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00868A -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组合物及锂离子电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组合物及锂离子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00868A
CN102800868A CN2012103155984A CN201210315598A CN102800868A CN 102800868 A CN102800868 A CN 102800868A CN 2012103155984 A CN2012103155984 A CN 2012103155984A CN 201210315598 A CN201210315598 A CN 201210315598A CN 102800868 A CN102800868 A CN 1028008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thium
battery
additive
ion battery
positive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1559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春华
温建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USTC
Original Assignee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UST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USTC filed Critical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USTC
Priority to CN20121031559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800868A/zh
Publication of CN1028008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0086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组合物,包括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和添加剂,所述添加剂为氧化铜和/或氧化亚铜。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当电池过充时,正极材料中的氧化铜和/或氧化亚铜发生作用,电压不会继续上升,反而会下降到一个较低的电压状态并可长时间保持,从而避免了电压升高所带来的电解液分解、温度升高、压力增大等一系列的恶性连锁反应,提高了电池在过充条件下的安全性;同时,本发明以氧化铜和/或氧化亚铜为添加剂添加于正极材料中,不会影响电池在正常电压范围内的循环性能;另外,本发明只需将正极材料和添加剂简单混合后即可按照常规工艺制备锂离子电池,制备工艺简单,易推广应用。

Description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组合物及锂离子电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锂离子电池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组合物及锂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近年来,锂离子电池已广泛应用于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电动汽车等移动式能源储存装置中。由于锂离子电池采用石墨为负极材料,减少了锂枝晶造成电池短路发生的概率,比采用锂片作为负极的锂电池提高了安全性,但是仍存在过充、热释放、电解液分解等安全问题,其中,电池的过充是最常见也是最危险的问题之一。电池过充电会直接导致电池电压升高,而电压升高则会带来正极结构破坏、电解液分解、温度升高以及压力增大等一系列的恶性连锁反应,从而导致锂离子电池胀气、起火甚至爆炸。因此,控制锂离子电池的电压在合适的范围内,是提高电池抗过充能力以及安全性的重要措施之一。
现有技术公开了多种控制锂离子电池电压的方法,如美国专利文献6285166公开了在锂离子电池外部连接电路,如传感器和控制器等外部设备控制其电压在安全范围内,当电池过充时,该外部设备就会起作用,切断充电电流,从而保证电池的安全性。但是该方法增加了外部设备,会限制电池尺寸的小型化,而且如果电池内部化学反应进行较快时,这些外部设备不易及时响应。
目前,发展电池内在的抗过充机制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其主要集中于在电解液中添加抗过充添加剂,如LiI(Journal of The Electrochemical Society.135,16(1988))和二茂铁(Journal of The Electrochemical Society.137,1856(1990))等。在电解液中添加少量的添加剂后,当电池过充时,添加剂能够在正极和负极界面发生可逆的氧化还原反应,形成氧化还原电对,将电池的电压锁定在某个电压值,从而避免电压继续升高,进而避免电解液分解、气体释放、温度升高等问题的出现,改善电池的过充安全性。但电解液添加剂的氧化电势一般较低,分流限压能力与添加剂的浓度、扩散系数及参加反应的电子数有关,防过充能力有限;另外,电解液抗过充添加剂还存在在电解液中的溶解度差、化学和电化学稳定性不高以及与锂离子电池其他部件如电解液、正负极材料的相容性差等问题,容易造成对锂离子电池其它性能的不利影响,如影响锂离子电池的正常循环性能等。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组合物,本发明提供的正极材料组合物可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抗过充性能并且不会影响其循环性能。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组合物,包括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和添加剂,所述添加剂为氧化铜和/或氧化亚铜。
优选的,所述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为工作电压在3V以上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为钴酸锂、锰酸锂、镍钴锰酸锂和磷酸铁锂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所述添加剂占所述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组合物的质量百分比为0.5%~80%。
