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83979A - 纸张传送辊子 - Google Patents

纸张传送辊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83979A
CN102883979A CN2011800172784A CN201180017278A CN102883979A CN 102883979 A CN102883979 A CN 102883979A CN 2011800172784 A CN2011800172784 A CN 2011800172784A CN 201180017278 A CN201180017278 A CN 201180017278A CN 102883979 A CN102883979 A CN 1028839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trusion
inner periphery
recess
main body
axial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1727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83979B (zh
Inventor
石桥行彦
岛田朋尚
上田恭久
冈本明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t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t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tta Corp filed Critical Nit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8839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839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839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839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0Special constructions, e.g. surface features, of feed or guide rollers for web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06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rollers or balls, e.g. between roll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3/00Rolls, drums, discs, or the like; Bearings or mounting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1/00Materials used for the handling apparatus or parts thereof; Properties thereof
    • B65H2401/10Materials
    • B65H2401/11Polymer compositions
    • B65H2401/111Elastom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handling apparatus
    • B65H2402/50Machine elements
    • B65H2402/51Joints, e.g. riveted or magnetic joi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10Rollers
    • B65H2404/11Details of cross-section or profile
    • B65H2404/114Built-up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10Rollers
    • B65H2404/11Details of cross-section or profile
    • B65H2404/117Details of cross-section or profile comprising hollow por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326/00Articles relating to transporting
    • F16C2326/58Conveyor systems, e.g. rollers or bearings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 Rolls And Other Rotary Bodies (AREA)

Abstract

一种纸张传送辊子,其通过将辊子主体(20)安装在支撑主体(12)的外周侧而构造而成。该辊子主体(20)设有管状部段(21)和圆环形侧壁(22,22),该管状部段(21)被布置成相对于支撑主体(12)而形成了腔体(19),该圆环形侧壁(22,22)分别与其轴向方向上的管状部段(21)的两个端部互相连接。两个环状凹槽(13,13)和从环状凹槽(13,13)分支出来的第一和第二分支凹槽(14A,14B)形成在支撑主体(12)的外周表面。侧壁(22,22)的内周边缘(25,25)配合在环状凹槽(13,13)中。内周边缘(25,25)设有在轴向方向上向两侧突出的第一和第二突出部(26A,26B)。所述突出部(26A,26B)配合在分支凹槽(14A,14B)中。

Description

纸张传送辊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纸张传送辊子,该辊子在例如打印机、多功能机、复印机、传真机等机器中用于进行纸张供给。
