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02906A - 具有钩的塑封元件和包括基座的模具的组件 - Google Patents

具有钩的塑封元件和包括基座的模具的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02906A
CN102802906A CN2011800139377A CN201180013937A CN102802906A CN 102802906 A CN102802906 A CN 102802906A CN 2011800139377 A CN2011800139377 A CN 2011800139377A CN 201180013937 A CN201180013937 A CN 201180013937A CN 102802906 A CN102802906 A CN 1028029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stic packaging
hook
packaging element
pedestal
sha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1393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法布里斯·比亚朗
马克·伍德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plix SA
Original Assignee
Aplix S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plix SA filed Critical Aplix SA
Publication of CN1028029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0290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4/00Shaping by internal pressure generated in the material, e.g. swelling or foaming ; Producing porous or cellular expanded plastics articles
    • B29C44/02Shaping by internal pressure generated in the material, e.g. swelling or foaming ; Producing porous or cellular expanded plastics articles for articles of definite length, i.e. discrete articles
    • B29C44/12Incorporating or moulding on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or reinforc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4/00Shaping by internal pressure generated in the material, e.g. swelling or foaming ; Producing porous or cellular expanded plastics articles
    • B29C44/02Shaping by internal pressure generated in the material, e.g. swelling or foaming ; Producing porous or cellular expanded plastics articles for articles of definite length, i.e. discrete articles
    • B29C44/12Incorporating or moulding on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or reinforcements
    • B29C44/1271Incorporating or moulding on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or reinforcements the preformed parts being partially cover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4/00Shaping by internal pressure generated in the material, e.g. swelling or foaming ; Producing porous or cellular expanded plastics articles
    • B29C44/02Shaping by internal pressure generated in the material, e.g. swelling or foaming ; Producing porous or cellular expanded plastics articles for articles of definite length, i.e. discrete articles
    • B29C44/12Incorporating or moulding on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or reinforcements
    • B29C44/1261Avoiding impregnation of a preformed par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58Seat coverings
    • B60N2/5816Seat coverings attachments thereof
    • B60N2/5825Seat coverings attachments thereof by hooks, staples, clips, snap fasteners or the lik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58Seat coverings
    • B60N2/5816Seat coverings attachments thereof
    • B60N2/5833Seat coverings attachments thereof by hook-and-loop type fasten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4/00Buckles, buttons, clasps, etc.
