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27896A - 一种从茶叶中提取茶黄素和茶氨酸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从茶叶中提取茶黄素和茶氨酸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27896A
CN102827896A CN2012103418443A CN201210341844A CN102827896A CN 102827896 A CN102827896 A CN 102827896A CN 2012103418443 A CN2012103418443 A CN 2012103418443A CN 201210341844 A CN201210341844 A CN 201210341844A CN 102827896 A CN102827896 A CN 1028278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a
theoflavin
solution
theanine
polyphen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4184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27896B (zh
Inventor
李兰岚
李光锋
代洪波
黄生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YIJIE MEDIC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向华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向华 filed Critical 向华
Priority to CN20121034184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827896B/zh
Publication of CN1028278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278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278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278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将鲜茶叶加水绞碎,在茶叶绞碎可以用极细枝孢霉发酵液代替水,加入粗茶多酚溶解,再加入氯化镁和氯化铜溶液,在酸性条件下进行氧化,搅拌通风反应,在酶促氧化聚合反应下生成以茶黄素、茶红素为主的茶色素,然后经过滤分离、纯化、浓缩、干燥得到茶色素和茶氨酸。

Description

一种从茶叶中提取茶黄素和茶氨酸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天然产物化学的技术领域,主要涉及一种提取茶黄素和茶氨酸的方法,更加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茶叶中提取茶黄素和茶氨酸的方法。
背景技术
茶叶是我国重要经济作物和出口创汇产品之一,主要以传统的粗加工产品为主,并且近年来茶叶粗产品供过于求,每年有十几万吨左右的低档茶积压,严重阻碍了我国茶产业的健康发展。
茶叶深加工作为茶产业的新兴领域,有利于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并有着巨大的增值潜力和市场需求。随着茶叶深加工研究不断深入以及和医学研究的交叉和渗透,已经证实茶叶中多种活性成分具有抗菌、抗氧化、防衰老、增免疫等保健功能,其中以茶黄素和茶氨酸优为显著。
茶黄素具有比茶多酚更强的抗氧化作用,具有调节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功效,而且无毒副作用。茶黄素被誉为茶叶中“软黄金”的茶黄素有降血脂的独特功能,茶黄素不但能与肠道中的胆固醇结合减少食物中胆固醇的吸收,还能抑制人体自身胆固醇的合成。通过调节体内的生物酶系的活性、直接消除自由基、与金属离子络合、以及防止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等途径实现抗氧化作用。
