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81877A - 加碳化合物制备富锂固溶体正极材料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加碳化合物制备富锂固溶体正极材料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81877A
CN102881877A CN2012103916171A CN201210391617A CN102881877A CN 102881877 A CN102881877 A CN 102881877A CN 2012103916171 A CN2012103916171 A CN 2012103916171A CN 201210391617 A CN201210391617 A CN 201210391617A CN 102881877 A CN102881877 A CN 1028818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bonate
hours
solid solution
compound
mangane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9161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81877B (zh
Inventor
童庆松
周惠
蔡斌
肖斌
黄娟
姜祥祥
韩铭
潘樱
王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21039161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881877B/zh
Publication of CN1028818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818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818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818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加碳化合物制备富锂固溶体正极材料的方法,特征在于:按锂、镍、锰、钴、M的离子摩尔比(1+x):(1-x)·y:(x+z-x·z):(1-x)·k : (1-x)·q分别称取其化合物;x、y、z、k和q同时满足:0.25≤x≤0.50,0.05≤y≤0.50,0.1≤z≤0.51,0.02≤q≤0.15,0.05≤k≤0.30,-0.10≤(2·(1-x)·y+4·(x+z-x·z)+3·(1-x)·k+2·(1-x)·q–3-x)≤0.10。将镍、锰、钴、M的化合物混合,加入碳化合物、湿磨介质、氨水及锂的化合物,经过处理及烧结得富锂固溶体正极材料。制备材料组成均匀,具有优秀放电性能。

Description

加碳化合物制备富锂固溶体正极材料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池电极材料制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用于锂电池、锂离子电池、聚合物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的掺杂富锂固溶体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尖晶石型LiMn2O4具有工作电压高、价格低廉、环境友好等特点,但是该正极材料的可逆容量较低,在1C倍率充放电时放点容量只有90-100mAh/g;在高温下该正极材料的放电容量会随着充放电循环的进行快速衰减。
富锂固溶体正极材料Li2MnO3·Li[Ni1/3Co1/3Mn1/3]O2展现出比容量高、热稳定性好、循环性能良好等优点,从而吸引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高度兴趣。目前制备富锂固溶体正极材料采用的方法包括共沉淀方法、溶胶方法、固相烧结方法等。在这几种制备方法中,为了进一步改善制备样品的电化学性能,如提高第1循环的电流效率,改善不同倍率电流的放电性能等,也有一些掺杂制备方法的研究报道。
在共沉淀制备方法中,依据生成的沉淀的不同又分为氢氧化物共沉淀法和碳酸盐共沉淀法。
在氢氧化物共沉淀法中,依据采用沉淀剂的不同又可分为氢氧化锂共沉淀方法、氢氧化钠(钾)与氨水共沉淀方法,以下分别讨论:
氢氧化锂共沉淀方法是采用LiOH为沉淀剂,将LiOH溶液加入锰盐、镍盐和钴盐的溶液中,制得锰、镍和钴的氢氧化物沉淀的复合物。将氢氧化物沉淀的复合物洗涤、干燥后,与过量LiOH混合,经过一段或两段或两次烧结制得富锂锰酸锂材料[Guo X. et al. J. Power Sources,2008, 184: 414–419.; Denis Y. et al,J. Electrochem. Soc., 2010, 157:A1177-A1182.;Li J., et al, J. Power Sources, 2011, 196: 4821–4825.]。
