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91506A - 电池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电池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91506A
CN102891506A CN2012100407150A CN201210040715A CN102891506A CN 102891506 A CN102891506 A CN 102891506A CN 2012100407150 A CN2012100407150 A CN 2012100407150A CN 201210040715 A CN201210040715 A CN 201210040715A CN 102891506 A CN102891506 A CN 1028915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key element
battery key
charged state
dischar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4071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岩泽宽
本田光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8915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9150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4Method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 H01M10/441Method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for several batteries or cells simultaneously or sequentiall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13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acting upon several batteries simultaneously or sequentially
    • H02J7/0014Circuits for equalisation of charge between batteries
    • H02J7/0018Circuits for equalisation of charge between batteries using separate charge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10Batteries in stationary systems, e.g. emergency power source in pla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即使在电池串中嵌入有容量彼此不同的电池要素的情况下,也适当地进行与多个电池要素间的充电状态平衡调整相关的充放电控制。SOC探测部(19)各个地分别探测多个电池要素(15)的SOC(充电度)。剩余电荷量运算部(23)基于从满充电容量信息存储部(21)取得的与多个电池要素(15)的满充电容量(Qf1)相关的满充电容量信息、以及由SOC探测部(19)各个地分别探测出的电池要素(15)的SOC,各个地分别运算多个电池要素(15)的剩余电荷量(Qrd)。充放电控制部(27)基于由剩余电荷量运算部(23)各个地分别运算出的多个电池要素(15)的剩余电荷量(Qrd),使多个电池要素(15)进行各自分别的充电或放电。

Description

电池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用于具备将由单电池或组电池构成的多个电池要素串联连接而构成的电池串(cell string)的电池系统,特别用于涉及多个电池要素间的充电状态平衡调整的充放电控制技术。
背景技术
最近,利用风力或太阳光等自然能量(可再生能量)的发电技术正受到关注。另外,活用IT(信息技术)技术来高效地运用例如网状地连结发电厂和电力用户之间的电力系统的、被称为智能电网(下一代输电网)的技术作为承担电力系统的稳定化的技术也受到关注。
在电力系统中,例如存在因电力的供需平衡崩溃而产生系统事故的可能。为了将因该系统事故的产生而引起的停电防范于未然,使用了具备将锂离子电池等的单电池或组电池串联连接而构成的电池串的电池系统。在这样的电池系统中,有的通过组合多个电池串而能输出兆瓦级的电力。
在这样的电池系统中,例如存在在作为组电池的构成要素而串联连接的多个单位电池间产生充电状态的偏差的情况。若在此情况下对组电池进行充放电,则相同的电流流过作为电流路径的多个单位电池。因此,若将多个单位电池间的充电状态偏差仅仅原样维持,或者一直放任该状态,则存在偏差量逐渐扩大的可能。
为了消除这样的多个单位电池间的充电状态偏差问题,在现有技术中采用使用了充电状态(SOC;State of Charge、以下,简称为“SOC”)的对应法。SOC是指,以电池要素的满充电容量为分母,以剩余电荷量为分子,用百分率来表示电池要素的充电状态的指标。处于满充电状态的电池要素的SOC是100%,处于放电终止状态(空的状态)的电池要素的SOC是0%。
