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94779A - 旋转刀及旋转刀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旋转刀及旋转刀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94779A
CN102794779A CN2012100481604A CN201210048160A CN102794779A CN 102794779 A CN102794779 A CN 102794779A CN 2012100481604 A CN2012100481604 A CN 2012100481604A CN 201210048160 A CN201210048160 A CN 201210048160A CN 102794779 A CN102794779 A CN 1027947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k
rotating knife
cutter
current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4816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94779B (zh
Inventor
岩仓幸太郎
渡利佑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ke SEIR Holding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yushu Hitachi Maxell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ushu Hitachi Maxell Ltd filed Critical Kyushu Hitachi Maxell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7947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947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947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9477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y Shavers And Clippers (AREA)
  • Perforating, Stamping-Out Or Severing By Means Other Than Cutting (AREA)
  • Kni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在进行在水中旋转驱动的水洗时,能够有效地除去附着物的旋转刀及其制造方法。旋转刀(1)具备截面被折弯为圆弧状的切割刀(3)、及支撑切割刀的旋转轴体(2),旋转轴体具备轴主体(4)和在旋转轴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圆盘(5)。在圆盘的周面上固定切割刀。至少在一部分的圆盘上形成水流产生部(8)。水流产生部由形成在圆盘的周边部上的切口或贯通圆盘的贯通孔等构成。通过使水流与切割刀的内表面及旋转轴体碰撞,能够有效地除去附着在切割刀的内表面及旋转轴体上的附着物。由于从切割刀的内部产生水流,因此能够有效地除去附着在切割刀的内表面及旋转轴体上的附着物。

Description

旋转刀及旋转刀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应用于旋转式电动剃须刀的内刀等的旋转刀、和该旋转刀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就这种内刀(旋转刀)的结构而言,公知有由主轴、固定在主轴上的左右一对的圆盘、能在径向上移动地被圆盘支撑的两个切割刀、向外刀推压切割刀而加力的弹簧构成的内刀(专利文献1)。
另外,公知有利用蚀刻法或电铸法形成薄板状的内刀体,并将内刀体卷绕在圆棒状的内刀支撑轴的周面上并粘结固定的内刀(专利文献2)。在内刀体的表面上隔开一定间隔地形成相对于内刀支撑轴的旋转中心倾斜的肋状的刀刃部,在邻接的刀刃部间的薄壁部上隔开一定间隔地形成小孔。得到的内刀通过实施研磨加工而在刀刃部的前端形成切削刀刃。
另外,公知有无缝的圆筒状的内刀体的制造方法(专利文献3)。在薄板状的电铸阴模上形成电绝缘膜而进行一次电镀,将形成有一次电镀层的电铸阴模沿圆筒状的支架的内表面嵌合插入,进行二次电镀。使二次电镀层从一次电镀层剥离,得到具备与电绝缘膜相当的模样的透孔部的圆筒状的内刀体。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62-152495号公报(第2页左下栏第3~15行,图3)
专利文献2:实用新型登记第2502183号公报(第3页左栏第28~41行,图1)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昭59-28586号公报(第2页左上栏第15行~左下栏第7行,图3)
为了除去附着在旋转刀上的附着物,在水中旋转驱动旋转刀的水洗是有效的,另外,通过利用旋转刀搅拌水,在旋转刀的周围产生水流,则能够更有效地除去附着物。但是,根据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3的旋转刀,能够利用切割刀搅拌水,但无法利用支撑切割刀的旋转轴体搅拌水。即,上述各旋转刀欠缺水的搅拌能力,无法产生强水流,因此,无法完全除去附着在旋转刀上的附着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在进行在水中旋转驱动的水洗时,能够有效地除去附着物的旋转刀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是一种旋转刀,具备截面被折弯为圆弧状的切割刀3、及支撑切割刀3的旋转轴体2。该旋转刀的特征在于,旋转轴体2具备轴主体4和在旋转轴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圆盘5。在圆盘5的周面上固定切割刀3。至少在一部分的圆盘5上形成水流产生部8。
水流产生部8由形成在圆盘5的周边部上的切口构成。
水流产生部8由贯通圆盘5的贯通孔构成。
圆盘5由支撑切割刀3的多个支撑圆盘5a和形成有水流产生部8的多个水流产生圆盘5b构成。在邻接的支撑圆盘5a、5a间配置水流产生圆盘5b。
将水流产生圆盘5b的直径尺寸Rb设定为比支撑圆盘5a的直径尺寸Ra小。
将水流产生圆盘5b的厚度尺寸Tb设定为比支撑圆盘5a的厚度尺寸Ta大。
水流产生部8由具备旋转方向上游侧的压力产生壁8a和旋转方向下游侧的导入壁8b的切口构成。在假想通过圆盘5的中心与压力产生壁8a和导入壁8b的交点的假想基准线L时,将由假想基准线L和导入壁8b夹住的角度β2设定为比由假想基准线L和压力产生壁8a夹住的角度β1大,将导入壁8b的长度设定为比压力产生壁8a的长度大。面向导入壁8b,设置使水的导入变得容易的导入空间S。
导入壁8b由平坦面形成。
