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92340A - 硬币支付装置 - Google Patents

硬币支付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92340A
CN102792340A CN2011800096687A CN201180009668A CN102792340A CN 102792340 A CN102792340 A CN 102792340A CN 2011800096687 A CN2011800096687 A CN 2011800096687A CN 201180009668 A CN201180009668 A CN 201180009668A CN 102792340 A CN102792340 A CN 1027923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yment
coin
drive motor
rom drive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0966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若林荣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de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ande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den Corp filed Critical Sande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7923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9234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DHANDLING OF COINS OR VALUABLE PAPERS, e.g. TESTING, SORTING BY DENOMINATIONS, COUNTING, DISPENSING, CHANGING OR DEPOSITING
    • G07D1/00Coin dispens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trol Of Vending Devices And Auxiliary Devices For Vend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当解决硬币卡住问题时不易损伤零件的硬币支付装置。在硬币管(4)的下方设有通过驱动马达(M)进行来回滑动的支付滑动部件(7)。在支付滑动部件(7)上形成仅能够收容由硬币管(4)落下的一枚硬币的硬币收容孔(7a~7e)。支付滑动部件(7)在一次来回滑动的过程中,进行向硬币收容孔(7a~7e)的硬币收容以及该被收容硬币的支付。支付滑动部件(7)一次来回滑动所需的驱动马达(M)的平均通电时间约为0.7秒。另外,在库存操作中,当操作人员按压按钮时,驱动马达(M)则通电0.04秒。因此,支付滑动部件(7)的移动量与进行常规支付的移动量相比为极其微小。

Description

硬币支付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支付收容在硬币管中硬币的硬币支付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消除硬币卡住时不易损伤零件的硬币支付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作为装设在自动售货机中的硬币支付装置,已知有专利文献1中所示的例子。该硬币支付装置在硬币管的下方设有来回滑动自如的支付滑动部件,通过该支付滑动部件的来回滑动,可收容及支付被叠积保留在硬币管中的硬币。
此外,以上所述的硬币支付装置有可能在支付滑动部件来回滑动的过程中发生硬币卡住的问题。发生硬币卡住时,一般是使连结到支付滑动部件的驱动马达自动地正转或逆转,从而消除硬币卡住。此时,在自动操作仍然无法解决硬币卡住问题时,会认为此问题是错误从而中断支付控制,并且要求操作人员的人工操作(库存操作)。
因此,为了使操作人员的操作能够解决硬币卡住的问题,以及可以通过保养、检查进行支付滑动部件的动作确认,在现有的硬币支付装置中,一般是由操作人员的操作来驱动驱动马达。
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1-357426号公报
在现有的硬币支付装置中,操作人员进行库存操作时,在连续规定时间内控制驱动马达使其正转或逆转。但是,有些硬币卡住的问题无法单纯地通过来回滑动支付滑动部件而解决,此时进行库存操作,反而会使硬币卡死得更严重,或是造成支付滑动部件等零件的损坏。
此外,即使进行库存操作也无法解决硬币卡住的问题时,必须将硬币支付装置由自动售货机上拆下或分解,这不但造成操作人员作业上的繁杂,也会产生因运转停止的时间延长而导致营业上亏损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解决硬币卡住问题时不易损伤零件,并且容易解决硬币卡住问题的硬币支付装置。
本发明是以通过驱动马达的驱动力使设置在硬币管下方的可动部件进行规定的动作,从而依序支付硬币的硬币支付装置为前提。
本发明的可动部件是通过驱动马达的驱动力而动作,并且在该动作的过程中支付硬币管内的硬币,而对该构造及动作模式并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如本实施方式中的支付滑动部件7,能够进行直线来回动作,并且在一次来回的过程中进行硬币的收容以及支付,也可以是利用向规定方向进行旋转动作以进行硬币支付。