例如,提出了基于串联连接多个单位电池的组电池的SOC来设定用于判断是否消除多个单位电池间的偏差量的基准值,并在某单位电池的SOC值与该基准值一致的定时,使多个单位电池间的SOC均一化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根据专利文献1所涉及的技术,能适当地调整多个单位电池间的充电状态平衡。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特开2009-071936号公报
最近,电力储存用的电池系统的开发以及试验性的导入不断取得进展。其中,在电池系统中产生了多样的电压、电流容量的要求。例如,还假设将容量彼此不同的电池要素嵌入到一个电池串中这样的实施方式。另外,在实际的电池串中,因制造偏差或劣化偏差,多个电池要素间的满充电容量变得失衡。在这样的电池系统的实施方式中,存在如下问题:在嵌入了容量彼此不同的电池要素的电池串中,如何进行与多个电池要素间的充电状态平衡调整相关的充放电控制。
针对该问题进行说明。首先,准备容量彼此不同的、嵌入了大容量以及小容量的电池要素的电池串。这些电池要素的满充电容量彼此不同。设使用专利文献1所涉及的技术,即在某单位电池的SOC值与基准值一致的定时来进行与像这样满充电容量彼此不同的多个电池要素间的充电状态平衡调整相关的充放电控制。
在专利文献1所涉及的现有技术中,尽管达成了消除电池要素间的充电状态的失衡这样的取得平衡的主要目的,但在电池系统的长寿命化方面还存在要改善的侧面。
若考虑由充放电容量存在偏差的电池要素构成的电池串中的SOC,则在小容量的电池要素中SOC急速变化,另一方面,在大容量的电池要素中SOC缓慢变化,如上所述那样在大容量以及小容量的电池要素间SOC的变化中会产生速度差。这是由于在与小容量相关的电池要素的SOC以及与大容量相关的电池要素的SOC中,不管分子(剩余电荷量)的每单位时间的变化量是否相同,分母(满充电容量)都不同。
一般而言,锂离子电池存在能通过在低SOC中使用而延长寿命的特性。若考虑基于该特性的电池系统的寿命所带来的影响,则在专利文献1所涉及的现有技术中,例如对于平衡基准SOC使用了满充电附近的SOC的情况下,如图4所示,大容量电池要素的平均SOC高于小容量电池要素的平均SOC,从而对于长寿命化而言成为不利条件。
为了解决该课题,将平衡基准SOC设定得较低即可。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涉及的现有技术中,如前所述,为了判定必要的平衡量,需要电池串内的平均SOC与平衡基准SOC一致。因此,在使用到低SOC为止的频度少的用途中,存在只能难得地进行必要平衡量的判断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事实而提出,其目的在于,即使在电池串中嵌入有容量彼此不同的电池要素的情况下,也适当地进行与多个电池要素间的充电状态平衡调整相关的充放电控制。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电池系统是具备将由单电池或组电池构成的多个电池要素串联连接而构成的电池串的电池系统,具备:SOC探测部,其各个地分别探测所述多个电池要素的SOC;和充放电控制部,其基于所述电池要素的满充电容量、以及由所述SOC探测部各个地探测出的所述电池要素的SOC,使所述多个电池要素进行各自分别的充电或放电。
通过采取上述构成来进行充放电控制,在本发明所涉及的电池系统中,在空载状态下,使多个电池要素进行各自分别的充电或放电,使得:在放电终止状态附近,多个电池要素的各自的SOC一致,且在满充电状态附近,多个电池要素的各自之间的SOC的差相对变大。
一般而言,空载状态下的电池的电压和SOC处于单调递增的关系。因此,若在空载状态下进行所述充放电控制,则在放电终止状态附近多个电池要素的各自的电压大致相等,在满充电状态附近,多个电池要素间的各自的电压差相对变大。
本发明所涉及的电池系统将通过充放电控制来在多个电池要素的各自的电压中呈现上述特征作为最主要的特征。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即使在电池串中嵌入有容量彼此不同的电池要素的情况下,也能适当地进行与多个电池要素间的充电状态平衡调整相关的充放电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池系统的概要的功能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池系统的充放电电路周边的电路构成图。
图3是表现与多个电池要素间的充电状态平衡调整相关的充放电控制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4(a)、(b)是表现与容量相同的多个电池要素间的充电状态平衡调整相关的充放电控制的动作例的时序图。
图5(a)~(c)是表示与容量彼此不同的多个电池要素间的充电状态平衡调整相关的充放电控制的动作例的流程图。
图6(a)、(b)是对比表示与容量彼此不同的多个电池要素间的充电状态平衡调整相关的充放电控制的执行前后的剩余电荷量的图。
(符号说明)
1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池系统
13电池串
15电池单元(电池要素)
17电池控制装置
19SOC探测部
21满充电容量信息存储部
23剩余电荷量运算部
25过剩不足电荷量运算部
27充放电控制部
29充放电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池系统11。
[电池系统11的概要]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池系统11的概要的功能框图。图2是电池系统11的充放电电路29周边的电路构成图。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池系统11如图1所示构成为具备:电池串13、电池控制装置17。电池串13是在一对直流端子13a,13b间,将由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电池单元(相当于本发明的“单电池”)组成的电池要素15a,15b,···,15n多个串联连接而构成的。
