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33570A - 图像处理系统、装置以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处理系统、装置以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33570A
CN102833570A CN2012101989337A CN201210198933A CN102833570A CN 102833570 A CN102833570 A CN 102833570A CN 2012101989337 A CN2012101989337 A CN 2012101989337A CN 201210198933 A CN201210198933 A CN 201210198933A CN 102833570 A CN102833570 A CN 1028335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aglyph
mentioned
generates
time phase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9893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33570B (zh
Inventor
塚越伸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Medical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Toshiba Medical System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Toshiba Medical Systems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8335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335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335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3357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10Processing, record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ereoscopic or multi-view image signals
    • H04N13/106Processing image signals
    • H04N13/111Transformation of image signals corresponding to virtual viewpoints, e.g. spatial image interpo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0Image signal generators
    • H04N13/275Image signal generators from 3D object models, e.g. computer-generated stereoscopic image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0Image signal generators
    • H04N13/282Image signal generators for generating image signals corresponding to three or more geometrical viewpoints, e.g. multi-view systems

Abstract

实施方式涉及图像处理系统、装置以及方法。即使在实时生成并显示随着时间变化的多视差图像的情况下,也能够顺畅地进行显示。第1视差图像生成控制部以下述方式进行控制:当根据连续的每个时间相位的体数据分别生成任意视差数的多视差图像时,在表示多视差图像的视差图像组相对显示部的像素的配置状态下,根据每隔任意时间相位的体数据生成被配置于规定位置的视差图像。第2视差图像生成控制部以下述方式进行控制:根据与该通过控制而生成被配置于规定位置的视差图像的时间相位不同时间相位的体数据,来生成在上述配置状态下被配置于与规定位置不同的位置的视差图像。显示控制部将通过控制而生成的视差图像组按照时间相位顺序显示于显示部。

Description

图像处理系统、装置以及方法
技术领域
实施方式涉及图像处理系统、装置以及方法。
本申请主张2011年6月15日申请的日本国专利申请号2011-133433的优先权,并在本申请中引用上述日本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
背景技术
以往,使用立体观测用眼镜等专用设备,能够立体观测从2个视点进行摄影而得到的2视差图像的显示器正在被实用化。另外,近年来,使用双凸透镜(lenticular lens)等光线控制件,能够裸眼地立体观测从多个视点进行摄影而得到的多视差图像(例如9视差图像)的显示器正在被实用化。另外,由能够立体观测的显示器(monitor)显示的2视差图像或9视差图像也有时通过推定从1个视点进行摄影而得到的图像的深度信息,并使用推定出的信息的图像处理来生成。
另一方面,在X射线CT(Computed Tomography)装置或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装置、超声波诊断装置等医用图像诊断装置中,能够生成三维的医用图像数据(以下称为体数据(volumedata))的装置正在被实用化。以往,由该医用图像诊断装置生成的体数据通过各种图像处理而成为二维图像,被二维显示在通用显示器上。例如,由医用图像诊断装置生成的体数据通过体绘制处理而成为反映了三维的信息的二维图像,被二维显示在通用显示器上。
然而,在现有技术中,当实时(real time)生成并显示随着时间变化的多视差图像时,有时处理负荷变高,难以顺畅(smooth)地进行显示。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实时生成并显示随着时间变化的多视差图像的情况下,也能够顺畅地进行显示的图像处理系统、装置以及方法。
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系统具备第1视差图像生成控制部、第2视差图像生成控制部、以及显示控制部。当根据连续的每个时间相位的体数据分别生成任意视差数的多视差图像时,在表示上述多视差图像的视差图像组相对显示部的像素的配置状态下,第1视差图像生成控制部以根据每隔任意时间相位的体数据生成被配置于规定位置的视差图像的方式进行控制。第2视差图像生成控制部以下述方式进行控制:根据与通过上述第1视差图像生成控制部控制而生成视差图像的时间相位不同的时间相位的体数据,生成在上述视差图像组相对显示部的像素的配置状态下,被配置于与通过上述第1视差图像生成控制部控制而生成视差图像的位置不同的位置的视差图像。显示控制部将通过上述第1视差图像生成控制部以及第2视差图像生成控制部控制而生成的视差图像组,按照时间相位顺序显示于上述显示部。
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系统、图像处理装置以及方法即使在实时生成并显示随着时间变化的多视差图像的情况下,也能够顺畅地进行显示。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处理系统的构成例的图。
图2A以及2B是用于说明通过2视差图像进行立体显示的立体显示显示器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3是用于说明通过9视差图像进行立体显示的立体显示显示器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4是用于说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工作站(workstation)的构成例的图。
图5是用于说明图4所示的绘制(rendering)处理部的构成例的图。
图6是用于说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体绘制(volume rendering)处理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7是用于说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控制部的构成例的图。
图8是用于针对实时生成并显示随着时间变化的多视差图像时的处理负荷进行说明的图。
图9是表示由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1绘制控制部以及第2绘制控制部进行的处理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0是用于说明由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控制部进行的处理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1是表示由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工作站进行的处理的步骤的流程图(flow chart)。
