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12698B - 摄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摄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12698B
CN102812698B CN201180012830.0A CN201180012830A CN102812698B CN 102812698 B CN102812698 B CN 102812698B CN 201180012830 A CN201180012830 A CN 201180012830A CN 102812698 B CN102812698 B CN 10281269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pixel
value
camera head
pixel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1283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12698A (zh
Inventor
高仓宪太郎
中村研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uvoton Technology Corp Japan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8126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126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126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126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35User-machine interface; Control console
    • H04N1/00405Output means
    • H04N1/00408Display of information to the user, e.g. menus
    • H04N1/0044Display of information to the user, e.g. menus for image preview or review, e.g. to help the user position a shee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21Intermediate information storage
    • H04N1/2104Intermediate information storage for one or a few pictures
    • H04N1/2112Intermediate information storage for one or a few pictures using still video cameras
    • H04N1/212Motion video recording combined with still video recor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characterised by implementation details or hardware specially adapted for video compression or decompression, e.g. dedicated software implement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5/00Circuitry of solid-state image sensors [SSIS]; Control thereof
    • H04N25/50Control of the SSIS exposure
    • H04N25/53Control of the integration ti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5/00Circuitry of solid-state image sensors [SSIS]; Control thereof
    • H04N25/60Noise processing, e.g. detecting, correcting, reducing or removing noise
    • H04N25/63Noise processing, e.g. detecting, correcting, reducing or removing noise applied to dark curr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1/00Still video camera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Compression Or Coding Systems Of Tv Signals (AREA)
  • Compression Of Band Width Or Redundancy In Fax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所涉及的摄像装置(50)具备:摄像元件(1),按照入射光生成图像数据(21);压缩部(3),通过将图像数据(22)压缩为定长码来生成压缩数据(23);解压缩部(4),通过仅对作为压缩数据(23)的一部分的指定数据(40)进行解压缩,来生成部分解压缩数据(32A);摄像机信号处理部(5),通过对部分解压缩数据(32A)进行画质校正来生成部分校正图像数据(33A);以及视频编码器(8),显示部分校正图像数据(33A)。

Description

摄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摄像装置,尤其涉及对图像数据进行定长编码的摄像装置。
背景技术
近些年,随着用于数字静态相机以及数字视频摄像机等摄像装置的摄像元件的高像素化,搭载在摄像装置的集成电路所要处理的图像数据量也在增大。为了处理大量的图像数据,需要确保集成电路内的数据传输的总线宽度,因此考虑到进行工作频率的高速化以及存储器的大容量化等。但是,这些均与摄像装置的成本提高有着直接的关系。
并且,一般在数字静态相机以及数字视频摄像机等摄像装置中,集成电路内的结束了所有的图像处理的数据,在被记录到SD卡等外部记录装置之时被进行压缩处理。据此,与非压缩相比,能够将更大的图像大小、或大量的图像数据存放到相同容量的外部记录装置。在该压缩处理中有被称为,JPEG(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联合图像专家小组)或MPEG(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运动图像专家组)的编码方式。
在专利文献1公开了,针对从摄像元件输入的像素信号(RAW数据)也展开图像数据的压缩处理。据此,该技术即使在摄像元件的多像素化的信号处理的负荷增大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少向存储器的写入以及读出之时所需要的总线频带,从而实现高速操作。并且,在该技术中为了总线频带的确保以及压缩处理量的削减而采用定长编码方式。对于该组装方法,可以从任意的图像区域的像素数据中算出最大值和最小值,求出区域内的局部的动态范围,对从区域内的所有像素中减去最小值而算出的值,以与动态范围相应的量化步长来进行量化。从而,进行定长编码。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摄像装置中是对同一区域内的像素与最小值之间的差值进行量化的,因此,区域内的动态范围越大量化步长也就越大。这是因为在区域内的动态范围大的情况下,作为图像出现大的变化的可能性增高,因而利用了从视觉上不易感觉到细微变化的视觉特性。但是,在求区域内的最小值以及最大值之时,会出现区域内的所有像素若不凑齐就不能开始压缩处理的问题。因此,虽然能够削减总线频带,但是直到区域内的像素凑齐为止的处理发生延迟。因此,在安装面上也需要用于存放区域内的像素的存储器,从而出现电路规模增大的问题。
并且,在专利文献2中,对于从摄像元件输入的像素信号(RAW数据),以定长编码单元将图像数据细分为小区域的单位块,求出单位块内的所述图像数据的平均值级别并进行定长编码,以曝光控制单元根据所述平均值级别,算出所述单位块内的所述图像数据全体的亮度级别,控制摄像装置的曝光量,以使图像数据成为规定的亮度级别。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2851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013806号公报