背景技术
有一种情况是在打印机、多功能机、复印机、传真机等机器中使用空心辊子进行纸张供给。该空心辊子由支撑主体和辊子主体构成,该支撑主体支撑辊子主体,该辊子主体具有插入其内部的轴,该辊子主体布置在支撑主体的外周侧。例如,辊子主体具有带有多个圆环形侧壁的结构,该多个圆环形侧壁分别与管状部段(该管状部段在其内部具有腔体)的轴向方向上的两个端部互相连接。上述的辊子主体附接至支撑主体,其中圆环形侧壁的内周边缘配合在所述支撑主体的外周表面上形成的环状凹槽中。
使用这种空心辊子,其结构可以适配成防止辊子主体抵着支撑主体在圆周方向上滑动地旋转。例如,在专利文件1中揭示的空心辊子中,环状凹槽的内周表面和圆环形侧壁的内周边缘形成为具有弧状的横截面形状,并且环状凹槽和内周边缘之间的接触区域被扩大以允许弹性方式的接触,从而防止辊子主体在圆周方向上的滑动地旋转。
专利文件1:
日本专利第3496024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问题
由于将接触区域扩大使得内周边缘与环状凹槽以弹性方式接触的这种结构(如专利文件1),则辊子主体的旋转仅靠摩擦力来约束。因此,存在这样的情况:根据所使用的方式不能充分防止辊子主体的滑动旋转。这里,可以想到的是通过粘合剂将内周边缘结合到环状凹槽的内部。然而,使用这种结构,就变得很难将辊子主体从支撑主体中移除。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纸张传送的空心辊子,其能够有效地防止辊子主体抵着支撑主体而滑动地旋转。
解决问题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纸张传送辊子,包括支撑主体和辊子主体,所述支撑主体具有形成在外周表面上的第一和第二环状凹槽,且在所述支撑主体处布置有轴部分;所述辊子主体形成有管状部段和第一和第二圆环形侧壁,所述辊子主体布置为在所述支撑主体和所述支撑主体的外周侧处的管状部段之间形成腔体,所述第一和第二圆环形侧壁分别在轴向方向上与管状部段的两个端部互相连接,且具有分别配合在第一和第二环状凹槽中的各自的内周边缘。
在本发明中,突出部或凹口布置在第一和第二侧壁的至少其中一个或者二者的内周边缘的圆周部分处,且在该第一和第二环状凹槽的至少一个或者二者中设置有配合至所述突出部或凹口的凹口或突出部。
优选地,所述突出部在轴向方向上从内周边缘的圆周部分突出。在这种情况下,所述凹口布置为使得其从第一和第二环状凹槽的至少一个中分支出来。例如,优选地,所述凹口是凹槽,所述凹槽在轴向方向上从第一和第二环状凹槽中的至少一个向外延伸且朝着轴向方向上的支撑主体的端表面开口。
所述突出部从所述内周边缘的圆周部段突出,优选在轴向方向上向外突出,更优选在轴向方向上向两侧突出。优选地,内周边缘较厚地形成,从而该内周边缘在轴向方向上扩张。突出部在轴向方向上从较厚地形成的内周边缘突出。
所述凹口可以在轴向方向上在较厚地形成的内周边缘处凹进。所述突出部可以在径向方向上从内周边缘向内突出,且在这种情况下凹口也将在径向方向上从环状凹槽的底表面向内凹进。所述凹口可以在径向方向上从内周边缘的内侧向外凹进,且在这种情况下,突出部将在径向方向上从环状凹槽的底表面向外突出。此外,可以在辊子主体中配置通气孔以允许腔体内的空气被排出。
优选地,多个突出部或凹口沿圆周布置在内周边缘上。放置在内周表面上或向内嵌入的编织织物可以布置在辊子主体上,在此处其不暴露于外周表面。
本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于配置在侧壁的内周边缘上的突出部或凹口配合至布置在环状凹槽中的凹口或突出部,防止了辊子主体抵着支撑主体在圆周方向上滑动旋转。
附图说明
图1为显示本发明的纸张传送辊子的前视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案的支撑主体的截面图。
图3为显示第一实施方案的辊子主体在附接至支撑主体之前的截面图。
图4为以图1和图5中在线IV-IV处由箭头所指示的观看方向的截面图。
图5为第一实施方案的纸张传送辊子的俯视图,其中仅辊子主体的内周边缘和突出部显示为阴影区域而其余部分都被省略。
图6为以图1和图5中在线VI-VI处由箭头所指示的观看方向的截面图。
图7为以图5中在线VII-VII处由箭头所指示的观看方向的截面图。
图8(A)至8(E)为显示内周边缘和环状凹槽的各种修改的实例的截面图。
图9为显示第二实施方案的辊子主体的截面图。
图10为显示了第二实施方案的辊子主体的截面图,其显示了设置有突出部的部段处的内周边缘的结构。
图11为显示了第二实施方案的辊子主体的修改的实例的截面图。
图12为显示第三实施方案的纸张传送辊子的截面图。
图13为显示以图14中线A-A处的箭头所指示的观看方向的第四实施方案中突出部配合在分支凹槽中的结构的截面图。
图14为第四实施方案的纸张传送辊子的俯视图,其中仅辊子主体的内周边缘和突出部显示为阴影区域而其余部分都被省略。
图15为第五实施方案的纸张传送辊子的俯视图,其中仅辊子主体的内周边缘和突出部显示为阴影区域而其余部分都被省略。
图16为以图15中在水平线B-B处由箭头所指示的观看方向的截面图。
图17为显示以图18中在水平线C-C处由箭头所指示的观看方向的第六实施方案的纸张传送辊子的截面图。
图18为以图17中在线D-D处由箭头所指示的观看方向的截面图。
图19为显示以图20中在线E-E处由箭头所指示的观看方向的第七实施方案的纸张传送辊子的截面图。
图20为以图19中在线F-F处由箭头所指示的观看方向的截面图。
图21为显示以图22中在线G-G处由箭头所指示的观看方向的第八实施方案的纸张传送辊子的截面图。
图22为显示第八实施方案的纸张传送辊子的平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纸张传送辊子
11:轴
12:支撑主体
13,13:环状凹槽(第一和第二环状凹槽)
14A,14B:第一和第二分支凹槽(凹口)
19:腔体
20:辊子主体
21:管状部段
22,22:侧壁(第一和第二侧壁)
25,25:内周边缘
26A,26B:第一和第二突出部
40:编织的织物
50,61,70:凹口
51,60,71:突出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描述。
首先,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案的纸张传送辊子的轮廓将参考附图1至4进行描述。