优选的,所述添加剂占所述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组合物的质量百分比为1%~15%。
优选的,所述添加剂占所述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组合物的质量百分比为5%~10%。
优选的,所述添加剂为氧化铜,所述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工作电压为3V~5V。
优选的,所述添加剂为氧化亚铜,所述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工作电压为3V~4.6V。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其正极由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组合物形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组合物包括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和添加剂,所述添加剂为氧化铜和/或氧化亚铜。当电池过充时,正极材料中的氧化铜和/或氧化亚铜发生作用,电压不会继续上升,反而会下降到一个较低的电压状态并可长时间保持,从而避免了电压升高所带来的电解液分解、温度升高、压力增大等一系列的恶性连锁反应,提高了电池在过充条件下的安全性;同时,本发明以氧化铜和/或氧化亚铜为添加剂添加于正极材料中,不会影响电池在正常电压范围内的循环性能;另外,本发明只需将正极材料和添加剂简单混合后即可按照常规工艺制备锂离子电池,制备工艺简单,易推广应用。实验表明,采用添加5%氧化铜的钴酸锂正极材料制备的电池在过充条件下,电池电压没有持续上升反而下降到低压状态并持续保持该低压状态超过50小时;同时,该电池在正常电压范围内C/2电流条件下充放电50次后的容量保持率在95%以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和比较例1提供的锂离子电池的过充性能曲线;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锂离子电池的过充性能曲线;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锂离子电池的过充性能曲线;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4提供的锂离子电池的过充性能曲线;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5提供的锂离子电池的过充性能曲线;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6提供的锂离子电池的过充性能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组合物,包括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和添加剂,所述添加剂为氧化铜和/或氧化亚铜。
所述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组合物包括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所述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是指适用于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本发明对此并无限制。为了提高锂离子电池的性能,所述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优选为工作电压在3V以上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工作电压更优选为3V~5V,最优选为3.5V~4.6V。
具体的,所述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可以为钴酸锂、锰酸锂、镍钴锰酸锂和磷酸铁锂的一种或多种,优选为钴酸锂。按照本发明,所述钴酸锂包括未掺杂其他元素的钴酸锂和掺杂其它元素的钴酸锂;所述锰酸锂包括未掺杂其他元素的锰酸锂和掺杂其它元素的锰酸锂;所述镍钴锰酸锂包括未掺杂其他元素的镍钴锰酸锂和掺杂其它元素的镍钴锰酸锂;所述磷酸铁锂包括未掺杂其他元素的磷酸铁锂和掺杂其它元素的磷酸铁锂;本发明对所述掺杂元素并无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掺杂元素即可,如锶、铜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正极材料选择适宜的掺杂元素。
所述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包括添加剂,所述添加剂为氧化铜和/或氧化亚铜,优选为氧化铜或氧化亚铜。
当所述添加剂为氧化铜时,所述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工作电压优选为3V以上,更优选为3V~5V。当所述添加剂为氧化亚铜时,所述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工作电压优选为3V以上,更优选为3V~4.6V。
在所述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组合物中,所述添加剂的质量百分比优选为0.5%~80%,更优选为1%~15%,最优选为5%~10%。
在本发明中,添加剂能够控制过充时电池电压的升高,使锂离子电池电压在过充条件下长期保持较低电压,从而避免过充导致的电压升高及其带来的一系列安全问题,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和使用寿命。另外,所述添加剂不会对锂离子电池的正常循环性能造成影响。
直接将添加剂和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混合即可得到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组合物,其可以直接用于制备锂离子电池。本发明对所述混合方法没有特殊限制,使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和添加剂分散均匀即可。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所述锂离子电池为常规锂离子电池,包括正极、负极、电解液和隔离膜,其中,所述正极由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组合物形成。