水流产生部8由具备旋转方向上游侧的压力产生壁8a和旋转方向下游侧的导入壁8b的切口构成。在假想通过圆盘5的中心与压力产生壁8a的一点的假想基准线M时,使压力产生壁8a以压力产生壁8a上的上述一点为中心相对于假想基准线M向与圆盘5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
水流产生部8由具备旋转方向上游侧的压力产生壁8a和旋转方向下游侧的导入壁8b的V字状的切口构成,并等间隔地配置在圆盘5的圆周方向上。将构成水流产生部8的切口的中心角度α1设定为比被该切口夹住的圆盘5的周面的中心角α2小。
在轴主体4上固定多个圆盘5而构成旋转轴体2。在圆盘5的中央形成供轴主体4插通的装填孔7。通过用轴主体4插通圆盘5并将圆盘5保持为压嵌姿势,使圆盘5与轴主体4相对移动,互相地压嵌设在轴主体4的周面上的多个突起6和装填孔7,从而将圆盘5固定在轴主体4上。
对具备切削刀刃39的金属制的薄板状半成品17实施塑性加工形成作为切割刀3的前阶段体的切割刀半成品18。使切割刀半成品18与旋转轴体2外接,并焊接在多个圆盘5的周面上而构成。
轴主体4由马氏体系不锈钢钢材形成。圆盘5由奥氏体系不锈钢钢材形成。切割刀3由马氏体系不锈钢钢材形成。对通过将切割刀半成品18焊接在旋转轴体2上得到的旋转刀半成品19实施淬火处理,对淬火后的半成品实施研磨处理。
以相对于圆盘5的旋转中心轴倾斜的状态形成构成水流产生部8的切口或贯通孔的空隙中心轴P。在水流产生部8产生的水流沿着空隙中心轴P倾斜地排出。
在水流产生部8的入口8e侧,在导入壁8b侧的开口周边部设有水的导入凹部50。
导入凹部50由将水向压力产生壁8a流动引导的多个引导凹部51构成。
对不锈钢板材55的两面实施蚀刻处理而形成水流产生部8。对不锈钢板材55的一面实施半蚀刻处理形成导入凹部50。
将以旋转轴体2的轴向中央部为边界配置在一侧半部的圆盘5和配置在另一侧半部的圆盘5配置成各圆盘5的水流产生部8的空隙中心轴P相反地倾斜。在旋转轴体2旋转的状态下,从一侧半部的圆盘5排出的水流与从另一侧半部的圆盘5排出的水流在旋转轴体2的中央部碰撞。
另外,本发明涉及旋转刀1的制造方法,就该旋转刀1而言,支撑切割刀3的旋转轴体2具备轴主体4和在旋转轴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圆盘5,至少在一部分的圆盘5上形成水流产生部8,该制造方法利用以下的各工序构成旋转刀1。形成包括具备水流产生部8的圆盘5的旋转轴体2的工序。对具备切削刀刃39的金属制的薄板状半成品17实施塑性加工而形成切割刀半成品18的工序。使切割刀半成品18与旋转轴体2外接,并焊接在圆盘5的周面上而形成旋转刀半成品19的工序。对得到的旋转刀半成品19实施淬火处理的工序。对淬火后的半成品实施研磨处理的工序。
本发明的效果如下。
在本发明中,由于在构成旋转轴体2的至少一部分的圆盘5上形成水流产生部8,因此在水中旋转驱动旋转刀1时,能够在切割刀3的内部产生水流。通过使该水流与切割刀3的内表面及旋转轴体2碰撞,能够有效地除去附着在切割刀3的内表面及旋转轴体2上的附着物。由于从切割刀3的内部产生水流,因此能够有效地除去附着在切割刀3的内表面及旋转轴体2上的附着物。
若由形成在圆盘5的周边部上的切口构成水流产生部8,则与例如由突出设置在圆盘5上的搅拌部件等构成水流产生部8的场合相比,能够简化水流产生部8的结构,能够降低旋转刀1的制造成本。
若由贯通圆盘5的贯通孔构成水流产生部8,则与例如由突出设置在圆盘5上的搅拌部件等构成水流产生部8的场合相比,能够简化水流产生部的结构,能够降低旋转刀1的制造成本。
若在支撑切割刀3的支撑圆盘5a间配置水流产生圆盘5b,则使水流产生圆盘5b的水流产生部8产生的水流与支撑圆盘5a的表面及支撑圆盘5a和切割刀3的接合部碰撞,能够有效地除去附着在它们上的附着物。
若使水流产生圆盘5b比支撑圆盘5a直径小,在水流产生圆盘5b和切割刀3之间设置间隙,则能够抑制附着物驻留在水流产生圆盘5b的周边部上,并且能不被水流产生圆盘5b妨碍地将切割对象导入切割刀3的内部。然而,若水流产生圆盘5b与支撑圆盘5a直径相同,则由于水流产生圆盘5b的周面与切割刀3的内表面接触,因此附着物容易驻留在水流产生圆盘5b的周边部上,并且在将切割对象导入切割刀3的内部时,水流产生圆盘5b成为障碍。
若增大水流产生圆盘5b的厚度尺寸,则能够强化水流产生部8产生的水流,提高附着物的除去功能。另外,能够增大水流产生圆盘5b的旋转惯性力,发挥较高的惯性轮效果。即,使水流产生圆盘5b变厚,相应地增大质量,增大水流产生圆盘5b的旋转惯性力,能够有效地抵消作用在切割刀3上的切割阻力。因此,在利用旋转刀1切割粗硬的毛的场合等,在较大的切割阻力作用在切割刀3上的场合,能够有效地防止旋转刀1的驱动转速瞬间地下降。
若将导入壁8b侧的角度β2设定为比压力产生壁8a侧的角度β1大,将导入壁8b的长度设定为比压力产生壁8a的长度大,则能够通过面向导入壁8b的导入空间S将水顺畅地导入水流产生部8内。因此,能够强化水流产生部8产生的水流,提高洗净效果。
若由平坦面形成导入壁8b,则使沿着导入壁8b的水流成为直线状,能够将导入水流产生部8的水顺畅地向压力产生壁8a引导。因此,能够强化水流产生部8产生的水流,提高洗净效果。
在假想通过圆盘5的中心和压力产生壁8a的一点的假想基准线M时,若使压力产生壁8a以压力产生壁8a上的上述一点为中心相对于假想基准线M向与圆盘5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则沿压力产生壁8a顺畅地形成朝向圆盘5的外周方向的水流,能够将水向水流产生部8外排出。因此,能够强化水流产生部8产生的水流,提高洗净效果。
若由V字状的切口构成水流产生部8,将构成水流产生部8的切口的中心角α1设定为比被该切口夹住的圆盘5的周面的中心角α2小,则能够减小圆盘5的切口的面积,抑制伴随形成水流产生部8的圆盘5的质量的下降。因此,能够维持圆盘5的旋转惯性力,有效地抵消作用在切割刀3上的切割阻力。
若互相压嵌设在轴主体4的周面上的突起6和形成在圆盘5上的装填孔7,将圆盘5固定在轴主体4上,则能够以更少的劳力和时间牢固且高精度地将圆盘5固定在轴主体4上。另外,与将圆盘5焊接在轴主体4上的场合相比,能够利用一次压嵌作业将多个圆盘5简便地固定在轴主体4上,能够以更少的成本构成旋转轴体2。特别地,与对圆棒状的不锈钢钢材实施车削加工而构成旋转轴体2的场合相比,能够大幅地减少旋转轴体2的制造所需的成本。
对薄板状半成品17实施塑性加工而形成作为切割刀3的前阶段体的切割刀半成品18,使得到的切割刀半成品18与旋转轴体2外接,并焊接在多个圆盘5的周面上而构成旋转刀1,则能够以较少的劳力和时间形成旋转刀1,能够降低旋转刀1的制造所需的成本。
若利用马氏体系不锈钢钢材形成轴主体4,利用奥氏体系不锈钢钢材形成圆盘5,则能够容易地进行圆盘5相对于轴主体4的压嵌作业。由于马氏体系不锈钢钢材与奥氏体系不锈钢钢材在淬火前的状态下,前者钢材的硬度比后者钢材的硬度小,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利用圆盘5的对突起6的压扁。另外,通过实施淬火处理,能够提高轴主体4的表面硬度,提高轴主体4的结构强度。但是,圆盘5不会得到由淬火处理产生的表面硬化作用。与上述压嵌作业不同,能够在预先对轴主体4实施淬火处理后,将圆盘5压嵌在轴主体4上。在该场合,由于轴主体4的硬度比圆盘5的硬度大,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相对于轴主体4的压嵌作业。
通过对旋转刀半成品19实施淬火处理,能够使由马氏体系不锈钢钢材形成的轴主体4及旋转刀半成品19的表面硬化而提高旋转刀1的强度。另外,由奥氏体系不锈钢钢材形成的圆盘5即使进行了淬火处理表面也不会硬化,热膨胀少。因此,在将切割刀半成品18焊接在圆盘5上时,热负荷难以施加在焊接面上,焊接变形变少。通过对淬火后的半成品实施研磨处理,能够将旋转刀1的外周面的直径尺寸、圆度与表面粗糙度精加工为规定的状态。
