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03857A - 加湿装置 - Google Patents

加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03857A
CN102803857A CN201080024410XA CN201080024410A CN102803857A CN 102803857 A CN102803857 A CN 102803857A CN 201080024410X A CN201080024410X A CN 201080024410XA CN 201080024410 A CN201080024410 A CN 201080024410A CN 102803857 A CN102803857 A CN 1028038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ade
shell
humidification
air
humidification fil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2441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03857B (zh
Inventor
滨田大辅
吉田哲也
松冈俊介
上田裕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8038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038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038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038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6/00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 F24F6/02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evaporation of water in the air
    • F24F6/06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evaporation of water in the air using moving unheated wet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Humidif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加湿装置,其具备:具有吸气口及排气口的主体壳体;从吸气口向排气口输送空气的鼓风部;设置在主体壳体内的加湿部,其中,加湿部具备装入水的水槽、周缘的一部分浸渍在水中的加湿过滤器、使加湿过滤器旋转的旋转部、供给水的供水箱,鼓风部旋转轴设置成与加湿过滤器旋转轴平行,加湿过滤器设置在鼓风部的上游侧。

Description

加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加湿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通过向供水后的加湿过滤器通风而对室内进行加湿的加湿装置的结构如下这样。
即,加湿装置具备:具有吸气口及排气口的主体壳体;设置在该主体壳体内的加湿部。该加湿部具备:装入一定量的水的水槽;周缘的一部分浸渍在该水槽的水中的圆筒形状的加湿过滤器;使该加湿过滤器旋转的旋转部;向水槽供给水的供水箱。并且,将鼓风部的旋转轴设置成与加湿过滤器的旋转轴平行,且将加湿过滤器设置在从吸气口向排气口输送空气的鼓风部的下游侧。
然而,在以往的加湿装置中,经由吸气口而吸入到鼓风部的空气从该鼓风部向加湿过滤器吹出,并经由该加湿过滤器从排气口向室内吹出。即,从鼓风部向加湿过滤器吹出空气,因此因加湿过滤器的部位不同而产生风速快的部分和慢的部分,从而加湿过滤器整体无法均匀地与空气接触,因此,结果是存在加湿能力降低这样的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16159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加湿装置具备:具有吸气口及排气口的主体壳体;从吸气口向排气口输送空气的鼓风部;设置在主体壳体内的加湿部,其中。加湿部具备装入水的水槽、周缘的一部分浸渍在水中的加湿过滤器、使加湿过滤器旋转的旋转部、供给水的供水箱,鼓风部旋转轴设置成与加湿过滤器旋转轴平行,加湿过滤器设置在鼓风部的上游侧。