图12是表示由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1绘制控制部以及第2绘制控制部进行的处理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3是表示由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工作站进行的处理的步骤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图像处理系统以及图像处理装置的实施方式。其中,以下将包含具有作为图像处理装置的功能的工作站的图像处理系统作为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此,针对以下的实施方式所使用的用语进行说明,所谓“视差图像组”是指通过对于体数据,使视点位置逐一移动规定的视差角来进行体绘制处理而生成的图像组。即,“视差图像组”由“视点位置”不同的多个“视差图像”构成。另外,所谓“视差角”是指通过为了生成“视差图像组”而设定的各视点位置中相邻的视点位置和由体数据表示的空间内的规定位置(例如空间的中心)决定的角度。另外,所谓“视差数”是指在立体显示显示器上进行立体观测所需的“视差图像”的数量。另外,以下所述的“9视差图像”是指由9个“视差图像”构成的“视差图像组”。另外,以下所述的“2视差图像”是指由2个“视差图像”构成的“视差图像组”。
(第1实施方式)
首先,针对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处理系统的构成例进行说明。图1是用于说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处理系统的构成例的图。
如图1所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处理系统1具有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10、图像保管装置120、工作站130、终端装置140。图1所例示的各装置例如处于能够通过设置在医院内的院内LAN(Local AreaNetwork)2而直接或者间接地相互通信的状态。例如,当对图像处理系统1导入了PACS(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时,各装置按照DICOM(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s inMedicine)规格,相互发送接收医用图像等。
该图像处理系统1通过根据由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10生成的作为三维的医用图像数据的体数据生成视差图像组,并将该视差图像组显示于能够立体观测的显示器,来对在医院内工作的医师、检查技师提供能够立体观测的医用图像。具体而言,在第1实施方式中,工作站130对于体数据进行各种图像处理,生成视差图像组。另外,工作站130以及终端装置140具有能够立体观测的显示器,将由工作站130生成的视差图像组显示于该显示器。另外,图像保管装置120保管由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10生成的体数据、由工作站130生成的视差图像组。即,工作站130、终端装置140从该图像保管装置120取得体数据、视差图像组,对其进行处理、显示于显示器。以下,依次说明各装置。
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10是X射线诊断装置、X射线CT(ComputedTomography)装置、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装置、超声波诊断装置、SPECT(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装置、PET(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装置、SPECT装置与X射线CT装置一体化的SPECT-CT装置、PET装置与X射线CT装置一体化的PET-CT装置、或者它们的装置组等。另外,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10能够生成三维的医用图像数据(体数据)。
具体而言,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10通过对被检体进行摄影来生成体数据。例如,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10通过对被检体进行摄影来收集投影数据、MR信号等数据,并根据所收集的数据,重建沿着被检体的体轴方向的多个轴向(axial)面的医用图像数据,从而生成体数据。例如,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10重建500个轴向面的医用图像数据。该500个轴向面的医用图像数据组是体数据。另外,也可以将由医用图像诊断装置进行摄影而得到的被检体的投影数据、MR信号等本身作为体数据。
另外,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10将所生成的体数据发送给图像保管装置120。其中,当将体数据发送给图像保管装置120时,作为附带信息,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10发送例如识别患者的患者ID、识别检查的检查ID、识别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10的装置ID、识别基于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10的1次摄影的序列(series)ID等。
图像保管装置120是保管医用图像的数据库(database)。具体而言,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保管装置120将从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10发送来的体数据存储于存储部,并对其进行保管。另外,在第1实施方式中,工作站130根据体数据生成视差图像组,并将所生成的视差图像组发送给图像保管装置120。因此,图像保管装置120将从工作站130发送来的视差图像组存储于存储部,并对其进行保管。另外,本实施方式也可以通过使用能够保管大容量的图像的工作站130,来将图1所例示的工作站130与图像保管装置120合并。即,本实施方式也可以将体数据或者视差图像组存储于工作站130本身。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1实施方式中,图像保管装置120所保管的体数据、视差图像组被与患者ID、检查ID、装置ID、序列ID等对应保管。因此,工作站130、终端装置140通过进行使用了患者ID、检查ID、装置ID、序列ID等的检索,来从图像保管装置120取得所需的体数据、视差图像组。
工作站130是对于医用图像进行图像处理的图像处理装置。具体而言,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工作站130对从图像保管装置120取得的体数据进行各种绘制处理,生成视差图像组。所谓视差图像组是指从多个视点进行摄影而得到的多个视差图像,例如能够裸眼地立体观测9视差图像的显示器所显示的视差图像组是指视点位置不同的9个视差图像。
另外,作为显示部,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工作站130具有能够立体观测的显示器(以下称为立体显示显示器)。工作站130生成视差图像组,并将所生成的视差图像组显示于立体显示显示器。结果,工作站130的操作者能够一边确定立体显示显示器所显示出的能够立体观测的医用图像,一边进行用于生成视差图像组的操作。
另外,工作站130将所生成的视差图像组发送给图像保管装置120。其中,当将视差图像组发送给图像保管装置120时,作为附带信息,工作站13发送例如患者ID、检查ID、装置ID、序列ID等。另外,作为将视差图像组发送给图像保管装置120时所发送的附带信息,也可以列举出与视差图像组相关的附带信息。作为与视差图像组相关的附带信息,存在视差图像的个数(例如“9”)、视差图像的分辨率(例如“466×350像素”)等。
在此,当随着时间的变化生成并显示多视差图像时,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工作站130通过交替生成并显示在连续的时间相位数据间不同的视差位置的视差图像,能够即使在实时生成并显示随着时间变化的多视差图像的情况下,也顺畅地显示。关于该点,之后进行详述。
终端装置140是用于使在医院内工作的医师、检查技师阅览医用图像的装置。例如,终端装置140是由在医院内工作的医师、检查技师操作的PC(Personal Computer)或平板(tablet)式PC、PDA(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便携电话等。具体而言,作为显示部,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终端装置140具有立体显示显示器。另外,终端装置140从图像保管装置120取得视差图像组,并将所取得的视差图像组显示于立体显示显示器。结果,作为观察者的医师、检查技师可以阅览能够立体观测的医用图像。