若使水流产生部8的空隙中心轴P相对于圆盘5的旋转中心轴倾斜,则在使旋转刀1在水中旋转时,由水流产生部8产生的水流沿空隙中心轴P斜着被排出。这样,若产生相对于旋转中心轴倾斜的水流,则与产生向径向外侧的水流的场合相比,能够有效地除去附着在旋转轴体2的径向中心部的轴主体4及圆盘5上的附着物。
若在水流产生部8的入口8e侧,在导入壁8b的开口周边部设置水的导入凹部50,则能够使水通过导入凹部50顺畅地向水流产生部8内导入,因此能够强化水流而提高洗净效果。
若由朝向压力产生壁8a的多个引导凹部51构成导入凹部50,则能够可靠地将被导入导入凹部50中的水向压力产生壁8a引导,因此能够形成更强力的水流。
若利用蚀刻形成水流产生部8,利用半蚀刻形成导入凹部50,则能够在蚀刻工序中一起形成水流产生部8和导入凹部50,因此能够减少圆盘5的制造所需的成本。另外,若利用半蚀刻形成导入凹部50,则与其他加工法相比,能够正确地形成导入凹部50的形状及位置。
若使从旋转轴体2的一侧半部的圆盘5排出的水流与从另一侧半部的圆盘5排出的水流在旋转轴体2的中央部碰撞,则碰撞的水流在旋转轴体2的中央部向径向外侧扩散。通过这样使水流扩散,能够有效地除去附着在旋转轴体2及切割刀3的各个部位上的附着物。另外,由于旋转刀1的轴向中央部最频繁地用于切割对象的切割,因此被切割的切割对象容易附着而驻留,但若像本发明那样在轴向中央部使水流碰撞、扩散,则能够有效地除去驻留在轴向中央部的附着物。
在本发明的旋转刀的制造方法中,由于通过对具备切削刀刃39的金属制的薄板状半成品17实施塑性加工而形成切割刀半成品18,因此能够以较少的劳力和时间形成切割刀半成品18。若使作为切割刀3的前阶段体的切割刀半成品18与旋转轴体2外接,并焊接在多个圆盘5的周面上而形成旋转刀半成品19,则与将切割刀半成品焊接固定在圆盘的周面上的场合相比,能够提高旋转刀半成品19的结构强度。若对旋转刀半成品19实施淬火处理和研磨处理,则能够将外周面的直径尺寸、圆度和表面粗糙度精加工为规定的状态,能够以无偏差的状态稳定地制造使表面进一步硬化而提高了强度的旋转刀1。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例一的旋转刀的结构的主视图及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2是实施例一的旋转刀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图1的A-A线剖视图。
图4是表示实施例一的压入用突起的形成例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实施例一的圆盘相对于轴主体的压嵌形式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实施例一的圆盘与轴主体的压嵌结构的局部剖切主视图。
图7是图6的B-B线剖视图。
图8是蚀刻工序的薄板状半成品的俯视图。
图9是表示切割刀半成品的加工例的俯视图及主视图。
图10是利用蚀刻工序形成的小刀刃的剖视图。
图11是实施例二的旋转刀的分解立体图。
图12是表示实施例二的旋转刀的结构的主视图及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13是图12的C-C线剖视图。
图14是表示实施例三的旋转刀的结构的主视图及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15是图14的D-D线剖视图。
图16是表示实施例四的旋转刀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17是表示水流产生圆盘的另一实施例的图。
图18是表示水流产生圆盘的另一实施例的图。
图19是实施例五的旋转刀的分解立体图。
图20是表示实施例五的旋转刀的结构的主视图及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21是图20的E-E线剖视图。
图22是图20的F-F线剖视图。
图23是图22的G-G线剖视图。
图24是蚀刻工序的圆盘半成品的俯视图。
图25是利用蚀刻工序形成的圆盘的剖视图。
图26是实施例六的旋转刀的分解立体图。
图27是表示实施例六的旋转刀的结构的主视图及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28是图27的H-H线剖视图。
图29是表示水流产生圆盘的另一实施例的图。
图30是表示压入用突起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31是表示压入用突起的另一形成法的说明图。
图32是表示压入用突起的又一形成法的说明图。
图33是表示切割刀半成品的另一实施例的旋转刀的分解侧视图。
图34是表示切割刀半成品的另一形成法的说明图。
图35是应用了实施例一的旋转刀的电动剃须刀的主视图。
图36是图35的I-I线剖视图。
图37是表示旋转刀的又一应用例的图。
图38是表示旋转刀的又一应用例的图。
图39是表示旋转刀的又一应用例的图。
图40是表示旋转刀的又一应用例的图。
图中:1-旋转刀,2-旋转轴体,3-切割刀,4-轴主体,5-圆盘,5a-支撑圆盘,5b-水流产生圆盘,6-突起,7-装填孔,8-水流产生部,8a-压力产生壁,8b-导入壁。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图1~图10表示本发明的旋转刀的实施例一。在图1及图2中,旋转刀1由旋转轴体2和固定在旋转轴体2上的圆筒状的切割刀3构成。旋转轴体2由轴主体4、压嵌固定在轴主体上的五个支撑圆盘5a及四个水流产生圆盘5b构成。支撑圆盘5a和水流产生圆盘5b沿旋转轴方向交替地配置。
轴主体4是圆轴状的马氏体系不锈钢钢材。支撑圆盘5a通过对由奥氏体系不锈钢钢材构成的板材实施冲孔加工而形成为圆盘状,在其中央形成供轴主体4插通的装填孔7。如图3所示,支撑圆盘5a的周面成为支承切割刀3的刀支承面9,将切割刀3焊接在该刀支承面9上。
水流产生圆盘5b也通过对奥氏体系不锈钢板材实施冲孔加工而形成为圆盘状,具备与支撑圆盘5a相同的装填孔7和由V字状的切口构成的水流产生部8。水流产生部8沿水流产生圆盘5b的圆周方向等间隔地形成在各水流产生圆盘5b的周面的三个部位。各水平产生部8具备旋转方向(图3的箭头方向)上游侧的压力产生壁8a、和旋转方向下游侧的导入壁8b,两壁8a、8b均由平坦面形成。
在假想通过水流产生圆盘5b的中心和压力产生壁8a的径向外端的假想基准线M时,压力产生壁8a以压力产生壁8a的径向外端为中心相对于假想基准线M在图3中顺时针倾斜θ。压力产生壁8a倾斜的方向是与水流产生圆盘5b的旋转方向(在图3中为逆时针方向)相反的方向。构成水流产生部8的切口的中心角α1设定为比被该切口夹住的圆弧面的中心角α2小。水流产生圆盘5b的直径尺寸Rb设定为比支撑圆盘5a的径向尺寸Ra小。如图1所示,水流产生圆盘5b的厚度尺寸Tb设定为比支撑圆盘5a的厚度尺寸Ta大。
切割刀3通过对马氏体系不锈钢板材16实施蚀刻加工,并实施滚压加工(塑性加工)而形成为圆筒状,但对加工的详细情况将于后述。如图8所示,在实施了蚀刻加工的薄板状半成品17上形成一组第一小刀刃11、一组第二小刀刃12、一组由两小刀刃11、12包围的菱形的刀刃孔13、及包围这些周围的外周框体。一组第一小刀刃11与一组第二小刀刃12在分别相对于旋转轴体2的中心轴互相反向地倾斜的状态下形成,由此,展开状态的薄板状半成品17的整体为膨胀合金状的外观。