发明概要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摄像装置中,将被压缩的定长编码数据提供给SDRAM(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动态随机存储器)等存储器,接着从存储器读出定长编码数据,并进行解压缩处理,执行以后的图像处理。这是因为随着近些年的数据量的增大,在对各个处理的后阶段处理发生延迟的情况下会有失败的可能性,这样通过在中间经由存储器从而能够实现不限定处理速度的构成。
然而,在该构成中,除了针对存储器的写入以及读出之外,还要进行压缩数据的解压缩处理,因此,从实际拍摄开始到显示为止要花费时间。据此,该构成所具有的问题是缺乏显示应答性。
并且,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摄像装置中,除压缩了图像数据的定长编码数据之外,还要另外算出图像的每个单位块的平均值,并根据该平均值来控制曝光量。但是,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摄像装置,对于图像数据由于与专利文献1同样从存储器读出定长编码数据,进行解压缩处理后再显示,因此,与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摄像装置同样,存在缺乏显示应答性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提高显示应答性的摄像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涉及的摄像装置,具备:摄像元件,按照入射光来生成第一图像数据;压缩部,通过对所述第一图像数据进行定长编码,来生成第一压缩数据;存储部,存储所述第一压缩数据;解压缩部,通过仅对作为所述第一压缩数据的一部分的第一指定数据进行解压缩,来生成第一部分解压缩数据;信号处理部,通过对所述第一部分解压缩数据进行画质校正,来生成第一部分校正图像数据;以及显示部,显示所述第一部分校正图像数据。
根据此构成,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涉及的摄像装置仅对压缩数据的一部分进行解压缩,并显示解压缩的数据。据此,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涉及的摄像装置能够提高显示应答性。
并且,也可以是,所述解压缩部,在生成了所述第一部分解压缩数据之后,通过对所述存储部中存储的所有所述第一压缩数据进行解压缩,来生成第一全体解压缩数据;所述信号处理部,通过对所述第一全体解压缩数据进行画质校正,来生成第一全体校正图像数据。
根据此构成,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涉及的摄像装置能够使显示的高速化和大容量的数据处理都能够得以实现。
并且,也可以是,所述压缩部,以作为所述第一图像数据中所包含的多个像素数据的一部分的像素数据群为单位,通过将该像素数据群中所包含的多个像素数据压缩为定长,来生成单位压缩数据;所述第一指定数据是所述单位压缩数据的每一个中包含的一部分的数据。
根据此构成,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涉及的摄像装置能够针对拍摄的图像数据,高速地显示降低了分辨率的图像。
并且,也可以是,所述压缩部,算出示出预测值与编码对象像素的像素数据之差的比特变化信息,通过对算出的所述比特变化信息进行量化,来算出定长的量化值;所述单位压缩数据包含:基准像素值、与所述像素数据群中所包含的像素数据相对应的所述量化值、以及示出所述量化的条件的量化信息,所述基准像素值是,作为所述预测值来使用的像素数据;所述第一指定数据包含所述基准像素值。
并且,也可以是,所述基准像素值是,所述像素数据群中包含的一个像素数据;所述单位压缩数据包含:所述基准像素值、所述量化信息、以及所述像素数据群中所包含的、与所述一个像素数据以外的像素数据相对应的所述量化值。
根据此构成,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涉及的摄像装置能够针对拍摄的图像数据来显示抽选了像素的图像。
并且,也可以是,所述压缩部,算出所述像素数据群中所包含的多个像素数据的平均值;所述基准像素值为所述平均值。
根据此构成,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涉及的摄像装置通过利用来自像素数据群内的所有像素的信息,从而能够显示抑制了折叠噪声的图像。
并且,也可以是,所述像素数据群包含连续排列的多个像素的像素数据;所述第一指定数据包含:所述基准像素值、以及与等间隔地排列的像素相对应的所述量化值。
根据此构成,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涉及的摄像装置能够显示抑制了噪声的图像。
并且,也可以是,所述多个像素数据的每一个是多个颜色的像素数据中的某一个;所述单位压缩数据包含每个颜色的所述基准像素值;所述第一指定数据包含所述每个颜色的基准像素值;所述压缩部,将与编码对象像素颜色相同的基准像素值用作所述预测值,来算出所述比特变化信息,通过对算出的所述比特变化信息进行量化,来算出定长的量化值。
根据此构成,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涉及的摄像装置对于彩色图像能够提高显示应答性。
并且,也可以是,所述摄像元件,按照入射光进一步生成第二图像数据;所述压缩部,进一步通过对所述第二图像数据进行定长编码,来生成第二压缩数据;所述存储部,进一步存储所述第二压缩数据;所述解压缩部,进一步通过仅对作为所述第二压缩数据的一部分的第二指定数据进行解压缩,来生成第二部分解压缩数据;所述信号处理部,进一步通过对所述第二部分解压缩数据进行画质校正,来生成第二部分校正图像数据;所述显示部,进一步显示所述第二部分校正图像数据;所述解压缩部,在所述第一部分解压缩数据以及所述第二部分解压缩数据均生成之后,生成所述第一全体解压缩数据,通过对所述存储部中存储的所有所述第二压缩数据进行解压缩,来生成第二全体解压缩数据;所述信号处理部,进一步通过对所述第二全体解压缩数据进行画质校正,来生成第二全体校正图像数据。
根据此构成,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涉及的摄像装置能够在进行连续拍摄时提高显示应答性。
并且,也可以是,所述摄像装置还具备曝光控制部,该曝光控制部利用所述第一部分解压缩数据,算出所述第一图像数据的亮度级别,控制所述摄像元件的曝光量,以使所述第一图像数据成为规定的亮度级别。
根据此构成,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涉及的摄像装置能够实现高速的曝光控制。
并且,也可以是,所述摄像装置还具备聚焦控制部,该聚焦控制部算出所述第一部分解压缩数据中包含的像素数据的频率特性,并利用该频率特性进行聚焦控制。
根据此构成,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涉及的摄像装置能够实现高速的聚焦控制。
并且,也可以是,所述第一图像数据包含遮光像素数据,该遮光像素数据是被遮光的像素的像素数据;所述压缩部,在所述像素数据群中所包含的多个像素数据为多个所述遮光像素数据的情况下,以预先决定的像素数为单位算出所述多个遮光图像数据的平均值,通过对多个算出的平均值进行定长编码,来生成所述第一压缩数据。
根据此构成,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涉及的摄像装置既能够抑制画质的劣化,又能够削减压缩数据的数据量。
并且,也可以是,所述第一图像数据包含遮光像素数据,该遮光像素数据是被遮光的像素的像素数据;所述压缩部,在所述像素数据群中所包含的多个像素数据为多个所述遮光像素数据的情况下,以预先决定的像素数为单位算出所述多个遮光图像数据的最大值或最小值,通过对多个算出的最小值或最大值进行定长编码,来生成所述第一压缩数据。
根据此构成,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涉及的摄像装置既能够抑制画质的劣化,又能够削减压缩数据的数据量。
并且,也可以是,所述摄像装置还具备模数转换部,该模数转换部将由所述摄像元件生成的所述第一图像数据转换为数字信号;所述压缩部,通过将由所述模数转换部转换为数字信号的所述第一图像数据压缩为定长码,来生成所述第一压缩数据。
并且,本发明不仅能够作为这种摄像装置来实现,而且能够作为将摄像装置所包含的特征性的单元视为步骤的图像处理方法来实现,并且能够将这些具有特征性的步骤作为使计算机执行的程序来实现。并且,这样的程序是可以通过CD-ROM等记录介质以及互联网等传输介质来流通。
而且,本发明可以作为实现这样的摄像装置的功能的一部分或全部的半导体集成电路(LSI)来实现,也可以作为具备这样的摄像装置的摄像系统来实现。
发明效果