茶氨酸具有既不催眠,又可以解消疲劳、降低血压和提高学习记忆能力,茶氨酸是茶叶中特有的游离氨基酸,也是茶叶中含量最高的氨基酸,约占游离氨基酸总量的50%以上,占茶叶干重的1%-2%。茶氨酸为白色针状体,易溶于水。具有甜味和鲜爽味,是茶叶的滋味的组分。具有调节脑内神经传达物质的变化、镇静作用、保护神经细胞、降低血压的作用和增强抗癌药物的疗效。
公开号为CN1074618的中国专利介绍了一种茶色素及其生产方法:涉及一种茶萃取物及茶叶中水溶性茶成分的提取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从茶叶中提取的由茶褐素、茶黄素、茶红素三者构成,且三者有恒定比例的药用茶色素及其生产方法。本发明所得的茶色素中茶褐素重量含量为13—16%,茶黄素的重量含量为1—4%,茶红素的重量含量为4—7%。茶色素的生产过程为,茶叶经煎煮取汁,碱化,浓缩,酸化,加入乙醇回流,乙醇回流液再碱化得到茶色素结晶,茶色素结晶经真空干燥,即得该茶色素。
公开号为CN1285152的中国专利介绍了一种高活性茶色素及其生产方法:利用鲜茶叶本身的酶系,在较佳的氧化聚合条件下,使外加的茶叶提取物——茶多酚或鲜茶叶本身榨出的渣浆汁中的茶多酚氧化聚合成以茶黄素、茶红素为主的茶色素。其生产过程为鲜茶叶捣碎后,加入缓冲溶液,可向其中加入茶叶提取物或不加,通入O2或空气,保温、搅拌,在酶促氧化聚合反应下生成以茶红素、茶黄素为主的茶色素,然后经萃取,纯化,浓缩,干燥,得到高活性茶色素。
公开号为CN101565724的中国专利介绍了一种极细枝孢霉生物合成茶黄素粗提物的方法:通过极细枝孢霉生物合成茶黄素粗提物的方法,获得多酚氧化酶的高产菌株极细枝孢霉,在优化的发酵培养基中于pH为4.5-5.3、摇床转速为110-130r/min、温度为22-25℃的条件下恒温培养该菌株合成多酚氧化酶,取得多酚氧化酶粗酶液,并通入氧气进行体外模拟氧化儿茶素40-50分钟制备茶黄素。
公开号为CN101190909的中国专利介绍了一种制备四种茶黄素单体的方法:将茶黄素提取物溶液缓慢通过装有聚酰胺材料的层析柱;用洗脱溶剂对层析柱进行洗脱,依次收集分别含茶黄素、茶黄素-3-没食子酸酯、茶黄素-3’-没食子酸酯和茶黄素双没食子酸酯单体的四种洗脱液,所述的洗脱溶剂为由酯或酮、醇和有机酸组成的混合溶剂;将四种洗脱液分别浓缩,采用弱碱性水溶液分别将四种浓缩液的pH值调至中性后,用有机溶剂萃取得萃取液,干燥萃取液得茶黄素的四种单体。
公开号为CN101250566的中国专利介绍了一种 极细枝孢霉生物合成茶黄素粗提物的方法:通过极细枝孢霉生物合成茶黄素粗提物的方法,通过对大量微生物进行筛选,获得多酚氧化酶的高产菌株极细枝孢霉,在优化的发酵培养基中于pH为4.5-5.3、摇床转速为110-130r/min、温度为22-25℃的条件下恒温培养该菌株合成多酚氧化酶,取得多酚氧化酶粗酶液,并通入氧气进行体外模拟氧化儿茶素40-50分钟制备茶黄素。
公开号为CN1626668的中国专利介绍了一种生产茶色素的方法:将鲜茶叶捣碎成渣和汁,加入市场购买的酶后,然后加到茶多酚与有机溶剂的混合溶液中,再加入酸性水溶液,搅拌通风反应,在酶促氧化聚合反应下生成以茶黄素、茶红素为主的茶色素,然后经分离、纯化、浓缩、干燥得到茶色素。
公开号为 CN1699358的中国专利介绍了一种茶黄素提取方法: 将鲜茶叶经揉捻后加水磨浆,然后进行发酵氧化得到含有茶黄素的溶液,通过离心除渣得到离心液,离心液经陶瓷膜超滤后所得滤液采用溶剂萃取法或膜分离法进行处理得到茶黄素。
公开号为 CN1729807的中国专利介绍了一种高茶黄素、茶红素工夫红茶的制备方法:一种高茶黄素、茶红素工夫红茶的制备方法,以一芽二叶或者一芽二、三叶鲜叶为原料,其制备方法包括选择、萎凋、冰冻处理、揉捻、解块分级、发酵和烘干。
公开号为CN1826921的中国专利介绍了一种微生物液态发酵生产茶色素的方法:将茶粉碎至60-80目,按1-10g∶100-200ml加入蒸馏水,在121℃的温度下灭菌10 分钟,再按0.1克/100ml蒸馏水计接种微生物;进行摇床发酵,发酵温度为20-35℃,摇床转速为110r/min,培养时间15天;吸取100ml发酵液,加入100ml醋酸乙酯,在500ml的分液漏斗中振荡10分钟分层后,将上层的醋酸乙酯和下层的水层分别置于 200ml三角瓶中;吸取醋酸乙酯萃取液50ml,加入2.5%NaHCO3水溶液50ml,在转速为 300r/min下振荡30秒,分层后,将醋酸乙酯层蒸干即为茶黄素;将水层蒸干,得到茶红素;吸取50ml澄清的发酵液和50ml正丁醇放入分液漏斗中,摇振5分钟,取下层浓缩蒸干后即为茶褐素。
