ltd. Transparent touch panel
WO1999007198A1 (fr) * 1997-07-31 1999-02-11 Toyotomi Co., Ltd. Panneau de commande d'un appareil
CN1154038C (zh) * 1998-04-24 2004-06-16 日本写真印刷株式会社 触摸面板装置
EP1190374B1 (en) * 1999-06-17 2003-05-02 Nissha Printing Co., Ltd. High-reliability touch panel
JP3664622B2 (ja) 1999-12-06 2005-06-29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感圧装置
JP2002023955A (ja) * 2000-07-06 2002-01-25 Polymatech Co Ltd 複合スイッチシート
TW490785B (en) * 2001-06-18 2002-06-11 Taiwan Semiconductor Mfg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protection apparatus of semiconductor
US7009663B2 (en) * 2003-12-17 2006-03-07 Planar Systems, Inc. Integrated optical light sensitive active matrix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20080048995A1 (en) * 2003-02-20 2008-02-28 Planar Systems, Inc. Light sensitive display
JP4424982B2 (ja) * 2003-12-26 2010-03-03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7446378B2 (en) * 2004-12-29 2008-11-04 Actel Corporation ESD protection structure for I/O pad subject to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voltages
US8063886B2 (en) 2006-07-18 2011-11-22 Iee International Electronics & Engineering S.A. Data input device
ATE439630T1 (de) 2006-07-22 2009-08-15 Darran Kreit Druckempfindlicher induktiver detektor zur verwendung in benutzeroberflächen
JP4699527B2 (ja) * 2006-11-02 2011-06-15 日本写真印刷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表示窓のタッチ入力機能付き保護パネル
JP5101525B2 (ja) * 2007-01-04 2012-12-19 日本写真印刷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機能を有する保護パネル
GB2453911A (en) * 2007-03-26 2009-04-29 Nokia Corp An input pad having an array of resistive sensing pads disposed under a top surface layer
JP4753918B2 (ja) * 2007-08-22 2011-08-24 日本写真印刷株式会社 アナログ抵抗膜方式のタッチ入力機能を備えた保護パネル
CN101889257B (zh) 2007-12-14 2012-09-05 京瓷株式会社 触控面板以及触控面板型显示装置
JPWO2009084502A1 (ja) * 2007-12-27 2011-05-19 日本写真印刷株式会社 保護パネル付きの電子機器
US8134652B2 (en) * 2008-01-16 2012-03-1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having sensor and spacer arrangement and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0541151C (zh) * 2008-02-29 2009-09-16 合肥工业大学 基于柔性压敏导电橡胶的触觉传感器
CN102112947B (zh) 2008-12-25 2013-07-24 日本写真印刷株式会社 具有按压检测功能的触摸面板及该触摸面板用压敏传感器
JP5526761B2 (ja) * 2009-12-22 2014-06-18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センサ装置及び情報処理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79459A (zh) * 2006-02-09 2009-03-04 日本写真印刷株式会社 带有保护面板的电子机器
CN101490642A (zh) * 2006-07-18 2009-07-22 Iee国际电子工程股份公司 输入设备
CN101361035A (zh) * 2006-07-22 2009-02-04 达兰·克赖特 用于用户界面的压敏电感检测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06680A (zh) 2013-01-30
US8749508B2 (en) 2014-06-10
JP4875182B2 (ja) 2012-02-15
KR20130058671A (ko) 2013-06-04
EP2579135A4 (en) 2014-01-22
JP2011248420A (ja) 2011-12-08
WO2011148804A1 (ja) 2011-12-01
EP2579135A1 (en) 2013-04-10
US20130063387A1 (en) 2013-03-14
TW201211855A (en) 2012-03-16
KR101420956B1 (ko) 2014-07-17
TWI476649B (zh) 2015-03-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06680B (zh) 保护面板及电子设备
KR101276023B1 (ko) 전자기기 표시창의 터치입력기능을 가진 보호패널 및 전자기기
JP4637294B2 (ja) タッチ入力機能を備えた保護パネル
JP4729560B2 (ja) タッチパネルユニット
CN102804116B (zh) 具有按压检测功能的电阻膜式触摸面板
US7920225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with protective panel
JP4753918B2 (ja) アナログ抵抗膜方式のタッチ入力機能を備えた保護パネル
US8389865B2 (en) Touch panel
JPWO2005114367A1 (ja)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表示窓の保護パネル
WO2010150781A1 (ja) 電子機器表示窓のタッチ入力機能付き保護パネル
CN201017302Y (zh) 触控感应装置
KR101489029B1 (ko) 전자 기기 표시창의 터치 입력 기능을 구비한 보호 패널
JP2014215682A (ja) 静電容量型入力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1034282A (ja) 入力感が得られる入力機能付き保護パネル
US9360974B2 (en) Touch pane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