通过以上所述,本发明能够提供能够提高显示应答性的摄像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摄像装置的方框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压缩处理的例子和各个运算结果。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压缩处理的流程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比特变化信息的有效比特位数、量化步长以及量化信息。
图5A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未压缩的数据的一个例子。
图5B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压缩封装数据的一个例子。
图6A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未压缩的数据的一个例子。
图6B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压缩封装数据的一个例子。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1所涉及的摄像机信号处理部的方框图。
图8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摄像装置进行处理的定时。
图9A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未压缩的数据的一个例子。
图9B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压缩封装数据的一个例子。
图10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压缩封装数据的一个例子。
图11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摄像装置进行的处理的定时的其他的例子。
图1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摄像装置的变形例的方框图。
图1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所涉及的摄像机信号处理部的方框图。
图1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所涉及的曝光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图1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所涉及的摄像机信号处理部的变形例的方框图。
图16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2所涉及的积算区域的一个例子。
图17是本发明的实施例3所涉及的摄像机信号处理部的方框图。
图18是本发明的实施例3所涉及的聚焦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图19是本发明的实施例4所涉及的压缩处理的流程图。
图20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4所涉及的遮光区域的一个例子。
图21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4所涉及的压缩封装数据的一个例子。
图2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5所涉及的摄像提供的系统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并且,在以下的各个实施例或各个变形例的说明中,对于具有曾经说明过的构成要素和同样的功能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实施例1)
本发明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摄像装置仅对压缩数据的一部分进行解压缩,并显示解压缩的数据。据此,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能够提高显示应答性。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摄像装置50的构成的方框图。
并且,通过本实施例中的摄像装置的摄像处理功能的全部或一部分,由LSI(Large Scale Integration:大规模集成电路)等硬件,或CPU(Central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等执行的程序来实现,以下的实施例也是同样。
图1所示的摄像装置50具备:摄像部100、图像信号处理部101、存储部102、以及记录保存部103。
并且,摄像部100具备:摄像元件1、AFE(Analog Front End:模拟前端)电路2、以及压缩部3。图像信号处理部101具备:解压缩部4、摄像机信号处理部5、分辨率转换部6、图像编码部7、视频编码器8、以及存储控制器9。并且,解压缩部4、摄像机信号处理部5、分辨率转换部6、图像编码部7、视频编码器8、存储控制器9由内部总线10而相互连接。
摄像元件1按照入射光生成图像数据21。摄像元件1例如是CCD(Charge Coupled Devices:电荷耦合元件)、或CMOS(Complementary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型图像传感器等固体摄像元件。该摄像元件1通过图中未示出的透镜组,将从被摄体入射的光转换为电信号,从而生成作为模拟信号的图像数据21。
AFE电路2针对摄像元件1所输出的图像数据21进行噪声的除去,并通过进行信号放大,以及A/D转换等信号处理来生成图像数据22。
压缩部3通过对从AFE电路2输出的图像数据22进行定长编码来生成压缩数据23。
以下,对压缩部3的处理进行详细说明。
图2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的压缩部3的处理的图。并且,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的压缩部3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像数据22包含多个与一个像素相对应的固定比特宽度(N比特)的像素数据22A。压缩部3依次接收该固定比特宽度的像素数据22A。在此,像素数据22A的数据量为12比特(N=12)。即,像素数据22A的动态范围为12比特。并且,量化值29的比特宽度M为8比特。并且,压缩部3将压缩了多个像素数据22A(像素数据群)的数据,封装为S比特的定长的压缩数据23(以下称为压缩封装数据23A(单位压缩数据))输出到图像信号处理部101。在此,设定的固定比特S为64比特。并且,固定比特宽度N、量化值的比特宽度M以及固定比特S也可以不是预先决定的,在此仅为一个例子。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所进行的代码转换为格雷码(Gray Code)转换。将像素数据进行格雷码化的理由是,能够抑制在表现近似的像素数据时的比特变化,并能够提高压缩率。
并且,作为一般对于将10进制的值变换为格雷码的方法例如是,对于以二进制代码来表示10进制的比特串,求出从低位比特按顺序向高位比特的相邻的比特的排他逻辑和的方法。
并且,也可以不必是格雷码,只要是在表现近似像素数据之时的比特变化为,比二进制码所表示的比特串小的代码转换均能适用本发明。
图2中作为一个例子示出了,被压缩成一个压缩封装数据23A的7个像素数据22A。并且,以像素P1、P2、……、P7的顺序,与各个像素对应的像素数据22A被输入。并且,在像素P1~P7内所示出的数值是对应的像素数据22A所示的信号级别。并且,与像素P1对应的像素数据22A是初始像素值22B。在此初始像素值22B是指,被封装为S比特的一个压缩封装数据23A的像素数据22A中的、最初被输入的像素数据22A。
在本实施例中,作为编码对象像素的预测值的一个例子是,利用编码对象像素的左侧相邻的像素的像素数据22A来算出。即预测为,编码对象像素的像素数据22A与前一个被输入的像素成为同一个像素数据22A(级别)的可能性高。
在图3所示的压缩处理中,首先,在步骤S101,压缩部3判断为输入的像素数据22A是否为初始像素值22B。
在被输入的像素数据22A为初始像素值22B的情况下(S101的“是”),压缩部3将接收的初始像素值22B存储到内部的缓冲器的同时,将该初始像素值22B发送给封装缓冲器。并且,处理移向后述的步骤S110。
另外,在被输入的像素数据22A不是初始像素值22B的情况下(S101的“否”),移向步骤S 102。