以上述的构成为前提,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发明的特征是具有:支付决定机构,其决定所述硬币支付;支付控制机构,其根据所述支付决定机构的决定驱动所述驱动马达,从而使所述可动部件移动规定量,以进行硬币支付;操作输入机构,其可由操作人员进行操作;操作信号输出机构,其根据所述操作输入机构所输入的操作,输出操作信号;马达驱动机构,其根据所述操作信号输出机构所输出的操作信号,驱动所述驱动马达,其中,所述马达驱动机构利用比通过所述支付控制机构进行所述硬币支付时的所述驱动马达的驱动量小的范围内,驱动所述驱动马达。
权利要求2所记载的发明的特征是具有计时机构,对所述马达驱动机构所驱动的所述驱动马达的驱动时间进行计时,所述马达驱动机构在所述操作信号被输出时,驱动所述驱动马达,并且当所述计时机构预先设定的驱动停止时间被计时到时,停止所述驱动马达的驱动,所述驱动停止时间被设定为比所述支付控制机构进行硬币支付时的所述驱动马达的平均时间短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3所记载的发明的特征是,由所述马达驱动机构所驱动的驱动马达的驱动量为由所述支付控制机构所驱动的驱动马达的驱动量的一半以下。
权利要求4所记载的发明的特征是在通过驱动马达的驱动力使设置在硬币管下方的可动部件进行规定的动作,从而依序支付硬币的硬币支付装置中,具有:支付决定机构,其决定所述硬币支付;支付控制机构,其根据所述支付决定机构的决定驱动所述驱动马达,使所述可动部件移动规定量,以进行硬币支付;操作输入机构,其可由操作人员进行操作;操作检测机构,其可检测出对所述操作输入机构所进行的操作;马达驱动机构,其仅在通过所述操作检测机构检测出所述操作输入机构的操作的期间内,驱动所述驱动马达,其中,所述马达驱动机构可利用比通过所述支付控制机构控制时的所述驱动马达的驱动量小的驱动量,停止所述驱动马达的驱动。
权利要求5所记载的发明的特征是,所述操作输入机构由操作人员可进行按压操作的按钮所构成,所述操作检测机构在所述按钮被按压操作时,检测出所述操作的开始,并且在所述按钮的按压操作解除时,检测出所述操作的结束。
权利要求6所记载的发明的特征是,所述操作输入机构被构成为可选择性地操作所述驱动马达的驱动方向,所述马达驱动机构在与所述操作输入机构的操作对应的方向驱动所述驱动马达。
在本发明中,支付控制机构驱动驱动马达,并使可动部件移动,但是,此时可动部件必须在可支付硬币的范围内移动。
此外,对于由支付控制机构停止驱动驱动马达的方法并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是如本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检测出可动部件(支付滑动部件7)到达预先设定的位置(原点位置),并根据该检测停止驱动马达的驱动。或者,也可以是确切地计算出支付硬币所需的驱动马达的驱动时间并且事先储存,在驱动马达的驱动开始后经过该驱动时间时就停止驱动。
另外,本发明对驱动马达的驱动方向也没有特别限制,但是,在通过马达驱动机构驱动驱动马达时,最好是如权利要求6所记载的发明,可选择其驱动方向。此外,本发明的驱动马达可以是如电动马达般进行旋转运动的驱动马达,也可以是如线性马达般进行直线运动的驱动马达,对驱动马达的运动模式并没有特别限制。
在权利要求1~3所记载的发明中,马达驱动机构利用比支付控制机构驱动驱动马达的驱动量小的范围内驱动驱动马达。因此,在进行操作人员的人工操作时与在常规使用状态中进行硬币支付时相比,可动部件的可移动量较小。
这样,在权利要求1~3所记载的发明中,可控制驱动马达的驱动量,使通过马达驱动机构控制时的可动部件的可移动量比通过支付控制机构控制时小。但是,鉴于本发明的目的,优选地,通过马达驱动机构控制的可动部件的可移动量(驱动马达的驱动量)是通过支付控制机构控制的可动部件的可移动量(驱动马达的驱动量)的一半以下。
另外,在权利要求1及权利要求3所记载的发明中,对于马达驱动机构停止驱动驱动马达的方法并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如权利要求2所记载的发明,计算出被支付控制机构控制时的驱动马达的平均驱动时间,并且利用比该平均驱动时间短的驱动马达的驱动时间来进行控制。或者也可以设置检测可动部件位置的机构,在检测到该可动部件移动到规定位置时,停止驱动马达的驱动。
在权利要求4及权利要求5所记载的发明中,马达驱动机构仅在操作输入机构进行操作的期间内驱动驱动马达,因此,在操作人员操作时,与在常规使用状态中进行硬币支付时相比,可以缩小可动部件的可移动量。
根据本发明,在解决硬币卡住问题时,可使可动部件进行比支付硬币时小的微小动作,因此,在发生硬币卡住的地方,驱动马达的驱动力不会产生必要以上的作用。所以,可以降低硬币卡死的情况更严重或是损伤可动部件等零件的危险性。此外,通过使可动部件进行微小动作并停止在期望的位置上,可容易特定硬币卡住或发生问题的地方,提高操作性,轻易解决硬币卡住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硬币处理装置的斜视图。
图2是显示硬币支付装置的一部分零件的分解状态的分解斜视图。
图3是显示硬币支付装置的其他零件的分解状态的分解斜视图。
图4是显示硬币支付装置的待机状态的平面剖视图。
图5是显示硬币支付装置的支付状态的平面剖视图。
图6是硬币支付装置的控制装置的方块图。
图7是显示硬币支付处理的流程图。
图8是显示库存处理的流程图。
图9是显示库存终止处理的流程图。
图10是显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库存处理的流程图。