接着,详细地说明旋转刀1的制造方法。旋转刀1的制造工序大致具有形成旋转轴体2的工序和形成切割刀半成品18并固定在旋转轴体2上的工序。形成旋转轴体2的工序包括对实施了车削加工的轴主体4实施淬火处理的前阶段热处理工序、制造支撑圆盘5a的工序、制造水流产生圆盘5b的工序、用轴主体4插通各圆盘5a、5b并暂时组装的工序、在暂时组装了各圆盘5a、5b的状态下在轴主体4的周面上形成压入用突起6的工序、使各圆盘5a、5b和轴主体4相对移动而将突起6压嵌在装填孔7中的工序。
(制造支撑圆盘5a的工序)
首先,对马氏体系不锈钢板材实施冲孔加工,形成圆板状的圆盘半成品。接着,对圆盘半成品实施冲孔加工而形成装填孔7,得到支撑圆盘5a。
支撑圆盘5a也能够利用以下的方法制造。首先,对不锈钢制的圆棒实施切削加工,形成规定的直径值的车削半成品。接着,对得到的车削半成品的中央实施车削加工或钻孔加工形成装填孔7,最后,利用切断车刀将得到的长条的半成品切割为规定的宽度,得到支持圆盘5a。或者支撑圆盘5a也能够通过对不锈钢板材实施蚀刻来制造。
(制造水流产生圆盘5b的工序)
首先,对奥氏体系不锈钢板材实施冲孔加工,形成在周边具备水流产生部8的圆板状的圆盘半成品。接着,对圆盘半成品实施冲孔加工而形成装填孔7,得到水流产生圆盘5b。另外,对轴主体4实施淬火处理的前阶段热处理工序、制造支撑圆盘5a的工序、制造水流产生圆盘5b的工序能够以任意的顺序进行。
水流产生圆盘5b还能够利用以下的方法制造。首先,与上述的支撑圆盘5a的另一制造方法相同,在规定的直径值的车削半成品的中央形成装填孔7。在形成装填孔7前后,对车削半成品的周面实施拉削加工形成水流产生部8。最后,利用切割车刀将得到的长条的半成品切割为规定的宽度,得到水流产生圆盘5b。另外,形成水流产生部8的拉削加工也可以对利用切割车刀切割为规定的宽度的圆板进行。另外,水流产生圆盘5b也可以通过对不锈钢板材实施蚀刻来制造。
(形成压入用突起6的工序)
如图4所示,在形成压入用突起6的工序中,利用被定位的凿缝加工用的固定模20和朝向固定模20下降或上升的凿缝加工用的可动模21在轴主体4的周面上形成在中心轴方向上长的肋状的突起6。如图4(b)所示,在固定模20及可动模21的相对面的前后分别形成锐角的切削刀刃22、23。如图4(a)所示,将暂时组装有圆盘5a、5b的轴主体4载置在固定模20的前后的切削刀刃22上,使各圆盘5a、5b位于邻接的切削刀刃22之间,利用设在固定模20的侧端的定位框24对轴主体4进行定位。在该状态下,如图4(c)所示,通过使可动模21的切削刀刃23切入轴主体4的周面,能够在轴主体4的圆周方向的四个部位形成突出为V字状的肋状的突起6。突起6在各圆盘5a、5b的固定位置沿轴主体4的中心轴方向隔开一定间隔断续地形成。各圆盘5a、5b的固定位置的各个突起6的相位位置位于一定位置。与形成突起6的同时形成切削刀刃22、23的切入轨迹25。突起6的中心轴方向的长度为支撑圆盘5a的厚度尺寸Ta的2.5倍(水流产生圆盘5b的厚度尺寸Tb的1.5倍)。
(压嵌压入用突起6的工序)
在该工序中,如图5所示,利用夹具26的支撑壁27支撑暂时组装在轴主体4上的状态的各圆盘5a、5b。在该状态下,通过将轴主体4沿中心轴向下推入直到轴主体4的下端面与夹具26的下端的限制器28外接,互相压嵌突起6和装填孔7。
如图6及图7所示,通过压嵌突起6和装填孔7,装填孔7通过的部分的突起6的大部分被装填孔7削掉,或相反地,装填孔7的一部分被剩余的突起6的基部侧的压扁面30削掉,两者7、30互相贴紧。另外,突起6的塑性变形部31固定装填孔7的周边壁,限制圆盘5a、5b向中心轴方向进一步移动。
如上所述,若经过用轴主体4插通各圆盘5a、5b而暂时组装的工序、在暂时组装了各圆盘5a、5b的状态下在轴主体4的周面上形成压入用突起6的工序、使各圆盘5a、5b和轴主体4相对移动而将突起6压嵌在装填孔7中的工序形成旋转轴体2,则能够以更少的劳力和时间牢固且高精度地将圆盘5a、5b固定在轴主体4上。另外,与将圆盘5a、5b焊接在轴主体4上的场合相比,能够利用一次的压嵌作业将多个圆盘5简便地固定在轴主体4上,能以更少的成本构成旋转轴体2。另外,与对圆棒状的不锈钢钢材实施车削加工而形成旋转轴体2的方法(后述)相比,能够大幅地减少旋转轴体2的制造所需的成本。
形成切割刀半成品18的工序包括如图8所示,通过对不锈钢板材16实施蚀刻而形成薄板状半成品17的工序、及如图9所示,通过对薄板状半成品17实施滚压加工(塑性加工)形成圆筒状的切割刀半成品18的工序。之后,经过将切割刀半成品18焊接在旋转轴体2上的工序构成旋转刀半成品19,经过对旋转刀半成品19实施淬火工序和研磨工序制造出旋转刀1。薄板状半成品17也可以通过对不锈钢板材实施冲孔加工而形成。
(形成薄板状半成品17的工序)
在该工序中,如图8所示,通过对不锈钢板材16实施蚀刻形成切割刀3的薄板状半成品17。具体地说,通过对厚度为0.3mm的不锈钢板材16的表背两面实施蚀刻处理形成第一小刀刃11及第二小刀刃12。在蚀刻工序中,如图10所示,在不锈钢板材16的表背两面形成抗蚀膜33后进行曝光,除去曝光部,利用蚀刻液蚀刻被非曝光部包围的板材表面。此时,同时地形成多个薄板状半成品17,切断设在其边部的跨接部34(参照图8),使其离开不锈钢板材16。
通过实施蚀刻处理,形成图8所示的截面形状的第一小刀刃11及第二小刀刃12。如图10所示,第一小刀刃11及第二小刀刃12利用外表面的切割面35、内表面的底面36、形成在这两者35、36的端缘间的第一挖掘面37及第二挖掘面38形成为具备五个角部的异形截面状。第一挖掘面37由挖掘切割面35和底面36的端缘间的一个内凹面形成,利用切割面35和第一挖掘面37在以箭头所示的旋转方向下游侧形成切削刀刃39。另外,利用切割面35和第二挖掘面38在切割面35的旋转方向上游侧形成退刀边缘40。第二挖掘面38以两个凹曲面形成为く字状。
(形成切割刀半成品18的工序)
在该工序中,如图9(a)、(b)所示,通过对薄板状半成品17实施滚压加工(塑性加工),形成圆筒状的切割刀半成品18。滚压加工利用配置在下侧的两个底辊42和配置在两底辊42之间的上方的加压辊43进行,通过使薄板状半成品17通过两辊42、43间,形成圆筒状的切割刀半成品18。切割刀半成品18弯曲为不完全圆状。
(焊接切割刀半成品18的工序)
在该工序中,在旋转轴体2的支撑圆盘5a的周面上焊接切割刀半成品18。详细地说,将圆筒状的切割刀半成品18外嵌在旋转轴体2上,利用截面为半圆状的夹具夹持切割刀半成品18并与支撑圆盘5a的刀支承面9贴紧。在该状态下,通过利用激光焊接机将切割刀半成品18焊接在支撑圆盘5a上,得到图1所示的圆筒笼状的旋转刀半成品19。
(热处理工序)
在热处理工序中,将旋转刀半成品19加热到大约1000℃,在将该状态维持规定时间后,利用水及被加热的油依次冷却而进行淬火。由此,能够使切割刀3及轴主体4的金属组织马氏体化而增强其表面硬度。在加热旋转刀半成品19的过程中,能够除去由在激光焊接时在焊接部的周边部产生的热量引起的内部变形。根据需要进行回火。
(研磨工序)
在研磨工序中,依次对旋转刀半成品19的周面进行粗研磨加工和精研磨加工,提高切割刀3的周面的圆度,并对切削刀刃39进行精加工而使其锋利。在粗研磨加工中,除去焊接部的膨胀表面,同时研磨切割刀3的周面。另外,在精研磨加工中,以切割刀3的周面的表面粗糙度变小的方式进行精研磨,将旋转刀1的外周面的直径尺寸、圆度、表面粗糙度精加工为规定的状态。在粗研磨加工中,由于除去容易腐蚀的焊接部的膨胀表面,因此能够一并扫除焊接部的腐蚀或破裂等而提高切割刀3的耐久性。另外,在对旋转刀1的圆度的要求方式低的场合,能够省略研磨工序。