在此,视为压缩部3接收了作为初始像素值22B的与像素P1对应的像素数据22A。在这种情况下,压缩部3在将该初始像素值22B存储到内部的缓冲器的同时,将该初始像素值22B发送给封装缓冲器。并且,在内部缓冲器中已经存储有像素数据22A的情况下,压缩部3将接收的像素数据22A覆盖存储到内部的缓冲器。
接着,视为像素P2为编码对象像素。在这种情况下,压缩部3接收与像素P2对应的像素数据22A(编码对象像素数据)。并且,编码对象的像素数据22A为“220”。在这种情况下,接收的像素数据22A由于不是初始像素值22B(S101的“否”),压缩部3将像素P2的像素数据22A视为代码转换对象。
并且,在步骤S101判断为“否”的情况下,压缩部3将存储在内部的缓冲器的一个像素前的像素数据22A设为预测值(S102)。在此,预测值为像素P1的像素数据22A的值“300”。
接着,在步骤S 103,压缩部3通过对编码对象像素数据与预测值执行格雷码转换处理,从而生成代码24。在此,由于接收的编码对象像素数据为“220”、预测值为“300”,因此通过代码转换,分别算出作为N(“12”)位长的格雷码24的编码像素代码“000010110010”和预测值代码“000110111010”。
接着,在步骤S104,压缩部3算出比特变化信息25,该比特变化信息25示出编码像素代码与预测值代码的差(变化)。具体而言,压缩部3通过运算编码像素代码与预测值代码的排他逻辑和,从而算出比特变化信息25。在此,接收的编码像素代码为“000010110010”,预测值代码为“000110111010”。因此,压缩部3通过运算编码像素代码(“000010110010”)与预测值代码(“000110111010”)的排他逻辑和,从而算出比特变化信息25“000100001000”。
接着,在步骤S105,压缩部3进行量化步长决定处理。在量化步长决定处理中,压缩部3求出比特变化信息25的有效比特位数26,即求出用于表现比特变化信息25所需要的位长。具体而言,有效比特位数26是,从高位比特一侧来看,从包含最初成为“1”的比特的该比特开始低位的比特的位数。在此,比特变化信息25为“000100001000”。在这种情况下,有效比特位数26为9比特。并且,压缩部3通过从有效比特位数26中减去量化值的比特宽度M来设定量化步长27。在此,在量化值的比特宽度M为“8”时,量化步长27被设定为“9-8=1”。
并且,压缩部3通过以组为单位来决定量化步长27,来提高压缩效率。在此的组是由预先决定的规定的像素数Pix_G的像素数据22A构成的。并且,在属于同一个组的像素数据22A,被赋予相同的组编号(No)30。
在步骤S106,压缩部3例如针对组内的像素数Pix_G=3的像素,进行量化步长27是否全部被决定的判断。
在组内的量化步长27没有全部被决定的情况下(S106的“否”),压缩部3移向步骤S102,接着,针对接收的像素数据22A执行从步骤S102到步骤S105的处理。
另外,在组内的量化步长27全部被决定的情况下(S106的“是”),压缩部3移向步骤S107。
在步骤S107,压缩部3从与组内的像素数Pix_G的像素对应的量化步长27中,算出最大的最大量化步长28。在图2中,由于组No30为“1”的量化步长27为“1”、“1”、“0”,因此,最大量化步长28为“1”。在此算出的最大量化步长28由组内的所有像素共同使用。
并且,压缩部3生成示出量化的条件的量化信息31。具体而言,压缩部3通过对最大量化步长28进行编码,从而生成Q位长的量化信息31。在此,量化信息31的位长Q为“2”。图4示出了,比特变化信息25的有效比特位数26、量化步长27(最大量化步长28)、Q比特的量化信息31之间的对应关系。例如,最大量化步长28为“1”。在这种情况下,根据图4得知量化信息31为“01”。并且,由于最大量化步长28为零或正数,因此,在有效比特位数26为比M(“8”)小的值的情况下,将量化步长27设为“0”。
接着,在步骤S108,压缩部3通过对比特变化信息25进行量化处理,来生成量化值29。在量化处理中,压缩部3通过将比特变化信息25向低位位移最大量化步长28所示的数量,从而对该比特变化信息25进行量化。在此,最大量化步长28为“1”,且,比特变化信息25为“000100001000”。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将“000100001000”向低位位移最大量化步长28(“1”)的数量,从而算出“00010000100”。在此,由于量化值的比特宽度M为8比特,压缩部3将从最低位比特到第8比特为止被量化的比特变化信息“10000100”,作为量化值29发送给封装缓冲器。
接着,在步骤S109,压缩部3针对组内的像素数Pix_G的像素,进行量化处理是否全部结束的判断。
在量化处理没有完全结束的情况下(S109的“否”),压缩部3移向步骤S108,针对同一组内的下一个编码对象像素数据执行步骤S108的处理。
另外,在量化处理全部结束了的情况下(步骤S109的“是”),压缩部3移向步骤S110。
在步骤S110,压缩部3进行将生成的数据封装为预先决定的S比特的处理。在封装处理中,压缩部3将初始像素值22B(P1)存放到S位长的封装缓冲器,之后按顺序将Q位长的量化信息31、编码对象像素P2~P4的量化值29存放到封装缓冲器。在此,固定比特S为“64”,量化信息31的位长Q为“2”。编码对象像素的量化值29为8比特,在处理像素数Pix_G的像素数据22A的时刻,从64位长的封装缓冲器的开头开始存放38比特的压缩数据(像素P1的像素数据22A(12比特)+量化信息31(2比特)+像素P2~P4的量化值29(8×3=24比特))。在编码对象像素的封装处理结束时,压缩部3移向步骤S111。
在步骤S111,压缩部3针对被封装为S比特的像素数Pix的像素进行压缩处理是否结束的判断。在此,像素数Pix是根据以下的式(1)被事先算出的。
Pix=(S-(2×Q))/M…(1)
在此,由于固定比特S为“64”,量化信息31的位长Q为“2”,量化值29的比特宽度M为8比特,因此,像素数Pix根据式(1)而成为7像素。
在针对像素数Pix的像素的压缩处理没有结束的情况下(S111的“否”),压缩部3移向步骤S101,接着,对像素数据22A执行步骤S101以后的处理。在这种情况下,压缩部3针对像素P5到像素P7进行步骤S101以后的处理,依次将生成的数据存放到缓冲存储器。
另外,在针对像素数Pix的像素的压缩处理结束的情况下(S111的“是”),压缩部3将缓冲存储器内所保持的压缩数据23作为S比特单位的压缩封装数据23A来输出(S112),接着移向步骤S113。
在步骤S113,压缩部3在输出的压缩封装数据23A,判断针对一个图像(一个画面)的压缩处理是否全部结束。在针对一个图像的压缩处理全部结束的情况下(S113的“是”),压缩部3结束压缩处理,在针对一个图像的压缩处理没有全部结束的情况下(S113的“否”),压缩部3移向步骤S101,执行步骤S101以后的处理。
执行了以上的处理以及运算的结果是,算出的编码对象像素P2~P6的代码24、比特变化信息25、有效比特位数26、量化步长27、以及被封装的8比特的量化值29由图2示出。
并且,图5A示出了不进行上述的压缩处理的情况下的被封装的64比特的数据例子。并且,图5B示出了,进行了上述的压缩处理的情况下被封装的64比特的压缩封装数据23A的例子。
在不执行图5A所示的压缩处理的情况下,64比特的数据由5像素的数据来构成。另外,通过执行图5B所示的压缩处理,64比特的压缩封装数据23A中能够包含7像素的数据。
并且,在定长编码中,在将生成的多个定长的编码数据存储到例如存储器等情况下,能够容易地确定与图像内的特定的位置的像素相对应的编码数据。结果是,能够维持针对编码数据的随机访问性。
并且,在压缩RAW数据的本实施例中,也可以从色成分为同色的接近像素中生成预测值。具体而言,编码对象像素的像素排列为拜耳(Bayer)排列的RAW数据。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将RAW数据分为R(红色)成分、G(绿色)成分、以及B(蓝色)成分。因此,压缩部3也可以不利用编码对象像素的相邻像素,而是利用同色的左侧相邻的像素来作为预测值。据此,比起利用色成分不同的相邻像素,就像素数据而言,由于相关性增高,因此能够提高量化精确度。
图6A示出了拜耳排列的RAW数据中作为预测值而被利用的像素的关系。例如,图6A所示的像素R2将前一个(左侧相邻)的同色的像素R1的像素数据22A作为预测值来利用。
并且,图6A示出了针对拜耳排列的RAW数据没有执行上述的压缩处理的情况下的数据例子。并且,图6B示出了针对拜耳排列的RAW数据执行了上述的压缩处理的情况下的压缩封装数据23A的数据例子。并且,图6A以及图6B示出了针对14像素的数据量。
在没有执行图6A所示的压缩处理的情况下,对于14像素需要168比特的数据。另外,通过执行图6B所示的压缩处理,14像素的数据能够压缩到124比特。
接着,对图像信号处理部101进行说明。
从压缩部3的压缩数据23经由内部总线10、存储控制器9被存储到存储部102,同时被发送到解压缩部4,在解压缩部4执行压缩数据23的解压缩处理。
解压缩部4通过对压缩数据23进行解压缩来生成解压缩数据32。
摄像机信号处理部5通过对被输入的解压缩数据32(RAW数据)执行规定的图像处理(画质校正处理等),来生成校正图像数据33,将生成的校正图像数据33通过内部总线10输出到存储部102。