为了改善氢氧化锂共沉淀方法制备的样品的倍率放电性能,吴晓彪等将氢氧化锂共沉淀方法制备的Li[Li0.2Mn0.54Ni0.13Co0.13]O2进行包覆碳处理;Shi等将制备的Li1.048Mn0.381Ni0.286Co0.286O2进行磁控溅射处理,制备包覆碳的正极材料。结果表明,碳包覆材料具有高倍率放电性能(5C,145 mAh/g)[吴晓彪等,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47: 224-227; Shi S. J. et al, Electrochim. Acta, 2012, 63: 112–117]。
为了改善氢氧化锂共沉淀方法制备的样品的倍率放电性能,Croy等将制备的Li2MnO3前驱物或Li1.2Mn0.54Co0.13Ni0.13O2 和Li1.13Mn0.47Co0.20Ni0.20O2富锂固溶体材料用酸或酸式盐处理,以改善性能[Croy J. R. et al, Electrochem. Commun., 2011, 13: 1063–1066.;Denis Y. et al, J. Electrochem. Soc., 2010, 157 : A1177-A1182.]。研究表明,经过(NH4)2SO4处理的材料具有较高的容量和良好的倍率放电性能。
为了进一步改善氢氧化锂共沉淀方法制备的样品的倍率放电性能,Rodrigues等在制备时加入尿素,利用尿素分解产物进一步促进共沉淀的发生。Rodrigues等[Rodrigues I.,Solid State Electrochem., 2012, 16: 1121–1132.]先配制Co(NO3)2·6H2O、 Ni(NO3)2·6H2O、Mn(NO3)2·6H2O、 NH2CONH2和LiOH·H2O的混合溶液,加入NH2CONH2溶液,用水热法、微波水热合成法或100℃加热法确定了尿素分解的最佳温度。研究表明,随着反应溶液pH值的增大,沉淀物从溶液中析出。在空气气氛中干燥后,将干燥的氢氧化物和过量3%的LiOH合成LiNixMnxCo(1 2x)O2前驱物。前驱物造粒后,在空气气氛中分别于500℃和900℃烧结,最后淬火冷却。
氢氧化钠(钾)与氨水共沉淀方法是采用氨水与NaOH或KOH溶液的混合溶液作为沉淀剂,将氨水和NaOH溶液或氨水和KOH溶液加入锰盐、镍盐和钴盐溶液中,制得锰、镍和钴的氢氧化物的沉淀。洗涤、干燥氢氧化物沉淀后,与化学计量稍过量的LiOH或Li2CO3混合,经过两段烧结制得富锂层状正极材料。[钟盛文等,电源技术,2012, 36:59-62.;催立峰等专利ZL200910264411.0]
为了进一步改善氢氧化钠(钾)与氨水共沉淀法制备的样品的性能,Arunkumar等将制备的富锂固溶体材料用氧化剂NO2BF4的乙腈溶液进行化学脱锂。[Arunkumar T. A.et al, Chem. Mater. 2007, 19, 3067-3073.; Wu Y. et al, J. Power Sources, 2008, 183: 749–754.]
为了改善氢氧化钠(钾)与氨水共沉淀法制备的样品的性能,Wu等制备包覆或掺杂的富锂固溶体材料。通过共沉淀法先制备未包覆的样品,然后通过溶液途径制备表面由Al2O3、CeO2、ZrO2、SiO2、ZnO、AlPO4和F-离子修饰的富锂固溶体材料(1-z)Li[Li1/3Mn2/3]O2•(z) Li[Mn0.5 yNi0.5 yCo2y]O2 [Wu Y., Manthiram A.,Solid State Ionics,2009, 180: 50–56.]。
碳酸盐共沉淀法是先制备镍、钴、锰的碳酸盐沉淀,然后再与碳酸锂或氢氧化锂混合,经过两段烧结法或一段烧结法或分步制备方法,制得富锂正极材料。例如,在氩气气氛中,Liun等将NH4HCO3、(NH4)2CO3或Na2CO3溶液加入NiSO4、CoSO4和MnSO4的混合溶液中,经过滤、洗涤、干燥后得Ni0.2Co0.1Mn0.533(CO3)x前驱物。前驱物在500℃下烧结后再与Li2CO3混合,在空气气氛于900℃烧结得到球形粉末Li1.167Ni0.2Co0.1Mn0.533O2 。 在2.0–4.8 V电压区间放电容量可达340mAh/g。[Liun X. et al., Materials International, 2012,22:126–129.;Wang J. et al, Electrochim. Acta, 2012, 66 : 61–66.;专利ZL201110300604.4]。
为了进一步改善碳酸盐共沉淀法制备的样品的库仑效率和放电性能,进行了掺杂改性研究。例如,Deng等将硫酸镍、硫酸钴、硫酸锰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合成碳酸盐前躯体(Ni0.1875Co0.125Mn0.6875)CO3。将前躯体悬浮于Al(NO3)3·9H2O水溶液中,滴加NH4F悬浮液,经过搅拌,过滤后和100℃干燥后,在400℃下烧结,制备得到2wt% AlF3包覆的Li1.1Ni0.15Co0.1Mn0.55O1.95。该材料在55℃的可逆容量达304 mAh/g,首次循环的库仑效率达84%。[Belharouak Deng H. et al, J. Electrochem. Soc., 2010,157:A1035-A1039.]