在此,针对工作站130、终端装置140所具有的立体显示显示器进行说明。目前最普及的一般的通用显示器是二维地显示二维图像的显示器,不能立体显示二维图像。假设当观察者希望通过通用显示器进行立体观测时,对通用显示器输出图像的装置需要通过平行法或交差法来并列显示观察者能够立体观测的2视差图像。或者,对通用显示器输出图像的装置例如需要使用在左眼用部分安装了红色的玻璃纸(cellophane),在右眼用部分安装了蓝色的玻璃纸的眼镜,通过补色法来显示观察者能够立体观测的图像。
另一方面,作为立体显示显示器,存在通过使用立体观测用眼镜等专用设备,能够立体观测2视差图像(也称为两眼视差图像)的显示器。
图2A以及图2B是用于说明通过2视差图像进行立体显示的立体显示显示器的一个例子的图。图2A以及图2B所示的一个例子是通过快门(shutter)方式进行立体显示的立体显示显示器,作为观察显示器的观察者所佩戴的立体观测用眼镜,使用快门眼镜。该立体显示显示器在显示器上交替射出2视差图像。例如,图2A所示的显示器以120Hz交替射出左眼用图像与右眼用图像。在此,如图2A所示,在显示器上设置有红外线射出部,红外线射出部与图像切换的定时(timing)一致地控制红外线的射出。
另外,从红外线射出部射出的红外线被图2A所示的快门眼镜的红外线接收部接收。在快门眼镜的左右各自的框上安装有快门,快门眼镜与红外线接收部接收到红外线的定时一致地交替切换左右的快门各自的透过状态以及遮光状态。以下,针对快门中的透过状态以及遮光状态的切换处理进行说明。
如图2B所示,各快门具有入射侧的偏光板与出射侧的偏光板,并且,在入射侧的偏光板与出射侧的偏光板之间具有液晶层。另外,如图2B所示,入射侧的偏光板与出射侧的偏光板相互正交。在此,如图2B所示,在没有被施加电压的“OFF”的状态下,通过了入射侧的偏光板的光基于液晶层的作用旋转90度而透过出射侧的偏光板。即,没有被施加电压的快门成为透过状态。
另一方面,如图2B所示,在被施加了电压的“ON”的状态下,由于基于液晶层的液晶分子的偏光旋转作用消失,因此,通过了入射侧的偏光板的光会被出射侧的偏光板挡住。即,被施加了电压的快门成为遮光状态。
因此,例如在显示器上显示左眼用图像的期间,红外线射出部射出红外线。然后,在红外线接收部接收红外线的期间,不对左眼的快门施加电压,而对右眼的快门施加电压。由此,如图2A所示,右眼的快门成为遮光状态,左眼的快门成为透过状态,因此,左眼用图像入射到观察者的左眼。另一方面,在显示器上显示右眼用图像的期间,红外线射出部停止射出红外线。然后,在红外线接收部没有接收红外线的期间,不对右眼的快门施加电压,而对左眼的快门施加电压。由此,左眼的快门成为遮光状态,右眼的快门成为透过状态,因此,右眼用图像入射到观察者的右眼。这样,图2A以及图2B所示的立体显示显示器通过使快门的状态与显示器所显示的图像联动地切换,来显示观察者能够立体观测的图像。另外,作为能够立体观测2视差图像的立体显示显示器,除了上述的快门方式以外,还知道有采用了偏光眼镜方式的显示器。
并且,作为近年来被实用化的立体显示显示器,存在通过使用双凸透镜等光线控制件,例如观察者能够裸眼地立体观测9视差图像等多视差图像的显示器。该立体显示显示器能够进行基于两眼视差的立体观测,并且,还能够进行与观察者的视点移动一致地观察的映像也发生变化的基于运动视差的立体观测。
图3是用于说明通过9视差图像进行立体显示的立体显示显示器的一个例子的图。在图3所示的立体显示显示器上,在液晶屏等平面状的显示面200的前面配置有光线控制件。例如,在图3所示的立体显示显示器上,作为光线控制件,在显示面200的前面粘贴有光学开口沿垂直方向延伸的垂直双凸透镜板(lenticular sheet)201。
在显示面200上,如图3所示,矩阵(matrix)状地配置有横纵比为3:1,并在纵方向上配置有作为子像素的红色(R)、绿色(G)、蓝色(B)这3个的像素202。图3所示的立体显示显示器将由9个图像构成的9视差图像转换成以规定格式(format)(例如格子状)配置的中间图像,并向显示面200输出。即,图3所示的立体显示显示器将在9视差图像中位于同一位置的9个像素分别分配给9列的像素202并输出。9列的像素202成为同时显示视点位置不同的9个图像的单位像素组203。
在显示面200中作为单位像素组203被同时输出的9视差图像例如通过LED(Light Emitting Diode)背光灯(back light)而作为平行光来放射,并且,通过垂直双凸透镜板201向多方向放射。通过9视差图像的各像素的光向多方向放射,使得入射到观察者的右眼以及左眼的光与观察者的位置(视点的位置)联动地变化。即,根据观察者观察的角度不同,入射到右眼的视差图像和入射到左眼的视差图像视差角不同。由此,观察者例如能够分别在图3所示的9个位置上立体地识别摄影对象。另外,例如在图3所示的“5”的位置上,观察者能够以与摄影对象正对的状态来立体地识别,并且分别在图3所示的“5”以外的位置上,能够以改变摄影对象的朝向的状态来立体地识别。其中,图3所示的立体显示显示器只是一个例子。显示9视差图像的立体显示显示器可以如图3所示是“RRR…、GGG…、BBB…”的横条(stripe)液晶,也可以是“RGBRGB…”的纵条液晶。另外,图3所示的立体显示显示器可以如图3所示是透镜板垂直的纵透镜(lens)方式,也可以是透镜板倾斜的倾斜透镜方式。
以上,针对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处理系统1的构成例简单地进行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图像处理系统1并不限定于在导入了PACS的情况下应用。例如,在导入了对添加有医用图像的电子病历(chart)进行管理的电子病历系统的情况下,也同样可应用图像处理系统1。此时,图像保管装置120是保管电子病历的数据库。另外,例如在导入了HIS(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RIS(RadiologyInformation System)的情况下,也可同样应用图像处理系统1。另外,图像处理系统1并不限定于上述的构成例。各装置所具有的功能或其分工也可以根据运用的方式适当地变更。
接着,使用图4对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工作站的构成例进行说明。图4是用于说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工作站的构成例的图。其中,以下的所谓“视差图像组”是指通过对体数据进行体绘制处理而生成的立体观测用图像组。另外,所谓“视差图像”是指构成“视差图像组”的各个图像。即,“视差图像组”由视点位置不同的多个“视差图像”构成。
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工作站130是应用于图像处理等的高性能计算机(computer),如图4所示,具有输入部131、显示部132、通信部133、存储部134、控制部135、绘制处理部136。另外,以下使用工作站130是应用于图像处理等的高性能计算机的情况进行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任意的信息处理装置。例如,也可以是任意的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
输入部131是鼠标(mouse)、键盘(keyboard)、轨迹球(trackball)等,接受操作者对于工作站130的各种操作的输入。具体而言,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输入部131接受用于从图像保管装置120取得成为绘制处理的对象的体数据的信息输入。例如,输入部131接受患者ID、检查ID、装置ID、序列ID等的输入。另外,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输入部131接受与绘制处理相关的条件(以下称为绘制条件)的输入。
显示部132是作为立体显示显示器的液晶屏等,显示各种信息。具体而言,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部132显示用于接受操作者的各种操作的GUI(Graphical User Interface)、视差图像组等。通信部133是NIC(Network Interface Card)等,与其他的装置之间进行通信。
存储部134是硬盘(hard disc)、半导体存储器(memory)元件等,存储各种信息。具体而言,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存储部134存储经由通信部133从图像保管装置120取得的体数据。另外,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存储部134存储绘制处理中的体数据、通过绘制处理生成的视差图像组等。
控制部135是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或MPU(MicroProcessing Unit)等电子电路、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或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等集成电路,进行工作站130的整体控制。