图11是显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库存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利用图1至图9说明本发明的硬币支付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与硬币支付装置成为一体的硬币处理装置的斜视图。图2是分解硬币支付装置的一部分的分解斜视图。
图1所示的硬币处理装置101,例如安装在自动售货机中,从自动售货机的投币口投入的硬币,被引导至硬币处理装置101的投入口102。被引导至投入口102的硬币,经识别其真伪及种类的硬币识别装置103确认之后,按其种类引导至硬币支付装置1。
本实施方式的硬币支付装置1,如图2所示,具备将管道箱3与管道主体2相对安装所构成的硬币管4。硬币管4在铅垂方向上叠积地保留硬币,并且排列配置具有上端及下端开口的保留筒5a~5e。例如,使保留筒5a、5b保留100日元硬币、保留筒5c保留10日元硬币、保留筒5d保留50日元硬币,以及保留筒5e保留500日元硬币,被硬币识别装置103识别后的硬币,从其对应的保留筒5a~5e的上端开口落下并被保留。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保留筒5a~5e的直径大小分别对应于其保留硬币的种类。
此外,在管道主体2的下端面形成有数个略微突出于下方的螺钉固定部2a,管道基座6被螺钉固定在此螺钉固定部2a。此时,管道主体2与管道基座6之间形成规定的间隙,支付滑动部件7可以在此间隙中自由地来回滑动。
支付滑动部件7是由具有能进入管道主体2与管道基座6之间形成的间隙厚度的薄长方形板材所构成,在该厚度方向形成有贯通的硬币收容孔7a~7e。
各硬币收容孔7a~7e分别与各保留筒5a~5e的形状一致,而且,当支付滑动部件7进入管道主体2与管道基座6之间并静止在规定的位置时,被配置为与各保留筒5a~5e相对。此外,支付滑动部件7的厚度,即硬币收容孔7a~7e的深度,分别被形成为仅能收容一枚硬币的深度。
另外,详细如后所述,在管道基座6上形成有与保留筒5a~5e以及硬币收容孔7a~7e的曲率相等的切口6a~6e,这些切口6a~6e分别位在面对各保留筒5a~5e的下端开口的位置。但是,各保留筒5a~5e的下端开口的三分之二以上面对管道基座6的上平面6f(参照图4)。因此,支付滑动部件7滑动到硬币收容孔7a~7e所面对的各保留筒5a~5e的位置时,仅落下一枚位于各保留筒5a~5e最下方位置的硬币至硬币收容孔7a~7e,并且,该落下的一枚硬币会载置在硬币收容孔7a~7e内的管道基座6的上平面6f上。
而且,上述结构构成的支付滑动部件7通过驱动马达M的驱动力在硬币支付装置1的前後方向来回滑动。此驱动马达M如图3所示,通过运动转换机构8连结至支付滑动部件7。
运动转换机构8是由连结至用于减速驱动马达M的输出的减速机(未图示)的一对凸轮9、9,以及与此凸轮9、9形成一体、将旋转运动转换成来回直线运动的支付连接部件10所构成。
凸轮9具有圆形平板状的平面部9a、由此平面部9a的一个面(上面)突出至旋转轴上的轴部9b,以及由上述平面部9a的另一个面(下面)突出且设置在偏移于旋转轴上位置的卡合销9c。此外,将轴部9b与减速机(未图示)连结,从而通过驱动马达M的旋转,使凸轮9减速旋转。
另一方面,支付连接部件10是由沿着支付滑动部件7的长度方向的侧面延伸的四角柱状的第一连接部10a,以及从第一连接部10a的一端向外延伸的第二连接部10b所构成。在第一连接部10a的上平面,形成一对沿着长度方向延伸的导沟11,此导沟11中分别嵌入可移动自如的凸轮9的卡合销9c。由此,凸轮9每旋转一圈,支付连接部件10会往硬币支付装置1的前後方向(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来回一次。
此外,在支付连接部件10的移动方向前方的侧面设有突出的三个连接销12,将各连接销12固定于支付滑动部件7的销孔13中。通过固定支付连接部件10与支付滑动部件7,藉由驱动马达M的驱动,与支付连接部件10成为一体的支付滑动部件7来回滑动。
另外,在支付连接部件10上形成有贯通其移动方向(前後方向)的导孔14a~14d。当支付连接部件10与支付滑动部件7连结时,这些导孔14a~14d分别对应硬币收容孔7a~7d排列配置,并且设置在每个硬币收容孔7a~7d略微下方的位置。
在每个导孔14a~14d中设有与支付连接部件10形成一体进行来回滑动、或是与支付连接部件10相对移动的防落下片15a~15d。在这些各防落下片15a~15d的移动方向的前侧端部形成有弧状的切口,并且,移动方向的後侧与移动限制销16a~16d相对(参照图4、图5)。
移动限制销16a~16d通过电磁螺线管可出没自如,在非激励状态下向下方突出,并且在受激励状态下没入上方。每个移动限制销16a~16d皆可在铅垂方向出没,在突出时进入防落下片15a~15d的移动轨迹上,在没入时从防落下片15a~15d的移动轨迹上退开。
此外,如图3所示,支付连接部件10的第二连接部10b具有按规定间隔相对配置的一对平板部件17a、17b。平板部件17a、17b形成为与支付滑动部件7的硬币收容孔7e所形成部分的侧面形状一致的圆弧状弯曲。在一对平板部件17a、17b的间隔中,摆动部件18的防落下片18a可自由地进入。
如图4及图5所示,摆动部件18位于支付连接部件10与壳体110的背面110a之间,以摆动轴18b为中心可以摆动地被保持在壳体110内。此外,摆动部件18上设有抵接部18c,摆动限制销16e位于此抵接部18c的摆动轨迹上。
此摆动限制销16e与移动限制销16a~16d相同,通过电磁螺线管可以在铅垂方向上出没,在常规的非激励状态下突出于摆动部件18的抵接部18c的摆动轨迹上,在受激励的状态下没入上方、从抵接部18c的摆动轨迹上退开。
而且,在摆动部件18的防落下片18a上设有可朝上下方向变形的弹性片19。在该弹性片19的下平面形成有突出的凸销19a。另外,在第二连接部10b的平板部件17b上形成有使上述凸销19a可以嵌合滑动的滑沟20。此滑沟20沿着支付连接部件10的长度方向形成为长孔状,当支付连接部件10来回滑动时,凸销19a在滑沟20内滑动,从而使摆动部件18摆动。