为了进一步改善碳酸盐共沉淀法制备的样品的放电性能,进行了分步骤制备研究。Shin等将硫酸钴、硫酸锰与碳酸氢铵溶液反应,制得Co0.5Mn0.5CO3前躯体。该前躯体干燥后与Li2CO3机械混合。在空气气氛中,分别于550℃和850℃烧结制得0.5Li2MnO3·0.5LiCoO2前驱物。将该前驱物与磷酸二氢铵、乙醇酸、硝酸镍、硝酸锂混合,在空气气氛中干燥,再在550℃下烧结,制得0.5Li2MnO3·0.5LiNi0.44Co0.25Mn0.31O2 [Shin,C. et al, J. Electrochem. Soc., 2012, 159 :A121-A127.]。
在上述制备过程中,由于通过共沉淀制备方法中,无论是形成氢氧化物的共沉淀法还是通过形成碳酸盐的共沉淀法进行制备都要经过一个沉淀、洗涤沉淀及干燥的过程。该制备工艺制备步骤多,制备过程需要使用大量洗涤水,增加了水污染。通过共沉淀法制备碳酸盐沉淀时存在镍、锰、钴离子的沉淀溶度积较大;通过共沉淀法制备氢氧化物沉淀时。存在部分溶解而造成镍、锰、钴离子的沉淀不完全(氢氧化物沉淀物容易与OH-或氨形成络合物增大了氢氧化物的溶解度),引起最终制备的产物的组成的化学计量比难以准确控制,造成样品的电化学性能和大电流放电性能的不稳定(武汉大学主编,分析化学(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82年10月,北京:第14页至第17页)。由于目前制备的富锂固溶体正极材料的大电流放电性能均不理想,本发明试图通过在制备过程中加入碳化合物。碳化合物在烧结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使得部分氧化物被还原金属颗粒,改善了样品的大电流放电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可避免共沉淀法制备时锰离子、钴离子、镍离子的氢氧化物或碳酸盐沉淀发生的不完全沉淀现象,使得制备产物的化学计量比难以控制。本发明的能够克服以上问题。此外,本发明还能避免普通固相烧结法通过反应产物简单球磨混合,再进行烧结制备的工艺存在的反应物混合不均匀,反应产物的电化学性能的一致性差等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制备过程由以下步骤组成:
(1)按照锂离子、镍离子、锰离子、钴离子的摩尔比为(1+x) : (1-x)·y : (x+z-x·z) : (1-x) ·k 分别称取锂的化合物、镍的化合物、锰的化合物和钴的化合物;按照下列摩尔比例关系量取有机弱酸:(x+z-x·z)≤ 有机弱酸摩尔数≤1;x、y、z、k的取值范围同时满足以下关系:0.15≤x≤0.50, 0.02≤y≤0.50, 0.1≤z≤0.51, 0.05≤k≤0.30,-0.10 ≤(2 · (1-x) · y + 4 · (x+z-x·z) + 3 · (1-x) ·k – 3 - x) ≤ 0.10。
(2)将称取的镍的化合物、锰的化合物和钴的化合物混合得到混合物1,加入混合物1总重量的5%至25%的含碳的化合物,得到混合物2;加入混合物2总体积的1/10倍至15倍体积的湿磨介质,加入有机弱酸,湿磨混合3小时~15小时,再加入锂的化合物,湿磨混合3小时~15小时得到前驱物1;将前驱物1用真空干燥或喷雾干燥的方法制备干燥的前驱物2;将前驱物2置于空气、富氧气体或纯氧气氛中,采用两段烧结法或者两次分段烧结法制备组成为xLi2MnO3•(1-x)Li[NiyMnzCok]O2的富锂固溶体正极材料。
所述的两次分段烧结法如下进行:将前驱物2置于空气、富氧气体或纯氧气氛中,在300℃~550℃温度区间的任一温度烧结3小时~15小时,冷却至室温制得母体预烧料;将母体预烧料粉碎及过筛,再次置于空气、富氧气体或纯氧气氛中,在800℃~1050℃温度区间的任一温度烧结3小时~24小时,制备富锂固溶体正极材料。
所述的两段烧结法如下进行:将前驱物2置于空气、富氧气体或纯氧气氛中,在300℃~550℃温度区间的任一温度烧结3小时~15小时,接着置于另一空气、富氧气体或纯氧气氛的烧结炉中,于800℃~1050℃温度区间的任一温度烧结3小时~24小时,制备富锂固溶体正极材料。;
所述的弱酸为氨基乙酸、一氯乙酸、甲酸或乙酸。
所述的镍的化合物为碳酸镍或碱式碳酸镍,或碳酸镍与碱式碳酸镍的任意比例的混合物;所述的锰的化合物为碳酸锰或碱式碳酸锰,或碳酸锰与碱式碳酸锰的任意比例的混合物;所述的钴的化合物为碳酸钴、草酸钴或碱式碳酸钴,或碳酸钴与碱式碳酸钴的任意比例的混合物。
所述的含碳的化合物为葡萄糖、蔗糖、聚丙烯、聚丙烯酰胺、柠檬酸、聚乙烯醇或淀粉的一种。
所述的真空干燥是将前驱物1在80℃~280℃温度区间的任一温度,在介于10Pa ~ 10132Pa压力的真空下干燥制备前驱物2;所述的喷雾干燥是在110℃~280℃温度区间的任一温度,采用喷雾干燥机制备干燥的前驱物2。
所述的湿磨介质为去离子水、蒸馏水、乙醇、丙酮、甲醇或甲醛;所述的富氧气体是氧气的体积含量大于21%且小于100%的气体。
所述的湿磨的设备包括普通球磨机、超能球磨机或湿磨机;所述的锂的化合物为碳酸锂、氢氧化锂或碱式碳酸锂,或其任意比例的混合物。