    • Y10T24/27Buckles, buttons, clasps, etc. including readily dissociable fastener having numerous, protruding, unitary filaments randomly interlocking with, and simultaneously moving towards, mating structure [e.g., hook-loop type fastener]
    • Y10T24/2783Buckles, buttons, clasps, etc. including readily dissociable fastener having numerous, protruding, unitary filaments randomly interlocking with, and simultaneously moving towards, mating structure [e.g., hook-loop type fastener] having filaments constructed from coated, laminated, or composite materi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lide Fasteners, Snap Fasteners, And Hook Fasteners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Casting Or Compress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Mattresses And Other Support Structures For Chairs And Beds (AREA)
  • Buffer Packag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组件,包括具有钩的塑封元件,所述塑封元件被塑封在模塑物体上,所述塑封元件形成由底座和两个端部侧壁界定的开放的内部空间,出自所述元件的钩从所述底座伸出。所述组件还包括模具,其内壁界定的内部空间的形状与准备在所述模具中以模塑的方式形成的物体的形状相同,至少一个基座从所述内壁伸入到内部空间中,在浇注模塑泡沫时,塑封元件接触到基座。基座包括具有两个相对的外侧面的壁形部,在浇注泡沫期间,塑封元件的各个端部侧壁分别接触到所述相对的外侧面,它们之间不插置钩。

Description

具有钩的塑封元件和包括基座的模具的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钩的塑封(overmolded)元件,所述塑封元件被设计成在所述制品被模塑时塑封在塑封制品中,具体地,制品是泡沫制品,并具体地是用于机动车的坐垫。本发明还涉及由这种塑封元件以及模塑期间与塑封元件协作的包括基座的模具组成的组件。本发明还涉及具有由模塑材料(具体为泡沫)制成的主体以及塑封在主体中的上述类型的塑封元件的模塑制品。本发明还涉及由这种模塑制品(具体为机动车坐垫)以及覆盖模塑制品的外表面的外罩组成的单元,模塑制品(具体为模塑坐垫)与其外罩之间的相互紧固是借助钩-圈(hook-and-loop)装置来进行的,所述钩出自在模塑制品中塑封的具有钩的元件,同时圈出自外罩。本发明还涉及上述类型的模塑制品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现今,为了将织物外罩紧固到用于机动车的模塑的热塑泡沫坐垫的外表面,常用的实施方式是使用钩-圈的自紧固件或“粘扣带(touch fastener)”。照惯例,由热塑材料的条构成的塑封元件具有钩从中伸出的面,同时金属性树脂被紧固到另一面。然后,具有钩的塑封元件被安置在基座上,具体地形成在模具的底部,具体地在基座的顶表面形成空腔。在基座的顶表面的模具的底部处形成的空腔具有竖向壁,具有钩的塑封元件被安置在竖向壁上,使钩布置在空腔的内侧,同时倒入泡沫以通过模塑的方式获得模塑制品。在空腔的底部设置磁体,以便经由金属性树脂来吸附塑封元件,并保持其固定而与竖向壁的顶边缘接触,进而能够相对于泡沫良好地密封隔绝。在泡沫浇注、任其冷却并因此凝结之后,获得模塑制品,其中具有钩的塑封元件被塑封,于是钩出现在模塑制品的外表面上,并能够与例如织物形式的外罩所关联的圈协作(或者当自紧固装置是钩对钩装置时与钩协作),从而通过钩与圈彼此协作而围绕模塑制品紧固所述外罩。
该传统技术存在许多缺陷。首先,其需要空腔(例如通过对其机加工)来保护在基座的顶部形成的钩。另外,在模塑过程期间,该技术需要大量的劳力将塑封元件定位在基座上,这不利于大规模生产。另外,安置在基座所形成的保护空腔内的磁体因模具冷热交替而随时间退磁。在生产过程期间,如果需要更换这些磁体时,其操作成本很高且会占用相当多的时间。
发明内容
在第一方案中,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提出一种在模塑制品中塑封具有钩的塑封元件的系统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该系统既不需要设置保护腔,也不需要使用磁体,在模塑期间保护钩不受到浇注泡沫的损坏的效果较好。
在第一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一种组件,该组件首先包括具有钩的塑封元件,所述塑封元件被设计成塑封在模塑制品中,所述塑封元件形成由底部和两个端部侧壁界定的开放的内部空间,来自所述元件的至少一个钩从所述底部伸出,或者来自所述元件的一些钩从所述底部伸出;其次包括具有内壁的模具,所述内壁界定的内部体积的形状与准备在所述模具中以模塑的方式形成的制品的形状相同,至少一个基座从所述内壁伸入到所述内部体积中,在浇注模塑泡沫时,具有钩的所述塑封元件与所述基座接触,所述基座包括具有两个相对的外侧面的轨道形部,具体地,所述外侧面是平行的面,所述组件的特征在于,在浇注泡沫时,所述塑封元件的各个端部侧壁分别与所述相对的外侧面接触,它们之间不插置钩。
根据本发明,基座被夹在两个侧壁之间,使得所述侧壁支撑于两个侧面,具体地以弹性的方式支撑于两个侧面,从而使倒入内部空间的液体泡沫与钩处隔绝,而不会损坏所述钩。具体地,所述钩没有被牢牢卡住(grippedvice-like)在基座的壁与塑封元件的壁之间,两个壁彼此支撑,因此不像现有技术这样受到挤压。
因此,基座的侧面与塑封元件的壁之间的接触提供了对泡沫的良好隔绝,使得钩得到良好地保护。不再需要首先在基座的顶部形成空腔,或者其次不再需要提供具有磁体和金属性材料的系统,或者甚至不再需要在模塑期间提供保护钩不受倒入的液体泡沫损坏的其它复杂装置,从而确保塑封元件良好定位并很好地保护钩。因此可以简化模塑之前在模具中放置具有钩的塑封元件、尤其是对其定位的方法,另外,模具本身成为更简单的结构。在模塑结束时,使得钩出现在模塑制品的外侧,位于狭窄(具体地与基座一样窄)的凹槽或沟槽的底部,尤其是能够比现有技术中的更窄。
在优选实施例中,具有钩的塑封元件将基座夹紧在其两个侧壁之间,具体为用力地夹紧在其两个侧壁之间。
具体地,塑封元件的壁与基座的相应壁之间的接触沿相应的线(具体为直线)发生。优选地,两个侧壁的最内部的端边缘呈直形,优选为相互平行,而且如从上方俯视看到的,轨道的两个外侧面具有相同的直形,使得所述相应的接触线是直的。
在改进方案中,具有钩的元件与基座之间的接触因夹持而发生。