图7是摄像机信号处理部5的构成的方框图。
一般而言,图7所示的摄像机信号处理部5包括:白平衡处理电路721(图中略记作WB)、亮度信号生成电路722、色分离电路723、孔径校正处理电路724(图中略记作AP)、以及矩阵处理电路725。
白平衡处理电路721为了使白色被摄体不论在怎样的光源下都能够拍摄为白色,因此由摄像元件1的彩色滤光片以正确的比例来校正色成分、从而生成校正信号731。
亮度信号生成电路722从RAW数据(校正信号731)中生成亮度信号732(Y信号)。
色分离电路723从RAW数据(校正信号731)中生成色差信号733(Cr/Cb信号)。
孔径校正处理电路724将高频成分加到由亮度信号生成电路722生成的亮度信号732中,进行使分辨率看起来较高的处理。
矩阵处理电路725对由色分离电路723生成色差信号733进行因摄像元件1的频谱特性或图像处理而失调的色调平衡的调整。
分辨率转换部6进行图像的扩大以及缩小的处理。
图像编码部7通过以JPEG等规定的标准来对存储部102中存储的数据进行压缩转换,来生成图像数据,并将生成的图像数据输出到记录保存部103。
一般而言,图像信号处理部101使处理对象的像素数据暂时存储到SDRAM等存储器(存储部102)中,对暂时存储的数据进行规定的图像处理,并进行YC信号的生成以及变焦处理等,处理后的数据被再次暂时存储到SDRAM情况较多。因此,各个处理部通过内部总线10来连接。
同時,视频编码器8是显示部,将来自分辨率转换部6的被扩大或缩小的图像显示到LCD或监视器等。
接着,对摄像装置50中的各个处理流程进行说明。图8示出了本实施例中的各个处理的定时。
首先,摄像部100,以基准定时60的上升沿定时,进行画面A的图像数据22读取处理,之后,通过对读取的图像数据22进行压缩处理来生成压缩数据23。并且,摄像部100将生成的压缩数据23存储到存储部102(S91)。
同时,摄像部100将压缩数据23发送到解压缩部4。解压缩部4通过仅对作为压缩数据23的一部分的指定数据40进行解压缩,来生成部分解压缩数据32A。接着,摄像机信号处理部5通过对生成的部分解压缩数据32A执行摄像机信号处理(画质校正处理),来生成部分校正图像数据33A,将生成的部分校正图像数据33A发送到存储部102(S92)。例如,指定数据40是压缩封装数据23A的每一个中包含的一部分的数据。更具体而言,例如,指定数据40是初始像素值22B。
接着,分辨率转换部6读出存储部102中存储的部分校正图像数据33A,通过对该部分校正图像数据33A进行变焦处理,来生成部分转换图像数据34A,将生成的部分转换图像数据34A存储到存储部102(S93)。接着,视频编码器8显示存储部102中存储的部分转换图像数据34A(S94)。
并且,解压缩部4在步骤S92的部分解压缩处理结束之后,从存储部102读出画面A的压缩数据23(S95),通过对读出的压缩数据23的全体进行解压缩处理,来生成全体解压缩数据32B。接着,摄像机信号处理部5通过对生成的全体解压缩数据32B进行摄像机信号处理,来生成全体校正图像数据33B,将生成的全体校正图像数据33B发送到存储部102(S96)。
同样,分辨率转换部6在部分解压缩数据32A的变焦处理结束之后(S93),从存储部102读出全体校正图像数据33B。并且,分辨率转换部6通过对读出的全体校正图像数据33B进行分辨率转换处理,来生成全体转换图像数据34B,将生成的全体转换图像数据34B存储到存储部102(S97)。
接着,图像编码部7通过对存储部102中存储的全体转换图像数据34B进行编码,来生成编码图像数据,将生成的编码图像数据记录到记录保存部103(S98)。
在此,近些年,处理的图像大小在不断增多。例如,在15MPixel左右的分辨率(水平:4480,垂直:3360)的信息量的情况下,即使一时解压缩的像素仅为初始像素值22B,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也能够成为1/7的信息量。即,得到4480/7=640,3360/7=480,能够得到NTSC(美国国家电视标准委员会)等标准显示器的分辨率VGA(640×480)。
这样,比起处理所有的信号而言,本发明所涉及的摄像装置50能够更快地显示图像。
并且,对一部分进行解压缩也可以是,与压缩封装数据23A中包含的数据中的、任意数量的预先决定的多个指定像素有关的指定数据40。例如,被压缩成一个压缩封装数据23A的多个像素数据22A,为连续排列的多个像素的像素数据22A的情况下,指定像素可以是,被等间隔地(例如每隔一个)排列的像素。
这是因为,由于输出的是仅在初始像素值22B中单纯地抽选的像素数据,因此有发生折叠噪声的可能性的缘故。因此,压缩部3也可以按照图9A以及图9B所示的顺序来压缩像素数据22A。即,压缩部3仅先对指定像素进行连续压缩。
在这种情况下,解压缩部4可以仅对与一个压缩封装数据23A中所包含的各色的前半4像素(R1,R3,R5,R7,G1,G3,G5,G7)相对应的指定数据40进行解压缩。据此,虽然一部分解压缩的像素数会增加,但是能够将解压缩的信息量抑制在全体解压缩的4/7左右的信息。并且,这样还能够的到抑制了噪声的图像。
并且,如图10所示,压缩部3算出压缩封装数据23A中包含的像素数据22A的平均值22C,作为成为基准的基准像素值可以利用平均值22C来代替初始像素值22B。在这种情况下,解压缩部4只要对作为基准像素值的平均值22C进行一部分解压缩即可。这样,通过利用作为基准像素值的平均值22C,虽然仅平均值22C的压缩效率降低,但是通过利用来自压缩封装数据23A内的所有的像素的信息,从而能够得到抑制了折叠噪声的图像。
并且,图11示出了本实施例中的各个处理的不同定时的例子。
如图11所示,首先,摄像部100以基准定时60的上升沿定时,进行画面A的图像数据22的读取处理,之后,通过对读取的图像数据22执行压缩处理,来生成压缩数据23。并且,摄像部100将生成的压缩数据23存储到存储部102(S91A)。直到以后的步骤S94A与图8所示的步骤S91~S94进行相同的处理。接着,对画面B进行同样的处理(S91B~S94B),之后,对画面C进行同样的处理(S91C~S94C)。即在进行了连拍记录的情况下,反复进行步骤S91~S94的处理。
直到上述的步骤S91A~S94C结束为止,所有的压缩数据23被蓄积到存储部102。并且,在连拍记录结束之时,从全体解压缩(S95)到全体编码(S98)为止的处理仅对记录的图像反复进行。即,依次对画面A进行从全体解压缩(S95A)到全体编码(S98A),对画面B依次进行从全体解压缩(S95B)到全体编码(S98B),对画面C进行从全体解压缩(S95C)到全体编码(S98C)。
这样,与对全体的信号进行处理相比,本发明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摄像装置50能够更快地显示图像。并且,由于数据以压缩的状态被保存到SDRAM等存储部102,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少记录到存储部102的数据量。并且,存储部102能够蓄积更多的信息。
并且,图12示出了与实施例1不同的实施例。
图12所示的摄像装置50A与图1所示的摄像装置50相比,摄像部100A以及图像信号处理部101A的构成不同。具体而言,压缩部3不包括在摄像部100A中,而是包括在图像信号处理部101A。
并且,来自AFE电路2的图像数据22的一部分被直接输入到摄像机信号处理部5。这样,在生成显示数据之时,由于能够不经由解压缩部4而直接处理,因此能够更快地显示。
(实施例2)
在实施例2将要说明在实施例1说明的解压缩部4以及摄像机信号处理部5的变形例。
图13是示出实施例2所涉及的摄像机信号处理部5A的构成的方框图。图13所示的摄像机信号处理部5A除了图7所示的摄像机信号处理部5的构成以外,还具备曝光控制部741。
该曝光控制部741利用部分解压缩数据32A来算出图像数据22的亮度级别,控制曝光量(曝光量),以使图像数据22成为规定的亮度级别。
图14是示出实施例2所涉及的摄像装置50进行的曝光控制处理的顺序。
首先,在步骤S201,解压缩部4从压缩部3接受压缩封装数据23A。
接着,在步骤S202,解压缩部4判断压缩封装数据23A中所包含的各个数据是否为初始像素值22B(指定数据40)。若为初始像素值22B(S202的“是”),解压缩部4移向步骤S203。若不是初始像素值22B(S202的“否”),返回到为了获得下一个初始像素值22B的下一个压缩封装数据获得步骤(S201)。
在步骤S203,解压缩部4仅对初始像素值22B进行解压缩。
接着,在步骤S204,解压缩部4将解压缩了的初始像素值22B传输给摄像机信号处理部5A。接着,曝光控制部741对获得的初始像素值22B进行积算(S205)。
这些从步骤S201~S204的处理,从曝光控制部741积算一个画面的初始像素值22B为止反复进行(S206)。
在一个画面的初始像素值22B的积算结束时(S206的“是”),曝光控制部741判断该积算值是否比上限亮度级别高(S207)。并且,曝光控制部741判断该积算值是否比下限亮度级别低(S208)。即,曝光控制部741判断积算值是否在规定的亮度级别的范围内。
在积算值在规定的亮度级别的范围外的情况下(S207的“是”,或S208的“是”),曝光控制部741通过控制摄像元件1来控制曝光(S209)。