与其它发明方法相比,加入的混合物中的含碳的化合物在烧结过程中的一部分被烧成二氧化碳等气体,这部分气体从样品中脱出时能将板结为一体的样品转变为疏松的样品,有利于电池材料的后续加工过程以及改善样品的大电流放电性能;另一部分含碳的化合物在烧结过程中转变为一氧化碳,起到控制制备样品烧结过程及烧结进度的作用,因此,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对改善样品的性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本发明的原料成本较低,原料来源广泛,制备过程简单,耗时少,制备的电极材料组成均匀,具有优秀的放电性能,特别是在大电流条件下放电的循环性能佳,为产业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样品的XRD衍射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样品的第1循环的放电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补充和说明,而不是对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按照锂离子、镍离子、锰离子、钴离子、氨基乙酸的摩尔比为1.30 : 0.175 : 0.657 : 0.105 : 1分别称取碳酸锂、碳酸镍、碳酸锰、碳酸钴、氨基乙酸。
将称取的碳酸镍、碳酸锰和碳酸钴混合得到混合物1,加入混合物1总重量5%的葡萄糖得到混合物2;加入混合物2的总体积的1/10倍体积的去离子水,加入氨基乙酸,用湿磨机湿磨混合3小时,再加入碳酸锂,用普通球磨机湿磨混合3小时,得到前驱物1;将前驱物1在80℃下于10Pa压力的真空中干燥得到前驱物2;将前驱物2置于空气气氛中,在400℃烧结8小时,接着置于另一氧气体积含量99%的富氧空气气体气氛的烧结炉中,于920℃烧结12小时,制备组成为0.30 Li2MnO3•0.70 Li[Ni0.27Mn0.25Co0.48]O2的富锂固溶体正极材料。制备样品的XRD衍射图如图1所示。制备样品在1C倍率电流下,在2.5至4.6V电压区间的第1循环的放电容量的为150mAh/g,样品第1循环的放电曲线如图2所示。
与其它发明方法相比,本发明的原料成本较低,原料来源广泛,制备过程简单,耗时少,制备的电极材料组成均匀,具有优秀的放电性能,特别是在大电流条件下放电的循环性能佳,为产业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实施例2
按照锂离子、镍离子、锰离子、钴离子、一氯乙酸的摩尔比为1.15 : 0.425 : 0.405 : 0.255 : 1分别称取碱式碳酸锂、碳酸镍、碱式碳酸锰、碳酸钴与碱式碳酸钴重量比1:9的混合物、一氯乙酸。
将称取的碳酸镍、碱式碳酸锰、碳酸钴与碱式碳酸钴重量比1:9的混合物混合得到混合物1,加入混合物1总重量25%的蔗糖得到混合物2;加入混合物2总体积的15倍体积的乙醇,加入一氯乙酸,用普通球磨机湿磨混合15小时,再加入碱式碳酸锂,用普通球磨机湿磨混合15小时得到前驱物1;将前驱物1在110℃下用喷雾干燥机干燥。制得前驱物2;将前驱物2置于氧气体积含量为99%的富氧空气气体中,在550℃烧结15小时,冷却至室温制得母体预烧料;将母体预烧料粉碎及过100目筛,再置于纯氧气氛中,于1050℃烧结24小时,制备组成为0.15 Li2MnO3•0.85 Li[Ni0.5Mn0.30Co0.30]O2的富锂固溶体正极材料。制备样品在1C倍率电流下,在2.5至4.6V电压区间第1循环的放电容量的为162mAh/g。
与其它发明方法相比,本发明的原料成本较低,原料来源广泛,制备过程简单,耗时少,制备的电极材料组成均匀,具有优秀的放电性能,特别是在大电流条件下放电的循环性能佳,为产业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实施例3
按照锂离子、镍离子、锰离子、钴离子、甲酸的摩尔比为1.5 : 0.01 : 0.755 : 0.15 : 0.755分别称取氢氧化锂、碱式碳酸镍、碳酸锰与碱式碳酸锰重量比为1:9的混合物、碳酸钴与碱式碳酸钴重量比为9:1的混合物、甲酸。
将称取的碱式碳酸镍、碳酸锰与碱式碳酸锰重量比1:9的混合物以及碳酸钴与碱式碳酸钴重量比9:1的混合物混合得到混合物1,加入混合物1总重量的15%的淀粉得到混合物2;加入混合物2总体积的15倍体积的甲醇,加入甲酸,用湿磨机湿磨混合3小时,再加入氢氧化锂,用湿磨机湿磨混合3小时得到前驱物1;将前驱物1在280℃下用喷雾干燥机干燥,制备干燥的前驱物2;将前驱物2置于纯氧气氛中,在300℃烧结3小时,接着置于另一氧气体积含量30%的富氧空气气氛的烧结炉中,于800℃烧结24小时,制备组成为0.15 Li2MnO3•0.85 Li[Ni0.02Mn0.51Co0.30]O2的富锂固溶体正极材料。制备样品在1C倍率电流下,在2.5至4.6V电压区间第1循环的放电容量的为221mAh/g。
与其它发明方法相比,本发明的原料成本较低,原料来源广泛,制备过程简单,耗时少,制备的电极材料组成均匀,具有优秀的放电性能,特别是在大电流条件下放电的循环性能佳,为产业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实施例4
按照锂离子、镍离子、锰离子、钴离子、乙酸的摩尔比为1.5 : 0.25 : 0.613 : 0.15 : 0.613分别称取氢氧化锂与碱式碳酸锂重量比1:9的混合物、碳酸镍与碱式碳酸镍重量比1:5的混合物、碱式碳酸锰、草酸钴、乙酸。
