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32790B - 电力产生电路及开关电路 - Google Patents

电力产生电路及开关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32790B
CN102832790B CN201210200096.7A CN201210200096A CN102832790B CN 102832790 B CN102832790 B CN 102832790B CN 201210200096 A CN201210200096 A CN 201210200096A CN 102832790 B CN102832790 B CN 10283279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signal
transistor
switch
terminal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0009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32790A (zh
Inventor
金维新
白东铉
尹善祐
朴成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 Mechanics Co Ltd
Korea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AIST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 Mechanics Co Ltd
Korea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AIS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 Mechanics Co Ltd, Korea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AIST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 Mecha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8327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327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327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327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FSYSTEMS FOR REGULAT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VARIABLES
    • G05F1/00Automatic systems in which deviations of an electric quantity from one or more predetermined values are detected at the output of the system and fed back to a device within the system to restore the detected quantity to its predetermined value or values, i.e. retroactive systems
    • G05F1/10Regulating voltage or current
    • G05F1/46Regulating voltage or current wherein the variable actually regulated by the final control device is dc
    • G05F1/56Regulating voltage or current wherein the variable actually regulated by the final control device is dc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 series with the load as final control devices
    • G05F1/565Regulating voltage or current wherein the variable actually regulated by the final control device is dc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 series with the load as final control devices sensing a condition of the system or its load in addition to means responsive to deviations in the output of the system, e.g. current, voltage, power fact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04B1/44Transmit/receive switching
    • H04B1/48Transmit/receive switching in circuits for connecting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to a common transmission path, e.g. by energy of transmitter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FSYSTEMS FOR REGULAT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VARIABLES
    • G05F3/00Non-retroactive systems for regulating electric variables by using an uncontrolled element, or an uncontrolled combination of elements, such element or such combination having self-regulating properties
    • G05F3/02Regulating voltage or current
    • G05F3/08Regulating voltage or current wherein the variable is dc
