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34333A - 内容物挤出容器 - Google Patents

内容物挤出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34333A
CN102834333A CN2011800174421A CN201180017442A CN102834333A CN 102834333 A CN102834333 A CN 102834333A CN 2011800174421 A CN2011800174421 A CN 2011800174421A CN 201180017442 A CN201180017442 A CN 201180017442A CN 102834333 A CN102834333 A CN 1028343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iner
content
elastic body
extruding
liq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1744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34333B (zh
Inventor
山田孝
稻川义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a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o Corp filed Critical Ka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8343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343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343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343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3/00Containers or packages with special means for dispensing contents
    • B65D83/0055Containers or packages provided with a flexible bag or a deformable membrane or diaphragm for expelling the cont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DHAIRDRESSING OR SHAVING EQUIPMENT; EQUIPMENT FOR COSMETICS OR COSMETIC TREATMENTS, e.g. FOR MANICURING OR PEDICURING
    • A45D19/00Devices for washing the hair or the scalp; Similar devices for colouring the hair
    • A45D19/02Hand-actuated implements, e.g. hand-actuated spray heads
    • A45D19/026Hand-actuated implements, e.g. hand-actuated spray heads having brush or comb applicat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DHAIRDRESSING OR SHAVING EQUIPMENT; EQUIPMENT FOR COSMETICS OR COSMETIC TREATMENTS, e.g. FOR MANICURING OR PEDICURING
    • A45D34/00Container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liquid toiletry or cosmetic substances, e.g. perfumes
    • A45D34/04Applian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pplying liquid, e.g. using roller or ball
    • A45D34/042Applian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pplying liquid, e.g. using roller or ball using a brush or the lik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11/00Single-unit hand-held apparatus in which flow of contents is produced by the muscular force of the operator at the moment of use
    • B05B11/0005Components or details
    • B05B11/0097Means for filling or refilling the spray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11/00Single-unit hand-held apparatus in which flow of contents is produced by the muscular force of the operator at the moment of use
    • B05B11/01Single-unit hand-held apparatus in which flow of contents is produced by the muscular force of the operator at the moment of use characterised by the means producing the flow
    • B05B11/02Membranes or pistons acting on the contents inside the container, e.g. follower pist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11/00Single-unit hand-held apparatus in which flow of contents is produced by the muscular force of the operator at the moment of use
    • B05B11/01Single-unit hand-held apparatus in which flow of contents is produced by the muscular force of the operator at the moment of use characterised by the means producing the flow
    • B05B11/04Deformable containers producing the flow, e.g. squeeze bottles
    • B05B11/048Deformable containers producing the flow, e.g. squeeze bott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tainer, e.g. this latter being surrounded by an enclosure, or the means for deforming i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11/00Single-unit hand-held apparatus in which flow of contents is produced by the muscular force of the operator at the moment of use
    • B05B11/01Single-unit hand-held apparatus in which flow of contents is produced by the muscular force of the operator at the moment of use characterised by the means producing the flow
    • B05B11/06Gas or vapour producing the flow, e.g. from a compressible bulb or air pump
    • B05B11/061Gas or vapour producing the flow, e.g. from a compressible bulb or air pump characterised by the means producing the gas or vapour press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9/00Spraying apparatus for discharge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without essentially mixing with gas or vapour
    • B05B9/03Spraying apparatus for discharge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without essentially mixing with gas or vapour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supplying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 B05B9/04Spraying apparatus for discharge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without essentially mixing with gas or vapour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supplying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with pressurised or compressible container; with pump
    • B05B9/08Apparatus to be carried on or by a person, e.g. of knapsack type
    • B05B9/0805Apparatus to be carried on or by a person, e.g. of knapsack type comprising a pressurised or compressible container for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 B05B9/0811Apparatus to be carried on or by a person, e.g. of knapsack type comprising a pressurised or compressible container for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comprising air supplying means actuated by the operator to pressurise or compress the container
    • B05B9/0816Apparatus to be carried on or by a person, e.g. of knapsack type comprising a pressurised or compressible container for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comprising air supplying means actuated by the operator to pressurise or compress the container the air supplying means being a manually actuated air pump
    • B05B9/0822Apparatus to be carried on or by a person, e.g. of knapsack type comprising a pressurised or compressible container for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comprising air supplying means actuated by the operator to pressurise or compress the container the air supplying means being a manually actuated air pump a discharge device being fixed to the contain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9/00Spraying apparatus for discharge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without essentially mixing with gas or vapour
    • B05B9/03Spraying apparatus for discharge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without essentially mixing with gas or vapour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supplying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 B05B9/04Spraying apparatus for discharge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without essentially mixing with gas or vapour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supplying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with pressurised or compressible container; with pump
    • B05B9/08Apparatus to be carried on or by a person, e.g. of knapsack type
    • B05B9/0805Apparatus to be carried on or by a person, e.g. of knapsack type comprising a pressurised or compressible container for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 B05B9/0838Apparatus to be carried on or by a person, e.g. of knapsack type comprising a pressurised or compressible container for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supply being effected by follower in container, e.g. membrane or floating piston, or by deformation of contain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DHAIRDRESSING OR SHAVING EQUIPMENT; EQUIPMENT FOR COSMETICS OR COSMETIC TREATMENTS, e.g. FOR MANICURING OR PEDICURING
    • A45D24/00Hair combs for care of the hair; Accessories therefor
    • A45D24/34Crown parting devices
    • A45D2024/345Devices for separating strands of hair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DHAIRDRESSING OR SHAVING EQUIPMENT; EQUIPMENT FOR COSMETICS OR COSMETIC TREATMENTS, e.g. FOR MANICURING OR PEDICURING
    • A45D2200/00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A45D