电池控制装置17构成为具备:SOC探测部19、满充电容量信息存储部21、剩余电荷量运算部23、过剩不足电荷量运算部25、充放电控制部27、充放电电路29。SOC探测部19具有各个地分别探测多个电池要素15a,15b,···,15n(以下,如图1所示,存在将多个电池要素的符号“15a,15b,···,15n”用符号“15”统称的情况)的SOC(充电程度)的功能。
实际上,SOC探测部19分别检测多个电池要素15的端子间电压,并基于检测出的各电池要素15a,15b,···,15n的端子间电压,来探测各电池要素15a,15b,···,15n的每一个的SOC。进而,SOC探测部19基于各电池要素15a,15b,···,15n的每一个的端子间电压,来进行过充电或过放电的诊断。
满充电容量信息存储部21针对多个电池要素15a,15b,···,15n的每一个,存储与满充电容量相关的满充电容量信息。该满充电容量信息根据因多个电池要素15的连续使用而引起的劣化而变化。为了反映该变化量,对与多个电池要素15a,15b,···,15n的每一个的满充电容量相关的满充电容量信息适时地进行更新。
剩余电荷量运算部23具有如下功能:基于从满充电容量信息存储部21取得的与多个电池要素15的满充电容量Qf1相关的满充电容量信息、以及由SOC探测部19各个地探测出的电池要素15a,15b,···,15n的SOC,各个地分别运算多个电池要素15a,15b,···,15n的剩余电荷量Qrd(剩余电荷量Qrd=满充电容量Qf1×SOC)。另外,剩余电荷量运算部23具有如下功能:基于多个电池要素15a,15b,···,15n的剩余电荷量Qrd以及数量n,运算它们的平均值Qav(平均值Qav=∑(剩余电荷量Qrd)/数量n)。
过剩不足电荷量运算部25具有如下功能:基于由剩余电荷量运算部23各个地分别运算出的多个电池要素15a,15b,···,15n的剩余电荷量Qrd、以及剩余电荷量Qrd的平均值Qav,判定多个电池要素15a,15b,···,15n间的剩余电荷量Qrd的差分是否收敛于预先规定的范围(适宜设定以及可变更的范围),在该判定的结果是判定为多个电池要素15a,15b,···,15n间的剩余电荷量Qrd的差分相对于目标值未收敛于规定的范围内的情况下,各个地分别运算多个电池要素15的与过剩或不足相关的电荷量。
充放电控制部27具有如下功能:依照由过剩不足电荷量运算部25各个地分别运算出的与过剩或不足相关的电荷量,使充放电电路29进行多个电池要素15a,15b,···,15n的各自分别的充电或放电。
充放电电路29如图2所示构成为具备:电阻器31、MOSFET(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33、充放电控制信号输入部35。按照连接夹着一个电池要素的一对端子(在图2的例子中,电池要素15a的一对端子15a1,15a2)间的方式设置有充放电电路29。
在图2的例子中,按照连接电池要素15a的一对端子15a1、15a2间的方式形成有串联连接电阻器31和MOSFET33的电流迂回路径30。MOSFET33发挥如下作用:依照从充放电控制部27送来的输入到充放电控制信号输入部35的充放电控制信号,控制电流迂回路径30的开闭。由此,充放电电路29通过使本要流入电池要素15a的电流的一部分分流导入到电流迂回路径30,能调整流入到电池要素15a的充电电流的大小。
具体而言,对于电池要素15a,若使其电池要素15a的MOSFET33导通(ON),且使电池要素15a以外的电池要素的MOSFET截止(OFF),则与电池要素15a以外的电池要素相比,仅电池要素15a多放电,从而能降低电池要素15a的SOC。另外,对于电池要素15a,与前述相反,若使该电池要素15a的MOSFET33截止,且使电池要素15a以外的电池要素的MOSFET导通,则与电池要素15a以外的电池要素相比,电池要素15a的放电量变少,从而相对成为充电,能提高电池要素15a的SOC。
[依照流程图的电池系统11的动作]
接着,参照图3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池系统11的动作。图3是表现与多个电池要素15a,15b,···,15n间的充电状态平衡状态相关的充放电控制的动作的流程图。将图3所示的处理的流程与电池串13的充放电动作同时并行地执行。
在图3所示的步骤S11中,SOC探测部19探测多个电池要素15a,15b,···,15n的每一个的SOC。
在图3所示的步骤S12中,剩余电荷量运算部23从满充电容量信息存储部21取得与针对多个电池要素15的每一个的满充电容量Qf1相关的满充电容量信息。
在图3所示的步骤S13中,剩余电荷量运算部23基于在图3所示的步骤S12取得的与多个电池要素15的满充电容量Qf1相关的满充电容量信息、以及在图3所示的步骤S11各个地分别探测到的电池要素15a,15b,···,15n的SOC,各个地分别运算多个电池要素15a,15b,···,15n的剩余电荷量Qrd。具体而言,剩余电荷量运算部23通过将SOC与满充电容量Qf1相乘,来各个地分别求取多个电池要素15a,15b,···,15n的剩余电荷量Qrd。
在图3所示的步骤S14中,剩余电荷量运算部23基于在步骤S13中求出的多个电池要素15a,15b,···,15n的剩余电荷量Qrd以及数量n,来求取剩余电荷量Qrd的平均值Qav。
在图3所示的步骤S15中,过剩不足电荷运算部25基于在图3所示的步骤S13中求出的多个电池要素15a,15b,···,15n的剩余电荷量Qrd、以及在图3所示的步骤S14中求出的剩余电荷量Qrd的平均值Qav,调查多个电池要素15a,15b,···,15n间的剩余电荷量Qrd的差分是否相对于目标值收敛于规定的范围,由此来判定是否要执行与多个电池要素15a,15b,···,15n间的充电状态平衡调整相关的充放电控制。