    • G05F3/10Regulating voltage or current wherein the variable is dc using uncontrolled devices with non-linear characteristics
    • G05F3/16Regulating voltage or current wherein the variable is dc using uncontrolled devices with non-linear characteristic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 G05F3/20Regulating voltage or current wherein the variable is dc using uncontrolled devices with non-linear characteristic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using diode- transistor combinations
    • G05F3/24Regulating voltage or current wherein the variable is dc using uncontrolled devices with non-linear characteristic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using diode- transistor combinations wherein the transistors are of the field-effect type on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04B1/44Transmit/receive switching
    • H04B1/48Transmit/receive switching in circuits for connecting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to a common transmission path, e.g. by energy of transmitter
    • H04B2001/485Transmit/receive switching in circuits for connecting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to a common transmission path, e.g. by energy of transmitter inhibiting unwanted transmission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产生电路及开关电路。该电力产生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具有被施加了第二控制信号的控制端子以及被施加了第一控制信号的一端;以及第二晶体管,具有被施加了第一控制信号的控制端子以及被施加了第二控制信号的一端,其中,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的另一端被连接至输出端子。

Description

电力产生电路及开关电路
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
本申请要求于2011年6月14日递交的题为“Power Generating Circuitand Switching Circuit”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1-0057626号的权益,其全部内容结合于此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产生电路和开关电路。
背景技术
近来,在电子和电领域中,电子器件的小型化、通过降低电力消耗来延长电池寿命等已受到关注。
同时,即使在元件具有相对较小的电力消耗的情况下,它们仍需从外部接收单独电力从而导致了难以连同相互较近的各种部件来制造片上逆变器,并且逆变器要设置有用于接收外部电力的单独引脚,因此对于其小型化存在制约。
通常,当提供外部电力时,电力被连续地提供而与相应部件的操作无关,从而产生了不必要的电力消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被施加了控制信号从而产生电力的电力产生电路。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开关电路。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电力产生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具有被施加第二控制信号的控制端子以及被施加第一控制信号的一端;以及第二晶体管,具有被施加第一控制信号的控制端子以及被施加第二控制信号的一端,其中,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的另一端连接至输出端子。
当第一控制信号或第二控制信号是导通信号时,可从输出端子输出电力。
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可以是P型或N型MOS晶体管。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电力产生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具有被施加第三控制信号的控制端子以及被施加第一控制信号的一端;第二晶体管,具有被施加第二控制信号的控制端子以及与第一晶体管的另一端相连接的一端;第三晶体管,具有被施加第一控制信号的控制端子以及被施加第二控制信号的一端;第四晶体管,具有被施加第三控制信号的控制端子以及与第三晶体管的另一端相连接的一端;第五晶体管,具有被施加第二控制信号的控制端子以及被施加第三控制信号的一端;以及第六晶体管,具有被施加第一控制信号的控制端子以及与第五晶体管的另一端相连接的一端。
这里,第二晶体管、第四晶体管以及第六晶体管的另一端可被连接至输出端子。
当第一控制信号、第二控制信号以及第三控制信号中的任意一个是导通信号时,从输出端子输出电力。
第一晶体管至第六晶体管可以是P型或N型MOS晶体管。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电力产生电路,包括:两个晶体管,每个晶体管均具有被施加两个控制信号中的任意一个的一端、被施加两个控制信号中的另一控制信号的控制端子、以及连接至输出端子的另一端。
不同的控制信号可施加至两个MOS晶体管的栅极。
当两个控制信号中的任意一个是导通信号时,可从输出端子输出电力。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电力产生电路,包括:两个MOS晶体管,每个MOS晶体管均具有被施加两个控制信号中的任意一个的源极、被施加两个控制信号中的另一控制信号的栅极、以及连接至输出端子的漏极。
