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56631A - 天线与其通信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天线与其通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56631A
CN102856631A CN2012101371423A CN201210137142A CN102856631A CN 102856631 A CN102856631 A CN 102856631A CN 2012101371423 A CN2012101371423 A CN 2012101371423A CN 201210137142 A CN201210137142 A CN 201210137142A CN 102856631 A CN102856631 A CN 1028566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radiation
department
frequency bands
conductor loo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3714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56631B (zh
Inventor
李伟宇
陈伟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Original Assignee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TW10110719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TWI515960B/zh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filed Critical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Publication of CN1028566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566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566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566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01Q1/24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 H01Q1/243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with built-in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1/00Electrically-long antennas having dimensions more than twice the shortest operating wavelength and consisting of conductiv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 H01Q11/12Resonant antennas
    • H01Q11/14Resonant antennas with parts bent, folded, shaped or screened or with phasing impedances, to obtain desired phase relation of radiation from selected sections of the antenna or to obtain desired polarisation effec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28Combinations of substantially independent non-interacting antenna units or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5/00Arrangements for simultaneous operation of antennas on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bands, e.g. dual-band or multi-band arrangements
    • H01Q5/30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operation on different wavebands
    • H01Q5/307Individual or coupled radiating elements, each element being fed in an unspecified way
    • H01Q5/342Individual or coupled radiating elements, each element being fed in an unspecified way for different propagation modes
    • H01Q5/35Individual or coupled radiating elements, each element being fed in an unspecified way for different propagation modes using two or more simultaneously fed poi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9/00Electrically-short antennas having dimensions not more than twice the operating wavelength and consisting of conductiv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 H01Q9/04Resonant antennas
    • H01Q9/30Resonant antennas with feed to end of elongated active element, e.g. unipole
    • H01Q9/42Resonant antennas with feed to end of elongated active element, e.g. unipole with folded element, the folded parts being spaced apart a small fraction of the operating wavelength

Abstract

一种天线与其通信装置,该天线包括至少一接地面以及至少一辐射部。该接地面设置于一介质基板,该辐射部包括:至少一信号源以及一封闭导体回圈。该封闭导体回圈,其具有一第一耦合导体部以及一第二耦合导体部,该封闭导体回圈具有多次弯折形成一立体结构,并使该第一与第二耦合导体部形成一第一耦合间距,该封闭导体回圈并具有一馈入部与一短路部形成一第二耦合间距,该馈入部电气连接于该至少一信号源,该短路部电气连接于该接地面,该辐射部使该天线产生一操作频段,用来收发至少一通信频段之电磁信号。

Description

天线与其通信装置
技术领域
本揭露涉及一种天线与其通信装置,还涉及一种在通信装置内有限的天线可置放空间中实现多天线架构的天线与其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无线通信品质与传输速度不断提升的需求,导致多天线系统例如:场型分集天线系统(Pattern Diversity Antenna System)或多输入多输出天线系统(MIMO Antenna,Multi-input Multi-output Antenna System)技术的蓬勃发展。设计多个发射与接收天线的MIMO天线系统,其相较于目前广泛应用于通信装置的单一天线系统,能提高无线数据传输速度,因此是未来通信装置重要的应用发展趋势。例如无线区域网路(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简称为WLAN)、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简称为UMTS)、全球互通微波存取(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Microwave Access,简称为WiMAX)以及第四代行动通信技术(Long TermEvolution,简称为LTE)系统均被发展成能支援与达成MIMO通信技术的应用。
然而设计具有良好能量隔离度的多天线架构是一项不易实现的技术挑战。因为同频段操作的多天线组件,其所辐射出来的电磁能量容易产生严重的相互耦合,因此多天线组件之间不易达成良好的能量隔离程度。传统的做法设计相邻天线组件结构彼此正交、于天线组件间设计突出或凹槽导体结构、或者增加天线组件间距离来提高能量隔离度,可能会额外增加多天线系统的整体尺寸。因此如何在通信装置内有限的天线可置放空间中,设计实现多天线架构,仍然是近年来相当重要的技术研发方向。
发明内容
本揭露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通信装置内有限的天线可置放空间中实现多天线架构的天线与其通信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揭露提供了一种天线,包括一接地面以及一辐射部,该接地面设置于一介质基板,其中,该辐射部包括:
至少一信号源;以及
一封闭导体回圈,其具有一第一耦合导体部以及一第二耦合导体部,该封闭导体回圈具有多次弯折形成一立体结构,并使该第一与第二耦合导体部形成一第一耦合间距,该封闭导体回圈并具有一馈入部与一短路部形成一第二耦合间距,该馈入部电气连接于该至少一信号源,该短路部电气连接于该接地面,该辐射部使该天线产生一操作频带,用来收发至少一通信频段的电磁信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揭露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其中,包括:
至少一收发器模块,作为至少一信号源;以及
一天线,连接至该收发器模块,包括一接地面以及一辐射部,该接地面设置于一介质基板,其中该辐射部包括:
一封闭导体回圈,其具有一第一耦合导体部以及一第二耦合导体部,该封闭导体回圈具有多次弯折形成一立体结构,并使该第一与第二耦合导体部形成一第一耦合间距,该封闭导体回圈并具有一馈入部与一短路部形成一第二耦合间距,该馈入部电气连接于该至少一信号源,该短路部电气连接于该接地面,该辐射部使该天线产生一操作频带,使得该收发器模块经由该天线产生的该操作频带,收发至少一通信频段的电磁信号。