如图1所示,纸张传送辊子10构造为包括附接至支撑主体12的外周边缘的辊子主体20。支撑主体12是具有轴11的管子形状从而使得辊子10的旋转轴(轴部分)插入其内周侧。如图2所示,在支撑主体12的轴向方向上的两个端部具有的外径的尺寸大于该两个端部之间的部段的外径,从而使得端部配置为向外延伸的凸缘部段18,18。例如,支撑主体12由硬树脂、金属等形成。
在每个凸缘部段18(即支撑主体12)沿着圆周方向的外周表面上形成环状凹槽13。如在图2中很明显的,每个环状凹槽13形成有凹槽底表面13X和凹槽侧表面13Y,该凹槽底表面13X从横截面角度观察为半圆形或弧形,而该凹槽侧表面13Y为近似垂直于轴向方向的平坦表面。此外,从环状凹槽13分支出来的分支凹槽14(第一和第二分支凹槽14A,14B)被配置在每个凸缘部段18(即支撑主体12)的外周表面中。
在轴向方向上穿入的多个圆形穿入孔30布置在每个凸缘部段18中。该多个穿入孔30布置为在圆周方向上等间隔环绕轴11。每个穿入孔30都具有在轴向方向上朝向支撑主体12的端表面12C,12D(凸缘部段18,18的外侧表面)的一个开口和朝向凸缘部段18,18的内侧表面18C,18D的另一个开口。每个穿入孔30在凸缘18,18之间的空间和辊子10的外侧之间提供有通路(即下文提到的腔体19)。
如图3所示,辊子主体20构造为具有近似于管子形状的管状部段21从而使得其外周表面与纸张接触,且两个侧壁22,22在轴向方向上以整体的方式分别与管状部段21的两个端部互相连接。管状部段21和两个侧壁22,22都形成为类似薄膜形状。管状部段21能够例如利用在其外周表面上的不规则性对纸张施加传送力。
每个侧壁22形成为近似于圆环形形状,且每个侧壁22在径向方向上从在管状部段21的轴向方向上的每个端部处的整个外周向内突出。当附接至支撑主体12时每个侧壁22近似垂直于轴向方向。也就是说,每个侧壁22与管状部分21的轴向方向的每个端部互相连接并具有90°的连接角α(参见图4)。这里,连接角α可以大于或小于90°。
每个侧壁22的内周边缘25比侧壁22的其他部分形成的更厚。特别的,每个内周边缘25设置有在轴向方向上从侧壁22沿着半圆向内扩张的扩大部25A并作为整体形成为近似于圆形的横截面形状。这里,圆的直径大于侧壁22的厚度。此外,内周边缘25沿着整个外周在形状上都很厚。
以上提到的环状凹槽13的凹槽底表面13X的形状近似与内周边缘25的外周表面匹配(在径向方向上近似于半圆形内部截面的外周表面)。因此,当内周边缘25如下文所描述的那样配合在环状凹槽13中时,内周边缘25的外周表面与环状凹槽13的内周表面紧密接触。如下文所描述的,多个第一和第二突出部26A,26B(见图5和6)进一步以在圆周方向上等间隔布置而在轴向方向上向两侧突出,并且与每个内周边缘25整体地形成。
辊子主体20由例如橡胶的弹性体形成。橡胶的实例包括混炼型氨基甲酸乙酯、天然橡胶(NR)、丁苯橡胶(SBR)、三元乙丙橡胶(EPDM)、氰基橡胶(NBR)、硅橡胶(VMQ)、氯丁橡胶(CR)、氯化丁基橡胶(Cl-IIR)、氯磺化聚乙烯橡胶(CSM)、异戊二烯橡胶(IR)、丁二烯橡胶(BR)、乙丙橡胶(EPM)、丁基橡胶(IIR)、氟橡胶(FKM)、丙烯酸橡胶(ACM),及其任意混合物。
如图4所示,辊子主体20布置在支撑主体12的外周侧上从而在管状部段21和支撑主体12的外周表面之间形成腔体19。两个侧壁22的内周边缘25,25分别配合在环状凹槽13,13中,从而使辊子主体20附接至支撑主体12。这里,如下文所述,当内周边缘25,25配合在环状凹槽13,13中时,第一和第二突出部26A,26B配合在第一和第二分支凹槽14A,14B中(见图5)。
辊子主体20由弹性体制成,且弹性材料提供有高弹性从而使腔体19形成在其内部。也就是说,辊子主体20根据来自外部的压迫状态而很容易变形。根据辊子主体20的变形状态,辊子10可以通过穿入孔30从腔体19内将空气排出到辊子外部或从外部将空气供给到腔体19内。
在这个实施方案中,辊子主体20(即,内周边缘25)在附接至支撑主体12之前的内径D2小于支撑主体12在环状凹槽13的底部部分处的外径D1,如图2和3所示。因此,辊子主体20以在径向方向上扩张的状态附接至支撑主体12。因此,辊子主体20(即,内周边缘25)在支撑主体12(即,环状凹槽13的内周表面)上以径向方向向内施加弹性力。通过上述方式,辊子主体20稳固地附接至支撑主体12且在径向方向上向外分离的可能性不大。此处,内径D2可能近似等于外径D1。
接下来,第一和第二突出部26A,26B与第一和第二分支凹槽14A,14B接合的结构将参考附图5至7进一步详细地描述。
如图5所示,第一和第二突出部26A,26B在轴向方向上从内周边缘25的相同的圆周位置向两侧突出。具体地,如图6所示,第一突出部26A构造为在轴向方向上从侧壁22向外突出,第二突出部26B构造为在轴向方向上从扩大部25A进一步向内突出。
多个(在本实施方案中每个具有八个)第一和第二突出部26A,26B分别布置在圆周方向上。在圆周方向上布置在一个内周边缘25处的突出部26A,26B的各自位置与布置在另一内周边缘25处的突出部26A,26B的各自位置相匹配。
分支凹槽14配置有第一和第二分支凹槽14A,14B。第一和第二分支凹槽14A,14B在轴向方向上从环状凹槽13,13的相同的圆周位置分别分支到外侧和内侧。因此,环状凹槽13和分支凹槽14的交叉部段呈十字交叉形状。第一分支凹槽14A沿轴向方向延伸到端表面12C,12D且开口到端表面12C,12D。第一分支凹槽14A的轴向长度大于第一突出部26A的突出长度。
第二分支凹槽14B在轴向方向上以与第二突出部26B的突出长度近似相同的长度向内延伸,且并不延伸至凸缘部段18,18的侧表面18C,18D。因此,第二分支凹槽14B的端部部段在死端表面14E处是封闭的。死端表面14E是垂直于轴向方向的平坦表面。分支凹槽14A,14B布置在对应于各自的内周边缘15的位置处且与第一和第二突出部26A,26B匹配。
如上所述,由于各自的内周边缘25配合在各自的环状凹槽13中,辊子主体20附接至支撑主体12。此时,各自的第一和第二突出部26A,26B布置为在轴向方向上从环状凹槽13向两侧突出,且分别配合在第一和第二分支凹槽14A,14B中。因此,当辊子主体20将抵着支撑主体12在圆周方向上旋转的时候,通过突出部26A,26B与分支凹槽14A,14B的周缘表面(凹槽侧表面)的接合防止了辊子主体20的滑动旋转。