若使本实施例的旋转刀1在水中旋转,则利用各水流产生圆盘5b的水流产生部8搅拌水,能够在切割刀3的内部产生水流。具体地说,通过利用压力产生壁8a排出水流产生部8内的水,产生与旋转刀1在相同的方向上旋转的水流、及沿切割刀3的内表面的旋转轴方向的水流等。利用该水流,能够有效地洗去附着在切割刀3的内表面及旋转轴体2上的附着物。由于从切割刀3的内部产生水流,因此能够有效地除去附着在圆筒笼状的旋转刀1中难以除去的切割刀3的内表面及旋转轴体2上的附着物。
(实施例二)
图11~图13表示旋转轴体2的结构不同的实施例二。在此,在被压嵌固定在轴主体4上的五个圆盘5的各个上形成水流产生部8及刀支承面9。具体地说,在圆盘5的周面的三个部位等间隔地形成由V字状的切口构成的水流产生部8,将被水流产生部8、8夹住的周面作为刀支承面9。即,本实施例的圆盘5兼具上述实施例一的支撑圆盘5a和水流产生圆盘5b的作用。圆盘5能够利用与上述实施例一的水流产生圆盘5b相同的方法制造。
如图13所示,水流产生部8相对于形成在邻接的圆盘5上的水流产生部8在圆周方向上使相位偏离。圆盘5的直径尺寸及厚度尺寸设定为与实施例一的支撑圆盘5a相同。由于其他与实施例一相同,因此对相同部件标注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说明。在以下的实施例中也同样地处理。另外,作为该实施例二的变更例,能够在邻接的圆盘5、5间配置比圆盘5直径小且具有水流产生部8的水流产生圆盘5b。
(实施例三)
图14及图15表示旋转轴体2的结构不同的实施例三。在此的旋转轴体2由一体地具备轴主体4、支撑圆盘5a及水流产生圆盘5b的不锈钢制(金属制)的车削品构成。但是,水流产生圆盘5b的水流产生部8通过拉削加工形成。在邻接的支撑圆盘5a和水流产生圆盘5b之间的轴主体4的周面上形成向旋转中心侧凹的凹曲面46。
(实施例四)
图16表示水流产生圆盘5b的结构不同的实施例四。因此,面向导入壁8b,设置使向水流产生部8的水的导入变得容易的导入空间S。具体地说,在假想通过水流产生圆盘5b的中心和压力产生壁8a与导入壁8b的交点的假想基准线L时,将被假想基准线L和导入壁8b夹住的角度β2设定为比被假想基准线L和压力产生壁8a夹住的角度β1大,将导入壁8b的长度设定为比压力产生壁8a的长度大。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一中,β1=β2,压力产生壁8a和导入壁8b的长度相等。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使压力产生壁8a的径向外端位于比假想基准线L靠旋转方向上游侧的区域。这一点与上述实施例一相同。
如本实施例,若设置面向导入壁8b的水的导入空间S,则能够顺畅地将水导入水流产生部8内。另外,若使压力产生壁8a的径向外端位于假想基准线L的旋转方向上游侧的区域,则沿压力产生壁8a顺畅地形成朝向圆盘5的外周方向的水流,能够将水向水流产生部8外排出。因此,根据本实施例,能够强化水流产生部8产生的水流,提高洗净效果。
图17及图18表示水流产生圆盘5b的另一实施例。在图17中,在水流产生圆盘5b的周面的四个部位形成水流产生部8。在图18中,与上述实施例四相比,压力产生壁8a更短,另外,导入壁8b形成得更长。另外,图16~图18所示的水流产生圆盘5b的水流产生部8的形状或配置能够应用于具备实施例二所示的水流产生部8及刀支承面9的圆盘5。
(实施例五)
图19~图25表示旋转轴体2的结构不同的实施例五。在此,在被压嵌固定在轴主体4上的四个圆盘5的各个上形成水流产生部8及刀支承面9。在此的水流产生部8由贯通圆盘5的贯通孔构成,在各圆盘5上各配置三个,在圆盘5的圆周方向上等间隔地配置。如图23所示,构成水流产生部8的贯通孔的空隙中心轴P相对于圆盘5的旋转中心轴(厚度方向线)倾斜,在水流产生部8产生的水流沿空隙中心轴P倾斜地排出这一点与上述各实施例有很大不同。
具体地说,各水流产生部8的旋转方向上游侧的压力产生壁8a和旋转方向下游侧的导入壁8b相对于旋转轴体2的旋转轴倾斜。另外,在水流产生部8的入口8e侧,在导入壁8b侧的开口周边部设置水的导入凹部50。导入凹部50由将水向压力产生壁8a流动引导的三个引导凹部51构成。导入凹部50及导入壁8b从水流产生部8的入口8e到出口8f,相对于入口8e或出口8f的开口面与压力产生壁8a相比缓和地倾斜。
若使本实施例的圆盘5在水中沿图21及图22的箭头方向旋转,则水流产生部8内的水沿压力产生壁8a向图21的正面侧(图22的背面侧)被排出,并且图21的背面侧(图22的正面侧)的水通过导入凹部50向水流产生部8内流入,由此,产生从图21的背面侧(图22的正面侧)通过水流产生部8朝向图21的正面侧(图22的背面侧)的、沿着空隙中心轴P的倾斜的水流。
以旋转轴体2的轴向中央部为边界配置在一侧半部的两个圆盘5和配置在另一侧半部的两个圆盘5配置成水流产生部8的空隙中心轴P相反地倾斜。因此,如图20所示,若使旋转刀1在水中旋转,则朝向轴向中央部的两方向的水流在轴向中央部碰撞,向旋转刀1的径向外侧等扩散。这样,通过使水流扩散,能够有效地去除附着在旋转轴体2及切割刀3的各个部位上的附着物。另外,旋转刀1的轴向中央部最频繁地用于切割对象的切割,因此被切割的切割对象容易附着并驻留,但若如本实施例那样使水流在轴向中央部碰撞、扩散,则能够有效地去除驻留在轴向中央部的附着物。
本实施例的圆盘5通过对不锈钢板材55实施蚀刻加工而形成。首先,如图24及图25(a)所示,在不锈钢板材55的表背两面形成抗蚀膜56、57。在各抗蚀膜56、57上设有与用于与不锈钢板材55的蚀刻处理的区域对应的开口。抗蚀膜56、57例如通过在不锈钢板材55的表背面上形成感光性树脂层后进行曝光,除去曝光部而形成。
与水流产生部8对应的表背的抗蚀膜56、57的开口58、59使位置在水流产生部8的旋转方向上偏离地配置。因此,若对开口58、59实施蚀刻处理,则如图25(b)所示,能够形成从不锈钢板材55的表面向背面在水流产生部8的旋转方向上倾斜的压力产生壁8a、导入壁8b及导入凹部50。但是,对表侧的抗蚀膜56的开口58的旋转方向下游侧、即与导入凹部50对应的部位进行半蚀刻处理,以免由蚀刻液产生的蚀刻部分贯通不锈钢板材55。由此,能够形成相对于开口58缓和地倾斜的导入凹部50。在以上的蚀刻加工中,如图24所示,同时形成多个圆盘半成品60,切割设在其周边两个部位的跨接部61,使其从不锈钢板材55分离。
如上构成的旋转刀1能够以下述方式实施。
一种具备截面被折弯为圆弧状的切割刀3和支撑切割刀3的旋转轴体2的圆筒笼状的旋转刀,旋转轴体2具备轴主体4和在旋转轴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圆盘5。将切割刀3固定在圆盘5的周面上。在至少一部分的圆盘5上形成产生旋转轴体2的旋转轴方向的水流的水流产生部8。使配置在轴主体4的一侧的圆盘5的水流产生部8产生的水流和配置在轴主体4的另一侧的圆盘5的水流产生部8产生的水流在切割刀3的内部碰撞。
如上所述,若使来自轴主体4的一侧的水流和来自轴主体4的另一侧的水流在切割刀3的内部碰撞,则使水流扩散,能够有效地除去附着在旋转轴体2及切割刀3的各个部位上的附着物。
作为本实施例的变更例,例如能够省略导入凹部50而只使压力产生壁8a相对于旋转轴倾斜。若至少使压力产生壁8a倾斜,则能够产生沿压力产生壁8a通过水流产生部8的水流。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由贯通孔构成水流产生部8,但如上述实施例所示,在由切口构成水流产生部8的场合通过使压力产生部8a倾斜,也能够产生同样的水流。
(实施例六)
图26~图28表示支撑圆盘5a及水流产生圆盘5b的结构不同的实施例六。在此,向厚度方向切开立起水流产生圆盘5b的一部分,形成作为水流产生部8的切开立起片65。切起片65在各水流产生圆盘5b的周边部各配置四个,在水流产生圆盘5b的圆周方向上等间隔地配置。