不同的控制信号可被施加至两个MOS晶体管的栅极。
当两个控制信号中的任意一个是导通信号时,可从输出端子输出电力。
这两个MOS晶体管可以是P型或N型MOS晶体管。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开关电路,包括:电力产生电路,接收控制信号以产生电力。
该开关电路可进一步包括:开关单元,具有多个输入输出端子以及在各个输入输出端子之间接通/断开的多个开关。
该开关电路可进一步包括:缓冲器单元,接收控制信号以将接收到的控制信号传输至开关单元。
缓冲器单元可接收从电力产生电路产生的电力。
开关电路可进一步包括:逆变器单元,接收进而逆变控制信号,从而将经逆变的控制信号传输至开关单元。
逆变器单元可接收从电力产生电路产生的电力。
开关电路可包括:多个第一开关,在各输入输出端子与天线之间接通/断开;以及多个第二开关,在各输入输出端子与接地端子之间接通/断开。
开关电路可进一步包括缓冲器单元,接收控制信号从而将接收到的控制信号传输至开关单元。
缓冲器单元可接收从电力产生电路产生的电力。
开关电路可进一步包括:逆变器单元,接收并逆变该控制信号,从而将经逆变的控制信号传输至开关单元。
逆变器单元可接收从电力产生电路产生的电力。
从缓冲器单元输出的信号可被施加至第一开关或第二开关从而控制其接通/断开。
从缓冲器单元输出的信号可被施加至第一开关或第二开关从而控制其接通/断开,并且未经过缓冲器单元的控制信号被施加至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中的未接收从缓冲器单元输出的信号的那一个。
经过逆变器单元的信号可被施加至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中的未接收从缓冲器单元输出的信号的那一个。
第一开关可以是串联开关(series switch),而第二开关可以是分流开关(shunt switch)。
电力产生电路可连接至缓冲器单元和/或逆变器单元,从而向其提供电力。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实施方式的开关电路的示图;
图2是示出缓冲器单元的配置及其信号传输特性的示图;
图3是示出逆变器单元的配置及其信号传输特性的示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实施方式的开关单元的示图;
图5是图4的变形实例;
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实施方式的电力产生电路的示图;
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例实施方式的电力产生电路的示图;以及
图8是示出图7的电力产生电路的输入输出端子的信号的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参照附图的下列实施方式的描述,本发明的各种优点和特征及实现其的方法将变得显而易见。然而,可以按照许多不同形式来修改本发明,并且其不应限于本文阐述的实施方式。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以使本公开详尽和完整,并且向本领域的那些技术人员充分传达本发明的范围。图中相同的参考标号代表相同的元件。
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是用于解释实施方式而不是限制本发明。本申请中单数形式包括了复数形式,除非明确地描述并非如此。词语“包括”及诸如“包含”或“含有”的变形应被理解成暗指包括所述的要素、步骤、操作和/或元件,但并不排除任意其他的要素、步骤、操作和/或元件。
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
图1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实施方式的开关电路的示图。
参照图1,根据本发明的示例实施方式的开关电路100可被配置为包括驱动单元110和开关单元120。
在这种情况下,驱动单元110可被配置为包括电力产生电路111、缓冲器单元112以及逆变器单元113。
电力产生电路111可被施加有从控制单元(其可作为各种芯片集来实现)产生的控制信号,从而用于产生要被供给至缓冲器单元112和/或逆变器单元113的电源电压VDD。
因此,在没有单独的外部电力的情况下,缓冲器单元112和逆变器单元113可被施加有从电力产生电路111供给的电力并且被驱动,使得开关电路100的整体尺寸减小。
同时,开关单元120可包括多个输入输出端子、天线以及用于将特定的输入输出端子连接至天线或将特定输入输出端子与天线相阻断的开关。
图2是示出缓存器单元112的配置及其信号传输特性的示图,图3是示出逆变器单元113的配置及其信号传输特性的示图。
如图2和图3中所示,缓冲器单元112输出了与输入控制信号相同的控制信号,而逆变器单元113将输入控制信号进行逆变以输出经逆变的控制信号。
在这种情况下,电力产生电路111可连接至缓冲器单元112和/或逆变器单元113以向其提供电力,使得缓冲器单元112和逆变器单元113可以在没有单独的外部电力的情况下被驱动。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实施方式的开关单元120的示图。
参照图4,开关单元120可被配置为包括多个输入输出端子、天线以及开关。在这种情况下,该开关可包括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
第一开关被设置在各输入输出端子与天线之间,以执行接通/断开操作,因此可以将特定的输入输出端子连接至天线或将特定的输入输出端子与天线阻断,而第二开关被设置在各输入输出端子与接地端子之间,以执行接通/断开操作,因此可以将输入输出端子连接至接地端子或将输入输出端子与接地端子阻断。
图4中,第一串联开关121和第二串联开关122可相当于第一开关,而第一分流开关123和第二分流开关124可相当于第二开关。
在这种情况下,从缓冲器单元112输出的控制信号Vca1被施加至第一串联开关121,而从缓冲器单元输出的控制信号Vca2被施加至第二串联开关122,从而可接通/断开相应的开关。
另外,从逆变器单元113输出的控制信号Vcal’被施加至第一分流开关123,而从逆变器单元输出的控制信号Vca2’被施加至第二分流开关124,从而可接通/断开相应的开关。
同时,缓冲器单元112和逆变器单元113可被施加有相同的控制信号,其中,逆变器单元113可对输入控制信号进行逆变并且输出经逆变的控制信号。
因此,从缓冲器单元112输出的信号Vca1和Vca2与从逆变器单元113输出的信号Vca1’和Vca2’可具有互补关系。即,当信号Vca1是H信号时,信号Vca1’会是L信号。
因此,第一串联开关121和第一分流开关123互补地接通/断开,而第二串联开关122和第二分流开关124也会互补地接通/断开。
图5是图4的变形示例,其中,示出了具有三个输入输出端子的开关单元120’。