将称取的碳酸镍与碱式碳酸镍重量比1:5的混合物、碱式碳酸锰、草酸钴混合得到混合物1,加入混合物1总重量的15%的聚丙烯酰胺得到混合物2;加入混合物2总体积的10倍体积的蒸馏水,再加入乙酸,采用超能球磨机湿磨混合10小时,再加入氢氧化锂与碱式碳酸锂重量比1:9的混合物,采用超能球磨机湿磨混合7小时得到前驱物1;将前驱物1在280℃下,于101325Pa压力的真空中干燥,制备得到干燥的前驱物2;将前驱物2置于空气气氛中,在300℃烧结3小时,冷却至室温制得母体预烧料;将母体预烧料粉碎及过50目筛,置于空气气氛中,在800℃烧结3小时,制备组成为0.50 Li2MnO3•0.50 Li[Ni0.50Mn0.225Co0.30]O2的富锂固溶体正极材料。制备样品在55℃下充放电时,在1C倍率电流下于2.5至4.6V电压区间第1循环的放电容量的为200mAh/g。
与其它发明方法相比,本发明的原料成本较低,原料来源广泛,制备过程简单,耗时少,制备的电极材料组成均匀,具有优秀的放电性能,特别是在大电流条件下放电的循环性能佳,为产业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实施例5
按照锂离子、镍离子、锰离子、钴离子、甲酸的摩尔比为1.47 : 0.265 : 0.74 : 0.0265 : 0.80分别称取碳酸锂与氢氧化锂重量比9:1的混合物、碳酸镍、碱式碳酸锰、碳酸钴与碱式碳酸钴重量比1:1的混合物、甲酸。
将称取的碳酸镍、碱式碳酸锰、碳酸钴与碱式碳酸钴重量比1:1的混合物混合得到混合物1,加入混合物1总重量20%的淀粉得到混合物2;加入混合物2的总体积的1/10倍体积的甲醛,加入甲酸,采用湿磨机湿磨混合7小时,加入碳酸锂与氢氧化锂重量比9:1的混合物,采用湿磨机湿磨混合3小时得到前驱物1;将前驱物1在170℃下用喷雾干燥机干燥,制备前驱物2;将前驱物2置于氧气体积含量30%的富氧空气气体气氛中,在550℃烧结3小时,接着置于另一纯氧气氛的烧结炉中,于1050℃烧结3小时,制得组成为0.47 Li2MnO3•0.53 Li[Ni0.50Mn0.51Co0.05]O2的富锂固溶体正极材料。制备样品在55℃下充放电时,在1C倍率电流下于2.5至4.6V电压区间第1循环的放电容量的为205Ah/g。
与其它发明方法相比,本发明的原料成本较低,原料来源广泛,制备过程简单,耗时少,制备的电极材料组成均匀,具有优秀的放电性能,特别是在大电流条件下放电的循环性能佳,为产业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实施例6
按照锂离子、镍离子、锰离子、钴离子、乙酸的摩尔比为1.30 : 0.07 : 0.615 : 0.21 : 0.70 分别称取氢氧化锂、碱式碳酸镍、碱式碳酸锰、草酸钴、乙酸。
将称取的碱式碳酸镍、碱式碳酸锰、草酸钴混合得到混合物1,加入混合物1总重量10%的聚丙烯酰胺得到混合物2;加入混合物2总体积的5倍体积的丙酮,加入乙酸,用普通球磨机湿磨混合8小时,再加入氢氧化锂,用普通球磨机湿磨混合9小时得到前驱物1;将前驱物1在280℃下于100Pa压力的真空中干燥,制备前驱物2;将前驱物2置于纯氧气氛中,在300℃烧结15小时,接着置于另一空气气氛的烧结炉中,于800℃烧结24小时,制备组成为0.30 Li2MnO3•0.70 Li[Ni0.10Mn0.45Co0.30]O2的富锂固溶体正极材料。制备样品在55℃下充放电时,在1C倍率电流下于2.5至4.6V电压区间第1循环的放电容量的为230mAh/g。
与其它发明方法相比,本发明的原料成本较低,原料来源广泛,制备过程简单,耗时少,制备的电极材料组成均匀,具有优秀的放电性能,特别是在大电流条件下放电的循环性能佳,为产业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实施例7
按照锂离子、镍离子、锰离子、钴离子、乙酸的摩尔比为1.30 : 0.07 : 0.615 : 0.21 : 0.70 分别称取氢氧化锂、碱式碳酸镍、碱式碳酸锰、草酸钴、乙酸。
将称取的碱式碳酸镍、碱式碳酸锰、草酸钴混合得到混合物1,加入混合物1总重量7%的聚丙烯酰胺得到混合物2;加入混合物2总体积的7倍体积的丙酮,加入乙酸,用普通球磨机湿磨混合8小时,再加入氢氧化锂,用普通球磨机湿磨混合9小时得到前驱物1;将前驱物1在280℃下于100Pa压力的真空中干燥,制备前驱物2;将前驱物2置于氧气体积含量80%的富氧空气气体气氛中,在300℃烧结15小时,接着置于另一氧气体积含量30%的富氧空气气体气氛的烧结炉中,于800℃烧结24小时,制备组成为0.30 Li2MnO3•0.70 Li[Ni0.10Mn0.45Co0.30]O2的富锂固溶体正极材料。制备样品在55℃下充放电时,在1C倍率电流下于2.5至4.6V电压区间第1循环的放电容量的为170mAh/g。
与其它发明方法相比,本发明的原料成本较低,原料来源广泛,制备过程简单,耗时少,制备的电极材料组成均匀,具有优秀的放电性能,特别是在大电流条件下放电的循环性能佳,为产业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实施例8