摆动部件18在常规状态下如图4所示,使防落下片18a的前端接触管道基座6的切口6e的状态下与硬币收容孔7e的下方相对。从此状态驱动驱动马达M,支付连接部件10及支付滑动部件7滑动至背面110a一侧,使凸销19a在滑沟20内滑动。结果,摆动部件18会以摆动轴18b为中心,在图中往顺时针方向摆动。但是,在摆动限制销16e处于突出状态下,抵接部18c会抵接到摆动限制销16e而被限制摆动。
所以,在此状态下,支付连接部件10向背面110a侧滑动,凸销19a被滑沟20的侧边缘推向上方,且弹性片19向上方弯曲变形,凸销19a从滑沟20脱离。因此,摆动部件18处于如图4所示的状态,支付连接部件10及支付滑动部件7向背面110a侧滑动。结果,防落下片18a的大部分面对硬币收容孔7e的下方,支付滑动部件7即使移动至背面110a侧,通过防落下片18a,可以阻止从硬币收容孔7e的硬币落下。
另一方面,支付滑动部件7向背面110a侧移动时,电磁螺线管被激励,摆动限制销16e从抵接部18c的摆动轨迹上退开的情况下,通过凸销19a在滑沟20内滑动,如图5所示,摆动部件18摆动。这样,在摆动限制销16e从抵接部18c的摆动轨迹上退开的情况下,随着支付滑动部件7的移动,防落下片18a也会从硬币收容孔7e完全退开,因此,能使收容在硬币收容孔7e的硬币落到位于下方的支付部21。
此外,收容在硬币收容孔7a~7d的硬币的支付以及支付的限制如下。
也就是说,硬币支付装置1在待机状态下,支付滑动部件7及支付连接部件10如图4所示静止于原点位置,此时,移动限制销16a~16d大致位于支付连接部件10与壳体110的背面110a的中间位置。另外,移动限制销16a~16d平常为非激励状态,保持突出状态。
此外,防落下片15a~15d分别与管道基座6的切口6a~6d及移动限制销16a~16d之间保持微小的间距,如图所示,被支付连接部件10的导孔14a~14d所保持。而且,导孔14a~14d中具有保持该导孔14a~14d内的防落下片15a~15d卡脱自如的保持机构(未图示)。此保持机构对防落下片15a~15d的保持原理,和上述弹性片19以及凸销19a与形成于第二连接部10b的滑沟20之间的关系相同。
换句话说,在图4所示的待机状态下,硬币收容孔7a~7d面对保留筒5a~5d的下端开口,硬币逐枚地从保留筒5a~5d分别落下到硬币收容孔7a~7d并被收容。
以此状态驱动驱动马达M,支付连接部件10及支付滑动部件7形成一体,向壳体110的背面110a滑动,到达如图5所示的支付位置。在此支付位置,支付滑动部件7的硬币收容孔7a~7d完全从管道基座6的上平面6f退开。
此外,在如图4所示的原点位置上,保持机构将防落下片15a~15d保持在导孔14a~14d中。因此,支付连接部件10向背面110a滑动时,防落下片15a~15d借助保持机构的支撑力,与支付连接部件10形成一体,向背面110a移动。
此时,在图5中,只有移动限制销16a的电流被激励,移动限制销16b~16d维持在非激励状态。因此,只有移动限制销16a从防落下片15a的移动轨迹上退开,移动限制销16b~16d成为突出于防落下片15b~15d的移动轨迹上的状态。
因此,任何移动都未受到限制的防落下片15a,与支付连接部件10及支付滑动部件7形成一体,向背面110a移动。此外,在背面110a上形成有分别面对防落下片15a~15d的逃孔111a~111d,在防落下片15a~15d移动时,这些防落下片15a~15d会进入逃孔111a~111d中。
另一方面,如上所述,移动限制销16b~16d突出于防落下片15b~15d的移动轨迹上,因此,支付连接部件10向背面110a移动时,防落下片15b~15d会立即接触到移动限制销16b~16d。
各防落下片15a~15d被保持机构保持在各导孔14a~14d内,但是,当保持机构的支撑力以上的力量作用于防落下片15a~15d时,保持关系会被断绝。如上所述,移动限制销16b~16d与防落下片15b~15d一旦接触,大于保持机构的支撑力以上的力量作用,使支付连接部件10对于防落下片15b~15d进行相对移动。
这样,在支付滑动部件7到达如图五所示的支付位置的状态下,硬币收容孔7b~7d成为面对防落下片15b~15d的上方,收容在硬币收容孔7b~7d的硬币落下,会被防落下片15b~15d阻止。
此外,从图5所示的支付位置更进一步地驱动驱动马达M,支付连接部件10及支付滑动部件7会回到图4所示的原点位置。此时,防落下片15a通过保持机构的支撑力被保持在导孔14a内,与支付连接部10成为一体移动至原点位置。而且,防落下片15b~15d与导孔14b~14d之间的卡合关系被断绝,因此,在从图5所示的支付位置返回图4所示的原点位置的移动过程中,首先,支付连接部件10对于防落下片15b~15d进行相对移动。之后,支付连接部件10到达原点位置时,会再次通过保持机构将防落下片15b~15d保持在导孔14b~14d中。
接着说明控制由上述构成所组成的硬币支付装置1的控制装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控制硬币支付装置1的控制装置、控制硬币识别装置103的控制装置,以及基于投入金额或决定商品计算找零的计算装置分别设置为不同的装置,但是,也可以将这些各种控制统合成一个控制装置。
图6是显示控制硬币支付装置1的控制装置的构成方块图。支付控制器50具有容纳各种程序的ROM、基于输入信号读出容纳在ROM中的程序并进行处理的CPU,以及进行计算时作为暂存区域的RAM。在支付控制器50的输入端连接有找零计算装置51、原点开关52、库存开关53、马达正转开关54、马达逆转开关55,以及计时器T。
找零计算装置51基于投入金额以及决定商品计算找零金额。