    • A45D2200/05Details of containers
    • A45D2200/052Means for indicating features of the content from outside, e.g. window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DHAIRDRESSING OR SHAVING EQUIPMENT; EQUIPMENT FOR COSMETICS OR COSMETIC TREATMENTS, e.g. FOR MANICURING OR PEDICURING
    • A45D2200/00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A45D
    • A45D2200/05Details of containers
    • A45D2200/054Means for supplying liquid to the outlet of the container
    • A45D2200/056Reciprocating pumps, i.e. with variable volume chamber wherein pressure and vacuum are alternately generate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5/00Devices for applying media, e.g. remedies, on the human body
    • A61M35/003Portable hand-held applicators having means for dispensing or spreading integral media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11/00Single-unit hand-held apparatus in which flow of contents is produced by the muscular force of the operator at the moment of use
    • B05B11/0005Components or details
    • B05B11/0037Containers
    • B05B11/0056Containers with an additional opening for filling or refil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11/00Single-unit hand-held apparatus in which flow of contents is produced by the muscular force of the operator at the moment of use
    • B05B11/01Single-unit hand-held apparatus in which flow of contents is produced by the muscular force of the operator at the moment of use characterised by the means producing the flow
    • B05B11/02Membranes or pistons acting on the contents inside the container, e.g. follower pistons
    • B05B11/026Membranes separating the content remaining in the container from the atmospheric air to compensate underpressure inside the contain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11/00Single-unit hand-held apparatus in which flow of contents is produced by the muscular force of the operator at the moment of use
    • B05B11/01Single-unit hand-held apparatus in which flow of contents is produced by the muscular force of the operator at the moment of use characterised by the means producing the flow
    • B05B11/02Membranes or pistons acting on the contents inside the container, e.g. follower pistons
    • B05B11/026Membranes separating the content remaining in the container from the atmospheric air to compensate underpressure inside the container
    • B05B11/027Membranes separating the content remaining in the container from the atmospheric air to compensate underpressure inside the container inverted during outflow of cont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25/00Details of other kinds or types of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 B65D25/54Inspection openings or windows
    • B65D25/56Inspection openings or windows with means for indicating level of cont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tainers And Packaging Bodies Having A Special Means To Remove Contents (AREA)
  • Cosmet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内容物挤出容器(1)具备容纳内容物的凹状的容纳部(2)、以覆盖该容纳部(2)的开口部的方式配置的薄片状的弹性体(3)、由气体的压力使该弹性体(3)向所述容纳部(2)侧膨胀的加压单元(4)、连通所述容纳部(2)的内外并将由所述弹性体(3)挤压的内容物送出至外部的送出通道(5)。加压单元(4)优选使用通过重复由手进行的挤压以及其解除从而能够逐渐地使弹性体(3)膨胀的单元。

Description

内容物挤出容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容物挤出容器。
背景技术
能够由规定的操作来挤出内容物的内容物挤出容器众所周知有各种各样。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作为对于容纳头发定型产品(Hairstyling products)或染发剂、育发剂等的内容物来说优选的容器,具备组合了容纳内容物的内容器和内装有内容器的外容器的双层构造的容器主体的挤压式的附有梳子的容器。引用文献1所记载的容器具备被配设于内容物的送出通道的第1抑制阀、被配设于将空气导入到内容器与外容器的互相之间的通气通道的第2抑制阀,通过握住容器主体的躯干部进行压缩从而能够从梳子部将内容物送出。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将提高挤压件主体内的空气压的加压单元和连通挤压件主体的内外的送出管设置于将盖体覆盖于有底筒体而形成的挤压件主体。引用文献2所记载的容器,通过由加压单元来提高挤压件主体内的空气压从而压缩被容纳于挤压件主体内的袋体,由此,从送出管送出袋体的内部的流动性内容物。
另外,在专利文献3中,作为实施方式中的一个,在图14等中记载有通过以波纹泵来使气球部膨胀从而挤出内容物的容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02-11427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平10-181762号公报
专利文献3:美国专利4147278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00-297018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02-275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容器中,伴随着内容器内的内容物减少,内容器变小,而内容器与外容器之间的空间变大。因此,如果内容物残余不多的话,则即使用与内容物的残量多的情况相同的力来压缩外容器,内容物的送出量也会变少。
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容器中,伴随着内袋内的内容物减少,内袋变小,而内袋与挤出件主体的内面之间的空间变大。因此,如果内容物残余不多的话,则即使以与内容物的残量多的情况相同的方式来操作加压单元,内容物的送出量也会变少。
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容器,在内容物的稳定的送出这一点上仍然有改善的余地。
作为内容物的挤出件,如注射器那样,有将活塞推入到圆筒内从而挤压出该圆筒内的内容物或者通过挤压管状的容器来挤出内容物的挤出件等,但是因为这些挤出件由于内容物的减少而使活塞的位置或者容器的外形发生较大的变化,所以如果内容物残余不多的话,则难以稳定地挤压出适量的内容物。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内容物的残量变少也能够稳定地送出适量的内容物的内容物挤出容器。
另外,如专利文献1的容器那样,由容器的挤压变形来送出内容物的内容物挤出容器,从能够容易地使容器变形等的目的出发,如果作为进行变形的部分的材质而使用软的材质的话,则容器难以从变形状态进行恢复。因此,例如,从变形状态恢复不到原来的状态或者恢复到原来的状态需要时间、送出希望量要花时间等的、使用简便性变差。
相反,在为了从变形状态容易恢复而使用硬的材质的情况下,即使挤压容器也不容易变形,因而变得难以使用容器。
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一种在由挤压而引起的变形性以及从变形状态的恢复性方面表现优异且能够顺畅地进行送出内容物的操作的内容物挤出容器。
另外,关于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容器,伴随着内容器内的内容物减少,内容器变小,而内容器与外容器之间的空间变大。因此,如果内容物残余不多的话,则即使用与内容物的残量多的情况相同的力来压缩外容器,内容物的送出量也会变少。
相对于此,本申请申请人对以下所述的内容物挤出容器进行了研究探讨,其是具备容纳有内容物的容纳部、配置于该容纳部的薄片状的弹性体、由空气压使该弹性体向所述容纳部侧膨胀的加压单元、以及连通所述容纳部的内外并将由所述弹性体挤压的内容物送出至外部的送出通道的内容物挤出容器,具有将使所述弹性体膨胀的空气排放至外部的空气排除装置,所述加压单元具备由手挤压而发生变形且由该挤压的解除而恢复至原来的状态的挤压变形部、和在该挤压的解除时开放吸入外部气体的吸气通道的逆止阀。
在该内容物挤出容器的研究探讨中,本申请申请人发现了如下问题,通过设置空气排除装置和逆止阀,从而挤压变形部变狭窄,操作的自由度降低。另外,还发现了如下问题,空气排除装置和逆止阀都是露出于容器的外部的机构,如果将它们设置于不同的位置的话,则缺乏设计上的一体感。
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在宽的范围内进行用于送出内容物的挤压操作并具有高的操作性的内容物挤出容器。
另外,本申请申请人为了将经研究探讨之后的上述内容物挤出容器提供于实际应用中而做了各种各样的研究探讨之后,了解到存在即使解除挤压变形部的挤压也不能够立即停止内容物的送出的情况。本发明人们对其原因进行了探究,其结果,判明了原因在于即使解除挤压变形部的挤压,由残存于隔壁与薄片状的弹性体之间的空间内的空气压与外部气体压之差(在本说明书中简单地称为残压)而使弹性体暂时持续膨胀。而且,由该残压残留而引起的问题在内容物的粘性高的情况下变得更为显著。
该问题在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内容物挤出容器中也会发生。于是,通过将逆止阀配设于内容物的送出通道上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但是对应于内容物的粘度等有必要设定逆止阀的抵抗力等,并且对应于内容物的粘度等不得不更换容器或者逆止阀的烦杂的操作成为必要。
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一种在解除挤压变形部的挤压的时候相对早期地停止内容物的送出,且使用者能够容易而且没有不协调感地进行内容物的送出以及送出的停止的内容物挤出容器。
一直以来,如双组分药剂式染发剂那样,将2个种类的药剂(第1剂、第2剂)容纳于不同的容器且在即将使用之前混合它们后进行使用的商品是众所周知的。
例如,由含有碱剂的第1剂和含有过氧化氢的第2剂所形成且在即将使用之前混合第1剂和第2剂来进行使用的双组分药剂式染发剂是众所周知的(参照专利文献4)。
另外,作为在即将使用之前混合2个种类的药剂来进行使用的商品,众所周知的是在使用时从各个容器以成为规定的比例的方式吐出并混合分别被填充于不同的容器的2个种类的药剂,另外,众所周知的是用一个操作而能够分别从并设的2个容器吐出第1剂以及第2剂的双联式吐出容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5)。
但是,也会有使用者想预先自由决定2个种类的药剂(第1剂、第2剂)的混合比例或者量的情况。
本发明人们对能够在按顺序注入双组分药剂式染发剂的第1剂和第2剂并在内部使它们混合之后送出它们并涂布在头发上的容器进行了研究,但是在将作为第1剂的高粘度的液体填充于气溶胶容器并由泵式的注入器等将第2剂注入到容器内之后,如果打算由气溶胶容器的气压将第1剂注入到容器的话,则观察到第1剂贯通先注入的第2剂的液面而以山脊状隆起的现象。
如果发生这样的现象,则即使将容器的整体或者一部分做成透明并能够从外部视觉辨认注入到内部的液体的量,也难以正确地把握第2剂以及/或者第1剂的注入量。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一种即使是在由气溶胶容器注入高粘度的液体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视觉辨认该液体的量的液体的注入方法。
另外,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一种即使由气溶胶容器将高粘度的液体注入到内部也难以使该液体以山脊状隆起,并能够由目视而相对正确地把握注入到内部的液体的量的容器。
解决课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提供具备容纳内容物的凹状的容纳部、以覆盖该容纳部的开口部的方式配置的薄片状的弹性体、由气体的压力使该弹性体向所述容纳部侧膨胀的加压单元、以及连通所述容纳部的内外并将由所述弹性体挤压的内容物送出至外部的送出通道的内容物挤出容器(以下,在说到第1发明的时候,是指该发明)。
本发明提供内容物挤出容器,其是具备容纳内容物的凹状的容纳部、配置于该容纳部的薄片状的弹性体、由气体的压力使该弹性体向所述容纳部侧膨胀的加压单元、以及连通所述容纳部的内外并将由所述弹性体挤压的内容物送出至外部的送出通道的内容物挤出容器,所述加压单元具有由手挤压而发生变形且由该挤压的解除而恢复至原来状态的挤压变形部,且以能够通过挤压该挤压变形部而使其变形从而使所述弹性体膨胀的方式构成,所述挤压变形部朝着容器外被形成为凸曲面状,并具有横贯该挤压变形部的顶部的线状的加强部、以及在沿着该挤压变形部的周缘的方向上形成的线状的薄壁部(以下,在说到第2发明的时候,是指该发明)。
本发明提供内容物挤出容器,其是具备容纳内容物的凹状的容纳部、配置于该容纳部的薄片状的弹性体、由空气压使该弹性体向所述容纳部侧膨胀的加压单元、以及连通所述容纳部的内外并将由所述弹性体进行挤压的内容物送出至外部的送出通道的内容物挤出容器,所述加压单元具备由手挤压而发生变形且由该挤压的解除而恢复至原来状态的挤压变形部、以及在解除该挤压的时候开放吸入外部气体的吸气通道的逆止阀,以通过重复所述挤压变形部的挤压以及解除从而将空气送入到由所述弹性体构成其一部分的膨胀室内,由此使所述弹性体能够逐渐地膨胀的方式构成,具备使所述膨胀室内的空气排放至外部的空气排除装置,所述空气排除装置具备弹性部件、栓部件、通过该弹性部件的容纳部连通所述膨胀室和容器的外部的通气通道,所述栓部件由所述弹性部件而被施力从而封闭该通气通道,在被加压时开放该通气通道,并且由所述逆止阀开闭的所述吸气通道包围所述空气排除装置的周围(以下,在说到第3发明的时候,是指该发明)。
另外,本发明提供吸排气一体型阀装置,其具备具有逆止阀的吸气孔、周围被多个所述吸气孔包围并由被弹性部件施力的栓部件的位移而进行开闭的排气通道,所述弹性部件的容纳部构成所述排气通道的一部分(以下,在说到第4发明的时候,是指该发明)。
本发明提供内容物挤出容器,具备容纳内容物并且具有连通其内外的送出通道的容纳部、膨胀室以及加压单元,加压单元通过将气体注入到膨胀室从而增加膨胀室的体积,通过增加膨胀室的体积从而容纳部内的内容物通过所述送出通道被送出至容纳部外,所述膨胀室为其至少一部分由弹性体所构成并且通过由所述加压单元将气体注入到膨胀室从而使该弹性体发生变形并增加体积的膨胀室,具备在结束了由所述加压单元将气体注入到所述膨胀室的时候使膨胀室的体积减小的膨胀吸收部(以下,在说到第5发明的时候,是指该发明)。