在这种情况下,输入输出端子被示为图5中的Tx、Rx以及BT,但是它们不限于这些。参照图5,经过(pass through)缓冲器单元112的各控制信号Vca1、Vca2以及Vca3对于设置在输入输出端子Tx、Rx以及BT与天线RFC之间的第一串联开关121’、第二串联开关122’以及第三串联开关125’中的每一个的接通/断开进行控制,因此可以将各输入输出端子连接至天线或将各输入输出端子与天线相阻断。
在这种情况下,从逆变器单元输出的信号Vca1’、Vca2’和Vca3’可以将设置在输入输出端子与地线之间的第一分流开关123’、第二分流开关124’以及第三分流开关126’的输入输出端子连接至地或将其与地相阻断。
另外,关于信号Vc1、Vc2和Vc3,如图8中所示,其中的至少两个信号不可以同时是H信号。因此,输入输出端子Tx、Rx和BT并不同时连接至天线。
信号Vca1’是Vc1的逆变信号,使得第一、第二以及第三串联开关与第一、第二以及第三分流开关可互补地接通/断开。
通常,即使在断开状态下,微弱信号(minute signal)仍可通过开关。
然而,如上所述,第一、第二以及第三串联开关与第一、第二以及第三分流开关互补地操作,使得当一个输入输出端子连接至天线时,可在其他输入输出端子与天线之间进行更彻底地阻断,因此可降低输入输出端子与天线之间传输的信号的噪声并且可提高精确度。
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实施方式的电力产生电路111’的示图。
参照图6,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实施方式的电力产生电路可被配置成包括两个晶体管和单个输出端子。
晶体管可包括控制端子(control terminal)和两个端(terminal),其中,可以向控制端子和一个端施加不同的控制信号。
在该晶体管中,两个控制信号中的一个可被施加至晶体管的一端,两个控制信号中的另一个可被施加至控制端子,而晶体管的另一端可连接至输出端子。
在这种情况下,可对构成电力产生电路的两个晶体管的控制端子施加不同的控制信号。
同时,晶体管可被实现为MOS晶体管。
即,该晶体管可被实现为两个MOS晶体管,每个晶体管均具有被施加了两个控制信号中的一个的源极、被施加了两个控制信号中的另一个的栅极、以及连接至输出端子的漏极。
另外,这两个MOS晶体管可具有被施加了不同控制信号的栅极。
在这种情况下,这两个MOS晶体管可以是P型或N型MOS晶体管。
在图6中,两个晶体管或MOS晶体管可以是M1和M2,而两个控制信号可以是Vc1和Vc2。
同时,参照图6,电力产生电路111’可包括第一MOS晶体管M1和第二MOS晶体管M2。
第一MOS晶体管M1可被配置为具有被施加了第二控制信号的栅极、被施加了第一控制信号的源极以及连接至输出端子的漏极,而第二MOS晶体管M2可被配置为具有被施加了第一控制信号的栅极、被施加了第二控制信号的源极、以及连接至输出端子的漏极。
同时,第一MOS晶体管和第二MOS晶体管可以是P型MOS晶体管。
[表1]
  Vc1   Vc2   输出(OUT)
  H   L   H
  L   H   H
  L   L   L
如表1中所示,控制信号Vc1和Vc2可以是H信号或L信号,下面将描述在每种情况中根据本发明的示例实施方式的电力产生电路111产生电源电压的原理。
首先参照图6,当控制信号Vc1是H信号而控制信号Vc2是L信号时,第一MOS晶体管M1可处于导通状态,并且可从输出端子OUT输出H信号。
另外,当控制信号Vc1是L信号而控制信号Vc2是H信号时,第二MOS晶体管M2可处于导通状态,并且可从输出端子OUT输出H信号。
然而,当控制信号Vc1和Vc2都是L信号时,第一MOS晶体管M1和第二MOS晶体管都处于关断状态,进而从输出端子OUT输出L信号。
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例实施方式的电力产生电路111”的示图,其中,电力产生电路111”可被应用于存在三个控制信号的情况。
参照图7,电力产生电路111”可包括第一MOS晶体管M1至第六MOS晶体管M6。
第一MOS晶体管M1可具有被施加了第三控制信号Vc3的栅极以及被施加了第一控制信号Vc1的源极,而第二MOS晶体管M2可具有被施加了第二控制信号Vc2的栅极、与第一MOS晶体管M1的漏极连接的源极、以及连接至输出端子的漏极。
第三MOS晶体管M3可具有被施加了第一控制信号的栅极以及被施加了第二控制信号的源极,而第四MOS晶体管M4可具有被施加了第三控制信号的栅极、与第三MOS晶体管M3的漏极连接的源极、以及连接至输出端子的漏极。
第五MOS晶体管M5可具有被施加了第二控制信号Vc2的栅极以及被施加了第三控制信号Vc3的源极,而第六MOS晶体管M6可具有被施加了第一控制信号Vc1的栅极、与第五MOS晶体管M5的漏极连接的源极、以及连接至输出端子的漏极。
在这种情况中,第一MOS晶体管M1至第六MOS晶体管M6可以是P型MOS晶体管。
[表2]
  Vc1   Vc2   Vc3 输出(OUT)
  H   L   L H
  L   H   L H
  L   L   H H
  L   L   L L
同时,如表2中所示,控制信号Vc1、Vc2以及Vc3可以是H信号或L信号,下面将描述在每种情况中产生电源电压的原理。
首先参照图7,当控制信号Vc1、Vc2以及Vc3分别是H信号、L信号以及L信号时,第一MOS晶体管M1处于导通状态并且第二MOS晶体管M2也处于导通状态,使得从输出端子OUT输出H信号。在这种情况下,第三MOS晶体管M3至第六晶体管M6处于关断状态。
接下来,当控制信号Vc1、Vc2以及Vc3分别是L信号、H信号以及L信号时,第三MOS晶体管M3处于导通状态并且第四MOS晶体管M4也处于导通状态,使得从输出端子OUT输出H信号。在这种情况下,第一MOS晶体管M1、第二MOS晶体管M2、第五MOS晶体管M5以及第六晶体管M6处于关断状态。
接下来,当控制信号Vc1、Vc2以及Vc3分别是L信号、L信号以及H信号时,第五MOS晶体管M5处于导通状态并且第六MOS晶体管M6也处于导通状态,使得从输出端子OUT输出H信号。在这种情况下,第一MOS晶体管M1至第四晶体管M4处于关断状态。
最后,当控制信号Vc1、Vc2以及Vc3分别是L信号、L信号以及L信号时,第一MOS晶体管M1至第六MOS晶体管M6处于关断状态,使得从输出端子OUT输出L信号。
图8是示出图7的电力产生电路111”的输入输出端子的信号的示图。
在各种电子器件中所使用的开关控制信号通常在2V至3.5V的范围。
在图8中,假定当控制信号Vc1、Vc2以及Vc3是H信号时为2.5V,而当它们是L信号时为0V。
从图8可认识到,当控制信号Vc1、Vc2以及Vc3中的任意一个是H信号时输出H信号,而当控制信号Vc1、Vc2以及Vc3是L信号时输出L信号。
因此,与通过外部电力使得控制信号连续地处于H信号状态的情况相比,可进一步降低电力消耗。
如上配置的本发明的电力产生电路可仅利用控制信号产生电力,因此可使各种电子器件小型化。
另外,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本发明的电力产生电路的开关电路可被进一步小型化。
另外,仅在控制信号对应于导通或H信号时才产生电力,因此,与连续提供外部电力的现有技术的情况相比,可降低电力消耗。