公开号为 CN1989851的中国专利介绍了一种食品级高纯度茶色素生产方法:以儿茶素为主体的多酚类物质为原料,以独特而严格的工艺要求和国家及行业相关法规、标准为产品质量标准依据。采用氧化聚合缩合技术,按照优化的生产工艺和加工方法,生产食品级高纯度达标茶色素。
公开号为 CN101081844的中国专利介绍了一种大批量分离制备高纯度茶黄素单体的方法:采用了凝胶柱层析和高速逆流色谱相结合的方法,将凝胶色谱柱层析制备量大的特点和高速逆流色谱分离效率高的特点结合起来,二者优势互补,实现了红茶提取物中四种主要的茶黄素单体:茶黄素(TF)、茶黄素-3-没食子酸酯(TF-3-MG)、茶黄素-3′-没食子酸酯(TF-3′-MG)、茶黄素-3,3′ -双没食子酸酯(TFDG)高纯度分离制备。该方法可用于从茶黄素粗提物中分离制备十克至几十克高纯度的茶黄素单体,单体纯度可达97%以上。
公开号为 CN102226211A的中国专利介绍了一种固定化多酚氧化酶动态连续氧化制备茶黄素的方法:以茶多酚为底物,固定化多酚氧化酶为催化媒介,控制反应温度,在填充床反应器上实现底物与氧气连续进入,完成茶多酚的氧化、聚合形成茶黄素类物质并由恒流泵连续泵出。
公开号为 CN102286565A的中国专利介绍了一种茶黄素单体的制备方法:以茶多酚为原料,由灵芝真菌通过液体发酵培养得到的含有漆酶的粗酶液以1∶20-30的体积比加入质量百分浓度1-3%茶多酚乙酸乙酯溶液中,以空气作为催化氧化的氧气来源,30-60℃水浴振荡10-40min,然后超声振荡1-2min,反应结束后旋转蒸发乙酸乙酯,加入萃取剂4-甲基-2-戊酮得到萃取液,脱去萃取剂得到茶黄素单体TF-3-G。
公开号为CN101096693的中国专利介绍了一种从新鲜绿茶制备茶黄素、茶红素的方法:采用新鲜绿茶叶,经凉青后,加入果汁或蔬菜汁发酵,然后乙醇溶解、离心、再采用醇提、浓缩、去除咖啡因,经过离子交换树脂和吸附树脂,梯度洗脱后,得到茶黄素和不同分子量的茶红素。
公开号为 CN101285081的中国专利介绍了一种制备茶黄素的新工艺:将绿茶经乙酸乙酯提取后加入用新鲜茶叶制备的发酵酶,通入纯氧下进行搅拌发酵,然后经分离、浓缩、水洗、转溶、过滤,最后进行真空冷冻干燥、粉碎、过筛,从而得到合格的茶黄素产品。
公开号为CN101475555的中国专利介绍了一种1″,2″,3″,7″-四氢茶黄素-3-没食子酸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提供了一种新的化合物,该化合物是1″,2″,3″,7″-四氢茶黄素-3-没食子酸酯,其化学结构式如(2)所示。本发明所述化合物可通过茶黄素-3-没食子酸酯经氢化还原得到,具有抑制逆转录酶和HIV gp41形成六股螺旋核心结构的活性,可阻止HIV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其对逆转录酶的活性和HIV gp41形成六股螺旋核心结构的抑制作用比茶黄素-3- 没食子酸酯强。
公开号为CN101886097A的中国专利介绍了一种高纯度茶黄素的制备工艺及其作为制备抗流感病毒药物的应用:将绿茶经乙酸乙酯提取后,进行茶多酚底物组成和浓度的调整,然后加入用新鲜茶叶制备的发酵酶,通入氧气进行搅拌发酵,然后经分离、浓缩、水洗、转溶、柱分离,浓缩,最后进行干燥、粉碎、过筛,从而得到合格的茶黄素产品。
公开号为 CN101691591A的中国专利介绍了一种茶黄素的产业化制备方法:制备得到富含茶多酚的乙酸乙酯溶液;分别将粉碎茶鲜叶和乙酸乙酯溶液投入氧化发酵罐,依次加入乙酸乙酯和缓冲溶液,常温下通入空气进行搅拌氧化发酵,得到茶黄素酯相溶液;茶黄素酯相溶液先经过滤,再进行浓缩后洗杂;水相溶液浓缩后喷雾干燥得到低规格的茶黄素干粉;酯相溶液浓缩以回收乙酸乙酯,然后加入水使茶黄素转溶到水中;转溶后的茶黄素水溶液离心过滤得到纯净的茶黄素溶液;将茶黄素溶液浓缩,然后喷雾干燥即得到茶黄素干粉。
