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77570B - 一对相互啮合的齿轮及其齿廓设计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对相互啮合的齿轮及其齿廓设计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777570B CN102777570B CN201210278298.3A CN201210278298A CN102777570B CN 102777570 B CN102777570 B CN 102777570B CN 201210278298 A CN201210278298 A CN 201210278298A CN 102777570 B CN102777570 B CN 10277757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ear
- equation
- meshing
- parabola
- tooth profi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9347 mechan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Gears, Cams (AREA)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机械传动技术领域,涉及一对相互啮合的齿轮,其啮合线为抛物线,还涉及一种啮合线为抛物线的一对相互啮合的齿轮齿廓设计方法。在齿轮的齿数、传动比、模数、齿根高系数、顶隙系数给定的条件下,改变第一象限的抛物线参数k1的值,可控制齿轮1分度圆以上部分和齿轮2分度圆以下部分的齿廓形状,而改变第三象限的抛物线参数k2的值,可控制齿轮1分度圆以下部分和齿轮2分度圆以上部分的齿廓形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传动的技术领域,尤指涉及具有特殊形状啮合线的一对相互啮合的齿轮及其齿廓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啮合线就是在恒定坐标系下两相互啮合的齿轮齿廓瞬时接触点的轨迹,它决定或影响着齿轮传动的运动学特征,而啮合线形状与齿轮齿廓曲线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在传统的齿轮设计技术中,一般是先给出齿轮齿廓的形状,再根据齿轮啮合原理去研究其啮合特性,包括其啮合线形状等。如渐开线齿轮的啮合线为直线,摆线齿轮的啮合线为圆弧等。现有技术中,齿轮的齿廓形状通常为渐开线、圆弧等规则形状,所形成的啮合线的形状也多为直线、圆弧线等规则形状。但是在某些特殊场合,根据啮合要求,可能需要特殊形状的啮合线,例如抛物线形的啮合线。然而,以传统的齿轮制造技术,根本无法制作出具有特殊啮合线的齿轮,这些都制约了齿轮传动技术的发展。
资料表明,有台湾学者Zhanghua Fong提出一种齿廓主动设计理念,即先根据传动要求给出其啮合线方程,再去研究其齿廓形状。本案即是根据这一设计理念,研究一种具有特殊啮合线的齿轮齿廓及其设计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抛物线形状的啮合线的一对相互啮合的齿轮。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抛物线形状啮合线的一对相互啮合齿轮的齿廓设计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本发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齿轮啮合线在第一象限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齿轮啮合线在第三象限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齿轮1和2的啮合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齿轮1和2的齿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
本发明所揭示的是一对相互啮合的齿轮,两齿轮的啮合线形状为抛物线。
进一步的,可以通过改变第一象限抛物线参数k 1的值,改变齿轮1分度圆以上部分和齿轮2分度圆以下部分的齿廓形状。可以通过改变第三象限抛物线参数k 2的值,改变齿轮1分度圆以下部分和齿轮2分度圆以上部分的齿廓形状。
本发明还揭示上述具有抛物线啮合线的相互啮合的齿轮齿廓的设计方法,其包括下述步骤:
第一步,确定啮合线为抛物线的方程:
在固定坐标系∑(X0, O0, Y0)下,抛物线在第一象限的方程可表示为:
方程(1)
方程中:p 1为:抛物线的焦点到其准线的距离,为O 0 M与轴的夹角,O 0为坐标原点,M为抛物线上任意一点;当时,,;F为抛物线的焦点,其坐标为(0,p1/2);如图1所示,图中:为FM与轴的夹角;
在三角形O 0 MF中,利用正弦定理,可推导出以为参数的抛物线方程为:
方程(2)
令,其中是无量纲的量,大小等于图1中直线O 0 F的长度;为齿轮2的分度圆半径;表示与齿轮2的分度圆半径的比值。
抛物线方程可表示为
方程(3)
同理,如图2所示,抛物线在第三象限的方程为:
方程(4)
其中,令,是无量纲的量,大小等于图2中直线O 0 F的长度;为齿轮1的分度圆半径;表示与齿轮1的分度圆半径的比值。
第二步,在啮合线为抛物线时,确定齿轮1齿廓的方程。如图3所示,坐标系∑1(X1, O1, Y1)与齿轮1相固联;∑2(X2, O2, Y2)与齿轮2相固联;∑(X0, O0, Y0)为固定坐标系。根据齿轮啮合原理,将啮合线方程由坐标系∑旋转到∑1,可得第1、3象限的啮合线对应的齿轮1的齿廓方程分别为:
方程(5)
方程(6)
其中第1象限的啮合线对应的是齿轮1分度圆以上部分的齿廓,即方程(5)所示;第3象限的啮合线对应的是齿轮1分度圆以下部分的齿廓,即方程(6)所示。两方程中,φ 1为齿轮1的转角。
第三步,在啮合线为抛物线时,确定齿轮2的齿廓的方程。如图3所示,根据齿轮啮合原理,将啮合线方程由坐标系∑旋转到∑2,可得第1、3象限的啮合线对应的齿轮2的齿廓方程分别为:
方程(7)
方程(8)
其中第1象限的啮合线对应的是齿轮2分度圆以下部分的齿廓,即方程(7)所示;第3象限的啮合线对应的是齿轮2分度圆以上部分的齿廓,即方程(8)所示。两方程中,φ 1为齿轮1的转角;i为齿轮传动比。
第四步,在啮合线为抛物线时,确定啮合方程。两相互啮合的齿廓既不彼此脱离,又不相互嵌入,而能连续地接触传动,那么两齿廓在啮合点处的相对运动速度矢在公法矢(单位矢)上的投影必须为零,即平面啮合方程为:
方程(9)
该方程(9)中:和为抛物线方程;为齿轮1的转角的导数;为的导数;为的导数。
解上述方程(9)可得齿轮1的转角的表达式为:
将的表达式代入第二步和第三步中齿轮1和2的齿廓方程,即方程(5)至方程(8),即可完成啮合线为抛物线的齿轮齿廓的设计。
当给定齿轮的基本参数后,设计出的齿廓只与抛物线参数k 1和k 2有关,改变k 1的值,可改变齿轮1分度圆以上部分和齿轮2分度圆以下部分的齿廓形状,改变k 2的值,可改变齿轮1分度圆以下部分和齿轮2分度圆以上部分的齿廓形状,即通过改变抛物线形状可控制齿轮齿廓的形状,从而改变齿轮传动的特性。
以下以具体实例进行说明:
由于齿轮的参数具有如下关系:,,。其中:z1表示齿轮1的齿数,z2表示齿轮2的齿数,i表示传动比,m表示模数。所以,在已知齿轮的齿数、传动比、模数、齿根高系数、顶隙系数的条件下,当抛物线参数k 1和k 2的取值在一定的范围内时,啮合线为抛物线的齿轮的齿廓形状才与上述所述一致。
参见图3和图4,如齿轮1的齿数取为15,传动比为1.2,模数为2mm,齿顶高系数为1,顶隙系数为0.25,抛物线k 1和k 2均取0.2的齿轮副,其齿轮齿廓的设计方法为:
第一步,在坐标系∑(X0, O0, Y0)下,啮合线在第一三象限的具体表达式分别为:
第二步,在啮合线为抛物线时,确定齿轮1的齿廓在坐标系∑1(X1, O1, Y1)下的方程。(齿廓有两部分组成,所以有两个方程,分别对应第一三象限的啮合线方程)
第三步,在啮合线为抛物线时,确定齿轮2的齿廓在坐标系∑2(X2, O2, Y2)下的方程。(齿廓有两部分组成,所以有两个方程,分别对应第一三象限的啮合线方程)
第四步,在啮合线为第一象限的抛物线时,根据啮合方程,求得齿轮1的转角的表达式为:
将该式代入第二步的第一式可得到齿轮1分度圆以上部分齿廓;将该式代入第三步的第一式可得到齿轮2分度圆以下部分的齿廓。
而当啮合线为第三象限的抛物线时,求得齿轮1的转角的表达式为
将该式代入第二步的第二式可得到齿轮1的分度圆以下部分齿廓;将该式代入第三步的第二式可得到齿轮2的分度圆以上部分齿廓。
设计结果如图4所示,其齿轮1和2的齿廓形状即为该实施例示意图。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故但凡依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所做的变化或修饰,皆应属于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之内。
Claims (1)
1.一对相互啮合的齿轮齿廓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啮合线为抛物线,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确定啮合线为抛物线的方程:
在固定坐标系∑(X0,O0,Y0)下,抛物线在第一象限的方程表示为:
方程(1)
方程中:p1为:抛物线的焦点到其准线的距离,α为O0M与x0轴的夹角,O0为坐标原点,M为抛物线上任意一点;当α=0时,x0=0,y0=0;F为抛物线的焦点,其坐标为(0,p1/2);在三角形O0MF中,利用正弦定理,推导出以θ为参数的抛物线方程为:
方程(2)
θ为直线FM与y0轴的夹角;
令其中r'是无量纲的量;r2为齿轮2的分度圆半径;k1表示r'与齿轮2的分度圆半径r2的比值;
抛物线在第一象限的方程表示为:
方程(3)
同理,抛物线在第三象限的方程为:
方程(4)
其中,令r″是无量纲的量;r1为齿轮1的分度圆半径;k2表示r″与齿轮1的分度圆半径r1的比值;
第二步,在啮合线为抛物线时,确定齿轮1齿廓的方程;
设坐标系∑1(X1,O1,Y1)与齿轮1相固联;∑2(X2,O2,Y2)与齿轮2相固联;∑(X0,O0,Y0)为固定坐标系;根据齿轮啮合原理,将啮合线方程由坐标系∑旋转到∑1,可得第1、3象限的啮合线对应的齿轮1的齿廓方程分别为:
方程(5)
方程(6)
其中第1象限的啮合线对应的是齿轮1分度圆以上部分的齿廓,即方程(5)所示;第3象限的啮合线对应的是齿轮1分度圆以下部分的齿廓,即方程(6)所示;
两方程中,r1和r2分别为齿轮1和齿轮2的分度圆半径;为齿轮1的转角;k1r2=r'=p1/2,其中r'是无量纲的量,k1表示r'与齿轮2的分度圆半径r2的比值,(0,p1/2)是第一象限抛物线焦点的坐标;k2r1=r″=p2/2,r″是无量纲的量,k2表示r″与齿轮1的分度圆半径r1的比值,(0,-p2/2)是第三象限抛物线焦点的坐标;
第三步,在啮合线为抛物线时,确定齿轮2的齿廓的方程;
根据齿轮啮合原理,将啮合线方程由坐标系∑旋转到∑2,可得第1、3象限的啮合线对应的齿轮2的齿廓方程分别为:
方程(7)
方程(8)
其中第1象限的啮合线对应的是齿轮2分度圆以下部分的齿廓,即方程(7)所示;第3象限的啮合线对应的是齿轮2分度圆以上部分的齿廓,即方程(8)所示;方程式中,i为齿轮传动比;
第四步,在啮合线为抛物线时,确定啮合方程;两相互啮合的齿廓既不彼此脱离,又不相互嵌入,而能连续地接触传动,那么两齿廓在啮合点处的相对运动速度矢v12在公法矢(单位矢)n上的投影必须为零,即平面啮合方程为:
方程(9)
该方程(9)中:x0(θ)和y0(θ)为抛物线方程;为齿轮1的转角的导数;x'0(θ)为x0(θ)的导数;y'0(θ)为y0(θ)的导数;
解上述方程(9)可得齿轮1的转角的表达式为:
将的表达式代入第二步和第三步中齿轮1和2的齿廓方程,即方程(5)至方程(8),即可完成啮合线为抛物线的齿轮齿廓的设计。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278298.3A CN102777570B (zh) | 2012-08-07 | 2012-08-07 | 一对相互啮合的齿轮及其齿廓设计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278298.3A CN102777570B (zh) | 2012-08-07 | 2012-08-07 | 一对相互啮合的齿轮及其齿廓设计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777570A CN102777570A (zh) | 2012-11-14 |
CN102777570B true CN102777570B (zh) | 2015-05-13 |
Family
ID=471226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278298.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77570B (zh) | 2012-08-07 | 2012-08-07 | 一对相互啮合的齿轮及其齿廓设计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77757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075491B (zh) * | 2012-12-31 | 2015-09-30 | 重庆大学 | 三次抛物啮合线齿轮及设计方法 |
CN104048717B (zh) * | 2014-07-01 | 2017-05-10 | 重庆耐德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双转子流量计 |
CN105134907B (zh) * | 2015-08-04 | 2017-10-13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基于圆弧啮合线的大重合度内啮合齿轮齿形设计方法 |