已结合目前被考虑为实际的示例实施方式来描述了本发明。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示例实施方式,但本发明也可用在各种其他组合、变形以及环境中。换言之,本发明在说明书中所公开的发明思想的范围、等价于本公开的范围和/或本发明所属领域中的技术或知识的范围内可被改变或变形。提供上述示例实施方式以解释在实施本发明的过程中的最佳状态。因此,它们可以在利用像本发明一样的其他发明时以本发明所属领域所知的其他状态执行并且也可以以发明的特定应用领域和使用中所要求的各种形式来变形。因此,应理解的是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实施方式。应理解的是,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包括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15)

1.一种电力产生电路,包括:
第一晶体管,具有被施加第二控制信号的控制端子以及被施加第一控制信号的一端;以及
第二晶体管,具有被施加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的控制端子以及被施加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的一端,
其中,所述第一晶体管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晶体管的另一端被连接至输出端子,
其中,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和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是高电平信号或低电平信号,在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和所述第二控制信号中至少一个是所述高电平信号时输出高电平信号,在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和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是所述低电平信号时输出低电平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产生电路,其中,当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或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是导通信号时,从所述输出端子输出电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产生电路,其中,所述第一晶体管和所述第二晶体管是P型或N型MOS晶体管。
4.一种电力产生电路,包括:
第一晶体管,具有被施加第三控制信号的控制端子以及被施加第一控制信号的一端;
第二晶体管,具有被施加第二控制信号的控制端子以及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另一端连接的一端;
第三晶体管,具有被施加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的控制端子以及被施加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的一端;
第四晶体管,具有被施加所述第三控制信号的控制端子以及与所述第三晶体管的另一端连接的一端;
第五晶体管,具有被施加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的控制端子以及被施加所述第三控制信号的一端;以及
第六晶体管,具有被施加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的控制端子以及与所述第五晶体管的另一端连接的一端;
其中,所述第二晶体管的另一端、所述第四晶体管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第六晶体管的另一端被连接至输出端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力产生电路,其中,当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所述第二控制信号以及所述第三控制信号中的任意一个是导通信号时,从所述输出端子输出电力。
6.一种开关电路,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产生电路;
天线;以及
开关单元,具有多个输入输出端子以及在各个所述输入输出端子之间接通/断开的多个开关。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开关电路,进一步包括:
缓冲器单元,接收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和所述第二控制信号从而将接收到的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和所述第二控制信号传输至所述开关单元,
其中,所述缓冲器单元接收从所述电力产生电路产生的电力。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开关电路,进一步包括:
逆变器单元,接收并逆变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和所述第二控制信号,从而将经逆变的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和所述第二控制信号传输至所述开关单元,
其中,所述逆变器单元接收从所述电力产生电路产生的电力。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开关电路,进一步包括:开关单元,其中,所述开关单元包括:
多个第一开关,在各所述输入输出端子与所述天线之间接通/断开;以及
多个第二开关,在各所述输入输出端子与接地端子之间接通/断开。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开关电路,进一步包括:
缓冲器单元,接收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和所述第二控制信号从而将接收到的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和所述第二控制信号传输至所述开关单元;以及
逆变器单元,接收并逆变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和所述第二控制信号,从而将经逆变的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和所述第二控制信号传输至所述开关单元,