本揭露的技术效果在于:本揭露在通信装置内有限的天线可置放空间中实现了多天线架构。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揭露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揭露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揭露一实施例天线1的结构示意图;
图1B为图1A的天线1的实测返回损失图;
图2为本揭露一实施例天线2的结构示意图;
图3A为本揭露一实施例天线3的结构示意图;
图3B为本揭露一实施例天线3其相应的返回损失曲线图;
图4为本揭露一实施例天线4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揭露一实施例天线5的结构示意图;
图6A为本揭露一实施例天线6的结构示意图;
图6B为图6A的天线6的辐射部12、辐射部64与辐射部65的实测返回损失图;
图6C为图6A的天线6的辐射部12、辐射部64与辐射部65之间的实测隔离度曲线图;
图7为本揭露一实施例天线7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揭露一实施例天线8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揭露一实施例天线9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揭露一实施例种天线10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揭露一实施例天线110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揭露一实施例天线120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揭露一实施例通信装置130的功能方块图。
其中,附图标记
1、2、3、4、5、6、7、
8、9、10、110、120         天线
11                         接地面
111                        介质基板
12、22、32、42、102、112、122辐射部
13、23、33、43、103、113、123封闭导体回圈
131、231、331、431、1031、
1131、1231                 第一耦合导体部
132、232、332、432、1032、
1132、1232                 第二耦合导体部
d1                         第一耦合间距
133、233、333、433、1033、
1133、1233                 馈入部
134、234、334、434、1034、
1134、1234                 短路部
135、235、335、435         封闭导体回圈总路径
436                     集总芯片组件
d2                      第二耦合间距
121、141、151、221、321、
421、422、641、651、741、
751、841、851、941      信号源
1211、3211、6411、6511  返回损失曲线
1264、1265、6465        隔离度曲线
1035、1036、1037、1135、
1136、1235、1236、1237  导体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揭露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
本揭露提出一种天线架构。本揭露的多个实施例可应用于各种通信装置,例如:行动通信装置、无线通信装置、行动运算装置、电脑系统,或者可应用于电信设备、通信设备、网路设备、电脑或网络的外围设备。
本揭露一实施例提出一种天线,包括一接地面以及一辐射部。该接地面设置于一介质基板,该辐射部包括:至少一信号源以及一封闭导体回圈。该封闭导体回圈,其具有一第一耦合导体部以及一第二耦合导体部。该封闭导体回圈具有多次弯折形成一立体结构,并使该第一与第二耦合导体部形成一第一耦合间距,该封闭导体回圈并具有一馈入部与一短路部形成一第二耦合间距。该馈入部电气连接于该至少一信号源,该短路部电气连接于该接地面,如此使该封闭导体回圈能等效形成类似阵列天线的架构,有效增加操作频带的阻抗频宽。该辐射部能使该天线产生一操作频带,用来收发至少一通信频段的电磁信号。该操作频带可由单共振模态、双共振模态或多共振模态激发形成。该封闭导体回圈具有一长导体路径,其总路径长度介于该操作频带中心频率的1.4波长至4.2波长之间。该馈入部与该短路部之间的导体路径长度介于该操作频带中心频率的0.7波长至2.1波长之间。该第一耦合间距不超过该操作频带中心频率的0.25波长。该第二耦合间距使得该馈入部与短路部能形成一相互耦合结构,因此能使该辐射部于信号馈入端形成较均匀的激发电流分布,以减少操作频段内天线输入阻抗随频率变化的程度,增加所产生该操作频带的阻抗匹配。该第二耦合间距不超过该操作频带中心频率的0.1波长。该第一耦合间距能够增加该封闭导体回圈路径上电流向量与辐射部信号馈入端电流向量的正交程度,如此能有效降低该辐射部侧边的近场耦合能量强度,因此该辐射部的侧边可配置其他不同型式的天线辐射部。并且能于该天线所产生该操作频带内,与相邻其他天线的辐射部具有较小的相互耦合,因而达成良好的能量隔离程度,如此可减少多天线系统的整体尺寸。
前述其他不同型式的天线辐射部可为平面倒F形(PIFA,PlanarInverted-F Antenna)天线、倒F形(Inverted-F Antenna,IFA)天线、单极天线、偶极天线、槽孔天线、回圈天线、螺旋天线、四线螺旋天线(QuadrifilarHelix Antenna,QHA)、N线螺旋天线(N-filar Helix Antenna,NHA)、其他适合之天线型式或不同型式组合的天线辐射部。
图1A为本揭露一实施例天线1的结构示意图,包括一接地面11以及一辐射部12。该接地面11位于一介质基板111的表面上,该辐射部12包括:至少一信号源121以及一封闭导体回圈13。该封闭导体回圈13,具有一第一耦合导体部131以及一第二耦合导体部132。该封闭导体回圈13,具有多次弯折形成一立体结构,并使该第一耦合导体部131以及该第二耦合导体部132往不同方向延伸,形成一第一耦合间距d1。该封闭导体回圈13,并具有一馈入部133与一短路部134形成一第二耦合间距d2。该馈入部133电气连接于该至少一信号源121,该短路部134电气连接于该接地面11。如此使该封闭导体回圈13能等效形成类似阵列天线的架构,有效增加操作频带的阻抗频宽。该辐射部12能使该天线1产生一操作频带1211(如图1B所示)。
图1B为图1A的一种天线1的实测返回损失图,其选择下列尺寸进行实验:该接地面11长度约为80mm,宽度约为50mm;该介质基板111厚度约为0.8mm;该封闭导体回圈13总路径135长度约为290mm、宽度约为1mm;该第一与第二耦合导体部131、132的长度均约10mm;该第一耦合间距d1约为10mm;该第二耦合间距d2约为1mm;该馈入部133与短路部134的长度均约为13mm。该辐射部12能使该电磁相容天线1产生一操作频带1211,该操作频带1211中心频率约为2680MHz。该操作频带1211由单共振模态所激发形成。本揭露天线的辐射部所产生的操作频带可由单共振、双共振或多共振模态激发形成。该封闭导体回圈13总路径长度约为该操作频带1211中心频率的2.6波长,该馈入部133与短路部134之间的导体路径长度约为该操作频带1211中心频率的1.3波长。该第一耦合间距d1不超过该操作频带1211中心频率的0.25波长;该第二耦合间距d2不超过该操作频带1211中心频率的0.1波长;封闭导体回圈13总路径135长度介于该操作频带1211中心频率的1.4波长至4.2波长之间;该馈入部133与短路部134之间的导体路径长度介于该操作频带1211中心频率的0.7波长至2.1波长之间。该第二耦合间距d2,使得该馈入部133与短路部134能形成一相互耦合结构,因此能使辐射部12于信号馈入端形成较均匀的激发电流分布,以减少操作频段内天线输入阻抗随频率变化的程度,增加该操作频带1211的阻抗匹配。
该第一耦合间距d1能够增加该封闭导体回圈路径上电流向量与辐射部信号馈入端电流向量的正交程度,如此能有效降低辐射部12侧边的耦合能量强度,因此该辐射部12的侧边可配置其他不同型式的天线辐射部。并且能于该天线所产生该操作频带1211内,与相邻其他天线的辐射部具有较小的相互耦合,因而达成良好的能量隔离程度,如此可减少多天线系统的整体尺寸。前述其他不同类型的天线辐射部可为例如:平面倒F形(PIFA)天线、倒F形(IFA)天线、单极天线、偶极天线、槽孔天线、回圈天线、螺旋天线、四线螺旋天线(QHA)、N线螺旋天线(NHA)、其他适合之天线类型或不同类型组合的天线辐射部。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该封闭导体回圈13可由不同导体材料来组成,例如:金、银、铜、铁等常见导电材料。然而,本揭露的可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上述。在其他实施例中,封闭导体回圈13可为任意的封闭导体回圈,导体材料可包括金属、合金或非金属导体,例如纳米碳管(carbon nanotube),或可使用其他适合之导体材料。但本揭露可实施方式不以此为限。再者,封闭导体回圈制作时可使用单一材料或是使用不同材料的组合。
图2为一实施例天线2的结构示意图,包括一接地面11以及一辐射部22。该接地面11位于一介质基板111的表面上,该辐射部22包括:至少一信号源221以及一封闭导体回圈23。该封闭导体回圈23,具有一第一耦合导体部231以及一第二耦合导体部232。该封闭导体回圈23,具有多次弯折形成一立体结构,并使该第一耦合导体部231以及该第二耦合导体部232往不同方向延伸,形成一第一耦合间距d1。该封闭导体回圈23,并具有一馈入部233与一短路部234形成一第二耦合间距d2。该馈入部233透过一匹配电路222电气连接于该至少一信号源221,该短路部234电气连接于该接地面11。如此使该封闭导体回圈23能等效形成类似阵列天线的架构,有效增加操作频带的阻抗频宽。该辐射部22能使该天线2产生一操作频带。该操作频带可由单共振模态、双共振模态或多共振模态激发形成。其中该匹配电路222可为电容式耦合馈入、电感式耦合馈入、低通、高通、带通、带拒、L或π型式电路架构。该第一耦合间距d1不超过该操作频带中心频率的0.25波长;该第二耦合间距d1不超过该操作频带中心频率的0.1波长;封闭导体回圈23具有一长导体路径,其总路径235长度介于该操作频带中心频率的1.4波长至4.2波长之间;该馈入部233与短路部234之间的导体路径长度介于该操作频带中心频率的0.7波长至2.1波长之间。
该天线2与天线1的主要差异,在于该封闭导体回圈23蜿蜒方式的不同,以及该馈入部233与该信号源221之间设计了一匹配电路222用来更加调整该天线2产生操作频带的阻抗频宽。然而该第二耦合间距d2同样能使得该馈入部233与短路部234能形成一相互耦合结构,使辐射部22于信号馈入端形成较均匀的激发电流分布,以减少操作频段内天线输入阻抗随频率变化的程度,增加所产生操作频带的阻抗匹配。该第一耦合间距d1也同样能够增加该封闭导体回圈路径上电流向量与辐射部信号馈入端电流向量的正交程度,如此能有效降低辐射部22侧边的耦合能量强度。因此,该辐射部22的侧边可摆置其他不同型式的天线辐射部。并且,该辐射部22能于该天线2所产生该操作频带内,与相邻其他天线的辐射部具有较小的相互耦合,因而达成良好的能量隔离程度,如此可减少多天线系统的整体尺寸。前述其他不同类型的天线辐射部可为例如平面倒F形天线、倒F形天线、单极天线、偶极天线、槽孔天线、回圈天线、螺旋天线、四线螺旋天线、N线螺旋天线、其他适合之天线类型或不同类型组合的天线辐射部。