本发明提供内容物挤出容器,其是具备容纳内容物并具有上面开口的凹陷的容纳部、以覆盖该开口整体的方式配置的薄片状的弹性体、加压单元、以及连通所述容纳部的内外的送出通道的内容物挤出容器,所述加压单元具备所述弹性体覆盖一个面的隔壁、设置于该隔壁的与所述弹性体为相反的一侧、由来自隔壁的相反侧的挤压而发生变形且由该挤压的解除而恢复到原来状态的挤压变形部、以及仅允许从该挤压变形部侧朝着弹性体侧通气的逆止阀,在所述隔壁具有在解除了所述挤压的时候朝着所述弹性体的相反侧位移的位移部(以下,在说到第6发明的时候,是指该发明)。
本发明提供液体的注入方法,其是将从气溶胶容器吐出的液体注入到具备从外部能够视觉辨认所注入的液体的量的液体容纳部的容器的液体的注入方法,将能够排出该液体容纳部内的空气的微小的排气通道设置于所述液体容纳部,由该排气通道抑制该液体容纳部内的压力的过度上升,并且在使由液体的注入而产生的该液体容纳部内的正压状态持续到注入结束为止的状态下,由所述气溶胶容器进行该液体的注入(以下,在说到第7发明的时候,是指该发明)。
本发明提供容器,其是由气溶胶容器将液体注入到内部的容器,具备从外部能够视觉辨认所注入的液体的量的液体容纳部,将在液体的注入时能够排出该液体容纳部内的空气的排气通道设置于所述液体容纳部,所述排气通道构成为由所述液体的注入使所述液体容纳部内的气压增大,在液体的注入中维持其正压状态并且使该液体容纳部内的液体不漏出至外部(以下,在说到第8发明的时候,是指该发明)。
根据本发明,还提供以下容器:其是由气溶胶容器将液体注入到内部的容器,且是具备从外部能够视觉辨认所注入的液体的量的液体容纳部并将在液体的注入时能够排出该液体容纳部内的空气的排气通道设置于所述液体容纳部的容器,(1)所述液体容纳部由容器主体与盖体的螺接而形成,所述排气通道通过由所述螺接而被形成于所述容器主体与所述盖体之间的微小的间隙连通所述液体容纳部内和容器外,或者,(2)所述液体容纳部由容器主体与盖体的螺接而形成,该容器主体以及该盖体具备通过螺接该容器主体和该盖体而紧密附着的环状密封部,在所述容器主体的环状密封部以及/或者所述盖体的环状密封部的一部分上形成有连通所述液体容纳部内和所述容器主体以及所述盖体的具有螺接用凸条的面彼此之间的空间的凹部,由该凹部形成所述排气通道的一部分。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1发明)的内容物挤出容器的第1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II-II线放大截面图。
图3是表示使图1的内容物挤出容器中的挤压变形部挤压变形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4是表示图1的内容物挤出容器中的挤压变形部从变形状态恢复至原来的状态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5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说明图。
图6(a)以及图6(b)是表示用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弹性体的图,图6(c)是图6(a)的Y-Y线截面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第1~第3发明)的内容物挤出容器的第2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8是图7的I-I线放大截面图。
图9是表示挤压变形部的内侧的立体图。
图10是从内侧看到顶面部形成部件的平面图。
图11是图10的III-III线截面图。
图12是表示使图7的内容物挤出容器中的挤压变形部挤压变形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13是表示图7的内容物挤出容器中的挤压变形部从变形状态恢复至原来的状态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14是表示图7的容器中的送出通道附近的构成的截面图,并且表示从注入以及送出部分离喷嘴部件的状态。
图15是表示一体型阀装置的放大截面图,并且是表示压下栓部件从而使隔壁与弹性体之间的空间和容器的外部相连通的状态的图。
图16(a)以及图16(b)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的加强部以及薄壁部的配置的图(相当于图10的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又一其他实施方式的截面图(相当于图8的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第1~第6发明)的内容物挤出容器的第3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19是图18的IV-IV线放大截面图。
图20是从加压室侧看到的图18所表示的容器的隔壁的平面图。
图21是表示使图18的内容物挤出容器中的挤压变形部挤压变形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22是表示图18的内容物挤出容器中的挤压变形部从变形状态恢复至原来的状态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23是表示第5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的压力缓和部(膨胀吸收部)的图。
图24是表示第5发明的又一其他实施方式的截面图(相当于图19的图)。
图25是表示在第5发明的又一其他实施方式中卸掉了顶面部形成部件的状态的容器的立体图。
图26是表示在与图25相同的实施方式中使挤压变形部挤压变形时的压力缓和部(膨胀吸收部)的截面图。
图27是表示在与图25相同的实施方式中解除挤压变形部的挤压的时候的压力缓和部(膨胀吸收部)的截面图。
图28是表示本发明(第7以及第8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容器的立体图。
图29是图28的V-V线放大截面图。
图30是表示图28的容器中的分离盖体和容器主体并进一步卸除了液体涂布用的喷嘴部件的状态的图(对应于图29的图)。
图31是表示形成于容器主体的环状密封部的排气通道形成用的凹部的立体图。
图32是图31的一部分放大图。
图33是由图29的圆P围起来的部分的放大图。
图34是表示在注入液体33B之后用气溶胶容器将液体33A注入到图28所表示的容器的情况的模式图。
图35是表示使图28的容器中的挤压变形部挤压变形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36是表示图28的容器中的挤压变形部从变形状态恢复至原来的状态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37是表示形成于容器主体的环状密封部的排气通道形成用的凹部的其它例子的图(相当于图31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其优选的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
首先,根据其优选的实施方式对第1发明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第1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第1实施方式)的内容物挤出容器1具备容纳内容物的凹状的容纳部2、被配置于容纳部2上的薄片状的弹性体3、由空气压(气体的压力)使该弹性体3向容纳部2侧膨胀的加压单元4、连通容纳部2的内外并将被弹性体3挤压的内容物送出至外部的送出通道5。容纳部2为凹状,更为具体来说凹陷成半球或者部分球状,且在上面具有大致圆形的开口部2a。薄片状的弹性体3以覆盖容纳部2的开口部2a的整体的方式进行配置。在本实施方式的容器1中,使弹性体膨胀的气体为空气(含有氧和氮的混合气体),但是本发明中的气体也可以是空气以外的气体。另外,本发明中的凹状的容纳部也可以是内部的截面积大于开口部的面积的容纳部。另外,凹状的容纳部优选如本实施方式的内容物挤出容器1中的那样,具有大致圆形的开口部和凹曲面状的底面,该容纳部的深度d1小于在该容纳部的深度方向中央部的该容纳部的直径d2。
如图1所示,内容物挤出容器1具有扁平椭圆体状的大致形状,并能够一边用单手握住一边用该单手进行内容物的挤出操作。
内容物挤出容器1具备具有凹曲面状的内面的容器主体6、可自由装卸地被安装于容器主体6的盖体7。容器主体6在上端部的内周面具有螺接用凸条部8,盖体7在下端部的外周面具有螺接用凸条9。容器主体6和盖体7通过螺接用凸条部8以及螺接用凸条9而被可自由装卸地螺接。
盖体7具有顶面部形成部件11、隔壁形成部件12、薄片状的弹性体3以及弹性体固定部件13。
顶面部形成部件11形成朝着内容物挤出容器1外成为凸的凸曲面状的顶面部14。顶面部14其整体或者一部分形成由手挤压而容易发生变形且由该挤压的解除而恢复至原来状态的挤压变形部15。挤压变形部15也与顶面部14相同具有凸曲面状的形状。
在顶面部形成部件11的周缘部朝着挤压变形部15的凸曲面的突出(膨出)方向的相反方向垂直设置有筒状连接部17,在隔壁形成部件12的周缘部设置有上下延伸的一对筒状连接部18,19。通过使顶面部形成部件11的筒状连接部17和在隔壁形成部件12的周缘部朝上方延伸的筒状连接部18经由分别设置在其上的螺接用凸条17a,18a而螺接,从而顶面部形成部件11和隔壁形成部件12被气密性地连接而一体化。另外,通过如以上所述进行连接,从而在顶面部形成部件11与隔壁形成部件12之间形成空气室(加压室)22。
隔壁形成部件12在空气室22与薄片状的弹性体3之间形成平面视(俯视)圆形的平面状的隔壁23。如图3所示,隔壁23即使在用手挤压挤压变形部15而使其变形的时候也基本上不会发生变形。
薄片状的弹性体3以接近于隔壁23并沿着该隔壁23的方式进行配设。薄片状的弹性体3将其周缘部夹于隔壁形成部件12与弹性体固定部件13之间来进行固定。薄片状的弹性体3除了所述周缘部之外未被固定于隔壁形成部件12,因此,如图3所示,能够由被加压单元4送来的空气的压力(空气压)而向容纳部2侧膨胀。
通过使在隔壁形成部件12的周缘部朝下方延伸的筒状连接部19和弹性体固定部件13经由分别设置在其上的螺接用凸条19a,13a而螺接,由此使隔壁形成部件12和弹性体固定部件13一体化。
还有,薄片状的弹性体3在初始状态下,如图2所示,成为与平板状的隔壁23大致相平行的平面状。
弹性体固定部件13形成为筒状,其内周面形成与容器主体6的凹曲面状的内面相连接的凹曲面。凹状的容纳部2的凹曲面状的内面由弹性体固定部件13的内周面以及容器主体6的凹曲面状的内面所形成。在容纳部2的凹曲面状的内面的一部分,更为具体来说在位于后面所述的空气排除装置24的正下方的部分,送出通道5的容纳部2侧的开口部25开口成圆形或椭圆形状。喷嘴部件26可自由装卸地固定于送出通道5,送出通道5的外部侧的开口部27被形成于该喷嘴部件26。喷嘴部件26通过其更换而能够更换成连通于开口部27的通道的长度或直径、开口部27的尺寸等不同的喷嘴部件或者能够更换成在周围附有刷毛的附有刷子的喷嘴部件等。
加压单元4是由空气压使薄片状的弹性体3向容纳部2侧膨胀的单元。本实施方式的内容物挤出容器1中的加压单元4除了所述的挤压变形部15、空气室22以及隔壁23之外,还具有第1逆止阀28以及第2逆止阀29。
第1逆止阀28被设置于形成于隔壁23的通气通道31上,如图3所示,在用手挤压挤压变形部15而使之变形的时候,开放通气通道31,朝着弹性体3输送空气室22内的空气。另一方面,如图4所示,如果解除挤压变形部15的挤压的话,则由第1逆止阀28封闭通气通道31,由此,阻止了使弹性体3膨胀的空气逆流到空气室22。
第2逆止阀29被设置于形成于顶面部14的吸气通道32上,如图3所示,在用手挤压挤压变形部15而使之变形的时候,封闭吸气通道32。另一方面,在挤压变形部15的挤压后如果解除该挤压的话,则如图4所示,挤压变形部15由于其复原弹性而恢复至原来状态,第2逆止阀29开放吸气通道32,内容物挤出容器1之外的空气流入到空气室22内。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内容物挤出容器1,在将液状或者凝胶状的内容物33填充于容纳部2的状态下,通过重复挤压变形部15的挤压以及其解除,从而能够使薄片状的弹性体3逐渐地向容纳部2侧膨胀。因此,通过适当控制使弹性体3膨胀的速度和/或量,从而能够任意地控制被送出的内容物的量和/或速度。
另外,因为由弹性体3挤压内容物33而使其送出,所以与专利文献1或者2的容器不同,即使内容物33变少,也能够稳定地送出适量的内容物。还有,本实施方式的内容物挤出容器1能够使最初为平面状的薄片状的弹性体3膨胀直至成为沿着容纳部2的内面形状的立体形态(稍微塌陷的半球状的立体形态)。
还有,向容纳部2的内容物33的容纳或者填充可以去掉盖体7来进行,也可以通过送出通道5而不去掉盖体7来进行。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内容物挤出容器1因为在挤压变形部15与弹性体3之间具有即使使挤压变形部15变形也基本上不发生变形的隔壁23,所以能够防止通过1次挤压挤压变形部15而朝着弹性体3输送的空气的量每挤压一次都发生大变动,并且能够抑制送出量的不均匀性。
本实施方式的内容物挤出容器1具备在挤出内容物33之后使滞留于隔壁23与弹性体3之间的空间34内的空气逃逸到外部的空气排除装置24。空气排除装置24具有连通所述空间34内和容器的外部的通气通道35、被设置于该通气通道35的外部侧的开口部并开闭该开口部的栓部件36。栓部件36由螺旋弹簧37而朝着上方被一直施力,在通常的状态(不从上方挤压栓部件36的状态)下,封闭通气通道35的外部侧的开口部,但是通过从上方挤压栓部件36来开放其开口部,从而通过通气通道35将通气通道35内的空气排出至外部。由此,在结束了内容物的涂布操作之后,能够以简单的操作容易地使膨胀的弹性体3恢复至图2所表示的原来状态。由此,涂布操作的重新开始变得容易,另外,通过放置膨胀的状态的弹性体3从而能够容易地防止失去弹性体3的弹性复原力。
本实施方式的内容物挤出容器1具有容器主体6和可自由装卸地固定于该容器主体6的盖体7。通过去掉盖体7从而能够开放容纳部2。另外,凹状的容纳部2具有大致圆形的开口部2a和凹曲面状的底面41a,该容纳部的深度d1小于在该容纳部2的深度方向中央部的直径d2。因此,将染发剂容纳于容纳部2内并作为该染发剂的相对于头发的涂布所使用的染发剂涂布用容器来进行使用的情况与现有的如瓶那样的容器相比较,改变染发剂的颜色的时候等所需要的清洗操作变得容易。
另外,第1实施方式的内容物挤出容器1(后面所述的容器1’,1A,10,1B也同样)能够一边用单手把持一边用该单手挤压挤压变形部15而送出内容物。所谓“该单手”,是指在用右手把持的情况下该右手,在用左手把持的情况下该左手。
因此,例如在填充作为内容物的头发染色等的染发剂、育发剂、美发定型剂、洗发剂、按摩剂等的头发或者头皮处理剂并将它们涂布于头发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地一边在所要涂布的部位移动一边进行涂布操作。另外,能够一边使用内容物挤出容器来进行涂布操作一边用未把持该容器的一方的手同时地进行其它操作。
作为容纳于内容物挤出容器内并送出的内容物,除了上述的头发或者头皮处理剂之外,还可以列举绘画用具等的文具染料、色拉酱、番茄酱等的食品等。但是,本发明(第1~第8发明)中的内容物并不限于这些。
另外,关于本实施方式的内容物挤出容器1(第2实施方式的内容物挤出容器1’,1A也同样),通过重复挤压变形部15的挤压以及其解除,从而能够使弹性体3膨胀到其大致整体与容纳部2的内面抵接为止,并且能够送出内容物33的大致全部量。
从使容纳于容纳部2内的内容物不残留地进行送出的观点出发,容纳部2的内面41的立体形状优选以与使弹性体3膨胀到规定大小的时候的弹性体3的立体形状相一致的方式进行设计。
作为实现其的具体方法,可以列举用透明材料对容器主体6进行成形,观察膨胀的弹性体的碰触情形,以弹性体3大致同时地碰到内面41的全部区域的方式加工容纳部2的内面41的方法等。
还有,容纳部2的内面41的立体形状是否与使弹性体3膨胀到规定大小的时候的弹性体3的立体形状相一致,例如能够由以下所述方法进行判别。
即,将内容物填充于容纳部,使弹性体膨胀而进行送出,确认在送出停止的时候的内容物的有无。在残留的情况下,观察内容物的残留的状况。
另外,从使容纳于容纳部2内的内容物不残留地送出的观点出发,优选弹性体3以通过使其厚度不均匀从而如图5所示在内容物的送出方向(X方向)上离送出通道5远的部位3A较接近于该送出通道5的部位3B更早地进行膨胀的方式进行构成。通过这样做,从而可以在送出方向(X方向)上有效地挤出内容物,并且能够大幅度地减少残留于容纳部内的内容物的量。
图6(a)所表示的弹性体3在X方向上从离送出通道5最远的一端3’朝着另一端3”逐渐增大厚度,图6(b)所表示的弹性体3从离送出通道5最远的一端3’朝着放射方向逐渐增大厚度。通过使用这样的弹性体从而能够如图5所示使弹性体3以使离送出通道5远的部位3A较接近于送出通道5的部位3B更早地进行膨胀的方式构成。
还有,所谓内容物的送出方向(X方向),是指在弹性体3上的从离送出口27最远的部位朝着最接近于送出口27的部位的方向。
接着,根据也是第1~第3发明的任意的实施方式的、图7~图17所表示的第2实施方式的内容物挤出容器1’,对第2发明以及第3发明进行说明。
如图8所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内容物挤出容器1’具备容纳内容物的凹状的容纳部2、被配置于容纳部2的薄片状的弹性体3、由空气压(气体的压力)使该弹性体3向容纳部2侧膨胀的加压单元4、以及连通容纳部2的内外并将由弹性体3挤压的内容物送出至外部的送出通道5。
容纳部2为凹状,更为具体来说,凹陷成半球或者部分球状,且在上面具有大致圆形的开口部2a。薄片状的弹性体3以覆盖容纳部2的开口部2a的整体的方式进行配置。另外,本发明中的凹状的容纳部也可以是内部的截面积大于开口部的面积的容纳部。另外,凹状的容纳部如本实施方式的内容物挤出容器1’中的那样具有大致圆形的开口部和凹曲面状的底面,该容纳部的深度优选小于在该容纳部的深度方向中央部的该容纳部的直径。