公开号为 CN101808529A的中国专利介绍了一种从茶提取茶黄素的方法:公开了从茶提取茶黄素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茶同时或顺序接触水和乙酸乙酯以形成分散相,其中,水和茶的重量比是0.5至10;并从分散相分离乙酸乙酯;以产生茶黄素的乙酸乙酯提取物。
公开号为CN101974581A的中国专利介绍了一种茶黄素的提取纯化方法:①发酵:将绿茶叶与多酚氧化酶按100:0.01~0.1的质量比混合进行氧化发酵,温度控制在20~80℃,时间控制在1~12小时;②提取:将发酵后的绿茶叶送入连续逆流设备,温度为40~80℃,提取时间0.5~3小时,提取液备用;③纯化:用大孔吸附树脂进行纯化,乙醇、水进行梯度洗脱。
公开号为CN101979632A的中国专利介绍了一种采用相转移酶催化技术发酵生产茶黄素的方法:鲜茶叶绞切粉碎作为酶源,加入提取茶多酚的原料干茶叶、相转移剂以及提取剂,在室温下鼓空气或氧气搅拌,发酵液分离,重复加入提取剂进行二次、三次发酵,合并发酵液,减压浓缩近干;在浓缩液中加入水,继续减压浓缩脱溶得到茶黄素的水溶液,离心或过滤除去析出的叶绿素;将脱去叶绿素的茶黄素水溶液喷雾干燥、真空干燥或冷冻干燥得到茶黄素固体。
公开号为CN102071232A的中国专利介绍了一种固定化酶法合成茶黄素的方法:采用金属铝板为支撑物经戊二醛联壳聚糖包埋法固定化多酚氧化酶,然后放入0.1%浓度的茶多酚溶液在pH5.0、通气量20L/min条件下,37℃恒温水浴中反应1h,后补料0.1%浓度茶多酚溶液10ml继续反应1h。最后经乙酸乙酯萃取制得茶黄素成品。
公开号为 CN102228100A的中国专利介绍了一种高茶黄素红茶的制备方法:取茶鲜叶萎凋后,将速溶绿茶用水溶解后,将速溶绿茶水溶液均匀地喷于萎凋叶上,混匀;将混匀后的萎凋叶进行揉捻、分筛,筛面叶复揉并解块后,与筛底叶发酵,再将发酵叶薄摊,干燥后制得,该方法在揉捻前加入速溶绿茶水溶液,增加了儿茶素等茶黄素合成底物,大大提高了成茶品质,特别是成品茶中茶黄素的含量。
公开号为 CN102229591A的中国专利介绍了一种从红茶色素溶液中分离高纯度茶黄素的方法:以红茶浸提或茶多酚氧化所得红茶色素溶液为原料,以AB-8或NKA-9或Mitsubishisp-207等大孔树脂为分离介质,以乙醇水溶液为洗脱溶液,分离得到高纯度茶黄素;本发明的方法工艺简单、能耗较低、操作简便、安全,有利于实现大规模连续生产。
公开号为 CN102250980A的中国专利介绍了一种茶黄素产品的提制工艺:(a)底物溶液制备,(b)酶催化剂制备,(c)发酵制备,(d)酯相分离,(e)浓缩转相,(f)干燥。
综上所述,上述方法虽然能提取高含量茶黄素或茶黄素单体,也有利用微生物或酶法对茶多酚进行转化,但由于茶黄素在茶叶中含量极低,在红茶中含量只有0.5%,提取成本异常昂贵。若采用加入粗茶多酚进行酶转化时,茶多酚中大量的茶氨酸(达到10%以上),并没有在茶多酚酶转化后消失,还存在于酶溶液中。如果能同时提取出茶氨酸和茶黄素,能大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其市场竟争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方法简单、成本低、便于工业化生产,所得产品纯度高、无杂质的茶黄素和茶氨酸制备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微生物菌种,极细枝孢霉(Cladosporium tenuissimum)来源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编号为CGMCC No.2891,该菌种在公开号为 CN101565724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已经公开过。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将鲜茶叶加水绞碎,在茶叶绞碎可以用极细枝孢霉发酵液代替水,加入粗茶多酚溶解,再加入氯化镁和氯化铜溶液,在酸性条件下进行氧化,搅拌通风反应,在酶促氧化聚合反应下生成以茶黄素、茶红素为主的茶色素,然后经过滤分离、纯化、浓缩、干燥得到茶色素和茶氨酸。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从茶叶中提取茶黄素和茶氨酸的方法,步骤包括:
(1)将新鲜茶叶采摘后立即进行边加水边绞碎;
(2)加入多酚在30%以上的粗茶多酚进行搅拌溶解;