例如,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控制部135对显示部132控制GUI的显示或视差图像组的显示。另外,例如控制部135控制与图像保管装置120之间经由通信部133进行的体数据、视差图像组的发送接收。另外,例如控制部135控制绘制处理部136的绘制处理。另外,例如控制部135控制体数据从存储部134的读入、视差图像组向存储部134的存储。
在此,在第1实施方式中,工作站130的控制部135通过控制绘制处理部136的绘制处理,与绘制处理部136协作,来交替生成在连续的时间相位数据间不同的视差位置的视差图像,并将其显示于显示部132。针对该点,之后进行详述。
绘制处理部136在控制部135的控制下,对从图像保管装置120取得的体数据进行各种绘制处理,生成视差图像组。具体而言,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绘制处理部136从存储部134读入体数据,对该体数据首先进行前处理。接着,绘制处理部136对前处理后的体数据进行体绘制处理,生成视差图像组。接着,绘制处理部136生成描绘出各种信息(刻度、患者名、检查项目等)的二维图像,并将其分别与视差图像组重叠,从而生成输出用的二维图像。而且,绘制处理部136将所生成的视差图像组、输出用的二维图像存储于存储部134。其中,在第1实施方式中,所谓绘制处理是指对体数据进行的图像处理整体,所谓体绘制处理是指在绘制处理内,生成反映了三维信息的二维图像的处理。通过绘制处理生成的医用图像例如是视差图像。
图5是用于说明图4所示的绘制处理部的构成例的图。如图5所示,绘制处理部136具有前处理部1361、三维图像处理部1362、以及二维图像处理部1363。前处理部1361进行针对体数据的前处理,三维图像处理部1362根据前处理后的体数据生成视差图像组,二维图像处理部1363生成将各种信息重叠于视差图像组的输出用的二维图像。以下,依次说明各部。
前处理部1361是在对体数据进行绘制处理时,进行各种前处理的处理部,具有图像校正处理部1361a、三维物体融合(fusion)部1361e、以及三维物体显示区域设定部1361f。
图像校正处理部1361a是将2种体数据处理为1个体数据时,进行图像校正处理的处理部,如图5所示,具有失真校正处理部1361b、体动校正处理部1361c以及图像间位置对准处理部1361d。例如,图像校正处理部1361a在将由PET-CT装置生成的PET图像的体数据与X射线CT图像的体数据处理为1个体数据时,进行图像校正处理。或者,图像校正处理部1361a在将由MRI装置生成的T1强调图像的体数据与T2强调图像的体数据处理为1个体数据时,进行图像校正处理。
另外,失真校正处理部1361b在各个体数据中,对因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10进行数据收集时的收集条件所引起的数据的失真进行校正。另外,体动校正处理部1361c校正为了生成各个体数据而使用的数据在收集时期因被检体的体动所引起的移动。另外,图像间位置对准处理部1361d在由失真校正处理部1361b以及体动校正处理部1361c进行了校正处理后的2个体数据间,例如进行使用了相互相关法等的位置对准(Registration)。
三维物体融合部1361e使通过图像间位置对准处理部1361d进行了位置对准后的多个体数据融合。其中,当对于单一的体数据进行绘制处理时,省略图像校正处理部1361a以及三维物体融合部1361e的处理。
三维物体显示区域设定部1361f是设定与操作者所指定的显示对象脏器对应的显示区域的处理部,具有分割(segmentation)处理部1361g。分割处理部1361g是例如通过基于体数据的像素值(体素(voxel)值)的区域扩张法来提取由操作者指定的心脏、肺、血管等脏器的处理部。
其中,当操作者没有指定显示对象脏器时,分割处理部1361g不进行分割处理。另外,当操作者指定了多个显示对象脏器时,分割处理部1361g提取出符合的多个脏器。另外,有时根据参照了绘制图像的操作者的微调整要求,再次执行分割处理部1361g的处理。
三维图像处理部1362对于前处理部1361进行了处理的前处理后的体数据进行体绘制处理。作为进行体绘制处理的处理部,三维图像处理部1362具有投影方法设定部1362a、三维几何转换处理部1362b、三维物体表现(appearance)处理部1362f、三维虚拟空间绘制部1362k。
投影方法设定部1362a决定用于生成视差图像组的投影方法。例如,投影方法设定部1362a决定是通过平行投影法来执行体绘制处理,还是通过透视投影法来执行。
三维几何转换处理部1362b是决定用于将被执行体绘制处理的体数据三维几何学地进行转换的信息的处理部,具有平行移动处理部1362c、旋转处理部1362d以及放大缩小处理部1362e。平行移动处理部1362c是当进行体绘制处理时的视点位置被平行移动时,决定使体数据平行移动的移动量的处理部,旋转处理部1362d是当进行体绘制处理时的视点位置被旋转移动时,决定使体数据旋转移动的移动量的处理部。另外,放大缩小处理部1362e是当被要求放大或缩小视差图像组时,决定体数据的放大率或缩小率的处理部。
三维物体表现处理部1362f具有三维物体色彩处理部1362g、三维物体不透明度处理部1362h、三维物体材质处理部1362i以及三维虚拟空间光源处理部1362j。三维物体表现处理部1362f通过这些处理部,例如根据操作者的请求,进行决定所显示的视差图像组的显示状态的处理。
三维物体色彩处理部1362g是决定对在体数据中被分割出的各区域进行着色的色彩的处理部。三维物体不透明度处理部1362h是决定构成在体数据中被分割出的各区域的各体素的不透明度(Opacity)的处理部。其中,体数据中不透明度为“100%”的区域的后方的区域在视差图像组中没有被描绘出。另外,体数据中不透明度为“0%”的区域在视差图像组中没有被描绘出。
三维物体材质处理部1362i是通过决定在体数据中被分割出的各区域的材质,来调整描绘该区域时的质感的处理部。三维虚拟空间光源处理部1362j是当对体数据进行体绘制处理时,决定在三维虚拟空间中设置的虚拟光源的位置、虚拟光源的种类的处理部。作为虚拟光源的种类,可以列举出从无限远照射平行的光线的光源、或从视点照射放射状的光线的光源等。
三维虚拟空间绘制部1362k对体数据进行体绘制处理,生成视差图像组。另外,当进行体绘制处理时,根据需要,三维虚拟空间绘制部1362k使用由投影方法设定部1362a、三维几何转换处理部1362b、三维物体表现处理部1362f决定的各种信息。
在此,由三维虚拟空间绘制部1362k实现的体绘制处理按照绘制条件来进行。例如,绘制条件是“平行投影法”或者“透视投影法”。另外,例如绘制条件是“基准的视点位置以及视差角”。另外,例如绘制条件是“视点位置的平行移动”、“视点位置的旋转移动”、“视差图像组的放大”、“视差图像组的缩小”。另外,例如绘制条件是“被着色的色彩”、“透过度”、“质感”、“虚拟光源的位置”、“虚拟光源的种类”。这样的绘制条件被认为可经由输入部131从操作者接受、或初始设定。在任意的情况下,三维虚拟空间绘制部1362k都从控制部135接受绘制条件,并按照该绘制条件进行对体数据的体绘制处理。另外,此时由于上述的投影方法设定部1362a、三维几何转换处理部1362b、以及三维物体表现处理部1362f按照该绘制条件来决定所需的各种信息,因此,三维虚拟空间绘制部1362k使用所决定的这些各种信息来生成视差图像组。
图6是用于说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体绘制处理的一个例子的图。例如,如图6的“9视差图像生成方式(1)”所示,作为绘制条件,三维虚拟空间绘制部1362k接受平行投影法,并且,接受基准的视点位置(5)与视差角“1度”。此时,三维虚拟空间绘制部1362k以视差角间隔“1度”的方式,将视点的位置向(1)~(9)平行移动,通过平行投影法生成视差角(视线方向间的角度)1度1度不同的9个视差图像。其中,当进行平行投影法时,三维虚拟空间绘制部1362k设定沿着视线方向从无限远照射平行的光线的光源。
或者,如图6的“9视差图像生成方式(2)”所示,作为绘制条件,三维虚拟空间绘制部1362k接受透视投影法,并且,接受基准的视点位置(5)与视差角“1度”。此时,三维虚拟空间绘制部1362k以将体数据的中心(重心)作为中心,视差角间隔“1度”的方式,将视点的位置向(1)~(9)旋转移动,通过透视投影法生成视差角1度1度不同的9个视差图像。其中,当进行透视投影法时,三维虚拟空间绘制部1362k在各视点设定以视线方向为中心三维放射状地照射光的点光源或面光源。另外,在进行透视投影法时,根据绘制条件的不同,视点(1)~(9)也可以被平行移动。
另外,三维虚拟空间绘制部1362k也可以通过设定对于所显示的体绘制图像的纵方向,以视线方向为中心二维放射状地照射光,对于所显示的体绘制图像的横方向,沿着视线方向从无限远照射平行的光线的光源,来进行并用了平行投影法与透视投影法的体绘制处理。
这样生成的9个视差图像是视差图像组。在第1实施方式中,9个视差图像例如被控制部135转换成以规定格式(例如格子状)配置的中间图像,并向作为立体显示显示器的显示部132输出。于是,工作站130的操作者能够一边确认立体显示显示器所显示的能够立体观测的医用图像,一边进行用于生成视差图像组的操作。
另外,在图6的例子中,作为绘制条件,说明了接受投影方法、基准的视点位置以及视差角的情况,但作为绘制条件,在接受了其他条件的情况下,三维虚拟空间绘制部1362k也同样一边反映各自的绘制条件,一边生成视差图像组。