加压单元4具有由手挤压而发生变形且由该挤压的解除而恢复至原来状态的挤压变形部15,并且以能够通过挤压该挤压变形部15而使其变形从而使弹性体3膨胀的方式构成。挤压变形部15形成为朝着容器外成凸曲面状,并且如图9所示,具有横贯挤压变形部15的顶部15A的线状的加强部50、在沿着挤压变形部15的周缘15B的方向上形成的线状的薄壁部60。本实施方式中的加强部50为凸肋,并且被形成于挤压变形部15的内面侧。另外,薄壁部60通过将凹槽设置于挤压变形部15的内面侧而形成。加压单元4以能够通过重复挤压变形部15的挤压以及解除从而逐渐地使弹性体3膨胀的方式进行构成。
另外,加压单元4具备由手挤压而发生变形且由该挤压的解除而恢复至原来状态的挤压变形部15、在解除该挤压的时候开放吸入外部气体的吸气通道32的第2逆止阀29,并且以通过重复挤压变形部15的挤压以及解除从而将空气送入到由弹性体3构成其一部分的膨胀室34内,由此使弹性体3能够逐渐地膨胀的方式构成。
另外,内容物挤出容器1’具备使膨胀室34内的空气排放至外部的空气排除装置24,空气排除装置24具备螺旋弹簧(弹性部件)37、栓部件36、通过螺旋弹簧37的容纳部77A而连通膨胀室34内和容器1’的外部的通气通道35,栓部件36被螺旋弹簧37施力而封闭通气通道35,在被加压时开放通气通道35,并且由第2逆止阀29开闭的吸气通道32包围空气排除装置24的周围。
以下,对第2实施方式的内容物挤出容器1’进行更为具体的说明。
如图7所示,内容物挤出容器1’具有扁平的球体状,更加具体来说具有扁平椭圆体状的大致形状,能够一边用单手握住一边用该单手进行内容物的挤出操作。还有,扁平椭圆体为将椭圆的短轴作为旋转轴而获得的旋转体。
内容物挤出容器1’具备具有凹曲面状的内面的容器主体6、可自由装卸地被安装于容器主体6的盖体7。如图8所示,容器主体6在上端部的内周面具有螺接用凸条部8,盖体7在下端部的外周面具有螺接用凸条9。容器主体6和盖体7通过螺接用凸条部8以及螺接用凸条9而被可自由装卸地螺接。
盖体7具有顶面部形成部件11、隔壁形成部件12、薄片状的弹性体3以及弹性体固定部件13。
顶面部形成部件11形成朝着内容物挤出容器1’之外成为凸的凸曲面状的顶面部14。顶面部14其整体形成由手挤压而容易发生变形且由该挤压的解除而恢复至原来状态的挤压变形部15。即,挤压变形部15具有凸曲面状的形状。
在顶面部形成部件11的周缘部朝着挤压变形部15的凸曲面的突出(膨出)方向的相反方向垂直设置有筒状连接部17,在隔壁形成部件12的周缘部设置有上下延伸的一对筒状连接部18,19。通过使顶面部形成部件11的筒状连接部17和在隔壁形成部件12的周缘部朝上方延伸的筒状连接部18经由分别设置在其上的螺接用凸条17a和螺接用凸条18a而螺接,从而顶面部形成部件11和隔壁形成部件12被气密性地连接而一体化。通过如以上所述进行连接,从而在顶面部形成部件11与隔壁形成部件12之间形成加压室22。
如果对本实施方式的内容物挤出容器1’中的挤压变形部15进行具体的说明的话,则如图10所示,挤压变形部15在其平面视中为将凸曲面的顶点O作为中心的圆形状,挤压变形部15的周缘15B为将顶点O作为中心的圆周。如图11所示,挤压变形部15为截面视圆弧状的凸曲面的形状。上述顶点O为在挤压变形部15上与通过周缘15B的平面P相垂直的方向(图11中Z方向)上的与该平面P的距离成为最大的点。在图11中,将Z方向上的从顶点O到该平面P为止的距离作为高度h1来进行表示。还有,除去后面所述的加强部50以及薄壁部60的形成处的挤压变形部15的厚度基本上是均匀的。
如图9、图10所示,挤压变形部15具有横贯顶部15A的线状的加强部50、在沿着周缘15B的方向上形成的线状的薄壁部60。
通过将加强部50以及薄壁部60设置于挤压变形部15从而能够提高由挤压变形部15的挤压而引起的变形性以及从变形状态的恢复性,并且能够更加顺畅地进行使内容物送出的操作。
加强部50所横贯的挤压变形部15的顶部15A例如在平面视中是相对于从挤压变形部15的顶点O到周缘15B为止的距离R1,由处于离顶点O的距离R2为R1的三分之一的点的位置上的虚线M包围的区域。如图10所示,顶部15A的平面视形状为与挤压变形部15的周缘15B的平面视形状相似的相似形,在平面视圆形的图10所表示的挤压变形部15的情况下,顶部15A的平面视形状也是圆形。
如图9、图10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加强部50为细长的凸肋,且在挤压变形部15上形成有1个。加强部50沿着挤压变形部15的凸曲面被形成为圆弧状,平面视为直线状。另外,凸肋即加强部50向挤压变形部15的内面侧突出。
另外,加强部50横贯挤压变形部15的顶点O并在平面视中以沿着挤压变形部15的径向的直线的方式进行形成。加强部50的中心线L与顶点O的距离优选为5mm以下,更加优选为2mm以下。在图10所表示的例子中,加强部的中心线L与顶点O重叠,两者之间的距离为零。这样,最优选加强部50的中心线L与顶点O重叠。还有,加强部50的中心线L为沿着加强部50的长边方向延伸并且对该加强部50的宽度进行两等分的直线。
如图10所示,加强部50在中心线L与一体型阀装置70不重叠的方向上形成这一点,如后面所述的那样能够在长边方向上进一步加长加强部50而优选。如图10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加强部50以与后面所述的一体型阀装置70的筒状壁73上的顶点O侧的外面大致平行的方式形成。
加强部50的长边方向上的长度优选从使挤压变形部15自变形状态容易地恢复至原来状态的观点、以及不到达为了在挤压变形部15的周缘附近提高变形性而形成的薄壁部60的观点出发来进行决定。具体来说,加强部50的长边方向上的长度优选为挤压变形部15的长度R3的50~80%,更加优选为60~70%。挤压变形部15的长度R3,是通过顶点O的直线上的从挤压变形部15的一端到另一端的距离(挤压变形部的平面视中的距离)。挤压变形部15不是圆形而是在一个方向上长的情况下的所述长度R3,为与加强部50的长边方向相同的同方向上的通过顶点O的直线上的从一端到另一端的平面视中的距离。加强部50的长边方向上的长度也是挤压变形部15的平面视中的距离。
加强部50不到达配置有薄壁部60的环状线W(参照图10)这一点,因不阻碍由薄壁部60引起的弯曲而优选。
另外,挤压变形部15上的具有加强部50的部分的厚度T(参照图11)相对于挤压变形部15上的具有加强部的部分以及薄壁部以外的部分的厚度,优选为120~200%,特别优选为140~160%。另外,加强部的宽度优选为1~10mm,特别优选为2~4mm。
还有,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1所示,加强部50(凸肋)在其宽度方向以及长度方向的两个方向上,厚度被形成为大致一定,但是加强部50的厚度在宽度方向上也可以变化,例如,加强部的截面形状可以是梯形、截面圆形、三角形等。另外,加强部50的厚度在长边方向上也可以变化,例如,也可以以随着从顶点O离开而变薄的方式进行构成。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加强部50为与挤压变形部15一体成形的凸肋,但是也可以镶嵌或者粘结别的部件等来形成加强部。例如,加强部50也可以通过由粘结或熔接等将与挤压变形部15分别形成的部件固定于挤压变形部15的内面或者外面而形成。作为加强部50的形成材料,能够使用与后面所述的挤压变形部15(顶面部14)的形成材料相同的材料,但是也可以是不同的材料。还有,加强部50与挤压变形部15一体成形从提高生产性的方面而优选。
如图9、图10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薄壁部60在沿着挤压变形部15的周缘15B的方向上延伸并被形成为线状。薄壁部60优选被形成于从周缘15B离开规定宽度的位置,例如在平面视中薄壁部60与顶点O的距离R4优选为顶点O与周缘15B的距离R1的90~60%,更加优选为80~70%。
另外,薄壁部60相对于从所述平面P到顶点O为止的高度h1,从薄壁部60到顶点O为止的高度h2优选为90~60%,特别优选为80~70%。通过设为90%以下,从而能够更加可靠地获得设置薄壁部60并容易使挤压变形部15从变形状态恢复至原来状态的效果,通过设为60%以上,从而除了能够增大由1次的挤压而产生的弹性体的膨胀量之外,在确保加强部50的长度等方面也是有利的。在此,所谓高度,是在Z方向上的距离。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侧截面视中薄壁部60与周缘15B大致相平行,从薄壁部60到顶点O为止的高度h2为大致一定。
本实施方式中的薄壁部60通过将具有规定宽度以及规定深度的凹槽设置于挤压变形部15的内面侧而形成。薄壁部60以及形成该薄壁部60的所述凹槽被形成为在沿着周缘15B的方向上进行延伸的线状。该凹槽的截面形状可以是三角形、梯形、三角形、半圆形、半椭圆形等的任意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薄壁部60的宽度以及厚度沿着环状线W为大致一定,但是并不一定有必要,特别是在想弯曲的地方,可以使薄壁部60的厚度更小。薄壁部60的厚度相对于挤压变形部15的加强部50以外的其他部位的厚度优选为30~70%,特别优选为40~60%的厚度。通过设为70%以下,从而能够可靠地获得由设置薄壁部60而提高弯曲性的效果,通过设为30%以上,从而在弯曲部分也能够确保充分的强度。另外,薄壁部60的宽度(在挤压变形部15的表面上的宽度)优选为0.5~2mm。
在本实施方式中,薄壁部60被形成为断续的线状。即,薄壁部60为被分成三个的圆弧状,但是如果假设使各个圆弧状的薄壁部60延伸出的话,则形成由沿着周缘15B的一根线构成的圆形的环状线W。因此,在挤压挤压变形部15的时候形成在环状线W上连续的弯曲线,并且在薄壁部60上能够更加容易地弯曲。在本实施方式中,环状线W为平面视圆形。圆弧状的薄壁部60的两端与顶点O所成的角度S(参照图10)的合计为180°~270°,即,优选相对于360°为50~75%。
薄壁部60也可以被形成为一根连续的线状。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在环状线W上存在有一体型阀装置70,但是假设在环状线W上没有一体型阀装置70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形成为一个连续的环状线状。
如本实施方式中的那样,通过将形成加强部50的凸肋和形成薄壁部60的凹槽形成于挤压变形部15的内面侧,从而能够将挤压变形部15的外面形成为没有凹凸的表面,并且从提高容器1’的美观等的观点出发而优选。加强部50以及薄壁部60中的任一方或者双方也可以以将凸部或者凹部形成于挤压变形部15的外面的方式进行形成。
对内容物挤出容器1’中的挤压变形部以外的构成进行说明。
隔壁形成部件12在加压室22与薄片状的弹性体3之间形成平面视圆形的平板状的隔壁23。如图12所示,隔壁23即使是在用手挤压挤压变形部15而使之变形的时候实质上也不发生变形。
薄片状的弹性体3以接近于隔壁23并沿着该隔壁23的方式进行配设。换言之,隔壁23,一个面被弹性体3覆盖。薄片状的弹性体3将其周缘部夹于隔壁形成部件12与弹性体固定部件13之间来进行固定。薄片状的弹性体3除了周缘部之外未被固定于隔壁形成部件12,因此,由被加压单元4输送的空气的压力(空气压),如图12所示,向容纳部2侧膨胀。
通过使在隔壁形成部件12的周缘部朝下方延伸的筒状连接部19和弹性体固定部件13经由分别设置在其上的螺接用凸条19a,13a而螺接,从而使隔壁形成部件12和弹性体固定部件13一体化。
弹性体固定部件13形成为筒状,其内周面形成与容器主体6的凹曲面状的内面相连接的凹曲面。凹状的容纳部2的凹曲面状的内面41由弹性体固定部件13的内面以及容器主体6的凹曲面状的内面所形成。在容纳部2的凹曲面状的内面41的一部分,更为具体来说在位于后面所述的一体型阀装置70的正下方的部分,送出通道5的容纳部2侧的开口部25开口成圆形或椭圆形状。
如图13、图14所示,通过从容器主体6的外周部分突出的注入以及送出部51从而可自由装卸地将喷嘴部件26固定于送出通道5。注入以及送出部51在内部具有流体的流路,在喷嘴部件26被安装的状态下开放该流路,在喷嘴部件26未被安装的状态下封闭该流路。如图14所示,送出通道5的外部侧的开口部27被形成于该注入以及送出部51,在喷嘴部件26形成有内容物送出用的开口部27’。喷嘴部件26是在送出容器1’内的内容物33的时候所使用的部件,通过其更换从而能够更换成连通于开口部27’的通道的长度或直径、开口部27’的尺寸等不同的喷嘴部件,或者能够将在周围附有刷毛26a的附有刷子的喷嘴部件更换成不具有这样的刷毛的喷嘴部件等。
另外,如图17所表示的实施方式那样,也可以不可装卸或者可自由装卸地直接将喷嘴部件26固定于形成容器主体6的底面部21的部件而形成送出通道5。
如图14所示,注入以及送出部51具备:筒状连接部52;有底筒状的螺旋弹簧保持体53,在底部中央具有贯通孔53a并且将该底部侧插入到筒状连接部52内;螺旋弹簧54;有底筒状的阀部件55,在由螺旋弹簧54而在开口部27方向上被施力的状态下被容纳于螺旋弹簧保持体53内;阀轮廓体56,在筒状连接部52上被螺接于外周部而将螺旋弹簧保持体53固定于内侧的规定位置并且延伸至螺旋弹簧保持体53内的阀接触部56a与阀部件55的开口周缘部相紧密附着而切断开口部25与开口部27之间的流路;喷嘴连接部件57,在阀部件55的底部上底部彼此结合并在该底部附近的周壁具有构成所述流路的一部分的多个贯通孔57x。
注入以及送出部51在未安装喷嘴部件26的状态下或者在未推压气溶胶容器或泵式容器的液体注入用的喷嘴的状态下,阀部件55紧密附着于阀轮廓体56的阀接触部56a,从而切断开口部25与开口部27之间的流路。
相对于此,在安装喷嘴部件26的时候,喷嘴部件26的筒状连接部26b挤压喷嘴连接部件57,喷嘴连接部件57以及与其结合的阀部件55反抗螺旋弹簧54的作用力而向容器主体6侧挤入。由此,开口部25与开口部27之间成为连通状态,且成为从开口部25到喷嘴部件内的内容物送出用的开口部27’为止的内容物33的送出通道5被开放的状态。还有,通过将喷嘴部件26覆盖于阀轮廓体56并加以扭转,从而被设置于阀轮廓体56的外周部的凸部56b与被设置于喷嘴部件26的锁住用的槽或者开口部26c相卡合,从而稳定地维持了与阀轮廓体56的结合状态以及从开口部25到开口部27’的流路。
向容纳部2的内容物33的容纳或者填充可以去掉盖体7来进行,也可以不去掉盖体7而通过送出通道5来进行。
在通过送出通道5来进行填充的情况下,例如在泵式的注入器或者气溶胶容器的吐出口挤压喷嘴连接部件57。在该情况下,喷嘴连接部件57以及与其结合的阀部件55也向容器主体6侧挤入。由此,开口部25与成为注入口的开口部27之间变成连通状态。
加压单元4是由空气压使薄片状的弹性体3向容纳部2侧膨胀的单元。本实施方式的内容物挤出容器1’中的加压单元4除了所述的挤压变形部15、加压室22以及隔壁23之外还具有第1逆止阀28以及第2逆止阀29。
第1逆止阀28被设置于形成于隔壁23的通气通道31上,如图12所示,在用手挤压挤压变形部15而使之变形的时候,开放通气通道31,并向弹性体3输送加压室22内的空气。另一方面,如图13所示,如果解除挤压变形部15的挤压的话,则由第1逆止阀28封闭通气通道31,由此,阻止了使弹性体3膨胀的空气逆流到加压室22。
第2逆止阀29被设置于形成于顶面部形成部件11的吸气通道32上,如图12所示,在用手挤压挤压变形部15而使之变形的时候,封闭吸气通道32。在挤压挤压变形部15之后如果解除该挤压的话,则如图13所示,挤压变形部15由其复原弹性而恢复至原来状态,第2逆止阀29开放吸气通道32,使内容物挤出容器1’外的空气流入到加压室22内。
如图12所示,在用手挤压挤压变形部15而使之变形的时候,因为挤压变形部15在薄壁部60上容易、另外可靠地弯曲,所以能够以小的力使挤压变形部15发生大变形。另外,如图13所示,如果解除挤压变形部15的挤压的话,则设置了加强部50的部分成为要恢复至原来状态的运动的起点,所以挤压变形部15能够迅速地恢复至原来状态。
接着,根据图8、图15等,对被设置于盖体7的一体型阀装置70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一体型阀装置70,空气排除装置24和第2逆止阀29以由第2逆止阀29进行开闭的吸气通道32包围空气排除装置24的通气通道35的方式被一体化。在此,空气排除装置24是在挤出内容物33之后使滞留于膨胀室34内的空气逃逸至外部的装置。另外,通气通道35连通容器的外部和膨胀室34内。
本实施方式中的膨胀室34为隔壁23与弹性体3之间的空间,在挤压挤压变形部15之前的初始状态下隔壁23与薄片状的弹性体3之间紧密附着,在两者之间不存在称作室的那样的空间。但是,对于本说明书中的膨胀室来说,还包含紧密附着的状态下的隔壁23与薄片状的弹性体3之间。还有,从挤压挤压变形部15之前的初始状态起,也可以在隔壁23与弹性体3之间存在具有间隙或者规定容积的空间。
一体型阀装置70为本发明(第4发明)的吸排气一体型阀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具备:吸气用的贯通孔(吸气孔)73B,具有第2逆止阀29;排气用的通气通道(排气通道)25,周围被多个贯通孔(吸气孔)73B包围并由被螺旋弹簧37(弹性部件)施力的栓部件36的位移而进行开闭;容纳螺旋弹簧37的弹簧保持部(弹性部件的容纳部)构成排气用的通气通道(排气通道)35的一部分。
如图15所示,一体型阀装置70具有从顶面部14垂直设置的平面视椭圆形状的外侧筒状壁73。
在外侧筒状壁73上从其内周面突设有开孔壁部73A。开孔壁部73A为具有椭圆形状的外周缘和圆形状的内周缘的环状的壁部(参照图10),并且是与通过顶面部14(挤压变形部15)的周缘15B的平面大致相平行的平坦的壁部。在开孔壁部73A上沿着圆形的内周缘以60°间隔穿设有6个贯通孔73B(参照图10)。另外,从开孔壁部73A的内周缘垂直设置有圆筒壁部73C。将第2逆止阀29安装于圆筒壁部73C。第2逆止阀29由与圆筒壁部73C同心的圆筒部29A、从圆筒部29A的上端向径向外侧进行延伸设置的环状部29B所构成(参照图9)。如图15所示,圆筒部29A被嵌着于圆筒壁部73C的外周,另外,环状部29B接触于开孔壁部73A并覆盖贯通孔73B的下端。
在本实施方式中,吸气通道32由贯通孔73B内的空间以及该空间的上侧附近与下侧附近的空间所构成。在挤压变形部15被挤压的状态下,通过第2逆止阀29的环状部29B紧密附着于贯通孔73B的下端,从而第2逆止阀29封闭吸气通道32。另外,如果挤压被解除的话,则通过环状部29B从贯通孔73B离开,从而第2逆止阀29开放吸气通道32。