(3)加入氯化镁和氯化铜溶液,再用0.01mol/L盐酸溶液进行调节该溶液的pH值为5.5;
(4)向该溶液中通入氧气,以不出现大量气泡为宜,并进行搅拌反应1-6h;
(5)过滤除渣后滤液进行两倍体积的石油醚进行萃取,去除含有石油醚的溶液,得到不含有石油醚的溶液Ⅰ;
(6)将不含有石油醚的溶液Ⅰ用0.01mol/L盐酸溶液调整pH值为7,上AB-8大孔树脂进行吸附,用水进行冲洗树脂,再用25%乙醇进行洗脱,得到洗脱液Ⅱ,再用75%乙醇进行洗脱,得到洗脱液Ⅲ;
(7)将洗脱液Ⅱ减压浓缩至原有体积的1/3-1/5,调节浓缩液pH值到茶氨酸的等电点pH5.6左右,冷藏至4℃过夜进行结晶与重结晶得到茶氨酸纯品;
(8)将洗脱液Ⅲ减压浓缩至原有体积的1/6-1/8,室温放置过夜进行结晶与重结晶得到茶黄素纯品。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步骤(1)中所述的水量,可以用极细枝孢霉发酵液代替水,加入水量的体积(L) /茶叶重量(kg)比=2-5:1,其中极细枝孢霉发酵液通过常规微生物培养方法可以获得。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步骤(2)中所述加入粗茶多酚的量,加入粗茶多酚的重量(kg) /茶叶重量(kg)比=1-4:1。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步骤(3)中所述加入氯化镁溶液至终浓度为3mmol/L;氯化铜溶液至终浓度为2.5mmol/L。
技术效果:
1、本发明方法中所用的原料、设备均为常见的普通原料、设备,避免了工业化生产过程中对于昂贵原材料、仪器的依赖;
2、本纯化过程中采用的分离材料是AB-8大孔吸附树脂,其分离操作过程简单,易得便宜,易控制。
3、采用结晶和重结晶进行纯化,工艺简单,易于操作,纯化效率高。
4、本发明所用的试剂均为无毒、廉价、量产的化学试剂,整个过程中可利用成熟的试剂回收的常规技术,这极大地降低了向环境排放废弃物。
5、充分利用了茶叶的茶多酚,使大部分的茶多酚转化为茶黄素,极大地提高了茶黄素的产量,又能得到一定量的茶氨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本发明将用实施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但是它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的任一个或类似实例。
实施例1
将采摘后新鲜茶叶100kg立即进行边加水边绞碎,总加入水量体积为300L;加入200 kg多酚在30%以上的粗茶多酚进行搅拌溶解;再加入氯化镁至终浓度为30mmol/L,加入氯化铜溶液至终浓度为25mmol/L,再用0.01mol/L盐酸溶液进行调节该溶液的pH值为5.5;向该溶液中通入氧气,以不出现大量气泡为宜,并进行搅拌反应1-6h;过滤除渣后滤液进行两倍体积的石油醚进行萃取,去除含有石油醚的溶液,得到不含有石油醚的溶液Ⅰ;将不含有石油醚的溶液Ⅰ用0.01mol/L盐酸溶液调整pH值为7,上AB-8大孔树脂进行吸附,用水进行冲洗树脂,再用25%乙醇进行洗脱,得到洗脱液Ⅱ,再用75%乙醇进行洗脱,得到洗脱液Ⅲ;将洗脱液Ⅱ减压浓缩至原有体积的1/3-1/5,调节浓缩液pH值到茶氨酸的等电点pH5.6左右,冷藏至4℃过夜进行结晶与重结晶得到茶氨酸纯品14.55kg;将洗脱液Ⅲ减压浓缩至原有体积的1/6-1/8,室温放置过夜进行结晶与重结晶得到茶黄素纯品12.68kg。检测方法:Agilent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色谱柱为Hypersil ODS (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2%乙酸的水溶液与乙腈,从8%乙腈到69%乙腈的梯度分离茶黄素;检测波长为280nm;柱温为35℃;流速为l ml/min;进样量为20μL,茶黄素纯品的纯度为97.56 %。色谱柱为Zorbax SB-AQ (250mm×4.6mm,5μm) ,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为5:95(体积比),检测波长为190nm;柱温为25℃;流速为l ml/min;进样量为20μL,茶氨酸纯品的纯度为97.56 %。