接着,三维图像处理部1362根据体数据生成的视差图像组被作为底图(Underlay)。而且,通过将描绘出各种信息(刻度、患者名、检查项目等)的覆盖图(Overlay)与底图重叠,来作为输出用的二维图像。二维图像处理部1363是通过对覆盖图以及底图进行图像处理,来生成输出用的二维图像的处理部,如图5所示,具有二维物体描绘部1363a、二维几何转换处理部1363b以及亮度调整部1363c。例如,为了减轻输出用的二维图像的生成处理所需的负荷,二维图像处理部1363通过分别对9个视差图像(底图)重叠1个覆盖图,来生成9个输出用的二维图像。
二维物体描绘部1363a是描绘覆盖图中被描绘出的各种信息的处理部,二维几何转换处理部1363b是将覆盖图中被描绘出的各种信息的位置进行平行移动处理或者旋转移动处理,或将覆盖图中被描绘出的各种信息进行放大处理或者缩小处理的处理部。
另外,亮度调整部1363c是进行亮度转换处理的处理部,例如是根据输出目标的立体显示显示器的色调、窗宽(WW:Window Width)、窗位(WL:Window Level)等图像处理用参数(parameter),来调整覆盖图以及底图的亮度的处理部。
这样生成的输出用的二维图像例如被控制部135暂时存储于存储部134,之后,经由通信部133发送至图像保管装置120。例如,如果终端装置140从图像保管装置120取得该输出用的二维图像,并转换成以规定格式(例如格子状)配置的中间图像而显示于立体显示显示器,则作为观察者的医师、检查技师能够在描绘出各种信息(刻度、患者名、检查项目等)的状态下,阅览能够立体观测的医用图像。
如上述那样,绘制处理部136在控制部135的控制下,根据体数据生成视差图像组。因此,接着对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控制部135详细地进行说明。图7是用于说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控制部135的构成例的图。如图7所示,控制部135具有第1绘制控制部1351、第2绘制控制部1352、以及显示控制部1353,以交替生成并显示在连续的时间相位数据间不同的视差位置的视差图像的方式进行控制。
在此,首先针对实时生成并显示随着时间变化的多视差图像时的处理负荷进行说明。图8是用于对实时生成并显示随着时间变化的多视差图像时的处理负荷进行说明的图。在此,在图8中示出了根据23时间相位的体数据生成用于在9视差用的裸眼3D显示器上显示的视差图像的情况。此时,分别根据23时间相位的体数据生成9视差的视差图像。例如,如图8的第21时间相位与第22时间相位所示,以对于1个时间相位生成(1)~(9)所示的9个视差图像,并将所生成的9个视差图像按每个时间相位连续显示的方式进行控制。从而,当实时生成并显示随着时间变化的多视差图像时,有时处理负荷变高,难以顺畅地进行显示。
因此,在本发明中,通过图7所示的第1绘制控制部1351、第2绘制控制部1352以及显示控制部1353的控制,即使在实时生成并显示随着时间变化的多视差图像的情况下,也能够顺畅地进行显示。其中,图7所示的第1绘制控制部1351以及第2绘制控制部1352也分别被称为第1视差图像生成控制部以及第2视差图像生成控制部。
当根据连续的每个时间相位的体数据分别生成任意的视差数的多视差图像时,在表示多视差图像的视差图像组相对显示部132的像素的配置状态下,第1绘制控制部1351以根据相隔任意时间相位的体数据生成配置于规定位置的视差图像的方式进行控制。例如,在视差图像组的配置状态下,第1绘制控制部1351控制绘制处理部136,以便根据相隔1个时间相位的体数据来生成位于第奇数个的视差图像。
第2绘制控制部1352按照下述方式进行控制:根据与被第1绘制控制部1351控制而生成视差图像的时间相位不同的时间相位的体数据,生成在上述视差图像组相对显示部132的像素的配置状态下,配置于与被第1绘制控制部1351控制而生成视差图像的位置不同的位置的视差图像。例如,在视差图像组的配置状态下,第2绘制控制部1352控制绘制处理部136,以生成位于第偶数个的视差图像。
图9是表示由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1绘制控制部1351以及第2绘制控制部1352进行的处理的一个例子的图。在此,在图9中示出了根据23时间相位的体数据生成用于在9视差用的裸眼3D显示器上显示的视差图像的情况。例如,如图9的第21时间相位所示,第1绘制控制部1351控制绘制处理部136,以便根据第21时间相位的体数据生成(1)、(3)、(5)、(7)以及(9)的位置的视差图像。另外,虽然没有图示,但第1绘制控制部1351与图9的第21时间相位所示同样地控制绘制处理部136,以便根据第1、3、5、7、9、11、13、15、17、19以及23时间相位的体数据来生成(1)、(3)、(5)、(7)以及(9)的位置的视差图像。在此,针对作为多视差图像的显示开始时间相位的第1时间相位,也可以生成(1)~(9)的位置的视差图像。由此,作为随时间变化显示多视差图像时的开始时的图像,能够显示视差图像未被间隔剔除的图像。
另外,例如如图9的第22时间相位所示,第2绘制控制部1352控制绘制处理部136,以便根据第22时间相位的体数据生成(2)、(4)、(6)以及(8)的位置的视差图像。另外,虽然没有图示出,但第2绘制控制部1352与图9的第22时间相位所示同样地控制绘制处理部136,以便根据第2、4、6、8、10、12、14、16、18以及20时间相位的体数据生成(2)、(4)、(6)以及(8)的位置的视差图像。
返回到图7,显示控制部1353将由第1绘制控制部1351以及第2绘制控制部1352控制而生成的视差图像组按照时间相位顺序显示于显示部132。具体而言,显示控制部1353交替更新显示由第1绘制控制部1351控制而生成的视差图像组和由第2绘制控制部1352控制而生成的视差图像组。图10是用于说明由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控制部1353进行的处理的一个例子的图。在此,在图10中表示了对于显示部132的显示面所具备的9列的像素1~9,更新时间相位T0~T2的视差图像组的状态。其中,时间相位T0是显示开始的时间相位,T1、T2是从T0依次经过的时间相位。
例如,如果通过第1绘制控制部1351以及第2绘制控制部1352的控制而生成图10所示的T0~T2的视差图像组,则显示控制部1353首先使T0的视差图像(1)~(9)分别向1~9的像素显示输出。而且,显示控制部1353使时间相位T1的视差图像(1)、(3)、(5)、(7)以及(9)分别向1、3、5、7以及9的像素显示输出。此时,显示控制部1353针对由2、4、6以及8的像素显示输出的时间相位T0的视差图像(2)、(4)、(6)以及(8)继续显示输出。
接着,显示控制部1353使时间相位T2的视差图像(2)、(4)、(6)以及(8)分别向2、4、6以及8的像素显示输出。此时,显示控制部1353针对由1、3、5、7以及9的像素显示输出的时间相位T1的视差图像(1)、(3)、(5)、(7)以及(9)继续显示输出。即,显示控制部1353使在每个时间相位生成的视差图像组交替更新,并显示于显示部132。
另外,上述的视差图像组的更新只是一个例子,视差图像组的更新能够任意地设定。例如,作为显示开始的视差图像组,显示控制部1352使图10所示的时间相位T1的视差图像(1)、(3)、(5)、(7)以及(9)分别向1、3、5、7以及9的像素显示输出,同时使时间相位T2的视差图像(2)、(4)、(6)以及(8)分别向2、4、6以及8的像素显示输出。而且,显示控制部1352交替更新之后的时间相位的视差图像组,并显示于显示部132。这样的视差图像组的更新例如也可以根据更新视差图像组时的时差(例如时间相位T1与时间相位T2的时差)来设定。
接着,使用图11,对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工作站130的处理进行说明。图11是表示由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工作站130进行的处理的步骤的流程图。如图11所示,在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工作站130中,如果接受到随着时间变化生成并显示多视差图像的意思的请求(步骤(step)S101肯定),则控制部135判定用于交替生成并显示在连续的时间相位数据间不同的视差位置的视差图像的显示模式(mode)是否为ON(步骤S102)。
在此,当显示模式是ON时(步骤S102肯定),第1绘制控制部1351控制绘制处理部136,以便每隔1个时间相位生成奇数的视差位置的视差图像(步骤S103)。
然后,在没有被第1绘制控制部1351控制而生成视差图像的时间相位,第2绘制控制部1352控制绘制处理部136,以便生成偶数的视差位置的视差图像(步骤S104)。
接着,显示控制部1363一边交替更新通过第1绘制控制部1351的控制而生成的视差图像、和通过第2绘制控制部1352的控制而生成的视差图像,一边将其显示于显示部132(步骤S105),然后结束处理。其中,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工作站130直到接受到随着时间的变化生成并显示多视差图像的意思的请求,一直是待机状态(步骤S101否定)。
另一方面,当显示模式是OFF时(步骤S102否定),控制部135在每个时间相位控制绘制处理部136,以便生成与视差数相同数量的视差图像(步骤S106),然后结束处理。