图3A为本揭露一实施例天线3的结构示意图,包括一接地面11以及一辐射部32。该接地面11位于一介质基板111的表面上,该辐射部32包括:至少一信号源321以及一封闭导体回圈33。该封闭导体回圈33,具有一第一耦合导体部331以及一第二耦合导体部332。该封闭导体回圈33,具有多次弯折形成一立体结构,并使该第一耦合导体部331以及该第二耦合导体部332往不同方向延伸,形成一第一耦合间距d1。该封闭导体回圈33,并具有一馈入部333与一短路部334形成一第二耦合间距d2。该馈入部333电气连接于该至少一信号源321,该短路部234电气连接于该接地面11。如此使该封闭导体回圈33能等效形成类似阵列天线的架构,有效增加操作频带的阻抗频宽。该辐射部32能使该一种天线3产生一操作频带3211(如图3B所示)。此外,在其他实施例中,在该封闭导体回圈33内的多个路径可以具有不同的导体宽度。
图3B为图3A的天线3的实测返回损失图,其选择下列尺寸进行实验:该接地面11长度约为90mm,宽度约为55mm;该介质基板111厚度约为0.8mm;该封闭导体回圈33总路径335长度约为320mm;该第一与第二耦合导体部331、332的长度均约为10mm、宽度均约为1mm;该第一耦合间距d1约为13mm;该馈入与短路部333、334的长度均约12mm、宽度均约为1.5mm;该第二耦合间距d2约为0.8mm。该辐射部32能使该天线3产生一操作频带3211,该操作频带3211中心频率约为2625MHz。该操作频带3211由双共振模态所激发形成。本揭露天线的辐射部所产生的操作频带可由单共振、双共振或多共振模态激发形成。该封闭导体回圈33总路径335长度约为该操作频带3211中心频率的2.8波长。该第一耦合间距d1不超过该操作频带3211中心频率的0.25波长;该第二耦合间距d1不超过该操作频带3211中心频率的0.1波长;封闭导体回圈33总路径335长度介于该操作频带3211中心频率的1.4波长至4.2波长之间;该馈入部333与短路部334之间的导体路径长度介于该操作频带3211中心频率的0.7波长至2.1波长之间。
该天线3与天线1的主要差异,在于该封闭导体回圈33蜿蜒方式的不同,以及该封闭导体回圈33利用设计其回圈导体路径具有不等宽度的做法,来更加调整该操作频带3211的阻抗匹配。然而该第二耦合间距d2同样能使得该馈入部333与短路部334能形成一相互耦合结构,使辐射部32于信号馈入端形成较均匀的激发电流分布,以减少操作频段内天线输入阻抗随频率变化的程度,增加该天线3所产生一操作频带3211的阻抗匹配。该第一耦合间距d1也同样能增加该封闭导体回圈路径上电流向量与辐射部信号馈入端电流向量的正交程度,如此能有效降低辐射部32侧边的耦合能量强度。因此该辐射部32的侧边可配置其他不同型式的天线辐射部。并且,该辐射部32能于该天线3所产生该操作频带3211内,与相邻其他天线的辐射部具有较小的相互耦合。因而达成良好的能量隔离程度,如此可减少多天线系统的整体尺寸。前述其他不同类型的天线辐射部可为例如平面倒F形天线、倒F形天线、单极天线、偶极天线、槽孔天线、回圈天线、螺旋天线、四线螺旋天线、N线螺旋天线或其不同组合的天线辐射部。
在本实施例中,天线3所产生一操作频带3211可用来收发长程演进系统LTE2500(Long Term Evolution,简称为LTE)通信频段的电磁信号。然而图3B仅为说明天线3所产生一操作频带可用来收发至少一通信频段电磁信号的例子,并非用来限定本揭露的实施方式。天线3所产生的操作频带也可以是设计用以收发全球行动通信(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简称为GSM)系统、通用移动通信(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简称为UMTS)系统、全球互通微波存取(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Microwave Access,简称为WiMAX)系统、数位电视广播(Digital TelevisionBroadcasting简称为DTV)系统、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简称为GPS)、无线广域网路(Wireless Wide Area Network,简称为WWAN)系统、无线区域网路(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简称为WLAN)系统、超宽频通信技术(Ultra-Wideband,简称为UWB)系统、无线个人网络(Wireless PersonalArea Network,简称为WPAN)、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简称为GPS)、卫星通信系统(Satellite Communication System)、其他适合之系统类型或者其他无线或行动通信频带应用的电磁信号。
图4为本揭露一实施例一天线4的结构示意图,包括一接地面11以及一辐射部42。该接地面11位于一介质基板111的表面上,该辐射部42包括:一封闭导体回圈43以及信号源421与422。该封闭导体回圈43,具有一第一耦合导体部431以及一第二耦合导体部432。该封闭导体回圈43,具有多次弯折形成一立体结构,并使该第一耦合导体部431以及该第二耦合导体部432往不同方向延伸,形成一第一耦合间距d1。该封闭导体回圈43,并具有一馈入部433与一短路部434形成一第二耦合间距d2。该馈入部433电气连接于该一信号源421以及一信号源422,该短路部434电气连接于该接地面11。如此使该封闭导体回圈43能等效形成类似阵列天线的架构,有效增加操作频带的阻抗频宽。该辐射部42能使该天线4产生一操作频带。该操作频带可由单共振模态、双共振模态或多共振模态激发形成。该第一耦合间距d1不超过该操作频带中心频率的0.25波长;该第二耦合间距d2不超过该操作频带中心频率的0.1波长;封闭导体回圈43总路径435长度介于该操作频带中心频率的1.4波长至4.2波长之间;该馈入部433与短路部434之间的导体路径长度介于该操作频带中心频率的0.7波长至2.1波长之间。
该天线4与天线1的差异,在于该封闭导体回圈43蜿蜒方式的不同,以及该封闭导体回圈43的导体路径上具有一集总芯片电感436来达成天线4的缩小化,此外该馈入部433同时连接了2个信号源421与422以达成一MIMO(Multi-input Multi-output)或场型空间分集(Pattern Space Diversity)多天线系统操作。然而该第二耦合间距d2同样能使得该馈入部433与短路部434能形成一相互耦合结构,使辐射部42于信号源421与422的信号馈入端形成较均匀的激发电流分布,以减少操作频段内天线输入阻抗随频率变化的程度,如此可以增加天线4所产生操作频带的阻抗匹配。该第一耦合间距d1也同样能增加该封闭导体回圈路径上电流向量与辐射部信号馈入端电流向量的正交程度,如此能有效降低辐射部42侧边的耦合能量强度。因此该辐射部42的侧边可配置其他不同型式的天线辐射部。并且,该辐射部42能于该天线4所产生该操作频带内,与相邻其他天线的辐射部具有较小的相互耦合,因而达成良好的能量隔离程度,如此可减少多天线系统的整体尺寸。该其他不同类型的天线辐射部可为例如平面倒F形天线、倒F形天线、单极天线、偶极天线、槽孔天线、回圈天线、螺旋天线、四线螺旋天线、N线螺旋天线、其他适合之天线类型或不同类型组合的天线辐射部。该集总芯片电感436也可设计改由一集总芯片电容取代,来调整该辐射部42所产生操作频带的阻抗匹配。
图5为本揭露一实施例天线5的结构示意图,包括一接地面11以及一辐射部12。该接地面11位于一介质基板111的表面上,该辐射部12包括:一封闭导体回圈13以及至少一信号源121。该封闭导体回圈13,具有一第一耦合导体部131以及一第二耦合导体部132。该封闭导体回圈13,具有多次弯折形成一立体结构,并使该第一耦合导体部131以及该第二耦合导体部132往不同方向延伸,形成一第一耦合间距d1。该封闭导体回圈13,并具有一馈入部133与一短路部134形成一第二耦合间距d2。该馈入部133电气连接于该至少一信号源121,该短路部134电气连接于该接地面11。如此使该封闭导体回圈13能等效形成类似阵列天线的架构,有效增加操作频带的阻抗频宽。该辐射部12能使该天线5产生一操作频带。该操作频带可由单共振模态、双共振模态或多共振模态激发形成。该第一耦合间距d1不超过该操作频带中心频率的0.25波长;该第二耦合间距d2不超过该操作频带中心频率的0.1波长;封闭导体回圈13总路径135长度介于该操作频带中心频率的1.4波长至4.2波长之间;该馈入部133与短路部134之间的导体路径长度介于该操作频带中心频率的0.7波长至2.1波长之间。
该天线5与天线1的主要差异,在于该天线5的该辐射部12的两侧又分别设计了一辐射部14以及一辐射部15,以达成一MIMO或场型空间分集多天线系统。该辐射部14电气连接于一信号源141,该辐射部15电气连接于一信号源151。该辐射部12的该第二耦合间距d2能使得该馈入部133与短路部134能形成一相互耦合结构,使辐射部12于该信号源121的信号馈入端形成较均匀的激发电流分布,以减少操作频段内天线输入阻抗随频率变化的程度,增加所产生操作频带的阻抗匹配。该第一耦合间距d1能够增加该封闭导体回圈路径上电流向量与辐射部信号馈入端电流向量的正交程度,如此能有效降低辐射部12侧边的耦合能量强度。因此,该辐射部12的侧边可配置其他不同型式的天线辐射部。并且,该辐射部12能于该天线5所产生该操作频带内,与相邻其他天线的辐射部具有较小的相互耦合,因而达成良好的能量隔离程度,如此可减少多天线系统的整体尺寸。该其他不同类型的天线辐射部可为例如平面倒F形天线、倒F形天线、单极天线、偶极天线、槽孔天线、回圈天线、螺旋天线、四线螺旋天线、N线螺旋天线、其他适合之天线类型或不同类型组合的天线辐射部。
图6A为本揭露一实施例天线6的结构示意图,包括一接地面11以及一辐射部12。该接地面11位于一介质基板111的表面上,该辐射部12包括:一封闭导体回圈13以及至少一信号源121。该封闭导体回圈13,具有一第一耦合导体部131以及一第二耦合导体部132。该封闭导体回圈13,具有多次弯折形成一立体结构,并使该第一耦合导体部131以及该第二耦合导体部132往不同方向延伸,形成一第一耦合间距d1。该封闭导体回圈13,并具有一馈入部133与一短路部134形成一第二耦合间距d2。该馈入部133电气连接于该至少一信号源121,该短路部134电气连接于该接地面11。如此使该封闭导体回圈13能等效形成类似阵列天线的架构,有效增加操作频带的阻抗频宽。该辐射部12能使该天线6产生一操作频带1211(如图6B所示)。该操作频带1211由双共振模态所激发形成。在其他实施例中,该操作频带可由单共振模态、双共振模态或多共振模态激发形成。该第一耦合间距d1不超过该操作频带1211中心频率的0.25波长;该第二耦合间距d2不超过该操作频带中心频率的0.1波长;封闭导体回圈13总路径135长度介于该操作频带中心频率的1.4波长至4.2波长之间;该馈入部133与短路部134之间的导体路径长度介于该操作频带中心频率的0.7波长至2.1波长之间。
该天线6与天线1的主要差异,在于该辐射部12的两侧又分别设计了一辐射部64以及一辐射部65,以达成一MIMO或场型空间分集多天线系统。该辐射部64与辐射部65分别为PIFA以及槽孔类型的天线辐射部,并分别电气连接于一信号源641以及一信号源651。该辐射部12的该第二耦合间距d2,能使得该馈入部133与短路部134能形成一相互耦合结构,使辐射部12于该信号源121的信号馈入端形成较均匀的激发电流分布,以减少操作频段内天线输入阻抗随频率变化的程度,增加所产生操作频带的阻抗匹配。该第一耦合间距d1能够增加该封闭导体回圈路径上电流向量与辐射部信号馈入端电流向量的正交程度,如此能有效降低辐射部12侧边的耦合能量强度,使辐射部12于一所激发操作频带内,与其侧边相邻的辐射部64以及辐射部65之间具有较小的相互耦合。然而本揭露可实施方式并非限定于上述,该辐射部64与辐射部65也可为其他不同类型的天线辐射部,例如平面倒F形天线、倒F形天线、单极天线、偶极天线、槽孔天线、回圈天线、螺旋天线、四线螺旋天线、N线螺旋天线、其他适合之天线类型或不同类型组合的天线辐射部。