本发明对所述负极、电解液和隔离膜均无特殊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常规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电解液和隔离膜即可,如所述负极可以为石墨、Li等;所述电解液可以为六氟磷酸锂的有机溶液,优选为浓度为1mol/L的六氟磷酸锂的有机溶液,电解液中的溶剂优选为碳酸乙烯酯和/或碳酸二乙酯,更优选为碳酸乙烯酯和碳酸二乙酯,最优选为质量比为1:1的碳酸乙烯酯和碳酸二乙酯的混合物;所述隔离膜可以为聚乙烯微孔膜等。
本发明对所述锂离子电池的制备工艺没有特殊限制,按照常规工艺制备即可。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组合物制备正极时,本发明可以首先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和添加剂混合,然后分散于溶剂中得到浆料;也可以首先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分散于溶剂中得到浆料,然后加入添加剂混合均匀。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所需电池性能对正极的制备工艺进行调整,本发明并无特殊限制。
所述锂离子电池外部还可以连接外部设备,本发明对外部设备没有限制,可以为包括传感器和控制器等的外部电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现有技术选择合适的外部设备。
本发明提供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组合物包括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和添加剂,所述添加剂为氧化铜和/或氧化亚铜。当电池过充时,正极材料中的氧化铜和/或氧化亚铜发生作用,电压不会继续上升,反而会下降到一个较低的电压状态并可长时间保持,从而避免了电压升高所带来的电解液分解、温度升高、压力增大等一系列的恶性连锁反应,提高了电池在过充条件下的安全性;同时,本发明以氧化铜和/或氧化亚铜为添加剂添加于正极材料中,不会影响电池的正常循环性能;另外,本发明只需将正极材料和添加剂简单混合后即可按照常规工艺制备锂离子电池,制备工艺简单,易推广应用。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组合物及锂离子电池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将95g钴酸锂与5g氧化铜混合均匀,得到正极材料;
以质量比为84:8:8的上述正极材料、乙炔黑和聚偏二氟乙烯的混合物为正极、锂片为负极、浓度为1mol/L的六氟磷酸锂溶液为电解液、聚乙烯微孔膜为隔离膜制备密封的CR2032扣式半电池,其中,电解液的溶剂为质量比为1:1的碳酸乙烯酯和碳酸二乙酯的混合物。
在25℃条件下,没有保护电路控制电压失控的条件下采用新威电池测试系统测试上述电池的过充性能,测试条件为恒流持续过充,结果参见图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和比较例1提供的锂离子电池的过充性能曲线,其中,曲线a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锂离子电池的过充性能曲线。由曲线a可知,在过充条件下,电池的电压在达到5V以上时会下降至4.4V左右,并可持续保持该较低电压。
在25℃条件下,充放电电压范围为2.8V-4.2V,充放电倍率为C/2,循环50次的条件下,采用新威电池测试系统测试上述电池的循环性能,结果如表1所示,表1为本发明实施例及比较例提供的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测试结果。
实施例2
将95g钴酸锂与5g氧化亚铜混合均匀,得到正极材料;
以质量比为84:8:8的上述正极材料、乙炔黑和聚偏二氟乙烯的混合物为正极、锂片为负极、浓度为1mol/L的六氟磷酸锂溶液为电解液、聚乙烯微孔膜为隔离膜制备密封的CR2032扣式半电池,其中,电解液的溶剂为质量比为1:1的碳酸乙烯酯和碳酸二乙酯的混合物。
在25℃条件下,没有保护电路控制电压失控的条件下采用新威电池测试系统测试上述电池的过充性能,测试条件为恒流持续过充,结果参见图2,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锂离子电池的过充性能曲线。由图2可知,在过充条件下,电池的电压在达到5V以上时会下降至4.4V左右,并可持续保持该较低电压。
在25℃条件下,充放电电压范围为2.8V-4.2V,充放电倍率为1C,循环50次的条件下,采用新威电池测试系统测试上述电池的循环性能,结果如表1所示,表1为本发明实施例及比较例提供的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测试结果。
比较例1
将100g钴酸锂作为正极材料;
以质量比为84:8:8的上述正极材料、乙炔黑和聚偏二氟乙烯的混合物为正极、锂片为负极、浓度为1mol/L的六氟磷酸锂溶液为电解液、聚乙烯微孔膜为隔离膜制备密封的CR2032扣式半电池,其中,电解液的溶剂为质量比为1:1的碳酸乙烯酯和碳酸二乙酯的混合物。
在25℃条件下,没有保护电路控制电压失控的条件下采用新威电池测试系统测试上述电池的过充性能,测试条件为恒流持续过充,结果参见图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和比较例1提供的锂离子电池的过充性能曲线,其中,曲线b为本发明比较例1提供的锂离子电池的过充性能曲线,由图1可知,与添加添加剂的电池相比,在过充条件下,电池的电压在达到5V以上时会失控直接上升到7V以上。
在25℃条件下,充放电电压范围为2.8V-4.2V,充放电倍率为1C,循环50次的条件下,采用新威电池测试系统测试上述电池的循环性能,结果如表1所示,表1为本发明实施例及比较例提供的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测试结果。
比较例2
将100g钴酸锂作为正极材料;
以质量比为84:8:8的上述正极材料、乙炔黑和聚偏二氟乙烯的混合物为正极、锂片为负极、浓度为1mol/L的六氟磷酸锂溶液为电解液、聚乙烯微孔膜为隔离膜制备密封的CR2032扣式半电池,其中,电解液的溶剂为质量比为1:1的碳酸乙烯酯和碳酸二乙酯的混合物。
在25℃条件下,充放电电压范围为2.8V-4.2V,充放电倍率为C/2,循环50次的条件下,采用新威电池测试系统测试上述电池的循环性能,结果如表1所示,表1为本发明实施例及比较例提供的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测试结果。
表1本发明实施例及比较例提供的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测试结果
Figure GDA00002078106100071
由表1可知,添加添加剂后,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并未受到影响。
实施例3
将99g钴酸锂与1g氧化铜混合均匀,得到正极材料;