如上述那样,根据第1实施方式,当分别根据连续的每个时间相位的体数据生成任意视差数的多视差图像时,在表示多视差图像的视差图像组相对显示部132的像素的配置状态下,第1绘制控制部1351以根据每隔任意时间相位的体数据来生成配置于规定位置的视差图像的方式进行控制。然后,在视差图像组相对显示部132的像素的配置状态下,第2绘制控制部1352以下述方式进行控制:根据与通过第1绘制控制部1351控制而生成视差图像的时间相位不同的时间相位体的数据,生成配置于与通过第1绘制控制部1351控制而生成视差图像的位置不同的位置的视差图像。然后,显示控制部1353将通过第1绘制控制部1351以及第2绘制控制部1352控制而生成的视差图像组按照时间相位顺序显示于显示部132。从而,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工作站130能够减少1个时间相位中的绘制处理的次数,同时也可减少显示输出的视差图像的更新数,即使在实时生成并显示随着时间变化的多视差图像的情况下,也能够顺畅地进行显示。
另外,根据第1实施方式,在视差图像组相对显示部132的像素的配置状态下,第1绘制控制部1351以根据每隔1个时间相位的体数据生成位于第奇数个的视差图像的方式进行控制。然后,在视差图像组相对显示部132的像素的配置状态下,第2绘制控制部1352生成位于第偶数个的视差图像。从而,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工作站130能够生成操作者对于所显示的图像没有不舒服感的图像。
另外,根据第1实施方式,显示控制部1353按每个时间相位更新显示被第1绘制控制部1351控制而生成的视差图像组、和被第2绘制控制部1352控制而生成的视差图像组。从而,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工作站130即使在实时生成并显示随着时间变化的多视差图像的情况下,也能够更顺畅地进行显示。
(第2实施方式)
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对在任意的每个时间相位更新由单位像素组203中的1个像素显示输出的视差图像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在第2实施方式中,对在任意的每个时间相位更新由单位像素组203显示输出的视差图像组的情况进行说明。其中,在第2实施方式中,具有与图7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控制部135相同的结构。因此,在第2实施方式中,将在任意的每个时间相位更新由单位像素组203显示输出的视差图像组的控制部作为第1绘制控制部1351a以及第2绘制控制部1352a进行说明。即,第1绘制控制部1351a以及第2绘制控制部1352a是对图7所示的第1绘制控制部1351以及第2绘制控制部1352追加了新的处理的控制部。
第1绘制控制部1351a以下述方式:进行控制根据每隔1个时间相位的体数据,生成被配置于由与任意的视差数相同数量的像素构成的单位像素组203中在纵方向上位于第奇数个的单位像素组203的视差图像组。换言之,当在显示部132中沿横方向将一列的单位像素组203从上部开始依次划分为第奇数个和第偶数个时,第1绘制控制部1351a以根据每隔1个时间相位的体数据生成被配置于位于第奇数个的单位像素组203的视差图像组的方式进行控制。
第2绘制控制部1352a以生成被配置于单位像素组203中在纵方向上位于第偶数个的单位像素组的视差图像组的方式进行控制。换言之,当在显示部132上沿横方向将一列的单位像素组203从上部开始依次划分为第奇数个与第偶数个时,第2绘制控制部1352a以下述方式进行控制:根据没有通过第1绘制控制部1351a的控制生成视差图像组的时间相位的体数据,生成被配置于位于第偶数个的单位像素组203的视差图像组。
图12是表示由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1绘制控制部1351a以及第2绘制控制部1352a进行的处理的一个例子的图。在图12中示出了显示部132具有512(横)×512(纵)的单位像素组203时的处理。另外,图12所示的“T1”以及“T2”表示连续的时间相位。例如,如图12的(A)所示,当显示部132在纵方向具有512个、在横方向具有512个单位像素组203时,第1绘制控制部1351a如图12的(B)所示那样生成视差图像组。
即,如图12的(B)所示,第1绘制控制部1351a以下述方式进行控制,根据时间相位T1的体数据,生成由横方向一列的单位像素组203中第奇数列(1、3、~、511)所包含的单位像素组显示的视差图像组。换言之,第1绘制控制部1351a以下述方式进行控制:根据时间相位T1的体数据,生成第奇数列中分别包含的512个单位像素组203所显示的视差图像组。而且,第1绘制控制部1351a以下述方式进行控制:针对之后的时间相位,根据各时间相位的体数据生成每隔1个时间相位的第奇数列中分别包含的512个单位像素组203所显示的视差图像组。
如图12的(C)所示,第2绘制控制部1352a以下述方式进行控制:根据时间相位T2的体数据,生成由横方向一列的单位像素组203中第偶数列(2、4、~、512)所包含的单位像素组显示的视差图像组。换言之,第2绘制控制部1352a以下述方式进行控制:根据时间相位T2的体数据,生成第偶数列中分别包含的512个单位像素组203所显示的视差图像组。而且,第2绘制控制部1352a以下述方式进行控制:针对以后的时间相位,根据各时间相位的体数据生成每隔1个时间相位的第偶数列中分别包含的512个单位像素组203所显示的视差图像组。
即,第1绘制控制部1351a以及第2绘制控制部1352a以每隔1个时间相位在横方向上交替生成一列单位像素组203的第奇数列和第偶数列的方式进行控制。然后,显示控制部1353交替更新按每个时间相位时间相位生成的视差图像组,并显示于显示部132。
其中,视差图像组的更新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能够任意地设定。例如,当将显示开始的时间相位设为时间相位T0时,第1绘制控制部1351a以及第2绘制控制部1352a根据时间相位T0的体数据,生成分别显示于第奇数以及第偶数列的视差图像组。然后,显示控制部1353使所生成的视差图像组显示于第奇数以及第偶数列的单位像素组203。而且,显示控制部1353每隔1个时间相位地交替更新分别由第1绘制控制部1351a以及第2绘制控制部1352a生成的第奇数列的视差图像组以及第偶数列的视差图像组,并显示于显示部132。
另外,例如在显示开始时,显示控制部1353使根据时间相位T1的体数据生成的视差图像组显示于第奇数列,使根据时间相位T2的体数据生成的视差图像组显示于第偶数列。而且,显示控制部1353根据之后的时间相位,每隔1个时间相位地交替更新第奇数列的视差图像组与第偶数列的视差图像组,并显示于显示部132。
接着,使用图13,对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工作站130的处理进行说明。图13是表示由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工作站130进行的处理的步骤的流程图。如图13所示,在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工作站130中,如果接受到随着时间变化生成并显示多视差图像的意思的请求(步骤S201肯定),则控制部135判定用于在连续的时间相位数据间沿横方向由一列单位像素组的第奇数列和第偶数列交替生成并显示视差图像组的横方向间隔剔除显示模式是否为ON(步骤S202)。
在此,当横方向间隔剔除显示模式是ON时(步骤S202肯定),第1绘制控制部1351a控制绘制处理部136,以便每隔1个时间相位生成显示于奇数列的单位像素组203的视差图像组(步骤S203)。
然后,在没有通过第1绘制控制部1351控制而生成视差图像的时间相位,第2绘制控制部1352a控制绘制处理部136,以便生成显示于偶数列的单位像素组203的视差图像组(步骤S204)。
接着,显示控制部1363一边交替更新通过第1绘制控制部1351的控制而生成的视差图像组、和通过第2绘制控制部1352的控制而生成的视差图像组,一边显示于显示部132(步骤S105),并结束处理。其中,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工作站130直到接受到随着时间变化生成并显示多视差图像的意思的请求,一直是待机状态(步骤S101否定)。
另一方面,当横方向间隔剔除显示模式为OFF时(步骤S202否定),控制部135时间相位控制绘制处理部136,以便按每个时间相位生成与单位像素组相同数量的视差图像(步骤S106),并结束处理。
(第3实施方式)