这样的结构的加湿装置中,经由吸气口及加湿过滤器吸入到鼓风部的空气从鼓风部经由排气口向室内吹出。即,通过鼓风部使加湿过滤器的下游侧成为负压状态,因此从作为加湿过滤器的上游侧的吸气口吸入的空气大致均匀地向加湿过滤器整体流入。其结果是,空气在加湿过滤器整体中大致均匀地流动,因此能够提高加湿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加湿装置的外观图。
图2是表示该加湿装置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从该加湿装置的背面侧观察到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
图4是将该加湿装置在前面与背面之间剖开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利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加湿装置的外观图,图2是表示该加湿装置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另外,图3是表示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加湿装置的背面侧观察到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图4是将该加湿装置在前面与背面之间剖开时的剖视图。
如图1及图2所示,加湿装置具备:具有吸气口1及排气口2的主体壳体3;在主体壳体3内从加湿部及吸气口1向排气口2输送空气的鼓风部8。
主体壳体3为大致立方体形状,在背面侧的侧面设置大致横长四边形形状的吸气口1,在顶面的背面侧具有大致横长四边形形状的排气口2。
加湿部由水槽4、加湿过滤器5、旋转部6、供水箱7形成。在此,水槽4中装入一定量的水。加湿过滤器5为周缘的一部分浸渍在水槽4的水中的圆筒形状。旋转部6使加湿过滤器5旋转。供水箱7向水槽4供给水。
水槽4为顶面开口的大致箱形状,其以能够滑动的方式设置在主体壳体3的下部,从而能够从主体壳体3的背面侧拉出。另外,水槽4具备安装加湿过滤器5的加湿过滤器安装部4a和安装供水箱7的供水箱安装部4b。加湿过滤器安装部4a设置在水槽4的背面侧,供水箱安装部4b设置在水槽4的前面侧。
加湿过滤器5以能够旋转且加湿过滤器旋转轴5a方向成为水平方向的方式安装在加湿过滤器安装部4a。在加湿过滤器5的侧面部的一侧设有齿轮6a。电动机6b的旋转力向齿轮6a传递,使加湿过滤器5旋转。
多个大致长方体形状的供水箱7安装在水槽4的供水箱安装部4b。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加湿装置的特征在于,鼓风部旋转轴8a设置成与加湿过滤器旋转轴5a平行,且加湿过滤器5设置在鼓风部8的上游侧。在此,鼓风部8从吸气口1向排气口2输送空气。
因此,经由吸气口1及加湿过滤器5而被吸入到鼓风部8的空气从鼓风部8经由排气口2向室内吹出。即,通过鼓风部8使加湿过滤器5的下游侧成为负压状态,因此从作为加湿过滤器5的上游侧的吸气口1吸入的空气大致均匀地向加湿过滤器5整体流入。
这样,由于空气在加湿过滤器5整体中大致均匀地流动,因此能够提高加湿能力。
另外,鼓风部8由电动机8b、作为多个叶片部的第一叶片8c及第二叶片8d、作为多个外壳部的第一外壳8e及第二外壳8f形成。在鼓风部旋转轴8a的两端具备第一叶片8c及第二叶片8d。在第一叶片8c及第二叶片8d的外侧与主体壳体3之间分别具有第一外侧吸入空间部9b、第二外侧吸入空间部9c。另外,在第一叶片8c与第二叶片8d之间具有电动机侧空间部9a。
具体而言,电动机8b为两轴型。鼓风部旋转轴8a从电动机8b的两侧面沿水平方向朝向外侧延伸。在一方的鼓风部旋转轴8a上固定有第一叶片8c,在另一方的鼓风部旋转轴8a上固定有第二叶片8d。第一叶片8c及第二叶片8d为双吸型的西洛克风扇的构成部件。双吸型的西洛克风扇具备:圆板形状的主板部;在该主板部的中央部设置的供鼓风部旋转轴8a插入的大致圆筒形状的轴固定部;在主板部的外周部从主板部的两面延伸出的多个圆弧形状的片部。
作为外壳部的第一外壳8e设置成包围第一叶片8c,第二外壳8f设置成包围第二叶片8d。第一外壳8e和第二外壳8f为双吸型的外壳,在两侧面具备圆形状的吸入口。该吸入口的周缘具备向外壳的内方弯曲的弯曲部,且在上部具备大致四边形形状的喷出口。
第一外壳8e和第二外壳8f各自的内方的吸入口、即作为电动机8b侧的吸入口的第一外壳8e的第一内侧吸入口8g和第二外壳8f的第二内侧吸入口8i以成为对置的位置的方式配置。在第一内侧吸入口8g与第二内侧吸入口8i之间具有作为空间的电动机侧空间部9a。电动机侧空间部9a成为朝向第一内侧吸入口8g及第二内侧吸入口8i的风路。另外,第一外壳8e的第一外侧吸入口8h、第二外壳8f的第二外侧吸入口8j是第一外壳8e和第二外壳8f各自的外方的吸入口、即是主体壳体3两侧面侧的吸入口。第一外侧吸入口8h配置在与第一内侧吸入口8g对置的位置,第二外壳8f的第二外侧吸入口8j配置在与第二内侧吸入口8i对置的位置。在第一外侧吸入口8h与主体壳体3的一方的侧面之间具备作为空间的第一外侧吸入空间部9b。另外,在第二外侧吸入口8j与主体壳体3的另一方的侧面之间具备作为空间的第二外侧吸入空间部9c。第一外侧吸入空间部9b成为朝向第一外侧吸入口8h的风路,第二外侧吸入空间部9c成为朝向第二外侧吸入口8j的风路。