以质量比为84:8:8的上述正极材料、乙炔黑和聚偏二氟乙烯的混合物为正极、锂片为负极、浓度为1mol/L的六氟磷酸锂溶液为电解液、聚乙烯微孔膜为隔离膜制备密封的CR2032扣式半电池,其中,电解液的溶剂为质量比为1:1的碳酸乙烯酯和碳酸二乙酯的混合物。
在25℃条件下,没有保护电路控制电压失控的条件下采用新威电池测试系统测试上述电池的过充性能,测试条件为恒流持续过充,结果参见图3,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锂离子电池的过充性能曲线。由图3可知,在过充条件下,电池的电压在达到5V以上时会下降至4.75V左右,并可持续保持该较低电压。
在25℃条件下,充放电电压范围为2.8V-4.2V,充放电倍率为C/2,循环50次的条件下,采用新威电池测试系统测试上述电池的循环性能,结果表明,其容量保持率在95%以上。
实施例4
将70g钴酸锂与30g氧化铜混合均匀,得到正极材料;
以质量比为84:8:8的上述正极材料、乙炔黑和聚偏二氟乙烯的混合物为正极、锂片为负极、浓度为1mol/L的六氟磷酸锂溶液为电解液、聚乙烯微孔膜为隔离膜制备密封的CR2032扣式半电池,其中,电解液的溶剂为质量比为1:1的碳酸乙烯酯和碳酸二乙酯的混合物。
在25℃条件下,没有保护电路控制电压失控的条件下采用新威电池测试系统测试上述电池的过充性能,测试条件为恒流持续过充,结果参见图4,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4提供的锂离子电池的过充性能曲线。由图4可知,在过充条件下,电池的电压在达到5V以上时会下降至4.3V左右,并可持续保持较低电压状态。
在25℃条件下,充放电电压范围为2.8V-4.2V,充放电倍率为C/2,循环50次的条件下,采用新威电池测试系统测试上述电池的循环性能,结果表明,其容量保持率在95%以上。
实施例5
将20g钴酸锂与80g氧化铜混合均匀,得到正极材料;
以质量比为84:8:8的上述正极材料、乙炔黑和聚偏二氟乙烯的混合物为正极、锂片为负极、浓度为1mol/L的六氟磷酸锂溶液为电解液、聚乙烯微孔膜为隔离膜制备密封的CR2032扣式半电池,其中,电解液的溶剂为质量比为1:1的碳酸乙烯酯和碳酸二乙酯的混合物。
在25℃条件下,没有保护电路控制电压失控的条件下采用新威电池测试系统测试上述电池的过充性能,测试条件为恒流持续过充,结果参见图5,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5提供的锂离子电池的过充性能曲线。由图5可知,在过充条件下,电池的电压在达到5V以上时会下降至4.3V左右,并可持续保持较低电压状态。
在25℃条件下,充放电电压范围为2.8V-4.2V,充放电倍率为C/2,循环50次的条件下,采用新威电池测试系统测试上述电池的循环性能,结果表明,其容量保持率在95%以上。
实施例6
将90g钴酸锂与10g氧化亚铜混合均匀,得到正极材料;
以质量比为84:8:8的上述正极材料、乙炔黑和聚偏二氟乙烯的混合物为正极、锂片为负极、浓度为1mol/L的六氟磷酸锂溶液为电解液、聚乙烯微孔膜为隔离膜制备密封的CR2032扣式半电池,其中,电解液的溶剂为质量比为1:1的碳酸乙烯酯和碳酸二乙酯的混合物。
在25℃条件下,没有保护电路控制电压失控的条件下采用新威电池测试系统测试上述电池的过充性能,测试条件为恒流持续过充,结果参见图6,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6提供的锂离子电池的过充性能曲线。由图6可知,在过充条件下,电池的电压在达到5V以上时会下降至4.4V左右,并可持续保持较低电压状态。
在25℃条件下,充放电电压范围为2.8V-4.2V,充放电倍率为1C,循环50次的条件下,采用新威电池测试系统测试上述电池的循环性能,结果表明,其容量保持率在92%以上。
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和添加剂,所述添加剂为氧化铜和/或氧化亚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为工作电压在3V以上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为钴酸锂、锰酸锂、镍钴锰酸锂和磷酸铁锂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添加剂占所述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组合物的质量百分比为0.5%~8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添加剂占所述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组合物的质量百分比为1%~1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添加剂占所述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组合物的质量百分比为5%~1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添加剂为氧化铜,所述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工作电压为3V~5V。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添加剂为氧化亚铜,所述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工作电压为3V~4.6V。
9.一种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其正极由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组合物形成。
CN2012103155984A 2012-08-30 2012-08-30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组合物及锂离子电池 Pending CN10280086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155984A CN102800868A (zh) 2012-08-30 2012-08-30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组合物及锂离子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155984A CN102800868A (zh) 2012-08-30 2012-08-30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组合物及锂离子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00868A true CN102800868A (zh) 2012-11-28

Family