优选地,在浇注泡沫时,具有钩的塑封元件的一些钩与轨道保持一定距离,具体地具有钩的塑封元件的全部钩与轨道保持一定距离。任选地,它们可齐平,即钩的顶部可触碰轨道的顶部,但是轨道对它们不施加任何压力,具体地所述轨道也不使它们变形。
优选地,没有钩从端部侧壁的内表面伸出,全部钩仅仅从具有钩的元件的底部伸出。
在优选实施例中,具有钩的元件的每个侧壁均具有最内部的端边缘,钩的最高点的高度小于最内部的端边缘的高度;而且基座包括轨道形部,所述轨道形部具有两个相对的外侧面,所述外侧面分隔开并具有与塑封元件的侧壁的端边缘的形状大致相同的形状,轨道的厚度、即两个侧面之间的沿给定方向测量的距离,刚好大于两个侧壁的两个端边缘之间的沿所述给定方向的距离。
优选地,两个侧壁朝向彼此稍微倾斜,具体地从横截面观察时呈C形、圆拱形或类似的形状。
优选地,塑封元件还具有相对于侧壁沿横向延伸的前壁和后壁,而且基座具有顶部,所述顶部的形状与前壁及后壁的顶边缘的形状大致互补,使得顶部能够搁置在壁的顶边缘上,任选地,被插置的密封肋沿前壁及后壁的两个顶边缘延伸。
钩所在的开放的内部空间因此被完全封闭,于是首先在轨道的两个侧面与塑封元件的两个侧壁之间的接触处,其次在前壁、后壁处以及在轨道的顶部处,能够极为良好地保护钩不受泡沫损坏。
优选地,前壁和后壁的各个顶边缘所在的相应高度大于钩的最高点,但小于两个侧壁的顶边缘的高度。
在优选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密封肋被设置成沿前壁和后壁的多个顶边缘中的一者或两者延伸。
优选地,在横截面上,位于两个侧壁之间的具有钩的塑封元件的顶面的至少一部分为大致圆拱形,特别在钩起源的区域。
在另一实施例中,每个最内部的顶边缘形成曲线,具体地形成圆拱形线,而且如从上方俯视,两个侧面具有等于所述曲线的形状,所述相应的接触线由所述曲线构成。
优选地,塑封元件向外延伸超出两个侧壁,由此形成一个或多个外侧边。
在完成的模塑制品中,这两个外侧边被泡沫完全包围,泡沫中的这种固定使塑封元件以优异的强度紧固到模塑制品。在模塑结束时,模塑制品在泡沫中的良好固定确保塑封元件保持适当地粘合到模塑制品,同时塑封元件(其随后被固定并塑封到模塑制品中)不被基座夹住。
泡沫接触侧壁的顶表面的情况甚至进一步促进了塑封元件在模塑制品的泡沫中良好固定。
优选地,一个或每个侧壁均具有外侧肋,轨道在每个肋或所述肋具有最大厚度,这两个肋具体地处于相同的高度,而且轨道的所述厚度是所述两个肋的两个最外部的点之间的距离。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模塑制品,具有由模塑材料、具体地由热塑性泡沫制成的主体和本发明的组件的具有钩的塑封元件,所述元件在模塑的主体中被塑封,在塑封元件的整个外周的横截面,除了从两个侧壁的一个内侧顶边缘延伸到另一个内侧顶边缘的开放的内部空间之外,泡沫接触到塑封元件,使得在塑封元件之上,形成向模塑体的外侧开口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形状具体地与轨道的形状互补,所述轨道具有与本发明的组件的基座的两个侧壁的两个内侧顶边缘之间的距离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厚度。
本发明还提供由本发明的模塑物体和具体地由织物制成的外罩或覆盖物组成的单元,外罩或覆盖物覆盖模塑制品的外表面,同时紧贴地配合所述外表面的形状。
本发明提供包括模塑制品和至少部分覆盖模塑制品的外表面的外罩的单元,在模塑制品中形成至少一个纵向凹槽或沟槽,同时凹槽或沟槽向外开口,具有钩的至少一个元件被塑封在模塑制品中,从而至少部分地形成凹槽的底部,一些钩、优选穿入出自外罩的圈的开口中的钩,以便在其中钩住,由此将外罩紧固到模塑制品。
在独立于第一方案并自身构成发明的本发明的第二方案中,至少两个具有钩的塑封元件被设置成通过沿纵向彼此前后地放置而至少部分地形成沟槽的底部,这两个具有钩的元件被中间区域相互分隔开,中间区域中没有带钩的元件;以及设置成防止外罩朝向沟槽的顶部上升的装置,具体地设置在该中间区域或每个中间区域。
因此,钩-圈自紧固件用于以较小的数量包围制品紧固外罩,由此在成本上有非常有利的效果,然而不会对能够被制造和装配的极大简易性或者紧固的可靠性产生不利影响,具体地不会对通过阻止上升工具保持或实质上改进的外拉强度产生不利影响。
优选地,圈出自紧固到外罩的袋囊(pocket)的外表面,用于阻止上升效应的装置由袋囊内延伸的线材(wire)构成。
因此,与其中也设有钩-圈系统使外罩紧固到模塑制品的现有技术相比,设置的钩更少,由此极大地降低成本,而且作为代替,设置了刚性线材,线材具体地由热塑性材料制成,其成本低得多,但是可以获得同样良好或甚至更好的向上的外拉强度。另外,沟槽不是笔直延伸,而是包括弯曲部,虽然如此,但可以使用直的塑封元件,通过使多个塑封元件能够彼此分隔开而无需在沟槽延伸的整个长度上连续放置的情况,有利于调整它们匹配弯曲部,否则所述元件将需要具有对应的弯曲形状。
优选地,圈出自紧固到外罩的袋囊的外表面,用于阻止上升效应的装置由袋囊内延伸的线材构成。
优选地,圈出自袋囊的外罩的底部,具体地仅出自该部分。
在改进方案中,中间区域的长度、即沿纵向的两个连续相邻的塑封元件之间的距离使得在没有线材的情况下会出现上升效应;以及线材的材料和尺寸使得当其被接纳在袋囊中时,其刚性足以使上升效应更小,并具体地不再有任何上升效应。
因此,通过设置刚性线材,具体为沿竖向平面刚性大的线材,不再有任何上升效应,而形成塑封元件的材料的成本更低,这是因为所述塑封元件在沟槽所延伸的长度的较小部分上延伸。另外,有利于将具有圈的元件插入沟槽,因为线材对该插入具有支撑和引导功能。另外,在沟槽不是笔直延伸、而是包括弯曲部的情况下,尽管如此,但可以使用直的塑封元件,通过将多个塑封元件彼此分隔开而无需在沟槽延伸的整个长度上连续放置,有利于调整它们匹配弯曲部,否则所述元件将需要具有对应的弯曲形状。
在优选实施例中,在横截面,每个具有钩的塑封元件均呈U形或C形,所述形状的两个分部向凹槽的外侧延伸,U形或C形的内表面具有两个没有钩伸出的远端段,以及具有钩的塑封元件的钩从中伸出的中间底部段。
在有利的实施例中,凹槽具有由模塑制品模塑的材料形成的两个侧面,这些侧面从外部向每个具有钩的元件的U形分部的相应顶边缘或远端边缘延伸,而U形或C形的两个分部的相应内侧表面与相应侧面齐平。
具体地,凹槽的侧面是竖向的,并与U形或C形的相应分部的内侧顶边缘对齐。
在优选实施例中,凹槽包括至少一个弯曲形状的段,呈直形或弯曲形的至少一个塑封元件在该段中延伸,塑封元件的长度小于弯曲段的长度。
优选地,凹槽的宽度被限定为其面对的壁中的两个之间的最短距离,具体地当具有钩的元件沿给定方向对齐时,垂直于所述给定方向来测量沟槽的宽度,具有圈的元件除圈之外的宽度尺寸、即线材的宽度尺寸与袋囊(除圈之外)的厚度的两倍的总和基本上等于沟槽的宽度,尽管如此,但是可以稍微小于沟槽的所述宽度。
优选地,每个塑封元件的U形或C形的两个分部的顶边缘的相应的最内部的点之间的距离大致等于具有圈的元件除圈之外的宽度尺寸、即线材的宽度尺寸与袋囊(除圈之外)的厚度的两倍的总和,尽管如此,但是可以稍微大于该宽度尺寸。
优选地,在外罩的两件或两片的两个边缘的叠合处,袋囊具体地通过缝合紧固到外罩。
优选地,至少两个具有钩的塑封元件之间的中间区域延伸的距离大于每个塑封元件的最大尺寸、具体地长度尺寸的50%,并优选大于每个塑封元件的最大长度尺寸。