具体而言,过剩不足电荷量运算部25通过将与从剩余电荷量Qrd的平均值Qav中减去剩余电荷量Qrd而得到的差分相关的偏离量的绝对值“|Qav-Qrd |”、和预先规定的偏离量的容许值(适宜设定以及可变更的值)Qrf之间的大小关系,换言之,通过调查多个电池要素15a,15b,···,15n各自的剩余电荷量Qrd偏离剩余电荷量Qrd的平均值Qav多少地进行分布,来判定是否要执行与多个电池要素15a,15b,···,15n间的充电状态平衡调整相关的充放电控制。
在图3所示的步骤S15的判定结果是,判定为偏离量的绝对值“|Qav-Qrd |”为偏离量的容许值Qrf以下(不需要执行与多个电池要素15a,15b,···,15n间的充电状态平衡调整相关的充放电控制)的情况下(步骤S15的“否”),电池控制装置17结束一系列的处理的流程。
另一方面,在图3所示的步骤S15的判定结果是,判定为偏离量的绝对值“|Qav-Qrd |”超过偏离量的容许值Qrf(需要执行与多个电池要素15a,15b,···,15n间的充电状态平衡调整相关的充放电控制)的情况下(步骤S15的“是”),在步骤S16中,充放电控制部27依照在步骤S15中各个地分别运算出的与过剩或不足相关的电荷量,使充放电电路29执行与多个电池要素15a,15b,···,15n的各自分别的充电或放电相关的充放电控制。
此外,在步骤S15的判定结果是在多个电池要素15a,15b,···,15n中的至少一个以上的电池要素中判定为“是”的情况下,将全部的电池要素15a,15b,···,15n作为对象来进行步骤S16的充放电控制。在此,还可以取代将全部的电池要素15a,15b,···,15n作为对象来进行充放电控制,而将对象限定为在步骤S15中判定为“是”的电池要素来进行充放电控制。
[依照时序图等的电池系统11的动作]
接下来,参照图4~图6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池系统11的动作。图4(a)、(b)是表现与容量相同的一对电池要素36,37间的充电状态平衡调整相关的充放电控制的动作例的时序图。图5(a)~(c)是表现与容量彼此不同的一对电池要素38,39间的充电状态平衡调整相关的充放电控制的动作例的时序图。图6(a)、(b)是对比表示与容量彼此不同的多个电池要素38,39间的充电状态平衡调整相关的充放电控制的执行前后的电池容量(剩余电荷量)的图。
(与容量相同的电池要素36,37间的充电状态平衡调整相关的充放电控制动作)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池串13的充放电动作中,例如如图4(a)所示,周期地反复执行充电以及放电。图4(b)是表示与电池串13的充放电动作同时并行地,在由剩余电荷量Qrd的下限值以及上限值规定的限制窗的范围内执行与容量相同的一对电池要素36,37间的充电状态平衡调整相关的充放电控制的例子。
在图4(b)的例子中,在时刻t1~t4的区间中的电池串13的充电动作中,在内含于时刻t1~t4的区间中的、以时刻t2的定时(在剩余电荷量Qrd相对于目标值(例如,剩余电荷量Qrd的平均值Qav)的偏离量不脱离规定的范围的定时)为起点的时刻t2~t3的区间中,进行了与充电状态平衡调整相关的充放电控制,以使涉及一方的电池要素36的剩余电荷量的轨迹与涉及另一方的电池要素37的剩余电荷量的轨迹重合。
在此,假设未进行图4(b)所示的与一对的电池要素36,37间的充电状态平衡调整相关的充放电控制。在此情况下,不执行使涉及一方的电池要素36的剩余电荷量(单位;C)的轨迹与涉及另一方的电池要素37的剩余电荷量的轨迹重合的轨道修正。因此,在时刻t4,与一方的电池要素36相关的剩余电荷量的轨迹进入超过了剩余电荷量的上限值的过充电区域。如此,例如,在采用与电池要素36相关的剩余电荷量进入过充电区域时使电池串13的充放电动作强制停止那样的电池控制装置17的构成的情况下,使电池串13的充放电动作强制地停止。在此情况下,将不能适当地进行电池串13的充放电动作。
由此可知,本发明的电池系统能排除以下的事态:若进行与一对电池要素36,37间的充电状态平衡调整相关的充放电控制,则将不能适当地进行电池串13的充放电动作。
(与容量彼此不同的电池要素38,39间的充电状态平衡调整相关的充放电控制动作)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池串13的充放电动作中,与图4(a)相同,如图5(a)所示,周期性地反复执行充电以及放电。图5(b)是表示与电池串13的充放电动作同时并行地,在由SOC的下限值以及上限值规定的限制窗的范围内执行与容量彼此不同的小容量和大容量所涉及的电池要素38,39间的充电状态平衡调整相关的充放电控制的例子。
作为图5(b)的纵轴的SOC是以电池要素15a,15b,···,15n的满充电容量为分母,以剩余电荷量为分子,用百分率来表示电池要素15a,15b,···,15n的充电状态的指标。由此可知,如图5(b)所表现的那样,小容量所涉及的电池要素38的SOC较之大容量所涉及的电池要素39的SOC,在由SOC的下限值以及上限值规定的限制窗的范围内动态地变化。这是基于,不管分子(剩余电荷量)的每单位时间的变化量在小容量所涉及的电池要素38的SOC、和大容量所涉及的电池要素39的SOC中是否相同(由于公共的充放电电流流过存在于公共的电池串13内的电池要素38,39),分母(满充电容量)都不同。
另外,图5(c)示出了与电池串13的充放电动作同时并行地,在由剩余电荷量Qrd的下限值以及上限值规定的限制窗的范围内执行与容量彼此不同的一对电池要素38,39间的充电状态平衡调整相关的充放电控制的例子。在图5(c)的例子中,在时刻t1~t4的区间中的电池串13的充电动作中,在内含于时刻t1~t4的区间中的时刻t5,t6,t7(是预先设定为可适宜变更的时刻定时)各自上,进行了与充电状态平衡调整相关的充放电控制,以使涉及一方的电池要素38的剩余电荷量的轨迹与涉及另一方的电池要素39的剩余电荷量的轨迹重合。