正从可从图7中明显看出,与环状凹槽13具有类似横截面形状的分支凹槽14A,14B形成有凹槽底表面14X和凹槽侧表面14Y,该凹槽底表面14X的横截面为半圆形或弧形,该凹槽侧表面14Y是平坦表面且近似平行于径向方向。为了近似地与分支凹槽14A,14B的内周表面相匹配,第一和第二突出部26A,26B中的每一个都形成有底表面(内周缘侧表面)26X和侧表面26Y,该底表面26X的横截面为半圆形或弧形,该侧表面26Y是近似平行于径向方向的平坦表面且与内周边缘25形成整体。因此,第一和第二突出部26A,26B配合在分支凹槽14A,14B中,其外周表面(底表面26X和侧表面26Y,26Y)与分支凹槽14A,14B的内周表面(凹槽底表面14X和凹槽侧表面14Y,14Y)紧密接触。
此外,如图6所示,第一和第二突出部26A,26B的顶端表面26C、26C(轴向方向的端表面)是近似垂直于轴向方向的平坦表面。第二突出部26B的顶端表面26C与第二分支凹槽14B的死端表面14E紧密接触。此外,第一和第二突出部26A,26B的上表面26U、26U(外周边缘上的表面)近似垂直于径向方向且以近似于90度的角度连接至侧表面26Y,26Y和顶端表面26C,26C。这里,第二突出部26B的上表面26U是一体的并与扩大部25A的上表面形成近似垂直于径向方向的齐平表面。
在本实施方案中,辊子主体20在除了在上面所述的径向方向,其还在圆周方向上延伸的状态下附接至支撑主体12。也就是说,在辊子主体20附接至支撑主体12之前,将邻近布置的第一突出部26A,26A(或第二突出部26B,26B)分隔开的圆周距离比相邻布置的第一分支凹槽14A,14A(或第二分支凹槽14B,14B)之间的圆周距离更短。因此,突出部26A,26B压迫分支凹槽14A,14B的内周表面(凹槽侧表面14Y),从而以更大的稳定性来将辊子主体20固定至支撑主体12。
例如,辊子主体20成型为外模,其利用组装到模子的芯部的外周的上模和下模而围绕所述芯部,并且诸如橡胶的弹性体被注入并在外模和芯部之间变硬,但并不特别限定于此。这里,第一和第二突出部26A,26B中的每一个分别通过在外模和芯部处布置的凹口部分来成型。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案中,由于突出部26A,26B配合在分支凹槽14A,14B中,即使不使用粘合剂等,也能防止辊子主体20在圆周方向上抵着支撑主体12滑动旋转。此外,由于内周边缘25,25配合在环状凹槽13,13中,防止了辊子主体20在轴向方向上抵着支撑主体12被移动。
进一步,由于第一分支凹槽14A开口到端表面12C,12D,就可以从端表面12C,12D  一侧可视地确认第一突出部26A配合在第一分支凹槽14A中。此外,辊子中的空气由于辊子主体20的弹性力经由穿入孔30被放出或排出到辊子外侧,从而使得辊子主体20根据压迫的状态变得容易变形。因此,纸张和辊子主体之间的接触区域很可能被增大。根据以上内容,在本实施方案中,纸张在传送期间不容易于移位,由此能够获得稳定的传送。
这里,在本实施方案中,类似于第一分支凹槽14A,第二分支凹槽14B可以延伸并开口至凸缘部段的侧表面18C,18D。根据这种结构,由于分支凹槽14在轴向方向上穿入,分支凹槽可以容易地通过加工而形成,例如,这里,分支凹槽14的八个部段布置在各自的环状凹槽13,13的每一个处。只要是一个或多个就可以布置其任意数量。
此外,当辊子10用作从动辊子时,可以有一种情况是采用这样一种结构,即通过旋转支撑主体12和辊子主体20而不使得轴11旋转来使得在支撑主体12和轴11之间发生滑动。在这种情况下,在支撑主体12和轴11之间的摩擦产生了摩擦热量。这种摩擦热量通过多个穿入孔30而得以有效地释放,通过该穿入孔30空气被供给和释放且该穿入孔30围绕轴11布置。进一步,与通过轴11和支撑主体12之间的间隙来供给和排出空气的情况相比,其能够防止外来物质进入到轴11周围。进一步,由于在支撑主体12中的凸缘部段18,18之间产生较大空间,可以减小支撑主体12的重量。这里,当轴11随着支撑主体12和辊子主体20而旋转的情况下,轴(轴部分)11与支撑主体12形成一体。
此外,内周边缘25具有圆形横截面,但是形状并不限于此。例如,内周边缘25可以具有半圆形的横截面形状且厚度朝着径向方向的内侧变得更薄,或者其可以具有矩形形状且在内周侧的角做成如图8(A)和8(B)所示的倒角,或者其可以具有五边的横截面形状且底表面的厚度朝着内周变得更薄,如图8(C)所示。在上述的每一种情况下,环状凹槽13可具有矩形截面(如图8(A)和8(B)所示)或可以为图8(C)所示的梯形。环状凹槽13还可以具有含有倒角的角的矩形截面或五边形截面,分别如图8(D)和8(E)所示。也就是说,只要内周边缘25可以配合其中,环状凹槽13的形状并不受到特别的限制。
图9和10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案的辊子主体的视图。除了辊子主体上的编织织物外,第二实施方案与第一实施方案是类似的。在下文中,本实施方案将描述相对于第一实施方案的不同点。
编织织物40沿辊子主体20的形状布置且结合至辊子主体20的内周表面。具体地,编织织物40包括管状部分41和圆环形环状部分42,42,该管状部分41近似于管状且布置在管状部分21的内周表面上,该圆环形环状部分42,42沿着两个侧壁22,22的内周表面布置。这里,如图9和10所示,编织织物40的环状部分42,42在两个侧壁22,22的内周边缘25,25处嵌入到辊子主体20(例如,扩大部25A)。其嵌入的部分在轴向方向上向内扩张且沿着内周边缘25,25弯曲。这里,编织织物40仅被管状部段21需要用以传送纸张,而环状部分42,42可以省去。
编织织物40例如通过将多个环圈在编织织物的纵向方向和横向方向上分别布置在多条线中的编织纱线形成,其在任意方向都具有高弹性。编织织物40例如由横机织物、罗纹织物、环圈织物等进行编织。优选使编织织物40为可导电的且至少在部分纱线中包括导电纱线。
编织织物40可以用浸渍工艺加工,该浸渍工艺是通过浸湿在用溶剂稀释过的橡胶获得的粘液中然后进行干燥。在这种情况下,编织织物可以不包括导电纱线,但是取而代之可通过在导电的粘液中浸渍而具有了导电性,在该导电的粘液中包含例如炭黑的导电材料。
除了在编织织物被缠绕至模子的芯部的外周之后,使用注入在芯部和外模之间的弹性体使辊子主体20成型之外,根据第二实施方案的辊子主体20与第一实施方案的制造方式类似。在根据本实施方案的这种制造工艺中,构造辊子主体20的弹性体渗透一部分或全部的编织织物40(在编织织物40的编织纱线之间)。一部分弹性体渗出或泄漏到编织织物40在内周边缘25,25处的内周侧(即轴向方向的内侧)且编织织物嵌入在内周边缘25,25的内侧上。此时,由于弹性体向内周边缘25,25压迫该编织织物40,编织织物40被成形为向内扩张,如图9和10所示。在本实施方案中,由于编织织物40的布置使得从芯部释放辊子主体20的模子释放能力得以改进。