优选地,至少两个塑封元件之间的距离大于20毫米(mm),具体地大于100mm,并具体地在100mm到500mm的范围内。
优选地,线材具有卵形横截面,具体地卵形的主轴沿从沟槽的底部向外的方向、即基本上垂直于每个塑封元件的底座的方向延伸。
在特别优选的实施例中,线材具有正方形或矩形横截面,其边角被倒圆,具体地,当线材具有矩形横截面时,长度沿从沟槽的底部向外侧的方向延伸。
因此,通过设置刚性线材,则不再有任何上升效应,且形成塑封元件的材料的成本降低,这是因为所述塑封元件在沟槽延伸的长度的较小部分上延伸。另外,因为线材具有用于这种插入的支撑和引导功能,所以有利于具有圈的元件插入沟槽。另外,沟槽不是笔直延伸,而是包括弯曲部,尽管如此,然而可以使用直的塑封元件,通过将塑封元件能够彼此分隔开而无需在整个长度上连续放置,有利于调整它们匹配弯曲部,否则该元件将另外需要具有对应的弯曲形状。
在优选实施例中,沟槽包括至少一个弯曲形状的段,至少一个呈直形的塑封元件在该段中延伸,塑封元件的长度小于弯曲段的长度。
优选地,当线材被插入其中时,袋囊的形状与具有钩的元件的顶面的钩从中伸出的区域的横截面形状至少部分地互补,具体地线材为圆形横截面,同时所述区域具有圆拱形部。
优选地,在外罩的两件或两片的两个边缘的叠合处,袋囊具体地通过缝合紧固到外罩。
优选地,沟槽或凹槽的宽度被限定为其面对的壁中的两个之间的最短距离,并具体地当具有钩的元件沿给定方向对齐时,垂直于所述给定方向测量沟槽的宽度,具有圈的元件的宽度尺寸、即线材的宽度尺寸与袋囊的厚度的两倍的总和基本上等于沟槽的宽度,具体地稍微小于沟槽的所述宽度。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模塑制品、具体地本发明的第二方案的单元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通过模塑的方式制造模塑制品的方法,具体地本发明的第二方案的模塑制品的制造方法包括的步骤有:获得形状与待模塑的制品的形状相同的模具,从所述模具的界定所述模具的体积的壁伸出轨道形基座;所述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通过塑封元件夹紧所述基座,所述塑封元件具有两个分隔开的侧壁,使得具有钩的所述元件的两个侧壁沿至少两个相应的接触线支撑在所述基座的两个面上,以这种方式来使所述塑封元件的两个壁之间的内部空间密封隔绝,以及倒入用于模塑所述制品的泡沫。
在独立于第一方案和第二方案并本身构成发明的第三方案中,本发明还提供具有钩的塑封元件。然而,其可被设计成本发明的第一方案的组件的零件和/或本发明的第二方案的单元的零件。
在本发明的第三方案中,具有钩的塑封元件包括底部和两个相互分隔开的侧壁,使得形成的开放的内部空间具有从一个壁延伸到另一个壁的方向(具体地垂直于两个壁)进行测量的最大宽度,以及出自底部的至少一个钩,优选为多个钩,其特征在于,两个侧壁的顶部或远端部相对于彼此倾斜,使得两个壁的顶边缘的最内部的点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最大宽度。
优选地,在通过壁的横截面,底部由终止于沿大致呈圆拱形的相应右段或相应左段的任一侧的中心直段构成,具体地位于钩伸出的区域。
优选地,塑封元件的钩仅从内部空间的底部伸出。
附图说明
以下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
图1是从上方观察的本发明的具有钩的塑封元件的立体图;
图2是关于图1的线A-A的剖视图;
图3A、3B和3C是本发明的各个模塑制品的部分的剖视图,其每一个均包括图1和图2的塑封元件;
图4A和图4B是示出图1和图2的具有钩的塑封元件以及各个基座的侧视图,其每一个呈轨道的形状,具有钩的塑封元件位于基座上;
图5A和图5B是与图4A和图4B的视图类似的视图,但示出了各个轨道形基座(以夹持的方式)被用力插入的状态,使得以密封的方式保护用于接纳具有钩的塑封元件内的钩的内部空间,图5A的组件对应图3A的模塑制品,图5B的组件对应图3B的模塑制品;
图6是本发明的具有圈的元件的剖视图,所述圈出自被设计成覆盖图3的模塑制品的外罩;
图7和图8示意性地示出当被包括具有图6的圈的元件的外罩覆盖时、当由刚性塑料材料制成的线材位于袋囊内时(图8)以及当线材不位于袋囊内时(图7),具有圈的元件和具有钩的元件如何在图3的模塑制品的沟槽的底部协作;
图9以与图2的视图相同的剖视图,示意性地示出具有钩的塑封元件的另一实施例;
图10是本发明的组件的基座的另一可能的实施例,其视图与图4或图5相同;
图11是通过本发明的组件的模塑制品的沟槽的剖视图;
图12是本发明的组件的另一实施例的与图11相同的视图;
图13是本发明的用于覆盖模塑制品的外罩的实施例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14是本发明的用于覆盖模塑制品的外罩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15是位于沟槽上的模塑制品的视图,在该实施例中,沟槽由弯曲段和直段组成;
图16是本发明的组件的基座的另一可能的实施例,其视图与图4或图5相同;以及
图17是与图2的视图相同的剖视图,其示出底部平坦的具有钩的塑封元件的另一实施例,所述钩出自平坦的底部。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中,具体地在图1中,示出本发明的第三方案的具有钩的塑封元件的立体图,其能够以本发明的第一方案和/或第二方案实施。元件1被设计成放置在模具中,以通过模塑的方式形成模塑制品,待模制的制品由模塑材料(具体为泡沫,更具体为热塑性泡沫)制成。当泡沫被倒入模具时,所述泡沫以液态方式接触到塑封元件,然后通过凝结而紧固到塑封元件。当泡沫被倒入模具时,目标是保护钩而使得泡沫不会在钩下穿过而对它们污染,因为一旦泡沫处于钩之下,它们将变得毫无作用,并且不再能够与圈协作而执行其钩住和钩环紧固功能。
塑封元件1包括具有矩形底座的板2,所述矩形底座的长边长度为L、宽度为l。长度L沿塑封元件的纵向方向延伸,同时宽度l沿横向方向延伸。两个侧壁3、4从板2的顶侧延伸。这些侧壁3、4的每个具有顶边缘,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顶边缘由大致与图水平的表面构成,以及每个顶边缘具有由最内部(即最接近另一壁)的顶边缘的点组成的线5、6。在(具体地如图2的)横截面中,这些线5和6中的每一个形成各自的最内部的点。这两条线5、6在该示例中是直的。在图9所示的另一实施例中,这些顶边缘未必是平坦表面,可能是阶梯状的。因此,在图9中,顶边缘具有与第二水平面(肋的顶面)相接的第一水平面(对应除肋之外的壁3的顶表面),所述第二水平面相对于第一面成阶梯状并终止于弯曲部,所述弯曲部从第二水平面的最内部的点延伸到弯曲部的最内部的点,所述弯曲部的最内部的点对应于壁3、4的顶边缘的最内部的点。
因此,在横截面中,具体地在关于图1的A-A的截面中,如图2所示,塑封元件大体为U形或C形,U形或C形的分部由两个壁3、4构成。
U形的内表面由三段组成,即两个端段,每个端段从最内部的点5或从最内部的点6延伸到由任一侧上的最外部钩38限定的底部中间段。因此,在两个端段没有伸出的钩,塑封元件的所有钩都是从底部中间段伸出。
为了精确地限定本发明的塑封元件的底部,第一种限定方法是考虑钩并将底部限定为界定所有钩所在的内部空间的最小表面。