按照锂离子、镍离子、锰离子、钴离子、甲酸的摩尔比为1.47 : 0.265 : 0.74 : 0.0265 : 0.80分别称取碳酸锂与氢氧化锂重量比9:1的混合物、碳酸镍、碱式碳酸锰、碳酸钴与碱式碳酸钴重量比1:1的混合物、甲酸。
将称取的碳酸镍、碱式碳酸锰、碳酸钴与碱式碳酸钴重量比1:1的混合物混合得到混合物1,加入混合物1总重量10%的淀粉得到混合物2;加入混合物2的总体积的1倍体积的甲醛,加入甲酸,采用湿磨机湿磨混合7小时,加入碳酸锂与氢氧化锂重量比1:1的混合物,采用湿磨机湿磨混合3小时得到前驱物1;将前驱物1在170℃下用喷雾干燥机干燥,制备前驱物2;将前驱物2置于氧气体积含量30%的富氧空气气体气氛中,在450℃烧结3小时,接着置于另一氧气体积含量99%的富氧空气气体气氛的烧结炉中,于1050℃烧结3小时,制得组成为0.47 Li2MnO3•0.53 Li[Ni0.50Mn0.51Co0.05]O2的富锂固溶体正极材料。制备样品在55℃下充放电时,在1C倍率电流下于2.5至4.6V电压区间第1循环的放电容量的为157mAh/g。
与其它发明方法相比,本发明的原料成本较低,原料来源广泛,制备过程简单,耗时少,制备的电极材料组成均匀,具有优秀的放电性能,特别是在大电流条件下放电的循环性能佳,为产业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Claims (10)

1.一种加碳化合物制备富锂固溶体正极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1)按照锂离子、镍离子、锰离子、钴离子的摩尔比为(1+x) : (1-x)·y : (x+z-x·z) : (1-x) ·k 分别称取锂的化合物、镍的化合物、锰的化合物和钴的化合物;按照下列摩尔比例关系量取有机弱酸:(x+z-x·z)≤ 有机弱酸摩尔数≤1;x、y、z、k的取值范围同时满足以下关系:0.15≤x≤0.50, 0.02≤y≤0.50, 0.1≤z≤0.51, 0.05≤k≤0.30,-0.10≤(2·(1-x)·y+4·(x+z-x·z)+3·(1-x) ·k-3-x) ≤0.10;
(2)将称取的镍的化合物、锰的化合物和钴的化合物混合得到混合物1,加入混合物1总重量的5%至25%的碳的化合物,得到混合物2;加入混合物2的总体积的1/10倍至15倍体积的湿磨介质,加入有机弱酸,湿磨混合3小时~15小时,再加入锂的化合物,湿磨混合3小时~15小时得到前驱物1;将前驱物1用真空干燥或喷雾干燥的方法制备干燥的前驱物2;将前驱物2置于空气、富氧气体或纯氧气氛中,采用两段烧结法或者两次分段烧结法制备组成为xLi2MnO3•(1-x)Li[NiyMnzCok]O2的富锂固溶体正极材料;
所述的两次分段烧结法如下进行:将前驱物2置于空气、富氧气体或纯氧气氛中,在300℃~550℃温度区间的任一温度烧结3小时~15小时,冷却至室温制得母体预烧料;将母体预烧料粉碎及过筛,再次置于空气、富氧气体或纯氧气氛中,在800℃~1050℃温度区间的任一温度烧结3小时~24小时,制备富锂固溶体正极材料;
所述的两段烧结法如下进行:将前驱物2置于空气、富氧气体或纯氧气氛中,在300℃~550℃温度区间的任一温度烧结3小时~15小时,接着置于另一空气、富氧气体或纯氧气氛的烧结炉中,于800℃~1050℃温度区间的任一温度烧结3小时~24小时,制备富锂固溶体正极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碳化合物制备富锂固溶体正极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弱酸为氨基乙酸、一氯乙酸、甲酸或乙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碳化合物制备富锂固溶体正极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镍的化合物为碳酸镍或碱式碳酸镍,或碳酸镍与碱式碳酸镍的任意比例的混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碳化合物制备富锂固溶体正极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锰的化合物为碳酸锰或碱式碳酸锰,或碳酸锰与碱式碳酸锰的任意比例的混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碳化合物制备富锂固溶体正极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钴的化合物为碳酸钴、草酸钴或碱式碳酸钴,或碳酸钴与碱式碳酸钴的任意比例的混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碳化合物制备富锂固溶体正极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含碳的化合物为葡萄糖、蔗糖、聚丙烯、聚丙烯酰胺、柠檬酸、聚乙烯醇或淀粉的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碳化合物制备富锂固溶体正极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真空干燥是将前驱物1在80℃~280℃温度区间的任一温度,在介于10Pa ~ 10132Pa压力的真空下干燥制备前驱物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碳化合物制备富锂固溶体正极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喷雾干燥是在110℃~280℃温度区间的任一温度,采用喷雾干燥机制备干燥的前驱物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碳化合物制备富锂固溶体正极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湿磨介质为去离子水、蒸馏水、乙醇、丙酮、甲醇或甲醛;所述的富氧气体是氧气体积含量大于21%且小于100%的空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碳化合物制备富锂固溶体正极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湿磨的设备包括普通球磨机、超能球磨机或湿磨机;所述的锂的化合物为碳酸锂、氢氧化锂或碱式碳酸锂,或其任意比例的混合物。
CN201210391617.1A 2012-10-15 2012-10-15 加碳化合物制备富锂固溶体正极材料的方法 Active CN10288187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91617.1A CN102881877B (zh) 2012-10-15 2012-10-15 加碳化合物制备富锂固溶体正极材料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91617.1A CN102881877B (zh) 2012-10-15 2012-10-15 加碳化合物制备富锂固溶体正极材料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81877A true CN102881877A (zh) 2013-01-16
CN102881877B CN102881877B (zh) 2014-12-10

Family

ID=474831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91617.1A Active CN102881877B (zh) 2012-10-15 2012-10-15 加碳化合物制备富锂固溶体正极材料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881877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85233A (zh) * 2014-12-04 2015-04-01 武汉锂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超级锂电容器
CN107634194A (zh) * 2017-08-31 2018-01-26 福建师范大学 直接沉淀制备镍钴锰三元材料的方法
CN108063226A (zh) * 2017-12-11 2018-05-22 合肥国轩电池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高容量富锂三元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50102A (ja) * 2003-10-24 2005-06-09 Hitachi Metals Ltd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用正極活物質と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非水系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CN1753213A (zh) * 2004-09-24 2006-03-29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 含锰氧化镍钴锂制备方法
US20110226985A1 (en) * 2010-03-19 2011-09-2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athode active material, cathode including the same, and lithium battery including cathode
CN102263238A (zh) * 2011-06-13 2011-11-30 常熟理工学院 一种锂镍钴锰氧化物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50102A (ja) * 2003-10-24 2005-06-09 Hitachi Metals Ltd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用正極活物質と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非水系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CN1753213A (zh) * 2004-09-24 2006-03-29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 含锰氧化镍钴锂制备方法