图6B为图6A的天线6其辐射部12、辐射部64与辐射部65的实测返回损失图,该辐射部12的实验尺寸与图1A相同。该辐射部12可使该天线6可产生一操作频带1211,该辐射部64可产生一操作频带6411,该辐射部65可产生一操作频带6511。图6C为图6A的天线6其辐射部12、辐射部64与辐射部65之间的实测隔离度曲线图。曲线1264代表辐射部12与辐射部64的隔离度曲线、曲线1265代表辐射部12与辐射部65的隔离度曲线、曲线6465代表辐射部64与辐射部65的隔离度曲线。其可以看到由于该第一耦合间距d1能有效降低辐射部12侧边的耦合能量强度,使辐射部12于其所激发操作频带1211内,与其侧边相邻的辐射部64以及辐射部65之间具有不错的隔离度表现。举例说明,辐射部12于其所激发操作频带1211内,与其侧边相邻的辐射部64以及辐射部65之间的隔离度大于10dB。
在本实施例中,天线6的辐射部12所产生一操作频带1211可用来收发LTE2500通信频段的电磁信号。而天线6的辐射部64与辐射部65分别产生的操作频带6411与6511,均可用来收发WLAN2400以及LTE2500通信频段的电磁信号。然而图6B仅为说明该天线6的辐射部12所产生一操作频带,可用来收发至少一通信频段电磁信号的例子,并非用来限定本揭露的可实施方式。该天线6的辐射部12所产生的操作频带也可以是设计用来收发全球行动通信系统、通用移动通信系统、全球互通微波存取系统、数位电视广播系统、全球定位系统、无线广域网路系统、无线区域网路系统、超宽频通信技术系统、无线个人网路系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卫星通信系统、其他适合之系统类型或者其他无线或行动通信频带应用的电磁信号。
图7为本揭露一实施例天线7的结构示意图,包括一接地面11以及一辐射部12。该接地面11位于一介质基板111的表面上,该辐射部12包括:一封闭导体回圈13以及至少一信号源121。该封闭导体回圈13,具有一第一耦合导体部131以及一第二耦合导体部132。该封闭导体回圈13,具有多次弯折形成一立体结构,并使该第一耦合导体部131以及该第二耦合导体部132往不同方向延伸,形成一第一耦合间距d1。该封闭导体回圈13,并具有一馈入部133与一短路部134形成一第二耦合间距d2。该馈入部133电气连接于该至少一信号源121,该短路部134电气连接于该接地面11。如此使该封闭导体回圈13能等效形成类似阵列天线的架构,有效增加操作频带的阻抗频宽。该辐射部12能使该天线7产生一操作频带。该操作频带可由单共振模态、双共振模态或多共振模态激发形成。该第一耦合间距d1不超过该操作频带中心频率的0.25波长;该第二耦合间距d2不超过该操作频带中心频率的0.1波长;封闭导体回圈13具有一长导体路径,其总路径135长度介于该操作频带中心频率的1.4波长至4.2波长之间;该馈入部133与短路部134之间的导体路径长度介于该操作频带中心频率的0.7波长至2.1波长之间。
该天线7与天线1的主要差异,在于该辐射部12的两侧又分别设计了一辐射部74以及一辐射部75,以达成一MIMO以及天线空间分集多天线系统。该辐射部74与辐射部75均为槽孔类型的天线辐射部,并分别电气连接于一信号源741与一信号源751。该辐射部12的该第二耦合间距d2,能使得该馈入部133与短路部134能形成一相互耦合结构,以减少操作频段内天线输入阻抗随频率变化的程度,使辐射部12于该信号源121的信号馈入端形成较均匀的激发电流分布,增加所产生操作频带的阻抗匹配。该第一耦合间距d1能够增加该封闭导体回圈路径上电流向量与辐射部信号馈入端电流向量的正交程度,如此能有效降低辐射部12侧边的耦合能量强度,使辐射部12于一所激发操作频带内,与其侧边相邻的辐射部74以及辐射部75之间具有较小的相互耦合。然而本揭露可实施方式并非限定于上述,该辐射部74与辐射部75也可为其他不同类型的天线辐射部,例如平面倒F形天线、倒F形天线、单极天线、偶极天线、槽孔天线、回圈天线、螺旋天线、四线螺旋天线、N线螺旋天线、其他适合之天线类型或不同类型组合的天线辐射部。
图8为本揭露一实施例天线8的结构示意图,包括一接地面11以及一辐射部22。该接地面11位于一介质基板111的表面上,该辐射部22包括:一封闭导体回圈23以及至少一信号源221。该封闭导体回圈23,具有一第一耦合导体部231以及一第二耦合导体部232。该封闭导体回圈23,具有多次弯折形成一立体结构,并使该第一耦合导体部231以及该第二耦合导体部232往不同方向延伸,形成一第一耦合间距d1。该封闭导体回圈23,并具有一馈入部233与一短路部234形成一第二耦合间距d2。该馈入部233电气连接于该至少一信号源221,该短路部234电气连接于该接地面11。如此使该封闭导体回圈23能等效形成类似阵列天线的架构,有效增加操作频带的阻抗频宽。该辐射部22能使该天线8产生一操作频带。该操作频带可由单共振模态、双共振模态或多共振模态激发形成。该第一耦合间距d1不超过该操作频带中心频率的0.25波长;该第二耦合间距d2不超过该操作频带中心频率的0.1波长;封闭导体回圈23总路径235长度介于该操作频带中心频率的1.4波长至4.2波长之间;该馈入部233与短路部234之间的导体路径长度介于该操作频带中心频率的0.7波长至2.1波长之间。
该天线8与天线1的主要差异,在于该封闭导体回圈43蜿蜒方式的不同,以及该辐射部12的两侧又分别设计了一辐射部84以及一辐射部85,以达成一MIMO或场型空间分集多天线系统。该辐射部84为PIFA类型的天线辐射部,并电气连接于一信号源841。该辐射部85为回圈类型的天线辐射部,并电气连接于一信号源851。该辐射部22的该第二耦合间距d2,能使得该馈入部233与短路部234能形成一相互耦合结构,使辐射部22于信号源221的信号馈入端形成较均匀的激发电流分布,以减少操作频段内天线输入阻抗随频率变化的程度,增加所产生操作频带的阻抗匹配。该第一耦合间距d1能够增加该封闭导体回圈路径上电流向量与辐射部信号馈入端电流向量的正交程度,如此能有效降低辐射部22侧边的耦合能量强度,使辐射部22于一所激发操作频带内,与其侧边相邻的辐射部84以及辐射部85之间具有较小的相互耦合。然而本揭露可实施方式并非限定于上述,该辐射部84与辐射部85也可为其他不同类型的天线辐射部,例如平面倒F形天线、倒F形天线、单极天线、偶极天线、槽孔天线、回圈天线、螺旋天线、四线螺旋天线、N线螺旋天线、其他适合之天线类型或不同类型组合的天线辐射部。
图9为本揭露一实施例天线9的结构示意图,包括一接地面11以及一辐射部42。该接地面11位于一介质基板111的表面上,该辐射部42包括:一封闭导体回圈43以及至少一信号源421。该封闭导体回圈43,具有一第一耦合导体部431以及一第二耦合导体部432。该封闭导体回圈43,具有多次弯折形成一立体结构,并使该第一耦合导体部431以及该第二耦合导体部432形成一第一耦合间距d1。该封闭导体回圈43,并具有一馈入部433与一短路部434形成一第二耦合间距d2。该馈入部433电气连接于该至少一信号源421,该短路部434电气连接于该接地面11。如此使该封闭导体回圈43能等效地形成类似阵列天线的架构,有效增加操作频带的阻抗频宽。该辐射部42能使该天线9产生一操作频带。该操作频带可由单共振模态、双共振模态或多共振模态激发形成。该第一耦合间距d1不超过该操作频带中心频率的0.25波长;该第二耦合间距d2不超过该操作频带中心频率的0.1波长;封闭导体回圈43总路径435长度介于该操作频带中心频率的1.4波长至4.2波长之间;该馈入部433与短路部434之间的导体路径长度介于该操作频带中心频率的0.7波长至2.1波长之间。该辐射部42的该第二耦合间距d2,能使得该馈入部433与短路部434能形成一相互耦合结构,以减少操作频段内天线输入阻抗随频率变化的程度,使辐射部42于该信号源421的信号馈入端形成较均匀的激发电流分布,增加所产生操作频带的阻抗匹配。
该天线9与天线1的主要差异,在于该封闭导体回圈43蜿蜒方式的不同,以及其在辐射部42的一侧边另外设计了一辐射部94,以达成一MIMO或场型空间分集多天线系统。该辐射部94为单极型式的天线辐射部,并电气连接于一信号源941。该第一耦合间距d1能够增加该封闭导体回圈路径上电流向量与辐射部信号馈入端电流向量的正交程度,如此能有效降低辐射部42侧边的耦合能量强度,使辐射部42于该所激发操作频带内,与其侧边相邻的辐射部94之间具有较小的相互耦合,以达成较佳的隔离度。然而本揭露可实施方式并非限定于上述,该辐射部94也可为其他不同类型的天线辐射部,例如平面倒F形天线、倒F形天线、单极天线、偶极天线、槽孔天线、回圈天线、螺旋天线、四线螺旋天线、N线螺旋天线、其他适合之天线类型或或不同类型组合的天线辐射部。
图10为本揭露一实施例天线10的结构示意图。图10类似于图1,并提供天线1的一种其他可实施方式。该天线10包括一接地面11以及一辐射部102。该接地面11设置于一介质基板111的表面上,该辐射部102包括:至少一信号源121以及一封闭导体回圈103。该封闭导体回圈103,具有一第一耦合导体部1031以及一第二耦合导体部1032。该封闭导体回圈103,具有多次弯折形成一立体结构,并使该第一耦合导体部1031以及该第二耦合导体部1032往不同方向延伸,并在该第一耦合导体部1031以及该第二耦合导体部1032之间形成一第一耦合间距d1。另外,该封闭导体回圈103还具有一馈入部1033与一短路部1034形成一第二耦合间距d2。该馈入部1033电气连接于该至少一信号源121,该短路部1034电气连接于该接地面11。如此使该封闭导体回圈103能等效形成类似阵列天线的架构,有效增加操作频带的阻抗频宽。该辐射部102能使该天线10产生一操作频带(类似图1B所示的操作频带1211)。此外,该封闭导体回圈103的路径组成组件中的一导体段1035与一导体段1036相邻,该导体段1035与该导体段1036之间的连接导体段1037呈现一圆弧形路径。
关于天线10的接地面11长度、接地面11宽度、该介质基板111厚度、该封闭导体回圈103总路径长度、该封闭导体回圈103宽度、该第一与第二耦合导体部1031、1032的长度、该第一耦合间距d1、该第二耦合间距d2、该馈入部1033长度、该短路部1034的长度,可以参照图1B的技术内容描述,在此不重述其详细可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0,该辐射部102能使该天线10产生一操作频带。该操作频带可由单共振模态、双共振模态或多共振模态激发形成。该第一耦合间距d1不超过该操作频带的中心频率的0.25波长;该第二耦合间距d2不超过该操作频带的中心频率的0.1波长;封闭导体回圈103总路径的长度介于该操作频带的中心频率的1.4波长至4.2波长之间;该馈入部1033与短路部1034之间的导体路径长度介于该操作频带的中心频率的0.7波长至2.1波长之间。该第二耦合间距d2使得该馈入部1033与短路部1034能形成一相互耦合结构,因此能使该辐射部102于该信号源121的信号馈入端形成较均匀的激发电流分布,以减少操作频段内天线输入阻抗随频率变化的程度,增加所产生该操作频带的阻抗匹配。该第一耦合间距d1能够增加该封闭导体回圈路径上电流向量与辐射部信号馈入端电流向量的正交程度,如此能有效降低辐射部102侧边的耦合能量强度,因此该辐射部102的侧边可配置其他不同型式的天线辐射部。并且能于该天线10所产生该操作频带内,与相邻其他天线的辐射部具有较小的相互耦合,因而达成良好的能量隔离程度,如此可减少多天线系统的整体尺寸。前述其他不同型式的天线辐射部可为平面倒F形天线、倒F形天线、单极天线、偶极天线、槽孔天线、回圈天线、螺旋天线、四线螺旋天线、N线螺旋天线、其他适合之天线型式或不同型式组合的天线辐射部。