对照施例1
将采摘后新鲜茶叶100kg立即进行边加水边绞碎,总加入水量体积为300L;加入200 kg多酚在30%以上的粗茶多酚进行搅拌溶解;向该溶液中通入氧气,以不出现大量气泡为宜,并进行搅拌反应1-6h;过滤除渣后滤液进行两倍体积的石油醚进行萃取,去除含有石油醚的溶液,得到不含有石油醚的溶液Ⅰ;将不含有石油醚的溶液Ⅰ用0.01mol/L盐酸溶液调整pH值为7,上AB-8大孔树脂进行吸附,用水进行冲洗树脂,再用25%乙醇进行洗脱,得到洗脱液Ⅱ,再用75%乙醇进行洗脱,得到洗脱液Ⅲ;将洗脱液Ⅱ减压浓缩至原有体积的1/3-1/5,调节浓缩液pH值到茶氨酸的等电点pH5.6左右,冷藏至4℃过夜进行结晶与重结晶得到茶氨酸纯品14.89kg;将洗脱液Ⅲ减压浓缩至原有体积的1/6-1/8,室温放置过夜进行结晶与重结晶得到茶黄素纯品8.47kg。按实施例1进行检测,茶黄素样品的纯度为97.15 %,茶氨酸纯品的纯度为97.32 %。
实施例2:
将采摘后新鲜茶叶100kg立即进行边加水边绞碎,总加入极细枝孢霉发酵液体积为500L;加入200 kg多酚在30%以上的粗茶多酚进行搅拌溶解;再加入氯化镁至终浓度为30mmol/L,加入氯化铜溶液至终浓度为25mmol/L,再用0.01mol/L盐酸溶液进行调节该溶液的pH值为5.5;向该溶液中通入氧气,以不出现大量气泡为宜,并进行搅拌反应1-6h;过滤除渣后滤液进行两倍体积的石油醚进行萃取,去除含有石油醚的溶液,得到不含有石油醚的溶液Ⅰ;将不含有石油醚的溶液Ⅰ用0.01mol/L盐酸溶液调整pH值为7,上AB-8大孔树脂进行吸附,用水进行冲洗树脂,再用25%乙醇进行洗脱,得到洗脱液Ⅱ,再用75%乙醇进行洗脱,得到洗脱液Ⅲ;将洗脱液Ⅱ减压浓缩至原有体积的1/3-1/5,调节浓缩液pH值到茶氨酸的等电点pH5.6左右,冷藏至4℃过夜进行结晶与重结晶得到茶氨酸纯品14.05kg;将洗脱液Ⅲ减压浓缩至原有体积的1/6-1/8,室温放置过夜进行结晶与重结晶得到茶黄素纯品18.45kg。按实施例1进行检测,茶黄素样品的纯度为98.05 %,茶氨酸纯品的纯度为97.78 %。
对照施例2
将采摘后新鲜茶叶100kg立即进行边加水边绞碎,总加入极细枝孢霉发酵液体积为500L;加入200 kg多酚在30%以上的粗茶多酚进行搅拌溶解;再加入氯化镁至终浓度为30mmol/L,加入氯化铜溶液至终浓度为25mmol/L,再用0.01mol/L盐酸溶液进行调节该溶液的pH值为5.5;向该溶液中通入氧气,以不出现大量气泡为宜,并进行搅拌反应1-6h;过滤除渣后滤液进行两倍体积的石油醚进行萃取,去除含有石油醚的溶液,得到不含有石油醚的溶液Ⅰ;将不含有石油醚的溶液Ⅰ用0.01mol/L盐酸溶液调整pH值为7,上AB-8大孔树脂进行吸附,用水进行冲洗树脂,再用25%乙醇进行洗脱,得到洗脱液Ⅱ,再用75%乙醇进行洗脱,得到洗脱液Ⅲ;将洗脱液Ⅱ减压浓缩至原有体积的1/3-1/5,调节浓缩液pH值到茶氨酸的等电点pH5.6左右,冷藏至4℃过夜进行结晶与重结晶得到茶氨酸纯品14.36kg;将洗脱液Ⅲ减压浓缩至原有体积的1/6-1/8,室温放置过夜进行结晶与重结晶得到茶黄素纯品10.48kg。按实施例1进行检测,茶黄素样品的纯度为97.54 %,茶氨酸纯品的纯度为97.45 %。
实施例3:
将采摘后新鲜茶叶200kg立即进行边加水边绞碎,总加入极细枝孢霉发酵液体积为800L;加入500 kg多酚在30%以上的粗茶多酚进行搅拌溶解;再加入氯化镁至终浓度为30mmol/L,加入氯化铜溶液至终浓度为25mmol/L,再用0.01mol/L盐酸溶液进行调节该溶液的pH值为5.5;向该溶液中通入氧气,以不出现大量气泡为宜,并进行搅拌反应1-6h;过滤除渣后滤液进行两倍体积的石油醚进行萃取,去除含有石油醚的溶液,得到不含有石油醚的溶液Ⅰ;将不含有石油醚的溶液Ⅰ用0.01mol/L盐酸溶液调整pH值为7,上AB-8大孔树脂进行吸附,用水进行冲洗树脂,再用25%乙醇进行洗脱,得到洗脱液Ⅱ,再用75%乙醇进行洗脱,得到洗脱液Ⅲ;将洗脱液Ⅱ减压浓缩至原有体积的1/3-1/5,调节浓缩液pH值到茶氨酸的等电点pH5.6左右,冷藏至4℃过夜进行结晶与重结晶得到茶氨酸纯品36.45kg;将洗脱液Ⅲ减压浓缩至原有体积的1/6-1/8,室温放置过夜进行结晶与重结晶得到茶黄素纯品55.58kg。按实施例1进行检测,茶黄素样品的纯度为98.35 %,茶氨酸纯品的纯度为98.25 %。