另外,在积算值为规定的亮度级别的范围内的情况下(S207的“否”,且S208的“否”),摄像装置50结束曝光控制处理。
据此,本发明的实施例2所涉及的摄像装置50在能够生成显示图像的同时,还能够控制曝光量。
并且,也可以如图15所示的摄像机信号处理部5B那样,摄像装置50具备用于选择在曝光控制中所使用的积算区域750的区域选择部742。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区域选择部742选择图16所示的画面中央的积算区域750。并且,曝光控制部741仅对由区域选择部742选择的积算区域750中包含的初始像素值22B的亮度值进行积算,并按照积算的积算值,进行上述的曝光控制。据此,摄像装置50能够按照图像中的任意的位置的积算区域750的亮度,来调整曝光量。
并且,也可以图10所示,基准像素值可以是压缩封装数据23A中包含的像素数据22A的平均值22C。在这种情况下,摄像装置50能够根据封装数据的全体的平均值22C来控制曝光量。
并且,也可以是图9B所示那样,指定数据40包含多个指定像素。
(实施例3)
在实施例3,对在实施例1说明的解压缩部4以及摄像机信号处理部5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并且,在实施例3,压缩封装数据23A包含图9B所示的多个指定像素值。
图17是示出实施例3所涉及的摄像机信号处理部5C的构成的方框图。图17所示的摄像机信号处理部5C除了具备图7所示的摄像机信号处理部5的构成以外还具备聚焦控制部743。
该聚焦控制部743算出部分解压缩数据32A中包含的像素数据22A的频率特性,利用该频率特性进行聚焦控制。
图18是示出实施例3所涉及的摄像装置50进行的聚焦控制处理的顺序的流程图。
首先,在步骤S301,解压缩部4接受来自压缩部3的压缩封装数据23A。接着,在步骤S302,解压缩部4判断压缩封装数据23A中所包含的各个数据是否为指定像素值。
在是指定像素值的情况下(S302的“是”),解压缩部4在步骤S303对指定像素值执行解压缩处理。另外,在不是指定像素值的情况下(S302的“否”),返回到用于获得下一个指定像素值的下一个压缩封装数据获得步骤(S301)。
接着,在步骤S304,在解压缩部4在压缩封装数据23A内判断是否获得了任意的数量的指定像素值。在获得了任意的数量指定像素值的情况下(S304的“是”),解压缩部4移向S305。并且,在没有获得任意的数量的指定像素值的情况下(S304的“否”),解压缩部4返回到步骤S302,进行下一个位置的指定像素值的解压缩。
在步骤S305,解压缩部4将解压缩的像素数据传输给摄像机信号处理部5C。在摄像机信号处理部5C,例如利用正交转换将获得的像素数据转换为频率成分(S306)。并且,直到积算一个画面的频率成分为止,重复进行步骤S301~S306处理(S307)。
在一个画面的频率成分积算结束时(S307的“是”),聚焦控制部743判断该积算值是否比规定的级别低(S308)。在比规定的频率成分级别低的情况下,聚焦控制部743通过控制摄像元件1的透镜位置来控制聚焦(S309)。
另外,在积算值比规定的频率成分级别高的情况下(S308的“No”),摄像装置50结束聚焦控制处理。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实施例3所涉及的摄像装置50能够在生成显示图像的同时控制聚焦。
并且,摄像机信号处理部5C与图15所示的摄像机信号处理部5A同样,也可以具备用于选择使用的积算区域的区域选择部742。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图16所示的图像中的任意的位置的指定像素值来积算亮度值,从而能够例如仅对画面中央进行聚焦调整。
并且,解压缩部4进行解压缩的数据也可以是,初始像素值22B或平均值22C。
(实施例4)
在实施例4,对在实施例1说明的压缩部3以及解压缩部4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4所涉及的摄像装置50的处理顺序由图19示出。
首先,在步骤S401,压缩部3判断编码对象像素是否为被遮光的区域的像素。在一般的摄像装置中,为了决定图像的黒色级别,在图20所示的摄像元件1的上下左右区域设置遮光区域751(OB区域)。摄像装置50将该作为遮光区域751中包含的像素的像素数据22A的遮光像素数据22D的平均值,作为黒色级别来算出,通过从实际拍摄的区域的像素数据22A中减去黒色级别,来调整各个像素的级别。因此,遮光区域751的所需数据可以不是各个像素级别而可以是平均值。
在编码对象像素数据不是遮光像素数据22D的情况下(S401的“否”),压缩部3进行与图3所示的实施例1相同的处理(S415)。
在编码对象像素数据为遮光像素数据22D的情况下(S401的“是”),接着,在步骤S402,压缩部3算出N像素的遮光像素数据22D的平均值。在图21所示的例子中,压缩部3算出4像素的遮光像素数据22D的平均值。
并且,在步骤S403以后的处理中,压缩部3通过对多个算出的平均值进行定长编码,来生成压缩数据23。
另外,步骤S403~步骤S414的处理相对于图3所示的步骤S102~步骤S113而言,由于与将编码对象从像素数据22A替换为N像素的平均值的情况下的处理相同,因而在此省略说明。并且,图21所示的初始平均值22E是像素P1~P4的平均值。并且,例如,解压缩部4通过仅对该初始平均值22E进行解压缩,来生成部分解压缩数据32A。并且,量化平均值29A例如是,像素P5~P8的4像素的平均值的量化值。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实施例4所涉及的摄像装置50针对遮光区域751的像素数据22A,在算出平均值的基础上,压缩该平均值。据此,本发明的实施例4所涉及的摄像装置50能够减少对遮光区域751的数据量。
并且,在上述的说明中,压缩部3虽然是对遮光区域751进行平均值的压缩的,不过,也可以是压缩部3以N像素为单位,算出像素数据22A的最大值以及最小值中的至少一方,通过对多个算出的最小值以及最大值中的至少一方进行定长编码,从而生成压缩数据23。
(实施例5)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5,对包含上述的摄像装置50的摄像系统500进行说明。
图2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5所涉及的摄像系统500(例如数字静态相机(DSC))的构成的方框图。
图22所示的摄像系统500具备:光学系统501、图像传感器502、模数转换器(ADC)503、图像处理电路504、记录传输电路506、系统控制电路507、定时控制电路508、以及再生电路509。
在此,图像传感器502相当于图1所示的摄像元件1,ADC503相当于AFE电路2,图像处理电路504相当于图像信号处理部101,记录传输电路506相当于记录保存部103。
该摄像系统500的全体,由系统控制电路507来控制。
在该摄像系统500中,通过光学系统501入射的被摄体的像成像于图像传感器502。图像传感器502通过由定时控制电路508驱动,来蓄积成像的被摄体的像的光学数据,进行转换为电信号的光电转换。从图像传感器502读出的电信号在由模数转换器503转换为数字信号之后,输入到图像处理电路504。在该图像处理电路504,进行利用了本发明的解压缩处理、摄像机信号处理、Y/C处理、边缘处理、图像的扩大缩小、图像压缩解压缩处理等图像处理。进行了图像处理的信号,在记录传输电路506进行向介质的记录或向网络的传输。被记录或传输的信号由再生电路509再生。
并且,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图像处理电路504中的图像处理可以不必仅适用于基于通过光学系统501而在图像传感器502上成像的被摄体像的信号,例如也能够适用于在对从外部装置作为电信号而被输入的图像信号进行处理之时。
并且,上述的实施例1~5所涉及的摄像装置以及摄像系统中所包含的各个处理部典型的可以作为集成电路这种LSI来实现。这些可以是个别的被制成一个芯片,也可以是将其中的一部分或全部制成在一个芯片。
并且,集成电路化不仅限于LSI,也可以以专用电路或通用处理器来实现。在LSI制造后,也可以利用可编程的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利用能够将LSI内部的电路单元的连接以及设定重新构建的可重装处理器。
并且,本发明的实施例1~5所涉及的摄像装置以及摄像系统的功能的一部分或全部,也可以通过CPU等处理器执行程序来实现。
而且,本发明可以是上述的程序,也可以是记录了上述的程序的记录介质。并且,上述的程序是可以通过互联网等传输介质来流通。
并且,上述的实施例1~5所涉及的摄像装置、摄像系统以及变形例的功能中至少一部分是可以组合的。
并且,上述所利用的数字均为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时的具体例子,本发明并非受这些数字所限。