图11为本揭露一实施例天线110的结构示意图。图11类似于图1、2,并提供天线1、2的一种其他可实施方式。该天线110包括一接地面11以及一辐射部112。该接地面11设置于一介质基板111的表面上,该辐射部112包括:至少一信号源121以及一封闭导体回圈113。该封闭导体回圈113,具有一第一耦合导体部1131以及一第二耦合导体部1132。该封闭导体回圈113,具有多次弯折形成一立体结构,并使该第一耦合导体部1131以及该第二耦合导体部1132往不同方向延伸,并在该第一耦合导体部1131以及该第二耦合导体部1132之间形成一第一耦合间距d1。另外,该封闭导体回圈113还具有一馈入部1133与一短路部1134形成一第二耦合间距d2。该馈入部1133电气连接于该至少一信号源121,该短路部1134电气连接于该接地面11。如此使该封闭导体回圈113能等效形成类似阵列天线的架构,有效增加操作频带的阻抗频宽。该辐射部112能使该天线110产生一操作频带(类似图1B所示的操作频带1211)。该操作频带可由单共振模态、双共振模态或多共振模态激发形成。此外,该封闭导体回圈113的路径组成组件中的一导体段1135与一导体段1136相邻,该导体段1135与该导体段1136之间的连接角度为非直角。在其他可实施方式中,该导体段1135与该导体段1136之间的连接角度可以包括锐角与钝角。
关于天线110的接地面11长度、接地面11宽度、该介质基板111厚度、该封闭导体回圈113总路径长度、该封闭导体回圈113宽度、该第一与第二耦合导体部1131、1132的长度、该第一耦合间距d1、该第二耦合间距d2、该馈入部1133长度、该短路部1134的长度,可以参照图1B的技术内容描述,在此不重述其详细可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1,该辐射部112能使该天线110产生一操作频带。该操作频带可由单共振模态、双共振模态或多共振模态激发形成。该第一耦合间距d1不超过该操作频带的中心频率的0.25波长;该第二耦合间距d2不超过该操作频带的中心频率的0.1波长;封闭导体回圈113总路径的长度介于该操作频带的中心频率的1.4波长至4.2波长之间;该馈入部1133与短路部1134之间的导体路径长度介于该操作频带的中心频率的0.7波长至2.1波长之间。该第二耦合间距d2使得该馈入部1133与短路部1134能形成一相互耦合结构,因此能使该辐射部112于该信号源121的信号馈入端形成较均匀的激发电流分布,以减少操作频段内天线输入阻抗随频率变化的程度,增加所产生该操作频带的阻抗匹配。该第一耦合间距d1能够增加该封闭导体回圈路径上电流向量与辐射部信号馈入端电流向量的正交程度,如此能有效降低该辐射112部侧边的近场耦合能量强度,因此该辐射部112的侧边可配置其他不同型式的天线辐射部。并且能于该天线所产生该操作频带内,与相邻其他天线的辐射部具有较小的相互耦合,因而达成良好的能量隔离程度,如此可减少多天线系统的整体尺寸。前述其他不同型式的天线辐射部可为平面倒F形天线、倒F形天线、单极天线、偶极天线、槽孔天线、回圈天线、螺旋天线、四线螺旋天线、N线螺旋天线、其他适合之天线型式或不同型式组合的天线辐射部。
图12为本揭露一实施例天线120的结构示意图。图12类似于图1,并提供天线1的一种其他可实施方式。该天线120包括一接地面11以及一辐射部122。该接地面11设置于一介质基板111的表面上,该辐射部122包括:至少一信号源121以及一封闭导体回圈123。该封闭导体回圈123可由细导体片、导体细线、实心或空心细导体管实现,但本揭露可实施方式不限于此。该封闭导体回圈123,具有一第一耦合导体部1231以及一第二耦合导体部1232。该封闭导体回圈123,具有多次弯折形成一立体结构,并使该第一耦合导体部1231以及该第二耦合导体部1232往不同方向延伸,并在该第一耦合导体部1231以及该第二耦合导体部1232之间形成一第一耦合间距d1。另外,该封闭导体回圈123还具有一馈入部1233与一短路部1234形成一第二耦合间距d2。该馈入部1233电气连接于该至少一信号源121,该短路部1234电气连接于该接地面11。如此使该封闭导体回圈123能等效形成类似阵列天线的架构,有效增加操作频带的阻抗频宽。该辐射部122能使该天线120产生一操作频带(类似图1B所示的操作频带1211)。该操作频带可由单共振模态、双共振模态或多共振模态激发形成。此外,该封闭导体回圈123的路径组成组件中的一导体段1235与一导体段1236相邻,该导体段1236跨过(cross-over)邻近的导体段1237。此外,该导体段1235与该导体段1236之间的连接角度可以为:直角、锐角或钝角。
请参照图12,该辐射部122能使该天线120产生一操作频带。该操作频带可由单共振模态、双共振模态或多共振模态激发形成。该第一耦合间距d1不超过该操作频带的中心频率的0.25波长;该第二耦合间距d2不超过该操作频带的中心频率的0.1波长;封闭导体回圈123总路径的长度介于该操作频带的中心频率的1.4波长至4.2波长之间;该馈入部1233与短路部1234之间的导体路径长度介于该操作频带的中心频率的0.7波长至2.1波长之间。该第二耦合间距d2使得该馈入部1233与短路部1234能形成一相互耦合结构,因此能使该辐射部112于该信号源121的信号馈入端形成较均匀的激发电流分布,以减少操作频段内天线输入阻抗随频率变化的程度,增加所产生该操作频带的阻抗匹配。该第一耦合间距d1能够增加该封闭导体回圈路径上电流向量与辐射部信号馈入端电流向量的正交程度,如此能有效降低辐射部122侧边的耦合能量强度,因此该辐射部122的侧边可配置其他不同型式的天线辐射部。并且能于该天线所产生该操作频带内,与相邻其他天线的辐射部具有较小的相互耦合,因而达成良好的能量隔离程度,如此可减少多天线系统的整体尺寸。前述其他不同型式的天线辐射部可为平面倒F形天线、倒F形天线、单极天线、偶极天线、槽孔天线、回圈天线、螺旋天线、四线螺旋天线、N线螺旋天线、其他适合之天线型式或不同型式组合的天线辐射部。
图13为本揭露一实施例通信装置130的功能方块图。该通信装置130至少包括一天线1301与一收发器模块1302。该收发器模块1302包括至少一信号源,其类似于图1A的信号源121。该天线1301类似于图1A所绘示的天线1,该天线1301连接至该收发器模块1302,其包括一接地面以及一辐射部。
该天线1301的详细技术内容可参照图1A,该接地面设置于一介质基板,该辐射部包括:一封闭导体回圈,其具有一第一耦合导体部以及一第二耦合导体部,该封闭导体回圈具有多次弯折形成一立体结构,并使该第一与第二耦合导体部形成一第一耦合间距,该封闭导体回圈并具有一馈入部与一短路部形成一第二耦合间距,该馈入部电气连接于该至少一信号源,该短路部电气连接于该接地面,该辐射部能使该天线产生一操作频带,使得该收发器模块1302可以经由该天线1301产生的该操作频带,收发至少一通信频段的电磁信号。该操作频带可由单共振模态、双共振模态或多共振模态激发形成。
在本发明的其他可实施方式中,通信装置130还可以包括其他组件(未绘示在图13中),例如:滤波器、频率转换单元、放大器、类比数位转换器、数位类比转换器、调变器、解调变器与数位信号处理器。收发器模块1302可以对所收发的至少一通信频段的电磁讯号信号进行讯号信号增益、滤波、频率转换或解调变等讯号信号处理。然而,本揭露的技术重点在于天线1301以及其与收发器模组模块1302之间的连接关系,因此不详细描述通讯通信装置130的其他组成元件组件。
另外,在上述所有天线实施例中,其中的封闭导体回圈13、23、33、43、103、113、123可由不同导体材料来组成,例如:金、银、铜、铁等常见导电材料。然而,本揭露的可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上述。在其他实施例中,封闭导体回圈13、23、33、43、103、113、123可为任意封闭导体回圈,导体材料可包括金属、合金或非金属导体,例如纳米碳管,或可为其他适合之导体材料或不同导体材料之组合,但不以此为限。另外,封闭导体回圈制作时可使用单一材料或是使用不同材料的组合。
当然,本揭露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揭露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揭露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揭露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23)

1.一种天线,包括一接地面以及一辐射部,该接地面设置于一介质基板,其特征在于,该辐射部包括:
至少一信号源;以及
一封闭导体回圈,其具有一第一耦合导体部以及一第二耦合导体部,该封闭导体回圈具有多次弯折形成一立体结构,并使该第一与第二耦合导体部形成一第一耦合间距,该封闭导体回圈并具有一馈入部与一短路部形成一第二耦合间距,该馈入部电气连接于该至少一信号源,该短路部电气连接于该接地面,该辐射部使该天线产生一操作频带,用来收发至少一通信频段的电磁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耦合间距不超过该操作频带中心频率的0.25波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耦合间距不超过该操作频带中心频率的0.1波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该封闭导体回圈总路径长度介于该操作频带中心频率的1.4波长至4.2波长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该馈入部与该短路部之间的导体路径长度介于该操作频带中心频率的0.7波长至2.1波长之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该馈入部与该至少一信号源之间具有匹配电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该匹配电路为电容式耦合馈入、电感性耦合馈入、低通、高通、带通、带拒、L或π型电路架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该接地面以印刷或蚀刻技术形成于一介质基板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该封闭导体回圈的路径具有不同的导体宽度。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该封闭导体回圈具有一芯片电感。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该封闭导体回圈具有一芯片电容。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该辐射部的侧边可配置其他不同形式的天线辐射部。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该辐射部的侧边可配置平面倒F形天线、倒F形天线、单极天线、偶极天线、槽孔天线、回圈天线、螺旋天线、四线螺旋天线、N线螺旋天线或其不同组合的天线辐射部。
14.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收发器模块,作为至少一信号源;以及
一天线,连接至该收发器模块,包括一接地面以及一辐射部,该接地面设置于一介质基板,其中该辐射部包括:
一封闭导体回圈,其具有一第一耦合导体部以及一第二耦合导体部,该封闭导体回圈具有多次弯折形成一立体结构,并使该第一与第二耦合导体部形成一第一耦合间距,该封闭导体回圈并具有一馈入部与一短路部形成一第二耦合间距,该馈入部电气连接于该至少一信号源,该短路部电气连接于该接地面,该辐射部使该天线产生一操作频带,使得该收发器模块经由该天线产生的该操作频带,收发至少一通信频段的电磁信号。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耦合间距不超过该操作频带中心频率的0.25波长。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耦合间距不超过该操作频带中心频率的0.1波长。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封闭导体回圈总路径长度介于该操作频带中心频率的1.4波长至4.2波长之间。
18.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馈入部与该短路部之间的导体路径长度介于该操作频带中心频率的0.7波长至2.1波长之间。
19.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馈入部与该至少一信号源之间具有匹配电路。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匹配电路可为电容式耦合馈入、电感性耦合馈入、低通、高通、带通、带拒、L或π型电路架构。
21.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封闭导体回圈的路径具有不同的导体宽度。
22.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辐射部的侧边可配置其他不同形式的天线辐射部。
23.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辐射部的侧边可配置平面倒F形天线、倒F形天线、单极天线、偶极天线、槽孔天线、回圈天线、螺旋天线、四线螺旋天线、N线螺旋天线或其组合的天线辐射部。
CN201210137142.3A 2011-06-28 2012-05-04 天线与其通信装置 Active CN10285663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161502179P 2011-06-28 2011-06-28
US61502179 2011-06-28
TW101107193 2012-03-03
TW101107193A TWI515960B (zh) 2011-06-28 2012-03-03 天線與其通訊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56631A true CN102856631A (zh) 2013-01-02
CN102856631B CN102856631B (zh) 2015-04-22

Family

ID=473901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37142.3A Active CN102856631B (zh) 2011-06-28 2012-05-04 天线与其通信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854273B2 (zh)
JP (1) JP2013013084A (zh)
CN (1) CN102856631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94447A (zh) * 2017-09-11 2019-03-19 苹果公司 具有隔离天线结构的电子设备
CN110875519A (zh) * 2018-09-04 2020-03-10 启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天线结构和电子装置
CN111384589A (zh) * 2018-12-28 2020-07-07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混合式多频天线阵列
CN112201951A (zh) * 2020-09-28 2021-01-08 上海摩勤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支架的多天线布局结构及移动终端
CN113054438A (zh) * 2021-03-29 2021-06-29 北京有竹居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天线结构和终端背壳
CN113067127A (zh) * 2021-03-12 2021-07-02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 一种星载螺旋天线馈电结构及螺旋天线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484540B (en) * 2010-10-15 2014-01-29 Microsoft Corp A loop antenna for mobile handset and other applications
KR101323134B1 (ko) * 2012-06-01 2013-10-30 주식회사 이엠따블유 안테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통신 장치
JP6004227B2 (ja) * 2012-09-13 2016-10-0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装置、無線通信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TWI508367B (zh) 2012-09-27 2015-11-11 Ind Tech Res Inst 通訊裝置及其天線元件之設計方法
TWI619304B (zh) * 2013-05-17 2018-03-21 群邁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寬頻天線及應用該寬頻天線的無線通訊裝置
GB2516869A (en) * 2013-08-02 2015-02-11 Nokia Corp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10027030B2 (en) 2013-12-11 2018-07-17 Nuvotronics, Inc Dielectric-free metal-only dipole-coupled broadband radiating array aperture with wide field of view
US10224605B2 (en) * 2014-03-28 2019-03-05 Huawei Device (Dongguan) Co., Ltd. Antenna and mobile terminal
TWI536660B (zh) 2014-04-23 2016-06-01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通訊裝置及其多天線系統設計之方法
US10535921B2 (en) 2014-09-05 2020-01-14 Smart Antenna Technologies Ltd. Reconfigurable multi-band antenna with four to ten ports
GB2529884B (en) 2014-09-05 2017-09-13 Smart Antenna Tech Ltd Reconfigurable multi-band antenna with independent control
JP6361431B2 (ja) * 2014-09-30 2018-07-25 富士通株式会社 周波数特性調整用治具、アンテナ検査装置及びアンテナ検査方法及びならびにループアンテナ
US9722312B2 (en) 2014-10-16 2017-08-01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Loop antenna with a magnetically coupled element
US10195445B2 (en) * 2015-06-11 2019-02-05 Cardiac Pacemakers, Inc. Bent loop antenna for 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s
WO2017017429A1 (en) * 2015-07-24 2017-02-02 Smart Antenna Technologies Ltd Reconfigurable antenna for incorporation in the hinge of a laptop computer
US10431896B2 (en) 2015-12-16 2019-10-01 Cubic Corporation Multiband antenna with phase-center co-allocated feed
GB2545918B (en) * 2015-12-30 2020-01-22 Antenova Ltd Reconfigurable antenna
US11196184B2 (en) 2017-06-20 2021-12-07 Cubic Corporation Broadband antenna array
WO2019209461A1 (en) 2018-04-25 2019-10-31 Nuvotronics, Inc. Microwave/millimeter-wave waveguide to circuit board connector
US10516197B1 (en) * 2018-10-18 2019-12-24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System and method for launching scatter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CN109546311A (zh) * 2018-12-12 2019-03-2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结构及通信终端
TWI674705B (zh) * 2018-12-28 2019-10-11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混合式多頻天線陣列
US10680332B1 (en) * 2018-12-28 2020-06-09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Hybrid multi-band antenna array
US11367948B2 (en) 2019-09-09 2022-06-21 Cubic Corporation Multi-element antenna conformed to a conical surface