在以旋转轴体2的轴向中央部为边界配置在一侧半部的两个水流产生圆盘5b和配置在另一侧半部的两个水流产生圆盘5b中,切开立起片65的切开立起方向不同,各切开立起片65朝向轴向中央部切开立起。切开立起片65在水流产生圆盘5b的旋转方向(图28的箭头方向)下游侧与水流产生圆盘5b连接。在支撑圆盘5a上设有用于使水流通过的通口66。通口66在各支撑圆盘5a上各形成四个,在支撑圆盘5a的圆周方向上等间隔地配置,位于通过切开立起片65和水流产生圆盘5b的连接部的中心轴方向的直线上。
若使本实施例的旋转刀1在水中旋转,则利用各切开立起片65的压力产生壁65a搅拌水,产生从轴主体4的一端侧向轴向中央部的水流、从轴主体4的另一端侧向轴向中央部的水流,两水流在轴向中央部碰撞,向旋转刀1的径向外侧等扩散。因此,根据本实施例,起到与上述实施例五相同的作用效果。
图29表示水流产生圆盘5b的另一实施例,在此,将水流产生圆盘5b形成为具备具有装填孔7的圆筒状的轮毂68和等间隔地突出设置在轮毂68的外周面上的作为水流产生部8的四片搅拌叶片69的轴流风扇。通过利用各搅拌叶片69搅拌水,能够产生旋转轴体2的旋转轴方向的水流。
图30表示改变了压入用突起6的结构的另一实施例,在此,由在中心轴方向上分离形成的五个突起要素6a构成突起6。
图31及图32表示改变了压入用突起6的形成法的另一实施例。在图31中,使设在可动模21上的直角的切削刀刃23切入轴主体4的周面,在切入轨迹25的两侧形成突起6。在图32中,将设在可动模21上的楔状的一对的切削刀刃23同时切入轴主体4的周面,在一对切入轨迹25的外侧和一对的切入轨迹25之间的三个部位形成突起6。
图33表示改变了切割刀半成品18的结构的另一实施例。在此,将三个切割刀半成品18焊接在旋转轴体2上构成旋转刀半成品19。切割刀半成品18通过对不锈钢板材16实施蚀刻加工而形成薄板状半成品17,对该薄板状半成品17实施滚压加工(塑性加工),形成为截面为局部圆弧状。使三个切割刀半成品18与旋转轴体2外接,利用截面为半圆状的夹具夹持切割刀半成品18而与支持圆盘5a的刀支承面9密合。在该状态下,通过利用激光焊接机将切割刀半成品18焊接在支撑圆盘5a上,得到圆筒笼状的旋转刀半成品19。
图34表示改变了切割刀半成品18的形成法的另一实施例。在此,对图34所示(a)所示的不锈钢板材实施冲孔加工,形成图34(b)所示的具备一组的刀刃孔91的一次半成品92。接着,对一次半成品92实施塑性加工,形成具备截面为Y字状的一组小刀刃93的二次半成品94。在小刀刃93的外表面形成有锐角的切削刀刃95和退刀边缘96。对得到的二次半成品94实施滚压加工(塑性加工),形成圆筒状的切割刀半成品18、或在图33中说明的局部圆弧状的切割刀半成品18。之后,使切割刀半成品18与旋转轴体2外接,与之前说明相同地进行焊接。
图35及图36表示作为内刀具备上述实施例一的旋转刀1的旋转式电动剃须刀。在图35中,电动剃须刀包括主体部71、由主体部71支撑的头部72、安装在主体部71上的外框73、配置在主体部71的后面侧的推子单元(未图示)等。外框73为了提高电动剃须刀的装饰性而设置,与主体部71协同地构成把手。在外框73的一侧上部设置将向马达74的通电状态设为接通、断开的开关按钮75。在主体部71的内部组装有二次电池76及电路基板77。在电路基板77上安装由上述开关按钮75转换的开关或显示灯78用的LED、及构成控制电路及电源电路的电子部件等。
在头部72上设置由外刀80和旋转刀(内刀)1构成的主刀,另外,设置旋转驱动旋转刀1的马达74和将马达74的旋转动力向旋转刀1传动的驱动机构等。马达74固定在头机架81的下表面,容纳在主体部71的上部内表面。驱动结构由一组齿轮系82构成,将绕马达74的纵轴的旋转动力转换为绕横轴的旋转动力并传动到旋转刀1。旋转刀1沿在图36中以箭头所示的方向(逆时针旋转方向)被旋转驱动。外刀80由利用蚀刻法或电铸法形成的薄板状的网刀构成,其前后边缘由外刀支架83支撑,保持为倒U字状。图36表示利用电铸法形成的外刀80,符号84是外刀80的切削刀刃。头部72能上下移动地由主体部71支撑,两者71、72间由防水密封件密封。
外刀支架83相对于头机架81装卸自如地安装,利用未图示的锁定结构锁定保持为不能分离。若同时地压入操作设在头机架81上的左右一对的锁定解除按钮85,则锁定解除锁定结构,将外刀支架83从头机架81上取下,能够使旋转刀1露出。在该状态下,能够用水清洗旋转刀1。若将旋转刀1浸渍在洗净水中并旋转驱动,则由水流产生部8在切割刀3的内部产生水流,能够有效地洗去进入切割刀3的内部的毛屑。因此,消除毛屑残留在切割刀3的内部,能够将旋转刀1的内部维持为卫生的状态。
图37表示作为内刀具备旋转刀1的另一电动剃须刀。在此,在旋转刀1的周围设置限制旋转刀1的切入量的保护体87,利用马达动力旋转驱动这两者1、87。保护体87形成为螺旋弹簧状,将线圈部卷绕在旋转刀1的周面上,其两端固定在旋转刀1上。这样,本发明的旋转刀1也能够应用于不具备外刀的电动剃须刀。
图38~图40表示具备旋转刀1的电剃须刀以外的小型电气设备。图38表示具备旋转刀1的指甲刀。指甲刀在兼做把手的主体部101的一端设置圆筒状的头部102,在其内部配置绕头部102的筒轴心旋转的旋转刀1,利用容纳在主体部101中的马达103旋转驱动旋转刀1。符号104是二次电池,符号105是用于启动或停止马达103的开关按钮。在头部102的筒周壁上开有半圆状的切割窗106,旋转刀1通过该窗106向头部102的外面露出。在切割指甲的场合,使旋转驱动的旋转刀1推压指甲的前端,从而慢慢地切削指甲。
图39表示具备旋转刀1的毛球去除器。毛球去除器在兼做把手的主体部101的一端设置圆筒状的头部102,在其内部配置绕头部102的筒轴心旋转的旋转刀1,利用容纳在主体部101中的马达103旋转驱动旋转刀1。符号104是二次电池,符号105是用于启动或停止马达103的开关按钮。在头部102的筒周壁上开有局部圆弧状的切割窗106,外刀80通过该切割窗106向头部102的外面露出。毛球从外刀80的刀刃孔导入,由与外刀80的内表面滑动接触的旋转刀1进行切割。该场合的外刀80及旋转刀1与指甲刀的旋转刀1相比,轴心方向的长度充分地大,因此,能够增大旋转刀1相对于编织质地的接触面积,从而能够有效地除去毛球。
图40是表示具备旋转刀1的角质除去器。角质除去器在兼做把手的主体部101的一端设置拱状的头部102,在其内部配置绕与主体部101的机体中心轴正交的轴旋转的旋转刀1,利用容纳在主体部101中的马达103旋转驱动旋转刀1。符号104是二次电池,符号105是用于启动或停止马达103的开关按钮。在头部102的周壁切割形成切割窗106,旋转刀1通过该切割窗106向头部102的外面露出。在除去角质的场合,将旋转驱动的状态的旋转刀1推向脚后跟等角质部分而渐渐地削掉角质。
在上述实施例以外,旋转轴体2能够由轴主体4和固定在其两端附近的至少两个圆盘5构成。压入用突起6通过对轴主体4的周面实施凿缝加工而形成,成本少,是优选的,但其不是必要的,也能够利用滚轧加工或切削加工形成。在将轴主体4插通圆盘5之前,可以在轴主体4上形成突起6,在该场合,在装填孔7的内表面设置与突起6对应的退刀槽。
在使圆盘5和轴主体4沿中心轴方向相对移动,并压嵌突起6和装填孔7的旋转轴体2中,不需要利用圆轴形成轴主体4,例如能够利用多边形截面状的轴或椭圆状的轴体形成轴主体4。圆盘5能够一个个地压嵌固定在轴主体4上。

Claims (19)

1.一种旋转刀,具备截面被折弯为圆弧状的切割刀(3)、及支撑切割刀(3)的旋转轴体(2),该旋转刀的特征在于,