其中,从所述缓冲器单元输出的信号被施加至所述第一开关或所述第二开关从而控制所述第一开关或所述第二开关的接通/断开。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开关电路,进一步包括:
缓冲器单元,接收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和所述第二控制信号从而将接收到的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和所述第二控制信号传输至所述开关单元;以及
逆变器单元,接收并逆变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和所述第二控制信号,从而将经逆变的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和所述第二控制信号传输至所述开关单元,
其中,从所述缓冲器单元输出的信号被施加至所述第一开关或所述第二开关从而控制所述第一开关或所述第二开关的接通/断开,以及
未经过所述缓冲器单元的控制信号被施加至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中的未接收从所述缓冲器单元输出的所述信号的那一个。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开关电路,其中,经过所述逆变器单元逆变后的控制信号被施加至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中的未接收从所述缓冲器单元输出的所述信号的那一个。
13.一种开关电路,包括:
天线;
开关单元,具有多个输入输出端子以及在各个所述输入输出端子之间接通/断开的多个开关;以及
电力产生电路,接收控制信号从而产生电力,
其中,所述电力产生电路包括:
第一晶体管,具有被施加第三控制信号的控制端子以及被施加第一控制信号的一端;
第二晶体管,具有被施加第二控制信号的控制端子以及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另一端相连接的一端;
第三晶体管,具有被施加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的控制端子以及被施加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的一端;
第四晶体管,具有被施加所述第三控制信号的控制端子以及与所述第三晶体管的另一端相连接的一端;
第五晶体管,具有被施加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的控制端子以及被施加所述第三控制信号的一端;以及
第六晶体管,具有被施加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的控制端子以及与所述第五晶体管的另一端相连接的一端;
其中,所述第二晶体管的另一端、所述第四晶体管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第六晶体管的另一端被连接至输出端子。
14.一种开关电路,包括:
天线;
第一串联开关,具有连接至所述天线的一端;
第一输入输出端子,连接至所述第一串联开关的另一端;
第二串联开关,具有连接至所述天线的一端;
第二输入输出端子,连接至所述第二串联开关的另一端;
接地端子;
第一分流开关,具有与所述接地端子相连接的一端以及与所述第一输入输出端子相连接的另一端;
第二分流开关,具有与所述接地端子相连接的一端以及与所述第二输入输出端子相连接的另一端;
缓冲器单元,接收第一控制信号以将接收到的所述第一控制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一串联开关,并且接收第二控制信号以将接收到的所述第二控制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二串联开关;
逆变器单元,接收并逆变所述第一控制信号从而将经逆变的所述第一控制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一分流开关,并且接收并逆变所述第二控制信号从而将经逆变的所述第二控制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二分流开关;以及
电力产生电路,与所述缓冲器单元和/或所述逆变器单元相连接从而向其提供电力,
其中,所述电力产生电路包括:
第一晶体管,具有被施加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的控制端子以及被施加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的一端;以及
第二晶体管,具有被施加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的控制端子以及被施加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的一端,
所述第一晶体管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晶体管的另一端被连接至输出端子。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开关电路,其中,经过所述缓冲器单元然后被施加至所述第一串联开关的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一串联开关的接通/断开,经过所述缓冲器单元然后被施加至所述第二串联开关的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二串联开关的接通/断开,以及
经过所述逆变器单元然后被施加至所述第一分流开关的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一分流开关的接通/断开,经过所述逆变器单元然后被施加至所述第二分流开关的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二分流开关的接通/断开。
CN201210200096.7A 2011-06-14 2012-06-14 电力产生电路及开关电路 Active CN10283279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1-0057626 2011-06-14
KR1020110057626A KR101332039B1 (ko) 2011-06-14 2011-06-14 전원발생회로 및 전원발생회로가 구비된 스위칭회로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32790A CN102832790A (zh) 2012-12-19
CN102832790B true CN102832790B (zh) 2015-07-22

Family