即,将鼓风部旋转轴8a设置成与加湿过滤器旋转轴5a平行。另外,在加湿过滤器5的下风侧的中央部设置电动机侧空间部9a,在加湿过滤器5的下风侧的两侧端部设置第一外侧吸入空间部9b和第二外侧吸入空间部9c。因此,通过鼓风部8从加湿过滤器5的下风侧的中央部及两侧端部这三个部位吸入空气,使空气在加湿过滤器5整体中更加均匀地流动,因此能够提高加湿能力。
另外,第一叶片8c与第二叶片8d之间的风路的水平方向的距离比第一叶片8c及第二叶片8d的两外侧与主体壳体3之间的风路的水平方向的距离大。具体而言,电动机侧空间部9a的水平方向的距离比第一外侧吸入空间部9b及第二外侧吸入空间部9c的水平方向的距离大。在此,电动机侧空间部9a为第一叶片8c与第二叶片8d之间的风路。第一外侧吸入空间部9b及第二外侧吸入空间部9c为第一叶片8c及第二叶片8d的外侧与主体壳体3之间的风路。
即,通过鼓风部8从加湿过滤器5的下风侧的中央部及两侧端部这三个部位吸入空气。在加湿过滤器5的两侧面部与主体壳体3侧面部之间设置用于使加湿过滤器5进行旋转的空间。经由该空间,主要形成从第一外侧吸入空间部9b和第二外侧吸入空间部9c向第一叶片8c或第二叶片8d流入的空气的流动。在此,使电动机侧空间部9a的水平方向的距离比第一外侧吸入空间部9b及第二外侧吸入空间部9c的水平方向的距离大。由此,使从电动机侧空间部9a吸入的风量增加,从而使通过加湿过滤器5的中央部的风量增加。并且,能够减少用于使加湿过滤器5进行旋转的空间的风量,即能够减少不通过加湿过滤器5的风量。其结果是,能够增加通过加湿过滤器5的风量。
另外,设置覆盖加湿过滤器5的两侧面部与主体壳体3侧面部之间的空间的罩部5b。具体而言,罩部5b为以从主体壳体3两侧内表面部覆盖加湿过滤器5的两侧面部的上部的方式延伸的大致半圆弧形状的板。
由此,未通过加湿过滤器5的空气通过加湿过滤器5的两侧面部与主体壳体3侧面部之间的空间以及加湿过滤器5的两侧面部与大致半圆弧形状的罩部5b之间的空间。由于上述的空间为风路压力损失高的路径,因此能够减少不通过加湿过滤器5的风量。其结果是,能够增加通过加湿过滤器5的风量。
另外,加湿过滤器旋转轴5a设置在鼓风部旋转轴8a的大致正下方。具体而言,在加湿过滤器5的大致正上方设置鼓风部8。由此,在通过设置在加湿过滤器5的大致正上方的鼓风部8从吸气口1吸入室内的空气,并使通过加湿过滤器5后的空气从排气口2向室内输送的情况下,从加湿过滤器5到鼓风部8的距离短。因此,能够减少从加湿过滤器5到鼓风部8的风路阻力。
另外,加湿过滤器5的加湿过滤器旋转轴5a方向的长度比鼓风部8的从第一外壳8e的侧面外侧到第二外壳8f的侧面外侧的长度长。具体而言,加湿过滤器旋转轴5a方向的长度比从第一外侧吸入口8h到第二外侧吸入口8j的长度长。
由此,形成为在与第一外侧吸入空间部9b和第二外侧吸入空间部9c对置的位置也具备加湿过滤器5的结构。因此,从加湿过滤器5向第一外侧吸入口8h及第二外侧吸入口8j的空气的流动大致成为直线,从而能够使空气的流动顺利。
另外,吸气口1配置在主体壳体3的背面侧,且位于加湿部与鼓风部8之间。具体而言,主体壳体3为大致立方体形状,在背面侧的侧面设置大致横长四边形形状的吸气口1。吸气口1的开口的上端缘即上端缘部为第一外壳8e及第二外壳8f的下端部与主体壳体3的背面侧即侧面重叠的高度。吸气口1的开口的下端缘即下端缘部为与加湿过滤器旋转轴5a的高度大致相同的高度。
由此,通过鼓风部8从吸气口1吸入的空气沿着第一外壳8e及第二外壳8f的下表面从吸气口1稍向下而朝向加湿过滤器5流动。因此,空气也流向比加湿过滤器旋转轴5a低的加湿过滤器5的部分。其结果是,空气在加湿过滤器5整体中大致均匀地流动,从而能够提高加湿能力。
另外,第一叶片8c和第二叶片8d为同一形状,为西洛克风扇的构成部件。双吸型的西洛克风扇具备:圆板形状的主板部;在该主板部的中央部设置的供鼓风部旋转轴8a插入的大致圆筒形状的轴固定部;在主板部的外周部从主板部的两面延伸出的多个圆弧形状的片部。在此,由于轴固定部为大致圆筒形状且向电动机8b侧延伸得较长,因此相对于鼓风部旋转轴8a能够长出固定量,从而能够减小叶片的振动。
另外,第一外壳8e和第二外壳8f在上部设有喷出口10,在喷出口10的主体壳体3的前面侧具备舌片部11。具体而言,第一外壳8e设置成包围第一叶片8c,第二外壳8f设置成包围第二叶片8d。上述第一外壳8e和第二外壳8f为双吸型的外壳,在两侧面具备圆形状的吸入口。该吸入口的周缘具备向外壳的内方弯曲的弯曲部,且在上部具备大致四边形形状的喷出口10。在喷出口10的主体壳体3的前面侧具备舌片部11。由此,从第一外壳8e及第二外壳8f的吸入口吸入的空气能够从喷出口朝向舌片部方向的主体壳体3的前面侧而从主体壳体3的排气口2吹出。其结果是,在接近房间的壁部的位置使主体壳体3的背面侧与该壁部对置而使加湿装置运转时,向房间的中央方向吹出加湿后的空气,因此能够抑制加湿后的空气与房间的壁部接触的情况。
工业实用性
如以上所示,本发明能够期待有效地利用作为家庭用或办公室用等的加湿装置。
【符号说明】
1    吸气口
2    排气口
3    主体壳体
4    水槽
4a   加湿过滤器安装部
4b   供水箱安装部