旋转轴体(2)具备轴主体(4)和在旋转轴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圆盘(5),
在圆盘(5)的周面上固定切割刀(3),
至少在一部分的圆盘(5)上形成水流产生部(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刀,其特征在于,
水流产生部(8)由形成在圆盘(5)的周边部上的切口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刀,其特征在于,
水流产生部(8)由贯通圆盘(5)的贯通孔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刀,其特征在于,
圆盘(5)由支撑切割刀(3)的多个支撑圆盘(5a)和形成有水流产生部(8)的多个水流产生圆盘(5b)构成,
水流产生圆盘(5b)配置在邻接的支撑圆盘(5a、5a)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刀,其特征在于,
水流产生圆盘(5b)的直径尺寸(Rb)设定为比支撑圆盘(5a)的直径尺寸(Ra)小。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旋转刀,其特征在于,
水流产生圆盘(5b)的厚度尺寸(Tb)设定为比支撑圆盘(5a)的厚度尺寸(Ta)大。
7.根据权利要求2、4、5、6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刀,其特征在于,
水流产生部(8)由具备旋转方向上游侧的压力产生壁(8a)和旋转方向下游侧的导入壁(8b)的切口构成,
在假想通过圆盘(5)的中心与压力产生壁(8a)和导入壁(8b)的交点的假想基准线(L)时,
将由假想基准线(L)和导入壁(8b)夹住的角度(β2)设定为比由假想基准线(L)和压力产生壁(8a)夹住的角度(β1)大,将导入壁(8b)的长度设定为比压力产生壁(8a)的长度大,
面向导入壁(8b),设置使水的导入变得容易的导入空间(S)。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转刀,其特征在于,
导入壁(8b)由平坦面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2、4、5、6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刀,其特征在于,
水流产生部(8)由具备旋转方向上游侧的压力产生壁(8a)和旋转方向下游侧的导入壁(8b)的切口构成,
在假想通过圆盘(5)的中心与压力产生壁(8a)的一点的假想基准线(M)时,
压力产生壁(8a)以压力产生壁(8a)上的上述一点为中心相对于假想基准线(M)向与圆盘(5)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
10.根据权利要求2、4、5、6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刀,其特征在于,
水流产生部(8)由具备旋转方向上游侧的压力产生壁(8a)和旋转方向下游侧的导入壁(8b)的V字状的切口构成,并等间隔地配置在圆盘(5)的圆周方向上,
构成水流产生部(8)的切口的中心角(α1)设定为比被该切口夹住的圆盘(5)的周面的中心角(α2)小。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刀,其特征在于,
在轴主体(4)上固定多个圆盘(5)而构成旋转轴体(2),
在圆盘(5)的中央形成供轴主体(4)插通的装填孔(7),
通过用轴主体(4)插通圆盘(5)并将圆盘(5)保持为压嵌姿势,使圆盘(5)与轴主体(4)相对移动,互相地压嵌设在轴主体(4)的周面上的多个突起(6)和装填孔(7),从而圆盘(5)固定在轴主体(4)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旋转刀,其特征在于,
对具备切削刀刃(39)的金属制的薄板状半成品(17)实施塑性加工形成作为切割刀(3)的前阶段体的切割刀半成品(18),
使切割刀半成品(18)与旋转轴体(2)外接,并焊接在多个圆盘(5)的周面上而构成。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旋转刀,其特征在于,
轴主体(4)由马氏体系不锈钢钢材形成,
圆盘(5)由奥氏体系不锈钢钢材形成,
切割刀(3)由马氏体系不锈钢钢材形成,
对通过将切割刀半成品(18)焊接在旋转轴体(2)上得到的旋转刀半成品(19)实施淬火处理,对淬火后的半成品实施研磨处理而构成。
14.根据权利要求2~6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刀,其特征在于,
以相对于圆盘(5)的旋转中心轴倾斜的状态形成构成水流产生部(8)的切口或贯通孔的空隙中心轴(P),
在水流产生部(8)产生的水流沿着空隙中心轴(P)倾斜地排出。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旋转刀,其特征在于,
在水流产生部(8)的入口(8e)侧,在导入壁(8b)侧的开口周边部设有水的导入凹部(50)。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旋转刀,其特征在于,
导入凹部(50)由将水向压力产生壁(8a)流动引导的多个引导凹部(51)构成。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旋转刀,其特征在于,
对不锈钢板材(55)的两面实施蚀刻处理而形成水流产生部(8),
对不锈钢板材(55)的一面实施半蚀刻处理形成导入凹部(50)。
18.根据权利要求14~17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刀,其特征在于,
以旋转轴体(2)的轴向中央部为边界配置在一侧半部的圆盘(5)和配置在另一侧半部的圆盘(5)配置成各圆盘(5)的水流产生部(8)的空隙中心轴(P)相反地倾斜,
在旋转轴体(2)旋转的状态下,从一侧半部的圆盘(5)排出的水流与从另一侧半部的圆盘(5)排出的水流在旋转轴体(2)的中央部碰撞。
19.一种旋转刀的制造方法,该旋转刀中支撑切割刀(3)的旋转轴体(2)具备轴主体(4)和在旋转轴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圆盘(5),至少在一部分的圆盘(5)上形成水流产生部(8),该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序:
形成包括具备水流产生部(8)的圆盘(5)的旋转轴体(2)的工序;
对具备切削刀刃(39)的金属制的薄板状半成品(17)实施塑性加工而形成切割刀半成品(18)的工序;
使切割刀半成品(18)与旋转轴体(2)外接,并焊接在圆盘(5)的周面上而形成旋转刀半成品(19)的工序;
对得到的旋转刀半成品(19)实施淬火处理的工序;以及
对淬火后的半成品实施研磨处理的工序。
CN201210048160.4A 2011-05-25 2012-02-28 旋转刀及旋转刀的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9477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17417 2011-05-25