ID=462101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00096.7A Active CN102832790B (zh) 2011-06-14 2012-06-14 电力产生电路及开关电路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866466B2 (zh)
EP (1) EP2536010B1 (zh)
KR (1) KR101332039B1 (zh)
CN (1) CN10283279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64496B (zh) * 2012-12-21 2016-08-03 加弘科技咨询(上海)有限公司 电源输出的控制电路
TWI499900B (zh) * 2012-12-24 2015-09-11 Celestica Technology Consultancy Shanghai Co Ltd 電源輸出之控制電路
US9991889B2 (en) * 2016-02-09 2018-06-05 Psemi Corporation High throw-count RF switc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66292A (zh) * 1999-03-05 2000-09-1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天线装置
CN1390387A (zh) * 1999-09-10 2003-01-08 英特尔公司 用于高和低电压总线的输出缓冲器
CN101064504A (zh) * 2002-08-30 2007-10-31 优迪那半导体有限公司 开关电路、开关模块和控制开关电路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289846B1 (ko) * 1998-09-29 2001-05-15 윤종용 저 전력 소비의 전압 제어기
ITMI20051027A1 (it) * 2005-06-01 2006-12-02 St Microelectronics Srl Architettura per implementare una capacita' integrata
US7899394B2 (en) * 2006-03-16 2011-03-01 Broadcom Corporation RFID system with RF bus
JP4854393B2 (ja) 2006-06-21 2012-01-18 三星電子株式会社 電圧発生回路
TWI331453B (en) * 2007-01-17 2010-10-01 Nanya Technology Corp Delay locked loop
US7994844B2 (en) * 2007-11-12 2011-08-09 Macronix International Co., Ltd. Multiple-stage charge pump with charge recycle circuit
KR101036923B1 (ko) * 2009-12-30 2011-05-25 주식회사 하이닉스반도체 반도체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66292A (zh) * 1999-03-05 2000-09-1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天线装置
CN1390387A (zh) * 1999-09-10 2003-01-08 英特尔公司 用于高和低电压总线的输出缓冲器
CN101064504A (zh) * 2002-08-30 2007-10-31 优迪那半导体有限公司 开关电路、开关模块和控制开关电路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332039B1 (ko) 2013-11-22
KR20120138280A (ko) 2012-12-26
EP2536010A2 (en) 2012-12-19
EP2536010A3 (en) 2018-01-24
US20120319671A1 (en) 2012-12-20
CN102832790A (zh) 2012-12-19
US8866466B2 (en) 2014-10-21
EP2536010B1 (en) 2019-0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42984B (zh) 用于可选择电压供应的方法及设备
US8487688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CN102832790B (zh) 电力产生电路及开关电路
CN105786074A (zh) 一种soi cmos射频开关电路结构
CN103595380A (zh) 互补式开关射频切换器
CN102882498B (zh) 电阻共享开关电路
CN220325605U (zh) 射频开关结构以及射频前端模组
CN202696565U (zh) 模拟开关及模拟开关的控制电路
US9240785B2 (en) Analog signal compatible CMOS switch as an integrated peripheral to a standard microcontroller
CN108432104B (zh) 一种自举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
CN103501173A (zh) 防止反向电流传输的上拉电阻电路与输入输出端口电路
CN101551982A (zh) 液晶显示器驱动电路
US8937503B2 (en) Switch control circuit,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2832837B (zh) 反相器及开关电路
US9831858B2 (en) Ring oscillator with opposed voltage ramps and latch state
CN115940920A (zh) 一种电平移位电路和相关电子设备
CN218772053U (zh) 电平转换电路、电平转换设备及电机设备
US11223354B2 (en) Low current, wide range input common mode LVDS receiver devices and methods
CN104579318A (zh) 一种多路时钟缓冲器
US10897252B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n auxiliary channel
KR20100097342A (ko) 고속 rf신호 스위칭 장치
CN220173219U (zh) 射频开关电路以及射频前端模组
CN114678046B (zh) 驱动电路及存储装置
CN210578496U (zh) 电平转换电路
CN115664378A (zh) 一种谐振切换电路及中压电力通信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