Claims (4)

1.本发明提供一种从茶叶中提取茶黄素和茶氨酸的方法,步骤包括:
(1)将新鲜茶叶采摘后立即进行边加水边绞碎;
(2)加入多酚在30%以上的粗茶多酚进行搅拌溶解;
(3)加入氯化镁和氯化铜溶液,再用0.01mol/L盐酸溶液进行调节该溶液的pH值为5.5;
(4)向该溶液中通入氧气,以不出现大量气泡为宜,并进行搅拌反应1-6h;
(5)过滤除渣后滤液进行两倍体积的石油醚进行萃取,去除含有石油醚的溶液,得到不含有石油醚的溶液Ⅰ;
(6)将不含有石油醚的溶液Ⅰ用0.01mol/L盐酸溶液调整pH值为7,上AB-8大孔树脂进行吸附,用水进行冲洗树脂,再用25%乙醇进行洗脱,得到洗脱液Ⅱ,再用75%乙醇进行洗脱,得到洗脱液Ⅲ;
(7)将洗脱液Ⅱ减压浓缩至原有体积的1/3-1/5,调节浓缩液pH值到茶氨酸的等电点pH5.6左右,冷藏至4℃过夜进行结晶与重结晶得到茶氨酸纯品;
(8)将洗脱液Ⅲ减压浓缩至原有体积的1/6-1/8,室温放置过夜进行结晶与重结晶得到茶黄素纯品。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步骤(1)中所述的水量,可以用极细枝孢霉发酵液代替水,加入水量的体积(L) /茶叶重量(kg)比为2-5:1,其中极细枝孢霉发酵液通过常规微生物培养方法可以获得。
3.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步骤(2)中所述加入粗茶多酚的量,加入粗茶多酚的重量(kg) /茶叶重量(kg)比为1-4:1。
4.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步骤(3)中所述加入氯化镁溶液至终浓度为3mmol/L;氯化铜溶液至终浓度为2.5mmol/L。
CN201210341844.3A 2012-09-14 2012-09-14 一种从茶叶中提取茶黄素和茶氨酸的方法 Active CN1028278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41844.3A CN102827896B (zh) 2012-09-14 2012-09-14 一种从茶叶中提取茶黄素和茶氨酸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41844.3A CN102827896B (zh) 2012-09-14 2012-09-14 一种从茶叶中提取茶黄素和茶氨酸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27896A true CN102827896A (zh) 2012-12-19
CN102827896B CN102827896B (zh) 2014-03-26