5    加湿过滤器
5a   加湿过滤器旋转轴
5b   罩部
6    旋转部
6a   齿轮
6b   电动机
7    供水箱
8    鼓风部
8a   鼓风部旋转轴
8b   电动机
8c   第一叶片
8d   第二叶片
8e   第一外壳
8f   第二外壳
8g   第一内侧吸入口
8h   第一外侧吸入口
8i   第二内侧吸入口
8j   第二外侧吸入口
9a   电动机侧空间部
9b   第一外侧吸入空间部
9c   第二外侧吸入空间部
10   喷出口
11   舌片部

Claims (9)

1.一种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具有吸气口及排气口的主体壳体;
从所述吸气口向所述排气口输送空气的鼓风部;
设置在所述主体壳体内的加湿部,
所述加湿部具备:
装入水的水槽;
周缘的一部分浸渍在所述水中的加湿过滤器;
使所述加湿过滤器旋转的旋转部;
供给所述水的供水箱,
所述鼓风部的鼓风部旋转轴设置成与所述加湿过滤器的加湿过滤器旋转轴平行,所述加湿过滤器设置在所述鼓风部的上游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鼓风部由电动机、第一叶片及第二叶片、第一外壳及第二外壳形成,在所述鼓风部旋转轴的两端具备所述第一叶片及所述第二叶片,在所述第一叶片及所述第二叶片的外侧与所述主体壳体之间分别具有第一外侧吸入空间部、第二外侧吸入空间部,在所述第一叶片与所述第二叶片之间具有电动机侧空间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动机侧空间部的水平方向的距离比所述第一外侧吸入空间部及所述第二外侧吸入空间部的水平方向的距离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有对所述加湿过滤器的两侧面部与所述主体壳体的侧面部之间的空间进行覆盖的罩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湿过滤器旋转轴设置在所述鼓风部旋转轴的正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湿过滤器的所述加湿过滤器旋转轴方向的长度比从所述第一外壳的侧面外侧到所述第二外壳的侧面外侧的长度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气口在所述主体壳体的背面侧配置在所述加湿部与所述鼓风部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叶片和所述第二叶片为同一形状。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在上部设有喷出口,在所述喷出口的所述主体壳体的前面侧具备舌片部。
CN201080024410.XA 2009-06-11 2010-03-09 加湿装置 Active CN10280385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39743A JP5532691B2 (ja) 2009-06-11 2009-06-11 加湿装置
JP2009-139743 2009-06-11
PCT/JP2010/001634 WO2010143339A1 (ja) 2009-06-11 2010-03-09 加湿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03857A true CN102803857A (zh) 2012-11-28
CN102803857B CN102803857B (zh) 2015-05-20

Family

ID=433086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24410.XA Active CN102803857B (zh) 2009-06-11 2010-03-09 加湿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532691B2 (zh)
CN (1) CN102803857B (zh)
WO (1) WO201014333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62355A (zh) * 2013-03-06 2013-06-19 陆焕炯 空气净化加湿器及其使用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306591A (en) * 1964-02-10 1967-02-28 Bruno G Valazza Evaporative cooler
JPS4427100Y1 (zh) * 1968-05-06 1969-11-12
JPS5079245U (zh) * 1973-11-20 1975-07-09
JPS54163564U (zh) * 1978-05-08 1979-11-16