ID=471999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155984A Pending CN102800868A (zh) 2012-08-30 2012-08-30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组合物及锂离子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800868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62328A (zh) * 2014-06-05 2014-09-24 武汉力兴(火炬)电源有限公司 带有功能性过充保护添加剂电解液的锂离子电池检测方法
US20140370388A1 (en) * 2013-06-18 2014-12-18 Seeo, Inc. Method for determining state of charge in lithium batteries through use of a novel electrode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310621A (ja) * 2004-04-23 2005-11-0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
CN101197440A (zh) * 2006-12-05 2008-06-1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活性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2522562A (zh) * 2011-12-23 2012-06-27 彩虹集团公司 正极活性物质及利用其制备的锂离子二次电池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310621A (ja) * 2004-04-23 2005-11-0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
CN101197440A (zh) * 2006-12-05 2008-06-1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活性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2522562A (zh) * 2011-12-23 2012-06-27 彩虹集团公司 正极活性物质及利用其制备的锂离子二次电池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370388A1 (en) * 2013-06-18 2014-12-18 Seeo, Inc. Method for determining state of charge in lithium batteries through use of a novel electrode
CN104241644A (zh) * 2013-06-18 2014-12-24 西奥公司 通过使用新型电极确定锂电池中荷电状态的方法
CN104062328A (zh) * 2014-06-05 2014-09-24 武汉力兴(火炬)电源有限公司 带有功能性过充保护添加剂电解液的锂离子电池检测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22590B (zh) 一种非水有机电解液、包含它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和终端通讯设备
EP1836746B1 (en) Electrolytes for lithium ion secondary batteries
CN101689678B (zh) 通过结合氧化还原对化学与自由基聚合添加剂来进行过充电保护
CN101577348B (zh) 锂离子电池多重过充防护功能性电解液
CN103943883A (zh) 硼酸酯类化合物作为高电压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的应用
EP3699997A1 (en)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electrolyte and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thereof
CN109088099A (zh) 一种兼顾高低温性能的磺酰类电解液添加剂及含该添加剂的电解液
CN103825047A (zh) 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电解液
CN109524715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用添加剂及电解液及锂离子电池
CN103855389A (zh) 三氟化铁/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KR101768452B1 (ko) 음극, 그를 포함하는 전고체 리튬이차전지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CN103515651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高电压碳酸酯基电解液及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5322150B (zh) 一种改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镍锰酸锂的制备工艺
CN102751532A (zh) 锂离子二次电池及电池组系统
CN102800868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组合物及锂离子电池
CN105576291A (zh) 一种高压锂离子电池用电解液及锂离子电池
CN112216867B (zh) 电解液添加剂、锂离子高压电解液、锂离子电池
CN106876779B (zh) 一种快充锂离子二次电池
CN102055017A (zh) 加环状磺酸内酯和草酰硼酸锂组合物的碳酸酯电解液
CN108832180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及包含该电解液的锂离子电池
CN104037453A (zh) 一种防锂电池过充的功能性电解液及其生产方法
CN104617262B (zh) 一种多元材料复合的正极及锂离子电池
CN110400970B (zh) 一种电解质材料及其在高温锂电池上的应用
CN114361583A (zh)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其制备方法及锂离子电池
CN103855400A (zh) 硅酸亚铁锂/石墨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