Family

ID=473312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41844.3A Active CN102827896B (zh) 2012-09-14 2012-09-14 一种从茶叶中提取茶黄素和茶氨酸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827896B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94727A (zh) * 2013-12-11 2014-04-02 浙江茗皇天然食品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从速溶茶排渣废弃液中分离茶色素的方法
CN104306559A (zh) * 2014-10-14 2015-01-28 王惠莹 一种金花茶叶色素的制备方法
CN104383125A (zh) * 2014-11-28 2015-03-04 桂林市和胤祥新型材料有限公司 茶黄素的制备方法
CN106957884A (zh) * 2016-01-12 2017-07-18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所 一种富含茶儿茶素的茶黄素产品
CN107183252A (zh) * 2017-06-23 2017-09-22 贵州省凤冈县田坝魅力黔茶有限公司 一种扁形红茶制备方法
CN110652007A (zh) * 2019-11-06 2020-01-07 满山歌茶业(西双版纳)有限公司 一种制备茶黄素的方法
CN112426462A (zh) * 2021-01-05 2021-03-02 河南省科学院 一种辅助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水凝胶眼贴及其制备方法
CN112553265A (zh) * 2020-11-23 2021-03-26 南通德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酶催化制备茶黄素的方法及其制得的产品
CN117187081A (zh) * 2023-09-18 2023-12-08 华南农业大学 极细枝孢霉lbt-58及其应用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85152A (zh) * 2000-09-14 2001-02-28 龙坚 高活性茶色素及其生产方法
CN1626668A (zh) * 2003-12-13 2005-06-15 无锡市世纪生物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生产茶色素的方法
CN1699358A (zh) * 2005-06-15 2005-11-23 海南群力药业有限公司 茶黄素提取方法
CN1729807A (zh) * 2004-08-06 2006-02-08 福建农林大学 一种高茶黄素、茶红素工夫红茶的制备方法
WO2008019985A1 (en) * 2006-08-14 2008-02-21 Unilever Plc Method of purifying theaflavins
CN101235025A (zh) * 2008-02-29 2008-08-06 天津科技大学 一种茶黄素的制备方法
CN101250566A (zh) * 2008-04-08 2008-08-27 湖南农业大学 极细枝孢霉生物合成茶黄素粗提物的方法
US20100086642A1 (en) * 2008-10-02 2010-04-08 Conopco, Inc., D/B/A Unilever Process for manufacturing tea products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85152A (zh) * 2000-09-14 2001-02-28 龙坚 高活性茶色素及其生产方法
CN1626668A (zh) * 2003-12-13 2005-06-15 无锡市世纪生物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生产茶色素的方法
CN1729807A (zh) * 2004-08-06 2006-02-08 福建农林大学 一种高茶黄素、茶红素工夫红茶的制备方法
CN1699358A (zh) * 2005-06-15 2005-11-23 海南群力药业有限公司 茶黄素提取方法
WO2008019985A1 (en) * 2006-08-14 2008-02-21 Unilever Plc Method of purifying theaflavins
CN101235025A (zh) * 2008-02-29 2008-08-06 天津科技大学 一种茶黄素的制备方法
CN101250566A (zh) * 2008-04-08 2008-08-27 湖南农业大学 极细枝孢霉生物合成茶黄素粗提物的方法
US20100086642A1 (en) * 2008-10-02 2010-04-08 Conopco, Inc., D/B/A Unilever Process for manufacturing tea products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94727B (zh) * 2013-12-11 2015-10-14 浙江茗皇天然食品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从速溶茶排渣废弃液中分离茶色素的方法
CN103694727A (zh) * 2013-12-11 2014-04-02 浙江茗皇天然食品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从速溶茶排渣废弃液中分离茶色素的方法
CN104306559A (zh) * 2014-10-14 2015-01-28 王惠莹 一种金花茶叶色素的制备方法
CN104383125A (zh) * 2014-11-28 2015-03-04 桂林市和胤祥新型材料有限公司 茶黄素的制备方法
CN106957884B (zh) * 2016-01-12 2020-10-02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所 一种富含茶儿茶素的茶黄素产品
CN106957884A (zh) * 2016-01-12 2017-07-18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所 一种富含茶儿茶素的茶黄素产品
CN107183252A (zh) * 2017-06-23 2017-09-22 贵州省凤冈县田坝魅力黔茶有限公司 一种扁形红茶制备方法
CN110652007A (zh) * 2019-11-06 2020-01-07 满山歌茶业(西双版纳)有限公司 一种制备茶黄素的方法
CN112553265A (zh) * 2020-11-23 2021-03-26 南通德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酶催化制备茶黄素的方法及其制得的产品
CN112426462A (zh) * 2021-01-05 2021-03-02 河南省科学院 一种辅助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水凝胶眼贴及其制备方法
CN112426462B (zh) * 2021-01-05 2022-08-30 河南省科学院 一种辅助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水凝胶眼贴及其制备方法
CN117187081A (zh) * 2023-09-18 2023-12-08 华南农业大学 极细枝孢霉lbt-58及其应用
CN117187081B (zh) * 2023-09-18 2024-02-09 华南农业大学 极细枝孢霉lbt-58及其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27896B (zh) 2014-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27896B (zh) 一种从茶叶中提取茶黄素和茶氨酸的方法
CN101508690B (zh) 一种从茶叶中同时提取茶多酚、茶多糖、咖啡因的新方法
CN107418995B (zh) 一种石榴皮单宁液态发酵制备的鞣花酸及其制备方法
CN107556364A (zh) 亚临界水辅助酶解提取鲍鱼蛋白肽的方法及产品
CN101085958A (zh) 一种苦荞抗氧化保健酒
CN102250981B (zh) 一种以石榴皮为原料固态发酵制备鞣花酸的方法
CN106929428A (zh) 液态发酵制取红曲多糖的方法及制品
CN112553265A (zh) 一种酶催化制备茶黄素的方法及其制得的产品
CN113080281A (zh) 一种饮料用红茶汁的制备方法
CN103073532A (zh) 一种提高蓝莓花青素含量和纯度的处理方法
JP6944069B2 (ja) スイカからリコピンとシトルリンを同時に抽出する方法
CN102250980A (zh) 一种茶黄素产品的提制工艺
CN102334681B (zh) 一种红曲霉菌体滤渣制备可溶性降脂营养粉的方法
CN115029385B (zh) 一种利用微生物发酵提取茶粕中茶皂素的方法
CN106520878A (zh) 利用白酒丢糟制备活性肽的方法
CN102907743A (zh) 一种精制葛根黄酮解酒护肝功能饮料及制备方法
CN105294395A (zh) 一种同步提取-组合柱层析-结晶纯化制备虫草酸、虫草素的方法
CN105861251B (zh) 一种蓝莓保健酒产品
CN106819238B (zh) 一种低咖啡碱、弱苦涩味的茶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546620A (zh) 一种鹿参小分子肽滋养酒及其制备方法
CN107904075A (zh) 一种红枣酒的制备方法
CN108117558A (zh) 从发酵茶中拆分泰德诺a和泰德诺b的方法
CN110357928B (zh) 一种从茶叶中提取低咖啡碱、无农残、无酯茶多酚的方法
CN106632204A (zh) 一种从越橘中提取纯化花青素的方法
CN112457939A (zh) 一种茶叶米酒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GUANGZHOU YIJIE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XIANG HUA

Effective date: 20140126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Zou Xuenong

Inventor after: Wang Ronglin

Inventor after: Zhou Hongwen

Inventor after: Liang Jiabi

Inventor before: Li Lanlan

Inventor before: Li Guangfeng

Inventor before: Dai Hongbo

Inventor before: Huang Shengyou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410128 CHANGSHA, HUNAN PROVINCE TO: 510075 GUANGZHOU, GUANGDONG PROVINCE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INVENTOR; FROM: LI LANLAN LI GUANGFENG DAI HONGBO HUANG SHENGYOU TO: ZOU XUENONG WANG RONGLIN ZHOU HONGWEN LIANG JIABI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126

Address after: 510075 Guangdong city of Guangzhou province Yuexiu District Shuiyin Road No. 52 building 10 floor, room 1006, central courtyard

Applicant after: GUANGZHOU YIJIE MEDIC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410128 Hunan province Changsha Furong District of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Riverside District 34 Building Room 303

Applicant before: Xiang Hua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