JP2011117417A JP5738071B2 (ja) 2011-05-25 2011-05-25 回転刃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94779A true CN102794779A (zh) 2012-11-28
CN102794779B CN102794779B (zh) 2015-07-29

Family

ID=471942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48160.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94779B (zh) 2011-05-25 2012-02-28 旋转刀及旋转刀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738071B2 (zh)
CN (1) CN102794779B (zh)
TW (1) TWI52219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30194B2 (ja) * 2013-04-11 2017-05-17 日立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電気かみそり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36274U (zh) * 1980-08-08 1982-02-25
JPS5736274A (ja) * 1980-08-14 1982-02-27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Jibukurotsukidemadonokozo
JPS5772684A (en) * 1980-10-23 1982-05-07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Electric razor
DE202009004051U1 (de) * 2009-03-26 2010-08-12 Tatli, Hüseyin Scherkopf und damit ausgestatteter elektrisch betriebener Nassrasierer
CN102039604A (zh) * 2009-10-21 2011-05-04 九州日立麦克赛尔株式会社 旋转刀头及具有旋转刀头的小型电器
JP2011087720A (ja) * 2009-10-21 2011-05-06 Kyushu Hitachi Maxell Ltd 回転刃、および回転刃を有する小型電気機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36274U (zh) * 1980-08-08 1982-02-25
JPS5736274A (ja) * 1980-08-14 1982-02-27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Jibukurotsukidemadonokozo
JPS5772684A (en) * 1980-10-23 1982-05-07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Electric razor
DE202009004051U1 (de) * 2009-03-26 2010-08-12 Tatli, Hüseyin Scherkopf und damit ausgestatteter elektrisch betriebener Nassrasierer
CN102039604A (zh) * 2009-10-21 2011-05-04 九州日立麦克赛尔株式会社 旋转刀头及具有旋转刀头的小型电器
JP2011087720A (ja) * 2009-10-21 2011-05-06 Kyushu Hitachi Maxell Ltd 回転刃、および回転刃を有する小型電気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738071B2 (ja) 2015-06-17
JP2012245067A (ja) 2012-12-13
TWI522194B (zh) 2016-02-21
CN102794779B (zh) 2015-07-29
TW201247345A (en) 2012-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139860B2 (ja) 電解加工工具及び電解加工システム
ES2252938T3 (es) Puntal para un embrague unidireccional planar.
CN102039604B (zh) 旋转刀头及具有旋转刀头的小型电器
CN102785257B (zh) 旋转轴体及包括该旋转轴体的旋转刀
JP5215803B2 (ja) 遠心回転機のインペラの製造方法
CA2498693A1 (en) An apparatus for forming continuous metal grids, in particular producing grids for batteries
CN102794779A (zh) 旋转刀及旋转刀的制造方法
JP2010172353A (ja) 回転式刃物、および回転式刃物の製造方法
EP2483028B1 (en) Rotary structures
CN103358332B (zh) 电动剃须刀
CN101885184B (zh) 电动剃刀
JP5735870B2 (ja) 回転刃
JP2007306691A (ja) 回転電機用鉄心片の製造装置
JP5876234B2 (ja) 回転刃およびその回転刃を備えた小型電気機器
JP6130194B2 (ja) 電気かみそり
JP5562758B2 (ja) 刃物の製造方法、この製造方法で得られる刃物と、小型電気機器
JP5727265B2 (ja) 回転軸体と回転軸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回転軸体を含む回転刃と回転軸体を含む回転刃の製造方法
CN107249834A (zh) 旋转式电动剃刀的内刀片
JP4919279B2 (ja) 回転式内刃を備えている電気かみそり
KR20120132310A (ko) 회전날 및 회전날의 제조 방법
JP2012024461A (ja) 刃物の製造方法、この製造方法で得られる刃物と、小型電気機器
JP2004306214A (ja) 金属製薄板の切断装置
JPH01306030A (ja) 打ち抜きパンチ
JPH0225040B2 (zh)
JPH0410184B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213

Address after: Kyoto Japan

Patentee after: Mike SEIR Holdings Co., Ltd.

Address before: Fukuoka Prefecture

Patentee before: Kyushu Hitachi Mcsell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729

Termination date: 2020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