通过与这样的与充电状态平衡调整相关的充放电控制,将充电状态平衡调整前的多个电池要素15a,15b,···,15n的剩余电荷量如图6(a)、(b)所示,调整为与剩余电荷量Qrd的平均值Qav一致。
[电池系统11的作用效果]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池系统11中,SOC探测部19各个地分别探测多个电池要素15a,15b,···,15n的SOC。剩余电荷量运算部23基于从满充电容量信息存储部21取得的与多个电池要素15a,15b,···,15n的满充电容量Qf1相关的满充电容量信息、以及由SOC探测部19各个地分别探测出的电池要素15a,15b,···,15n的SOC,来各个地分别运算多个电池要素15a,15b,···,15n的剩余电荷量Qrd。充放电控制部27基于由剩余电荷量运算部23各个地分别运算出的多个电池要素15a,15b,···,15n的剩余电荷量Qrd,使多个电池要素15a,15b,···,15n执行各自分别的充电或放电。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池系统11,由于基于电池要素15的剩余电荷量Qrd(单位;C)来使多个电池要素15进行各自分别的充电或放电,因此即使在电池串13中嵌入有容量彼此不同的电池要素38,39的情况下,也能适当地进行与多个电池要素15间的充电状态平衡调整相关的充放电控制。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池系统11,由于各个地分别运算多个电池要素15的与过剩或不足相关的电荷量以使得多个电池要素15间的剩余电荷量的差分相对于目标值收敛于规定的范围,并依照这样求出的与过剩或不足相关的电荷量来使多个电池要素15进行各自分别的充电或放电,因此能相对于目标值高精度且适当地进行与多个电池要素15间的充电状态平衡调整相关的充放电控制。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池系统11,由于一方面使多个电池要素15中的电荷量不足的电池要素进行充电,另一方面使电荷量过剩的电池要素进行放电,因此能通过现实的执行手段来适当地进行与多个电池要素15间的充电状态平衡调整相关的充放电控制。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池系统11,由于过剩不足电荷量运算部25各个地分别运算多个电池要素15的与过剩或不足相关的电荷量以使得多个电池要素15间的剩余电荷量Qrd的差分大致成为零,因此,即使在电池串13中嵌入有容量彼此不同的电池要素38,39的情况下,也能切实地进行与多个电池要素15间的充电状态平衡调整相关的充放电控制。
[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只是对本发明进行具体化的一例。因此,不能将它们解释为是对本发明的技术范围的限定。这是由于,本发明能不脱离其主旨或主要的特征而以各种形式来实施。
例如,尽管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说明了电池单元(单电池)来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电池要素15a,15b,···,15n,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还可以使用串联或并联(包含串联以及并联的组合)地组合多个电池单元(单电池)而得到的组电池来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电池要素15a,15b,···,15n。
另外,尽管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说明了进行针对多个电池要素15a,15b,···,15n的充电电流的调整的充放电电路29,但本发明不限于该例。可以采用通过在电池要素15a的一对端子15a1,15a2间连接电阻器等负载来进行放电电流的调整的充放电电路29的构成。
另外,尽管在本实施方式的图3以及图4中,举了对于多个电池要素15中的任意一个的、在相对于目标值(在图3以及图4的例子中,剩余电荷量Qrd的平均值Qav)的剩余电荷量Qrd的偏离量不脱离规定的范围的定时进行与充电状态平衡调整相关的充放电控制的例子,但本发明不限于该例。可以如本实施方式的图5(c)所示,采用在预先可适当变更地进行设定的时刻定时t5,t6,t6,进行与充电状态平衡调整相关的充放电控制的构成。若采用这样的构成,即使在采用了无周期性的独自的充放电模式的情况下,也能进行与充电状态平衡调整相关的充放电控制的运用。
另外,尽管在本实施方式中,举了将多个电池要素15a,15b,···,15n的剩余电荷量Qrd的平均值Qav设定为与充电状态平衡调整相关的目标值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
例如,还可以采用将多个电池要素15a,15b,···,15n的剩余电荷量Qrd的最小值或最大值中的任意一个设定为与充电状态平衡调整相关的目标值的形式。假设在采用了在多个电池要素15a,15b,···,15n的剩余电荷量Qrd中将最小值设定为与充电状态平衡调整相关的目标值的形式的情况下,通过主要进行电池要素的放电来执行充电状态平衡调整即可。另外,在采用了在多个电池要素15a,15b,···,15n的剩余电荷量Qrd中将最大值设定为与充电状态平衡调整相关的目标值的形式的情况下,通过主要进行电池要素的充电来执行充电状态平衡调整即可。