CN110195775B (zh) * | 2019-05-05 | 2021-03-09 | 三峡大学 | 一种凸凹圆截面点接触的圆锥螺旋线齿轮构建方法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86100544A (zh) * | 1986-03-28 | 1987-02-11 | 中国纺织大学 | 抛物线齿轮及其滚刀 |
EP0780575A1 (de) * | 1995-12-23 | 1997-06-25 | Robert Bosch Gmbh | Zahnradmaschine |
CN102314534A (zh) * | 2011-06-03 | 2012-01-11 | 东北大学 | 一种基于振动可靠性和遗传算法的齿轮齿廓修形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155027A (ja) * | 1993-12-10 | 1995-06-20 | Yanmar Agricult Equip Co Ltd | 苗載台の横送り速度制御用ギア機構 |
-
2012
- 2012-08-07 CN CN201210278298.3A patent/CN102777570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86100544A (zh) * | 1986-03-28 | 1987-02-11 | 中国纺织大学 | 抛物线齿轮及其滚刀 |
EP0780575A1 (de) * | 1995-12-23 | 1997-06-25 | Robert Bosch Gmbh | Zahnradmaschine |
CN102314534A (zh) * | 2011-06-03 | 2012-01-11 | 东北大学 | 一种基于振动可靠性和遗传算法的齿轮齿廓修形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777570A (zh) | 2012-11-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099598B (zh) | 准双曲面齿轮设计方法及准双曲面齿轮 | |
CN102777570B (zh) | 一对相互啮合的齿轮及其齿廓设计方法 | |
CN105134907B (zh) | 一种基于圆弧啮合线的大重合度内啮合齿轮齿形设计方法 | |
WO2020133650A1 (zh) | 基于线面共轭的对构齿轮啮合副及其设计方法 | |
TWI690665B (zh) | 伴隨著齒面一致的複合嚙合諧波齒輪裝置 | |
US8070640B2 (en) | Fluctuating gear ratio limited slip differential | |
CN106015516B (zh) | 一种基于b样条啮合线的内啮合齿轮齿形设计方法 | |
CN106523632B (zh) | 一种无相对滑动的凸-凹啮合圆弧齿轮齿条机构 | |
CN105485254B (zh) | 一种无相对滑动的螺旋圆弧锥齿轮机构 | |
CN102588558A (zh) | 一种凹、凸环面渐开线齿轮及其设计、加工方法 | |
JP2022093719A (ja) | 時計ムーブメント用歯車 | |
CN104565219A (zh) | 谐波式减速机构 | |
CN104819267B (zh) | 一种采用非干涉且大范围啮合齿廓的谐波齿轮装置 | |
CN105138748A (zh) | 面齿轮副的设计方法 | |
WO2019114452A1 (zh) | 一种可变角度传动的线齿轮机构 | |
CN110848332A (zh) | 一种相交轴非圆面齿轮传动机构 | |
CN102094938A (zh) | 一种椭圆锥齿轮副 | |
CN109027185A (zh) | 一种失配啮合制锥面包络锥蜗杆副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2252058B (zh) | 基于线面共轭的摆线行星传动齿轮 | |
CN110802280A (zh) | 一种渐开线螺旋锥齿轮齿面设计方法 | |
CN205446372U (zh) | 一种移动电子终端双轴铰链及移动电子终端 | |
CN107387722A (zh) | 一种扇形非圆齿轮的设计方法 | |
CN114673764A (zh) | 一种非正交椭圆环面蜗杆齿轮副 | |
CN102927240B (zh) | 分段变形椭圆齿轮 | |
CN207830466U (zh) | 一种可变角度传动的线齿轮机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513 Termination date: 20180807 |