US20110226985A1 (en) * 2010-03-19 2011-09-2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athode active material, cathode including the same, and lithium battery including cathode
CN102263238A (zh) * 2011-06-13 2011-11-30 常熟理工学院 一种锂镍钴锰氧化物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85233A (zh) * 2014-12-04 2015-04-01 武汉锂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超级锂电容器
CN107634194A (zh) * 2017-08-31 2018-01-26 福建师范大学 直接沉淀制备镍钴锰三元材料的方法
CN108063226A (zh) * 2017-12-11 2018-05-22 合肥国轩电池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高容量富锂三元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81877B (zh) 2014-1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81891B (zh) 掺杂三价离子的富锂固溶体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2881874B (zh) 一种通过还原过程制备富锂固溶体正极材料的方法
CN102881894B (zh) 掺杂铁铜锡离子制备富锂固溶体正极材料的方法
CN102875130B (zh) 加碳化合物制备掺杂富锂固溶体正极材料的方法
CN105118983B (zh) 一种镍锰酸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2881879B (zh) 气体氧化-酸液联合处理制备富锂固溶体正极材料的方法
CN104134797B (zh) 一种高容量富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81875B (zh) 部分溶解法制备掺杂二价离子的富锂固溶体正极材料的方法
CN102881880B (zh) 部分溶解法制备掺杂一价离子的富锂固溶体正极材料的方法
CN102881876B (zh) 还原共沉淀法制备富锂固溶体正极材料的方法
CN102881878B (zh) 一种通过金属还原过程制备富锂固溶体正极材料的方法
CN102881889B (zh) 一种两段直接升温烧结法制备富锂固溶体正极材料的方法
CN111952562A (zh) 一种LiZr2(PO4)3包覆的富锂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3606669A (zh) 掺三价钪或铬的尖晶石富锂锰酸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2881890B (zh) 通过氧化性气体氧化法制备富锂固溶体正极材料的方法
CN102867952B (zh) 气体氧化-共沉淀法制备富锂固溶体正极材料的方法
CN102881877B (zh) 加碳化合物制备富锂固溶体正极材料的方法
CN103594704B (zh) 掺杂四价钛离子的尖晶石富锂锰酸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3594706A (zh) 掺钇尖晶石富锂锰酸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3594703A (zh) 掺二价阳离子的尖晶石富锂锰酸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3594700B (zh) 掺钒尖晶石富锂锰酸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3594701B (zh) 掺镍尖晶石型富锂锰酸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2881892B (zh) 一种通过氧化/烧结过程制备富锂固溶体正极材料的方法
CN103746105A (zh) 通过掺杂钼离子制备尖晶石型富锂锰酸锂正极材料的方法
CN103594702A (zh) 两段烧结法制备掺锡的尖晶石富锂锰酸锂正极材料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