另外,尽管在本实施方式中,仅在内部处理剩余电荷量运算部23的输出值,但也可以采用将该输出值积极地面向外部进行显示或者通过通信等进行输出的构成。若采用这样的构成,则能从外部知道基于本控制的充电状态平衡调整的进行状况或完成状况,从而能例如在基于本控制的充电状态平衡调整未完成的情况下限制充放电负载,进行防止因迂回电流通过电路29而叠加到负载电流从而在电池要素15中流过过电流等运用。

Claims (4)

1.一种电池系统,具备将由单电池或组电池构成的多个电池要素串联连接而构成的电池串,其特征在于,具备:
充电状态探测部,其各个地分别探测所述多个电池要素的充电状态(SOC);和
充放电控制部,其基于所述电池要素的满充电容量、以及由所述充电状态探测部各个地分别探测出的所述电池要素的充电状态,使所述多个电池要素进行各自分别的充电或放电,
所述充放电控制部在空载状态下,使所述多个电池要素进行各自分别的充电或放电,使得:在放电终止状态附近,所述多个电池要素的各自的所述充电状态之间没有差且大致相等,且在满充电状态附近,所述多个电池要素的各自之间的所述充电状态的差相对变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池系统还具备:
剩余电荷量运算部,其基于所述电池要素的满充电容量、以及由所述充电状态探测部各个地分别探测出的所述电池要素的充电状态,各个地分别运算所述多个电池要素的剩余电荷量,
所述充放电控制部基于由所述剩余电荷量运算部各个地分别运算出的所述多个电池要素的剩余电荷量,使所述多个电池要素进行各自分别的充电或放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池系统还具备:
过剩不足电荷量运算部,其各个地分别运算所述多个电池要素的与过剩或不足相关的电荷量,使得所述多个电池要素间的剩余电荷量的差分大致成为零。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池要素的类别是锂离子二次电池。
CN2012100407150A 2011-07-19 2012-02-21 电池系统 Pending CN10289150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58466 2011-07-19
JP2011158466A JP5461482B2 (ja) 2011-07-19 2011-07-19 電池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91506A true CN102891506A (zh) 2013-01-23

Family

ID=459367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407150A Pending CN102891506A (zh) 2011-07-19 2012-02-21 电池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020997A1 (zh)
EP (1) EP2549579A1 (zh)
JP (1) JP5461482B2 (zh)
CN (1) CN102891506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03862A (zh) * 2013-04-08 2014-10-15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运输工具蓄电池系统的平衡系统和方法
CN107925115A (zh) * 2015-03-01 2018-04-17 北京山沃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编组的电池组及一种电池组编组方法
CN110199257A (zh) * 2016-10-27 2019-09-03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控制设备、程序更新方法和计算机程序
CN110574252A (zh) * 2016-11-07 2019-12-13 康福斯能源公司 平衡多单元电池
CN112698225A (zh) * 2019-10-22 2021-04-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容量跟踪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057398A (ja) * 2012-09-11 2014-03-27 Panasonic Corp 蓄電池管理装置および蓄電池管理方法
JP5907497B2 (ja) * 2012-11-13 2016-04-26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蓄電池制御装置、蓄電池制御方法、および蓄電池システム
TWI627812B (zh) * 2013-04-05 2018-06-21 美商線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電壓補償主動電池平衡的裝置、系統及方法
KR101587472B1 (ko) * 2013-05-08 2016-01-21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배터리 예열 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배터리 예열방법
DE102015200569A1 (de) * 2015-01-15 2016-07-21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Virtuelles Kraftwerk mit übergeordnetem Ausbalancieren von elektrischen Energiespeicheranlagen