空气排除装置24具备:螺旋弹簧37(弹性部件);栓部件36;通气通道35,通过容纳螺旋弹簧37(弹性部件)的弹簧保持部77A(弹性部件的容纳部)来连通膨胀室34和容器1’的外部;栓部件36被螺旋弹簧37(弹性部件)施力而封闭通气通道35并在被加压时开放该通气通道35。所谓本实施方式中的栓部件36的被加压时,是由后面所述的扣子部件71对栓部件36施加使螺旋弹簧(弹性部件)37收缩的方向上的力的时候。
然后,由第2逆止阀29进行开闭的吸气通道32包围空气排除装置24的周围。更为具体来说,在从挤压变形部15侧对内容物挤出容器1’进行平面视的时候,空气排除装置24的通气通道35由形成吸气通道32的3个以上的贯通孔73B而使周围被包围。包围通气通道35的周围的贯通孔73B的数目优选为3个以上,更加优选为4~10个。
对通气通道35进行更为详细的说明。除了在大致垂直方向上从隔壁23突设有圆筒状突起部23A之外,还在与圆筒状突起部23A相同侧突设有圆筒状的外侧突起23B。即,以包围圆筒状突起部23A的方式从隔壁23立起高度低于圆筒状突起部23A的外侧突起23B。顶面部形成部件11的圆筒壁部73C被嵌合于由圆筒状突起部23A和外侧突起23B形成的环状的间隙或者环状的槽。另外,第2逆止阀29的圆筒部29A以将其内面接触于圆筒壁部73C的外周面的方式被嵌合,并进一步从上下被外侧突起23B和开孔壁部73A夹持。在这些嵌合或者夹持中在各个部件之间保持气密状态。
在圆筒状突起部23A的下侧内周面上镶嵌有保持螺旋弹簧37的弹簧保持壁77。
如图15等所示,隔壁23未被设置于圆筒状突起部23A的内侧,弹簧保持壁77的下端面在存在有形成于弹性体3与隔壁23之间的膨胀室34的情况下形成该膨胀室34的内面的一部分。在弹簧保持壁77上形成有与螺旋弹簧37匹配的形状的内部空间即弹簧保持部77A(弹性部件的容纳部)和在弹簧保持部77A的下侧的多个孔部77B。孔部77B被设有4个,连通弹簧保持部77A和膨胀室34内。在本实施方式中,被栓部件36开闭的通气通道35由包含孔部77B以及弹簧保持部77A的圆筒状突起部23A内的空间和/或圆筒状突起部23A的上部附近空间所构成。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包含多个贯通孔73B的吸气通道32通过包围由圆筒状突起部23A内的空间构成的通气通道35,从而使空气排除装置24和第2逆止阀29一体化。
还有,圆筒状突起部23A的上部的内周面具有以被形成于圆筒状突起部23A上端部并随着向上方而使内侧变狭窄的方式进行倾斜的倾斜部、与该倾斜部的下端相连接并相对于Z方向大致平行的非倾斜部。
另外,空气排除装置24具有被连接设置于栓部件36的扣子部件71。如图15所示,扣子部件71为覆盖由贯通孔73B内的空间和该空间的上侧附近以及下侧附近的空间构成的吸气通道32的盖体。如图7、图8所示,扣子部件71为稍微弯曲的板状。扣子部件71的外面以在通常的状态下(扣子部件71以及挤压变形部15没有被挤压的状态)成为与挤压变形部15外面相同的截面圆弧形状的方式进行形成。由此,如图7所示,容器1’的外观成为提供了具有一体感的印象的外观。
另外,如图8所示,扣子部件71的周缘与包围扣子部件71的挤压变形部15(顶面部14)之间的间隙非常小,因而空气能够通过而水或尘埃等几乎不能通过。因此,由于扣子部件71的遮蔽而几乎能够完全地防止异物进入到圆孔73B内。
栓部件36,其下端接触于螺旋弹簧37并从螺旋弹簧37向上方一直被施力。栓部件36的外面形成有在其中途具有与上述的圆筒状突起部23A的上部内面上的倾斜部匹配的形状的斜面36A。如图8所示,在通常的状态(扣子部件71没有被挤压的状态)下,栓部件36的外面的上述斜面36A通过以紧密附着于圆筒状突起部23A的上部内面上的倾斜部的状态向上方被施力,从而圆筒状突起部23A的内部空间在其上端部被闭塞,从而通气通道35被封闭。
但是,如图15所示,如果抵抗螺旋弹簧37的作用力并将扣子部件71向下方压的话,则栓部件36的外面从圆筒状突起部23A的上部内部分离。由此,开放连通容器的外部和膨胀室34内的通气通道35,膨胀室34的空气通过通气通道35而被排放至外部。由此,在结束了内容物的涂布操作之后,能够以简单的操作容易地使膨胀了的弹性体3恢复至图8所表示的原来状态。由此,涂布操作的重新开始变得容易,另外,能够容易地防止由于放置膨胀了的状态的弹性体3而失去弹性体3的弹性复原力。
根据第2实施方式的内容物挤出容器1’(后面所述的第3实施方式的内容物挤出容器10也相同),通过以将液体或者凝胶状的内容物33填充于容纳部2的状态重复挤压变形部15的挤压以及其解除,从而能够逐渐地使薄片状的弹性体3向容纳部2侧膨胀。因此,通过控制使弹性体3膨胀的速度和/或量从而能够任意地控制被送出的内容物的量和/或速度。
另外,因为由薄片状弹性体3挤压内容物33而使之送出,所以与专利文献1或者2的容器不同,内容物33即使变少也能够稳定地送出适量的内容物。本实施方式的内容物挤出容器1’能够使最初为平面状的薄片状的弹性体3膨胀直至成为沿着容纳部2的内面形状的立体形态(稍微塌陷的半球状的立体形态)。
还有,向容纳部2的内容物33的容纳或者填充可以去掉盖体7来进行,也可以通过送出通道5而不去掉盖体7来进行。
再有,挤压变形部15具有横贯顶部15A的线状的加强部50、在沿着周缘15B的方向上形成的线状的薄壁部60。由此,本实施方式的内容物挤出容器1’即使不是由经特别选定的材质制作,也容易由挤压而使挤压变形部15变形,而且在解除挤压的时候容易从变形状态恢复至原来状态。另外,由薄壁部60的形成位置,能够调整由1次的挤压而使弹性体3膨胀的量。
另外,内容物挤出容器1’因为薄壁部60被形成为断续的线状,所以能够确保薄壁部60的形成地方的强度。
另外,内容物挤出容器1’(后面所述的第3实施方式的内容物挤出容器10也相同)因为以由第2逆止阀29进行开闭的吸气通道32包围空气排除装置24的通气通道35的方式使空气排除装置24与第2逆止阀29一体化,所以与将空气排除装置24和第2逆止阀29设置于顶面部14的不同位置的情况相比较,顶面部14上的挤压变形部15(即,能够进行挤压操作的部分)的面积扩大。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内容物挤出容器1’与将空气排除装置24和第2逆止阀29设置于不同位置的情况相比较,在进行挤压的部位上有自由度且使内容物送出的操作的操作性高。另外,内容物挤出容器1’中,通过使空气排除装置24和第2逆止阀29一体化,从而露出于外部的部件被紧凑地集中,从而呈现优异的外观。
再有,在本实施方式中,空气排除装置24因为以封闭通气通道35的方式使施力的螺旋弹簧37被容纳于形成通气通道35的一部分的弹簧保持部77A(弹性部件的容纳部)内,所以能够实现空气排除装置24的进一步的节省空间化。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内容物挤出容器1’中的空气排除装置24具有被连接设置于栓部件36的扣子部件71,且通过用手挤压该扣子部件71从而栓部件36抵抗螺旋弹簧37的施力并开放通气通道35。而且,扣子部件71为覆盖吸气通道32的上方的盖体。因此,能够防止异物混入到吸气通道32等,能够提高与挤压变形部15的外观上的一体感并能够提高设计性。另外,因为能够兼用具有这样的功能的盖体和扣子部件,所以从抑制部件个数的观点出发而优选。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内容物挤出容器1’中,因为使扣子部件71的外面形状与挤压变形部15的外面形状相匹配,所以内容物挤出容器1’的外观进一步成为具有一体感的外观,从而提高了设计性。
另外,扣子部件71与挤压变形部15(顶面部14)之间的间隙优选为0.01~5mm,更加优选为0.05~1mm。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内容物挤出容器1’中,加压单元4具有由挤压变形部15的变形而内容积减少的加压室22、被设置于该加压室22与弹性体3之间的隔壁23,第2逆止阀29的吸气通道32连通加压室22内和容器的外部,空气排除装置24的通气通道35连通容器的外部和被形成于隔壁23与弹性体3之间的膨胀室34内。即,一体化了的空气排除装置24和第2逆止阀29成为实现了连通容器内的不同空间的2个空气通道即吸气通道32与通气通道35的一体化的崭新的机构。
如以上所述,内容物挤出容器1’因为空气排除装置24和第2逆止阀29以由第2逆止阀29进行开闭的吸气通道32包围空气排除装置24的通气通道35的方式被一体化,所以与将空气排除装置24和第2逆止阀29设置于不同位置的情况相比较,顶面部14上的挤压变形部15的面积大。因为面积大,所以本实施方式的内容物挤出容器1’与将空气排除装置24和第2逆止阀29设置于不同位置的情况相比较,挤压解除后的挤压变形部15的弹性复原变得更缓慢,但是通过设置加强部50从而能够更加加快。即,由加强部50所取得的效果在本实施方式中变得更大。
在第2发明以外的发明中,也可以不设置加强部以及/或者薄壁部。
另外,即使是在设置加强部以及/或者薄壁部的情况下,它们的设置方式也能够适当变更。
例如,加强部没有必要被形成为1根的线状。图16(a)所表示的挤压变形部15C的加强部50A由大致垂直的2根线所构成。如果这样做的话,则可以认为能够更加容易地使挤压变形部15C从变形进行恢复。
另外,薄壁部并不限定于如以上所述的内容物挤出容器1’那样的3个圆弧状。图16(b)所表示的挤压变形部15D具有被形成为更加细地进行断续的线状的薄壁部60B。这样,薄壁部60B的长度没有必要为一定,另外,其间隔也没有必要被形成为一定。
另外,例如空气排除装置24与第2逆止阀29并不一定需要以吸气通道32包围通气通道35的方式进行一体化。如图17所表示的内容物挤出容器1A那样,空气排除装置24也可以设置于配设了第2逆止阀29的顶面部14的另一端侧。在此情况下,加强部50如果以在平面视中与连结空气排除装置24和第2逆止阀的直线相交叉的方式进行设置的话,则能够更加容易地使挤压变形部从变形进行恢复。
接着,根据图18以及图19所表示的第3实施方式的内容物挤出容器10对第5以及第6发明进行说明。第3实施方式的内容物挤出容器10也是第1~第3发明、第5发明以及第6发明中的任意的实施方式。
如图19、图21以及图22所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内容物挤出容器10具备:容纳内容物33并且具有连通其内外的送出通道5的容纳部2、膨胀室34以及加压单元4,加压单元4通过将气体注入膨胀室34从而增加膨胀室34的体积,通过增加膨胀室34的体积从而容纳部2内的内容物33通过送出通道5被送出至容纳部2外。膨胀室34,其一部分由弹性体3所构成,并且通过由加压单元4将气体注入到膨胀室34从而该弹性体3发生变形并增加体积。另外,具备在结束了由加压单元4对膨胀室34注入气体的时候使膨胀室34的体积减小的膨胀吸收部。
容纳部2容纳内容物并且在上面具备大致圆形的开口部2a,并凹陷成凹状即半球状或者部分球状。弹性体3以覆盖开口部2a的整体的方式被配置于容纳部2,并制作成大致圆形的薄片状。还有,本发明中的容纳部也可以是内部的截面积大于开口部的面积的容纳部。
加压单元4具备一个面被弹性体3覆盖的大致圆形的平板状的隔壁23、拱顶状的挤压变形部15、第一逆止阀28。膨胀室34为隔壁23与薄片状的弹性体3之间的空间。
挤压变形部15由从隔壁23的相反侧朝着隔壁23用手进行施加的挤压力而发生变形,且通过解除该挤压而恢复至原来状态即恢复至挤压之前的状态。由该挤压变形部15的变形而内容积减少的小腔室即加压室22由挤压变形部15和隔壁23包围而形成。而且,加压室22与薄片状的弹性体3之间被隔壁23分隔开。在隔壁23上设置有连接膨胀室34和加压室22的通气通道31。第一逆止阀28被设置于通气通道31。该第一逆止阀28只允许从挤压变形部15侧即从加压室22朝着膨胀室34通气,并且实质上不允许膨胀室34的空气向加压室22移动。加压单元4是在挤压变形部15被挤压的时候通过通气通道31将加压室22的气体输送到膨胀室34,由此使膨胀室34的体积增加(由气体的压力而使弹性体3向容纳部2侧膨胀)的单元。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膨胀室34为隔壁23与弹性体3之间的空间,在挤压挤压变形部15之前的初始状态下,隔壁23与薄片状的弹性体3之间紧密附着,在两者之间不存在被称作为室的那样的空间。但是,对于本说明书中的膨胀室来说,还包含紧密附着的状态下的隔壁23与薄片状的弹性体3之间。还有,也可以从挤压挤压变形部15之前的初始状态,在隔壁23与弹性体3之间存在具有间隙或者规定容积的空间。
另外,隔壁23具备用于在解除挤压变形部15的挤压的时候使该膨胀室34内的压力降低并消除残压的压力缓和部80。该压力缓和部80具有在解除挤压变形部15的挤压的时候至少一部分向加压室22侧进行移动(位移)的位移部81。
以下,对第3实施方式的内容物挤出容器10进行更为具体的说明。
第3实施方式的内容物挤出容器10除了将压力缓和部80设置于隔壁23之外,具有与第2实施方式的内容物挤出容器1相同的构成。因此,对于第3实施方式,主要对与第2实施方式不相同的点进行说明,对于相同的点,将相同的符号标注于图18~图22等从而省略说明。还有,图9~图11、图14、图15也同样适用于第3实施方式的内容物挤出容器10。
隔壁形成部件12在加压室22与薄片状的弹性体3之间形成平面视圆形的平面状的隔壁23。隔壁23气密性地分隔加压室22与薄片状的弹性体3之间。
第3实施方式的内容物挤出容器10在该隔壁23具备压力缓和部80。压力缓和部80具有在解除挤压变形部15的挤压的时候至少中央部81c发生位移的位移部81。如图22所示,在解除挤压变形部15的挤压的时候,通过该位移部81的至少一部分、具体来说中央部81a向加压室22侧进行移动,从而减少加压室22的容积(体积)。其结果,降低了膨胀室34内的压力。
关于本实施方式中的压力缓和部80,如果进行更为具体的说明的话,则如图19所示,压力缓和部80由被形成于隔壁形成部件12的平面视圆形的贯通孔82和以堵塞该贯通孔82的方式进行配设的可挠性部件83所构成。也可以说压力缓和部80相当于膨胀吸收部。
可挠性部件83形成为薄板或薄片状,具有可挠性并且由非通气性的材料所构成。可挠性部件83,由熔接、粘结剂等的任意的固定方法而气密性地将其周缘部83a固定于贯通孔82的周围。
本实施方式中的位移部81为可挠性部件83上的没有被固定于隔壁形成部件12的中央部分(周缘部83a以外的部分)。位移部81在解除了挤压变形部15的挤压的时候,至少其中央部81从图21所表示的挤压挤压变形部的状态下的位置,如图22所示,向加压室22侧移动。另外,位移部81的移动因为是通过具有可挠性的可挠性部件83发生挠曲而产生的位移,所以本实施方式的位移部81也相当于本发明中的可挠部。
如图19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位移部81在容器10的非使用状态下,特别是在压力差不存在于加压室22与比隔壁23更靠近弹性体3侧的空间之间的情况下,成为大致平面状,但是如图21所示,在挤压挤压变形部15而将加压室22的空气送入到隔壁23与弹性体3之间的期间,因为加压室22内的压力大于膨胀室34内的压力,所以位移部81具有朝着弹性体3侧突出的凸曲面状。另一方面,其后,如果解除挤压变形部15的挤压的话,则挤压变形部15开始恢复至原来状态,并且加压室22内的压力急剧下降。因此,加压室22内的压力低于膨胀室34内的压力,位移部81如图22所示变化成朝着加压室22侧(弹性体3的相反侧)突出的凸曲面状的形态。该位移部81的形态变化在挤压变形部15从图21所表示的变形状态到变成图22所表示的挤压前的状态为止的期间发生。该可挠性部件83的形态变化如图21以及图22所示与挤压变形部的形态变化相比较是微小的。
本实施方式的内容物挤出容器10因为在隔壁23具备具有这样的构成的压力缓和部80,所以在挤压挤压变形部15并使内容物33送出之后,如果解除该挤压的话,则被隔壁23与弹性体3及可挠性部件83包围的空间的容积(体积)仅瞬间增大位移部81发生变形的份,之后,弹性体3的膨胀停止,弹性体3由于缩小而向隔壁23侧仅移动一点点,并且膨胀室34的容积(体积)减小。因此,隔壁23和弹性体3之间的膨胀室34内的空气压急剧下降,同时,使弹性体33向膨胀的方向进行作用的加压力(挤压弹性体的力)也急剧降低。
因此,与解除挤压变形部的挤压大致同时地,弹性体3的膨胀停止,内容物33的送出也与此大致同时地停止。
还有,在此所谓的膨胀室34的容积(体积),是指包含隔壁23的内面的平面与弹性体3的内面所成的空间的容积(体积),由弹性体3的位移而直接发生变动,但是由位移部81的位移而不会直接发生变动。
这样,根据第3实施方式的内容物挤出容器10,通过解除挤压变形部15的挤压,从而能够早期地停止内容物33的送出。另外,通过挤压挤压变形部15而使之变形,从而能够迅速地送出容器10内的内容物33。因此,使用者能够容易而且以根据其意向的应答速度没有不协调感地进行内容物33的送出以及送出的停止。
从早期地停止内容物的送出的观点出发,位移部81的面积,换言之,可挠性部件83的可变形部分的面积(在本实施方式中与贯通孔82的面积相同)优选为隔壁23的全面积(也包含贯通孔82部分的面积)的0.4~50%,特别优选为1~25%。在此,位移部81的面积是如图19所示将位移部和/或隔壁成平面状而进行测定的面积,或者是在与隔壁23相垂直的方向上投影各部的平面积。
另外,由位移部81的形态变化而引起的膨胀室34内的容积的最大变化量(假定弹性体3不发生任何变形而求得的值)优选为容纳部2的容积(不会由弹性体3的位置而发生变化的值)的10%以下。
另外,位移部81并不一定需要是具有弹性的弹性体,优选较隔壁23上的位移部81以外的部分柔软。作为使位移部81柔软的方法,有(1)使用较隔壁23的其它部分的形成材料更柔软的材料作为形成位移部81的可挠性部件83的形成材料的方法;(2)使位移部81或者形成位移部81的可挠性部件83的厚度较隔壁23的其它部分的厚度薄的方法;或者(3)组合这些方法的方法等。
作为(1)的方法,例如有使可挠性部件83为聚乙烯制、使隔壁23的其它部分为聚丙烯制的方法等。作为(2)的方法,例如有使位移部81或者形成位移部81的可挠性部件83的厚度为隔壁23的其它部分的厚度的1/5~1/100的方法。
位移部81或者形成位移部81的可挠性部件83的厚度只要是能够形成位移部的话,则没有特别的限制,如果表示由合成树脂形成的情况下的一个例子的话,则为0.1~2mm左右。
第3实施方式中的薄片状的弹性体3也以接近于隔壁23并沿着该隔壁23的方式进行配设。另外,薄片状的弹性体3将其周缘部夹于隔壁形成部件12与弹性体固定部件13之间来进行固定。薄片状的弹性体3除了所述周缘部之外不被固定于隔壁形成部件12,因此,能够由被加压单元4输送的空气的压力(空气压),如图21所示,向容纳部2侧膨胀。