在每个横截面中,第二种方法是将两个最内部的点(5和6)沿竖向(即,例如图2中垂直于基板的平面)投影到界定内部空间的内表面上,从而获得两个投影点5’、6’,底部被认为在点5’、6’之间延伸。
为了界定本发明的塑封元件的底部,可以使用两种方法中的任一种。
在图1和图2中,侧壁3、4的远端部朝向彼此稍微倾斜。因此,在横截面中(例如在截面A-A),塑封元件1限定由两个壁5、6以及由板2的顶面界定的开放内部空间。如图所示,这个内部空间优选地具有形成塑封元件所限定的开放内部空间的底部的底层7,在该示例中所述空间为C形。所有的钩38从底层或底部7伸出,同时没有钩从两个端壁3、4的内表面伸出。所述钩38能够按照所要求的任何方式布置,优选地,如图所示,它们按行列布置,具体如图所示,在任意给定的列,它们的头端交替地指向图的左侧和右侧。
沿垂直于壁的方向(即,沿着图2的水平方向)所测量的最长距离D0是高度为h处的两壁之间的距离。其大于两个端边缘之间的距离d0。同样的关系在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也得到检验。在图2中,该实施例使得沿前壁8与后壁9之间的所有横截面都是相同的横截面,因为在该示例中这些壁和边缘是直的。然而,可以考虑所述横截面有所变化的实施例,例如其中壁和边缘在俯视图中观察具有一定的曲率,例如圆拱形或卵形的曲率,或任何其它可想到的形状的曲率。于是D0大于d0的关系在每个横截面中均有效。
塑封元件还具有前壁8和后壁9。前壁8和后壁9以及侧壁3、4和底部底层7限定了钩所在的开放内部空间。每个前壁8和后壁9均具有从一侧边缘5延伸到相对的另一侧边缘6的各自的顶边缘10和11。在该示例中,这些边缘10、11为C形。密封垫13沿前壁8和后壁9的顶边缘10和11延伸。
从上方观察,壁8、9的内侧顶边缘是直线。具体地通过具有一个或多个弯曲部,这些线可以不是直的,并具有任意其它形状。
上述元件1被设计成放置在模具中,液体泡沫被倒入模具中,通过凝结而紧固到侧壁5、6和板2的底表面以及前壁8、后壁9的外面,因此将钩紧固到模塑的泡沫制品。
在模具内,至少一个呈轨道形状的基座12从模具的内壁16伸出,模具限定的体积具有准备通过模塑的方式制造的制品的形状。可以根据完成后的模塑制品中待形成的沟槽的数量来设置一个或多个基座,从而在其中放置钩。具体地,可以设置形成挂钩阵列的基座阵列,它们中的一些可以被弯曲。为了防止泡沫被倒入超过钩,或者与其接触,在倒入所述泡沫时应保护钩不与其接触。为此,具有钩的塑封元件被用力地夹持或夹紧在基座上,使钩面向基座。在任意给定的基座上,可以放置单个塑封元件,或者以一个接一个的方式放置多个塑封元件,在此情况下它们能够放置成彼此隔开一定距离(如本发明的第二方案),或者放置成非常密集地靠在一起,或者如果需要的话,甚至端对端地放置。
轨道12具有两个相对的侧面30、31。从上方观察,即沿图4和图5的箭头F观察,这些侧面呈直线的形状。因此它们能够具有与两侧壁3、4的内侧顶边缘5、6相同的形状。
沿垂直于两个侧面30、31的方向(图中的水平方向,该方向对应于轨道的厚度方向)所测量的两个侧面30、31之间的距离D大致等于(然而可以稍大于)沿相同方向测量的侧壁3、4的两个顶边缘5、6之间的距离d0
当轨道的沿着其延伸的纵向(垂直于图4或图5的平面)的厚度不恒定时,沿每个横截面测量的厚度D大致等于(然而可以稍大于)进行测量的高度处(沿纵向)的两个最内部的端边缘5与6之间的距离d0,轨道的侧面的形状与端边缘的形状互补。因此,例如,可以将边缘5、6和侧面30、31设置为圆弧形而非直形,重要的是侧面和边缘具有大致相同的形状,从而在轨道被插入侧壁之间时提供与泡沫的隔离。
如图5A和图5B所示,当模塑期间塑封元件1与基座12的侧面30、31接触时,该接触发生在至少端边缘5、6所限定的直线上。在所示实施例中,该接触发生在包含这些线的平面上。
另外,轨道12具有形状与前壁8和后壁9两者的顶边缘10和11的形状互补的顶部。因此,在该示例中,轨道12的顶部呈C形或圆拱形,其对应于前壁8和后壁9的顶边缘的C形或圆拱形。通过挤压元件1,使得其两侧壁将基座12夹紧在它们的两个边缘5与6之间,这两个边缘远离彼此而稍微移动,从而能够使轨道进入其中,直到其顶部15接触侧壁8、9的两个顶边缘10、11。两个顶端边缘的弹性意味着它们在接触轨道的相应侧面处提供密封,这是因为两壁因弹性而趋于朝向彼此返回,同时在轨道12的顶部与壁8、9的顶边缘之间形成的密封肋13在泡沫被倒入时为钩提供了良好的隔离。
在图10所示的改进方案中,可以设置从轨道的两个侧面30、31沿侧向伸出的两个肋。轨道在任意给定横截面的最大宽度是两个肋的两个最外部的点之间的距离D,该距离D大于距离d0
在图16所示的另一实施例中,可以在两个相对的侧面30、31上设置两个纵向通道,所述通道被设计成以卡扣紧固的方式接纳端侧边缘。
上述两个实施例是使用夹持或卡扣紧固的改进方案。然而,它们本身对于获得本发明的效果而言不是必须的,无论何时以保持相互接触(例如借助于在承受轨道时已经向外分离而移动的两壁趋于向内返回)的方式将基座插入两个侧壁之间都可以获得这种效果。
一旦浇注泡沫且所述泡沫凝结,就从模具移除模塑制品。在模塑制品的外表面形成纵向沟槽15(长度方向垂直于图3),所述沟槽的形状基本上与轨道12的形状互补。除了端边缘以下的内侧面和开放内部空间的底部之外,泡沫全程包围塑封元件1延伸。具体地,泡沫延伸到其覆盖两个侧壁3、4的顶表面到两壁的顶边缘的最内部的点5、6。泡沫界定沟槽的两个竖向面50、51,所述竖向面从沟槽的向外开口到模塑制品外侧的顶部开口延伸到构成模塑制品的U形分部的壁3、4的各自的顶边缘。塑封物品的内表面的钩自由端段基本上平行并与竖向面50、51连续。从竖向面50、51平滑地过渡到各自的内侧段,没有任何不平之处,特别是在接合处。
图3A、图3B和图3C示出各个最终的模塑制品的一部分。自然地,根据模塑制品,可以提供多个这种类型的沟槽,其每个均设有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具有钩的元件。具体地,可以提供一种被多个分隔的塑封元件夹紧的非常长的基座,从而在其底部获得具有多个分隔的塑封元件的沟槽。
一旦完成包括一个或多个具有钩的塑封元件的泡沫物品的模塑,具体地当模塑制品是机动车坐垫时,则其需要用外罩或覆盖物覆盖。该外罩连接到具有圈的元件,所述圈在覆盖外罩时与钩协作而将外罩紧固到模塑制品,具体地通过在其外侧表面的整个形状上紧贴地配合。
图6示出具有这种圈的元件。其设有袋囊20,所述袋囊由一片折叠起来的纺织材料构成,圈出自袋囊的外表面。具体地,这些圈21可纺织或编织到袋囊20的外表面。形成外罩的两个片状件22、23在其边缘处叠合,袋囊被缝到两个边缘的侧部(见图13和图14),因而将两个片状件22、23连结而形成外罩。因此,位于两个片状件22与23之间的接合部的袋囊20被插入到沟槽15的底部,使得圈接触钩,因此在模塑制品周围(具体地沿沟槽15的轮廓和壁)紧固外罩。
图7和图8示出钩与圈之间的紧固状态的侧视图(模塑制品被省略)。举例说明,两个具有钩的塑封元件1安置在沟槽的底部。自然地,沟槽可纵向地延伸较长的距离,从而在其中提供两个以上的具有钩的元件。
另外,在该示例中,由刚性塑料材料的圆柱棒构成的线材24插入到元件的具有圈的袋囊20中,从而加固整个组件。例如,塑料材料的刚性线材由聚丙烯(PP)或聚乙烯(PE)制成,并具有至少2mm的直径。然而,还可以提供中空线材,即,管形线材。当刚性线材24不在袋囊20内时,那么在两个具有钩的元件1之间的中间区域会发生上升效应,因为袋囊20趋于上升,即趋于拱起,从而成帐篷状变形,如图7所示。