TWI700862B (zh) * 2019-10-23 2020-08-01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迴圈式雙天線系統
EP4068511A4 (en) * 2019-12-23 2023-01-0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NTED ANTENNA
DE102020201479A1 (de) * 2020-02-06 2021-08-12 Sivantos Pte. Ltd. Hörgerä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28466A (en) * 1997-03-25 2000-10-03 Terk Technologies Corp. Wireless receiving subsystem
CN1335654A (zh) * 2000-07-19 2002-02-1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天线装置
JP2007194961A (ja) * 2006-01-19 2007-08-02 Harada Ind Co Ltd 携帯端末用アンテナ
CN201117822Y (zh) * 2007-10-19 2008-09-17 寰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模天线
CN101796688A (zh) * 2007-09-06 2010-08-0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天线元件
CN201845856U (zh) * 2010-08-23 2011-05-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频段移动终端天线

Family Cites Families (5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102323C2 (de) 1981-01-24 1984-06-07 Metalltechnik Schmidt GmbH & Co, 7024 Filderstadt Wendelantennengruppe
US5990838A (en) 1996-06-12 1999-11-23 3Com Corporation Dual orthogonal monopole antenna system
US5952983A (en) 1997-05-14 1999-09-14 Andrew Corporation High isolation dual polarized antenna system using dipole radiating elements
SE519118C2 (sv) 1997-07-23 2003-01-14 Allgon Ab Antennanordning för mottagande och/eller utsändning av dubbelpolariserande elektromagnetiska vågor
JPH1188246A (ja) * 1997-09-08 1999-03-3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無線受信装置
US6344829B1 (en) 2000-05-11 2002-02-05 Agilent Technologies, Inc. High-isolation, common focus, transmit-receive antenna set
US6288679B1 (en) 2000-05-31 2001-09-11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Single element antenna structure with high isolation
US6426723B1 (en) 2001-01-19 2002-07-30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Antenna arrangement for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communications systems
US6583765B1 (en) 2001-12-21 2003-06-24 Motorola, Inc. Slot antenna having independent antenna elements and associated circuitry
US6549170B1 (en) 2002-01-16 2003-04-15 Accton Technology Corporation Integrated dual-polarized printed monopole antenna
US6624789B1 (en) 2002-04-11 2003-09-23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proving isolation in radio-frequency antennas
US6624790B1 (en) 2002-05-08 2003-09-23 Accton Technology Corporation Integrated dual-band printed monopole antenna
JP4363936B2 (ja) * 2002-09-26 2009-11-1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端末装置用アンテナおよび無線端末装置
WO2004040697A1 (en) * 2002-10-31 2004-05-13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Wideband loop antenna
DE602004026549D1 (de) 2003-02-03 2010-05-27 Panasonic Corp Antenneneinrichtung und diese verwendende drahtlose kommunikationseinrichtung
US7202824B1 (en) 2003-10-15 2007-04-10 Cisco Technology, Inc. Dual hemisphere antenna
US7330156B2 (en) 2004-08-20 2008-02-12 Nokia Corporation Antenna isolation using grounded microwave elements
WO2006025093A1 (ja) 2004-08-30 2006-03-09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画面同期制御装置
JP4268585B2 (ja) 2004-12-20 2009-05-27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装置
US7733285B2 (en) 2005-05-18 2010-06-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egrated, closely spaced, high isolation, printed dipoles
KR100859864B1 (ko) 2005-06-13 2008-09-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아이솔레이션 소자를 포함하는 평판형 미모 어레이 안테나
KR100699472B1 (ko) 2005-09-27 2007-03-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아이솔레이션 소자를 포함하는 평판형 미모 어레이 안테나
KR100683872B1 (ko) 2005-11-23 2007-02-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Mimo 시스템의 구현이 가능한 모노폴 안테나
TWM293545U (en) 2006-01-13 2006-07-01 Cameo Communications Inc Patch antenna, and wireless networking device with the same
US7385563B2 (en) 2006-09-11 2008-06-10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Multiple antenna array with high isolation
KR101093365B1 (ko) 2006-09-27 2011-12-1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MlMO/Diversity 내장형 안테나 장치
CN101162801B (zh) 2006-10-13 2011-07-27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双频天线及使用该双频天线的多输入输出天线
TW200820499A (en) 2006-10-20 2008-05-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Multi input multi output antenna
CN101281995B (zh) 2007-04-06 2012-06-2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多输入输出天线
US7688273B2 (en) 2007-04-20 2010-03-30 Skycross, Inc. Multimode antenna structure
US7714795B2 (en) 2007-08-23 2010-05-11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Multi-band antenna apparatus disposed on a three-dimensional substrate, and associated methodology, for a radio device
WO2009048428A1 (en) 2007-10-09 2009-04-16 Agency For Science, Technology & Research Antennas for diversity applications
US7710343B2 (en) 2007-10-16 2010-05-04 Hong Kong Technologies Group Limited Compact 3-port orthogonally polarized MIMO antennas
TWI411158B (zh) * 2008-04-09 2013-10-01 Acer Inc 一種多頻折疊環形天線
TW200943629A (en) 2008-04-10 2009-10-16 Quanta Comp Inc An antenna device
TW201001800A (en) 2008-06-27 2010-01-01 Asustek Comp Inc Antenna apparatus