在第3实施方式中的送出通道5上也以与第2实施方式相同的方式可自由装卸地固定有喷嘴部件26参照图13以及图14)。注入以及送出部51在内部具有流体的流路,在安装有喷嘴部件26的状态下,开放该流路,在没有安装喷嘴部件26的状态下,封闭该流路。
对于第3实施方式中的注入以及送出部51的构成、喷嘴部件26的构成、相对于注入以及送出部51的喷嘴部件的固定方法、内容物33向容纳部2的容纳或者填充方法等来说,也适用第2实施方式中的说明。
根据第3实施方式的内容物挤出容器10,因为在隔壁23具备上述的构成的压力缓和部80,所以与解除挤压变形部15的挤压大致同时地,弹性体3的膨胀停止,内容物33的送出也与此大致同时地停止。因此,使用者能够容易而且没有不协调感地进行内容物33的由弹性体3的挤压进行的送出以及送出的停止。
而且,通过解除挤压变形部15的挤压,即,仅通过将施加于挤压变形部15的力减弱到挤压变形部15开始向原来状态恢复的程度,从而能够进行该内容物33的送出的停止。因此,使用者可以随心所欲地进行由弹性体3的挤压进行的送出以及送出的停止。
第5发明以及第6发明的内容物挤出容器作为粘度相对高的液体的挤出容器是适宜的。
第5发明并不限制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可以进行适当变更。
例如,取代如上述的第3实施方式中的那样将可挠性部件83直接接合于隔壁形成部件12的贯通孔82的周围,也可以通过支撑其周缘部的支撑体将可挠性部件83固定于隔壁形成部件12。具体来说,也可以如图23所表示的实施方式那样将可挠性部件83的周围固定于框状的支撑体84的内周面的槽内,并且将该支撑体84固定于隔壁形成部件12的贯通孔82的周围。
另外,本发明中的压力缓和部(膨胀吸收部)也可以设置具备在解除挤压变形部15的挤压的时候其整体向加压室22侧进行位移的可动部件85的部件。图24所表示的实施方式的压力缓和部80A上的可动部件85具有圆板的周围结合于圆筒体的轴长方向中央部的内面的形态。可动部件85由非通气性的材料所构成,以被容纳于在底部具有贯通孔的有底圆筒状的保持体86内的状态被固定于隔壁形成部件12的贯通孔82。保持体86的上端被具有贯通孔的盖体87封闭,可动部件85从保持体86内不露出。在可动部件85的外周面与保持体86的内周面的界面上介有提高气密性的油剂。
在设置这样的压力缓和部80A的情况下,如果在挤压挤压变形部15之后解除该挤压的话,则可动部件85也向加压室22侧发生位移,并且被形成于隔壁23与弹性体3之间的膨胀室34(参照图22)内的压力急剧降低。因此,能够与解除挤压变形部15的挤压大致同时地停止内容物33的送出。
本发明中的位移部和/或可挠部也可以是在挤压挤压变形部15并将加压室22的空气送入到隔壁23与弹性体3之间的期间,成为平面状,如果解除挤压变形部15的挤压的话则向加压室22侧变化成凸的凸曲面状的形态的部件。
作为本发明中的位移部,也可以使用如图25所表示的那样的波纹状的弹性体88。
即,能够使用封闭了一端的波纹状的弹性体来构成压力缓和部(膨胀吸收部)。更为具体地说明的话,则第5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中压力缓和部80如图25所示具备被形成于隔壁形成部件12(隔壁23)的平面视圆形的贯通孔82、以堵塞该贯通孔82的方式被配设于隔壁23的挤压变形部15侧的波纹状弹性体88。
波纹状弹性体88由具有弹性并且非通气性的材料、例如聚乙烯等的聚烯烃树脂所构成。由熔接、粘结剂等的任意的固定方法将波纹状弹性体88的未被堵塞的一端88a气密性地固定于贯通孔82的周围。
本实施方式中的位移部81B是波纹状弹性体88的被封闭的一侧(具体来说,被封闭的端部)88b。位移部81B在解除挤压变形部15的挤压的时候从挤压图26所表示的挤压变形部15的状态下的位置如图27所示向加压室22侧(弹性体3的相反侧)移动。另外,位移部81B的移动因为是由于波纹状的弹性体88的波纹部88c发生挠曲而产生的位移,所以本实施方式的波纹部88c也相当于本发明中的可挠部。
另外,在上述的容器1’、10中,通过包含多个贯通孔73B的吸气通道32包围由圆筒状突起部23A内的空间构成的通气通道35,从而使空气排除装置24和第2逆止阀29一体化,但是替代此,也能够制成将构成吸气通道的孔作为一个环状的孔并由该孔而使空气排除装置24的通气通道35被包围的形态。
另外,如图24所示,也可以将空气排除装置24和第2逆止阀29分别设置于顶面部14上的不同的地方。
另外,挤压变形部15的加强部50以及薄壁部60,也能够省略任意一者或者两者。
接着,参照图28~图37,对第7以及第8发明进行说明。
在本发明(第7发明)的液体的注入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34所示,将从气溶胶容器90吐出的液体33A注入到具备能够从外部视觉辨认所注入的液体33的量的液体容纳部2B的容器1B。另外,在注入由气溶胶容器90进行注入的液体33A之前,由任意的方法将粘度低于该液体33A的第2液体33B注入到液体容纳部2B。
本发明(第8发明)的容器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容器1B如图34所示是由气溶胶容器90将液体33A注入到内部的容器,并具备从外部能够视觉辨认所注入的液体33A、33B的量的液体容纳部2B。在图34中,符号98是被设置于由透明的塑料构成的容器主体6的、用于能够正确地测量液体33A以及/或者33B的量的刻度。
另外,如图33所示,在液体容纳部2B上设置有在由气溶胶容器90注入液体33A的时候能够排放该液体容纳部2B内的空气93的排气通道94。排气通道94以由液体33A的注入而增大液体容纳部2B内的气压,该正压状态在液体33A的注入中被维持并且使液体容纳部2B内的液体33不漏出至外部的方式形成。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容器1B如图29所示具备具有凹曲面状的内面的容器主体6、可自由装卸地被安装于容器主体6的盖体7。容器主体6在上端部的内周面具有螺接用凸条8,盖体7在下端部的外周面具有螺接用凸条9。容器主体6和盖体7通过螺接用凸条8以及螺接用凸条9而被可自由装卸地螺接。
盖体7具有顶面部形成部件11、隔壁形成部件12、薄片状的弹性体3以及弹性体固定部件13。
顶面部形成部件11形成向容器1B外成为凸的凸曲面状的顶面部14。顶面部14,其整体或者一部分形成由手挤压而容易发生变形且由该挤压的解除而恢复至原来状态的挤压变形部5。即,挤压变形部15具有凸曲面状的形状。
在顶面部形成部件11的周缘部朝着挤压变形部15的凸曲面的突出(膨出)方向的相反方向垂直设置有筒状连接部17,在隔壁形成部件12的周缘部设置有上下延伸的一对筒状连接部18,19。通过使顶面部形成部件11的筒状连接部17和在隔壁形成部件12的周缘部向上方延伸的筒状连接部18经由分别设置在其上的螺接用凸条17a和螺接用凸条18a而螺接,从而顶面部形成部件11和隔壁形成部件12被气密性地连接而一体化。另外,通过如以上所述进行连接,从而在顶面部形成部件11与隔壁形成部件12之间形成加压室22。
隔壁形成部件12在加压室22与薄片状的弹性体3之间形成平面视圆形的平板状的隔壁23。隔壁23气密性地分隔加压室22与薄片状的弹性体3之间。隔壁23如图35所示即使在用手挤压挤压变形部15而使之变形的时候实质上也不发生变形。
薄片状的弹性体3以接近于隔壁23并沿着该隔壁23的方式进行配设。换言之,隔壁23,一个面被弹性体3覆盖。薄片状的弹性体3将其周缘部夹于隔壁形成部件12与弹性体固定部件13之间来进行固定。薄片状的弹性体3除了所述周缘部之外未被固定于隔壁形成部件12,因此,由被加压单元4输送的空气的压力(空气压),如图35所示,向液体容纳部2B的凹曲面状的内面41膨胀。
通过使在隔壁形成部件12的周缘部朝下方延伸的筒状连接部19和弹性体固定部件13经由分别设置在其上的螺接用凸条19a,13a而螺接,由此,使隔壁形成部件12和弹性体固定部件13一体化。
弹性体固定部件13形成为筒状,其内周面形成与容器主体6的凹曲面状的内面相连接的凹曲面。液体容纳部2B的凹曲面状的内面41由弹性体固定部件13的内周面以及容器主体6的凹曲面状的内面所形成。在液体容纳部2B的凹曲面状的内面41的一部分,更为具体来说在位于后面所述的空气排除装置24的正下方的部分,将注入以及送出通道5的液体容纳部2B侧的开口部25开口成圆形或椭圆形状。
容器1B如图28所示具备由容器主体6以及盖体7构成的把持部10B、从容器主体6的外周部分突出并在内部具有流体的流路的注入以及送出部51。把持部10B如图28所示具有扁平椭圆体状的大致形状。把持部10B为在送出容器1B的内容物33的时候使用者进行把持的部分。把持部10B的把持方式优选将拇指碰到顶面部14并将把持部10B夹于该拇指与其它几根手指之间来进行把持。
容器1B中的注入以及送出部51如图30所示具有与第2实施方式的容器1的注入以及送出部51相同的构成。
注入以及送出部51在不安装喷嘴部件26的状态下或者在不推压气溶胶容器90或泵式容器的液体注入用的喷嘴的状态下,阀部件55紧密附着于阀轮廓体56的阀接触部56a,从而切断开口部25与开口部27之间的流路。
相对于此,在安装喷嘴部件26的时候,喷嘴部件26的筒状连接部26b挤压喷嘴连接部件57,喷嘴连接部件57以及与其结合的阀部件55反抗螺旋弹簧54的作用力从而向容器主体6侧挤入。由此,开口部25与开口部27之间成为连通状态,且成为从开口部25到喷嘴部件内的内容物送出用的开口部27’为止的内容物33的送出通道5被开放的状态。还有,通过将喷嘴部件26覆盖于阀轮廓体56并加以扭转,从而使被设置于阀轮廓体56的外周部的凸部56b与被设置于喷嘴部件26的锁住用的槽或者开口部26c相卡合,并稳定地维持与阀轮廓体55的结合状态以及从开口部25到开口部27’的流路。
喷嘴部件26是在送出容器1B内的内容物33的时候所使用的部件,如图34所示,在将液体33A,33B注入到容器1B内的时候从注入以及送出部51(更为具体来说,阀轮廓体56)卸除喷嘴部件26。
喷嘴部件26通过其更换从而能够替换从容器主体侧的开口部25到内容物送出用的开口部27’为止的通道的长度或直径。另外,能够更换成喷嘴前端侧的开口部27’的尺寸等不相同的喷嘴部件,或者能够从在周围附有刷毛26a的附有刷子的喷嘴部件更换成没有这样的刷毛26a的喷嘴部件。附有刷毛26a的附有刷子的喷嘴部件26适用于将染发剂或头发化妆品等的护发剂、护肤剂等涂布于头发或头皮、除此之外的部分的皮肤等。还有,图28中的符号26e是指区分钩,用于分开头发。
另外,也可以直接将喷嘴部件26不可装卸或者可自由装卸地固定于形成容器主体6的底面部21的部件,从而形成送出通道5。
在将液体33A,33B注入到容器1B的时候,用后面所述的泵式的注入器或者气溶胶容器的喷嘴部件91,挤压喷嘴连接部件57。在此情况下,喷嘴连接部件57以及与其相结合的阀部件55也向容器主体6侧挤入。由此,开口部25与成为注入口的开口部27之间变成连通状态。
对将双组分染发剂的第1剂以及第2剂填充于本实施方式的容器1B的方法的优选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首先,由没有图示的泵式的注入器将作为液体33B的双组分染发剂的第2剂注入到容器1B。作为泵式的注入器,例如能够使用具有推碰到容器1B的上述的喷嘴连接部件57的喷嘴部件,在将喷嘴连接部件57推碰到喷嘴部件的状态下,通过实施规定的操作从而使内部的内容物吐出的泵式的容器。作为用于使内容物吐出的规定操作,可以列举杆的上下移动或者前后移动、按压按钮等的按压部的按压的重复等。
如以上所述通过目视观察液体33B的液面的位置处于刻度98的哪个位置从而测量出注入到容器1B的液体容纳部2B内的该液体33B的量。但是,在没有刻度的情况下,也可以仅把握大概的量。
接着,如图34所示,使容器1B的注入以及送出部51朝下方并由气溶胶容器90将作为液体33A的粘度大于第2剂的双组分染发剂的第1剂注入到容器的内部。具体来说,通过将容器1B的上述的喷嘴连接部件57推碰到气溶胶容器90的喷嘴部件91并压低该喷嘴部件91,从而将气溶胶容器90内的液体33A注入到容器1B的液体容纳部2B内。
在本发明的液体注入方法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将能够排放液体容纳部2B内的空气93的排气通道94设置于容器1B的该液体容纳部2B,通过排气通道94,在由该排气通道抑制用气溶胶容器90注入液体33A的时候的该液体容纳部2B内的压力的过度上升的状态下,由该气溶胶容器进行该液体33A的注入。
对于粘度高的液体的注入来说,优选使用气溶胶容器90特别是优选使用气压高的气溶胶容器来注入液体,但是在从气溶胶容器90将液体33A注入到除了成为注入口的开口部27之外完全被封闭的容器的情况下,会产生容器1B的破损、破裂或者螺纹错位的问题。相对于此,在由排气通道抑制液体容纳部2B内的压力的过度上升的状态下,通过由气溶胶容器进行液体33A的注入从而能够防止这样的问题。
但是,在作为排气通道94设置有大截面的排气通道的情况下,在由气溶胶容器将高粘度的液体33A注入到容器1B的时候,容易产生该液体33A贯通先注入的液体33B的液面而隆起的现象。
如果发生这样的现象的话,则一边观察液体33B的液面或者液体33B和液体33A的混合液的液面一边确认液体33A的注入量变得困难,因而不能够通过观察液面来知晓液体33B的量。
因此,在本发明的液体注入方法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作为排气通道94形成为从相对微小的压力到规定压力为止不通气的通道,在使因由气溶胶容器90注入液体33A而产生的液体容纳部2B内的正压状态持续到该液体33A的注入结束为止的状态下,由气溶胶容器90进行该液体33A的注入。
即,在由气溶胶容器90注入液体33A的时候,由液体33A的注入而压缩容器1B内的空气93,在由被压缩的空气93将规定压力施加于液面或者所注入的液体的状态下进行该液体33A的注入。
由此,能够有效地抑制液体33A贯通先注入的液体33B的液面而隆起的现象。
在本实施方式的容器1B的液体容纳部2B设置有能够进行这样的注入的排气通道94。即,容器1B设置有如图34所示在由气溶胶容器将液体33A注入到液体容纳部2B的时候如图33所示能够排放液体容纳部2B内的空气93的排气通道94,该排气通道94以通过由气溶胶容器进行的液体33A的注入而增大液体容纳部2B内的气压并且在液体的注入中维持该正压状态的方式进行形成。另外,该排气通道94以不使液体容纳部2B内的液体33A,33B漏出至外部的方式进行形成。
对于容器1B中的排气通道94,如果更为具体地说明的话,则如图33所示,将通过螺接容器主体6和盖体7而紧密附着以提高密闭性的环状密封部95,96形成于容器1B中的容器主体6以及盖体7,如图31以及图32所示,将用于形成排气通道94的凹部95a形成于容器主体6侧的环状密封部95的周向的一部分。而且,由该凹部95a,形成排气通道94的一部分。即,由凹部95a的存在而在环状密封部95,96彼此之间产生间隙或者紧密附着的程度低于其它部分的部分,该间隙或者该部分构成排气通道94的一部分。
用于产生排气通道94的凹部95a在图示例中被形成于容器主体6侧的环状密封部95的上端部,但是替代其,也可以形成于环状密封部95的外面侧,另外,替代容器主体6侧的环状密封部95,也可以形成于盖体7侧的环状密封部96的上端部或内面侧。
另外,用于产生排气通道94的凹部95a可以在容器主体6的周向上只形成一个,也可以形成多个。图37中,表示了形成多个凹部95a的一个例子。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容器1B中,排气通道94如图33所示在容器主体6与盖体7的螺接部上通过被形成于容器主体6与盖体7之间的微小的间隙99连通液体容纳部2B内和容器外。因此,液体33即使从液体容纳部2B漏出至该间隙99内,也能够防止该液体33直接向容器1B外漏出。特别是排气通道94如果通过容器主体6上的具有螺接用凸条8的面与盖体7上的具有螺接用凸条9的面之间的微小的空间97而连通液体容纳部2B内和容器外的话,则由于大致沿着周向延伸成螺旋状的螺接用凸条8,9的存在而更加可靠地防止了液体向容器1B外漏出。
而且,在容器的使用后,能够将容器主体6和盖体7分开来进行清洗,并且能够容易地除去进入到该空间97内的液体。液体容纳部,其深度优选为小于在深度方向中央部的该液体容纳部的直径。
本实施方式的容器1B通过用手拿住容器1B并加以摇动从而能够混合按顺序注入到内部的液体33B和33A。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容器1B具备由手挤压而发生变形且由该挤压的解除而恢复至原来状态的挤压变形部15,并且通过重复挤压变形部15的挤压和解除从而能够逐渐地送出液体容纳部2B内的液体33。
更为具体来说,容器1B如图29所示在液体容纳部2B中的容器主体6的相对部配设有薄片状的弹性体3,通过由加压单元4向该弹性体3输送气体并由该气体的压力使弹性体3朝着液体容纳部2B的凹曲面状的内面21膨胀,从而能够通过从开口部25直至喷嘴部件侧的开口部27’的流路将液体容纳部2B内的内容物33送出至外部。在本实施方式的容器1B中,使弹性体3膨胀的气体为空气(含有氧和氮的混合气体)。
本实施方式的容器1B中的加压单元4除了上述的挤压变形部15、加压室22以及隔壁23之外还具有第1逆止阀28以及第2逆止阀29。
第1逆止阀28被设置于形成于隔壁23的通气通道31,如图35所示在用手挤压挤压变形部15而使之变形的时候开放通气通道31,朝着弹性体3输送空气室22内的空气。另一方面,如图36所示,如果解除挤压变形部15的挤压的话,则由第1逆止阀28封闭通气通道31,由此,阻止了使弹性体3膨胀的空气逆流到加压室22。
第2逆止阀29被设置于形成于顶面部形成部件11的吸气通道32上,如图35所示,在用手挤压挤压变形部15而使之变形的时候,封闭吸气通道32。另一方面,在挤压变形部15的挤压之后如果解除该挤压的话,则如图36所示挤压变形部15由于其复原弹性而恢复至原来状态,第2逆止阀29开放吸气通道32,容器1B外的空气流入到加压室22内。
挤压变形部15设置有厚度大于其它部分的加强部50和厚度小于其他部分的薄壁部60,由此,能够以小的力使挤压变形部15变形并且也能够提高从变形状态恢复到原来状态的恢复性。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容器1B具备在挤出内容物33之后使滞留于膨胀室34的空气逃逸到外部的空气排除装置24。本实施方式中的膨胀室34为隔壁23与弹性体3之间的空间,在挤压挤压变形部15之前的初始状态下,隔壁23与薄片状的弹性体3之间紧密附着,在两者之间不存在被称作为室的那样的空间。但是,对于本说明书中的膨胀室来说,还包含紧密附着的状态下的隔壁23与薄片状的弹性体3之间。还有,从挤压挤压变形部15之前的初始状态,也可以在隔壁23与弹性体3之间存在具有间隙或者规定容积的空间。