在本实施方案中,编织织物40布置为暴露于辊子主体20的内周表面。这里,只要其不暴露于辊子主体20的外周表面,编织织物40也可以嵌入在辊子主体20的内侧。那时,编织织物40就根本不需要暴露于辊子主体20的内周表面了。可选地,也可以让一部分编织织物40暴露于内周表面,一部分嵌入在内侧上而不暴露于辊子主体20的内周表面。
在这种情况下,辊子主体被制造为一部分弹性体伸出到编织织物40的内周侧(即使在不同于内周边缘25,25的部分处)。这里,也可以在弹性体薄片和编织织物围绕芯部以这种顺序缠绕之后通过将弹性体注入到外模和芯部之间来制造辊子主体。此外,也可以在弹性体薄片、编织织物和弹性体薄片围绕芯部以这种顺序缠绕之后用热压形成硫化来制造辊子主体。
在本实施方案中,由于辊子主体20的缓冲特性可以通过将高弹性编织织物40应用至辊子主体20来得以改进,因此辊子主体20的传送性能也得以改进。
此外,当编织织物40为导电的情况下,由于辊子主体20很薄,在辊子主体20的外周表面处可以充分防止静电电荷,从而使得例如甚至当编织织物40嵌入在辊子主体20的内侧或布置在内周表面上时,在纸片供给的时候可以防止双供给等。此外,由于编织织物40并不暴露于辊子主体20的外周表面,辊子外周表面的物理性质不变。因此,当编织织物40导电时,可以为辊子主体20提供电荷防止功能,而不会减小耐磨性和辊子外周表面的摩擦系数。
另外,在编织织物40为电导体的情况下,就不需要在辊子主体中包含大量的例如炭黑的导电材料。因此,辊子主体20的柔韧性得以提高,且通过用浅色的弹性体构造辊子主体可以防止辊子外周表面到纸张的色彩的转移。
此外,在本实施方案中,沿着圆周方向螺旋缠绕的芯线49可嵌入管状部段21的内侧来取代编织织物40,如图11所示。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地,芯线49包括导体纱线。这里,例如在辊子主体20的制造工艺中,芯线49缠绕至模子芯部的外周而不是编织织物的外周。
图12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案的纸张传送辊子。在第一实施方案中,第一和第二突出部26A,26B布置在内周边缘25处。在本实施方案中,省去了第二突出部26B。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案中,虽然在轴向方向上向外突出的第一突出部26A布置在内周边缘25处,但是并没有布置在轴向方向上向内突出的任何突出部。因此,关于分支凹槽,省去了第二分支凹槽被而布置有第一分支凹槽14A。
在第一实施方案中,由于第一和第二突出部26A,26B布置在圆周上相同的位置,因此需要在制造辊子主体20的时候执行芯部和外模之间的定位。相比之下,由于在本实施方案中省去了第二突出部,这种定位就不需要再执行。
不省去第二突出部26B和第二分支凹槽14B,也可以省去第一突出部26A和第一分支凹槽14A。这里,当省去第一突出部26A时,就不可能从端表面12C,12D侧可视地确认突出部配合在分支凹槽中。因此,更优选省去第二突出部26B。
图13和14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案的纸张传送辊子。在第一实施方案中,第一分支凹槽14A延伸至端表面12C,12D。在本实施方案中,类似于第二分支凹槽14B,第一分支凹槽14A以与第一突出部26A相同的突出长度延伸且并不延伸至端表面12C,12D。
此外,在本实施方案中,第一和第二突出部26A,26B的宽度和高度朝着顶端表面26C,26C变小。也就是说,在第一和第二突出部26A,26B的每一个中,上表面26U和底表面26X形成为朝着顶端表面26C互相闭合,且两个侧表面26Y,26Y形成也朝着顶端表面26C互相闭合。根据上述结构,应力不太可能集中在突出部26A,26B的基底端且可以防止突出部断裂。这里,每个突出部26A,26B的底表面26X、上表面26U和侧表面26Y都是弯曲形状。但是,其也可以是倾斜的平面形状。
在本实施方案中,第一和第二分支凹槽14A,14B的每个内周表面具有与第一和第二突出部26A,26B的每个外周表面的形状相匹配的形状。分支凹槽14A,14B的凹槽底表面14X在径向方向上朝外倾斜并闭合至分支凹槽14A,14B的死端表面14E,14E。凹槽侧表面14Y,14Y形成为相互闭合且朝着死端表面14E,14E闭合。突出部26A,26B的外周表面(顶端表面26C、底表面26X和侧表面26Y,26Y)与分支凹槽14A,14B的内周表面(死端表面14E、凹槽底表面14X和凹槽侧表面14Y,14Y)紧密接触。
在本实施方案中,由于突出部26A,26B配合在分支凹槽14A,14B中,也可以防止辊子主体滑动旋转。这里,在本实施方案中,类似于第一实施方案,分支凹槽14A,14B中的至少一个也可以开口至端表面12C,12D或侧表面18C,18D。此外,突出部26A,26B中的一个和分支凹槽14A,14B中的一个可以省去。进一步,也并不受限于第一和第四实施方案的形状,例如,分支凹槽14A,14B和突出部26A,26B的横截面形状可以是矩形、五边形等类似于内周边缘25和环状凹槽13的形状。
图15和16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方案的纸张传送辊子。在每一个上面描述的实施方案中,突出部都布置在内周边缘25处,且分支凹槽(凹口)都布置在环状凹槽13处。在本实施方案中,凹口50布置在内周边缘25处,突出部51布置在环状凹槽13处。
在本实施方案中,内周边缘25所具有这样的形状,即在圆周方向上的一部分处移除了隆起部分25A。因此,从内表面沿轴向方向向外凹进的凹口50形成在内周边缘25处。与第一实施方案的突出部类似,多个凹口50布置在每个内周边缘25处。
突出部51布置在圆周方向上与凹口50相匹配的位置处,且具有与凹口50的形状相匹配的形状。具体地,突出部51具有这样的形状,即由于突出部51在轴向方向上从环状凹槽13的一个凹槽侧表面13Y(内凹槽侧表面13Y)向外伸出且连接至凹槽底表面13X的一半,突出部51在轴向方向上的内侧塞住大约环状凹槽13的一半。每个突出部51配合在布置在相匹配位置处的每个凹口50中,从而与第一实施方案类似地防止辊子主体20的滑动旋转。