此外,原点开关52用以检测出支付滑动部件7位于图4所示的原点位置。例如,可以是由当支付滑动部件7移动至原点位置时,关闭电路的限制开关所构成。但是,原点开关52也可以检测出支付滑动部件7位于原点位置。因此,不限于上述限制开关,也可以由光传感器或磁传感器构成,不限制该具体的检测机构。另外,原点开关52可以是如上所述的直接检测出支付滑动部件7的位置,也可以是通过检测出支付连接部件10的位置或凸轮9的旋转位置的位移,间接检测出支付滑动部件7的位置。
库存开关53用以检测出操作人员的操作,例如,在壳体110内设有可以与支付控制器50通信的遥控操作装置等。在此,操作人员可以按压操作的按钮设置在与控制器50成为一体的基板上,此基板被固定在壳体110内的规定位置上(参照图1)。通过该库存开关53,当检测出操作人员按压了操作按钮时,支付控制器50的模式从常规使用状态的常规模式切换至接受操作人员操作的保养维修模式之后,基于通过各种开关所检测出的操作人员的操作进行处理。另外,在设定为保养维修模式的状态下,库存开关53检测出操作人员的操作时,支付控制器50的模式切换为常规模式。
马达正转开关54以及马达逆转开关55也和上述库存开关53一样是设置在按钮内,用以检测出操作人员的操作,可以设置在壳体110内或遥控操作装置等。这两个开关54、55仅在支付控制器50的模式设定为保养维修模式时有效。在设定为保养维修模式时,通过马达正转开关54检测出操作人员的操作时,驱动马达M向一个方向(正转方向)旋转,通过马达逆转开关55检测出操作人员的操作时,驱动马达M向另一个方向(逆转方向)旋转。
计时器T在每规定时间(例如100ms)输出时钟脉冲信号至支付控制器50。从此计时器T输出的时钟脉冲信号用于计时在支付控制器50的驱动马达M的驱动时间。
此外,支付控制器50的输出端连接至连结支付滑动部件7的上述驱动马达M、上述移动限制销16a~16d和摆动限制销16e(电磁螺线管)、以及通知硬币卡住的警报装置56。
以下利用图7~图9说明支付控制器50执行的主要处理。
首先,利用图7说明支付控制器50被设定在常规模式时的硬币支付处理。该硬币支付处理是当命令支付找零的支付指令从找零计算装置51输入至支付控制器50之后被启动。
(步骤S1)
输入找零支付指令至支付控制器50,CPU解析该输入指令。
(步骤S2)
接着,CPU基于上述步骤S1中的解析结果,将对应于进行支付的硬币的限制销16a~16e的电磁螺线管通电。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支付滑动部件7的一次来回动作,只会支付一枚硬币。例如,在支付500日元硬币、100日元硬币、50日元硬币,以及10日元硬币各一枚的情况下,支付滑动部件7会做四次来回运动。另外,例如在支付三枚10日元硬币及一枚50日元硬币时,支付滑动部件7也会做四次来回运动。如此,在支付多种类硬币的情况下,CPU会按预先设定的顺序激励对应的电磁螺线管。
(步骤S3)
接着,CPU将驱动马达M通电并使其旋转驱动。
(步骤S4)
然后,CPU将一次的硬币支付动作,即支付滑动部件7的一次来回所需的上限时间设定为1000ms。在此,将从计时器T的时钟脉冲信号的输入次数作为计时器计数值,并存储在RAM的规定存储区域中。例如,每100ms从计时器T输入的时钟脉冲信号时,将「10」作为计时器计数值存储在存储区域中。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支付滑动部件7一次来回所需要的驱动马达M的平均驱动时间,即支付滑动部件7从原点位置出发再回到原点位置所需的驱动马达M的平均驱动时间约为700ms。因此,在此设定的支付上限时间,是充分可以使支付滑动部件7一次来回到达原点位置的时间。
(步骤S5)
在步骤S5中,CPU判定原点检测开关52是否检测出支付滑动部件7到达原点位置。
结果,判定支付滑动部件7已到达原点位置时,处理进入步骤S10,判定支付滑动部件7还未到达原点位置时,处理进入步骤S6。
(步骤S6)
在上述步骤S5中,当判定支付滑动部件7未到达原点位置时,CPU执行计时器更新处理。具体而言,判定是否已从计时器T输入时钟脉冲信号,并且在时钟脉冲信号已输入的情况下,减去在步骤S4中存储于存储区域的计时器计数值并存储。
(步骤S7)
接着,CPU判定在上述步骤S6的计时器更新处理的结果,即存储区域中存储的计时器计数值是否为「0」,或是否已经过支付上限时间。结果,判定为已经过支付上限时间时,处理进入步骤S8。另一方面,判定为未经过支付上限时间时,CPU重覆步骤S5~步骤S7的处理,直到支付滑动部件7到达原点位置或经过支付上限时间为止。
(步骤S8)
在上述步骤S7中所说的判定为已经过支付上限时间的情况,是指不论是否正在驱动驱动马达M,支付滑动部件7未到达原点的情况。因此,在这种情况下,CPU会认定是发生了硬币卡住,进行规定的错误处置。在此所说的错误处置,包括将错误指令发送至警报装置56,通知操作人员已发生硬币卡住,或是停止通电中螺线管的通电、使驱动马达M逆转并自动解决硬币卡住等。
(步骤S9)
其次,CPU停止驱动马达M的通电。
(步骤S10)
另外,在上述步骤S5中,通过原点检测开关52检测出支付滑动部件7到达原点位置时,CPU会认定已进行正常支付,并且更进一步地判定是否继续进行支付处理。判定为继续支付处理的情况下,处理进入上述步骤S2,再次进行对应硬币的支付;判定为不继续支付处理的情况下,处理进入步骤S9,结束该硬币支付处理。
接下来,利用图8说明消除硬币卡住或进行保养维修时,操作人员所执行的库存处理。当支付控制器50被设定为常规模式下,通过库存开关53检测出操作人员的操作,支付控制器50的模式切换成保养维修模式之后开始此库存处理。
(步骤S21)
切换至保养维修模式后,直到马达正转开关54或马达逆转开关55(以下称为马达驱动开关)检测出操作人员的操作为止,CPU处于待机状态。
(步骤S22)
此外,当马达驱动开关检测出操作人员的操作时,CPU将计时器计数值存储在RAM的规定存储区域中,并设定驱动马达M的通电时间(40ms)。
(步骤S23)
接着,CPU将驱动马达M通电。此时,在上述步骤S21中,当操作人员的操作被马达正转开关54检测出时,将驱动马达M通电,驱动其往正转方向旋转;当操作人员的操作被马达逆转开关55检测出时,将驱动马达M通电,驱动其往逆转方向旋转。