JPH0579245U (ja) * 1992-03-23 1993-10-29 日本ユプロ株式会社 風呂釜
CN2767887Y (zh) * 2005-01-31 2006-03-29 刘德华 多功能加湿净化器
JP2009008291A (ja) * 2007-06-26 2009-01-15 Toshiba Home Technology Corp 加湿器
JP2009024918A (ja) * 2007-07-18 2009-02-05 Sharp Corp 回転駆動構造及び加湿装置
JP2009085532A (ja) * 2007-10-01 2009-04-23 Panasonic Corp 加湿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79245B2 (ja) * 2005-03-09 2012-11-21 国立大学法人九州大学 3位に置換基を有するオキセタン誘導体の重合方法および重合物
JP4427100B2 (ja) * 2006-11-16 2010-03-03 株式会社アイピープランテック 畜舎用回転式シャッター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畜舎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306591A (en) * 1964-02-10 1967-02-28 Bruno G Valazza Evaporative cooler
JPS4427100Y1 (zh) * 1968-05-06 1969-11-12
JPS5079245U (zh) * 1973-11-20 1975-07-09
JPS54163564U (zh) * 1978-05-08 1979-11-16
JPH0579245U (ja) * 1992-03-23 1993-10-29 日本ユプロ株式会社 風呂釜
CN2767887Y (zh) * 2005-01-31 2006-03-29 刘德华 多功能加湿净化器
JP2009008291A (ja) * 2007-06-26 2009-01-15 Toshiba Home Technology Corp 加湿器
JP2009024918A (ja) * 2007-07-18 2009-02-05 Sharp Corp 回転駆動構造及び加湿装置
JP2009085532A (ja) * 2007-10-01 2009-04-23 Panasonic Corp 加湿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62355A (zh) * 2013-03-06 2013-06-19 陆焕炯 空气净化加湿器及其使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532691B2 (ja) 2014-06-25
WO2010143339A1 (ja) 2010-12-16
CN102803857B (zh) 2015-05-20
JP2010286161A (ja) 2010-1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69422B (zh) 送风扇及具有该送风扇的空气调节器
JP6398072B2 (ja) 加湿空気清浄機
JP4726733B2 (ja) 加湿機能付き空気清浄機
CN201255452Y (zh) 气帘机结构
CN112556009A (zh) 水洗新风装置、空调内机及空调
WO2010055685A1 (ja) 空気清浄装置
JP5163236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102971587A (zh) 空气调节机
CN102803857A (zh) 加湿装置
JP2015021702A (ja) 空気清浄機
JP2019011875A (ja) 加湿空気清浄装置
WO2018189931A1 (ja) 遠心ファン、成型用金型および流体送り装置
JP5532711B2 (ja) 加湿機能付空気清浄装置
JP5879479B2 (ja) 空気清浄機及び加湿機能付空気清浄機
CN113757802A (zh) 一种空调器及其风道结构
JP5589277B2 (ja) 加湿機能付空気清浄装置
CN214501610U (zh) 空气处理装置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3703066U (zh) 一种石材抛丸机
CN112211842B (zh) 吊扇
JP5310249B2 (ja) 加湿装置および加湿機能付空気清浄装置
CN212901761U (zh) 新风模块及空调室内机
CN212430960U (zh) 一种吸油烟机
CN218681945U (zh) 负压配气系统及卷烟加工装置
JP5510161B2 (ja) 加湿機能付空気清浄装置
CN212841741U (zh) 一种吸油烟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