相反地,当刚性线材24放置在元件20内时,如图8所示,上升效应消失。因此,图7所示的两个元件1隔开一定距离,使得当没有线材24时,存在上升效应,而当线材24放置在袋囊20内时,没有上升效应。具体地,假定其能够容易地达到80mm,该距离可以对应大于20mm到25mm范围的距离,或者实际处于150mm到200mm的范围中。
如所示,在图4A中,轨道12的厚度D优选在8mm到16mm的范围,甚至更优选在9mm到12mm的范围。然而,这些厚度尺寸的范围也对附图中所示的其它实施例有效。
在对应于图3B、4B和5B的实施例中,基座向下(即沿箭头F指示的方向)逐渐变细。这将导致图3B所示的沟槽的宽度朝向顶部开口变细。然而,如在图3A的实施例中,两壁的顶边缘的最内部的点5、6不会超出槽50的两个侧面50、51。这同样适用于图3C所示的实施例。
图11示出通过沟槽15的横截面的图8的组件。沿着图中的水平方向测量沟槽的宽度。线材的直径与折叠起来构成袋囊的片的厚度的两倍的总和基本上等于沟槽的宽度。具体地,沟槽的每个壁和袋囊彼此齐平。
图12示出另一实施例,其中线材是卵形或椭圆形截面,其主轴沿图的竖向(即,从沟槽的底部朝向外部)延伸。具有圈的元件的总宽度(沿主轴和袋囊的厚度的两倍的尺寸)基本上等于沟槽的宽度尺寸。
在本申请中,模塑制品与外罩之间的相互紧固被描述为通过出自模塑制品的钩与外罩上的圈协作。应注意,还可以设置钩来代替圈,于是这些钩与塑封元件上的钩以钩对钩的自锁紧的方式协作,这也是为什么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圈”应以更宽的解释来理解,其还包含圈可能是钩的情况。
图15示出具有非笔直延伸的沟槽并具体地包括弯曲段的模塑制品的实施例。因为塑封元件无需连续(具体地在沟槽中端对端地)放置,所以组件被简化,具体地无需提供与沟槽的弯曲段的形状互补的弯曲形状的塑封元件,长度短且与直段中所用的元件隔开长距离的相同元件也适于曲率小的弯曲段。
在本申请中,术语“钩”意味着具有钩挂能力(具体地钩挂圈)的任何元件。具体地,钩是包括钩身和从所述钩身侧向伸出的头部的元件。因此,呈蘑菇状、倒钩状、双头状或一些其它类似形状的元件都是本发明的意义内的钩。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案和第三方案中,模塑制品与外罩之间的相互紧固被描述为通过出自模塑制品的钩与外罩上的圈协作。应注意,还可以设置钩来代替圈,于是这些钩与塑封元件上的钩以钩对钩的自锁定紧的方式协作,这也是为什么在本发明的第一方案和第三方案中术语“圈”应以更宽的解释来理解,其还包含圈可能是钩的情况。相反地,在第二方案中,术语“圈”意指存在钩挂元件能够穿过并被钩住的开口。
类似地,在第一方案的范围内,可以设置成将单个塑封元件或多个这种元件用在任何给定的基座上,在此情况下,可以将它们放置成彼此隔开一定距离(于是这就处于本发明的第一方案的范围内),或者放置成非常密集地靠在一起,或者如果需要的话,甚至端对端地放置。

Claims (13)

1.一种组件,首先包括具有钩的塑封元件,所述塑封元件被设计成塑封在模塑制品中,所述塑封元件形成由底部和两个端部侧壁界定的开放的内部空间,出自所述元件的至少一个钩从所述底部伸出,或者出自所述元件的一些钩从所述底部伸出;其次包括具有内壁的模具,所述内壁界定的内部体积的形状与准备在所述模具中以模塑的方式形成的制品的形状相同,至少一个基座从所述内壁伸入到所述内部体积中,在浇注模塑泡沫时,具有钩的所述塑封元件与所述基座接触,所述基座包括具有两个相对的外侧面的轨道形部,具体地,所述外侧面是平行的面,所述组件的特征在于,在浇注泡沫时,所述塑封元件的各个端部侧壁分别与所述相对的外侧面接触,它们之间不插置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具有钩的所述塑封元件将所述基座用力地夹紧在其两个侧壁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对于每个壁而言,所述接触沿至少一条相应的线发生,具体地沿直线发生。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具有钩的所述元件与所述基座之间的接触因夹持而发生。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浇注泡沫时,一些所述钩与所述轨道保持一定距离,具体地全部所述钩与所述轨道保持一定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没有钩从所述端部侧壁的内表面伸出。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具有钩的所述元件的每个侧壁均具有最内部的端边缘,所述钩的最高点的高度小于所述最内部的端边缘的高度;而且所述基座包括具有两个相对的外侧面的轨道形部,所述外侧面分隔开并具有与所述塑封元件的侧壁的端边缘的形状大致相同的形状,所述轨道的厚度、即两个侧面之间的沿给定方向测量的距离,刚好大于两个侧壁的两个端边缘之间的沿所述给定方向的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侧壁朝向彼此稍微倾斜,具体地从横截面观察时呈C形、圆拱形或类似的形状。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塑封元件还具有相对于所述侧壁沿横向延伸的前壁和后壁,而且所述基座具有顶部,所述顶部的形状与所述前壁及所述后壁两者的顶边缘的形状大致互补,使得所述顶部能够搁置在所述壁的顶边缘上,任选地,被插置的密封肋沿所述前壁及所述后壁的两个顶边缘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塑封元件向外延伸超出所述两个侧壁,由此形成一个或多个外侧边。
11.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为了限定所述底部,所述底部被限定为界定全部所述钩所在的内部空间的最小表面。
12.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每个横截面,两个最内部的点(5、6)投影到界定所述内部空间的内表面,从而获得两个投影点5’、6’,所述底部被认为在所述两个投影点之间延伸。
13.一种模塑制品,具有由模塑材料、具体地由热塑性泡沫制成的主体和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组件的具有钩的塑封元件,所述元件在模塑的主体中被塑封,在所述塑封元件的整个外周的横截面中,单独除了对应所述内部空间的区域之外,泡沫与所述塑封元件接触,使得在所述塑封元件之上,形成向模塑体的外侧开口的凹槽或沟槽,所述沟槽的形状具体地与轨道的形状互补,所述轨道具有与所述基座的两个侧壁的两个内侧顶边缘之间的距离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厚度。