JP4650536B2 (ja) * 2008-07-28 2011-03-16 ソニー株式会社 電界結合器、通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電界結合器の製造方法。
US7973718B2 (en) 2008-08-28 2011-07-05 Hong Kong Appli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employing coupling elements to increase antenna isolation
US8045926B2 (en) 2008-10-15 2011-10-25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Multi-transceiver architecture for advanced Tx antenna monitoring and calibration in MIMO and smart antenna communication systems
TW201021290A (en) 2008-11-28 2010-06-01 Asustek Comp Inc Planar antenna
JP2012513730A (ja) 2008-12-23 2012-06-14 スカイクロス, インク. マルチポートアンテナ構造及びマルチモードアンテナ構造
JP5304220B2 (ja) 2008-12-24 2013-10-02 富士通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装置、アンテナ装置を含むプリント基板、及びアンテナ装置を含む無線通信装置
US8552913B2 (en) 2009-03-17 2013-10-08 Blackberry Limited High isolation multiple port antenna array handheld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s
TWI378599B (en) * 2009-04-27 2012-12-01 Htc Corp Multi-loop antenna structure and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TWI423524B (zh) 2009-05-20 2014-01-11 Ind Tech Res Inst 具切換不同輻射場形之特性的天線結構與製作方法
CN101895017A (zh) 2009-05-20 2010-11-24 旭丽电子(广州)有限公司 内藏式多天线模块
US9843378B2 (en) 2009-07-24 2017-12-12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wireless transceiver architecture
TWI485927B (zh) 2009-10-30 2015-05-21 Lite On Electronics Guangzhou 寬束徑寬多迴圈天線模組
TWI431849B (zh) 2009-11-24 2014-03-21 Ind Tech Res Inst 行動通訊裝置
TWI451631B (zh) 2010-07-02 2014-09-01 Ind Tech Res Inst 一種多頻天線以及使天線可多頻操作之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28466A (en) * 1997-03-25 2000-10-03 Terk Technologies Corp. Wireless receiving subsystem
CN1335654A (zh) * 2000-07-19 2002-02-1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天线装置
JP2007194961A (ja) * 2006-01-19 2007-08-02 Harada Ind Co Ltd 携帯端末用アンテナ
CN101796688A (zh) * 2007-09-06 2010-08-0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天线元件
CN201117822Y (zh) * 2007-10-19 2008-09-17 寰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模天线
CN201845856U (zh) * 2010-08-23 2011-05-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频段移动终端天线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94447A (zh) * 2017-09-11 2019-03-19 苹果公司 具有隔离天线结构的电子设备
CN110875519A (zh) * 2018-09-04 2020-03-10 启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天线结构和电子装置
CN111384589A (zh) * 2018-12-28 2020-07-07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混合式多频天线阵列
CN111384589B (zh) * 2018-12-28 2022-02-18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混合式多频天线阵列
CN112201951A (zh) * 2020-09-28 2021-01-08 上海摩勤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支架的多天线布局结构及移动终端
CN112201951B (zh) * 2020-09-28 2023-03-10 上海摩勤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支架的多天线布局结构及移动终端
CN113067127A (zh) * 2021-03-12 2021-07-02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 一种星载螺旋天线馈电结构及螺旋天线
CN113054438A (zh) * 2021-03-29 2021-06-29 北京有竹居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天线结构和终端背壳
CN113054438B (zh) * 2021-03-29 2022-06-17 北京有竹居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天线结构和终端背壳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002501A1 (en) 2013-01-03
US8854273B2 (en) 2014-10-07
JP2013013084A (ja) 2013-01-17
CN102856631B (zh) 2015-04-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56631B (zh) 天线与其通信装置
Sharawi et al. A two concentric slot loop based connected array MIMO antenna system for 4G/5G terminals
CN109346833B (zh) 具有wifi mimo天线的终端设备
Lodro et al. mmWave novel multiband microstrip patch antenna design for 5G communication
JP2013214953A (ja) マルチバンド・マルチアンテナ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通信装置
KR20120138758A (ko) 강화된 안테나 아이솔레이션을 위한 새로운 전류 분포 및 방사 패턴을 가진 안테나
TW201824647A (zh) 多天線通訊裝置
WO2019086866A1 (en) Hybrid closed slot lte antenna
Alieldin et al. A dual-broadband dual-polarized fylfot-shaped antenna for mobile base stations using MIMO over-lapped antenna subarrays
WO2013175903A1 (ja)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mimo無線装置
CN112805877A (zh) 公共辐射器多频带天线系统
CN112467364B (zh) 一种双频融合天线阵列、共模抑制方法及通信设备
Dixit et al. Fifth generation antennas: a bibliometric survey and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Bath et al. Design of a rectangular patch antenna
Rekha et al. Parasitically isolated 4-element MIMO antenna for 5G/WLAN applications
CN110071358B (zh) 一种基于折叠耦合的5g多频段蝶形天线
Li et al. Tri-band four-element MIMO antenna with high isolation
US9112257B2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enhancing impedance bandwidth of antenna thereof
CN111710982A (zh) 一种新型的宽频带磁偶极子天线
Ullah et al. Dual-band MIMO antenna system for next generation smartphone applications
Kundu et al. Planar inverted F antenna, PIFA array in 5G applications
TWI515960B (zh) 天線與其通訊裝置
Sghaier et al. Design of a dual-polarized uwb 5g nr antenna
Saluja et al. Design analysis and fabrication of novel coplanar waveguide-fed hybrid fractal-based Broadband antenna
Picher et al. Multiband handset antennas by combining monopoles and intelligent ground plan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