以上针对第1以及第2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在上述的第1以及第2实施方式以外,也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来实施。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针对工作站130对体数据执行绘制处理,并显示所生成的视差图像的情况进行了说明。然而,所公开的技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10对于体数据进行绘制处理,显示所生成的视差图像的情况。另外,也可以是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10或者工作站130对于体数据执行绘制处理,终端装置140显示图像的情况。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终端装置140显示从图像保管装置120取得的医用图像等的情况。然而,所公开的技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终端装置140与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10或者工作站130直接连接的情况。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针对工作站130从图像保管装置120取得体数据,并对该体数据执行绘制处理的情况进行了说明。然而,所公开的技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工作站130可以从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10取得体数据,并对该体数据执行绘制处理。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针对每隔1个时间相位生成视差位置是第奇数个的视差图像和视差位置是第偶数个的视差图像的情况进行了说明。然而,所公开的技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每隔1个时间相位生成视差位置连续的2个视差图像。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针对每隔1个时间相位交替更新第奇数个的视差图像与第偶数个的视差图像的情况进行了说明。然而,所公开的技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每隔2个时间相位来更新。例如,针对图10所示的视差图像(1)~(9),在时间相位T1更新视差图像(1)、(4)以及(7),接着,在时间相位T2更新视差图像(2)、(5)以及(8),接着,在下一时间相位更新视差图像(3)、(6)以及(9)。然后,在下一时间相位更新视差图像(1)、(4)以及(7)。上述的更新例如被应用于高速显示随着时间变化的多视差图像(例如30帧(frame)/秒)的情况等。
如以上说明那样,根据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系统、图像处理装置以及方法即使在实时生成并显示随着时间变化的多视差图像的情况下,也能够顺畅地进行显示。
虽然说明了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但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而提示的,并不意图限定本发明的范围。这些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的各种方式进行实施,在不脱离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的省略、置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或其变形与包含于发明的范围或要旨中一样,包含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及其等同的范围中。

Claims (6)

1.一种图像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1视差图像生成控制部,其以下述方式进行控制:当根据连续的每个时间相位的体数据分别生成任意视差数的多视差图像时,在表示上述多视差图像的视差图像组相对显示部的像素的配置状态下,根据每隔任意时间相位的体数据来生成被配置于规定位置的视差图像;
第2视差图像生成控制部,其以下述方式进行控制:根据与通过上述第1视差图像生成控制部控制而生成视差图像的时间相位不同的时间相位的体数据,来生成在上述视差图像组的配置状态下被配置于与通过上述第1视差图像生成控制部控制而生成视差图像的位置不同的位置的视差图像;和
显示控制部,将通过上述第1视差图像生成控制部以及第2视差图像生成控制部控制而生成的视差图像组,按照时间相位顺序显示于上述显示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视差图像生成控制部以在上述视差图像组相对显示部的像素的配置状态下,根据每隔1个时间相位的体数据来生成位于第奇数个的视差图像的方式进行控制,
上述第2视差图像生成控制部以在上述视差图像组相对显示部的像素的配置状态下,生成位于第偶数个的视差图像的方式进行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视差图像生成控制部以下述方式进行控制:根据每隔1个时间相位的体数据,生成由与上述任意的视差数相同数量的像素构成的单位像素组中在纵方向被配置于位于第奇数个的单位像素组的视差图像组,
上述第2视差图像生成控制部以生成上述单位像素组中在纵方向被配置于位于第偶数个的单位像素组的视差图像组的方式进行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显示控制部将通过上述第1视差图像生成控制部控制而生成的视差图像组、和通过上述第2视差图像生成控制部控制而生成的视差图像组在每个时间相位进行更新并显示。
5.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1视差图像生成控制部,其以下述方式进行控制,当根据连续的每个时间相位的体数据分别生成任意视差数的多视差图像时,在表示上述多视差图像的视差图像组相对显示部的像素的配置状态下,根据每隔任意时间相位的体数据生成被配置于规定位置的视差图像;
第2视差图像生成控制部,其以下述方式进行控制:根据与通过上述第1视差图像生成控制部控制而生成视差图像的时间相位不同时间相位的体数据,生成在上述视差图像组相对显示部的像素的配置状态下,被配置于与通过上述第1视差图像生成控制部控制而生成视差图像的位置不同的位置的视差图像;和
显示控制部,将通过上述第1视差图像生成控制部以及第2视差图像生成控制部控制而生成的视差图像组按照时间相位顺序显示于上述显示部。
6.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
以下述方式进行控制的步骤:当根据连续的每个时间相位的体数据分别生成任意视差数的多视差图像时,在表示上述多视差图像的视差图像组相对显示部的像素的配置状态下,根据每隔任意时间相位的体数据生成被配置于规定位置的视差图像;
以下述方式进行控制的步骤:根据与该通过控制生成被配置于规定位置的视差图像的时间相位不同时间相位的体数据,生成在上述视差图像组的配置状态下被配置于与上述规定位置不同的位置的视差图像;和
将通过上述控制而生成的视差图像组按照时间相位顺序显示于上述显示部的步骤。
CN201210198933.7A 2011-06-15 2012-06-14 图像处理系统、装置以及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3357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33433A JP5784379B2 (ja) 2011-06-15 2011-06-15 画像処理システム、装置及び方法
JP2011-133433 2011-06-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33570A true CN102833570A (zh) 2012-12-19
CN102833570B CN102833570B (zh) 2014-12-24

Family

ID=473364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98933.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33570B (zh) 2011-06-15 2012-06-14 图像处理系统、装置以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210397B2 (zh)
JP (1) JP5784379B2 (zh)
CN (1) CN102833570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90748A (zh) * 2011-07-21 2013-01-23 株式会社东芝 图像处理系统、装置、 方法以及医用图像诊断装置
CN103108208A (zh) * 2013-01-23 2013-05-15 哈尔滨医科大学 一种ct后处理图像的增强显示方法及系统
CN107157588A (zh) * 2017-05-08 2017-09-15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影像设备的数据处理方法以及影像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085513A1 (en) * 2011-12-07 2013-06-13 Intel Corporation Graphics rendering technique for autostereoscopic three dimensional display
JP6430149B2 (ja) * 2013-05-28 2018-11-28 キヤノン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医用画像処理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32588A (zh) * 2003-03-24 2004-09-29 夏普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摄像系统和图像显示系统