这里,在本实施方案中,凹口50可以沿着轴向方向从内周边缘25的外表面向内凹进。在这种情况下,突出部51在轴向方向上从环状凹槽13的外凹槽侧表面13Y朝内突出。
图17和18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案的纸张传送辊子。在第一实施方案中,突出部26A,26B沿着轴向方向从内周边缘25突出。在本实施方案中,突出部60在径向方向上从内周边缘25朝内突出。
突出部60的形状为:其在圆周方向的内周边缘25的一部分处在径向方向上从内周边缘25进一步朝内突出。突出部60的顶端表面60X形成为例如弧形的横截面。在本实施方案中,多个突出部60类似于第一实施方案布置在内周边缘25,25处。
同时,凹口61布置在与环状凹槽13,13的突出部60相匹配的位置处。凹口61在径向方向上从环状凹槽13的凹槽底表面13X进一步向内凹进。凹口61的底表面61X形成为弧形横截面以与突出部60的顶端表面60X相匹配并与该顶端表面60X紧密接触。根据本实施方案,每个突出部60也配合在每个凹口61中,从而防止辊子主体20的滑动旋转。
图19和20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案的纸张传送辊子。在第六实施方案中,在径向方向向内突出的突出部60布置在内周边缘25处。在本实施方案中,沿着径向方向从内表面(内周表面)向外凹进的凹口70布置在内周边缘25处。
在本实施方案中,横截面近似于圆形的内周边缘25的具有这样的形状:在圆周方向的部分处移除了的在径向方向的内侧(内周侧)处的近似于半圆形的部分,从而形成在径向方向上从内周边缘25的径向方向的内侧向外凹进的凹口70。同时,在径向方向上从凹槽底表面13X向外突出的突出部71形成在环状凹槽13处。突出部71具有与凹口70相匹配的形状且在凹槽13的底部侧塞住了内部部分(例如,半圆部分)。这里,在形成突出部71的部分出,环状凹槽13形成为具有近似于矩形的横截面,该矩形具有突出部71的顶端表面71A和环状凹槽13的凹槽侧表面13Y,13Y。
多个突出部71和凹口70布置在圆周方向上。每个突出部71布置在圆周方向上与每个凹口70相匹配的位置处。每个突出部71配合在每个凹口70中,从而在本实施方案中也防止了辊子主体20的滑动旋转。
图21和22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案的纸张传送辊子。与第三实施方案类似,根据本实施方案的辊子设置有第一突出部26A和第一分支凹槽14A但没有第二突出部和第二分支凹槽。这里,在本实施方案中,在支撑主体12处没有布置穿入孔。可选地,通气孔80布置在辊子主体20的侧壁22处,该通气孔80在辊子内侧的辊子处的腔体和辊子外侧之间提供了通路。下文中,将详细描述第八实施方案与第三实施方案的不同点。
在本实施方案中,侧壁22相对较薄,其与内周边缘25的半径相比更薄。侧壁22包括平坦表面部段22A和弧形连接部段22B,该平坦表面部段22A与内周边缘25相互连接,其横截面近似于圆形且与轴向方向近似垂直布置,该弧形连接部段22B将平坦表面部段22A与环状部段21连接。通气孔80布置为穿入平坦表面部段22A。在例如通过在外模处布置销来模制辊子主体对通气孔80进行模制时通气孔80。由于布置在平坦表面部段22A处,由此使模制更加便利。虽然在图21和22中仅在一个侧壁中布置有通气孔80,但是更优选地,在两个侧壁22,22中都布置通气孔80。此外,只要是一个或多于一个,可以布置任意数量的通气孔80。
根据本实施方案的第一突出部26A的横截面为半圆形状,其宽度在径向方向上朝着内侧逐渐减小且高度(半径)低于内周边缘25的高度(直径),例如其高度近似等于内周边缘25的半径。第一突出部26A在径向方向上与内周边缘25的内部互相连接,且第一突出部26A的底部均匀地连接至内周边缘25的底部。
此外,在本实施方案中,环状凹槽13的横截面形状近似为半圆形,且内周边缘25布置为具有向着外周侧突出的一部分,同时其外周表面与环状凹槽13的内周表面紧密接触,如图21所示。同时,分支凹槽14A的横截面近似为在圆周方向上伸长的矩形。其长度与突出部26A的直径近似相等而其高度大于突出部26A的半径。因此,突出部26A配合在分支凹槽14A中并与两个侧表面接触,且分支凹槽14A的底表面因此容纳在分支凹槽14A中。
与上面所述的实施方案类似,同样在本实施方案中,因为由于辊子主体20的弹性力经由通气孔80使得腔体19中的空气进入辊子的外侧和从辊子的外侧排出,辊子主体20根据压迫状态很容易变形。因此,同样在本实施方案中,纸张和辊子主体的接触区域更倾向于被增加且可以实现稳定的传送。此外,由于不需要在支撑主体12中布置穿入孔,支撑主体12的尺寸更倾向于被缩减。此外,由于突出部26A、内周边缘25、分支凹槽14A和环状凹槽13的上述结构,辊子主体能够容易地附接至支撑主体且适当地防止了滑动旋转。
这里,没有任何具体的限制,突出部26A等的形状可以与第三实施方案中的类似。此外,上面的实施方案也可以采用本实施方案中的形状。进一步,在上面的实施方案中,可以在辊子主体中配置通气孔而不在支撑主体中提供穿入孔。

Claims (12)

1.一种纸张传送辊子,包括:
支撑主体,所述支撑主体具有形成在外周表面上的第一和第二环状凹槽,且在所述支撑主体处布置有轴部分;和
辊子主体,所述辊子主体形成有管状部段和第一和第二圆环形侧壁,所述辊子主体布置为在所述支撑主体和所述支撑主体的外周侧的管状部段之间形成腔体,所述第一和第二圆环形侧壁分别在轴向方向上与所述管状部段的两个端部互相连接,且该第一和第二圆环形侧壁具有分别配合在所述第一和第二环状凹槽中的各自的内周边缘;