KR102516355B1 (ko) 2015-12-21 2023-03-3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배터리 제어 방법, 배터리 제어 장치, 및 배터리 팩
JP6759668B2 (ja) 2016-03-31 2020-09-23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蓄電素子管理装置、蓄電装置、及び蓄電システム
KR101924520B1 (ko) 2016-06-16 2018-12-03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배터리 시스템 관리 장치 및 방법
JP6897479B2 (ja) * 2017-10-12 2021-06-3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システム
KR102236384B1 (ko) * 2017-10-27 2021-04-05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배터리 밸런싱을 위한 장치 및 그것을 포함하는 배터리팩
US20200203960A1 (en) * 2018-12-19 2020-06-25 Apple Inc. Charging Technique for Series Cells
CN117595467B (zh) * 2024-01-18 2024-05-03 杭州高特电子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组的主动均衡系统及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095315A1 (en) * 2007-02-09 2008-08-14 Advanced Lithium Power Inc.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JP2009081981A (ja) * 2007-09-27 2009-04-16 Sanyo Electric Co Ltd 充電状態最適化装置及びこれを具えた組電池システム
CN102082452A (zh) * 2009-11-30 2011-06-01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均衡装置、均衡处理程序及方法、蓄电池系统及电动车辆
CN102082453A (zh) * 2009-11-30 2011-06-01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均衡装置、有它的蓄电池系统、电动车辆及均衡处理程序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17648B2 (en) * 2000-06-28 2002-07-09 Nissan Motor Co., Ltd.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implementing capacity adjustment in battery pack
JP3867581B2 (ja) * 2002-01-17 2007-01-10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組電池システム
JP5096806B2 (ja) * 2007-06-20 2012-12-12 プライムアースEvエナジー株式会社 組電池の製造方法
JP2009071936A (ja) 2007-09-11 2009-04-02 Fuji Heavy Ind Ltd 組電池の電圧均等化システム
JP5459946B2 (ja) * 2007-09-28 2014-04-0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車両用直流電源装置
KR101187766B1 (ko) * 2008-08-08 2012-10-05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배터리 셀의 전압 변화 거동을 이용한 셀 밸런싱 장치 및 방법
JP5439000B2 (ja) * 2009-03-19 2014-03-12 株式会社東芝 組電池システム及び組電池の保護装置
EP2460252B1 (en) * 2009-07-29 2018-09-12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System for scheduling battery charge and discharge
JP5466586B2 (ja) * 2009-10-05 2014-04-09 プライムアースEvエナジー株式会社 組電池の管理装置
JP5512250B2 (ja) * 2009-12-09 2014-06-04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パック電池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095315A1 (en) * 2007-02-09 2008-08-14 Advanced Lithium Power Inc.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JP2009081981A (ja) * 2007-09-27 2009-04-16 Sanyo Electric Co Ltd 充電状態最適化装置及びこれを具えた組電池システム