空气排除装置24具有由螺旋弹簧37(弹性部件)而被施力的栓部件36,通常,切断连接隔壁23与弹性体3之间的膨胀室34和容器外的通气通道35,但是通过挤压结合于栓部件36的扣子部件71从而能够开放该通气通道35。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容器1B,在将液状或者凝胶状的内容物33填充于液体容纳部2B的状态下,通过重复挤压变形部15的挤压以及其解除,从而能够使薄片状的弹性体3逐渐地向液体容纳部2B的凹曲面状的内面41侧膨胀。因此,通过适当控制使弹性体3膨胀的速度和/或量从而能够任意地控制被送出的内容物的量和/或速度。
另外,因为由弹性体3挤压内容物33而使其送出,所以与专利文献1的容器不同,即使内容物33变少也能够稳定地送出适量的内容物。还有,本实施方式的容器1B能够使最初为平面状的薄片状的弹性体3膨胀直至成为沿着液体容纳部2B的凹曲面状的内面41的立体形态(稍微塌陷的半球状的立体形态)为止。
用气溶胶容器进行注入的液体(第1剂)的粘度优选为10000~200000mPa·s。另外,在用气溶胶容器进行注入的液体的注入之前进行注入的第2液体(第2剂等)的粘度低于用气溶胶容器进行注入的液体,优选为50~5000mPa·s。
第7发明以及第8发明并不限制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可以进行适当的变更。
例如,也可以在用气溶胶容器进行注入的液体的注入之前不将其他的液体注入到容器1B的液体容纳部2B中。另外,排气通道94也可以设置于容器主体6的周向上的其他部分。另外,也可以取代以透明的塑料形成容器主体6的整体而使容器成为仅使其一部分透明并从该一部分能够看得到液面。另外,刻度除了数字和线的组合之外也可以只是线或者只是数字。另外,也可以没有刻度。
对内容物挤出容器1,1’,1A,10及容器1B的各部分的材料进行说明。
作为挤压变形部15的形成材料,例如可以使用聚丙烯等的聚烯烃类热塑性树脂、或者热塑性弹性体等,但是从由手挤压而能够容易地发生变形的观点出发或者从以由挤压的解除而自然恢复至原来状态的观点出发,优选为聚丙烯。作为热塑性弹性体,可以列举苯乙烯类弹性体、聚烯烃类弹性体、聚酯类弹性体、聚酰胺类弹性体等。
另外,挤压变形部15从在变形后自然恢复至原来状态的观点出发,优选为曲率半径为50mm~100mm的截面圆弧状的凸曲面状。
另外,弹性体3的形成材料例如可以列举乙烯-丙烯-二烯烃橡胶(EPDM)、硅橡胶、天然橡胶等的橡胶、聚氨酯等的凝胶体。弹性体3的形成材料从耐久性、耐内容物性的观点出发优选EPDM。
作为第3实施方式中的可挠性部件8的形成材料,可以使用合成树脂制的薄片或者薄板、橡胶制薄片、金属制的薄板等,但是并不限制于这些。
另外,各个实施方式中的隔壁形成部件12、弹性体固定部件13、容器主体6的形成材料优选为热塑性树脂、热固化性树脂等的合成树脂,但是并不限制于这些。另外,也可以由金属或者其他材料形成各个部件的一部分。
本发明(第1~第8)并不限制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可以进行适当的变更。
另外,挤压变形部15的加强部50以及薄壁部60,也可以省略任意一者或者两者。另外,作为加压单元,也可以将波纹状的泵机构设置于顶面部14。另外,作为第1逆止阀以及/或者第2逆止阀,可以使用各种公知的逆止阀,例如,也可以使用旋启式逆止阀、球式逆止阀、弹簧碟片式逆止阀等。
另外,在上述的各个实施方式的容器中,使弹性体膨胀的气体为空气(包含氧和氮的混合气体),但是本发明中的气体也可以是空气以外的气体。
产业上的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第1发明)的内容物挤出容器,即使内容物的残量变少也能够稳定地送出适量的内容物。
本发明(第2发明)的内容物挤出容器在由挤压发生的变形性以及从变形状态的恢复性方面表现优异,并能够顺畅地进行使内容物送出的操作。
本发明(第3发明)的内容物挤出容器能够在宽的范围内进行用于使内容物送出的挤压操作,并具有高的操作性。
本发明(第4发明)的吸排气一体型阀装置能够使具有逆止阀的多个吸气孔和排气通道接近配置,并且是紧凑小型的。
根据本发明(第5发明、第6发明)的内容物挤出容器,在解除挤压变形部的挤压的时候能够相对早地停止内容物的送出,且使用者能够容易而且没有不协调感地进行内容物的送出以及送出的停止。
根据本发明(第7发明)的液体的注入方法,即使是在由气溶胶容器注入高粘度的液体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视觉辨认该液体的量。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容器(第8发明),即使由气溶胶容器将高粘度的液体注入到内部,该液体也难以以山脊状隆起,并能够由目视而相对正确地把握注入到内部的液体的量。

Claims (30)

1.一种内容物挤出容器,其特征在于:
具备:
容纳内容物的凹状的容纳部;
以覆盖该容纳部的开口部的方式配置的薄片状的弹性体;
由气体的压力使该弹性体向所述容纳部侧膨胀的加压单元;以及
连通所述容纳部的内外并将由所述弹性体挤压的内容物送出至外部的送出通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容物挤出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状的容纳部具有大致圆形的开口部和凹曲面状的底面,该容纳部的深度小于在该容纳部的深度方向中央部的直径。
3.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内容物挤出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压单元以通过重复由手进行的挤压以及其解除从而能够逐渐地使所述弹性体膨胀的方式构成。
4.如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内容物挤出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压单元具备:
凸曲面状的挤压变形部,由手挤压而发生变形且由该挤压的解除而恢复至原来状态;
平板状的隔壁,被配置于该挤压变形部与所述弹性体之间;
加压室,被形成于所述挤压变形部与所述隔壁之间,并且由该挤压变形部的变形而减小内容积;
第1逆止阀,在挤压该挤压变形部的时候开放将所述加压室内的空气送至所述弹性体与所述隔壁之间的通气通道;以及
第2逆止阀,在解除该挤压变形部的挤压的时候开放将外部气体吸入到所述加压室内的吸气通道。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容物挤出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逆止阀被设置于所述隔壁。
6.如权利要求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内容物挤出容器,其特征在于:
以使所述容纳部的内面的立体形状与使所述弹性体膨胀至规定大小的时候的该弹性体的立体形状相一致的方式形成。
7.如权利要求1~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内容物挤出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体以通过使厚度不均匀从而使离所述送出通道远的部位较接近于该送出通道的部位更早地膨胀的方式构成。
8.如权利要求1~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内容物挤出容器,其特征在于:
具有容器主体和可自由装卸地被固定于该容器主体的盖体,将染发剂容纳于所述容纳部内,且用于该染发剂的对于头发的涂布。
9.一种内容物挤出容器,其特征在于:
具备:
容纳内容物的凹状的容纳部;
被配置于该容纳部的薄片状的弹性体;
由气体的压力使该弹性体向所述容纳部侧膨胀的加压单元;以及
连通所述容纳部的内外并将由所述弹性体挤压的内容物送出至外部的送出通道,
所述加压单元具有由手挤压而发生变形且由该挤压的解除而恢复至原来状态的挤压变形部,且以能够通过挤压该挤压变形部而使其变形从而使所述弹性体膨胀的方式构成,
所述挤压变形部朝着容器外被形成为凸曲面状,并具有横贯该挤压变形部的顶部的线状的加强部、以及在沿着该挤压变形部的周缘的方向上形成的线状的薄壁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内容物挤出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压单元以通过重复所述挤压变形部的挤压以及解除从而能够逐渐地使所述弹性体膨胀的方式构成。
11.如权利要求9或者10所述的内容物挤出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薄壁部被形成为断续的线状。
12.一种内容物挤出容器,其特征在于:
具备:
容纳内容物的凹状的容纳部;
被配置于该容纳部的薄片状的弹性体;
由空气压使该弹性体向所述容纳部侧膨胀的加压单元;以及
连通所述容纳部的内外并将由所述弹性体挤压的内容物送出至外部的送出通道,
所述加压单元具备由手挤压而发生变形且由该挤压的解除而恢复至原来状态的挤压变形部、以及在解除该挤压的时候开放吸入外部气体的吸气通道的逆止阀,且以通过重复所述挤压变形部的挤压以及解除从而将空气送入到由所述弹性体构成其一部分的膨胀室内,由此能够逐渐地使所述弹性体膨胀的方式构成,
具备使所述膨胀室内的空气排放至外部的空气排除装置,
所述空气排除装置具备弹性部件、栓部件、以及通过该弹性部件的容纳部连通所述膨胀室和容器的外部的通气通道,
所述栓部件被所述弹性部件施力而封闭该通气通道,且在被加压时开放该通气通道,
由所述逆止阀开闭的所述吸气通道包围所述空气排除装置的周围。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内容物挤出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排除装置具有被连接设置于所述栓部件的扣子部件,通过用手挤压该扣子部件从而所述栓部件抵抗所述弹性部件的施力并开放所述通气通道。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内容物挤出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扣子部件覆盖所述吸气通道的上方。
15.如权利要求12~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内容物挤出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压单元具有由所述挤压变形部的变形而内容积减小的加压室、以及被设置于该加压室与所述弹性体之间的隔壁,
由所述逆止阀开闭的所述吸气通道连通所述加压室内和容器外,
所述空气排除装置的所述通气通道连通容器的外部和被形成于所述隔壁与所述弹性体之间的所述膨胀室内。
16.一种吸排气一体型阀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
具有逆止阀的吸气孔;
排气通道,周围被多个所述吸气孔包围,并由被弹性部件施力的栓部件的位移而进行开闭,
所述弹性部件的容纳部构成所述排气通道的一部分。
17.一种内容物挤出容器,其特征在于:
具备容纳内容物并且具有连通其内外的送出通道的容纳部、膨胀室以及加压单元,加压单元通过将气体注入到膨胀室从而增加膨胀室的体积,通过增加膨胀室的体积从而容纳部内的内容物通过所述送出通道被送出至容纳部外,
所述膨胀室为其至少一部分由弹性体所构成并且通过由所述加压单元将气体注入到膨胀室从而使该弹性体发生变形并增加体积的膨胀室,
具备在结束由所述加压单元将气体注入到所述膨胀室的时候使膨胀室的体积减小的膨胀吸收部。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内容物挤出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纳部在上面具备开口并且凹陷,所述膨胀室由以覆盖该开口整体的方式配置的薄片状的所述弹性体以及隔壁所构成,
所述加压单元具备由隔壁和挤压变形部构成的加压室、仅允许从加压室向膨胀室通气的第一逆止阀、仅允许外部气体流入到加压室的第二逆止阀,
在所述隔壁具有在解除了所述挤压变形部的挤压的时候朝着所述弹性体的相反侧位移的位移部。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内容物挤出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位移部为在解除了所述挤压变形部的挤压的时候至少中央部向所述加压室侧位移的可挠部。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内容物挤出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挠部在所述挤压变形部的挤压中朝着所述弹性体侧变形成凸,在解除该挤压的时候朝着所述加压室侧变形成凸。
21.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内容物挤出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位移部在施加所述挤压的时候向所述弹性体移动,且在解除了所述挤压变形部的挤压的时候向弹性体的相反侧移动。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内容物挤出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位移部以包围设置于所述隔壁的孔的方式被设置于波纹状的弹性体,且该弹性体被配设于所述挤压变形部侧。
23.一种内容物挤出容器,其特征在于:
具备容纳内容物并具有上面开口的凹陷的容纳部、以覆盖该开口整体的方式配置的薄片状的弹性体、加压单元、以及连通所述容纳部的内外的送出通道,
所述加压单元具备:
隔壁,所述弹性体覆盖一个面;
挤压变形部,被设置于该隔壁的与所述弹性体为相反的一侧,并由来自隔壁的相反侧的挤压而发生变形且由该挤压的解除而恢复到原来状态;以及
逆止阀,仅允许从该挤压变形部侧朝着弹性体侧通气,
在所述隔壁具有在解除了所述挤压的时候朝着所述弹性体的相反侧位移的位移部。
24.一种液体的注入方法,其特征在于:
是将从气溶胶容器吐出的液体注入到具备从外部能够视觉辨认所注入的液体的量的液体容纳部的容器的液体的注入方法,
将能够排出该液体容纳部内的空气的微小的排气通道设置于所述液体容纳部,由该排气通道抑制该液体容纳部内的压力的过度上升,并且在使由液体的注入而产生的该液体容纳部内的正压状态持续到注入结束为止的状态下,由所述气溶胶容器进行该液体的注入。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液体的注入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由所述气溶胶容器注入的所述液体的注入之前,由任意的方法将粘度低于该液体的第2液体注入到所述液体容纳部。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液体的注入方法,其特征在于:
由所述气溶胶容器注入的所述液体为双组分染发剂的含有碱剂的第1剂,所述第2液体为双组分染发剂的含有过氧化氢的第2剂。
27.一种容器,其特征在于:
是由气溶胶容器将液体注入到内部的容器,
具备从外部能够视觉辨认所注入的液体的量的液体容纳部,
将在液体的注入时能够排出该液体容纳部内的空气的排气通道设置于所述液体容纳部,所述排气通道以由所述液体的注入而增大所述液体容纳部内的气压,在液体的注入中维持其正压状态,并且使该液体容纳部内的液体不漏出至外部的方式形成。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容纳部由容器主体与盖体的螺接而形成,所述排气通道通过由所述螺接而被形成于所述容器主体与所述盖体之间的微小的间隙,连通所述液体容纳部内和容器外。
29.如权利要求27或者28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容纳部由容器主体与盖体的螺接而形成,该容器主体以及该盖体具备通过螺接该容器主体和该盖体而紧密附着的环状密封部,在所述容器主体的环状密封部以及/或者所述盖体的环状密封部的一部分形成有连通所述液体容纳部内和所述容器主体以及所述盖体的具有螺接用凸条的面彼此之间的空间的凹部,由该凹部形成所述排气通道的一部分。
30.如权利要求27~2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
具备由手挤压而发生变形且由该挤压的解除而恢复至原来状态的挤压变形部,并以通过重复该挤压变形部的挤压以及解除从而能够逐渐地送出所述液体容纳部内的液体的方式构成。
CN201180017442.1A 2010-04-02 2011-04-01 内容物挤出容器 Active CN10283433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85707 2010-04-02
JP2010085707 2010-04-02
PCT/JP2011/058415 WO2011125933A1 (ja) 2010-04-02 2011-04-01 内容物押出容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34333A true CN102834333A (zh) 2012-12-19
CN102834333B CN102834333B (zh) 2015-06-17

Family

ID=447628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17442.1A Active CN102834333B (zh) 2010-04-02 2011-04-01 内容物挤出容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272835B2 (zh)