突出部或凹口,所述突出部或凹口布置在所述第一和第二侧壁中的其中至少一个侧壁的内周边缘的圆周部分处,并且在第一和第二环状凹槽的其中至少一个环状凹槽中设置有配合到所述突出部或者凹口的凹口或突出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张传送辊子,其中所述突出部在轴向方向上从内周边缘的圆周部分突出;且所述凹口配置为使得它从所述第一和第二环状凹槽中的至少一个环状凹槽中分支出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纸张传送辊子,其中所述凹口是凹槽,所述凹槽在轴向方向上从所述第一和第二环状凹槽中的至少一个环状凹槽中向外延伸且在轴向方向上朝着支撑主体的端表面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纸张传送辊子,其中所述突出部在轴向方向上从所述内周边缘的圆周部分向外突出。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纸张传送辊子,其中所述突出部在轴向方向上从所述内周边缘的圆周部分向两侧突出。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纸张传送辊子,其中所形成的所述内周边缘是厚的;所述突出部在轴向方向上从所形成的厚的内周边缘突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张传送辊子,其中所形成的所述内周边缘是厚的,所述凹口在轴向方向上在所形成的厚的内周边缘处凹进。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张传送辊子,其中所述突出部在径向方向上从内周边缘向内突出,所述凹口在径向方向上从所述环状凹槽的底表面向内凹进。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张传送辊子,其中所述凹口在径向方向上从内周边缘的内侧向外凹进,所述突出部在径向方向上从所述环状凹槽的底表面向外突出。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纸张传送辊子,其中多个突出部或凹口沿圆周配置在内周边缘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纸张传送辊子,其中放置在内周表面上或嵌入内部的编织织物布置在辊子主体中从而不暴露于外周表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纸张传送辊子,其中在所述辊子主体中配置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允许空气进入到所述腔体和从所述腔体中排出。
CN201180017278.4A 2010-04-08 2011-03-25 纸张传送辊子 Active CN10288397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89678 2010-04-08
JP2010089678 2010-04-08
PCT/JP2011/057413 WO2011125551A1 (ja) 2010-04-08 2011-03-25 紙葉類搬送用ロー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83979A true CN102883979A (zh) 2013-01-16
CN102883979B CN102883979B (zh) 2016-06-29

Family

ID=447625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17278.4A Active CN102883979B (zh) 2010-04-08 2011-03-25 纸张传送辊子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075234A1 (zh)
EP (1) EP2557060B1 (zh)
JP (1) JP5137223B2 (zh)
KR (1) KR101774895B1 (zh)
CN (1) CN102883979B (zh)
TW (1) TWI513647B (zh)
WO (1) WO201112555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82509B2 (ja) * 2008-04-30 2014-01-08 Ntn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装置のシート搬送用転動体及びその射出成形金型
EP2955802B1 (en) * 2014-06-13 2018-08-08 Textron Innovations Inc. Cable feeder
JP6435802B2 (ja) * 2014-11-19 2018-12-12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ローラ
KR102184193B1 (ko) * 2019-05-30 2020-11-30 주식회사 왕성 이송 롤러 및 그 제조방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38255U (zh) * 1985-08-28 1987-03-06
CN2226168Y (zh) * 1995-05-09 1996-05-01 周勇 自锁防松螺栓组件
JP2001225983A (ja) * 2000-02-09 2001-08-21 Nifusuko:Kk 紙送り装置
CN1310127A (zh) * 2000-02-09 2001-08-29 日福高株式会社 送纸用弹性部件、送纸装置及送纸用弹性部件的制造方法
US20040035683A1 (en) * 2002-07-01 2004-02-26 Thomas Huber Roller drive unit
CN101154836A (zh) * 2006-09-28 2008-04-02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旋转电机以及交流发电机
TWM345060U (en) * 2008-01-30 2008-11-21 Hong Chuan Ind Co Ltd Transporting roller unit
JP2009230746A (ja) * 2008-02-29 2009-10-08 Nidec Sankyo Corp カードリーダ
CN101622979A (zh) * 2008-07-08 2010-01-13 株式会社岛野 两轴承卷线器的拖拉机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6702U (zh) * 1977-06-17 1979-01-17
JPS6291703U (zh) * 1985-11-30 1987-06-11