CN102082452A (zh) * 2009-11-30 2011-06-01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均衡装置、均衡处理程序及方法、蓄电池系统及电动车辆
CN102082453A (zh) * 2009-11-30 2011-06-01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均衡装置、有它的蓄电池系统、电动车辆及均衡处理程序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03862A (zh) * 2013-04-08 2014-10-15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运输工具蓄电池系统的平衡系统和方法
CN104103862B (zh) * 2013-04-08 2016-10-05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运输工具蓄电池系统的平衡系统和方法
CN107925115A (zh) * 2015-03-01 2018-04-17 北京山沃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编组的电池组及一种电池组编组方法
CN110199257A (zh) * 2016-10-27 2019-09-03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控制设备、程序更新方法和计算机程序
CN110574252A (zh) * 2016-11-07 2019-12-13 康福斯能源公司 平衡多单元电池
CN110574252B (zh) * 2016-11-07 2023-11-24 康福斯能源公司 平衡多单元电池
CN112698225A (zh) * 2019-10-22 2021-04-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容量跟踪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698225B (zh) * 2019-10-22 2022-05-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容量跟踪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027110A (ja) 2013-02-04
EP2549579A1 (en) 2013-01-23
US20130020997A1 (en) 2013-01-24
JP5461482B2 (ja) 2014-04-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91506A (zh) 电池系统
US11973195B2 (en) Reconfigurable multi-core battery packs
JP5858306B2 (ja) バッテリーパック連結制御装置及び方法
CN107359378B (zh) 电池充电方法、装置和设备
US7928691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ell equalization with isolated charging sources
KR101182429B1 (ko) 배터리 팩 및 이의 제어 방법
CN101471460B (zh) 对电池组进行均衡控制的方法和电池组充电方法
US20090267565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ell equalization with charging sources and shunt regulators
JP2009081981A (ja) 充電状態最適化装置及びこれを具えた組電池システム
US20120169284A1 (en) Battery Charging Method and Battery Pack Using the Same
CN111370795B (zh) 一种电芯充电控制方法、电池全生命周期充电方法和系统
KR101500547B1 (ko) 배터리 셀의 충전량 밸런싱 장치 및 방법
CN112688372A (zh) 电池系统
CN115208005A (zh) 电池系统
KR101702824B1 (ko) 축전 소자의 충전 방법 및 축전 장치
CA2858805C (en) Power storage system, power storage control device, and power storage control method
JPH07255134A (ja) 2次電池の直列接続回路
TW201300255A (zh) 混合動力電源系統
CN103001275A (zh) 电池包、电子装置及电池包布置
US9774062B2 (en) Storage battery, control method of storage battery, control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CN103296710A (zh) 电池充电器和电池充电方法
KR101177455B1 (ko) 배터리 충전 장치, 배터리 팩, 배터리 충전 시스템 및 그충전 방법
JP2005151683A (ja) 電池パックの充電装置
JP5336820B2 (ja) 充電式リチウム電池の充電システム
JP5314626B2 (ja) 電源システム、放電制御方法および放電制御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