并且,在不超脱本发明的主旨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够想到的针对本实施例实施的各种变形例也包含在本发明内。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适用于摄像装置、数字静态相机或网络摄像机等处理图像的装置。
符号说明
1摄像元件
2AFE电路
3压缩部
4解压缩部
5,5A,5B,5C摄像机信号处理部
6分辨率转换部
7图像编码部
8视频编码器
9存储控制器
10内部总线
21,22图像数据
22A像素数据
22B初始像素值
22C平均值
22D遮光像素数据
22E初始平均值
23压缩数据
23A压缩封装数据
24代码
25比特变化信息
26有效比特位数
27量化步长
28最大量化步长
29量化值
29A量化平均值
30组No(组编号)
31量化信息
32解压缩数据
32A部分解压缩数据
32B全体解压缩数据
33校正图像数据
33A部分校正图像数据
33B全体校正图像数据
34A部分转换图像数据
34B全体转换图像数据
40指定数据
50,50A摄像装置
60基准定时
100,100A摄像部
101,101A图像信号处理部
102存储部
103记录保存部
500摄像系统
501光学系统
502传感器
503模数转换器
504图像处理电路
506记录传输电路
507系统控制电路
508定时控制电路
509再生电路
721白平衡处理电路
722亮度信号生成电路
723色分离电路
724孔径校正处理电路
725矩阵处理电路
731校正信号
732亮度信号
733色差信号
741曝光控制部
742区域选择部
743聚焦控制部
750积算区域
751遮光区域

Claims (14)

1.一种摄像装置,具备:
摄像元件,按照入射光来生成第一图像数据;
压缩部,通过对所述第一图像数据进行定长编码,来生成第一压缩数据;
存储部,存储所述第一压缩数据;
解压缩部,不经由所述存储部而仅对作为所述第一压缩数据的一部分的第一指定数据进行解压缩,从而生成第一部分解压缩数据;
信号处理部,通过对所述第一部分解压缩数据进行画质校正,来生成第一部分校正图像数据;以及
显示部,显示所述第一部分校正图像数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
所述解压缩部,在生成了所述第一部分解压缩数据之后,通过对所述存储部中存储的所有所述第一压缩数据进行解压缩,来生成第一全体解压缩数据;
所述信号处理部,通过对所述第一全体解压缩数据进行画质校正,来生成第一全体校正图像数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摄像装置,
所述压缩部,以作为所述第一图像数据中所包含的多个像素数据的一部分的像素数据群为单位,通过将该像素数据群中所包含的多个像素数据压缩为定长,来生成单位压缩数据;
所述第一指定数据是所述单位压缩数据的每一个中包含的一部分的数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摄像装置,
所述压缩部,算出示出预测值与编码对象像素的像素数据之差的比特变化信息,通过对算出的所述比特变化信息进行量化,来算出定长的量化值;
所述单位压缩数据包含:基准像素值、与所述像素数据群中所包含的像素数据相对应的所述量化值、以及示出所述量化的条件的量化信息,所述基准像素值是,作为所述预测值来使用的像素数据;
所述第一指定数据包含所述基准像素值。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摄像装置,
所述基准像素值是,所述像素数据群中包含的一个像素数据;
所述单位压缩数据包含:所述基准像素值、所述量化信息、以及所述像素数据群中所包含的、与所述一个像素数据以外的像素数据相对应的所述量化值。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摄像装置,
所述压缩部,算出所述像素数据群中所包含的多个像素数据的平均值;
所述基准像素值为所述平均值。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摄像装置,
所述像素数据群包含连续排列的多个像素的像素数据;
所述第一指定数据包含:所述基准像素值、以及与等间隔地排列的像素相对应的所述量化值。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摄像装置,
所述多个像素数据的每一个是多个颜色的像素数据中的某一个;
所述单位压缩数据包含每个颜色的所述基准像素值;
所述第一指定数据包含所述每个颜色的基准像素值;
所述压缩部,将与编码对象像素颜色相同的基准像素值用作所述预测值,来算出所述比特变化信息,通过对算出的所述比特变化信息进行量化,来算出定长的量化值。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装置,
所述摄像元件,按照入射光进一步生成第二图像数据;
所述压缩部,进一步通过对所述第二图像数据进行定长编码,来生成第二压缩数据;
所述存储部,进一步存储所述第二压缩数据;
所述解压缩部,进一步通过仅对作为所述第二压缩数据的一部分的第二指定数据进行解压缩,来生成第二部分解压缩数据;
所述信号处理部,进一步通过对所述第二部分解压缩数据进行画质校正,来生成第二部分校正图像数据;
所述显示部,进一步显示所述第二部分校正图像数据;
所述解压缩部,在所述第一部分解压缩数据以及所述第二部分解压缩数据均生成之后,生成所述第一全体解压缩数据,通过对所述存储部中存储的所有所述第二压缩数据进行解压缩,来生成第二全体解压缩数据;
所述信号处理部,进一步通过对所述第二全体解压缩数据进行画质校正,来生成第二全体校正图像数据。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摄像装置,
所述摄像装置还具备曝光控制部,
该曝光控制部利用所述第一部分解压缩数据,算出所述第一图像数据的亮度级别,控制所述摄像元件的曝光量,以使所述第一图像数据成为规定的亮度级别。
11.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摄像装置,
所述摄像装置还具备聚焦控制部,
该聚焦控制部算出所述第一部分解压缩数据中包含的像素数据的频率特性,并利用该频率特性进行聚焦控制。
12.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摄像装置,
所述第一图像数据包含遮光像素数据,该遮光像素数据是被遮光的像素的像素数据;
所述压缩部,在所述像素数据群中所包含的多个像素数据为多个所述遮光像素数据的情况下,以预先决定的像素数为单位算出所述多个遮光像素数据的平均值,通过对多个算出的平均值进行定长编码,来生成所述第一压缩数据。
13.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摄像装置,
所述第一图像数据包含遮光像素数据,该遮光像素数据是被遮光的像素的像素数据;
所述压缩部,在所述像素数据群中所包含的多个像素数据为多个所述遮光像素数据的情况下,以预先决定的像素数为单位算出所述多个遮光像素数据的最大值或最小值,通过对多个算出的最小值或最大值进行定长编码,来生成所述第一压缩数据。
1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摄像装置,
所述摄像装置还具备模数转换部,该模数转换部将由所述摄像元件生成的所述第一图像数据转换为数字信号;
所述压缩部,通过将由所述模数转换部转换为数字信号的所述第一图像数据压缩为定长码,来生成所述第一压缩数据。
CN201180012830.0A 2010-05-28 2011-05-02 摄像装置 Active CN10281269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23555 2010-05-28
JP2010123555 2010-05-28
PCT/JP2011/002527 WO2011148573A1 (ja) 2010-05-28 2011-05-02 撮像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12698A CN102812698A (zh) 2012-12-05
CN102812698B true CN102812698B (zh) 2015-07-22

Family

ID=450035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12830.0A Active CN102812698B (zh) 2010-05-28 2011-05-02 摄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823832B2 (zh)
JP (1) JP5793716B2 (zh)
CN (1) CN102812698B (zh)
WO (1) WO201114857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003238A (ja) * 2011-06-14 2013-01-07 Sony Corp 映像信号処理回路、映像信号処理方法、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105706435B (zh) * 2013-11-08 2019-04-02 Nec照明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有机el元件、摄像方法和记录介质