13.一种模塑制品的制造方法,具体地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模塑制品的制造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的步骤有:获得形状与待模塑的制品的形状相同的模具,从所述模具的界定所述模具的体积的壁伸出轨道形基座;所述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通过塑封元件夹紧所述基座,所述塑封元件具有两个分隔开的侧壁和所述钩从中伸出的底部,使得具有钩的所述元件的两个侧壁沿至少两个相应的接触线支撑在所述基座的两个面上,以这种方式使所述塑封元件的两个壁之间的内部空间密封隔绝,以及倒入用于模塑所述制品的泡沫。
CN2011800139377A 2010-01-20 2011-01-12 具有钩的塑封元件和包括基座的模具的组件 Pending CN10280290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R1000218A FR2955234B1 (fr) 2010-01-20 2010-01-20 Assemblage d'un surmoule a crochets et d'un moule comportant un piedestal
FR1000218 2010-01-20
PCT/FR2011/000016 WO2011089334A1 (fr) 2010-01-20 2011-01-12 Assemblage d'un surmoule a crochets et d'un moule comportant un piedestal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02906A true CN102802906A (zh) 2012-11-28

Family

ID=425625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139377A Pending CN102802906A (zh) 2010-01-20 2011-01-12 具有钩的塑封元件和包括基座的模具的组件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291237A1 (zh)
EP (1) EP2525957A1 (zh)
JP (1) JP5801321B2 (zh)
KR (1) KR20120128633A (zh)
CN (1) CN102802906A (zh)
BR (1) BR112012018052A2 (zh)
CA (1) CA2787355A1 (zh)
FR (1) FR2955234B1 (zh)
MX (1) MX2012008379A (zh)
WO (1) WO201108933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933328B1 (fr) * 2008-07-01 2016-08-26 Aplix Sa Dispositif formant moule pour fabriquer un objet moule comportant un champ de crochets
FR3010012B1 (fr) 2013-09-03 2015-09-18 Aplix Sa Dispositif de retenue a crochets
DE102016210873A1 (de) * 2016-05-24 2017-11-30 Adient Luxembourg Holding S.à.r.l. Keder, Sitzbezug und Sitz mit einem Sitzbezug
FR3075894B1 (fr) 2017-12-22 2020-01-10 Aplix Dispositif de retenue par encliquetage d'un jonc
CN110385822A (zh) * 2018-04-20 2019-10-29 晋江邦达塑料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中底拉模成型机
JP2020196288A (ja) * 2019-05-31 2020-12-10 デルタ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
CN110181681B (zh) * 2019-07-01 2024-07-30 元工能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带方形外框的水泥杆外模
CN116834302B (zh) * 2023-07-03 2024-02-02 广州延鑫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内饰板皮革包覆设备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07430A1 (en) * 1970-02-18 1971-09-02 Hermann Wiebel Dampfsaegewerk Foamed plastic curtain bar and rail
FR2466330A1 (fr) * 1979-10-05 1981-04-10 Roth Sa Freres Procede de surmoulage de bandes femelles pour systemes a crochets sur des matelassures en mousse de polyurethane
US5005242A (en) * 1990-02-06 1991-04-09 Velcro Industries B.V. Foamed seat cushion
US5259905A (en) * 1990-08-09 1993-11-09 Velcro Industries B.V.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separable fastener for incorporation into a seat bun
DE4220685A1 (de) * 1992-06-24 1994-01-05 Wuerstl Curt Vermoegensverwalt Schnappverbinder zum Befestigen eines Polsterteils an einem Sitz
DE29917372U1 (de) * 1999-10-04 2000-01-20 Johnson Controls GmbH & Co. KG, 32339 Espelkamp Befestigungselement zum Verbinden eines Polsterbezugs mit einem Polster
US20030162008A1 (en) * 2002-02-28 2003-08-28 Woodbridge Foam Corporation Foam pad and process for production thereof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14173Y2 (zh) * 1986-11-11 1992-03-31
JP2003053068A (ja) * 2001-08-10 2003-02-25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シートクッションの製造方法