(步骤S24)
然後,与上述步骤S6相同,CPU判定是否已从计时器T输入时钟脉冲信号,并且在时钟脉冲信号已输入的情况下,减去步骤S22中存储于存储区域的计时器计数值并存储。
(步骤S25)
接下来,CPU判定在上述步骤S24中的计时器更新处理的结果,即通过计时器计数值是否已为「0」,判定是否已经过通电时间(40ms)。结果,判定为已经过通电时间时,处理进入步骤S26;判定为未经过通电时间时,直到经过通电时间为止,重复步骤S25及步骤S26的处理。
(步骤S26)
此外,在上述步骤S25中,被判定为经过通电时间(40ms)时,CPU停止驱动马达M的通电。
根据上述的库存处理,基于操作人员的人工操作消除硬币卡住或是进行保养、维修时,对于一次的操作,驱动马达M仅通电40ms。如上所述,支付滑动部件7一次来回滑动所需的驱动马达M的平均驱动时间(通电时间)约为700ms。由此,驱动马达M的通电时间为比上述的平均驱动时间短的40ms,与进行硬币支付时相比,支付滑动部件7的移动量极为微小。因此,在进行消除硬币卡住的操作时,可以降低驱动马达M的驱动力在硬币卡住的地方产生必要以上的作用所造成的硬币卡死更严重、或是损伤支付滑动部件7或管道基座6等各种零件的危险性。
接着利用图9说明结束上述库存处理的库存终止处理。在支付控制器50被设定为保养维修模式的状态下,库存开关53检测到操作人员的操作之后,开始此库存终止处理。
(步骤S31)
首先,CPU将驱动马达M通电。
(步骤S32)
接着,CPU在RAM的规定存储区域上设定马达通电的上限时间(700ms)。另外,马达通电的上限时间的设定方法与上述步骤S4及步骤S22相同。
(步骤S33)
在步骤S33中,CPU判定原点检测开关52是否已检测出支付滑动部件7到达原点位置。结果,判定支付滑动部件7已到达原点位置时,处理进入步骤S37;判定支付滑动部件7还未到达原点位置时,处理进入步骤S34。
(步骤S34)
在上述步骤S33中,当判定支付滑动部件7未到达原点位置时,与上述步骤S6及步骤S24相同,CPU执行计时器更新处理。
(步骤S35)
在上述步骤S34的计时器更新处理的结果,即CPU判定已经过马达的通电上限时间时,处理进入步骤S36。另一方面,判定为未经过马达的通电上限时间时,CPU重复步骤S33~步骤S35,直到支付滑动部件7到达原点位置或经过马达的通电上限时间为止。
(步骤S36)
在上述步骤S35中,判定为已经过马达的通电上限时间时,CPU会认定硬币卡住的问题未被解决,而执行与上述步骤S8相同的错误处置。
(步骤S37)
CPU最後停止驱动马达M的通电,结束库存终止处理。
根据以上的库存终止处理,将硬币支付装置1从保养维修模式切换为常规模式时,可以使支付滑动部件7确实地回到原点位置。也就是说,在进行图8所示的库存处理时,驱动马达M每次仅驱动40ms,因此,支付滑动部件也7进行了微小动作,可能会造成结束库存处理时支付滑动部件7未回到原点位置的情况。于是,将支付控制器50的模式从保养维修模式切换回常规模式时,使支付滑动部件7确实地回到原点位置。藉此,可以防止常规模式中支付操作的过度支付或未正确地进行支付等问题的产生。
接下来,利用图10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库存处理。此外,该库存处理是在可以按压操作的按钮内部设有马达驱动开关,仅在按压操作按钮的期间内驱动马达M被持续地驱动。
此库存处理是在支付控制器50被设定为常规模式的状态下,库存开关53检测到操作人员的操作,支付控制器50的模式被切换为保养维修模式之后启动。
(步骤S41)
切换至保养维修模式后,直到马达驱动开关(马达正转开关54或马达逆转开关55)检测出操作人员的操作为止,CPU处于待机状态。
(步骤S42)
此外,当马达驱动开关检测出操作人员的操作时,CPU将驱动马达M通电。此时,在上述步骤S41中,操作人员的操作被马达正转开关54检测出时,将驱动马达M通电,驱动其往正转方向旋转;当操作人员的操作被马达逆转开关55检测出时,将驱动马达M通电,驱动其往逆转方向旋转。
(步骤S43)(步骤S44)
接下来,CPU监视马达驱动开关的操作检测是否继续,在马达驱动开关的操作检测继续时,维持对驱动马达M的通电。另外,在马达驱动开关对操作人员的操作检测停止时,处理进入步骤S45。
(步骤S45)
在上述步骤S44中,判定操作人员的操作检测停止时,CPU停止驱动马达M的通电并再次回到待机状态。
如上所述,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库存处理,能够仅在操作人员的操作中驱动驱动马达M,因此,可以使支付滑动部件7静止在操作人员期望的位置上,更加提高操作性。
此外,与硬币支付时(常规模式)的驱动马达M的驱动速度相比,如果能降低库存处理中的驱动马达M的驱动速度,就能更进一步地提高操作性。如此,作为在库存处理中使驱动马达M的驱动速度低速化的方法,可以考虑在操作人员的操作被检测出的期间内,断续地进行驱动马达M的通电。
另外,例如在操作人员可以按压操作的按钮内设置限制开关,并且与按钮的按压操作连动,使限制开关可以关闭电路,可以更简化其构造。
接着,利用图11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硬币支付装置。
在此第三实施方式中,设有多个用于检测支付滑动部件7位于规定位置的停止位置检测开关。例如,在支付滑动部件7从原点位置出发到达支付位置为止的两、三个地方设置停止位置检测开关,或是在几个规定角度上设置,用于检测凸轮9的旋转位置移位。此外,这些停止位置检测开关连接到支付控制器50的输入端,基于由停止位置检测开关检测出的支付滑动部件7的位置,进行库存处理。
此第三实施方式的库存处理,在马达驱动开关检测出操作人员的操作时驱动驱动马达M,之后,新设的停止位置检测开关检测出支付滑动部件7到达规定的停止位置时,驱动马达M停止驱动。
该库存处理,在支付控制器50被设定为常规模式的状态下,由库存开关53检测出操作人员的操作,支付控制器50的模式切换为保养维修模式之后启动。