JPH0471910A (ja) * 1990-07-12 1992-03-06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空気入りタイ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5468070A (en) * 1993-11-05 1995-11-21 Sears Manufacturing Company Composite roller assembly
JPH0881079A (ja) * 1994-09-09 1996-03-26 Canon Inc ロ−ラユニット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シ−ト材供給装置
JP3335269B2 (ja) * 1995-10-31 2002-10-15 株式会社ニフコ ローラ及び該ローラの製造方法
JP3496024B1 (ja) 2003-01-20 2004-02-09 株式会社タクミ精工 紙送りローラ、紙送りローラ用支持体、及び、紙送り装置
EP2210832B1 (de) * 2005-03-11 2012-01-04 WRH Walter Reist Holding AG Fördervorrichtung und Rollkörper
US20060225284A1 (en) * 2005-04-08 2006-10-12 Rexnord Industries, Inc. Composite roller header assembly and composite roller formed therewith
JP2007045359A (ja) * 2005-08-11 2007-02-22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空気入りタイヤおよびタイヤホイール組立体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38255U (zh) * 1985-08-28 1987-03-06
CN2226168Y (zh) * 1995-05-09 1996-05-01 周勇 自锁防松螺栓组件
JP2001225983A (ja) * 2000-02-09 2001-08-21 Nifusuko:Kk 紙送り装置
CN1310127A (zh) * 2000-02-09 2001-08-29 日福高株式会社 送纸用弹性部件、送纸装置及送纸用弹性部件的制造方法
US20040035683A1 (en) * 2002-07-01 2004-02-26 Thomas Huber Roller drive unit
CN101154836A (zh) * 2006-09-28 2008-04-02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旋转电机以及交流发电机
TWM345060U (en) * 2008-01-30 2008-11-21 Hong Chuan Ind Co Ltd Transporting roller unit
JP2009230746A (ja) * 2008-02-29 2009-10-08 Nidec Sankyo Corp カードリーダ
CN101622979A (zh) * 2008-07-08 2010-01-13 株式会社岛野 两轴承卷线器的拖拉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30037677A (ko) 2013-04-16
EP2557060A1 (en) 2013-02-13
TWI513647B (zh) 2015-12-21
JPWO2011125551A1 (ja) 2013-07-08
JP5137223B2 (ja) 2013-02-06
WO2011125551A1 (ja) 2011-10-13
CN102883979B (zh) 2016-06-29
EP2557060B1 (en) 2021-10-06
EP2557060A4 (en) 2018-01-10
KR101774895B1 (ko) 2017-09-05
US20130075234A1 (en) 2013-03-28
TW201144200A (en) 2011-1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83979A (zh) 纸张传送辊子
US9506526B2 (en) Belt end body or belt segment end body
JP4256849B2 (ja) カップリング
CN101670974B (zh) 吸式吊具
KR101905452B1 (ko) 컨베이어용 풀리
CN102947621A (zh) 齿轮装置
CN102334925A (zh) 电机驱动的厨房设备
CA2497253C (en) Sealing between components of a rotary machine
CA2539614A1 (en) Press belt and shoe press roll
JP6903757B2 (ja) 少なくとも1つの補強フィンを含むローリングブーツ
KR100612637B1 (ko) 슈 프레스용 벨트 및 그것을 사용한 슈 프레스 장치
CN103124856B (zh) 具有保护卷绕的轴环套结构的弹性联轴器
CN214933475U (zh) 托辊筒体、托辊和皮带输送机
EP3789210A1 (en) Non-pneumatic tire
CN213111241U (zh) 一种港机耐磨整体式托辊
AU2013205918B2 (en) Belt for conveyor system
CN219082084U (zh) 一种轻量化注塑轴承保持器及轴承
JP2011527772A5 (zh)
CN214988254U (zh) 托辊筒体、托辊和皮带输送机
US20120000564A1 (en) Flexible tubing
CN106915593A (zh) 托辊
WO2017168044A1 (en) A coupling element for a roll
CN112538725B (zh) 滚动体、支承滚动件和洗涤物处理器具
CN112534098B (zh) 挤压套及其应用及挤压辊子、靴式挤压机
CN106224436A (zh) 一种风机制造中用高耐磨同步齿形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