JP6467190B2 (ja) * 2014-10-20 2019-02-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露出制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撮像装置、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
CN107430766A (zh) * 2015-04-07 2017-12-01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将图像数据并行存储在相机系统中的系统和方法
JP6574655B2 (ja) * 2015-09-16 2019-09-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における符号化方法
KR102499187B1 (ko) * 2018-02-12 2023-02-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카메라를 이용하여 획득한 이미지를 압축 처리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그 동작 방법
US10554975B1 (en) 2018-09-30 2020-02-04 Tencent America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video coding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16663A (zh) * 1996-12-26 1999-05-12 索尼株式会社 图像信号编码装置和编码方法及图像信号解码装置和解码方法以及记录媒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76294A (ja) * 1991-12-25 1993-07-13 Ricoh Co Ltd デジタル電子スチルカメラ及び画像再生方法
JP2000013806A (ja) 1998-06-23 2000-01-1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JP2003125243A (ja) * 2001-10-16 2003-04-25 Fuji Photo Film Co Ltd 撮像装置
JP4822507B2 (ja) * 2005-10-27 2011-11-24 株式会社メガチップス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装置に接続される装置
JP4508132B2 (ja) 2006-02-27 2010-07-21 ソニー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撮像回路、および撮像方法
JP4680166B2 (ja) * 2006-10-30 2011-05-11 ソニー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方法
US7969475B2 (en) * 2007-07-17 2011-06-28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ow memory auto-focus and exposure system for large multi-frame image acquisition
JP2010074597A (ja) * 2008-09-19 2010-04-02 Sony Corp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撮像装置
JP2011049764A (ja) * 2009-08-26 2011-03-10 Toshiba Corp データ圧縮伸長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16663A (zh) * 1996-12-26 1999-05-12 索尼株式会社 图像信号编码装置和编码方法及图像信号解码装置和解码方法以及记录媒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1148573A1 (ja) 2011-12-01
JP5793716B2 (ja) 2015-10-14
JPWO2011148573A1 (ja) 2013-07-25
US20130002905A1 (en) 2013-01-03
US8823832B2 (en) 2014-09-02
CN102812698A (zh) 2012-1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12532B (zh) 摄像装置、摄像电路以及摄像方法
CN102812698B (zh) 摄像装置
JP4769039B2 (ja) デジタル信号符号化および復号化装置ならびにその方法
CN100592759C (zh) 图像拍摄设备、成像电路、和图像拍摄方法
EP1901547B1 (en) Image data processing device, image data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gram
JP4687215B2 (ja) 画像信号処理装置、カメラシステム、および画像信号処理方法
KR100347508B1 (ko) 촬상 장치
US8538174B2 (en)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JP2006303690A (ja) 画像信号処理装置、カメラシステム、および画像信号処理方法
US9813652B2 (en) CMOS image sensor and imaging method implementing correlated double sampling and compression
US10158809B2 (en) Image capturing device, image sensor,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image capturing device
CN101253761A (zh) 图像编码设备和图像编码方法
KR100504649B1 (ko) 화상 데이타 압축장치
US8224103B2 (en) Image encoding method and device, image decoding method and device, and imaging device
JP4190576B2 (ja) 撮像信号処理装置及び撮像信号処理方法、並びに撮像装置
US20200252652A1 (en) Encoding device, decoding device, encoding method, and decoding method
CN108156461A (zh) 一种Bayer图像压缩方法及装置
JP6352625B2 (ja) 画像データ圧縮回路、画像データ圧縮方法及び撮像装置
KR100727863B1 (ko) 화상 처리 장치, 촬상 장치, 화상 처리 시스템
CN117579835A (zh) 编码装置、解码装置、编码方法、解码方法、编码程序及解码程序
JP2007228514A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方法
JP2008244672A (ja) 撮像装置、画像処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50821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821

Address after: Osaka Japan

Patentee after: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Patentee befor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528

Address after: Kyoto Japan

Patentee after: Panasonic semiconductor solutions Co.,Ltd.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Patentee befor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