(步骤S51)
切换至保养维修模式后,直到马达驱动开关(马达正转开关54或马达逆转开关55)检测出操作人员的操作为止,CPU处于待机状态。
(步骤S52)
另外,当马达驱动开关检测出操作人员的操作时,CPU将驱动马达M通电。此时,在上述步骤S51中,当操作人员的操作被马达正转开关54检测出时,将驱动马达M通电,驱动其往正转方向旋转;当操作人员的操作被马达逆转开关55检测出时,将驱动马达M通电,驱动其往逆转方向旋转。
(步骤S53)
接下来,CPU判定停止位置检测开关是否已检测出支付滑动部件7到达规定位置。在支付滑动部件7到达规定位置之前,CPU处于待机状态,并且在判定停止位置检测开关检测到支付滑动部件7停止在规定位置时,处理进入步骤S54。
(步骤S54)
在上述步骤S53中,判定支付滑动部件7到达规定的停止位置时,CPU停止驱动马达M的通电,并且再次回到待机状态。
如上所述,根据此第三实施方式,可以使支付滑动部件7进行微小动作到达预先设定的位置,因此,与上述各实施方式相同,可以在不损伤零件的情况下解决硬币卡住的问题。而且,通过配置停止位置检测开关,可以划分部分设定支付滑动部件7的移动距离。因此,例如在不易发生硬币卡住的位置将支付滑动部件7的移动距离扩大到一定程度,而在容易发生硬币卡住的位置将支付滑动部件7的移动距离缩得更短,可以更进一步地提高操作性。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支付滑动部件7相当于本发明的可动部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支付控制器50执行图7所示的找零支付指令解析处理相当于本发明的支付决定机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支付控制器50执行图7所示的硬币支付处理相当于本发明的支付控制机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马达正转开关54及马达逆转开关55相当于本发明的操作信号输出机构,设有这两个开关54及55的按钮相当于本发明的操作输入机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支付控制器50执行图8、图10及图11所示的库存处理相当于本发明的马达驱动机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计时器T相当于本发明的计时机构。
符号说明
4  硬币管
7  支付滑动部件
50  支付控制器
M  驱动马达
T  计时器

Claims (6)

1.一种硬币支付装置,通过驱动马达的驱动力使设置在硬币管下方的可动部件进行规定的动作,从而依序支付所述硬币管内的硬币;其特征在于,该硬币支付装置具有:
支付决定机构,其决定所述硬币支付;
支付控制机构,其根据所述支付决定机构的决定驱动所述驱动马达,从而使所述可动部件移动规定量,以进行硬币支付;
操作输入机构,其可由操作人员进行操作;
操作信号输出机构,其根据所述操作输入机构所输入的操作,输出操作信号;
马达驱动机构,其根据所述操作信号输出机构所输出的操作信号,驱动所述驱动马达,其中,
所述马达驱动机构利用比通过所述支付控制机构进行所述硬币支付时的所述驱动马达的驱动量小的范围内,驱动所述驱动马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币支付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计时机构,对所述马达驱动机构所驱动的所述驱动马达的驱动时间进行计时,
所述马达驱动机构,在所述操作信号被输出时,驱动所述驱动马达,并且当所述计时机构预先设定的驱动停止时间被计时到时,停止所述驱动马达的驱动,
所述驱动停止时间被设定为比通过所述支付控制机构进行硬币支付时的所述驱动马达的平均时间短的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硬币支付装置,其特征在于:
由所述马达驱动机构所驱动的驱动马达的驱动量为由所述支付控制机构所驱动的驱动马达的驱动量的一半以下。
4.一种硬币支付装置,通过驱动马达的驱动力使设置在硬币管下方的可动部件进行规定的动作,从而依序支付所述硬币管内的硬币;其特征在于,该硬币支付装置具有:
支付决定机构,其决定所述硬币支付;
支付控制机构,其根据所述支付决定机构的决定驱动所述驱动马达,使所述可动部件移动规定量,以进行硬币支付;
操作输入机构,其可由操作人员进行操作;
操作检测机构,其可检测出对所述操作输入机构所进行的操作;
马达驱动机构,其仅在通过所述操作检测机构检测出所述操作输入机构的操作的期间内,驱动所述驱动马达,其中,
所述马达驱动机构可利用比通过所述支付控制机构控制时的所述驱动马达的驱动量小的驱动量,停止所述驱动马达的驱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硬币支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输入机构由操作人员可进行按压操作的按钮所构成,
所述操作检测机构在所述按钮被按压操作时,检测出所述操作的开始,并且在所述按钮的按压操作解除时,检测出所述操作的结束。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硬币支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输入机构被构成为可选择性地操作所述驱动马达的驱动方向,
所述马达驱动机构在与所述操作输入机构的操作对应的方向驱动所述驱动马达。