EP (1) EP2554490B1 (zh)
JP (1) JP5785755B2 (zh)
CN (1) CN102834333B (zh)
AU (1) AU2011236996B2 (zh)
WO (1) WO2011125933A1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61201A (zh) * 2014-01-13 2014-06-18 程润昌 一种真空隔离储存高压渗液器
CN104351949A (zh) * 2014-11-12 2015-02-18 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子烟雾化器贮油装置
CN107427119A (zh) * 2015-01-27 2017-12-01 拉布拉柏公司 具有儿童保护结构的用于封装和分配产品的装置
CN109123996A (zh) * 2018-08-17 2019-01-04 宁波劳仕塑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化妆盒
CN109173035A (zh) * 2018-10-15 2019-01-11 北海农瑞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循坏回液式的男士脱发涂药头套
CN112384306A (zh) * 2018-06-29 2021-02-19 阿普塔尔法国简易股份公司 流体产品分配器
CN115362106A (zh) * 2020-01-29 2022-11-18 超越顶级食品公司 分配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及用途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68678B2 (ja) * 2011-11-30 2016-02-24 株式会社矢板製作所 液体吐出容器
US8596497B2 (en) * 2012-02-22 2013-12-03 Nader GARY Apparatus to assure the washing of hands
JP5930772B2 (ja) * 2012-02-29 2016-06-08 花王株式会社 内容物押出容器
JP5941725B2 (ja) * 2012-03-28 2016-06-29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吐出容器
US10264859B2 (en) 2013-12-08 2019-04-23 Ivonne Parker Liquid dispenser device that can be worn as jewelry
US20150158042A1 (en) * 2013-12-08 2015-06-11 Ivonne Parker Liquid Dispenser That Can Be Worn As Jewelry
KR101647090B1 (ko) * 2015-05-18 2016-08-09 김장훈 원료 혼합장치
JP6846259B2 (ja) * 2017-03-30 2021-03-24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コンパクト容器
JP7154017B2 (ja) * 2018-02-28 2022-10-17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コンパクト容器
JP7266965B2 (ja) * 2017-10-31 2023-05-01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コンパクト容器
WO2018181965A1 (ja) * 2017-03-30 2018-10-04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コンパクト容器
JP6914147B2 (ja) * 2017-08-31 2021-08-04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コンパクト容器
JP7018739B2 (ja) * 2017-10-31 2022-02-14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コンパクト容器
CN109125908A (zh) * 2018-10-15 2019-01-04 北海农瑞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男士脱发涂药头套
FR3135067A1 (fr) 2022-04-29 2023-11-03 Pierre Fabre Dermo-Cosmetique Dispositif de distribution d’un produit fluide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42831A (ja) * 2002-09-30 2004-05-20 Toshiba Corp 液体カートリッジ
WO2005069419A1 (ja) * 2004-01-20 2005-07-28 Hitachi, Ltd. 燃料電池用燃料容器
JP2006502054A (ja) * 2002-10-07 2006-01-19 バルワー エス.アー.エス. 流体ディスペンサ

Family Cites Families (3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459784A (en) * 1921-12-28 1923-06-26 Iowa Can Company Powder-dispensing box
JPS396064Y1 (zh) * 1962-11-09 1964-03-11
US3319837A (en) * 1965-01-27 1967-05-16 Air Ject Corp Dispensing device
US4098434A (en) 1975-06-20 1978-07-04 Owens-Illinois, Inc. Fluid product dispenser
US4110058A (en) * 1975-12-09 1978-08-29 Langle Juan Pedro Vacuum-operated liquid pump
US4162030A (en) * 1977-04-20 1979-07-24 J. Claybrook Lewis and Associates, Ltd. Disposable package dispenser having a pressure release channel
US4473097A (en) 1982-02-11 1984-09-25 Seaguist Valve Company Metering fluid sprinkling container
JPS5946384A (ja) 1982-09-07 1984-03-15 Kiyousan Denki Kk ダイヤフラム式ポンプ
DE3408331C2 (de) * 1984-03-07 1986-06-12 Fresenius AG, 6380 Bad Homburg Pumpanordnung für medizinische Zwecke
JPS60251061A (ja) 1984-05-23 1985-12-11 浅川 進 流動物質収納容器
JPH0717828Y2 (ja) 1987-07-07 1995-04-26 応研精工株式会社 小型ポンプ
JP2513243B2 (ja) * 1987-07-24 1996-07-03 東洋紡績株式会社 血液ポンプ
DE9013168U1 (zh) * 1990-09-17 1992-01-16 Wella Ag, 6100 Darmstadt, De
US5579936A (en) * 1994-10-31 1996-12-03 The Clorox Company Reverse channel bi-directional venting liner
JP2586815Y2 (ja) 1995-02-06 1998-12-14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吐出容器
FR2734247B1 (fr) * 1995-05-17 1997-06-27 Oreal Dispositif de conditionnement et de distribution d'un produit liquide ou pateux
JPH10181762A (ja) 1996-12-25 1998-07-07 Koichi Yoshikawa 容器の内容物押出具
US6003547A (en) * 1997-08-04 1999-12-21 Tippmann Pneumatics, Inc. Valve and filling arrangement
BE1011597A6 (nl) * 1997-12-10 1999-11-09 Cruysberghs Rudiger Zelfledigende verpakking.
JP2000297018A (ja) 1999-04-13 2000-10-24 Hoyu Co Ltd 毛髪化粧剤、毛髪化粧品及び毛髪化粧剤の使用方法
JP4607290B2 (ja) 2000-06-14 2011-01-05 ユニリーバ・ジャパン株式会社 ポンプ付き容器
JP4532703B2 (ja) 2000-08-01 2010-08-25 ホーユー株式会社 櫛付き二重容器
WO2003085395A1 (de) * 2002-04-09 2003-10-16 Humboldt-Universität Zu Berlin Automatischer probensammler
JP3813550B2 (ja) 2002-07-09 2006-08-23 有限会社ミナミスポーツ企画 液体収納容器
US20050211795A1 (en) * 2002-08-26 2005-09-29 Hiromichi Ueda Delivering device
EP1403519A1 (en) * 2002-09-27 2004-03-31 Novo Nordisk A/S Membrane pump with stretchable pump membrane
US20040067394A1 (en) 2002-09-30 2004-04-08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Liquid cartridge
US6769579B2 (en) 2002-10-07 2004-08-03 Valois Sas Fluid dispenser
JP2005163564A (ja) * 2003-11-28 2005-06-23 Toyota Industries Corp ダイヤフラム装置
KR101171129B1 (ko) 2004-07-08 2012-08-03 미쓰비시 엔피쯔 가부시키가이샤 모발용 도포구 및 그 도포구 부착 화장재료 용기
JP2007211352A (ja) 2006-02-07 2007-08-23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人体保護具
JP5010912B2 (ja) 2006-12-27 2012-08-29 株式会社ダイゾー 内容物混合装置
US8348107B2 (en) * 2007-02-20 2013-01-08 Conagra Foods Rdm, Inc. Food dispensing apparatus
TWI556845B (zh) * 2008-12-30 2016-11-11 大塚美國製藥股份有限公司 施加流體的裝置和方法
JP5421643B2 (ja) 2009-04-17 2014-02-19 光雄 皆川 液体の収容容器、及びその収容容器を使用した塗装装置
JP3153644U (ja) 2009-07-02 2009-09-10 文平 王 気体対流防止容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42831A (ja) * 2002-09-30 2004-05-20 Toshiba Corp 液体カートリッジ
JP2006502054A (ja) * 2002-10-07 2006-01-19 バルワー エス.アー.エス. 流体ディスペンサ
WO2005069419A1 (ja) * 2004-01-20 2005-07-28 Hitachi, Ltd. 燃料電池用燃料容器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61201A (zh) * 2014-01-13 2014-06-18 程润昌 一种真空隔离储存高压渗液器
CN104351949A (zh) * 2014-11-12 2015-02-18 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子烟雾化器贮油装置
CN107427119A (zh) * 2015-01-27 2017-12-01 拉布拉柏公司 具有儿童保护结构的用于封装和分配产品的装置
CN107427119B (zh) * 2015-01-27 2020-07-24 拉布拉柏公司 具有儿童保护结构的用于封装和分配产品的装置
CN112384306A (zh) * 2018-06-29 2021-02-19 阿普塔尔法国简易股份公司 流体产品分配器
CN112384306B (zh) * 2018-06-29 2023-11-10 阿普塔尔法国简易股份公司 流体产品分配器
CN109123996A (zh) * 2018-08-17 2019-01-04 宁波劳仕塑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化妆盒
CN109173035A (zh) * 2018-10-15 2019-01-11 北海农瑞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循坏回液式的男士脱发涂药头套
CN115362106A (zh) * 2020-01-29 2022-11-18 超越顶级食品公司 分配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及用途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11236996A1 (en) 2012-11-22
JP5785755B2 (ja) 2015-09-30
JP2011225279A (ja) 2011-11-10
US9272835B2 (en) 2016-03-01
CN102834333B (zh) 2015-06-17
EP2554490A1 (en) 2013-02-06
AU2011236996B2 (en) 2015-10-08
US20130058704A1 (en) 2013-03-07
EP2554490B1 (en) 2020-06-17
EP2554490A4 (en) 2018-02-21
WO2011125933A1 (ja) 2011-10-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34333A (zh) 内容物挤出容器
KR100451596B1 (ko) 가요성 벽을 구비한 화장품 용기
US5407287A (en) Toothbrush with self-contained toothpaste dispenser
US6305863B1 (en) Dispensing and applicator assembly with self-loading applicator
CN101217898B (zh) 一种包括擦拭部件的封装和涂刷器装置
US6070763A (en) Dispenser pump for a liquid or pasty product
CN107810143A (zh) 制造活塞气溶胶分配器的方法
CN108366662B (zh) 利用薄膜的化妆用粉扑的制造方法及利用上述方法制造的化妆用粉扑
CN107810152A (zh) 活塞气溶胶分配器
CN109567652A (zh) 具有多孔发泡元件的泡沫分配器
CN101083923A (zh) 用于存储和分配计量物质的具有单向阀的侧向致动分配器
CN104684654A (zh) 分配器的涂抹器头以及包括该涂抹器头的分配器
KR200438759Y1 (ko) 모발 손질용 미용기구
WO2017093577A1 (en) Dispensing device comprising foam-forming assembly and container with predetermined properties
CN108567220A (zh) 化妆品容器
US20050135867A1 (en) Substance packaging and applicator device
CN104718135A (zh) 多腔室容器
JP5656714B2 (ja) 内容物押出容器
JP5559979B2 (ja) フォーム用二重チューブ
CN214594704U (zh) 一种应用于化妆工具的液囊
US6447194B2 (en) Dispensing adapter, dispenser equipped with a dispensing adapter,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CN220616581U (zh) 一种容器瓶及其泵芯
CN214594706U (zh) 一种用于化妆的粉扑
KR101837578B1 (ko) 유동성 화장료용 탄력 흡수부재 및 그 제조방법
US20040084347A1 (en) Contain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