CN1942116A (zh) * 2004-02-10 2007-04-04 艾弗里丹尼森有限公司 用于模制品的固连件
JP2006212855A (ja) * 2005-02-02 2006-08-17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成形金型及び発泡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FR2886200B1 (fr) * 2005-05-27 2009-10-16 Aplix Sa Assemblage moule-surmoule a action anti remontee
JP4920938B2 (ja) * 2005-09-26 2012-04-18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用パッドの製造方法
JP4936378B2 (ja) * 2007-03-14 2012-05-23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クッションパッドの成形型及びクッションパッド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07430A1 (en) * 1970-02-18 1971-09-02 Hermann Wiebel Dampfsaegewerk Foamed plastic curtain bar and rail
FR2466330A1 (fr) * 1979-10-05 1981-04-10 Roth Sa Freres Procede de surmoulage de bandes femelles pour systemes a crochets sur des matelassures en mousse de polyurethane
US5005242A (en) * 1990-02-06 1991-04-09 Velcro Industries B.V. Foamed seat cushion
US5259905A (en) * 1990-08-09 1993-11-09 Velcro Industries B.V.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separable fastener for incorporation into a seat bun
DE4220685A1 (de) * 1992-06-24 1994-01-05 Wuerstl Curt Vermoegensverwalt Schnappverbinder zum Befestigen eines Polsterteils an einem Sitz
DE29917372U1 (de) * 1999-10-04 2000-01-20 Johnson Controls GmbH & Co. KG, 32339 Espelkamp Befestigungselement zum Verbinden eines Polsterbezugs mit einem Polster
US20030162008A1 (en) * 2002-02-28 2003-08-28 Woodbridge Foam Corporation Foam pad and process for production thereof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517165A (ja) 2013-05-16
KR20120128633A (ko) 2012-11-27
JP5801321B2 (ja) 2015-10-28
US20120291237A1 (en) 2012-11-22
EP2525957A1 (fr) 2012-11-28
WO2011089334A1 (fr) 2011-07-28
CA2787355A1 (en) 2011-07-28
MX2012008379A (es) 2013-01-29
BR112012018052A2 (pt) 2018-03-27
FR2955234B1 (fr) 2012-04-27
FR2955234A1 (fr) 2011-07-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02906A (zh) 具有钩的塑封元件和包括基座的模具的组件
KR101862431B1 (ko) 터치 패스닝 제품 면 구조
CN104220142B (zh) 过滤部件和空气过滤器
CN105517771B (zh) 具有钩的保持装置
ES2358577T3 (es) Cierre separable segmantado.
KR101419390B1 (ko) 차량 시트 커버
EP2609826A1 (en) Molding hook and loop fastener
CN102046350B (zh) 发泡成形用的模具和发泡成形方法
EP2692503A2 (en) Injection molding device comprising a conveying tool
CN1871968B (zh) 带有抗渗入筋的夹物模压件
CN102802469B (zh) 包括外罩和多个塑封的钩元件的模塑制品的组件
KR100980172B1 (ko) 훅을 가진 소형 밴드로 된 상부 성형되는 물품
JP2020175182A (ja) ファスニングテープ
JP6404010B2 (ja) ダクト入りシートパッド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9803817A (zh) 用于制造噪音降低胎面的模制元件
CN212074771U (zh) 一种医用导管包装盒
CN101065227B (zh) 用于制造内部覆盖元件的方法和不带中心缺陷的内部覆盖元件
US9102254B2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head restraints for vehicle seats and one such head restraint
JP2005041220A (ja) フォームバン成型用金型インサート
KR20140013978A (ko) 케이스 및 흑연 재료의 제조 방법
CN106714945A (zh) 过滤模块和生产过滤模块的方法
KR102212147B1 (ko) 발포폼 성형용 광폭 공용 프레임 조립체의 스팀 유동성 향상 구조
KR101307225B1 (ko) 냉온수매트 제조금형 및 그 제조금형을 이용한 냉온수매트 제조방법
KR101347757B1 (ko) 사출성형기용 클램핑유닛
ITTV20000108A1 (it) Procedimento per la realizzazione di un manufatto in bimateriale particolarmente una griglia per particolare d'autoveicolo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