CN2011800096687A 2010-02-19 2011-02-17 硬币支付装置 Pending CN10279234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35073A JP5474603B2 (ja) 2010-02-19 2010-02-19 コイン払い出し装置
JP2010-035073 2010-02-19
PCT/JP2011/000894 WO2011102138A1 (ja) 2010-02-19 2011-02-17 コイン払い出し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92340A true CN102792340A (zh) 2012-11-21

Family

ID=444827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096687A Pending CN102792340A (zh) 2010-02-19 2011-02-17 硬币支付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2538391A4 (zh)
JP (1) JP5474603B2 (zh)
CN (1) CN102792340A (zh)
WO (1) WO201110213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L2018089B1 (en) 2016-12-28 2018-07-06 Suzo Int Nederland B V Coin dispenser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927297A (zh) * 1972-07-03 1974-03-11
JPH08129660A (ja) * 1994-11-01 1996-05-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硬貨払い出し装置
JPH08138111A (ja) * 1994-11-09 1996-05-31 Nippon Conlux Co Ltd コイン払出装置
JPH0927297A (ja) * 1995-07-12 1997-01-28 Hitachi Ltd 蛍光ランプ
US5679070A (en) * 1994-10-28 1997-10-21 Kabushiki Kaisha Nippon Conlux Coin payout device
EP1164552A2 (en) * 2000-06-15 2001-12-19 Sanden Corporation Coin pay-out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927297A (zh) * 1972-07-03 1974-03-11
US5679070A (en) * 1994-10-28 1997-10-21 Kabushiki Kaisha Nippon Conlux Coin payout device
JPH08129660A (ja) * 1994-11-01 1996-05-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硬貨払い出し装置
JPH08138111A (ja) * 1994-11-09 1996-05-31 Nippon Conlux Co Ltd コイン払出装置
JPH0927297A (ja) * 1995-07-12 1997-01-28 Hitachi Ltd 蛍光ランプ
EP1164552A2 (en) * 2000-06-15 2001-12-19 Sanden Corporation Coin pay-out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538391A4 (en) 2013-11-06
WO2011102138A1 (ja) 2011-08-25
EP2538391A1 (en) 2012-12-26
JP5474603B2 (ja) 2014-04-16
JP2011170698A (ja) 2011-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48487B2 (en) Transporting apparatus
JP6126617B2 (ja) バイオ製品用容器を運搬するための装置のプロセスステーション
JP5382482B1 (ja) 遊技機
JP6340392B2 (ja) 遊技機
CN102792340A (zh) 硬币支付装置
EP3067867A1 (en) Coin dispensing device
JP2000350813A (ja) 入賞装置
JP4205688B2 (ja) 弾球遊技機
JP4191161B2 (ja) 景品払出機
JP2013005828A (ja) 遊技台
KR102380894B1 (ko) 동전 불출 장치
JP5141475B2 (ja) 遊技機
JP2016214784A (ja) 遊技機
JP4851409B2 (ja) 遊技台
JP4700042B2 (ja) 遊技台
JP2017059114A (ja) 自動販売機及びアタッチメント
JP4869212B2 (ja) 遊技台
AU768650B2 (en) Automated beverage system
JP2011177359A (ja) メダル選別装置
JP6333900B2 (ja) 遊技機
JP2019000550A (ja) 遊技機
JP2010039681A (ja) 磁気カード発券機及び磁気カード供給ユニット
JP6883404B2 (ja) 遊技機
JP4243170B2 (ja) 弾球遊技機
KR101755542B1 (ko) 런닝볼을 이용한 미션형 게임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