US20100040200A1 (en) * 2008-08-18 2010-02-18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Medical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ultrasound imaging apparatus, x-ray ct (computed tomograph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processing medical image
US20110043609A1 (en) * 2009-08-18 2011-02-24 Seung Wook Choi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a 3d image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82535A (ja) * 1993-12-24 1995-07-21 Olympus Optical Co Ltd 三次元ボリュームデータ表示装置
JPH08235365A (ja) * 1995-03-01 1996-09-13 Ge Yokogawa Medical Syst Ltd 画像処理方法及び画像処理装置
JP3527796B2 (ja) * 1995-06-29 2004-05-1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高速3次元画像生成装置および方法
JPH09146045A (ja) * 1995-11-20 1997-06-0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立体動画プレート
JPH11218845A (ja) * 1998-01-30 1999-08-10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擬似動画媒体とその製造装置
JP4015090B2 (ja) 2003-09-08 2007-11-28 株式会社東芝 立体表示装置および画像表示方法
US7525541B2 (en) * 2004-04-05 2009-04-28 Actuality Systems, Inc. Data processing for three-dimensional displays
JP4764305B2 (ja) * 2006-10-02 2011-08-31 株式会社東芝 立体画像生成装置、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5572437B2 (ja) * 2010-03-29 2014-08-1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3次元医用画像に基づいて立体視用画像を生成する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32588A (zh) * 2003-03-24 2004-09-29 夏普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摄像系统和图像显示系统
US20100040200A1 (en) * 2008-08-18 2010-02-18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Medical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ultrasound imaging apparatus, x-ray ct (computed tomograph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processing medical image
US20110043609A1 (en) * 2009-08-18 2011-02-24 Seung Wook Choi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a 3d image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90748A (zh) * 2011-07-21 2013-01-23 株式会社东芝 图像处理系统、装置、 方法以及医用图像诊断装置
US9336751B2 (en) 2011-07-21 2016-05-10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processing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 and medical image diagnosis apparatus
CN102890748B (zh) * 2011-07-21 2018-02-09 东芝医疗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系统、装置、 方法以及医用图像诊断装置
CN103108208A (zh) * 2013-01-23 2013-05-15 哈尔滨医科大学 一种ct后处理图像的增强显示方法及系统
CN103108208B (zh) * 2013-01-23 2015-11-25 哈尔滨医科大学 一种ct后处理图像的增强显示方法及系统
CN107157588A (zh) * 2017-05-08 2017-09-15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影像设备的数据处理方法以及影像设备
CN107157588B (zh) * 2017-05-08 2021-05-18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影像设备的数据处理方法以及影像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003783A (ja) 2013-01-07
US9210397B2 (en) 2015-12-08
JP5784379B2 (ja) 2015-09-24
CN102833570B (zh) 2014-12-24
US20120320043A1 (en) 2012-1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92018B (zh) 图像处理系统、装置、方法以及医用图像诊断装置
CN102892016B (zh) 图像显示系统、装置、方法以及医用图像诊断装置
JP6211764B2 (ja) 画像処理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JP5909055B2 (ja) 画像処理システム、装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3702612B (zh) 图像处理系统、装置、方法以及医用图像诊断装置
CN102843564A (zh) 图像处理系统、装置以及方法
CN102833562B (zh) 图像处理系统以及方法
CN102893308A (zh) 图像处理系统、装置以及方法
CN102860837A (zh) 图像处理系统、装置、方法以及医用图像诊断装置
JP6430149B2 (ja) 医用画像処理装置
CN102915557A (zh) 图像处理系统、终端装置以及方法
CN102833570B (zh) 图像处理系统、装置以及方法
CN102892015B (zh)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处理方法以及医用图像诊断装置
CN102892017B (zh) 图像处理系统、装置、方法以及医用图像诊断装置
CN102892022B (zh) 图像处理系统、图像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处理方法
CN102821695A (zh) 图像处理系统、装置、方法以及程序
CN103403770A (zh) 图像处理系统以及方法
CN102860836B (zh)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处理方法以及医用图像诊断装置
CN102890748B (zh) 图像处理系统、装置、 方法以及医用图像诊断装置
JP5832990B2 (ja) 画像表示システム
JP5813986B2 (ja) 画像処理システム、装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725

Address after: Japan Tochigi

Patentee after: Toshiba Medical System Co.,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Toshiba Corp

Patentee before: Toshiba Medical System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224

Termination date: 2020061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